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10578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43分钟。
外汇实训总结范文第1篇
后勤外包质控体系精细化管理能够得到落实,背后实际上是大量的规范化后勤服务标准的制定。大到招标文件和外包合同,小到消毒药片和工服更换时间,全部需要制定监管标准。各外包公司每月讲评的PPT,以前各公司都从不同角度讲各自亮点,缺乏可比性,现在通过模板规定必选内容和自选内容,方便评比。精细化表单是规范化标准的执行载体。协和医院后勤质控小组以医院ISO贯标和“三甲创优”评审为契机,不断补充和细化了基础性表单工作。从填表对象来看,分为以强调计划、监督和检查的甲方系列表单,以及以强调任务完成和培训演练的乙方系列表单。从表单类型来看,分为单次任务的记录单和周期统计的汇总单。从表单周期来看,分为日报单、周报单和月报单。在精细化的标准表单里,融入了协和后勤外包质控考核的指标和要素。还是以保洁为例,甲方表单包括培训记录表、培训汇总表、培训考核表、培训考核汇总表、巡查记录表、巡查汇总表、外包公司人员花名册、月报汇总表。乙方表单在每次培训、演练和周期作业的日报单基础上,与周期汇总表和每月人员变动花名册汇编为《协和外包公司月度资料汇编》,里面包括8类表格:(1)外包人员花名册,不仅有身份证号等基础数据,还有每月人员在岗、离职、和入职情况;(2)周期作业记录表,不仅记录计划内和计划外的工作完成,还要求每次都有护士长的签字确认和效果评价;(3)周期作业汇总表,在记录表基础上统计每月周期作业完成情况及工时数;(4)培训记录表,记录每次培训情况,包括培训签到和课件;(5)培训汇总表,在记录表基础上统计每月培训完成情况;(6)应急演练记录表;(7)应急演练汇总表;(8)月讲评会PPT。总的来说,精细化标准表单规范了外包公司日常操作,将简单的日常操作变成可以统计的管理指标。同时,表单之间也体现了甲方对于乙方的关联考核重点,如新员工培训上岗情况、员工离职率、平均年龄、周期作业完成情况、培训覆盖率等。
2后勤外包质量控制体系的管理理念
通过后勤外包质量控制体系建设的实践探索,我们可以从中总结出一些管理理念。
2.1做好外包质量控制需要点面结合
后勤外包涉及面越来越广,要做好外包质量控制,首先需要通过统一的调查平台对服务质量进行全面监控服务。同时,又有必要针对重点区域、重点内容、重点流程和经常出问题的方面进行制度化定期专项检查,这样才能做到既有全面又有重点。
2.2PDCA持续改进是外包质量控制的核心
从管理角度看,考核只是一种事后的评价,而质量控制和管理实际上是一种全过程的活动,体现的是PDCA管理循环。后勤外包服务满意度调查平台是后勤质控的起点而不是终点,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很多医院可能都会有满意度调查,重要的不是有没有这个满意度调查,而是在这个统一的平台上能否通过分析、反馈、改进、评比等工作做到有效预防、及时反馈和持续改进后勤服务。
2.3标准表单是外包质量控制的依据
标准是实施管理和控制的依据,没有精细化的标准就没有精细化的管理和控制。而精细化的标准具体来讲体现在设计出来的各种表单之中。后勤外包精细化管理的精髓就是标准化的质控流程加精细化的表单。因此,医院的后勤管理部门需要建立精细化的后勤服务标准,并且转化为具体的各种管理表单,这样才能把精细化的后勤外包管理在实际工作中得到落实和执行。
2.4外包质量要控制更要培训
外包质量是控制出来的,也是培训出来的。实际上中国医院的后勤专业化服务仍在起步阶段,自身质量监控体系有待完善,而医院由于其特殊性对后勤服务的标准要求非常之高,因此在市场中符合医院要求的外包公司和专业化人才是很少的。对医院后勤部门而言,需要做的不仅仅是对流程的严格监督和控制,还需要对外包公司进行培训,让他们能理解、领悟并依照医院精细化的流程进行严格作业并持续保持既定的标准。
2.5医院和外包公司应是平等合作伙伴
外汇实训总结范文第2篇
国际结算是国际贸易进出口业务流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涉及金融、法律、保险、英语、国际贸易、会计等多个领域。国际结算课程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既是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延伸,也是外贸函电、国际贸易单证实务等后续课程的学习基础,国际结算课程具有专业性强、涉及面广、涉外性、操作性、实用性、时效性(与国际惯例紧密相连)、多学科交叉等特点。“学校应该从社会情况的分析中获取课程概念;通过对社会的详细研究才能决定什么知识有意义,什么知识最具持续力。”。应用型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以市场为导向,以“应用”为特点,以专业能力素质培养为核心;在课程设置上坚持“有用、够用、适用”的原则,精选课程和教学内容。为了解国际结算的实际应用情况,2013年11-12月,“地方高校《国际结算》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组对我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问卷分基础信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试方法、意见与建议五部分,涉及在生活或工作中用到过哪些方面的国际结算课程知识、遇到过什么票据、用到哪些结算方式、用到最多的结算方式是什么、《国际结算》课程是否有必要双语教学、课程实训应怎样安排、期末闭卷考试的成绩占总成绩的比重、实训的计分方法、实训成绩占总成绩的比重等20个问题。调查对象涉及我校09届、10届、11届、12届、13届毕业生及刚学过《国际结算》的10级在校生。问卷采用QQ邮件方式发出,发出问卷150份,回收134份,有效问卷126份。深度访谈的对象为三个09届毕业生,内容为她们毕业后的实际工作情况,访谈方式为电话、QQ聊天、索取年终总结等。调查发现:1.学生毕业后刚开始拿到的外贸单大多是一些小单,遇到的是小客户(一个国家或许就那么几个大的分销商),发货很多是跟国内的快递合作,发小包的多;2.这些订单大多通过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国外客户很多是通过阿里巴巴国际站发询盘进行采购的);3.结算方式大多是在线西联汇款、Paypal、T/T、ebay、SecurePayment(原Escrow),信用证、保函等只适合金额很大的;4.在实训室不开放的情况下,纯电子模拟实训的效果不及纸质与电子混合模拟实训(因为电子实训不能课后重温实训过程)。根据调查结果,我们认为国际结算的教学内容应增加第三方支付的内容、增加汇付的教学课时,减少信用证和托收的教学课时。因为设有国际贸易单证实务课程,我们认为除汇票、本票、支票之外的单据就不再在国际结算课程中专门讲述。国际结算课程的知识目标可以表述为:学生掌握国际结算的基本原理,掌握汇票、本票、支票等金融工具和汇付、托收、信用证、第三方支付等结算方式的概念、国际规则惯例和应用方法,知晓银行保函、备用证、福费廷、国际保理等新型结算方式。国际结算课程的能力目标可以表述为:学生增强国际结算有关国际规则惯例的学习能力,掌握汇票、本票、支票等金融工具的运用能力和汇付、托收、信用证、第三方支付等结算方式的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合理选择和组合结算方式、防范结算风险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国际结算课程实训体系的改革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大力加强实践教学,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应用型人才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有很强的专业实践能力。但长期以来,高等院校普遍存在“重书本知识、轻实际操作”的现象,对类似于国际结算这样的实务性很强的课程的实践性重视不够。在传统教育模式中,偏重理论的讲授而相对忽视学生业务操作能力的培养。学生也对习惯于“死记硬背”,动手能力弱,应用能力差,考核时得分最低的往往是案例分析和模拟操作这类的大题,求职时往往因动手能力差而影响竞争力。“地方高校《国际结算》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组在实训方面进行了以下探索。
(一)增加了实训课时和实训项目
过去我校国际结算的实训分配10课时,最多只能安排5次实训。我们现在分配了21课时,可以排10次实训,实训占总课时(51课时)的比重大幅提高,从过去的约20%到现在的约40%。
(二)精心设计实训项目
过去我校实训项目往往是在购买的软件上进行,项目或脱离实际,或陈旧过时,或过于简单。为此,我们在调查的基础上自行设计项目,项目资料主要来源于实际工作:在解答实习学生和已毕业学生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过程中收集大量案例,经合理改造设计成国际结算实训项目,把实际工作中的例子经过改造变成我们的项目,所用的单据也多是实际使用的单据扫描而来,比如真实的中国农业银行西联汇款收汇单、发汇单、境外汇款申请书,招商银行的本票和本票申请书,中国工商银行的支票等。
(三)同步安排理论与实训
过去我校的实训课集中安排在学期期末,即理论讲授完成之后,这样项目实训与理论讲授相隔时间过长,不利于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为克服学期末集中上机实训所带来的信息遗忘,合理安排实训时间,提高学生实际运用和应变能力,我们认为理论课与实训课应同步进行。为此,我们把实训课与理论课穿插安排,一般在讲授某种金融工具或结算方式后立即安排相应的实训。
(四)合理构建实训体系
实训体系要在体现实际工作需要的基础上,既应包含单个金融工具、单个重要结算方式的项目,又应包含综合性项目以体现不同情境下结算方式的选择与使用。为此,我们根据前述调查结果,增加了Paypal、西联汇款等项目;我们的实训体系包括汇票填制、本票与支票填制、T/T汇款、西联汇款、PAY-PAL开户、托收申请、开证申请、为信用证准备汇票和单据清单、审单、结算方式比较与选择等十个项目。其中前九个为单项实训,个人独立完成;最后一个项目为“结算方式比较与选择”,形式以寝室为单位进行演讲比赛,演讲时其他寝室学生当场提问,讲师点评,优胜者加分。
三、国际结算课程考试考核的改革
考试考核不仅是衡量学生学习效果的手段,也是引导学生的指挥棒。传统的国际结算课程考核采取一次性期末考试的方式“,一张试卷定乾坤”,教师往往在临近考试时划出书中重点,让学生背诵;学生不管平时理解与否,只要考试前刻苦背读,一样可得高分。这种考核方式过于单一,缺乏引导学生重视实践的过程,造成学生平时不注意积累,只靠期末突击,使学生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更不能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水平。“地方高校《国际结算》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组在考试考核方面进行了以下探索。
(一)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应用型人才的能力不仅在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力。而能力的形成在于过程,很难仅体现在一次考试上。基于“一考定成绩”的传统终结性评价模式的缺陷,我们认为应实行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全过程评价,实施多元化的考评体系--平时成绩、模拟实训和期末考试卷面成绩相结合,变一次性考试为“激励性”考试,有效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此,我们适当降低期末卷面考核的权重,加强平时的评价记录,引导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减少期末考试的分量,占总评的比重从70%降为40%;增加平时成绩的分量,占总评的比重从10%增为30%。平时分来源为考勤、作业、回答问题奖励等。
(二)加大实训考核的分量
过去,实训考核是包含平时成绩之中的,为加强实训,单独考核实训,实训占总评的比重为30%。在期末闭卷考试中,安排一30分的应用大题来自实训项目(经过改造)。
(三)构建以能力考核为导向的考核内容
能力考核,除了体现在前面提到的实训考核外,还体现在期末试卷上减少识记层次的考核分量,增加应用和综合层次的考核。比如体现审单能力的改错题,体现应用能力的应用题;即便是填空题,也往往是各种结算方式或工具的比较。我们的学生成绩考核表使用EXCEL2010编制,内含表达式(如VLOOKUP函数),可以自动计算结果,工作量主要为平时的评价记录。
四、结束语
外汇实训总结范文第3篇
2007年4月,为规范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办即期结售汇业务的市场准入和退出程序,提高行政许可效率,国家外汇管理局决定调整银行结售汇业务的市场准入和退出管理方式,银行分支机构经营结售汇业务由核准制准入管理改为备案制准入管理,即由外汇局分支局事前审批改为由银行上级部门授权后来外汇局备案即可。结售汇准入方式的改变大大降低了结售汇市场准入门槛,备案手续进一步简化,有效促进了银行结售汇业务的开展,受到了银行的普遍好评,但在在实际业务管理过程中我们也发现目前结售汇市场备案准入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事前、事后监管的一些薄弱环节亟待加强,建议采取相应的配套措施加强管理。
一、当前结售汇市场备案准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有些银行的分支行把结售汇市场备案准入资格当做“任务”和“目标”来完成,而不管自身业务是否需要,条件是否具备。我们注意到银行申请经营即期结售汇业务备案只要提供备案申请、上级行的授权和《银行经营即期结售汇业务备案表》到所在地外汇局确认备案即可开办结售汇业务,经营远期和人民币与外币掉期业务也只需获得即期结售汇业务资格6个月以上以及提交相关备案表、上级授权等材料,这些条件多只限于“表面”,许多申请备案银行并未做详细的可行性研究。盲目追求业务品种的大而全,真正忽视了申请银行外汇从业人员资格的认定以及开展业务的内在条件。一些申请银行在人员配备、会计设置、网络条件等软硬件设施根本不到位的情况下仍仓促申请结售汇业务,而外汇局由于行政许可相关规定,对符合“表面”文件条件的银行必须在自受理申请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做出行政许可。给事后监督带来诸多困难。
2.新开办网点忽视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原《外汇指定银行办理结汇售汇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第十二条第(三)点 规定金融机构申请结汇售汇业务必须“具有外汇局培训,并经外汇局考试合格的相关业务人员”,而现行的结售汇准入制度取消了对申请准入银行的业务人员资格认定,改由银行自行对网点人员进行培训,但从目前的情况看,许多银行往往忽视人员素质的提高,对新开办网点业务人员培训的力度不够,结售汇业务的相关规定不能及时传导到位或外汇政策传达不及时。从近年来对新开办银行的回访及日常监管情况看,由于新开办银行业务人员对结售汇业务的不熟悉,而导致业务办理过程中错误频发,报送结售汇统计数据中,经常出现结售汇统计数据归类错误、金额错误等情况,造成外汇局监管难度加大。
3.内控制度管理体系不健全。近年来从我们对银行结售汇业务的日常监管中,发现许多银行的结售汇内控制度不健全、不完善。一是结售汇内控制度建设不健全。许多银行没有制定适应本行实际的内控制度,只是照搬上级行内控制度,存在制度与实际业务脱节的现象。有的银行内控制度严重过时,许多新的外汇法规没有充实进操作规程和内控制度里,没有随着外汇政策的变化进行相应的调整。二是内控制度执行不到位。一线操作人员忙于日常业务,重于业务指标的完成而疏于学习,对内控制度知之甚少,内控制度只是一纸空文,形同虚设。
4.银行机构信息变更备案不及时情况较为普遍
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调整银行即期结售汇业务市场准入和退出管理方式的通知》(汇发〔2007〕20号)要求,银行经营结售汇业务期间,如发生机构更名、营业地址变更等情况,应在机构信息变更正式确认后的20个工作日内,持《银行经营即期结售汇业务机构信息变更备案表》一式两份,向国家外汇管理局及其分支局办理备案。其中,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关于银行即期结售汇业务市场准入和退出管理有关问题的批复》(汇国发[2007]11号)的解释,汇发[2007]20号文件中“机构信息变更正式确认”的起始时间以新换领的《金融许可证》颁发日期为准。
但我们平时工作中发现,银行逾期未办理机构信息变更备案现象十分普遍,有个别行甚至多次变更地址,从未在外汇局变更备案信息,有的网点逾期长达2年,究其原因是由于信息变更与停止经营是否到外汇局备案,对银行不造成任何影响,加上银行法规意识不强,重视程度不够,同时外汇局尚无有效的渠道加以掌握和了解这些信息,即使银行不向外汇局办理备案,外汇局也无从知晓。这种主要依靠银行自律进行备案管理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监管效果。其结售汇业务管理的合规性意识亟待加强。
5.结售汇市场准入备案信息化建设发展较慢,难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目前,对银行经营即期结售汇市场准入、管理及退出均为手工操作,仅利用电子文档或登记簿来完成对备案机构的统计和汇总工作,管理手段较为落后。对于日趋庞大的备案机构无法进行快速查询和汇总,各机构变动信息较难理清、查找,给市场准入工作的后续监管带来了难度,亟需建立一套完善、科学、高效的银行结售汇准入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管理。
几点建议:
1.外汇局要加强结售汇市场准入备案的宣传工作,加强与各辖区结售汇授权银行的沟通与联系,详细了解辖区各银行的机构设置情况,人员配备及业务发展、内控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听取授权银行对辖区各分支机构开立结售汇业务的计划方案并进行分析指导,做好各分支机构结售汇备案准入的可行性研究工作,对确实具备开设结售汇业务的分支机构进行授权。保证银行结售汇市场准入获准备案后,顺利开办业务。降低外汇局的事后监管的难度。
2.发挥技术手段,建立各监管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机制,实现经营结售汇业务机构的网上备案管理。应尽快建立外汇局、银监局、工商和技术监督等部门间的信息共享机制,采集相关部门数据,尽快建设经营结售汇业务机构信息管理系统,便于对经营结售汇业务机构进行长期、系统的管理。通过信息系统的建设,进一步简化备案手续,规范市场准入的操作流程,对准入的机构形成完整的信息库,实现结售汇市场准入网上备案,从而便于通过信息系统进行相关机构信息的调阅、查询及汇总,避免手工录入的繁琐与核对不便,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使银行结售汇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
3.提高金融机构对信息变更的备案意识,强化银行机构信息更改后的相关业务系统信息修改工作。一是建立与银监系统及外汇局内部的沟通机制。建立与银监局信息沟通机制能够从源头确保外汇局市场准入的监管质量。二是建立外汇局系统内部的信息沟通机制有助于从非现场监测银行网点结售汇业务的开办情况,如通过金宏工程国际收支系统、外汇账户系统可以监测银行网点业务开办情况,查找违规线索,确保市场准入工作的严肃性。三是可以考虑将金融机构信息变更的备案作为国际收支现场核查的一个项目,通过现场核查核实金融机构的信息变更情况,对信息变更后没有及时来外汇局备案的金融机构在督促其备案的 同时进行相应的处罚。
4.严格执行结售汇市场退出制度,以往在制度执行过程中,重准入轻退出,甚至未对金融机构执行过市场退出制度,使金融机构只认为跨入门槛就可以了,建议对在取得准入资格之后出现重大违规的银行网点取消其经营结售汇业务的资格。
5.完善银行内部管理。一是银行要根据外汇政策和业务发展及时修订、完善相关操作规程和内控制度,明确各部门和各岗位的工作职责,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确保各项外汇管理政策落实到位;二是银行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内部培训,提高外汇从业人员政策水平和工作能力。
外汇实训总结范文第4篇
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发现职业技术院校学生和其他高等院校学生相比,英语起点低,基础差,词汇学习中突出问题是缺乏主动性,死记硬背,学用分离,习惯一词一义。从而造成记单词难,词汇量小,不会学以致用等问题。他们往往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收效甚微。所以需要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词汇学习能力。在提高教师词汇教学能力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提高英语词汇学习的效果。
词汇学习策略研究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一是理论意义:在《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明确提出高职高专学生在入学时一般应掌握英语单词1000个(较低要求)-1600个(标准要求),学生毕业时要通过过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A级或B级考试。A级要求3400个单词,B级要求2500个单词,以及与这些词构成的词组。这说明在高职高专院校进行词汇学习策略训练很有必要。但是针对高职高专学生的英语水平现状,采用哪种方法更能激发他们学习英语词汇的兴趣,进而提高词汇学习效果更是值得探讨和研究的。从前人的研究中发现词汇学习策略对学生英语词汇学习有一定的影响。但大部分学习策略都是针对教师的教学方法的,都是在研究教师。很少有人把研究重心放在学生上。若从高职院校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入手,将词汇学习策略中的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和策略训练结合在一起。元认知学习策略让学生有意识的主动去学习英语词汇。认知学习策略让学生对主动学习的东西进行输入加工处理。策略训练可对对学生学到的东西进行及时的检验。这两种方法的结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词汇的掌握情况。既能弥补学生词汇信息输入不足的缺陷,同时又能加深学生对词汇的认识。把教师和学生都调动起来,能达到提高词汇学习效果的作用。由此可见,这两种方法的有效结合对英语词汇学习的指导正是其理论意义的具体体现。二是实践意义:在高职高专学生英语水平普遍低的大环境下进行实验,通过问卷调查和词汇测试结合两种方法探讨在高职高专学生英语词汇教学中的效果,以解决实际问题,进而提高高职高专学生英语词汇学习效果,同时为以后的词汇教学提供更有效的实践指导。
词汇学习策略研究属于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研究,在国外,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的研究开始于70年代中期,率先进入这一领域的是美国的Rubin加拿大的Naiman Frohlich和Todesco等人。美国语言学家Rubin(1975)指出,研究善学语言者是一种行之有效地判定语言学习策略如何影响语言学习的方法(文秋芳,王立非2004:1)。从此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的研究逐步成为应用语言学研究的热点。O’Malley 和 Chamot 根据信息处理的理论,将策略分为三大类: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和社会/情感策略。Oxford 根据策略与语言材料的关系将策略分为两大类:直接策略和间接策略。Cohen 根据运用策略的目的,把学习策略分为两大类:学习语言的策略和运用语言的策略(Andrew D.Cohen2000:F14-F16)。Norbert Schmitt在《语言教学中的词汇》一书中介绍了词汇教学的若干策略,包括社会策略和决定策略。Oxford 和Scarcella指出,教师应该教给学生明确的词汇学习策略,培养他们使用词汇学习策略来扩大英语词汇量。从以上国外学者的研究来看,都是研究了学习策略,研究的重心都是教师。很少人把教师和学生结合起来研究。
我国外语学习策略的研究要比国外稍微晚一些,。80年代后期,吴一安等人开展了建国以来对中国英语本科生最全面的一次调查。1990年文秋芳为撰写博士论文对近400名英语专业二年级学生的策略使用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和个案研究,1995年调查了全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学习观念和策略,1997年以“英语专业学生观念与策略的变化”为题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的研究,其间根据研究结果发表了一系列论文,并在1996年出版了专著《英语学习策略论》。同期,顾永琪为撰写博士论文研究了中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学习英语词汇的策略。王文宇为撰写硕士论文研究了英语专业学生学习词汇的策略(转引自Andrew D.Cohen2000)。从以上叙述我们可以看到,大部分学者都是研究学习策略,只有几个研究者研究词汇学习策略。但把词汇学习策略和策略训练结合在一起研究更少。虽然,外语学习策略训练在少部分大学已经开始,通常采取的形式是讲座或短期训练,而将策略训练融入到外语教学当中的还比较少见,针对策略训练效果开展的研究更少。
从以上内容介绍,笔者认为国内外专家对词汇学习策略研究已开始关注。
首先,词汇学习策略从注重理论研究逐渐转移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研究上。
其次,对词汇学习策略的研究不仅仅局限于著名的专家和学者,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通过他们的教学实践,也开始探索研究词汇学习策略在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
第三,研究范围和对象方面,从单一的词汇学习策略研究,到词汇学习策略和策略训练相结合,把教师和学生一起研究。
外汇实训总结范文第5篇
一、夯实语音教学基础
英语语音是“读”的第一步,也是英语语义表达的外在形式。很多学生不愿张口的主要原因是语音掌握不够牢固,记不住词汇语音。的确,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不仅要掌握基本的音标,还需要掌握大量的词汇、语音与语义。因此,教师将英语中“读”的环节放在首位,首先必须突出语音教学,从基础语音教学到大量的词汇语音学习,夯实语音学习基础。
1.从音标入手,给学生一把语音学习的“钥匙”
从当前很多教材的编写内容看,忽略了音标教学,这是不够合理的。语音是英语学习的一把钥匙,让学生掌握音标,就能实现词汇发音的畅通无阻。教师不妨结合词汇教学,适当将音标学习渗透于词汇教学过程之中,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音标发音,学会正确拼写词汇,这是语音学习的基础。同时,在音标教学时,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将抽象的音标教学渗透于平时教学实践之中,帮助学生总结字母或字母组合的发音蕴含的一定规律,这对于学生会读、识记词汇等起到积极作用。
2.夯实词汇教学,让学生具备一定的词汇储备
“读”,首先是每个单词词汇,学会读大量的词汇,他们便能够开口读出了,提高读的自信心。所以,教师要突出词汇教学,从词汇的音到意,全方面,多维度掌握好一定量的词汇,为读做好准备。在词汇教学时,首先突出词汇的语音与语义教学,并将抽象的词汇教学渗透于平时的课文学习、对话、阅读过程之中,这样不仅能够容易掌握音与义,还突出学生的运用词汇,提升表达能力。
在词汇教学时,教师还需要创新词汇教学方法,提高词汇学习效率。比如,可以从“母”词汇入手,从字母组合变化,写出其他各种不同类型的词汇,从词性到意思,让他们学会“造词汇”,掌握一个“母”词汇派生出很多不同类型的词汇,便于学生表达与记忆。同时,将词汇音与意结合起来,放在对话,文本阅读教学过程中,感受词汇不同形式的变化,让学生更容易掌握词汇。
二、强化“读”技能的训练,让学生学会“读”英语
英语学科与其他基础学科在“读”方面有着不同的规律特点,强化学生“读”技能的训练,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学生朗朗上口,读得地道,读得流利,读出英语学科特点,引导学生学会“读”英语。比如,让他们掌握单词爆破音,英语中虽然只有/p/, /b/, /t/, /d/, /k/, /g/6个爆破音,但要真正掌握读音,读出一口地道的英语味道,不仅需要加强训练,还应该掌握科学的发音方法。再如,让他们掌握连读的方法。指导学生读的过程中,明确可能出现连读的情形,掌握相关的规则;适时引导学生注意并学会词与词间连读,让每个学生在读的过程中都自觉按照连读规则进行阅读。教师还需要引导他们掌握英语阅读中的语调,让他们体会到同一词汇意义由于表达者的语调不同,给对方的理解产生一定偏差。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模仿、练习、对比等方式,体会语调在英语阅读中的作用,努力做到正确发音,合理连读,准确把握语调,学会“读”英语。
三、将课堂“读”英语向课外拓展延伸
从根本上提高学生“读”英语的能力,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内时间,需要将课堂“读”英语向课外拓展延伸,从而达到一定量的积累,这样才有质的飞跃。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内时间,强化“读”的训练,还结合教学内容,向课外拓展与延伸,让学生多“读”。比如,利用课前五分钟,让学生自主“读”英语,指导学生正确朗读;也可以将学生请上讲台,做朗读的榜样,对于朗读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结合教学内容,推荐相关的课外阅读素材,为课堂内阅读做有益补充,实现将课堂“读”向课外拓展延伸;同时,教师还可以设定好课外阅读的时间,让“读”更具有针对性和任务性。
上一篇:外汇模拟交易实训总结{整合5篇}
下一篇:外教培训总结{整理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