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AA范文大全网!

安装工程造价实训总结{整合5篇}

风中奇缘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本文共计16556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67分钟。

安装工程造价实训总结范文第1篇

引入一个企业真实设计项目,根据项目完成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展开,细分为11个工作任务:

1.成立项目组。

引入企业真实项目,企业全程参与,学生、老师角色转换,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全案设计的能力;教学内容包括企业项目见面会,学生角色转换—从学生到项目负责人,教师角色转换—从指导老师到项目总监;教学场地为企业、多媒体教室、工作室、校内实训室之间相互切换!

2.市场调研。

告知学生设计调研的重要性,做任何设计都必须强调“设计之前调研先行”只有调研之后才有发言权,培养学生全面准确调研的能力;教学内容包括项目相关背景、产品属性研究,现有包装、材料、工艺、卖场陈列方式分析,同类产品分析,消费者分析;教学场地为多媒体教室、校外包装市场、企业相互切换,强调理论结合实践,教、学、做一体!

3.项目分析。

培养学生善于总结提炼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找到设计的切入点;教学内容包括项目组讨论分析总结,企业参与,项目组向企业汇报调研结果,和初步的设计,教学场地为多媒体教室!

4.材料与工艺。

要求学生熟悉常用包装材料的特性和制作工艺,并能运用合适的包装材料进行创作设计。教学内容包括包装材料实训行现场教学,材料与产品属性的关系,常用材料特性及制作工艺,走访包装材料市场,实地教学;教学场地为材料实训室、材料市场,多媒体相互切换。

5.结构与造型。

培养学生具备运用合适的材料,进行产品包装内部结构和外部造型的设计能力;教学内容以纸制材料包装结构造型设计为主;教学场地为材料实训室结合包装操作实训室和多媒体教室之间相互切换。

6.容器设计。

培养学生具备运用三维造型设计进行包装容器外观设计的能力;教学内容为液体类产品包装容器造型设计;教学场地为材料实训室结合包装操作实训室和多媒体教室之间相互切换。

7.草模试验。

培养学生具备精细手工制作的能力,和细心、耐心的工作态度;教学内容为指导学生进行包装草模的制作;教学场地为材料实训室结合包装操作实训室和多媒体教室之间相互切换。

8.视觉设计。

培养学生具备视觉元素分析、提炼、设计排版的综合设计能力;教学内容包括视觉设计构成要素,视觉设计的构思方法,视觉元素版面编排设计;教学场地为包装设计多功能机房。

9.制作与印刷。

要求学生掌握包装印前的印刷常识和印后的各种印刷工艺流程;教学内容包括包装印前印刷常,包装印后各种印刷工艺流程,考察包装印刷制作企业;教学场地为多媒体教室和校外实训基地!

10.项目提案。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和设计过程提案汇报的能力;教学内容为企业参与,项目组向企业汇报设计过程和设计方案;教学场地为企业、多媒体教室。

11.总结分析。

培养学生善于总结过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内容为指导学生撰写项目总结书;教学场地为多媒体教室

二、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

针对上述课程体系的11个教学任务,在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上也采取了相应的改革措施。首先是四合一教学模式的导入。

1.教室和设计工作实训室合一。

教室和设计工作实训室的合一,实训室的设计模拟设计公司办公的格局,有集体讨论听课区、设计区,制作区,作品点评提案区,加强实训室的设计氛围。再次是教室和企业办公室合一,学生在专业课程期间、定期安排到企业进行实习,学习、实习交替进行,实现教室和企业办公室的合一

2.指导老师和企业项目负责人合一。

指导老师和企业项目负责人合一:①学校灵活调整传统教学管理模式和课时计算方法引进更多的企业一线设计师到学校任课;②从企业兼课到企业深度参与设计专业课程结构,让企业设计人员成为教学团队的中坚力量;③企业为教师提供挂职岗位,专业教师得到更多的一线实践机会和经验;④通过深度合作,企业设计师带来大量的实操项目、专业任课老师通过挂职锻炼积累实操项目,学生得到大量进行实操训练的机会,最终实现企业、学校,项目负责人、指导老师之间的角色互换合一。

3.学生和企业设计师合一。

因教室和工作实训室的合一,学生在工作室内完成角色的转换;因教室和办公室合一,学生在实习学习过程中完成角色的转换;因指导老师和企业项目负责人合一,学生在实操训练中完成角色的转换。

4.理论教学和动手实践合一。

艺术设计类专业技能强调动手能力,实做的能力,这就需要有足够的时间留给学生进行实践操练!但高职教育也决不是单纯的培养技术操练工,实践操练应有一定的理论知识支撑,如何有效的将理论知识灌输在实践操练中?这里提出理论教学和动手实践的合一,强调边实践操练边理论教学,边理论教学边实践操练,两者相辅相成,互为互补,缺一不可。其次是多形式的教学环境更替。充分利用各种教学场所,校内包装材料实训室、包装制作实训室,电脑后期处理实训室,多媒体教室,校外个大商场、超市,材料市场,校外实训基地,企业等,学生在各种教学场所中进行角色的转换,实现了课内课外,校内校外“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模式。再次是启发式、鼓励式、卡片式、头脑风暴式等创新教学方法的交替循环实施。

三、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采用过程评价的方式,按单元教学独立评价,每个教学单元根据工作任务设计要点进行考核评价,考核评价的标准侧重点会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需要掌握的工作能力去衡量,同时每个教学单元的评价成绩汇总取一平均分为课程的平时成绩,占课程总评成绩的75%,其中包括企业对于学生任务完成情况给予的成绩,如“项目分析”和“项目提案”单元教学中,企业直接参与到教学中,教学评价的标准以企业的要求为主;在注重学生工作能力培养的考核,同时也强调学生综合创新素质和职业素质的培养考核,占课程总评成绩的25%。课程结束后的综合评价,按各工作任务的评价成绩和综合创新素质、职业素质考核成绩直接生成。课程评价应强调目标评价和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注重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注重考核学生所拥有的综合职业素质及能力。

四、结语

安装工程造价实训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发动机 教学 实训 静态 动态 研究与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1(a)-0000-00?

?

1 “静态”实训背景?

1.1 工程机械专业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学实际情况?

《工程机械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是工程机械使用与维护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其内容是在该专业教学改革和课程体系改革的基础上进行精心设置的;首先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就业岗位(工程机械维修),并确定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最后确定具体的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容。?

但长期操作中,工程机械专业《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学除授课程过程中发动机结构各总成拆装外,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增加了“维修”实训内容,发动机整体拆装。也只是个整体过程拆装。没有检验过程也无法检验拆装质量。学生也只是按部就班的按要求完成发动机的整体装配,不知道自己装配能否符合实际要求,对自己“工作成果”没有检验。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脱离生产实际内容,学业结束对自己工作能力失去信心,没有充足的把握胜任维修工作。毕业生调查反馈内容重点是实践工作能力差。毕业后还必须经过岗前强化培训,才能够适应工作。失去了高职教育培养一线工程技术人员的意义。?

1.2职业教育发展趋势?

伴随我国高级职业教育的发展,教学的深入改革,教学理念发生了根本变化,在遵循职业教育规律的同时,更加强调职业能力培养(动手能力,实践技能)的培养。国外职业教育先进经验情境教学法 “六段论”(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估)的应用,强调基于工作过程实训的加强,更加突出职业教育特色,适合社会需要,贴近企业生产实际。要求工程机械使用与维修专业必须“市场化”,引入“动态”实训概念。?

?

2 “动态”实训意义?

2.1 工程机械“动态”实训特点?

根据企业用人标准,制定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的设置应根据学生的培养方向加大本专业领域的生产实训,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实践技能。强调培养的是学生能力和素质。使学生上岗后就进入工作状况;“动态”即运动状态, 只有“动态”实训,才能够保证大幅提升学生的工作能力及现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动态”实训是与企业实际用人需要相符合的最接近实际生产内容的实训。实训内容更加注重安全与环保及团队配合。实训过程建立“三级”检验制度(装配前检验、过程检验和总检验)及检验报告,作为考核的根据。同时“动态”实训要求实训教师具有更高标准的内涵。实训过程必须确保安全、实训教师严格认真负责,同时提升实训教师的内涵。?

2.2 “动态”实训管理特点?

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修理“动态”实训同时带来了实训中心实训管理内容的根本改变。为保证实训收到良好效果和顺利进行,必须建立完善的科学管理制度。?

建立实训中心实训指导教师工作能力考核制度是实训能够顺利进行的基础;名师出高徒,只有有“实力”教师才能够培养有“能力”的学生;“动态”实训的实施,首先必须进行实训教师能力培训、考核,建立实训教师考核制度,持证上岗,才能够确保发动机“动态”实训教学质量;?

建立合理科学的实训中心管理制度是实训顺利进行的保障;建立设备维护管理制度、配件采购制度、配件管理制度(包含领用件管理制度)、工具管理制度和不断补充完善制度,并确保实训管理制度的实施。?

引进科学的考核机制,建立实训进度监控制度、维修质量保证制度。是保障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加强教学督导和评估,定期对“动态”实训教学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估,引导其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建立实训人员管理制度。考虑专业招生人数,确定实训分组率;合理确定实训内容,配备合理数量专业实训教师;为提高动手能力,“动态”实训分组率每组不超过4人,确保实践技能培养。?

3 动态实训具体操作?

3.1实际“动态”实训工作计划表?

按照工程机械施工企业岗位维修班组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动态”实训工作计划表,明确发动机维修任务,细化工作内容,落实工作责任。并实施情境“六段”教学法(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估),贯穿每一项的学习内容。见表3.1发动机维修实训工作任务计划表?

工作序号 工作内容 工作要求 完成时间 备注?

1 1发动机检测?

2发动机整机拆卸?

3发动机解体 检测项目规范合理?

安全环保?

拆卸顺序正确合理 1小时?

1小时?

6小时 安全?

安全?

零件摆放规范不落地。?

2 1零件清洗?

2检测?

3采购计划?

4外加工计划 清洗彻底与环保?

检测项目规范合理?

配件明细价格?

外加工明细价格 1小时?

2小时?

2小时?

2小时 环保?

检测结果分析判断?

询价?

询价?

3 1曲柄连杆机构组装?

2缸盖组装?

3正时组装?

4外围组装 装配顺序规范合理?

装配顺序规范合理?

装配顺序规范合理?

装配顺序规范合理 2小时?

2小时?

2小时?

2小时 阶段装配检测?

阶段装配检测?

阶段装配检测?

阶段装配检测?

4 1发动机整机装配?

2气门间隙调整?

3油路水路电路检测?

4起动及检测 安全操作?

两次调整法规范操作?

操作顺序标准规范?

安全 2小时?

2小时?

2小时?

2小时 安全?

阶段装配检测?

阶段装配检测?

安全?

5 1工作场地彻底清扫。?

2工具归类。?

3实训报告。 无尘?

工具清洁、归类?

3000字内容齐全 2小时?

1小时?

5小时 设备摆放合理?

合理归类?

档案保存?

表3.1发动机维修实训计划表(学生用表)?

3.2:“动态”实训考核:?

由实训指导教师每天阶段填写发动机维修实训考核表(教师用表),见表3.2,单项任务20分,全项工作任务满分共100分总成绩。?

建立实训工作表现、实训报告、考勤等扣分标准制度,确定实训总成绩。重点突出“业绩”维修结果的表现。?

姓名 班级 学号?

实训任务?

考核项目 考核标准 成绩?

资讯决策?

计划实施?

检查评估 合理使用资讯条件(0.5分)团结合作正确决策(0.5分)?

合理的单项工作计划(1分)计划顺利实施过程(0.5分)?

单项工作过程的检查(1分)单项工作结果的评估(0.5分)?

工具选择?

工具使用 根据题目正确选用拆装工具(1分)每选用错误一次扣0.25分;合理正确使用工具(1分)每使用工具不当扣0.5分;工具乱放扣0.5分?

拆装考核 正确的拆装步骤(4分)?

拆装步骤错误一次扣2分;零件乱放一次扣2分?

检测考核 正确的检测步骤(2分)?

检测步骤错误一次扣1分;零件乱放一次扣1分?

检测结果 检测结果正确(2分)?

结果正确2分;结果基本正确1分;不正确0分?

工作台场地?

清洁 工作台 场地清洁(2分)?

工作台清洁1分;工作场地清洁1分?

零件工具?

摆放 零件工具摆放(2分)?

零件摆放(1分),工作结束工具清洁归档(1分)?

考核时间 20分钟(2分)?

每超过5分钟扣0.5分?

违章操作 违反安全操作规程:总成绩0分?

考核教师 考核日期 总成绩 满分20分?

表3.2发动机维修实训考核表(教师用表)?

?

备注:参照国外先进的培训理念,设计每天工作量,制定工作计划;每天工作内容含拆装、检测、清洗、维修等内容,按考核标准归类,完成“动态”实训内容“设计”; 突出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结合实际工作内容安排合理阶段检查评估。?

?

4 实际应用情况、效果分析?

工程机械使用与维护专业经过两届“动态”实训应用,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每天工作任务,在发动机试车过程中,都能够确保发动机着车后不漏油、不漏水、发动机无异响。效果非常理想。通过“动态“实训,即锻炼了实训教师队伍,同时培养了学员细致认真踏实工作作风。毕业后“敢”于投入工作,企业反映良好。?

?

安装工程造价实训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工学交替;《压缩机、泵检修》课程;理实一体化;开发与实施

化工装备技术专业是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国家骨干高职院校项目的重点建设专业之一,在专业建设中,依据行业与企业需求、根据学院客观条件,我们进行了有效的教学改革,形成了“一体化、三平台、两循环”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其中“一体化”指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课程教学;“三平台”指依据化工装备技术专业对应岗位的能力素质要求和学习者的学习规律,将学习过程设置为机械通用能力、专业基本能力、专业能力三个学习平台;“两循环”是由“企业体验——学校学习——企业见习——再学校学习——顶岗实习”两个循环。《压缩机、泵检修》课程就是隶属于三平台之专业能力培养平台,是将传统的《化工机械结构原理》、《化工机械安装修理》、《专业技能训练》等理论、实训课程进行解构重构,结合职业岗位需求、整合职业标准,基于工作过程开发构建的理实一体化课程。

一、课程建设思路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为适应社会发展,满足行业需求,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必须要与行业(企业)紧密合作,行业(企业)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使专业与行业(企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为此我们通过大量与细致的行业与企业调研工作,并邀请行业企业专家研讨,确定了化工装备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即主要面向江苏省化工生产和装备制造企业,以化工装备相关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校企联合共同培养从事现代化工装备制造、检修、运行维护、管理等工作所需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与创新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初次就业岗位以一线生产制造、检验检修员工为主,2~3年后胜任制造工艺员、设备管理员、质量检验员、设计员等技术和管理岗位工作,再经过3~5年实践积累成为工程师、高级技师、部门经理、研发主管、售后服务主管等。从而提炼出本专业毕业生职业岗位群所需的核心能力为:(1)能够进行化工装备(含管路)的安装、调试、维护与检修、故障处理和现场管理;(2)能够编制典型化工装备零部件制造工艺、分析和处理制造现场出现的问题;(3)能够使用检测仪器、设备和工具对化工装备及其零部件进行无损检测、试压检漏、运行监测、故障分析及处理;(4)能够在化工生产现场和设备制造现场对化工装备进行技术服务管理;(5)能够对典型化工装备进行设计;(6)对化工装备制造、检修和维护的新工艺、新技术有较强的学习能力。从而确定了图1所示的机械通用能力、专业基本能力、专业能力培养三个学习平台的课程体系。

从图1可看出《压缩机、泵检修》是隶属于专业方向核心能力平台,它是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建设思路,参照图2的课程流程,在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组成课程开发建设小组,将课程开发与实训条件建设、教学资源建设相配合,进行课程的整体建设。选择典型设备、机械产品等适当的教学载体,设置工作场所、工具、工作组织方式,建立与企业工作相符合的学习情境,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即咨询、决策、计划、实施、检查、反馈)中获得工作能力。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理念,设置从易到难逐步提升的多个学习情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二、课程体系构建

(1)课程培养目标

本课程总体分成“压缩机组装与检修”、“泵组装与检修”两大块(注:《单级离心泵检修》另单独作为一门课程开设),教学中突出“能力为目标、学生为主体”,以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实际设备拆装及维护检修为工作任务,将工作实际与理论紧密的结合起来。通过本课程的教与学,使学生能依据化工设备安装和检修操作规程实施对压缩机、泵的检修,能够使用常用的检测工具设备对常用压缩机、泵进行状态检测与性能判断,具备正确选择和使用化工设备安装和检修工具对常用压缩机、泵进行正确装配、调试的能力;能够通过维修常用仪器或根据故障现象,对压缩机、泵常见故障进行看、闻、摸、测,判断其故障产生的部位,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选择正确方法进行初步排除或实施检修。结合上岗实践,针对化工装备制造、维修、安装、管理等岗位深化专业学习,以专业综合能力培养为主,初步达到国家劳动技能标准化工设备检修中级工及技术员水平。同时,通过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活动增强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及与人协作的能力,培养敬业精神、环保与安全意识,为将来从事机械设备维修工作打下基础。

(2)课程的结构

根据确定的课程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通过工厂现场走访、一线技术人员访谈、课程开发组校企专家多次会议商讨,确定选择化工厂常见的CP47-WB型往复泵、80D-12×6多级离心泵、L-22/7型固定往复活塞压缩机和DA350-16型离心式空气压缩机四种类型设备为载体,内容安排上由易到难,训练学生的泵、压缩机检修能力,课程结构内容如表1所示。

三、课程教学改革实施的保障措施

(1)推进课程教学改革必须有管理制度保障

为保证“一体化、三平台、两循环”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顺利实施,需要建立健全工学交替过程管理制度。

在校外工厂、企业实施的课程教学任务,建立企业与学校共同督导的质量评价体系和工学交替过程的教学质量的管理机制。建立健全教学质量信息反馈网络,定期向企业问卷调查,邀请企业参与教学质量评价活动。根据校、企指导教师的反馈信息,及时掌握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有效地进行调整;通过学生信息员反馈及学生评教座谈会,了解学生对学校、专业、教学、教师等情况的意见和建议,有针对性的进行改进和完善;通过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了解毕业生对岗位的适应情况和工作体会,了解学生对专业教学的意见和建议。

在学院实训室(中心)实施的课程,由专业教师和企业兼职(课)技术人员按设备检修实际工作过程共同制定生产工艺和教学活动任务,并按岗位工作要求进行教学组织和实施。考核和评价以保证学生完成典型工作任务进行教学组织。

同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保障工学结合教学模式运行的“学分银行”信息化管理软件,设立企业实践学分,创新激励学生工学结合的学分转换学籍管理制度。完善适应工学结合教学改革的教学评价标准及评价机制。

(2)课程教学改革还须有恰当的组织形式保障

推进课程教学改革还须有恰当的组织形式保障,针对工学结合课程的教学改革,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坚持“工、学”一体教学,即“理论与实践”课程一体、“理论与实训”场所一体、“理论与实践”指导教师一体、“理论与实训”教材一体、考评方式一体。

在教学内容时间安排上,包括有些在校内教学不易较好完成的课程内容,如现场的安全意识、责任意识,则结合密切合作企业的检修周期,灵活调整教学进程和内容,在充分认识企业有其自身生产经营规律的基础上,结合密切合作企业实际,灵活调整教学进程。例如,以暑期中石化南化公司和扬子石化公司大修为契机,将秋季学期化工检修实训调至暑期在企业进行,在企业大修期间进入企业班组,在大检修实践中学习。使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在校内实训环节培养的基础上,再经过校外的扬子检维修公司、扬子检安公司等实训基地化工设备检修现场进行顶岗实习完成。

在考核评价上,综合学生的平时表现、操作过程、期末考试进行考核。其中平时成绩占20%(包括学习态度、纪律、考勤、上课参与度、作业等)和期末课程考试占30%三部分组成;操作过程考核占50%(包括操作规范性、团队合作精神、最终设备安装与检修质量、操作过程解决问题能力及创新与改进等、平时表现、日记、报告),见表2。

四、根据行业职业标准,与企业人员合作编写工学结合优质教材,加强专业教学资源建设

(1)针对企业人员实践工作能力强,教学能力相对较弱,而学校老师教学能力强,实践工作能力较弱的特点,相互取长补短,引入实际工程案例、职业标准(如《化工维修钳工职业标准》)等,融入安全、人文、节能、绿色制造、检修理念和在线诊断等新技术,我们先后与江苏万力股份有限公司、扬子检维修有限责任公司等多家企业技术人员合作编写《压缩机、泵检修》、《机械零件加工与零件图的识读绘制》等多门适合于工学结合课程要求的工学结合校本教材。

(2)围绕专业核心课程,联合紧密合作企业,共建优质(核心)课程的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包括一体化课程的学习项目、教案及企业案例、试题、课件以及工程实践录像、教学指导与学习评价指标、企业中短期培训项目、各级技能大赛培训与总结资料等。教学改革中逐步丰富学习项目;教案主要是收集、开发典型工作案例;试题主要包括课程试题、习题以及职业技能等级鉴定试题;企业中短期培训项目主要包括培训(或讲座)教案、课件、实施过程总结以及学员调查反馈等;课程教学指导主要是教学大纲、教学指导文件、教学进程表等。例如,依托泵在线状态监测系统、故障诊断等设备,打造泵运行实时监控资源平台,通过视频终端将泵运行现场的图像、声音等感观信号传输给服务器,教师、学习者或管理者可通过接入网络的计算机访问服务器查看实时运行情况,同时结合泵的流量、压力、振动速度、波形、频谱等进行分析和诊断,提供更自由的学习空间。

综上所述,以职业能力为依据,以职业实践为组织原则,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能力为目标”,以岗位工作过程为导向,实施“一体化、三平台、两循环”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以“学生为主体”设计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学习情境、组织教学和学习评价,是开发与设计“理实一体化”课程的关键。探索工学结合课程的教学内容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最佳切合点,改变现有教材理论与实践脱节,内容与职业资格证书缺乏衔接,企业生产与教学要求不相符的现状,对指导当前高职教育的课程改革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理论、实践与创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141.

[2]傅伟,袁强,王庭俊.学习领域课程《化工用泵检修与维护》开发与设计[J].中国高教研究,2011(23):25-28.

[3]徐涵.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J].职业技术教育,2007(37):5-10.

[4]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建计划”骨干高职院校项目建设方案,化工装备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方案,2012:80-96.

安装工程造价实训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技术工人;培训;企业文化;高技能人才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中航工业西安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科研、生产一体化的特大型航空工业企业,我国大中型军民用飞机的研制生产基地,以军民用飞机研制生产为主,先后研制生产了30余种型号的军民用飞机。中航工业西飞以“航空报国,强军富民”为核心理念,构建先进的产业与技术平台,初步具备国内领先、世界一流航空工业企业的综合实力。

1 对企业文化的学习需求

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的条件下,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所创造的具有该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它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内容,其核心是企业的精神和价值观。这里的价值观不是泛指企业管理中的各种文化现象,而是企业或企业中的员工在从事商品生产与经营中所持有的价值观念。

经过调研,笔者发现现今企业内极其缺乏恪守企业规范习惯和对自身价值的肯定。需要企业通过培训,强化职工的文化观念、价值观念、企业精神、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历史传统、企业制度、文化环境、企业产品等意识。价值观的确立是培训的重点,也是企业文化的核心。

企业员工必须对企业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从而可以把价值观念、道德规范等企业文化内容贯穿在生产过程中,对产品质量的提升和生产安全都能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2 对自身技术的提升需求

在调研过程中,切页技术工人普遍认为:

(1)在日常的工作中最缺乏的是专业知识,实践工作内容相对单调,经验不够丰富。

(2)在工作中需要经常接触的文件资料,主要有:零件图纸、工艺文件、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对图纸的读图能力欠缺,对工艺文件的理解能力欠缺、对各项标准掌握的不够清楚。

(3)对新零件的加工工艺过程的编制能力不够,主要依赖工艺人员、创新能力欠缺。

(4)计算机的操作水平有限。

(5)管理能力有限。

培训机构的培训内容必须与企业职工的需求紧密联系。依据以上的调研需求,必须制定合理的培训方案。

3 具体的培训方案

(1)专业技能培训。

主要针对职工从事的专业和岗位进行更加细化的培训,从而提升职工技能,提高产品加工质量。

安排技能专业教师对职工的基本操作技能进行强化;聘请企业内能工巧匠对广大技术工人进行技能方面的提升培训。

(2)专业理论知识培训。

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使职工在理论上明确自己从事的技术操作的理论依据,明白各个零件制造的原理、产品装配的原理。这样才能让职工在生产过程中不断归纳总结、推陈出新,创造出更好的制造方法。

例如,铆接装配工的培训内容应包括:飞机装配知识、钳工知识、铆接知识、飞机协调知识、机械制图、飞机制图、数控机床操作、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公差配合技术等基础理论课程。

钣金工的培训内容应包括:飞机钣金工艺学、钳工知识、机械制图、数控机床操作、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公差配合技术、机械制造工艺基础、飞机钣金工操作技能、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

(3)工艺文件的培训。

与企业内的工艺人员一起,编制汇总典型的生产工艺文件、关键重要件的生产工艺文件。针对每一个制造环节对广大技术工人进行工艺文件的系统培训,让操作者明确最起码的制造规范,这样可以使他们进行的生产制造过程更加规范,生产出的产品完全符合、甚至超出文件的要求,从而获得更好的产品质量。

通过培训,使在职职工明确各类工艺文件的性质和用途。明确指令性工艺文件、生产性工艺文件、管理性工艺文件、基础性工艺文件的性质和用途。例如钣金工应该明确产品图纸、数据、模线样板、标准工艺装备、移形工艺装备、标准实样的用途。

进行读图和识图的专门培训,提高工人读图能力,避免了因为读图不准造成的产品超差,从而降低废品率,缩短生产周期,提高企业生产效益。

通过工艺文件的培训,使生产者指导自己操作的工艺过程、工艺方法、工艺参数、检验操作方法。

通过工艺文件的培训,使职工对自己使用的设备、仪器、工量具、专用工具和各种工艺装备有全面的认识,并能灵活科学的使用。

通过工艺文件的培训,使职工明确的知道所生产产品的材料特点、零组件类型、标准件种类和数量、成品件的状态,做到心中有数。

(4)绝技绝活的培训。

创造向高技能人才学习的平台,聘请厂内高技能人才总结出自己日常工作中的心得体会,将这些工作经验以课题的形式展现出来,编写典型工艺规范、提炼典型工作方法,对普通技能工人一个课题一个课题的进行讲解,从而使广大技能工人学习到自己工作中无法学到的知识技能,开阔了眼界、拓宽了生产加工的思路。经过培训在短时间内能力可以得到大幅度的提升,使整个生产车间的技能水平有长足的进步。这些进步直接影响到的是企业的生产力,生产力的提升必然会带动整个企业的快速发展,这些发展的益处会直接体现在职工身上,那么,职工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热情就会更加充沛。

(5)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

对职工进行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例如钣金工专业的职工可以学习钳工加工、铆装钳工装配、数控机床操作的工种,从而可适应多岗位的需求,为将来的转岗和进一步的发展打下基础。

(6)技术操作安全的培训。

通过培训,提高职工的操作安全意识,减少甚至消除安全隐患。

(7)培训时间

由于工作性质问题,培训时间也称为培训工作的矛盾点。在职职工除了日常工作外,经常加班,周末也存在没有时间上课的问题,所以培训时间的确定也要结合职工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安排。

4 提高培训教学质量的途径

(1)要了解学员想学到什么知识。

(2)要了解公司培训的内容要求。

(3)根据用工单位需求和要求编写教材。

(4)培训教材要根据学员的水平制做,容易理解和掌握,且课程不易太长。

(5)培训内容考试及必要的奖罚制度(奖一定要有,如物质或名誉),如公司内部,最好和绩效持靠。

(6)准确把握课程标准的理念、目标和内容,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原理,培训方式。

(7)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即教学能力和教学策略。

安装工程造价实训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机电安装;发展;对策措施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步伐的加快,在推动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的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机电安装行业的发展。机电安装的应用范围已涉及到社会建设的各行各业。由于机电安装工程贯穿工程施工的全过程,作为建筑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机电安装与建筑工程的使用功能有着密切的联系。

一、机电安装行业市场现状

机电安装工程按其技术特点及专业可分为工业机电安装与民用建筑机电安装两大类。工业机电安装主要集中在石油化工、大型厂矿装置的建设改造、变配电站、工业仪表及压力容器、大型厂房钢结构、油罐等的安装。而民用建筑机电安装主要是城市建设中大型公建项目的中央空调、消防报警、电梯、给排水、楼宇自控、保安监控、综合布线等室内机电工程安装。施工总承包已是行业发展的大趋势。从机电安装市场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建设单位将更加注重施工企业的资质等级及专业资质范围。同时,建设单位对机电安装工程质量也更为关注,即使施工单位依靠较高的承包资质通过了招标单位的资格预审。在选定中标单位前,建设单位仍将通过对施工企业的工程业绩及其在建项目进行实地考察,来评判施工单位的工程质量管理水平,结合合理低标价或高的综合评分数,以最终决定项目的实施单位。另一方面,由于在机电安装市场过热时期新生了大量的机电安装施工企业,导致新形势下市场竞争激烈,加上许多建设项目由于资金不足,为控制项目总投资,建设单位往往对施工企业的投标报价更为看重,并把它作为最重要的中标参考指标。面对这种形势,机电安装企业需制定出具有持久竞争优势的机电总承包和合理低标价战略。

二、机电安装行业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机电安装行业在原有基础上取得了长足地进步。但是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机电安装行业还存在着不少问题,重点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劳资矛盾日益突出机电安装行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露天、野外作业,生产环境差,危险性大,行业准入几乎没有门槛,是农村剩余劳动力最易进入的行业之一。由于从事机电安装行业的作业人员,多数来自农村,业务素质普遍偏低,他们对薪资的诉求也较低。因此,早些年,机电安装行业的人工成本相对较低,企业的利润也相对比较丰厚。近几年,随着劳动力市场的老龄化日趋严重,而新生劳动力又补充不足,导致建筑业人工成本逐年上升。而且,随着社会的进步,国家层次的质量标准不断提升,相应地对操作人员的业务素养要求持续抬高,企业用于员工培训、取复证等技术工人维持费用逐年增大,这些都是人工成本增加的因素之一。加上由于市场竞争激烈,行业利润逐年下滑,导致很多抗风险能力较差的机电安装企业由于负担不了高额的人工成本而倒闭。因此,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如何在保障作业人员劳资待遇的前提下,保证企业的经济效益,已成为机电安装企业不得不面对的突出矛盾。2.缺乏集约管理能力,质量安全的隐患重重由于机电安装企业的施工队伍构成和水平参差不齐,导致企业粗放经营,施工现场粗放管理,很多企业还沿袭着计划经济条件下的思维模式,套用传统的施工方法,劳动生产率低下,材料浪费严重,机械设备使用效率不高,而企业又舍不得在管理和技术创新方面加大投入,导致部分企业综合管理水平低下,缺乏集约管理的能力。另一方面,为了降低日益增长的人工成本,企业不得不采取两种方式:一是雇佣大量的普通壮工来弥补一线施工力量的不足,这些员工往往文化素质不高,质量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缺乏;二是将部分工程分包给无资质或靠挂靠资质生存的施工队伍,存在“以包代管”、“包而不管”的现象,造成各种违章作业屡禁不止,低老坏盛行。这两种方式都不可避免地带来严重的质量安全隐患。巨大的隐患使得机电安装企业运营管理风险倍增,一旦发生恶性事故,对企业就可能就是毁灭性的。这种风险还会给企业带来管理恶化,人力资源储备不足,企业持续发展乏力,经营管理疲于应付,越发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一起重大的质量事故,就可能把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拖跨。一起恶性安全事故,很可能会让企业破产或濒临破产的边缘。

三、促进机电安装企业发展的措施和对策

1.多途径解决人员结构不合理的状况要制订人才培养的长远战略目标,加大人才培训经费的投入,有计划、有步骤地对现有员工队伍进行培训,使其技能素质能够适应企业和市场的发展需求;还要有针对性地引进紧缺型人才,缓解人才不足的状况;并通过科学的定岗定编,使管理层富余人员显化出来,在企业内部进行合理消化,使得人尽其才,充分发挥每名员工的作用。不设多余的岗位,不用多余的人员,才能有效降低企业人工成本。2.完善企业的运行管理机制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机电安装企业面临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在这样的经营环境下,完善企业运行管理机制是企业获得良好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设置合理的组织机构现代企业的管理组织机构有多种,企业应根据自己的规模、特点,选择合适的管理组织结构。在改革企业内部管理组织结构时,要立足于发挥基层经营单位的积极性,集权、分权的程度要适应,权力的划分要与赋予的职能相对应,并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给予适时的调整。组织的变革是必须的,变革的目的更多的是为了适应自身需求和形势发展的变化。市场永远在变化,顾客个性化需求在逐步成长,不变的结局只能是被市场抛弃。必须坚持精干高效的原则,尽可能减少业务上的接口,改变过去管理机构庞大、人浮于事的现象。部门间要实现无缝对接,减少协调环节,降低管理成本。(2)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要把创新作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在企业内部大力倡导创新理念,健全创新机制,鼓励创新行为,抓好创新成果的转化。把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转变企业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以营销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和文化创新为主线,实现各项工作由点到面的转变,推动创新工作开展。创新,将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选项。(3)“以人为本”,将制度管理与人本管理相结合任何制度都不会是一成不变的,总是在不断地演化中。管理制度是由人制订的,并最终表现为“约束人的行为”。没有制度,形不成组织,管理就更无从说起。制度为管理而生,人是核心。管理者要关注人的心理、信念、情绪、价值、需求等一系列重要问题,以同时实现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为宗旨,通过物质激励、精神激励为手段,达到制度管理与人本管理的有机结合。企业能吸引员工的地方,主要有三点:一是合理的报酬;二是稳定的生活、工作环境;三是丰富的企业文化。人本管理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员工遵守制度是其获得稳定安逸的工作报酬,实现自身价值必须付出的代价。3.切实提高工程质量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优良的施工质量是企业实施品牌战略的核心,没有质量作保证,其他所有的努力都是空谈。机电安装企业要通过严格的质量管理,创一流的工程质量品牌,来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着手:(1)提高全员质量意识始终坚持“质量第一”的理念是机电安装企业必须坚守的基石,不受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内部改革深化的影响。一把手作为质量管理第一责任人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必须严格按照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标准要求执行。要定期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质量标准、法规的培训,及时贯彻新标准、新法规,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管理的质量管理精英。现在,拥有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是机电安装企业参与工程投标的标配。但到底有多少企业严格按质量体系来运作?可能更多的还是两条线走路:质量体系认证时,规规矩矩“造假”;实际操作时,认认真真“糊弄”。(2)全面推行质量管理责任制在工程开工前,要通过质量策划,制订质量方针、目标和质量保证措施。根据工程特点,对特殊施工工序和关键施工过程编制作业指导书,把质量责任细化到每一道施工工序,明确到每一个岗位、每一个人。在质量过程管理中,要坚持按图纸、按方案进行施工,严把图纸会审关、技术交底关。强化三级质量检查制,对查出的质量问题,要专题分析,认真解决,并举一反三。对重点工序、关键环节,要层层落实质量责任,严格认真执行工序卡交接制度。(3)推广新的施工工艺要组织多种技术攻关小组,优化施工组织设计、改进施工方案。有针对性地做好技术交底及技术培训工作,对于推广应用的新技术、新工艺要组织相关人员认真学习,并要保证学深学透,把新技术、新工艺的价值发挥彻底。4.强化安全管理要使全体员工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理念,实现从“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质的转变。划分安全包干区,把安全责任落实到人。强化安全一票否决制,并与绩效薪资挂钩,严格考核。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落实:(1)建立健全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主体,明确各级人员的安全职责。(2)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议事制度定期召开安全生产专题会议应该成为一项长期坚持的制度,着重研究和解决安全生产重大问题,分析和预测安全生产形势,确定安全专项资金投入的方向和数额。每月至少召开一次安全生产例会,总结、布置安全生产工作,检查安全工作阶段性成果,协调安全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班组安全管理作为安全管理的基本单元,是抓好企业安全管理的根本,也是企业安全生产的保证。要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班组安全活动。要加大安全专项资金的投入,并保证做到专款专用,用于企业安全生产和员工劳动保护的费用一分也不能省。(3)强化安全教育培训员工的安全意识的提高,一靠培训,二靠积累,积累的关键还是培训。安全素养从一张白纸到经验丰富,教育培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制订年度安全培训计划和专项安全培训是培训制度的相互补充。分层次开展法律法规、安全规章和遵章守纪教育,分类别开展操作规程、职业危害与防护和安全技术培训,以典型案例为媒介,配合应急预案演练为手段,都是安全教育培训的方法。有教育培训就要有考核相匹配,以期达到培训的目的。要建立员工安全培训档案,并进行长效化管理。(4)规范劳动用工管理不论是正式聘用员工,还是劳务派遣用工,都必须符合国家相关用工规定,办理各项用工手续,依法签订用工合同,并购买相关保险。5.保持一线员工队伍的相对稳定保持一线员工队伍的相对稳定,有利于保持技术工人的整体技术水平;有利于提升员工综合安全素养;有利于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的竞争说到底还是人力资源的竞争,拥有一支稳定的技术、管理队伍,可以保证企业处于不败的境地。合理的劳动报酬,舒适的工作氛围是近阶段保持员工队伍的稳定剂。6.努力提高工作效率效率是效益的前提,效益是效率的最终体现。工作效率不高,劳动生产率低,也是机电安装企业低利润的根本原因之一。提升效率,产生效益,使企业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是机电安装企业必须追求的手段。7.构建战略协作网分包对施工总承包企业是不可或缺的,无论是专业分包还是劳务分包。大中型项目涉及的专业多,总包企业可能只有与主休工程相关的专业,只能承担主体工程的施工,而对一些附属、辅助工程专业只能采取分包的方式。关键只是分包管理的模式、程度和深度不同,既要使分包单位有适度的自主性,从而在工程管理上产生积极性和主动性,又要使分包工程严格掌握在总包的管理框架下,受总包的管理约束,跟上总包管理的节奏,成为助力,而不是拖力。选择合适的分包商成为分包管理的核心。构建一个坚强有力的战略协作网有绝对的必要性。

四、结束语

建国初期一共有七个机械工业部主管中国的机电行业,足见国家对这个行业的重视程度,但是由于受到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管理部门忽视了机电安装行业企业技术改造这个重要问题,政府没有积极引导机电安装企业调整结构,养成了企业只重产值速度,不重质量效益的习惯。因此我们要通过规范、健全机电安装企业内部的各项管理制度,来提升机电安装企业的综合实力,使机电安装企业在新形势下通过改革创新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朱强.我国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与思考[J].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07,20(6):45-47.

[2](美)伯格曼(著),陈劲,(译).技术与创新的战略管理(原书第3版)[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3]张云峰.现代石化企业对工程承包方的安全管理[J].石油化工安全环保技术,2004,(4):6-8.

[4]吕嵘,唐晓斌.基于战略的组织设计[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