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7676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31分钟。
大学劳动课总结范文第1篇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劳动和就业的意义;如何解决就业;劳动者的权利及如何依法维权。
(2)、能力目标:学生通过对大量实例的讨论应认识到:在我国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应树立怎样的就业择业观,在法制社会,应如何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要有助于提高学生择业、就业和维权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要树立劳动光荣、劳动平等的观念和热爱劳动的情感。
2、学情分析
高一对初中与高中政治教学的差异性的适应能力还不强,对于政治课的重视程度不够。因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就成为重点考虑的问题。课堂教学以大学生为主线索,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探究,从而生成知识,升华情感。
3、重点难点
重点: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难点:就业的意义。解决就业问题的措施。
4、教学过程
1、【导入】导入新课
通过歌曲《劳动最光荣》,让学生感受劳动者的风采,引出课题---新时代的劳动者[幻灯片2:标题]。
情景一:体验劳动之美
课堂小调查:你参加过哪些劳动?你还了解哪些行业的劳动?
生:扫地、擦黑板、做家务、学习……
农民种地、工人做工、教师讲课……
师:读书、做作业是脑力劳动,扫地、大扫除是体力劳动。引出劳动含义,劳动是劳动者体力和脑力的支出,是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创造活动。各行各业都是不可或缺的,劳动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源泉。[幻灯片3:各行业的劳动者]
有一个职业被称为“城市美容师”,大家知道是什么吗?
生:环卫工作。
师:是啊,是环卫工人,他们是每天早晨第一个身影,他们让城市更美好,[幻灯片4:环卫工人工作图片]。面对环卫工作的辛勤劳动,我们该做些什么?
生:不乱扔垃圾。
师:是啊,做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不乱扔垃圾,关心关爱环卫工人,在美丽城市的同时,也让他们感受到城市的温暖。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分工不同,地位是平等,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看了这两幅图片,我们该如何对待劳动呢?
生: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热爱劳动、勤奋劳动、尊重劳动、保护劳动。
师:通过学习学生了解了劳动的含义和意义。[幻灯片5:知识总结]知道了劳动是光荣的,人人都应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大家想想我们的劳动要怎样才能实现啊?(通过就业)。对,人们的就业是体现劳动的最主要方式。
情景二:托起就业之梦
师:说起就业,老师想起一件事情,我有个学生小张会计专业,大四面临就业,而今年高校毕业生高达765万,堪称“史上最难就业季”。小张各地的招聘会参加了不少,简历也投了无数,却一直没有成功。谈起求职路上的艰辛,他说,还是上学舒服,人干嘛非得要就业啊?
问题设置:小张的这种观点对不对?人们为什么要就业?[幻灯片7展示图片、材料]
学生概括总结就业的意义。[幻灯片8展示知识总结]
分组讨论探究:
展示小张及室友甲乙丙丁的观点,把学生分为五组,每组讨论一个问题,选出一名代表回答。(3分钟时间)[幻灯片展示观点]
老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析,在甲乙丙丁观点评析后由学生总结出就业观。
师:那小张认为,在社会主义国家,就业要靠党和政府。你怎么看?
生:不对,应该依靠自己。
师:那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国家该做些什么呢?
生:结合课本总结。
知识总结:
引导学生从劳动者个人、国家、企业方面总结
畅想未来:我的职场规划
你未来的职业理想是什么?说说你的理由?
情景三:走上维权之路
师:在大家的帮助下,小张成功实现了就业的梦想,去了一家企业。但是最近,他好像遇到烦心事了,经常从微信朋友圈里发信息,我摘了一则:[幻灯片展示]
问题设置:
请运用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小张的哪些劳动者权利受到侵犯?
2、为什么要实现和维护劳动者的权益?
3、小张应该怎样做才能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学生讨论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课文知识回答,老师总结。
师:小张现在怎么样了呢?自己创业当老板了
课堂小结:找一名学生对本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
大学劳动课总结范文第2篇
一、小学劳动课的现状。
1.管理不当,运行艰难:在调查的301所小学中,竟有30所小学根本无人任教劳动课,占调查学校的10%,即使有人担任,但大多数为兼职,占调查学校的71.4%;学校对任课教师及劳动课的检查指导几乎是空白,竟有84.4%的学校根本不问津此事;劳动所需的器材及劳动基地问题比较严重,有54.8%的学校不齐全,6.3%的学校根本没有任何器材,没有劳动基地;劳动课的实施也明显存在问题,有61.1%的学校课表上安排但根本不上课,不是被考试或其它学科取代,就是被自习所侵占,更有5.3%的学校根本不安排劳动课。
2.实施简单,枯燥无味:调查表明,小学劳动课的实施较简单,无论是兼课教师还是专职教师对备课普遍不重视,其中偶尔备课的占16.3%,根本不备课的为78.7%。正是基于此种情况,教师对教材内容不了解,传授知识只是照本宣科,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更无从谈起,使劳动课枯燥无味,教师不愿教,学生不愿学。用扫清洁区、擦门窗等简单的体力劳动取代劳动课的现象占调查学校的77.5%。3.总结检查,无人问津:调查表明,学校对劳动课的考查考试及对教师本人的考核几乎是空白,绝大多数学校从不关心学生对劳动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不进行任何形式的考查考试。劳动竞赛的组织、安排轻描淡写,偶尔进行,这一现象占调查学校的53%,有40%的学校根本不组织任何形式的竞赛。学校对劳动教师的考核更是无从谈起,无人问津,听之任之,使得这些教师工作积极性不高,“例行公事”,得过且过。
二、小学劳动课现状形成的原因。
造成小学劳动课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学校对劳动课的认识不够。目前有些学校还在片面地追求升学率上下功夫,认为劳动课是花架子,多此一举,没有认识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及必要性,没有认识到劳动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2.学校对劳动课没有一定的计划、实施制度,对劳动课全部放手,任其发展,将其看成是应付上级检查的一个内容。
3.劳动教师素质偏低,且学校对他们也不够重视,从而导致他们积极性不高,情绪低落,只是“例行公事”。
4.学校对劳动课缺少必要的要求、检查与考核,从而导致劳动课可上可不上。
5.学校教育经费短缺,在劳动工具、器材、场地等方面无法提供必备的条件。
三、改善小学劳动课现状的对策。
针对上述情况,笔者认为,为了更好地贯彻教育方针,更好地进行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抓好劳动课的教学,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提高认识。学校领导、教师一定要认清小学开设劳动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到开设劳动课是培养新一代建设人才和提高人才素质的需要,同时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需要,提高上好劳动课的自觉性。
2.加强管理。学校应制订必要的教学计划、管理制度、措施,加强对劳动课的指导和检查,要求教师认真备课、上课,杜绝“侵占”劳动课时的现象,定期举行公开课,听取有关汇报,交流经验,表彰先进。
3.认真实施。任课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结合本地本校实际,因材施教。既要加强劳动知识、技能的传授,又要重视与实际运用相结合。
大学劳动课总结范文第3篇
结合我校学生实际,总结我多年教学经验,进一步弘扬慈云书院传统学习方法,学习借鉴其他先进授课模式,在“时政追踪——-互助探究——和谐互动——拓展提高——总结深化”的基础上,探索具有自己特色政治课教学模式——“六步教学法”。
第一步:时政追踪(时政点评)
紧跟时代步伐,把握时代脉搏,关心身边趣事,了解天下时事是青年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培养学生“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品质,是思想政治课应具备的功能之一。因此教师可用课前3—5分钟,介绍近期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或学校及周边近期发生的典型事件——好人好事、治安突发事件等;也可事先布置学生通过网上搜寻或在报刊寻找,上课时发言,并由教师或学生做简短点评。注意选择事件时最好能和本课教学内容有关,且有教育启发意义的事件。例如2011年3月11日发生在日本的9.0级大地震引发海啸,导致核电站爆炸发生严重的核辐射,进而波及我国和周边国家,并引起人们恐慌。人们为了预防核辐射而争相购买碘盐,导致盐价大幅上涨的事件。教师上课时可联系的课本知识如:影响物价上涨的因素、宏观调控、国家职能、联系的观点等知识,并作适当点评。
第二步:向学生出示导学提纲,学生自学
教师要根据教材、大纲,围绕重难点问题,以问答的形式编制导学提纲,将问题进行多媒体展示或在黑板上板书。这一环节要求学生根据导学提纲问题,有针对性地自主阅读教材。如在讲授高一《经济生活》——《影响价格的因素》这一框时,可设置以下问题:
1、影响价格的具体因素有那些?
2、商品供求关系是如何影响价格的?
3、商品价格与价值的关系是怎样的?
4、什么是商品价值量?由什么决定?
5、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个别劳动时间有何区别?
6、怎样理解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个别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时间、商品价值总量的关系?
7、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作用分别是什么?
对于以上问题要求学生在阅读课文时逐一落实。对重点部分和不能理解的难点要作标记和记录,上课时专心听讲或课后问老师。多读是一切学习方法的核心,“读书百遍其意自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偷”。要坚持循序渐进,熟读精思,着重思考重难点问题,为下一不课堂讨论做好充分准备。
第三步:创设情景,集体讨论,和谐互动
这一环节是教学活动的中心,要求学生以四人一组为单位,围绕导学提纲提出的问题展开集体讨论,发表各自的见解。将讨论的结果让学生在黑板上或口头进行展示。创设情景,要坚持以“情”为经,以“境”为纬,要能激发学生讨论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可应用多媒体手段生动直观地通过各种生动、具体的生活情境的创设或直接采用教材设置的探究活动,也可将要讨论的问题事先打印成书面材料分发给学生进行。
例如:
一、近一段时间以来猪肉价格最高时达每公斤40元左右。问:
1、猪肉价格不断上涨的原因有那些?
2、猪肉价格上涨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那些影响?
3、可采取那些措施稳定猪肉价格,确保市场供应?
第一个问题需要应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影响价格的具体因素进行讨论。第二、三两个问题则属于第二框后面的知识,暂不讨论。通过学生的充分讨论可得如下结论,并将结论当众展示:
第一、价值决定价格。猪饲料价格上涨,养猪成本增加是猪肉价格上涨的根本原因。
第二、供求影响价格。生猪疾病、饲养量减少等因素导致市场供不应求是价格上涨的重要原因。
第四步:师生点评,答疑解难
“先生以答疑解难为主”,在这一环节要根据学生展示和回答(成果展示),由学生或老师进行点评,肯定成绩和优点,指出问题和不足。
例如,对上一环节学生讨论得出的结论,教师要作充分肯定,同时,除以上两点原因外可补充:投机商恶意炒作,职能部门监管不力等也是猪肉价格上涨的重要因素。
对学生经过讨论不能理解和掌握的问题,教师要进行个别辅导或课堂讲解分析。
如,怎样理解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个别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时间、商品价值总量的关系?是重点也是难点,学生一般不宜理解,教师要重点分析讲解:
1、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2、与个别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时间无关。
3、商品价值总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正比,与个别劳动时间成反比
4、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无关。
5、商品价值总量=商品数量×单位商品价值量
第五步: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在这一环节,教师要布置课堂作业,作业有选择填空或综合性试题等形式,学生可合作完成也可单独完成。教师最后要归纳小结,出示参考答案。如为什么同一种商品会出现早、中、晚三个价格?是否违背价值规律?学生回答(略)。
教师出示答案:商品价格由市场决定即价值决定,并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同一种商品会出现早、中、晚三个价并未违背价值规律,正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表现,即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第六步:深化总结、系统优化
大学劳动课总结范文第4篇
纵观历年高考,经济类计算题经常出现,而在这类计算题中,对商品价值量计算的考查又比较频繁,而且新课标高一思想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中将商品价值量的问题列为重、难点知识,但是教材对这一知识点安排的内容较少,无论是高一学生初步学习还是高三学生专题突破,都有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解复习这一知识点的时候,需要拓宽知识面,额外增加关于商品价值量计算的内容。面对高一学生迷茫的眼神和历年高三文科学生考前对商品价值量计算题的困惑、考后对这类题失分的懊恼,我积极利用新型的教学手段――微课的特点,精心设计了这节微课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够根据已知条件的变化,计算商品的价值量。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引起价值量变动的相关知识,分析相关生活现象以及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以科学的态度认识商品价值的变化,增强参与经济生活的自主性。
培养作为商品生产者的科技创新意识和服务意识,形成劳动光荣、劳动创造价值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商品价值量的计算。
教学方法:讲解法、引导法、举例法。
教学过程:
【导入】我们已经学习了商品价值量的有关知识,先来复习几个相关量之间的基本关系:
【新课】下面我们就商品价值量的计算进行分类解析:
第一类:计算不同商品的等量关系
在市场上,若1千克大米换10千克盐,写成等式:1千克大米=10千克盐,计算下列各题:
(1)现在生产大米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增加1倍,而生产盐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一半,那么1千克大米=___千克盐。
(2)假如生产大米的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1倍,1千克大米= ___千克盐。
(3)假如生产大米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1倍,生产盐的社会劳动生产率不变,则___千克大米=20千克盐。
解析:“以不变应万变”。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依据(1)的已知条件可得:0.5千克大米=20千克盐,所以1千克大米=40千克盐;
商品价值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依据(2)的已知条件可知:1千克大米=10千克盐;
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依据(3)的已知条件可得:2千克大米=10千克盐;
所以4千克大米=20千克盐。
第二类:计算单位商品的价值量
假设2012年某国一单位M商品,其价值用该国货币表示为15元。如果2013年生产M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013年一单位M商品的价值量表示为
( )
A.12元 B.10元 C.12.5元 D.18.75元
解析:“咬定青山不放松”。准确计算该题要抓住“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这一关键条件。由于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所以2013年一单位该商品价值量为:15÷(1+50%)=10元,答案是B。
同理,假设条件变为“社会劳动生产率降低50%”,则有:15÷(1-50%)=30元。
第三类:计算货币升(贬)值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
2010年某国生产甲种商品为10万件,每件商品的价值量用货币表示为12元。如果2011年该国生产甲种商品的劳动者数量增加20%,且货币贬值20%,其他条件不变,则2011年该国甲种商品的价值总额与单位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分别为( )
A.120万元,10元 B.180万元,15元
C.168万元,14元 D.150万元,15元
解析:由已知条件“2011年该国货币贬值20%”可知,2011年每件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12÷(1-20%)=15(元)。
又由已知条件“2011年该国生产甲种商品的劳动者数量增加20%”可知,2011年该国生产甲种商品总量为:10×(1+20%)=12(万件);
所以,2011年该国甲种商品的价值总额为:15元×12万=180万(元),答案是B。
【总结】综合以上三类计算,我们可得出以下结论:
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或降低x,则:变化后价格=变化前价格÷(1+x)或÷(1-x)
货币升值或贬值x,则:变化后价格=变化前价格÷(1+x) 或÷(1-x)
【巩固提升】
(2012年全国大纲版24)2010年生产一件A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8小时,价值80元,全社会A商品的产量为10万件。如果2011年生产一件A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为4小时,那么,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011年A商品的全社会总产量、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和社会价值总量分别是( )
A.10万件、80元、800万元 B.10万件、40元、400万元
C.20万件、80元、1600万元 D.20万件、40元、800万元
解析: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2011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为2010年的一半,所以2011年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就是2010年的一半,即:80/2=40元;那么2011年全社会总产量就是2010年的一倍,即:10万×2=20万件。商品的价值总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无关,所以依然是80元×10万=800万元。答案是D。
教学创新点:
这节微课我根据历年高考对价值量计算考查的特点和教参对这一知识点的要求以及教材内容编排的特点来设计,通过四个环节来完成(复习导入环节、解析授新环节、归纳总结环节、巩固提升环节)。尤其在解析授新环节,我根据高考考查的特点将内容归为三类,结合相应的例题,由易到难,层层推进,引导学生学习;而且在分析每一类题型时,潜移默化渗进教学情感,“以不变应万变”“咬定青山不放松”等,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冷静思考、不轻言放弃的做事态度,这是我精心设计这节课除了让学生学会做这类题以外的一大亮点。
在学完新知识后,设计了归纳总结环节和巩固训练环节,意在不仅使学生对这一知识点有了更透彻的理解,而且使学生养成了善于总结,学以致用的好习惯,这是我设计这节微课的又一个创新点。
总结反思:
大学劳动课总结范文第5篇
备课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备课强调要“备教材”、“备学生”,以教材的“知识结构、内容”和学生的“学情”作为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
一直以来,在教学活动活动中,我一定会认真把握备课环节,精心设计教案,在课前做好充分的知识准备。随着实践经验的积累,我发现按部就班的依照预先设计的教案授课未必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往往需要根据学生在课堂中变化的实际状况随机应变调整设计好的教案。
10月初,学校组织学生开展“美好校园,营造良好学习环境”活动,劳动量较大,为了不影响下午课后的其他活动,我安排学生利用下午课前30分钟时间清理搬运本班清洁区内剪割过的草坪上凌乱的青草及杂物,同学们以平时的四个值日小组为单位在组长的带领下按照分工有序的进行劳动,效率较高。上课铃声响起时,我们的劳动刚好结束。同学们迅速进入教室,而此时他们的情绪还未完全从热涨的劳动中平息下来,如果这个时候按预先设计的教案进行抽象的哲学理论学习,效果不佳。
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讲“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 面对学生现状,我灵机一动,简单总结劳动情况,对同学们较高的劳动效率、积极的劳动表现予以表扬,随即提出问题“同学们为什么能以较高的效率完成劳动任务?”“每个同学在完成我们班级劳动任务中发挥怎样的作用?”这样很快调动起学生思想的积极性,同学们借着劳动后的余热你一言我一语发表见解,认为同学们能以较高的效率完成劳动任务是因为组织有序,各个小组能够互相协作,每个同学都能尽其所能发挥自己的作用。认为每个同学在完成我们班级劳动任务中发挥着添砖加瓦的作用,正是应了众人拾柴火焰高的道理。由此,我总结出:“每个同学(四个小组)就是我们班级这个集体(整体)的组成部分,我们班级这个集体(整体)就是由每个同学(四个小组)组成的,二者密切联系不可分割。”以此引出本课整体和部分的联系,这能够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在授课中我引用“坐井观天”、“三个和尚没水吃” 、“一着不慎,满盘皆输”、“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与西部大开发”等事例说理,在分析过程中我不会忘记适时应用此次学生劳动的事例说明问题:“由于组织有序、各个小组能够互相协作、每个同学都能尽其所能发挥自己的作用使得同学们以较高的效率完成劳动任务,这正说明集体(整体)的功能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当各部分以有序、合理、优化的结构形成整体时)。” 得出结论:“同学们应当树立集体意识,在集体中充分发挥我们每个人的聪明才智。”
我想这节课随机应变调整设计好的教案不仅传授了学科知识又挖掘其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指导学生正确处理个人(部分)与集体(整体)的关系,发挥了思想政治课德育主渠道的作用,达到了预期的教育教学效果。
上一篇:大学化学知识点总结{推荐5篇}
下一篇:大学劳动教育总结{优选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