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6876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28分钟。
大手牵小手活动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牵引;中医手法治疗
【摘要】? 目的 研究牵引同时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治疗组正确、适量牵引的同时实施中医手法治疗与对照组牵引后实施中医手法治疗比较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可达到9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牵引同时中医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较临床单纯牵引或手法治疗的总有效率高,其真正做到了“动静结合,内外兼治”。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牵引;中医手法治疗
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间盘退行性病变及颈椎骨质增生所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的综合征,尤以具有较典型根性症状(麻木、疼痛)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最为多见。近些年来,通过就诊记录和相关统计报道,其发病年龄愈来愈趋于年轻化,严重影响了工作和生活质量。目前治疗此病的方法很多,如何在门诊又快又好地解决问题,成为患者和医者共同寻找的目标。通过对我科2008年8月—2009年12月门诊、住院的15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分组治疗对比,发现了“牵引同时手法治疗”疗效明显提高。现就其疗效进行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选择 150例门诊和住院患者,依照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医伤科学》第5版高校教材诊为神经根型颈椎病[1],随机抽取80例,其中男46例,女34例;年龄28~62岁;病程1个月~8年。随机抽取70例为对照组,其中男38例,女32例;年龄30~59岁;病程3个月~10年。
1.2 治疗方案 治疗组:颈椎牵引同时实施中医手法治疗,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共做2个疗程。对照组:颈椎牵引后实施中医手法治疗,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共做2个疗程。
1.2.1 牵引治疗 应用江苏省常州市钱璟康复器材有限公司生产的p-zq型颈椎自动牵引机,牵引角度前屈10°~30°,牵引力90~180n(折合体重的10%左右),每次15min,牵引5min间歇1min。
1.2.2 中医手法治疗 依照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医伤科学》第5版高校教材,颈椎病中医手法治疗要求实施。
1.3 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国际疾病诊疗标准[2] 痊愈:颈肩疼痛消失,双臂无麻木疼痛,牵拉及压头试验阴性,1年内未复发;显效:颈肩疼痛消失,劳累后仍感颈部不适;有效:颈肩疼痛基本消失,双臂麻木感基本消失,久坐后颈椎仍有酸胀感,休息后可自行缓解;无效:颈肩仍有疼痛并上臂及手指仍有痛麻感。
2 结果
见表1。治疗组总有效率达到9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7%,患者有效率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说明牵引同时中医手法治疗颈椎病疗效明显提高。表1 两组疗效比较 例(%)
3 讨论
大量实验研究表明,过多的头颈屈伸活动会增加小关节的负担,前屈时对椎间盘压力影响增大;颈部痛的发生率随颈角的增大而上升;疼痛导致肌紧张、肌紧张导致疼痛的恶性循环导致疼痛加剧。因此,颈椎病多数是骨性病变和肌肉等软组织病变两者相互交织、互为因果形成的诸多症候群,牵引同时中医手法治疗正是兼顾了两者,真正做到了“动静结合,内外兼治”。 颈椎牵引主要是解除颈部肌肉痉挛,缓解疼痛症状,增大椎间隙和椎间孔,有利于已外突的髓核及纤维环组织复位,缓解和解除神经根受压与刺激,促进神经根水肿吸收,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局部淤血肿胀及增生消退,松解粘连的关节囊,改善和恢复钩椎关节,调整小关节错位和椎体滑脱,缓冲椎间盘组织向周缘的外突压力,调整和恢复已被破坏的颈椎内外平衡,恢复颈椎的正常生理曲度[3];同时的中医手法治疗可以对局部和全身有明显的活血化瘀、舒筋活络、解痉止痛作用,并能提高免疫抗病能力,使突出的髓核有可能甚至大部分吸收。同时还可提高肌束运动系统的敏感阈,提高患者的疼痛阈值,使肌张力降低而减轻疼痛。两者相互结合,既减少了危险的发生,又可达到取长补短增强疗效的结果。通过此项观察对比,笔者认为牵引同时中医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较临床单纯牵引或手法治疗的有效率高,其真正做到了“动静结合,内外兼治”的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在相关治疗器械开发上也会有一定的启示。
【参考文献】
?
1 岑泽波.中医伤科学,第5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190-192.
大手牵小手活动总结范文第2篇
【摘要】? 目的 观察中药结合手法牵引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本次观察76例颈椎病确诊病例,采用中药汤剂辨证治疗后结合颈椎悬吊牵引,再行中医常规手法治疗,最少1个疗程(6次)后观察疗效。结果 显著好转68.4%,好转28.9%,无效2.9%,总有效率达97.3%。结论 中药手法牵引三法配合运用综合治疗,对颈椎病疗效确切。
【关键词】? 手法;牵引;中药治疗;颈椎病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慢性病。症状多样、病程长,迁延难愈,易反复发作。社会上各种治疗方法多样,但疗效不确切。笔者自2007年2月—2009年8月期间采用传统常规中医中药治疗,结合手法牵引辨证治疗本病例,临床观察疗效确切。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次观察病例76例,其中男44例,女32例;年龄最小27岁,最大67岁;其中21~30岁3例,31~40岁31例,41~50岁23例,51~60岁17例,61~70岁2例;其中分型根据临床,颈型3例,椎动脉型24例,神经根型43例,混合型6例。
1.2 治疗方法 本次病例均在确诊后,每次先行牵引治疗,而后施以手法,结合中医临床症状,汤药以蠲痹汤为主,辨证加减水煎服每日1剂。 牵引治疗:均采用坐位、颈部悬吊牵引每日1次,每次15~30min,牵引重量2.5~7kg不等,具体应根据患者性别、年龄、体质强弱、颈部肌肉情况和临床症状酌情处理。手法治疗:常用手法有揉捏法、提拿法、舒筋法、点拨法、旋转法、拍打叩击法及端提运转法等。根据患者症状每次组合反复施治,一般20~30min 1次。
1.3 治疗结果 评定标准:显著好转: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或明显减轻,阳性体征不明显。好转:症状及体征改善。无效:治疗后症状及体征无改变。治疗时间最短6次,最长25次,平均18次。根据上述评定标准显著好转52例68.4%,好转22例28.9%,无效2例2.9%,总有效率达97.3%。
2 讨论[1~3]
颈椎病在中医临床总体属“痹症”范畴,由正气不足、卫外不固,颈部、上肢感受外邪,致经络痹阻、气血运行不畅以致颈肩部肌肉筋骨、关节产生疼痛、酸楚、麻木等症状,中药辨证后以蠲痹汤祛邪活经,温经活血,标本兼治。西医认为颈椎病是由颈椎劳损,颈椎间盘退变,椎间隙变窄,椎体后缘唇形骨质增生,骨关节组织退行性变化为主要发病原因,手法、牵引治疗可使颈椎增加活动度,有利于充血水肿消退,缓解颈部肌肉痉挛,减轻颈椎间盘压力,扩大椎间隙和椎间孔,松解粘连,牵开被嵌顿的关节囊关节滑膜。手法可疏通经络,缓痉止痛,加宽椎间隙,扩大椎间孔,解除神经压迫,松解肌肉紧张及痉挛,恢复颈椎活动。三法配合运用综合治疗,可明显提高疗效,缩短疗程,减少治疗副作用,而且极大地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中医治疗虽然是一种好的方法,但临床应注意本病病程长,症状复杂。辨证应细致耐心,分清风、寒、湿、热邪的标本虚实, 注意驱邪不伤正,扶正不留邪,后期应适当配伍补益正气之剂。而手法治疗应确切到位,掌握其适应证及禁忌证,手法要适度,不可盲目粗暴,任何粗暴不正确的手法都可导致不良后果发生。同时要注意牵引时的角度,最好在正式牵引前先用双手托下颌,采用稍伸、 稍屈、中立三种不同角度牵引,观察患者反应,相应调整至合适的角度。同时应指导患者配合正确的康复锻炼治疗。
【参考文献】
? 1 曹仁发.中医推拿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150.
大手牵小手活动总结范文第3篇
目的:观察以中医药为主治疗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对366例采用葛根汤加减内服,热熨Ⅰ方热熨外治及结合颈椎牵引。结果:治愈280例,好转8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达99.45%。结论:中药内服外熨及结合牵引治疗颈椎病有一定疗效。
【关键词】 颈椎病/中医药疗法;葛根汤/临床应用;@热熨Ⅰ方/临床应用
我院中医科从1991年以来,采用葛根汤加减内服为主,配合热熨Ⅰ方热熨外用对366例颈椎病患者进行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366例中,男143例,女223例;年龄最小8岁,最大73岁,平均45岁;病程最短7d,最长20年。按《实用中西医结合骨伤手册》颈椎病分型标准,颈型84例,脊髓型8例,神经根型128例,椎动脉型31例,交感神经型22例,混合型93例。
2 治法
2.1 中药内服 在辨证施治基础上用葛根汤加减。偏风寒者加防风、荆芥;偏风湿者加羌活;肝肾两亏、气血不足加桑寄生、续断、杜仲、当归、熟地、鸡血藤;寒湿重加独活、制川乌;气滞血瘀加川芎、丹参、蜈蚣,水煎服。
2.2 热熨外治 用热熨Ⅰ方:莱菔子50g,白术20g,白芥子40g,菟丝子50g,吴茱萸10g,生盐200g,先将生盐炒热至微黄,再将中药加入锅内炒热,用白布或毛巾包裹热熨患处,每次15min,1~2次/d。
2.3 颈椎牵引 采用颈颌带布托牵引,牵引重量2~7kg,开始较轻,逐渐加重,时间每次30min,1-3次/d,开始时间较短,逐渐加长时间,同时根据患者耐受度调整牵引重量和时间,体位均采用垫颈枕卧位进行牵引。
3 治疗结果
治愈:症状消失,能参加劳动和工作282例,占77.05%;好转:症状减轻,或部分症状消失、改善,只能参加一般劳动和工作82例,占22.4%;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仍不能参加工作2例,占0.55%。总有效率为99.45%。
4 病案举例
苏某,男,60岁,右肩臂、手麻木,疼痛,乏力4月余,于1992年5月6日上午8时30分入院,查:右肩臂手疼痛,微肿,右肩关节周围触痛明显,颈部后伸及咳嗽时疼痛加剧,颈椎第4、5棘突及右肩胛骨内上角有压痛点,可摸到条索状硬结物,头颈向左侧倾斜,颈部活动受限,僵硬,右肩活动严重受限,活动时疼痛加重,臂丛神经牵拉试验(+),压头试验(+),右手握拳无力,舌瘀,苔薄白,脉弦涩;X光摄片:颈椎曲度变直,第4、5颈椎椎体前缘均见唇样变,小钩突关节变尖,其后可见项韧带呈条索状钙化;脑血流图:双侧脑供血不足。中医诊断:痹证;西医诊断:颈椎病(混合型)。治疗以祛风散寒、通络止痛、补益肝肾,方用葛根汤加味:葛根15g,桂枝10g,白芍30g,生姜3片,大枣10g,麻黄5g,川芎10g,细辛3g,续断12g,杜仲12g,丹参30g,蜈蚣1条。外加热熨Ⅰ方热熨,颈颌带布托牵引,共住院58d,症状消失,脑血流图正常而痊愈出院。
5 体会
颈椎病属祖国医学“痹症”“眩晕”“头痛”“项强”等范畴,临床以神经根型最多见,其次为混合型和颈型。笔者采用葛根汤为主随证加减,配合外治热熨、牵引治疗,总有效率为99.45%。葛根汤出自《伤寒论》,治风寒表实兼项背强几几证,而颈椎病多见项背强几几,故用中药葛根汤加减疗效显著,同时配合热熨、牵引、颈部功能锻炼,疗效更佳。
参考文献
大手牵小手活动总结范文第4篇
肱骨外上髁炎,亦称网球肘炎。该病是由肱骨外伤髁部伸肌总腱的慢性、积累性损伤引起。起病缓慢,初起时劳累后偶感肘外侧疼痛,延久则有加重,病程长者有肌萎缩,常见于青壮年。
笔者从2005年6月至2008年6月,共诊治网球肘炎患者38例。现将一点感受汇报给大家,与同行交流。
1 肱解剖
骨外上髁、骨膜与深筋膜紧密结合,六块前臂后群浅层肌,以伸肌总腱共同起至此处。肌肉排列由外向内依次为:桡侧腕长伸肌、桡侧腕短伸肌、指总伸肌、小指固有伸肌、尺侧腕伸肌和肘肌,这些肌肉均受桡神经支配。主要功能为:伸腕、伸指,其次还参与伸肘关节、内收与外展腕关节的功能活动。
2 病因病理
2.1 当前臂伸肌主动收缩或被动牵拉时,将使伸肌总腱附着处,受到一定的应力。如果应力过大或过于频繁,就可造成伸肌总腱及筋膜的损伤。因此凡在体育运动或劳动中反复用力活动腕部者,如网球、乒乓球、及羽毛球运动员、搬运工、装卸工、钳工及家庭妇女等,都有可能发生本病。少数人偶然从事搬、提重物的活动,如搬运出差时搬运提行李等也有可能发生本病。
2.2 肱骨外上髁炎的病理表现为:局部充血、水肿渗出炎症细胞,浸润纤维组织增生、粘连等无菌性炎症反映,也可有部分肌腱深筋膜肌纤维的撕裂和断裂,病变范围的大小因人而异。有些仅局限在肱骨外上髁尖部,有些则在肱骨外上髁与桡骨头之间。病变组织以筋膜和骨膜为主,也累及邻近的肱桡关节滑膜引起疼痛。
3 临床表现
发病缓慢。由肘关节或腕关节反复屈伸劳损病史。以肘关节外侧酸痛无力、疼痛,可向前臂、腕部、上臂放射,使劲握拳或前臂旋转动作时酸痛。加剧写字手部用力时痛感加重,不能端重物,肘关节活动正常。伸肌腱牵拉试验为阳性。
4 治疗
4.1 治疗原则 活血化瘀、疏筋通络。
4.2 取穴 尺泽、小海、少海、阳谷。
4.3 手法 滚、按、揉、弹、拨、拿、擦。
4.4 操作 (1)患者取坐位,术者在其对面,先沿肱骨外上髁向前臂用滚、按、揉法操作,配合点按尺泽、小海、少海、阳谷穴。(2)弹、拨、按压在肱骨外上髁痛点处,先用拇指弹、拨、点揉数次,再用掌根或拇指由上至下按压数次。(3)肘部牵拉旋转:患者手心向上,术者一手握其腕部,另一手置于肘部,拇指放于痛点处。术者用力缓缓牵拉片刻,术者拇指用力按压痛点,握腕部之手,使肘部屈曲、伸直数次。屈肘时,患者手指尽量触同侧肩部。然后,屈肘使前臂沿顺、逆时针旋转数次。(4)用拿法在前臂至肘关节施术,最后以擦法结束。急性损伤者在手法力度上宜轻柔缓和,慢性损伤者宜力度深沉,加强使患者前臂被动的手法。(5)治疗期间,第一,上肢避免过分劳动。第二,局部注意保暖,不可受寒凉刺激。
5 疗效
5.1 疗效标准 痊愈者疼痛、压痛消失,持物无疼痛,肘关节活动正常。好转者疼痛减轻,肘部活动功能改善。无效者症状无改善。
5.2 临床观察38例患者中,男性17例,女性21例;脑力劳动者12例,其中经常动笔者8例,体力劳动者24例。
5.3 疗效 38例患者中,痊愈24例,占63.2%;好转13例,占34.2%;无效1例,占2.6%。
6 病例
陆某,男,34岁,会计,于2008年1月7日就诊,患者由于连日工作,上午突然感觉左肘部疼痛,且肘关节活动不适。就诊观察,其左肱骨外上髁桡骨头外侧有明显压痛。前臂肱桡肉外侧间隙处压之酸痛。对患者治疗用滚、按、揉法施术于患部及周围,并配合点压尺泽、小海、少海、阳谷穴,再施于弹、拔、按、压、肘部牵拉、旋转等手法。然后,使用拿法以擦法结束,治疗1个疗程(10次)。2008年1月28日为第2个疗程,患者以能正常工作,动笔久时,肘部略感不适,端水、洗脸时肘部有疼痛。治疗其用点穴、按揉肘部牵拉、旋转及拿擦等法。治疗五次症状已消除,结束治疗。
大手牵小手活动总结范文第5篇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颈椎病各型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以颈部活动幅度大,长期低头工作,高枕者人群常见。其发病原因是颈椎退行性病变后,髓核脱出,椎节松动或骨刺形成,刺激或压迫椎管两旁的神经根,引起上肢包括手指的疼痛、麻木和肌肉减退症状。笔者近两年来通过采用牵引配合推拿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70例,取得满意疗效,先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对象 本组7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病例均来自门诊病人,男45例,女25例;年龄最大者60岁,最小者25岁;病程最长者15年,最短者5天,本组病例以46-60岁之间居多。
1,2 诊断标准
1,2,1 颈肩部疼痛并向上肢放射和枕部放射痛并伴有串麻感,放射痛的范围根据受压神经根不同二表现在相应部位。
1,2,2 在病变阶段间隙,棘突旁及其神经分布区可出现压痛,颈部肌张力增高,局部有条索和结节状反应物。
1,2,3 椎间孔挤压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
1,2,4 X线平片显示颈椎生理前凸消失,椎间隙变窄,椎体前后缘骨质增生,钩椎关节,关节突关节增生及椎间孔狭窄等退行性改变征象。CT或MRI可见椎间盘突出,椎管及神经根管狭窄及脊髓神经受压迫情况。
2 治疗方法
2,1 牵引治疗 在进行手法治疗前,先由术者对患者进行颈部牵引治疗,采用坐式枕颌带牵引装置。患者坐于牵引椅上,用特制枕颌颈椎牵引带拖住下颌颌枕后,通过滑轮装置,以身体重量作为对抗牵引,根据年龄体质、病变程度、耐受性等综合因素选择牵引重量,一般为5-15kg,时间为10~25min。牵引时应密切关注患者病性变化,如出现头晕、心慌、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时应立即解除牵引,并令患者卧床休息。牵引结束后患者取放松坐姿休息5min后进行手法治疗。
2,2 推拿治疗 医者站于患者身后,依次采用以下手法治疗:
1)、首先于颈肩背各部采用揉、按、推拿等方法作为推拿开始的准备阶段,时间约5min,使局部肌肉充分放松,并消除紧张心理。
2)、点穴治疗:点揉天宗、肩中俞、肩外俞、肺愈、心俞、膈俞、肩井、天柱、天鼎、缺盆等穴位。
3)、推拿治疗:用左右手拇指与其余四指交替在颈部肌肉两侧做拿法,从上之下,并沿督脉风府至大椎穴,走少阳胆经经风池至肩井穴进行指揉法,在颈部棘突旁等处找压迫点,在条索状硬结进行弹拨法治疗。
4)、仰头治疗:右手压患者后颈部,左手放于前额部向后按压,双手同时用力,用力时令患者缓慢呼气,这时患者头部后仰,颈前移,从而起到牵引恢复生理曲度作用。
5)、扳法治疗:颈部放松,医者站于身后,双手分别拖住下鄂及后枕部,缓慢用力向上拔伸,同时做缓慢的握伸和左右旋转活动,待颈部充分放松后,再用斜扳法向患侧快捷幅度扳动,此时可发出弹拨响声。
6)、结束手法:医者于患者颈背部采用揉法放松并提拿肩井穴,再对双上肢施以揉、拿、拔等手法,疏五指。各部治疗10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5天,共治疗3个疗程。
3 疗效观察
3,1 治疗效果 本组病例70例,痊愈50例,基本痊愈4例,好转6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
3,2 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颈项活动正常,神经根刺激和压迫症状全部消失,颈肩背手臂酸痛麻木串痛感消失;基本痊愈:颈项活动正常,但颈肩背,上肢麻木酸痛仍有一处存在;好转:症状基本消失,但有反复发作史;无效:经治疗后症状无缓解。
4 典型病例
李某某,女,50岁,患者主诉:半年前无明显诱因的情况下颈肩背部酸痛、麻木、查体颈肩僵硬,颈部活动受限,颈肩背和左侧上肢酸痛,臂从神经牵拉、椎间孔挤压和扣顶试验均为阳性。x线颈椎正侧位片示:颈椎生理曲度变直,颈4、5、6锥体后缘增生。MRI示:C4~5,C5~6,椎间盘突出,诊断为神经根型颈椎病。经采用上述牵引和推拿手法治疗10次后,颈肩部酸痛症状消失,经第2个疗程后临床痊愈。
5 分析讨论
上一篇:大扫除活动总结{整合5篇}
下一篇:大手拉小手活动总结{整理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