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3536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15分钟。
2013年,县认真按照省委、省政府把“健全覆盖全省农村的公路网络”作为为民办实事的大事的要求,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县政府的工作目标大局,切实将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当作全县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在工作中,始终坚持“进度上奋勇当先,质量上达标创优,安全上万无一失”的原则,加强组织领导,广泛宣传发动,积极筹措资金,抢抓建设进度,严格质量管理,有效地加快了全县农村公路建设进程。今年省下达我县通达工程任务为58.3公里,100%完成;市目标考核通畅工程建设任务305.9公里,实际可完成310公里,为年度计划的101.1%。完成总投资6821.4万元。其中国省资金3391.5万元,市投入以奖代补资金93万元,县投入补助资金372万元,民工建勤资金2964.9万元。据初步统计,全年农村公路所产生的直接效益3243.5万元,对农民工直接参与建设带来的个人直接经济收入552.5万元,因投资环境改善所带来的社会效益超亿元。回顾前段的工作,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组织,周密部署
今年以来,县县委、县政府站在全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高度,把农村公路作为全县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来抓。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全面动员,营造出一种大干快上、加快发展的浓厚氛围。一是领导高度重视。全县始终将农村公路建设工作作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予以落实。县委、县政府多次召开县委常委会、县长办公会研究全县交通工作和农村公路建设工作。4月1日,召开了全县交通工作会议,县长曾祥月亲临会议并作了重要指示,分析形势、明确任务;9月1日召开了全县农村公路建设质量讲评会;10月3日召开了全县农村公路建设调度会。二是建立“金字塔”管理模式。县政府成立农村公路建设领导小组,负责管理全县农村公路建设工作事务。各乡镇成立相应工作机构,在县农村公路建设领导小组的统筹安排下,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具体负责统一组织本辖区内各个村的建设项目的实施。有建设任务的行政村成立了农村公路建设理事会。三是严格责任考核。县政府分别与各乡镇政府签订了建设目标责任状,并将此项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实行奖罚。严格考核兑现。其次,采取调度催、督查促的办法,加快了工程建设进度。县农村公路建设领导小组对各乡镇实行一月一调度,并不定期组织开展巡查。同时,县人大、县政协领导多次深入农村公路施工现场视察;副县长罗仁元、县长助理曾常升、县交通局局长刘雄知等有关领导,经常深入建设现场检查指导工作,及时解决有关问题。通过政府推动,建立县、乡、村三级联动的组织推进机制,加强组织,周密部署,强化监管,形成了农村公路建设的强大合力。
二、舆论发动,造浓氛围
基础强则农业丰,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自2004年起,中央1号文件连续4年锁定“三农”问题,提出建设现代农业,加大农村公路建设力度的举措,并对农村公路建设实行“以奖代补”的优惠政策。为了大力宣传党和国家对农村公路建设的这一支农、扶农、惠农的政策,我县整合各种宣传资源,广泛发动群众,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和全民参与农村公路建设的积极性。一是层层召开会议进行广泛宣传。二是通过新闻媒体加强广泛宣传。今年以来,我们在电视台创办了《交通视野》栏目,时报开办了《掀起农村公路建设新高潮》栏目,县农村公路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发了七期简报,大力宣传党和国家对农村公路建设方面的有关政策,及时报道了本县农村公路建设动态及示范性典型。三是通过倡议书、标语横幅、版报等形式宣传农村公路建设,赢得了社会各界人士和广大人民群众对家乡农村公路建设的大力支持。
三、四轮联动,多方筹资
资金短缺问题是制约农村公路建设的瓶颈,我们采取县、乡、村及社会各界四轮联动的办法,汇涓成流,积水成渊,积极破解了资金短缺难题。一是县级财政投一点。县政府将农村公路通畅工程建设补助列入县财政预算,每建设1公里水泥路,县财政补助1.2万元。同时,加大地方养路费征收力度,扩充资金来源渠道,确保农村道路转移支付资金足额投入。二是受益村筹一点。积极调动受益村农民群众积极性,通过组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进行“一事一议”,采取出工投劳、以资代劳等方式,筹集农村公路建设配套资金。马杜桥乡小山村是一只有682人的山区小村,村民住的全部是土胚房,没有一间红砖房。为修建通村公路,人均筹资600元。三是动员社会捐一点。利用人缘、地缘优势,重点争取从农村走出去的在外工作和致富的各界成功人士的支持。砖塘镇担干山村离任村支书肖智勇,带头捐出13万元用于村级公路建设,并帮助该村共筹集25万元的村级公路建设资金。双桥镇金盆村基建老板彭佑生听说村里要修路,捐资10万元,并说:“多亏党的政策好,现在家乡修公路,我应该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其弟彭美意知道后也捐资6万元。步云桥镇花山村在外经商成功人士陈华个人捐资20万元;还有双桥镇油塘村陈祖光个人捐资15万元,步云桥包角亭村村支书陈桂方个人捐资8万元等一大批鲜活的典型事迹。四是抓住政策争一点。抓住整合新农村建设试点、扶贫开发整村推进政策机遇,多方筹集资金用于农村道路建设,确保足额投入。五是出台优惠政策减一点。公路建设中涉及国土、建设、环保、水务、林业等部门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全部实行零收费制度。电力、电信、广播电视“三杆”搬移,全部由有关部门自行负责搬迁。
四、强化监督,确保质量
质量是公路建设的生命。质量不高,路修的越多,危害越大。任务越重,工程量越大,越要注意质量。为抓好工程质量,我县坚持把工程质量摆在重要位置。坚持贯彻质量第一的方针,按照“政府监督、业主负责、工程监理、施工自检、群众参与”的原则,建立健全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并率先实行了“黑名单”制度,同时正确处理质量与进度的关系,使全县公路工程建设质量意识明显增强、质量行为进一步规范,工程质量合格率得到较大提高。为确保工程质量和建设规模和谐统一,认真完善和落实了公路建设四项制度,即项目法人负责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予以全方位保障:一是树立“精细管理”的新理念。特别针对农村公路建设过程中,大多数村为了争计划、抢项目,一哄而上,无序建设,质量较差的现象完善了项目申报审批制度,要求所有新建公路项目,不管投资多少,都必须按程序报批立项,申请质监。从而使村级公路建设管理更加规范,质量得到保障。二是在认真贯彻执行公路建设“五项制度”的基础上,严格把好“五关”,即施工队伍准入关、路基改造验收关、料场材料验收关、施工现场监督关、路面管理维护关。三是坚持行政监察、社会监理、群众监督相结合,健全三级质监体系。县农村公路建设领导小组抽调专人组建质监组,加强对现场质量的抽检和常规检查。镇、村两级确定质量监督员,加强对施工现场的质量监督。各乡镇长,对辖区内农村公路质量负总责,每个具体项目,都明确了责任领导、直接责任人和技术负责人,并公布了举报电话,引入群众监督机制,实现全方位社会监督。四是加强对施工单位的管理。对未按工艺流程操作、随意降低质量技术标准的施工队伍,及时督促整改,对性质严重的通过媒体曝光,并列入“黑名单”,取消其在县内参与公路施工资格。对验收不合格的项目,各级配套补助资金不予拨付。
五、富民工程,放飞希望
随着便捷交通网络的形成,加速了我县农村经济发展和商品流通,为群众脱贫致富打下了坚实基础。我县黄花集团、金泰米业、金鹏草席、金阳桑业、吉祥粉丝、君儒药材、苕头果脯、鑫威制革以及白地市养猪协会、洪桥镇新丰果业协会等10余家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得到质的发展,为当地农民提供了许多就业机会。交通事业大发展促进了我县农产品大畅销,今年1—10月,全县农产品加工产值达10.17亿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半壁江山”,全县农副产品商品率达到95%。如今,全县已形成食品加工、家具制造、矿山冶炼、烟花爆竹、针织、化工、制革等八大产业雏形,年产值超过10亿元的规模工业企业已达到12个,将全县农村经济带上了一条新的起跑线。2013年,全县完成通达、通畅工程368.3公里,共使用碎石、河卵石41.4万方,每立方40元计算,全县增加砂石材料收入1656万元;增加河沙、水泥、砂石运费1035万元。通达、通畅工程人工工资按每公里1.5万元计算。共增加收入552.5万元,据估计,可增加就业人员6000人。公路快速发展,优化了环境,促进了产业化开发。逐渐形成以公路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带效益的一体化机制。洪桥镇大规模的农村公路建设拉动了全镇运输业的蓬勃发展,近年来,全镇有100多户农民购买了汽车跑运输,掀起了一股强劲的“购车热”。白地市镇的农村公路建设凸现“钱串效应”,形成粮食加工、水泥制品、木材加工等数百家企业,为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平台。县马杜桥乡高峰村境内矿产、旅游、农副产品资源丰富,2005年,顺达矿业有限公司通过公开招标,获得高峰矿段开发权18年,该公司规划总投资2000万元,实现年产原矿50万吨,年产铁精粉(Fe62%)10万吨,年销售收入5000万元,年利税1000万元,安置就业人员200余人。2013年该矿计划投资250万元修建一条16公里的环山公路,将高峰、庙冲、西冲、回龙等村连接,形成群山贯通、山水辉映、景点成串、项目一片的崭新格局。农村公路建设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决心站在新的起点上,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组织实施好农村公路建设工作,为率先实现我县交通事业跨越式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省经济强县再创佳绩,再立新功。
上一篇:地方政府工商局半年工作总结
下一篇:地方政府农业工作简要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