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AA范文大全网!

传染病年度工作计划(优选5篇)

风中追风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本文共计11478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46分钟。

传染病年度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 计划生育网络;传染性疾病;防控

DOI:10.14163/ki.11-5547/r.2015.23.210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 人口数量的变化带来了传染性疾病数量的快速增长, 如非典型性肺炎、甲型流感、禽流感等, 给人们的生活带来重大影响, 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传染性疾病与非传染性疾病不同, 其发病原因多, 防控效果差, 影响范围大, 单纯地依靠医疗手段无法很好地起到控制的目的。计划生育网络的构建可有效的帮助疾病控制公共卫生体系进行传染性疾病的防控, 通过宣传、统计、控制的方法来提升防控的效率, 同时能降低防控成本, 是目前最重要的防控手段[1]。相对于传统的防控手段来讲, 使用计划生育网络的可调控性和可塑性更强。本文考虑到这一背景, 对人口数量变化带来的传染性疾病的特点以及计划生育网络构建的实施方法和效果进行分析, 从而探讨计划生育网络的防控作用, 降低传染性疾病的发生率。

1 我国人口变化和人口健康

人口的变化显而易见会引起人口健康的变化。人口数量的增多, 或者人口结构改变, 都会带来很多方面的问题, 比如环境污染、粮食短缺、贫困加重等, 也会导致人口健康状况的下降, 其中对人口死亡水平、年龄结构和人口流动频率的影响最为重要。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 全国总人口13.7亿人, 其中大陆人口13.4亿人,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 十年共增加7.3千万人, 增长5.84%。城镇人口增加2.1亿人, 比重上升13.46%;0~14岁人口比重下降6.29%, 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1.91%;平均家庭户人口为3.10人, 比第五次普查的3.44人减少了0.34人;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3611人上升为8930人;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5.4千万人, 同2000年相比, 文盲人口减少3.0千万人, 文盲率下降2.64%;流动人口增长81.03%。

这些人口的变化必然带来了人口健康的变化。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口健康关注的是总人口的健康结局, 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健康。现在, 我国的健康模式为非传染性疾病不断升高, 传染性疾病并未减弱。而目前的传染性疾病有了新的特点, 其控制和治疗情况都与之前不同。在传染性疾病的防控中研究人口健康问题, 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人口变化中传染性疾病的新特点

人口数量的变化, 给传染性疾病带来了新的特点, 只有对这些特点有深刻的认识, 才能找到合适的防控方法。具体特点如下。

2. 1 发病率降低 近年来全国传染性疾病的发生率有所下降, 但是曾出现过两次大的高峰期和下降期。第1次高峰期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 第2次高峰期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进入90年代后, 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呈现平稳状态。这个数据的真实性值得怀疑, 因为一些农村偏远地区受到条件限制, 监测和上报情况可能会出现不详实和漏报等情况, 而一些大城市, 传染病发生率的统计数据也有所缺陷。例如深圳等, 对于流动人口传染性疾病的管理有许多缺陷, 一旦发现传染病, 则遣返回居住地, 可以推断, 常住人口的传染病发病率统计结果往往低于暂住人口。以疟疾为例, 暂住人口不发病时可以正常工作, 一旦发病则难以回到原住地, 所以统计出的结果是暂住人口发病率较常住人口高。所以, 不同病种的发病率统计数据也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2. 2 发病原因复杂 目前来看, 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原因较为复杂, 建国初期, 受到生存条件的影响发生很多传染性疾病, 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经济条件水平大有提高, 医疗卫生条件也得到很大改善, 在这样的条件下, 传染性疾病的发生不仅有原有的原因, 还增加了新的发病原因, 与人口数量和结构变动密切相关。

2. 3 发病范围广 根据2024数据, 全球艾滋病患者数量达到7千万人, 而我国发现首例艾滋病患者是在1981年[2], 短短几十年已经达到了90万人, 发病的范围分布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 农村高于城市, 青壮年发病率较高。近年来, 我国成年人的感染率占0.1%以下, 看上去流行趋势不高, 但是我国本身人口基数大, 所以艾滋病流行的危险因素还不能消除。并且, 据推测, 我国艾滋病的发展正在从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扩散, 而艾滋病的传播不是简单的生物-医学模式, 而是复杂的社会-医学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 感染者自身身心健康受到严重损害, 其家人、周边环境等都受到严重的影响。

2. 4 防控难度大 由于人口流动频繁, 使传染性疾病的传播速度非常快, 一旦发病, 就容易出现大规模的扩撒现象。以结核病为例, 结核病是一个呼吸道疾病, 在居住密度大、人员流动频繁、空气质量差的地方传播迅速。在90年代末, 我国曾对结核病防治进行了有效的控制, 但是由于人口流动频繁, 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没有明显的下降, 反而有回升趋势。再以2003年的非典型肺炎为例, 最初在广东省发现非典病例, 短时间内就扩散到全国范围。若不是严格对传染源、传播途径进行隔离阻断, 疫情有可能扩大至世界范围。同时, 近年来暴露出来的免疫屏障薄弱的问题也引起关注。以前农村人口基本生活在农村, 与传染性疾病的病原体接触少, 感染率低, 而现在, 随着大量的农村人口进城务工, 与病原体接触后又返回家乡, 将传染性疾病带入到农村环境, 引起该环境下传染性疾病的小规模爆发。由此可见传染性疾病一旦发生, 控制难度就比较大, 因此在传染性疾病发现的初期进行有效的防控意义重大。

3 计划生育网络对传染性疾病防控的可行性分析

当前, 人口流动性大, 而登记系统不完善, 传染性疾病发生后, 其发生规模和传播速度并不能被准确记录, 因此想将传染性疾病控制在医院-患者之间来确定阻断机制可谓是难中之难。一般来说, 由于传染性疾病的传播途径多样化, 传播方向多元化, 导致传染性疾病的隐性发生率较难估计, 在传染性疾病被常规登记后很长一段时间才会表现出来。因此通常情况下, 传染性疾病的发生率总是高于对这个疾病的判断。想解决这个问题, 只有完善我国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监测各种公共事件, 另一方面服务于社会公共事业, 从而达到防控的目的。但是, 这样一个系统的建立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 其花费的时间和金额都是巨大的。因此, 如果利用当前的部门功能网络, 调整到全社会范围, 来进行传染性疾病的防控, 其可行性更高。其中计划生育网络就是可以利用的重要措施。

我国的计划生育网络现已遍及所有的县镇, 其服务项目有技术人员培训和技术指导、优生优育咨询、节育技术推广等, 在完成这些功能的同时, 可以合理调整其服务范围, 使其在传染性疾病的防控上进行管理。例如在给妇科患者进行手术前, 需要做“传染病四项”的检查, 即乙肝、丙肝、梅毒和人免疫缺陷病毒, 并且需要记录原始数据, 建立健全的登记统计工作, 并定期上报自查。这样做使得传染性疾病的登记达到100%, 并能严格掌握传染性疾病的报告时间。

计划生育网络和现有的传染病防控系统相比具有明显优势。例如, 村医站在传染病防治的第一线上, 但是村医对疫情的处理能力有限, 相比之下, 计划生育网络系统的工作人员是村干部, 村干部对本地情况的了解程度更深, 并且领导力和号召力都比较强, 因此可以采取有效的措施积极应对传染病[3]。

早在30年前, 国家财政就为计划生育网络的建设提供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 使得这个网络已经有了一定规模, 计划生育工作越做越好。现在使用计划生育网络防控传染性疾病, 可谓是最经济和可靠的。正如前文所描述的, 我国现在经济快速发展, 社会化水平大幅度提高, 90%以上的患者出现传染性疾病的症状后, 首次就诊都选择基层医疗机构, 如乡镇卫生所、村卫生所等[4], 传染性疾病的防控系统需要以基层医疗机构为单位, 如果真要建设这样一个网络, 其难度之大可以想象。另外, 我国仍处在发展时期, 各方面建设都需要资金支持, 传染性疾病的防控如果能节省成本, 则对我国的发展大有益处。而我国计划生育网络的建设已经打好了基础, 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现在只需要稍微调整, 将部门网络功能拓宽到社会公共管理事务平台上, 再稍做改进, 就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4 小结

目前来看, 传染性疾病的防控, 不能仅依靠现有的医疗手段来进行, 必须综合各管理体系, 充分了解传染性疾病发生的特点, 找到传染病发生的原因和源头, 跟踪感染者的流动情况, 从而达到有效防控的目的。计划生育网络的构建, 尽管投入小, 仅仅需要将现有的操作平台中的部门网络功能, 推广到社会公共事务即可, 但是对传染性疾病的防控效果显而易见, 是传染性疾病防控的有效手段。

根据本文的分析, 国家传染性疾病防控中心应该合理使用计划生育网络, 对我国人口变化情况以及流动人口分布情况做好统计工作, 如果出现传染性疾病的病患, 及时了解其动向, 做好预防和治疗, 提高对传染性疾病的管理。

参考文献

[1] 刘贤兵.传染性疾病预防和控制的有效性研究.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2012, 12(6):159.

[2] 荣丽卿.计划生育网络对传染性疾病的防控作用分析.基层医学论坛, 2014, 18(20):2711-2712.

[3] 郑晓瑛, 陈功, 纪颖, 等.论计划生育网络对传染性疾病的防控作用.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05, 114(4):213-216.

传染病年度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1基本情况

1.1学校基本情况

我市目前共有学校127所,其中幼儿园36所,小学45所,中学37所,职业类7所,特教1所,电大1所,共计16万余学生,其中本地学生13万左右,外地学生3万余;另有12所外来人口学校(共17个校区),约1.6万学生。

1.2学校呼吸道传染病发病特点

近年来我市学校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腮腺炎、风疹、水痘为主,疫情多分布在冬春季和秋季,以3~4月份最多,有明显的季节性;全市各镇基本呈零星出现,人口较多的大镇发病较多;中、小学校、幼儿园、职业类学校均有呼吸道传染病疫情发生,其中小学较多,且以外来人口子弟学校为主。

2易发原因

2.1呼吸道传染病本身的特点

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经空气传播,大多有季节性升高的特点,一般见于冬春季和秋季,儿童是呼吸道传染病主要侵袭对象,特别是在校学生、群体生活者。由于有的呼吸道传染病的潜伏期比较长,病例在发病早期仅有低热、咽痛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仍坚持上课,未及时隔离治疗,或者有的患病学生未治愈就恢复上学,作为传染源意义较大;学校教室内拥挤,学生课余的接触交流频繁,病毒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或接触传播比较容易实现。

2.2流动人口不断增长

2004―2006年我市流动人口不断增长,分别为428 308、460 344、573 535人,计免掌握的7岁以下流动儿童分别为7 657、13 721、23 866人,增长幅度更大;流动人口由于流动性大、卫生意识差、文化程度相对低、免疫接种率低等特点,加上流动儿童与本地儿童的接触频次也增加,发病机会也会相应增加。从2004年开始我市各地陆续组建外来流动人口学校,至2006年年底我市大部分乡镇都有1所或1所以上,由于这些学校配置条件低、生源复杂、免疫接种率低,这些学校发生呼吸道传染病的可能性更大。

2.3学校传染病防制工作不到位

从总体情况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缺少健全的传染病管理网络,部分学校无传染病防治小组,无具体的传染病防治预案;二是校医配备不全,个别学校无保健老师或校医,由无医学知识的任课老师兼职,部分学校学生数2 000人以上仅配备1名校医;三是对学生免疫接种证查验工作把关不严,未很好开展在校学生的预防接种证查验,学生的免疫接种情况掌握不够;四是执行制度不力,平时不能很好地开展晨检、缺勤监测、报告、管理,传染病报告、隔离、复课制度未很好执行;五是不能真正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发生个别传染病时未引起重视,不能落实相关措施,未从源头上把好关,直至传染病疫情蔓延时再报告、处理,错过了疫情控制的最佳时机。

2.4人群的免疫屏障不牢固

我市自2000年将麻腮风纳入计免管理,实行自费自愿接种,1998年以后出生的本地儿童(目前小学3年级以下学生)接种率相对较高,可达90%以上。水痘疫苗则是自愿接种,接种率相对较低。这两种疫苗到2006年底累计接种数分别为45 560人次、17 389人次,按20岁以下人群为发病主要人群,以2006年20岁以下常住人口为199 026人计,到目前为止免疫接种覆盖率分别为54.83%、8.74%,远远低于85%的人群免疫屏障水平。但目前发病较多的中学生、外来民工子弟学校的学生(流动人口较多的学校)、三年级以上小学生中大多没有麻腮风、水痘疫苗的免疫接种史,在这些免疫空白人群中发生相应的呼吸道传染病流行的可能性较大。

2.5易感人群的累积

全面开展计划免疫以来,各地着重做好“五苗七病”的预防控制工作,但对风疹、腮腺炎、水痘等自费疫苗的免疫接种要求不是很高,使得这些疫苗免疫实施的目标人群较少,加上近10年来风疹、流腮等未发生大范围流行,通过自然感染获得免疫力的机会少,从而导致人群中易感者大量积累。当易感人群积累到一定的数量,一旦有传染源进入,就会引起发病或流行。

3建议

3.1提高疫苗接种率,发挥人群免疫屏障作用

持续长时间的低免疫接种率既不能形成群体免疫屏障,又造成了易感人群的积累,给我市今后的传染病防制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实施免疫规划,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健康需求,是卫生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免疫规划的内涵和外延要求一方面要不断将安全有效的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另一方面要扩大预防接种的受益人群。因此对儿童计划免疫的完善与发展,有利于更好地控制疫苗可预防的传染病。2007年3月5日,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指出,要做好重大传染病防治工作,2007年将扩大国家免疫规划范围,将甲肝、流脑等15种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有效预防的传染病纳入国家免疫规划控制。按照温总理的指示,可将麻疹、风疹、腮腺炎等呼吸道传染病也纳入计划免疫,当然这需要一个衔接过渡的过程,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扩大疫苗接种的范围。

3.2加强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的主体责任,发挥学校把关作用

3.2.1完善校医的配备工作《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规定,普通中小学设卫生室,按学校人数600∶1的比例配备专职卫生技术人员,学生人数不足600人的,学校可以配备专职或者兼职保健老师,开展学校卫生工作。教育部门、人事部门应重视中、小学校的校医配备工作,严格按照《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要求在今后的1~2年中完善校医配备,健全学校卫生工作网络,提高学校卫生工作水准。

3.2.2完善并严格执行相关工作制度学校应建立校内传染病防治网络,健全预防与控制传染病基本的工作制度,建立和完善晨检报告制度、查验预防接种证制度、教学场所通风与重要场所定期消毒制度、师生定期体检制度、个人卫生管理制度、食品卫生管理制度等。在完善制度的同时,要积极有效地实施常态管理,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督促检查,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报告、早治疗”,阻断一切传染病的传播途径,防止校内传染病的爆发和流行。

3.2.3落实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教育部门要将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纳入学校招生准入条件和工作考核目标,在每年的新生入学时对新入学的学生进行查验工作,对查验中发现的免疫空白或漏种的学生,学校要科学合理地安排、督促补种。这样既可以提高计划免疫的接种率,又能发现漏种的疫苗并及时补种,还可以有效降低相应传染病的发生。可由当地疾控机构统一制定“学生免疫接种证明”,学校可凭学校所在地预防接种部门统一出具的免疫接种证明进行查验、存档,需补种的疫苗由疾控部门在出具证明时标注,学校进行督促、落实。

3.2.4加强对(可疑)传染病人的管理及时发现病人,控制传染源,是控制呼吸道传染病传播的主要措施之一。学校应对学生实行日晨检制度,对学生中发现的可疑情况要及时报告,传染病要及时隔离治疗,并密切注意动态;对学生因病缺课情况要及时追踪缺课原因,了解诊断结果。对确诊的传染病病例要严格掌握复课标准。

3.3提高督查效果,发挥法律保障作用

开展经常性的学校卫生监督工作,是夯实学校卫生工作任务的主要手段。一方面卫生监督部门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要求,结合学校教育教学规律,针对传染病季节性发病特点,开展学校传染病防控措施落实情况监督检查,内容必须涵盖组织机构、制度建立、消毒药品购置及消毒情况、预防传染病的宣传和教育工作、晨检和学校环境卫生、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疫苗接种情况等日常措施落实情况;另一方面要加强发生疫情后对学校落实措施的监督检查及跟踪,保证措施到位,有效控制可预防的传染病在学校内蔓延。对造成学校传染病疫情扩散的要进行通报或依法追究责任。

3.4提高主动监测和指导服务水平,发挥预警作用

对学校因病缺课监测设定预警值,对达到或超过预警值的情况开展主动监测。该监测系统必须由教育部门、卫生部门共同合作,设立市、镇、学校三级网络,学校负责缺课情况的上报,镇级负责辖区内的监测,市级负责对全市各镇的监测。对监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开展业务指导,对达到或超过预警值的监测情况及时开展实地调查,减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

3.5提高健康教育功效,发挥主动防病作用

一方面各学校要按照《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规定,开足课时,配齐健康教育教材。结合不同季节传染病流行特点,有的放矢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另一方面市健康教育所拟订学校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计划,指导全市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并进行质量和效果评估。采取电视、报刊、广播、专栏、墙报等多种形式开展社会宣传,广泛传播健康知识和提高健康行为指导,切实增强广大人民(包括流动人员)的卫生防病意识和社会公共卫生责任感,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3.6规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相关信息的报告,提高整体防病能力

传染病年度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我们高度重视疾控工作,年初制定了全区疾控工作计划和乡(镇)卫生防疫工作方案及考核评分细则,明确了工作目标和职责。加强了督导、检查,分别于3月、8月对全区各医疗机构人禽流感、霍乱等重点传染病防治工作进行了二次专项督导和检查,5月、8月、9月对全区免疫规划工作进行了3次专项督导和检查,有力促进了我区疾控工作。定期召开与医疗机构联席会,全年共召开联席会6次,及时上报、交换各项疾控信息。

二、传染病报告管理及疫情处理

我区县以上医疗机构及各乡(镇)卫生院疫情报告均采用网络直报,配有专用计算机,有专人管理,网络运行正常。今年1月至今报告法定传染病1073例,无甲类传染病报告。经抽查,未发现缺、漏报现象。区防疫站配备了网报专用计算机,指定专职人员负责直报审核和传染病监测资料分析工作,每月编制疫情分析报告并及时向市疾控中心汇报。制定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禽流感、霍乱等传染病应急处理预案,成立了相关领导小组和应急处理机动队,并进行了一次演练。通过自筹资金、储备了足够的应急物资、设备。

2012年我区最初报告不明原因肺炎病例2例,我区均及时向市CDC报告,同时积极组织专业人员进行流调,提出防护要求,参与会诊,配合医疗明确诊断,最终均已排除,并对密切接触者47人进行追踪调查和医学观察。其它疫情均及时进行流调处理,流调率100%。本年度未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三、免疫规划

从《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实施以来,我区制定了实施方案,认真落实《条例》2024规定。冷链运转正常,今年运转20次以上,每日两次监测冰箱温度并做好记录,疫苗运输、贮存、分发规范。切实抓好免疫规划工作,提高接种率,经抽查,五苗接种率分别为卡介苗99.04%,卡疤率95.51%,脊灰糖丸96.15%,百白破疫苗97.12%,麻苗94.23%,乙肝疫苗96.47%,乙肝疫苗首针及时率95.83%,流动儿童、留守儿童五苗接种率均达95%以上;今年9月份提交了以乡(镇、街道)为单位计划免疫接种率达90%目标综合评审的申请,12月上旬省卫生厅组织专家组对我区免疫规划接种率进行了综合评审,给予了较高评价。

加强免疫规划疫苗相关病及AFP病例主动监测工作,坚持每旬到各哨点医院主动搜索病例并及时、准确上报。新破、脊灰、麻疹等发病率均控制在国家规定范围内,今年共报告AFP病例3例,均进行了个案调查,1例采集了合格粪便标本送省CDC检测,2例因在我区治疗时间短,未解大便,无法采集标本送检。

四、艾滋病防治

我区制定了艾滋病防治工作计划,并成立了性艾科,着力开展暗娼、公安监管人员检测和娱乐场所全国HIV综合监测等工作,本年度未发现艾滋病病例和感染者,感染者和病人管理率、治疗率增为100%。娱乐场所外展干预覆盖率145.45%。区站和市第一人民医院建立了免费自愿咨询检测点,VCT任务完成率49.81%。积极开展防艾知识宣传活动,经抽查,卫生系统内人员防艾知识知晓率达100%。娱乐场所从业人员、大中学校学生、农民工防艾知识知晓率均达85%以上。

五、结核病及丝虫病防治工作

积极配合市结防所开展结核病防治工作,每月督导乡(镇)卫生院结防工作,较好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丝虫病防治通过了省卫生厅验收合格并受到表彰。

六、慢性病防治、健教及实验室工作

积极开展健康教育、防病知识宣传等工作,计免宣传日、艾滋病宣传日均组织人员上街(下乡)开展宣传活动,全年共刊出宣传栏6期,下发、张贴宣传画10000余张。印发宣传单3000余份,免费咨询2500多人次。实验室检测能力达到卫生部规定的80%以上,近期将通过省计量认证复审。

传染病年度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生殖道感染干预工程"是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计划生育/生殖健康"三大工程"之一,该工程旨在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生殖道感染和防治与计划生育相结合的工作模式,提高我国计生系统综合防治生殖道感染的能力,减少生殖道感染对育龄妇女健康及对落实避孕措施的影响。我市按照省人口计生委文件要求,2007年即全面开展了生殖道感染免费普查工作。本文抽查、统计分析了2010~2011年3区9县158785名已婚育龄妇女参加生殖道感染免费普查的资料,患病89521人(其中部分人患有两种及以上妇科疾病),感染率为56.38%,其中患宫颈疾病占25.63%,患阴道炎症占22.45%,患盆腔炎症占6.24%,患妇科肿瘤占2.06%。现将普查情况分析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全市12个县市区 199个乡镇的21~49岁已婚育龄妇女158785人。其中20~30岁58279人,占36.70%;31~40岁65148人,占41.03%;41~49岁35358人,占22.27%。小学及以下48842人,占30.76%,中学76358,占48.09%;中专及以上33585,占21.25%。

1.2方法:市(县)站抽调人员组成普查组,在乡服务所配合下开展普查。普查组有医务人员4人,电脑操作员1人,经过统一培训,掌握数码电子阴道镜、B超、阴道涂片细菌学,内诊及宫颈刮片细胞学等检查2024操作技能。自带电子阴道镜、显微镜、B超(一般由乡镇提供)、妇科检查和化验设施及宣传挂图。 检查项目有妇科检查、电子阴道镜检查、子宫附件B超检查、宫颈刮片、白带常规检查等。全部资料经专人审查,输入电脑。检查结果由医务人员记入统一的妇女生殖健康手册。

1.3 工作措施:一是组织保证:①县乡成立领导班子,明确职责;②各级都制定了《实施方案》,明确了目标,任务、步骤、经费、职责,纳入考核,确保位置;③召开高规格启动会;④强化培训,确保质量;⑤乡镇配合,服务到位;⑥摸底、造册,定时、定点进行普查。二是宣传发动:①市县电视台制作生殖健康/计划生育专题片,在计划生育专题栏目中播放;②发放生殖道感染免费普查的宣传手册20余万份;利用标语、专栏、文艺等多形式宣传形成浓厚的舆论氛围;③深入乡、村、组、户,向广大育龄群众讲解生殖道感染防治知识、发放宣传单,使生殖道感染免费普查工作家喻户晓。

2 结果

参加了生殖道感染免费普查的已婚育龄妇女158785人,患病89521人,感染率为56.38%,从生殖道感染疾病分类来看[1],发病率从高到低依次为宫颈疾病(25.63%)、阴道疾病(22.45%)、盆腔炎性疾病(6.24%)、妇科肿瘤(2.06%)。见表1。

表1 158785 例妇女生殖道感染疾病患病率n(%)

注:其中患有两种及以上妇科疾病的896例

表2 不同年龄组生殖道感染疾病患病情况 n(%)

3 讨论

3.1、普查结果分析。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已婚妇女生殖道感染疾病患病率为56.38%(89521/158785),其中患宫颈疾病40696人,占25.63%,患阴道疾病356477人,占22.45%,患盆腔炎性疾病9908人,占6.24%,患妇科肿瘤3270人,占2.06 %。疾病分类标准按照丰有吉主编《妇产科学》第2版8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教材(2010年)[1],宫颈疾病发病率较高,与多年来落实输卵管结扎术、放置宫内节育器、人工终止妊娠等节育手术的增多,技术服务质量等因素2024。阴道疾病主要由于不良卫生习惯、不洁性生活造成,随着妊娠次数的增加,阴道疾病的患病率增高,生殖健康的重点是卫生常识的普及[2]。本次调查显示,各个年龄段的生殖道感染患病率是不一样的,20~30岁为19.28%、31~40岁为23.93%、41~49岁为13.17%,患病率以30~40岁最高,因为这些年龄组处于生育旺盛时期,性生活频繁,是落实计划生育节育、补救措施重点对象,性生活的机械刺激,流产、分娩、引产、置器对宫颈损伤及月经期、产褥期保健不妥等因素导致易感染生殖道疾病,所以应将该年龄段的育龄人群作为预防干预的重点人群[3]

3、2患病原因分析。从调查中发现,我市生殖道感染疾病发病率高主要原因:①妇女受教育水平低,自我保健意识差,缺乏科学、正确的卫生观念。有的妇女认为,认为生殖道感染是"女性经历"的正常部分,有点妇女病是正常的,反正对生活影响不大,抱着无所谓的态度。②经济落后影响妇女就医积极性,导致有了妇科疾病治疗不及时、不彻底,患病后就医态度消极可使生殖道感染患病率增高。③有计划生育手术史的妇女在实施手术操作过程中,由于技术操作人员业务素质问题,未严格实行无菌操作等,造成女性生殖系统生理性屏障保护作用减弱或遭到破坏,使病原菌更容易侵袭而发生生殖道感染。④还有的妇女误认为生殖道感染是性传播疾病,把这样的感染与商业性及不忠诚联系起来看,则引起窘迫、羞愧和害怕而拒绝治疗。

3.3普查工作中的问题:①外出打工的育龄妇女占整个育龄妇女总数40%左右,使参加乡村生殖道感染免费普查的人数大大减少;②多部门、多企业开展多形式"免费普查",使村民怕上当,影响了参加普查积极性,查出疾病也不愿意购药治疗,抱着观望的态度。③季度孕检时开展普查,造成了孕检期间各乡镇都希望来普查,一旦孕检完毕却无人问津的尴尬局面。

3.4工作措施:①应将计划生育/生殖道感染干预工程纳入政府行为,规范生殖道感染免费普查的程序,明确免费普查的经费来源,将此项工作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以便农村育龄群众能够真正享受生殖道疾病的优惠治疗。②努力提高计生服务技术人员的服务质量,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专业培训班,全面提高计划生育技术人员的服务水平,在计生技术服务过程中,要注意交叉感染和无菌操作,避免医源性感染,更新和完善妇科病检测手段辅助诊疗等设备,确保妇科病的早诊断、早治疗。③预防生殖道感染疾病,育龄妇女要加强自我保护。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要安全,双方保持专一,不在经期、产褥期及人流术后发生;避免医源性感染:一旦发生生殖道感染,及早到医院就医,并与同时治疗;做好避孕工作,减少怀孕的机会,避免人工流产时器械对生殖道造成的感染和伤害;妇科检查、人工流产、上(取)环及分娩都应到正规医院进行。计生医技人员要严格执行医疗常规和技术指南,避免医源性感染。总之,面对生殖道感染疾病高发生率及对广大育龄妇女生殖健康的影响,应引起各级的重视,大力开展多形式的生殖健康宣传教育和升到道感染疾病的普查普治工作,切实保障育龄妇女的生殖健康。

参考文献

[1] 丰有吉主编《妇产科学》第2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268~282

传染病年度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市第四十七中学教育集团**校区疫情防控教学预案新型冠

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己经非常严重,基于目前的严峻形势,按照上

级2024“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延迟开学的教学准备工作”之精神,落实

“停课不停学”之要求,特制定本方案:一、正常开学1、基础教学准备:各年级按照校区《幵学前后工作台历》要求,由备课组长负

责组织召幵教研会,讨论上交学期教学进度计划,组织明晰前期教案

目标落实等丁作。年级做好假期教案、学生假期作业等的例行检查及

评优上报和“开学第一课”的组织等工作。

2、

辅助教学准备:教务处提前两天完成教室电教设备调试,实

验室、文印室、微机室的正常幵课准备。提前完成年级会教学用具、

相关材料等的发放工作。

3、

年级按计划完成人员及课表调整。

二、延迟开学1、各备课组提前(本周)完成延迟一周导学案,

指导学生在预习或自学时能明确目标,知晓方法,解决困难。

2、

各年级组负责充分利用现有网络技术,统筹整合学科优势,

组建防控期“答疑解惑”学科辅导组群,通过此渠道有计划,分期提

供学生落实教学计划的方法,督促检查作业,及时解答学习困惑。

3、

由教务处负责根据备课组提供的预备教案,筹备由学科组长

主讲的10分钟小视频指导课,用来辅助其它教学手段,帮助学科组

完成教学任务。同时联络2024部门,力争利用

''迅飞技术”,减短辅

导距离,提高学科辅导效果。

4、由各备课组负责,用好“学网”,整合“课堂”资源,通过

班级家校群推送,最大限度收获“课堂”

“面对面”教学效果。(程

珂负责网络技术提供)三、相关要求1、年级组按正常开学计划提

交课表和小视频课主讲教师名单(一学科一人)。

2、备课组长提前准备好相关材料(目标解读、方法指导、难题

解练、作业选练)3、教务处提前做好相关的2024整理、协调、安排

等统筹工作。

4、

综合处提前做好技术外聘、网络维护和其它后勤保障工作。

5、

未尽事宜,另行安排。

请校区全体老师积极参与,认真落实各项准备要求。

**市第四十七中学教育集团**校区

开学前疫情防控方案2

为进一步做好传染病疫情预防控制工作,全面落实各项防病措施,保障我县人民身体健康,特制定2024年传染病疫情及防控工作计划。

一、做好法定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

继续做好传染病信息审核、管理和医疗机构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培训,提高全县传染病信息管理质量,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率、及时报告率、及时审核率达100%,传染病网络报告卡有效证件号完整率力争达到100%。继续做好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防控工作,及时做好重点传染病流行病学调查等工作。

二、科学、规范处置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加强与教育等部门沟通协作,落实联防联控机制。强化重点传染病防控和卫生应急管理知识培训,提高基层医疗机构防控和应急水平。积极筹办好中心卫生应急演练,提高卫生应急人员实战能力。

三、开展医疗机构消毒质量监测

继续加强医疗机构消毒质量监测工作,提高医疗机构院感防控水平。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和日常检测工作,落实各项消毒措施,保障医疗安全,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四、加强应急物资储备管理

落实卫生应急物资储备管理制度,进一步清理、充实、更新中心应急物资,建立物资消耗、领取台帐。规范应急物资管理,落实应急物资管理制度、库房安全管理制度等相关工作制度,完善物资领用记录、报废记录等工作记录,为传染病疫情防控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提供有力物资保障。

五、强化培训演练,推进队伍建设。

在建立和完善各类卫生应急专业队伍的基础上,强化培训演练,提高疫情处置能力。开展专业知识培训,提高理论基础水平,丰富知识技能储备。强化应急演练,通过开展应急演练,全面提高应急队伍实战能力。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