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AA范文大全网!

对残疾人的工作总结{汇总5篇}

蓝色忧郁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本文共计15697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63分钟。

对残疾人的工作总结范文第1篇

为适应新时期环境的变化,抓住机遇,使我县的残疾人事业有新的突破,寻找与发现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突出问题,转变不适应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构建适应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残疾人发展机制。近期我县组织人员进行了残疾人生活就业情况调查摸底,以新形势下xx县残疾人生活就业状况与残联救助工程为实践载体,梳理出了六个仍然和六个需要,并根据六个仍然和六个需要及残疾人事业主体活动的逻辑总结出三个抓好、两个加大力度和一个结合。为今后我县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提供依据。现报告如下:

一、残疾人事业发展现状

(一)xx县残疾人基本情况。我县各类持证残疾人1794人,平均每5户中就有一个残疾人,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一定的负担。其中视力残疾321人,占我县残疾人总数18%;听力残疾160人,占9 %;言语残疾71人,占4 %;智力残疾102人,占6 %;肢体残疾1076人,占60 %;精神残疾55人,占3 %。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无生活能力,属一级重度残疾人占全部残疾人的20 %;丧失大部分劳动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很差,属二级残疾的占26%;有一定劳动能力,可以就业的,属三、四级或聋哑残疾的占54 %。

(二)xx县残疾人事业发展情况。目前,全县残联拥有13名专职工作人员,分管康复科、教就科及办公室事务,各尽其职。对我县残疾人职业专业化、康复培训工作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县残联下分设14个乡镇残联,全部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及办公设施,配有专职理事长、干事, 176个行政村(社区)全部成立了残疾人协会,共同协调工作。县、乡镇、村三级服务网络基本健全。

今年来根据全省统一部署,我县加大了残疾人事业的支持力度,开展了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及相关的一系列残疾人救助工程,白内障复明工程让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我县完成手术 余例,手术脱盲率100%,脱残率98%,基本实现无障碍县的目标要求;实施助听工程免费为 名聋儿进行听力检测、耳膜制作、配发数字式助听器;实施助行工程,2008年助残日期间,县残联组织将100多辆轮椅、手摇三轮车直接送到贫困残疾人手中;实施安居工程, 县残联本着穷中选穷的原则,确定对14乡镇的30户贫困残疾人危房实施改造;实施医保工程, 帮助农村贫困残疾人加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解决农村残疾人就医难的困境。随着经济的发展,残疾人就业渠道不断拓宽,通过福利企业集中安置残疾人就业、各单位分散按比例安置就业、鼓励残疾人自谋创业以及残疾人劳务输出等就业渠道,使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就业率达到80%以上。

按照市残联的工作安排,开展了残疾人就业生活状况和06岁各类残疾儿童的调查摸底工作。为全面掌握我县残疾人的生活、就业、社会保障情况,扎扎实实的开展了摸底调查工作,经过3个月认真细致地调查,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并进行各项数据汇总、分类、存档、分析,为今后开展残疾人教育、就业、社会保障等工作提供了决策依据。

二、残疾人事业发展面临的困境

近年来,我国经济和人民奔小康的步伐不断加快。由于残疾人自身的原因,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处于劣势,残疾人与正常人的生活水平的差距越来越大,残疾人在康复、就医、生活等方面需要救助人越来越多,标准也越来越高,这与扶残助残的形式单一、救助资金不足之间形成很大矛盾,造成残疾人奔康步伐较慢。2008年3月,党中央、国务院了《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对残疾人工作提出了明确的任务目标。中央开展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其中以人为本是核心,强调人权、人民的利益,残联的工作始终本着以人为本的宗旨,努力为社会中的弱势群体服务,同时在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残联工作应该注重实践调研,了解基层残疾人的生活就业情况,分析残疾人需求,发现迫切需要我们解决的实际问题,寻找新环境、新形势下残疾人事业的新情况、新问题。结合十七大精神,努力做好农村残疾人工作,十七大的三民政策应辐射到农村的残疾人群体,并且这个群体应该得到特殊照顾和重视。可以说,新形势下的残疾人工作任重道远。经过调研分析,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问题与不足可以概括为六个仍然和六个需要。

(一)残疾人工作人员扶助意识、理论水平仍然薄弱,需要加强思想学习。残疾人社会工作需要专业的社会工作理论作为指导,人道主义理论、以人为本、增能理论、正常化理论都从不同角度论述了残疾人事业发展的理论内涵,我们应该注重学习与积累,以新形势下xx县残疾人生活就业状况与残联救助工程为实践载体,发展理论抽象思维能力。

(二)残疾人工作队伍的职业化程度仍然不高,需要发展职业化道路。近些年来,民政部、计生委、共青团等部门加大力度,加强基层工作队伍职业化建设,作为基层残疾人工作的主要力量,残疾人专职委员不论是工作层面和范畴,还是服务内涵和属性,都属于社会工作者范畴,我县应该积极自省自身工作人员的职业化水平,专业的指导,专业的科学方法有利于我县残疾人事业发展,我们的工作人员很明显知识水平不够,专业能力有待提高。

(三)残疾人工作人员反思能力仍然很弱,需要提高救助工程中建立长效机制的反思能力。近些年,我县开展了一系列的残疾人救助工程,只有认真反思工程项目的程序、环节、理念支持等才能锻炼出建立工程长效机制的反思能力。而我们的工作人员恰恰缺乏这种思考,工作盲目,思维系统混乱不能很好的为残疾人群体服务。

(四)残疾人服务文体宣传工作仍然不到位,需要加大力度开拓多元化宣传手段。我县开展了很多残疾人项目,在实施过程中,有时宣传不到位,没有形成较高的知晓率,容易造成一定的误解,项目开始工程及结束阶段宣传不到位,不利于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宣传职责不明确,在宣传工作上往往忽视其重要性,且宣传工作比较琐碎,需要耐心与细心。因此责任明确非常重要。

(五) 残疾人事业资金仍然不足,需要加大投资力度。尽管残联征收社会保障金,残联的工作项目多,服务范围广,办公设施及康复设施都需要很多资金,维护残疾人的权益,发展残疾人事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因此开拓多重资金渠道是当前我们的重要任务。资金充足了,残疾人的生存与发展指标才可能更上一个台阶。

(六)农村残疾人生活仍然困难,需要提高基层工作水平。从上述调查表格中,我们发现农村残疾人工作仍然是我们工作的重点,农村残疾人户数、人数占很大的比例,农村纳入低保的范围明显处于劣势。辖区内残疾人总人数共计1790人 ,纳入低保残疾人总人数只有900人,还有相当大比例的残疾人没有得到保障。农村与城市享受低保的金额也有很大差距。城市每人每月可得到276元的救助,而农村每人一月只有166元的救助。农村未就业的绝对人数也很大。这些充分表明,当前农村残疾人工作是我们工作的重点,需要迫切提高农村残疾人生活质量。

三、打动我县残疾人事业科学发展的思考

残疾人事业发展包涵三大相互联系的主体:残疾人工作人员、残疾人服务活动及残疾人群体。上面总结的六个仍然和六个需要也是围绕这三大主体展开的调查思考,从中可以看出,残疾人工作人员的理论水平、思想意识、专业化程度及反思能力;残疾人文体宣传服务、资金投入服务;以及各类残疾人群体生活就业状况都对残疾人事业发展起到关键的作用。为此,下面继续围绕这三大主体的主要问题提出几点建议,希望对我县残疾人事业发展有所帮助。六项建议可以根据三大主体分为三个抓好、两个加大力度和一个结合。

(一)抓好残疾人工作人员思想理论水平学习工作,提高理论思维能力。发展残疾人事业需要理论上的指导,以人道主义、正常化及增能等理论为基础才能做好工作,残疾人弱势群体不仅需要正常化的生存环境、生活及工作能力上的增强以及人道主义关怀,残联工作更应该保障他们缺失的权利,残疾人工作者应该有这个觉悟与意识帮助残疾人补偿他们应有的权利,残疾人社会工作理论基础是社会对残疾人缺陷负有的责任,应该具有使残疾人群体恢复的功能,使其融入与适应社会生活。经常性开展理论思想学习培训班,提高工作者的思想觉悟与理论思维能力。

(二)抓好残疾人工作队伍的职业化建设,培养大批专业的残疾人社会工作者。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重大决策。指出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2008年6月全国第一次组织了社会工作师专业考试,对于残疾人事业专业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现代意义上的社会工作是一种以利他主义为指导,综合运用各种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为有需要的个人、家庭、群体、机构和社区提供专业社会服务,解决社会问题的专门职业,是确保现代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制度和科学方法。基层残疾人队伍特别是残疾人专职委员应该作为社会工作者走上职业化道路。目前,王思斌教授把中国社会工作分为三类,即中国社会中所说的普通社会工作,由政府部门承担、服务于困难人群的行政性、非专业化的社会工作和由社会工作专业人士进行的社会工作。残疾人专职委员的工作属于行政性的非专业化的社会工作。而当前这种社会在中国居于主导地位,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暂行规定》中,明确提出残障康复服务机构从事专门性社会服务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属于《规定》适用范围。很多地方残联已经开展了有益的探索,xx市残联建立了称之为量体裁衣的完整工作机制,培养一批专业化服务队伍。xx市出台了《xx市社区残疾人工作管理办法》,明确社区残疾人工作社会化。通过公开考试,175名残疾人成为xx市第一批社区残协专职委员,走上社区残协专职委员职业化岗位。根据社会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大趋势,我县的残联工作应该考虑专业化、职业化问题,学习成功地区的先进经验,结合本地实际积极发展关于残疾人社会工作职业化的思考。

(三)抓好残疾人工作人员的反思能力训练,更好地开展残疾人工程的长效机制工作。残疾人工程的长效机制的建立是一个长期的工程,需要系统思考,全面部署,充分发挥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反思能力,做好项目开展的各项工作,同时注意环节的连接与程序的连续性,做好档案管理,积极开展工程讨论与思考活动,不断锻炼他们的反思、思考能力。

(四)加大宣传文体工作力度,扩大残联工作透明度。组织残疾人开展形式多样、健康有益的群众性文化、艺术、娱乐活动,丰富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激发残疾人参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热情和潜能。发展残疾人特殊艺术,培养优秀特殊艺术人才。落实全民健身计划,开展残疾人群众性体育健身活动,增强体质、康复身心。广泛宣传扶残助残先进典型和残疾人自强自立的楷模,感召全县人民奋发图强、创业致富、奉献社会、促进残疾人事业快速发展。积极推荐本地区、本单位有关残疾人及残疾人事业的优秀新闻作品参加评选。继续积极开办残疾人专题栏目,广泛开展残疾人事业宣传,呼吁全社会都来关心帮助残疾人,营造良好的社会扶残助残氛围。结合残疾人重大节日,进行多角度、大规模宣传。进一步宣传动员全社会都来关心残疾人、支持残疾人事业。加强残疾人体育人才的培养,适应新的残疾人体育运动竞赛规则,不断提高竞技水平,为我县培养出许多优秀的运动员。加强对残疾人特艺人才的发现和培养,组织选拔优秀节目和作品参加省、市残疾人文艺汇演。充分运用网络平台,加强残疾人事业宣传。利用网站倾听残疾人心声,及时了解残疾人困苦,回答残疾人提出的疑问,解决残疾人最关心的问题。搞好宣传措施,1、及时宣传与实施项目紧密结合。把握好残疾人实施项目的进程,制作具体规划,做好宣传文体工作。2、发展多样化宣传手段。利用信息化手段大力宣传残疾人服务项目,发挥宣传画、宣传单、知识手册、宣传栏、广播、电视与报纸等宣传手段的作用,更好的为残疾人服务。3、设立专人宣传服务,明确责任。实行宣传问责制,设立专人负责,同时做好协调工作。

(五)加大资金投资力度,扩大残疾人福利服务覆盖面。残联工作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我县残疾人工作众多项目与工程的实施都需要资金流通运转,物质投入是必要的,合理配置资金资源是我县残联的重要工作,残疾人工作者应该积极拓宽资金投入渠道,想法设法达成残疾人群体的愿望,真诚为他们服务。发展残疾人事业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和老龄协会等社会组织要发挥各自优势,支持残疾人工作,维护残疾职工、残疾青年、残疾妇女、残疾儿童和残疾老人的合法权益。红十字会、慈善协会慈善团体要积极为残疾人事业筹集善款,开展爱心捐助活动。企事业单位要增强社会责任感,为残疾人事业发展贡献力量。按照彩票公益金的使用宗旨,加大彩票公益金支持残疾人事业的力度。完善残疾人社会福利政策,逐步扩大残疾人社会福利范围,适当提高残疾人社会福利水平。重点做好残疾老人和残疾儿童的福利服务。做好社会捐赠,支持发展残疾人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

对残疾人的工作总结范文第2篇

为残疾人送康复服务上门是政府发展残疾人事业,社会关爱残疾人共同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工作。为了更好地开展为残疾人送康复服务上门工作,使更多的残疾人得到康复需求。根据市、县残联提出的要求:到20__年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在县残联的关心和支持下,我镇作为崇明县为残疾人“送康复服务上门”工作的试点单位,于20__年7月开展这项工作。通过开展为残疾人“送康复服务上门”需求调查,目前需求康复服务对象830人与社区医生签约服务。(其中:视力残疾98人,听语残疾89人,肢体残疾399人,智力残疾200人,精神残疾44人。服务对象占持证残疾人76.3)双方手续的履行体现了“康复进社区、服务到家庭”的目的,不断确保残疾人的康复权利。三年来,我镇为残疾人”送康复服务工作始终围绕残疾人康复工作计划、目标管理、考核内容及标准,积极稳妥地推进残疾人康复工作,为残疾人“送康复服务上门”工作提供了依据,也为这次为残疾人“送康复服务上门”效果评估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领导重视,制订方案,分工负责

为残疾人“送康复服务上门”是残联工作的一项新内容,为残疾人“送康复服务上门”效果评估工作是一项新举措。为了进一步了解为残疾人“送康复服务上门”工作开展情况,了解残疾人对此项工作的满意度与康复需求,根据县残联的要求,我镇接受“为残疾人送康复服务上门”效果评估工作。镇政府把此项工作放在十分重要位置,按照市、县残联制订的工作要求和时间节点,及时召开送康复服务领导小组会议,专题研究,认真制订为残疾人“送康复服务上门”效果评估工作方案,成立评估工作领导小组、评估工作小组、评估汇总小组。

为了确保评估工作的时间进程和质量效果,拟订评估工作日程安排,对参与评估的同志提供信息以利工作的方便。为了体现效果评估真实性、代表性、指导性、可操作性,随机抽样20从被服务对象档案资料中以逢五逢十的数字抽取,从而确保20对象评估的公正性。

这次参加评估的有:民政、残联干部2人,社区卫生中心专职医生2人,县人大代表1人,退休教师1人,镇村助残员33人。还举办培训班、召开相关会议,让大家明确评估工作目的,了解送康复服务方面的落实情况,通过调查上门访谈了解残疾人对康复服务的满意度,掌握残疾人对“送康复服务上门“工作的认同度。

二、深入调查,分组汇报,分析情况

我们把这次为残疾人“送康复服务上门“效果评估工作作为推进和不断完善、巩固送康复服务的基础和动力。自九月二十一日至九月二十八日分成六组突击九天时间逐户上门分别对辖区内康复需求的830名残疾人进行效果测评问卷调查和随机抽样的166名残疾人进行满意度调查表问卷访谈。为了确保评估工作进程和掌握评估工作第一手资料,镇残联干部、康复指导员分别到协进、育新、育德、西新等村逐户上门访谈评估,认真听取残疾人对“送康复服务上门”满意度、社会对送康复服务认可度。这次入户调查830人,发出问卷830份,收回问卷830份,问卷回收率100,随机抽样20对象,发出问卷166份,收回问卷166份,问卷回收率100。

(一)为残疾人“送康复服务上门“满意度调查表汇总分析:

1、社区医生每次按时上门提供服务

按时143人占86.15,基本按时22人占13.25,不按时1人占0.6。

2、社区医生每次上门服务的时间。

一小时30人占18.07,半小时至一小时123人占74.1,半小时以下13人占7.83。

3、社区医生服务时间约定情况

能预约117人占70.48,基本约定48人占28.92,从不约定1人占0.6。

4、社区医生服务态度

认真的158人占95.18,比较认真8人占4.82。

5、社区医生提供需要康复服务情况的服务内容

159人认为医生提供需要服务的内容占95.78,7人认为医生提供需要服务的内容占4.22。

6、社区医生服务后双方的签字情况

163人确认每次服务签字占98.19,3人有异议的占1.81。

7、社区医生服务满意度

161人对社区医生服务满意占96.99,5人对社区医生服务基本满意占3.01。

(二)为残疾人送康复服务上门效果测评问卷中汇总分析

1、第一次知道为残疾人“送康复服务上门”工作

镇助残员15人,村助残员503人,村干部4人,社区医生300人。亲友3人,其他残疾人1人,康复宣传资料1人。

2、了解“送康复服务上门”内容

康复知识咨询713人,康复知识宣传736人,心理咨询606人,康复训练441人,基本保健813人,防病知识宣传682人,转介服务15人,营养卫生指导537人。

3、“送康复服务上门”带来哪些改变

生活自理能力有所增强109人,心情更为舒畅368人,对药物使用更加了解78人,对自身健康更加了解125人,对疾病防治知识更加了解42 人。

对自身残疾的康复训练和预防知识更加了解35人。

4、对目前享受“送康复”服务是否满意

调查中满意801人,占96.5,基本满意29人,占3.5。

5、为残疾人“送康复服务上门”还存在哪些问题,应有哪些建议:应继续加强“送康复服务上门”,特殊人群分类服务。例:长期卧床的每月二次。

(三)为残疾人“送康复服务上门”服务记录表评估汇总分析

为了真实掌握社区医生的康复服务质量,评估小组对康复需求的830份服务记录进行逐份分析评估。

1、基本情况(基本信息)平均得分1.77分,康复需求平均得分0.73分,服务确认(双方签字)平均得分1.52分,服务次数平均得分1.93分,服务记录(服务内容)平均得分1.91分,总分的最低分为7分,最高分为9.3分,平均得分7.86分。最后逐一审定,有6人在80分以上,其中2人在90分以上。70分到79分有15人,康复医生普遍受到残疾人的好评。

三、总结经验,找出差距,分析原因

通过评估汇总,我们认识到开展“送康复服务上门”工作普遍得到残疾人的接受和社会的认同,社区医生逐步了解残疾人在康复医疗方面的需求,残疾人也逐步认识到通过康复提高生活质量的要求,从而激发了残联工作紧迫感和责任感。

通过评估工作,我们认为:

1、成效显著

(1)、社会效应扩大

开展为残疾人“送康复服务上门”活动,进一步提升了残联工作的知名度,各级政府对残疾人的关爱使残疾人的待遇不断提高。一些智障人士通过阳光之家的活动和社区医生的康复服务,走出家庭融入社会,参与社会的各项活动。例:北桥村三官7队陆凯军、三协村养正1队邢丹参加了市、县举办的特奥会,分别获得自行车金牌和铜奖,为残疾人争得了荣誉。象海中村10队宋群等残疾人长年患病卧床不起,不能行走,心情沉默,导致有寻短见的念头。自从康复服务到家后,社区医生每月一次甚至多次的服务使她心情开朗,解脱了困境,对生活有新的希望。

(2)、多奉献,少索取

为残疾人“送康复服务上门”成为社区医生奉献爱心,服务社会的平台。通过开展这项活动涌现出许多动人的故事。杨品岳、吴振西等医生默默无闻地工作着,上门为残疾人宣传康复知识,耐心进行心理疏导与残疾人更近了、更亲了。顾琴、施建华的服务得到残疾人的一致好评,上门服务中有时侯人不在还要走数次,他们从不怨言。常说,服务是我的职责,为了他人的幸福我们就是多吃苦也心甘情愿。

(3)、坚持长效机制

开展为残疾人“送康复服务上门”是政府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责,为了使更多的残疾人得到康复服务,我们不断探索,勇于实践,寻找可行的管理方法。发挥镇助残社、阳光之家的作用,依靠村助残员的力量于20__年6月对康复需求的830名残疾人逐户上门考核社区医生的服务和满意度情况。通过汇总考核:好的占75.5,较好占8.9,一般占14.9,差的占0.7。通过这次评估得到启迪,开展为残疾人送康复服务上门要有长效的考核机制,平时普查和相关会议的提示,才能使康复服务得到不断推进。

2、存在问题

通过评估汇总分析,个别社区医生服务记录单一,部分社区医生服务内容、服务记录书写不规范,个别社区医生服务与记录不一致,态度不端正,根本原因:

(1)、社会宣传力度不够

为残疾人“送康复服务上门”重视会议与培训班的宣传,忽视利用镇广播的宣传,从而缺少社会监督的力度。

(2)、调查研究深入不够

通过评估分析,极大部分康复需求对象对送康复服务是满意的,但部分社区医生对服务内容和服务对象关系分不清。理解上的原因导致康复服务局限于基本保健,缺少针对性,专业性的服务,对提高和改进服务有一定的距离。

(3)、对特殊群体服务不到位

部分听语残疾人语言交流的困难,服务流于形式。

部分智障人士行为能力差,只能通过监护人服务,使一些社区医生服务内容不钻研,工作上不主动。

这次效果评估中汇总,为确保评估质量,强调评分不感情用事,坚持实事求是,坚持客观公正,对每一份服务记录表逐一认真细致地评分。汇总评估小组全体成员广泛地从各方面评估,充分听取每个人的意见,真正体现民主和集中,做到了畅所欲言。这次汇总评估,既从上门调查中看到和听到的意见反映出来的情况作为评估内容结合起来,又从服务记录表中填写的记录与现场反映的情况结合起来。还从问卷调查、服务记录与整个服务的全过程结合起来,把服务记录、调查问卷,被服务对象反映的情况贯穿于整个汇总过程中,达到了每个社区医生得分标准统一。

四、对照现状、落实措施、分步推进

根据社区医生服务记录等情况,通过评估汇总结果,为了坚持长效管理。不断深化和推进康复服务,及时召开了镇、村助残员、社区康复医生参加的残疾人康复工作总结会,通报了镇社区送康复服务上门工作的评估结果。从评估汇总分析及接受服务的残疾人满意度效果分析,表彰了3位工作实绩较好的康复医生。我们还对于被服务对象反映服务好,但记录单一的个别社区医生进行个别引导;对于部分社区医生服务内容、服务记录书写不规范的进行提示,对于个别社区医生服务与记录有不一致的现象分别指出。整个评估汇总分析,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还有个别性。为了进一步推进和深化送康复服务上门的效果,真正不断满足接受康复需求的服务对象,体现全社会对他们的关爱,拓展残疾人事业的全面发展,让党和政府的恩惠洒向残疾人的心坎上。具体的措施:

1、强化康复工作联席会,完善信息,沟通情况,认真做好康复工作。

2、制订切实有效的康复工作质量管理制度。

3、发挥村助残员的作用,跟踪调查康复服务工作质量效果和按月记录动态情况。

4、不断摸索,积极探讨送康复服务联系网络,通过信息联系,形成社区医生激励康复家庭促使残疾人有的放矢地加强每日的康复锻炼,更加积极主动地接受康复服务。

5、不断建立、逐步完善送康复服务工作考核内容,使镇村助残员、社区医生自我对照、自我鞭策、自我创新,形成送康复服务工作是应尽的职责。将被动服务转为主动服务,进一步拓宽思路,使我镇送康复服务上门工作又有新的特色。

五、点面结合、制订计划、分类服务

随着残疾人事业不断发展,残疾人地位不断提升,对我镇残联工作又有新的要求。为此,我们专题对残疾人送“康复服务上门”工作进行研究,集思广益,制订了下一步工作计划。

1、根据残疾人的特点,实行分类服务

通过送康复服务上门效果评估,对残疾人家庭、残疾人类别、残疾人身体健康状况有必要实行不同对象,不同年龄段的服务。促使服务不拘于形式,达到服务有效果。

2、实行点、面相结合的服务形式

随着村社区残疾人居住的分散,各类残疾对象工作的流动性,残疾人健康状况的不同,有必要设定村社区固定的康复服务点,实行信息联系报告制度。这样残疾人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决定接受服务、内容、时间等。从而既减轻社区医生的工作负担,也增加了残疾人康复服务的选择,确保康复服务突出重点,兼顾一般。

3、规范服务手续

社区医生的服务要规范,记录要按照规范的内容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双方必须签字。被服务对象不能或不会签字的,以印章或监护人代签字,不能由社区医生。如有现象,不能作为当月服务的次数 。

4、康复服务要互相配合

社区医生服务与康复需求的残疾人要发挥信息作用,无信息的社区医生应主动上门明确服务时间。双方有规定的时间约定,可以方便被服务对象就医,也可以减轻社区服务医生负担。

5、服务项目要规范化

社区医生送康复服务上门对业务要不断提高,应按照不同的残疾对象和类别给予不同的服务内容。对于提出需要增加服务项目能解决的尽量满足他们的服务。不能解决的及时记在服务记录上,向所在村助残员汇报,村助残员一并报告镇康复指导员,统一妥善处理。

6、加强社区医生交流和信息的反馈

为了不断提高送康复服务上门的效果,实行季度例会制度,社区医生如实汇报送康复服务上门的服务情况、满意程度、存在问题和建议,并由镇康复指导员检查服务记录,并及时剖析情况。

对残疾人的工作总结范文第3篇

2016年市委全国助残日活动总结一

今年5月15日是法定的第十五次全国助残日。今年助残日的主题是平等共享,促进残疾人就业。我会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根据国务院残工委等18部委及省、市残联的有关通知精神,结合本地实际,及时对我市的助残日活动进行了研究部署,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

但由于我市去年三小车整治后取缔了残疾人专用车非法营运,在市政府基本兑现了有关整治政策后部分残疾人车主继续进行无理的群体性上访,严重影响了我会正常工作的开展。根据省残联的建议,我会不得不取消原有的大型集中性的助残活动安排,采取了灵活多样的分散式的助残活动,仍使第十五次全国助残日活动做到了声势不减,扎实有效。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开展访残问残帮残活动。4月16日,在党组成员、副理事长徐元祥的带领下,市残联组织党员干部及团员青年一行二十多人,为花街镇颜宅村残疾人颜子勤清理果园,让他能赶上春耕时节,早日把新果苗种上。由此拉开了我市助残日期间访残问残帮残活动的序幕。4月29日,我会团总支全体团员及杭州解百永康华联商夏的团员们开展了情系五四、爱心助残活动。先后来到方岩风景区岩下村、双门村、长坑村等地看望慰问了残疾人困难户,为他们送上油、米、被子等日常生活用品,并上门为他们义诊。5月13日,我会工作人员在党组成员、副理事长杨宏伟带领下走访了慰问了市康复中心聋儿语训部、市聋哑学校、市培智学校的师生,并送上了文具、玩具、食品等礼物。5月15日,在残疾人康复中心大楼举行了轮椅车赠送仪式,市第一人民医院、红十字会医院、残联康复中心门诊部同时为首批20名白内障患者实施免费手术。市残疾人康复中心门诊部免费为残疾人义诊、听力门诊部开展听力免费检测等活动。

二、组织残疾人参与技能制作等活动。我会根据省市残联的要求,组织了我市有一技之长的残疾人制作有我们永康特色、能充分反映我市残疾人自强不息精神和聪明才智的作品12件,参加了省市的展览比赛,其中书画作品4幅,手工艺品4件,竹编艺品3件,木雕1件。同时,精选了3幅反映我市残疾人就业典型事迹的图片和3幅高120cm、宽90cm的反映近年来我市残疾人事业所取得成就的宣传图板参加了省市展览。

三、积极建立长效扶贫机制。以助残日为契机,我会着力建立长效帮扶机制。一是响应平等共享,促进残疾人就业的主题,我会与地税部门加强协作,不断规范残保金征收工作,促进残疾人分散按比例就业。劳服所积极开展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年审,对每个单位的职工人数、工资总额、残疾人就业安排情况进行认真审查和核算,并将相关资料录入地税代收软件,残保金的征缴工作也因此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财政局原则同意机关事业单位征缴残保金实行财政直接划拨形式,而象以往的征缴老大难户四方集团等单位按审查和核算结果,主动上交了8万元残保金。同时我会对原三小车整治涉及的181名下肢残疾人进行了重点就业扶持,根据他们的个性特点、残疾程度,积极主动地向用人单位推荐,到目前为止,已安排了53名。二是康复救助实行全年审批制。为进一步提高康复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水平,我会本着符合一个、审批一个、救助一个的原则,切实做好助明、助听、助行等工作,努力解决贫困残疾人(户)的实际困难。助残日前夕,对符合康复救助条件的困难残疾人(户)实行审批制,把原先集中在助残日的突击救助,变为常规化、日常化的工作,被残疾人称之为天天都是助残日。

四、大力宣传营造利于事业发展的氛围。经会主要领导协调,永康市日报社把全国助残日活动的宣传纳入宣传计划,结合本次全国助残日主题,制定了宣传计划。前夕,报社记者深入全市各镇(街、区)采访优秀残疾人和残疾人自强模范的先进事迹,并在5月14日推出了一个整版的题为平等共享,让人间充满爱的助残日专刊,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助残日期间,永康电视台、广播电台等各新闻单位均报道了我市各级党政领导和社会各界走访慰问残疾人、为残疾人办好事、办实事的感人场面,播发了有关反映残疾人事业的新闻、专题等。市残联还围绕助残日主题,成立了手语培训服务中心,加强对全市各部门、企业进行中国手语培训工作的宣传推广工作,促进残疾人实现平等、共享目标。

总之,由于我会的周密安排和统筹协调,我市的助残日活动克服了诸多消极因素的影响,取得了预期的效果,既为残疾人送上党和政府的关怀,又营造了有利于残疾人事业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

2016年市委全国助残日活动总结二

根据上级精神,在市残联、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我县残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在第二十二次全国助残日活动期间,开展了一系列活动,现总结如下:

5月18日上午,县残联领导陪同市残联、县委、县政府相关领导深入到社区,看望、慰问特困残疾人及其家属,并赠送了慰问金;接下来,又来到了县特教学校,为全体特教生捐赠了学习用品,充分显示出党和政府对广大弱势群体的浓浓关爱之情。

活动当天,在县绿地公园由县残联和建设社区残协共同举办了以文化助残、放飞梦想为主题的第二十二个全国助残日文艺演出。其间,我县残疾人武雷用他那残缺不全的双手弹起了电子琴,为大家弹唱了一首《心愿》,表达了他对残疾人无限的祝福也诉说了自己美好的心愿;视力残疾人王长峰为大家吹奏了一曲葫芦丝《婚誓》,表达了残疾人细腻真诚的内心情感,赢得全场热烈的掌声。

在演出现场旁边设立了两个咨询台,并准备了宣传资料,向过往行人以及残疾人宣传普及残疾预防和康复知识,方便了残疾人,也有助于他们更有效的防病治病,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在助残日活动期间,我们积极与县里相关单位联系,通过悬挂标语、横幅等途径进行广泛地宣传,使更多的人了解残疾人,关爱残疾人,营造了良好的文化助残的社会氛围。 各乡镇残联也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文化助残活动,有效的体现了活动主题。

对残疾人的工作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肢体残疾人;康复需求;社区服务

一、问题提出

残疾人是一个数量众多但极易被他人忽视的一类群体。淮安市仅清河区便占有1.55万各类残疾人,由于清河区残疾人事业起步较晚,残疾人工作目前还存在诸多薄弱环节,如解决就业难、康复难、教育难、婚姻难等具体问题方面,面临的任务还很艰巨。如何在此困难的局面下有效开展肢体残疾人的社区康复活动?这是目前社区服务亟待解决的最大问题。

二、肢体残疾人康复需求现状

(一)个人基本情况

样本呈现男性与女性比例接近,50-70岁的人居多,已婚人数居多,退休人数居多以及文化程度偏低的普遍特点(见表1)。

1、家庭人口数

家庭人口数最小值为1,最大值为7,平均数为3.2;与本人共同生活的人数最小值为0,最大值为7,平均数为3.33.结果表明调查对象大部门都不是独自居住,绝大部分的家中都有其他成员同住,这个一方面调查对象可以得到照顾,另一方面如是家境不是很好的家庭的话生活会比较困难。

2、家庭年收入及主要生活来源

家庭收入在1万元以下的有20人,占总数的32.7%;1-2万元的有16人,占总数的26.2%;2-3万元的有4人,占总数的6.6%;3-4万元的有13人,占总数的21.3%;4-5万元的有4人,占总数的6.6%;5万元以上的有4人,占总数的6.6%。结果显示,调查对象中绝大部分的主要生活来源是个人所得,其他的资助不是很多。

3、医疗保障情况

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有38人,占总数的69.1%;享受农村合作医疗有9人,占总数的16.4%;有其他医疗保险的有2人,占总数的3.6%;费用完全自理的有2人,占总数的3.6%;其他的有4人,占总数的7.3%。结果表明,除4人外其他的调查对象都享有一些医疗保障,费用需完全自理的很少。

(二)残疾及康复情况

1、生活自理程度

完全自理的有21人,占总数的34.4%;需要他人部分帮助的有29人,占总数的47.5%;完全依赖他人的有11人,占总数的18%。结果显示,大部分调查对象的生活需要他人部分帮助,完全不能自理需要他人帮助的人数也较多。

2、致残原因

致残原因为遗传的有1人,占总数的1.6%;为先天的有9人,占总数的14.8%;为疾病的有31热,占总数的50.8%;为创伤或意外受伤的有18人,占总数的96.7%;有害环境的有1人,占总数的1.6%;原因不明的有1人,占总数的1.6%。结果显示,调查对象大部分的致残原因是疾病或创伤或意外受伤。其中有害环境的虽然只有1人,但是有害环境这个因素还是值得我们关注的。

3、个人康复愿望

在个人康复愿望中希望得到经济资助的有37人,占总数的61.7%;希望受到护理照顾的有9人,占总数的15%;希望获得工作的有6人,占总数的10%;希望受到安养的有4人,占总数的6.7%;希望学习技能的有2人,占总数的3.3%;无的有2人,占总数的3.3%。结果显示大部分的调查对象希望得到经济资助,说明经济对于调查对象来说是一个重要问题。

(三)康复需求

1、康复医疗

在康复医疗需求方面,希望医疗诊断的有28人,占总数的70%;希望医疗、康复护理的有12人,占总数的30%。结果表示大部分的调查对象希望能够得到医疗诊断和医疗康复护理,而其他的康复医疗没有人希望,且还有21人没有康复医疗的需求。

2、心理服务、教育康复、职业康复等其他需求

在心理服务方面,需要心理咨询的有3人,占总数的10.7%;其他的有25人,占总数的89.3%。在教育康复方面,其他需求的有7人。在职业康复方面,职业咨询的有5人,占总数的13.9%;职业培训的有4人,占总数的11.1%;职业指导的有3人,占总数的8.3%;职业再设计的有1人,占总数的2.8%;其他的有23人,占总数的63.9%。在其他需求方面,需要安养的有28人,占总数的53.8%;需要居家服务的有24人,占总数的46.2%。

三、康复需求问题解决——建立社区服务多中心供给制

(一)以社会工作组织为代表的民间组织介入社区服务

逐步实行社区服务与政府脱钩,交由专业社会工作者组成的社区组织承担。“社区助残”和“社区优抚”等工作,先行交由专业社会工作者承担。面对区内各类群体,社区社会工作者要运用专业的方法,根据残疾人的实际情况提供相应服务,努力做到解决问题,培养残疾人这一特殊群体对社区的归属感。要依托社会组织孵化基地,提升工作范围,孕育和培养更多社会工作专业组织和其他非营利机构参与社区各类公益服务。需要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项目,如残疾人就业指导、就业培训潜能开发等,交由社会工作者有针对性地长效解决。技术含量较低的工作,如残疾人日常照顾等工作,交给其他专门的非营利组织。

(二)社区服务社会化的运行机制

残疾人社区服务应由政府、社会组织和商业机构共同承担,政府担当主导作用。政府要处理好效率、公平、竞争、质量等多方面的问题。第一,清晰并明确服务内容。街道办事处及职能部门要全面梳理公共服务内容,逐步将决策咨询、标准制定、行业规范、资格认证等职能和相关工作转移或委托给社会组织,要逐步实现公共服务由政府“直接提供、直接管理”转变为“购买服务、实施监督”。第二,建立购买服务机制,建立绩效评估机制,动员社会组织积极参与项目竞标。设立购买服务的指标平台,建立有效的绩效评估机制,以可靠的、合理的指标衡量、控制社会组织和商业机构所提供服务的数量、质量和绩效。第三,确保有一个以上的非营利组织或商业组织能够提供同类服务。为提高服务质量、降低服务成本,营造竞争局面,以有竞争性的市场降低垄断形成的可能性,并产生节约的潜力。

(三)残疾人工作服务应深度探索立体结构

充分利用公共资源,开展助残服务工作,加大财政投入、引导民营资本投入助残服务事业。以现开始的公益创投为示范点,通过贯彻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工作方针,进一步完善各项助残服务工作软硬件设施。针对社区肢体残疾人,积极探索 “一站式”助残服务管理系统,为残疾人设立日常服务、助餐服务、洗衣服务、日托服务、看病服务、救助服务、聊天服务等菜单式服务,实现助残服务的信息化、便捷化;依托社区卫生分中心进一步建立完善社区残疾人健康档案,通过深入推进助餐点全覆盖工作,拓展社区残疾人康复中心的功能,切实加强残疾人关爱结对志愿服务工作,进一步健全社区的助残服务立体网络。

参考文献

[1]马洪路.社区康复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

[2]王思斌.社会工作专业化级本土化实践[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3]马洪路.中国残疾人社会福利[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2.

对残疾人的工作总结范文第5篇

3月4日,总书记在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民盟、民进联组会上提出,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并作出了"八荣八耻"的著名论述。这一论述精辟地阐明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深刻内涵和丰富内容,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人道主义思想的具体体现,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结合学习同志的讲话精神,中国残联党组决定,在全国残联系统内掀起学习、贯彻"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热潮。

座谈会上,中国残联盲人协会副主席李志军,聋人协会副主席杨洋,北京市智残人亲友协会主席刘成茂、肢残人协会副主席孙涛,北京市宣武区残联理事长冯兰英、残疾人代表石国勇、助残志愿者代表郝悦等分别发言。他们在发言中一致认为,"八荣八耻"荣辱观理论的提出,是对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和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高度概括和系统总结,从爱国情操、个人道德等方面明确了对人们价值观念的要求,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提供了标准,是党对中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领域认识理论高度的体现,是新时期公民社会道德建设的新要求,为我们加强社会主义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指明了新的标准和方向,对残疾人工作者和广大残疾人提高素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阐述,对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弘扬人道主义思想,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和社会道德进步以及促进残疾人工作者职业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八荣八耻''''的提出,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真谛。从根本上讲,是注重人的全面发展。追求人的全面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残疾人事业是人道主义事业,残疾人和残疾人工作者要担负起教育和引导社会公众关注帮扶弱势群体和广大残疾人自强自立的历史责任,营造人道主义思想的良好社会氛围;要鼓励残疾人形成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同时还要增强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切实构建、丰富残疾人的精神世界。

他们纷纷表示,学习贯彻总书记"八荣八耻"重要讲话精神,就是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贯穿于残疾人工作者和残疾人群体的理想信念教育之中,贯穿于残疾人事业的各项工作之中,"八荣八辱"体现了公民的基本道德,为残疾人正确树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供了可行的标准。残疾人群体要深入学习和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照要求,深刻反思,进一步增强学习和弘扬"八荣八耻"荣辱观的责任感,加强自身思想道德素质,提高社会参与意识,残健融合、互相促进,从而更好地为推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中国残联常务副理事长吕世明在讲话中指出,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讲话,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风尚的本质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鲜明导向,对于推动形成良好社会风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他指出各级残疾人工作者及广大残疾人要在工作、生活中主动践行人道主义及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要求,主动承担人道主义宣传者、布道者的重任,影响、带动社会各界拥护人道主义思想。作为社会成员的残疾人兄弟姐妹,对这一文明社会的形成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与义务。良好道德环境的形成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八个为荣、八个为耻”是对包括残疾人在内的所有公民的鞭策,有利于残疾人健全人格的塑造,形成坦诚、豁达、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他强调学习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我国残疾人事业的继续快速发展,有利于扶残助残良好道德风尚的形成。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