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8552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35分钟。
纺织品调研报告范文第1篇
2010年7月15日至16日,“2010年中国麻纺织产学研创新联盟会议”在辽宁省大连市召开,会议宣布成立了“中国麻纺织产学研创新联盟”,由中国麻纺行业协会牵头,麻纺织企业为骨干;院校科研机构出技术,政府部门出政策,建立长期合作协调运作的运行机制;真正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高水平、开放性、国际化的技术创新体系。
此次会议由中国麻纺行业协会主办、大连工业大学纺织轻工学院承办,中国麻纺行业协会许吉祥会长、洪君副秘书长、罗玉成副主任及张华、任维明、陈平南、徐道生、李德茂等五位副会长参加会议,辽宁省纺织行业协会李庆祥会长和辽宁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纺织处徐洪涛处长以及成雄伟、李淑华、郑来久、郁崇文、曾庆福、杨建平、揭雨成、魏丽乔、李朝康、金关荣、刘鲁民、凌毅、陈海英等13位科研院所的专家教授和16位企业代表出席会议并就产学研合作事宜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
技术是王牌创新是出路
中国麻纺行业协会许吉祥会长在会议做上了重要报告,他在报告中指出多年来我国麻纺产业实现了较快速发展,从总体上讲,近几年来全国麻纺织企业和院校科研机构都积极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围绕污水处理、节能减排、改进工艺、设备更新、技术改造、科技成果应用推广等都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特别是现有技术发挥了较好的效果。如由东华大学、湖南华升株洲雪松有限公司和沅江市明星麻业有限公司通过产学研合作,经多年的试验研究和产业化实践,创新实现了苎麻纤维生物脱胶技术产业化及多项创新技术和新工艺理论。
但在发展过程中,长期积累下来的技术投入矛盾和问题也比较多。尤其苎麻和黄麻前纺技术装备相对落后,创新能力不足。特别是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无论科研经费投资还是运行成本都是当前麻纺织企业生产经营中难以承受的负担。许会长在报告中强调,“若要靠一个企业单枪匹马研发科技创新项目,力量不足。为此,必须坚持互利合作,发挥各自优势,组织产学研凝集合力。实践证明,麻纺织企业不打技术牌,未来是没有出路的。”
过去,常常是某个企业和某一科研单位或是学校就某一个项目或是某个技术进行合作,如今为企业解决某个技术难题已远远不够,而需要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宽领域开展产学研合作,而建立产学研联盟就成为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有效形式。能够由产业协会牵头,向国家申报申请项目资金,集中科研单位的研究优势和企业的生产优势,形成一股绳来做强麻纺企业的技术创新。
联盟搭建新平台
在两天的会议中,大会代表对新制定的《中国麻纺织产学研创新联盟章程》、《中国麻纺织行业“十二五”科技进步纲要》、《中国麻纺织产学研创新联盟攻关项目目录》等三个文件进行了充分讨论和经验交流,形成统一的认识。
在会上,许会长还对2010年1至5月中国麻纺织行业经济运行趋势情况进行了分析。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0年1月至5月:全国麻纺织行业414户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完成主营业务收入为139.50亿元,与上年同比增长36 50%;累计完成利润总额为5.08亿元,与上年同比增长42.6%,累计完成进出口总额为6.05亿美元(不含服装),与上年同比增长41.46%,从上述几组数据分析,充分表明全国麻纺织行业景气度不断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同比好于去年。但是面临的形势仍然复杂,特别是国际市场前景仍存在较多不确定因素,复苏相对缓慢。从目前看来,劳动力成本上升、麻类产品价格偏低、汇率波动等,将对麻纺织企业盈利状况继续改善形成较大压力。
根据新的形势要求和实际情况需要,许会长指出成立中国麻纺织产学研创新联盟是当前行业发展迫切需要和非常及时的,随着行业大环境的变化和科技进步的要求,有效地进行产学研合作已经成为大家共同关注的主题。他说到:“我们的发展目标是很明确的,张德江副总理今年3月视察北京面料展时说:纺织行业不是低水平、低技术含量的产业,纺织行业同样是高技术产业。今年6月7日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上指出:实践充分证明,科学技术是经济社会发展中最活跃、最具革命性的因素。”
国务院在《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强调到纺织工业必须要靠技术创新来实现新的竞争优势。在麻纺协会的《中国麻纺织行业“十二五”科技进步纲要》中也明确提出要将行业自主创新、技术改造与淘汰落后产能相结合,通过科技进步实现行业结构调整、产业优化升级。而产学研创新联盟的宗旨正是以维护生态环境,搭建产学研友好互利合作的科技创新平台,聚集成员单位的科技资源,加强产学研联盟成员之间的优势互补,共同致力于攻关解决麻纺织重要科技项目和关键技术难点,加快技术进步,提升装备水平,推进自有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发展,促进联盟成员的自身科技成果产业化应用,为2024年实现麻纺行业科技强国、品牌强国、人才强国、持续发展强国创造条件。这让我们更加充分认识加强产学研相结合已成为增强我国麻纺织行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必然要求。要坚持以重大科技项目实施来带动产学研结合,以科技创新平台的建立来完善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通过产学研的联合研发项目,使技术和产品迅速转化为商品和生产力。
在报告中许会长明确了产学研结合的指导思想和立报科研项目的思路和政策措施,指出产学研结合以“政策引导、选准项目、市场运作、优势互补、互利共赢”为方针,以“整合资源、优化项目、强化创新、企业主体、院所技术、协会协调、培育品牌、推广应用”为原则,以及立报科研项目的思路:支持以高新技术纤维材料及其产业链开发、功能性、绿色生态纺织品。用申报科学改进工艺流程项目促进减少用工用人;用申报先进设备项目促进淘汰落后产能;用申报低碳清洁和节能环保项目促进污水治理;用申报培育优质有机原料项目促进创建特色品牌;用申报高技术、高附加值、时尚化终端产品项目开发国内外市场。
纺织品调研报告范文第2篇
12月8日,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流通分会和泸州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2010中国服装流通模式创新论坛,在四川省泸州市隆重举行。此次论坛汇聚政府领导、行业协会领导、国内商贸流通界著名学者、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专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交流,共同探寻中国服装流通模式的创新之路。论坛同期还了《西南服装产业及商贸流通竞争力分析报告》。
近年来,专业市场品牌培育、市场服务能力不断得到提升,专业市场已经成为品牌企业市场渠道拓展的优势平台。与此同时,大渠道商、大商、多品牌渠道运营商等流通模式的出现,也为服装品牌企业、外贸转内销加工型企业的渠道拓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疏通了企业渠道拓展的脉络。加之,目前东南沿海地区纺织服装产业向中西部梯度转移的步伐不断加快,同时二线城市中的专业市场也逐渐异军突起,商贸流通业表现出了新的发展活力。为此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流通分会特筹划举办“2010中国服装流通模式创新论坛”。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流通分会名誉会长杨东辉分析指出,近年来,随着土地成本、能源成本、劳动力成本的快速上升,资源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受到制约,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压力增加,东南沿海地区纺织服装产业向中西部梯度转移势在必行,这对西南地区专业市场的发展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契机。大规模的产业链式转移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是有效承接产业转移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西南地区的专业市场要以优良的投资环境做好承接工作,以打通商贸流通渠道为突破口,促使纺织服装行业实现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在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独有的发展特色。同时,二三线城市中的专业市场也逐渐异军突起,专业市场在拉动二三线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上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呈现出了新的发展活力和生机,二三线城市将成为纺织服装业新的“掘金”热点。
论坛上,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秘书长、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流通分会会长夏令敏隆重了《西南服装产业及商贸流通竞争力分析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据夏令敏介绍,自2010年7月课题组组建以来,课题调研小组深入到西南地区进行实地调研,报告经过为期三个月的撰写,数稿的反复修改和专家审核评议之后,于2010年11月底最终完成。《报告》调研组重点实地调研了西南地区服装产业发展现状以及产品销售、流通、采购等相关产业链环节的配套情况,综合分析了西南地区服装产品供需关系,以及该地区商贸流通能力。他表示,希望借助《报告》对我国西南地区纺织服装产业与商贸流通的分析研究,能够深刻认识到产业梯度转移在推进西南地区纺织服装产业和流通业快速发展上的重要作用。
纺织品调研报告范文第3篇
《规划》评估情况表明,“十二五”以来,纺织工业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发生很大变化,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不断加深,国内经济经历多年的高速增长后进入调整阶段的特征明显,国内外环境与《规划》编制时相比出现明显的新变化和新特点。纺织工业在承受和克服棉花等原料政策体制制约、外需增长乏力、综合成本上涨、融资困难大等多重困难和压力的情况下,坚持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为主攻方向,使得《规划》大部分发展目标完成情况良好,各项重点任务和重点领域工作取得较大进展,《规划》制定的七大类政策措施均取得不同程度推进。
主要指标进展顺利
行业规模发展指标均超过《规划》目标增速,2010~2012年,规上纺织企业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6%,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1.3%,全行业纤维加工总量年均增长4.8%。
在产品结构调整方面,2012年,我国化纤原料自给率比2010年提高3个百分点达到62%,产业用纺织品纤维加工总量占纺织纤维加工总量的比重达到22.2%。服装、家纺、产业用比例为48.5:29.3:22.2,三大终端产品纤维消费结构向《规划》目标稳步推进。
受环境资源、要素成本、政策体制等因素影响,产业区域转移推进压力较大,截至2013年6月中西部地区产值占全国比重为20.6%,比2010年提升3.6个百分点。
自主创新能力有所提高,2010~2012年,规上纺织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17.8%,超过《规划》目标增速7.8个百分点;我国规上纺织企业研发投入强度2012年为0.47%,其中化纤行业的研发投入强度达到 0.94%,接近《规划》目标。
品牌建设指标按计划进度完成,2012年我国纺织服装行业已有30多家品牌企业销售收入超百亿,完成《规划》目标60%以上。
节能减排指标也基本完成。根据测算,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指标达到《规划》目标。据了解,化学需氧量指标因为统计范围和调查方法的原因不能进行总量比较,中纺联今后将与相关部门沟通进一步调整统计口径后再进行有效对比。资源循环利用指标按计划进度完成,2010~2012年全国再利用纺织纤维用量年均增长14%。
重点任务成效显著
《规划》提出的九项重点任务得到全行业的高度重视和积极推进,以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为主攻方向,在科技创新、品牌建设、可持续发展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技术升级步伐明显加快,“十二五”以来,一批国家级纺织科技创新机构积极开展基础性和前瞻性研究,一批技术创新联盟的建立发挥了产学研用联合创新作用,围绕纺织基础研究和产业化应用取得了一批阶段性成果。全行业新增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12家,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10家,7项科技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296项科技成果获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 2012年规上纺织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57.77万元/人,化学纤维差别化率达到53%,碳纤维T700、芳纶1313、聚苯硫醚、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连续玄武岩等高性能纤维已实现产业化生产,“两化融合”工作有效推进。
质量管理和品牌建设取得很大进步,更多企业采用了国际先进的质量管理标准,质量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开始发挥作用,纺织全产业链重视设计创意,服装和家纺品牌建设重点工程全面展开,确定了111家“重点跟踪培育的服装家纺自主品牌企业”。
可持续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完成一系列节能减排相关标准的制修订,一批节能降耗减排新技术在全行业获得广泛推广应用,推动建立健全纺织制品回收再利用循环体系,再生聚酯纤维年产量达到450万吨。
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得到加强,2012年规上企业职工1000.7万人,规上企业研发人员全时当量比2011年增长13.6%,全行业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多层次的人力资源培育体系。
重点领域有效突破
《规划》提出的新型纺织纤维材料、高端纺织装备、高性能产业用纺织品等基础性、关键性领域的技术进步和重点工作都取得较大进展。
在新型纺织材料领域,重点推进了差别化纤维、高技术纤维、生物质纤维三大类纤维技术和产业化,化纤占纤维加工总量的比重达80%,已提前实现《规划》目标。化纤原液着色纤维产量占比达到8.7%,提前完成《规划》目标。仿棉纤维的研发也取得积极进展,产业化取得实质突破。
高端纺织装备研发获得较大进展,聚苯硫醚短线成套设备实现了万吨级的产业化,T700级碳纤维实现千吨级量产。2012年全自动集体落纱细纱长车的销售总锭数已经超过短车,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纺织装备进步显著。产业用自主开发的纺粘生产线速度突破400米/分。印染生产线普遍配备在线监测、废水回用和余热回收设备,新型印染后整理设备快速发展。
纺织各领域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新产品应用和开发力度持续加大。棉纺紧密纺设备装机达到1293万锭,自此棉纺先进设备比重达78%,无梭织机比重达51%。新型纺纱技术、麻纺生产技术、在线检测和分析技术都已在重点企业应用。三维设计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技术安吉辅助制造系统、智能仓储配送系统、智能吊挂系统、自动缝制设备、射频识别技术等在服装、家纺行业进一步推广。
相关政策亟待调整
《规划》制定的七大类政策措施均得到不同程度推进,产业指导、贸易环境等政策落实取得积极成效,但原料、税收、融资等事关行业发展全局的重要政策仍亟待调整和落实。
《规划》中期评估认为,国家连续三年以限价收放储方式调控国内棉花供给,造成国内外棉价差过大及储备棉品质下降,棉纺行业竞争力流失,效益恶化,就业规模缩减。国内棉价仍受进口配额、滑准税等多重政策调控,流通环节严重缺少市场调控。《规划》中提出的“促进国内外棉价基本接轨”的政策目标远未实现,因此棉花管理体制亟待全面调整和改革。
在财税政策方面,纺织行业相关税收政策改革进展迟缓,棉纺企业增值税“高征低扣”等长期存在的问题仍未解决,稳定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税收政策调整尚无进展。企业融资环境也没有实质性改善,阻碍了企业转型升级的进程。
“十二五”后半期及“十三五”时期,我国纺织行业整体上仍处于重要的发展战略机遇期,虽然行业面临的外部形势错综复杂,各种风险挑战严峻,但市场需求空间依然存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将提供诸多难得的历史机遇,推动纺织行业升级发展迈上新台阶。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和任务并在“十三五”末建成纺织强国,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组成部分。“十二五”后半期,原料保障、技术创新压力、综合成本高、融资困难、环境压力、人力资源结构性短缺等问题仍然突出。《规划》中期评估提出,为了实现《规划》目标,要进一步落实《规划》中九项重点任务和四个重点领域的工作内容,以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为重点保持纺织工业平稳发展,以科技创新、品牌建设、可持续发展和人才战略为重点提高纺织工业综合竞争力,着力解决基础性研发、关键性技术、品牌建设、节能减排、区域布局优化等实施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TIPS
纺织“十二五”后半期六大重点任务
《纺织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期评估报告》分析认为,“十二五”后半期及“十三五”时期,我国纺织行业整体上仍处于重要的发展战略机遇期,未来机遇和挑战并存,形势有喜有忧。
纤维消费需求仍将稳步增长。从全球看,人口和消费自然增长将带动全球纤维需求总量持续增长,新兴市场的需求潜力也将逐步释放。从我国国内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推进将激发新的内需潜力,我国在“十三五”将成为全球最大的零售市场。工业和信息化发展为产业升级创造了有力条件,服装家纺产品零售额到“十三五”前期总规模将突破万亿。经济全球化也为纺织业全球布局产业体系和跨国配置资源提供有利环境。
在挑战方面,《报告》归纳出生产要素资源约束日益突出、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加大、市场竞争更趋激烈等三个方面。针对挑战,《报告》提出全行业要齐心协力,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全面完成《规划》任务。
纺织品调研报告范文第4篇
两年以上工作经验 |男| 25岁(1986年1月1日)
居住地:上海
电 话:139********(手机)
E-mail:
最近工作 [ 1年4个月]
公 司:XX质量检测中心
行 业:检测,认证
职 位:纺织工程师
最高学历
学 历:本科
专 业:纺织工程
学 校:新疆大学
自我评价
具有多年外资服装公司跟单和采购经验,熟悉整个服装跟单流程和生产流程,能独立和海外客户对单、试样、联系供应商开样及安排生产。对服裝英语专业用语能熟练掌握,熟悉不同面料的工艺,能够根据不同需求寻找合适的供应商。具有良好的语言沟通技巧和谈判能力,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协调统筹能力,能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
求职意向
工作性质: 全职
希望行业: 检测,认证
目标地点: 上海
期望月薪: 面议/月
目标职能: 纺织工程师
工作经验
2011/4—至今:XX质量检测中心 [ 1年4个月]
所属行业: 检测,认证
检测部 纺织工程师
1、负责纺织服装产品的检测和质量审核;
2、负责运用行业各项标准评判产品质量等级,最终形成报告;
3、负责通过实验检测产品质量,如:色牢度、纱支密度、织物密度、断裂强力、起球等;
4、负责熟悉国内外最新的纺织技术和检测标准。
---------------------------------------------------------------------
2009/3—2011/3:XX质量检测中心 [ 2年]
所属行业:检测,认证
检测部 纺织工程师
1、负责****纺织品的检测,熟悉全套测试流程和测试规范;
2、纺织原材料的基本检验以及原料的品质评定;
3、负责完成纺织类商品的样品入库检验规范;
4、负责建立完善的***成分的检测部门并通过国家实验室认可;
5、负责棉、麻、涤纶等成分的分析测试,并汇总为报告。
---------------------------------------------------------------------
2008/7--2009 /2:XX纺织厂 [ 8个月]
所属行业: 服装/纺织/皮革
采购部 采购员
1、 负责开发具有市场潜力的新的面料品种;
2、 负责参与市场调研,制定每季的主题和设计方向;
3、 负责季节订单的开发,议价,定价;
4、 负责物料的跟踪和控制(产品检测等);
5、 负责开发新的成衣供应商,巩固与现有供应商的合作。
教育经历
2004 /9 --2008 /7 新疆大学 纺织工程 本科
证 书
2006/12 大学英语六级
2005/12 大学英语四级
语言能力
英语(熟练)听说(熟练),读写(熟练)
王北
两年以上工作经验 |男| 25岁(1986年1月1日)
居住地:上海
电 话:139********(手机)
E-mail:
最近工作 [ 1年4个月]
公 司:XX质量检测中心
行 业:检测,认证
职 位:纺织工程师
最高学历
学 历:本科
专 业:纺织工程
学 校:新疆大学
自我评价
具有多年外资服装公司跟单和采购经验,熟悉整个服装跟单流程和生产流程,能独立和海外客户对单、试样、联系供应商开样及安排生产。对服裝英语专业用语能熟练掌握,熟悉不同面料的工艺,能够根据不同需求寻找合适的供应商。具有良好的语言沟通技巧和谈判能力,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协调统筹能力,能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
求职意向
工作性质: 全职
希望行业: 检测,认证
目标地点: 上海
期望月薪: 面议/月
目标职能: 纺织工程师
工作经验
2011/4—至今:XX质量检测中心 [ 1年4个月]
所属行业: 检测,认证
检测部 纺织工程师
1、负责纺织服装产品的检测和质量审核;
2、负责运用行业各项标准评判产品质量等级,最终形成报告;
3、负责通过实验检测产品质量,如:色牢度、纱支密度、织物密度、断裂强力、起球等;
4、负责熟悉国内外最新的纺织技术和检测标准。
---------------------------------------------------------------------
2009/3—2011/3:XX质量检测中心 [ 2年]
所属行业:检测,认证
检测部 纺织工程师
1、负责****纺织品的检测,熟悉全套测试流程和测试规范;
2、纺织原材料的基本检验以及原料的品质评定;
3、负责完成纺织类商品的样品入库检验规范;
4、负责建立完善的***成分的检测部门并通过国家实验室认可;
5、负责棉、麻、涤纶等成分的分析测试,并汇总为报告。
---------------------------------------------------------------------
2008/7--2009 /2:XX纺织厂 [ 8个月]
所属行业: 服装/纺织/皮革
采购部 采购员
1、 负责开发具有市场潜力的新的面料品种;
2、 负责参与市场调研,制定每季的主题和设计方向;
3、 负责季节订单的开发,议价,定价;
4、 负责物料的跟踪和控制(产品检测等);
5、 负责开发新的成衣供应商,巩固与现有供应商的合作。
教育经历
2004 /9 --2008 /7 新疆大学 纺织工程 本科
证 书
2006/12 大学英语六级
2005/12 大学英语四级
纺织品调研报告范文第5篇
目前,纺织服装行业形势可用“发展与淘汰共存,升级与救急并举”来形容。在产业升级的过程中,各方面的政策法规都处于不断的调整中,比如劳动合同法的出台、出口退税的下调、节能减排政策的出台等,目的就是调整企业发展模式,通过科技贡献率与品牌贡献率的提升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契机。
而提高“科技贡献率、品牌贡献率”,实现可持续发展,具体到企业的运营过程中,也可以理解为是企业通过提升劳动生产率,创建环境友好的产品,实现供应链的和谐,并以此引导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最终达到两个贡献率的提高,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在这一过程中,始终贯穿着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内容。
近几年来,纺织行业在国内制造业当中先行一步,大力加强行业社会责任的工作。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以行业自律为切入点,抓住“以人为本”这一核心,以提高劳动生产力为着眼点,组织开展了大量深入、细致的卓有成效的工作,成果非常显著。特别是2007年更是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在社会责任建设方面取得长足进展和战略突破的一年。
《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纲要》的,旨在助推企业通过科学有效的方法制订一套对于其活动、产品和服务所产生的经济业绩、环境保护业绩和社会业绩的自愿性公开报告。这是我国国内第一套关于社会责任报告的指标及规范体系,也是我国第一个行业性的关于社会责任绩效披露制度的指导文件,其对指导相关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而《2007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社会责任年度报告》与2006年的报告相比,在形式、内
容的全面性、数据信息量几个方面均有所
突破,以具体的调研数据与图表的形式对CSC9000T试点项目的工作做了一个全而的总结与回顾。
对此,欧新黔副部长指出,纺织行业社会责任建设工作的不断深入,其意义和影响不仅仅是纺织行业,已经在国内制造业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和促进作用,希望其他行业也积极行动,共同提高我国制造业的社会责任水平,促进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
上一篇:实习早退思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