本文共计22366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90分钟。
农业年度计划范文第1篇
一、年度工作总结
(一)、大力发展粮食生产
总体情况。我市今年春夏收粮食作物总体呈现出面积增、单产减、总产减的态势,春夏播粮食作物及棉花播种面积较上年有较大幅度增长,花生及烟叶等经济作物播种面积略有缩减。春夏收粮食作物。总产15028吨,较上年增长9.1%;其中,马铃薯总产12168吨,较上年增加1381吨,增幅12.8%;蚕豌豆总产2750吨,较上年减少10吨,降幅0.36%;小麦及其他春粮总产220吨,较上年减少2吨。油菜实际收籽总产37875吨,较上年减少1449吨,减幅3.7%。春夏播粮食作物。总播面总体上较上年有较大幅度增加。粮食作物面积74.76万亩,较上年增加4.93万亩,增率7.1%。其中早稻播面54万亩,较上年增加1.02万亩,增率1.9%,完成了省厅下达的1.0万亩早稻扩面任务;一季稻播面2万亩,较上年增加0.48万亩,增率31.6%;春玉米播面3.81万亩,较上年增加0.31万亩,增率8.9%;豆类播面5.46万亩,较上年增加0.2万亩,增率3.8%;薯类播面4.7万亩,较上年增加0.38万亩,增率8.8%。油料作物面积缩减,花生播面3.1万亩,较上年缩减0.58万亩,减率15.8%;芝麻播种面积0.59万亩,较上年增加0.19万亩,增率47.5%。蔬菜生产面积13.81万亩;棉花播面3.1万亩,较上年增加1.3万亩,增率72.2%;烤烟播面3.8万亩,较上年减少0.2万亩,减率5%;药材生产面积1.12万亩,较上年增加60%;瓜果类生产面积2.5万亩,较上年小降1.2%。
全年粮食生产任务及早规划。根据我市耕地面积调整的实际情况,我市于春节前制定了全年农作物播面236万亩、粮食播面137万亩、水稻播面116万亩、粮食总产55万吨的年度粮食生产目标任务。并按照全市今年早稻扩面1.02万亩的上级要求,按乡镇、村组、农户层层分解了目标任务。3月3日和4月14日我局两次召开局机关及乡镇农技站工作会议,进一步安排部署了发展春耕生产的政策宣传及生产发动工作2024事宜。
责任追究制进一步加强。今年上级各部门进一步提升了发展粮食生产工作的重视程度,并将其列为对各级领导干部年终考核的一项重要考核指标。我市市委、市政府把粮食生产作为一项重点考核指标纳入了全年农业农村工作目标管理考核范围。市里今年制定并出台了《市年粮食生产目标考核及奖励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中涉及的各项考核指标相较往年更为细化、可操作性更强,涉及的内容更为详实。办法中明确指出,要进一步强化责任制落实、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加强督察考核力度,对受到上级通报批评的乡镇办事处,当年内不得评先评奖,并给予黄牌警告;对完成情况好的将予以表彰奖励,完成情况差的进行公开曝光,并严格追究乡、村主要领导责任。截至目前为止,全市就春耕情况已开展5次全市性督察,并印发了情况通报。3月份召开的市委农村工作会议上,各乡镇办事处均向市委、市政府递交了责任状,各乡镇、办事处均承诺严格遵照“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原则,确保发展粮食生产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去冬市财政投入了资金230万元用于发展冬种生产,比上年增加了30万元。今年市政府进一步投入340多万元用于发展粮食生产,比去年增加了140万元。针对我市今年早稻种子缺口较大的实际情况,市财政今年又拿出资金40余万元用于在新市、大市、灶市街、竹市、南京、公平、小水、哲桥等8个乡镇、办事处培育早稻预备秧300亩,带动了各乡镇办事处培育了10-20亩不等的早稻预备秧,全市早稻预备秧总面积达780亩,为提高双季稻率和确保早稻扩面任务的完成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奖励先进、鞭策后进,在3月份召开的市委农业农村工作会议中,市里对年度粮食生产先进单位和种粮大户给予了表彰奖励,共在全市评选出了年度发展粮食生产先进单位10个,其中一等奖3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4个,分别给予6万元、4万元、3万元的奖励;对40个先进村给予了每村2000元的奖励;并奖励了150名种粮大户,其中一等奖10户、二等奖20户、三等奖120户,分别给予5000元、3000元、2000元的奖励资金。对荒芜多年今年重新恢复耕种的,实行“以奖代补”,根据复耕面积、工作难度等情况,分别给予了2万元、1.5万元、1万元、0.5万元的复耕补贴,共发放复耕补贴40万元。奖金和补贴共发放125万元。针对农民种粮比较效益相对低下的现实情况,为更进一步提升农民种粮积极性,今年市里出台的办法中涉及的奖励办法相对往年做出了一定变动,如复耕“以奖代补”资金由补发给乡镇改为直接补发到村,并增设了5个粮食生产进步乡镇奖,先进村由40个增加到60个,种粮大户奖励扩大到180户。
办点示范工作深入开展。按照省厅今年办点示范工作要求,市财政今年投入了40万元用于在镇创办万亩双季稻高产创建示范片,目前已落实新坡、镇、白沙等12个村,示范面积连片10200亩。示范片主推高档优质晚稻良种湘晚籼13号5万斤,通过我局农技干部指导,已督促农民于6月18-21日播种完毕。各2024村组做好了示范面积台帐,并均严格按照要求建好了高产创建示范片标牌,向公众公布了创建单位、产量目标、技术要点、指导专家、责任领导,以接受广大农户监督、评议。
农业补贴政策全面落实。为严格落实政策、规范操作程序、杜绝违规违纪现象,我局年度共组织发放省厅《2024切实做好农作物良种补贴面积统计核定工作的通知》2000份张贴到各乡村及主要交通路口、集市圩场,以确保做到家喻户晓。并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了《2024切做好年水稻玉米良种补贴工作的通知》发放到各乡镇办事处,目前全市早稻和玉米良种补贴2024、审核、统计整理工作已基本完成。
(二)、深入开展技术服务。我局今年提出广大农技员要积极主动地当好“三个角色”:即技术服务员角色、当地党委政府的参谋员角色、农业情报员角色。年度在全局范围内开展了年度“十佳农技员”创建活动,组织全体乡镇农技员开展了两次专业技术知识培训活动,及时发放了《年早稻育秧技术意见》,4月13日给各乡镇书面下达了《2024做好早稻育秧防寒工作的通知》。针对4月-6月份我市呈周期性遭受大到暴雨,我局于4月份制定了《早稻抗灾救灾保丰收“百日行动”实施方案》,号召全体农技人员迅速投入到救抗灾工作中,并先后印发抗灾救灾技术指导意见共计万余份及时发放到了各乡镇、办事处。1-5月份,我局共向农户免费发放《病虫情报》、“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资料”、施肥建议卡等技术资料13万余份,举办培训班32场次,培训技术骨干及农民0.82万人次,出动宣传车56台次,张贴标语2000余张,农技干部进村入户服务已达2000余人次。
(三)、积极行动争资跑项。年度,我局围绕粮食增产计划、种子工程、重大病虫防控、粮油生产基地、农业环保、农产品质量监管、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等方面进一步加大了项目申报力度,截至目前为止,已向上级部门申报相关项目12个,目前已争取到位测土配方施肥项目资金50万元、植保专业化防治项目15万元、初步确定了农技推广体系建设试点县建设项目省级以上资金300万元,其他项目仍在争取努力中。同时,我局抓住机遇积极进行招商引资,已与亚田联达成体育用品生产基地建设项目投资意向。
(四)、大力推进两项改革工作进程。按照省厅年初提出的年内要“坚定不移”地完成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的要求,我局已全面做好了前期的相关基础性工作,向市政府提交了“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和“种子管理体制改革”两项改革的“实施方案(草案)”。目前,“种子管理体制改革”2024工作已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第十五届市人民政府第26次常务会议研究了种子管理体制改革工作2024事宜,并按照该次会议纪要意见,以“耒政办函[年]30号”文件形式明确成立了以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陈小平任组长,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陈淼任副组长人事局、政府办、市编办、财政局、农业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等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市种子管理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改革2024工作的指导、协调。“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2024工作现正抓紧进一步落实。两项改革工作有望年内全面完成。
(五)、全面开展农资打假、农产品质量检测工作。“农资打假”活动年度已立案查处经营活动未经审定通过的种子品种案件2起、假冒伪劣农药案3起、没收假冒伪劣农药2400公斤、与标明值不相符肥料案4起、责令退回生产厂家返工肥料156吨。农产品质量检测部门年度共抽检样品576个,其中不合格样23个,对不合格的农产品当场及时通知相关单位进行了无害化处理,有效确保了群众食品安全。
(六)、认真抓好计生综治工作。为确保计生、综治2024工作的全面完成,我局成立了以局长任组长和名誉会长的计生综治工作领导小组和计生协会,同时制订了《2024计划生育工作的管理规定》,各下属场、所、司均与局里签订了管理目标责任状。计生综治工作被纳入了局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局党委、局务会不定期开展活动组织全局适龄职工认真学习《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湖南省计划生育条例》及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的《2024计划生育一票否决制实施办法》。通过努力,我局计生工作形成了全局参与、上下联动、部门协调的格局,综治工作形成了无职工违纪违法行为、无因单位职工责任引发的群体性闹事良好局面,各项2024工作均得到了按时、按质、按量完成。
(七)、切实加强内务管理。年度,我局制定并出台了《农业局机关考勤制度》、《信息管理制度》和《车辆管理制度》等一系列新的内务管理制度。“农业局机关考勤制度”修订后,于6月17日起正式执行。全体在岗人员分上午、下午进行上班签到,局纪委牵头不定期进行在岗情况巡察,每月底进行情况通报,对迟到、早退、旷工情况给予相应处罚,截至目前为止,执行情况良好。各项制度的全面落实,进一步提升了我局的总体工作效率、改进了我局广大职工的工作作风,树立了勤政、务实、高效的良好机关形象,为全局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更为坚实有效的基础。
(八)、稳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按照中央、省委、市委的部署要求和《中共市委办公室2024印发〈在全市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实施方案〉的通知》(耒办发[年]16号)精神,我局制定了《在市农业局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实施方案》,并召开了全局干部职工参加的民主生活大会,进一步深入学习了总书记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总结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和中央、省委、市委2024“创先争优”活动等2024文件精神,同时在全体党员干部中开展了“入党为什么?为党做什么?如何学先进、讲奉献、比贡献,在工作中如何体现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的讨论,局机关中层以上干部全部上台进行发言,广大干部立足我局工作实际,畅所欲言,提出了许多合理化的建议,部分建议得到了局党委的采纳。
二、明年工作打算
我局明年的工作将继续以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重点,进一步加强“三农“服务力度,认真抓好2024项目的实施,确保全年各项经济指标任务的全面落实。
(一)突出抓好粮油生产工作。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全年粮食生产目标任务的实现。具体而言,要继续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继续抓好早稻后期田间管理工作,力争早稻的稳产增产。二是切实抓好中、晚稻及油菜良种补贴面积的核实申报工作,不折不扣地将惠农的补贴发放给农民。三继续抓好耕地抛荒治理工作。四是进一步深入抓好粮油生产督查考核工作。五是搞好农业技术指导,针对不同作物、不同生产季节、关键环节,及时编印技术资料,搞好技术培训、咨询、指导服务及各种试验示范、新技术推广工作。六是继续搞好以油菜为主的秋冬种生产工作,办好部级万亩油菜高产创建示范片,促进全市秋冬种生产再上新台阶。
(二)突出抓好农业产业化工作。明年要继续抓好我市水稻、旱粮、油料、蔬菜、水果等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鼓励发展“一乡一品”特色农业,改善农产品品质,提高产出率和商品率。积极引进、开发先进生产和管理技术,发展精深加工,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搞好绿海粮油等省级农产品龙头企业的深度开发,提高档次,扩大规模,提高品牌效应。
(三)突出抓好科技服务工作。在加强新良种、新技术推广的同时,进一步强化专题调查研究和对农民的技术指导和科技培训力度。深入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组织农技专家进村入户为农民提供技术服务,特别要加强与种植大户的联系,鼓励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提高规模效应。
(四)突出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围绕水稻、蔬菜、水果等主要农产品,加强对生产基地和各大超市的时鲜农产品开展经常性的市场抽查、抽检行动,坚决销毁不合格农产品,打击不法经营行为,保障人民食品消费安全。积极推动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生产,建立健全农产品技术标准体系,加强对农产品加工、保鲜、包装、储运等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五)突出抓好农业执法工作。进一步加强农业法律法规的宣传,不断提高人们对农业法律法规的认知水平,更加深入地开展经常化的农业法律法规知识培训,不断提高农业执法能力,加大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力度,依法严格查处各种破坏农业生产秩序的行为。
农业年度计划范文第2篇
2024年,我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下,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围绕市委“1234”总体工作思路,强基础、优服务、提品质,推动全县农业农村健康稳定发展。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25581万元,同比增长8.7%,前三季度第一产业增加值63853万元,同比增长10.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974元,同比增长10.5%。
一、2024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夯实现代农业基础,推进农业转型升级
1.持续优化产业体系。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做强特色优势产业,大力发展高附加值、高品质的农产品生产。2024年全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1.552万亩,完成全年粮食计划播种面积21.6万亩的99.8%,全年粮食总产量5.38万吨,完成粮食总产量的99.63%。经济作物提质增效,呈现产销两旺。预计全年蔬菜瓜果面积9.3万亩,同比增长24.1%。畜牧业转型步伐加快,绿色发展势头良好。全县生猪出栏7.35万头,完成目标数16.27万头的41.17%,肉牛出栏1.37万头,完成目标数1.37万头的100%;山羊出栏量达7.39万只,完成目标数7.39万只的100%,禽类出栏量达450.12万羽,肉类总产量达1.55万吨,完成目标数1.4万吨的110.41%;水产品产量4595吨,完成目标任务4888吨的94.01%,预计全年总产量4888吨,完成目标任务的100%;淡水养殖8.02万亩,完成目标任务8万亩的100.25%,稻田养鱼新增954亩,完成目标任务900亩的106%。全面完成7.2万亩“两区”(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糖料蔗生产保护区)划定工作。二是现代农业加快发展。两个市级重点推进的养殖项目东兰县顺达黑山猪生态养殖有限公司和广西梦巴星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顺利投入养殖生产,2024年将达到存栏种猪6000头和种牛1000头的目标;新建的武篆东里养牛项目已进入项目立项目和征地工作阶段;东兰山泉绿色食品和东兰板栗有机食品获得再认证。三是严格开展“大棚房”专项清理行动。排查违法违规问题2宗并全部整改到位,顺利通过市级验收。于2月15日在河池市2024年“大棚房”清理整治工作推进现场会上作典型经验发言。四是加大秋冬季农业开发。全县共完成秋冬种面积9.4万亩,完成计划任务的100%。其中,种植秋冬蔬菜4.32万亩、玉米1.9万亩、马铃薯0.03万亩、小麦0.305万亩、三角麦0.075万亩、油菜2.05万亩、食用菌260万棒、其它作物0.67万亩。建成县级冬种绿肥油菜核心示范区6个,面积6509.36亩。
(二) 扎实推进产业扶贫,促进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
1.全面完成“十大百万”扶贫产业工程。突出产业扶贫,全县引进核桃新品种补植补造0.113万亩;新造油茶林2.3万亩,低产改造油茶林4.5万亩;低产改造板栗林0.3万亩;“三特”水果0.5万亩;扩种新桑园0.5万亩;肉牛出栏0.18万头;肉羊新增出栏0.74万只;香猪(东兰黑山猪)新增出栏1.32万头。新增养牛示范场3个,全县存栏20头以上牛场27个;新增养羊场8个,全县存栏50只以上326个;完成新增淡水养殖面积0.84万亩;完成长寿.生态.富硒农产品基地建设0.68万亩。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扶贫产业全覆盖。
2.精准落实产业到户项目。引进广西立腾农牧发展有限公司、广西渝桂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广西东兰贵隆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探索“公司+农户+基地”的运作模式,依靠资金入股、托管托养、反包倒租等方式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肉鸡、食用菌、花椒等特色种养业。截止目前,全县的养殖量将达到280万羽以上,年产值1.12亿元;食用菌生产63743万棒、产量359.87万公斤、产值达628.3万元;累计发展花椒4000亩,产出鲜椒3000多公斤,产值3万多元。
3..实施以奖代补带动贫困农户参与“5+2”扶贫产业发展。出台了《东兰县实施以奖代补推进特色产业扶贫工作方案》、《东兰县2024年乌鸡(肉鸡)产业实施方案》等优惠扶持政策,鼓励贫困户发展 “5+2” 特色产业,据统计,2024年全县参与“5+2” 特色产业共有22232户,覆盖贫困户数20009户,覆盖率92%,共发放奖补资金7000多万元。
(三)深入开展农业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建设生态宜居乡村
1.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常态运行。继续巩固健全领导机制和工作运行机制,加强网格化管理,制定工作方案,进一步提升常态化工作水平,助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顺利实施。同时全面启动“幸福乡村”活动,持续开展“清洁乡村”活动,建立健全乡村垃圾“村收—乡镇运—县(乡镇)处理”处理模式,实行“财政补贴+群众自筹+以奖代补”保洁员工资补助模式,加强监管,有效遏制了农村环境卫生反弹现象。
2.扎实开展“厕所革命”行动。联络并协调成员单位和各乡镇统计上报我县厕所革命相关数据、农村污水治理、黑臭水体整治情况。根据“厕所革命”工作要求,我县今年新建农村公厕4座,改厕208座,完成市下达任务140座148.5%。
3.深入推进以“四清三折”为重点的村庄清洁行动。联合下发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行动案》,组织发动各乡镇村庄进行开展清洁行动春冬季战役。全县共清理农村生活垃圾783吨,拆除私搭乱建29间,清理村内沟渠 35条,清理农业生产废弃物72吨,参与群众2.1万人次。
(四)推动集体经济发展,补齐农村发展短板
1.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开展土地确权“回头看”工作继续修正完善,继续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全县完成确权农户56163户,占应确权农户59014户的95.17%。农村土地确权档案规范整理完成80%,数字化扫描完成10%,确权总体成果通过区、市级验收。整县地块矢量数据、权属数据、栅格影像数据已完成全面拼接。目前已经进入全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综合管理平台。
2.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县登记权属为村级的集体经营性资产7236.97 万元,非经营性资产146653.64万元,集体土地131.88万亩;已建立村级集体资产台账和会计账12个村;村集体经济组织人员身份确认已完成123个,确认人数231161人;完成经营性资产折股量化21个村,折股量化金额1314万元,建立村级集体经济组织1个。今年年底将全面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奠定基础。
3.完成了东兰县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建设。
(五)全面加强风险防范,切实抓好农业安全。
一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坚持开展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综合防控,累计使用畜禽疫苗149.45万毫升,检疫生猪7.66万头,无害化处理生猪1328头,累计开展非洲猪瘟等疫情排查536人次,处置非法贩运生猪2起,处理来源不明生猪90头,有力确保县内零疫情。二是加强农业生产安全监管。水产质量快速检测抽检5个养殖场,检测产品9个样本。累计抽检蔬菜样品10240批次,送检样品全部合格。三是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完成了兰木米、武篆阳光玫瑰葡萄、大同芒果等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
(六)坚持绿色兴农,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一)加强农业资源与生态保护,全年累计落实测土配方23万亩(次)、病害统防统治7000亩,处置农药废弃包装物18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4%,推广秸秆还田13.5万亩。积极开展农业野生资源调查、外来有害物种调查、灭除等工作。
(二)推进农业投入品减量行动。完成了2024年东兰县化肥减量增效技术示范项目、广西耕地质量提升和化肥减量增效技术示范推广项目、化肥减量增效技术示范项目取土化验和田间试验、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
(三)积极推动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和粪污资源化利用。完成鸡场发酵床建设63个40000平米,牛舍发酵床4个5000平米,猪舍高架网床建设1个2000平米。隘洞镇拉社村原生态黑山羊散养专业合作社、可俄乌鸡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等6个养殖场通过市级生态养殖场验收,评为生态养殖场。通过微生物的发酵处理,实现了养殖环节的零排放,年无害化处理鸡粪2300多吨、处理猪粪3200多吨、处理牛粪1800多吨。全县已有178个养殖场使用益生菌开展生态养殖,有11个养殖场通过了区、市的验收。
(四)做大生态综合种养和林下经济。2024年底,林下养畜9.7万只,林下养禽160万只,林下种植药材3000亩,林下食用菌种植1000亩。林下经济产值达5.7亿元。
(五)打造农业新业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明显
1.打造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升级版。坚持“政府主导、整合资源、突出特色”的工作原则,积极谋划、狠抓基础,培育主体、标准生产,延伸链条、融合开发,不断深化各级示范区创建工作,取得良好成效。全年新建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园、点)100个,目前,东兰淡水养殖产业示范区和东兰板栗产业示范区已获评自治区(三星)级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东兰县诚信特色水果产业示范区、东兰县三弄砂糖桔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已通过县级示范区审前公示;13个乡示范园和80个村示范点正在考评验收。预计完成全年创建工作任务。
2.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有效结合。立足于丰厚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资源,以及核心示范区建设,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作为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产业来抓,有效加快了经济社会发展步伐。全县共有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规模以上(年营业收入500万元以上)景区13个,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点超过120个,成立各种经济合作组织8个。2024年,全县接待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游客45万人次。
3.农产品加工业进一步发展。规划建设长寿生态食品加工园,规划总用地面积约104公顷,重点引进农产品加工企业,着力推进特色富硒长寿生态食品加工业集聚发展。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全县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累计达到56家,农产品加工涉及山茶油、板栗、乌鸡、墨米、黑山猪、红薯等,农产品加工转化率预计达到62%。新建了大同信河村农产品流通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全县速冻食品加工企业累计有5家。
4.“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已建成运营县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和物流中心,13个乡级服务(物流)站,覆盖率100%,100个村级服务(物流)点,覆盖率74%。电商氛围有较大的提升,农村电商服务体系、物流体系、电商人才培训体系和产品质量品控溯源体系及品牌培育机制框架已基本构建。
5.积极开展农业招商引资工作。组织全县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参加一年两届的广西名特优农产品交易会、河池市“庆丰收?促脱贫”活动招商项目对接洽谈会和广西电商年货节(南宁国际会展中心)等区内外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农产品展销会活动,利用深圳对口帮扶契机开展河池农产品产销对接,进一步提高我县名特优农产品的影响力和知名度,畅通农产品流通渠道,创新产品供给方式。有效引进广西立腾农牧发展有限公司、广西渝桂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广西东兰贵隆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到东兰落户,依靠资金入股、托管托养、反包倒租等方式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肉鸡、食用菌、花椒等特色种养业。
(七)实施人才培育工程,推动乡村人才振兴
1.抓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60家、家庭农场3家。目前全县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社500个,通过“合作社+”模式,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共带动群众16000多户,实现户均增收1500多元。
2.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紧扣“教育培训、规范管理、政策扶持”三大培育环节,认真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项目。培养农村骨干技术人员28人,选派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人员、种养大户等18人次参加自治区举办的科技创新与管理能力提升等各类科技人才培训。共完成新型职业农民培育287人。
3.深入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强化科技特派员“三农”科技服务,促进基层农业科技服务能力提升。2024年遴选区、市、县三级科技特派员91名,深入东兰县各乡镇村屯开展科技服务,实现91个贫困村全覆盖。全年累计开展服务3264次,解决技术难题26项,开展实用技术培训班28期,培训2169人次。
(八)加强依法行政监督力度,提升行政执法水平
1.强化农资执法,进一步提升全县农业投入品质量。共出动166车次、执法人员236人次,检查农资店316个次,整顿市场35个次,检查水稻品种76个,玉米品种92个,没收外来流动商假玉米种子(三星玉米)7.5公斤,调查立案农业案件8起,处罚款3.5万元;收缴老鼠药280包,立案无证经营农药1家,没收违法农药 462公斤,责令无证经营农药整改6家。检查蚕种企业1个,小蚕共育户74户。兰农(种子)罚〔2024〕2号获得2024年度河池市优秀农业行政处罚案卷。
2.强化动物卫生监督,全面贯彻落实动物防疫法。全县共出动渔政执法112人次,查处违法电鱼行为3起,没收取缔禁用渔具30件(张),没收渔获物12斤,教育人员240人次;检查水产养殖企业6家,检查渔船172艘次,查处违规渔船4艘,分别给予相应处罚。
3.强化农机安全,严禁农业机械违法违章行为。深入开展“农机安全生产事故警示教育”“农机安全知识下乡”等系列活动,累计出动农机执法人员142人次,检查拖拉机950台次,开展拖拉机年度检验847台,查处拖拉机等农业机械安全违法违章行为1起,农机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实现了拖拉机连续9年无责任事故。
(九)突出从严治党,建设“一懂两爱”三农工作队伍
一是强化党建工作,健全完善《农业农村局党组议事规则》、《农业农村局机关党组党建工作制度》等制度。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严格落实“三会一课”、民主决策等各项工作制度。开展党费清缴工作,建立党员台账,扎实推进党建各项工作落实。二是扎实开展意识形态工作,落实党组中心理论组学习制度和每周五例会学习制度,开展“扬正气树新风”宣传教育活动,不断加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凝聚干事创业的“精气神”。三是根据县委第四巡察工作2024要求,扎实开展巡察整改工作。成立了巡查整改领导小组,先后召开专题会议4次,按照巡察组反馈的七个方面十六个问题,逐条逐项制定整改措施,建立整改台账,层层落实责任,明确整改目标要求和整改时限。目前已全部整改到位,需要长期坚持整改的,按照预定方案稳步推进,总体整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四是加强党风廉政和反腐败工作,层层签订党风廉政责任书,召开党风廉政专题会议4次,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进行安排部署。抓好“干部作风建设提升年”活动各项任务落实,扎实开展涉农领域、民生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整治。
(十)其他工作
1.积极开展扫黑除恶宣传及线索摸排工作,共悬挂横幅35条、发放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宣传资料应知应会手册600本。
2.惠农政策落实到实处。一是各乡镇已通过“一卡通”将2024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发放到位,发放资金1657万元,涉及耕地面积229235.09亩,惠及农户63388户。二是出台了《东兰县实施以奖代补推进特色产业扶贫工作方案》和《东兰县肉牛扶贫产业提质发展实施方案》一系列的优惠扶持政策,鼓励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共发放奖补资金2820万元。
3.认真落实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全县完成能繁母猪投保6000头,肥肉猪13000头、肉牛600头;完成水稻保险10万亩、玉米保险8.6万亩。
二、主要亮点
一是东兰淡水养殖产业示范区和东兰板栗产业示范区已获自治区三星级示范区认定。
二是引进广西立腾农牧发展有限公司、广西渝桂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广西东兰贵隆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探索“公司+农户+基地”的运作模式,依靠资金入股、托管托养、反包倒租等方式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肉鸡、食用菌、花椒等特色种养业。全县肉鸡养殖达280万羽,年产值1.12亿元;食用菌生产63743万棒、产量359.87万公斤、产值达628.3万元;全县已累计发展花椒4000亩,产出鲜椒3000多公斤,产值3万多元。
三是兰农(种子)罚〔2024〕2号获得2024年度河池市优秀农业行政处罚案卷。
三、存在的困难
一是农业基础设施仍很薄弱。二是经济总量小,特色产业发展水平不高,稳增长和脱贫攻坚压力依然较大;三是城镇化水平较低,城乡统筹、乡村振兴任务繁重;四是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能力不强,带动贫困户增收乏力的问题比较突出。五是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
四、2024年工作计划
2024年,全县农业农村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区委、市委和县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践行新发展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加快建设特色现代农业,全面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加大脱贫攻坚力度,确保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力争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4.5%,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
(一)聚焦“一个中心”,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聚焦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个中心,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个字总要求,做到“五个振兴”一体推进,发挥好乡村振兴办公室决策参谋、牵头抓总、协调落实作用,通过“建立工作台账、细化阶段目标、层层压实责任”等举措,明确部门责任,凝聚部门力量,形成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大合力,有序推进各专项重点任务落地落实。按照“五级同抓、千村试点、万村推进、全面振兴”的要求,选准试点村,指导乡村制定好试点村工作方案,抓好组织实施,着力打造一批高质量的乡村振兴典型示范亮点,充分发挥试点的引领作用,形成乡村建设的良好格局。
(二)着力“两个提升”,坚持绿色兴农,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1. 着力提升特色产业发展水平。聚焦提质增效,坚持发展县级“5+2”、村级“3+1”特色产业方向不变,不断扩大产业项目覆盖面,确保每户贫困群众都有1-2个增收产业。深入推进“一村一品”产业行动,完善入股分红、托管代养等机制,实现全县149个行政村(社区)集体经济年收入均达5万元以上。采取组建合作社、引入龙头企业入股等方式,发展壮大武篆肉牛养殖基地、三石食用菌栽培基地、大同花椒种植基地,引进种牛2000头,饲养肉鸡700万羽,栽培食用菌500万棒,扩种花椒4000亩,实现基地发展与贫困村、贫困户精准对接。落实县乡(镇)村三级产业发展规划,引导贫困户自主发展产业,实现长期稳定增收。新建农产品产地初加工中心2个以上、“一村一品”特色农产品示范村5个以上、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3个以上,新增“三品一标”农产品1个以上;充分发挥油茶、淡水养鱼、乌鸡养殖等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引领作用,打造油茶、花椒、食用菌等3个自治区级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
2.着力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围绕创建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目标,深入实施“1333”行动计划,切实保障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从源头抓起,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化行动,大力生产和推广使用有机肥,加快农业绿色发展。持续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检测及监督抽查工作,完善食用农产品“一品一码”全过程追溯体系,落实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准出管理,通过加强线上巡查、执法检查、宣传力度等方式,确保“一品一码”相关政策、法规、工作要求得到落实。
(三)深化“三项改革”,推进农业农村体制机制创新
1.按期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健全完善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工作。进一步健全完善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各项管理制度,推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规范化、制度化。
2.扎实做好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收尾工作。全面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证颁证扫尾、“一户一档”数字化档案、数据库修正和市级验收等工作,建立县级信息管理平台,加快土地确权登记成果应用,规范档案管理,严格数据保密,并继续做好矛盾纠纷调处,积极探索放活土地经营权的有效途径,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
3.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行动,积极培育以龙头企业为重点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增示范合作社30 个,家庭农场6 个。继续实施新型职业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培训新型职业农民187人以上。
(四)突出“四大重点”,确保如期完成各项硬任务
1.聚力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持续推进“十大百万”扶贫产业基地建设,扩种油茶4万亩,低产林改造油茶林5000亩、板栗品改2000亩,新增“三特”水果3000亩、新增桑园4000亩。加大奖补扶持、龙头带动、技术服务力度,新增规模养殖场5家,东兰县顺达黑山猪生态养殖有限公司年产猪苗12万只,广西梦巴星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广西三潭牧业有限公司各存栏肉牛2000头,全县新增出栏肉牛1000头、肉羊5100只、黑山猪11万头、淡水养殖9500亩。
2.扎实稳定粮食生产。重点是保面积、提品质、增产能。保面积上,对标粮食安全责任制,制定全年粮食生产指导性计划,层层分解落实到乡到村,通过加大政策引导力度、扶持发展规模经营,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确保全县21万亩任务完成。提品质上,优化粮食品种品质结构,以发展优质稻为抓手,推广超级稻、再生稻、优质稻等高产高效栽培新技术,提高种粮综合效益。增产能上,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确保完成区上下达的1万亩年度计划任务,推进水稻生产功能区建设,实施好粮食产能区增产模式攻关与推广项目、水稻绿色高质高效创建项目等重点项目,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全力抓好春耕备耕工作,开展为期三个月的“质量兴农促春耕”行动。
3.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硬仗。发挥农业农村部门牵头抓总的作用,认真学习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推动相关职能部门履职尽责,重点推进“一革命五行动”(农村“厕所革命”、农村垃圾治理行动、污水治理行动、农房整治行动、村容村貌提升行动、“四好”农村路行动),强化红小河流域河道网箱清理,加强二级路沿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组织实施好1个试点乡镇、2个试点村的试点示范工作,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从典型示范转向面上推开。
4.毫不松懈抓好非洲猪瘟防控。一方面,坚持防控工作不松劲,进一步压实责任,强化联防联控机制,落实落细外堵内防各项防控措施,坚决打好打赢非洲猪瘟持久战、攻坚战,确保不发生新的疫情。另一方面,完善生猪及其产品调运管理措施,着力稳定生猪基础产能,切实加强猪肉生产和供应保障。
农业年度计划范文第3篇
一、年度工作总结
(一)、大力发展粮食生产
总体情况。我市今年春夏收粮食作物总体呈现出面积增、单产减、总产减的态势,春夏播粮食作物及棉花播种面积较上年有较大幅度增长,花生及烟叶等经济作物播种面积略有缩减。春夏收粮食作物。总产15028吨,较上年增长9.1%;其中,马铃薯总产12168吨,较上年增加1381吨,增幅12.8%;蚕豌豆总产2750吨,较上年减少10吨,降幅0.36%;小麦及其他春粮总产220吨,较上年减少2吨。油菜实际收籽总产37875吨,较上年减少1449吨,减幅3.7%。春夏播粮食作物。总播面总体上较上年有较大幅度增加。粮食作物面积74.76万亩,较上年增加4.93万亩,增率7.1%。其中早稻播面54万亩,较上年增加1.02万亩,增率1.9%,完成了省厅下达的1.0万亩早稻扩面任务;一季稻播面2万亩,较上年增加0.48万亩,增率31.6%;春玉米播面3.81万亩,较上年增加0.31万亩,增率8.9%;豆类播面5.46万亩,较上年增加0.2万亩,增率3.8%;薯类播面4.7万亩,较上年增加0.38万亩,增率8.8%。油料作物面积缩减,花生播面3.1万亩,较上年缩减0.58万亩,减率15.8%;芝麻播种面积0.59万亩,较上年增加0.19万亩,增率47.5%。蔬菜生产面积13.81万亩;棉花播面3.1万亩,较上年增加1.3万亩,增率72.2%;烤烟播面3.8万亩,较上年减少0.2万亩,减率5%;药材生产面积1.12万亩,较上年增加60%;瓜果类生产面积2.5万亩,较上年小降1.2%。
全年粮食生产任务及早规划。根据我市耕地面积调整的实际情况,我市于春节前制定了全年农作物播面236万亩、粮食播面137万亩、水稻播面116万亩、粮食总产55万吨的年度粮食生产目标任务。并按照全市今年早稻扩面1.02万亩的上级要求,按乡镇、村组、农户层层分解了目标任务。3月3日和4月14日我局两次召开局机关及乡镇农技站工作会议,进一步安排部署了发展春耕生产的政策宣传及生产发动工作2024事宜。
责任追究制进一步加强。今年上级各部门进一步提升了发展粮食生产工作的重视程度,并将其列为对各级领导干部年终考核的一项重要考核指标。我市市委、市政府把粮食生产作为一项重点考核指标纳入了全年农业农村工作目标管理考核范围。市里今年制定并出台了《市年粮食生产目标考核及奖励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中涉及的各项考核指标相较往年更为细化、可操作性更强,涉及的内容更为详实。办法中明确指出,要进一步强化责任制落实、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加强督察考核力度,对受到上级通报批评的乡镇办事处,当年内不得评先评奖,并给予黄牌警告;对完成情况好的将予以表彰奖励,完成情况差的进行公开曝光,并严格追究乡、村主要领导责任。截至目前为止,全市就春耕情况已开展5次全市性督察,并印发了情况通报。3月份召开的市委农村工作会议上,各乡镇办事处均向市委、市政府递交了责任状,各乡镇、办事处均承诺严格遵照“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原则,确保发展粮食生产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去冬市财政投入了资金230万元用于发展冬种生产,比上年增加了30万元。今年市政府进一步投入340多万元用于发展粮食生产,比去年增加了140万元。针对我市今年早稻种子缺口较大的实际情况,市财政今年又拿出资金40余万元用于在新市、大市、灶市街、竹市、南京、公平、小水、哲桥等8个乡镇、办事处培育早稻预备秧300亩,带动了各乡镇办事处培育了10-20亩不等的早稻预备秧,全市早稻预备秧总面积达780亩,为提高双季稻率和确保早稻扩面任务的完成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奖励先进、鞭策后进,在3月份召开的市委农业农村工作会议中,市里对年度粮食生产先进单位和种粮大户给予了表彰奖励,共在全市评选出了年度发展粮食生产先进单位10个,其中一等奖3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4个,分别给予6万元、4万元、3万元的奖励;对40个先进村给予了每村xx元的奖励;并奖励了150名种粮大户,其中一等奖10户、二等奖20户、三等奖120户,分别给予5000元、3000元、xx元的奖励资金。对荒芜多年今年重新恢复耕种的,实行“以奖代补”,根据复耕面积、工作难度等情况,分别给予了2万元、1.5万元、1万元、0.5万元的复耕补贴,共发放复耕补贴40万元。奖金和补贴共发放125万元。针对农民种粮比较效益相对低下的现实情况,为更进一步提升农民种粮积极性,今年市里出台的办法中涉及的奖励办法相对往年做出了一定变动,如复耕“以奖代补”资金由补发给乡镇改为直接补发到村,并增设了5个粮食生产进步乡镇奖,先进村由40个增加到60个,种粮大户奖励扩大到180户。
办点示范工作深入开展。按照省厅今年办点示范工作要求,市财政今年投入了40万元用于在镇创办万亩双季稻高产创建示范片,目前已落实新坡、镇、白沙等12个村,示范面积连片10200亩。示范片主推高档优质晚稻良种湘晚籼13号5万斤,通过我局农技干部指导,已督促农民于6月18-21日播种完毕。各2024村组做好了示范面积台帐,并均严格按照要求建好了高产创建示范片标牌,向公众公布了创建单位、产量目标、技术要点、指导专家、责任领导,以接受广大农户监督、评议。
农业补贴政策全面落实。为严格落实政策、规范操作程序、杜绝违规违纪现象,我局年度共组织发放省厅《2024切实做好农作物良种补贴面积统计核定工作的通知》xx份张贴到各乡村及主要交通路口、集市圩场,以确保做到家喻户晓。并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了《2024切做好年水稻玉米良种补贴工作的通知》发放到各乡镇办事处,目前全市早稻和玉米良种补贴2024、审核、统计整理工作已基本完成。
(二)、深入开展技术服务。我局今年提出广大农技员要积极主动地当好“三个角色”:即技术服务员角色、当地党委政府的参谋员角色、农业情报员角色。年度在全局范围内开展了年度“十佳农技员”创建活动,组织全体乡镇农技员开展了两次专业技术知识培训活动,及时发放了《年早稻育秧技术意见》,4月13日给各乡镇书面下达了《2024做好早稻育秧防寒工作的通知》。针对4月-6月份我市呈周期性遭受大到暴雨,我局于4月份制定了《早稻抗灾救灾保丰收“百日行动”实施方案》,号召全体农技人员迅速投入到救抗灾工作中,并先后印发抗灾救灾技术指导意见共计万余份及时发放到了各乡镇、办事处。1-5月份,我局共向农户免费发放《病虫情报》、“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资料”、施肥建议卡等技术资料13万余份,举办培训班32场次,培训技术骨干及农民0.82万人次,出动宣传车56台次,张贴标语xx余张,农技干部进村入户服务已达xx余人次。
(三)、积极行动争资跑项。年度,我局围绕粮食增产计划、种子工程、重大病虫防控、粮油生产基地、农业环保、农产品质量监管、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等方面进一步加大了项目申报力度,截至目前为止,已向上级部门申报相关项目12个,目前已争取到位测土配方施肥项目资金50万元、植保专业化防治项目15万元、初步确定了农技推广体系建设试点县建设项目省级以上资金300万元,其他项目仍在争取努力中。同时,我局抓住机遇积极进行招商引资,已与亚田联达成体育用品生产基地建设项目投资意向。
(四)、大力推进两项改革工作进程。按照省厅年初提出的年内要“坚定不移”地完成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的要求,我局已全面做好了前期的相关基础性工作,向市政府提交了“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和“种子管理体制改革”两项改革的“实施方案(草案)”。目前,“种子管理体制改革”2024工作已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第xx届市人民政府第26次常务会议研究了种子管理体制改革工作2024事宜,并按照该次会议纪要意见,以“耒政办函[年]30号”文件形式明确成立了以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陈小平任组长,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陈淼任副组长人事局、政府办、市编办、财政局、农业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等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市种子管理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改革2024工作的指导、协调。“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2024工作现正抓紧进一步落实。两项改革工作有望年内全面完成。
(五)、全面开展农资打假、农产品质量检测工作。“农资打假”活动年度已立案查处经营活动未经审定通过的种子品种案件2起、假冒伪劣农药案3起、没收假冒伪劣农药2400公斤、与标明值不相符肥料案4起、责令退回生产厂家返工肥料156吨。农产品质量检测部门年度共抽检样品576个,其中不合格样23个,对不合格的农产品当场及时通知相关单位进行了无害化处理,有效确保了群众食品安全。
(六)、认真抓好计生综治工作。为确保计生、综治2024工作的全面完成,我局成立了以局长任组长和名誉会长的计生综治工作领导小组和计生协会,同时制订了《2024计划生育工作的管理规定》,各下属场、所、司均与局里签订了管理目标责任状。计生综治工作被纳入了局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局党委、局务会不定期开展活动组织全局适龄职工认真学习《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湖南省计划生育条例》及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的《2024计划生育一票否决制实施办法》。通过努力,我局计生工作形成了全局参与、上下联动、部门协调的格局,综治工作形成了无职工违纪违法行为、无因单位职工责任引发的群体性闹事良好局面,各项2024工作均得到了按时、按质、按量完成。
(七)、切实加强内务管理。年度,我局制定并出台了《农业局机关考勤制度》、《信息管理制度》和《车辆管理制度》等一系列新的内务管理制度。“农业局机关考勤制度”修订后,于6月17日起正式执行。全体在岗人员分上午、下午进行上班签到,局纪委牵头不定期进行在岗情况巡察,每月底进行情况通报,对迟到、早退、旷工情况给予相应处罚,截至目前为止,执行情况良好。各项制度的全面落实,进一步提升了我局的总体工作效率、改进了我局广大职工的工作作风,树立了勤政、务实、高效的良好机关形象,为全局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更为坚实有效的基础。
(八)、稳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按照中央、省委、市委的部署要求和《****市委办公室2024印发〈在全市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实施方案〉的通知》(耒办发[年]16号)精神,我局制定了《在市农业局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实施方案》,并召开了全局干部职工参加的民主生活大会,进一步深入学习了xx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总结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和中央、省委、市委2024“创先争优”活动等2024文件精神,同时在全体党员干部中开展了“入党为什么?为党做什么?如何学先进、讲奉献、比贡献,在工作中如何体现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的讨论,局机关中层以上干部全部上台进行发言,广大干部立足我局工作实际,畅所欲言,提出了许多合理化的建议,部分建议得到了局党委的采纳。
二、明年工作打算
我局明年的工作将继续以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重点,进一步加强“三农“服务力度,认真抓好2024项目的实施,确保全年各项经济指标任务的全面落实。
(一)突出抓好粮油生产工作。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全年粮食生产目标任务的实现。具体而言,要继续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继续抓好早稻后期田间管理工作,力争早稻的稳产增产。二是切实抓好中、晚稻及油菜良种补贴面积的核实申报工作,不折不扣地将惠农的补贴发放给农民。三继续抓好耕地抛荒治理工作。四是进一步深入抓好粮油生产督查考核工作。五是搞好农业技术指导,针对不同作物、不同生产季节、关键环节,及时编印技术资料,搞好技术培训、咨询、指导服务及各种试验示范、新技术推广工作。六是继续搞好以油菜为主的秋冬种生产工作,办好部级万亩油菜高产创建示范片,促进全市秋冬种生产再上新台阶。
(二)突出抓好农业产业化工作。明年要继续抓好我市水稻、旱粮、油料、蔬菜、水果等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鼓励发展“一乡一品”特色农业,改善农产品品质,提高产出率和商品率。积极引进、开发先进生产和管理技术,发展精深加工,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搞好绿海粮油等省级农产品龙头企业的深度开发,提高档次,扩大规模,提高品牌效应。
(三)突出抓好科技服务工作。在加强新良种、新技术推广的同时,进一步强化专题调查研究和对农民的技术指导和科技培训力度。深入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组织农技专家进村入户为农民提供技术服务,特别要加强与种植大户的联系,鼓励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提高规模效应。
(四)突出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围绕水稻、蔬菜、水果等主要农产品,加强对生产基地和各大超市的时鲜农产品开展经常性的市场抽查、抽检行动,坚决销毁不合格农产品,打击不法经营行为,保障人民食品消费安全。积极推动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生产,建立健全农产品技术标准体系,加强对农产品加工、保鲜、包装、储运等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五)突出抓好农业执法工作。进一步加强农业法律法规的宣传,不断提高人们对农业法律法规的认知水平,更加深入地开展经常化的农业法律法规知识培训,不断提高农业执法能力,加大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力度,依法严格查处各种破坏农业生产秩序的行为。
农业年度计划范文第4篇
一是部分基层党组织将政务放于首位而时常忽视党务工作。部分党员干部未能充分认识到党建工作的重要性,片面地以为银行的工作主要是完成经营任务,追求业绩,开展的党建工作也只限于学习上级文件、传达会议精神,使得党建工作缺乏全面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二是部分党员干部身份意识淡薄。当前社会价值观多变,部分党员干部在潜移默化中淡漠了自己的党员身份,思想上不够重视,常常把自己等同于普通群众,放松自我要求,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忧患意识弱化,党员的宗旨意识和奉献精神不足。
三是基层党组织活动形式表面化。由于部分基层党组织日常工作繁重,重绩效、轻党务现场普遍,党建工作主题不够鲜明、内容不够丰富,形式不够活泼,通常就是读读报纸、念念文件,学学讲话,内容枯燥,党内活动缺乏吸引力。
二、推进党建工作具体措施
一是坚决贯彻落实上级方针政策。贯彻落实上级方针政策,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客观要求,也是下级服从上级的组织原则,从高度的政治大局出发,讲党性、讲原则、讲正气、讲团结,做到干部队伍思想作风纯正、经营作风稳健、工作作风扎实,真抓实干,身体力行,事事处处为职工树立样板,从而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
二是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规章制度是纲,是准绳,是规范的章领,要按照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要求,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坚决做到做好将认识和行动统一起来,在研究部署工作任务时充分体现一级法人的意志,针对执行力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不遮不掩不回避,自查自纠自整改,切实将内部管理和规章制度执行到位。
三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促使牢固树立并提升上级行倡导正确的“为政之要,贵在落实;落实之要,贵在执行”的理念、“维护法人,政令畅通,令行禁止”的理念、“求真务实,一丝不苟,紧盯细节,一抓到底”的精细化执行理念。这些新型理念的树立和提升,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的必然选择和结果。
农业年度计划范文第5篇
一、加强农业科技管理,大力发展知识农业
1、适应知识农业发展需要,创新农业科研教育组织
为提升农业科技水平,策划农业科技发展方向与目标,加强科技计划的管理与考核,“农委会”于1986年成立任务编组的“农业研究发展小组”,于1993年改组,确定该小组的主要任务:(1)农业科技发展政策及法规的拟定;(2)计划的规划、评审及预算编列;(3)计划的推动、管理、成果检讨与绩效的考评;(4)人才培养及国际合作的规划、推动与管理;(5)科技会议的筹划及其结论与建议事项的推动;(6)与相关“部、会”、学术及研究机构2024农业科技计划的协调与联系。随后又改组为任务编组的“农委会”农业科技研究发展委员会。这一时期台湾农业科技集中在“农委会”农粮处主管,部分科技项目由“农委会”2024业务处室管理。此外,“国科会”生物处主管台湾地区农业生物科技的基础研究。
为了适应知识农业发展的需要,“农委会”着手研究调整农业试验研究机构,于2000年把拟成立“农业部”作为工作重点来抓,研究设置“农艺研究署”,从事全台湾农业科技研发工作。
为了迎接生物科技新纪元的到来,“中研院”设立生物农业科学所,台湾大学成立生物技术中心,中兴大学成立农业生物技术研究所。民间企业于1998年投资12亿元新台币成立了花卉生物技术公司,投资六亿元新台币成立家畜疫苗公司。近几年还先后把屏东技术学院和嘉义技术学院扩大为屏东科技大学和嘉义科技大学。
各2024农业科技的研究机构的分工是,“中央”研究院主要从事学术及基础方面的研究工作;大专院校则以教学及训练人才为主,研究工作为其业务的一部分;公营事业机构研究所及财团法人或类似组织的研究所从事专业性特定项目的研究工作;而原省属的试验研究机构为从事台湾地区全面性的试验研究工作的主干。2024农业科技研究发展对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发展与商品化及应用,依上、中、下游各层次负责推动。
2、应对国际农业科技发展趋势,加快高新技术创新步伐
1992年“农委会”农业研究发展小组依据《台湾科学技术发展12年长程计划及6年中程计划》、《农业综合调整方案》2024农业科技发展目标,以及历次“行政院”科技顾问会议农业组顾问建议事项,确定生物技术、生物防治、种苗繁殖、栽培渔业、动物用生物制剂等五个领域的研究发展重点,加以推动实施。其湾“农渔牧产业自动化”十年计划,约投入经费25亿元新台币。
从1997年7月至2000年6月,台湾“农委会”按照台湾地区“跨世纪农业建设方案”中的2024“发展政策导向的产业科技”要求,在重点产业科技、加强生物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整合农业科技研究群及区域推广体系、加速农业自动化与信息科技应用等方面研究取得一批成果。
2000年夏季,台湾“农委会”研究拟定“迈进二十一世纪农业新方案”,做为2001年至2004年农业政策蓝本。该方案提出了“发展农业知识经济,厚植农业竞争得基”策略,明确了新世纪初台湾地区农业知识经济的发展重点。2001年台湾农政机关用于扶持农业知识经济发展的经费预算为450.01亿元新台币,2002—2004年约需195.18亿元新台币用于支持农业知识经济发展。
2001年“农委会”制定台湾地区农业各领域科技发展中程纲要,包括11个研究领域,分别是作物科技领域、林业科技领域、渔业科技领域、畜牧业科技领域、农业环保科技领域、农产品加工科技领域、农业自动化科技领域、农业共通性科技领域、农业生物技术领域、林业防灾科技领域,“农委会”计划从2000—2004年度,共投入241.56224亿元新台币用于支持农业科技研究。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二十一世纪前十年台湾地区农业科技发展方向主要是:(1)在生产方面:建立高科技、高效率的农业生产体系,提高国产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突出加强生物技术的研发与运用,创造台湾地区农业的新绿色革命:加速农业自动化与信息科技应用,提升产业竞争力。(2)在生活方面:生产卫生、安全、高品质且多样化的农产品,提升国民生活品质质,重点发展高品质且多样化的农产品,满足消费大众需求;结合民间力量发展食品科技,带动产业发展。(3)在生态方面:减轻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冲击,强化农业支持生态环境维护的功能,重点改进动植物生产、检疫防疫技术与体系,保护国内农业生产环境;加强农业资源保护利用,维护自然生态环境。
3、大力推动农业生物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鉴于农业生物技术将成为21世纪世界产业发展趋势,为了加快台湾生物技术的研究创新及其应用技术的发展,突破台湾农业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的瓶颈,提升传统农业的技术能力,近十几年台湾在生物技术产业发展方面,不断增加研发经费、人力和设备投入。
1995年8月台湾“行政院”第2443次会议通过《加强生物技术产业推动方案》,并于1997年修订方案内容,确定将农业与医药领域的生物技术,作为台湾全力发展的重点科技。“农委会”为落实“行政院”《加强生物技术产业推动方案》,1996年优先执行了花卉种苗、动物用疫苗及生物农药三个推动计划。
1997年3月,台湾“国科会”委员会选定农业生物技术为台湾四个“国家型”科技计划之一。同年10月,成立台湾农业生物技术“国家型”专案计划规划工作小组。1998年1月,聘任该计划个案咨询委员会委员。1998年2月,台湾农业生物技术“国家型”计划的目标、规划重点提交“国科会”委员会审定通过,推动执行,课题申请通过率为45.2%。1998年7月,公布1999年度第一期三年的课题补助金额,共有42项课题列入该“国家型”计划。其主要研究目标是:(1)整合台湾农业生物技术产业研发既有人力、物力与技术资源,落实产业应用,使农业生物技术在台湾得以生根并茁壮发展;(2)加强本土性的具有产业发展潜力的农业生物技术产品,以提升台湾生物技术产品的国际竞争力;(3)建立台湾研发与应用体系,确保台湾农业生物技术产业的永续发展,尽快提升台湾的农业生物技术水平;(4)整合以产业发展为导向的尖端农业生物技术研究,把台湾建成为亚太地区农业生物技术产业研发与营运中心,促进台湾加入WTO后的农业发展。
该科技计划的重点研究领域是:(1)、花卉及观赏植物领域,(2)植物保护领域,(3)水产养殖领域,(4)动物用疫苗领域,(5)农产品保鲜利用领域,(6)农业环境保护领域,(7)保健及药用植物领域。
4、加快农业科技管理创新
“农委会”为加强农业技术发展规划及本会农业科技研究发展计划的执行、管制与运作,设立农业科技审议委员会,该委员会的任务是:农业科技研究发展方向规划的咨询,农业各产业技术发展政策、制度、法规、策略及重大方案审议之咨询,农业科研计划资源分配审议的咨询,农业科研计划成果检讨审议的咨询,其它农业科技发展事项的咨询。委员会下设农业、林业、渔业、畜牧及生物技术五个技术领域审议小组,各技审小组的任务是:对“农委会”个别产业技术发展规划及审议的咨询,“农委会”科研计划审查及管理考核咨询,“农委会”科研计划与业界合作事项协调及审议的咨询,“农委会”2024科研计划事项的咨询。
为加强农业科技研究发展计划执行绩效评估,促使农业科技研究经费有效运用,“农委会”2001年3月6日成立农业科技绩效评估委员会,该评委会的任务是:以农、林、渔、牧及生物技术等领域科技研究计划为对象,评估过去该领域的研究计划执行绩效;评估农、林、渔牧及生物技术等领域科技研究成果所建立的技术,对提升台湾地区农业产业竞争力的效益。评委会设委员23—25人,由“农委会”主任委员遴聘学养优异、经验丰富,对产业科技、经济充分了解的相关产、官、学、研界专家兼任。评委会在对各领域专业技术进行评估时,得视需要聘请该领域的相关专家若干位参与绩效评估。此外,还在台湾地区农业生物科技“国家型”计划中设立了咨询委员会,在台湾地区农业科技中程发展纲要各领域聘请评审委员会。
二、注重农业科技投入,扶持技术创新
从下表可以看出,台湾地区农业科研经费投入常年维持在较高的水平。
1996年度(1995年7月1日—1996年6月30日)台湾地区农业科研经费为21.135亿元新台币(下同),其中农业基础研究(含农艺学、园艺学、农业化学、畜牧兽医、森林及水土保持、渔业科学及农业工程)的经费投入为3.9450亿元新台币,其经费主要来源是“国科会”和“中研院”,共执行537个研究课题,参加研究人员1206人。同年度的农业应用研究与技术发展(含农作物科技、林业科技、渔业科技、畜牧科技、食品科技等)的经费投入为17.19亿元,执行197项整合性研究发展计划,参与研究人员5142人。
在研究成果方面,共有952篇研究、72本专著、934项技术报告发表,完成55项技术创新和923项技术服务,实现技术转移18项,取得专利权6项、著作权3项。从1996年度的农业应用研究与技术发展的经费投入结构看,应用研究占70%(12.172亿元),应用基础研究占3%(0.439亿元),商品化开发研究和技术发展占18%(3.077亿元),其他研究占9%(1.504亿元)。
1997年度台湾地区农业科技应用研究与技术发展经费投入为15.3857亿元。1998年度台湾地区农业科技应用研究与技术发展经费投入为16.6880亿元。从1998年度台湾地区农业科技各领域经费投入结构看:重点产业及资源保育利用研究发展的经费为10.94648亿元,农业生物技术领域经费2.12078亿元,食品加工科技经费投入为1.79738亿元,遥测技术及精准农业科技经费投入为0.44965亿元,农牧渔产业自动化科技经费投入为2.60亿元,其中重点产业领域内部经费投入结构为:作物育种及生产技术研究2.822亿元,农业生物遗传资源研究利用0.8亿元,动植物防检疫与病虫害防治研究1.25755亿元,渔业生产科技研究发展0.805亿元,畜牧生物科技研究发展1.46606亿元,农业废弃物利用及公害防治技术研究0.44431亿元,水土森林资源保育利用及水利科技研究0.95641亿元,农业经济、农产运销技术与农民辅导研究0.52亿元,农业科技人才培育、国际合作及计划管理0.6亿元,农业资导系统建立研究与利用1.07515亿元。
“农业生物科技国家型计划”经费,包括台湾地区“国科会”、“农委会”、“中研院”、“环保署”和财团法人台湾农业生物技术中心五部分的研发投入,预估1998至2001年度,总额达到8亿元新台币。各年度分别为0.2亿元、2.11亿元、2.6亿元和3.1亿元。
三、加强农业科技推广,促进技术成果转化
1、制定农业技术成果转化政策法规
主要包括《“行政院”加强生物技术产业推动方案》、《“农委会”农业科技计划产学合作实施要点》、《“农委会”科技计划已有成果拟进行产学合作加速商品化的项目一览表》、《“农委会”科学技术研究发展成果归属及运用办法》、《“农委会”主管计划研究成果技术转移执行要点》等法规。
《“行政院”加强生物技术产业推动方案》提出台湾地区生物技术发展策略是加强研究发展与其成果移转、扩散及应用,整合产、官、学、研的研究发展体系,成立“国家型”计划,畅通研究、发展、生产三者之间的渠道,以加强生物技术产业发展。其中与农业相关的主要内容有:修订生物性农药开发相关法令规范;推动农业生物技术国家型计划以花卉种苗、水产养殖、动物用疫苗、生物性农药、保鲜技术等方向为重点,并落实于产业发展;加强花卉新品种智能财产权保护,并纳入植物种苗法新品种命名及权利登记范围的花卉种类,加强花卉新品种权利保护,以提高育种研发意愿,推动花卉种苗产业发展。
“农委会”为提高农业科技研发绩效,鼓励民间产业界积极参与农业科技研究与开发应用,以加速落实研发成果于产业发展,于2001年4月3日制定了《农业科技计划产学合作实施要点》。“农委会”的经费支持主要用于人事费、研究设备费、包括杂支、材料、仪器设备维护等其它研究2024费用、管理费和必要的技术移转费用。
《“农委会”主管计划研究成果技术转移执行要点》提出,移转研究成果的技术或智能财产权给予厂商时,应以该成果作价取得价款。技术成果移转作价原则以“农委会”资助研究总经费乘下列百分比收取之:(1)参与开发的合作厂商收取5%,未参与开发的厂商收取10—15%。(2)技术成果最终使用者若为供个别农家使用则收取5%,供农企业使用则收取10—15%。
2、推动农业科技推广方面的研究
台湾地区各年度的农业科研课题均包括与农业技术推广和成果转化方面2024的研究课题。从2001年度台湾地区“农委会”主管科技计划研究重点内容看,与推广相关的研究主要有,在农业政策方面,设有《农产运销制度、法规、批发、零售、渠道与市场的规划及评估研究》在健全组织及人力资源,提升农业经验管理效益方面,设有《农民组织功能研究》、《农业推广体系研究》、《农村建设规划研究》、《农业人力资源研究》、《农民福利制度研究》、《农业金融结构研究》;在农业生物技术产业方面,设有《推动花卉种苗、生物性农药、动物用疫苗及水产养殖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研究》;在农产运销电子化方面,设有《推
动产销与网络商城信息整合研究》、《农业自动化与电子化推动配合措施研究》、《农产运销自动化及电子化研究》等。
从1999年度台湾地区“农委会”主管农业科技计划实施结果看,安排与农业技术推广相关的研究课题主要有,《现有农业网站与农业推广网络系统评估》、《农业知识信息推广体系研究》、《农业推广远距离教学系统的规划》、《农业知识创新的传播研究》、《作物基因转移技术的开发应用研究》、《生物技术在植物病虫害诊断与防治上应用研究》、《生物性农药的生物技术应用开发研究》、《生物肥料的生物技术应用开发研究》、《应用生物技术加强花卉种苗产业发展研究》、《加强推动动物疫苗产业发展研究》、《农产品服务业自动化计划配合措施研究》、《加强食品工业技术及管理的辅导》、《灵芝和樟芝菌种发酵培养技术开发研究》。
【参考文献】
1996年、1997年、1998年“中华民国”科学技术年鉴,“行政院国家”科学委员会编印
“农委会”九十年度委外办理之科技计划研究重点、汇整单位及汇整人一览表
上一篇: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牧发展计划
下一篇:农业局高效生态农业发展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