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AA范文大全网!

少儿培训总结{整理5篇}

琴瑟和鸣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本文共计13933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56分钟。

少儿培训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少儿 拉丁舞 教学内容

中图分类号:G83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6-040-01

目前,体育舞蹈运动在我国发展迅速,并且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家长们逐渐认识到少儿拉丁舞的健身塑体、尚美育人和社会交往功能,但是少儿拉丁舞作为新兴事物,其理论研究和实践总结还很薄弱,其教学模式,训练现状,教学方法等都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这都影响着少儿拉丁舞的选材和少儿自身身心发展。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以安庆市区少儿拉丁舞的教学内容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研究安庆市区大部分舞蹈培训机构上舞蹈课时的内容,归纳总结少儿拉丁舞教学方法内容,为少儿拉丁舞教学提供更加科学的理论基础。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

为本论文的调查研究,在《体育舞蹈》.《尚舞》.《舞蹈家》等相关书籍和杂志中进行资料的查阅和搜集, 通过学校图书馆的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库和视频等文献资料的查阅,对我国少儿拉丁舞教学内容进行初步把握。

2.访谈法

通过和安庆市区知名舞蹈教师交流访谈,了解其上舞蹈课时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归纳总结安庆市区总体的少儿拉丁舞教学内容,还对学习拉丁舞的少儿进行交流了解他们学习拉丁舞的动机和对拉丁舞的态度,从而对少儿拉丁舞的教学内容做出评估。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本研究对安庆市区优秀教师进行访谈,对优秀少儿拉丁舞选手的身体姿态、动作技术和表现力进行分析,借鉴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找出少儿拉丁舞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并根据少儿身心发展和舞蹈训练水平发展规律构建一套科学系统的训练内容以对促进我国的少儿拉丁舞的教学内容提供借鉴与参考。经初步调查研究,安庆市区拉丁舞起步较晚,少儿拉丁更是新兴的一项健身培训,其理论教学研究和实践教学都还很薄弱,教学内容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和不足,教学内容的多少以及学生对课程内容是否感兴趣都直接关系教学成果,教学内容上的对错直接关系到少儿拉丁舞的训练成绩和教学目的。根据访问安庆市区优秀拉丁舞教师得出,在少儿拉丁舞的教学内容方面,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部分来进行教学:基本功训练对少儿拉丁舞的作用;素质训练;音乐节奏训练;双人配合的训练。

(一)安庆市地区少儿拉丁舞发展现状

通过采访法得知:安庆市地区大部分培训机构中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大部分教师凭借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喜好选择授课内容,缺乏规范性和科学性;目前,安庆市地区大概有十几家舞蹈培训机构,约2/3的舞房都开设了少儿拉丁舞项目,这说明少儿拉丁舞深受少儿和家长的喜爱;安庆市地区少儿拉丁舞培训机构中,授课老师水平和资历不一,且相差较大。

(二)体育舞蹈教学内容与分类

体育舞蹈是由多种形式组成的既单一又相互联系的一门艺术。体育舞蹈分为摩登舞和拉丁舞两项。摩登舞又称为国际标准舞,是集表演性、观赏性和经济性为一体的舞蹈。鉴于表演观赏性和竞技性的要求,它在舞姿、韵律和舞步方面都有着严格的要求和统一的标准,既国际标准。它有着严格的项目分类,如在比赛中有着特定的比赛规则和积分评判判定。在场地条件、参赛资格和舞者的仪态也有着苛求,特别是男女舞伴相对长久的固定才能配合默契、娴熟,才能呈现出美好的舞姿。拉丁舞又称拉丁风情舞或自由社交舞,起源于非洲和拉丁美洲,拉丁舞在欧美地区是大众舞蹈,具有热情,欢快,放松的特点。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本文通过走访安庆市区少儿拉丁舞培训机构,观察少儿拉丁舞蹈课程,总结了现阶段少儿拉丁舞教学内容。在安庆市区,大部分拉丁舞培训机构课堂内容相似,由课前热身准备、课堂训练、课后放松训练组成。课堂训练占主要部分,但是课前热身准备和放松训练都是一节完整课程不可缺少的部分。在课堂教学内容上,安庆市区各个舞房有着各自的特色教学,但是其内容大都相似。经总结,可把少儿拉丁舞教学内容分为形体训练、素质训练、节奏感的训练、技术训练。在少儿学习阶段,形体训练和素质训练尤为重要,它可以塑造少儿优美的身体形态和强健的体魄。

(二)建议

通过调查和总结,发现少儿拉丁舞在教学内容上还有许多问题有待改进和提高,需更多的科学理论支撑。在教学内容方面,教师应更多的借助科学的理论知识去完善自己的教学,使教学内容既不缺乏理论指导也新颖有趣。形体训练、素质训练、和技术训练是一节少儿拉丁舞课堂不可缺少的,教师应在这个大的框架上进行构思和编排,在内容上也推陈出新,赋予少儿拉丁舞生机。希望本论文能够给广大少儿拉丁舞教师一些借鉴和参考,对少儿拉丁舞教学的发展有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少儿培训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幼儿教师;继续教育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1.问卷调查对象。研究采用目的性抽样,分别选取以昆明市为中心向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辐射的10个少数民族县市(维西、芒市、景洪、石屏、丘北、石林、玉溪、楚雄、曲靖、昭通)开展调查,以当地教办、中心幼儿园的全体幼儿教师和部分民办幼儿园幼儿教师作为调查问卷对象。2.访谈对象。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随机选取20名幼教工作者作为访谈对象,其中12人来自教办园,8人来自私立园;4人为幼儿园园长,2人为幼儿园教研主任(负责人),14人为普通教师,对其进行多层面、多角度的深度访谈。

(二)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本研究采用项目组自编的《幼儿教师在职培训情况调查问卷》开展问卷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幼儿教师基本信息,对继续教育的态度、认识,继续教育开展的现状,继续教育开展的效果和评价,继续教育开展存在的困难等。发放问卷共计600份,每个县市100份,收回有效问卷552份,总回收率为92%。2.访谈法。访谈分为问卷前访谈和问卷后访谈,其中前者为非正式访谈,为编制和设计问卷提供参考;后者是根据访谈提纲进行结构化和半结构化访谈,对问卷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做深入研究。访谈主要通过面对面、电话、微信等方式进行。

二、少数民族地区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的现状和分析

1.少数民族地区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的开展注重“实践性和情景化”,但与期望不相符。在参加过的继续教育中,各类学习培训内容依次排序是“专业知识”(66.8%)、“教学能力提升”(66.3%)、“技能培训学习”(36.2%)、“科研方法学习”(32.2%)和“管理模式学习”(31%);在参加过的继续教育中,各类学习培训方式依次排序是“园本培训”(58.2%)、“国培”(54%)、“公开课比赛”(41.7%)和“参观研讨”(38.6%)。可以看到,幼儿教师继续教育以重知识、重能力为导向,在学习内容上体现“实践性”(教学能力、技能学习等),在学习方式上体现“情景化”(公开课比赛、参观研讨等),但是仍然与很多幼儿教师预先的期望(科研方法学习)存在偏差。2.少数民族地区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的外部支持不足。在接受继续教育的机会方面,58.5%的幼儿教师觉得“机会有但是并不多”,20.7%的幼儿教师觉得“很少有机会”;对于相关费用报销,只有6.2%的幼儿教师可以“由教育主管部门全部报销”,42.8%的幼儿教师只能“由学校、幼儿园或教育主管部门报销一部分”,而11.8%的幼儿教师“需要完全自理”;76.4%的幼儿教师觉得“名额有限”,自己不一定能参加,43.3%的幼儿教师觉得“工作太忙”,无法再进行学习培训。总体而言,大部分幼儿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学习机会少、经费不足、忙于岗位工作。3.高学历、高职务的幼儿教师更重视继续教育,提升科研能力。将调查对象的学历分为本科(含本科以上)和专科(含专科以下)两个层次进行统计,职务(职称)分为(副)园长、教(学)研组长和普通幼儿教师三个类别进行统计发现:认为继续教育“很迫切”的本科学历幼儿教师为68.8%,专科及以下学历幼儿教师为44.3%;对于继续教育重要性的了解,(副)园长、教(学)研组长和普通教师对“很重要”的选项比例分别是90.3%、82.8%、69%。总之,高学历、高职务的幼儿教师更重视继续教育。对于继续教育解决工作中最棘手的问题,本科学历幼儿教师、(副)园长和教(学)研组长分别依次是“提升科研能力”(62.9%、69%、72.4%)、“补充专业理论知识”(50.5%、64.6%、58.6%)、“提高专项技能”(60.8%、61.9%、55.2%)。可以看到,高学历和高职务的幼儿教师急于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认为学做科研“既能有助于教学、管理又能使自己更专业”,“在积累了一定教学经验以后必然要通过科研来提升”。4.滇中东少数民族地区幼儿教师拥有更多社会和家庭的外部支持,滇西南地区明显不足。将调查对象按照方位区域分为滇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维西、芒市、景洪、石屏和丘北)和滇中东少数民族地区(石林、楚雄、玉溪、曲靖、昭通)发现:对于继续教育开展的学习形式,两个地区在参加“国培”和“专项技能培训”两种形式上差异较大,滇中东地区的比例分别是77.1%和35.2%,而滇西南地区分别是46.4%和25.5%。滇中东地区的幼儿教师拥有更多的学习机会,获得了更多的提升,占据了一定的优势。在访谈中,来自楚雄的几名幼儿教师认为培训机会太多、各种培训“应接不暇”,而来自维西的一名幼儿教师工作十余年至今,还未获得过到省城参加学习培训的机会。

三、改善策略

(一)继续加大少数民族地区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的扶持力度

研究表明,少数民族地区幼儿教师的外部支持不足,为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的有效开展,需要从政策、资金投入、行政效能几个方面进行改善。首先,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应在政策上有一定的倾斜,如专设少数民族地区继续教育项目或增加这一地区的学习名额。其次是各级地方教育主管部门为少数民族地区幼儿教师的继续教育设立专项资金,确保这一地区幼儿教师继续教育有相对稳定的、长期的专项经费,最大限度地减轻幼儿教师学习的经济负担。

(二)建立多层次培训模式,缩小“需求”和“现实”的差距

1.培训需求与调研。根据国家教育方针的要求,结合幼儿园一线教师的实际需求,精心设置课程内容,并经常深入幼儿园教学一线观察了解幼儿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在充分了解幼儿教师需求的基础上,才能开展有效的继续教育,保证幼儿教师从中最大获益。了解幼儿教师的需求,包括幼儿教师当前工作中的困惑、最急需解决的问题、期望的学习方式、学习内容、最佳时间段等,并把幼儿教师的学历、职称、专业、工作年限等基本信息进行分类整理,了解不同群体幼儿教师的不同需求,这些数据将作为计划、后续开展继续教育的重要依据。2.培训项目和形式多样化。根据不同学历幼儿教师的需求,可以开设专科、本科、研究生学历培训项目;根据不同职称幼儿教师的需求,可以开设园长培训、骨干教师培训。多个类别的培训项目,更加贴近幼儿教师的需求,更能提高继续教育的有效性。为解决幼儿教师继续教育中学习路途遥远、长期离家等困难,可以根据培训内容灵活调整培训形式,理论性较强的培训内容可以大量运用远程网络学习、在线讨论、网络提交心得等形式,保证学习时间充足、学习内容系统;实践性较强的培训内容可以主要采用名师、名园等优质资源送教下乡等形式,以帮助偏远少数民族地区幼儿教师更好地学习。

少儿培训总结范文第3篇

一、专项技术训练是早期短跑训练的核心

1、“专项技术训练是对已有跑姿不断改进、完善的过程”

跑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运动方式,少儿在自然生长中掌握了跑这一运动形式,但自然形成跑的动作时各不相同的,很多技术不规范或是不正确。所以说,学习正确的短跑技术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不断改造、完善已有不合理跑姿的过程。根据运动技能形成理论,改进一种旧技术比学习一种新技术要困难的多。因此,教练员首先要有一个明确的短跑技术的正确概念,然后根据运动员的个人特点,有针对性的对个人技术中的不合理因素进行改进,逐渐提高、形成正确合理的跑姿。

2、“专项技术训练应贯穿短跑训练始终”

运动技能的形成理论认为,“一种正确技术的掌握在于多次重复,使之形成动力定型”。如果一个人跑的技术中存在不合理或错误动作,那多次重复形成的强化最终会形成错误技术的动力定型。跑是人的自然运动方式,各人的姿势都有个性的特征,其中动作技术中不合理或错误的成分必然存在,这就使短跑技术训练面临艰巨的任务。少儿正处在身体发育旺盛期,改进、掌握、形成正确合理的短跑技术动作比较快,少儿在训练中教练员应重视动作技术的改进训练,强调正确动作技术的掌握,为今后向更高水平发展打好基础。

3、专项技术训练中新技术、新观念的运用

短跑技术发展至今,在跑的周期动作结构上并没有根本性的变化,而只是围绕着步长、步频的相应关系,在后蹬和前摆的参数上发生变化,使短跑技术更完善。现代短跑技术可归纳为以下三个特点:(1)快速蹬伸技术,现代短跑技术中出现屈蹬技术,提高了蹬伸速度。(2)摆动腿快摆技术,加快摆动腿的速率,缩短跑的周期,提高了跑的频率。(3)前支撑技术,减少前支撑阻力,缩短前支撑时间,减少损耗,提高跑的速度。在少儿短跑技术训练中,教练员要加强新知识、新观念的学习和教学中的运用。

二、适宜的身体训练是早期短跑训练的生命

1、少儿的短跑专项技术训练是一长期的过程,教练员在安排短跑专项身体练习时应尽力做到与专项技术练习相结合。在专项素质训练中,选择练习手段、确定练习负荷,都应充分考虑专项特点和技术要求。教练员应加强研究,多多挖掘,使专项身体练习与技术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使专项素质充分地通过合理技术表现出来,也有助于正确技术的培养和提高。

2、一般身体训练与专项训练相结合

少儿的短跑训练中,一般身体训练与专项身体练习要互相配合、适当地安排。只进行一般身体训练,不能获得较高的专项成绩;只进行专项身体训练,虽然在短期内能使成绩有所提高,但达到一定成绩后就会由于素质的不足影响成绩进一步的提高。教练员在身体练习安排上要做到,一般身体练习和专项身体练习紧密结合,全面锻炼身体与重点提高相结合。

3、身体训练与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相结合

教练员要针对少儿的身心发展特征,安排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身体练习,激发运动员的练习兴趣,提高练习效果,促进运动员身体素质的提高。例如:游戏竞赛法、变换条件练习法、评比表扬法等等。

三、战术意识训练是少儿短跑训练的灵魂。

1、战术意识训练与少儿短跑训练的结合

战术意识训练的培养不是一簇而就的,教练员要重视并加强少儿短跑运动训练的战术意识训练。做到要从小抓、从小培养,教练员在各项训练中给以不断的指导、帮助,提高运动员的分析能力,少儿运动员在训练中不断的通过自身的体验、摸索、总结、掌握来提高自己的战术能力,找到适合自己的战术思想。少儿短跑训练中渗透战术意识训练,是运动员对短跑训练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一次飞跃,是正确认识和掌握短跑技术的“灵魂”。通过从小有意识的培养,对今后形成运动员良好的“战术素养”有很大的帮助。

2、战术意识训练与平时练习相结合

在平时的练习中,教练员要有意识的锻炼运动员的“节奏意识”和“体力分配意识”,进而养成良好的战术意思。因为节奏意识和体力分配意识是短跑战术的基础。练习中,教练员有意识的安排不同强度和不同速度指标的练习,锻炼运动员的控制速度能力,提高运动员跑动的节奏意识,加强运动员在跑动中对体力的分配能力。通过长期反复的练习和强化,帮助运动员分析、摸索和总结,形成了大脑中“建构”,自然而然地构成了运动员自身的较强的节奏意识和体力分配意识,从而养成良好的战术意识,为今后形成良好的战术素养起很大的帮助。

3、战术意识训练与心理素质培养相结合

战术意识与心理素质是密切相关的,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正确发挥战术、发挥运动水平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战术意识训练与心理素质培养在训练中同步进行教育效果较好,忽视心理素质的培养很难培养出高水平运动员。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在各种训练、测验、比赛中去有意识的培养,尤其在测验和模拟比赛中,教练员可根据某个运动员的运动水平和心理特点,把他与水平相当的对手分为一组,根据自身特点安排战术,同时培养他们顽强拼搏、力争上游的心理;把他和强手分为一组时,可培养他们的敢于挑战、勇于竞争的意识;有时还需要有意识的将运动员安排在对手水平较差的一组,帮助运动员找到一种必胜的信心,使他们体验相互获胜的喜悦,同时培养他们不骄不馁的心理品质。

少儿培训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少儿舞蹈;培训;探索实践

中图分类号:J72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5-0186-01

舞蹈能够使孩子拥有更加优美的形体、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锻炼他们的身体协调性,有助于少儿身心的健康成长,是一项深受家长和孩子喜爱的运动项目,因此有必要完善少儿舞蹈的培训活动。

一、少儿舞蹈培训的现实问题

(一)培训机构的质量良莠不齐。随着少儿舞蹈培训的需求越来越大,很多正规教育机构已经不堪重负,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于是出现了很多私人形式的、并未得到相关部门审核通过的舞蹈班。很多舞蹈班不管在教学质量还是教学条件上都达不到合格的标准,教学设施和教学场地往往都很简陋,对孩子也会产生不好的影响,轻则耽误学习进度和学习效果,影响孩子的身心发育,重则可能造成安全问题。

(二)老师和家长抱有功利心。对于很多家长来说,送孩子参加舞蹈培训是为了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与同龄的孩子相比能够有更多的竞争优势,也可以满足家长的虚荣心,而舞蹈老师在家长的这种希望中也扭曲了教学方式。目前很多舞蹈培训的教学模式就是过分强调基本功的练习,单纯地让孩子模仿老师的动作,甚至为了参加比赛或者考级,强迫孩子重复枯燥的训练。长此以往,不仅会让孩子失去对舞蹈学习的兴趣,还会使得孩子失去天真烂漫的童真,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

(三)少儿舞蹈有成人化的趋向。少儿舞蹈应该完全根据少年儿童的身心发育特点,在尊重孩子个人爱好的基础上,给他们以艺术和美的熏陶,培养他们的艺术素养和良好形体,切不能过分强调舞蹈的技巧和难度。然而,由于很多舞蹈培训机构对教师的要求不高,部分教师缺乏足够的敬业精神,随意制定教学计划,教学质量也就不能完全保证,再加上很多少儿舞蹈的编制者并没有从少儿的角度出发来创作,甚至直接改编成人节目,因此少儿舞蹈成人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童心、童趣、童真、童情都在渐渐消失。

二、对加强少儿舞蹈培训的探究

为了加强对少儿舞蹈的培训,首先应该明确少儿舞蹈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让他们拥有更加快乐的童年,身心能够健康地成长,而不应该用比赛等功利性的形式来扼杀孩子的天性,因此,本文提出了如下对加强少儿舞蹈培训的建议。

(一)营造更加和谐的教学环境。和谐的教学环境包括良好的教学场地、先进的硬件设施等等,其中,规范的教学场地要求有足够的面积,使每个孩子都能够尽情地施展自己,还应该达到标准的软度,保护孩子的安全。硬件设施主要指伴奏设备和练习舞蹈需要的镜子、横杆等等。粗糙的音响效果会破坏孩子的音乐节奏感,影响学习效果,只有用优良的伴奏设备才能培养孩子对节奏的准确把握,增强孩子的学习热情。在和谐的教学环境中学习,会使孩子有更加放松的学习心态、更加饱满的学习激情。

(二)加强对舞蹈教师的培训。应该对少儿舞蹈教师进行充分的培训后再使其上岗,首先应注重教学技巧的训练,舞蹈教师应把握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身体水平,用通俗易懂、活泼有趣的语言讲解一些专业术语,帮助孩子理解,并用一些有趣的游戏或者互动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让他们在欢快的气氛中学习。同时,教师也要对学生严格要求,不能一味地迁就孩子,每个动作、每个细节都要耐心辅导,达到规范标准。总之,教师要多与孩子交流,用包容、耐心和爱心与孩子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

(三)增强孩子舞台演出的实践经验。虽然以功利性目的带孩子参加比赛的做法不可取,但在舞蹈培训中,也要加强孩子舞台表演方面的实践经验。为了完成一次表演,需要孩子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很多舞蹈动作的记忆,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吃苦耐劳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在公众面前表演也能极大地开阔孩子的视野、锻炼心理素质、增强活力。

三、总结

少儿是早晨的朝阳,有着蓬勃的活力,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对少儿舞蹈的培训应该在童心、童趣、童真、童情的基础上,充分尊重他们的兴趣爱好,注重对他们综合素质的培养,让孩子有更加充实欢乐的童年。

参考文献:

[1]陈燕.少儿舞蹈培训活动的探索与实践[J].学周刊A版,2014,(5):191.

[2]夏里.少儿舞蹈教育培训问题的思考[J].大众文艺,2012,12:234-235.

少儿培训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农村幼儿教师;幼儿教师国培计划;短期集中培训

中图分类号:G65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3)10-073-04

一、问题的提出

“幼儿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是教育部、财政部于2011年9月5日联合《关于实施幼儿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的通知》部署实施的,其培训对象是中西部地区农村公办幼儿园(含部门、集体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园长、骨干教师、转岗教师,设有短期集中培训项目、“转岗教师”培训、置换脱产研修等三个项目。“幼儿教师国培计划”充分显示了国家对农村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视。“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对每一个子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不足和问题应该认真分析、及时改进,以确保“国培计划”预期目标的实现。本研究仅针对黑龙江省首批农村幼儿教师国培计划的短期集中培训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以期为以后批次的培训项目提供借鉴和参考,提高“幼儿教师国培计划”的实效性。

二、调查对象及方法

(一)调查对象

本研究采用整群抽样方法,以黑龙江农村幼儿园“国培计划”最早实施的两个短期集中培训项目学员为抽样调查对象。学员基本情况见表1。

(二)调查方法

调查方法主要是问卷法、访谈法。问卷均在临近培训结束现场发放、现场回收,共发放问卷75份,回收有效问卷73份,回收率为97.3%。访谈法主要采用开放式访谈和半结构性访谈,访谈对象为1名“国培计划”组织者和5名学员。同时,本研究也对两个项目的培训方案,包括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培训者、培训学时等信息进行了描述分析。

三、短期集中培训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一)遴选培训学员把关不严

本研究从培训学员幼儿园所在地、幼儿园性质、职务、职称等自然分布情况中发现各地市、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参培学员的遴选把关不严,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城乡幼儿园教师分布失衡

袁贵仁强调国培计划要“以农村教师队伍为重点”,“加大农村教师培训力度,显著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素质”,“要充发挥‘国培计划’的示范引领、‘雪中送炭’和促进改革的作用”。农村幼儿教师短期集中培训对象为农村幼儿园骨干教师。但调查显示,来自地市县的幼儿园教师占培训学员总数的72.6%;来自乡镇的幼儿园教师仅占学员总数的27.4%;无来自村级幼儿园的教师,乡村幼儿园教师比例大大低于地、市、县幼儿园教师比例。

2.公办园、民办园教师分布失衡

教育部强调“农村幼儿园教师国培计划培训对象是中西部地区农村公办幼儿园(含部门、集体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园长、骨干教师、转岗教师。要重视新办幼儿园和民办幼儿园教师培训”。但在本次调查中发现,在参加两项国培计划的幼儿园教师中,公办幼儿园教师占98.6%,民办幼儿园教师仅占1.4%,比例严重失衡。

3.培训学员混杂

农村幼儿教师国培计划设置了农村骨干教师培训、园长培训、转岗教师培训等三项专项培训。这些专项培训是为了更有针对性地满足不同类别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研究对每项培训的学员类别进行分析发现,两个培训项目中的学员职务较混杂,如表2所示:在农村幼儿园园长培训项目中,职务为园长的学员仅占50%;另外50%的学员为教师、教研员、转岗教师;在农村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项目中,职务为教师的学员占86.5%,有5人不在教学岗位。培训对象异质性过大导致难以达成一致的需求取向和关注重心,从而导致培训目标不明、课程设置混乱,削弱了培训效果,造成培训资源浪费,教师培训后的“骨干示范”作用也值得商榷。

(二)培训前缺乏科学的培训需求分析

农村幼儿教师是“国培计划”的直接受众群体,了解农村幼儿教师对培训学习的需求,而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和培训者的具体需求是“国培计划”制订的参考依据,也是我们考量培训方案质量的参考依据。本研究对培训机构把握学员培训需求情况从客观条件、主观努力两个方面进行了访谈。

1.客观层面

由于短期培训项目在申报期间对学员的具体层次尚不明确,无法得知学员个体的学习需求,也没有各地教育行政部门的相关资料支持,对培训需求的分析主要从社会需求、岗位需求两个方面进行应然层面的理解。

2.主观层面

在分析的过程中,受组织者对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农村学前教育实际等信息获取层次、数量和代表性的限定,对农村幼儿教师的培训需求主要聚焦在一些基本技能的显性需求,例如,如何开展有效的园本教研、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等,而对教师、园所没有意识到,但实际需要的隐性需求分析很少,也未涉及对诸多培训需求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行排序、对培训要解决的问题和能解决的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

(三)培训内容丰富,但实用性不足

在对两个培训项目的培训模块进行分析中发现,两个项目的培训模块数量都非常丰富,培训内容的重点也非常明确,但与学员的需求、农村幼儿园实际还有一定偏差。

1.培训内容与学员培训内容需求的偏差

“农村幼儿园骨干教师短期集中培训项目”共设置了8个模块的培训内容,幼儿教育教学、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两个模块是培训的重点内容,各占培训总学时的30%和25%,其次是现代教育技术、幼儿园课改前沿、教育科研分别占总学时的100%,教育理论、学前教育政策法规、环境创设模块各占5%。而与本次调查的学员最希望学习的幼儿园教育教学(71.2%)、园本教研(46.6%)、儿童发展与评价(37%)等三个模块对照,后两个模块内容没有被重视,甚至没有被纳入培训内容,而不符合农村幼儿园教学实际的现代教育技术也占了一定比例。

2.培训内容脱离农村幼儿园实际,缺乏实用性

培训内容缺少实用性的主要表现如下:一是理论性内容难以实践转化,如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学前教育科研、课改前沿等模块的内容虽然能拓宽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视野、构建专业发展愿景,但学员的专业水平有限,很难通过短期培训实现实践转化,正如培训学员回到岗位上的慨叹――“新鲜后是一片茫然”;二是观摩研讨主题脱离农村幼儿园实际。两个培训项目为学员安排城市优质幼儿园、优秀教师的主题活动进行观摩。优越的园所条件和优质课观摩的幼儿园活动让学员耳目一新,但由于许多农村学校教学设备简陋、落后,甚至没有电脑,所以这些具有城市化倾向的培训内容对部分农村学员来说是中看不中用,看着很新鲜,回去根本用不上。也可能误导学员认为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方向就是要达到城市里的教育水平,盲目地学习,而缺乏独立思考和开展教学工作的能力。

(四)培训方式实践性不足,难以实现“实践解困”

两个项目打破了传统短期培训的专题讲座的单一培训形式,培训形式呈现多样化、综合化的特点。但是,受培训的主要内容和规模影响,专题讲座仍是短期集中培训的主要方式,培训内容多以理论讲授、方法技能的训练为主,辅之以参观或观摩,而学员喜欢的观摩研讨、实践指导、案例研讨所占比例并不高(如表3所示)。

这样的培训形式可能很难帮助学员运用新的教育理念、知识、技能解决实践工作的问题。关于“培训的最大收获”的调查显示,有78.1%的学员选择了“理念更新”,有58.9%的学员选择了“知识扩展”,只有39.7%的学员选择了“实践解困”。虽然学员的“理念更新”和“知识扩展”的收获看起来较乐观,但是如果这些收获不能有效地实践转化,终将失去意义。

(五)培训者团队资源失调

教师培训是一种系统化的智力投资……优秀的培训者是有效培训的重要保障。两个培训项目的教师团队主要由高校教师、教研员、优秀幼儿园园长和教师组成,但各类培训者资源的比例还存在一定程度的失调。一是培训教师中理论研究者颇多,一线实践者较少。承担培训的高校教师是培训者团队的主体,占培训者总数的62.2%;幼儿园一线教师和园长比例较小,占培训者总数的37.8%,且人均承担学时不足2学时,明显低于高校教师的人均承担学时。二是来自幼儿园的培训教师城市化明显,培训者团队中的一线教师、园长全部来自城市优质幼儿园,在培训中的实践引导和理论阐释具有明显的城市化倾向。

(六)培训绩效评价形式化

教师培训的绩效评价对政府、组织培训的机构、院校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关于“国培计划”的培训效果的评价调查主要从评价者、评价方式、评价内容等三个方面展开。培训的组织管理效果主要由黑龙江省教育厅委派专家进行评价,主要检查内容为培训学校在培训期间的工作简报、培训光盘、培训项目总结报告、培训学员问卷调查汇总表。从上述检查内容来看,黑龙江省教育厅的项目评价侧重对承办培训单位的培训组织工作评价。学员学习效果的主要评价者为组织培训的高校,评价内容主要是显性的知识技能,评价方式主要是书面总结、汇报展览,组织者在培训过程中既是教练员,又是裁判员。有研究提出,这种做法会使评价的作用失真,表现为培训学校对教师、培训者对自己的培训均不负责。

四、农村幼儿教师国培计划实施建议

(一)加强培训项目的资源共享,促进培训项目的多元合作

“国培计划”是一项系统工程,“国培计划”的实施不能靠项目承担机构孤军作战,需要各级教育部门自上而下在培训政策法规、组织管理、培训资源等方面共享协作,形成农村幼儿教师培训的组织合力。

1.加强“国培计划”项目宣传与资源共享

农村幼儿教师是培训学习的主体,“国培计划”必须要调动广大农村幼儿教师的主体性。本调查发现,教师对参加“国培计划”的需求与对“国培计划”的了解显著相关(r=0.279*,p=0.017

2.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规范国培学员遴选工作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规范国培学员遴选工作。一是要明确国培学员的选派要求,制定出骨干教师、转岗教师、园长的评选标准、条件,明确他们的责任与义务。二是要明确申报办法、筛选原则、培训的任务与要求,适当增加乡镇、农村幼儿教师、民办幼儿园教师的比例。确保学员选派的引领性、需求性、广泛性、均衡性。

3.培训机构积极组织学员培训需求的合作调研

培训需求调研是培训方案的重要参考,要借助资源共享平台,以一线教师、园长、教研员、教育专家为调查对象,全面分析培训学员的基本情况、问题与困惑、培训需求,使培训项目既能有效回应农村幼儿园和农村幼儿教师的发展需求,又能实现对学员培训需求的专业引领。

4.为教师培训成果应用提供有利条件

“国培计划”要求参培学员返回工作岗位积极进行培训成果应用。基层教育行政部门、农村幼儿园应当积极为教师培训成果的运用提供各种有利环境和实施条件,鼓励参培教师带动全园教师结合园所实际开展各种园本教研活动、进行改革实践。培训机构也要加强对培训学员的跟踪实践指导,以便真正发挥参培骨干教师在推进农村幼儿园课程改革和园所发展中的示范引领作用。

(二)紧扣农村幼儿园实际,提高培训方案的适宜性

培训方案是培训实施的参照,提高培训方案的适宜性是提高培训质量的重要保障。提高农村幼儿教师培训方案的适宜性要以农村幼儿教师职业需求为依据,以教育教学发展需求为指导;以适合幼儿教师学习特点为根本要求;以促进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在培训的内容、方式、培训者等方面紧扣农村幼儿园实际,大胆创新。

1.课程内容结合农村幼儿园实际,重点明确

从培训学员培训内容需求的“实践”趋向来看,培训内容尤其要源于教学实践。各类指导性文件也都明确强调培训内容应“以问题为中心,以案例为载体”。所以,培训内容要注重从农村幼儿园的案例中提出核心问题,由核心问题生成培训内容、聚合培训模块。最好以学员在实际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困惑和疑难问题的讨论为核心内容建构培训的内容模块。

同时,在培训内容中严防“贪大求全”、“面面俱到”,而要重点突出和切实有效,为此,对于短期集中培训项目而言,应以提升农村幼儿园骨干教师在以后的园本培训中的带头示范作用和引领作用等为宗旨,引领他们把握适合农村实际的幼儿园课程改革的理念、方法,以提升幼儿园教育教学能力的园本教研为培训重点。

2.依托农村培训实践基地丰富培训形式,讲求实效

幼儿园教师培训实践性、操作性、参与性特征要以优质的培训实践基地为条件保障。教育部重视培训实践基地建设,提出“要遴选优质幼儿园、中小学,建立‘国培计划’教师实践基地,健全教师培训体系”。但是城市幼儿园脱离农村幼儿园实际,不能为农村幼儿园教师提供有效的示范参照,所以,有必要在农村遴选一批有代表性的幼儿园,通过前期的专业引导,使之成为农村幼儿园改革的前行者,并把这些幼儿园作为培训的实践基地。借助培训实践基地资源,在培训方式上就可以打破纯粹的专题讲座形式,加大实践研修和小班教学的比重,开展探讨式学习、观摩式学习、案例式学习和实践式学习多种学习形式。这种基于农村幼儿园在改革中遇到的问题、解决方案、效果等的实践性示范能更有效地实现专业引领作用。

3.着力培养本土培训者,加强示范引领

按照“建设高水平培训专家团队,选拔熟悉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的专家和中小学一线优秀骨干教师参加培训教学”和“一线优秀教师(教研员)不少于40%”等相关要求,可以重点培养一批坚守在农村教育教学一线的特级教师、长期深入农村学校的各级教研员,充实培训者团队。因为,对农村教师来讲,根植农村幼儿园实践的教育理念、成功经验最实用;他们也了解农村教师的需求和困惑,理解农村教师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能够准确地把握农村教师的心理。让他们在“国培”师资中唱主角,更能贴近农村教师的实际需求,更好地发挥专业引领的作用。

(三)加强“国培计划”项目绩效评价,提高培训项目的有效性

1.建立专项评估组进行过程评价指导,促进培训过程改进

在“国培计划”项目的评估与绩效考评上,既要避免培训机构身兼教练员和裁判员,又要避免形式性终结评价,否则难以推动“国培计划”实施过程中的绩效改进。如果在实施“国培计划”项目的各培训基地派驻培训评估专家小组进行现场监督和具体指导,既能体现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对于“国培计划”项目的监管和专业指导力度,帮助培训机构及时发现问题并改进,又能有效剔除终结评价资料、汇报中的虚假信息,增强评价的客观性。

2.培训跟踪指导与延迟评价相结合,促进培训成果转化

教师培训的效果具有延迟性,在培训过程和结束时只做表现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仍是不够的。对于培训后的评估验收工作不仅应当采用省级教育主管部门进行必要的检查和评估,而且还应当对于参加培训学员返回工作岗位后的实际表现进行必要的跟踪指导和实地服务,以便真正地体现出国家级培训所要求的促进培训学员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发挥骨干和带头作用的培训初衷。在培训过程中,应该特别加强对学员培训后的实践学习、示范引领的指导。在培训结束后,要通过培训学员QQ群、公共邮箱、教师博客等形式建立网络互动平台,对学员在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提供后续分享交流、解疑释惑,或者采用定期定园个别追踪指导,持续帮助农村幼儿教师在实践工作中实现专业发展,实现“国培计划”的示范引领、雪中送炭、促进发展的宗旨。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