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11718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47分钟。
实训制图总结范文第1篇
1.优化教学内容体系,积极进行教材建设针对“土木工程CAD”教学内容优化、授课用软件版本低等问题,我们组织“土木工程CAD”和“建筑制图”的任课教师对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探讨。将基本教学内容分为CAD软件的基本知识、绘图准备、二维图形绘制、二维图形编辑、图形注释、图块与外部参照、尺寸标注、设计中心及查询功能、图纸空间及打印输出等九部分,并通过实例深化对每部分内容学习。在此基础上,我们编写了《土木工程CAD》教材,该教材以AutoCAD2013软件的基础命令为基本教学内容,结合土木工程图纸的基本元素和制图标准阐述二维图形的绘制和编辑方法,将CAD基本制图方法与土木工程制图规范地结合起来,形成了从绘图准备到打印出图完整的内容体系。为了保证内容的全面性,教材中设置了三维图形绘制和编辑、着色与渲染等内容,同时,结合土木工程制图相关规范和标准,介绍了利用CAD软件进行土木工程施工图的制图步骤和制图方法。教材的每一章都有针对性地设置了思考题和上机题,方便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巩固。
2.改善教学方式,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为了改变“土木工程CAD”课堂教学效果差、课堂教学与实训间隔时间长的现状,在教学实践中,第一,将课堂教学转移到机房中,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对CAD软件的基本操作进行演示,学生“一人一机”进行学习;第二,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必要的动手操作时间,并在每节课中保留十分钟的时间为学生答疑,及时解决学生在听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课堂上不能解决的问题放到课下或上机实训中解决;第三,通过与教学管理部门协调,缩短课堂教学与上机实训之间的周期,做到即学即练,使学生更有效地消化吸收所学知识。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为了更好地将CAD绘图与土木工程专业制图知识结合,采用案例教学方法。具体做法为,在第一节课将某建筑平面图大作业发给学生,该大作业既包含应用CAD基本命令绘制建筑平面图纸基本元素的内容,又包括制图标准的一些基本要求;在后续的授课过程中,将该大作业进行分解,并将分解内容融入到各章节内容的讲授中,使学生在学习CAD基本命令的同时,掌握这些命令在土木工程制图中的具体用法;在讲授完最后一章内容后,指导学生将所学内容融会贯通,完整地完成大作业的绘制。在案例讲解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分析图形,寻找图形绘制的快捷方法和步骤,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训教学过程中,为了改进上机实训效果,采用任务引导型教学方法。首先,制定详细的上机实训计划,明确每一次实训的具体任务,并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实训任务;其次,编制针对性的习题集作为实训任务的补充,使学生实训的任务充足,同时,加强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的指导、监督和管理,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在实训中遇到的问题并及时总结,为以后的教学积累经验;最后,要求学生将实训成果上交,在批阅时对学生的实训成果进行对比甄别,防止出现抄袭或雷同现象,并将实训成果作为期末考核的重要依据。
3.改革考核方式,注重动手能力培养为了改变传统的纯粹上机考核方式不能真实反映学生学习效果问题,采用综合评估的考核方式,即将学生的考核内容分为上机考核、上机实训和平时成绩三部分。其中,上机考核采取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某图纸绘制的方式,上机实训成绩以学生上机实训提交的成果为依据,该成果能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验证其上机考核成绩的真实性;平时成绩主要根据学生的平时出勤情况和回答问题情况来确定。为了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除了在课堂教学和上机实训过程中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操作机会外,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指导,指导学生在做好实训任务基础上,多动手练习,做到熟能生巧、举一反三。通过对往届学生实训操作中常犯的错误的总结,指导学生在上机操作中少走弯路,并且掌握一些必要的绘图技巧重视认证考试,构建纵横交叉学习模式为了使学生对“土木工程CAD”的学习得到社会的认可,将课程教学与认证考试结合起来。在“土木工程CAD”的教学过程中,采用案例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循序渐进学习,掌握从绘图准备到打印出图的全面知识,使学生对课程的学习有一个纵向的提高,以认证考试为契机,让学生通过复习对所学的知识点进行横向的扩充和巩固,将课程教学与认证考试相结合,促进了学生学习知识的纵向提高和横向巩固,形成纵横交叉的网状学习模式。在此基础上,动员学生参加人社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组织的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建筑CAD模块)和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组织的全国计算机辅助技术认证应用工程师考试(建筑设计方向),通过考试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不断总结经验,提高学生的通过率,增强其专业竞争力。
二、土木工程CAD教学改革效果
在“土木工程CAD”教学实践中,将以上教学改革措施应用到课堂教学和实训教学中,逐步形成了一套包含课程内容体系优化、教材建设、习题集建设、教学方式方法改革、考核方式改革和认证考试与课程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改革体系。教学实践表明,“一人一机”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的学习和操作,改善了课堂教学效果;案例教学方法改变了枯燥的CAD操作命令的讲解,将CAD操作与土木工程专业制图知识结合起来,使学生的学习目标更加明确,教学效果明显改善;任务引导型的实训教学方法使学生在上机过程中有了明确的目标和方向,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评估的考核方式调动了学生动手操作的积极性,一年来的教学考核成绩表明,这种考核方式能客观的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情况,也为任课教师提供了客观的教学信息,有利于推进教学改革与实践。通过积极动员和认真辅导,大多数学生参加了相关认证考试,通过率在90%以上。由于教学效果的改善,课程的教学氛围更加融洽,教与学中的问题被提出来并及时得到解决,真正促进了教学相长。
三、结束语
实训制图总结范文第2篇
1优化教学内容体系,积极进行教材建设
针对“土木工程CAD”教学内容优化、授课用软件版本低等问题,我们组织“土木工程CAD”和“建筑制图”的任课教师对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探讨。将基本教学内容分为CAD软件的基本知识、绘图准备、二维图形绘制、二维图形编辑、图形注释、图块与外部参照、尺寸标注、设计中心及查询功能、图纸空间及打印输出等九部分,并通过实例深化对每部分内容学习。在此基础上,我们编写了《土木工程CAD》教材[11],该教材以AutoCAD2013软件的基础命令为基本教学内容,结合土木工程图纸的基本元素和制图标准阐述二维图形的绘制和编辑方法,将CAD基本制图方法与土木工程制图规范地结合起来,形成了从绘图准备到打印出图完整的内容体系。为了保证内容的全面性,教材中设置了三维图形绘制和编辑、着色与渲染等内容,同时,结合土木工程制图相关规范和标准,介绍了利用CAD软件进行土木工程施工图的制图步骤和制图方法。教材的每一章都有针对性地设置了思考题和上机题,方便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巩固。
2改善教学方式,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
为了改变“土木工程CAD”课堂教学效果差、课堂教学与实训间隔时间长的现状,在教学实践中,第一,将课堂教学转移到机房中,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对CAD软件的基本操作进行演示,学生“一人一机”进行学习;第二,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必要的动手操作时间,并在每节课中保留十分钟的时间为学生答疑,及时解决学生在听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课堂上不能解决的问题放到课下或上机实训中解决;第三,通过与教学管理部门协调,缩短课堂教学与上机实训之间的周期,做到即学即练,使学生更有效地消化吸收所学知识。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为了更好地将CAD绘图与土木工程专业制图知识结合,采用案例教学方法。具体做法为,在第一节课将某建筑平面图大作业发给学生,该大作业既包含应用CAD基本命令绘制建筑平面图纸基本元素的内容,又包括制图标准的一些基本要求;在后续的授课过程中,将该大作业进行分解,并将分解内容融入到各章节内容的讲授中,使学生在学习CAD基本命令的同时,掌握这些命令在土木工程制图中的具体用法;在讲授完最后一章内容后,指导学生将所学内容融会贯通,完整地完成大作业的绘制。在案例讲解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分析图形,寻找图形绘制的快捷方法和步骤,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训教学过程中,为了改进上机实训效果,采用任务引导型教学方法。首先,制定详细的上机实训计划,明确每一次实训的具体任务,并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实训任务;其次,编制针对性的习题集作为实训任务的补充,使学生实训的任务充足,同时,加强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的指导、监督和管理,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在实训中遇到的问题并及时总结,为以后的教学积累经验;最后,要求学生将实训成果上交,在批阅时对学生的实训成果进行对比甄别,防止出现抄袭或雷同现象,并将实训成果作为期末考核的重要依据。
3改革考核方式,注重动手能力培养
为了改变传统的纯粹上机考核方式不能真实反映学生学习效果问题,采用综合评估的考核方式,即将学生的考核内容分为上机考核、上机实训和平时成绩三部分,分数分配比例为5:3:2。其中,上机考核采取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某图纸绘制的方式,上机实训成绩以学生上机实训提交的成果为依据,该成果能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验证其上机考核成绩的真实性;平时成绩主要根据学生的平时出勤情况和回答问题情况来确定。为了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除了在课堂教学和上机实训过程中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操作机会外,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指导,指导学生在做好实训任务基础上,多动手练习,做到熟能生巧、举一反三。通过对往届学生实训操作中常犯的错误的总结,指导学生在上机操作中少走弯路,并且掌握一些必要的绘图技巧。
4重视认证考试,构建纵横交叉学习模式
为了使学生对“土木工程CAD”的学习得到社会的认可,将课程教学与认证考试结合起来。在“土木工程CAD”的教学过程中,采用案例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循序渐进学习,掌握从绘图准备到打印出图的全面知识,使学生对课程的学习有一个纵向的提高,以认证考试为契机,让学生通过复习对所学的知识点进行横向的扩充和巩固,将课程教学与认证考试相结合,促进了学生学习知识的纵向提高和横向巩固,形成纵横交叉的网状学习模式。在此基础上,动员学生参加人社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组织的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建筑CAD模块)和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组织的全国计算机辅助技术认证应用工程师考试(建筑设计方向),通过考试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不断总结经验,提高学生的通过率,增强其专业竞争力。
二“土木工程CAD”教学改革效果
在“土木工程CAD”教学实践中,将以上教学改革措施应用到课堂教学和实训教学中,逐步形成了一套包含课程内容体系优化、教材建设、习题集建设、教学方式方法改革、考核方式改革和认证考试与课程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改革体系。教学实践表明,“一人一机”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的学习和操作,改善了课堂教学效果;案例教学方法改变了枯燥的CAD操作命令的讲解,将CAD操作与土木工程专业制图知识结合起来,使学生的学习目标更加明确,教学效果明显改善;任务引导型的实训教学方法使学生在上机过程中有了明确的目标和方向,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评估的考核方式调动了学生动手操作的积极性,一年来的教学考核成绩表明,这种考核方式能客观的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情况,也为任课教师提供了客观的教学信息,有利于推进教学改革与实践。通过积极动员和认真辅导,大多数学生参加了相关认证考试,通过率在90%以上。由于教学效果的改善,课程的教学氛围更加融洽,教与学中的问题被提出来并及时得到解决,真正促进了教学相长。
三结束语
实训制图总结范文第3篇
在工程实训的教学中,可以采用先讲原理,用实践来验证;也可采用先实际操作,为实践现象找到理论依据,理论和实践相互促进提高的过程。最初总是感觉应该把工程实训放在第三学期或者更后一些。认为没有理论基础,工程实训是没办法开展好的。但通过几轮实践后,感觉把工程实训放在第二学期末和第三学期初时还是比较对。这个时候学生有了前面机械制图的基础,以及一些对机械专业的简单了解,通过几周的实训,教师在课堂上做一些必要的讲解和介绍,但内容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可太深,让学生能够听懂。在实训现场,要求指导教师结合课堂上的教学内容及时指导学生,并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数控也是,在有一些制图基础上,通过老师的讲解,学生可以编辑一些简单的程序,然后自己也可以再深入地学习。通过实训不但促进了基本操作技能的学习与提高,同时促进了对专业理论的了解,激发了进一步深入学习理论的兴趣与积极性,为后续课程打好基础。
2构建不间断的实训教学体系
为强化实践教学,我们增加了工程实训的教学时间。一本二本学校安排工程实训时间为6—8周,而且一次性完成。我们安排14周分四个教学模块不间断进行工程实训,第一个模块为常规制造技术实训(共4周),学习普通机床的实际操作技能、刀具的安装、工件的装夹、零件的测量及机械制造的基本知识;第二个模块为先进制造技术实训(安排4周),学习数控机床的操作技能,按零件的加工工艺编制数控加工程序,并在数控机床上完成零件的加工任务;第三个模块为先进制造技术的强化训练(安排3周),继续提高数控机床操作的熟练程度和数控编程水平,学习各种数控加工软件;第四个模块为综合实训(安排3周),提高学生掌握复杂零件加工技术水平。这样安排的工程实训,一次比一次深入,一次比一次接近生产实际,使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一定会得到较大的提高。工程训练中心,是独立学院学生在校期间的重要实践教学基地。由于平时大部分时间都被正常的教学安排占用,学生没有多余的时间进行练习提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应该考虑周六和周日开放。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兴趣来选择工种进行实践。开放期间应安排指导教师全程跟踪,不仅有利于随时指导学生,更重要的是为了确保人身和设备的安全。为了更好地做到实践不间断动员学生假期参加学工劳动。利用各种机会向学生宣传参加学工劳动的意义,特别是动员经过工程实训有了机械制造技能和基础知识的学生,假期一定抽时间到有机械设备的生产企业或工厂,特别是中小企业或私企,学习和了解企业的经营和生产情况,并亲自参加自己能做的学工劳动,提高实践能力,扩大知识面,树立安全第一,产品质量,经济效益和市场需求意识,为今后就业、创业打下良好基础。
3制定合理的教学指导内容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是实施工程实训的核心任务,可以根据实际条件进行相应的调整,改革训练内容,激发学生兴趣,挖掘教学潜力,增加知识性趣味性的内容,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在时间安排上,优化传统实习内容,压缩传统实习项目的时间,例如,刨工实习改为刨工表演,锻造、热处理改为看录像等。合理安排数控现代制造技术。在内容上要贴近学生生活,要制作设计加工学生感兴趣的实物。通过指导教师的详细讲解程序的编制和设备的操作,然后给定一固定尺寸的材料通过自己设计、自己加工出各种形状的小零件、小饰品,增强了学生的自豪感和成就感,激发学习的兴趣。例如实训中电子的实习,焊收音机,之前都没拿过烙铁,但是想到要自己即将听到自己制作的收音机,做起来特别起劲。钳工做个锤子,车工做个锤子把。数控实习时,老师让学生自己设计,很多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找图形,画图,修剪,编程序,机床加工。看着自己的作品胜过了花很多钱买来的,真自豪。激发学生兴趣,才能达到实习的目的和效果。在教学内容安排上还要充分考虑到要培养和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首先要利用传统设备完成操作技能的实习,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知识、一定的实践经验以及一定的基本操作训练之后,预留一定的时间用于创新设计制作,让他们在指导教师的引导下,根据所学的加工方法和操作要点,展开想象的空间自主构思,自行设计零件,选择加工工艺,自己完成制作。学生在创新的过程中,极大地调动了教和学的积极性。
4制定完善的考核制度
4.1根据教学方案制定评分标准和评分方法学生在每个工种实训中和结束后,指导教师要根据学生所加工的产品和平时的表现评定出操作技能、产品质量、应知知识、实验能力、创新能力、综合素质等指标的分数,并按设定的比例综合计算出学生的工种实习成绩。尤其是第一年一定要打好基础,严格要求,留下好口碑。
4.2严肃纪律考核制度迟到、早退与旷课者在总评成绩中扣除。学生因病事假和特殊原因,造成缺工种或实习成绩不及格,可以申请在其它时间来补实习。由于不遵守操作规程而发生安全事故者,酌情在总分中扣分。严重安全事故按有关规定处理。
5强化安全意识
安全工作是各项工作的基本保证,是重中之重。工程实训的主体是学生,更要保证其安全。从学生进入实训基地的第一天就要对其进行一级安全教育,按组分配到各个工种后,再由各工种再对他们进行二级安全教育,最后,学生分配给各位指导教师之后,再由指导教师结合具体实习内容进行三级安全教育。这样,安全意识就会根深蒂固地植入到学生的头脑中。
6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工程训练的成效如何,很重要的一部分原因要取决于师资队伍。独立学院工程实训中师资队伍建设主要有三个方面:一、充分依托母体得天独厚的师资条件,分享母体工程训练中心良好的师资资源,合理调配、有效利用。二、建立自己的专任指导教师队伍。通过向社会招聘的方式,灵活运用民办机制,以聘用制招聘其他院校退休工程训练指导教师以及工厂企业中具有实际操作技能的高级技师人员,构建独立学院的工程训练中心的专任师资队伍。三、任课教师参与工程实训。要想培养出实践技能强的学生,首先教师要做到技能强。在实训中要保证实训的教学质量,建立一支“双师型”的教师队伍是非常必要的。
7总结
实训制图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增材制造技术;机械专业;应用型本科
一、引言
增材制造技术又称为“3D打印”,是通过将三维模型分层后,逐层堆积成形的原理进行加工,可实现任意复杂形状零件的快速精密制造。与减材和成形工艺不同,其零件加工过程中不需要使用任何刀具、夹具或模具,一次成形省去很多辅助工艺过程,且增材制造零件成形过程中没有废料或其他辅助耗材的产生,整个生产过程环境影响小,属于绿色制造工艺。增材制造技术属于先进制造工艺,目前应用广泛,尤其在机械制造和医疗等领域。《中国制造2025》中指出要加快增材制造技术和装备的研发,同时,增材制造已入选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24)》。随着增材制造技术的快速发展,也推动了高校专业教学的改革。应用型本科院校以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为使命,应结合当前先进制造技术之一,将其融入至教学研究工作中,特别是机械类专业的教学工作。目前高校教学工作者已根据自身教学特色和需求,将增材制造技术逐渐融入至平时的教学工作中,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工作。在机械类专业基础课机械制图类课程的教学中,通过增材制造技术将二维平面图形转化为三维立体实体模型,使得课堂教学更加生动直观,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认知能力,而且解决了传统制图类课程教学讲解复杂乏味的问题。在机械类专业工程实训教学中,增加对增材制造工艺技术的教学和实训,不仅可使学生紧跟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培养出能够紧跟先进制造技术满足社会需求的工程技术者,而且为该类课程建设和改革提供了新思路。在机械创新实验教学过程中应用增材制造技术,快速验证一些机械零件的功能和原理,可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学习积极性,推动实验教学的改革。将增材制造技术引入至机械类专业的人才培养中,对应用型和创新型机械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起到促进作用。本文旨在结合宿州学院机械专业的培养目标,阐述增材制造技术在机械专业教学中的应用,并探索增材制造技术对我院机械专业本科教学改革的影响。
二、应用型本科机械专业培养目标与增材制造技术的关联性
宿州学院是一所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对机械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强调培养学生对机械相关基础理论课程和制造工艺的应用能力,同时在学习和工作中具有敏锐的能够紧跟先进制造技术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方式。具体培养目标如下:(1)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较高的人文科学素养;(2)在从事专业实践工作中,具有较强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3)具备创新思维和国际视野,具有选择运用相应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和信息技术工具解决产品设计、制造、控制问题的能力;(4)能完成新产品的开发、测试研究,对复杂工程问题合理有效地提出解决方案,并能考虑社会、安全、法律、环境及可持续发展等相关因素;(5)具备终身学习能力,能够不断适应社会经济和技术发展的需要。增材制造技术属于新兴的先进制造技术,因其自身的诸多优势而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和行业,根据应用型本科机械专业的培养目标,机械类专业人才应具有学习和掌握先进制造技术的能力,而且增材制造技术涉及学科和技术广泛,广义增材制造不仅包含以激光、电子束为热源的分层实体制造,而且涉及焊接、电化学沉积、热喷涂等复合制造工艺,其综合了计算机的图形处理、数字化信息和控制、激光技术、机电技术和材料技术等多项高技术的优势。因此,在机械专业的日常教学和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将增材制造技术融入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并重视其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三、增材制造技术在机械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通过在机械类专业教学中应用增材制造技术,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促进相关专业课程的发展和教学改革。同时,相关增材制造技术课程的开设,可以丰富当前机械专业的课程体系,促进专业教学改革,而且相关设备仪器的购买和使用,为专业教师提供教学科研平台,促进本学科的全面发展,为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提供支持和保障。
(一)为机械专业课程教学提供支持。增材制造技术涉及机械专业基础课、核心课及实践课程的各个方面,一些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如力学课程、电工电子技术、自动化控制理论等相关课程,可为增材制造的发展提供基础技术支撑。利用增材制造快速成型的制造特征,其又可为部分机械专业课程的教学提供支持,如机械制图、液压与气压传动、工程材料及其成型技术等,在此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利用增材制造技术可提高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增材制造技术的掌握可促进专业实践和实训课程的改革和发展。在《机械制图》的教学中,通过增材制造快速加工教学模型和模具,讲二维平面图形转化为三维立体实体模型,将课本上抽象的图纸转化为零件实体,更加方便学生观察和学习。增材制造可加工复杂制造特征,基本不受物体外形的限制,进而弥补教学中出现的“缺乏教学模型”的问题。在《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中,通过采用增材制造技术快速加工液压和气压元件,使得学生在上课过程中通过直接观察各元件的内部结构,进而理解和掌握其工作原理,为后续液压与气压传动回路的分析和讲解打下基础,进而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在《工程材料及其成型技术》课程的教学中,如常用的锻造和铸造成形加工,都需要讲解其成形过程中所需要的相关模具的制造,此时就可以应用增材制造技术,制造不同锻造和铸造成形所需模具,是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各种模具的结构和设计制造过程,为后续课程设计和工程实践奠定基础。利用增材制造技术可以快速实物化的特点,可以便捷地对现有的较为陈旧的教学模型进行设计改进和快速制造,并对缺乏直观教学模具的课程,开发新型教学模具,以提高机械类课程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抽象的理论内容,提高教学质量,促进课程改革。
(二)促进学生创新创业设计。增材制造在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促进作用中,突出表现为随着增材制造技术的发展,逐渐受到了各种学科竞赛的重视。各类各级机械类创新设计大赛、创新建模大赛、工程训练竞赛等逐渐重视增材制造技术在该类比赛中的应用。如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和大学生3D打印设计大赛等都是面向增材制造的比赛,突出培养学生对先进制造工艺的实践应用能力。学生们在参加比赛的过程中,利用增材制造的工艺特点,快速实现自己的设计想法,大大地调动了学生们创新设计的积极性。我院为培养学生们的创新创业设计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设计大赛,利用增材制造技术快速成型所设计的产品零部件,基本能够满足机械结构所需的强度和刚度,而且在制造过程中,大大缩短了部分机械零件的制造时间。
(三)丰富专业课程体系。增材制造技术不仅在当前机械专业课堂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在机械实践教学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增材制造逐层堆积的加工方式,使其与传统的车削、铣削、数控加工等减材制造工艺,或者成型工艺如冲压成型、铸造成型技术等的加工方式和思路完全不同,因而其产品设计和功能结构也会有所差异。根据我院机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要求培养学生具备创新思维,选择运用相应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和信息技术工具解决产品设计、制造、控制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专业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培养学生掌握增材制造相关方法和技术。根据已有的机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已开设如《工程制图》《机械设计》《机械CAD/CAM》和《机械制造基础》等与增材制造技术相关的基础课程,,但未见与增材制造技术直接相关的《快速成型技术》等课程的开设,为满足当前人才培养目标,应增设增材制造技术相关课程,新课程的增加进一步丰富了专业课程体系。
(四)促进教师开展教学科研工作。增材技术的快速发展,无论在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开展过程中都为广大高校教师提供了机遇和挑战。在教学研究工作方面,原有专业课程的改革探索和增材制造相关课程的开设,为高校教研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高校教师可结合增材制造技术,将其融入至不同专业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教学过程中,探索提高教学质量的新方法。而在科研工作中,高校教师和科研工作者可以紧跟增材制造技术的发展,把握其发展动态,结合互联网、大数据、智能制造等先进技术,进一步拓展该技术的应用领域。宿州学院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正在建设的“宿州学院3D打印应用创新中心”,该中心已拥有多台熔融沉积、光固化和激光选择性烧结增材制造设备,为本专业和全校师生提供了科研平台。与增材制造技术相关的研究成果,又可应用于专业课程的教学中,使得教师教学与科研工作相辅相成。
四、总结
实训制图总结范文第5篇
1.1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比例问题。学生动手实习机会少,不能熟练掌握专业技术操作要求。
1.2学生吃苦耐劳精神不够。园林专业的许多实训需要在户外进行,更多考验的是学生的耐受力。
1.3学习成绩与就业脱节。毕业生将来就业岗位不一定是相关专业,与学习成绩没有必然联系,因而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研究目的和意义
2.1研究目的。探索园林实践教学的有效方法及模式。
2.2研究意义。培养课题组成员的科研意识和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将有价值的结论应用于今后的教学,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及就业质量,实现科研、教学、行业三方的有机结合。
3研究内容与目标
3.1研究内容。探索园林专业开展实践教学的途径与教学效果之间的关系。强化师生的实践教学意识,实行任务驱动;通过调整教学时间,增加实训机会;压缩课堂知识,开发技能动手项目;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计算机辅助制图设备和园林植物资源,提高学生的插花、标本、园林图纸等制作能力及园林植物养护管理能力。
3.2研究目标。筛选有效的园林教学方法和措施;调查教学中的现存问题;探索实践教学效果与教学方法之间的关系。
4研究思路与方法
4.1研究思路。针对园林教学存在的问题,采用实人普查、个案分析、现场考核、常规考试、专家考评等方法,统筹各种教学环节,调整教学计划、改革课堂教学、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加强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鼓励学生参与科研、改革方式、实行“毕业顶岗实习”制度等,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时间、创建工作室等,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综合评价教学效果,以此对实践教学改革措施进行探讨。
4.2研究方法
4.2.1普查法。以衡水职业技术学院园林专业在校生为主要调研对象,实施各种实践教学,并调查记录学生学习效果。
4.2.2成绩统计。采集相关学生的期末各科专业课试卷成绩、国家技能鉴定机构鉴定成绩、实训成绩、河北省第一届、第二届大学生插花技能大赛成绩及风景园林设计大赛等成绩,比对各类方法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
4.2.3归纳总结。对试验数据分析整理,撰写论文和研究报告。
5讨论
5.1提高园林教学效果的重要措施是,开拓师生专业视野,增加动手机会。我们的经验是:多看长见识,多练长本事。经过调查,比较理想的实践教学比例应该不低于60%。
5.2任何教学方法都不是唯一和绝对的。经研究,动手练习结合相应的考核,能够得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有效的教学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因为知识具有系统性和连续性。以常规教学为基础,任何教学效果的取得都是各项措施及各学科潜移默化、相辅相成的结果。协调参观、实训、室内练习、参赛等不同实践形式之间的关系,并将其有机的结合成一个整体。参观识别是前提,规划设计、插花制作是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展览是对学习成果的显现形式。参观识别能够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修养;通过实训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展览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
5.3良好教学效果的受益者应该是学生群体。园林职业教育的核心是为社会培养高级技能型专业人才。普及园林知识和技能是该专业教师的职责和义务,参赛是一种激励策略,少数人获奖不是教学的终极目的。
6课题研究价值
6.1提升了教师的职业素养。通过对课题的参与,教师收获的不只是显性成果,重要的是理念更新了,思路更加活跃,教学创新意识和参与科研的意识更加强烈。通过研究积累的工作经验,为今后在相关方面的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础。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思考、在反思中提升已成为教师研究的轨迹,通过研究,锻炼了教师的毅力、观察力、思考力、组织力、写作力等诸多能力。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正在日渐提高。
6.2提高了教学质量。以该课题研究为契机,促进了实践教学的开展,积累了大量教学植物标本,为园林教学提供了很好的素材,从而充实了教学内容。另外,开展一项课题,多门课程受益。课题试验地成为《花卉栽培》、《园林苗圃》、《园林植物保护》等课程的实践教学场所,并为今后相关的教学奠定了坚实基础。课题组老师结合所授课程,及时更新完善了相关的课件,实现了成果和经验的共享;成立学生兴趣小组和工作室,培养了学生的责任心,建立了新型互动式教学模式,师生共同体验参与,实现了教学相长,共同提高了教学效果。
6.3服务于行业。通过开展此项研究,促进了学校、科研和行业部门的有效交流。
上一篇:实训半期总结{5篇}
下一篇:实训制图总结{优选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