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44644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179分钟。
关于推动县域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 篇一
工业经济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为全面了解全县工业经济发展运行情况,更好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结合贯彻落实来陕考察时提出的“五项要求”,近期采取实地察看、查阅资料、听取汇报和座谈交流等形式,对全县工业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形成如下报告。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全县上下在市委、市的正确领导下,积极应对风险挑战,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县”战略,紧扣绿色循环发展主线,主抓县域工业集中区和xx工业区两大工业园区,大力发展矿产冶金、现代医药、新型建材、绿色食品四大产业,全县工业经济呈现出量质齐升的良好态势。截止xxxx年底,全县共发展工业企业xxx家,实现产值xxx亿元,其中规上工业xx家,实现产值xxx亿元,同比增长xx%。
一是狠抓工业项目建设。大力实施投资拉动战略,近三年实施重点工业项目xx个,计划投资xx.x亿元,完成投资xx.x亿元,占计划的xxx%。其中xxxx年实施工业项目xx个,完成投资xx.x亿元,占年计划的xxx%。特医食品、终南山泉、融欣矿业等一批新项目陆续建成投产,工业发展后劲持续增强。
二是狠抓企业复产达效。严格落实县级领导包抓重点企业责任,深入开展“百人包百企”活动,定期组织相关部门深入企业生产一线,协调解决原料采购、工人招聘、贷款、产品销售等困难和问题,及时帮助同兴轧钢、xx球团、博隆矿业、融方建材、xx等企业解决了一批困难和问题,促进了企业复产达效,xxxx年全县工业产销率达xx%。
三是狠抓园区扩容提质。把工业园区扩容提质作为促进工业转型的重要抓手,完成了xx工业区规划修编,建成标准化厂房x.x万平方米,xx工业区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和县域工业集中区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建成投用,两大园区水、电、路、视、讯和污水管网等基础设施逐步改善,承载能力明显提升。
四是狠抓科技人才支撑。积极抢抓科技部定点帮扶xx机遇,建成陕西科技资源统筹中心xx分中心,支持xx等x家企业设立技术研发中心和工程技术中心,引导xx、xx、xx等企业实施技术改造,成功创建国家级星x家,培育上市企业x家、科技型企业xx家,xx院士工作站荣获xx市首家院士专家工作站。
五是狠抓绿色循环发展。坚持绿色循环发展理念,先后建成xx、xx建材等尾矿资源循环再利用项目,积极打造集药材种植、新药研发、精深加工的产业体系,构建融菌种研发、基地种植、工厂生产和废弃菌包再利用的完整产业链,全产业立体循环发展体系初具皱形。
六是狠抓发展环境优化。制订《工业发展三年攻坚计划》《工业稳增长促投资若干措施》,建立工业经济发展联席会议制度,设立工业发展基金,落实减税降费、销售奖励、补贴、技术改造等扶持政策,先后帮助xx余家企业达x亿元以上,成功帮助xx药业在深交所实现ipo上市、xx农业在省股权交易中心挂牌。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虽然近年来我县在推动工业转型升级上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相比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工业基础需夯实。一是规上工业总量偏少。全县xx家规上工业企业,仅占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总数xxx家的xx.x%,且除xx、xx等企业外,其余企业规模偏小、产业链短。二是产业结构不优。xxxx年全县工业生产总值为xxx亿元,其中矿产冶金类企业产值达xxx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xx%以上,“xxxxx”的局面尚未彻底改变。三是产品竞争力不强。工业企业门类少,产品结构单一,多数为初加工产品,技术含量不高,产品附加值低,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
(二)招商引资需加力。一是新建项目数量少。近三年全县累计实施工业项目xx个,其中新建项目xx个、续建项目xx个,新建项目占比不足xx%。二是招商引资氛围不浓。少数部门认为申报了项目就会被催开工、催建设、催投资,稍不注意就会被问责、追责,谋划项目、争取项目、招引项目的主动性不强。三是考核机制不够完善。以项目论英雄的考核机制不够完善,招引工业项目的考核标准有待优化,考核结果运用有待强化。
(三)转型动力需增强。一是企业管理不规范。多数企业没有建立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管理水平不高,不仅影响了企业效益,也影响了金融机构对其进行信用评价。二是技术研发跟不上。全县设立有研发机构的企业仅有x家,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弱、产品科技含量低、市场竞争力不强,转型升级任重道远。三是资金保障难度大。受经济下行和防风险措施影响,信贷政策收紧,民间投资意愿不强。加之县级财力有限,一些国投项目配套资金难以落实,项目建设无法实施。
(四)发展环境需优化。一是政策支持不够。尽管县上针对工业发展了一些激励措施和扶持政策,但多数是对上级政策的梳理和细化,结合县上实际有吸引力的政策措施不多。二是园区服务不全。工业园区管委会作为工业经济的主管单位,目前仅有行政指导职能,没有行政许可权力,一些职能无法履行,难以满足企业发展需要。三是建设环境不优。一方面,建设用地储备不足,导致一些好项目无法落地。另一方面,个别干部和一些群众在项目拆迁、土地征用等工作中,还有借机谋取私利的情况,导致一些工业项目前期成本较大。
三、对策建议
(一)坚持“三个先行”,夯实发展基础。一是坚持规划先行。立足xx生态、区位和资源优势,结合“中国制造xxxx”,围绕绿色循环发展主题,科学精准规划工业发展的方向和重点,形成“以思路带规划,以规划带项目,以项目带发展”的工业发展之路。二是坚持土地先行。对全县土地利用情况进行全面盘点,积极盘活存量土地,及时清理闲置土地,提前收储建设用地。同时,采取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土地复垦整理等措施积极争取用地指标,优先保障重点工业项目用地。三是坚持资金先行。充分发挥工业发展基金的撬动作用,调动一切有利因素,最大限度向上争取工业发展专项资金、国债资金和政策扶持资金,不断为工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二)强化“三个抓手”,壮大工业体量。一是常抓帮扶解困。充分发挥重点企业包抓专班作用,围绕保运营、保产能、保增长目标,深化百人包百企活动,实时掌握企业生产经营状况,通过部门联动,千方百计解决企业实际困难,重点解决好企业矿权延续、原料供应、税收分成等问题,确保矿产企业稳定生产增产。二是紧抓延链补链。按照“龙头企业引领、小微企业配套”的模式,积极引进钢铁制品加工、钛金属采选加工等延链补链项目,实现钢铁产业多元化发展。加快中药材种植、加工、流通、科研体系建设,努力打造以xx药业为核心的医药航母。三是实抓扩容提质。一方面,不断完善xx工业区和县域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入园投资。另一方面,充分借助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和服务平台,赋予园区一定的审批监管职能,不断满足入园企业服务需求。
(三)聚集“三个精准”,加大项目招引。一是精准策划项目。紧跟国家政策和投资导向,坚持“招小引优、招大引强、招外育内”与“引项目、引资金、引技术”相结合的原则,围绕产业结构调整、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延链补链等重点,精心包装推介一批工业项目,增强招商引资的针对性。二是精准招商对象。充分发挥五个驻外招商联络处和xx商会作用,广泛动员xx籍在外成功人士,多渠道搜集客商信息,聚焦重点地区、重点节会、重点企业精准招引对象,定向宣传推介,切实提高招引项目的成功率。三要精准落地措施。建立重点工业招商项目推进台账,采取包前置手续办理、包开工达产进度、包难题破解、包群众纠纷处置的“四包”要求,建立“一个重点项目、一名县级领导挂帅、一个部门领导负责、一个专班包抓、一套具体方案推进”的“五个一”包联机制,确保签约一个、落地一个。
(四)实施“三名”战略,提升产业质量。一要合力打造名企。认真落实支持工业企业振兴的一系列政策,加大对xx公司等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骨干企业的扶持力度,鼓励其引进高层次管理人才、加强管理创新和技术革新,努力打造一批有实力、有影响的龙头企业。二要全力打造名品。支持企业与省内外重点科研院所合作,加大工业产品研发力度,提高产业层次、提升核心竞争力,努力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确保在市场竞争中能够掌握主动、赢得先机。三要着力打造名牌。抢抓来陕考察特别是来柞考察带来的重大机遇,积极支持引导xx木耳等农产品加工企业申请注册商标、加强营销宣传和产品质量体系建设,加快培育一批工业产品知名品牌,努力拓展省内外市场,实现以销促产、稳产增产。
(五)优化“三个环境”,强化工作保障。一是优化工作环境。制定完善《工业经济考评办法》,提高工业经济在年度综合目标责任考核中的权重,对招引工业项目、发展工业经济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通过物质奖励、优先任用等措施,不断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优化审批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按照“多评合一”“联合审图”“联合验收”的要求,成立负责工业项目审批工作的“前期办”,全程指导工业项目前期手续办理工作,切实为重点工业项目建设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三是优化建设环境。结合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定期开展专项治理行动,严厉打击重点项目建设中的强装强卸、强揽工程、偷盗哄抢、敲诈勒索等违法行为,为工业项目及时开工、顺利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对我县工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工业发展调研报告 篇二
提升承载能力 围绕产业发展 崛起xx工业
——对xx县工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工业是县域经济之本,财力之源。工业化是现代化的核心和主导。近几年来,县委、县紧紧围绕工业发展,高度重视园区建设,不断优化发展环境,突出抓好招商引资,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全面提升服务水平,工业经济得到了持续、快速发展。但是,我县目前工业发展的现状与新型工业化的要求、人口地域大县的地位相比都存在较大差距,根据县主要领导的要求,为了积极探导我县工业加快发展、转型发展、和谐发展的思路和对策,增强工业整体实力,我局组织干部就工业发展开展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工业发展的现状和主要特点
(一)工业实力不断增强。近几年来,我县工业发展较快。20xx年,全县有工业企业3586家,其中:个体企业3223家,私营企业363家,涵盖了工业24个行业大类。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1家,其中: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3家。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36.69亿元,增加值8.92亿元,税收6014万元,分别比20xx年增长667%,584%和195%。一、二、三产业比由20xx年的31.6:35.8:32.6调整为24.1:40.3:35.6,工业产业比重有较大提高,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0xx年,县工业园有企业79家,其中:已投产企业58家,在建企业21家,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5家,实现总产值32.1亿元,增加值8.1亿元,税收4659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80.9%,39%和12.04%,工业园已成为县域经济的增长极。
(二)主导产业逐步形成。我县工业企业涵盖了许多个工业行业门类,其中:农副产品加工业、矿产资源加工业、服装鞋帽制造业、化工制品业、电子电器制造业已成为我县的主导产业。
(三)资源加工业有一定基础。县工业园有农副产品加工制造企业14家,20xx年实现总产值9.6亿元,占园区企业总产值的30.1%, 有江西翠微实业有限公司、江西丰泽米业有限公司、江西惠大实业有限公司、xx双益制丝有限公司等4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我县有22种矿产资源,有江西朝盛矿业有限公司、江西西部资源锂业有限公司、xx中矿同发有限公司、xx万隆萤石有限公司和xx兴旺矿业有限公司等一批投资规模较大,加工能力强的企业对我县锂辉矿、硫铁矿、萤石矿和钨矿等进行开采加工。20xx年,xx中矿同发有限公司实现税收450多万元。
(四)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增强。龙头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对我县经济发展的贡献越来越突出。特别是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既带动了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又带动了农业招商引资。
(五)工业后发优势明显。我县有丰富的矿产品、农产品和劳动力资源,有一定的工业基础和区位优势。随着新中胜(新加坡)省级产业基地的开发建设,园区规模拓展,一园两区格局基本形成。园区功能配套不断完善,产业承载能力大大增强,拼牌服饰集团、海澜之家服饰、艾炜特电子产业园、温州产业园、顺德产业园已落户园区,召示着xx的工业充满新的发展生机和活力。
二、我县工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经济总量少,企业规模小。虽然工业有了较快的发展,但其总量和人均占有量都偏小,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很少,实现税收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没有一家,全县41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真正综合实力较强的少。
(二)产业链不长,配套不完善。企业关联度不大。农副产品及矿产品加工企业,粗加工多,深加工少,产加销一体化程度低,由于产业上下游相关产业发展不起来,资源优势难以转变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
(三)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不高,土地产出率低。园区企业用地存在供而不建,供多建少,建而出租,用地粗放等现象,土地资源配置效率较低。
(四)投资环境不优,发展氛围不浓。一些部门服务意识不强,质量不高,“吃拿卡要”现象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影响了现有企业发展和招商引资。
(五)产业层次低,发展水平不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产品档次低,科技含量小,内销产品多,外销产品少。
(六)问题突出,企业生存困难。受适度从紧货币政策的影响,企业银行困难,民间成本高,原材料、劳动力涨价,企业利润空间缩小。
三、我县工业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今后,我县工业要在正确分析发展机遇和面临挑战,充分认识发展优势和劣势的基础上,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明确发展目标,围绕产业建设核心,以产业建设引领园区建设、招商引资和工业发展,以园区建设为主战场,招商引资为主抓手,产业集群为主攻点,强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打造产业核心竞争力,举全县之力把xx打造成产业特色鲜明、企业实力强、经济效益高的工业强县。
(一)瞄准比较优势,明确产业定位。我县有丰富的土地、矿产、农产品和劳动力资源,有脐橙、黄鸡、磨菇三个主导产业和白莲、蚕桑、烤烟、席草等区域特色产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区位优势日益凸现,投资环境不断优化,工业发展有了一定的基础。因此,结合我县工业现状,资源禀赋,发展条件,工业产业应从以下方面定位:
1.壮大优势产业。一是壮大农副产品加工业。依托我县特色优势农产品和农副产品加工业基础,突出“绿色、环保、营养”产业特色,完善“公司十基地十农户”的运作模式,加强农产品基地建设,落实农产品保护价收购,重点扶持江西翠微实业有限公司充分利用3万吨罐头生产能力,组织生产磨菇、白莲、桔子、荞头、小竹笋等系列罐头产品,出口创汇。鼓励江西东君乳业有限公司等企业做大做强,以提高产品附加值为目的,带动产业集群发展。二是壮大矿产品加工业。依托硫铁矿、锂辉矿、萤石矿和钨矿等优势矿产品资源,加快江西朝盛矿业有限公司硫铁矿开采和制酸一条龙生产线12万吨硫酸生产项目的竣工投产,达产达标,发挥效益。充分利用江西西部资源锂业有限公司探明1000万吨以上的储量,建设锂辉矿深加工项目。以xx中矿同发有限公司、xx万隆萤石有限公司和xx兴旺矿业有限公司等企业为基础,配套引进萤石和钨矿深加工项目,延长产业链,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三是壮大化工制品产业。以江西永通科技有限公司、xx福明林产化工有限公司、xx凯兴林化厂为骨干,重点发展精细化工、林产加工、日用化工、油漆胶水。鼓励、支持重点化工企业开发新产品,调整结构,创建品牌,积极开拓市场。四是壮大电子电器产业。以赣州艾炜特电子有限公司和赣州三进特种漆包线有限公司为龙头,引进上下游关联配套企业,建设好艾炜特电子产业园,重点发展电子元件、电器、LED节能环保灯,液晶电视等系列产品。
2.提升传统产业。一是粮油加工业。我县粮油加工企业多,技术装备滞后,产业链条短,创品牌能力不足。因此,要通过技术改造提升企业技术装备水平,充分发挥江西丰泽米业有限公司和江西金润粮油发展有限公司的带动、辐射作用,促进产业升级,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和效益。二是木竹加工业。积极开展木竹深加工技术研究,以xx恒昌竹业有限公司和江西洁达人造板有限公司为基础,整合木竹加工企业和资源,加快开发竹炭、竹醋、复合胶合板、工艺美术等产品,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三是轻纺工业。以引进海澜之家为契机,引导企业加强管理,优化结构,争创品牌,提高效益。
3.培育新兴产业。一是培育现代生物制药业。积极发展生物提取产业,依托银杏叶等特色优势植物资源,以江西禾绿康健有限公司提取银杏黄酮项目为载体,加快项目竣工投产,以钓峰、石上、黄陂等乡镇为基础,扩大原材料基地建设规模。二是培育新材料产业。重点发展新型建筑材料、新能源材料和新型环保材料。
(二)突出产业发展,实施产业招商。依托新中胜(新加坡)省级产业基地品牌,按照城市化的理念,生态化的要求,把我县工业园打造成基础设施完善,综合功能配套,绿色生态环保的产业承载平台。突出产业发展这个核心,统筹协调园区建设、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之间的关系。要依据产业定位谋划园区乃至全县产业链条设计、项目策划和招商引资。充分利用我县“中国承接产业转移投资环境十佳县”的美誉,以产业规划和链式设计指导择商选资,在招商方式上由全民招商向专业招商,单个项目招商向产业配套项目招商转变。
1.根据产业现状,配套引进企业。没有龙头就没有带动,缺乏配套龙头难以做大做强。要按照资源共享,降低成本,共同发展和形成完整产业体系的要求,引进龙头企业带动产业,依据目前产业引进配套产业。
2.依托资源禀赋,引进相应企业。我县矿产资源和农产品资源丰富,要依托资源禀赋优势择商选资,如依托我县的锂辉矿和硫铁矿引进矿产资源深加工企业,利用xx黄鸡原产地证明商标的独特优势引进黄鸡屠宰深加工企业。
3.激活民间资本,推动能人创业。我县有近20万左右的外出务工人员, 一批创业成功的企业家和100亿元左右的民间银行存款。因此,激活民资,推动创业,潜力很大。在推动能人创业,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上,要采取措施重点引导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民营企业家二次创业和民间能人创业,并着重抓好以下工作:一是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大力宣传能人创业的成功典型,奖励成功创业者,发挥典型示范效应。严肃处理“吃拿卡要”行为;
铁心硬手整治强揽工程,阻碍工程施工等问题。二是落实本土和外来创办企业在市场准入、土地使用、投、优惠政策等方面的同等待遇。三是在组织扶持能人创业政策落实情况专项检查的基础上,重新梳理并扶持能人创业政策文件。四是建设好小企业创业“孵化”基地。在园区利用拼牌集团建设标准厂房建设小企业创业“孵化”基地,设立服务机构,选择初创企业和项目入驻基地 ,“孵化”培育。
四、围绕做大做强,提升服务水平
工业发展一定要讲求效益,不能只顾招商引资,不问产出效益。要坚决防止“招商引资硕果累累,投产见效星星点点”现象,要充分发挥、部门的主动性,调动企业的积极性,营造推进工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一)党政要加强领导。县委、县要切实加强对工业发展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及时研究解决工业发展的重要问题。一是县委、县要加强园区规划建设的领导,加大征地拆迁工作力度,加快“三通一平”等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尽快改变项目等土地的被动局面。二是要组织精兵强将开展专业招商,明确任务,落实责任,优化考核办法,对招商引资工作有突出贡献的干部给予奖励或重用。三是要提高土地配置效率。提高企业入园门槛,突出投资强度和产业税收,优化土地配置,做到集约用地,加强用地监督,制止土地闲置,供多建少等现象。四是对重大项目要实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班人马、一套方案、一抓到底”的五个一工作机制,千方百计提高园区项目的开工率,投产率,达产达标率。五是要加大县财政扶持力度。增加县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预算规模,对成长型、效益型、就业型企业贷款给予贴息支持。六是要定期对园区建设、招商引资、工业发展情况综合调度。七是要配强工口干部,优化年龄、素质和能力结构,重视工口干部使用,确保工口部门的工作经费。八是实行招商项目服务单位服务终身制并根据企业上交税收的一定比例提取奖励给服务单位。
(二)部门要全力帮扶。各部门要根据自身工作职责,结合工业发展需求,创新服务方式,丰富服务内容,提升服务水平,要在项目报批,政策落实,资金支持,技术创新,市场开拓等方面建设服务平台,完善服务体系。
1.切实加强信用担保体系建设。针对国家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引导担保公司增强担保实力,强化银企保信息对接,创新担保方式,充分发挥xx汇鑫公司的功能,加强与银行的合作,切实解决难问题。
2.精心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围绕增强企业实力,完善中小企业成长梯度培育机制,一是把成长性高的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培育成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壮大规模企业队伍。二是把优秀规模企业培育成销售收入过亿元,税收超2000万元的骨干企业。三是支持骨干企业做大做强,将其培育成为行业核心企业,产业集群的领头羊,创造上市条件,储备上市企业资源。
3.全面提高企业整体素质。一是抓好企业培训。整合各种培训资源,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培训企业的董事长、高层管理人员,员工和各种创业者,组织好国家银河培训工程免费培训。充分利用赣州创业大学培训资源组织初级、中级、高级、企业沙龙四个层次的培训。整合县内的培训资源,加强与企业的对接,有针对性地组织各类培训。二是引导技术创新。鼓励、引导企业加强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坚持产学研紧密结合,推动企业重视科技投入,提升创新能力。
4.主动帮助企业争取政策资金。各有关部门要紧紧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的有利时机,支持、帮助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支持重点的企业争资争项,从政策信息、项目策划、沟通协调、申报材料等方面全程为企业做好服务,尽最大努力提高项目申报的成功率。
5.积极组织企业开拓市场。围绕扩大企业产品销路,有关部门要组织相关企业参加各种博览会、展销会、订货会、交易会,全力帮助企业销售产品,提高效益。
??
作者:xx县民营企业管理局
关于民营工业企业xx情况的调研报告4 篇三
近年来,前进区委高度重视中小企业发展,紧紧围绕打造“五大中心”目标任务,积极应对宏观经济下行、要素制约等不利因素,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在搭建发展平台、优化发展环境、加大扶持力度、破解要素制约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使全区中小企业得到较快发展,在稳定增长、增加收入、扩大就业、维护稳定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中小企业在自身发展壮大的同时,也面临着资金不足难的问题。为寻求破解之道,我区采取问卷调查、实地走访、集中座谈相结合的形式,就中小企业发展难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基本情况
1、前进区中小企业的基本情况:xx年底,全区登记在册的中小企业有10330家。其中:非公企业达到2345户,个体工商户7727户,上规模企业270家(注册资金500万元以上)。其中餐饮服务企业1545家,医药卫生60家,学校教育23家,注册资金100.9亿元。
2、前进区驻区金融机构基本情况:区域内有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等44家银行分支机构;
有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等40家保险公司分支机构;
有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财达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黑龙江分公司等5家证券公司分支机构;
有xx市盛源有限责任公司、xx市天麒有限责任公司等21家民间金融机构,是xx最密集的金融商贸服务中心。
二、主要作法
1、在深入走访中了解企业情况。实地走访了辖区内中唯实业、公共交通有限公司、迪尔制药机械有限公司、经典158面点厂、益硕口腔门诊部等企业,通过集中座谈、个别访谈了解到,资金流量不足、金融产品有限、扶持政策不足是制约企业发展的三大主要因素,进而引发了技术水平转化难、人才引进难、生产经营难、市场开拓难和持续发展难等一系列难题。各中小企业需求强烈,资金用途明确,主要是用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和满足扩大再生产的需要。中唯实业有限公司提出因为市场资金运作方式、企业锅炉改造等问题,造成企业,贷款需求2000万元;
利华食品厂提出现在企业升级转型,面临厂房搬迁问题,贷款需求30万元;
公共交通公司因公益性票款补贴资金不到位,导致购买新能源公交车及建场站资金严重不足,贷款需求3000万元;
经典158食品厂因扩建新的销售点需要贷款300万元;
xx小天使妇产医院因购买医疗仪器需要贷款2200万等等。
2、在搭建平台中促进银企合作。6月中旬,我区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为企业与金融机构搭建交流互动平台,组织召开了“银企”对接会。邀请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平安保险公司、创鑫担保有限公司等12家金融机构主要负责人,以及辖区内电机股份有限公司、xx新玛特购物广场等涉及工业生产、食品加工、餐饮服务、科技文化、医药卫生等行业的48家驻区企业代表参会。各金融单位负责人推介了涵盖抵押贷款、信用贷款、小微企业互惠贷款等符合企业特点的金融产品。驻区48家企业代表介绍了企业的基本情况、经营现状、需求,并与各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了互动交流。双方增进了信任,加强了沟通,建立起互信、共赢、稳定的新型政银企合作关系。6月下旬,组织召开了“前进区.xx企业联合会经贸合作交流会”,邀请12位xx企业家来我区进行经贸考察,我区进行了招商项目推介,并引荐xx企业家和各企业进行对接,实现了“合作、交流、发展、共赢”的目标。
3、在实地调研中提供精准服务。“银企”对接会后,各金融机构主动下沉服务重心,深入企业开展实地调研,以满足不同行业、不同层次企业的合理信贷需求,精准服务企业发展。截至目前,交通银行已经和广源种业对接,企业正在准备贷款相关资料,计划3000万。桥南春饭店、鼎特大酒店、四海印刷厂三家企业是邮储银行的用户,桥南春贷款500万、鼎特大酒店贷款500万,四海印刷厂贷款100万,邮储银行会继续跟进这三家企业,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建设银行走访了解有需求企业12户,其中嘎咕鸭脖、老李头粘玉米、利华食品厂3户企业有合作意向。中唯实业公司是工商银行的用户,工商银行根据企业实际需求,准备进一步进行对接。平安财险有限公司将有需求的企业名单报送到总公司,等待核实评估,确定结果。中国银行、哈尔滨银行近期准备到迪尔制药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江天大酒店、公共交通有限公司实地了解情况,进行对接。
三、存在原因
既有中小企业自身的因素,又有商业银行方面的因素,同时也存在政策缺失、支持力度不够的因素。
1、中小企业(资金需求)方面的因素:一是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较低。中小企业多为民营企业,管理层的现代企业意识、金融风险观念、信用意识不强,缺乏对企业发展的长远规划,经营行为短期化、随意性大,适应商业银行信贷要求标准不够。二是企业财务制度不完善。中小企业大多数为家族式企业,管理方式上存在一定程度的弊端,企业管理制度不完善、财务管理不规范、财务报表的透明度不高、企业信息不够完整等问题,有“现金结账”、“以单代账”现象,银行难以全面掌握企业财务的真实情况,从而影响银行的贷款决策。三是企业风险评估难。银行发放贷款必须通过严格的企业风险评估,但中小企业自身实力不够强,加上受生产能力、市场营销、后续发展等因素的制约,风险评估等级明显不足,也直接影响了银行的贷款。四是企业抵押能力不足。由于多数银行目前只接受产权明晰的抵押,且抵押物价值变现折扣率不够灵活。而绝大多数企业自身积累薄弱,存在固定资产少、流动资产变化快、厂房设备不足以作为贷款抵押物的问题,一般很难达到银行所要求的抵押或担保条件,获得贷款的机会因此大大降低。
2、金融机构(资金供给)方面的因素:一是审批时间长。基层商业银行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的权限太少,省级分行对基层银行放贷控制严格,存在贷款审批时间长、审批效率低、手续繁琐等问题。对资金要求急、周转快的中小企业极为不便。二是贷款风险大。由于中小企业效益低,稳定性差,贷款风险较大。而大企业的贷款可为商业银行带来更多的利润,耗费更少的贷款成本。所以出于利润最大化和降低风险等级的双重考虑,银行在贷款投放上更倾向于大企业。三是信贷政策制约。历史上,各商业银行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无法收回的中小企业贷款,形成了一些不良资产,而一些中小企业也在银行部门留有不良的“信用记录”。现商业银行实行信贷责任追究制度,使一些工作人员宁可采取保守的信贷政策,实现“零风险”,也不愿担责任。四是贷款期限短。银行通常借贷采取“一年一贷一还一续贷”的模式,即一年内从银行贷款,一年内收还本息,然后再通过风险评估贷款。因此,从银行贷到的资金实质上发挥效用的时间不足10个月,而企业生产收效回报最佳时间是2至3年。一年内很难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资本回笼非常困难,根本无力偿还本息。
3、方面的因素:一是政策贯彻执行难。为缓解中小企业难的问题,从到地方各级相继下发了一系列关于支持中小企业快速发展的文件,对促进企业作出了明确规定。但强调宏观指导的多,具体实施办法不够明确,没有细化量化硬性化,导致可操作性不强。二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不完善。缺少被金融机构和中小企业普遍接受认可的中介性质的信用评估机构,导致一些中小企业资金用途的真实性、合法性不被商业银行认可。三是搭建平台不够。中小企业与金融机构缺乏沟通平台,致使中小企业不了解金融机构一些新的产品和渠道,也不能很好地研究并有效地利用国家财税、金融、产业等优惠政策为自身服务等等。
四、对策建议
1、要充分发挥的指导作用。要进一步认清向中小企业提供资金的重要性,从层面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建立和完善务实管用的财政金融政策。尤其是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产品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成长型中小企业在财税政策上予以更多的优惠支持。应建立一定规模的中小企业贷款风险准备金,设立面向中小企业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创办企业的创业基金。对于处于创业初期的中小企业,财税部门应给予减免营业税和所得税,增强中小企业的原始资本积累能力。广泛开展以“守法诚信”为主题的理想信念教育活动,引导中小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推进企业和个人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失信惩戒机制,努力开创良好的信用环境。
2、要全力打造优质的政务环境。及相关部门要努力创造优质的经济发展环境。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关于简政放权、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实行领导包保重点项目和联系企业责任制,定期组织发改、经合、安监、统计、公安等部门负责人深入企业走访调研,及时掌握企业在发展中存在的瓶颈和障碍,积极帮助企业想办法,切实解决中小企业发展中的实际困难。强化“一条龙”“直通车”服务,为企业提供、用工、政策咨询等方面服务,营造“亲”“清”政企关系。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健全行政审批服务中心一站式服务机制,推进“全岗通”改革,再造服务流程,完善首问负责制等工作制度,全面开展“四零”服务创建活动,让办事的企业群众“最多跑一次”。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切实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3、要着力构建银企互动平台。应为中小企业搭建平台,畅通银企信息沟通交流渠道,发挥现有金融机构的主渠道作用,推动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的合作。要积极引导企业自觉加强与金融机构的横向联系,全力做好牵线搭桥工作。一方面,主动邀请金融机构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到企业考察,定期推出项目供金融机构选择,主动向金融机构通报项目谋划和运行情况,引导金融机构挖掘好的项目,增强投资信心。另一方面把有信誉,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主组织起来,到金融机构共同探讨企业发展方略,切实帮助企业解决资金困难,形成银企携手共建的良好局面。
4、要构建多层次信用担保体系。要加快推进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整合工商、税务、质监、银行等各方面的信息资源建立信用数据库,逐步建立一套全覆盖的通用信用查询系统,营造全社会讲信誉、重信用的良好社会环境。要加强与银行、企业、担保机构之间的合作,建立和完善“协调引导、银行合作支持、担保积极配合、企业主动参与”的中小企业服务平台。通过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档案及资金需求资料库等形式,定期向金融机构发布中小企业信息和项目需求信息,增强中小企业吸引金源的竞争力。要大力发展民营担保公司,健全中小企业担保体系,鼓励企业之间通过资本联合重组建设新的担保公司以及行业协会组成的互助担保公司,多形式、多渠道地为企业提供更多的服务。健全社会信贷服务体系,培育信用评级、物业评估、报表审计、担保等方面的社会服务中介组织,解决银行与中小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加快银企间的信息传递。
5、要促进商业银行深化改革。商业银行要研究针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业务流程和风险控制方法,用简便的流程,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和较低的业务成本,实现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支持。要进一步简化信贷审批手续和流程,缩短审批时间,采取审贷会方式将评级、授信工作一次性解决。创新管理机制和业务品种,适当调整再贴现、再贷款额度,实现银企良性互动,互利共赢。要有针对性地优惠政策,增加中小企业贷款计划,适当降低贷款利率,提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专项贷款、贴息贷款等。在现有银行实施的信贷产品的基础上,努力创新推出金融新产品,量身订制能满足企业需求的信贷品种,开展信贷创新产品的应用与推广,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支持和服务。大力发展租赁、企业联保、商会协会担保、信誉荣誉放贷等新兴金融产品业务,努力开展动产质押、仓单质押、权利质押、在建工程抵押等贷款业务,丰富中小企业的方式。
6、要努力提升中小企业内在实力。要组织引导中小企业,提升企业经营管理能力,从根本上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增强金融机构对企业信贷信心。要树立品牌意识,培育企业名牌产品和特色产品,细化企业市场定位,努力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提高企业多渠道的能力。要积极参加金融机构组织的信贷登记、授信评级活动,取得金融部门和社会各界公认的信用评价,为争取打好基础。要着力于创建现代型企业,严格按照会计法规和商业银行要求,建立全面、准确、真实的财务制度,定期向相关各方提供全面准确的会计信息,增加企业信息的透明度。要保持合理的贷款水平,制定有效的应收账款管理制度,加快资金回笼与周转。要主动了解、适应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信贷政策,增强与金融机构的沟通与联系,实现信息的互动。要及时还本付息,逐步建立和提高金融机构对本企业的信用记录,树立守信用、重履约的良好外在形象。
关于工业建筑业民营企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篇四
根据市政协“优化发展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专题调研方案,4至6月,“工业建筑业民营企业发展情况”调研组在华艾副主席的带领下,会同市经信委、建委、工商联等相关部门,开展了专题调研。调研采取听取有关部门情况通报,召开30家企业及12家在肥异地商会负责人座谈会,深入安徽利华塑业科技有限公司等16家企业实地调研,赴外地学习考察等方式进行。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工业建筑业民营企业发展基本情况和主要特点
近年来,在市委市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推动下,我市工业建筑业民营企业快速发展,已成为合肥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和最具活力的增长源,已成为提供就业岗位的主渠道,已成为改善经济结构促进转型发展的生力军。
(一)工业建筑业民营企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20xx年,全市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2022户,占全部规上工业企业的97%,完成工业总产值3639.9亿元,同比增长26.6%;实现增加值912.4亿元,同比增长25.4%,增速比全市规上工业企业高8个百分点。20xx年全市中小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452.9亿元,同比增长36%,增速比全市工业平均增速高8.8个百分点;完成各项税收156.3亿元,同比增长52.8%,增速比全市工业平均增速高28.5个百分点。
20xx年,我市纳入统计名录库的具有建筑业资质的施工总承包和专业承包企业835家、劳务分包企业178家,分别较上年新增32家和3家。从资质等级看,承包企业中,特级企业3家,一、二、三级企业分别为117家、287家、428家;劳务分包企业中,一级、二级、三级企业分别为125家、27家、26家。私人控股企业648家,占全市建筑业企业总数的77.6%,完成建筑业总产值87.83亿元,占全部产值的40.3%;生产规模逐步扩大,实力进一步增强。
(二)工业建筑业民营企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1.企业规模壮大。20xx年,全市民营工业企业9319户,较上年增加1584户,注册资本362亿元,较上年增加71亿元。全市民营建筑业企业9096户,较上年增加979户,注册资本228亿元,较上年增加44亿元;全市建筑业个体工商户326户,较上年增加62户,资金总额4000万元,较上年增加1000万元。8家企业入选20xx年中国建筑业企业双百强,4家幕墙企业获得中国幕墙50强企业,5家企业获20xx年度全国建筑业AAA级信用企业。
2.投资势头强劲。20xx年,全市中小企业用于土地和固定资产支出累计完成102.7亿元,同比增长32.5%,增速比全市工业平均增速高17.3个百分点。今年截至目前,全市民营经济完成投资1291.41亿元,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63.8%,民营经济投资已成为拉动投资增长的重要力量。
3.科技含量增加。20xx年底,全市高新技术企业615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53.5%以上,规模以上高新技术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21.5%,其中,民营企业占85%以上。期间,全市10项建筑业新技术得到推广,专利申报逐年增加;轨道交通1、2号线、新桥国际机场等建筑工程开工建设和完成,标志着我市建筑业科技水平不断提升。
4.发展贡献增强。20xx年,民营经济贡献率达66%,较上年同期提高了20.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民营经济对全市GDP的贡献率达到65.9%。整个民营经济对全市经济的贡献率为76.5%,拉动经济增长10.3个百分点;个体经济对全市经济的贡献率为11.5%,拉动经济增长1.6个百分点。我市70%的就业岗位来自于民营企业;20xx年,建筑业从业人员达90万人。
二、我市工业建筑业民营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总量不大实力不强与经济发展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目前,我市民营经济无论是企业户数、企业规模,还是贡献水平,与经济发展总体要求,与省会城市地位要求,与先发地区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尤其是缺乏全国叫得响的知名企业。20xx年,我市没有一家本土企业进入全国民营企业500强,也没有一家民营企业登上全省百强企业前10位排行榜。
(二)成本增加致使企业经营困难利润下降
一是用工成本攀升。企业普遍存在用工难,劳动力成本大幅上升,同时,企业社保缴费基数逐年增加,企业用工成本普遍上涨10-35%以上。二是难贵。目前,我市民营企业资金需求满足度仅为52%,缺口约为190亿元左右。普遍反映抵押要求过高,手续繁琐,费用昂贵,年利率10-15%的占42%,15-20%的占10%,年利率超过20%的占4%。20xx年,我市建筑业全年财务费用10.7亿元,同比上升75.9%。三是资金占用较大。民营中小配套企业,以现金购入原材料,产品回款周期较长。民营建筑企业单个项目的投标、履约、农民工工资以及质量保证金占工程造价的比重较大。民营建筑企业平均利润低,综合近期企业年检情况来看,近三成的小微企业处于亏损状态。
(三)产业链不长、配套不健全导致民营企业难以集聚发展
民营企业市场依赖度强,自身聚集资源力度弱。在关联配套企业方面,我市的工业企业产业链不长,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够,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生态,特别是本土企业配套率不高。一些民营企业反映,在园区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公交班次和线路安排、员工住房保障等方面不够健全,给民营企业和员工生产生活带来不便。
(四)企业转型升级缺乏动力致使民营企业层次较低
近年来,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后续影响,外需不振、产品积压、
产能过剩问题较为严重,一些民营企业家难以把握市场需求,投资意愿下降,动力不足;科技创新成本高、风险大、见效慢,不少民营企业望而却步。调查显示,20xx年底,工业民营企业户均拥有专利数2.4件,科研经费投入比20xx年增加的占29%,持平的占15%,52%的工业企业没有科研经费支出。
(五)企业资质问题制约民营建筑企业壮大规模
目前,我市建筑业企业高资质等级企业少,低资质等级企业数量庞大,总承包资质特级企业仅有3家,远低于南通的15家和绍兴的17家。低层次的价格竞争激烈,建筑企业外埠市场逐渐萎缩。20xx年,我市建筑企业在外省完成建筑业产值532.97亿元,同比增长3.5%,远低于20xx年的20.1%。民营建筑业企业管理和技术人员缺失,制约了企业资质升级,也影响企业拓展外省市场。
(六)企业与之间信息不对称导致政策落实力度弱
民营企业普遍反映,近年来的不少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文件,由于政务息渠道少、政策宣传不到位,导致的优惠政策落实力度不够,有近三分之一的民营企业家不了解省市的民营经济政策。有些政策门槛过高,难以惠及民营企业,52%的小微工业企业没有受到政策的扶持。有些政策兑现周期长、手续繁、打折扣、办事难现象依然存在。
三、加快发展我市工业建筑业民营企业的意见和建议
(一)壮大总量,提升质量
要以壮大总量、提升质量为重点,既要大力发展“铺天盖地”的中小企业,进一步掀起全民创业新,又要着力发展“顶天立地”的大企业大集团,实现集群发展、抱团转型。必须切实增强紧迫感,把培育大企业大集团摆在发展战略位置并在举措上下工夫。要在产业规划中予以体现,在专业化分工协作、上下游产业链延伸方面进行协调,在科技创新、资本和市场准入上给予政策扶持,加快培育和发展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总部在合肥的大企业大集团,为我市经济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二)多予少取,切实减负
一要全面清理规范收费行为。坚决清理涉及企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性基金、性集资、罚款等项目;规范各种认证项目;取消针对民营经济的歧视性收费规定;严禁乱检查、乱评比、乱培训、乱摊派、乱拉赞助;
二要加大财税支持力度。提高民营企业在采购中标额中的占比。扩大民营企业税收优惠范围,对经认定的高新技术民营企业,除享受国家省税收优惠政策外,市财政应予适当的奖励。如对建设工程项目负责人征收1%的个人所得税,与建筑公司签订劳动合同的予以减免,对挂靠建筑公司的予以征收。
三要着力解决难问题。设立专项资金,加大对民营企业的直接资金支持;通过贴息贷款、风险补偿等方式,鼓励金融、担保机构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金融机构对中小民营企业贷款额度增幅超过其他贷款总额度增幅的,市给予适当奖励;有序发展民间金融,创新制度;拓展渠道,鼓励支持民营企业抱团、统贷统还。
四要加强信用和担保体系建设。对信用好的民营企业在市场准入、工程投标、资费收取、及市场监管等方面给予支持,减少企业资金压力。
(三)多方招商,打造生态
一要强力推进与全国知名民企合作发展。面向全国民企500强,强化招商工作,争取更多更好的项目落户合肥,全力做大民营企业总量,打造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品牌和品牌产品。二要大力开展产业链招商。分类制定重点引进的配套企业目录,开展可行性评估,明确引进的重点;建立龙头企业、配套企业和重点项目档案,加强跟踪和联系做好关键环节助推,促进项目落地;坚持“以商招商”,发挥现有龙头企业在产业链招商方面的重要作用;加快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三要鼓励民营企业扩大产业链。鼓励有条件的企业通过产品组合创新、服务和品牌等资源整合等方式,实现产业链的升级;鼓励企业产品升级,积极探索新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模式,实现产品深度创新。四要鼓励民营企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立足企业自身,逐步向价值链上游的原材料供应、产品研发环节转移,并拓展相关产业。
(四)加大扶持,促进升级
一要促进民营企业创新升级。帮助指导企业制定发展战略,支持符合产业政策、环保政策,有市场、有技术、有发展前景的中小企业,引导民营企业抢占新能源、新材料、信息技术、生物工程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的前沿和高端,大力推进自主创新,转变发展方式。
二要促进民营企业品牌升级。建立民营企业驰著名商标推荐申报培育库;实行重点商标“一对一帮扶制度”;健全商标保护机制,促进民企实施商标战略。
三要促进民营企业技术升级。鼓励民营企业积极应用高新技术,开发关键技术和工艺,开发主导产品和装备,引导企业加大与节能相关的新技术新装备投入,推进节能、工艺、产品创新,不断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四要促进民营企业管理升级。按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帮助企业加强管理,加强对民营经济的引导和监管,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和信用机制建设,强化民营企业家和员工培训,提升民营企业人员素质,提高管理水平。
五要促进民营企业优化用人环境。高度注重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引导企业积极创造条件,用事业留住人才,用平台成就人才,用环境凝聚人才。
(五)灵活施策,重点扶持
一要大力培育龙头骨干建筑业企业。大建设呼唤龙头骨干建筑企业。要想方设法、千方百计地通过资源整合、战略重组,从现有一级总承包企业中筛选出实力雄厚、管理规范、成长性强、拓展市场成效显著的企业作为培育对象,做大规模、做强业务,力争早日培育出能引导我市建筑业发展方向的建筑业“航空x舰”。
二要大力扶持民营建筑业企业发展。在资质管理上保护民营建筑企业发展空间,在建筑招投标市场上公平对待民营建筑企业;引导民营建筑企业延伸上下游产业链,鼓励和支持民营建筑企业扩大投资,参与市政、水利、铁路、公路、电力、石化等基础设施建设。
三要支持民营建筑企业资质晋级。制定政策,支持企业引进留住人才,帮扶企业资质升级;对于晋升到一级、特级资质的企业给予财政奖励。同时要敢于打破条条框框,不仅帮助企业培训人才,而且要不拘一格打造人才,对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可评定相应的技术职称。
(六)加强领导,营造环境
一要强化制度保障。建立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健全工作协调机制, 每季度召开一次会议,及时研究解决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建立市级领导联系重点民营企业制度,明确市级领导联系2户重点民营企业,定期深入企业了解情况,帮助解决问题。进一步完善群众和民营企业评议部门制度和考核督查制度。
二要继续加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力度。在市本级现有清理保留的152项行政许可和非许可审批项目的基础上,继续加大清理力度,减少审批事项,把市场能调节事项交给市场,推进简政放权。
三要进一步提升民营经济服务水平。加快建设民营经济公共服务平台;统筹解决要素保障等问题,对符合条件的高成长民营经济重大项目优先供地。适当扩大开发园区公交覆盖范围、加密线路和班次。凡涉企的机关单位人员,都要增强服务的责任感、使命感,创新思路,研究政策,吃透精神,用心谋划,支持扶持、指导帮助企业发展,为民营企业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服务。
四要建立民营经济统计监测制度。将民营经济纳入统计范围,建立对民营经济的分类统计、监测、分析及发布制度,建立民营经济市场监测、风险防范和预警机制。
五要强化政策落实督查力度。当前重点是采取多种形式,宣讲市委9号文件精神以及两个《条例》;有关部门应尽快可操作性强的实施细则,确保把政策落实到每个企业、落实到人头,提高政策的知晓率、执行率。分类梳理各项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落实情况,开展督查,属于信息不对称的要加大宣传,属于执行不力的要督促落实,属于人为阻碍的要严肃查处,属于政策空白的要抓紧制定,坚决克服“落而不实”的现象。
六要健全完善干部实绩考核体系。突出把发展民营经济工作情况纳入到工作绩效考核中,提高民营经济指标权重,每年对民营经济发展情况进行通报,对政策不落实的进行问责。
工业经济十三五规划调研报告 篇五
“十二五”期间,我镇坚持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实施工业兴镇发展战略,以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为主攻方向,以优化发展环境为着力点,增强新型工业化带动力,加快推进“工业兴镇、工业强镇、经贸活镇”创建工作,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棉花,国民经济实现快速健康发展。下面将相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十二五起期间镇工业发展规划完成情况
完成投资30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22个,其中亿元项目4个—晶荣化工、福星工贸、韵之味食品、浩臻发工贸;完成培植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列统企业)12个,还有2个正在申报;完成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列统企业)实现开票销售 13.1亿元;完成工业企业开票销售超亿元1个——辰龙饲料;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34.2亿元;创建省商标3件——“纤手”、“姜哥”、“老侯”;完成工业入库税金2960万元;完成工业集中区入驻工业企业22个,基础设施投入2000万元,创建村级创业点3个;完成标准化厂房20万平方米;完成技改投入2亿元;完成市重点农副产品加工项目3个,市重点工业项目1个。
二、工业经济发展存在问题
(一)食品产业特色设备充分显现开票额只占45%,技改投入较小,研发新品力度不够,线上销售不高。
(二)企业困难,成本高。
(三)企业土地使用证、房产证办理难。
(四)企业土地指标是工业发展瓶颈。
三、十三五工业发展目标
“十三五”期间,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报告精神,紧紧围绕区委、区经济工作中心,审时度势,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知难而进,推进工业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一)工业发展目标
1、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开票额增速达12%递增,到十三五末达20亿元。
2、 培植列统企业10个。
3、培植开票额超亿元企业3个。
4、完成工业入库税金达亿元。
5、完成技改投入4亿元。
6、完成8个企业创建电子商务平台。
(二)“1+5”园区建设:积极参与区对张棉工业集中区片的基础设施的规划、实施、铺设,以及全力招引项目入驻。
(三)项目建设:引进5000万元以上项目15个,其中申报市重点5个,5亿元以上项目5个,仙剑标准化厂房26万平方米。
(四)支柱产业:
1、在原工业集中区积极打造食品加工特色,使食品加工特色更加显现,全力在土地指标、、用工、技改等方面帮扶正林食品、云清食品、韵之味、冷链食品等企业,逐步使这几个企业成为我镇的食品支柱企业。
2、在张棉工业集中区(1+5)园区,通过招商引资引进10个汽摩配企业,精心配制企业,逐步使之成为机械支柱产业。
(五)做大做强:通过对现有企业加大在品牌创建、技改投入、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市场开拓、、土地指标以及电子商务等来做大做强企业。
(六)科技创新:大力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投入研发资金2亿元,发明专利10件,建立技术研发机构1个,6个研发基地,科学创新贡献额达36%。
(七)品牌创建:创建驰名商标3个—“纤手”、“老侯”、“姜哥”。
市工业建筑业民营企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篇六
根据市政协“优化发展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专题调研方案,4至6月,“工业建筑业民营企业发展情况”调研组在华艾副主席的带领下,会同市经信委、建委、工商联等相关部门,开展了专题调研。调研采取听取有关部门情况通报,召开30家企业及12家在肥异地商会负责人座谈会,深入安徽利华塑业科技有限公司等16家企业实地调研,赴外地学习考察等方式进行。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工业建筑业民营企业发展基本情况和主要特点
近年来,在市委市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推动下,我市工业建筑业民营企业快速发展,已成为合肥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和最具活力的增长源,已成为提供就业岗位的主渠道,已成为改善经济结构促进转型发展的生力军。
(一)工业建筑业民营企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20xx年,全市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2022户,占全部规上工业企业的97%,完成工业总产值3639.9亿元,同比增长26.6%;实现增加值912.4亿元,同比增长25.4%,增速比全市规上工业企业高8个百分点。20xx年全市中小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452.9亿元,同比增长36%,增速比全市工业平均增速高8.8个百分点;完成各项税收156.3亿元,同比增长52.8%,增速比全市工业平均增速高28.5个百分点。
20xx年,我市纳入统计名录库的具有建筑业资质的施工总承包和专业承包企业835家、劳务分包企业178家,分别较上年新增32家和3家。从资质等级看,承包企业中,特级企业3家,一、二、三级企业分别为117家、287家、428家;劳务分包企业中,一级、二级、三级企业分别为125家、27家、26家。私人控股企业648家,占全市建筑业企业总数的77.6%,完成建筑业总产值87.83亿元,占全部产值的40.3%;生产规模逐步扩大,实力进一步增强。
(二)工业建筑业民营企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1.企业规模壮大。20xx年,全市民营工业企业9319户,较上年增加1584户,注册资本362亿元,较上年增加71亿元。全市民营建筑业企业9096户,较上年增加979户,注册资本228亿元,较上年增加44亿元;全市建筑业个体工商户326户,较上年增加62户,资金总额4000万元,较上年增加1000万元。8家企业入选20xx年中国建筑业企业双百强,4家幕墙企业获得中国幕墙50强企业,5家企业获20xx年度全国建筑业aaa级信用企业。
2.投资势头强劲。20xx年,全市中小企业用于土地和固定资产支出累计完成102.7亿元,同比增长32.5%,增速比全市工业平均增速高17.3个百分点。今年截至目前,全市民营经济完成投资1291.41亿元,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63.8%,民营经济投资已成为拉动投资增长的重要力量。
3.科技含量增加。20xx年底,全市高新技术企业615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53.5%以上,规模以上高新技术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21.5%,其中,民营企业占85%以上。期间,全市10项建筑业新技术得到推广,专利申报逐年增加;轨道交通1、2号线、新桥国际机场等建筑工程开工建设和完成,标志着我市建筑业科技水平不断提升。
4.发展贡献增强。20xx年,民营经济贡献率达66%,较上年同期提高了20.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民营经济对全市gdp的贡献率达到65.9%。整个民营经济对全市经济的贡献率为76.5%,拉动经济增长10.3个百分点;个体经济对全市经济的贡献率为11.5%,拉动经济增长1.6个百分点。我市70%的就业岗位来自于民营企业;20xx年,建筑业从业人员达90万人。
二、我市工业建筑业民营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总量不大实力不强与经济发展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目前,我市民营经济无论是企业户数、企业规模,还是贡献水平,与经济发展总体要求,与省会城市地位要求,与先发地区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尤其是缺乏全国叫得响的知名企业。20xx年,我市没有一家本土企业进入全国民营企业500强,也没有一家民营企业登上全省百强企业前10位排行榜。
(二)成本增加致使企业经营困难利润下降
一是用工成本攀升。企业普遍存在用工难,劳动力成本大幅上升,同时,企业社保缴费基数逐年增加,企业用工成本普遍上涨10-35%以上。二是难贵。目前,我市民营企业资金需求满足度仅为52%,缺口约为190亿元左右。普遍反映抵押要求过高,手续繁琐,费用昂贵,年利率10-15%的占42%,15-20%的占10%,年利率超过20%的占4%。20xx年,我市建筑业全年财务费用10.7亿元,同比上升75.9%。三是资金占用较大。民营中小配套企业,以现金购入原材料,产品回款周期较长。民营建筑企业单个项目的投标、履约、农民工工资以及质量保证金占工程造价的比重较大。民营建筑企业平均利润低,综合近期企业年检情况来看,近三成的小微企业处于亏损状态。
(三)产业链不长、配套不健全导致民营企业难以集聚发展
民营企业市场依赖度强,自身聚集资源力度弱。在关联配套企业方面,我市的工业企业产业链不长,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够,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生态,特别是本土企业配套率不高。一些民营企业反映,在园区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公交班次和线路安排、员工住房保障等方面不够健全,给民营企业和员工生产生活带来不便。
(四)企业转型升级缺乏动力致使民营企业层次较低
近年来,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后续影响,外需不振、产品积压、产能过剩问题较为严重,一些民营企业家难以把握市场需求,投资意愿下降,动力不足;科技创新成本高、风险大、见效慢,不少民营企业望而却步。调查显示,20xx年底,工业民营企业户均拥有专利数2.4件,科研经费投入比20xx年增加的占29%,持平的占15%,52%的工业企业没有科研经费支出。
(五)企业资质问题制约民营建筑企业壮大规模
目前,我市建筑业企业高资质等级企业少,低资质等级企业数量庞大,总承包资质特级企业仅有3家,远低于南通的15家和绍兴的17家。低层次的价格竞争激烈,建筑企业外埠市场逐渐萎缩。20xx年,我市建筑企业在外省完成建筑业产值532.97亿元,同比增长3.5%,远低于20xx年的20.1%。民营建筑业企业管理和技术人员缺失,制约了企业资质升级,也影响企业拓展外省市场。
(六)企业与之间信息不对称导致政策落实力度弱
民营企业普遍反映,近年来的不少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文件,由于政务息渠道少、政策宣传不到位,导致的优惠政策落实力度不够,有近三分之一的民营企业家不了解省市的民营经济政策。有些政策门槛过高,难以惠及民营企业,52%的小微工业企业没有受到政策的扶持。有些政策兑现周期长、手续繁、打折扣、办事难现象依然存在。
三、加快发展我市工业建筑业民营企业的意见和建议
(一)壮大总量,提升质量
要以壮大总量、提升质量为重点,既要大力发展“铺天盖地”的中小企业,进一步掀起全民创业新,又要着力发展“顶天立地”的大企业大集团,实现集群发展、抱团转型。必须切实增强紧迫感,把培育大企业大集团摆在发展战略位置并在举措上下工夫。要在产业规划中予以体现,在专业化分工协作、上下游产业链延伸方面进行协调,在科技创新、资本和市场准入上给予政策扶持,加快培育和发展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总部在合肥的大企业大集团,为我市经济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二)多予少取,切实减负
一要全面清理规范收费行为。坚决清理涉及企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性基金、性集资、罚款等项目;规范各种认证项目;取消针对民营经济的歧视性收费规定;严禁乱检查、乱评比、乱培训、乱摊派、乱拉赞助;
二要加大财税支持力度。提高民营企业在采购中标额中的占比。扩大民营企业税收优惠范围,对经认定的高新技术民营企业,除享受国家省税收优惠政策外,市财政应予适当的奖励。如对建设工程项目负责人征收1%的个人所得税,与建筑公司签订劳动合同的予以减免,对挂靠建筑公司的予以征收。
三要着力解决难问题。设立专项资金,加大对民营企业的直接资金支持;通过贴息贷款、风险补偿等方式,鼓励金融、担保机构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金融机构对中小民营企业贷款额度增幅超过其他贷款总额度增幅的,市给予适当奖励;有序发展民间金融,创新制度;拓展渠道,鼓励支持民营企业抱团、统贷统还。
四要加强信用和担保体系建设。对信用好的民营企业在市场准入、工程投标、资费收取、及市场监管等方面给予支持,减少企业资金压力。
(三)多方招商,打造生态
一要强力推进与全国知名民企合作发展。面向全国民企500强,强化招商工作,争取更多更好的项目落户合肥,全力做大民营企业总量,打造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品牌和品牌产品。二要大力开展产业链招商。分类制定重点引进的配套企业目录,开展可行性评估,明确引进的重点;建立龙头企业、配套企业和重点项目档案,加强跟踪和联系做好关键环节助推,促进项目落地;坚持“以商招商”,发挥现有龙头企业在产业链招商方面的重要作用;加快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三要鼓励民营企业扩大产业链。鼓励有条件的企业通过产品组合创新、服务和品牌等资源整合等方式,实现产业链的升级;鼓励企业产品升级,积极探索新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模式,实现产品深度创新。四要鼓励民营企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立足企业自身,逐步向价值链上游的原材料供应、产品研发环节转移,并拓展相关产业。
(四)加大扶持,促进升级
一要促进民营企业创新升级。帮助指导企业制定发展战略,支持符合产业政策、环保政策,有市场、有技术、有发展前景的中小企业,引导民营企业抢占新能源、新材料、信息技术、生物工程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的前沿和高端,大力推进自主创新,转变发展方式。
二要促进民营企业品牌升级。建立民营企业驰著名商标推荐申报培育库;实行重点商标“一对一帮扶制度”;健全商标保护机制,促进民企实施商标战略。
三要促进民营企业技术升级。鼓励民营企业积极应用高新技术,开发关键技术和工艺,开发主导产品和装备,引导企业加大与节能相关的新技术新装备投入,推进节能、工艺、产品创新,不断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四要促进民营企业管理升级。按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帮助企业加强管理,加强对民营经济的引导和监管,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和信用机制建设,强化民营企业家和员工培训,提升民营企业人员素质,提高管理水平。
五要促进民营企业优化用人环境。高度注重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引导企业积极创造条件,用事业留住人才,用平台成就人才,用环境凝聚人才。
(五)灵活施策,重点扶持
一要大力培育龙头骨干建筑业企业。大建设呼唤龙头骨干建筑企业。要想方设法、千方百计地通过资源整合、战略重组,从现有一级总承包企业中筛选出实力雄厚、管理规范、成长性强、拓展市场成效显著的企业作为培育对象,做大规模、做强业务,力争早日培育出能引导我市建筑业发展方向的建筑业“航空母jian”。
二要大力扶持民营建筑业企业发展。在资质管理上保护民营建筑企业发展空间,在建筑招投标市场上公平对待民营建筑企业;引导民营建筑企业延伸上下游产业链,鼓励和支持民营建筑企业扩大投资,参与市政、水利、铁路、公路、电力、石化等基础设施建设。
三要支持民营建筑企业资质晋级。制定政策,支持企业引进留住人才,帮扶企业资质升级;对于晋升到一级、特级资质的企业给予财政奖励。同时要敢于打破条条框框,不仅帮助企业培训人才,而且要不拘一格打造人才,对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可评定相应的技术职称。
(六)加强领导,营造环境
一要强化制度保障。建立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健全工作协调机制, 每季度召开一次会议,及时研究解决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建立市级领导联系重点民营企业制度,明确市级领导联系2户重点民营企业,定期深入企业了解情况,帮助解决问题。进一步完善群众和民营企业评议部门制度和考核督查制度。
二要继续加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力度。在市本级现有清理保留的152项行政许可和非许可审批项目的基础上,继续加大清理力度,减少审批事项,把市场能调节事项交给市场,推进简政放权。
三要进一步提升民营经济服务水平。加快建设民营经济公共服务平台;统筹解决要素保障等问题,对符合条件的高成长民营经济重大项目优先供地。适当扩大开发园区公交覆盖范围、加密线路和班次。凡涉企的机关单位人员,都要增强服务的责任感、使命感,创新思路,研究政策,吃透精神,用心谋划,支持扶持、指导帮助企业发展,为民营企业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服务。
四要建立民营经济统计监测制度。将民营经济纳入统计范围,建立对民营经济的分类统计、监测、分析及发布制度,建立民营经济市场监测、风险防范和预警机制。
五要强化政策落实督查力度。当前重点是采取多种形式,宣讲市委9号文件精神以及两个《条例》;有关部门应尽快可操作性强的实施细则,确保把政策落实到每个企业、落实到人头,提高政策的知晓率、执行率。分类梳理各项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落实情况,开展督查,属于信息不对称的要加大宣传,属于执行不力的要督促落实,属于人为阻碍的要严肃查处,属于政策空白的要抓紧制定,坚决克服“落而不实”的现象。
六要健全完善干部实绩考核体系。突出把发展民营经济工作情况纳入到工作绩效考核中,提高民营经济指标权重,每年对民营经济发展情况进行通报,对政策不落实的进行问责。
一要大力培育龙头骨干建筑业企业。大建设呼唤龙头骨干建筑企业。要想方设法、千方百计地通过资源整合、战略重组,从现有一级总承包企业中筛选出实力雄厚、管理规范、成长性强、拓展市场成效显著的企业作为培育对象,做大规模、做强业务,力争早日培育出能引导我市建筑业发展方向的建筑业。
二要大力扶持民营建筑业企业发展。在资质管理上保护民营建筑企业发展空间,在建筑招投标市场上公平对待民营建筑企业;引导民营建筑企业延伸上下游产业链,鼓励和支持民营建筑企业扩大投资,参与市政、水利、铁路、公路、电力、石化等基础设施建设。
三要支持民营建筑企业资质晋级。制定政策,支持企业引进留住人才,帮扶企业资质升级;对于晋升到一级、特级资质的企业给予财政奖励。同时要敢于打破条条框框,不仅帮助企业培训人才,而且要不拘一格打造人才,对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可评定相应的技术职称。
(六)加强领导,营造环境
一要强化制度保障。建立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健全工作协调机制, 每季度召开一次会议,及时研究解决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建立市级领导联系重点民营企业制度,明确市级领导联系2户重点民营企业,定期深入企业了解情况,帮助解决问题。进一步完善群众和民营企业评议部门制度和考核督查制度。
二要继续加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力度。在市本级现有清理保留的152项行政许可和非许可审批项目的基础上,继续加大清理力度,减少审批事项,把市场能调节事项交给市场,推进简政放权。
三要进一步提升民营经济服务水平。加快建设民营经济公共服务平台;统筹解决要素保障等问题,对符合条件的高成长民营经济重大项目优先供地。适当扩大开发园区公交覆盖范围、加密线路和班次。凡涉企的机关单位人员,都要增强服务的责任感、使命感,创新思路,研究政策,吃透精神,用心谋划,支持扶持、指导帮助企业发展,为民营企业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服务。
四要建立民营经济统计监测制度。将民营经济纳入统计范围,建立对民营经济的分类统计、监测、分析及发布制度,建立民营经济市场监测、风险防范和预警机制。
五要强化政策落实督查力度。当前重点是采取多种形式,宣讲市委9号文件精神以及两个《条例》;有关部门应尽快可操作性强的实施细则,确保把政策落实到每个企业、落实到人头,提高政策的知晓率、执行率。分类梳理各项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落实情况,开展督查,属于信息不对称的要加大宣传,属于执行不力的要督促落实,属于人为阻碍的要严肃查处,属于政策空白的要抓紧制定,坚决克服“落而不实”的现象。
六要健全完善干部实绩考核体系。突出把发展民营经济工作情况纳入到工作绩效考核中,提高民营经济指标权重,每年对民营经济发展情况进行通报,对政策不落实的进行问责。
工业企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篇七
近年来,镇始终把工业强镇作为统领全镇经济发展的主导战略,服务工业园区产业发展思路和规划,形成了工业园区为主体的空间布局,工业经济总量和质量得到提升。
附加篇一、全镇工业企业发展现状
目前全镇拥有各类工业企业38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家。建成1家铝材料制造企业(铝业)、3家设备制造企业(消防器材、电器机械、园林工具)、1家包装材料制造企业(印业)、24家建材企业(5家砼构件、3家采石、1家采砂、9家水泥砖瓦制品、6家金属门窗制造)、2家家具制造企业(1家木制家具、1家金属工具与家具)、4家服装布艺加工企业、3家食品加工企业。
另外还有5家电力、燃气及算来水供应企业(供电换流站2家、煤气站2家、自来水厂1家)。涉及10多个门类的综合性工业体系。截至xx年,全镇工业增加值总量达17.33亿元。经济普查统计年均工业经济总收入2200万元,工业总量在全区乡镇排首位。
(一)工业企业空间布局
全镇工业集中发展区规划总面积为5平方公里,其中,工业园3.5平方公里,集镇集中发展点1.5平方公里。全镇38家企业主要发展铝材、建材、包装材料、食品、服装和家具制造业。有4家采矿业企业,主要从事石灰岩和砂石开采,分布在xx4个乡村及集镇。24家建筑材料企业以及4家包装材料及设备制造企业分布在全镇10多个村。只有铝业1家企业和3家小型建材企业分布在工业园区规划区内。我镇现有飞地工业企业1户。
(二)工业企业行业布局
在全镇38家企业中,采矿业企业4家,铝制造1家、建筑材料制造类企业24家,食品生产3家,服装加工3家,设备制造3家。另外,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企业5家。从行业分布来看,铝材及建筑材料制造企业不管是企业数量还是经济总量仍然是我镇工业经济的主导者。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政策局限性较大,制约了园区外工业企业的发展愿望。
严格限制工业园区外新上工业项目的政策,一方面有效促进了工业集中、集约、集群和高效发展。另一方面抑制了现有区外企业进一步发展的诉求愿望。加上目前园区基础建设和配套设施建设相对落后,项目承载能力较差,园区难以容纳区外企业。由于企业规模及产业政策限制,多数区外企业也缺乏向园区调迁的条件。
(二)产业规划布局不到位,导致工业发展速度缓慢。
由于园区产业定位标准高,对引进项目规模的要求有点贪大求洋,进驻园区的项目,既没存在形态也没有形成业态(园区内有几个项目有征地就是不见开工)。区外工业企业项目发展似乎受到了空间和政策的制约,有原地踏步的趋势。
(三)“产城共荣”的城市发展规划理念相对落后。
从现有城市新区建设、集镇建设以及信息产业园功能来看,城市发展和产业发展缺乏联系,存在城是城,园是园的性,产业发展有空心化的趋势。在工业与城镇怎么互动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与工业企业怎么配合等方面还缺乏整体思考,产业发展与城市发展没能有效融合。
(四)工业企业发展潜力不足,税源企业不多。
工业企业近年来的发展历程,重点企业、税源企业依旧是熟悉的名字,在排名靠前的位置很难看到新进企业。有的企业大,但交给地方的税收少。招商引资协议多、建设少,项目意向投资大,到位少,经济发展还在依靠原有老税源企业负重向前,工业经济总量与税收不成比例。
(五)行政效能低下影响了投资环境。
部分企业反映服务意识淡薄,行政审批繁琐,效率低下,存在“门好进、脸好看、事难办”的问题,关键在于工业企业项目落地难。在关心支持企业方面,我们还没有创造出一个有利于企业成长、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
(六)企业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弱。
一是多数小企业起步水平较低,低水平重复投资较为普遍。全镇工业企业中,建材类和采矿类资源企业达28家,所占比例达到70%,由于此类资源性企业技术要求低,投资小,见效快,进入门槛低,易于被选择。特别是特大城市建设的推进,全镇砖瓦砂石建筑材料为主的企业增加到24家。但部分企业已处于限产状况,产能明显过剩。
二是多数小企业经营管理模式落后。以业主个人产权为基础的家庭和家族式管理方式是大多数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其产权制度具有明显的家族化倾向。存在“缺管理人才、缺技术人才、缺营销人才”。职业经理人队伍建设工作的滞后制约着中小企业的发展。
三是企业产品科技含量偏低。企业主选择的多为技术门槛低、管理门槛低和劳动密集型行业,企业附加值低。
四是企业存在污染问题。铝厂、采石厂等企业的污染严重,污染并没有得到有效治理。
三、加快工业企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一)坚持科学规划,着力构建新型工业格局。
突出招商引资,火眼遴选优势工业项目。继续以“调结构、转方式、上水平”为重点,以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为主导,着力引进资源节约、生产环保、高税收、劳动密集、技术密集型企业,大力推进产业集中、集约、集群化发展,形成主业突出、优势明显的工业新格局。
(二)坚持环境友好,确保工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和谐。
突出可持续发展理念,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绿色经济,限制高耗能、杜绝高污染产业发展,加强环境保护,集约利用资源,实现工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坚持产城共荣,促进工业发展与城市发展共生共融。
学习借鉴苏州先进工业园区的经验,坚持产业功能、城市功能、生态功能一体,建议规划、国土、工信和产业园区等部门应尽快启动新城区产城一体规划编制工作。在城乡一体化的框架下合理配置城乡资源,统筹规划产业园区工业项目与园区外工业项目的共同发展、区域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实现产城共荣。
(四)坚持创新发展,统筹协调产业园区内外共同发展。
一是创新发展平台。结合产业园区建设与产业集群培育。着力规划产业功能分区和电子信息产业园的工业集聚发展平台,大力培育产业集群。从空间规划、产业布局、龙头企业培育、招商引资、项目把关等方面着手,培育和发展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集群。
二是创新企业用地政策。不断拓展企业发展空间,应结合现有工业园的发展政策,鼓励符合园区外落户的企业通过混合所有制的联合方式,鼓励企业兼并重组,使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拆除企业原所在地的建筑物并实施退耕,维持现有土地使用总量。在不增加土地供应的基础上,实现产业的区内外同时积聚发展。
三是创新工业发展渠道。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园区工业项目建设,拓宽渠道,破解工业园区建设中的难题。
四是创新招商引资策略。既要对外招商引资,又要对内保商留资,保住本地传统产业。在主导产业方面强化重点企业(项目)引进,引进能延伸现有主导产业链条的企业项目。
四是创新企业兼并重组。要积极推动企业兼并重组,推动大企业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兼并重组。优先保障兼并重组企业在兼并初期的要素供应,对重点企业兼并收购破产、停产、困难企业,在产权变更、能源供应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支持。
鼓励企业多采购本地产品,鼓励企业配套发展,用混合所有制兼并重组壮大企业。华泰商品砼可以与境内砂石企业合作,铝业可以与乐星红旗合作。兼并合作对于涵养地方税收有很大的示范。经信部门要及时发布项目引进建设信息,推动更多项目配套发展。
(五)坚持转变职能,营造企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要进一步优化政务环境,深入推进规范化服务型建设。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清理并减少、合并行政审批事项。全面推行并联审批、集中审批、代办审批,为企业提供便捷、高效、优质的政务服务。
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各级行政执法部门在对企业执法过程中应坚持教育为主处罚为辅的原则。加强高校与本地企业的合作,对企业家及高管人才建档入库,定期开展对话交流,让他们成为工业企业发展的智囊团。
工业企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一、工业企业现状
镇在县管辖期间,曾是一个工业小镇,镇内拥有十多家工业企业,主要以化工、建材、塑业为主,工业经济块头在当时县管辖的三个乡镇中居于首位。划入区管辖之后,工业经济开始萎缩。
一是经济体量太小,原始资本积累不足,建材业面临国家实行产品强制淘汰,没有跟上经济转型步伐。
二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因为用工条件较高,加上成本大幅调升,面临用工荒问题,不得不向西部迁移。
三是交通瓶颈制约了镇的招商引资和项目进入。
镇目前的工业经济在全区五个乡镇(街办)中基本处于末位状态。境内最大的工业企业为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该企业由化工控股,隶属区管辖,固定资产总额近两亿元,占地面积206亩,有职工498人,xx年完成工业产值3.92亿元,实现税收1676万元,职工年人均工资3.68万元。
二、工业企业面临的突出问题
1、工业经济发展环境欠优。由于区体制发育不健全,区、乡两级在项目决策上缺乏自,招商引资工作比较被动。企业办理一切手续都要由市及其职能部门做主,往往一个项目要拖好几年才能落地,有些项目被拖的受不了只好离去。
2、工业经济发展政策难落实。区为加快经济发展曾经制定了一些政策性鼓励措施,但是绝大部分都因无法兑现而成为一纸空文,因为区财力太薄弱,拿出资金来奖励企业发展比较困难。
3、以往的优势逐步成为颓势。的工业经济本来就先天发育不足,再加上后天的发展不良,所以一直没有形成强有力的支撑。尤其是前些年为了满足GDP的增长需要,引进了一批“三高”企业,随着优势条件丧失和环保压力增大,这些企业现在不仅不能为谋福利,反而变成了各级的包袱。
4、党委、重视程度减弱。近些年来,随着逐步被纳入市新区建设之后,区乡两级党委、的工作重心逐步转移到防违控违和配合城市新区建设上来,对全区工业经济如何发展精力投入不够,很多企业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没能及时得到帮助和解决。
三、现有企业存在的主要困难
1、塑编、建材等一批传统企业自身没有能力实现产品转型,及其职能部门在深入企业进行调研,按照国家产业扶持政策给予指导和帮助不够,使企业普遍面临转型升级的难题。
2、企业面临难问题。多数企业资金流转不畅,难以维持正常的生产经营。
一是因为市场产能过剩容易造成产品大量积压。
二是由于无序竞争,导致赊销后货款难以回收。
三是企业办理贷款手续程序复杂、利率高、资金到位不及时。
3、很多企业存在劳动用工紧缺,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一方面是大学生就业难(都想找好岗位),另一方面是企业用工荒(普通技能工人缺乏)。
4、化工公司是一家高耗能、高污染、高危险、高运力的化工企业,处于集镇中心,对镇乃至主城区居民的生存环境负面影响非常大。
四、解决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xx年,市城市新区发展规划将镇纳入了商务区范围,城市功能定位发生根本转变,市明确要求镇不再发展工业项目,转为发展商贸楼宇经济和高档住宅。根据城市新区总体规划,现就全区及的工业经济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1、进一步重视发展工业经济。区委、区要高度重视工业经济的谋划与发展,要与城市新区建设统筹安排,关键是要与市以及高新区搞好衔接,既要把新引进的高新科技项目安排好,又要设法把拆迁范围内的优质企业安置好,不能让那些过去为经济作出了贡献,将来仍然可以继续作贡献的优质企业没有出路。
2、进一步优化工业经济发展环境。区委、区要根据形势发展需要,与市及其职能部门加强沟通,尽全力为工业经济发展创造宽松和谐的发展环境,主要是在市场主体发展上要方便、快捷,对可以进入的企业项目要开绿灯、不设障。
3、进一步完善优惠鼓励政策。区要尽快修定切实可行的支持工业经济发展的优惠鼓励政策,做到取信于人。优惠鼓励政策执行时要一视同仁,对本地企业家和科技人才一样对待。
4、进一步优化配置人力资源。区委、区对经济管理部门要配置、培养好专业人才,让他们成为懂经济、善管理、能指导的内行,具备为企业服务的能力。其次还要有为企业服务的热情,经常深入企业调查研究,了解企业诉求,有针对性地给予帮助和指导。
5、进一步完善企业联系制度。现在的干部都非常忙,因而没有执行好过去制定的企业联系制度,让我们的企业家有了受冷落的感觉,这是一种不好的现象。我们一定要坚持几手抓,让我们的企业家感到在创业很温暖,从而激发他们更高的创业热情。
6、进一步优化工业经济发展环境。为具有较强生命力的企业提供高效快捷、成本低廉的信贷资金支持。
7、通过新区建设搬迁补偿方式,有计划地淘汰一批落后企业、转移一批过剩产能、搬出一批“三高”(高耗能、高污染、高危险)企业。
开发优质资源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调研报告 篇八
矿产资源是一种不可再生的宝贵国有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矿产资源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大,领域越来越广,现代农业、牧业、食品工业以及医疗保健领域,都离不开矿物原料。矿产资源已成为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不可缺少的生产和生活资料。由于矿产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稀缺性、分布不均匀性等特点,国家把“保护矿产资源,节约、合理利用资源”确定为基本国策。xx矿产资源丰富,矿种齐全配套,是我国重要的矿产资源集中区之一。发挥地区矿产资源优势,以矿业深加工为突破口,大力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加快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推进xx新型工业化建设,使资源优势最大限度地转变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
基于此,地委、行署把实现以北屯建市、牧民定居、矿业深加工三大突破作为今后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方面的思路,本文以“以矿业深加工为突破,推进xx新型工业化建设”作视角,谈几点肤浅认识。
一、xx地区矿产资源优势和潜力
xx地区位于哈萨克斯坦中国—蒙古国世界级有色金属、稀有金属、贵金属、黑色金属成矿带中段,是我国最具潜力的矿产资源集中区之一,具有“三大、三多、一强”的特点。
二、xx地区矿业开发勘查与利用现状
(一)开发勘查现状
地区较正规的地质勘查活动始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经历了解放前——新中国成立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三个阶段。解放前地质工作主要以路线地质调查为主,解放后开展了系统的基础地质调查工作和大量的矿产地质、地学科研等工作,发现和探明了一大批国家急需或急缺矿种的大中型矿床。
固体矿产勘查:地区的固体矿产勘查工作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解放初期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期,以铁、稀有、煤、石灰岩、砂金勘查等为主;第二阶段为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期至七十年代末期,以花岗伟晶岩型白云母及稀有金属矿产勘查为重点;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期至今为第三阶段,主要以有色金属、贵金属矿产勘查为主。
(二)利用现状
xx地区素有“金山银水”的美誉,丰富的矿产资源,使xx闻名遐尔。悠久的采金史,从有具体记载的清乾隆四十九年至今不衰的黄金开采印证了“七十二条沟,沟沟有黄金”的事实。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矿业发展迅猛,并呈逐年上升趋势,矿业企业从业人员逾万人。
矿产是xx最具优势的资源,矿业是xx最具潜力的支柱产业。20xx年6月,局委员、自治区党委书记在视察xx工作时明确指出:“矿业是xx地区将来扭转财政状况的希望所在,只有矿业的大发展,才有财政的大翻身”。遵照王书记的重要指示,地区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稳疆兴疆、富民固边”战略的历史机遇,坚定不移地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以创新的思维谋划矿业发展,以超常规的举措推动矿业勘探开发,形成了做大黑色金属产业、做强有色金属产业、做精稀有金属产业、重振贵金属采选业,加快发展非金属、建材加工业的矿业开发思路。
按照上述思路,地区坚持勘探和开发并举、开发和保护并重的方针,加大地质勘探力度,摸清矿业发展家底。在骨干企业强势带动下,矿业经济呈现高速、高效的发展态势,以矿业为主体的工业经济增长超过投资拉动增长,实现了由投资拉动为主向工业拉动为主的历史性转变。
由此,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正在逐步形成,为实施资源转换战略提供了重要物质基础 。
三、xx地区矿业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xx近年来矿业开发有了较快的发展,达到了一定规模和水平,对地区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但加工产业链短,综合开发利用较差,并且部分矿山企业生产工艺落后,深加工能力低,同时,全区矿产资源家底不清,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程度仍然较低,与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不相适应。具体表现为:
(一)矿产资源勘查滞后
地质矿产勘查工作滞后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地区地质矿产勘查程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由于地质勘查投入不足,矿产资源“家底”不清。地区现有矿山查明保有资源储量特别是优质资源储量的服务年限均不高,按照国家保有资源服务年限小于15年即为危机矿山的规定,已多为危机矿山。
(二)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低
大部分矿山企业规模小,工艺装备落后,技术水平低,同时因技术所限,多数企业采富弃贫,仅注重主矿产的开采,而未能进行伴生矿的开采和综合利用,大量可以利用的资源被当作“三废”排放流失,资源浪费比较严重。从地区矿业反馈的情况看,贫富兼采率,选矿回收率,回采率及尾矿综合利用率均较低。特别是中小矿山资源浪费严重,尾矿几乎未进行利用。一些矿山开发前未进行经济技术评价,开采方式不科学、不规范,采富弃贫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使部分资源永久性地失去开采价值。由于资源的浪费,严重影响到矿山的服务年限。
(三)矿产资源深度加工层次低
虽然矿产资源对地区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在逐年提高,但由于技术、投入等原因,大部分矿山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尾矿综合利用、矿物原料的深加工较差,普遍表现出矿业产业结构单一的特点,全区基本上处于销售矿物原料和初加工的矿业经济初级阶段,矿产品加工能力较弱,未形成规模产业和产业链。
(四)环境保护任务艰巨
地区自身生态环境脆弱,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一些企业废渣、废水、尾矿不能严格按照环保要求达标排放,造成对土地和河流的污染,植被遭到破坏。随着矿产资源开发活动的增多,如不采取切实有效的保护措施,矿产资源开发将给地区的生态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
(五)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的宏观调控和执法力度较弱
规划、政策等调控体系需加强和完善。在矿业权管理工作中,勘查许可证与采矿许可证发放后的追踪监督管理有待加强。无证采矿和非法转让采矿权,承包和多层分包现象依然存在,矿业秩序维护工作仍较艰巨。在执法监督工作中,以权代法,干扰执法和有法不依现象依然存在。
上述问题已成为制约以矿业深加工为突破,推进xx新型工业化建设的重要因素,有的问题已成为阻碍我区矿业发展的“瓶颈”,必须着力加以解决。
四、实施资源转换战略的必然性
(一)以32号文件为契机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
《关于进一步促进xx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xx〕32号文件),是党、从国家发展大局出发,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文件确定了促进xx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指导原则、基本思路、战略目标和战略重点、重大项目、政策措施。
地区将以贯彻落实32号文件为契机,坚定不移地实施并不断深化和丰富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开创地区发展的崭新局面,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
(二)以矿业深加工为突破口的必要性
xx的独特资源禀赋是我们谋求发展的基础和前提,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这些资源将越来越紧缺,矿产品供需趋旺的态势,短期内不会改变;资源的稀缺性,又将不断加剧各方对资源控制权的争夺,这为经济相对落后地区,依托资源优势加快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前景。
从目前地区矿产勘探开况来看,虽尚未完全达到发展冶炼加工业对后备资源及初级矿产品生产规模的需要,但已初具规模,紧紧抓住国家给xx的特殊优惠政策,依托地区独特的区位条件和资源潜力较大、种类齐全配套、周边国家相邻地区资源丰富等优势,加紧推进矿产品冶炼加工,提高矿产品附加值,延长矿业产业链,而且其对后备资源及开采规模的巨大需求,既可有力地促进勘探开发,又可促进资源整合,从而实现做大做强矿业、提高矿业竞争力,带动地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目标,一举多得。去年12月29日召开的xx地委委员(扩大)会议上,地委书记张汉东指出:要大力实施“工业强区”战略,要坚定不移地实施大企业、大集团战略,坚持“引大扶强”,以优势资源和资本为纽带,以园区建设为平台,以做大做强为目标,整合资源和企业,发展矿产资源冶炼加工业,强势推进以优势资源深加工为突破口的新型工业化建设。
推进以矿业深加工为突破口的新型工业化建设,这是顺应我国现阶段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要求,也是资源型地区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
1、顺应我国现阶段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要求
党的报告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倡导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对中国自身发展有深远影响,也是中华民族面对全球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作出的庄严承诺。报告把“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新要求,彰显出中国党推进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执政新思维。
推进以矿业深加工为突破口的新型工业化建设,这是顺应我国现阶段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要求。
2、资源型地区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
所谓资源型地区,一般是指某一个或某一些自然资源蕴藏相对丰富,其经济活动主要围绕资源的开采与加工展开,且当前区域经济发展以资源为主要依托的地区。从新中国成立到今天,资源型地区对推动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但与此同时,随着一些不可再生资源的逐渐开发殆尽,国内外经济结构的调整,以及一些可替代资源的发现,这些区域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发展危机,出现了发展不平衡、发展不协调、发展不可持续的问题。其突出表现,一是产业结构单一,资源依赖性强;二是产品以初级产品为主,经济发展受宏观经形势影响较大;三是发展后劲不足;四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环境污染严重等。
资源型地区承担着为国家提供能源供给、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责任。资源型地区如果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不仅严重影响这些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也影响到这些地区的社会稳定和国家经济的健康发展。
世界上的资源型地区既有共性的一面,也有个性的一面。从资源型地区积极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来看,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有一些共性的途径和经验值得我们参考借鉴。可主要归纳为四条:调整经济结构是资源型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转变济发展方式是资源型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改善环境是资源型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扩大开放是资源型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条件。
资源型地区走出可持续发展的路子,无论从全局发展看,还是从局部发展看,无论从经济发展看,还是从社会发展看,无论从国际经验看,还是从我国现实看,都非常重要、非常紧迫。
(三)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的必然性
工业化:一般是指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它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历史条件下,不同国家实现工业化的标准和道路有所不同。工业化是从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农业国转向现代化国家的必由之路和重要标志。
我国要实现工业化的任务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提出来的,半个世纪以来我国一直探索走符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我国一段时间内所走的基本上是传统的工业化道路,工业和整个经济的增长所依靠的主要是物质和人力资源的高投入,造成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落后以及生态环境的恶化,这条道路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开始加快对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尝试,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要走一条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来支持信息化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新型工业化道路:这是党的提出的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党的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
一、第
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这“三个转变”,从需求结构、产业结构、要素结构等方面,对经济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点任务和基本途径。
把新型工业化道路,作为加快实现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重大战略部署,作为走经济建设新路子的基本方针,这是我国今后几十年工业化发展的方向,更是我们欠发达地区扩大经济总量,加快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缩短与发达地区差距的必然选择。
五、发挥xx矿产资源优势,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和开发与保护并重、勘探与开发并举的方针,坚持实施大企业、大集团战略,最大限度地发挥矿产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精深加工业,努力实现工业产品的转型升级,切实推进以矿业深加工为突破口的新型工业化建设。
(一) 加大勘探力度,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提供支撑
实施矿业深加工为重点的新型工业化建设首先要以摸清家底、掌握资源为重点,加快矿业勘探步伐。充足的资源保障,是推进矿产品精深加工、实现产业结构转换升级的前提。
紧抓国家深化阿尔泰山地质找矿和国土资源厅对口帮扶的良好机遇,建立引导、市场运作、多元投入的机制,加快矿产资源勘探步伐。一是充分发挥、地勘单位、企业等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多渠道投入地质勘查的机制。在矿产资源出让收益中按一定的比例提取设立地质勘查基金,促进矿产资源勘查投入的良性循环和矿业的滚动发展。充分发挥基金的引导作用,吸引社会资金进入地质找矿领域,积极争取国家和自治区安排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查项目,扩大矿产资源储备,提高矿产资源可供性和保证程度。二是通过政策引导、招商引资,吸引和支持民间资本进入矿产勘查领域,设立更多商业地勘项目,促进地勘投资多元化。同时,鼓励矿山企业多渠道筹措资金,积极开展或深部找矿,寻找最低成本的后备资源。三是明确投资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条件和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吸引更多的资金投入到矿产资源风险性勘查。四是加强地质调查,提高基础地质调查程度。重点在成矿区带、重大地质问题地区开展基础地质调查。五是针对地区地勘单位多,技术力量雄厚的实际,建立完善协调联系机制,加强地质勘探成果信息库建设,实现成果共享,促进资源开发。
(二)以实现矿业深加工为主攻方向,整合优势资源,发挥规模效应
矿产资源是有限的,而深层次加工利用则是无限的,从经济的角度说,增值了就是增产了、增效了,提高了利用率就是节约了资源。以整顿矿产开发秩序为突破口,引导矿产资源向优势企业和战略投资者集中,合理控制资源开采总量和市场流向,变重要矿产资源的储量优势为市场调控优势。彻底结束矿产品和初级产品输出的局面。按照产业化经营的要求,采取“并小扶大”和“联小成大”的措施,对小型采矿企业实行“关停并转”。鼓励企业不断研发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产品,提高产业发展的水平。控制现有无深加工能力矿山企业的开采规模,鼓励企业在精选后进行深度加工,努力实现矿业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根本转变,使有限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效益最大化。在下一步工作中,要坚定不移地实施大企业、大集团战略,坚持“引大扶强”,以优势资源为纽带,以园区建设为平台,以做大做强为目标,力争在较短时间内实现地区矿业深加工的突破。通过资源整合,积极培育大型矿业集团,促进矿产资源开发规模化、集约化,逐步形成矿产资源开发、加工、制造的产业集群,使规模效益成为xx地区经济发展的产业主导和经济支撑。
(三)以推动产业转换升级为目标,加快企业技改扩建步伐
加快重点企业新建和技改扩建项目建设进度,确保按时开工、达产,形成新的产能,为矿业深加工创造条件。要牢固树立企业发展就是经济发展的思想,全力以赴支持企业加快发展。
(四)加大节能降耗和环境保护力度,实现可持续发展
要把环境保护放在突出位置,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法》,加强项目的节能审核和环保评价,强化工业污染防治,建设绿色矿山、绿色企业。高度重视资源节约,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提高矿产资源综合回收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立企业间资源再利用、再循环机制,对尾矿和工业“三废”进行有效利用。健全节能减排工作考核机制和问责制,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能耗。加大对重点污染企业执法力度,切实抓好水污染、大气污染防治,创造生态和谐、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环境。
(五)依法加强管理,规范矿业秩序
国土、公安、电力、安监、工商等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协作,联合执法,严厉打击违法勘查开采行为,共同维护好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结合矿产资源规划布局,以资源整合为重点,加大整合力度,合理调整勘查、开采布局,切实解决矿山布局不合理的问题。通过整合,坚决关停、合并一些生产工艺落后、管理不规范、资源枯竭的小企业,进一步压缩矿山企业总量,减少小矿比重,切实解决矿山企业“小、散、乱、差”的问题。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完善探矿权采矿权出让、项目核准、生产许可、安全许可、环评审查、企业设立等各项矿产资源管理制度,建立长效机制,从源头上杜绝和制止无计划的乱采滥挖、采富弃贫、浪费和破坏矿产资源现象的发生,做到依法保护、有效开发、合理利用。
当前,地委行署已经将以推进矿业深加工为突破口的新型工业化建设作为实现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思路,只要我们坚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谋划资源的开发利用,xx的宝贵矿产资源,一定能够早日实现造福xx的梦想。
工业化现状调研报告 篇九
一、主要特点
地区生产总值平稳增长。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9.6亿元,增长12.6%;工业生产继续较快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96422万元,同比增长71.7%;增加值完成21089万元,同比增长39.1%;利润、利税分别完成2251万元、3000万元,同比分别增长61.5%、55.9%。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共完成45839万元,同比增28.8%,增速同比下降28.9%。消费品市场继续保持稳定发展。全县共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624万元,同比增长14.7%。财政收入增速迅猛。全县全部财政收入完成5569万元,同比增长83.6%。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858万元,增长103%;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完成11944万元,增长7.4%。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全县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1655元,比上年同期增加303元,同比增长22.4%。
二、存在的问题
(一)结构性矛盾突出,龙头企业支撑不足。目前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7家,缺少龙头企业。在产业结构方面,产业层次低,原材料、初级产品加工业比重大;产业链条短,缺乏拉动力。在产品结构方面,技术含量、附加值低,多是“配角”的中间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少,创新能力弱,行业增加值率低。在组织结构方面,家族制小企业有一定比重,而且用工制度不规范,人员流动性大,部分私营企业目前就业人员结构多以家族为主,现代企业相对较少,市场竞争力不强。由于产业结构单一,大部分工业企业的生产工艺、生产方式、生产水平已定型,不进行科技及生产工艺的改造,电耗较高,节能降耗任务艰巨。工业人才严重不足,由于我县工业企业地理位置较为偏僻,难以吸引高技术高素质人才。多数工业企业创业人才少,管理人才少,人才外流现象日益突出,一些发展较快的企业已经出现招工难、招技术工更难的现象。管理、技术人才的缺乏,使得企业引进、消化、吸收、创新能力较弱,自主开发能力更是落伍。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扩张“做大做强”和发展产业链已成为工业经济的发展趋势,龙头、骨干企业对工业经济的支撑和拉动作用更加明显,然而我县就缺少这样的大企业、大集团,进而影响工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固定资产投资任务依然艰巨。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投资结构决定了未来一定时期的生产供给能力,投资在当前保增长促发展中起着重要的“稳定剂”和“助推剂”作用。投资是我县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因素,经济增长对投资的依赖性较强。虽然目前全县投资增速仍在高位运行,但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仅为45839万元,绝对量在东部10县中占第9位,增速为28.8%,在10个县中排名第9位,比东部10县平均增速29.94%低1.14个百分点,增长后劲问题需要引起关注。今年国家将进一步加大对宏观经济的调控力度,继续严把土地、信贷闸门和市场准入门槛,尤其是土地、环保、技术、安全等准入标准更高,程序更加严格,这大大增加了项目前期工作量和项目争取的难度。截止目前,我县仍没有亿元项目开工建设,后续项目储备数量不足,必将削弱全县后期投资增长的后劲。
(三)服务业的总量规模偏小,发展层次不协调。尽管我县在发展服务业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拉动了经济的增长,但其落后的发展状况尚未根本改变,大多数商贸服务型企业规模仍然偏小,个体商贸品种单一并且形不成市场,服务质量参差不齐,重点不突出,没有形成品牌优势,缺乏市场竞争力,资源配置集聚功能不凸显。从事交通运输、仓储、批发和零售、住宿和餐饮、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租赁、娱乐业等服务业行业绝大部分是个体户经营,缺乏统一的组织和管理。目前个体经营户占我县服务业比重较大,但存在规模较小、经营管理较差等问题,市场竞争稍微激烈,就会自然倒闭。同时个体经济资金不足,在上困难重重,成为制约个体经济快速发展的“瓶颈”。非营利行业绝大部分是行政事业单位,主要是靠财政支撑,财政收入的增长乏力影响到这些行业的发展。信息传输服务业固定电话、移动电话业务已趋饱和,无线宽带、光纤到户等通信网络新兴业务只在县城发展到位,农村市场拓展不足,影响到该行业的发展。服务业部分行业税收增长幅度小,直接影响服务业的发展。
三、发展建议
(一)加强工业园区建设,实施大集团战略。抓好工业园区建设,进一步做大做强县域工业经济。进一步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广辟筹资渠道,千方百计争取资金,加大园区基础设施投入,改善投资硬环境,提升园区品位。充分发挥工业园区产业集群、要素集聚、资源集约的效应,引导资金、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加快向工业园区集中,推动工业企业向工业园区聚集,优化工业布局,形成产业集群,以促进全县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实施大集团战略,加快企业做大做强。引进和培育大企业、大集团,是我县提高经济综合实力和产业竞争力的关键,支持和鼓励现有企业,特别是有较大发展潜力的企业做大做强,加强服务和引导,扶优扶强,全力培育顶天立地的龙头企业,努力催生铺天盖地的中小企业。
(二)深入开展项目攻坚活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争取招引一批工业大项目、新项目入驻工业园区,膨胀投资规模。同时要加快签约的重点项目建设进度,力争早日投产见效,以带动我县工业经济总量的增长。
(三)大力发展服务业。服务业的发展对拉动全县经济增长,在今后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县应积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培育我县新的经济增长点和主要支撑点,做大、做强服务业。尤其把发展新兴服务业作为重中之重。使新兴服务业逐渐代替传统服务业的主导地位。对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居民服务业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营利性服务行业,应进一步规范其税收的缴纳,增加应缴税金的力度。营业税的增长能够准确反映这些行业的发展,所以我们应进一步引起重视。对于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教育、卫生等非营利性行业,努力扩大其就业岗位,提高劳动报酬。应进一步加快一般公共服务支出,使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业实现较快发展。交通运输业做为我县重要的传统服务行业,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显著。在促使其快速发展的同时,更要拓展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空间,将我县传统的交通运输业优化和升级,形成有组织成规模快速畅通、便捷高效的优质现代化物流业。
开发区工业经济建设调研报告 篇十
加快经济开发区的建设与发展,是县委、县的一项重要决策,也是实现“接轨上海、融入杭州”和“三年冲百强”战略的基础。开发区和配套工业园区可以把服务、土地、劳动力等优势聚集在一起,形成规模效益,产生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成为加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有效途径,并将成为经济发展的带动区、体制和科技创新的试验区,城市发展的新区。
总体上看,近几年来xx经济开发区和配套工业园区发展势头较快,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同时,也存在发展中的不平衡:经济发展的总量不大,质量也不是很高,对县城和周边乡镇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力度还不大,市场体制建设也不够完善,经济运行机制和行政管理体制需要进一步创新,对外开放功能需进一步深化。
如何统筹规划,科学定位,合理布局,推动开发区和配套工业园区健康发展,值得关注和思考,一些突出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和亟待解决。
一、开发区基本情况xx经济开发区成立于1992年,并于1994年8月经xx省批准为省级经济开发区。经过十余年的艰苦创业,现已具备规模开发建设总体框架,形成了良性循环投资环境,得到了近20个国家和地区投资商的青睐,一些知名企业如xx企业、xx有限公司、xx集团、xx集团等纷纷落户开发区,开发区已成为xx县对外开放的战略重心。
根据xx城市总体规划,开发区对管理区域内坚持以高起点、高标准、宽视野、适度超前的原则致力于“一城五区”建设:以xx大道为中轴,在xx大道与xx路之间打造了一个8平方公里的城市新区,凝聚了xx广场、县行政中心、步行街、生态街等一批精品工程。初步建成了4000余亩的xx工业园区和xx特色园区,吸引国内外企业80余家,总投资逾27亿元币,其中有xx等一大批上规模、上档次的内外资企业,已成为全省样板工业园区。
为进一步拓展工业平台,开发区已在原xx省道xx段规划建设了4.62平方公里的xx工业园区,工业区的性质定位为以新型材料、医药、电子为主的生态工业园。首期500亩现已开发完成,入园企业19家,总投资2.93亿元币,意向入园企业达到23家。
二期区块基础设施建设已基本完成,现对外实行全面招商。xx县委、县为了集全县之力支持开发区建设,今年又将县内xx工业园和xx产业园并入开发区管理。
xx工业园是xx工业重心北移的重要平台,地处xx县北部中心镇高禹,首期规划面积6.68平方公里,目前已形成办公转椅、五金机械和IT产业三个区块。xx产业园是中科院xx分院、xx省食品药品、xx县合作共建的一个产业基地,规划面积3000亩,位于县城北侧,投资领域主要以药品、保健品研发及制造等。
规划面积12平方公里的悠然人居——xx生态园区部分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启动,招商工作也全面展开。在不久的将来,一个国际一流的集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居住为一体的生态园区将会展现在世人面前。
xx生态园之后,开发区另一大手笔是即将建设的xx博览园,主要包括植物博览园、濒危动物放养基地、教育、科研创业基地、低密度乡村别墅等项目,现该区块已基本完成概念性规划,即将开始对外招商。
二、开发区经济发展现状
(一)、20xx年度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1、工业总产值xx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完成xx亿元,同比增长23.2。
2、工业增加值xx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xx亿元,同比增长39.5。
3、利税累计完成xx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xx亿元,同比增长32。
4、技改投入xx亿元,同比增长27。
5、出货值xx亿美元,同比增长16.3。
6、全年合同引进外资xx万美元,同比减少11.8,其中实到外资xx万美元,同比减少11。实到内资xx亿元,同比增长64。
(二)、20xx年1—10月份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1、工业总产值xx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完成xx亿元,同比增长67.39。
2、工业增加值xx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xx亿元,同比增长67.9。
3、利税xx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xx亿元,同比增长29.47。
4、技改投入xx亿元,同比增长18.97。
5、出货值xx亿美元,同比增长42.18。
6、合同引进外资xx亿美元,其中实到外资xx万美元。实到内资xx亿元。
(三)、开发区工业企业情况开发区现有工业企业xx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xx家。20xx年1—10月份规模以上企业完成产值xx亿元,同比增长67.39。
xx公司xx亿元,同比增长20.17;xx1.5亿元,同比增长76.72。20xx年新增规模以上企业xx家,共完成工业产值xx亿元。
作为两大支柱产业之一的转椅及配套企业xx家,1—10月份销售收入xx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xx家,销售收入xx亿元。竹木制品企业xx家,1—10月份销售收入xx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xx家,销售收入xx亿元。
三、开发区在发展工业经济方面所做的主要工作和主要措施
(一)、狠抓工业园区基础建设,种好梧桐引凤凰。截止到20xx年底,开发区在园区基础建设上共投入资金xx亿元(不含企业内部投入),平整土地xx亩,已通道路面积xx万平方米,建成供水管道xx公里,供电线路xx公里,排水管道xx公里。
目前开发区“一区五园”集约效应初现规模,各园区已成为拉动全区经济高速发展的纽带,有力的推动了我区各项经济指标在全县占有率的提高,其中xx已累计引进企业xx家(其中外资企业xx家),建成并投产xx家,共开发面积xx亩;塘浦工业园区累计引进企业xx家(其中外资企业xx家),建成并投产xx家,共开发xx亩;转椅特色工业园区累计引进企业xx家(其中外资企业x家),建成xx家,累计开发面积xx亩。医药产业园累计引进企业xx家,现已开发面积xx亩。
xx工业园正在建设之中。
(二)、强化招商引资力度,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经济要持续发展,仅靠现有的企业、当地的资源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不断引进新的资金、新的项目和人才。
几年来,开发区始终坚持把招商引资工作放在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全力做好引资工作。
1、坚持招商引资“一号工程”,健全组织网络。一是强化招商理念,全面树立“全党抓经济,全民抓招商,全力抓质效”的意识。
二是实施“领导工程”。开发区主要领导把工作重心转移到招商引资上来,把主要精力和时间放在招商引资中,主动出击,亲自外出与外商谈判。
三是理顺管理体制,成立了xx工作委员会,专门负责招商引资、工业经济管理和项目推进工作。其中由x名管委会副主任具体负责不同区块的招商引资工作。
四是设立招商引资专业机构,在xx年就组建了招商引资部,抽调精兵强将到招商引资一线工作。
2、坚持“以人为本”,加强队伍建设。一是加快引进专业人才,着力提高专业招商队伍整体素质。
近年来,开发区坚持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努力打造一支既懂外语、又懂经营管理、通晓国际惯例的复合型招商队伍。一方面在引进人才上下功夫。
去年和今年引进了xx名学外贸、具有英语六级水平的人员充实到专业招商队伍中;另一方面,在强化学习,在提高人才队伍自身素质上下功夫。以学习为起点,全面提高招商专业人才队伍整体的思想素质、政策理论水平和业务工作能力,增强做好本职工作的本领,实现知识不断更新,技能不断提高、本领不断增强的目标,适应新形势下工作需要。
二是组建辅助招商队伍,夯实招商引资基础。近年来,开发区组建了四支强大的招商引资队伍:一是由xx名开发区机关和村干部组成的干部招商队伍;二是由开发区内私营业主,专业中介经纪人组成的民间招商队伍;三是由近百名xx籍在外工作人士和曾在xx任职的领导干部组成的外地招商队伍;四是由在xx投资办企业的外地企业主组成的以商招商队伍。
初步形成了一个以开发区招商引资部为枢纽,以四支队伍为分支,涉及到社会各个阶层,各个地区的庞大招商网络。
(三)、狠抓企业开工开业,培育优强企业,增强企业市场竟争力。工业经济要实现持续增长,另外一个关键因素就是要抓好企业的开工开业。
几年前开发区就专门组织人员落实此项工作,分工分项帮助企业加快开工开业的进度。20xx年1—10月份新增开工企业xx家,竣工企业xx家,其中年产值预计5000万元以上开业企业xx家。
在规模以上企业中,从今年的发展情况看,xx、xx、xxx等发展势头强劲,年增产值均在40以上,特别是xx公司和xx公司经营形势较好,同比分别增长267和207。另外,年产值有望突破5000万元的还有xx、xx、xxx等一批企业,为开发区20xx年工业经济高速增长创造了良好基础。
(四)、强化为企业服务意识,积极为企业排忧解难。对于开发区来说,服务是最大的品牌。
开发区是“巢”,客商、项目是“鸟”。让开发区成为客商之家、项目之家,才能留得住客商,留得住项目。
几年来,开发区各级上下始终把企业的困难当作自己的困难,把企业的发展当作自己的进步,针对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各种困难,竭尽全力予以帮助。在服务上实施“专班工程”,做到一个项目一个专班,一个专班负责到底。
尤其是对重点客商、重点项目,由开发区主要领导跟企业挂钩结对。此外还积极主动向企业积极宣讲各类优惠政策、扶持政策,引导企业走科技创业、创新和可持续发展之路,帮助企业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为建设绿色企业、生态型企业夯实基础。
截止到20xx年底,开发区共有xx个产品商标获得省、市级著名商标;xx个获得市名牌产品;xx家企业获得ISO国际认证。
四、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1、经济总量不大,质量不高。20xx年1—10月份,开发区工业总产值达到xx亿,和20xx年同期相比有较大的增幅,但和周边县市开发区相比,这个产值还是太低了。
原因一是我县原本就是个农业县,工业基础相对比较薄弱;近几年来年的发展又是以生态产业为主,工业经济未能唱上主角;二是现有工业企业中规模型企业偏少,缺乏具有市场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大型集团企业.开发区目前最大的企业xx公司到10月份的工业总产值还只有xx亿元,整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总产值也只有xx亿元,跟周边县市一个企业的产值就达到
一、二十个亿相比,我们的规模型企业不光是力量不足,对整个经济的拉动作用不明显,并且家数太少,在整个xxx家工业企业中,规模以上的企业只有xx家,大部分企业还停留在家庭作坊式的零打碎敲阶段,产值低,抗风险能力差.
2、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还不够大,对企业入园有一定影响。目前五个园区中,只有xx园区和xxx特色园基础设施建设较好,xx园区由于受土地农转的制约,二期入驻企业还只有xx家.xx产业园和xxx园区还刚刚在进行基础设施建设。
究其原因,主要是受财力所限。这些年来,在五个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上,共投入资金xx亿元,基本上都是开发区自行承担的。
“要集全县之力搞好开发区建设”这个口号好多年前就提出来了,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财政上对开发区的支持还很有限,在园区建设上大部分的资金需要开发区自筹解决。一些该落实的优惠政策没能得到落实,比如文件规定免去企业的闭路电视开户费,但实际上并未落实,企业彼有怨言。
3、产业结构单一,缺乏生产高附加值产品的企业。目前xxx家工业企业中,转椅及配套行业有xxx多家,竹木制品行业有xxx多家,在规模型企业中也占了全壁江山,两个行业的生产总值占到工业总产值的60以上。
根据本地的资源特色,大力发展转椅和竹木制品产业,打造区域品牌,这个经济发展战略无疑是对的,但就象一只椅子有四只脚一样,要发展壮大我县的工业经济,我们必须还要有其它的支柱产业来补充。另外,开发区现有企业的产品整体科技含量低,档次不高,产品附加值少。
转椅行业中除正在生产的xx、xxx外,科技含量较高的xxx至今未能建成。竹制品行业中,xx公司投资的xx公司也未能按原定计划投产。
4、入园企业开工不足,建成率不高。企业引进来了,但却迟迟不能投入建设,迟迟不能产生效益,这对开发区的经济发展不能不说是一大损失。
究其原因一是由于土地制约的影响导致境外资金注入不足;二是由于国内钢材涨幅较大,,一些企业正持币观望;三是园区部分道路至今未通,给企业开工建设带来很大不便。最重要的还是土地农保区调整及农转等用地手续审批速度慢,使大部分的企业无立足之地。
在目前急需开工建设的企业中,未落实土地的就有xx家,其中投资额亿元以上的企业就有xx家,如果现未完工的xxx多家企业都投入生产了,那对开发区的经济发展拉动作用是非常明显的。
5、企业管理理念落后,缺乏品牌战略的运作。现在开发区企业中,品牌型企业偏少,部分企业还是在贴牌生产。
没有属于自己的牌子,就不可能去开拓市场,做大做强企业,同时,也容易产生纠纷。这两年来,在竹制品行业中,连续发生了几起外省企业注册了商标然后控告我县的企业侵犯了他的知识产权,给我县的竹制品生产和出口带来严重影响。
另外,部分企业主不注重对职工的技能培训,企业的生产操作不规范,特别是各个家庭作坊“三合一”现象严重,存在安全隐患。
五、对加快开发区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
1、加快开发区经济发展,必须在规划上坚持科学化、全局化。xx经济开发区面积有xx平方公里,对于如此大的经济发展区域,如何去建设它、发展它,首先是要立足长远、科学规划。
作为一个成功的开发区,在规划上应注重以下几点:一是讲究形象,规划好进出口通道,给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二是着力营造环境效果。留足充分的绿地和空间,建设花园式、生态型开发区;三是主次干道宽度协调,井然有序;四是项目分布的功能区相当明确,为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项目提供相对集中的适宜场所,实现土地的高效利用;五是近期规划与长远规划相结合,为开发区分步开发和未来的发展提供保证。
另外还需要严格去执行规划,尤其要注重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切实防止科学的规划被实践的随意性所破坏。
2、加快开发区经济发展,必须全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一般来说,客商总是选择投资条件成熟,环境优越的开发区进行投资。
事实表明,开发区的形象首先是具体体现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经济开发区完善良好的基础设施,反映出一个地方对开发区的重视程度和发展信心,能给投资者以极大的信任感。
基础设施建设离不开大量的资金投入。“钱从哪里来?”对此,不能光等上级财政拔款,要敢于转变思路、敢于创新。
可以采用借用国债资金或从地方企业中募股等方式筹集资金,千方百计把基础设施建设到位,从而赢得了发展的先机。当然,在推进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还应把握基础设施建设之“度”,合理调度资金,分步实施,以充分发挥基础设施对项目投资的承载作用。
3、加快开发区经济发展,必须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在招商引资工作上要解放思想、创新思路。我们现在在招商引资上还是由在搭台,机关人员在唱戏,这个传统的作法和思路必须破除。
招商引资主体是企业而不是,的推动与服务是必不可少的,关键在企业对接,要让对接双方企业代表有直接沟通的机会。有关部门要积极收集一批以世界500强为首的国内外包括港、台知名企业有关资料,研究其主营业务,了解其发展战略,收集其投资部门负责人有关信息,从中选择出与我县产业政策相对接或可能对接的知名大企业,汇编成资料提供各有关部门。
全面发动寻找对接途径,力争尽快与一批知名企业投资部门开展对接。同时,要让专业人员进入招商引资队伍,甚至可以考虑营造专职的招商引资中介机构和经纪人,县里在招商引资上的奖励政策同样也适合他们,这样就可以避免机关人员参于招商干好了有奖励,干不好也没关系的状态。
4、加快开发区经济发展,必须充分发挥宏观管理、引导和协调的职能,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其中,合理定位是关键。
市场经济条件下,抓经济的职能定位,在某种程度上恰恰是“不抓经济”,市场做不好的才是要做的。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应在为社会公众的服务上,用驾驭市场经济的胆略和魄力,大力扶持企业发展,不干预企业内部事务,把重点放在政策扶持、技术指导、项目引导等外部环节上。
针对我县工业企业中转椅、竹木制品企业家数多,并且绝大多数属于小而散的特点,建议县里相应的政策,鼓励这些小作坊生产的家庭企业积累技术和资金,联合办厂或者以现有规模进行合并,从而扩大企业规模。另外,要积极帮助企业树立品牌意识,创建属于自己的品牌。
要利用各类活动,突出宣传我县名牌产品及优势企业。要鼓励企业设立网页,建议全县规模以上企业全部开设网页。
5、加快开发区经济发展,必须要以促进非国有制经济发展为重点,大力发展和壮大民营企业。一是要造就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好环境。
坚持“环境建设是经济发展的生命线”的观点,高度重视环境建设,既抓硬环境,又抓软环境,极力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硬环境建设方面,要积极筹措资金,增加投入,为民营经济发展搭建平台。
软环境方面,切实加强行业协会、企业家协会建设,积极培育各类“中介”服务组织,探索出一条让企业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成功路子。二是要在民营企业中广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大力推行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加快体制和技术创新步伐,使民营企业普遍上档次、上水平。
三是要通过招商引资,借助国外、省外、县外的力量“嫁接改造”民营企业,培植起了一批新的骨干企业。在做大做强民营经济中,立足本地优势是基础。
综观各地民营经济的成功者,大多数都是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优势,找到了自己的发展空间。而转椅和竹木制品作为当前我区两大支柱产业,其产值、销售收入、利税、上缴税金均占到全区工业指标的58%以上。
我们必须把这两大产业作为发展和壮大民营经济的着力点和突破口,从自身的实际出发,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全力打造转椅和竹木制品产业带,形成全国有名的产业市场,从而带动整个民营经济量和质上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