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15001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61分钟。
小学教师见习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数学教育见习;师范生;有效性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中华民族最根本的事业。要想发展优质的教育,就必须培养优秀的教师,而教育实践是培养优秀教师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教育部于2011年出台了《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教师〔2011〕6号)[1],其中包含《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2]。文件明确指出:“强化教育实践环节。加强师范生职业基本技能训练,加强教育见习,提供更多观摩名师讲课的机会。师范生到中小学和幼儿园教育实践不少于一个学期。”为此,职前教师教育课程目标中,将教育实践与体验和教育信念与责任、教育知识与能力设置为并列的三个目标领域,要求教师职前具有观摩教育实践的经历与体验,参与教育实践的经历与体验,研究教育实践的经历与体验。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2]指出“强化教育实践环节,完善教育实践课程管理,确保教育实践课程的时间和质量。大力推进课程改革,创新教师培养模式,探索建立高校、地方政府、中小学合作培养师范生的新机制。”数学师范专业教育实践主要包括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教育见习是指师范生在积累了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及学科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进入中小学校,实地观察、体验、感受中小学的教学实际[3],其任务主要是观摩教育教学,参与部分活动,可以协助教师进行班级管理、学生课业辅导、家校联系等,而不直接从事教学活动[4]。通过教育见习,使学生接触中小学数学教学的实际工作,增强感性认识,培养和锻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去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提高实践能力,为学生今后的教育实习和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一定的基础。然而,目前师范院校数学教育见习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减弱了教育见习培养师范生实践能力的作用。下面分析目前数学教育见习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然后给出相应的对策。
一、数学教育见习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师范院校对数学教育见习重视不够,安排不合理。一些师范院校由于不了解教育见习的重要性,故对教育见习不太重视,这种不重视是导致教育见习课程效率低下最重要的原因。正常情况下,师范院校数学师范专业本科课程中教育见习应有4次,分别安排在4个学期,共占4个学分。但实际上,一些师范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中只有1—2次见习,还有一些师范院校虽然人才培养方案中也要求4次见习,在真正执行时却严重缩水:(1)根本没有去中小学见习,只是安排听了一场报告,或者看了一个教学视频,或者师范生之间开展模拟课堂、小组讨论等活动。(2)虽然去了中小学见习,但是见习时间严重不足,见习质量不高。
2.数学教育见习目标不明确,内容不详细。一些师范院校对教育见习缺乏了解又不太重视,因此没有明确的教育见习目标,只给出类似“了解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现状和趋势”,“理解教育学、心理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教育科研方法等课程的实际应用”这样比较空泛的话,更没有明确4次教育见习之间的联系和区别。目标不明确势必导致内容不详细,所以内容也是泛泛而谈,例如“到中小学校参观、访问、听课”,“到中小学校观摩教学并进行课堂评议”,等等。教育见习的目标如此不明确、内容不详细,效果当然是低下的。
3.数学教育见习场所不足。师范院校数学专业的课程一般为大班上课,每班60人甚至更多,而数学教育见习不同。中小学的课室一般都较小,因此去每个中小学班级见习听课的师范生人数不能太多,一般就是10人左右。如此,一个师范班就要分成6个小组,一个小组去一个学校见习,这样每个小组一般每天可以听不少于4节数学课,还可以再听其他学科的课。假设一所师范院校有3个师范班,那么就要分成18个见习小组,这需要很多的见习学校。现在,一些中小学校其实并不欢迎学生去见习,(1)觉得会扰乱他们正常的教学秩序,导致学生分心;(2)觉得安排见习生会给他们增添额外的工作量;(3)以往的见习过程中常出现见习生不守纪律、组织混乱等不愉快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要找合适的见习场所就更难了。
4.数学教育见习指导教师的作用有待加强。上文中提到数学教育见习需要分成10人左右的小组,每个组去一所学校见习,这就需要很多的见习指导教师。一些师范院校没有选择合适的教育见习指导教师,也没有给教育见习指导教师规定明确的任务,更没有折算合理的工作量,因此导致了如下问题:(1)有些指导教师本身对数学教育教学就不太了解,甚至有些指导教师由辅导员来担任,这势必不能起到很好的指导效果。(2)见习之前指导教师未向师范生说明见习的目标和内容,更没有给出方法指导,所以师范生往往不知道做什么、怎样做。(3)指导教师去见习学校的时间太少,有些只去半天,甚至不去,根本不可能全面了解师范生见习的情况。(4)见习听完课后,指导教师未能组织、指导师范生进行评议,使师范生失去了一个很好的反思进步的机会。5.数学教育见习评价体系不完善。数学教育见习前期缺乏必要的准备,中期缺乏充分的指导和监督,这导致了后期不可能有公正、客观、合理的评价。目前,教育见习常见的评价方式就是见习结束后让学生写一份见习报告,然后见习指导教师根据见习报告给出成绩。这样的评价方式既缺乏公平性,又缺乏激励性。
二、增强数学教育见习课程有效性的对策
鉴于数学教育见习目前存在的种种问题,下面给出提高数学教育见习有效性的相应对策。
1.加强对数学教育见习的重视和组织管理。师范院校要提高对教育见习的认识,充分了解教育见习的作用,这是提高教育见习有效性的前提。将教育见习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第3、4、5、6学期每学期1次教育见习,每次1周,共占4个学分。入学教育中向学生阐明数学师范专业教育见习的重要性和教学安排,使学生心中有数,并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积累相关资料。成立由数学院(系)领导牵头,数学教育教研室全体教师参与的数学教育见习领导小组,制订教育见习计划,联系相应中小学校并商定教育见习的各项工作,选派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组并选出组长,做好教育见习的检查、督促,审定教育见习的成绩,做好教育见习的思想工作,确保教育见习工作规范有序的进行。
2.确定明确的数学教育见习教学目标和详细的教学内容。结合数学专业的特点,分别从班级管理、课堂教学、教育科研这三个方面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和详细的教学内容。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小学生的学习、思想状况,中小学教育教学方法和技巧以及中小学教研情况,教育见习内容中应该包括教师访谈、学生访谈和参加教研活动。规范有序的开展4次教育见习,做到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逐渐加深学生对中小学教育教学的认识和理解,逐渐加强实践教学能力,这是提高教育见习有效性的保障。根据这个思路,拟定数学教育见习的教学目标与内容,见表1。
3.加强数学教育实践基地建设,扩充教育见习场所。如果没有充足的教育见习场所,再好的见习方案都是纸上谈兵,因此必须加强教育实践基地建设,扩充教育见习场所。(1)师范院校加强附属小学、附属中学建设,利用附属学校的便利开展见习工作。另外,可以由师范院校领导出面与所在区教育局建立长期的教育实践合作关系,签订教育实践合作协议,把区内一些中小学校发展成为教育实践基地,这样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安排数学师范生去教育实践基地见习了。(2)由数学院(系)领导牵头,加强与师范院校周边的中小学的合作交流,建立合作共赢关系。师范院校有数学教育方面的专家学者,理论基础雄厚,中小学校的教师长期从事一线教学,教学经验丰富。这样师范院校可以给中小学的教师理论指导,中小学校可以给师范院校的师范生提供实践的机会,而且双方可以互聘教师,长期稳定的教育实践场所可以发展成为教育实践基地。教育实践基地建设过程中所需要的费用可以通过申报教改项目、利用项目经费来解决。
4.完善数学教育见习课程安排,充分发挥指导教师的作用。将所有师范生分成10人左右的小组,每个小组去一所学校见习,每次见习1周,每1—2个小组安排一位教育见习指导教师,充分发挥教育见习指导教师的作用是提高教育见习课程有效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1)为调动教育见习指导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师范院校必须给教育见习指导工作合理地折算工作量,还可以奖励优秀教育见习指导教师。例如评选优秀教育见习指导教师,并由师范院校颁发奖状。(2)数学院(系)要选派合适的教育见习指导教师。教育见习指导教师主要为数学教育专业的教师,当指导教师人数不够的时候,可以选派其他专业但是教学经验丰富、热爱并熟悉数学教育的教师,或者任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中聘用的中小学教师。(3)明确教育见习指导教师的责任。教育见习指导教师必须熟悉见习的流程、每次见习的目标和内容以及见习评价,并在见习之前跟学生讲解。为顺利完成见习内容,达到见习目标,在见习之前以及见习过程中,见习指导教师应该给予学生一定的方法指导。为了全面了解师范生见习的情况,解决见习过程中的问题,每位见习指导教师跟学生一同在见习学校的时间不少于4个半天,并组织、指导见习生评课、议课不少于4次。5.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提高师范生的积极性。要提高师范生见习的积极性,增强教育见习的效果,必须建立实事求是、公平公正、及时的评价体系。学生对自己的分数一般都比较在意,因此可以遵循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办法,利用百分制进行评价。(1)评价要分类。见习分为班级管理、课堂教学、教育科研这三个方面,而且见习过程中态度也非常重要,因此评价的时候应该从多方面入手,每一项占有不同的比例,例如,见习态度(20%)+班级管理(20%)+课堂教学(30%)+教育科研(30%)。评价的依据是见习态度、听课记录、听课反思、学生访谈总结与反思、教师访谈总结与反思、教研活动总结与反思、学困生访谈总结与反思以及见习过程中的评课、议课表现等。(2)师评、生评相结合。让学生参与评价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且见习过程中见习指导教师未必一直都跟师范生待在一起,因此让学生参与评价是必要的。师评、生评分别占不同的比例,例如:师评(60%)+生评(40%)。师评按照上述(1)中评价的依据进行。生评需要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见习结束后,每个小组组织一次见习经验总结及评价活动,小组成员之间进行互评。例如,对于小组内的学生,每个组员给出一个成绩,最后求平均值就是该同学的生评成绩。(3)及时评价与后期总结相结合。为了增强见习的效果,需要及时纠正见习过程中的问题。见习过程中,指导教师会组织、指导师范生进行评课、议课,这时需要教师及时指出师范生存在的不足,指明他们应该努力的方向,并给出相应的方法。见习结束后,在见习小组、师范班级、数学院(系)开展经验总结交流会,展览见习过程中的优秀成果,为后续见习打下基础。
小学教师见习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专;学前教育专业;见习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5(c)-0000-00
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的见习是实习前的预备环节,与实习共同作为实践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巩固所学专业知识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能力和技能的一个重要手段。因此,见习成效的保障对学生后期学习至关重要。作为新升格的高专院校,学校对学生的见习工作一向比较重视,但其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笔者就我校学生见习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做些总结和思考,希望对今后的见习工作有所帮助。
一、高专学前教育专业见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首先,师生在思想认识上还不到位。一方面,部分教师没能把见习工作与平时的课堂教学及后期的实习工作放在同一高度去考虑,见习是学生的观察学习,在某种程度上所起的作用应远远超过理论课堂。因此,见习工作被部分教师看作是带着学生去实习基地看一看,不像是课堂那样严格,具体让学生去做什么,教师很少再提要求,以至于学生在见习过程中所做的事不知情。另一方面,学生对见习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选择见习单位(一般是我校统一联系,然后按班分配见习人员)时注重的是管理是否宽松,见习单位周边的生活设施是否便利等,而很少考虑能对自身能力发展有帮助的见习单位的办学质量和水平。再加上过于宽松的管理,学生便无所适从,他们对学校提出的整体要求也不知从何入手。如果再加上学生对自己要做的事情缺少严密的计划,在见习过程中更容易陷于被动,往往手忙脚乱,能力不能获得有效提升。这严重影响了见习的效果和质量。
其次,学校在见习工作中缺乏统筹安排。这个问题一方面表现在缺少完善的制度,包括见习工作在课程安排中所占比例,见习与理论课程如何结合,如何对教师和学生做见习评价等都缺少相应的制度;另一方面是学校缺少稳定的见习基地,尤其是近几次的见习都是与学校周边的幼儿园紧急联系,而且每次都更换见习基地。见习基地不稳定是影响见习效果的因素之一。
再次,学生对见习的时间感觉太短,不能达到她们学习的要求。每一学期安排的见习时间都是一周,学生反映刚刚与幼儿园的老师和所在班级的学生熟悉,见习却又突然结束了。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制约了见习效果。
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见习思考及对策研究
笔者结合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工作中的一些经验和体会,将我校学前教育专业见习中有效做法和对策研究做一些探索和总结。
(一)见习工作应在整体上做好系统设计,注重全盘谋划。学校应在整体层面上做到科学规划,教育见习是一项重要工作,学生的见习工作安排的妥当与否也体现一所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我校在这项工作中非常重视,但在细节上还需要进一步从制度上完善和落实。首先,学校对此项工作应制定具体的规章制度,有具体的操作流程和规范。有了流程和规范,工作就容易落到实处并见到实效。其次,教育见习作为一项常规工作,应有稳定的见习基地。
(二)转变观念,真正让见习成为师生心中共同的任务。见习前,学校应该有相关人员与见习单位进行深入的沟通和交流;同时,任课教师要积极参与进来,共同制定见习方案。任课教师再对学生进行见习前的教育和引导。让学生能主动带着问题去,再带着问题回来,才能不断提升她们的综合能力。
作为指导教师,笔者每次都跟学生提出几点要求:一是见习中要带着问题多看多想多问。把书本中学习的理论知识以问题的形式带到实践中去,见习中要尽量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这样才能见多识广,获取第一手信息,理论中肯定有和实践不能吻合的地方,这就需要我们再以问题的形式提出来,而后才会有理论上更深入的学习。二是见习过程中多总结,善于总结,在有限的见习中获取更多的价值。学校在见习前的动员会上跟每一位同学都有过要求,但实效如何,还需要学生自己在见习过程中总结好的方法。因此,笔者在具体化这项要求时,引导学生在见习中将各种问题做分类总结,根据不同的幼儿表现,在仔细观察中认真记录,然后做进一步的思考和探索。书本上的知识总是死的,而在幼儿园里真实的情况又总是千变万化的,幼儿园是幼儿表现真实自我的园地,但不一定是每一个孩子的乐园,孩子在其中是不是真的快乐与他身边的老师和同学有很大的关系。有了这样的任务和提示,再对照学校印发的见习手册,学生们就有了准备的方向。通过努力,她们的观察能力、记录能力和探索能力都得到了锻炼提升,这是我们的学生真正需要的内功。
学生在这次见习结束后,笔者要求每人写一份详细的见习体会,同时小组成员合作办一份幼儿园见闻的手抄报,当做作业交上来。笔者将它们全部张贴在学校的文化长廊里,让更多的师生了解她们的观察和体会,让更多的同学熟悉幼儿园的情景,这一举动带动了学生的热情,也赢得了她们的好评。
(三)在互动中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对于未来的幼儿教师,教育见习是她们成长的导入阶段,在师资培养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同时,教育见习也为她们今后的教育实习起着引领作用,见习和实习对促进她们的专业成长都起着重要作用。见习中,学生需要与孩子的家长和幼儿园的见习指导教师请教和沟通,同时,课堂上可能要参与到与幼儿的互动中去,利用这样的机会与他人交流,能提升学生的交流能力和思维能力。这样的机会必须要充分利用。因此,在见习的过程中,笔者向学生们提出明确的任务:积极与幼儿园指导教师配合保教工作,主动向她们请教保教中遇到的问题,热情与幼儿及其家长进行情感沟通和交流。
学生们在做的过程中,真正体会到了细节的重要性和难度。例如,笔者带队的一个学生记录下自己在处理一起中班幼儿打架事件时,迎来幼儿家长的厉声呵斥,面对突如其来的情景她不知如何是好,她当时考虑到回避又担心幼儿家长更加生气。在没有退路的情况下,她只好镇定地向家长讲述幼儿园里发生的实际情况,其实她和幼儿教师一直都在帮助孩子们能够友好相处而费尽心思,孩子们已经能够互相接受对方并和平相处,最终取得家长的谅解。另一个学生记录了一个小班男生性格怪僻但又让人难以避之的情况转变。当天学生向笔者汇报这个情况,感觉实在没有办法应对,只能建议她先跟老师和家长了解孩子的实际情况,再跟小朋友们了解他们为什么避开这个小男生的理由,然后让见习的学生去接近他,慢慢地靠近他并争取他的信任。最后这个学生从这个小男孩身上发现一些秘密:他很愿意与人交流,但由于家庭的特殊(留守儿童)却不知道该怎样和同班同学表达自己的想法,只会用拉扯别的孩子的衣服,有时甚至是咬别的孩子的方法引起别人的注意,因此其他小朋友就给他戴上了“怪异”的帽子。通过这些情况的了解,见习的同学采取了有效的方法,帮助小朋友认识到他的行为的不当,同时引导他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其他小朋友主动交流和玩耍。两周的见习时间,这个先前“怪异”的小男孩和见习的学生成了要好的朋友,也改善了他在小朋友面前的形象。见习结束两周后,我们的学生又做了一次回访,小男孩与其他小朋友关系不再糟糕,相反是很融洽。我们的学生在总结这个事例时,这样写道:因为这次见习,我重新认识了自己,也重新认识了这个世界,原来,每一个人的世界都是一个不一样的天空,只有真心融入到他人的世界,哪怕它很小很小,也会有不一样的风景,我愿用自己的身心去发现更多的世界,为它们带去欢乐和美好,我们的世界就会更美好。这样的成绩,难道不正是我们的教育一直在追寻着的目标吗?
(四)学生在见习中应明确职责,严格要求自己,提早进行职业准备和锻炼。一是见习同学要树立安全意识。幼儿园里首要任务是保证每一个孩子的安全,不能因为见习而不关心这一问题。见习前,学校对此做了安排,带队老师只有把这个任务反复提醒学生,配合幼儿园各项活动的开展有序进行,促使学生树立积极防范的态度,不断强化爱护幼儿意识。在幼儿园进行的教学与各项活动过程中,我们要维持正常活动的有效进行。课堂与幼儿保教人员一起关注每一个孩子,用热情和耐心与孩子交往,同时与幼儿家长做好沟通和交流,为所在见习班级的孩子们快乐度过每一天而尽心尽力。二要有团队意识,坚持团队合作。见习前,笔者要求在一起见习的同学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共同成长;见习中不仅与所在见习班级的保教人员成为一个团体,还要与所有当期在一个园的见习同学成为一个团体。幼儿园里的工作需要一个团队协调合作完成,整个团队越团结就越能更好的完成工作,应对突发状况。遇到问题时,团体成员的力量就能显现出来。这一点在后来学生提交的见习心得中得到很多同学的认可。三要保持良好的形象。我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淑女+才女”。从一开始,笔者就提出每个小组成员牢记这一点。时时处处展现自己的良好形象,这也是代表我校的形象。不仅如此,良好的形象也能增强每一个同学的自信心。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仍然有极少数同学不能做到这一点,在后来的实践中,她们也发现了这种问题对自己的不利影响。
三、结语
见习工作是高专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真正让见习成为学生成长和学校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还需要在实践中深入系统地研究和探索。见习工作不仅需要学校的重视,还需要每一位任课教师的参与,结合学前教育专业现行的课程,其本身才可以深入到日常教学中的每一个细节中去。只有这样,我们的见习工作才能有的放矢,其意义和价值才能实现。
参考文献:
[1]李香玲. 论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教育见习中的反思[J].教书育人,2013(3).
小学教师见习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U-S合作;教育见习模式;创新
1国内外关于教育见习的研究现状
国外关于教育见习的研究有以下两大类:(1)教育见习内容的研究。使见习生关注专家教师的学生管理策略、如何听课评课、借鉴优秀教师经验等。如:Watkins提出了三个策略解决新手教师驾驭课堂教学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Beckett提出培养教师胜任力来改善学生的学习策略。(2)探讨校外实践基地指导教师与实习见习生的关系问题。如:Parkay和Standford认为,建立良好的指导关系有利于提高教育实践的成效和效果。我国有关教育见习的研究现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关于教育见习的模式研究。如:北京师范大学教务处赵欣如、杜春光等(2012)指出:北京师范大学结合免费教育师范生培养工作,积极探索教育见习的新模式。(2)关于高职院校师范专业教育见习存在的问题研究。如:葛慧(2013)指出:在新的历史背景下,教育见习已经成为师范生专业化成长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师范专业不仅要高度重视教育见习的研究,还要重视教育见习的组织与安排,更要重视教育见习各方面的改革。(3)关于教育见习与教师专业化进程之间的关系研究。如:周波(2013)以浙江师范大学与金华五所中学“伙伴合作”项目为例,探讨现有教育见习评价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在教育见习评价中引进发展性评价理念和原则,能有效帮助学生自我反思、自我完善,促进其专业发展。综上所述,国内外教育见习当面的问题已拥有丰富的研究成果。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尤其是对制度与实践模式创新问题缺乏深入研究。总结以下几点:(1)关于教与实践的系统个案研究缺乏,与某地区结合实际情况结合的实证研究较少。(2)偏重于研究普遍现状,对于某一特殊环节的某一特定参与者研究较少,如:师范生个体价值观、实习基地学校与师范生的关系、高校主体在教育实践中所处的地位、作用、职能等成果仍相当有限。
2U-S合作培养,教育见习模式创新的具体内容及做法
2.1见习目标
(1)了解当前小学教育现状、认识当前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动向,树立职业信念,坚定为教育事业的奋斗。
(2)初步接触教学实践,通过课堂观摩参与教学活动,掌握教育教学活动环节及组织,了解小学生的身体心理状况,熟悉小学教师的职业内容。
(3)能将理论知识运用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找出自己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为日后的学习明确方向,为未来的教育实践打下基础。
2.2见习模式创新
(1)采取集中统一实践和分组分批结合的形式,实现课内外一体化、逐层递进、校内外结合的教育见习模式,多层面、立体化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知识技能。
(2)实行“校外实践指导教师”及“校内实践指导教师”相结合的教育见习管理体制。每个见习基地即市内小学会有一名大学教师挂职校长助理并负责学生的见习带队指导活动,同时,聘请市内小学优秀教师担任校外实践指导教师,实行通识指导与专业指导、现场指导与远程指导相结合的见习指导模式。
(3)学院每年组织召开教育实习基地学校联席会议,确定各基地学校所接纳的人数,见习存在的问题,并做相应的调整。
2.3教育见习实施内容及步骤
根据由浅入深、逐步深入的原则,教育见习具体分为三个阶段:入学至大学一年级下半学期的见习入门阶段、大学二年级的见习提高阶段、大学三年级上半学期的见习发展模拟阶段。不同阶段有各自不同的目标内容和要求。
第一阶段:见习的初级阶段(1)目标:本阶段为见习的第一步,是见习的启蒙阶段。主要了解当前小学教育现状、认识当前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动向。初步进入小学,了解小学的日常管理模式、学校组织运行机制等。(2)内容要求:其一,组织学生观摩并参与小学的活动,如:参与小学的班队活动、观摩小学的教研活动等。其二,邀请优秀教师为大学生做学术报告,使学生树立职业优越感,通过与小学一线教师座谈讨论,了解目前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动向,如何成长为一代名师等。
第二阶段:教育见习提高阶段(1)目标:本阶段使学生了解课堂教学步骤、如何管理课堂、了解小学教师的日常工作,发现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学习特点。(2)内容要求: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实习学校进行课堂观摩,每位学生都有专门的校外指导教师对其进行沟通和指导。要求学生每两周进小学听课观摩一次。在观摩的过程中学生能真实的接触教学实践,明白课堂教学步骤,了解教师课堂管理策略,熟悉小学教师的日常工作,掌握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思想状态。同时,也能使学生将自己的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运用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并改正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为后期的教育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阶段:见习升华阶段(1)目标:通过观摩熟练掌握学科教学过程及步骤,内化班主任管理的理论,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其能够备课、讲课、评课,同时,能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能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为未来的毕业论文选好题目。(2)内容要求:此阶段的内容:其一,观摩教师的公开课、示范课,了解学科教学过程,与校外指导教师座谈讨论,帮助见习生改变角色,学习如何听课评课,怎样使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等,通过班主任工作的体验,了解班主任管理的策略和智慧。其二,在观摩听评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实践,组织学生进行试讲模拟,优秀见习生可以在小学进行交流展示。这一方面为见习生提供了学习、经历和体验的机会,另一方面让见习生明确自身的不足和努力方向。最后,召开见习生表彰总结会,通过见习实践分享、展板制作使见习生对自己的实践进行反思总结,同时,对优秀见习生进行表彰,号召向其学习。更多的见习生能发现当前小学教育存在的问题,能认识到目前教育教学改革的不足,也能为自己的毕业论文找好合适的选题。
3教育见习的效果及反思
通过U-S合作,校内外实践结合的方式改进教育见习,取得了一些成果。
(1)学生的职业认同感提高。通过入学就接触小学,理论联系实践,学生对于未来的职业有了清晰的认识,体会小学教师的日常工作,也增加了学生的自豪感。90%的见习生都感到当初进小学校园,小学生对其敬礼并称老师时,他们都深深感到骄傲。当然也感受到了老师的分量,老师要给学生做好榜样。不难看出对于教师这个职业,学生的认同感很高,并非是高考填报志愿的无奈选择。
(2)实践技能大幅提高。通过创新教育见习模式,增加学生实践机会,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优化学生教学技能。学生的实践教学能力得到了社会各个机构的认可。如:我院学生何志妍、李淑萍及李晓雨在2016年全国高师学生英语教师职业技能决赛(陕西赛区)获得了一等奖。此外,我院学生的就业率达到了90%,这也与注重学生实践技能训练密不可分。在安康市各所小学的顶岗实习的学生也获得了各个校领导的一致好评,招教和特岗教师的命中率也非常好。由此可见,教育见习这个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环节有多么的重要,如果这个环节没有达到目标,那么很难促使师范生角色的最佳转变,很难完成教育实习实践的种种任务。
(3)教学反思、教学研究意识和能力有提高。为进行实践技能训练之前,学生只是掌握了基本的教学学管理、教学理念等知识。如何进行教学反思、怎么开展教学研究知之甚少。通过教育见习等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80%的同学能通过自己的实践发现小学在教学管理、教学过程中的一些问题,比如:主、副科时间分配、学生安全教育、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等问题,部分学生通过参与小学的教研活动能对一些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解决策略。同时还能针对自己设计的模拟教学进行反思总结,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赵欣如,杜春光等.创新教育见习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科教导刊,2012(8):7.
[2]葛慧.高职师范专业教育见习的改革问题研究[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4):108-110.
[3]周波.教师专业化进程中的教育见习发展性评价探析——以浙江师范大学与金华五所中学“伙伴合作”项目为例[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5):67-68.
小学教师见习总结范文第4篇
一、调查情况
随机抽取内江市城镇6所小学5~6年级共计396名学生进行调查,其中,男生226名,女生170名。
本问卷设计是基于对自主学习的实质、结构及其构成成分的理论设定而编制的,与自主学习能力的维度界定基本吻合,在实际应用中,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基本可以从整体上测查小学高年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的自主性。根据小学生英语学习的实际情况,笔者有针对性地选择了该量表中的部分题目。本次调查实发问卷396份,回收有效问卷385份,有效率为97.2%。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1.对英语学习动机自主性的调查结果
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自主性调查结果详见表1。
表1数据表明,小学高年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自主性较低。在英语学习兴趣方面,半数以上的学生认为书本上的内容枯燥乏味;在价值意识方面,大部分的学生总是认为自己所学知识对自身很重要。儿童初进学校时往往对自己的英语学习能力持积极态度,随着年级的升高,他们在英语学习中遇到很多困难,逐渐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从而进一步削弱其学习动机。
学生英语学习动机自主性的性别差异调查结果详见表2。
表2数据表明,小学高年级学生在英语学习动机自主性方面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但仔细对比观察可以发现,除在自我效能感方面性别无明显差异外,在学生的主动意识、价值意识和英语学习兴趣方面都有一定的差异,女生英语学习动机的自主性较优于男生。
2.对英语学习过程自主性的调查结果
学生英语学习过程的自主性调查结果详见表3。
由表3数据可知,小学高年级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自主性总体较高,尤其表现在克服身心障碍方面,但过程中自我监控方面的自主性较低。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这时就需要学生用意志努力控制自己,坚持进行英语学习。意志的控制对自主英语学习具有更强的维持功能。
学生英语学习过程自主性的性别差异调查结果详见表4。
由表4可知,在英语学习过程自主性方面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
3.对英语学习结果自主性的调查结果
学生英语学习结果的自主性调查结果详见表5。
由表5可知,小学高年级学生英语学习结果自主性总体较低。在自我检查、自我总结以及自我强化等方面,学生选择“总是这样”和“有时这样”的比例都非常高,相比较而言,选择“有时这样”的比例略高,可见学生的英语学习结果自主性虽然较高,但是仍处于初级阶段。另外,学生在自我评价方面的自主性较低。小学生对自我的评价常常受家长和教师的意见左右。
学生英语学习结果自主性的性别差异调查结果详见表6。
由表6可知,学生在英语学习结果的自主性中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但在自我检查自主性方面女生优于男生,在自我评价自主性方面男生优于女生。
综上所述,通过对调查结果的进一步分析可知,小学高年级学生英语自主学体现状不容乐观。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处于初步发展的阶段,学习各方面的自主性开始形成,但是不完善。
三、几点建议
1.利用家校合作,开展亲职教育,营造英语学习氛围
当前,应加快建立家校合作,大力倡导亲职教育,办好家长学校。亲职教育是由家庭教育演变而来的教育新形式,二者性质不同:家庭教育是父母教育子女,亲职教育是父母教育自己。[2]家长学校由学校和家长共同承办,定期由教师向家长传授自主学习的相关理论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向家长提供正确而有效的指导,这样有利于家长更新观念,营造和谐、民主的家庭氛围,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
2.加强理论学习,关注学生学习,提升英语教学能力
(1)因材施教,关注男女差异,凸显英语地域性文化。小学高年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要因人而异。一方面,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具有从单维到多维发展的规律。[3]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学习的不同方面的特点进行因材施教,从而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全面提高。教师更应关注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教师还要关注学生在自主学习各方面表现出的性别差异,结合男女身心发展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教师应加强男生自我控制能力的训练,根据从扶到放的原则,在训练的过程中及时给予指导,帮助男生逐渐学会自我管理。
(2)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助长英语学习乐趣。小学高年级学生内在学习动机的激发主要受自我效能感的影响,而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较低。目标的设置是增强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方法之一,教师在呈现学习任务时,首先,要协助学生设置具体的、能够完成的、近期的学习目标,并让学生自我检查目标完成的情况,针对下一阶段的学习任务又提出不同的目标,从而让学生逐步完成学习任务的总目标。在目标设置到完成目标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监督、评价自己的学习情况并作出相应的调整。其次,教师还应该教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作出正确的归因,根据自己的实际学习能力调节学习。增强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达到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的目的。
(3)指导学生对学习进行自我监控,形成英语学习自我评价惯性。小学高年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往往不能很好地监控自己的学习,特别是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时容易退缩,不知所措。此时,教师应该积极鼓励、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不能讥讽、嘲笑学习困难的学生,让学生学会为自己的学习作好规划,学会评价自己的学习,并严格要求自己完成所设定的目标。教师在教学中还应该注意教给学生具体、恰当、有效的方法来帮助学生监控自己的学习。
【注:本文系四川省教师教育研究中心2010年课题“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中教育智慧的缺失及其策略研究”(课题批准号:TER2010011)的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内江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四川内江,641112)
参考文献:
[1]李西君,井世洁.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其培养[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3).
小学教师见习总结范文第5篇
1.给予学生合作、讨论的时间过少,老师出个题目或问题(同时出示提纲)要求各小组人员合作、讨论还没过1~2分钟,老师就拍手叫停,让学生反馈本小组合作学习(讨论)成果,这种“蜻蜓点水”式的合作学习,固交流时间太少,我想一个班除几个理解能力较强、成绩优良的学生能说出个一二(而且也可能只是他们个人意见),一般的(大部分)学生还只在那你看我、我看你,可能还没有明白怎么回事呢!这样的合作学习怎能达到促进每位学生发展的目的呢?我认为,作为老师应该在合作过程中,考虑如何适当控制合作学习的时间,既要让学生有相互探讨、讨论的时间,又要能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
2.合作学习只是“幌子”,还是“穿新鞋走老路”,在课堂中,学生的合作学习是由老师在暗暗的指挥,没有学生自己的设想、行动和创造。特别是上公开教学课,为了让学生的回答更顺利,回答的结果更能与自己的教案设计相符,在小组合作学习时,便借巡视之机,通过一些简单的提问,有意识地把自己所要的结论暗示给学生,(或干脆在课前就告诉给某几个成绩较好的学生)坐在后面听课的老师看来,学生都在积极参与、动手,老师也放下架子,走下讲台参与学生之中,殊不知,这只是让学生在为我们老师、为我们设计的教案服务,试问,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与我们的传统“填鸭式”教学又有何区别呢?又怎能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我认为,我们老师应把精心处理后的教材及教学内容转化成学生的数学活动,应该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多方互动,主动构建知识,而不要操之过急,过早介入学生的探究活动,更不要事先告诉答案,当然,老师不是不要指导、介入、袖手旁观,而是考虑是否适时、有效,因为我们教师只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3.合作学习只是少数几个优等生的“表演”,由他们发表见解。由他们发表见解,由他们站起来向老师汇报,而大部分学生失去了独立思考发表意见的机会,久而久之,这些学生觉得他们只是听众观众,从而又回到原先被动学习的老路上,使我们的教学根本达不到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效果。
我认为:在这种情形下,我们老师必须营造一种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并且自己参与其中,让每个学生都敢于和同学讨论,合作交流,发表自己的意见,特别是为避免学困生不敢或没机会发表意见,可以在小组讨论学习中,由他们对一些问题发表看法、想法,然后形成一种小组集体意见再写下来。当小组向全班汇报时,老师则叫一些学困生发表本组的学习(成果)意见,这样不仅为每个学生提供了发展的平台、机会,并且还锻炼了学困生。
4.合作学习环节结束后,“无果而终”。教师在课堂中为完成教学任务,当合作学习结束后,不组织全班交流,即使有,也只是老师简单总结几句,而不提供学生展示合作学习后的成果及形成正确认识的机会。
我认为,小组合作学习结束后,应给予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展示学习成果,发表他们的意见,并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总结。当然,如果课程紧,任务多,我们可选择有代表性的、有特色的小组选代表发言,其他的课后再与老师和同学交流,这样一来,学生既认识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受到老师的尊重认可,体验到了合作成功的喜悦,又对今后增强他们的合作信心和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有极大的帮助。
以上只是我对“小组合作学习”中出现一些问题的简单粗浅的认识与看法,提出的一些策略、想法。不一定正确,愿与各位同仁商榷,并请多多指教。当然新课标下的“小组合作学习”这一学习方式,在实际教学操作中,肯定还会不断出现许多新问题,有待我们去研究探讨。最后,我引用华力师大教授张奠宙的一句话作为结束语:“无可奈何花落去。”时代在前进,过去的旧东西要去掉,“万紫千红总是春。”大家努力把课程改革的工作做好。
参考文献:
[1]蒋玉林.小组合作学习的困惑及对策[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6).
[2]綦春霞.数学教学形式的改革之一:小组合作学习[J].数学教育学报,2005(3).
上一篇:小学教师转正总结{推荐5篇}
下一篇:小学教师聘期工作总结{精选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