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AA范文大全网!

外出培训总结范文精选{优选5篇}

梦里花落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本文共计25696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103分钟。

外出培训总结范文第1篇

——关于劳务经济的调查报告

为了贯彻县委,县政府劳务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促进劳务经济大发展,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当好参谋,县老促会、县劳转办、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在县党政主要领导、主管领导的领导下,在各乡镇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在各级老促会、劳转办、劳动局工作人员的努力下,利用10个月的时间,采取重点解剖,专题调查、总结典型经验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县劳务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一、劳务经济发展现状

在10个月的调查过程中,我们重点解剖了10个村,对制约发展劳务经济的六个问题,进行了反复深入的专题调查,总结了40多个各类典型经验,进而对劳务经济发展概况、特点、作用、给农村带来的变化,所取得的成效进行综合分析,分述如下:

(一)劳务经济发展的基本概况

县委、县政府及各乡镇党委、政府坚持科学发展观,把促进劳务经济发展,作为城乡统筹发展,振兴县域经济的战略产业来抓,作为县乡村三级干部的一号工程来实施,使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呈现良性互动,跨跃式发展的良好态势。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使劳务经济成为主导产业。一是从劳动力转移的数量和规模上看已形成了一支产业大军。2004年转移农村劳动力41744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45.8%,2005年转移农村劳动力4.87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56.6%。二是从劳务收入拉动人均增收比例看已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2004年劳务总收入达到1.2亿元,拉动全县农村人均收入650元,已占农村人均收入的28.5%。分别比2003年增长30%和62.5%,2005年实现劳务收入1.6亿元,拉动农村人均增收860元,分别比去年增长33.3%和32.3%。三是从劳务收入占农村收入的比例看已成为各乡镇的主导产业。2004年劳务收入1.2亿元。占农村总收入的18%,占种植业收入的31.4%,占养殖收入的167.7%,占第二三产业的105.23%。综上所述,不难看出劳务输出是一个投资少,见效快,产出多,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快步奔小康的重要举措。

(二)劳务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

根据调查材料分析,目前劳务经济呈现出以下特点。1、劳务输出人数大幅度上升。2004年比2003年上升了20.8个百分点,2005年比2004年增加了10.8个百分点,发展速度加快。2、劳务输出从事的行业较多。可分四种,一种是纯外出打工,有的从事工业、建筑、交通、社会服务等40多种工种。第二种是自己闯出做生意。有的去外地开超市或去俄罗斯、南韩、日本等国家做生意。第三是兴办企业,有的外出打工挣钱后在外地直接办工厂,企业、公司等。第四种是移地开发,有的去三江开发种水稻,有的去天津养奶牛,有的去俄罗斯种菜。3、劳务输出形式不断活化。一是政府组织送出,二是中介组织推介,三是依靠信息引出,四是依靠亲友带出,五是依靠能人或经济人领出,六是自己独立闯出。从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办公室2005年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报表看,农民自发转移的占44.81%,政府组织输出和中介组织及经济人组织输出的占55.19%。有组织输出比重超过一半以上。4、劳务输出地域不断拓宽。劳务输出人员已经从乡内、县内、省内向省外、国外不断扩大。从劳务输出地域比例看,乡镇内输出占0.9%,向外县内占12.9%,县外省内占24.8%,省外国内占51.3%,国外占2.05%,一半以上的农民务工人员在省外、国外50多个大城市务工。5、劳务基地规模不断扩大。县、乡主要领导把辟建劳务基地,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亲自考察、联系。先后在北京、上海、大连、广州、青岛、烟台、昆山等50多个城市,在俄罗斯、日本、南韩等10多个国家等辟建劳务基地398个,60%以上的劳动力是通过劳务基地转移出去的。6、务工人员趋于稳定,时间不断延长。从全县解剖的10个村的劳务输出情况看,一年到三年的占输出人数的29.84%,三年以上的占42.14%。7、劳务输出的妇女劳动力人数明显增多。2004年转移的农村妇女劳动力只占农村劳动力转移总数的10%。2005年转移农村妇女劳动力达14528人,占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总数的29.6%,比去年增加了19.6个百分点。8、打造一批典型和名牌。据劳转办掌握全县有40多个典型单位,260名劳务输出个人典型。我县叫响的有从事建筑、绿化、养殖、保姆、保安、缝纫等劳务品牌。9、小富置家,大富兴业已成趋势。很多外出打工农民挣到钱,由穷变富。**乡常青村**去莫斯科打工挣回了钱在城里买了门市楼,购买小轿车。有的打工仔挣到钱后在外办公司,当大老板,如**乡**在哈市创办齐峰实业,有固定资金700万元,注册资金400万元,年纳税100多万元。也有的回乡创业。如**乡**村**,外出打工淘金,回乡投资300万元创建“黑土星”米业,年产值1000多万元。

(三)劳务经济作用和取得成效

1、劳务经济促进农民增收,脱贫致富的作用突出。劳务输出已成为全县农民增收,脱贫致富的重要渠道。2004年全县劳务收入人均收入增收650元,2005年劳务收入人均收入增收800元。有526户农村贫困户和1573人通过劳务输出走上了脱贫致富道路。部分村屯劳务收入达到小康水平,如上集民族村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全村人均收入超万元,家家达到小康户水平,消灭了贫困户。

2、劳务经济促进了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通过劳务输出,一方面使土地集中在有经验的种田能手中经营,提高了种植业的效益。另一方面促进了非农产业的发展,改变了在农业中,种植业一统天下的局面。据2004年全县农民收入构成情况统计分析,2004年劳务收入12067万元。占全县农村经济总收入的18%,二三产业占全县农村经济总收入的16.1%,畜牧业占全县农村经济总收入的10.4%,种植业总收入只占全县农村总收入的一半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出现多元经济并举的格局。

3、劳务经济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改善了生产条件。由于劳务经济的发展,使农民逐步富裕了,手中有钱了,增加了对农业的投入,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和标准化作业能力。如上集镇天放村几年来投资557.5万元,打电机井212眼,架高压线路3000延长米,修桥涵73座,有农业机械343台套,基本实现机械化作业,改善生产条件,提高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

4、劳务经济促进了土地流转,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农村劳动力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推动了土地的合理流转,由一家一户传统种植转为规模化经营。**乡**村有劳动力310人,劳务输出219人,占劳动力的70.65%。5442亩土地由原来的一个劳力耕种17亩,增加到一个劳动力耕种59亩,增加3.47倍,土地基本集中在部分种田能手中,这样既推动了土地规模化生产,又实现了走一户富二户的目的,全村人均收入达4855元。

5、劳务经济促进农民综合素质提高。外出打工农民不仅富了口袋,而且富了“脑袋”。农民走出了家门,跨出了省门,冲出了国门,看到了纷繁万变的大千世界,从而开阔了眼界,更新了观念,树立“要想富、出劳务”外出打工光荣,创业致富有功的新观念。许多打工农民不仅赚了钱,而且学习了外地的致富经验,学习法律知识维护自己合法权益,学到了很多技能和本领,增强了市场意识和创业发展的信心。人们反映:外出打工人员接受城市工业文明的熏陶,回来穿戴讲究、说话文明,象变了一个人似的。有的人还由“打工仔”变成了“小老板”。实践证明外出打工提高了农民综合素质和就业、择业能力,造就了一大批优秀农民。

6、劳务经济促进农村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各级领导把劳务经济作为一项产业来抓,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步伐,每年将有4万多剩余劳动力转移,促进了劳动力资源开发,土地有效流转,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和利用。农民通过打工富裕了,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谈论更多的话题是多挣钱、快致富、讲科学、学技术。家庭和睦、邻里互助、尊老爱幼、文明向上尉然成风,杜绝大量剩余劳动力滞留农村潜在不安定隐患发生,促进了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

7、劳务经济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各级领导干部通过抓劳务输出,为农民发家致富服务,为外出打工农民送信息,找门路,帮助农民解决实际困难,解除后顾之忧。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帮农民之所需,为农民办好事、办实事,广大农民对党的政策更加拥护,对领导干部更加信任,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了。

8、劳务经济的发展加快构筑和谐社会建设。农民进城务工,有效地缓解了农村富裕劳动力就业的压力,减少人多地少的矛盾,解决了农村“半年忙碌半年闲”问题,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促进了农业现代化,使劳动力资源和自然资源合理配置,收到最大效益。同时,农民工进城务工也促进了城市工业及各项事业的发展,加快工业反哺农业进程,促进城乡和谐发展,农民融入城市,有的已成为城市居民,促进城乡交流,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城乡经济健康、协调发展。

二、劳务经济工作的基本经验

在调查研究过程中,使我们深深感到:多年来,特别是近两年来发展劳务经济成功的实践,既提高了各级党、政领导农村工作的能力,也使我们得到了一些有益的启示,其基本经验有如下六点。

(一)深化思想认识,切实加强领导。长期以来,有的领导思维方式是就农业抓农业,就粮食抓粮食,眼睛光盯着那块土地,或者忙于领导事务。对劳动力转移,一些干部是说起来重要,抓起来次要,放任不管,带管不管。一些部门认为与己无关,针对上述问题,各级领导采取了有力措施加以解决。一是认真学习中央1号文件、《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农民进城务工就业管理和服务工作的通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环境工作的通知》、《农业部关于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工作的意见》和省市有关文件及领导讲话。二是组织领导参观考察。县委书记**亲自带领主管领导、有关部门和乡镇领导去北京、天津、沈阳、大连、青岛等劳务基地考察访问。三是搞好调查总结典型。全县总结了一大批典型,在**镇召开劳务输出现场推进会,推动全县发展劳务经济。四是召开劳务经济工作会,表彰先进,带动中间,推动落后。今年2月20日,全县召开了劳务经济工作电视会议,在全县500个自然屯,建立1500多个分会场,3万多干部群众参加会议。五是通过算劳动力转移收入帐,看发展劳务经济重大意义。通过上述方法,使各级领导认识到,劳务输出是贯彻中央1号文件精神的重要举措,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真正把劳务经济当成产业抓。在此基础上调整了工作思路,实现“三个转变”:由抓土地产出率向同时抓劳动生产率转变,由抓自然资源开发向同时抓劳动力资源开发转变,由抓经济结构调整同时向抓农村就业结构调整转变。真正把劳务经济列入了日程,纳入总体规划,强化措施,各级干部不仅重视在思想上,而且是落实到实际行动上,分解在责任上,体现在效益上,树立抓劳务就是抓增收,抓富民,抓发展的思想。工作中与经济工作齐抓共管,并举并重。

(二)加大宣传力度,转变思想观念。在农民中程度不同,存在温饱既安不愿走,老守田园不想走,怕担风险、无技术不敢走的问题。部分农民受传统观念束缚,认为打工不是正经人干的,女孩子怕出去学坏。特别是“一免两补”和粮价上涨等因素影响,对出外打工积极性不高,甚至个别有回流现象。县乡党政领导根据上述思想问题,采取了如下措施加大了宣传力度,调动了出劳务的积极性。一是组织宣传队、报告团深入全县500个自然屯,巡回宣传发动,大张旗鼓宣传。二是县乡召开工作会议,总结表彰大会,宣传先进典型事迹。三是通过新闻谋体跟踪采访报导外出务工的**农民,先后制作了《离土创业**人》、《走出一步天地宽》、《务工典型精粹》等电视专题片,在县电视台连续播放,并多次被省市电视台采用。四是组织在外打工成功典型进行现身说法,春节期间组织打工者深入村屯宣讲,针对思想实际有针对性宣传。五是坚持先宜后难分类发动的方法。对一些容易发动的户采取宣传发动和干部包屯、入户工作就可以发动出去,对那些无技能没门路,身体弱、岁数大、头脑差和一些懒散户迟迟走不出去的,由乡村干部包户逐人发动。如**村等采取此办法发动出的人数占劳动力总数的71.2%。六是制定宣传优惠政策。县委专门制定出台了土地流转、中介服务、证照办理、生产生活帮助,回乡创业等12个方面的优惠政策,进行大力宣传,从而调动各级干部和务工人员积极性。七是帮助农民算好三比帐:一算收入帐,通过对种地与务工收入对比、投入对比、风险对比,使农民认同认可;二算政策帐,种地有政策,打工也有政策,使其解除后顾之忧;三算效益帐,让农民知道劳务输出既富百姓、又富财政、既富口袋、又富脑袋、既有甜头、又有奔头、挣回的是收入、改变的是身份、转换的是观念,影响的是几代人。从而树立起要想富出劳务思想,推进了思想解放,营造了外出打工光荣的氛围。

(三)加强职业培训,提高务工人员的素质。培训工作落后是制约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因素。它既影响劳务输出的成功率,又影响土地流转的速度。为此,县里在五个方面抓了培训工作。一是抓阵地培训,二是抓岗前培训,三是抓岗位培训,四是抓职业培训,五是抓订单培训,六是抓源头培训。县委、县政府决定将原技工学校、职业高中、电大站等九所培训学校合为一所,成立了**县农民职业技术学校。去年,该校培训农民工7401人,其中技能性培训3001人,引导性培训2400人。由于县乡、村层层动手,采取多种方式开展培训工作,提高了素质,增强了就业竞争力,所以输出劳动力比较稳定,固定人数较多。据全县10个重点村劳务输出调查统计,转移时间在三年以上的占输出人数的42.14%,其中固定人数占长期输出人数的92.17%,提高了农民工的实际效益。

(四)加强基地建设,搞好管理服务。劳务输出最初是农民自发转移,散兵作战,领导自流,无人管,服务滞后。针对上述问题,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主管领导、各战线分管领导和各部门、各乡村都把辟建劳务基地,实现规模输出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采取领导干部走出去对接选基地,利用能人创基地,轮流驻在抓基地,网上洽谈建基地,把用工单位请到县、乡进行用工对接建基地,利用中介组织,劳务经济人搞对接,利用亲情、乡情、友情搞对接,利用驻外机构搞对接等形式,千方百计抓好基地建设。全县已在北京、上海、大连、天津、俄罗斯、日本等建立劳务基地398个,有60%的劳动力都是通过劳务基地转移出去的。同时加强对基地管理和服务。确定专人,成立劳务输出联络组织。一是对民工进行安全、法律知识及生活常识教育。二是负责务工人员工作联络,依法签定用工劳务合同。三是保障劳务人员人身安全和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四是搜集和掌握劳务信息及时向家乡传送。如**乡**村在大连**集团建立劳务基地。由村长**亲自带队出去务工,做到“六统一”、“四满意”。六统一即:统一动员组织;统一办理相关证件;统一座车到用工单位;统一协调签订用工合同;统一结算务工工资;统一化解矛盾纠纷,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四满意既:各级领导满意;用工单位满意;务工人员满意;务工人员家属满意。

(五)利用能人,发挥示范引带作用。各级领导坚持多输趋动,千方百计活化了输出形式,重点发挥了能人作用。据统计全县已发展能人260多人,为发挥能人作用,各地采取以下六种办法鼓励培养帮助能人。一是成立协会吸纳能人。县劳务协会吸纳40多名能人为会员,各乡镇劳务协会将这些能人都吸纳为会员。二是总结表彰能人。春节前后县、乡、村分别给回乡过春节能人披红戴花,鼓励多往外输出劳务。三是组织培训能人。召开能人参加会议,组织学习、培训、充电,征求能人意见,鼓励多为家乡做贡献。四是选派一元村官锻炼能人。全县76个行政村、劳务输出一元村官达98人。五是扶持有困难能人。如**村**在延吉开始作豆腐,村里主动借5000元钱,鼓励大干事业,现在村投奔他们去作豆腐或作生意的250多人。六是经常联系能人。千方百计与能人联系,随时掌握能人情况,让他们经常往家乡反馈信息。这些能人利用地域熟、人缘好、路子宽、联系广、能量大、信誉好优势,发挥示范引带,中介协调、服务管理、信息反馈作用。全县劳务输出能人一年向国内外输出1万多人。如**村**先后带领72人到莫斯科做小商品批发生意,每人年收入7万元以上。**村**在天津静海发展养奶牛1000多头,固定资产300多万元,有1000多名农民举家搬迁到天津养奶牛。吉长村于顺利创办建筑公司。带领300多农民工在外搞建筑,每人月收入1500多元。

(六)搞好后方服务,当好农民工后勤部。农民工外出后在家的土地怎么种?家里有事怎么办?遇有天灾病业谁来管?各地主要采取四个办法:①保护农民工的土地承包权。允许和鼓励其采取转让、转包、出租、互换、托管、等方式将承包耕地进行流转。②成立互助组。对由自己耕种地,缺少劳动力的可由乡村组织出面,从留守家庭的实际出发,在民主、自愿的原则下,组织邻居、亲属、朋友等组成互助小组,互助合作,以适应农时,解决突击性农活人手少干不了的问题。③建立临时服务队。由村党支部、村委会出面组织协调,把闲散的劳动力组织起来,在农活比较集中的季节,搞有偿服务。④利用“党员服务区”、“老促会联络员”解决外出打工者家中大事小情。做到大事小情问一问,天灾病业访一访,具体杂事管一管,象对亲人那样对待外出打工人员留守家庭,使其走出去的放心,干活的顺心,在家留守的安心。

三、发展劳务经济的建议与对策

近几年来,劳务经济虽然呈持续发展趋势,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但在调查研究过程中,还是发现了许多普遍性的问题。特别是在一些薄弱乡、村、屯还原因不一,程度不同的存在着,领导认识不到位,组织引导宣传发动不到位,基地建设市场对接不到位,职业培训不到位和管理服务滞后等问题。各级党委,政府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县委、县政府制定的规化和近期部署,研究分析劳动力转移的形式,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总结在实践中出现的新经验,推动劳务经济大发展。为此,提出如下建议和对策。

(一)扩大总量提高质量,树立劳动力转移新思路。通过调查咨询看,当前国际、国内市场对劳动力需要量大,要求素质高农村富余劳动力有着巨大的潜力。一是劳务经济工作发展不够平衡,一些乡村存在薄弱环节。二是从劳务输出男女比例看,妇女劳动力占输出劳动力的29.6%。三是每年都有一批初、高中、大中专毕业生毕业,增加了一些新生劳动力,四是大型农机具更新配套,机械化程度提高,可解放出一大批劳动力。从调查情况看,劳动力素质较低,外出农民工中高中毕业者仅占10%左右,初中毕业者占30%,小学毕业占50%,还有相当一部分是文盲或半文盲,并且80%的人没有受过相关技能培训。在劳务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就业门路窄,从事的大多为简单体力劳动,很难找到岗位相对固定,收入相对较高的工作。因此,我们要树立劳动力转移的新思路,按照县十一五规划要求,以中央1号文件精神为指导,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坚持扩大总量与提高质量,创名牌相结合,坚持就地兼业转移与离土转移相结合,向小城镇转移与向大中城市转移相结合,向国内转移与向国外转移相结合。实现六个转变:即由省内向省外,北方向南方,国内向国外转变;由靠体力谋生向靠技能、智能型转变;由临时性、季节性向固定性、常期性转变;由男劳动力一枝独秀向男女并驾齐驱转变;由无序向有序、有组织方向转变;由打工仔向当老板、干大事、创大业转变。

(二)进一步加大学习宣传力度,努力营造外出打工光荣的氛围。一是组织训练一批劳务输出宣传报告员,深入村屯开展大张旗鼓的宣传。二是利用春节前后组织农民工中能人巡回讲演,现身说法,典型引路。三是大力推广先宜后难,分类发动,提高输出总量的经验。四是党团员和各级领导干部带领群众出劳务。选派干部外出打工,搜集务工信息,探索打工门路,建立劳务基地。五是修改完善宣传劳务输出优惠政策,调动干部和广大务工人员积极性。

(三)加强职业培训,提高农民工素质。各级领导和各有关部门要按照“政府扶持、齐抓共管、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整合资源、创新机制、按需培训、注重实效”的原则,抓好转移劳动力培训工作。提高农民工素质,提高农民就业能力和竞争力。在培训的阵地上。要利用九校合一的**县农民职业技术学校和**等各乡镇劳务输出培训基地进行专业培训;在培训重点上。要以初高中毕业生和青壮年劳动力为主;在培训手段上。要采取职业培训、源头培训、订单培训、定点培训、岗前培训、跟踪培训、下岗再就业培训等。在培训内容上。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主要以家政服务、餐饮服务、宾馆服务、保安员、建筑工、电动缝纫工、机械维修工、物业管理等八大专业为主。在培训方式上,一是请进来,请有专业技术特长的专家教授,技术人员讲课。请用工单位来讲课。二是送出去。广泛与省内外知名院校搞好联合办学,联手培训初高中毕业生。三是与用工单位对接联合培训,送到用工单位进行专业或岗前培训。四是成立讲师团。到乡村农户进行培训,提高农民工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

(四)积极引导土地合理流转,促进劳务经济发展壮大。土地流转快慢,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富余劳动力转移速度。劳动力转移的快,就会促进土地有序流转。因此,要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土地合理流转,加快劳动力转移。目前可采用以下形式:一是办农机作业合作社,土地连片耕作,分户管理;二是积极引导农民按自愿的原则,主动作好离土农民的土地流转工作,推进土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三是土地向种田能手集中,农民以土地入股,组成股份合作社或联合体,按劳计酬、按股分红;四是有地无机户与有地有机户自愿组成互助组,互利互惠,提高劳动效率,使更多的农民投入到劳务输出大军中,为农民增收创造一种长效机制。

(五)努力提高农业机械化程度,做好更新配套工作。解决农业机械化程度低、老化、不配套问题,才能把捆在土地上的劳动力解放出来。一是增加大中型拖拉机保有量,更新老式机械。二是购置先进、现代、高效、配套农机具,全县要达到1000台套,现已新购置120台套大型农机具,继续加大购置量。三是加强现有农机具管理,使其充分发挥作用。四是加强新农机具、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五是田间作业要求用大马力拖拉机,连片作业,标准化耕作。目前全县已投资1000万元,购置80马力以上的大型拖拉机50台,大型联合收13台,配套农机具120台件。要充分发挥这些和原有的农机具作用。要坚持自愿、民主,从实际出发的原则,组建农机作业合作社。落实好对农民田间作业优惠10%的政策。加强农机合作社管理,充分发挥其效益。提高农业机械化程度,解放更多劳动力,外出发展劳务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六)辟建外埠基地,拓展劳务输出空间。千方百计巩固老基地,不断开辟新基地。一是要实行领导对接辟建基地。各级领导要把辟建基地、考察劳务用工市场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象抓招商引资那样抓基地建设,每个乡镇村都要建立几个稳定的输出基地。特别要求把“长三角”、“珠三角”和境外劳务输出做大做强。二是要开展中介联络辟建基地。充分发挥各类中介组织和劳务经济人桥梁和纽带作用,采取市场化运作手段,加强与外地中介组织、劳务市场和用工单位洽淡对接,建立长期稳定的劳务合作关系,形成劳务人员长期稳定的就业格局。三是要鼓励能人带动辟建劳务基地。通过亲戚带亲戚,朋友带朋友、乡亲带乡亲走出去赚钱。四是依托各级各类驻外办事机构辟建基地。发挥其窗口导向作用,派驻“劳务大使”,积极谋求更大的输出数量,更多的就业岗位。五是依托劳务品牌辟建基地。品牌是信誉,品牌就是市场,通过品牌经营,带动劳务经济向广度和深度拓展。靠品牌声誉和诚信度巩固基地建设成果。

(七)以劳动部门为主,建立多元化社会化输出格局。一是要强化政府组织在劳务输出主导地位作用。发挥各级劳务组织领导体系和信息服务网络体系的整体功能,有组织有计划地把农民工向外输出。二是要充分调动和发挥农村经济人和劳务输出致富能人的积极性,利用他们的信息灵、渠道广、地缘熟、信誉好的优势带动劳务输出,动员各业能人牵头组建各类劳务输出专业协会、联合会等。三是要大力挖掘亲缘、友缘的潜在优势,广泛动员农民工主动投亲靠友,依靠外埠亲友的力量把劳务输出去。四是要鼓励有技术专长的能人到大城市、开发区独立闯出去,站住脚后带动乡村民工输出。五是要积极鼓励民间和社会群团组织参与劳务输出“主战场”。支持相关部门、经济实体、群众团体、社会组织以及相关干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民间能人领办创办劳务中介组织,开展劳务输出。形成以劳动部门为主,中介组织支撑的多元化、社会化劳务输出工作格局。

(八)强化民工管理,实行全面全程服务。一是要加强劳务基地管理。政府对辟建的劳务基地要加强管理,主动引导农民工在自愿、民主的原则上成立民间劳务组织,经常与政府、企业、民工联系,做好各方面服务,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解决务工中实际问题。二是做好社会就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可减少劳动力转移的盲目性,降低农民外出就业的成本。为外出就业农民工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服务。要建立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就业档案,掌握当地农村富余劳动力资源分布与就业状况。向农民免费提供就业信息和政策咨询,提供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三是作好社会服务体系建设。清理和取消针对农民进城就业等方面的歧视性规定及不合理限制。对进城就业农民和城镇居民一视同仁。解决好农民工子女就学和计划生育等问题,切实维护农民进城就业的合法权益。进一步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建立工资支付监控,欠薪保障,企业劳动保障诚信等制度。及时处理农民工劳动争议案件,支持工会组织依法维护农民工的权益,做好农民工工伤保险工作,加强劳动合同管理和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支持农民工自主创业和返乡创业。严禁对农民工的各种不合理收费和乱摊派。加强农民工的司法援助,严厉查处随意延长工时、克扣工资、使用童工等违法行为,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四是继续搞好后方服务工作。继续推广已有的经验,认真解决农民工家地怎么种?大事小情谁来办?家人天灾病业谁来管等问题,当好农民工后勤部。

外出培训总结范文第2篇

──金马劳动保障所年工作总结

年,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做好劳动保障工作是农村经济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我镇的劳动保障工作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业务指导和关心支持下,在有关部门的通力合作下,认真学习和实践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积极贯彻落实中央、省、州、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就业再就业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有关决定,切实加快劳动力资源开发步伐,做大做强劳动力资源开发这一目标和任务,坚持把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实现农民增收、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出发点,把扩大就业和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进一步扩大了劳动力转移规模。经过全镇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埋头苦干,创新实干,我镇的劳动保障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了总结经验,发扬成绩,再接再厉地做好年的劳动保障工作,在认真总结年工作的基础上,提出年的工作思路。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年的基本工作

针对我镇人多地少和剩余劳动力较为丰富这一现状,结合泸政发〔〕号和泸发〔〕号文件精神,镇党委、政府及时成立了金马镇劳务输出工作领导小组(金发〔〕号)文件,之后又制定了《金马镇关于年度劳务输出目标责任考核的实施意见》,及时下达《金马镇人民政府关于下达年度劳务输出指标的通知》(金政发〔〕号)文件,根据客观因素的影响,又出台了《关于认真做好年劳务输出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在这些文件中都将农村劳务输出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指导思想、目标任务、政策措施、奖惩办法等都作了明确规定,并且还把劳务输出工作列入中心工作目标责任考核。

在具体工作中,我镇主要是通过政策扶持,政府引导,能人帮带,充分利用泸西县金水建筑建材有限责任公司这一龙头企业,努力把金马的劳动力资源变为经济资源,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率,加快全镇经济发展。全镇_年度计划向外省及省内输出农村劳动力人,比县委、县人民政府下达的任务数人增加人,农村劳动力在非农业比例提高到%。今年至月,全镇通过各种渠道共输出劳动力人,完成县下达任务数人的%。其中由县劳务输出公司输送人,累计已达人,就业中心输送人。输出省外人,省内人,县内人,输出人员主要是从事建筑、加工、运输或进厂务工等城市经济的各行各业中。根据统计数据分析,劳务输出不仅可以实现劳动力资源、知识、文化、经济的双向流动,从而达到缓解就业压力,促进经济发展的目的,还成为农民发家致富的重要途径。劳务收入已成为许多农民家庭收入的重要来源,好的村子出现了“外出一个,致富一家,外出一群,带富一方”的可喜局面,大大推进了人流、物流、信息流的发展,劳务输出已经逐渐提高了外出务工人员家庭收入和生活质量,推进了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加快了城镇化进程,还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

做好劳务输出工作,不仅可以使劳动者增长见识、转变观念、提高素质,还可以为家乡创汇,为家庭创收,同时还有有效地减缓就业压力。总之,我镇的劳务输出工作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全镇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已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同时了收到了良好的效应,其做法主要是:

(一)加强组织领导,把劳务输出作为一个新产业来抓

镇党委、政府认真领会县委、政府劳务输出工作会议精神,把劳务输出作为发展本地经济、增加农收入的一项重要工作列入议事日程,有计划、有步骤、有组织地抓紧实施,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部门配合抓”的良好工作局面,专门成立了镇劳务输出工作领导小组,紧紧围绕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开发劳动力资源的决定,把劳务输出纳入对各村委会考核的重要指标。镇主要领导还经常深入到各村委会督促此项工作的完成情况,要求各单位、各部门密切协作,为劳务输出创造宽松的环境,同时还把劳务输出工作为扶贫开发的一项重要内容,切实加强对劳务输出的领导和管理。

(二)加大宣传舆论力度,积极营造良好氛围

为使县委、政府有组织地开展劳务输出这一决策深入全镇万多人民群众中,我们充分利用广播、墙报以及《金马快讯》和《今日金马》等刊物,树立典型,大力宣传劳务输出的成功经验和典型事迹,让群众摒弃外出务工是羞人行为的思想,提高人们对劳务输出的认识,充分利用赶集天多形式、多层次、全方位的广泛宣传,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跟农户讲实惠,把县委、政府支持与鼓励劳务输出的有关政策宣传到农户家中,让更多的人认识到外出务工是一项学技能、长见识、增收入的有效途径,进而放下思想包袱,打消思想顾虑,转变择业观念意识,积极外出创业务工。在宣传中还通过身边的典型例子,让大家了解“靠土地增收有限,走出去创业海阔天空”的道理,从而形成了“走出家门闯世界,外出务工奔小康”的良好氛围。

(三)完善部门密切配合,相互支持的工作机制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各部门,需要各部门密切配合,相互支持,共同努力,形成推动劳动力转移的合力。镇政府为有效避免“人难找,事难办”现象的出现,召开了相关部门领导参加的会议,形成“统一领导,分工协作,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要求劳保所、派出所、计生、信用等部门要简化办事手续,认真做好各种服务工作。镇政府还与各村委会签订劳务输出目标责任考核,并把劳务输出考核纳入全镇中心目标考核范畴,还要求机关干部职工关心、支持外出务工人员,结合实施“云岭先锋”工程,做到“输出一个,帮扶一个,带动一片”,把劳务输出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手段来抓,努力营造“党委重视、政府主抓、各方参与、社会支持”的工作局面,为做好劳务输出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四)认真组织,严格把关,做好各种服务工作

为确保输出的务工人员安置得好、稳得住、干得好、有效益,对来报名的人员严把年龄、文化程度、身份证、身体条件、思想观念、综合素质等关口,真正做到符合条件一个,办理手续一个,面试合格一个,组织输出一个,这些硬件使务工者突破了行业、岗位的条件限制,从而有效地避免了安置不好、稳定不了或其他思想观念问题的产生。各村民委员会还经常与劳动保障所联系,做好务工人员家属的思想工作,把务工者的生活情况、待遇情况及时告诉其家属,耐心回答他们提出的各种问题,及时为外出人员带去身份证、毕业证等证件。扎实的工作使我镇输出人员的稳定率达%。

(五)按时上报劳动力资源和劳务输出情况报表。

为了及时了解掌握各阶段劳务输出情况,镇劳动保障所积极配合镇企业办切实做好劳动力资源的调查建档、职业培训和外出务工人员的跟踪管理服务,认真做好劳动力储备情况的调查,及时准确地上报农村劳务输出情况统计报表以及各种业务报表,没有一次漏报、缺报,并且还全面落实了我镇辖区范围内离退休人员数,认真做好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体系,切实抓紧抓好离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已把全镇范围内离退休人员造册登记,还超额完成了县局分给我镇的报刊征订任务数。同时还认真做好技校招生工作,圆满完成县局下达的任务数。

(六)认真形势,加强业务学习。

学习是永恒的,只有不断学习,才会进步。乡镇自月份成立劳动保障所以来,由于人员少,事情又多,对劳动保障知识了解甚少,要做好劳动保障工作,就要学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以及劳动保障方面的业务知识,这就要求每个干部认真学习业务知识。因此,我们积极参加县局组织的业务知识培训,认真听了县局个科室主任讲解的业务知识,为做好劳动保障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对内增强了素质,对外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二、金马镇劳动保障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我镇的劳保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随着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和困难,与县委、政府的要求也还存在差距,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十分艰巨,这些都与主客观因素有关,主要表现在部份人员担心上当受骗,对陌生世界存在畏惧感和“家乡宝”观念较强,还存在着“在家千般好,出门万事忧,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草窝”等观念意识,这样就给劳务输出工作带来了问题和困难。

(一)思想认识不足,组织工作有待改进

从目前金马镇劳务输出的状况来看,村与村之间仍然存在着对劳务输出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出现村与村之间劳动力输出的数量和质量存在很大差距,部分地区的劳务输出仍然是民间自发的、无序的,缺乏有效的组织领导,致使劳动力输出效率不高,农民工的合法权益难以得到有效保护,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农民工的积极性。

(二)求职人员择业意识还未转变

在众多的求职人员中由于他们受传统择业意识的影响,很难找到工作,在他们心目中,唯有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是他们择业的标准,否则宁愿守在家里,也不愿到集体、私营企业中去做事,还有既使在国有单位几十元每月的工资,也不愿到每月几百元的集体、私营企业中去,形成有要人的单位找不到人,有人又打不到单位的反差,这样也严重影响了劳务输出工作的开展。

(三)现有的劳动力资源素质偏低,适应不了现代社会劳动的需求,严重影响劳务输出

劳动者素质偏低,是由劳动者的文化程度、职业培训、技术技能水平、思想觉悟和职业道德等多方面反映的。目前,全镇的农村劳动力素质普遍较低,难以适应现代社会对劳动力的要求,特别是面对城市的就业压力,农民工明显不具备竞争优势,难以适应乡镇企业不断发展高科技的客观要求,这样就使部份务工人员在返乡后就乱造谣,给劳务输出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阻力。

(四)受区域环境的制约,落后地区劳动力转移困难较大

由于交通不便、信息不畅、农民文化素质低,这样就给劳务输出带来了困难,主要是传统观念束缚着人们开拓新的发展空间,形成特有的满足现状的思想意识,不愿走出家门闯世界,形成小富即安的思想。其次是劳动就业不能与信息变化同步,失去许多就业机会。

(五)宣传力度还不大,广度深度不够,劳务输出工作还未形成社会的共识,广大农村劳动力对外出务工心存疑虑,怕这怕那,没有从“以地为生”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还停留在“宁守穷家安稳,不愿外出创业”的家乡宝观念

三、金马镇劳动保障工作下一步的工作打算

(一)提高对劳务输出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切实加强领导,强化劳务输出工作

镇党委、政府还要进一步把劳动力输出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解决农民增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从政策上、体制上为劳务输出创造有利的环境,并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把我镇的劳务输出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二)加强培训,提高我镇劳动力素质

加大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投入,积极争取州、县培训资金,开展特色培训和对口培训,把用工需求与培训衔接起来,通过就业指导、技能培训、考核发证、推荐上岗等方式,实行先培训后输出。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技校培养渠道,进一步加大技校招生力度,保证新增劳动力的素质,另一方面要利用金马职业中学,按照“定点培训,定性培养,定向输出”的要求,提高他们的职业技能和政策法规水平,加强职业中学的劳动技能课教育,针对性地组织劳动力上岗前的技能培训,做到先培训,后就业,提高我镇外出务工人员的综合素质,以适应劳动力就业的需要,从而突破行业、岗位的条件限制,进而实现量上的规模扩张和质的飞跃发展。这样既提高了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同时又促使劳务输出的稳定和提高,为劳务输出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规范管理,完善服务,抓好典型,搞好示范

为保证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障,我们将严格规范劳务输出秩序,合理引导劳动力流动,杜绝民工盲目外出、无证打工等现象的发生,积极探索政府引导、市场配置、企业订单、劳务派遣、项目拉动等多种形式,千方百计扩大转移输出的渠道和规模。抓紧实施好石缸冲村委会“劳务输出示范点”的建设工作,加大外出务工人员致富典型的宣传力度,用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来告诉那些持等待观望甚至怀疑态度的人,使他们尽快加入劳务输出的行列,早日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梦想。

(四)加快发展二、三产业,为劳动力的就地转移创造空间

一是加快中心集镇建设的力度,推动我镇二、三产业的发展。二是积极鼓励个体私营业主创业,提升现有乡镇企业的规模及经营管理水平。三是切实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特别是肉牛、蔬菜产业化发展。通过二、三产业的就业渠道及就业岗位的增加,为劳动力的就地转移创造条件。

(五)加快实施“异地转移”战略,拓宽农村劳动力跨区流动渠道

充分利用现有的某省、某省、昆明等劳务输出渠道,积极开拓新的输出市场,加快农村劳动力向大中城市和沿海经济发达的地区流动。一是加强与外地劳动力市场的沟通联系,为农民外出务工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二是加强劳务输出的市场管理,建立合法、有序、畅通的劳动力输出机制。三是做好输出人员的跟踪服务工作,切实维护他们的劳动权益,提高劳务输出效率。

外出培训总结范文第3篇

县委坚持把抓好农村流动党员尤其是外出务工党员的教育管理作为保持党的先进性、提高农村基层组织执政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方面。根据劳务经济的主体是青年,起骨干作用的是党员的特点,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引导、保障和服务作用,采取三项措施加强外出务工党员的管理,促进了劳务输出的有序化、规模化和产业化。

一是建立党建联络员队伍。在外出务工党员中建立了2**人的党建联络员队伍。党建联络员负责收集有关党建和劳务信息,并定期向县委组织部和劳务管理部门报送基本情况,协调解决务工者的实际困难;反馈劳务需求信息,组织劳动力有序输出。二是打破现行的乡村界限,按务工集中地重新组建党支部和党小组,并广泛开展“四个一”活动,即每月至少与党员联系一次,每季度至少组织一次党员学习,每季度由支部书记向党委汇报一次党员教育管理情况,每半年一次总结。各支部对务工党员实行“八个一”的规范化管理,即一个党员情况登记卡、一个流动党员证、确定一个党小组过组织生活、一份务工信息、一份党费、一个打工帮扶对象、一个联系电话、一个联系责任人。目前,全县在外地建立外出务工党员党组织45个。仅青峰一个乡镇就在广州、天津等地建立党总支1个,党支部5个。三是加强外出务工党员的技能培训。县乡党校和相关培训机构把外出务工党员作为重点,根据市场需求开设电脑、电焊、电动缝纫、烹饪、酒店管理、机电维修等20多个专业,先后培训外出务工党员9**多人次,让外出务工党员“学一门手艺、带一支队伍,到一个城市、成一番事业”。目前,全县有1**外出务工党员带领6**0多人外出务工,并协助管理农民工资、安全生产、维权保障等事宜。

外出培训总结范文第4篇

通过镇、村两级领导及其十一所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全体兼职教师的共同努力,我们全面完成了上级分配我镇的二OO*年农教扫盲巩固提高任务,做好了今年农村适用技术培训提高工作.现将全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识提高了。前些年,部份农技校教师过于强调全镇已经没有文盲半文盲了,忽视对农民适用技术的培训。今年以来,全体教师站在构建和谐长期、发展当地社会经济的高度,学校教师主动承担扫盲巩固提高任务,农服中心,林业站的同志积极投身农业适用技术的培训,长期中学挑起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担子,全镇齐心协力,形成了一个齐抓共管的格局。

二、分别在白田、共和、长期、太平、兴旺等五个村组织近三年脱盲的农民,进行扫盲巩固提高教育。各农民技术学校统一使用《技术与识字》教材,均选学15篇课文以上。十月组织命题测试,参测人数70人,全部都能取得及格以上成绩,测试合格。

三、分别在白田等八个村对农民进行适用技术培训,重点培训脱毒马铃薯、脱毒红薯、撑绿竹等农林作物的栽培与管理,兼以培训石斛等药用植物的栽培管理。全年共培训3600人次。通过培训,有3500人次以上达到合格水平。

外出培训总结范文第5篇

一、劳务经济发展现状

在10个月的调查过程中,我们重点解剖了10个村,对制约发展劳务经济的六个问题,进行了反复深入的专题调查,总结了40多个各类典型经验,进而对劳务经济发展概况、特点、作用、给农村带来的变化,所取得的成效进行综合分析,分述如下:

(一)劳务经济发展的基本概况

县委、县政府及各乡镇党委、政府坚持科学发展观,把促进劳务经济发展,作为城乡统筹发展,振兴县域经济的战略产业来抓,作为县乡村三级干部的一号工程来实施,使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呈现良性互动,跨跃式发展的良好态势。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使劳务经济成为主导产业。一是从劳动力转移的数量和规模上看已形成了一支产业大军。2004年转移农村劳动力41744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45.8%,2005年转移农村劳动力4.87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56.6%。二是从劳务收入拉动人均增收比例看已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2004年劳务总收入达到1.2亿元,拉动全县农村人均收入650元,已占农村人均收入的28.5%。分别比2003年增长30%和62.5%,2005年实现劳务收入1.6亿元,拉动农村人均增收860元,分别比去年增长33.3%和32.3%。三是从劳务收入占农村收入的比例看已成为各乡镇的主导产业。2004年劳务收入1.2亿元。占农村总收入的18%,占种植业收入的31.4%,占养殖收入的167.7%,占第二三产业的105.23%。综上所述,不难看出劳务输出是一个投资少,见效快,产出多,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快步奔小康的重要举措。

(二)劳务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

根据调查材料分析,目前劳务经济呈现出以下特点。1、劳务输出人数大幅度上升。2004年比2003年上升了20.8个百分点,2005年比2004年增加了10.8个百分点,发展速度加快。2、劳务输出从事的行业较多。可分四种,一种是纯外出打工,有的从事工业、建筑、交通、社会服务等40多种工种。第二种是自己闯出做生意。有的去外地开超市或去俄罗斯、南韩、日本等国家做生意。第三是兴办企业,有的外出打工挣钱后在外地直接办工厂,企业、公司等。第四种是移地开发,有的去三江开发种水稻,有的去天津养奶牛,有的去俄罗斯种菜。3、劳务输出形式不断活化。一是政府组织送出,二是中介组织推介,三是依靠信息引出,四是依靠亲友带出,五是依靠能人或经济人领出,六是自己独立闯出。从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办公室2005年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报表看,农民自发转移的占44.81%,政府组织输出和中介组织及经济人组织输出的占55.19%。有组织输出比重超过一半以上。4、劳务输出地域不断拓宽。劳务输出人员已经从乡内、县内、省内向省外、国外不断扩大。从劳务输出地域比例看,乡镇内输出占0.9%,向外县内占12.9%,县外省内占24.8%,省外国内占51.3%,国外占2.05%,一半以上的农民务工人员在省外、国外50多个大城市务工。5、劳务基地规模不断扩大。县、乡主要领导把辟建劳务基地,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亲自考察、联系。先后在北京、上海、大连、广州、青岛、烟台、昆山等50多个城市,在俄罗斯、日本、南韩等10多个国家等辟建劳务基地398个,60%以上的劳动力是通过劳务基地转移出去的。6、务工人员趋于稳定,时间不断延长。从全县解剖的10个村的劳务输出情况看,一年到三年的占输出人数的29.84%,三年以上的占42.14%。7、劳务输出的妇女劳动力人数明显增多。2004年转移的农村妇女劳动力只占农村劳动力转移总数的10%。2005年转移农村妇女劳动力达14528人,占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总数的29.6%,比去年增加了19.6个百分点。8、打造一批典型和名牌。据劳转办掌握全县有40多个典型单位,260名劳务输出个人典型。我县叫响的有从事建筑、绿化、养殖、保姆、保安、缝纫等劳务品牌。9、小富置家,大富兴业已成趋势。很多外出打工农民挣到钱,由穷变富。**乡常青村**去莫斯科打工挣回了钱在城里买了门市楼,购买小轿车。有的打工仔挣到钱后在外办公司,当大老板,如**乡**在哈市创办齐峰实业,有固定资金700万元,注册资金400万元,年纳税100多万元。也有的回乡创业。如**乡**村**,外出打工淘金,回乡投资300万元创建“黑土星”米业,年产值1000多万元。

(三)劳务经济作用和取得成效

1、劳务经济促进农民增收,脱贫致富的作用突出。劳务输出已成为全县农民增收,脱贫致富的重要渠道。2004年全县劳务收入人均收入增收650元,2005年劳务收入人均收入增收800元。有526户农村贫困户和1573人通过劳务输出走上了脱贫致富道路。部分村屯劳务收入达到小康水平,如上集民族村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全村人均收入超万元,家家达到小康户水平,消灭了贫困户。

2、劳务经济促进了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通过劳务输出,一方面使土地集中在有经验的种田能手中经营,提高了种植业的效益。另一方面促进了非农产业的发展,改变了在农业中,种植业一统天下的局面。据2004年全县农民收入构成情况统计分析,2004年劳务收入12067万元。占全县农村经济总收入的18%,二三产业占全县农村经济总收入的16.1%,畜牧业占全县农村经济总收入的10.4%,种植业总收入只占全县农村总收入的一半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出现多元经济并举的格局。

3、劳务经济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改善了生产条件。由于劳务经济的发展,使农民逐步富裕了,手中有钱了,增加了对农业的投入,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和标准化作业能力。如上集镇天放村几年来投资557.5万元,打电机井212眼,架高压线路3000延长米,修桥涵73座,有农业机械343台套,基本实现机械化作业,改善生产条件,提高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

4、劳务经济促进了土地流转,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农村劳动力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推动了土地的合理流转,由一家一户传统种植转为规模化经营。**乡**村有劳动力310人,劳务输出219人,占劳动力的70.65%。5442亩土地由原来的一个劳力耕种17亩,增加到一个劳动力耕种59亩,增加3.47倍,土地基本集中在部分种田能手中,这样既推动了土地规模化生产,又实现了走一户富二户的目的,全村人均收入达4855元。

5、劳务经济促进农民综合素质提高。外出打工农民不仅富了口袋,而且富了“脑袋”。农民走出了家门,跨出了省门,冲出了国门,看到了纷繁万变的大千世界,从而开阔了眼界,更新了观念,树立“要想富、出劳务”外出打工光荣,创业致富有功的新观念。许多打工农民不仅赚了钱,而且学习了外地的致富经验,学习法律知识维护自己合法权益,学到了很多技能和本领,增强了市场意识和创业发展的信心。人们反映:外出打工人员接受城市工业文明的熏陶,回来穿戴讲究、说话文明,象变了一个人似的。有的人还由“打工仔”变成了“小老板”。实践证明外出打工提高了农民综合素质和就业、择业能力,造就了一大批优秀农民。

6、劳务经济促进农村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各级领导把劳务经济作为一项产业来抓,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步伐,每年将有4万多剩余劳动力转移,促进了劳动力资源开发,土地有效流转,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和利用。农民通过打工富裕了,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谈论更多的话题是多挣钱、快致富、讲科学、学技术。家庭和睦、邻里互助、尊老爱幼、文明向上尉然成风,杜绝大量剩余劳动力滞留农村潜在不安定隐患发生,促进了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

7、劳务经济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各级领导干部通过抓劳务输出,为农民发家致富服务,为外出打工农民送信息,找门路,帮助农民解决实际困难,解除后顾之忧。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帮农民之所需,为农民办好事、办实事,广大农民对党的政策更加拥护,对领导干部更加信任,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了。

8、劳务经济的发展加快构筑和谐社会建设。农民进城务工,有效地缓解了农村富裕劳动力就业的压力,减少人多地少的矛盾,解决了农村“半年忙碌半年闲”问题,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促进了农业现代化,使劳动力资源和自然资源合理配置,收到最大效益。同时,农民工进城务工也促进了城市工业及各项事业的发展,加快工业反哺农业进程,促进城乡和谐发展,农民融入城市,有的已成为城市居民,促进城乡交流,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城乡经济健康、协调发展。

二、劳务经济工作的基本经验

在调查研究过程中,使我们深深感到:多年来,特别是近两年来发展劳务经济成功的实践,既提高了各级党、政领导农村工作的能力,也使我们得到了一些有益的启示,其基本经验有如下六点。

(一)深化思想认识,切实加强领导。长期以来,有的领导思维方式是就农业抓农业,就粮食抓粮食,眼睛光盯着那块土地,或者忙于领导事务。对劳动力转移,一些干部是说起来重要,抓起来次要,放任不管,带管不管。一些部门认为与己无关,针对上述问题,各级领导采取了有力措施加以解决。一是认真学习中央1号文件、《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农民进城务工就业管理和服务工作的通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环境工作的通知》、《农业部关于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工作的意见》和省市有关文件及领导讲话。二是组织领导参观考察。县委书记**亲自带领主管领导、有关部门和乡镇领导去北京、天津、沈阳、大连、青岛等劳务基地考察访问。三是搞好调查总结典型。全县总结了一大批典型,在**镇召开劳务输出现场推进会,推动全县发展劳务经济。四是召开劳务经济工作会,表彰先进,带动中间,推动落后。今年2月20日,全县召开了劳务经济工作电视会议,在全县500个自然屯,建立1500多个分会场,3万多干部群众参加会议。五是通过算劳动力转移收入帐,看发展劳务经济重大意义。通过上述方法,使各级领导认识到,劳务输出是贯彻中央1号文件精神的重要举措,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真正把劳务经济当成产业抓。在此基础上调整了工作思路,实现“三个转变”:由抓土地产出率向同时抓劳动生产率转变,由抓自然资源开发向同时抓劳动力资源开发转变,由抓经济结构调整同时向抓农村就业结构调整转变。真正把劳务经济列入了日程,纳入总体规划,强化措施,各级干部不仅重视在思想上,而且是落实到实际行动上,分解在责任上,体现在效益上,树立抓劳务就是抓增收,抓富民,抓发展的思想。工作中与经济工作齐抓共管,并举并重。

(二)加大宣传力度,转变思想观念。在农民中程度不同,存在温饱既安不愿走,老守田园不想走,怕担风险、无技术不敢走的问题。部分农民受传统观念束缚,认为打工不是正经人干的,女孩子怕出去学坏。特别是“一免两补”和粮价上涨等因素影响,对出外打工积极性不高,甚至个别有回流现象。县乡党政领导根据上述思想问题,采取了如下措施加大了宣传力度,调动了出劳务的积极性。一是组织宣传队、报告团深入全县500个自然屯,巡回宣传发动,大张旗鼓宣传。二是县乡召开工作会议,总结表彰大会,宣传先进典型事迹。三是通过新闻谋体跟踪采访报导外出务工的**农民,先后制作了《离土创业**人》、《走出一步天地宽》、《务工典型精粹》等电视专题片,在县电视台连续播放,并多次被省市电视台采用。四是组织在外打工成功典型进行现身说法,春节期间组织打工者深入村屯宣讲,针对思想实际有针对性宣传。五是坚持先宜后难分类发动的方法。对一些容易发动的户采取宣传发动和干部包屯、入户工作就可以发动出去,对那些无技能没门路,身体弱、岁数大、头脑差和一些懒散户迟迟走不出去的,由乡村干部包户逐人发动。如**村等采取此办法发动出的人数占劳动力总数的71.2%。六是制定宣传优惠政策。县委专门制定出台了土地流转、中介服务、证照办理、生产生活帮助,回乡创业等12个方面的优惠政策,进行大力宣传,从而调动各级干部和务工人员积极性。七是帮助农民算好三比帐:一算收入帐,通过对种地与务工收入对比、投入对比、风险对比,使农民认同认可;二算政策帐,种地有政策,打工也有政策,使其解除后顾之忧;三算效益帐,让农民知道劳务输出既富百姓、又富财政、既富口袋、又富脑袋、既有甜头、又有奔头、挣回的是收入、改变的是身份、转换的是观念,影响的是几代人。从而树立起要想富出劳务思想,推进了思想解放,营造了外出打工光荣的氛围。

(三)加强职业培训,提高务工人员的素质。培训工作落后是制约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因素。它既影响劳务输出的成功率,又影响土地流转的速度。为此,县里在五个方面抓了培训工作。一是抓阵地培训,二是抓岗前培训,三是抓岗位培训,四是抓职业培训,五是抓订单培训,六是抓源头培训。县委、县政府决定将原技工学校、职业高中、电大站等九所培训学校合为一所,成立了**县农民职业技术学校。去年,该校培训农民工7401人,其中技能性培训3001人,引导性培训2400人。由于县乡、村层层动手,采取多种方式开展培训工作,提高了素质,增强了就业竞争力,所以输出劳动力比较稳定,固定人数较多。据全县10个重点村劳务输出调查统计,转移时间在三年以上的占输出人数的42.14%,其中固定人数占长期输出人数的92.17%,提高了农民工的实际效益。

(四)加强基地建设,搞好管理服务。劳务输出最初是农民自发转移,散兵作战,领导自流,无人管,服务滞后。针对上述问题,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主管领导、各战线分管领导和各部门、各乡村都把辟建劳务基地,实现规模输出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采取领导干部走出去对接选基地,利用能人创基地,轮流驻在抓基地,网上洽谈建基地,把用工单位请到县、乡进行用工对接建基地,利用中介组织,劳务经济人搞对接,利用亲情、乡情、友情搞对接,利用驻外机构搞对接等形式,千方百计抓好基地建设。全县已在北京、上海、大连、天津、俄罗斯、日本等建立劳务基地398个,有60%的劳动力都是通过劳务基地转移出去的。同时加强对基地管理和服务。确定专人,成立劳务输出联络组织。一是对民工进行安全、法律知识及生活常识教育。二是负责务工人员工作联络,依法签定用工劳务合同。三是保障劳务人员人身安全和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四是搜集和掌握劳务信息及时向家乡传送。如**乡**村在大连**集团建立劳务基地。由村长**亲自带队出去务工,做到“六统一”、“四满意”。六统一即:统一动员组织;统一办理相关证件;统一座车到用工单位;统一协调签订用工合同;统一结算务工工资;统一化解矛盾纠纷,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四满意既:各级领导满意;用工单位满意;务工人员满意;务工人员家属满意。

(五)利用能人,发挥示范引带作用。各级领导坚持多输趋动,千方百计活化了输出形式,重点发挥了能人作用。据统计全县已发展能人260多人,为发挥能人作用,各地采取以下六种办法鼓励培养帮助能人。一是成立协会吸纳能人。县劳务协会吸纳40多名能人为会员,各乡镇劳务协会将这些能人都吸纳为会员。二是总结表彰能人。春节前后县、乡、村分别给回乡过春节能人披红戴花,鼓励多往外输出劳务。三是组织培训能人。召开能人参加会议,组织学习、培训、充电,征求能人意见,鼓励多为家乡做贡献。四是选派一元村官锻炼能人。全县76个行政村、劳务输出一元村官达98人。五是扶持有困难能人。如**村**在延吉开始作豆腐,村里主动借5000元钱,鼓励大干事业,现在村投奔他们去作豆腐或作生意的250多人。六是经常联系能人。千方百计与能人联系,随时掌握能人情况,让他们经常往家乡反馈信息。这些能人利用地域熟、人缘好、路子宽、联系广、能量大、信誉好优势,发挥示范引带,中介协调、服务管理、信息反馈作用。全县劳务输出能人一年向国内外输出1万多人。如**村**先后带领72人到莫斯科做小商品批发生意,每人年收入7万元以上。**村**在天津静海发展养奶牛1000多头,固定资产300多万元,有1000多名农民举家搬迁到天津养奶牛。吉长村于顺利创办建筑公司。带领300多农民工在外搞建筑,每人月收入1500多元。

(六)搞好后方服务,当好农民工后勤部。农民工外出后在家的土地怎么种?家里有事怎么办?遇有天灾病业谁来管?各地主要采取四个办法:①保护农民工的土地承包权。允许和鼓励其采取转让、转包、出租、互换、托管、等方式将承包耕地进行流转。②成立互助组。对由自己耕种地,缺少劳动力的可由乡村组织出面,从留守家庭的实际出发,在民主、自愿的原则下,组织邻居、亲属、朋友等组成互助小组,互助合作,以适应农时,解决突击性农活人手少干不了的问题。③建立临时服务队。由村党支部、村委会出面组织协调,把闲散的劳动力组织起来,在农活比较集中的季节,搞有偿服务。④利用“党员服务区”、“老促会联络员”解决外出打工者家中大事小情。做到大事小情问一问,天灾病业访一访,具体杂事管一管,象对亲人那样对待外出打工人员留守家庭,使其走出去的放心,干活的顺心,在家留守的安心。

三、发展劳务经济的建议与对策

近几年来,劳务经济虽然呈持续发展趋势,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但在调查研究过程中,还是发现了许多普遍性的问题。特别是在一些薄弱乡、村、屯还原因不一,程度不同的存在着,领导认识不到位,组织引导宣传发动不到位,基地建设市场对接不到位,职业培训不到位和管理服务滞后等问题。各级党委,政府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县委、县政府制定的规化和近期部署,研究分析劳动力转移的形式,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总结在实践中出现的新经验,推动劳务经济大发展。为此,提出如下建议和对策。

(一)扩大总量提高质量,树立劳动力转移新思路。通过调查咨询看,当前国际、国内市场对劳动力需要量大,要求素质高农村富余劳动力有着巨大的潜力。一是劳务经济工作发展不够平衡,一些乡村存在薄弱环节。二是从劳务输出男女比例看,妇女劳动力占输出劳动力的29.6%。三是每年都有一批初、高中、大中专毕业生毕业,增加了一些新生劳动力,四是大型农机具更新配套,机械化程度提高,可解放出一大批劳动力。从调查情况看,劳动力素质较低,外出农民工中高中毕业者仅占10%左右,初中毕业者占30%,小学毕业占50%,还有相当一部分是文盲或半文盲,并且80%的人没有受过相关技能培训。在劳务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就业门路窄,从事的大多为简单体力劳动,很难找到岗位相对固定,收入相对较高的工作。因此,我们要树立劳动力转移的新思路,按照县十一五规划要求,以中央1号文件精神为指导,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坚持扩大总量与提高质量,创名牌相结合,坚持就地兼业转移与离土转移相结合,向小城镇转移与向大中城市转移相结合,向国内转移与向国外转移相结合。实现六个转变:即由省内向省外,北方向南方,国内向国外转变;由靠体力谋生向靠技能、智能型转变;由临时性、季节性向固定性、常期性转变;由男劳动力一枝独秀向男女并驾齐驱转变;由无序向有序、有组织方向转变;由打工仔向当老板、干大事、创大业转变。

(二)进一步加大学习宣传力度,努力营造外出打工光荣的氛围。一是组织训练一批劳务输出宣传报告员,深入村屯开展大张旗鼓的宣传。二是利用春节前后组织农民工中能人巡回讲演,现身说法,典型引路。三是大力推广先宜后难,分类发动,提高输出总量的经验。四是党团员和各级领导干部带领群众出劳务。选派干部外出打工,搜集务工信息,探索打工门路,建立劳务基地。五是修改完善宣传劳务输出优惠政策,调动干部和广大务工人员积极性。

(三)加强职业培训,提高农民工素质。各级领导和各有关部门要按照“政府扶持、齐抓共管、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整合资源、创新机制、按需培训、注重实效”的原则,抓好转移劳动力培训工作。提高农民工素质,提高农民就业能力和竞争力。在培训的阵地上。要利用九校合一的**县农民职业技术学校和**等各乡镇劳务输出培训基地进行专业培训;在培训重点上。要以初高中毕业生和青壮年劳动力为主;在培训手段上。要采取职业培训、源头培训、订单培训、定点培训、岗前培训、跟踪培训、下岗再就业培训等。在培训内容上。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主要以家政服务、餐饮服务、宾馆服务、保安员、建筑工、电动缝纫工、机械维修工、物业管理等八大专业为主。在培训方式上,一是请进来,请有专业技术特长的专家教授,技术人员讲课。请用工单位来讲课。二是送出去。广泛与省内外知名院校搞好联合办学,联手培训初高中毕业生。三是与用工单位对接联合培训,送到用工单位进行专业或岗前培训。四是成立讲师团。到乡村农户进行培训,提高农民工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

(四)积极引导土地合理流转,促进劳务经济发展壮大。土地流转快慢,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富余劳动力转移速度。劳动力转移的快,就会促进土地有序流转。因此,要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土地合理流转,加快劳动力转移。目前可采用以下形式:一是办农机作业合作社,土地连片耕作,分户管理;二是积极引导农民按自愿的原则,主动作好离土农民的土地流转工作,推进土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三是土地向种田能手集中,农民以土地入股,组成股份合作社或联合体,按劳计酬、按股分红;四是有地无机户与有地有机户自愿组成互助组,互利互惠,提高劳动效率,使更多的农民投入到劳务输出大军中,为农民增收创造一种长效机制。

(五)努力提高农业机械化程度,做好更新配套工作。解决农业机械化程度低、老化、不配套问题,才能把捆在土地上的劳动力解放出来。一是增加大中型拖拉机保有量,更新老式机械。二是购置先进、现代、高效、配套农机具,全县要达到1000台套,现已新购置120台套大型农机具,继续加大购置量。三是加强现有农机具管理,使其充分发挥作用。四是加强新农机具、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五是田间作业要求用大马力拖拉机,连片作业,标准化耕作。目前全县已投资1000万元,购置80马力以上的大型拖拉机50台,大型联合收13台,配套农机具120台件。要充分发挥这些和原有的农机具作用。要坚持自愿、民主,从实际出发的原则,组建农机作业合作社。落实好对农民田间作业优惠10%的政策。加强农机合作社管理,充分发挥其效益。提高农业机械化程度,解放更多劳动力,外出发展劳务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六)辟建外埠基地,拓展劳务输出空间。千方百计巩固老基地,不断开辟新基地。一是要实行领导对接辟建基地。各级领导要把辟建基地、考察劳务用工市场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象抓招商引资那样抓基地建设,每个乡镇村都要建立几个稳定的输出基地。特别要求把“长三角”、“珠三角”和境外劳务输出做大做强。二是要开展中介联络辟建基地。充分发挥各类中介组织和劳务经济人桥梁和纽带作用,采取市场化运作手段,加强与外地中介组织、劳务市场和用工单位洽淡对接,建立长期稳定的劳务合作关系,形成劳务人员长期稳定的就业格局。三是要鼓励能人带动辟建劳务基地。通过亲戚带亲戚,朋友带朋友、乡亲带乡亲走出去赚钱。四是依托各级各类驻外办事机构辟建基地。发挥其窗口导向作用,派驻“劳务大使”,积极谋求更大的输出数量,更多的就业岗位。五是依托劳务品牌辟建基地。品牌是信誉,品牌就是市场,通过品牌经营,带动劳务经济向广度和深度拓展。靠品牌声誉和诚信度巩固基地建设成果。

(七)以劳动部门为主,建立多元化社会化输出格局。一是要强化政府组织在劳务输出主导地位作用。发挥各级劳务组织领导体系和信息服务网络体系的整体功能,有组织有计划地把农民工向外输出。二是要充分调动和发挥农村经济人和劳务输出致富能人的积极性,利用他们的信息灵、渠道广、地缘熟、信誉好的优势带动劳务输出,动员各业能人牵头组建各类劳务输出专业协会、联合会等。三是要大力挖掘亲缘、友缘的潜在优势,广泛动员农民工主动投亲靠友,依靠外埠亲友的力量把劳务输出去。四是要鼓励有技术专长的能人到大城市、开发区独立闯出去,站住脚后带动乡村民工输出。五是要积极鼓励民间和社会群团组织参与劳务输出“主战场”。支持相关部门、经济实体、群众团体、社会组织以及相关干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民间能人领办创办劳务中介组织,开展劳务输出。形成以劳动部门为主,中介组织支撑的多元化、社会化劳务输出工作格局。

(八)强化民工管理,实行全面全程服务。一是要加强劳务基地管理。政府对辟建的劳务基地要加强管理,主动引导农民工在自愿、民主的原则上成立民间劳务组织,经常与政府、企业、民工联系,做好各方面服务,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解决务工中实际问题。二是做好社会就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可减少劳动力转移的盲目性,降低农民外出就业的成本。为外出就业农民工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服务。要建立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就业档案,掌握当地农村富余劳动力资源分布与就业状况。向农民免费提供就业信息和政策咨询,提供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三是作好社会服务体系建设。清理和取消针对农民进城就业等方面的歧视性规定及不合理限制。对进城就业农民和城镇居民一视同仁。解决好农民工子女就学和计划生育等问题,切实维护农民进城就业的合法权益。进一步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建立工资支付监控,欠薪保障,企业劳动保障诚信等制度。及时处理农民工劳动争议案件,支持工会组织依法维护农民工的权益,做好农民工工伤保险工作,加强劳动合同管理和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支持农民工自主创业和返乡创业。严禁对农民工的各种不合理收费和乱摊派。加强农民工的司法援助,严厉查处随意延长工时、克扣工资、使用童工等违法行为,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四是继续搞好后方服务工作。继续推广已有的经验,认真解决农民工家地怎么种?大事小情谁来办?家人天灾病业谁来管等问题,当好农民工后勤部。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