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20792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84分钟。
大学生劳动实践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实践教学 基本经验 探析
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①(以下简称共大)是根据关于“半工半读”的教育思想,经邵式平、汪东兴、刘俊秀的积极提议[1]P88,在江西省委的直接关怀和组织下发展起来的,是一所极具时代影响力的农业院校。虽然共大现在已经不存在了,但是它以广大工农群众为服务对象,把学校办在了广大山区农村,办到了农业生产第一线,办到了工农劳动群众的家门口,密切了教育与社会实践之间的关系,为办好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2]P9。
一、心怀壮志,树立大实践观,科学指导具体实践教学工作
实践教学是根据认识的本质与规律,结合实践的情境性、体验性特点以及教学的目的和要求而开展的实践活动。它是高等教育活动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理论教学的验证、补充和拓展,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基本途径之一。共大建校之初,就心怀壮志,致力于实现的伟大设想,即“免费招收适龄农民入学,学校的费用靠学生自己劳动创造……从教育入手,促进江西农业的发展”[3]P4。也就是说,共大将向一部分没有条件接受教育,但政治素养较高的农民闯开大门[4]P70-77,通过边学习边劳动,培养一大批社会急需的农民大学生。建校之初,共大便确立自力更生、半工半读的大实践观,即共大师生需要一边教学理论知识,一边参加生产实践活动,将理论寓于劳动实践之中,在实践中强化对理论的理解。共大不同于一般的全日制院校,不能将实践教学仅仅视为验证或拓展理论认知的手段,而必须将实践教学视为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根基。1958年10月,共大总校1200余名师生在副校长黎超的率领下,奔赴奉新、宜丰两县交界的大港山砍伐毛竹,践行大实践观。在毛竹采伐过程中,广大师生将劳动生产与理论教学的知识有机结合起来,一边劳动,一边教学,使广大师生收获颇丰。一方面,学生们学到了毛竹植物学,毛竹采伐作业,集材运竹、架桥、炸滩等方面的新知识;另一方面,广大师生修建并改进了多种形式的竹滑道,创造了竹轨平车,修订了垂度和安全系数公式,设计并架设了各种架空索道。在该次实践教学过程中,共大总校师生不仅为学校筹集了38万余元资金,缓解了建设经费严重不足的燃眉之急;更为重要的是,在劳动实践中,广大师生培养起一种在实践教学中不断创新的精神。[5]P145
二、因地制宜,修订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凸显实践教学内容
在高等教育活动过程中,每经过一段时间的理论学习,都必须有一定的实践教学环节相对应,而且每个实践教学环节既具有相对独立特性,又紧密结合,将各个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环节联系到一起,形成高等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因此,实践教学具有系统性、长期性、综合性、广泛性、多样性、灵活性、社会性等特点,必须始终贯穿于高等教育的全过程。[6]P136-138这些特点,首先必须在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中得到明确体现。共大实行半工半读制度,学生在校时间有将近一半用于参加生产劳动。因而尽管学校采取了缩短寒暑假的做法,学生上课时间仍比一般全日制学校少近1/3,照搬一般全日制学校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是不现实的。因此,共大积极探索适应自身需要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经过精心编排,共大按照“少而精、学以致用、一专多能”的要求编制了各专业的教学计划。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改革上,强调“三个面向”,即面向生产、面向实际、面向基层,制订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此外,共大还根据山区生产的特点,适当增加或精简了某些课程内容,因而更加便于集中精力,重点突出,将各专业课的内容学深学透,达到或基本达到一般全日制大学同专业的水平。同时,由于教学计划贯彻执行中,保证了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政治与业务相统一,课程教学与现场教学相统一,学与用相统一,因而广大学生的领悟能力和动手能力都相当强,服务于社会的效果自然更好。[5]P148-149而这是一般全日制学校学生在短时期内难以达到的。
三、扬长避短,强调教学、生产劳动与科学研究三结合
为了克服理论教学课时相对较少影响培养质量的问题,共大师生结合自身的特色扬长避短。在设立专业时,共大是根据各地资源特点和生产需要来确定。“由于系科设置与资源条件适当的结合起来,生产内容和教学内容可以大体统一,这就为教学、生产劳动、科学研究三结合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5]p149因而,共大教学的最大特点是,师生身处广泛的生产基地之中,把它当作最好的课堂和最完备的天然实验室,摆脱了一般院校以课堂、实验室和图书馆为学习圆周的限制,真正做到了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和实践现场教学的有关结合,从而可以生动有效地学习并把握新鲜的科学知识。需要指出的是,根据具体情况的不同,共大总校及各分校的教学、生产和科学研究的结合又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以生产自给为主的结合;一种是以教学和科研为主的结合。前一种结合中,教学和科研本着结合专业直接服务生产的原则,强调“做什么,就学什么,就研究什么”,即以生产的环节和过程作为活教材开展教学,并根据生产活动中产生的问题进行研究,提供解答。所以,在这种结合中,师生合作,直接参与各种生产劳动实践。同时,建造大面积的试验田和试验林,开展技术革新、试制新产品,提高劳动生产率,既解决了群众生产中遇到的诸多实际问题,又从中学到了很多生动的实际知识。如金坪分校在改良高寒山区三类土壤的试验中创造了粮食亩产800斤的高产纪录。[5]p145再如余于分校师生(水产系)根据生产需要,试验成功了鲤鱼秋季孵化和鲫鱼杂交项目,大大促进了生产的发展。[5]p157后一种结合中,有一段集中学习理论知识的时间,但也按照教学大纲及授课计划的要求,结合科研规划安排一定的劳动生产内容,注重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的结合,强调“包教、包学、包管、包产”,使得课堂理论知识既能在生产劳动中得到巩固,又能运用理论知识,指导生产实际,从事科研。因而,当时有同学撰文说:“半工半教就是好。”[7]p257-261
四、争取支持,不断扩大实践基地,确保实践教学有序开展
实践基地是开展实践教学的基本平台。缺少实践基地,实践教学只能是空想。因此,加强实践基地建设,是保障实践教学顺利开展的前提。共大也不例外。就实践基地问题而言,共大的情况应一分为二,即分为分校与总校分别进行分析。就分校来说,它们多依托国营综合垦殖场建立起来,属场办学校。本着不与民争地的基本思路,分校多设立在深山老林、荒坡草滩之上。在山多田少,林业资源丰富的山区,划出部分国营森林归学校经营;在田多人少的地区,征购当地群众无力经营的土地归学校种植。因此,各分校建立实践基地比较方便。它们根据教学和劳动实践相结合的需要,就近陆续办起了自己的农场、林场、加工场,使其成为与学校规模相适应的生产基地,确保了实践教学的有序开展。就共大总校来说,它是利用原南昌中等林业学校的校址创办起来的。附近的土地不少已被开垦出来了。为了解决生存与实践教学的需要,建校之初,共大总校师生便盯准尚未开垦的荒地,征得当地政府的同意后,建起了南湖农场、大港林场、枫景园艺场、瓜州农场劳动实践基地。但是,这些基地并不能完全满足需要。因此,1961年4月,共大领导又争取了省里的支持,将省农林垦殖厅所属的省林业科学研究所并入共大总校,更将原隶属于林科所的青岚生产队、芭茅岭生产队、蛟桥生产队的果园、茶园、旱地、荒山、水田共计334公顷土地全部划归共大总校直接管理,后又争取到燕子山苗圃和老飞机场苗圃约40余公顷土地划拨林学系。这些新增资源,为共大总校解决各科系的教学、生产、科研基地,实现系、场合一,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极大的帮助。1962年冬,为缓解瓜州农场被撤销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共大师生苦战鄱阳湖,围湖造田,创建了面积达454公顷的将军洲垦殖场,既满足了共大师生的自给自足需要,又成为开展实践教学的有效基地。[8]p64-66至1964年,共大总校的实践基地基本稳定,包括五金机械厂、农业机械厂、将军洲垦殖场、南湖农场、枫景园艺场、大港林场[8]p80,确保了实践教学的有序开展,共大因此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五、多管齐下,通过改造培养等方式,不断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
邓小平曾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老师。”[9]p108然而,共大创办时,没有预先调配好师资队伍。鉴于当时全国师资力量较为紧张的现实,共大确定了依靠专业队伍和依靠群众相结合的原则来解决师资队伍问题。一是从下放垦殖场劳动锻炼的干部和转业军人中选拔一批劳动好,又有一定专业特长的人员到学校担任教师;二是聘请一些科研单位的技术干部到学校兼任教师;三是聘请当地的党政领导、技术人员、生产能手、劳动模范到学校讲学、上课;四是要求上级主管部门从高等农林院校分配毕业生到共大任教;五是从全国、全省其他一些兄弟高等院校支援了部分教师到共大工作;六是自力更生就地培养,通过长期培养与短期培养相结合,在职培养与脱产培养相结合,总校培养与分校培养相结合,教师轮训与选拔优秀学生任教相结合等措施,培养一批教师。[8]p60-61
然而,教师人数的增加只是师资建设的基础条件,并不等于教师都能很好地完成共大半工半读特色的教学需要,这就要求加强师资力量的培训。比如,对于那些没有接受过正规全日制高等院校教育的教师,学校安排他们到兄弟院校脱产进修,以便提高理论教学水平。对于从全日制高等院校毕业出来、对半工半读教学的实践教学很不熟悉的那部分教师,鉴于他们过去参加生产实践的机会不多,实践知识比较贫乏的现状,学校做了大量工作。最为重要的,是把对教师实践知识与能力改造、培养、提高作为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一是组织教师带着教学改革中的问题,认真学习的《实践论》等著作,提高教师对共大半工半读办校方针的认识,激发教师向实践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二是引导教师走出图书室、资料室、实验室,深入生产,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调查研究,了解生产发展状况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总结群众的实践经验,为改革充实教学内容掌握可靠的依据;三是要求教师做到半工半教,规定每个教师每年要同学生、工人一起参加生产劳动3个月,并强调教师不是为劳动而劳动,而是要通过参加生产劳动,学习群众的经验,丰富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水平,以便在教学,尤其是实践教学中更好地理论联系实际,提高教学质量。[8]p62
注释:
①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创建于1958年8月1日,至1980年调整为江西农业大学,存在时间为22年。
参考文献:
[1]石庆华,黄路生.江西农业大学校史(二)[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10.
[2]汪东兴.教育为兴国之本——回忆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J].江西教育科研,1995(1).
[3]陈家鹦,舒庭毅.与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J].党史纵览,2006(4).
[4]上海教育出版社编.红日照征程——记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77.
[5]江西教育出版社编.共产主义劳动大学[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60.
[6]张继东.新形势下高等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探究[J].教育与职业,2008(24).
大学生劳动实践总结范文第2篇
今年3月至9月,按照中央的部署,我省先期开展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工作,为在全国全面开展这项活动创造和积累了宝贵经验。省委把无锡市作为第二批学习实践活动的试点城市,根据市委统一部署和安排,我区同步启动试点工作,这是市委对我区的信任和重托,是我区在新形势下实现科学发展战略目标,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难得机遇,也是加快推动劳动保障事业科学发展的现实需要,区委于12月4日召开全区动员大会对开展学习践活动进行了深入动员和部署安排,会后我局高度重视,及时成立了局开展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和办公室,研究制订了实施方案。今天,我们召开动员部署大会,就是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区委有关文件、会议精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积极投入到学习实践活动中来。我局是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顾中明同志的学习实践活动试点工作联系点,今天顾区长在百忙中亲临指导,区委指导检查组组长陈协清同志也到会指导工作。等会儿,顾区长和陈协清组长还要作重要讲话,大家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
下面,我就如何开展好我局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工作讲四点意见。
一、提高思想认识,深刻理解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大意义
科学发展观是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重大战略思想,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这次学习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增强做好试点工作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1、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有利于我们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它科学回答了关于发展的四个问题:一是发展如何定位的问题。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必须始终坚持把发展摆在第一要务的位置,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二是发展为了什么问题。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民,要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三是发展依靠什么的问题。发展依靠人民,要动员广大人民群众投身创业、创新、创造的伟大实践,推动发展,使经济发展从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转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和管理创新上。四是如何发展的问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既要增强自觉性、坚定性,又要增强实践性、有效性。
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被誉为民生的三大支柱。劳动保障工作所涉及的劳动就业、技能培训、社会保障、收入分配、劳动关系,每一项工作都与人民群众的切实利益息息相关,都是涉及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无论是推动发展,还是共享发展成果,许多方面要通过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这些途径来实现。因此,劳动保障部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将能够使我们进一步认清劳动保障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创新发展思路,完善发展措施,推进工作落实,为我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2、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保障事业科学发展。
近年来,按照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全区劳动保障系统坚持以人为本,按照建立完善新时期劳动和社会保障体系的总体思路,紧紧围绕服务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任务,关注并推进解决就业培训、社保扩面、维权稳定等重大民生问题,加快劳动保障基础建设,努力提高劳动保障管理服务能力,各项工作取得新的成绩,实现新的突破,劳动保障各项事业取得显著成效。
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们的工作离区委、区政府要求和群众的期待相比还有不小差距,还存在许多重点、难点、热点问题,一些影响科学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还有待我们去解决。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业务工作中,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实际工作中,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突出重点的同时更加注重统筹兼顾,在增加就业总量的同时更加注重提高就业质量,在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的同时更加注重完善制度体系,在全面维护劳动者权益的同时更加注重各类社会群体利益关系的协调平衡,在解决当前突出矛盾的同时更加注重研究建立长效机制,在推进各项制度改革的同时更加注重管理基础建设,努力实现我区劳动保障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3、开展深入学习实践活动,有利于加强劳动保障队伍建设。
我们正处于一个新的起点上,挑战与机遇并存。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将促进我们努力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谋划发展的工作思路,促进发展的政策措施,将促进我们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统筹协调各方面的利益,积极稳妥地推进各项改革。在新的形势下,劳动保障的工作任务十分繁重,面对市场主体多元化、就业方式多样化、劳动关系复杂化的条件,无论是促进就业还是参保扩面,特别是维护劳动者权益促进社会稳定方面,我局的广大干部都面临着一场能力的考验。
这些年来,在区委的领导下,我们在推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的建设上做了大量工作,成效是明显的,涌现了一批爱岗敬业、甘于奉献、善于学习、勇于创新、敢于任事的好同志。但也要看到,有一些同志的事业心、责任心不强,作风不扎实,工作不落实,服务理念和创新能力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相比,我局干部的思想还有待进一步解放,视野还有待进一步拓宽,工作思路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创新的热情还有待进一步增强,抓落实的劲头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要始终保持我区劳动保障事业发展的良好势头和旺盛活力,就必须不断提高全局干部的整体素质和破解难题的能力。我们要变压力为动力,以认真负责的态度、改革创新的精神、求真务实的作风,解放思想,积极探索,创造性地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扎扎实实取得成效,向区委、向人民群众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二、明确目标任务,扎实推进学习实践活动试点工作
根据区委的要求,我局制定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实施方案》。《实施方案》对试点工作的指导思想、主要原则、目标要求、方法步骤都提出了明确要求,全局各部门各单位要认真贯彻落实。
第一,牢牢把握试点工作的指导思想。就是要高举一面旗帜、突出一个主题、围绕一个总要求、明确三个着力点。高举一面旗帜,就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突出一个主题,就是“构筑*科学发展新优势,攀登基本现代化新高峰”;围绕一个总要求,就是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明确四个着力点,就是着力转变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劳动保障工作中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以及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着力完善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劳动保障体制机制,着力提高做好劳动保障工作、促进科学发展、推动社会和谐的能力。
第二、努力实现学习实践活动的目标要求。我局学习实践活动试点工作以局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为重点,全体党员参,要努力取得五个方面的成效:一是思想认识要有新提高。要通过解决好思想解放程度不够,劳动保障工作发展思路还不开阔,工作中的亮点不多的问题,使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进一步加深,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逐步转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进一步增强。二是解决难题要有新突破。要坚持从实际出发,理清工作思路,找准突破口,努力解决影响和制约劳动保障事业发展的瓶颈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力争在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帮助大学生和困难群众就业、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稳步提高社会保障待遇水平、全面贯彻实施劳动合同法等难点问题上有所突破。三是体制机制建设要有新进展。要在进一步把握规律和增强工作预见性、系统性基础上,研究制定实施扩大就业发展战略、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完善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工资支付保障机制以及“网络化、网格化”维权工作体制等劳动保障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的政策、制度和规划,加快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劳动保障工作体制机制。四是工作作风要有新转变。要用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自觉检验我们的思想、工作和作风,把学习实践活动与党员干部“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结合起来,使劳动保障部门党风政风行风建设上一个新台阶。五是工作能力要有新提高。要使党员、干部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式的能力,抓全局、谋长远、议大事的能力切实得到提高,做好劳动保障工作、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不断提升,进一步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第三,始终坚持试点工作的主要原则。这次学习实践活动,政策性、实践性都很强。在试点工作中,要把握好四条原则:一是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的原则。学习实践活动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激发劳动保障部门党员干部推动科学发展的内在积极性和创造性,解决思想观念、发展理念、领导能力、工作作风等方面不适应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突出问题。因此,这次活动重在查找分析问题,总结经验教训,实现自我提高。二是坚持突出实践特色的原则。要把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的一系列战略举措结合起来,与总结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劳动保障工作的成功经验结合起来,与推动劳动保障工作、促进劳动保障改革发展结合起来,与解决劳动保障部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结合起来,把实践特色贯穿活动全过程。要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谋划启动多种形式的主题实践活动,真正把科学发展的理念落实到每一项政策措施上来,贯彻到每一项具体工作中去。三是坚持走群众路线。学习实践活动要注重发扬民主,吸收职工群众参与,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真诚接受群众监督特别是接受劳动保障服务对象的监督。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把干部职工和服务对象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学习实践活动成效的重要标准。四是坚持解放思想的原则。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真抓实干,开拓创新,在解决劳动保障工作中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和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上下功夫、见实效。
第四、正确处理好“四个关系”。一是正确处理学习与实践的关系。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重在学习,贵在实践。这次学习实践活动强调学习与实践并重,既强调用学习来改造主观世界,又强调用实践去改造客观世界。这就要求大家一方面要加强理论学习,要重点对十七大报告、中央的《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和市、区有关文件讲话精神进行研读,切实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和认识,着力转变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思想观念,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和省市区委的要求上来;另一方面,要把着力解决劳动保障领域群众反映强烈、影响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贯穿整个活动始终,把学习践行科学发展观真正落到实处。二是正确处理当前与长远的关系。这次活动既要解决好当前劳动保障工作面临的热点难点问题,又要建立健全长效解决机制,力争做到当前工作稳妥推进、扎实开展,长远问题统筹协调、科学规划,使二者相互兼顾,不能顾此失彼。三是正确认识宏观与微观的关系。宏观,就是要紧紧围绕区劳动保障整体工作,抓住事关劳动保障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进行破解。微观,就是对学习实践活动的每一步骤、每一环节都要精心谋划,周密安排,紧扣劳动保障中心任务。四是正确认识做好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的关系。对《实施方案》中明确的工作步骤和环节,要不折不扣地去完成好、落实好,将规定动作做到位。同时,要敢于创新,依靠大家的智慧,群策群力,创出特色,创出经验。要紧密结合自身实际,精心谋划活动的内容、形式和载体,使活动既不流于形式,又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做到规定动作稳步实施,自选动作创出特色。
处理好这“四个关系”,就要做到坚持“四个贯穿始终”和“两个结合”。即坚持把实践科学发展观贯穿动始终,把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贯穿活动始终,把促进劳动保障各项工作贯穿活动始终把改进劳动障系统工作作风贯穿活动始终,确保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要与正在开展的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和“为民、务实、清廉”主题教育活动紧密结合,将解放思想大讨论成果充分运用到这次活动中去,用为民、务实、清廉的风气带动广大党员干部践行科学发展观。
三、抓住关键环节,确保学习实践活动试点工作深入扎实开展
根据中央和省市区委要求,我局学习实践活动分学习调研、分析检查、整改落实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包括3个环节,加上活动开始前的准备环节和结束时的总结测评环节,共11个环节。学习实践活动正式开始前,各支部要认真做好准备工作,广泛征求意见,深入开展调研,制定既能充分体现中央精神又符合自身实际的实施方案,实施方案要报局学习实践活动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各党支部要按照区委的总体要求和局总支的统一安排,确保每个党员都参加,自觉接受教育。在做好准备工作的基础上,按照三个阶段的方法步骤和具体要求,有力有序推进学习实践活动的开展。
第一,深入学习调研,在思想解放中增强科学发展的动力。检验这次学习实践活动的成效,关键就要看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是否下了真功夫、取得了新成效。学习调研阶段重点要抓住学习培训、深入调研、围绕科学发展进行解放思想大讨论三个环节。一要搞好学习培训,在提高理论水平、掌握思想方法上下功夫。通过集体学习、集中培训、分批轮训、交流研讨等多种形式,组织党员干部系统深入地学习中央规定的读本和中央领导重要讲话,并与学习贯彻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区委二届六次全会精神以及市委、区委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结合起来,不断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二要深入调查研究,在总结经验教训、增强运用理论指导实践上下功夫。党员领导干部要围绕目前经济形势变化将如何影响明年就业形势的问题,分组带队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一线开展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建议,深入探讨稳定就业、扩大就业的办法措施,努力写出有内容、有见解、有对策的高质量调研报告,并采取适当形式交流成果。三要围绕解放思想,在确立科学发展理念、形成科学发展共识上下功夫。在全局上下继续广泛深入开展“实践科学发展,劳动保障工作还少什么”思想解放大讨论活动,着力消除广大党员干部在科学发展上的模糊认识,把思想认识从那些违背科学发展观要求的观念、做法和体制机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在事关本部门本单位科学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上形成共识。
第二,深刻分析检查,切实找准突出问题、理清发展思路。分析检查阶段要着重抓好召开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形成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组织群众评议三个环节。一是开好一次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对照科学发展观要求,认真查找个人和班子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会前,领导班子成员要虚心听取群众意见,认真撰写发言材料,做好充分准备。专题民主生活会要深入剖析影响科学发展的思想根源,进一步明确努力方向,凝聚科学发展的共识。各党支部要认真开好一次组织生活会,深入剖析,明确方向。二是形成一个高质量的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分析检查报告要突出检查和分析这两部分内容,要客观分析党的十六大以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情况,查找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刻分析主客观原因,明确今后科学发展的思路,提出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的具体措施。三是组织好一次群众评议。注意吸收熟悉情况、有较强参政议政能力的同志参加,参评人员不仅要有本单位的党员群众,还应有一定的基层单位和服务对象代表。要着重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深不深、查找问题准不准、发展思路清不清、工作措施实不实等进行评议。修改后的分析检查报告和评议要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第三,认真整改落实,努力建设群众满意工程。整改落实阶段要着重抓好制定整改落实方案、集中解决突出问题、完善体制机制三个环节。一要在分析检查报告的基础上制定整改落实方案。把分析检查报告的努力方向具体化,按照解决问题的轻重缓急和难易程度,分门别类地提出整改落实的工作目标、方式方法和时限要求。同时要向党员群众公布,接受群众监督。二要集中解决几个影响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突出重点,集中力量,为人民群众办几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要选准突破口和切入点,量力而行,尽力而为,防止形式主义和短期行为。三要营造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政策制度环境。要重视体制机制创新,系统清理现有的规章制度,切实做好废、改、立工作,着重建立健全完善推动科学发展的政策规定和体制机制,切实取得一批推动科学发展的制度成果。
学习活动结束时,要认真做好总结工作,实事求是地评价取得的成效。在此基础上开展满意度测评,主要测评对解决本单位影响制约科学发展突出问题的满意度和对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情况的满意度。根据测评情况,进一步完善整改措施,确保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尚未解决的突出问题继续得到有效解决。
四、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以务实高效的作风确保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效
开展习实践活动,是全局党员干部政治生活的一件大事。全局党员干部要把学习实践活动摆上重要议事日程,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突出主题,把深入学习、提高认识贯穿始终,把解放思想、改革创新贯穿始终,把解决问题、完善体制机制贯穿始终,把依靠群众、发扬民主贯穿始终,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1、建立领导机构,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按照区委要求,局成立了学习实践活动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由我任组长,负总责,王伟民、张文益、郭建东同志任副组长,成员由五个党支部支部书记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郭建东同志兼任,负责日常工作。在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期间,每位正、副组长都要结合各自的工作分工,确定1个支部作为联系点。负责联系的领导同志要深系点调查研究、督促检查、具体指导工作,参加联系支部的组织生活会,审阅联系支部的实施方案、分析检查报告和整改落实方案。全体党员干部都要积极参加到学习活动中来,我局离退休党员干部,原则上视身体情况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参加活动。
2、加强指导检查,抓好每个环节落实。局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要认真履行职责,充分发挥参谋助手作用,及时了解掌握学习实践活动的进展情况,注意总结和推广经验,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要加强对各支部学习实践活动的指导和检查,确保学习实践活动各个环节工作的落实。
大学生劳动实践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实践教学;劳动;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4年9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要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培养综合能力,培养创新思维。”“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强调了学生教育是一个“劳动”和“创新”精神培养并举的过程。劳动和创新是具有内在联系的统一整体,劳动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劳动的结果;当今时代是创新的时代,创造本身就是一种劳动,创造过程即是劳动者最大限度地发挥聪明才干的过程。实践教学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是本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实践教学的目的,一是学生通过对各种科学问题、工程问题和社会问题的亲自体验与验证,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对问题的认识与理解;二是学生通过直接参与生产劳动、科技创新和社会活动等实践,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创新意识和社会责任。因此,实践教学作为一种典型的“做中学”教学模式,是开展劳动和创新教育的有效渠道,在实践教学中开展大学生劳动和创新教育,培养大学生劳动和创新精神是实践教学的应有之意。[1-2]
1大学生劳动和创新教育内涵和途径
1.1劳动教育的内涵和途径
劳动教育是以劳动意识、劳动精神、劳动技能为主要内容的教育过程。通过对受教育者进行一定的教育引导使其树立热爱劳动、尊重劳动、劳动为荣的劳动意识,形成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劳动精神,并且生活技能得以提升,体力和智力全面发展。[3]大学实践教学正是以学生“做中学”为基本特征,劳动既是大学实践教学的手段,也是大学实践教学的内容,学生在劳动中巩固知识、提升能力。劳动教育的方式途径多种多样,如,开设劳动教育理论课程,通过劳动理论教育、劳动技术教育、劳动法律法规教育,帮助学生掌握劳动知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4]组织安排日常生活劳动,如校园服务性工作、社会公益活动、整理内务、打扫卫生、勤工助学等,引导学生自觉参加各类劳动,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将劳动教育融于专业教育特别是实践教学之中,在专业教育中赋予劳动教育内容。[5]学生通过“做中学”,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知与行的统一、掌握劳动技能和劳动本领,深度体验劳动的价值和意义。因此,实践教学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践教学是开展劳动教育的有效途径。
1.2创新教育的内涵和途径
创新教育是一种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旨在教育中培养受教育者的创新意识、创新兴趣、创新胆量和创新决心,它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过程。[6,7]新知识和新技术的创造不是向壁虚构的,而是源自于艰苦的劳动,劳动创造财富,劳动创造新的思维。当然,这里的劳动并不是单一的体力劳动,它是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综合。所以,创新教育和劳动教育类似,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是其基本途径:一方面要设置创新理论类课程,使学生系统掌握创新的基本知识、原理、方法、技能,同时也要在课堂教学中引入问题式、探究式、研究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另一方面要以实践教学为依托,将创新教育融入于实验教学、实习(见习)、毕业论文(设计)、学科竞赛、创新创业训练等实践活动中去,驱使学生利用创新知识和创新技能开展创新试验、创新设计和创造性劳动等。[8-9]一方面,实践教学是开展创新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也是实践教学的根本目的。
2实践教学中劳动和创新能力培养的缺失
2.1对劳动和创新教育重视不够
目前,很多高校师生的教育和受教育理念仍停留在传统应试教育模式上,对劳动和创新教育认识不足,劳动和创新教育理念和观念滞后。教师开展劳动和创新教育的意识不强、责任不明确、能力和水平不足、经验缺乏。学生过分重视知识的积累,对自身能力培养、人格修炼和个性发展意识匮乏,对劳动和创新精神在自己未来成长和发展中的意义认识不足。同时,高校劳动和创新教育管理体系不健全,引导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劳动和创新教育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未建立,实践教学中劳动和创新要素缺乏,与劳动和创新教育内容的有机融合欠缺。
2.2实践教学教师教育能力不足
随着高校教学改革与发展,实践教学课程在课程体系中比重不断增加,教学手段和形式也日趋多样化。为保障实践教学中劳动和创新教育的有效开展,一方面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另一方面更要求教师自身富有劳动和创新精神,并能够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但因师资水平所限,部分实践教学内容,如创新训练、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科竞赛等选题先进性、前沿性不够,有的选题脱离工程实际或背离研究趋势,降低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滋生惰性、敷衍情绪,影响培养目标的达成。另外,实习、见习等教学环节指导教师的不确定性,企业导师参与积极性不高,教师个体间工程实践和工程教育能力的不同,使基于实践教学培养大学生劳动和创新能力的质量得不到保障。
2.3学生劳动和创新意识比较淡薄
受家庭、社会的一些消极影响,相当数量的学生存在劳动观念不够端正、劳动意识比较淡薄、劳动素养不高、劳动技能不强等问题。劳动价值取向功利化,学生不愿参与如实验准备、实验设备维护、实验室卫生整理等工作,认为这是简单劳动,无助于学习成绩,实践教学项目的事前准备、事后整理工作大多是以教师为主。见习或实习走马观花,不愿参加企业生产劳动,学生感受不到劳动的辛苦和收获的快乐。劳动纪律和劳动安全意识薄弱,进入实验室不按要求穿着实验服,进入厂区不按规定佩戴安全帽。同时,应试教育为主的教育模式,导致学生关注知识积累多,关注创新能力少,习惯于循规蹈矩,创新意识淡薄,创新思维缺失,创造性劳动精神缺乏。实践教学中试验方案设计墨守成规,实践数据抄袭甚至弄虚作假。
2.4优质实践教学基地匮乏
实践教学基地是实践教学的平台,优质实践教学基地是基于实践教学培养大学生劳动和创新能力的基础。实践教学基地数量不足、质量不高是普遍问题,建设优质实践教学基地是有效开展劳动和创新教育的前提,也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保证。当前,多数企业对承担或参与大学生实践教学的积极性不高、责任性不强,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对大学生实践教学规律和要求认识不够。部分企业即使接受了学生实践教学任务,限于安全或技术等考虑,并不能让学生真正参与生产劳动。同时,高校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中作用越来越突出,高校对实践教学基地的要求越来越高,只有技术先进、管理科学的相关行业龙头、标杆企业,或在行业中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企业,才能利用其人才、技术和设备等资源优势,服务于人才培养,在实践教学中有效开展学生的劳动和创新精神教育,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基于实践教学培养大学生劳动和
创新能力的策略安徽建筑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以下简称为“中心”)是对本校材料类专业学生开展实践教学的主要平台,开设有课程实验教学、CDIO项目教学、创新创业训练和实习实训等实践教学项目。近年来,中心秉执实践教学与劳动和创新能力培养相结合的理念,积极探索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大学生劳动和创新能力,从教师队伍、教学方法、实践基地和考核机制四个方面加强建设和改革,对学生劳动和创新能力培养目标的达成产生了积极作用。
3.1加强实践教学教师队伍建设
针对实践教学师资力量匮乏,并且对劳动和创新教育重视不够等问题,中心在学院的支持下,全面加强实践教师队伍建设,一是充实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将一定的实践教学工作量作为专业教师的岗位职责,使每位专业教师都成为实践教师队伍一员。既能有效解决实践教学师资不足问题,更促使专业教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二是转变教学观念,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开展教学观念大讨论,使教师充分认识培养大学生劳动和创新精神是造就高素质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内在要求,是教师教书育人的职责所在。三是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适应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劳动和创新精神的新要求。中心建立年轻教师导师制,由实践教学能力较强教师对年轻教师进行一对一指导,并派出教师到知名高校和企业学习交流,组织并参加各种国内外学术会议,同时加大对教师教学过程督导和教学效果评价的力度。四是外聘行业企业专家担任实践教学兼职教师,参与学生指导工作。
3.2改革实践教学方法
针对学生劳动和创新意识比较淡薄,创造性劳动精神缺乏等问题,中心着力改革实践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导实践教学,成为教学的主体。中心对实验室实行开放管理,推行学生轮班管理制,在实验室管理教师协助下,由进入实验室的学生轮流完成实验室的管理工作,具体包括实验室安全教育、实验项目准备、设备使用登记、卫生维护等工作。学生以使用者和管理者双重身份进入实验室,增强了学生的责任心,激发了学生劳动和创新热情。具体的实验或研究过程,如目标任务、方案拟定、试验仪器设备调试、原材料准备、试验结果分析等均由学生或独立或团队自主完成。这种任务驱动方式下,学生学习动力得以激发,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并举,完成实践学习任务的同时,学生的劳动和创新能力得到培养。
3.3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按照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实践教学与科学研究相结合、实践教学与社会服务相结合、实践教学与就业创业相结合,着力培养大学生劳动和创新能力的要求,坚持“质量第一”,建设优质实践教学基地。把满足教学要求、保证学生培养目标达成放在首位,与有条件、有能力承担高校实践教学任务的企事业单位共建高质量实践教学基地。实践教学基地深度参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学改革,基于行业企业的发展趋势,参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设计;根据岗位任职能力要求,参与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按照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和应用性型人才培养要求,参与专业课程开发,尤其是实训和实习等实践类课程的开发。学生在实践教学中深度参与企业生产和科技活动,在直接的生产劳动和创新实践中,体验劳动乐趣、感受创新成就,培养劳动和创新能力。以相互促进达到双赢的目标来激励实践教学基地依托单位与学校合作的积极性,学校利用基地条件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劳动和创新能力,基地则可从实习队伍中选拔优秀人才,并可借助学校的科研和师资力量开展科研项目联合攻关、技术合作、管理咨询及人才联合培养、人员技术培训等,将产、学、研结合作为主线贯穿于实践教学体系之中,将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成为产、学、研融合的平台。
3.4健全实践教学考核机制
从培养学生劳动和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出发,中心对学生实践教学的考核进行了全面改革。在考核内容上,实行多角度、多方位考核:对学生的劳动参与、团队合作、自我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意识等进行量化考察。在考核方式上,实行全过程、全环节考核:对实践前、实践中、实践后各阶段,根据具体实践教学特点设置考核节点,如实验、实习包括预习成果、过程记录和总结报告等,毕业论文、CDIO项目包括课题综述、开题报告、中期检查、论文(报告)评阅、答辩等,各阶段成果考核均将创新性作为重点。在考核组织上,实行指导教师自评、互评及实验室管理人员和基地工作人员评价综合加权,实验室和基地管理人员参与考核,对学生劳动热情和劳动纪律养成形成了有效激励。
大学生劳动实践总结范文第4篇
?一、组织学生进行劳动项目竞赛,激发学生劳动兴趣,培养积极的劳动情感小学生最初参加劳动实践时,劳动兴趣带有暂时性,易受意外的偶然因素的影响。他们比较感兴趣的是整个劳动活动,并不是劳动的具体内容。因此在组织小学生进行劳动实践时,一定要具有集体活动的色彩,只有将不同的集体活动形式同具体的劳动内容很好的结合起来、才能稳定学生的劳动兴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劳动自觉性。由于劳动条件和内容的不同,集体活动的形式也要有所不同。
?二、让学生在实践中发展
?皮亚杰指出"儿童只有自发地、具体地参与各种实际活动,大胆形成自己的假设,并努力去证实才能获得真实的知识,才能发展思维。"劳动课是以一门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只有让学生积极的投入实践劳动,才能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劳动课是一门思想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劳动技能的掌握、自理能力的提高、劳动习惯的养成都是在劳动实践中实现的。
?小学劳动课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方面与其他各科相比,有着独特的途径--实践操作。劳动课的实践操作既可以通过课堂教学进行,也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如:带领学生参观,组织学生课外实践,也可以开设兴趣小组等。不管是在课内,还是课外的实践操作,都要充分重视到学生的想象力、发散思维、合作意识、成功的快感,这些是培养创新意识最基本的要素。
?(1)在实践操作中丰富想象力。
?想象是我们的大脑对已存储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亚力士多德指出:"想象力是发现发明等一切创造性活动的源泉。"要创新就必须会想象,因此,在劳动课实践操作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对劳动课动手操作过程的兴趣,来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拓宽学生的思路,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展开丰富的想象,是培养学生和发展学生创新意识的必要手段。
?例如,在纸工课上,学生折出的东西非常多,有的连老师都没想到,这时,我就适时表扬那些学生,对其作品给予鼓励和肯定,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只有勇于想象,勤于想象,善于想象,才能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2)在实践操作中发展发散思维。
?发散性思维就是在对问题的解答或者对于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只限于只找到一种,或者多种多样的演绎和推导。在教学中设计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势,通过尝试和探索,对原有的制作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是发展学生发散思维的有效途径。课堂上的实践操作是整个课堂教学非常重要重要,在整个课堂教学占较大的比例,在这一过程中要不断积累学生点点滴滴具有创新意识的闪光点。
?(3)在实践操作中强化合作意识。
?在劳动实践操作中,以小组活动为基本形式,建立合理的竞争机制,激励全体学生之间互相合作。小组之间开展竞争,使每一名学生的个性得以发展,特长得以锻炼,素质得以提高,最终走向成功。追求学生人人进步为最终目标,以合作学习小组为运行载体,以全员激动为操作手段,以小组团体成绩评价为导向,激发竞争活力,强化合作意识。
?在劳动各科教学中,我总是将学生分为几组,最后,评一评哪组做的最好,激励学生在动手做的过程中,强调学生个体心理品质的训练、健康心理素质的养成、互助协作的团队精神的形成,使学生不以自我为中心,而从集体的利益出发,让他们明白成功的作品属于自己,也属于集体。
?(4)在实践操作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每个学生总是希望自己成功,总是能得到老师的赞赏,可见,让学生在劳动实践操作中体验成功的快乐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应尽力满足学生的成就需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依靠自身的努力达到成功和从知识的获益中得到满足,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在劳动教学过程中总是能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需求,促使每一个学生学会学习,达到愿学、乐学、会学、善学。
共2页,当前第1页1?例如,在劳动课上,不管学生最后的作品做的怎样,教师总是能肯定学生的作品,总是能肯定学生为作品付出的一切劳动。教师还应当众表扬一些成绩平平的学生,他将终生受益。英国教育学家斯宾基说过:"求知如果能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快乐,及时无人督促,也能自学不辏"
大学生劳动实践总结范文第5篇
几年来,我们针对劳动课的课型、课堂教学结构、教学原则及教学方法等几个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在 此谈一下我们粗浅的体会。
一、劳动课的课型
小学劳动课教学内容,是依据小学劳动课教学大纲要求编写的。由于年段的不同,教学目的和要求不同, 教学内容不同,课堂教学的类型也存在差异。
所谓课型,是指依据教学的基本任务而划分的课的类别。由于劳动课教学任务与要求具有多样性的特点, 就必然产生多样性的课型。又由于实践性是劳动课教学的第一特性,所以,不论采取什么样的课型进行劳动课 的课堂教学,都不能忽视实践环节。
我们认为劳动课的课型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课堂讲练课。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谈话、讲解说明、演示等方法,讲授知识与技能。练是用引 导启发方式,指导学生从模仿、半独立到独立进行操作实践。这类课型的教学中,应精讲多练,实践时间所占 课堂教学时间的比例应大些。如《包水饺》、《扎红花》、《钉纽扣》等课。
2.家庭实践课。这种类型课的特点是劳动实践场地不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讲授、演示示范,学生理解 并掌握了知识要点后,回到家中由家长指导实践。再由家长填写信息卡,将学练结果反馈给教师。如《自行车 的简单保养》、《渍菜》、《洗澡》等课。
3.社会实践课。教材中一些公益劳动、简单生产劳动项目课,如《给花坛拔草》、《水稻插秧》、《树 木管理》等属此种类型课。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讲授指导,初步掌握了某项劳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后,再通过为社会服务的实践,进一步学练劳动技能。
4.实地参观课。此类课型采用的方法,也是各科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教师根据教育教学要求,有计划地 组织学生到生产或技术现场(如各类工厂、农场、饲养场、矿山等)实地观察学习。学生不仅能在实际参观中 ,把课堂教学中初步学到的知识技能,通过实地观察学习获得进一步提高,而且还可以看到科学技术在生产实 践中的广泛应用及实际社会价值,激发其热爱科学,热爱劳动的思想情感。
二、劳动课的课堂教学结构
劳动课教学中,不同教材内容不但分属不同课型,而且每一种类型课又都有一定的结构。课型不同,课的 结构也不同。既使同类型课,由于年段不同、教法不同,它的教学结构也会有变化。所以,为了提高劳动课教 学质量,必须对课堂教学结构进行精心设计和研究,使之不断优化。
虽然,劳动课课堂教学中,因为教学内容、教学目的的制约,课型和课的结构千差万别,但是和其它学科 一样,它的基本教学结构还是存在的。我们认为,根据劳动课学科教学特点,劳动课的基本教学结构,大体可 分为如下几个教学环节。
①导入新课。
②讲授演示。
③实践指导。
④展示成果。
⑤总结引导。
从教与学两方面看,这五个环节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这一基本教学活动体系中,②讲授演示、③实践指导两部分,应是劳动课课堂教学中的主体环节。一节课 的主要教学时间应该用在这两大环节中。几年的教学实践研究表明,教师的讲授指导、演示时间,应不超过十 五分钟,而学生的实践操作时间要保证二十分钟左右。所以,把握好教学结构中的主体环节,才能摆好教与学 的关系。进而在课堂教学中做到精讲多练,充分体现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当然,在劳动课课堂教学中,因为教材内容、学生年龄、教学场地的不同,教学结构也应进行调整设计, 使之适应教学实际。但是,无论如何设计变化,都应着重三个关键环节:①导课、②讲授演示、③总结引导。
各学科的导课形式有所不同,但导课却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点环节。俗语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上课伊始,教师设计精当的导言,会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注意力,可以开启学生的思维,培养能力。如 教师在教学《做蝇拍》一课时的导言设计是:“夏天迈着轻快的步伐走来了,花儿红了,树儿绿了,同学们也 换上了彩蝶般的衣服,可是,在这令人陶醉的美丽季节里,苍蝇却给我们带来许多烦恼……”。使学生对做蝇 拍劳动跃跃欲试、情绪高涨。
导言的设计形式许多,如创设情境、范作引趣、音象激情、比较探索、巧设谜语、表演导入等。
但是,任何一种导课形式的设计运用,都应做到:①求精。即语言精当概括,言简意赅,切中要点。②求 疑。即有针对性、启发性、可接受性。要针对教学目的设计,能引起学生思考,适应学生的年龄特点。③求巧 。即要巧妙有趣、生动活泼。④求准。导语要严密、精当、准确,引导学生思维进入正确轨道。
讲授演示环节,是劳动课教学中的主体重点环节,是一节课的成败关键。所以,教师的主导作用应充分在 这一教学环节中体现。在结合学生阅读课文的基础上,讲授本节课中劳动项目的知识,操作步骤方法、要领等 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器官,通过听讲、观看板书,观察示范操作学好新知,为实践和创作打好基础。
教师的讲授,既有精辟的讲述,又包含教师的科学准确的演示示范。而这一教学环节的时间很紧,仅十余 分钟。这就要求教师应深入理解教材,充分备好课,才能做到讲授语言精炼、知识传授深入浅出,正确无误, 操作规程明确具体,演示示范动作规范、直观。根据劳动课教学特点,合理、精确、直观地使用音象、挂图、 实物范作等教具,都能事半功倍地补充教师的语言讲解。如教师在教学《学用扳书》一课时,巧妙地利用实物 投影演示,使学生直观明了扳手卡口与螺栓的关系,教学效果明显。
总结引导是劳动课教学的最后环节。上好一节课,教师不仅要重视导入的巧妙设计,还应做好收尾的精心 安排。教师要针对本节课所授知识、技能及学生的掌握情况,结合板书进行全面概括。在概括总结之中,教师 要恰当地做好两个点拨:一是本课学做的步骤方法,引发学生进行再创作实践。二是思想情感的教育性作用, 启迪学生的深层思考。如教师在教学《煎鸡蛋》一课时,当学生品尝亲手煎好的香喷喷的鸡蛋时,教师不失时 机地布置作业:“今晚回家,再亲手煎一盘鸡蛋,让劳累一天的爸爸妈妈品尝、评价你的劳动成果,好不好? ”既达到了引导学生乐于参与家务劳动的教学目的,又点拨启迪了学生尊敬长辈的思想情感。
总结引导的形式方法很多,但设计要精当简洁,画龙点睛,突出重点,要给学生“课已尽而意无穷”之感 ,从而继续保持学习兴趣,进而继续探讨和进行再创作。
三、劳动课教学要贯彻的原则
根据劳动课教学的规律和特点,我们认为,劳动课的课堂教学中,依据教材内容备好、上好一节课,就必 须在遵循劳动课的规律和特点的前提下,坚持贯彻“趣、精、活、实”四字教学原则。
趣: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教师在讲授与演示指导中要具有趣味性、启发性 。
精:讲授知识及操作方法的语言要精确,教师的操作演示要精确规范。
活:教师的教态、语言要亲切自然,教学气氛要轻松活泼。
实: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及进行思想教育的三项任务要落到实处。
一节好的劳动课在教学中,教师应以亲切朴实的教态、精美的范作、精练活泼的导言、引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和求知欲。用精心制作的教具(实物、挂图、电教手段),灵活准确而又规范的演示,精辟的语言讲述和精 确的板书,使学生扎实牢固的通过直观获取知识要点。活泼的课堂教学气氛,有趣的教学组织形式,精当的点 拨指导,促进学生兴趣盎然地通过动脑动手实践,落实知识向技能的转化。最终教师以灵活的形式展示教学成 果,并予以恰当的评价,让学生在体验到劳动的愉悦中,盟生“乐学”情感,思想教育的目的就在潜移默化中 得到落实。
上一篇:大学生半年个人总结年参加最新版
下一篇:大学生助教工作总结{整合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