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AA范文大全网!

对劳动实践的总结{优选5篇}

心灵的港湾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本文共计22196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89分钟。

对劳动实践的总结范文第1篇

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考试改革

自2005年,中宣部、教育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强实践教学”以来,各高校进行了不同形式的实践活动,归结起来有课堂实践、校园实践和社会实践。随着教学实践的向前推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学科体系日益完善,实践教学的考核评价体系也应相应的完善。公益劳动实践活动是一种以体验式教学理论为指导,以公益劳动为平台,以学生小组为活动形式的校园实践活动。本文以公益劳动为例,对校园实践活动的考核评价做了进一步的研究与说明,以便更好地发挥考核评价的功能,推进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课程建设。

一、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考核评价的目的和意义

1.有利于推进课程建设

2008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指出:“完善实践教学制度。要从本科思想政治理论课现有学分中划出2个学分,从专科思想政治理论课现有学分中划出1个学分开展本、专科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要想很好的实施实践教学,就要将思政课实践教学作为一门课程来建设。这就要求不但要有教学目标、教学大纲、授课计划,还要有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实践教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包括:对教师的评价和对学生的评价,以公益劳动为例的校园实践活动考核评价体系是对学生的评价,这种探索与实践有利于推进思政课的课程建设。

2.有利于提高活动效果

课程考核是把握课程教学质量,为进一步改进教学提供客观依据的重要手段,对整个教学过程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思政课实践教学考核评价结果直接反映了活动效果,这为进一步提高活动效果提供了实践依据。

3.有利于发挥育人功能

在实践活动中,学生既是活动的主体也是评价的主体,通过考核评价可以增强学生的荣誉感、成就感、责任感,提高其劳动的自觉性;在公益劳动的实践活动中,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参与劳动,这需要小组成员间既有分工又有合作,起到了锻炼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作用;对于实践成果的展示与总结,要求学生进行语言的说明,又起到了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作用等。公益劳动活动考核评价不但衡量活动的效果,还具有育人的功能,对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4.彰显工科院校大学精神

工科院校的大学精神不但具有科学研究的求真性、实践操作的科学性,还应充满人文关怀,彰显价值理性。通过公益劳动,学生们将校园中的指定区域进行清洁并赋予一定的人文气息,既营造了充满人文关怀的校园环境,又突出了人的活动的价值与意义,彰显了工科院校大学精神的价值理性。

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考核评价的原则

实践教学采用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教师考核与学生考核相结合的考核原则,使考核不单单是衡量教育教学效果的方式,还具有了育人功能。

1.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

劳动过程和劳动结果均作为公益劳动活动考核的依据,避免了学生只追求劳动结果而忽视劳动过程的不良心理倾向,使学生形成了过程与结果同样重要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热爱劳动的良好品质。

2.教师考核与学生考核相结合

由任课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实践活动评价,既可以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又可以提高学生参加劳动的积极性,也使学生学会客观、理性、辩证地看待事物,对于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重要意义。 三、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考核评价的主体

1.指导教师评价

本活动的指导教师负责对参加本活动的学生进行评价。

2.学生评价

正确的自我评价有利于学生的自我完善,从而促进学生自我提高、自我发展。不正确的自我评价会导致学生不正确的自我追求,导致对自己和他人、自己和社会关系不能加以正确认识,从而导致不能做出正确的人生价值选择。

(1)学生自评。参加活动的学生对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收获、参与度、态度等客观、公正地做出评价。

(2)小组互评。每组成员对其他组的成员在实践活动中的作用、表现给予评价,评价结果客观、真实、合理、有效,组长对本组成员的评价情况进行汇总,形成评价结果。如果评价结果不客观、不真实有效,则该评价结果作废,此项评价由指导教师完成。

(3)其他学生的评价。未参加本活动的其他班级的学生对本活动各小组的劳动成果进行评价,要求客观、公正、合理,否则此评价结果作废。参与评价的学生由指导教师在校园中随机选取10名本校在读学生来进行。

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考核评价的内容与标准

1.考核评价标准与成绩组成

实践活动成绩考核评价的标准与依据,也就是考核的主要内容,表现为学生成绩的组成,主要涉及考勤成绩和实践活动成绩两方面。实践活动部分的成绩涉及学生的劳动态度、劳动纪律、劳动质量等几个方面。成绩以百分制记。具体如下:

(1)考勤成绩。考勤是学生是否参加公益劳动活动的直接体现。此项成绩占实践活动总成绩的10%,即此项成绩满分为10分。如果学生无故不参加实践活动,每次扣除总成绩中的2分,若三次无故缺勤,则该项成绩为0。

(2)实践活动成绩。实践活动成绩是学生参加整个实践活动的全程跟踪成绩,不仅要看学生的劳动结果如何,还要看学生在劳动过程中的表现,是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原则的具体体现。此项成绩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劳动态度、劳动纪律和劳动质量。

1)劳动态度。态度是人控制自己并伴有一定情感的对待人、己、事的特定方式。劳动态度是学生对待本实践活动的特定方式,具体体现为热爱劳动,勤于劳动,尊重劳动成果。通过公益劳动,培养大学生形成积极乐观向上的劳动态度。此项成绩满分为15分。

2)劳动纪律。劳动纪律起到约束参加实践活动的学生的目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参加劳动的过程中学生要学会规约自己的行为。不要打打闹闹,嘻嘻笑笑,做出违反劳动纪律的行为。即此项成绩满分为15分。

3)劳动质量。劳动质量是衡量公益劳动活动的关键。此项成绩满分为60分。具体包括:第一,环境情况。衡量标准为地面、玻璃、窗台等是否干净整洁,有无纸屑和其他痕迹,是否富有人文气息。第二,劳动工具使用情况。衡量标准为劳动工具使用是否合理,如有无损坏、是否爱护,对于不好用的工具是否有修理情况等。第三,劳动成果展示与总结。衡量标准为负责成果展示的人员是否明确,是否注意发挥小组各成员的优势,分工是否合理,语言表达是否流畅、科学、合理,有无逻辑性。第四,团队分工协作情况。衡量标准为小组成员分工是否合理、科学,是否注意发挥小组各成员的优势来分配任务、团队合作是否愉快。

各考核评价人员要合理、客观、公正地按照上述考核评价标准对参加劳动的学生的实践成果进行考核与评价。其中指导教师评价部分占实践活动成绩的50%,即45分;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其他学生的评价三部分共占实践活动成绩的50%,总计45分。如若发现有违背客观、公正原则或不按考核标准进行成绩评定的,则由指导教师按照相应的评价标准做出评价。

2.评价结果表现形式

学生成绩评价以等级方式记,由优、良、合格、不合格四级组成。其中优为100~90分之间,良为89~80分之间,合格为79~60分之间,不合格为59~0分之间。

对劳动实践的总结范文第2篇

学校劳动教育工作总结

一百中学多年来一直重视对学生进行劳动观念、劳动技能的教育和培养,我们以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树立坚定的政治方向为宗旨;以培养严格的组织纪律性,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目标。以多层次、多渠道和多种形式在学生中开展劳动教育活动,激发学生的劳动热情,增强学生的劳动光荣的观念,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同时使学生的思想作风、意志品质、组织纪律、行为习惯都有了很大改观,为社会输送了大量品学兼优、身体强壮的合格人才。

一.定位明确

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使我们看到,现在的年轻一代,从小娇生惯养、不善劳作,自理和自立能力较差,同时缺乏组织纪律性、集体观念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在困难面前往往表现为意志不够坚定、信心和勇气不足,尤其是重点校对学生的全方位高标准要求,最终影响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因此,劳动教育效果的高低,关系到学生能否以全新的精神面貌、优良的思想作风,规范的行为习惯和敢于胜利的勇气迎接高中学习生活。将劳动教育纳入教育,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和集体观念,培养了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和不怕困难、敢于胜利的作风。

二.领导重视

为切实搞好学生劳动教育,在学校党支部和校行政的大力支持下,学校每年定期由主管校长牵头,学校德育处、教务处、体卫处、总务处、团委、年级组负责人及全体班主任参加的劳动教育专题会议。研究制定教育计划、方法、途径,分析近期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确定教育的重点,并将劳动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取得了显著效果。

三.组织严密,管理严格

在各种劳动教育活动中,规模和难度最大的,要算高一高二一年一度的一周劳动实践活动。我们在劳动实践之前都要召开专门的准备会议,对一些具体问题进行研究和部署,我们还专门制定了《一百中学学生劳动实践纪律》。聘请责任心强,有管理经验的老师担任班主任,与劳动基地的教官和老师配合,共同负责学生管理。老师与学生同吃、同睡、同劳动,合理安排学生的劳动内容,集中将劳动的要求、要领。劳动中,老师们身着劳动服装,手拿工具,带领学生到田间地头,耐心细致地为学生讲知识,做示范,自始至终与学生在一起。夏初的太阳虽称不上骄阳似火,却也已有些酷热难当,但在老师的带领下,大家干得仍是热火朝天,有的学生甚至喊起了劳动的号子,在这个别开生面的大课堂,正是老师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用自己辛勤的汗水,给学生上了既生动而又非常有意义的一课,让学生们在劳动的苦与乐中锻炼了身体,增长了农业知识,提高了劳动技能;培养了吃苦耐劳的品质;磨练了坚韧不拔意志。亲身劳动的体验,让同学们不仅更多地接触自然,感受自然的气息,而且意识到学习生活的宝贵。再次回到校园,他们会以更加充沛的精力,更加刻苦的精神,投入到学习中去,分秒必争,努力向上,为自己的理想而拼搏。严密的组织和严格的管理,劳动教育能够落实的保证。

一百中学青年志愿者服务队还制定《章程》,《章程》规定了活动内容、活动方式、活动时间;建立了完善的组织机构,明确了从属关系。一百中学青年志愿者服务队成立八年来,尽管队员换了一茬又一茬,可团结、友爱、奉献、进步的宗旨始终没变,这不能不说是组织严密,管理严格的结果。

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1.将劳动教育纳入课表:

每年一周的集中劳动教育虽然教育功效不小,可要想从根本上改变一个人是不可能的,所以他决不是劳动教育的全部。我校近三年来一直将每周下午的最后两节课定为劳动教育课,每次一个班,由德育处安排劳动内容,班主任组织和带领学生在校内开展卫生清整、整理花木等力所能及的劳动项目,每一次,同学们都非常认真,效果很好,受到各方面的肯定。

2.学生负责教室和教学楼的卫生:

当前不少学校将学校的卫生清整承包给家政服务公司或个人实行市场化管理,也有一些人认为一百中学学生学习任务重、时间紧、压力大,如果将学生做卫生的时间尽可能减少或干脆不做卫生,他们就有更多时间学习,成绩可以再提高。但是,为了提高百中学生的综合素质,我们始终坚持让学生负责教室、教学楼和宿舍的卫生清整,做到一日三清,轮流值日、坚持小组承包制、个人责任制等。学校派专人对各班教室、寝室、卫生区进行检查和学生互查相结合,成绩记入班级量化综合评定。

3.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

我校青年志愿者活动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响应团中央的号召开展起来的,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学雷锋活动的继承和发展。同学们在自愿报名基础上,由校团委、学生会审批才能成为青年志愿者服务队队员。青年志愿者帮助困难同学,救助病残者,帮助军烈属孤老户,参加学校建设,为希望工程捐款,进行社会调查和科学普查工作等。工厂、部队、幼儿园、社区居委会留下了百中青年志愿者的活跃身影;惠康敬老院、马三里老人园的老人们笑得更开心;青年文明示范路得到定期清洗和维护;在地球日和环境日开展绿我校园、美我环境为主题护绿捡拾垃圾清理口香糖活动

通过这些活动进一步推动了校园文明建设,提高了青年学生的思想道德和文明素质,增强了青年人的责任感和奉献意识以及爱家乡、建家乡、强家乡的思想感情。

经过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一百中学的劳动教育取得了明显成效,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思想素质、意志品质、集体观念、劳动技能,为我校整体教育水平的提高作出了贡献。

近年来,我校高考本科及重点大学升学率一直维持很高水平,全国主要名牌大学都留下了百中学子的足迹;我校四名同学先后被评为天津市十佳中学生百中还被评为全国名校、天津市三A学校、天津市德育特色学校、天津市绿色学校等。

今后,我们要进一步总结经验,拓展活动领域,使学生劳动教育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为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做出应有的贡献,使一百中学真正成为人才辈出的摇篮。

学校劳动教育工作总结

劳动课的第一特性就是实践性强,没有实践或实践得不够,都不能体现劳动课的最大特点。因此、在劳动课的教学过程中,如何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组织好劳动课的实践活动,是我在一年来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之一。

一、组织学生进行劳动项目竞赛,激发学生劳动兴趣,培养积极的劳动情感小学生最初参加劳动实践时,劳动兴趣带有暂时性,易受意外的偶然因素的影响。

他们比较感兴趣的是整个劳动活动,并不是劳动的具体内容。因此在组织小学生进行劳动实践时,一定要具有集体活动的色彩,只有将不同的集体活动形式同具体的劳动内容很好的结合起来、才能稳定学生的劳动兴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劳动自觉性。由于劳动条件和内容的不同,集体活动的形式也要有所不同。

二、让学生在实践中发展

皮亚杰指出儿童只有自发地、具体地参与各种实际活动,大胆形成自己的假设,并努力去证实才能获得真实的知识,才能发展思维。劳动课是以一门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只有让学生积极的投入实践劳动,才能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劳动课是一门思想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劳动技能的掌握、自理能力的提高、劳动习惯的养成都是在劳动实践中实现的。 小学劳动课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方面与其他各科相比,有着独特的途径--实践操作。劳动课的实践操作既可以通过课堂教学进行,也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如:带领学生参观,组织学生课外实践,也可以开设兴趣小组等。不管是在课内,还是课外的实践操作,都要充分重视到学生的想象力、发散思维、合作意识、成功的,这些是培养创新意识最基本的要素。

(1)在实践操作中丰富想象力。

想象是我们的大脑对已存储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亚力士多德指出:想象力是发现发明等一切创造性活动的源泉。要创新就必须会想象,因此,在劳动课实践操作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对劳动课动手操作过程的兴趣,来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拓宽学生的思路,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展开丰富的想象,是培养学生和发展学生创新意识的必要手段。

例如,在纸工课上,学生折出的东西非常多,有的连老师都没想到,这时,我就适时表扬那些学生,对其作品给予鼓励和肯定,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只有勇于想象,勤于想象,善于想象,才能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2)在实践操作中发展发散思维。

发散性思维就是在对问题的解答或者对于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只限于只找到一种,或者多种多样的演绎和推导。在教学中设计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势,通过尝试和探索,对原有的制作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是发展学生发散思维的有效途径。课堂上的实践操作是整个课堂教学非常重要重要,在整个课堂教学占较大的比例,在这一过程中要不断积累学生点点滴滴具有创新意识的闪光点。

(3)在实践操作中强化合作意识。

在劳动实践操作中,以小组活动为基本形式,建立合理的竞争机制,激励全体学生之间互相合作。小组之间开展竞争,使每一名学生的个性得以发展,特长得以锻炼,素质得以提高,最终走向成功。追求学生人人进步为最终目标,以合作学习小组为运行载体,以全员激动为操作手段,以小组团体成绩评价为导向,激发竞争活力,强化合作意识。

在劳动各科教学中,我总是将学生分为几组,最后,评一评哪组做的最好,激励学生在动手做的过程中,强调学生个体心理品质的训练、健康心理素质的养成、互助协作的团队精神的形成,使学生不以自我为中心,而从集体的利益出发,让他们明白成功的作品属于自己,也属于集体。

(4)在实践操作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每个学生总是希望自己成功,总是能得到老师的赞赏,可见,让学生在劳动实践操作中体验成功的快乐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应尽力满足学生的成就需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依靠自身的努力达到成功和从知识的获益中得到满足,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在劳动教学过程中总是能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需求,促使每一个学生学会学习,达到愿学、乐学、会学、善学。

例如,在劳动课上,不管学生最后的作品做的怎样,教师总是能肯定学生的作品,总是能肯定学生为作品付出的一切劳动。教师还应当众表扬一些成绩平平的学生,他将终生受益。英国教育学家斯宾基说过:求知如果能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快乐,及时无人督促,也能自学不辍。

对劳动实践的总结范文第3篇

一、透过实践深化学生思维

要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才干,必须要重视实践操作训练。提高动手动脑的活动量,使学生在手脑并用的实践操作中,对所学的知识有一个全面理解。重新组合创新的实践过程。在《生活与劳动》课中,我们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好奇、好玩、好胜的心理优势,加重实践操作训练,深化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例如在《自制笔筒》的教学中,在指导学生完成制作任务之后。可以启发学生的多向思维:笔筒一般圆柱体,纺锤体行吗?笔筒用易拉罐和可乐瓶做,泥巴能做吗?布能做吗?笔筒兄弟能做吗?笔筒家族呢?让学生进行分组实践,自由想象,自由制作。在制作过程中,及时用同学的优秀佳作刺激学生不断修整自己的设计方案。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实践操作的训练中不断地变化。从而达到通过实践操作训练,促进创造性思维发展的最佳效果。

二、在实践操作中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是我们的大脑对已存储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亚力士多德指出:“想象力是发现发明等一切创造性活动的源泉。”要创新就必须会想象,因此,在劳动课实践操作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对劳动课动手操作过程的兴趣,来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拓宽学生的思路,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展开丰富的想象,是培养学生和发展学生创新意识的必要手段。

例如在纸工课上,学生折出的东西非常多,有的连老师都没想到,这时就要适时表扬那些学生,对其作品给予鼓励和肯定,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只有勇于想象,勤于想象,善于想象,才能进发出创新的火花。

三、让学生的发散思维得到发展

发散性思维就是在对问题的解答或者对于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只限于只找到一种,或者多种多样的演绎和推导。在教学中设计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势,通过尝试和探索,对原有的制作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是发展学生发散思维的有效途径。课堂上的实践操作是整个课堂教学非常重要累学生点点滴滴具有创新意识的闪光点。

四、强化学生的互相协作意识

学生是劳动实践的主体。在劳动实践操作中,建立合理的竞争机制,让学生之间互相协作,彼此取长补短,共同完成。这样不仅能组织学生更好地实践,还能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发展,特长得以锻炼,素质得以提高。学生在动手做的过程中,强调学生个体心理品质的训练、健康心理素质的养成、以及互相协作的团队精神的形成。

五、在实践操作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每个学生总是希望自己成功,总是能得到老师的赞赏,可见,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体验成功的快乐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应尽力满足学生的成就需要,不管学生最后的作品做得怎样,教师总是能肯定学生的作品,总是能肯定学生为作品付出的一切劳动。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依靠自身的努力达到成功和从知识的获益中得到满足,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在教学过程中总是能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需求。

六、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

在劳动课实践中,不同的劳动组织形式,对学生的劳动教育影响也有区别。不同的劳动情境和条件,需要采取不同的手段和方法。学生个人单独实践的形式,可以锻炼其独立的品质,培养其创造精神。但也容易产生单纯计较个人实践效果,炫耀自我思想倾向。而以集体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劳动实践,劳动中学生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每个人在劳动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发生了变化,这就需要他们能灵活地运用劳动技巧,又能协调动作,搞好配合。同时,这种劳动集体本身就是一个有力的教育因素,学生在集体劳动中,会更多地想到集体的劳动效果,集体的荣誉。看到集体的力量。一般来说,小学生都比较向往集体活动,有较强烈的集体荣耀感。所以教师要善于根据教材的要求,组织好集体形式的劳动实践通过它促进学生集体主义意识的形成。

七、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

对劳动实践的总结范文第4篇

一、萌芽:《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劳动”理论

实践唯物主义的创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的发端,最早可以追溯到马克思著名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手稿》中的“劳动”理论的提出,可谓是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的萌芽。

在《手稿》中,马克思还没有完全摆脱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影响,在马克思看来,人是类存在物,人的本质是劳动,而劳动是自由自觉的活动,这种自由自觉的活动构成了人类活动最基本的内容。在《手稿》中,马克思把人类的劳动分为两类:一类是作为人的“类生活”的对象化劳动,另一类是私有制下的异化劳动。对象化劳动是指人类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对自然界的占有和改造,它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的本质的集中体现。正如马克思所说:“劳动这种生命活动、这种生产活动本身对人来说不过是满足一种需要即维持肉体生存的需要的一种手段。而生产活动就是类生活。”“动物和自己的生命活动是直接同一的。动物不把自己同自己的生命活动区别开来。它就是自己的生命活动。人则使自己的生命活动本身变成自己意志的和自己意识的对象。他具有有意识的生命活动。这不是人与之直接融为一体的那种规定性。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把人同动物的生命活动直接区别开来。正是由于这一点,人才是类存在物。”这样就明确地把人的生命活动与动物的生命活动、人的劳动与动物的本能活动区别开来了。人在类本质的支配下,通过劳动创造对象世界,在创造世界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完善自我。正如马克思所说:“正是在改造对象世界中,人才真正证明自己是类存在物。这种生产是人的能动的类生活。通过这种生产,自然界才表现为他的作品和他的现实。因此,劳动的对象是人的类生活的对象化:人不仅像在意识中那样在精神上使自己二重化,而且能动地、现实地使自己二重化,从而在他所创造的世界中直观自身。”人是类存在物,对象化劳动是人所特有的,是人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在对象化的劳动中,人的对象化劳动的终点,不是创造外部世界而是创造自己。但在改造对象世界的同时,人也将自己的本质凝结到劳动产品中,因此,人们可以在劳动中确证自己的本质,证明自己是类存在物。

劳动理论的提出在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的创立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成为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的理论萌芽。马克思把人的本质归结为劳动,即自由自觉的活动。在马克思看来,人类社会是在人的劳动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人类社会的历史,也就是人改造自然的历史。马克思在这里看到了劳动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就为马克思提出科学的实践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确立:《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实践”理论

马克思在深入分析国民经济学之后,得出了劳动是人的本质的结论。劳动是联结人与自然的纽带,人通过劳动与自然发生关系。马克思的新哲学是以改造世界为目的的。改造世界不能凭空想象,必须以劳动为基础付诸实际行动。后来,马克思进一步意识到改造世界的活动不只是作为人类早期活动形式——劳动。因此,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中,马克思就顺理成章地提出了实践的概念,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实践的基本观点,标志着实践唯物主义的真正确立。

《提纲》的第一条马克思就重点阐述了实践的观点。“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做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马克思在这里批评旧唯物主义只是把客观事物作为自在存在之物,是与人的实践没有任何联系的、孤立的直观对象:没有从人的实践方面去理解客观世界以及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没有看到人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能动性。人的能动性被旧唯物主义忽略了,但却被唯心主义大肆发挥。“和唯物主义相反,能动的方面却被唯心主义抽象地发展了,当然,唯心主义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人的能动性被唯心主义抽象的发展和片面的夸大,人成为无所不能的人。在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诞生之前,所有哲学的共同缺点是没有真正理解实践。针对旧唯物主义,其学说具有直观陛的缺点,马克思明确指出实践具有能动性;针对唯心主义不理解“真正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其学说具有抽象性的缺点,马克思明确指出实践具有客观性。在马克思看来,实践就是主体的“能动的”“现实活动”、“感性活动”、“客观活动”。

理论来源于实践,但实践又需要理论的指导。人们从事实践活动时,总是以一定的思维活动为前提,而思维活动又有正确与错误之分,区分正确与错误的标准是什么?在马克思看来只有实践,也只能是实践。“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关于思维——离开实践的思维——的现实性或非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与旧唯物主义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实践性,“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造世界”。马克思强调哲学家不能仅仅满足于解释世界,更重要的是改变世界。从《提纲》来看,马克思在哲学上所实现的变革是对传统哲学的总体性变革,用实践把主体与客体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克服唯心主义只从主观方面去理解和旧唯物主义只从客观方面去理解的不足。实践从此成为马克思唯物主义的首要观点和理论基础,同时也标志实践唯物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形成。

三、构建核心内容:《德意志意识形态》的“物质生产”理论

实践是人们能动地改造对象世界的双向对象化活动,物质生产是人们为了能继续存在和发展而进行的改造物质世界的实践活动。实践是人们改造对象世界活动的总称,而物质生产只是人类实践活动最重要的一种形式,是实践的具体化。马克思在批判费尔巴哈的直观唯物主义时就明确指出:“他没有看到,他周围的感性世界绝不是某种开天辟地以来就直接存在的、始终如一的东西,而是工业和社会状况的产物,是历史的产物,是世世代代活动的结果。”“这种活动、这种连续不断的感性劳动和创造、这种生产,正是整个现存的感性世界的基础。”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基本形成后,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形态》)中对实践的最基本形式——物质生产作了系统的阐述,建构了实践唯物主义的核心内容——物质生产理论。这既是实践唯物主义理论的完善,也是马克思创立实践唯物主义的真正目的、理论旨趣和关键所在。

现实的人的存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条件,离开人来谈人类社会是毫无意义的。在马克思看来。“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因此,第一个需要确认的事实就是这些个人的肉体组织以及由此产生的个人对其他自然的关系”。对现实生活中的人来说,面临的第一问题就是生存问题,也就是解决基本的生活需要。如果基本的生活都无法保障,就很难想像人们会有心情去做别的事情,就谈不上创造历史,更谈不上追求自由,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明确告诉我们,“我们首先应当确定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这个前提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显然在这里,马克思关于人类历史的发展基本条件的思想,已经超越了自己先前提出的作为人的自由自觉活动的“类”,而是现实生活中有生命的个体的存在以及他们的实际生活需要和日常生活。

人类存在和发展的首要条件是有生命的个体的存在。人要想存活下去。就要有保障基本生活所必需的生活资料。因此,马克思认识到生活资料的生产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人类“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而且这是这样的历史活动,一切历史的一种基本条件,人们单是为了能够生活就必须每日每时去完成它,现在和几千年前都是这样”。这就是说,人类为了生存首先必须进行生活资料的生产,生活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社会是不断向前进步的,同样人的需要也是不断向前发展的。人们不会仅仅满足于基本生活需要,“已经得到满足的第一个需要本身、满足需要的活动和已经获得的为满足需要而用的工具又引起新的需要,而这种新的需要的产生是第一个历史活动”。这就是说人类的第一个需要得到满足后又会引起新的需要,人类的第二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用以满足相关生产需要的生产资料的活动,也就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物质资料的生产与再生产是历史运动的动力和基础。在马克思看来,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历史活动中最基本的活动,而这种物质生产活动不再被认为是费尔巴哈眼中的卑污的“犹太人的表现形式”的活动,而是人类改造现存世界、推动历史前进的历史活动。

对劳动实践的总结范文第5篇

经请示省委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同意,今天我们召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分析检查阶段总结暨整改落实阶段动员会议,主要任务是总结分析检查阶段工作,安排整改落实阶段任务,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大力度,推动学习实践活动不断深入,取得实效。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突出重点,把握关键,分析检查工作进展顺利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进入分析检查阶段以来,根据省委的统一部署,在第十八指导检查组的具体指导下,我们坚持把学习贯穿始终,把查找解决问题贯穿始终,把动员依靠群众贯穿始终,突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两个重点,抓好专题民主生活会、撰写分析检查报告、组织群众评议三个关键环节,广泛征求意见,深入查摆问题,深刻剖析原因,积极开展评议,进一步理清了发展思路,明确了努力方向,较好地完成了各项任务,达到了预期目的。总结这一阶段的工作,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深化理论学习,提高分析检查的主动性。在前一阶段集中学习培训的基础上,结合查找出的突出问题,围绕创新劳动保障体制机制,继续深化理论学习,进一步提高认识,不断解放思想。各支部、处室、单位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了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总书记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联系点安塞县调研时的重要讲话、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央领导同志关于体制机制创新的重要论述,以及中央、省委关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重大决策,积极开展学习讨论,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对科学发展观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的认识,提高对体制机制创新工作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努力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和省委对当前形势任务的分析判断和决策部署上来,增强了做好分析检查阶段各项工作的主动性。

(二)开好“两个”会议,提高分析检查的客观性。在广泛征求意见、深入开展谈心活动、认真撰写发言材料的基础上,12月3日,厅党组召开了以“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为主题的专题民主生活会,5名班子成员认真开展“六个对照检查”,一查思想观念是否解放,二查工作思路是否清晰,三查发展举措是否有力,四查体制机制是否科学,五查工作作风是否扎实,六查廉洁自律是否严格,从思想深处进行剖析,主动查摆问题,深入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实事求是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离退休老干部代表、特邀监督员代表、机关处室和直属单位代表等列席人员积极评议、提出建议;省委常委、副省长刘永富和省委第18指导检查组有关领导到会指导,刘省长在专题民主生活会结束时作了重要讲话,对厅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给予了较高评价,对全省劳动保障工作所取得的成效给予了充分肯定,对全省劳动保障事业科学发展提出了具体要求。这次专题民主生活会主题明确,重点突出,开得严肃认真,很有效果,做到了思想见面、意见交换、工作沟通,达到了统一思想、增进团结、形成合力的目的。同时,各支部相继召开了专题组织生活会,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开展了查思想观念是否解放,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意识强不强;查工作职责落实是否到位,看责任意识强不强;查对服务对象的态度,看服务意识强不强;查工作绩效是否明显,看开拓创新意识强不强的“四查四看”活动。厅领导班子成员参加了所在支部的组织生活会;厅活动办公室派员参加了部分支部组织生活会。通过组织开好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和党支部专题组织生活会,进一步深化了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进一步找准了影响和制约劳动保障事业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劳动保障工作体制机制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剖析了存在问题产生的主客观原因,进一步明确了增强领导科学发展能力的前进方向,为撰写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提供了重要依据。厅党组将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的情况适时在全厅党员干部中作了通报。

(三)精心撰写报告,提高分析检查的针对性。按照高质量、有特色的要求,从活动一开始,厅党组就高度重视厅领导班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分析检查报告的起草和撰写工作,确定两名党组成员牵头,从有关处室和单位抽调6名处级干部,组建了起草小组。明确提出要把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作为厅学习实践活动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总结的主要成果,坚持实践与理论相结合、规范与创新相结合,拿出一个有情况、有分析、有对策,符合实际,体现民意,有利工作的分析检查报告。厅党组先后4次召开党组会和党组扩大会议,研究总体框架,明确基本内容,拟定提纲要点,讨论报告初稿,提出修改意见。起草小组成员按照分工,认真总结党的十六大以来劳动保障部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取得的成效,充分运用省委第三巡视组巡视我厅的巡视成果和专题民主生活会、学习调研、征求意见、解放思想大讨论的成果,系统梳理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深刻分析主客观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今后全省劳动保障事业科学发展的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保障措施,精心撰写分析检查报告。讨论稿形成后,采用印发寄送文字稿、召开专题座谈会、开展民意调查等形式,分别征求了厅机关处室、下属单位全体党员干部,服务单位、基层单位代表、离退休老同志代表,省委第三巡视组、第十八指导检查组,省政府分管领导、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的意见,经过集思广益,八次修改完善,形成了分析检查报告评议稿,为搞好群众评 议打下了良好基础。

(四)组织群众评议,提高分析检查的准确性。坚持发扬民主、倾听民声、了解民意、集中民智,努力提高分析检查的准确性。一是开展对学习实践活动的民意调查。向厅机关处室、下属单位工作人员,离退休老同志,基层单位、服务对象、行风政风特邀监督员印发《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学习实践活动民意调查问卷》300份,对我厅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情况进行民意调查,回收调查问卷222份,回收率74%。从调查结果看,绝大多数被调查者认为我厅集中学习效果好、开展调研深入、征求意见广泛、问题查找准确、宣传工作到位、五会一调研活动得到落实、领导班子对科学发展观认识深刻,学习实践活动起到了积极作用。二是组织好对分析检查报告的群众评议。从12月中旬开始,将厅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评议稿和评议问卷由专人分别送达或寄发给在兰的部分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省委第三巡视组,省财政厅、省发改委、省总工会、省工商局,各市州劳动保障局,有关行业企业、技工学校、医疗机构、基层服务对象,部分离退休老同志,党风政风特邀监督员以及厅系统干部职工等参评人员,并召开了评议座谈会、学习讨论会等,着重就报告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深不深、问题查找的准不准、原因分析透不透、发展思路清不清、工作措施可行不可行等方面,征求意见,进行评议。这次评议共印发问卷280份,回收237份,回收率为84.6%。从问卷统计结果、收集到的意见以及座谈情况看,大家比较一致地认为,分析检查报告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深刻,调查研究、征求意见广泛,查找问题、分析原因准确,确定的发展思路、工作措施切实可行,是一份较好的分析检查报告。对群众评议中提出的意见建议,厅党组和起草小组认真研究,充分吸收,进一步修改完善分析检查报告,已正式上报省委。同时,将分析检查报告的评议结果在全厅系统进行了公布。

(五)促进当前工作,提高分析检查的实效性。坚持把学习实践活动与做好当前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坚持把学习实践活动的成效体现在抓落实的工作实践中,坚持边学边改、边查边改,两手抓、两促进。党员干部在临近年终各项督促检查多、工作头绪多的情况下,统筹兼顾,加班加点,加快进度,狠抓落实,全面推进劳动保障各项工作,提前超额完成了全年目标任务。厅党组确定的在学习实践活动中要全力办好的“三件实事”进展顺利,全省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69万人,参保率达到88%;《__省村干部养老保险试行办法》已由省委、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各地执行,村干部养老保险工作全面启动;关闭破产国有企业退休人员参加医疗保险工作也达到了阶段性目标要求。为了应对世界金融危机,省劳动保障厅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下发了《关于应对当前经济形势全力做好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的通知》,出台了一系列特殊时期的劳动保障政策,概括起来就是“一缓二补三提高四降低”,即困难企业可以缓缴养老保险费;失业金可以用于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调整提高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待遇;困难企业可以适当降低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缴费费率,帮助企业共度难关,保经济增长、保就业、保社会稳定。对劳务输转也提出了“四调整”的应对策略。实现了以学习实践活动推动工作上水平,确保群众得实惠的目标。

通过分析检查阶段的扎实工作,取得了以下收获:

一是科学发展的意识进一步增强。通过学习讨论和分析检查,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进一步加深了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体系、实践意义和解放思想重要性的认识,澄清了一些模糊认识,进一步把握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增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坚持以加快发展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为劳动保障部门的重要职责;坚持以人为本为劳动保障事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劳动保障事业的基本要求;坚持以统筹兼顾为劳动保障工作的根本方法,已成为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党员干部的共识。

二是影响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进一步理清。通过征求意见和调查研究,了解、发现和梳理出了影响制约劳动保障事业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在统筹城乡就业方面,主要是偏重城镇就业、城乡统筹就业体制尚未建立,就业管理职能交叉重叠,公共就业服务覆盖面偏窄,职业技能培训和人力资源开发缺乏整体规划;在城乡社会保障方面,主要是制度不完善、城乡失衡,征缴体制不顺、责任不清,社会保险基本制度设计缺乏公平的、整体的、系统的考虑,统筹层次低、影响了制度的统一性和管理的规范化,经办能力弱、影响了执行力;在收入分配方面,主要是企业职工工资决定机制、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市场决定工资的机制还没有形成;在劳动保障能力建设方面,主要是基础设施比较薄弱,适应职能转变的组织机构不健全,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不够强。通过学习讨论和分析检查,党员干部普遍认为,形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在客观上,主要是国家宏观政策体系不健全,劳动保障立法滞后,劳动保障工作投入不足,缺乏有效推动手段。在主观上,主要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不高,以人为本的执政理论树立的不够牢固,创新体制机制的意识不够强,思想观念和工作作风还不适应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三是推动科学发展的 思路进一步明晰。通过学习讨论和分析检查,厅党组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在认真思考、集体讨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促进社会和谐为目标,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就业、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构建城乡和谐劳动关系“三个一体化”的总体工作思路;确定了到2024年实现全省城乡就业更加充分,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劳动关系更加和谐稳定的目标以及分阶段的任务;明确了强化“六项措施”,实施扩大就业发展战略;实施“六大工程”,加快发展劳务经济;完善“六项制度”,加快建立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四个力度”,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四方面工作重点;制定了加快基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理顺劳动保障管理职能,加大劳动保障工作财政资金投入力度,加快创新完善劳动保障工作体制机制和提高厅领导班子领导科学发展能力的五项保障措施,初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的发展思路和工作体系。

四是体制机制创新的目标进一步明确。通过学习讨论和分析检查,厅党组着眼促进劳动保障事业科学发展,提出创新完善“三项体制、三项机制”的工作目标,即创新完善统筹城乡就业体制,主要是建立完善城乡就业政策体系、培训体系、服务体系、领导体系和市场导向就业机制;创新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制,主要是理顺社会保险管理体制,健全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城乡医疗保险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城乡工伤保险制度、生育保险制度、多层次的社会保险制度,建立社会保险工作考核和参保缴费激励约束机制;创[!]新完善收入分配体制,主要是建立完善工资指导线制度、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制度和人工成本预测预警制度;完善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建立有效预防企业拖欠工资的长效机制;创新完善劳动关系调处长效机制,主要是提高劳动合同签订率,完善劳动用工备案制度;充分发挥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城乡一体的劳动保障监察维权机制和相关部门密切协作的部门联动机制的作用;创新完善劳动保障工作机制,主要是完善重要工作协调机制、目标责任管理机制、绩效考核评价机制和选人用人机制;创新完善劳动保障管理监督机制,主要是完善行政许可项目动态评估、专家咨询论证和公示制度、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度、政风行风建设特邀监督员制度、接待制度和内部监督机制。

总体来看,我厅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分析检查阶段的工作进展比较顺利,但与中央和省委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主要是个别支部组织生活会时间安排比较紧,党员之间开展批评不够;个别支部满足于环节和程序到位,工作还不够深入扎实。对于这些问题,要高度重视,在今后工作中认真研究,切实加以解决。

二、明确任务,全力推进,切实抓好集中整改落实

按照省委的部署和实施方案的安排,从今天开始,我厅的学习实践活动转入整改落实阶段,到明年2月24日结束。这个阶段,主要有“制定整改落实方案”、“集中解决突出问题”、“完善体制机制”三个环节。整改落实阶段是在前两个阶段工作的基础上,集中时间、集中精力解决问题的重要阶段,是整个学习实践活动能否取得实效的关键。要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继续加强理论学习。各支部要把加强理论学习作为整改落实阶段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认真总结前两个阶段学习实践的经验,组织党员干部继续深入学习规定的必读书目,重点学书记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三十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学习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学习领会中央和省委关于应对当前经济形势的一系列决策部署,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了解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和不利因素,充分认识全国和我省的经济发展态势,理解把握中央和省委为抵御国际金融危机做出的一系列举措。通过加强学习,切实把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统一到中央和省委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决策部署上来,把工作目标统一到中央和省委保稳定、保发展的工作要求上来,把政策措施统一到顺应民意、维护民利、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具体行动上来,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积极应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工作中去,正视困难,沉着应对,坚定信心,加快发展,争创新的工作业绩。

(二)认真制定整改方案。制定整改落实方案是有计划、分步骤解决突出问题和创新体制机制的前提条件,对于学习实践活动能否取得实效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当前,我们要以厅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为依据,认真研究制定整改落实方案。

一是要梳理整改落实项目。要对从各个方面征求到的意见建议,对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上查摆出来的突出问题,以及制度缺失和体制等方面的问题,在全面研究分析的基础上,认真进行梳理归类,明确哪些问题已经具备条件,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可以解决;哪些问题难度较大、暂不具备条件,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才能解决。对于体制机制创新问题,要区分废、改、立三种类型,明确哪些是已经过时、应当废止的,哪些是经实践检验不够科学合理、需要进一步修改完善的,哪些是新的形势任务要求必须建立的,真正明确整改的任务,抓住整改的重点。

二是要提出整改落实措施。要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分类推进的原则,对于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和需要创新完善的体制机制,要按照轻重缓急和难易程度,分门别类地提出整改落实的工作目标、方式方法和时限要求。学习实践活动中,可以解决的问题和完善的体制机制,要按倒计时方式提出明确的具体步骤和整改时限;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解决和完成的,要列出大体的进度表;确有困难,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解决和完成的,也要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努力方向,切实增强整改的针对性和操作性。

三是要明确整改落实责任。整改落实措施要做到具体化、目标化、责任化和制度化,保证“三明确一承诺”,即明确整改落实的目标、方式和时限要求,明确整改落实的具体措施,明确分管领导、分管处室、单位的责任;整改落实方案制定后,在厅系统内公布,做出公开承诺,确保措施到位,得到群众认可。对于涉及面比较广、依靠自身力量难以解决的突出问题和完善的体制机制,积极与有关部门沟通协调,共同研究解决。

四是要充分运用献计献言活动的成果。注意把“为劳动保障事业献计献言活动”中收集到的好意见、好建议吸收到整改落实方案中,发挥群众的智慧,使整改落实方案更符合民意,更好地促进劳动保障事业科学发展,切实增强整改的科学性。

(三)集中解决突出问题。解决突出问题是学习实践活动能否取得实效的关键,也是群众满意不满意的重要衡量标准。各支部、处室、单位要围绕厅党组提出的“服务基层,服务群众,强化劳动保障能力”的活动主题,选准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和切入点,切实解决查找出来的、通过努力能够解决的突出问题

一 是要注意突出重点。要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十届五次全委会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把采取积极措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作为当前学习实践活动的重要实践特色,把保中央和省委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保发展、保民生、保稳定摆在突出位置。密切关注群众在生产、生活方面遇到的新困难、新问题,抓住那些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群众反映强烈的实际问题,集中精力加以解决。努力办好厅党组确定明年要办好的“三件实事”,即建立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将未参保集体企业职工纳入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将“老工伤”人员纳入工伤统筹管理,让广大群众感受到学习实践活动带来的新气象、新变化。

二是要坚持量力而行。解决突出问题既要积极主动、奋发有为,又要立足现实、务求实效;既要防止畏难情绪、无所作为,又要避免搞形式主义、短期行为和“形象工程”。各支部、处室、单位的主要负责同志要切实负责,统筹协调,督促落实,保证整改措施一个一个落实,突出问题一个一个解决,使学习实践活动真正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的检验。

三是要推动当前工作。要将整改的成效体现在推动当前工作上。把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推进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结合起来,与总结改革开放30年经验、坚定科学发展的信心结合起来,与全面完成今年各项工作任务、谋划好明年的工作结合起来,与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搞好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结合起来,切实以整改落实促进劳动保障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四)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体制机制建设带有长期性、根本性、稳定性,关系到学习实践活动成果的巩固和发展,关系到科学发展观的深入贯彻落实。要从促进科学发展的需要出发,积极稳妥地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建设,努力解决制度缺失和体制障碍等突出问题,逐步形成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的制度体系。

一是要尽快形成研究报告。要抓紧修改创新完善“三个体制、三项机制”的研究报告,尽快形成总报告,向省委、省政府上报。

二是要认真做好科学论证。要充分借鉴学习调研、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的成果,不断深化对科学发展规律的认识,勇于突破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束缚。把完善体制机制与走群众路线结合起来,与解决突出问题结合起来,多方听取意见,根据整改进展情况对制度建设进行反复研究论证,尽可能兼顾各方面的利益诉求,切实增强制度建设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操作性。要认真清理现有劳动保障规章制度,为创新完善体制机制创造条件。

三是要注重探索实践。要在活动中边学习边探索,积极创新劳动和社会保障体制机制,解决实际问题。对涉及干部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严格按照程序规范操作,切实加以解决。

(五)抓好活动总结和群众满意度测评。学习实践活动基本完成时,各支部要做好活动的总结工作,向活动领导小组上报总结报告。总结报告主要包括学习实践活动基本情况、主要做法及特点、成效及经验、存在问题及原因、巩固和扩大活动成果的努力方向和主要措施等。在支部总结的基础上,活动办公室要认真起草我厅学习实践活动的全面总结,向省委报告,并采取适当方式向普通党员和干部群众通报情况。在此基础上,采取分层面、集中评议、无记名投票、随机抽样调查等形式,对学习实践活动进行群众满意度测评,主要测评群众对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突出问题的满意度,对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实际效果的满意度。测评结果以适当方式在厅系统公布。

三、统一思想,加强领导,确保整改落实取得实效

整改落实阶段工作要求高,任务重,干部关心,群众关注。学习调研、分析检查的成效要在这一阶段体现出来。因此,必须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周密安排,把这一阶段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一要提高认识。整改落实阶段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最后一个阶段,是整个学习实践活动的着眼点和落脚点,也是对学习实践活动实际成效的重要检验。这个阶段有两大任务,一个是集中解决突出问题,一个是创新完善体制机制,这两方面的工作质量决定着学习实践活动的成败。首先,衡量学习实践活动能否取得实效,能否达到省委的要求,能否成为群众满意的工程,归根到底要看能否实实在在地解决问题。解决问题是科学发展观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运用,也是对科学发展观的一次再学习、再认识、再提高的过程。通过解决问题,有利于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推动科学发展的主动性和使命感。其次,是制度建设,这是解决根本性、全局性和长期性的问题。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实践证明,工作中很多问题的发生,虽然原因有多个方面,但制度建设不完善、不健全是关键。在这次学习实践活动中,我们查找出并解决的一些突出问题,其发生的根源就在于制度缺失或制度障碍。要从根本上解决好这些问题,就必须下大力气完善制度建设,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科学发展观能不能真正得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能不能真正实现,关键就在于能否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体制机制。因此,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做好这一阶段工作的重要意义,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精神和省委、省政府的工作大局上来,以高度的责任感做好这一阶段工作,高标准启动,严要求推进,高质量落实,真正使解决问题的过程成为提高劳动保障工作水平、促进全省劳动保障工作科学发展的过程;同时,着重抓好制度建设,构建反映时代要求,符合客观规律,体现人民群众意愿,充满生机活力和富有效率的劳动和社会保障体制机制,努力在完善劳动保障工作机制上取得新突破、新成效。

二要加强领导。第三阶段的整改落实工作能否搞好,关键在领导。各支部、处室、单位的负责人要强化责任意识,加强组织领导,积极履行直接责任人的职责,继续保持前两个阶段的工作状态,用饱满的工作热情,投入足够的精力抓整改,高标准、严要求,把本处室、本单位和党员的整改落实工作抓紧、抓实、抓好。对每项整改任务,都要落实责任人,明确完成时间,并认真进行调查研究,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厅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工作指导和督促检查,掌握整改落实阶段工作的进展情况,要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厅领导班子成员要对各自分管处室、单位的整改落实工作及时给予指导,帮助他们进一步理清思路,解决实际问题,确保第三阶段的工作不走形式,不走过场,取得实效。

三要全员参与。广大党员干部是学习实践活动的主体,大家参与学习实践活动的情况如何,是衡量活动成效的重要标尺。我们从活动一开始,就在重点抓好领导班子成员和党员领导干部的同时,广泛动员和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参与学习实践活动,使普通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的学习实践活动同步进行、整体推进,较好地处理了突出重点对象和全员参与的关系。特别是进入分析检查阶段以来,我们更是坚持全员参与,充分调动广大党员干部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准确查找一些存在的突出问题创造了条件,也进一步提升了对科学发展观的认知水平和实践能力。下一阶段,我们要继续保持和发扬这一良好氛围,进一步动员和组织广大党员干部人人参与整改落实,人人参与建章立制,确保每一个党员学习有载体,实践有抓手,活动有成效。

四要统筹兼顾。学习实践活动已接近尾声了。一般情况下,活动越到后期就越容易出现松懈状况。因此,要特别强调,气可鼓不可泄,势可造不可衰。要确保整个活动圆满结束,取得实效,就必须再鼓一把劲,克服畏难和厌战的不良情绪,进一步增强开展活动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善始善终地完成好各项工作任务。现在已到年关,各方面工作任务相当繁重,今天下午,我们将召开全省劳动保障工作会议,总结全年工作,分析当前形势,安排明年工作,各处室、各单位要按照省委的部署和厅党组的要求,努力将学习实践活动与全面完成今年各项工作任务紧密结合起来,切实做到“两不误、两促进”。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