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12107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49分钟。
学生分享学习经验总结范文第1篇
智慧分享包含资源共享、责任分担、文化分享等意义。资源共享即教育资源共享,包括有形的物质资源,如教材等;还包括无形的精神资源,如教学经验等。资源只有共享,其价值才能更充分体现。责任分担即师生作为教学主体共同承担教学任务,共同负责教学的成败,共同负有表达思想、见解、经验、情感和维护人际关系和谐的责任。文化分享是指师生通过平等的精神流和沟通对话,分享知识、分享思想、分享智慧、分享情感,实现共同创造,共同成长,共享生命体验的文化实践过程。
要实现智慧分享应注意四个方面,一是吸收,即能准确接受对方传达的信息并转化为营养;二是宽容,即容纳对方不同的观点和意见;三是思考,即师生之间各种不同观点进行碰撞,引发进一步思考;四是提升,即改变原有知识结构,提升对事物的理解,升华观点。
正确认识和构建“智慧分享”的教学意义,首先要认识教学从“智慧复演”向“智慧产生”的本质。创新教育把人类的教育教学过程看做人类原始创新活动的“智慧复演”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学习人类社会积累的智慧的过程。教育作为由师生共同创造的活动,要以方法类知识的产生为主线,模拟人类智慧产生的类似情境,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智慧产生,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知识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学习知识产生过程中人类的智慧。其次,要认识学习既是一种个性化行为,也是一种社会化活动。学习需要对话与合作,通常人们总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或者解释事物,不同的人会从不同角度去理解事物。这种个人经验的局限性,只能通过对话与协商式的学习,才能得到解决。第三,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之间要求同存异,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课堂就是用来展示学生个性和自我的舞台。教学不仅不要消弭学生的个性和差异,反而应扩大这种差异,发展学生的个性。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当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在充分展示个性的基础之上展开“对话”时,差异共享才能真正实现,智慧分享的价值才能真正得到实现。
学生分享学习经验总结范文第2篇
一、分享学习的价值
分享就是学生在课堂生态场中,在与他人的交往互动过程中,分享问题、智慧、创造和经验,在享受认同与尊重的过程中实现共同发展。
一是整合学习资源。分享学习,是生态课堂合理整合教学资源的需要。通过分享,可以使学生在分享前人的知识、经验与智慧的过程中,学习前人的探索精神、探索方法;还可以使学生领略到教师对教材资源进行的二次开发、加工与创造,以及同学们对课堂资源的再认识、再发现、再创造;也可以让学生通过分享成功的喜悦.促进再生资源的形成。
二是促进智慧生成。分享学习,是课堂生态因子间相互作用与促进的过程。分享不只是听、说活动,而是学生在思考中辨析,在表达中分享;是学生间的相互协同与合作,也是学生间相互争辩与碰撞、生成智慧的过程。
三是实现整体提升。分享是群体参与的学习活动,也是贯穿学习全过程的活动。在提出问题时,学生共同欣赏同伴发现问题的能力、敢于提出问题的魄力;在探究问题中,学生共同分享同伴的研究精神、严谨态度和科学方法;在客观评价中,学生共同分享同伴的独特发现、新的创造;在总结反思中,学生共同分享学习成功所带来的快乐,体验欣赏与被欣赏的感受。通过分享,最终实现整体提升。
二、分享学习的途径
分享是合作的体现,学生从问题出发,通过思考、探索、展示、交流、反思,达到共同分享、共同提高的目的。
一是在提出问题中分享。对于发现者来说,发现问题是创新意识与精神的源泉,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础与前提。所以,我们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提出问题。对于分享者来说,首先要理解别人提出的是什么问题;其次是要揣摩别人是怎样提出问题的;最后是要分享别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与勇气。
二是在探究问题中分享。生态课堂的分享学习具有开放性、合作性。首先是学生与同伴合作分享。为了扩大学生交流的面,增加分享的频率,学生可以同座分享。这样,便于组织、合作、交流和互动,使同伴之间形成分享学习的利益共同体,在分享互助过程中,增加自信和互信。其次是学生在小组内分享。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分享探究成果、新的发现、不同方法和成功的快乐。教师一方面要组织学生分享并欣赏别人的真知灼见;另一方面,学生还要把自己的实践、认识、再创造、再发现和真实感受与同学分享。
三是在交流展示中分享。交流、展示是资源共享的过程,这属于主动与人分享,也属于积极评价分享.更是取长补短的分享过程。值得注意的是:首先教师要营造宽松环境,搭建交流平台,让学生在自由、民主的空间进行对话和展示。其次要引入竞争机制,增加分享活力,倡导相互质疑。让学生在分享别人成果的过程中,努力把自己的不同想法与别人交换。再次要“造福他人”,与人分享自己的学习感受与成功经验。最后要提醒同伴,与人分享自己在探索中所经历的弯路与挫折,使分享的内容更深入、更具体。
四是在评价反思中分享。评价环节,既要正面评价别人。也要说出自己的收益,达到在评价中分享的目的。在反思中分享,可以沟通知识联系,揭示问题本质,探索一般规律,产生新的发现,优化思维过程,完善知识建构。反思中,我们要鼓励学生相互分享真实感受,这是共享、共进的过程。在课外,学生也可专题交流,通过评价与反思,学习、借鉴他人的智慧和经验。
三、分享学习的保障
分享学习应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开放学生交流的空间,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训练学生概括的能力。
第一,要营造良好的分享环境。生态课堂要兼顾硬环境和软环境的建设。一方面,教师要为学生的分享学习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分享氛同。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分享热情,鼓励学生乐于参与分享活动。另一方面,教师也要给学生提供充裕的独立思考、分享、交流的时间和发言机会。此外,教师还应创设相互尊重、积极评价的分享舆论环境。从硬环境方面来说,我们应注意分享小组结构的合理性,兼顾学生能力水平、分享情感等因素,以保证小组人员构成的均衡性和小组竞争的公平性。
第二,应形成主动的分享意识。要使分享成为学生的一种学习策略,并能有效地开展分享学习,我们就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分享意识。让学生明确分享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经常感受分享给自己带来的利益;唤起学生主动参与分享的欲望,激发共享学习的积极性;学会尊重与欣赏别人,将分享学习内化为学习品质。教师要把讲台让位于学生,实现师生角色的互换。努力做到:学生能观察的,教师不包办;学生能思考的,教师不代替;学生能描述的,教师不讲解;学生能动手的,教师不演示;学生能总结的,教师不概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有展示的机会、分享的机会。养成乐于分享、善于分享的好习惯:
第三,制订合理的分享规则。生态系统的可控性决定了分享学习需要有章可循,需要有计划地长期训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探究、合作、交流、倾听、质疑、省悟等习惯,但其中首要的是培养学生听和说的习惯。此外,我们还要训练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因为只有经过深思熟虑,才能有完整的认识,才能与^分享。同时,我们还要做好分享记录,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便于学生以后回顾与反思。
学生分享学习经验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分享式教学 经管类课程 高效课堂 应用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7.01.059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Sharing Teaching in the Construction of
Efficient Class of Higher Vocational and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Courses
CHENG Hanhua
(HuBei Water Resource Technical College, Wuhan, Hubei 430070)
Abstract To improve the training quality of higher vocational talents, the primary concern is how to ensure the efficiency of classroom teaching, teaching methods and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age of the Internet in the traditional teacher, the students participate in the inefficient classroom with low degree has become a major problem facing many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Based on the teaching experience of the course of economic management, 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courses, the author finds that the sharing teaching which emphasizes the students' main position and arouses the students' enthusiasm can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he classroom. Based on this, on the basis of the analysis of the connotation of sharing teach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hared teaching and management courses, this paper makes an in-depth study on the specific implementation steps and the prospect of the shared teaching.
Keywords sharing teaching;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course; efficient class; application
1 问题的提出
1.1 高职教师的教学现状
虽然有关推动高职传统课堂教学改革已经实施多年,但是环顾周围,在我们的高职教学中还存在许多这样的现象:课堂教学一般都是老师讲,学生听。教师是知识的灌输者,而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灌输的知识中,有很大一部分并未被学生消化掌握。而作为教师的我们,也已经习惯了根据自己的想法、思路去教学。一些思维价值较高的问题,往往也是一讲而过,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究和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一些本该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试验、讨论、归纳、总结的内容,却被老师“一手包办”;一些本可以鼓励学生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形成的独特见解和疑问,往往因为老师的权威而被扼杀。因此,只有尽快转变教学理念,才能适应新形势下高职教育的需要。
1.2 高职学生的学习现状
高职学生相对于本科生来说,理论基础较弱,但是思维活跃,善于接受新事物,动手能力强。他们学习情绪化较强,对感兴趣的内容,其学习积极性较高,而对于枯燥乏味的内容则学习效率较低。比如,现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发展,海量的最新资讯均可以在智能手机上随时获取,课堂上,学生倦于教师生硬的教学方法,使得高职学生分散注意力,课堂上玩手机现象非常普遍。对于玩手机这样的现象,不能单纯地靠“堵”的方式来解决,要善于用“疏”的方法来解决。
因此,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矛盾,势必会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久而久之,也会引起学生的厌学情绪。那么,该怎么样来缓解教与学的矛盾呢?笔者作为一名经管类专业教师,在致力于改善n堂教学效果,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性的过程中,发现分享式教学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模式。
2 何为分享式教学
所谓“分享”,从字面上解释是和别人分着享受,它指的是人们在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分享智慧,分享学习过程中的思考和经验,实现共同成长p享受认同与尊重的愉悦过程。
人们为什么乐于分享?我们认为人主要有四大天性:好奇、好探究、好秩序、好分享。人们对未知世界是好奇的,一旦产生了好奇心,总希望能够一探究竟。那么,这种探究到什么程度为止呢?感到世界在一个统一的秩序中,自己能够解释并与他人分享,内心也得到了慰藉,这体现了人们的求真、求善、求美。
而所谓“分享式教学”,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经过感知、质疑、探究、创新,得出思考成果,然后在全班进行分享的一种教学方式。旨在促进学生思考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经过交流分享和思维碰撞,擦出火花,萌生灵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自身的价值和成就感,培养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每个人都是乐于分享的,高职学生也不例外,虽然他们在传统的课堂上表现比较被动甚至消极,但是只要教师做好了充分的教学设计,生动进行教学展示与引导,学生在课堂上会有令人惊喜的精彩表现。
3 经管类课程与分享式教学的有机结合
经管类课程属于社会科学,无论是其理论基础方面,还是社会实践方面,都不同于自然科学的理工类课程。经管类课程知识,是对千千万万具体的实际经济管理现象及活动的共同规律的总结、归纳、概括、提炼、抽象和一般化,而往往这些经济管理活动就来自学生的生活,这就决定了其始终是和个人、企业、政府等各种市场与非市场主体的活动紧密联系的。
正因为经管类课程理论知识大多来自对周围经济管理现象的总结,很多时候,教师在课堂上教授的理论知识都是一些学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事物或现象;所以经管类课程的教学目标更多的是启发学生思维,使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辨,举一反三,迁移升华。
基于以上的特点,经管类课程适合开展分享式教学。教师成为课堂上的引路人,课堂上花小部分时间指出理论的一个“点”;学生则成为课堂中的主体,大部分时间用来分享,用他们各自不同的见解带动基于理论的延伸拓展并形成一个“面”。
4 分享式教学在经管类课程教学中的实施步骤
4.1 教师讲解阶段
正如高职教育中强调“理论够用,重在实践”的教学特点,教师在备课时,就应该将课程第一阶段的理论讲解进行必要的删减和提炼,将更多的有关理论的作用、原则、特点等放在授课第三阶段进行总结归纳。进入课堂讲授,教师则简要将该知识点抛出,结合身边案例加以适当讲解,接着从不同角度提出有关此知识点应用的各种疑问,并布置学生执行有趣的、操作性强的分享任务,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为顺利进入下一阶段做铺垫。
4.2 学生分享阶段
接下来,学生进入分享阶段。在分享形式上,可以根据课堂教学特点,以团队或者个人形式开展分享。
个人分享:如果是简单并且随处可见的经济现象类分享,则可以以个人“头脑风暴”的形式展开,鼓励每个同学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比如:在上《渠道管理》这门课时,有关于“大众渠道与特殊渠道”的知识点,简要介绍该知识点后,笔者会要求每位同学结合身边的经济现象,从不同角度抛出三个问题:“观察身边,走商品大众渠道和特殊渠道销售商品分别有哪些?大众渠道为主的商品有没有开发特殊渠道的案例?特殊渠道的商品可以开发大众渠道吗?”其中有学生分享:“血压计原来走医院的特殊渠道,现在开始走大众渠道,任何人都可以购买了。”这样的分享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也容易找到鲜活的案例,学生既深入理解了知识点的内涵,又能在分享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团队分享:如果是需要进行深入讨论和挖掘的方法、实践的分享,则可以以团队探究的方式进行。一般团队分享,笔者都会选取一些可模仿性强,具体可行的任务要求学生来分享。比如,在“电子商务”课程中,有关于电子商务网站逻辑结构设计的知识点,笔者会在讲网站的逻辑结构时展示一些大家熟悉的电商平台(如淘宝、京东、阿里巴巴等),让大家找到网站结构的共性与个性,进而安排团队分享任务为:为自己团队网站设计出有特色的名称、LOGO和逻辑结构图。并且每个小组发一张白纸及彩色画笔,要求学生将最后设计的网站结构呈现在纸上,然后上台展示分享。学生完全可以结合自身经验,利用手机等工具查询相关网站,在模仿的基础上创新设计出具备团队特色的网站,顺利完成任务并愉快地与其他团队分享。分享过程中,各团队之间能够相互学习、相互启发。
4.3 师生总结阶段
在总结阶段,教师要继续扮演好课堂的引路人角色,学生依然是课堂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师生共同对分享过程中的正确或错误表述进行思辨、总结,实现理论的升华。比如,对于学生分享中的错误表述,可以以提问的方式再次带动全班同学一起分析思考,错在哪里?为什么错?让学生找到错误的根源。而对学生分享的闪亮点、创新点则要及时予以鼓励支持,再次将创新之处予以强调,带动其他同学学习。能够实现围绕学生的分享,最终回到教学内容上,进行实现知识点的巩固和强化,甚至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一节课下来,学生收获颇丰。
5 分享式教学对经管类课程课堂教学效果的影响
5.1 分享中学生的高度参与,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在分享式教学模式影响下,一个教学知识点的学习过程中,仅有少部分时间是教师的引导,更多的是学生主动参与谈论,实战演练,分享观点和成果。这样,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得到较大提升,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探索,课堂效率自然得以提高。
5.2 分享中学生的思想碰撞,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分享环节,通过对某一现象、某一成果的分享,每个学生之间的思想也在相互碰撞。总结环节,分享中的正确或错误内容也会在老师的带领下展开思辨和讨论,学生在此过程中不再认为老师教什么就是什么,学生开始学会质疑,学会思辨,学会独立思考,产生独立的见解。笔者认为这才是高职教育的精髓,即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非被咏邮苁楸局识。
5.3 手机也将成为促进课堂分享的学习工具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智能手机也得以普及。因为分享任务的需要,需要收集各种案例及观点,学生们就会利用智能手机有目的地检索相关信息。原先学生上课玩手机现象也可以变“堵”为“导”,让学生不再视手机为娱乐工具,而是将其作为检索资讯、促进课堂分享的学习工具。
参考文献
学生分享学习经验总结范文第4篇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可以说,语文教学的传统课堂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各地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也收获了很多成果,一些新鲜的课题也应运而生,诸如“文化语文”“诗意语文”“生命语文”“人格语文”“本色语文”等,站在语文的角度、人文的角度、文学的角度,重新解读了语文教学本身,让语文更有文味儿,更有人味儿,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习的兴趣。然而我们也不难发现,所有这些变革,改变更多的是教师教的方式、教的艺术,而我们最最需要关注的课堂的主体――学生及学生学习的方式却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革。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设计这样一种课堂,在教师主导下还原课堂的原生态,让学生学会学习、乐于学习,让学生学会表达、敢于表达,让学生学会质疑、勇于质疑,让这些优秀的学习品质以及由品质形成的学习兴趣保持终身?”基于这样的课堂和设想实际,我们开始了教师主导下的语文生态课堂研究,我们力求建构一种新型的课堂模式,让学生的主体性真正得到体现。
二、基本概念的界定
教师主导:这里强调的不是教师的地位,而是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是通过预习干预、课堂谈话、点拨引导等,引领学生向着“三维”目标的方向发展。
生态课堂:“生态”是指“生物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的生存和发展的状态”。“生态课堂”强调的就是一种自然、和谐环境下的真实发展,就是在“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原则下的学生自主、师生互动、生生互助的一个学习时空。
语文生态课堂: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下,构建民主、和谐、对话的学习氛围,教师通过引导学生间的经验分享、质疑探究、总结提升等学习过程,帮助学生学习语言、感悟文字、提升情感、濡染文化,达成“三维”目标。语文生态课堂不仅是一个学习的场所,更是一个学习过程。
三、教师主导下的语文生态课堂的基本特点
1.自主探究
以马斯洛、罗杰斯为主要代表人物的人本主义学习论认为:必须把学习者视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必须重视学习者的意愿、情感、需要和价值观;必须相信任何正常的学习者都能自己教育自己,发展自己的潜能,并最终达到“自我实现”。可见,人本主义学习观更加强调“人的价值”,相信每一个人的潜能,相信都能达到“自我实现”,强调学习是“独特品质的人在学习”。
教师主导下的语文生态课堂强调学生主体,相信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课前学生针对学习内容进行自主学习,完成《 悦读日记 》,把对课文的生字读写、词句理解、句子感悟、情感体验以及自学中产生的疑问记录在《 悦读日记 》中。
《 悦读日记 》实际是一份学生的“预习单”,是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干预和指导,让学生的自主学习更有目标,更有方法,更有成效。“悦读”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过程,也是一种心境,心因“悦”而起,趣因“悦”而生,行因“悦”而动,学因“悦”而专。自主学习、快乐探究,是教师主导下生态课的一个基本特点。
2.合作分享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交流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其中,“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四大要素。基于这样的理念,我们的语文生态课堂教学,力求构建和谐、对话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学习收获,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共同商讨自学中的问题。在有组织的合作学习中,完善自学中的知识建构,解决学习中的疑问,形成新的建构,提出新的问题,在合作中分享学习的快乐。
3.互动生成
德国的“交往教学论”提出“交往就是教学的本质”。学习也是交往的一种。语文生态课堂力求在愉悦、和谐的氛围中,通过信息交流实现师生间的交往,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组组互动,从而产生互助,达到互惠,使整个课堂教学形成共识、共享、共进的氛围。生态课堂是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合作者和促进者。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人,他们用自己的大脑去理解、记忆、思考、想象,用自己的阅读经验汇兑读者的、同学的、老师的阅读经验,在互动中实现与文本、与文本中的人物、与作者的心灵对话,在互动中生成新的体验、新的认识,在互动中师生快乐共享,共同成长。
四、教师主导下的语文生态课堂教学模式
在学生自主学习,完成《 悦读日记 》的基础上,进行课堂教学。在课堂里教师引导学生合作交流、互学互助、总结提炼、拓展延伸,达成教学目标。一般可以分为这样几个板块。
板块一:小组分享收获,同伴互助解疑。
“教学,这是交往的特殊变体。教学是有知识经验的人与获得这些知识经验的人之间的交往。”学生已经通过自主学习获得了对文本的一些知识经验,课堂就是一个交往的平台,教师努力创设交往的情境,引导学生彼此交流、彼此分享、互学互助,这无疑是切合学生学习需要的。可以这样来安排教学环节:
首先教师谈话揭题:同学们,你们已经自主学习了《 》,今天我们就来分享学习收获,彼此交流经验,解决存留的问题。(板书课题)
然后明确合作学习要求:(1)对照各自的《 悦读日记 》,在组内交流自己的学习收获;(2)彼此介绍学习方法,分享各自的学习经验;(3)在组内提出自己心中的疑问,小组内同帮互助尝试解疑,组长整理出组内无法解决的问题。
接着小组合作交流学习: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组长的带领下,有条不紊地开展交流。第一步,各自说说自己会读了哪些生字,理解了哪些词语,记住了哪些字形,知道了课文主要写什么,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谈谈自己初步的阅读感悟等。第二步,在组内交流读生字时有哪些字音特别要注意;说说自己记住难点字形的方法;说说自己理解词语的方法;介绍自己的阅读感悟是怎么来的――抓住了哪些关键词语,想象出文字背后的什么画面,揣摩出字里行间的哪些情感等。第三步,提出各自自学中产生的问题,组内互帮互助,共同解疑,组长负责将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进行汇总。
在这个板块中,教师扮演了学习指导者的角色,教师明确了要求,也明确了学习内容和方法步骤,小组学习是在规范的目标和程序引领下进行,小组合作显得井然有序,扎实有效。
板块二:教学重点检查,强化双基训练。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往学习,对文中的字、词、句已经进一步的认识了,但这些认识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还比较肤浅、模糊,需要教师加强对双基的训练,对文本的内涵锤炼,让教学重点凸显出来,让学生学习的落脚点更贴近语文本身。
教学中,教师针对教学重点内容,通过“考一考”“练一练”“秀一秀”等多种手段,对学生自学掌握的情况进行适当的检查、巩固,以便强化重点、提炼方法、落实“双基”训练。
比如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小黑板或多媒体课件,出示生字、词,检查读音、词义以及词语的运用等,并通过相机追问,让学生介绍自己的学习方法、经验;字形容易写错的字,可指名学生提示注意点,可指名学生上黑板范写并由师生点评,也可出示形近字辨析练习等;通过分段或分组读课文,一方面检查生字的读音,另一方面引导学生理清层次,概括主要内容。
再如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精心设计有效问题,引导学生交流自学感悟,并通过教师点拨、启发,引导学生对文本做由表及里的深入理解,进行由此及彼的联想、想象,感悟文字背后的画面和情感,从而帮助学生加强读悟,深化认识,激感。
可以这样说,在生态语文课堂的教学板块中,教师没有简单的告诉,没有个人的宣讲,没有繁琐的剖析,教师扮演活动的伙伴角色,“我来考考你”“谁来秀一秀”“请你当小老师”,教学重点就在生动的教学活动中不着痕迹地得到落实、锤炼。
板块三:教师介入难点,点拨引导释疑。
在我们的语文生态课堂中,学生的自主并不是自由学习,更不是放任自流,教师的“主导”发挥着积极的导向的作用,在引导学生自主交流,完成教学重点的锤炼后,对各组汇总上来的难点问题,教师应适时介入,启发引导帮助学生释疑,让“主导”更有意义和价值。
比如,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教师请各组长汇报组内还没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和学生一起归纳汇总问题,然后教师把问题交还给各组,组组互动尝试解疑。其间,教师在适当时机巧妙点拨、启发,引导释疑,或者将问题作为新的自学任务,鼓励课后自主探究,到下一节课再交流。
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质疑,教师宏观调控,提炼有价值和共性的问题,同伴互助尝试解疑,教师通过引导前后比照,反复朗读感悟,资料补充等方法帮助解疑等。
要说明的是,在这个板块中,教师的介入并不是简单地告知答案,而是让小组之间互相帮助,解答疑难,更重要的是在交流互动中激活学生的思维,在巧妙启发中开启学生的智慧,在耐心点拨中教给学生思考的方法,在情境创设中催生学生的情感。教师扮演着合作者、促进者的角色,是学生学习活动中的伙伴和朋友。
板块四:师生总结提升,拓展延伸运用。
学生通过上述三个板块的学习,已经读通、读懂文本,甚至已读深、读透课文,但所有的知识点、能力、方法就像一颗颗零散的珍珠,还需要师生共同来总结,完成“珍珠项链”的编串,完成由“珍珠”到“项链”的一个创造性的提升。超脱文本的具体问题,将原来零散的知识点、方法等进行重新建构和组合,理清知识结构,总结方法步骤,掌握规律技巧,从思维结构的高度给以学生智慧的提升。当然,就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运用而言,学习还不能仅仅止步于总结提升,还可以针对本节课的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和基本方法等,对文本的内涵和外延加以挖掘,设计巧妙的拓展练习,将文本与生活链接,将知识向能力转换,将课堂的空间拓展为开放的空间。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学习的内容和收获,鼓励学生分享学习课文的体会和感悟。教师可以精心设计一些词语积累、运用,片段模仿写作、同类课文链接赏读、寻访作者、主题综合实践活动等创新性学习活动,在总结提升的基础上拓展延伸,让课堂永远是一个开始,让课堂成为学生起飞的地方。
附:《 悦读日记 》内容
【老师的话】
亲爱的同学们,明天我们将一起学习课文《_______________》,请你先看书自学,要求:
(1)读准生字,读通句子;
(2)标好自然段,想想主要内容;
(3)边读边思考,在书上写写自己的感悟。
如果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可以记下来。相信通过你自己的努力一定会有很多收获!
【我的收获】
今天我自学了语文书第__页到第__页。
我用的方法是:
自己看书
和爸妈一块儿学
和同学交流
借助网络
其他
我知道了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
我会写这些生字:______________。
我能理解这些词语:______________。
我关注了课文中的这些句子:______________ 。
我对课文有所感悟:______________。
其他收获:______________。
【我的疑问】
学生分享学习经验总结范文第5篇
一般来说,在一个特定的班级群体中,学生们的年龄相差不大,成长的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大致相同,这就使得他们的有关生物学的认知结构有很大的共性,这也是进行班级教学的基础。但由于学生的成长环境和经历也不尽相同,他们的兴趣与爱好各有千秋,认知风格各具特色,这就造成了他们对一些生物的生活习性、外部形态、生殖发育、行为特征等生命现象的感性认识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例如,在内陆的班级群体中可能有个别同学到过海边或者是在海边居住过;对于城市的班级群体来说,也许有个别同学有在农村生活的经历;有些同学则直接来自养兔专业户,而有些同学则来自养蜂专业户等;有些学生对植物感兴趣,喜欢养花种草,而有些同学则喜爱动物。这些独特的生活环境和成长经历以及不同的兴趣爱好造成了学生的有关生物的感性知识存在着一定差异,这也是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进行“经验共享”的基础。
“经验共享”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是因为:
第一,初中生物是以陈述性知识为主的一门学科,它主要选取了比较浅显的学生能够接受的生物学基础知识。如生物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生长发育、行为等,这些知识多是回答“是什么”的描述性知识,即陈述性知识。因此。初中生物的教学效果对学生的感性知识与经验的依赖性很强,那些热爱大自然,热爱生物,喜欢观察,善于思考,具有丰富的感性知识与实践经验的学生学习起来轻松自如,成绩较好。相反,那些缺乏必要的感性知识的学生,在学习初中生物时会遇到很大困难,往往导致机械学习。
第二,初中生物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与一般的认识过程一样,也要经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两次飞跃。可见感性认识和必要的实践经验是初中生物教学的起点与基础。这就要求生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大力加强直观教学。另一方面,“经验共享”也是丰富学生感性知识的重要途径,这在条件相对落后的农村中学尤为重要。可见,“经验共享”在初中课堂教学中对于促成学生有意学习的发生,高效达成课堂教学目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此外,“经验共享”对活跃课堂气氛,改善学生学习时的情感生活,以及对增进学生之间的了解与交往,培养合作互助的团队精神有着重要的意义。怎样才能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做到“经验共享”呢?首先,教师要全面准确地了解学生,不仅要对学生一般性的成长环境、生活经历等有一总体把握,还要对个别学生特殊的成长环境和生活经历有个大体了解。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其次,教师要努力创造一个积极健康、民主和谐的生物课堂教学的“小气候”。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理解与尊重学生,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发扬教学民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参与到“经验共享”的教学活动中来。
第三,“经验共享”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般来说,对于极少数同学具有的特殊经验,可以通过提问或谈话的方式进行。
如在讲授青蛙捕食时,可让有过“钓青蛙”经历的同学讲述“钓青蛙”以及青蛙捕食的情况。所谓钓青蛙,就是用一根细绳,一端拴在长竿上,另一端拴上昆虫(如蝗虫)做诱饵,手拿长竿在青蛙上方晃动,青蛙就会迅速跃起,用舌将诱饵卷入口中,青蛙不能摆脱,可将其捕捉。这样,可使没有钓过青蛙的同学获得钓青蛙的间接经验,从而对青蛙的捕食过程有一个生动形象而深刻的理解。
再如,在学习藻类植物时,可让有过在海边生活经历的同学介绍海藻的情况等。而对于那些比较普遍性的经验,可采用小组讨论法。如在“传染病”的教学时,可组织学生在学习小组内就学生熟悉或得过的流感、痢疾、腮腺炎等常见传染病的症状以及预防措施进行交流。
上一篇:学生半期总结范文精选{汇总5篇}
下一篇:学生减负工作总结{集合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