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AA范文大全网!

外贸业务年终总结{甄选5篇}

笔耕不辍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本文共计22699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91分钟。

外贸业务年终总结范文第1篇

一、部门基本情况 截止目前,我部门有: 外贸业务员、单证、内务、以及客户服务人员共3人。并由总经理亲理总的原则指导工作。总经理助理协同安排相关事宜。公司进出口部从20xx年组建以来,不断进行尝试更新、更强、更有优势、风险更低、更具国际业务化的贸易结算方式。截至20xx年底,逐步由简单单一的t/t结算,转让信用证拓进到直开信用证,出口业务等。 货物直接出口到韩国、中东、非洲、泰国、印度尼西亚、香港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为进一步进入国际市场积累了宝贵经验。同时,公司总经理也给与我部门极大支持。在协调部署各展会的同时,亲赴国外与外商进行面对面的商务洽谈活动。并指导和调控公司销售由原来的主内销原则逐步转变为以出口创汇、抢占国际市场为销售主旨的营销理念。灵活多变的经营管理模式,使我进出口部业绩稳步提升。 本年年度末,公司直接出口销售产品计9474700码;累计销售金额为:2804842.31美元。

二、以创新思维为先导,加强团队业务竞争力 就企业而言,我国目前的优秀企业大都在市场前景且具一定竞争优势的成熟行业中,但处于行业的中下端位置,不仅无暴利可言,甚至利润稀薄。这些成熟行业技术发展趋势清晰,一般不会出现技术方向突变带来的行业格局大变。同时,这些行业需要巨大市场作为载体。中下端的企业要想同等的争取市场、争取市场利润和市场占有度,就必须掌控一定的独到经营模式。于是创新思维不得不被提出。 作为一个部门也一样,要想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和膨胀力度,就必须拿出更新、更有效的工作手法。要创新,要自主的进行创新,并切与公司整体运营的创新经营同步的创新。 方法和手段对我部门业务人员进行思维转变非常重要。尤其我部门作为新成立的部门,业务水准和操作模式正在成熟和成长的阶段。如何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继承、发扬、创新成为我们各项工作的当务之急。经过一年半左右的实践和摸索,我部门基本确立了“加强对同行的学习、放眼国际市场、勇于创新、大胆实践”的方针,并取得了一些成效。

1.积极尝试工作新方法,构建行之有效的工作体系。 经过在工作中学习,在尝试中稳定的创新方式。总经理×××不断带领我进出口部稳步拓展业务。并给予本部门每个人员最大的帮助,结合本部门工作者的努力,大家的成长非常显著,也有了可喜的成绩;但是工作中的失误同成绩一样,是我们不容忽视的一样重要因素。 外贸工作,象战场更像舞台。轻重缓急非常注重业务人员的自主工作性。而这一点也是我们本部门一直着力提高和后来发展所必需面对的问题。 在上述基本工作状况的基础上,作为本部门的负责人,我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引导部门的走向。并大力重点突出的加强部门和部门每个成员的工作独立性,工作自主性,在提高自身业务水准的前提下,帮助和指导部门成员的成长。使我昌新布业进出口部的发展前景更为广阔。

2.加强经验积累,及时掌握信息新动态。 查漏补缺将是我们今后的基本工作方针之一。针对各环节,各不同业务操作的特点,围绕我们关心的重点问题,我部门将采取总结、商谈、以及其他富有娱乐欢快气氛等形式,去综合总结,分类整理。依次来掌握了大量参考资料。如“信用证出口审查”(配合公司整体销售工作)、“单证备忘归档”、等等。通过该类工作,使我们能够及时、准确地对今后工作奠定基础,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出可靠的依据,便于我们有针对、有层次地提高工作效率和水平。 同时,在今年通过进一步通过网络工作的体验之后,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更应该加强利用。并及时获取来自国外或行业当中的最新动态,最新信息。准确地做出决断,更好的配合公司的运营。

三、继续建立健全进出口部的各项规章制度,努力做到管理和工作有章可寻、有章可依。 完善合理的规章制度是日常工作的基础和保障,我部在不断总结以往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将建立和完善各项制度。20xx年中,制定了《xxxxxx有限公司进出口部日常工作管理条例》,但因在制定的过程中人员的构建相对不是很稳定,因此并未立刻实行。20xx年,我部门将在此基础上修订一版成熟的《条例》。一方面为规范管理制度,一方面为保障工作程序的层次和正规化。并且能切实的将责任任落实到人,杜绝互相依赖和互相推诿等有欠积极的工作行为。

四、立足能力训练,加强外贸接单工作。 目前,因为外贸部普遍英文水准不高,在扩大外单的程度上受阻,过去的一段时间和现在,并且包含刚刚迎来的20xx年,整个部门的成员一直在努力,以期早日成熟,加强公司外单的获取量。

五、加强领导,注重团对协作。

第一,不断充实,努力加强团队建设。团队成员的整体运作性,充分能够说明这个团队的业务整体水平。并且在诸多实践中也说明了共同努力的力量和团队建设的必要性。我也就不长篇累牍。

第二,认真抓部门负责人,做好带头羊的工作。部门负责人的带动作用,能够使团队工作发挥不可比拟的力量。尤其贸易工作不但是个期限相对较长,要求相对较繁,业务量相对较大的运作组合;同时对各个环节的衔接性也要求严格。因此,作为部门负责人,就应该责无旁贷的在工作中起到贯穿和引导的作用。

第三,成员工作的中坚力量。我部门现工作成员相对比较简从,易于工作汇总和衔接。但在从总体公司集团运作的模式下,我提出几点要求: 自主,自律,友爱,谦逊,学习。 在同事与同事之间架起联系的纽带,常沟通,保持友好和谐健康的氛围锻炼自己,提高自己。为公司的成长,为自身的成长做出自己的贡献。

六、高度重视扫尾工作,采取有力措施,力争业务水平稳中有升。 为了应对20xx年新突破的工作的新局面,我部门规划及早下手,遵循“精益求精”、“纵横发展”等方向原则,并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下一年度的管理工作和业务开展工作:

1.加强对新员工的培训工作。

2.加强对新信息的贯彻学习。积极落实国家或行业动态当中新近颁布的相关文件政策,为公司顺利地过渡新旧模式的接替。通过不定时,不定量等形式,积极学习执行,主动将业务引流新规市场。

3.积极应变,认真学习,管理和引导并重。

4.严格执行公司的规章制度。

一方面加强对自身职责要求;

二是提高对每个成员的要求,明确公司和部门的管理具体规定,打好预防针。

外贸业务年终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项目经营;CEM 联合出口管理;整合项目经营;中小外贸服务企业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5-0-02

国际金融危机进入第五个年头,世界经济正处于深刻的变革与转型之中。党的十报告强调指出,要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需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在此大环境下,中小外贸服务企业寻找突破口创新经营具有重要意义。

一、创新中小外贸服务企业经营的背景

1.服务贸易的发展空间有待开拓

全球货物贸易年增速从2010年的13%降至2011年的7%,据WTO最新预测,2012年全球货物贸易增长将放缓至3.7%。随着货物贸易增速放缓,服务贸易成为各国寻找的贸易增长点,成为国际经济的竞争焦点和合作热点。据WTO统计,2011年中国服务贸易总额首次突破4000亿美元大关,全年达4191亿美元,居世界第四位,其中服务出口居世界第四,服务进口居世界第三。但相对于2011年中国高达36420.59亿美元的贸易总额,服务贸易占比仅为11.5%,远低于全球水平。据国家外管局统计,2012前三季度,我国服务贸易总额3458亿美元,同比增速快于贸易总量增速。可见,服务贸易的发展空间有待扩大。

2.政府大力支持中小企业创新

2012年是我国中小企业服务年,为贯彻落实国务院有关促进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发展政策,各地政府在扶持中小企业走创新发展道路上下足了功夫。山西省将动用3500万元财政资金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开展技术创新;陕西省将启动中小企业智慧云平台,整合优势资源,打造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新形态;云南成立了科技型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它是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科技服务的统一窗口和服务网络。2013年,重庆市将对市内信息化建设较好的中小企业予以税收减免、担保贷款支持,拟安排投入3000万~5000万元资金向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项目倾斜。

3.传统外贸服务企业经营模式单一

国际商品价格竞争日益激烈,生产成本近乎透明,传统贸易型外贸公司靠差价赢取利润的模式难以维继。而传统服务型外贸公司主要为国内供应商提供外贸流程的专业化服务,主要涉及报关、报检、国际物流、出口退税方面的工作。许多外贸公司的经营模式是,做好国内厂商和国外客户进行交易的中间人。(郜琳,2006)外贸公司仅仅作为国内厂商或国外客户的人,提供服务,促使交易的达成。制将日益成为外贸公司经营模式的主流。(卢玉东,2007)此经营模式单一,对市场的控制程度低,将不再满足外贸服务企业的发展需要。

4.传统外贸服务企业市场空间日益狭小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在线服务平台被应用于外贸服务行业,比如日前并启动的“春宇快贸通2.0平台”,这是针对中小企业外贸业务自主研发的一站式进出口外包在线服务平台,也是国内B2B市场首个实现进出口贸易全过程在线操作和实时追踪的在线服务平台,采用以客户服务体验为标准的收费模式。还有,一达通,它是目前国内顶尖进出口服务一站式,提供包括通关、物流、金融、保险、法律等进出口所有环节服务。这些互联网服务平台的普及,使更多的企业参与外贸出口,有了非常便利的互联网一站式的服务平台,生产企业的外贸出口流程不再依赖传统的外贸企业的服务,传统的外贸服务企业的职能将逐渐弱化,市场空间也在缩小。

二、中小外贸服务企业采用整合项目经营概念的理论依据

整合项目经营这里主要是指中小外贸服务企业以项目经营为突破口,结合CEM联合出口管理模式,为国外最终消费者提供创新的服务项目,以开拓国际市场空间。CEM全称Combination Export Managers,联合出口管理是指在一家或多家公司采购货物并整合货物满足现有订单或投放到国外市场。这种经营模式在我国可以形成一种整合商务、旅游、咨询、物流等多种服务贸易的经营模式。“Combination export managers are in the business of purchasing goods from a number of companies and then combining those goods to either meet existing orders or to place on the export market.”(Cooper, Cary L.1998) 这种模式进一步发展,可以结合项目经营的理念,形成整合项目经营的模式。项目经营(Project Business),是指一个或几个公司为了获得目标,直接或间接通过项目完成的交易的一部分。“Project business is the part of business that relates directly or indirectly to projects, with a purpose to achieve objectives of a firm or several firms.”(Karlos,2005) 而项目是一件事情、一项独一无二的任务,也可以理解为是在一定的时间和一定的预算内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项目经营适用于国际化经营,在许多主要的国际商务的学术资料中,项目经营被视为或者是一种出口的模式,或者是后来发展为在获得主要流程的知识和经验之后,企业从通过出口走向多种模式出口,或者作为一种“打了就跑”的方法,比如短期内销售剩余产品。“In much of the general international business literature, project business is seen either as a form of export ( Bergen, 1990; Hill,2003;Vanhoucke, 2001) or as a later mode that develops as a result of the gradual process of knowledge acquisition and experience that enables firms to move from export via and agent to more involved modes ( Johanson and Vahlne, 1977, 1990a,b) or as a “hit-and-run” approach, i,e to get rid of excess products or to gain business on short-term bases. ”(Richard,2007)国内的学者对项目导向策略在企业中的应用也做过相关的研究,比如,“项目导向的企业创新战略规划方法研究”( 顼志芬,戚安邦,2009)。而目前对于整合项目经营策略应用于中小外贸服务企业的研究甚少。整合项目经营,即是项目经营结合CEM联合出口管理模式,作为中小外贸服务企业经营的创新点。

三、整合项目经营在中小外贸服务企业的适用性

1.中小外贸服务企业积极创新经营

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中小外贸服务企业需大胆创新经营,不再只针对大宗商品交易的企业客户,而是看准市场契机,考虑国外众多最终消费者的实际需要,提供创新的多样化的外贸服务来满足不同需求。把整合项目经营的模式引入到外贸服务企业的经营中,为中小外贸企业开拓一个新的服务空间,符合目前国际市场的需要。中小外贸服务公司的业务不再局限于提供外贸流程的专业服务,由于国内供应市场的不断规模化和国外市场需求不断扩大,外贸服务企业在熟悉行业产品知识以后,可以发展为专业的项目采购服务机构,将各种产品的最终用户定位为目标顾客,为他们量身定制物美价廉的中国制造的采购方案。

2.新兴客户群需要中小外贸服务企业

通过对中小外贸服务企业的客户的分析发现,外贸服务企业的客户主要有三大类:第一,国内供应商,主要出口流程服务;第二,国外企业客户,主要外贸采购服务;第三,国外散客,不但需要提供流程服务,而且需要提供采购业务服务。前两类客户是传统外贸服务企业的主要目标客户,然而,随着外贸服务的多样化,第三类客户的比例不断上升。

广州市圣希纳贸易有限公司是以服务为主的中小外贸企业,依托珠三角成熟的产业链和较完善的外贸市场环境,为大量国外散客提供外贸服务。包括咨询、商务考察、外贸采购、报关报检、国际物流及转账支付等业务。该公司通过采用CEM联合出口管理的经营模式,将国外客户采购需求整合管理,并通过珠三角地区的供应商联合出口,充分体现了地区优势。与此同时,在对其客户的分析中发现,该公司的客户中,55%是产品的最终使用者,45%是商业客户。商业客户是传统外贸公司的主要服务对象,他们在中国采购的目的是买回当地再销售出去。而最终使用者的目的是直接采购自己使用的产品。该公司的数据显示,2012年,采购的产品以家具用品、灯饰为主。接待的最终使用者国外客户中,20%是家庭,49%是酒店,15%是医院,11 %是学校,5%是其它机构(比如商场、剧院、办公场所)。

3.中小外贸服务企业选择整合项目经营

通过对广州市圣希纳贸易有限公司国外客户的调查发现,他们满意圣希纳的服务的原因有四个方面:第一,中国产品供应品种丰富、物美价廉,国外客户希望能直接买到中国的产品。圣希纳向客户提品信息透明,遍布整个市场,客户选择空间大。第二,圣希纳公司熟悉中国供应市场,能及时准确的为国外客户提供优质实惠的产品信息。客户在享受大量选择的同时,又能接受到专业的采购意见和建议。第三,圣希纳公司提供项目化的配套服务,为客户量身定做项目采购方案,使客户的中国采购之旅个性化又专业化。项目经营的理念是该公司服务与其它传统外贸公司服务的主要区别,是创新的经营理念的核心所在。第四,圣希纳公司的整合项目经营模式是采用佣金的盈利模式,减少客户中间交易成本,整合产品装运出口,节约运费,大大降低了客户的国际采购成本。

四、中小外贸服务企业整合项目经营模型的构建

分析发现,广州市圣希纳贸易有限公司凭借熟悉国内市场信息及外贸出口流程专业知识,在采用CEM联合出口管理模式的基础上,以项目经营为突破口,向国外散客提供外贸咨询采购出口一条龙的专业服务,受到广大客户的认可。

借鉴该公司的经营模式,中小外贸服务企业整合项目经营的流程图可归纳如下:

中小外贸服务企业运用整合项目经营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步骤:第一,以产品的最终使用者为目标顾客,比如,家具用品,使用者一般有家庭,酒店,学校、医院、办公场所等,这些使用者越来越发现许多产品都是源自中国,他们采购量较大的时候,都希望可以直接从中国供应商购买,可以节约大量成本。这样定位好目标顾客以后,就可以向客户宣传外贸一条龙的项目服务。第二,为客户制定外贸采购项目方案,比如,广州市圣希纳公司的最多客户是酒店,酒店的装修需要配套的家具,从床、衣柜、电视柜、电灯到浴室配件,这些产品很难由一个供应商全部生产,该公司为酒店量身定做的采购方案,并在广东顺德的家具生产基地和中山的灯饰城找到合适的供应商。第三,实施外贸采购项目,在确定了采购的要求以后,对客户所需产品进行询盘、报价、比价、考察市场、客人向国内的供应商订货。第四,配套外贸服务项目,这个过程是传统外贸的常规服务项目,从商务接待、咨询、制单、报关、报检、到装货和结汇付款,直到客户收到物美价廉的产品。

五、结语

整合项目经营是CEM联合出口管理模式的衍生,这种模式是国际贸易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CEM联合出口模式的发展。这种模式对这种模式的探索研究,将为中小外贸企业提供理论依据,有利于推动我国外贸健康发展。采用此模式将给外贸服务企业带来哪里利与弊?采用此模式将会出现哪些问题和对策?整合项目经营的前景如何?这些都是有待更多中国学者和企业去深入探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The concise Blackwell encyclopedia of management [M] Cooper, Cary L. Argyris, Chris ,Channon, Derek F. Wiley –Blackwell, 1998.

[2] Project business: a distinct mode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J].Richard A. Owusu; Maqsood Sandhu, International Marketing Review, 2007,6:695-714.

[3] What is Project Business? [J].Karlos A. Artto; Kim Wikstr?m,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 2005,2:343-353.

[4] Influence of entry modes and relationship modes on business services internationalization [J].Jean Philippe; Pierre-Yves Léo,The Service Industries Journal ,2011,4 :643-651.

[5]顼志芬,戚安邦.项目导向的企业创新战略规划方法研究[J].软科学,2009,2:38-42.

外贸业务年终总结范文第3篇

有关对外贸易发展国际竞争力的衡量,国内外学者大多采用贸易竞争力指数(TC)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来衡量,也有研究采用净出口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NRCA指数)衡量。出于多种方法衡量下,比较结果更好的稳定性保障和规律性特征清晰显现方面的考虑,研究综合采用较常见的贸易竞争力指数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同时还采用了净出口显性比较优势指数。进一步比较重点考察了中国在美、日、德三个较具代表性发达国家市场,服务贸易发展的竞争力状况。比较参照对象的选择方面,我们既考虑了法国、德国、日本、英国、美国、瑞士等老牌发达国家经济体,也考虑了部分与我国在全球市场同时存在紧密合作与竞争的东亚经济体,包括韩国、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分析同时还考虑了“金砖四国”其他三个成员国,即印度、俄罗斯和巴西。基于多角度对比较国家和地区的上述选择,相信可以更真实反映中国服务贸易在三大市场上的国际竞争力状况。具体分析中,各国或地区服务贸易细分行业对三大市场进出口贸易数据,主要来源于OCED官网数据库下的Tradeinservicesbycategoryofservice子库,并经整理和计算得到。服务贸易分类标准主要是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收支手册第五版》(FiftheditionoftheBalanceofPaymentsManual,简记为BPM5)中的服务分类以及扩展的服务收支平衡表(theExtendedBalanceofPaymentsServices,简记为EBOPS)下的分类统计得到。具体包括交通运输服务(Transportation)、旅游服务(Travel)、通讯服务(CommunicationServices)、建筑服务(ConstructionServices)、保险服务(InsuranceServices)、金融服务(FinancialServices)、计算机和信息服务(ComputerandInformationServices)、专利许可服务(RoyaltiesandLicenseFees)、其他商业服务(OtherBusinessServices)和文化娱乐服务(Personal,CulturalandRecreationalServices),共计十个服务细分行业。还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原始数据并没有直接给出从中国角度统计的、针对三大市场细分服务行业的进口和出口数据。本文用三大市场对中国的出口间接衡量中国从三大市场的进口状况,用三大市场从中国的进口数据间接衡量中国对三大市场的出口状况,并以此进一步构造相关竞争力指标值。类似处理的还有巴西和印度。

二、国别市场竞争力总体状况和分类行业比较

(一)三大市场总体竞争力状况表1给出的是代表性国家或地区在三大市场上服务贸易发展的总体竞争力状况。为降低个别年份数据异常波动可能带来的影响,统计结果描述的是2006~2010五年间的平均值。由贸易竞争力指数(TC)比较情况可见,除中国台湾和巴西表现出不同程度比较劣势外,其他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在日本市场上均表现出一定的竞争优势,最终使得以上所有考察国家整体在日本市场上的服务贸易竞争力也表现出微弱优势。刘艳君和商伟(2010)不同角度下的类似研究也指出,相比其他发达国家,日本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整体水平较低。比较结果显示,中国在日本市场上表现出的微弱竞争优势水平略低于大多数发达国家,在“金砖四国”中的表现则高于印度和巴西。德国市场上,以法国、英国、美国和日本等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以及俄罗斯均不同程度表现出相对比较优势,日本最为突出。值得注意的是俄罗斯,作为“金砖四国”之一,现代服务业发展严重滞后使得其同样表现出运输和旅游等传统服务贸易发展要强于新兴服务贸易,进而服务贸易总体规模偏小且呈现逆差。但另一方面,近年来其服务贸易发展开始有所起色也是事实,并主要集中在以美国和德国等为代表的欧美市场(朱玉荣,2011)。比较而言,以巴西、中国和印度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以及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和韩国等为代表的“亚洲四小龙”在德国市场上多处于明显的劣势地位。虽然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和“亚洲四小龙”同德国的双边服务贸易保持着更快的增长势头,但受地理区位条件限制,通勤成本相对较高。目前主要表现为在服务产业内分工格局下,上述发展中国家或地区从德国市场服务进口的增长迅速。由此导致总体贸易逆差逐年扩大,进而总体竞争力状况并没有得到明显改善。而在日本市场上,中国等国家和地区更主要与其同时在产业内分工格局和产品内国际分工格局下存在着双边服务贸易往来。其中,突出表现的是日本大量服务外包活动的转移,激发了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后发优势并带动服务贸易增长,进而在日本市场上一定程度的竞争力表现。最终整体表现方面,虽然发达国家在德国市场上大多表现出比较优势,但是明显要低于在日本市场上的表现;而正是因为发展中国家在德国市场上的竞争劣势显著高于日本市场,最终导致整体竞争力表现方面,在德国市场的竞争劣势是三大市场中最突出的。再就美国市场来看,除德国和中国香港表现出弱竞争优势外,更多国家和地区都呈现出不同程度的竞争劣势。虽然具有一定区位优势,但以巴西为典型,发展中国家在美国市场服务贸易整体竞争力表现多为显著比较劣势;发达国家中以日本为代表,表现出较小的比较劣势。综合表现来看,不同于日本市场,各国在美国市场上整体平均也表现出微弱比较劣势。当然结果也不同于德国,尽管美国在全球服务贸易发展中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但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在美国本土市场上的竞争劣势反而比德国市场要低,尤其韩国、中国台湾、中国大陆、巴西和印度等在该市场的表现。我们认为重要原因之一在于产品内国际分工格局下,美国同样将一些劳动和资本密集服务活动大量外包。在外包地域分布上,主要集中在墨西哥和巴西等南美国家以及中国和印度等为代表的亚洲国家。这在加深双边服务贸易合作的同时,也使得接包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借机形成对美国市场服务贸易出口的显著增长,进而服务贸易逆差的降低。鉴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在相对要素禀赋优势、需求偏好相似性和发展阶段等方面存在的显著差异,这就决定了在简单服务产业间国际分工格局下,以上国别市场竞争力表现特点很难实现。而这恰恰是目前中国与德国展开服务贸易领域合作的主要模式。尽管从德国自身角度来看,其处于竞争优势地位,但这种建立在过度“单向性”基础上的优势很难长期维持,其必然构成双边服务贸易领域深化合作最不利的方面。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结果中,与TC指标结果类似,大多数国家和地区仍然是在日本市场上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比较优势。再就德国和美国市场总体比较情况来看,与TC指标结果类似,RCA指标结果依然支持多数国家和地区在德国市场上存在更不利的竞争劣势。综合RCA指数分析进一步可见,作为“金砖四国”之一,虽然中国同日本在地缘文化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双边经贸合作关系也非常紧密,但在对日服务贸易发展的竞争力表现方面,仍没有表现出比印度和俄罗斯更明显的优势。而在对美国市场的发展方面,反倒优于印度;在德国市场的竞争力表现则是最差的,依旧凸显拓展该市场的必要性。最后,采用净出口显性比较优势指数(NRCA)给出的考察结果中,各国家和地区在三大市场上的竞争力构成和影响情况,再次印证了前述规律性发现。(二)服务细分行业竞争力表现表2进一步就中国服务贸易细分行业在三大市场中的竞争力表现进行比较,结果证实相比德国和美国市场,中国在日本市场的竞争力表现还是最突出的。具体来看,贸易竞争力指数(TC)显示中国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保险服务、文化娱乐服务和旅游服务四个子行业在日本市场上均表现出了很强的比较优势,通讯服务业亦有较强比较优势,其他商业服务也呈现微弱竞争优势;专利许可服务行业则处于较强竞争劣势;而由于较高成本性质壁垒和本土市场封闭性(王涛和姜伟,2010),我国建筑服务、金融服务和交通运输服务在日本市场同样处于竞争劣势地位。细分行业德国市场竞争力表现整体明显不如日本,虽然其他商业服务、通讯服务、计算机和信息化服务表现出微弱竞争优势,但金融、保险和专利许可服务以及劳动密集型的交通运输服务和资源密集型的旅游服务则都处于明显竞争劣势地位。应该说这里行业比较更好揭示中国服务贸易在德国市场上竞争劣势的成因———无论传统服务还是资本和知识更加密集的新兴服务行业,大都未表现出明显的比较优势。甚至从要素禀赋影响下的比较优势发挥来看,中国在全球市场上仅有三个呈现出一定竞争优势的服务子行业(即建筑服务、交通运输服务和旅游服务),在该市场上的表现也没有真正体现我国相对要素禀赋优势。综合德国市场表现可见,一方面重点加强与德国为代表欧洲发达国家在新兴服务行业领域内的经贸合作,仍有很大的空间。这对于更好、更快提升中国服务行业国际竞争力,适时形成跨越式发展是有益的。另一方面,传统服务行业领域内双边经贸合作关系的不断深化,在更好发挥我国现阶段相对要素禀赋优势的同时,可能更容易实现双边服务贸易往来“规模”总量上的显著增长。进而在形成一定规模效应和彼此对对方市场更充分了解以后,双边合作领域的深化与层次提升才能够获得更坚实基础。静态视角看美国市场表现,中国仅有运输服务子行业表现出微弱竞争优势,其他子行业竞争劣势地位比德国市场上的表现更突出。综合中国服务细分行业在三大国别市场竞争力状况所表现出的不平衡性,大致可以划分为三类:其一,专利许可服务作为最体现知识和技术密集型特点的服务行业,无论何种指标结果,中国在三大市场的竞争力都处于明显劣势地位。伴随此前较长期内制造业的全球化发展,美国、日本和德国已经成为全球最主要的技术转移和输出国。加之技术水平上存在的较大差距,中国与三国之间技术交流在日益增强过程中,最主要成为大量版权和技术许可的进口方。根据数据统计,由于原来基数非常小,中国对三国合计专利许可服务出口规模2010年虽也不过刚达到2.5亿美元,而相应年份进口则为67.7亿美元。同样处于明显劣势的还有金融相关服务子行业,2010年中国对三国金融和保险服务出口规模合计为2.4亿美元,进口合计则达到22.6亿美元。其二,尽管其他商业服务、通讯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更体现出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相结合的特点,但中国这些服务子行业的贸易竞争力表现已有显著进步,尤其日本和德国市场。以通讯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两个服务子行业为例,2010年中国对日本、德国市场出口规模合计分别为45.99亿美元和2.04亿美元,同期进口分别只有17.82亿美元和2.75亿美元。其三,作为典型的传统服务行业,虽然大量研究已表明中国交通运输和旅游服务在全球市场上具有一定竞争优势,但在德国市场还是表现为显著竞争劣势。纵向时间维度比较可见,中国1996~2010年间对德国市场交通运输服务子类出口与进口差值从0.61亿美元持续扩大到4.75亿美元。

三、三大市场竞争力状况的动态演变特点

前述静态比较揭示了中国服务贸易在三大市场上的竞争优劣势基本情况。但在过去较长时期内,我国服务贸易在三大市场上的动态演变情况究竟是怎样的,仍不得而知。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对后面基本趋势的有效判断。下面在净出口显性比较优势(NRCA)指数考察基础上,进一步对中国在三大国别市场上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动态演变情况加以考察①。图1给出的中国在德国市场服务分行业贸易竞争力动态演变特点方面,大致以2004年为转折点,呈倒“U”型结构。在这之前,NRCA指数值由1998年最低时候的-0.0745上升到2004年最高值0.193;此后则持续下降,并在2007年前后转为负值,2010年达到十多年来最低值-0.088。从数据来看,尽管中国对德国市场出口平均增速在2004以后较快增长到21.5%水平,但进口增速在2004年后也进一步增长到21.8%,平均而言还是较出口增长快,由此进一步拉大出口与进口之间的差距。而导致中国在该市场竞争力不升反降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东欧部分国家与德国基于产品内国际分工框架下更紧密合作关系的建立,这很大程度上形成对中国的市场“挤出”效应。当然即便如此,以德国为代表的欧洲市场对中国服务贸易发展而言仍具有很大空间。就中国对德国市场的服务贸易进出口总值情况来看,虽然绝对规模从1997年的13.82亿美元增长到2010年的111.9亿美元,但平均而言仍只有美国的31%和日本的43%。占所有国家对德国服务出口比重份额虽然从2002年开始稳定突破1%水平,但到目前为止还不超过2.5%,美国这一数字在2010年就已经高达7%,日本也达到了4%左右水平。由更细分行业表现可见,总体演变形态特征主要是由旅游服务、其他商业服务和建筑服务的倒“U”型形态结构决定的,三者在总服务贸易中所占比重平均达57.2%。其他如通信、金融和保险服务等部门的NRCA值基本维持在零水平值附件,波动性明显要小得多,对双边服务贸易发展总体格局的影响也微乎其微。由于数据缺失,我们无法得到中国服务细分行业在日本市场2004年之前的竞争力构成情况,仅从此后时间段(2004~2010)内的主要趋势看是略微缓慢下降的。当然另一方面,与德国市场表现不同的是,日本市场对应NRCA指数值始终维持在零水平以上,表明中国在日本市场服务贸易整体竞争优势反而是较稳定存在的。并且正是旅游服务和其他商业服务形态结构变化,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总体竞争力演变情况。这很好说明,对日本市场而言,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条件和地源文化相近性始终是中国传统服务贸易在该市场发展能够保持竞争优势且进一步显现的重要根源。细分行业方面,旅游、其他商业服务和交通运输在中国对日本总服务贸易中合计占比虽从2004的70%下降到2010的50%左右,但正因为这三个行业竞争力表现形态结构的变化特点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总体竞争力演变情况。图2中还不难注意到,以2009年为拐点,2010年中国在日本市场上多数服务子行业的竞争力都出现了较明显的提升。中国在美国市场上服务贸易总体竞争力动态表现在经历1997~2003年的增长后转而下降,在2008年之前始终表现为微弱竞争劣势,但此后同样得到一定程度的形势扭转。从1997~2010年中国对美国市场整体竞争力表现看,主要特点还是在反复中基本维持缓慢上升格局。具体细分行业表现方面,中国对美国交通运输和旅游两个服务子行业进出口占总进出口比重始终维持在较高水平,甚至从1997年的接近60%进一步持续增长到2010年的近70%,占所有国家对美两类服务进出口比重也由3.8%增长到近10.6%。较大比重构成决定了较长时期内,交通运输服务行业是构成总体服务贸易微弱竞争优势及其动态变化特点最主要的根源,旅游服务不利竞争地位的降低也做出部分贡献。无论对美国还是对日本,鉴于在全球价值链深化解构过程中,中国与美国、中国与日本在过去二十多年主要在制造领域形成较为紧密的产品内国际分工合作关系。美国和日本通过大量转移出本土生产制造活动并根植于中国,使得中国制造能力显著增强,并因此对美国和日本制造品出口竞争力获得极大提升。综合图2、图3中国对美国和日本服务贸易竞争力演变情况可知,中国近年来通过积极承接来自美国和日本的服务外包活动,对两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提升也初见端倪,更显著的增长情况有可能再次重演。而注意到近年美国力推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并将开放重点聚焦于服务贸易和投资领域。在该框架下,如果其能够在非歧视性、开放和包容的前提下,就中国具体准入门槛在不失灵活性的条件下早日达成一致,显然对中美双边服务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和中国在美国市场上服务竞争力状况的改善,更是不可多得的契机。综合中国服务贸易竞争优势静态与动态比较分析可见,尽管静态分析很好揭示出我国服务贸易发展中,部分技术密集型服务子行业在三大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已经开始有不同程度表现;但动态演化趋势分析则更好表明,囿于交通运输和旅游服务在我国对外服务贸易发展中仍占有的较大比重,这些典型传统服务仍是最主要决定我国对三个发达国家市场服务贸易发展总体竞争力状况变化特点的行业———服务贸易失衡问题依然存在。而本着以更高质量提升我国对美、日、德三大国别市场服务贸易竞争力水平为目标,分析表明关键是继续大幅提高技术密集型服务行业结构比重和影响。

四、主要结论和启示

外贸业务年终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贸易救济;运作机制;启示

中图分类号:F7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594(2013)05-0106-09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1年)以来,美国对华贸易救济一直没有中断。最近十年来的“彩电反倾销案”(2003)、“木质卧室家具案”(2004)、“中美纺织品争端案”(2006)、“中美玩具争端案”(2008),乃至最近的“晶体硅光伏电池案”(2012)都以美国的胜诉而告终。美国所实施的贸易救济措施极大地保护了其国内市场。维护了其国家利益和企业利益。美国贸易救济措施之所以屡屡成功实施,与其贸易救济的运作体系关系紧密,其救济体系法律完善,架构清晰,分工明确。基于此,本文试图对美国贸易救济体系的法律基础、职能架构和运作机制进行详细的梳理,并结合案例进行深入剖析,希望借此能给我国贸易救济体系的建设以启示和借鉴。

一、美国贸易救济体系运作机制的条款基础

(一)201条款

“201条款”是个通称,具体是指美国《1974年贸易法》的第201-204节,现收在美国法典第2251-2254节,总题目为“受进口损害的产业的积极调整”。该条款规定:当其他国家的进口产品对本国产业造成严重损害或严重损害威胁时,可以采取增加关税、数量限制等贸易救济措施来防止或补救损害,以便利国内产业做出必要的调整。“201条款”是美国贸易救济中最基本的一项条款。

(二)337条款

“337条款”因最早见于《1930年美国关税法》第337条而得名,此后经历了《美国1988年综合关税与竞争法》和《1995年美国乌拉圭回合协议法》的两次修订。“337条款”主要是用来反对进口贸易中的不公平竞争行为,特别是保护美国知识产权人的权益不受侵权进口产品的侵害。“337条款”的主要内容是:如果任何进口行为存在不公平竞争方法或者不公平做法(主要指侵犯美国版权、专利权、商标权和实用新型设计方案等知识产权),可能对美国产业造成抑制,国际贸易委员会可以做出禁止进口、中止进口和没收等指令措施进行处理。

(三)301条款

“301条款”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301条款”是美国《1974年贸易法》第301条的俗称,即“一般301条款”。此条款规定可以授权美国贸易代表对外国立法或行政上违反协定、损害美国利益的行为采取单边调查行动。后又经《1979年贸易协定法》、《1984年贸易与关税法》、《1988年综合贸易与竞争法》修改而成的广义“301条款”还包括“特别301条款”(关于知识产权)、“超级301条款”(关于贸易自由化)和具体配套措施,以及“306条款监督制度”。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可以采取的制裁措施有中止减让、进口限制、要求补偿、限制授权等贸易救济方法。

(四)贸易调整援助立法

自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随着欧洲及日本经济的恢复和振兴,尤其是在日本和西德的竞争压力下,美国国内部分工业受到巨大冲击,出于保护国内工业和缓解竞争压力的目的,美国当局提出了“贸易调整援助”(Trade Adjustment Assistance,简称TAA)计划③,对因进口而造成损害的产业及工人提供援助,以减少贸易自由化对国内产业的严重冲击和负面影响(王薇薇,2009)。贸易调整援助计划最早可追溯到1962年美国当局出台的《贸易扩大法案》,到今天为止几经修改,已经形成一套完善的对美国国内产业和工人实施援助的法案,具体包括工人调整援助计划,企业调整援助计划、农业调整援助计划和社区调整援助计划。调整援助实际上是一种有别于进口限制措施的非保护主义措施。

二、美国贸易救济体系运作机制的职能架构

(一)立法部门

美国宪法第一条第一款明确规定,“所有立法权”(all legislative powers)属于国会,因此国会享有美国贸易法律的制定权。国会可以通过制定法律、批准条约、决定征税等方法对贸易救济进行总体的调控,现有的关税与非关税措施、非歧视待遇、国民待遇、普惠制、反倾销、反补贴和以上所提及的贸易救济的法律条款等都是国会行使贸易立法权的结果。另外,国会还可以对现有的贸易法和贸易政策进行调查和评估,还可以成立特别委员会(select committee)用于专门调查某些贸易事项(王玉婷,2009)。

(二)管理部门

1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成立于1962年,由《贸易扩张法案》创建,负责协调美国的国际贸易和制定投资政策,以及指导与其他国家就此类事务的谈判。其管辖范围包括世界贸易组织(WTO)内的所有事务、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与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的贸易管理事务、对美国商品和服务的市场准人、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保护以及影响美国进口政策的谈判等。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的首脑为美国贸易代表(USTR),级别为大使级内阁官员。其职责是担当美国总统的首席贸易顾问、首席谈判官以及相关事务的发言人。并通过执行美国的贸易法律,在世界贸易组织以及世界各地的每个区域性论坛上,同美国的主要贸易伙伴一起开展工作。

2 美国商务部。美国商务部(DOC)成立于1903年,负责美国国际贸易、出口管制、贸易救济等方面的工作。具体工作任务包括:经济数据的统计和公布、进出口商品的管制、国外直接投资和旅游事物管理、各种经济调查以及社会调查、专利管理等。商务部下属有多个局和办公室,如经济和统计局、出口管理局、经济发展局、小企业发展局等,是美国重要的外贸管理部门。

美国商务部与另外一个重要的外贸管理部门——国际贸易委员会共同负责美国对外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工作。商务部的任务是负责判定被控的倾销或补贴是否存在,以及程度如何;而国际贸易委员会则是判定美国内行业部门是否因外国倾销或补贴行为而受到损害。

3 国际贸易委员会。国际贸易委员会(ITC)的前身为1916年创建的美国关税委员会,1974年改名为“国际贸易委员会”。该机构对贸易问题具有广泛的调查权,是一个独立的、非党派性质的准司法联邦机构。国际贸易委员会的职责包括:判定美国内行业是否因外国产品的倾销或补贴而受到损害,判定进口产品对美国国内行业造成的影响,对某些不公平贸易行为(如专利、商标或版权的侵权行为)采取相应措施,对贸易和关税问题进行研究,就贸易与关税问题向总统、国会和其它政府机构提供技术信息和建议等。

(三)执行部门

美国海关是美国贸易救济政策的直接执行部门,2003年美国海关被划分为海关边境保护局(U.S.Customs and Border Protection,简称CBP)和移民海关执法局(U.S.Immigration and Customs Enforcement,简称ICE)两个部分,分别负责边境执法与案件调查。海关的职责不仅包括保卫美国入境安全、缉捕非法入境者和查禁及其他违禁品等安全保卫工作,也包括保护美国商业免遭知识产权侵权损害、规范与便利国际贸易、征收进口关税等贸易方面的事务。

(四)司法与审查部门

1 司法部。美国司法部(Department of Justice)有宪法赋予的司法审查功能,负责保障法律的施行,维护美国政府的法律利益并保障法律对所有美国公民的平等。司法审查制度的理论依据是: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司法机关是保障宪法的机关,政府的法律、法令如果违反宪法,司法机关可以裁决该项法律、法令违宪而无效。在贸易领域,司法部门独立与国际贸易委员会等调查裁决机构,对贸易救济中法律的施行以及行政部门的行为进行监督,以确定其不违背宪法的要求。

2 国际贸易法院与联邦上诉法院。美国宪法规定国家的对外贸易管理由联邦政府负责,联邦政府属下的国际贸易法院(United States Court of International Trade,简称CIT,由之前的海关法院改易而成)和联邦上诉法院(United States Courts of Appeals)分别受理一审和上诉的国际贸易案件。这些法院通过对国会相关立法的司法审查以及法律解释影响美国的对外贸易管理(图1)。

三、美国贸易救济体系运作机制的具案分析

下面以美国2008年对我国山东柠檬酸产业的“双反”调查为案例背景③,具体介绍美国贸易救济运作的内在机制。

(一)发起阶段

贸易救济案情发生的第一个程序是发起调查,可由美国商务部发起,也可由所涉及企业发起。形式为提交申请书给商务部,商务部应在接到申请书的20日内,对申请书进行审查以确定是否满足贸易救济的条件。如果决定是肯定的。则商务部将资料提交给国际贸易委员会进行初步调查;如果决定是否定的,则否决该申诉并终止程序。

根据以上程序,2008年4月14日,美国3家大型原料公司——阿彻丹尼尔斯米德兰(ADM)公司、嘉吉(Cargill)公司和Tate&Lyle美国公司,代表美国产业向美国商务部递交申诉书,要求对原产于中国的进口柠檬酸及柠檬酸盐进行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申请人测算中国涉案产品的倾销幅度为156.87%,补贴率高于可忽略的补贴率。2008年5月6日,美国商务部通过审核并立案调查,涉案产品海关编码为29181400.00、29181510.00和29181550.00,此次案件涉及的应诉企业包括山东柠檬生化有限公司、潍坊英轩实业有限公司、蓬莱市海洋生物有限公司、日照金禾集团、日照鲁信金禾生化有限公司、日照金禾博源(莒县)生化有限公司、莱芜泰禾生化有限公司等7家企业公司,山东柠檬生化等3家企业为强制应诉企业。

(二)调查阶段

调查阶段总体分为四个部分,这四个部分之间会有些许重合,但基本的次序为国际贸易委员会初裁、商务部初裁、商务部终裁和国际贸易委员会终裁。

1 国际贸易委员会初裁阶段。在接收到美国商务部关于山东柠檬酸产业肯定的调查决定后,国际贸易委员会进入初裁阶段。初裁阶段的目的是确定是否有理由指控山东柠檬酸产业的进口对美国国内产业造成实质性的损害(或实质性损害威胁,或者阻碍美国一个产业的建立)。国际贸易委员会的调查阶段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成立调查小组。国际贸易委员会随即成立了一个6人调查小组,包括一名调查员、一名产业分析员、一名经济学家、一名会计师、一名律师和一名总调查员在内的这6人小组将主要负责以后的调查工作,他们制定了一个初步阶段的工作时间表,于《美国联邦政府公报》。

(2)问卷调查。调查小组在研讨了关于对山东柠檬酸产业提起倾销和补贴诉讼的申诉书及其他信息后,开始起草对美国生产商、美国进口商和中国生产商进行询问的调查问卷。这些问卷分别被送到发起的三家美国公司(阿彻丹尼尔斯米德兰公司、嘉吉公司和Tate&Lyle美国公司)和相应的中国企业手中。这些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企业的组织活动、财务数据、生产能力等基本数据,目的是确定受损害的产品一种或几种类别,并为委员会小组成员评估是否存在实质性损害(或实质性损害威胁,或者阻碍美国一个产业的建立)提供参考资料。

(3)召开成员会议。问卷调查阶段结束后,委员会调查小组召开了一次公开会议,会议其实是一场公开辩论。会议上委员会给予了美国申诉方企业代表和山东柠檬酸产业应诉方企业代表相同的时间陈述自己的观点、归属地法律条文、事实以及证人证词等,以维护己方的立场。之后,每方又被分配10分钟时间反驳对方的观点。最后,各方概括己方的要点并做最后陈述。会议内容由一名与委员会签约的法庭记录员记录在案,并作出会议报告。

(4)投票和决定。之后进行小组投票,并投票结果。国际贸易委员会于2008年5月28日投票结果,初步裁决原产于中国的柠檬酸及柠檬酸盐的倾销和补贴行为给美国国内产业造成了实质性损害。小组随后向美国商务部提交一份公开的小组报告。并将所有资料信息提交给美国商务部,由美国商务部启动下一步调查程序,即商务部的初裁阶段。国际贸易委员会的初裁决定于《美国联邦政府公报》。

2 商务部初裁阶段。商务部的初裁阶段比较简单,主要是确定被调查商品补贴或倾销的存在性。一般情况下,在国际贸易委员会已作出了肯定的初步调查结果之后,美国商务部应基于当时可获得的最佳信息,对反倾销案申诉书提交日的160天内或反补贴案提交的85天内,就是否有理由相信或怀疑被调查进口商品正在或可能按低于公平价值销售,或被调查商品受到可抵消的补贴的问题作出决定。

2008年9月15日,美国商务部基于对国际贸易委员会所提交的材料以及其他当前可获得信息的研究,做出对山东柠檬酸企业存在反补贴的初裁决定。2008年11月13日,同样基于对国际贸易委员会所提交的材料以及其他当前可获得信息的研究,美国商务部做出对山东柠檬酸企业作出存在反倾销的初裁决定,并将裁定的消息于《美国联邦政府公报》,同时终止对受调查货物的清关。

3 商务部终裁阶段。商务部在初裁阶段只需证明损害存在的合理迹象,而在终裁阶段必须证明补贴或倾销实质性损害的存在,并估算出补贴率或倾销幅度的数值和命令相关方面缴纳数值相当的保证金。一般情况下,在反倾销案申诉提交之日后235天内,或对于反补贴案的160天内,商务部将就被调查进口品是否或可能以低于公平价格销售,或被调查商品是否正受到补贴的问题作出最后决定。

2009年4月7日,美国商务部公告,对进口自中国的柠檬酸及柠檬酸盐作出反倾销、反补贴终裁,裁定倾销幅度为94.61%-156.87%,补贴率为3.6%-118.95%,其中,山东柠檬生化的倾销幅度和补贴率分别为129.08%和12.68%。

4 国际贸易委员会终裁阶段。最后进入国际贸易委员会终裁阶段。一般情况下,在反倾销案申诉提交日后280天内或对于反补贴案的205天内,国际贸易委员会将对被调查货物的进口是否导致美国的一个产业受到实质性损害(或实质性损害威胁,或者阻碍美国一个产业的建立)的问题作出最后决定。最后调查阶段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终裁阶段的调查问卷。在终裁阶段,委员会小组会再次拟定一份调查问卷向涉案的美国及中国企业发放,这些问卷的内容基本上与初步调查阶段的问卷相同,只是在时间上更加更新,内容上更加细致,具体包括企业的组织活动和生产能力,第三方国家柠檬酸产业产品的价格数据,中美两国柠檬酸产业的市场特征、竞争状况和这些产品在价格、货量、服务、交货及其他销售因素上的情况比较等。

(2)工作小组报告。调查问卷结束后,会有一个工作小组报告。这个小组报告是为下个阶段的听证做准备的,这份报告涉及了对山东柠檬酸产业产品的市场特征、产地价格、别国相关产品价格等最新调查数据的消息记录,并发放给每一位小组成员。

(3)听证会。此阶段将有一个长达两个月的公开听证,听证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澄清事实的过程,美国方的企业代表和中国相关应诉方的企业代表就山东柠檬酸产业补贴和倾销案件进行了各自观点(包括举证)的表述。委员会会参考双方的陈述和举证,做出认为最佳的决定。

(4)投票和裁决。听证会结束以后,委员会小组会举行投票和确定最终的裁决。依照法律规定,在商务部最初裁决120天内或商务部最终裁决45天后,委员会要向商务部呈交其最终的裁决。

2009年5月8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最终裁定山东柠檬酸产业的补贴行为和倾销行为对美国国内柠檬酸产业造成了实质性损害。并阻碍了美国柠檬酸产业的发展。委员会的裁决和观点可以通过网络(usitc.gov)得到,相关出版物也会随之出版。商务部在接到委员会关于进口货物造成实质性损害的通知后,在《美国联邦政府公报》上颁布征收反倾销税和反贴补税的命令,由海关执行。

(三)复审阶段

美国反补贴法和反倾销法规定,商务部和国际贸易委员会要在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征收后的5年内,对救济案件进行日落条款审查,以决定如果取消反倾销税或反补贴税是否“可能导致倾销或补贴的延续和实质性损害情况的再度发生。”如果审查之后认为取消征收反倾销税、反补贴税后倾销或补贴不会继续发生,则救济行为必须终止;若其认为倾销或补贴将延续或再次发生,则救济措施继续延续。

2010年11月22日,美国商务部复审公告结果,取消对山东柠檬生化有限公司、潍坊英轩实业有限公司、蓬莱市海洋生物有限公司和莱芜泰禾生化有限公司4家中国企业反补贴税和反倾销税的征收。因为这些企业已经“不构成损害的继续发生”。美国对我国山东柠檬酸产业的“双反”调查案就此结束。

四、美国贸易救济体系的运作机制对中国贸易救济建设的启示

美国贸易救济体系的运作机制对我国的贸易救济建设有以下几点启示:

首先,进一步加强对美国贸易救济机制的研究掌握。对美国贸易救济体系及制度的研究和深入了解,既有其理论意义,也有现实意义。美国虽然是WTO成员国,但各国的贸易救济向来都是依据国内法和机制程序,而非首先在WTO框架内实施国际法,美国也不例外。对美国贸易救济体系及机制了解的程度,直接决定了我们在与美国的贸易摩擦中获胜机会的多少。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我们深入掌握美国贸易救济运作机制的特点之后,就可以在遭受贸易救济调查时借助对美方程序的了解。尽最大可能为自己找到合规和有利的出路,同时也可以参考美国贸易救济机制,结合我国国情进一步完善贸易救济机制中的不足。

其次,进一步细化我国贸易救济各部门的职责划分。目前我国的贸易救济是由商务部统一管理的,其下的商务部产业损害调查局和进出口公平贸易局⑦主要负责贸易救济的调查和评估工作。我们要做的是参考美国贸易救济体系的运作机制,把职责的每一步,从预警、启动到调查、裁决、公告等都做到规范化和流程化,使我国的贸易救济制度更加完善,实施起来更加顺畅,以更有效地维护我国对外贸易的公平利益。

第三,进一步完善我国贸易救济的组织体系。贸易救济不能仅靠商务部单打独斗,还需要更多的部门机构或组织的参与。贸易救济也不仅是外贸管理部门的事,其他各行政部门、企业、行业协会和其他民间组织都应该为维护国家的贸易利益尽自己的一份力,美国的贸易救济体制充分说明了民间和政府机构联动的重要性。由此,我们需要更多样化的组织架构来应对越来越严重的贸易救济形式,使这些部门能够身处不同的角度,在贸易救济发生之时“牵一发而动全身”,一同维护我国的贸易利益。

外贸业务年终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

基金项目:福建自贸区背景下闽台高科技产业合作机制研究(编号:FJ2015B199)

中图分类号:F753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4年3月12日

一、问题的提出

目前,对服务贸易竞争力的研究主要分为国内和国外两大部分。国外研究起始于20纪70年代,研究方向以理论研究和地区行业研究为主。美国经济学家巴拉萨于1965年提出利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来,各国学者普遍加以应用分析本国和其他地区的服务贸易竞争力状况。国内对服务贸易竞争力的研究较晚,开始于90年代,目前国内学者主要研究本国的服务贸易竞争力以及和他国进行对比研究得出结果进行分析。李晓峰(2013)以世界主要服务贸易国家为比较对象,利用RCA和EMS指标,得出我国服务贸易内部结构性差异,并得出我国各个服务贸易部门竞争力偏低这一结论。卡佳(2015)将中国和俄罗斯的服务贸易状况和贸易结构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两个竞争优势指数都为负值,在国际竞争上都处于劣势,中国的竞争优势要高俄罗斯,俄罗斯的服务业比重要高于中国。佘娟丽(2016)将中国和美国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中国服务贸易增速很快,但发展根基较为薄弱,而且中国服务贸易逆差逐年增大,美国则是有着巨大的服务贸易顺差优势。王典(2016)将中国和金砖国家进行比较研究,得出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在金融方面要弱于其他国家,保险服务市场占有率略高于其他国家。总而言之,国内对服务贸易竞争力的研究文献资料仍然有限,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格局和我國服务贸易都出现新变化,本文利用2006~2015年数据对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状况进行探讨分析。

二、中国服务贸易概况

(一)我国服务贸易迅速发展。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的服务贸易开始了快速发展。2006年的服务贸易总额为1,917亿美元,到了2015年增加为7,129亿美元,同比增长14.6%,10年涨幅约3倍,平均每年以15%的速度递增。其中,受2008~2009年金融危机影响略有下降,但随后很快得到恢复并且增速不减。根据世界贸易组织(WTO)公布的2015年贸易进出口总额的统计结果,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连续三年位列世界第一,达到39,586.44亿美元,服务贸易总额位居全球第二位。其中出口总额2,881.9亿美元,较上年增长9.2%;进口总额4,248.1亿美元,较上年增长18.6%;服务贸易逆差缩减至1,366.2亿美元,服务贸易总额占对外贸易总额达到15.3%。(表1)

(二)中国服务贸易存在的问题。在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额度逐年增加的同时,问题也开始显现出来。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额在增长的同时,进口额度始终大于出口额度,这表明我国在服务贸易中一直处于逆差的地位。表2展示了2006~2015年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差额,即每年服务贸易逆差的变化,在2006~2010年虽然有所上升,但幅度很小,始终保持在100亿~200亿美元左右的逆差。然而,2010年之后,进出口差额急剧上升,到2014年逆差额度达到1,599亿美元,占当年服务贸易总额的1/4以上。在2015年则有所下降,但情况仍然不容乐观。(表2)

在我国服务贸易行业中,运输服务和旅游是逆差的主要来源,二者占到了服务贸易逆差额的90%以上。运输行业虽然每年都是逆差,但基本保持稳定的上升状态,但是旅游行业逆差上升速度十分明显,2010为90亿美元逆差额,2012年超过运输行业,到了2014旅游行业逆差额高达1,078亿美元,短短5年时间上升了10倍,现在旅游服务已经是我国服务贸易最大的逆差来源。根据2015年旅游统计数据,我国入境旅游外国人2,598.5万人次,下降1.4%,我国公民出境旅游人数达到1.17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9.0%。出境人数是入境外国人数的四倍还多。虽然我国旅游资源丰富,是旅游大国,但由于旅游行业结构不合理,服务水平不高,相关法律法规不配套等问题,导致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低下。因此,贸易总额高并不代表国际竞争力一定强,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仍然很弱。

三、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分析

(一)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RCA是1976年美国经济学家BellaBalassa提出的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某种产品的出口额在该国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率与该类产品出口额在世界出口总额中所占比率的指标。具体公式为:RCAij=。

其中,Xij表示该国某产品的出口额,Xit表示该国的出口总额,Xwj表示世界该产品出口额,Xwt表示世界全部产品的出口总额。一般来说,如果RCA>1,表明该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比较优势。相反,如果RCA<1,则表明该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不具有比较优势。

表3说明了从2006~2015年我国服务贸易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基本维持在0.5以下的水平,表明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水平低下,竞争力不强。10年间我国贸易总额每年不断增加,2013年一举成为世界贸易总量最大国家,虽然总量上去了,但RCA指数一直处在低位徘徊,10年几乎没有上涨,这说明我国服务贸易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没有比较优势。

(二)TC指数分析。TC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某产品进出口贸易的差额占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由于该衡量指标既考虑了进口,又考虑了,因此其能够反映一个国家某一个产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是否有竞争优势。公式为:TC=

其中,Xij表示i国j产品的出口额,Mij表示i国j产品的进口额。

TC指数的取值范围为(-1,1),其中-1代表竞争力最小,0代表与世界水平相当,1代表竞争力最大。

由表4可知,2006~2010年间我国服务贸易TC指数一直小于0,表明我国竞争力低于世界水平,在贸易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竞争力水平低下。其中10年之前稳定与0~0.1之间,略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在2010年之后,我国的TC指数有加速下滑之势,下降十分明显,说明近几年来我国的贸易竞争优势不增反降,已经严重落后于世界标准水平了。其中2015年的TC指数比2006年要扩大四倍,这与我国逐年增长的贸易量和世界进出口大国的身份极不相符,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我国服务贸易在国际竞争中不但没有获得优势,甚至状况越来越恶劣。(表4)

(三)国际市场占有率(MS)分析。MS指一国某产品的出口总额占世界该产品出口总额的比重。比重越高,表明该国服务贸易的竞争力越高,在国际市场中其服务产品越畅销。公式为:MSij=。

其中,MSij表示该国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Xij表示该国产品的出口总额,Xwj表示世界市场该产品的出口总额。MS取值范围为(0,1),MS越大,表明该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越大。

为了使数据更加直观,表5用百分比表示,从中可以看出我国服务贸易国际市场占有率是在逐年提高,从2006年的3.3%到2015年的4.9%。在2008~2009年金融危机增速放缓,2010年迅速增加,之后又回到缓慢上升阶段。虽然10年间占有率是不断上升的,但上升比率很小,累计增加不到2%。而且国际市场占有率始终在5%以下,国际占有率水平不高。说明我国服务贸易在国际市场并没有打开,开拓世界市场的进程十分缓慢,严重制约服务贸易竞争力的提升。(表5)

四、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一)理论说明。目前,迈克尔波特的钻石模型是对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最流行的解释。该理论认为,影响一国竞争力的因素分为6个,其中主要因素4个,包括: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的表现、企业战略,次要要条件为政府和机遇。由于政府和机遇难以量化,本文不考虑这两个因素的影响,而是针对前面四个因素的影响进行分析。

(二)变量选取。根据影响服务贸易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本文选取了4个影响因素作为自变量,分别是国内生产总值(GDP)、人均国内生产总值(PGDP)、外商投资水平(FDI)、货物贸易出口额(MX)、因变量选取服务贸易出口额(Y)。时间上选用2001~2015年的统计数据,数据来源于历年《中国服务贸易统计年鉴》和WTO国际贸易统计数据。

(三)模型建立。根据影响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本文选用2001~2015年之間15年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模型如下:

lnY=?茁1FDI+?茁2PGDP+?茁3OPEN+?茁4MX+C

其中,Y表示服务贸易出口额,FDI为外商投资水平,PGDP为国内人均GDP,OPEN为服务贸易开放度,MX为货物贸易出口额。各变量采用对数形式,这样可以缩小取值范围和保持数据平稳性。

运用Eviews软件对上述方程进行回归分析,得到结果。(表6)

将以上结果代入原方程:

lnY=0.18FDI+1.06PGDP+0.77OPEN+0.03MX-2.4

(四)实证分析。从回归分析结果可以看出FDI、OPEN、PGDP的P值均小于0.05,结果呈现显著性相关,R-squared为0.999,拟合度很高。但是MX相关性较差,可能是由于近几年贸易总量上升放缓甚至下降的影响。总体而言,本文选取的几个因素对国际竞争力均有正向影响,这些因素每上升百分之一,我国服务贸易出口额就会分别上升0.18、1.06、0.77、0.03个百分点。其中,PGDP和OPEN贡献最大,表明人们收入和开放度对服务贸易影响最显著。

五、结论和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国目前服务贸易水平仍然很低,虽然我国总进出口额在不断增加,总量也位居世界首位,但我国目前服务贸易水平仍然很低。这说明我国贸易发展的不均衡,进出口差距逐年拉大,服务贸易水平和质量也只是世界中的偏下水准。从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和贸易竞争优势指数可以看出,我国服务贸易近十年来基本是低水平的来回震荡,并没有多大提升。国际占有率虽然是上升的,但无论是上升速度还是占有率大小都很低。另外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就是服务贸易逆差,文中显示了2006~2015年以来,我国的服务贸易逆差不但没有减小,反而逐年扩大,而且增加的趋势越来越快,其中主要逆差来源于运输服务部门和旅游部门。这无疑会对我国的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带来巨大不利影响,如何降低我国服务贸易的巨大逆差是当前的最重要问题。鉴于此,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加快建设健全对外服务贸易体系。我国服务贸易目前最大问题就是体系不健全,基础设施、保障设施不完善。因此,要充分用国劳动力密集这一优势,加大劳动密集型服务贸易出口。积极推动高新技术贸易的发展,尤其是金融、电子、保险这些具有高的附加值的行业。由于当前我国的主流发展以工业为主,导致我国的服务业发展缓慢,所以要对我国的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升级,逐步的将发展重点放到第三产业上来。国外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对经济贡献率很高,这也是发达国家服务业水平高的一个重要原因。除此之外,还应该将消费性服务向生产性服务进行过渡,这样可以推动服务贸易长久发展。一方面加大与欧盟、美国的贸易往来,另一方面与新兴经济体建立良好经贸关系,打开他们的市场相对于欧盟发达国家较为容易。

(二)提高服务业服务水平。从本文实证分析可以看出人均GDP对服务贸易的影响最高。随着人们的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也会随之提高,尤其是服务性消费。在满足人们正常物质消费需求后,人们会把消费用到服务上来,此时,服务业在经济上会得到刺激,促进服务行业的发展。在中国,旅游服务是最大逆差来源,要改变这一现状,一方面需要建立健全旅游方面的法律法规,为游客提供法律依据;另一方面要提高旅游景点的服务质量,包括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正确的营销策略等。高质量且有各种保障的旅游服务才会吸引更多的游客,从而带动旅游业进步。

(三)货物贸易中心向服务贸易转移。中国有着巨大的货物贸易顺差和服务贸易逆差,世界许多发达国家恰恰相反,比如美国每年以巨额的服务贸易顺差来弥补货物贸易逆差。中国一直偏向工业经济发展而忽略服务经济发展,这对中国的长期发展是十分不利的。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是相互促进的,提高生产性服务业,可以带动我国整体工业水平的提高,进而带动货物贸易的出口。目前,应当大力发展具有高附加值、高潜力的服务型产业,比如旅游服务业、运输服务业、金融保险服务业等。只有这些服务行业水平的提高,我国的服务贸易质量才能增加,进而增强在国际服务贸易中的竞争力。

主要参考文献:?

[1]李晓峰.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学术研究,2013.1.?

[2]卡佳.中俄两国服务贸易结构与国际竞争力的比较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5.3.?

[3]佘娟丽.中美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6.5.?

[4]王典.金砖国家金融服务贸易竞争力影响因素研究[D].海南大学,2016.5.?

[5]张芳.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分[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4.1.?

[6]刘建廷.中日韩金融服务贸易竞争力比较分析[J].对外经贸,2012.7.?

[7]漆美峰.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3.?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