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14695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59分钟。
居住区规划设计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原则、问题、措施建议
居住区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飞速发展和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居住区的需求也不断提升。居住区规划合理舒适是满足人们日常工作、休息、娱乐等方面的必要条件,从整体来讲,它是一个国家政治面貌、经济水平、地域风情和人文思想的体现。
城市居住区规划内容与设计原则
我国城市居住区规划的内容大致可分四方面①居住区住宅小区的规划。住宅应规划在居住区环境条件优越的地段,住宅单元入口造型设计既要满足功能要求,又要突出装饰性和可识别性。其出入口应避免直接开向城市道路和居住区道路,住宅间距要以设计规范做参照。②居住区道路的规划。居住区道路的规划应以有利于居民日常出行和各类用地划分为依据。③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公共服务设施应以满足居民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为标准,通常以人均公建用地面积大小来衡量它的建设水平。④居住区内绿地的规划。衡量居住区内绿地的规划是否合理,是以 “绿地率”是否符合规定要求为依据。一般绿地率:新区建设不应低于30%;旧区改建不宜低于25%。
居住区的规划设计应以《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为依据,遵循以下原则:①不违背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②综合考虑所在城市的性质、气候、民族、习俗和传统风貌等地方特点和规划用地周围的环境条件,充分利用规划用地内有保留价值的地域、文物、建筑等,并将其纳入规划;③符合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④为工业化生产、机械化施工和建筑群体、空间环境多样化创造条件;⑤为商品化经营,社会化管理及分期实施创造条件;⑥符合居民的活动规律,尤其是弱势人群,为民众创造方便、舒适、安全、优美的居住生活环境;⑦突出生态质量,提高文化品位 ;总之规划设计应充分考虑社会、经济和环境三方面的综合效益。
目前我国居住区规划存在的问题分析
由以上居住区规划的内容和设计原则可知:设计者在设计时需要综合考虑的规范、实际情况、人文、地域等因素很多,但分析城市已建居住区会发现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1.居住区规划缺乏长远性的对城市总体发展考虑,规划多数是以开发性为目的。开发商对城市居民区规划是预先安排,出于自身利益,使得建设的效用、安排的是否合适、如何进一步完善等考虑欠缺,尤其是城市偏远区域,管理约束少,建造居住区时省掉必要的公共设施等,没有顾忌开发项目对城市的长远影响,缺乏前瞻性,影响城市长远发展。2.居住区规划通常只是工程性的设计,缺乏对过程的监管。居住区的详细规划所提供的成果类似于总体规划设计成果,在整个规划建设中,缺乏必要的机构进行监督管理,只能以结果来评判,造成中间过程监管的空缺。虽说规划是以满足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的需要,但出于某种原因只给设计提供某种方便,可能会少有涉及居民区的社会功能和居民生活空间的便利服务性。
3.居住区规划缺发以人为本的人性化考虑。 随着城市用地规模的加大和人口密度的拥挤,规划往往以满足多数居民基本生活居住条件为目的,只考虑空间的布局很少考虑居民精神意义上的需求,甚至为了多建住宅而忽略了绿地的建设,使得不少居住区绿化面积缩小,有氧环境匮乏,并且在居住区规划设计时,没有充分考虑让公众的参与,住户花钱买不到满意的设施和住宅,只能退而求其次被动地接受既定的居住区,这些都不利城市居住区的美观和居民身心健康的发展。 4.顺应发展需求,拆旧建新造成物资、人资等经费损失。由于以上分析的些许原因,现有的居住区规划缺乏了长远性和人性化的建设规划,随着时间变化和时代的发展,在城市新形势下,对居住区的使用需求增加,就应做相应的规划来进行调整,整体调整太过浪费还不利于交通和居民生活方便,故只能进行局部拆旧建新改建,倘若在居住区规划初期,考虑周全的话,或许会省去很多后期的损失。
三、解决的措施和规划建议
1.立足于城市总体发展合理规划居住区,应用新科技将其发展成为整体性多元化造福社会和民众的居住区。居住区的规划要最大限度的满足住户使用功能和舒适性的要求,在不违背城市总体规划的前提下,运用新理论、新技术、新材料、建造智能化、小型化、适应不同家庭结构的多元化居民区,从整体上来满足不同经济水平的住户,体现居住区规划的整体性和多元性。
2.突出居住区文化风情和公共设施质量品味,组建规划管理监制全过程。对提交的居住区规划方案进行全程的审核和监理,避免中间空缺,成为纯建设性工程,在设计和建造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国家及地方相关政策和规范要求,提高绿化率,设置大面积公共绿地和分散的组团绿地。同时居住区规划要尊重历史文脉、地域风情凸显地方特色,适当增加文化设施和交流场所,提高居民生活品味,形成有地方人情的个性居民区。
3.居住区规划应以人为本,人性化设计,即应满足城市使用需求更要注重精神层面的构建。完善建筑群空间布局艺术性、避免单一呆板兵营式的组群布局,体现以人为本人的人性化设计。避免紧凑无交流的规划,提供针对不同层次人群的公共设施,例如图书馆、健身设施、篮球场地等促进居民间相互交流,建立和睦欢乐的居住区精神文化。
4.规划设计时多听取民众的建议,提高公众参与的深度与效率。规定:城市规划必须建立在各专业设计人员、城市居民以及公众政治领导人之间不断互相协作配合的基础上”,并“鼓励建筑使用者创造性地参与设计和施工。由此可见,居住区规划作为城市规划设计的一部分,设计者在设计时也要不断的加入民众的意见,同时也要积极主动的深入民众,调查了解当地居民的生活习惯,将其规划到设计中,使居住区环境最优化、最合理化、最完善化。5.规划活力型居住区,防止居住区环境老化。城市人口密度的加大,用地紧张,居住区住宅的建设应多样化混合规划设计,避免为追求解决人多住房少的局面,而产生僵化的、绝对的功能居住区,倡导居住区功能多样化 。同时,还要发动民众注意保持居住区品质,防止社区环境老化,积极宣传让公众参与建设维护,保持居住区环境优美。
结合实际提出的建议:规划设计者要不断学习创新居住区规划理论,实现终极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议居住区规划与国际大趋势接轨.可以引进些国外先进的设计,规划研讨出一些值得学习发达国家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前提是要因地制宜结合我国自身的实际条件,在学习研究过程中且不可盲目追风引进不合国情的浮华规划方案。首先,应注意到我国人多耕地少的国情,在保持不占或少占耕地的原则下,研究利用不能耕种的荒地规划居住区的办法,同时也可缓解城镇居民人口密集症状。其次在规划建设过程要避免肆意挥霍浪费,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终极目的。另外居住区是人们休养生息的港湾,应以亲近居民为原则。此外从国度水准来讲,居住区规划应以弘扬本民族、本土、本人的地域文化为基础,给本国居民以归属感和亲热感,给外国观众以认知感和温馨感。
小结
居住区规划作为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规划设计时要因地制宜,立足于城市未来的发展状况和本土风情文化、不断学习不断创新,坚持以人为本的的居住区规划理念,为实现城市终极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做铺垫。
参考文献:
【1】赵蔚、赵民;从居住区规划到社区规划[J];城市规划汇刊;2002年06期
【2】 代朋、吕京庆;居住区规划结构的理论形成及设计方法[J];山西建筑;2006, 32(10)
居住区规划设计总结范文第2篇
*市2009年度城市住房建设计划住房问题是重要的民生问题,实施“住有所居”民生行动计划是*市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重要内容。制定和实施住房建设规划与住房建设年度计划,是国务院做出的重要部署,是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提高住房保障水平的重点工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引导建立符合国情的住房建设和消费模式的重要措施,是完善住房供应政策和调整住房供应结构、推进住房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手段。*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改善人民群众居住条件、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作为维护群众利益的重要工作和住房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作为政府公共服务的一项重要职责,通过市委、市政府和市各有关部门的努力,*市住房建设规划工作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等部门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意见的通知》、《中共*市委关于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决定》《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住有所居”行动计划的意见》等文件精神,*市规划管理局在总结2008年度住房建设计划制定和公布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组织制定了*市2009年度城市住房建设计划,现公示如下。第一条本计划的适用范围:本计划的适用范围覆盖*市城区范围,包括云岩、南明、小河、乌当、白云、花溪六个区及金阳新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第二条本计划的主要内容和工作重点:根据*市住宅需求情况,落实2009年度逐步解决城市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目标,合理确定居住用地供应规模、土地开发强度和住宅供应规模,把普通住房供应作为主要内容,突出强调以廉租住房制度为重点、多渠道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明确新建住房套型结构比例,明确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限价普通商品住房及其他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等的建设目标、建设项目、住房结构比例、土地供应保障措施等。第三条2009年度住房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1、以国家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切实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以及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相关政策文件为依据,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目标要求。2、立足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和市情,根据*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重点发展面向广大中低收入家庭的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和各类保障性住房;采取多种渠道和方式,妥善解决进城务工人员的居住问题。3、与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近期建设规划相衔接。第四条2009年度住房建设的总体目标:1、大力推进“康居工程”实施,按照建设人民安居乐业、和谐幸福的宜居城市目标,进一步加快城市住房建设,完善以市场为主导、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住房供应体系,加强市场引导和调控,落实宏观调控政策,调整住房供应结构,有效控制房价涨幅,引导建立符合国情、市情的住房建设和消费模式,逐步改善人民群众居住条件,提高住房保障水平,推进住房保障体系建设。2、大力推进“住有所居”民生行动计划实施,以城市低收入家庭为对象,在2008年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健全城市廉租住房制度,改进和规范经济适用住房制度,加大棚户区、旧住宅区改造力度,力争2009年内,使大部分低收入家庭住房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农民工等其他城市住房困难群体的居住条件得到逐步改善。2009年对城区约2万余户人均住房面积低于12平方米的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实施住房保障,新增保障比例达到城区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24%。3、2009年*市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力争达到28平方米,城区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力争达到27平方米,住房成套率达到95%以上,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覆盖面达到89%,新建住宅区综合配套率和物业管理覆盖率达到100%,全面推进危旧房区域、“城中村”的整治改造试点。第五条2009年度住房建设供应体系:继续优化住房供应结构,逐步形成以普通商品房为住房供应主体、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主要满足城市中等收入家庭住房需求、两限普通商品住房主要满足城市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需求、经济适用房和公共租赁用房满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需求、廉租住房满足城市最低收入家庭基本住房需求的住房供应体系。第六条2009年度住房建设总体规模:2009年度*市城区预计开工建设各类住房共4.5万套,建筑面积共420万平方米。其中套型建筑面积90平方米以下的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含经济适用住房)3.6万套,建筑面积共295万平方米,占商品住房建设总量的70%。计划建设经济适用住房总量约88.07万平方米、1.47万套,占2009年度城区住房建设总量的21%。计划建设廉租住房约5万平方米、1000套。第七条2009年度住房建设区域分布:重点加强中心区城郊结合部区域改造,加快城区各重点发展片区住房建设,进一步优化完善城市布局结构形态和人口分布,促进各片区均衡发展。1、中心区:按照“稀化”和“优化”的原则,加强旧城成片改造和“城中村”改造,重点对新添大道沿线、沙冲路沿线进行成片改造开发。2009年计划建设住房共7000套,建筑面积共64万平方米。2、金阳新区:进一步加快普通商品住房开发建设,重点完善与三桥马王庙片区衔接区域用地开发和设施配套。2009年计划建设住房共10000套,建筑面积共100万平方米。3、小河片区:促进“城中村”改造和城市干道两侧用地置换整理,住房建设主要位于珠江路、花溪大道沿线。2009年计划建设住房共4000套,建筑面积共36万平方米。4、白云片区:加快南湖新区住房开发建设,实现与金阳新区的连接和融合。2009年计划建设住房共5000套,建筑面积共46万平方米。5、龙洞堡片区:促进片区整体开发进程,利用东出口、油小线交通优势,成片开发建设住宅区。2009年计划建设住房共3000套,建筑面积共28万平方米。6、新天片区:完善片区水东路、北衙路区域居住用地布局和住房建设。2009年计划建设住房共5500套,建筑面积共50万平方米。7、花溪片区:继续加强洛平新区居住开发和住房建设,完善片区用地布局。2009年计划建设住房共4000套,建筑面积共36万平方米。8、三桥马王庙片区:加快三桥马王庙地区整体改造,重点进行北京西路和马王路沿线改造建设,与金阳新区连片发展。2009年计划建设住房共6000套,建筑面积共55万平方米。9、二戈寨片区:加快铁路枢纽和二戈寨物流园区建设,适当配套居住用地,重点改造西南环线两侧城中村地块。2009年计划建设住房共500套,建筑面积共5万平方米。第八条2009年度住房用地供应指引:1、促进节约集约用地,优化住宅用地结构。合理安排住宅用地,继续停止别墅类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土地供应和规划建设。供应住宅用地要将最低容积率限制、单位土地面积的住房建设套数和住宅建设套型等规划条件写入土地出让合同或划拨决定书,确保不低于70%的住宅用地用于廉租房、经济适用房、限价房和90平方米以下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的建设,防止大套型商品房多占土地。2、2009年度,*市城区规划供应居住用地430公顷,其中通过增加城市建设用地,新增增量居住用地约110公顷;通过旧城改造和调整其它城市建设用地性质,新增存量居住用地约320公顷。第九条2009年度普通商品住房建设套型结构比例指引:优化住房供应结构,重点发展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按照总量与项目控制相结合的原则,统筹落实住房供应结构比例要求,2009年*市年度新审批、新开工的商品住房总面积中,套型建筑面积90平方米以下普通商品住房(含经济适用住房)面积所占比重,必须达到70%以上。第十条2009年度两限普通商品住房建设:1、2009年度建设一批限套型、限房价的“两限”普通商品住房,以平抑房价,增加限价房供应,帮助中等收入和中低收入家庭解决住房困难。2、“两限”普通商品住房建设用地供应方式按照加强经营性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和挂牌出让规划管理的要求,在限套型、限房价的基础上,采取竞地价、竞房价的办法,以招标方式确定开发建设单位。3、凡属两限普通商品住房的项目,必须按项目住宅总建筑面积10%的比例配建经济适用住房、5%的比例配建廉租住房或公共租赁性住房,由市、区住房保障部门统一收购后,用于保障性住房安排。(详见附表)4、两限普通商品住房可以根据市有关政策规定,转为经济适用住房项目。转为经济适用住房的两限普通商品住房项目按第十一条执行。第十一条2009年度经济适用住房建设:1、2009年度*市经济适用住房建设采取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方式集中建设或在普通商品住房项目中配建。2、在商品住房小区中配套建设经济适用住房的,应当在项目出让条件中,明确配套建设的经济适用住房的建设总面积、单套建筑面积、套数、套型比例、建设标准以及建成后移交或者回购等事项,并以合同方式约定。3、2009年度新开工建设的经济适用住房项目,严格按照《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的要求,单套的建筑面积控制在60平方米左右。4、2009年度新开工建设的经济适用住房项目,必须按项目住宅总建筑面积5%的比例配建廉租住房或公共租赁性住房,由市、区住房保障部门统一收购后,用于保障性住房安排。5、根据*市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水平和市场需求,确定2009年度经济适用住房建设规模。计划新开工建设经济适用住房总量约88.07万平方米、1.47万套,新开工项目34个。6、新建的经济适用房建设项目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配套建设的原则,充分考虑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对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的要求,合理安排区位布局,主要在交通便捷,附近有主次干道和公共交通通过;用地条件较成熟,市政、管线、公建等基本配套齐全;开发成本较低,拆迁量不大的区域建设。2009年度主要在三桥、百花山、红岩、扶风山、沙冲路、太慈桥等城郊结合部区域集中建设经济适用房住宅小区。建设区域分布为:云岩区新建48.72万平方米,南明区新建14.41万平方米,乌当区新建13.02万平方米,白云区新建11.92万平方米。7、2009年度新开工建设的经济适用住房建设项目按照政府组织协调、市场运作的原则统筹安排,大力推行项目法人招标的方式,选择具有相应资质和良好社会责任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实施;也可以由市、县人民政府确定的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实施机构直接组织建设。在经济适用住房建设中,应注重发挥国有大型骨干建筑企业的积极作用。第十二条2009年度廉租住房建设:1、2009年度廉租住房保障目标是,继续完善廉租住房制度,稳步扩大廉租住房保障范围,逐步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云岩区、南明区、花溪区、乌当区、白云区、小河区将人均住房建筑面积12平方米以下的城镇低保家庭纳入廉租住房保障范围,廉租住房保障方式实行货币补贴和实物配租等相结合。2009年度计划对1000户低保住房困难家庭实行实物配租,其余低保住房困难家庭实行货币补贴。2、2009年度计划建设(收购)廉租住房约5万平方米、1000套。主要在经济适用住房以及普通商品住房小区中配建,也可以相对集中建设。建设区域分布为:云岩区2.0万平方米,400套;南明区1.35万平方米,270套;乌当区1.0万平方米,200套;白云区0.66万平方米,130套。3、新建的廉租住房建设项目严格按照《廉租住房保障办法》(建设部令第162号)的要求,单套的建筑面积控制在50平方米以内,并根据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居住需要,合理确定套型结构。4、配套建设廉租住房的经济适用住房或者普通商品住房项目,应当在用地规划、国有土地划拨决定书或者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中,明确配套建设的廉租住房总建筑面积、套数、布局、套型以及建成后的移交或回购等事项。第十三条逐步改善其他住房困难群体的居住条件:1、进一步加快中心城区集中成片危旧房区域的改造。2009年云岩、南明两城区启动半边街地块、兴关路地块、火车站附近地块等18处集中成片危旧房改造工程,总用地面积15公顷,建设规模19万平方米。通过改造,使困难住户的住房得到妥善解决,住房质量、小区环境、配套设施明显改善,同时将困难家庭的负担控制在合理水平。2、大力推进“城中村”改造。按照有利于城市规划统一实施和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有利于提升城市品位和改善城市面貌的原则,采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和失地农民入股的方式,统筹考虑建设租赁性住房和解决失地农民生计问题,加快“城中村”改造,力争2009年取得阶段性成果。3、加大城镇旧住宅区综合整治力度。对可整治的旧住宅区要力戒大拆大建。要以改善低收入群体居住环境和保护历史文化街区为宗旨,遵循政府组织、居民参与的原则,积极进行房屋维修养护、配套设施完善、环境整治和建筑节能改造。4、多渠道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在农民工集中的开发区和工业园区,集中建设农民工集体宿舍。“城中村”改造时,要考虑农民工的居住需求,集中建设向农民工出租的集体宿舍。积极引导和鼓励城乡结合部居民利用自有住房向农民工出租5、建设一批小户型周转租赁房。采取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方式,有计划地在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相对集中的区域建设小户型租赁住房,用于收入较低的年轻公务员、职工等群体住房周转。第十四条2009年度住房规划建设实施政策保障措施:1、结合城乡规划效能监察工作,把住房建设规划的编制与实施过程,近期建设规划中落实项目用地、建设时序和进度安排情况,以及住房建设规划与年度计划及时向社会公布情况等作为规划效能监察重点。2、引入社会监督机制,形成有效的信息反馈机制,及时发现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确保住房建设规划落实到位。第十五条本计划由*市人民政府组织制定和实施,自批准之日起执行,具体内容由*市人民政府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居住区规划设计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燃气规划 气量指标 燃气设计 负荷指标
一、概述
居民用户是燃气供应的主要用户之一,在进行燃气工程规划时,居民用气量一般通过人口数、气化率、人均用气量指标来确定,商业用户用气量也是通过用户营业规模和用气量指标来确定。随着我国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城市规划新区越来越多,规划新区在规划阶段只有区域性质和用地类型,没有具体用户和用户类型,传统的城市燃气负荷预测方法失效。燃气规划负荷指标(以下简称规划负荷指标)指城市燃气工程规划阶段,单位面积的年燃气用量,单位为m3/(km2.a);燃气面积负荷指标(以下简称面积负荷指标)指实际调研数据的单位面积的年燃气用量,单位为m3/(km2.a)。规划设计负荷指标的确定可以为新区燃气规模预测提供依据,己知用地面积即可估算出该地区的年用气量。
二、居住区用地规划法
规范规定了人均居住用地控制指标,即每人平均占有居住区用地面积的控制指标,影响控制指标的主要因素有3个:建筑气候分区,居住区规模(分为居住区、小区、组团三级)和住宅层数。这些因素也会影响到居住区规划负荷指标。
居住区人口规模为30000一50000人,用地面积为50一100hm2;小区人口规模为10000一15000人,用地面积为10―35hm2;组团人口规模为1000一3000人,用地面积为4一6hm2。
通过人均居住用地控制指标、居住区分级控制规模,估算出不同规模居住区规划用地面积。考虑到住宅平均层数和现代住宅的实际情况,对住宅平均层数重新划分,同时一考虑到建筑气候区分级对居住区燃气规划负荷指标的影响偏小,分为1区和2区。通过对各地用地情况的调研,结合本文实际需要,对部分人均用地指标进行了调整。
居住区规划用地面积的确定为规划负荷指标的计算提供了依据,考虑到现代住宅建筑一般是混合型配置,住宅平均层数为4.5―8层,容积率(居住区总建筑面积与居住区用地面积的比值)在1.02―2.00范围。在用地比较紧张的区域,会有部分的高层住宅(层数)10层,相应的容积率也会较大,故高层建筑和普通住宅应区分讨论。低层住宅的平均层数一般小于4层,在城市新区规划中,以低层别墅的形式出现。城市居住用地一般分为一类居住用地和二类居住用地,一类居住用地中的住宅以低层别墅为主,二类居住用地中的住宅以混合型住宅和高层住宅为主。
用气量估算的公式如下:
经大量数据分析及调研,结合经验取值,1区的用气量指标取2000MJ/(人?a),2区的用气量指标取200MJ/(人?a),燃气的低热值取33.8MJ/m3m,按式(1)估算不同规模居住区燃气年用气量,得出规划负荷指标,见表1。这里的用气量指标是居住区内各类用户用气量指标的折算值,燃气用户包括居民用户和小学、幼儿园、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用户,公建用气量约占居住区总用气量的30%。
由表1可以看出,影响居住区人均用地指标的3个主要因素,也是影响居住区规划负荷指标的重要因素。
三、区域面积法
对北方某城市和南方某城市各4个小区的居住区面积、户数、年总用气量进行了调研分析。其中,北方某城市为建筑气候1区,南方某城市为建筑气候2区。此次调研的8个小区的居住区用地皆为二类居住用地,并以混合型住宅为主,气化率皆为100%。8个调研小区的面积负荷指标见表2。
由表2可以看出,南方城市的居住区面积负荷指标普遍大于北方城市的面积负荷指标。小区1―4的面积负荷指标范围为85x104一165x104m3/(kmz"a),小区5一8的面积负荷指标为190x104一300x104m3/(km2.a),与表1居住区规划负荷指标相比,其值偏低,这是由于实际用气负荷比规划用气负荷小。可知,面积负荷指标和人口密度变化规律相似,人口密度越大,面积负荷指标取值相应增大。
四、两种方法对比
分析发现,面积负荷指标与规划负荷指标取值存在一定的差值。调研小区的面积负荷指标和规划负荷指标对比。其中,小区1―4和小区5―8用地性质、居住区规模和住宅类型相同,人均用气量指标相当。根据调研小区的实际情况,按表1进行初步取值。可以看出,规划设计负荷指标和面积负荷指标有近似150 x 104―200 x 104 m3 /(km2.a)的差值。引起差值的主要原因有以下3个方面:规划的超前性导致用气量预测偏大;住宅的部分空置现象以及居民就餐选择增多等因素造成实际用气量偏小;调研居住区用地面积和规划面积计算方法不一致。基于调研数据的面积负荷指标可以为规划设计负荷指标提供一定参考依据,对研究其影响因素也有重要意义。
五、居住区燃气规划设计负荷指标取值区间
居住用地在城市用地中占较大比例,从内容上一般包括住宅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道路用地和绿地。居住区规划负荷指标与居住区用地标准密切相关,本文按一类居住用地和二类居住用地进行划分。现代居住区规划住宅建筑一般是混合型配置,故住宅平均层数按
混合型和高层划分。考虑到燃气工程规划的超前性,1区的用气量指标取2 000―2500MJ/(人?a),2区的用气量指标取2500―3000 MJ/(人?a)。
六、影响因素
居住区规划设计负荷指标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住宅平均层数、居住区规模、用气量指标等。
a.住宅平均层数和居住区规模。住宅平均层数和居住区规模对规划负荷指标取值有较大影响。高层住宅在同等用地面积下,人口数的增加使规划负荷指标变大;不同居住区规模,规划负荷指标不同,由于组团的公共服务设施最少,住宅用地占组团总用地的比例较大,组团的规划负荷指标最大。
b.用气量指标。不同地区的用气量指标不同,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规划负荷指标的取值,建筑气候区划对规划负荷指标的影响较小,可以划分到用气量指标的影响中,这样就减少了影响因素的数量,使规划负荷指标简单化,便于估算燃气供应规模。
七、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用地规划和区域面积的居住区燃气规划设计负荷指标的确定可以为估算该地区的燃气规模提供一种新的办法,还可以为燃气规划标准的编制提供一定的依据。
参考文献:
居住区规划设计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城市设计;住区规划设计;城市发展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6-6012(2015)11-0038-01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城市化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一些大中城市边缘地区,住区得到了大规模的开发,从而使城市居民的居住条件得到了改善。但与此同时,也有一些住区的规划设计没能充分考虑城市的发展问题,以至于割裂了住区与城市之间的紧密联系。因此,有必要从城市设计角度进行住区的规划设计,从而更好的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1在住区规划设计引入城市设计意义
所谓的城市设计,其实就是对城市体型和空间环境进行的综合规划设计。而住区规划设计是城市设计中的一个微观层次,因为城市居住区的整体营造同样也是城市综合规划设计中的重要内容。所以,只有从发展的角度看待居住区与城市之间的关系,才能够够实现对城市与居住区以及周围环境和文化的整合设计,从而展现一个系统和全局的美学文化观。而在住区规划设计中进行城市设计的引入,则可以更好的反映出居住区与城市之间的关系。首先,城市设计的引入,可以使住区开发的各项控制指标得到合理确定。因为,城市设计可以进行地块形态和强度的确立,从而帮助住区规划设计确定土地的使用强度和特点及建筑密度等多个内容,继而高质量的完成住区的规划设计。其次,进行城市设计的引入,可以从整体角度对住区规划设计中的单体设计进行约束,从而实现住区利益的最大化。此外,城市设计较为注重城市环境品质,可以避免住区规划设计忽略住区外的城市空间环境的设计,因此能够使住区开发利益与城市整体利益有机结合。
2基于城市设计的住区规划设计
2.1住区空间布局规划设计
在住区规划设计中,居住区的空间组合和结构布局是设计的核心内容,一般包含有行列式、轴核式、点群式、周边式、环形放射式和自由式等多种空间布局类型。其中,轴核式的空间布局就是在住区规划设计中引入城市步行街的设计方法,以轴作为建筑布局的骨架,并以核作为空间组合的重点与节点。在这样的空间结构中,还包含了沿线营建绿化和设置休闲广场等内容,可以形成空间序列上的节奏变化。从空间布局优点上来看,采取该种方法具有结构清晰和方向性强的优点,可以给居民带来变化丰富的景观层次和视觉效果[1]。此外,从城市设计角度来看,居住区的空间布局还要完成对各类功能设施的布置。比如,商业服务设施就应该被布置在住区的核心位置或临街位置,以便使居住区内部居民的需要得到就近满足。
2.2住区交通组织规划设计
从城市设计角度对住区交通组织进行规划设计,需要使居住区的道路系统与城市路网有机衔接起来。在考虑居民交通流向的基础上,需要使居住区的交通组织规划顺应城市发展要求,以便使居住区与城市更好的融合。而除了在居住区与城市、街区内部层次之间建立交通联系,还要合理进行出入口的设置,以确保居住区的内外联系更加便捷。一方面,在分析周围道路规划情况基础上,可以完成对居住区及周边地区的未来人口规模和交通流向的预测,并据此进行城市主次干道的延伸,以便进行城市公共交通的引入。另一方面,在组织街区内部交通时,需要注意使人车分流,并保持街区之间的联系[2]。所以,居住区内部的道路网应该由车行路、入户路和慢行路构成,并以慢行路建立街区之间的联系。此外,在停车方式规划方面,居住区内部主要采取地下停车,而社会中心外来车辆采取地面停车方式。
2.3住区公共设施规划设计
在城市公共设施体系中,住区的公共设施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在规划设计住区公共设施时,需要从城市共享角度进行合理布局。考虑到住区及周边地区的服务提供问题,应该进行就业、购物和娱乐场所的设置,以便使居住区周围的配套环境得到改善。而在规划公共设施的过程中,应该采取对外开放的模式,以便使城市的各类交往活动围绕着住区进行,继而使居住区成为城市街道的一道风景。同时,在布置住区的商业设施时,可以采取线性布局类型,以便形成便利的商业网络[3]。而这样的布局不仅能够满足居住区的居民消费需要,还能够形成街区的便利中心,继而使街道更加富有活力。此外,在教育配套设施的布置上,应该考虑居民的实际就学需求和周边地区的发展情况,以便准确进行设施数量和标准的确定,继而在结合城市道路布局的基础上进行其就学服务范围的扩大。
2.4住区空间形态规划设计
住区的空间形态不仅需要有独特性和完整性的特点,同时也应该与城市环境相融合。一方面,应该利用住区外部景观资源建设街区的视觉走廊和绿化走廊,以便建立住区与城市的视觉联系。另一方面,需要根据周围景观因地制宜的进行住区建筑布局,从而通过打造城市休闲空间实现对住区和城市环境品质的提升。此外,需要从群体性角度完成住区建筑的合理布局,并加强对各街区入口的公共区域的景观规划设计,以便使居住街区的归属感得到增强[4]。而这样的布局能够突显住区与城市环境的良好协调性,并且展现一种整体和谐理念。
3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城市系统中,住区是重要的组成部分,需要承担一部分城市功能,并致力于营造城市活力。所以,需要从城市设计角度进行住区的规划设计,以便使住区规划设计满足城市的发展需要。因此,在进行住区规划设计时,应该从城市设计角度完成住区的空间布局、交通组织、公共设施和空间形态的规划设计,从而使城市和社会环境变得更加和谐。
参考文献:
[1]魏书威,魏书精,文正敏等.城市住区规划设计方案碳效应评价的研究进展[J].城市规划,2014,03:92-98.
[2]潘柳.城市人文生态住区规划设计探讨[J].现代装饰(理论),2014,02:25.
[3]田玲,张兴国.基于城乡统筹下的农村住区规划设计方法的探讨———以重庆市江津区为例[J].重庆建筑,2011,01:27-30.
居住区规划设计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居住区;绿地景观;规划设计;亲和性;人性化
绿色生态居住区是以居住功能为主导、兼具部分生态旅游功能的高品质居住区,集居住休闲等功能于一体。居住区绿地是城市绿地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的核心所在,也是居民生活必不可少的户外空间,不仅为居民创造良好的休息环境,还能为他们提供丰富多彩的活动场地。对提高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增进居民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
1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原则和要求
1.1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的原则
1.1.1在环境景观设计中的具体体现为:首先要了解住户的各种需求,在此基础上进行设计;第二,是在设计过程中,要注重对人的尊重和理解,强调对人的关怀;第三,是体现在活 动场地的分布、 交往空间的设置、户外家具及景观小品的尺度等方面,使人们在交往、休闲、活动、赏景时更加舒适、便捷,使居住区环境更具亲和力。
1.1.2突出特色,体现文化景观的原则居住环境是其所在城市环境的一个组成部分,对创造城市的景观形象有重要作用。另外,在居住区景观规划中重视当地居民的文化认同感,对于体现景观的地方文化标志特征,增加区域内居民的文化凝聚力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1.1.3因地制宜,注重美观与实用的原则居住区的景观环境,应同时具备观赏性和实用性,使有限的绿地空间发挥最大的生态效益。
1.14绿化为主,生态优先的原则植树、种草是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手段,居住区绿化要重视乔木、灌木、草本植物及各品种组成的生态循环链效应,用景观生态学的理论来指导居住区的绿地景观规划设计,坚持以植树为主,因地制宜。
1.2居住区景观的规划设计
要求居住区环境景观规划设计的目的是营造自然与人类和谐共存的、供人们休闲活动的居住环境。规划设计时应满足以下几点要求:
1.2.1注重环境景观的亲和性环境景观不仅为人所赏,还为人所用。创造自然、舒适、亲近、宜人的景观空间,是居住区景观设计的趋势。环境构成要素以实体来构成空间,空间才是环境的主角,设计时,环境各要素之间做到和谐统一,避免不同形式、 风格、色彩的要素产生冲突和对立。
1.2.2强调环境景观的共享性强调环境景观的共享性,是住房商品化特征的体现。在规划时,首先应尽可能地利用现有的自然环境创造人工景观,让所有的住户都能平等地享受到优美环境;其次要强化围合功能、形态各异、环境要素丰富、院落空间安全安静的特点,达到归属领域良好的效果,从而创造出温暖、朴素、祥和的居家环境。
1.2.3追求景观的文化审美性崇尚历史和文化是近年来居住景观设计的一大特点,居住环境的文化性体现在地方性和时代性当中。
1.2.4考虑景观空间的多样性在现代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地下、地面、空中三个空间层次的联系日益紧密,城市景观的纵深感日益加强。
1.2.5面向未来性面向未来,就是要面向需求特点的变化,面 向需求的趋势,要提高居住区环境景观的质量和功能水平。 另外,设计时还要增进居住环境的便利性,营造轻松的生活空间。回归自然、亲近自然是人的本性,也是全球发展的基本战略。
2居住区绿地景观规划设计
为了创造出具有高品质和丰富美学内涵的居住区景观,在进行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时,要注意景观美学风格和文化内涵的统一。
2.1居住区绿地景观规划设计方法
2.1.1确定设计立意,彰显整体景观特色中国传统园林崇尚自然, “古人构园置景,以体扬立意为先”,名师巧匠们,对特定的人文自然环境,体察入微,心有所得,然后筹划布局,剪裁景物,开拓意境,形成园林特有的风貌。
2.1.2合理进行功能分区,科学布局住区景观首先,根据现状用地条件,结合居住区休闲空间设计中的整体连续性和景观休闲空间的多样性原则进行功能分区。再以确立的特色为构思的出发点,规划出结构清晰、空间层次明确的总体布局。
2.1.3合理组织景观的构成要素,优化环境景观构成要素一般 可分为以下三大类:一是地形、 水体等无生命的自然物象;二是建筑、小品、道路及其他硬质景观;三是树木、花卉、鸟兽虫鱼等有生命 的自然景物。
2.2居住区绿地景观规划设计程序
2.2.1项目情况调查与分析首先,要了解整个项目的概况,包括建设规模、投资规模、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特别要了解业主对这个项目的总体框架方向和基本实施内容。
2.2.2研究相关资料首先应整理、归纳基地现场收集资料,再认真阅读业主提供的"设计任务书",了解业主对建设项目的各方面要求:总体定位性质、内容、投资规模、及设计周期等,并提出的项目总体定位的构想,然后,着手进行环境景观的方案设计。
2.2.3树立亲环境的设计宗旨规划设计时,设计师要树立亲环境的设计宗旨,使整个规划在功能上趋于合理,在构图形式上符合园林景观设计美观、舒适的基本原则,因地制宜,结合自然山水地形,加以合理规划设计,最终形成"虽为人作,宛自天开"的景观效果。
2.2.4采取分空间进行设计居住区景观设计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来进行,根据气候特点的不同、居民生活习惯的不同、对户外活动要求的不同,形成功能分布合理的居住区绿化组团系统。
2.2.5提出维护、管理、运营计划制定维护管理生态绿地配置设施原则,针对维护各项目,拟订维护人力及维护计划。探索公众参与绿化建设新路子,注重利用先进的科技知识进行管理,绿化管理中,注重植物的绿化配置与养护管理相结合,着力体现人性化的服务。
2.3居住区绿地景观分区设计处理
2.3.1居住区入口绿化的设计处理居住区的入口是界定小区内外不同环境空间的标志,是视觉驻留点。因此,居住区入口的绿化设计要考虑不同层面的因素:一是体现居住区本身的特色以及所在区域的历史、社会、文化特征;二是处理好与周围建筑、道路的关系,尤其是小区内道路和城市道路的关系;三是便于居民的使用。
2.3.2居住区中心广场和公共绿地的设计处理中心广场是提 供表演及聚会的重要场地。根据居住区的用地情况,公共绿地的位置常出现以下两种形式:一是布置在居住区外侧,使其成为外向型空间;二是布置在居住区中心,使其成为内向型空间
2.3.3居住区道路绿化的设计处理居住区道路绿化是居住区绿化系统中的一部分,它起到连结、导向、分割、围合等作用,是连接居住区各项绿地的纽带,所以,居住区道路绿化是应注意以下三点:一是根据道路的宽度和结构,人、车流量,道旁的地质和土壤情况来选择合适的绿化树种。二是植物配置要考虑到四季效果与生态效 益。注意常绿与落叶、 乔木与灌木、速生与慢生相结合,采用多层次的配置方式。三是居住区主要道路要考虑交通安全,在交叉路口和转弯处要符合视距三角的要求。
2.3.4庇护性景观构筑物的设计庇护性景观构筑物形成了居住区中重要的交往空间,是居民户外活动的集散点,既有开放性,又有遮蔽性,主要包括亭、 廊、棚架等建筑。庇护性经管构筑物应随邻近居民主要活动路线设置,使其易于通达,可配置适量的活动和休闲设施。
2.3.5居住区内的小品景观居住区内的园林小品主要有花台、栏杆、座椅、圆桌、凳以及雕塑、宣传栏、果皮箱、圆灯等。小品景观作 为居住区外部空间的一部分,它可以为居民创造优美、 舒适的居住环境,是形成居住区面貌和特点的重要因素。
2.3.6居住区水景的设计处理水景设计应结合场地气候、地形 及水源条件合理设置。 常见的居住区的水景类型有:瀑布跌水、生态水池、喷泉和倒影池等。在形式上则根据不同的空间区域进行相应的布局。一般分为自然式与规则式两种。
3.结束语
总之,居住区绿地景观,应以可持续发展为主题,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人居环境为出发点,进行人性化的规划设计。树立生态优先、环境优先的理念,遵循植物多样性原则,坚持生态建绿理念,根据人的生态行为规律和心理审美要求,运用传统造园手法,注重雕塑、小品与绿地景观和周围环境协调相融,努力营造生态型、观赏型、游憩型、又能体现地域文化特色的居住区绿地景观。
上一篇:居委上半年工作总结{汇总5篇}
下一篇:局长试用期工作总结{甄选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