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AA范文大全网!

家政服务工作总结{精选5篇}

梦幻之巅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本文共计17263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70分钟。

家政服务工作总结范文第1篇

为进一步促进家政服务就业,扩大家政服务消费,根据商务部、财政部和全国总工会《关于实施“家政服务工程”的通知》(商商贸发〔2009〕276号)要求,结合我市家政服务业发展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搞活流通、扩大消费的各项政策措施,以技能培训为手段、安置就业为目的,积极开展家政服务人员业务技能培训,推动以城镇下岗人员、农民工为重点的家政服务就业安置工作,规范家政服务行为,提升家政服务质量,扩大家政服务消费,促进全市家政服务业的健康发展。

二、培训组织与实施

市经贸委、市财政局和市总工会共同组成青岛市“家政服务工程”实施工作组,负责全市“家政服务工程”的组织实施工作。实施工作组下设综合组、考务组,具体组织培训、考核、办证、档案管理等工作。

(一)招生对象

准备从事家政服务工作的中国公民,男性16至55周岁、女性16至50周岁,持《健康证明》,均可报名参加培训。

(二)承办机构和企业

确定青岛市劳动就业培训中心为我市家政服务培训承办机构;青岛市爱心大姐服务社、青岛多彩职业培训学校和青岛天虹职业培训学校为开展自主培训的大型家政服务企业。

(三)师资要求

高水平的师资是培训质量的保障。家政服务培训承办机构(企业),应根据专业设置加强师资储备和管理,配备不少于3人的专业教师队伍,授课教师必须具备本专业高级以上职业资格。要适应市场和消费者需要,积极组织教师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不断提高师资队伍整体业务素质。

(四)培训内容

按照商务部《家政服务员培训大纲》要求,主要包括家政服务的职业道德、法律常识、安全卫生知识、礼仪习俗、家庭清洁、烹调、洗涤、家电使用、花卉宠物养护、老幼家庭护理等知识和技能,培训总课时不少于150课时,其中集中培训课时不少于80课时,自学课时不少于70课时。

同时,可根据市场需求适当增加调整部分专业课时,有重点的培训一批育婴、养老护理、医院陪护等方面的专业性家政服务人才。

(五)培训教学管理

1、开班备案。家政服务培训承办机构(企业)根据学员报名情况确定培训开班日期,备齐《培训开班审核表》(见附件1)、《培训学员花名册》(见附件2)、教学计划(包括课程设置和安排、考试主要内容等)、师资证明等材料,于开班前三个工作日向市经贸委提出开班备案申请,由市经贸委盖章同意后开始培训教学工作。每期培训班学员不少于30人。

2、培训教学。家政服务培训承办机构(企业)获得批准后,严格按照教学计划及大纲组织开展培训工作,保证教学内容与《家政服务员培训大纲》要求相符。培训期间,要加强对培训学员上课出勤管理,认真填写《培训学员出勤簿》(附件3),每次组织学员培训不低于四课时,保证培训学员出勤率不低于培训总课时要求的80%。若因故需延时开课,当日上报市经贸委,待开课时间确定后,按程序重新进行申报备案。

3、鉴定考核。教学工作完成后,家政服务培训承办机构(企业)备齐鉴定考核有关资料,于鉴定日五个工作日前报“家政服务工程”考务组申请鉴定考核。鉴定考核工作于每月15日、30日各组织一次;如当期学员数量较多,可申请增加临时鉴定考核。基础理论考试由各承办机构(企业)自行组织,考务组统一阅卷;技能操作考试由考务组统一组织进行。

4、证书发放。鉴定考核结束后十五个工作日内公布鉴定成绩,基础理论、技能操作双合格的填写《申报办证花名册》(附件5),报“家政服务工程”实施工作组,由综合组颁发全市统一的培训合格证书。

5、安排就业。家政服务培训承办机构(企业)要确保在一个月内安排学员就业,就业合同期限原则上不得低于一年。学员与家政服务企业或消费者签订的合同,作为检查验收和资金拨付的证明材料备查。家政服务培训承办机构(企业)培训学员安排就业率不得低于95%。

6、检查验收。家政服务培训承办机构(企业)应在每月培训工作完成后,向市经贸委提出验收申请,并准备相应验收材料。在接到申请后的十个工作日内,“家政服务工程”实施工作组将按照《“家政服务工程”验收表》(附件6)有关标准进行检查验收,并出具《验收意见书》。

7、档案管理。家政服务培训承办机构(企业)要将培训备案表、备案花名册、培训计划、大纲、师资证明(身份证复印件、学历复印件、职称复印件)、培训学员考勤记录、鉴定资料、颁证花名册、培训补贴申报、核拨资料等按期次归档,建立健全培训信息资料库。

三、资金拨付

*

四、质量评估与监督检查

(一)建立内部质量评估考核体系,加强自我监督

培训期间,“家政服务工程”实施工作组将对家政服务培训承办机构(企业)培训情况进行不定期抽检,每班不少于一次,建立培训

班抽查记录档案,认真做好记录。重点检查学员到课和教学计划、大纲的执行情况,了解学员对培训情况的信息反馈,对不按培训要求开班上课的,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对反映出的问题,督促家政服务培训承办机构(企业)限时解决。

(二)建立“家政服务工程”工作联系会议制度

“家政服务工程”实施工作组和家政服务培训承办机构(企业)每月中旬召开一次工作联系会。一是加强信息沟通,及时了解用工企业、学员对培训工作的反应和要求,改进和完善培训工作。二是研究掌握工作规律,探求改进工作方法,及时解决培训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共同推动“家政服务工程”工作。

五、有关工作要求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

“家政服务工程”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实施“家政服务工程”不仅有利于增加就业岗位,解决当前就业困难,而且对提高家政服务业行业水平、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生活服务需求有着重要意义。家政服务培训承办机构(企业)要高度重视,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对各环节的管理,规范培训考核,不断提高培训水平,积极推动家政服务就业,将此项工作做实做好。

(二)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加强舆论引导

家政服务培训承办机构(企业)要在“家政服务工程”实施工作组的指导下,广泛利用报纸、网站、电视、广播等各种新闻媒体,加大宣传和信息力度,增强家政服务企业、消费者、学员提高“家政服务工程”的了解和认知程度,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家政服务工作总结范文第2篇

民政部部长李学举在讲话中指出,我国当前正处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激发了广大社会组织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组织事业新局面,促进各行业健康发展。

“引入SA8000标准,规范家政服务业的发展,北京家政业走在全国的前列。”北京市家政服务协会会长李大经表示,目前,北京有大约37万家政服务从业人员,她们90%来自农村,且绝大多数没有基本社会保障。为进一步促进家政服务企业对家政服务员的权益保护,最终达到促进就业、维护家政服务员权益的目的,推动北京家政服务业规范发展。

据了解,中国约有2000万名家政工和60万所家政服务机构,家政从业人数居世界首位,主要由教育程度较低的农民工以及城市的下岗工人组成。发展家政服务业已成为缓解就业矛盾、拓宽就业渠道、保障劳动者就业权益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生活服务需要。

2010年2月23日,“SA8000企业社会责任培训班”在北京召开,本次培训班在“SA8000家政服务行业的社会责任与企业管理研讨会”的基础上,对家政服务企业如何加强对家政服务员的权益保护进行了探讨,为家政服务企业如何依法履行社会责任提供了实用工具。

通过介绍和推广SA8000标准,促进家政服务行业实现自身社会责任,在增加就业机会的同时保护家政行业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对推动家政服务业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家政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家政工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全国总工会保障部副巡视员银玉清表示,家政服务业面临着家政工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权益法律法规不健全、家政工权益的维护机制缺失等问题。

在日前结束的“在京外来务工女性就业促进与权益保护项目”总结大会上获悉,主办方代表赵中屹介绍,通过举办SA8000家政服务行业的社会责任与企业管理研讨会,结合目前中国国情和家政服务行业的特点,为从事家政服务的企业与企业社会责任领域的专家、学者搭建了一个相互沟通、交流的平台。

家政服务工作总结范文第3篇

一、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总体目标。通过改革试点,建成覆盖全县的智慧养老网络服务平台,探索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新方法、新路径,进一步健全养老服务设施,完善服务内容和标准,形成可推广、可复制、可持续的少数民族地区养老模式。到2024年底,全面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城乡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覆盖率达到100%,其中80%以上的城市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交由社会力量运营,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二)基本原则。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同与社会力量参与运营相结合、政府购买服务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保障失能老人和特殊群体老人惠及全体老年人为重点、专业化居家养老服务组织与“三社联动”相结合、统筹规划与分类指导相结合的推进原则。

二、工作任务

(一)完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功能。完善社区养老配套设施建设,建立健全新建住宅小区与配套养老服务设施“四同步”的工作机制,明确相关部门在“四同步”中的职责,建立健全已建成住宅小区通过购置、回购、改造、租赁等方式开辟养老服务设施,保障服务场地供给。

1、落实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套政策。新建居住小区要根据住宅建筑面积,严格按照《城市公共设施规划规范》、《城镇老年人设施规划规范》、《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的规定标准,建设和完善养老服务设施,并与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民政部门使用。

2、发挥社区养老服务阵地功能。整合社区各类服务资源,将社区医疗康复、体育文化、家政服务、助餐配送、便民购物、培训学习等资源与社区养老幸福驿站有效结合,借鉴社区网格化管理机制,充分发挥社区养老服务能力。

(二)培育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组织。

1、大力培育发展居家养老服务组织。努力培育养老服务市场多方面社会养老服务组织,为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浴、助医、助行、助洁和居家探访等服务。统筹使用各级财政投入的资金,优化财政支持养老服务组织的发展机制。

2、推进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延伸。鼓励现有养老服务社会组织、机构和企业,充分利用“互联网+养老”服务平台技术和养老资源,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延伸服务。养老服务社会组织,机构及企业可以开办中小型的社区养护院、照护站、颐养院等机构,依托现有养老服务资源,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为居家和社区老年人提供多元化、专业化的养老服务。

3、发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公益创投项目。充分发挥养老服务机构、企业和社会组织、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以及慈善公益组织的作用,设立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公益创投示范项目,面向社会组织、企业和机构公开评选项目,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重点对特困老年人、低保家庭、计划生育困难家庭、困难职工家庭、低收入家庭老年人以及有全国、省、州劳模(含先进工作者、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等特殊贡献的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浴、助医、助行、助洁、居家探访等公益创投项目给予支持和资助,创新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模式。

(三)培育“品牌化”、“连锁化”养老服务品牌。优化社区养老服务供给,依托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在乡镇建设具备全托、日托、上门服务、对下指导等综合功能的社区养老幸福驿站。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扶持培养一批综合化、专业化、连锁化、品牌化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品牌企业,推动形成以社会力量为主体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多元供给格局。

1、完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体系。以县级养老服务运营中心信息网络平台为主导,强化线上管理和线下服务两大支撑,在县设一级网络管理平台,乡(镇)设二级网络服务平台。打造统一数据规范的二级居家和社区养老网络体系,高效地将“互联网+养老”统一服务系统和智能养老技术应用到全县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体系中。

2、打造“社区养老幸福驿站”示范项目。探索政府引导、市场化运行的模式,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扶持培养一批综合化、专业化、连锁化、品牌化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品牌企业,鼓励专业餐饮服务商利用自身的服务网络、科技手段或智能设备、通过餐饮服务商(幸福厨房)+社区养老幸福驿站+老年人家庭方式,重点对空巢、失能、高龄老人等特殊群体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洁、助医等服务。

3、探索“农村养老幸福驿站”示范项目。各乡(镇)要确定一批软硬件基础较好的村(社区)养老服务阵地,整合村社周边养老服务资源,通过公建民营、民建公助等方式,鼓励养老服务企业(机构)建设、运营农村养老幸福驿站示范项目,提供专业化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以幸福驿站为基础,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形成全覆盖的居家和社区养老地面服务网络格局。

(四)打造高素质养老服务人才队伍。按照《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2024年修订版)》,加快建设养老护理员队伍,提升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完善养老服务人才的培养、使用、评估和激励机制。开展养老服务人才培训提升行动,对养老护理员开展培训和职业技能认定,培训及提升养老院院长、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主任和专兼职老年社会工作者的工作能力。

1、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人才培养。通过与高校、医疗机构等合作形式,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护理员培训,委托专业的养老护理培训学校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人才培训,推行持证上岗制度,为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试点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人力支撑。

2、探索养老服务人才激励机制。支持专业职业培训学校培训养老服务人才,鼓励职业院校培养老年护理、养老管理等养老专业人才。支持社会组织、企业和机构通过岗位补贴等方式对优秀的养老服务人员进行奖励,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激励养老服务业的人才发展。

(五)完善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充分发挥基层自治组织、社会组织作用,广泛发展互助式养老服务,积极采取社会捐赠、老人自筹、村民互助等方式举办农村幸福院和养老大院,实现可持续发展;推进有条件的养服务设施增加日托、上门服务等功能,提高农村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质量。

1、拓展农村敬老院服务。积极推进农村敬老院服务提升扩面,完善服务设施,增加服务功能,为居家和社区特困老人提供延伸服务的同时提高服务质量。

2、建立互帮互助服务机制。结合农村生产生活,传统习俗等实际情况,鼓励老年人依托农村养老幸福驿站服务设施,形成低龄老人帮助高龄老人、健康老人帮助失能、半失能老人的良好机制。

(六)完善“互联网+养老”服务平台。依托全省“12349”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建立县、乡(镇)统一运营管理、统一服务热线、统一数据规范、统一服务系统的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全县形成以一个养老服务信息平台为基础,一家养老服务运营企业为主体,一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组织为支撑,多个社区养老幸福驿站服务网点为依托,各乡(镇)养老机构为补充,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健康理疗、文化娱乐、膳食供应等互联网智慧养老服务信息平台。

1、建立老年人养老信息数据库。建立全县老年人基本信息和服务企业数据中心,由乡(镇)负责老年人基本信息的采集、录入和汇总等基础工作,逐级汇总到县级信息平台数据库。其中乡(镇)负责养老服务企业基本信息的采集、录入和汇总等工作,统一汇总后上报县级信息平台数据库,做到底数清晰,信息真实准确全面。乡(镇)按照分类管理原则,对一般老年人、特困老年人、特殊老年人以及低收入老年人和自理、失能、失智、半失能老年人等指标分类管理,同时对老年人信息安全进行保护,避免老年人信息泄露。

2、建设二级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建设县级运营平台,乡(镇)管理服务平台,形成布局合理,分工明确的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实现全县养老基础信息实时采集、分级汇总管理、数据动态监管、信息及时反馈,实现“多机构一平台”融合,即实现养老服务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公益慈善机构、文化娱乐机构、商品供给机构等通过一个网络信息平台有效的融合。

3、培育孵化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实体。县级养老服务运营中心、乡(镇)在负责线上运营管理的同时要积极孵化养老服务企业和社会组织,按照宽进严管、非禁即入的原则,鼓励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主体通过政府购买、公建民营等方式,依托养老服务中心、社区养老幸福驿站开展线下养老服务,培育和打造一批品牌化、连锁化、成规模的龙头社会企业和社会组织,使社会力量成为提供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的实体。

(七)推动医养结合,完善护理保障。有序推动医养结合工作,使老年人在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中获得方便、快捷的医疗卫生护理服务。

1、建立医养融合发展的运行机制和服务模式。采取多种形式实现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融合发展。按照就近就便、互利互惠的原则,推动县级及以上医院与养老服务企业和组织建立合作机制,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建立完善可持续强的运行机制和服务模式。医院可通过整合医疗、康复、养老和护理资源,为老年人提供治疗期住院、康复期护理、稳定期生活照料以及临终关怀一体化的健康养老服务。

2、支持有条件的养老机构内设医疗卫生机构。养老机构可根据服务需求和自身能力,按相关规定申请开办老年病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等,也可内设医务室或护理站,推动提升养老机构基本医疗护理服务的能力。对无力设置医疗卫生机构的养老机构,医院可采取主办、协办、托管等形式参与养老机构内设医疗卫生机构的经营管理。鼓励执业医师到养老机构设置的医疗机构多点执业,支持有相关专业特长的医师及专业人员在养老机构规范开展疾病预防、中医调理养生等非诊疗行为的健康服务。

3、鼓励各级卫生医疗机构开展养老服务。县级综合医院要开设老年病科,做好老年慢性病防治和康复护理相关工作,提高综合医院为老年患者服务的能力。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康复、护理床位占比,鼓励其根据服务需求增设老年养护、临终关怀病床。全面落实老年医疗服务优待政策,医疗卫生机构要为老年人特别是高龄、重病、失智、失能老年人提供挂号、就诊、收费等就医便利服务。

4、推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依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服务机构、医院等医疗卫生机构与社区(农村)养老幸福驿站开通医养合作通道,着力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做到疫情防控和健康服务“两手抓”“两手硬”。支持家庭医生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指导老年人、残疾人、慢性病患者等人群的个人健康管理;支持家庭医生积极为居家和社区老年人提供医疗服务,落实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工作,引导家庭医生通过“互联网+养老”服务平台,为居家老年人提供上门照护、健康管理、保健、康复、咨询、预约挂号、药品配送等服务。

5、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以互助共济方式筹集资金,为长期失能老年人基本生活照料和与之密切相关的医疗护理提供服务或资金保障,基本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水平和老龄化发展趋势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政策框架。推动建立健全满足群众多元化需求的多层次长期护理保障制度,重点解决包括失能失智老年人、重度残疾老年人基本护理保障需求。长期护理保险基金主要用于支付符合规定的机构和人员提供的基本护理服务,根据护理等级、服务提供方式等不同实行差别化的待遇保障政策,鼓励使用居家和社区养老护理服务。做好长期护理保险与经济困难和高龄老年人服务补贴及特困老年人和重度残疾人护理服务补贴等政策的整合衔接工作。

(八)推动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1、建立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政府购买机制。科学精准确定政府购买服务的对象、范围和补助标准,优先将分散供养的城乡特困老人,重点优抚对象,经济困难的失能、失智、半失能老人、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60岁以上的县级以上劳模、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和先进工作者等特殊群体老人纳入政府购买服务范围。

2、建立养老服务评估机制。建立涵盖老年人能力评估、养老服务机构评估、老年人服务需求评估等为内容的养老服务评估体系,通过委托养老服务机构、企业与服务对象之外的第三方养老评估机构,对老年人身体状况、养老服务机构等级、老年人需求等情况进行评估,为养老服务企业提供养老服务指导,促进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整体水平。

3、建立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主体等级评定制度。制定《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主体等级评定标准》、委托第三方评估机构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企业(机构)服务内容、服务质量、服务成效进行综合评估,并且评定等级,建立科学合理的星级评定制度,按照“奖优惩差”的原则,鼓励养老服务主体提升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

4、建立养老服务企业准入和退出机制。建立健全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企业的准入和退出机制,按照“宽进严管”的原则设定准入和退出机制,各乡(镇)要与加盟企业签订服务提供协议,实行服务质量监控和评价管理,对信誉度高、服务优质的企业进行优先推荐、优先派单,对信誉度低、服务质量差的企业实行末位淘汰,确保服务质量。

5、建立居家和社区老年人服务标准。以省上《居家养老服务管理规范》、《社区养老服务管理规范》为指导,规范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的内容,为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的组织、从业人员、服务项目、服务流程以及服务改进提供服务标准,提升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水平。

6、建立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综合监管体系。建立以县级为业务监督、乡(镇)为主体管理、评估机构为第三方评价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综合监管体系,发挥好政府部门“裁判员”角色。同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委托第三方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质量进行运营监管,督促养老服务企业(机构)提高服务质量、从业人员提升服务水平。

(九)构建养老、孝老、敬老的社会环境。支持专业社工和慈善组织依托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平台开展多种形式的养老服务,发挥专业社工、志愿者的重要作用,形成互联互动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机制,大力培养一万名专业社工和志愿者,推动公益助老,提升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实力。

1、支持专业社工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依托“三社联动’机制,鼓励专业社工、社区、社会组织参与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以社区为阵地,社工专业人员为抓手,整合社会资源,探索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新模式。

2、支持慈善力量参与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发挥慈善组织和志愿组织的作用,依托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平台,扶持慈善组织与志愿组织重点为特殊困难老年人提供志愿服务。在“互联网+养老”服务平台上搭建互助养老服务分平台,鼓励低龄、健康老年人为高龄、失能老年人提供服务,倡导互助互帮的养老服务风尚。

3、鼓励养老组织与学校志愿者联合会开展为老服务。充分发掘志愿者队伍,鼓励养老组织与学校开展互助合作,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者服务老年人活动,形成全社会关注服务老年人的良好社会氛围。

4、建立特殊困难老年人基本养老服务制度。开展特殊和困难老年人情况筛查摸底工作并建立数据库。建立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制度,重点满足经济困难家庭的失能、失智、失独、空巢(留守)、高龄等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有效提高和保障困难老年人的生活水平。

三、实施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2024年7月)。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调研,县上成立领导小组,研究制定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召开专题会议部署改革试点工作,分解工作任务,明确部门责任。

(二)试点实施阶段(2024年8月至2024年12月)。全面开展试点工作,逐步形成社会力量参与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的良好氛围。定期召开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推进会,出台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的相关政策,建立督办机制,按照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重点工作任务分工及进度表开展督查,加大督办、检查和年终考评力度,领导小组办公室定期通报试点工作情况。

(三)验收评估阶段(2024年1月至2024年2月)。按照试点工作要求,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各责任单位工作完成情况验收考核,汇总形成全县改革试点工作书面总结,接受上级部门验收评估。

(四)巩固提升阶段(2024年3月至2024年11月)。全面汲取评估成效和不足,进一步修订和完善相关政策、标准和制度,在试点基础上不断提升服务,加大投入力度,形成一批品牌强、口碑好的连锁养老服务企业(机构),巩固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工作成果。

(五)总结推广阶段(2024年12月)。总结改革试点经验,提炼亮点,召开全县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总结会,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全面推广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保障。建立政府领导、政策保障、部门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成立县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领导小组,由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县委宣传部、县发改委、县民政局、县财政局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及各乡(镇)政府主要负责人为成员。

(二)制定落实政策。各乡(镇)要根据县上方案,8月中旬前出台扶持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方案,8月底前出台配套政策,建立政府购买服务、公建民营、以奖代补等制度。进一步完善居家和社区养老发展政策,制定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管理办法、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实施办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主体等级评定标准等配套政策,形成以保障特殊困难居家和社区老年人为基础,逐步惠及其他居家和社区老年人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机制。

(三)加大资金支持。加大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的资金支持力度。要科学合理使用省、州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专项资金,通过向养老服务机构(企业)购买服务、“以奖代补”、“民建公助”等方式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参与机构、企业给予扶持,提升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软实力,培育养老服务市场,撬动社会资本投入。

家政服务工作总结范文第4篇

今天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大工作报告,传达贯彻全省优化产业结构工作现场会议精神,进一步深化全市优化产业结构工作,促进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刚才,同志传达了全省优化产业结构工作现场会议精神。下面,我主要讲三点意见。

一、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把优化产业结构壮大地方财力工作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

(一)优化产业结构壮大地方财力工作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重要举措。刚刚闭幕的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总书记的工作报告,立意高远,求真务实,内涵丰富,思想深刻,论述精辟,科学回答了我们党在改革开放关键阶段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发展目标继续前进等重大问题,是顺应时代潮流、符合党心民心、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报告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作了全面部署,提出了30条具体要求。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并强调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提出了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经济增长由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鼓励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在全省优化产业结构工作现场会议上,王仁元副省长也对此进行了详细阐述。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将企业内部的三产剥离出来,不仅能使企业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而且能够带动生产型服务业快速发展,有利于培植新的利润增长点。因此,优化产业结构壮大地方财力工作符合总书记工作报告中提出的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符合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顺应了产业结构调整的内在要求和企业发展的自身规律。各级各部门要深入领会总书记的工作报告和十七大会议精神实质,以十七大精神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以贯彻落实十七大会议精神为动力,促进优化产业结构壮大地方财力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优化产业结构壮大地方财力工作是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现实需要。从当前我市情况看,经济运行质量和财政收支情况总体上是好的,但形势也越来越严峻。一方面,财政增收压力很大。大家都知道,我市的现代服务业、第三产业等发展比较滞后、份额偏低,财政贡献率低,财政收入主要依靠大中型企业集团。但今年由于客观因素的影响,中海沥青股份有限公司、魏桥创业集团有限公司等大中型企业的经济效益出现都不同程度地下滑,严重影响了财政收入的增长。另一方面,财税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日益突出。截止10月底,全市共组织各项财政收入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为%;国税部门共组织各项收入亿元(不含出口退税),同比增长%,增收亿元。其中,市县级财政收入为亿元,占总收入的%;全市地税部门共组织各项收入亿元,同比增长%,增收亿元。其中,市县级收入为亿元,占总收入的比重为%。国税收入总量和占总税收收入的比重明显高于地税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明显偏低。与有关市地相比,2006年,东营市财政总收入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亿元。财政总收入与与我市基本持平,但地方财政收入却高出我市亿元。今年1—10月份,东营市实现财政总收入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为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为%,高于我市个百分点;与淄博市相比,2006年,淄博市财政总收入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亿元,其上缴收入基本与我市持平。今年1—10月份,淄博市实现财政总收入亿元,地方财政收入为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为%,高于我市个百分点;与菏泽市相比,2006年,菏泽市财政总收入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亿元。今年1—10月份,菏泽市实现财政总收入亿元,地方财政收入为亿元。虽然菏泽市财政总收入低于我市,但地方财政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却高于我市个百分点。以上不难看出,我市财税收入结构明显不合理,对中央、省财政贡献大大高于与我们相邻的其他地市。当然,我们不是反对为中央、省多做贡献,但也要充分考虑我市的财政收支状况。产业结构决定财税收入结构,财政收入结构是影响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要想从根本上改变财政收入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必须从产业结构入手。因此,在当前形势下,如何利用好现行的税收政策和财税体制,进行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进而提高财政收入的“含金量”,已成为一项紧迫任务。

(三)优化产业结构壮大地方财力工作是发展生产服务业的有效途径。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好字当头,好中求快、又好又快发展,结构调整是主线。当前,我市经济的结构性矛盾还比较突出,特别是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年,我市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明显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我市第三产业比重的长期偏低,也制约了就业的扩大、地方财政收入的增加、节能减排任务的完成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影响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随着优化产业结构工作的深入开展,截止10月底,全市通过产业分离和资源重组,已成立三产企业和建筑安装企业家,实现营业收入亿元,增加地税收入亿元。产业结构的优化有力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实践充分证明,推行二产产业分离,大力发展研发、信息服务、现代物流等成产业,进一步提高服务业在经济的比重,对于优化经济结构、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方面,将大企业内部原来与二产混在一起的三产分离出来,是服务业发展情况的真实反映,对提高三产比重有直接的作用;另一方面,实行二、三产业分离,有利于彻底摸清服务业发展状况,便于采取更加有针对性的措施,促进服务业的发展。

因此,各级各部门必须把优化产业结构工作作为优化税收结构工作的总抓手,坚持从企业内部结构上看问题,从优化调整上找出路,从管理中增效益,真正树立起靠优化结构壮大税源的新观念。在指导思想上,要坚持把优化税收结构壮大地方财力工作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牢牢坚持“存量结构调整,增量结构优化,扩大地方税基,壮大地方财力,实现跨越发展”的工作方针,把工作重心放到优化产业结构上来,把工作的着力点用到为企业谋思路、抓服务航来。在工作思路上,要坚持从产业上抓优化,从税基上找问题,从管理上找原因,从发展三产上找办法,不断优化结构,促进企业战略升级。在工作方法上,要坚持因企制宜,积极稳妥,先易后难,以点带面,实行重点突破,梯次推进,始终把握工作的主动权。在宏观指导上,要定位于“两个增加,三个提高”,即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和企业效益,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经济运行质量和企业竞争力,进而形成地方财政收入增加与企业良性发展的新机制。

二、要进一步突出重点,把优化产业结构壮大地方可用财力工作不断推向深入

各级各部门要严格全省优化产业结构现场工作会议的要求,切实转变思想观念,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抓住关键,以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为目标,找准切入点,把握关键点,对应分离而未分离的单位一户户地列出单子,制定详细计划,全力组织实施,确保这项工作取得更大的成效。

(一)要抓依托,全面推进优化产业结构工作。优化产业结构工作的深入开展,既需要各行业的积极参与,需要资金、政策、环境等各方面的支持,更需要大中型企业的积极参与。一些大中型企业拥有技术、资金、品牌、形象等优势,并且有的已经有了很好的发展平台,只要进一步加强引导,积极发挥他们的作用,搞好分离、重组,三产发展一定会上一个新的台阶。一是要依托大企业加快三产发展。要坚持从条件比较成熟、管理比较完善、资金比较充沛的企业入手,以大中型企业集团、开展服务外包的企业为重点,成熟一个调整一个、发展一个、壮大一个,形成相互依托、互为补充、共同发展的格局,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取得实际成效。二是要依托服务业需要大的企业加快三产发展。有些企业生产经营需要生产业发展的支持,特别是以加工制造业为主的大企业集团,研发、运输、物流量都很大,对服务业的需求也大。要鼓励这部分企业发展壮大以物流为代表的服务业,在保障企业生产需要的同时,积极承揽外部的服务业务,促进三产项目做强做大,打造影响力大、竞争力强的服务业品牌。三是突出技术含量高、发展前景好的三产项目。要用高新技术支撑第三产业,进一步提高服务业的质量与知识含量,为企业发展提供经营管理、技术、市场营销、信息、人才、财务、法律等全方位的现代化服务,逐步实现服务业的组织网络化、功能社会化、手段先进化、服务产业化。

(二)要抓整合,全面推进优化产业结构工作。长期以来,我市一些依托大中型企业从事运输、建筑的零星业户,分散经营,无序竞争,不仅难以为大中型企业提供有效服务,而且造成了一定的税收流失。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注重对零散资源的整合,鼓励他们通过签订协议、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结成利益共同体,实行公司化管理,相互依存,共同发展。这样,使这些分散经营的业户组织起来,在为企业搞好服务的同时,既能为国家提供稳定的税源,又能维护这些零散业户的利益,从而充分体现资源整合的综合效益。西王集团成立的物流中心、齐星集团成立的齐星集团物流中心都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

(三)要抓规范,全面推进优化产业结构工作。优化产业结构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只有严格遵循国家法律法规,用国家税收政策加以控制指导,才能确保改革不偏离方向。一方面,要运用分开经营、分别核算、分别纳税的办法,对企业混合纳税的现象依法进行规范。在企业二、三产业混合经营、统一核算的情况下,将三产营业收入并入二产销售收入计算缴税,既不符合国家税收法律法规,也侵蚀了地方税基,减少了地方收入,助长了有些地方收费项目的扩大。各级各部门要积极通过“一票结算”改为“两票结算”的方式,将混合在主营业务收入中的安装劳务、运输费用等剥离出来,分别计算,单独纳税。这样既有利于加强税收的精细化管理,又有利于装地方财力、提高“两个比重”;既能使企业依法纳税、各得其所,又能更好地维护现象税收政策的严肃性、科学性。另一方面,要依法指导企业进行产业分离,使国家税收政策不折不扣地得到贯彻落实。特别是在企业二、三产业分离过程中,要注意正确处理好国家利益与地方利益的关系,政府利益与企业利益的关系,严格执行国家的有关政策法规,积极落实各项优惠扶持政策,确保优化产业结构工作的健康推进。

(四)要抓发展,全面推进优化产业结构工作。在全省优化产业结构工作现场会议上,王仁元副省长重点阐述了要大力发展生产型服务业。生产型服务业是制造业的上下游延伸,制造业为生产型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前提和基础,相当一部分成产业是从制造业中分离出来的,同时生产型服务业为制造业提高生产效率、提高附加值提供了条件和动力。一个企业,如果生产型服务业发展不够充分,就会严重影响制造业竞争力的提升。企业在制定发展战略时,一定要转变思维方式,适应市场经济规律,树立新的发展理念,用产业链的思维方式研究制造业与服务业发展问题,拓宽发展思路。要高度重视企业发展过程中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调发展,不仅积极发展现代制造业,而且要大力发展生产业,引导和推动企业通过管理创新和业务流程升级,逐步将发展重点集中于技术研发、市场拓展和品牌运作,为生产业的充分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要鼓励企业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健全中介体系,推动企业二、三产业间的合作。要积极推行实行“主辅分离”,推进企业内置服务市场化、社会化,将一些非核心的生产环节剥离为社会化的专业服务,以核心竞争优势整合配套企业的服务供给能力,大力发展产业内部的专业化分工体系,降低运营成本。同时,要围绕扩大对外开放水平,鼓励外资制造业发展关联性外资服务业。

三、要进一步加强领导,把优化产业结构壮大地方财力工作全面落到实处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二、三产业分离,符合现代经济发展的方向,各级各部门要将其作为当前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一)要进一步加强领导,搞好调度。为切实做好下一阶段的优化产业结构工作,各县(区)政府要把优化产业结构工作纳入经济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作为壮大地方财力的重要途径来抓,作为发展第三产业、扶持现代服务业、加快十大产业集群发展的重大机遇来对待,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层层落实责任制,务必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靠上抓、责任人员具体抓。要将其作为“一把手”的政绩来对待,进一步搞好调度分析,及时反馈工作进展情况,从调度分析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制定措施加以解决,决不能使这次优化产业结构工作流于形式、走了过场。要认真搞好优化产业结构工作的组织、协调和实施事宜,特别是协调好财政、国税、地税之间的关系,推动工作开展。市优化产业结构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也要进一步加强对全市优化产业结构工作的督导和调度,及时了解各县(区)的进展情况,协调解决工作中存在的矛盾好问题,纠正存在的偏差,确保优化产业结构工作有条不紊、扎扎实实地开展。

(二)要进一步搞好配合,齐抓共管。优化产业结构工作涉及到多个行政管理部门,需要各单位积极参与、共同努力。我市优化产业结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地税部门,地税部门在前期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他们能站在全市经济发展大局的高度看问题、出思路、想办法、定措施,有力地推动了全市优化产业结构工作的顺利开展,赢得了姜大明省长、王仁元副省长的充分肯定。特别是全省优化产业结构工作现场会议在我市召开,既是对我们前阶段工作的充分肯定,也是对滨州知名度的有力提升。对此,市委、市政府十分满意。虽然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取得了阶段性的成绩,但在工作推进中也遇到了一些阻力和问题,特别是一些个别部门仍然站在部门险隘利益的角度看问题,工作不积极、不主动、不支持、不配合,甚至设置障碍。大家要认识到,虽然优化产业结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地税部门,但这不说明只是地税部门自身的工作,而是政府的一件大事。因此,各县(区)政府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大力支持优化产业结构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工作,并在人员、经费、后勤等方面给予充分保障,各部门单位、企业要无条件地服从、支持、配合优化产业结构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工作,认真负责地落实好各项工作要求。各部门也要像地税部门那样积极主动地站在全局考虑工作,坚持做到“三讲”,即:讲大局,各相关部门都要自觉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发展这个大局,想政府之所想,急政府之所急,积极主动地为产业结构优化工作出主意、想办法,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助手,当好企业的“贴心人”;讲奉献,要真正把优化产业结构工作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和义务,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优化产业结构工作之中;讲服务,要立足自身实际,发挥各自的职能优势,尽心尽力地为优化产业结构工作搞好服务,要在不违背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切实提高工作效率,简化审批手续,对优化产业结构工作开放“绿灯”。对审批过程中产生的费用,要该免的免,该减的减。要正确处理好全市大局和部门利益之间的关系,对优化产业结构工作中出现的不同意见,要积极协调加以解决,坚决禁止个别部门不顾大局,违反法律法规,采取与优化税收结构工作不合拍的行为。

(三)要进一步搞好督导,加大考核。为切实搞好下一阶段的优化产业结构工作,各县(区)政府要将优化产业结构工作纳入政府督查范围和目标责任制考核,强化检查和考核,奖优罚劣,形成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要进一步加大督导力度,实行旬调度、月分析、季评价,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确保优化产业结构工作健康有序推进。要实行“包干负责制”,定期组织由成员单位负责同志带队的督导组,深入县(区)、重点企业进行检查和督导,促进工作开展。要加大通报力度,及时编制简报,将各县(区)工作进展情况进行汇报,及时通报给各县(区)政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对在优化产业结构工作中涌现出的好典型、好做法及时进行面上总结,大力推广,推动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

家政服务工作总结范文第5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发挥审计免疫功能,促进经济发展”,以开展政务信息公开、推动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规范审计行为、方便群众办事为重点,进一步提高审计工作透明度,推进服务型审计机关建设,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和谐创造良好的政务环境,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十省里召开。

二、宣传重点

重点宣传国家审计署、省审计厅关于加强审计政务公开工作的方针政策;《关于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的意见》、《关于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的实施意见》;审计权力公开透明运行情况;与群众关系密切的审计信息公开情况;与审计有关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公开情况。

三、活动安排

1、利用局门户网站开展宣传活动。利用审计信息网,通过审计互动交流栏目,广泛征求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2、结合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开辟政务公开宣传专栏、制作宣传展板、周末审计课堂、发放政务公开宣传材料、召开审前座谈会、审计公示等各种形式开展公开评议活动等形式,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政务公开宣传。

3、深化基层职务公开。完善政府信息公开指导目录。

三、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动员部署阶段(5月)。结合本局现在开展的各项审计工作,明确工作任务,制定宣传月活动实施方案,并落实责任分工,全面做好开展宣传月活动的各项准备工作。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阶段(6-7月)。对照政务公开政务服务工作宣传月活动的内容和要求,围绕宣传重点,结合实施方案,根据活动安排,利用多种宣传形式,扎实推进政务公开政务服务工作宣传活动,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第三阶段:总结完善阶段(8月)。对政务公开政务服务工作进行认真总结,倾听各种反馈意见,针对政务公开政务服务中存在的短板和不足,及时制定整改方案,总结完善提高。同时对出现先进典型经验,进行积极宣传推广。

四、组织保障

1、加强领导,精心组织。要把政务公开政务服务工作宣传月活动纳入今年的工作重点,制定实施方案,强化部署,量化落实,确保政务公开政务服务工作宣传月活动取得实效。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