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AA范文大全网!

国际物流实训总结{优选5篇}

水墨丹青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本文共计13813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56分钟。

国际物流实训总结范文第1篇

【论文关键词】中职院校;物流实训室;物流人才培养

1引言

随着物流在我国被逐渐重视,物流业在我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物流企业数量激增,物流基础设施投人力度逐年加大。伴随着“物流热”的持续升温,物流人才的需求也随之被提到议事日程,物流教育呈现迅速发展之势,从中专、大专、本科到研究生教育的招生报名人数剧增,各院校纷纷开设物流专业。

中职学院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其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因此,中职院校的物流教育更应加大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而实训室的建设就是为了促进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技术型、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关键。

就目前而言,物流管理专业职业教育类学生应具备的能力包括:各种物流设备的实际操作能力、关键物流技术的应用以及学生人职企业的基本能力等等。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掌握这些技能呢?这就需要学生在校期间加强实训,当然前提是要有配套的物流实训室。下而简单介绍一下我校物流实训室建设的情况。

2物流实训室总体技术及功能目标

参考国内外现代物流技术发展及物流运作实践,结合学校区域及师资优势,我们设计的物流实训室的总体技术及功能目标为:“以现代物流运作为基础,体现物流实训室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以物流信息系统及与上下游系统的集成为基础,体现实训室的信息化和供应链一体化;以rfid及rf手持终端、电子拣选设备的使用,体现实训室的智能化和高效化。总体技术目标:数字化物流实训室”。

3物流实训室总体建设思路

以供应链及物流业务流程为基础,以供应链及物流系统为模拟平台,以先进的物流设备如条码、射频、电子标签、分拣设备等为实现手段,形成一个整体、先进、实用、经济的现代物流综合模拟实训中心,实现教学、实训、科研的目的。

在整个供应链中,销售环节是末端环节,通过销售拉动库房的主动补货,并将库存情况传输给管理系统,根据销售情况制定计划,原材料供应商根据生产计划提供原材料供应,整个生产过程中,物流系统实现原材料及产成品的仓储、运输与配送过程,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供应链一体化。

而这种模拟,既区别于传统的电脑系统模拟,又区别于物流硬件设备的简单观摩和演示,而是包括了三个层面:物流流程模拟与实践、系统之问的集成与衔接、二次开发与应用。通过物流流程将现代物流的核心活动:订单、仓储配送、运输、库存控制、客户服务与先进、实用的物流设备串连起来,达到一体化物流的模拟效果。

4物流实训室总体介绍

由于物流涉及方方面面,其实训项目也有很多,而中职学生受学习时间及其他原因所限,也不可能面面俱到。针对我校的实际情况,我校物流专业实训建设了一个物流软件实训室;一个物流操作实训室。

4.1物流软件实训室

(1)物流软件实训室布局图,如图1所示。

(2)物流软件实训室建设。为了便于实验教学,我们建议在物流综合实操区的隔壁布置软件实训区,主要布置投影设备、服务器、学生机、教师桌椅、学生桌椅、隔断及静电地板等。其中,实训区主要设置的56台学生机,可以分成11个区域,主要包括物流企业模拟(分为六个业务部门)、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批发商、国际物流模拟区等,各区间位置基本上是按照白下游到上游的需求拉动模式进行的布局,其他区域既可以单独完成实验,也可以按照供应链的上、下游分角色模拟和实验。比如,零售商、分销商、批发商、制造商4个区域可以通过物流实战推演软件完成啤酒游戏和风险分担仿真实验,国际物流区可以通过报关、货代、集装箱堆场软件完成相应实验(如不考虑国际物流内容,此区域可改为供应链软件实训区)。

4.2物流操作实训室

(1)物流实操实训室布局图,如图2所示。

(2)物流操作实训室总体建设。其总体建设的主要特点如下:

功能清晰:主要设置了供应商区、入库理货区、全自动仓储区、生产加工区、全自动分拣出库区、分拣作业区、超市模拟区、办公控制区、国际物流操作区和沙盘教学区,通过不同组合,可以将这些区域内的设备按照物流管理思想进行物流宏观和微观的实验实训,也可以借助其中部分设备进行业工程或其他专业的实验,甚至还可以通过沙盘推演实验,对学生的物流分析规划能力进行培养.。流程明确:按照物流核心流程进行布局,可以从供应商仓储区到物流中心(自动仓储、分拣和生产加工设备)、再到超市,通过一个“u”型完整体现宏观物流的过程,也可以单独就第三方物流中心或商业连锁物流等具体物流形态下的微观物流进行实验实训。

物流、信息流融合贯通:实验室可以通过无线网络环境,通过物流系统将所有硬件设备集成一体,可以对某一流程、某一类物流形态进行单独实训,也可以通过系统实现所有设备的综合实训。

扩充灵活:所有设备和系统均是插件式安装,可以在将来调整时轻松拆卸、转移和再次安装,同时,提供的系统备有与各类设备的标准接口,能够确保以后升级和新设备购进后的良好集成。

仿真度高:地面采用与物流企业、生产企业物流中心使用的环氧自流坪处理,墙面张贴物流挂图、宣传口号或是其他内容,体现企业管理的“5s”原则,可以让学生亲临其境,如同进入真实的物流企业。

国际物流实训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国际物流综合实训课程;教学设计;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F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3)16005602

1国际物流综合实训课程的设置背景

国际物流综合实训是本校国际航运业务管理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课,于第五学期开设,其目的在于综合学生毕业实践之前前四学期所学的专业课程,包括国际物流、国际贸易实务、国际货运实务、报关实务、报检实务、船舶实务等课程。本课程为学生提供一个理论联系实际的真实渠道,让学生对国际物流操作有感性认识。通过使用国际物流综合实训模拟软件,使学生置身在仿真的工作环境下从事业务操作,增加学生对国际物流的感性认识,了解国际物流的实际操作过程以及各环节的衔接关系,熟悉环节中不同职能部门对信息系统的使用方法,巩固课堂讲授的知识。

2国际物流综合实训课程的设计思路

2.1总体设计思路

课程的教学设计以注重知识应用,满足航运物流从业人员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以工作过程出发项目化设计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内容,突出实践教学在航运物流职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体现实践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因此本课程的改革思路如下:

第一,加强校企合作,对国际航运业务管理的专业人才需求进行调研,确定其中需具有国际物流能力要求的工作岗位;

第二,通过对工作岗位分析确定其工作任务和能力要求,从中选取典型工作任务和能力目标并将其转化为适合本课程学习领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第三,对选取的教学内容项目化形成学习项目,将能力要求进一步细分为学习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

第四,对学习项目和教学内容进行整体教学设计与单元设计,分析重点、难点,并根据其特点研究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第五,分析教学所需要的条件,加强教学团队建设,鼓励教师利用业余时间积极下企业锻炼,建设自编项目化教学讲义、多媒体课件、案例库、习题库等教学资源,完善课程考核方案,改善课程实训教学条件,引入计算机辅助实训教学软件;

第六,进行教学实践和课程评价,根据实践过程和评价结果对课程整体和单元设计、教学方法和手段、自编讲义等方面进行调整,促进工学结合,尽力创造条件使学生有进入相关企业锻炼的机会。

2.2教学目标设计

本课程目标是通过国际物流综合实训相关模拟软件的操作,整合专业课程体系中主干课程的教学内容,深化课程改革,基于国际物流业务流程中各关系方的操作使实训项目和环节与企业实际相符合,实现以职业能力训练为本的综合性实训。

2.2.1认知目标

(1)体会国际物流综合实训中各个参与方的关系及其各自的功能;

(2)掌握国际物流过程中的一系列流程;

(3)掌握外贸企业、国际货运企业、船代企业、报关报检企业、堆场接受委托、结算等的业务流程和工作内容。

2.2.2能力目标

(1)能以国际贸易业务员进行国际贸易进出口的各项业务操作;

(2)能以国际货代业务员进行国际货运的各项业务操作;

(3)能以船代企业船舶管理、单证管理等业务操作;

(4)能以报关员报检员企业接受委托、结算等业务操作;

(5)能以堆场企业为身份进行集装箱进出场管理、费用结算等操作;

(6)能以国际物流涉及的进口商、出口商、生产制造企业、货代、报关、运输、仓储、堆场、港口码头、承运人、船代、理货、海关、检验检疫、国税局、银行、保险等贸易商、物流服务商、政府监管部门角色之间的业务协同操作。

2.2.3情意目标

(1)独立学习和工作,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

(2)进行交流并有团队合作精神和职业道德素养;

(3)培养创造性思考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4)明确影响交际能力的障碍,提高个人的交际能力。

2.3课程教学内容设计(以服装类出口业务流程为例)

合同2.6课程考核方案设计

课程对学生的考核坚持以职业岗位能力为重点的全面考核,知识考核与能力考核并重,以能力考核为主,提高能力考核在课程考核中的权重,同时注重平时学习过程考核,结合课堂学习态度、学生实训报告等综合评价成绩。

3国际物流综合实训课程的实施

3.1教学实施的载体

让学生对国际物流操作有感性认识,通过使用国际物流综合实训模拟软件,使学生置身在仿真的工作环境下从事业务操作,本实训主要通过洛捷斯特国际物流综合平台软件来进行操作。

根据实训目标的要求,本课程自编了《国际物流综合实训指导书》为学生操作时提供指导说明,同时自编了《国际物流综合实训报告》,作为学生课堂训练之用。

3.2教学实施的过程

3.2.1采用情景模拟教学

情景模拟教学法主要是指对国际物流业务中的岗位模拟,按照国际物流业务的实际场景,将国际物流业务划分为20多个岗位,如出口商、进口商、货代、船代、承运人、银行、海关等,让学生分别扮演这些角色,完整地将货物出口的流程模拟一遍,真实感受各个岗位的职责与特点,提高学生对国际物流业务综合流程的把握和实际的操作能力。

3.2.2模块化教学

模块化教学是将各学科课程的知识分解成一个个知识点,再将知识点按其内在逻辑组合成相对独立的单元,然后根据不同职业岗位群或技术领域的职业能力需要,将相关的单元组合成教学模块,这种教学模式,根据岗位职业操作技能的需要,进行教学分析和教学设计,形成相应的教学模块。国际物流业务涉及国际货物出口多方面的业务活动,如外贸、货代、堆场、船代、报关报检等,各业务活动之间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因此将业务活动进行模块化分类,另外除了分模块之外,最后通过国际物流综合平台加以整合使得整个流程成为一体。

图1课程教学内容模块3.2.3贯穿国际物流全程的案例选取

课程选取了服装、机电、食品三个出口案例,分别代表了我国当前的主流出口商品,这些案例来自企业真实的出口业务,从买卖双方贸易磋商、合同签订至最后办理出口退税,中间囊括了商品出口流程的各个环节,因此能使学生全面地熟悉国际物流的整个环节,并且通过3个案例的反复训练能使学生更深刻地掌握整个流程。

图2课程教学案例业务流程3.2.4以国际物流单据为主线

国际物流业务的整个流程涉及各种不同的单据,业务活动中各项业务基本都能以单据体现出来,因此结合国际航运业务管理专业的特点,主要突出单据的缮制,在软件的操作过程中以及实训报告的填写中,根据案例编制了32个单据供学生填写,以单据的填制带动学生对流程的掌握。

表4业务流程表

业务流程实训单据名称贸易磋商销售确认书、信用证开证申请书、商业发票、装箱单报检报检委托书、出境货物报检单、出境货物换证凭单、出境货物通关单、租船订舱订舱委托书、放箱指令、提单联系单、出口收汇核销单、投保和报关申请投保单、保险单、报关委托书、出口货物报关单堆场集装箱设备交接单、集装箱堆场提箱单、装箱明细单、装箱单、预配舱单、提单、集港舱单、场站收据、船舶预配图、理货报告签发提单运费确认单、提单交单结汇承兑/付款通知书、承兑/付款确认书、到款通知出口核销退税出口收汇核销单4总结

本课程通过对《国际物流综合实训》进行设计并实施,形成了初步的国际物流综合实训教学的思路,提出了该课程实践教学的教学方法、模式和组织方式。随着我国国际贸易的深入发展,对国际物流人才的素质与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但应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还应有实践的操作技能和较高的职业素养,本课程的教学也应顺应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特别是结合高职培养学生高技能人才的教学定位,因此针对本课程在设计及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不足,将进一步围绕学生能力的培养、综合素质的提高这个中心来进行改革。

参考文献

国际物流实训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物流管理;第三方物流;实践课程;教学模式

第三方物流随着物流业的发展而发展,是物流专业化的重要形式。物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会出现第三方物流,而且第三方物流的占有率与物流产业的水平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第三方物流知识因此也成为各类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必修内容,特别是针对实践类的课程更是如此。开设这类实践课程的目的在于充分了解第三方物流的原理、操作,使学生掌握现代第三方物流管理的理论、发展趋势以及西方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和实务操作能力。为此,实践教学设计水平的提高必须做到与时俱进。现结合我校的第三方物流实训平台对该类课程进行规划设计。

本文以北京络捷斯特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第三方物流系统作为设计背景,模拟第三方物流公司在物流运作全过程中的所有步骤。以期学生通过实践充分了解第三方物流企业运作的业务需求和特点及其核心运作和管理的目标——三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及其资源的调配与整合。

1.实训内容简介

模拟从物流信息系统初始化到整个物流业务活动结束的过程中,企业信息系统操作人员所进行的操作。主要包括下列几类岗位和系统模块,总计安排116 课时。

基础信息管理——系统管理员需进行系统初始化工作,在系统中输入企业的基础资料,包括站点、人员、车辆、库房、设备等信息。

客户管理商务人员——物流企业的商务部门主要负责项目客户的开发、谈判、签约和信息维护,要实现信息化,需在系统中维护客户合同信息、货品信息、计费标准应等。

供应商管理——分供方管理人员在系统中录入并维护分供方的信息;比如,车辆人员等

订单管理——客服人员在第三方物流系统中将订单管理作为一个单独模块。主要负责运营过程中与客户的沟通,接受客户指令转化为作业计划单,接受客户查询,处理突发事件等。

仓储作业管理——仓储管理员在系统中为每单作业计划(包括出库、入库、移库、盘点等)指定储位、作业设备和人力,以便指令人力进行准确操作,并在操作完成后向系统反馈实际操作结果。

运输管理和配送管理——运输和配送人员针对每笔运单指令,合理安排路由和运力,以求高效的完成运输和配送作业。同时信息管理员则应对运单进行签收、查询等,有时还需接受客户的查询。

商务结算——财务人员要审核服务合同中的价格条款,确认客户的计费标准,在运营中则需定期生成应收应付,统计作业量等。

综合实训——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实训练习。在实训基地中将实训岗位设为:客服(订单录入)、理货员、搬运工、保管员、分拣员、补货员、包装员、加工员、调度员、驾驶员等。

2.实训目标

该实训设计主要以国内外大型第三方物流企业的JIT配送模式为核心模型,突出3PL企业面向其大型公司在采购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等领域的服务模式。按照国际标准定义业务规范和操作流程,可以通过角色的定制分配,模拟商务管理、仓储管理、配送管理、运输管理、统计报表、商务结算、全球客户服务等核心业务环节的执行过程,让学生进行充分练习从客户需求、商务解析、货物入库、在库、出库、配送作业操作、车辆调度处理等流程的实际演练,理解物流各个环节的操作原理和逻辑关系。通过每个业务环节的过程演示,以加深用户对物流管理流程、系统设计思想和企业业务模式的理解。通过第三方物流的实训练习,学生可以理解第三方物流公司的操作流程,熟练掌握第三方物流公司的业务操作方法。通过实训演练,使第三方物流企业员工和物流专业学生能够了解企业的各种资源和整个运输、仓储过程,实现对企业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全面集成和统一管理。

3.实训系统功能

第三方物流系统是根据第三方物流企业实际的业务需求和特点,围绕三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运作的,其资源的调配与整合是该系统的核心运作和管理目标。通过第三方物流软件信息系统的应用,将物流网络与资源进行高效整合,实现信息流的高速与准确传递,保证企业快速反应与处理能力,利用资金流的管理与控制,提供系统内在推动力并提供经营分析和考核数据,通过分析与监控工具结合管理方法为物流体系资源配备提出依据并保证体系良性运作。第三方物流系统主要功能包括基础信息管理、订单管理、仓储管理、运输管理、商务结算管理、统计分析管理、客户网上服务管理。综合实现并能够满足整个第三方物流各个执行环节的业务运作和管理决策的需要,各系统能独立使用,又能集成使用。

第三方物流系统的各个子模块:

4.第三方物流实训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总体思路:本课程应包括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物流服务项目,包括订单处理、出入库作业、仓储管理、运输配送作业。让学生掌握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一般经营方式和服务内容。从订单的接收开始,以实物流程为主线,兼顾资金流和信息流的处理,使系统使用者明晰的理清整个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流程。

5.实训技能岗位设置

6.课时和内容安排

总课时为116课时,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单个业务的模拟;第二阶段,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整个第三方物流企业业务流程的实训。

第一阶段:学生以个人为单位,对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各个业务模块进行模拟。了解系统的功能、构成及其之间的关系,进行实际操作练习。

第二阶段:将实训学生分组,并分配不同角色模拟第三方物流公司的业务运作,如在实训基地中,实训岗位可设为:系统管理员、客服(订单录入)、理货员、搬运工、保管员、分拣员、补货员、包装员、加工员、运输配送调度员、驾驶员。

课时安排一览表:

7.考核、评价

根据第三方物流公司的管理要求。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及结果进行评价。1、项目规划过程。2、实施过程; 3、是否具有很强的工作责任心和敬业精神, 对工作认真踏实, 一丝不苟; 采取的方法:自评、互评、教师评相结合的方法。并选出完成任务最佳者, 并对能提出最佳方案者给予加分表扬。

8.实训总结

必要的实训总结,有利于改正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同时也利于发现教学弊端,提升教学能力和理论水平。主要应包括实训题目、实训过程描述、问题描述、解决方法描述等必要内容。

【参考文献】

[1]管红波.基于实践的物流实训课程设计[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1(11).

[2]刘晓晶,吴海燕.案例教学法与创新人才培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3).

[3]丁红英.浅谈“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在高职实训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08(11).

国际物流实训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专业建设;教学模式;课程体系;双师型;实践性教学

1引言

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业、仓储业、货代业和信息业等的复合型服务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增强国民经济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烟台作为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制造业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为推动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和《山东省现代物流业振兴发展规划》,烟台市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建立了国际综合物流园区、国际商贸物流园区、国际冷链物流园区和国际保税物流园区。烟台大学成立了校企合作的物流管理专业,本着“以人才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的办学理念,以“主动适应,整体优化,定位准确”的办学特色,构建对接物流管理企业岗位群的情境教学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运输、配送、仓储、报关报检等专业核心能力,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熟悉现代物流相关技术与流程,会经营、懂管理,适应产业发展、就业急需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2专业建设思路与教学模式

2.1总体指导思想

校企进一步优化“基于专业岗位分析”的课程体系,共同开发1个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资源库;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师团队;构建递进式实践性教学体系,并充实校外实训基地教学功能。总体框架如图1所示。

2.2多层次立体化的课程设置

专业理论课的内容和深度以理论在指导实践中的“必需、够用、能发展”为度,严格按照工作岗位的需要和发展去滚动式地精选适合的专业理论知识,强调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突出专业理论在生产实践中的实效性。对传统的课程体系进行调整和完善,对课程结构进行了优化,增设了更符合物流业发展的多层次立体化课程,主要包含基本实务操作、电商物流、国际运作、第三方物流、物流案例分析等。具体课程设置如表1所示。教学质量工程建设成就显著,组织撰写了《物流外包与管理》和《现代物流(双语)》等教材,其中《现代物流(双语)》教材被高等学校规划教材,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选用教材,获得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二等奖。依托现代物流双语示范课和物流管理省级精品课,建立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省级或者国家级精品课程群。

2.3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物流管理专业要保证承载基于工作过程所需的知识传授和职业技能训练的顺利展开和高质量,教学团队建设的一个基本要求,是培养既有高校教师资格和专业职称,又有职业资格和技能等级证,德、识、艺三磬的“双师”结构师资队伍。通过企业锻炼、培训进修等方式优化师资队伍的“双师”结构,实现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创新,探索并完善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校企合作中,从企业委派的指导教师中有目的的选拔符合教师条件的在职人员为兼职教师,并在校企合作教育工作中有意识地加以培养。特别是注重培养他们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提高授课技巧,使其成为稳定的校外兼职教师。在教师管理上建立“二元”师资管理模式,把兼职教师作为整个师资队伍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来建设和管理。借助科学研究,提高整体教学层次。近五年,该专业教师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软科学项目1项,部省级项目10余项;出版各类著作5部,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SSCI/SCI/EI收录期刊论文10余篇;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1项。1名教师被聘为山东省省级教学名师。1名教师获得烟台大学首届青年学术骨干和“152”人才工程。

2.4构建递进式实践性教学体系

深化校企合作,打造校内外实训、实习、实践基地,如表2所示。建成物流管理实训室,以供应链及物流业务流程为基础,以供应链及物流系统为模拟平台,以先进的物流设备如条码、射频、电子标签、分拣设备等为实现手段,形成一个整体、先进、实用的现代物流生产性实训中心。软件部分主要包括:仓储管理系统、配送管理系统、运输管理系统、第三方物流系统、供应链管理系统;硬件部分主要包括:信息采集设备(RF手持终端、RF接收机、条码打印机等)、物流作业设施设备(POS硬件系统、电子标签、托盘货架、流利货架、推车、托盘车、周转箱等)、网络设备(学生用计算机、教师机、服务器及其它网络设备组成局域网)等。建立沙盘模拟实训室,包括物理实物沙盘、ERP沙盘、ERP电子沙盘、机器人、AGV小车、投影仪、扩音系统等。与烟台交运集团、德邦物流、安德水产集团、东方电子集团、张裕集团和东岳通用汽车公司等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建立较完善的实训基地管理制度,为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提供出入库、拣选、理货、配送等多项实训,为相关物流企业提供仓储、配送、人员培训等业务,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训平台。目前,每学期都组织学生到这些物流企业进行相关的实训,学生在为企业提供服务的同时,专业技能也得到了有效训练和提高,初步形成了校企互惠共赢的局面。在山东振华物流公司、烟台市物流园区等现有多个校外实训基地的基础上,依托合作企业网融公司,在山东省及周边拓展莱芜市物流园区、淄博物流园区、济南物流园区等物流企业及流通型企业为校外实习基地。在莱芜物流园区建立1个示范性顶岗实习“工作站”,实现教学过程与工作岗位的有效对接,实现校企之间的物质资源共享、智力资源互补,实现“企业生产与学校教学”一体化、学院教师与企业员工深度交流及共同培训。

3结语

本文本着“以人才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的办学理念,构建对接物流管理企业岗位群的情境教学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基于专业岗位分析”的多层次立体化课程体系,培养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师团队,构建校企合作的递进式实践性教学体系。只有不断进行专业建设改革,符合行业的发展,市场的需求,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满足企业、社会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郑志军.物流管理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物流技术,2012(3):158-160.

[2]孟子敏.管理类课程三线并行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基于物流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4(1):38-41.

[3]祝勇,江涛涛.物流管理专业跟进式人才培养机制与教学改进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7,39(1):145-148.

[4]李颖,邓偊.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3(3):273-277.

[5]施彦.物流实训教学方式的优化与虚拟现实的运用实践微探[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6,38(11):173-174.

国际物流实训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物流;管理;设想

在这样物流行业发展大环境下,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要如何进行专业建设,为社会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物流人才呢?作为专业带头人一直在不断思考这个问题。

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总体思路应该是:从里到外,先改“心”,再改“肉”,最后改“皮”。

“心”――思想观念、体制机制。注重专业建设团队成员的思想要更新,行动要创新。需要学校支持我们“走出去”,多听、多看、多问、多学、多分析,多思考;了解行业企业发展现状,更新观念,深化“互惠互赢校企联动”的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确定正确的专业建设发展方向。将这个“心”作“实”。

“肉”――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及教学资源建设。人才培养方案要随着行业企业发展需求不断更新改革;课程的设置教学安排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互联网+”的职业教育技术大环境,革新教育教学方式方法,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向社会输送高品质的物流人才。将这个“肉”作“厚”。

“皮”――教学管理与质量评价制度、实践条件、社会服务和辐射能力。教学管理与质量评价制度建设是专业建设顺利实施的保障,要不断完善建设;实践条件建设则是需要在较大的地方整合扩大现有实践条件,使其形成规模;社会服务和辐射能力要不断提高,扩大影响力。将这个“皮”作的既坚硬又美观。

具体实施应从以下几点进行:

一、完善“互惠共赢的校企联动”合作机制

在哈尔滨职业教育集团理事会框架下,依托现代物流产业部,吸收哈尔滨龙运物流园区有限责任公司、哈尔滨炜伦申通快递有限责任公司、中央红集团超市连锁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成立物流管理专业理事会,全面负责校企合作相关事宜。制定了《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章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章程》、《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实施细则》、《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办法》、《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校企合作开展企业职工培训管理办法》等制度。通过校企合作,专业教师与企业专家进行有效沟通,对“互惠共赢校企联动”的合作机制的建立及时进行总结和完善,提高校企合作质量,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良性运行机制。将该校企合作机制形成课题,进行立项研究,在物流管理专业群内将该模式进行有效的推广,共同推进学院全面发展。企业要发展,需要学校为其输送合格的人才,学校的发展也要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实现与市场的有效接轨,通过校企合作实现双赢。

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

随着物流业的发展,在“十三五”期间,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培养规模将逐年扩大,针对当地及全国各类企业进行实地调查研究,分析物流毕业生就业岗位、年龄、人数等数据,再对物流职业岗位能力需求进行详细分析,结合各岗位需求特点确定专业方向,将随着市场需求不断调整,向快递及配送中心运营管理方向有所侧重,突出国际物流及货代、冷链物流、电商物流等特色物流知识的传授。进行专业定位即为“本专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德、智、体、美等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掌握基本的现代物流基本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具备物流采购及供应、仓储管理、配送组织管理、运输及调度、信息采集及处理等职业能力,面向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中的物流企业、生产制造业、商业企业的物流作业和物流管理岗位,从事仓储、运输、配送、采购、市场开发、报关报检、信息处理等物流工作岗位服务及管理需要的一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继续创新实施“工学交替双循环”人才培养模式,增加内涵建设,纵深发展,打造高层次、国际化、应用型的“工学交替双循环” 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三、课程体系与课程建设

首先,把握高层次、国际化、应用型物流专业教育的发展趋势,物流教育将侧重于对学生进行包括自学能力、为人处事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多种能力的培养以及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具体体现就是要让学生掌握物流管理的实用性技能,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操作能力,以增强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未来的物流业竞争是全球性竞争,物流市场也必然是世界一体化。重新构建突出高层次、国际化、应用型特点的物流管理专业“模块式”课程体系。按照人才培养方案对国际化物流人才在素质、知识、能力的基本要求,物流管理专业教育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包括公共基础课程体系模块、专业基础课程体系模块、专业方向课程体系模块。在三大课程体系模块中分别结合地方性物流行业特点的设置相关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

其次,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强化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把交互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模拟教学等教学方法融入到教学实践中。利用通讯视频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加速物流知识的传播和更新,使物流教育突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提供给学生一个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

(一)“情境教学法”。以企业经营模拟实验室为平台,让学生担任企业中的虚拟角色,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企业运作的复杂和理论知识学习的必要。

(二)案例教学法。让学生在典型案例或真实案件的“诊疗”过程中,提高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辩论教学法。教师作为辩论的主持者、组织者和总结者,将学生分成两组进行辩论。

(四)主题发言教学法。教师提供主题发言题目及资料,随机抽查学生做主题发言。

(五)“读书会”教学法。成立读书会,由教师指定书目,要求学生在一定时间段内进行阅读、交流并写出读书笔记,最后由教师检查、评阅、记入学生成绩档案。

最后,建立适用的教学资源库。在“互联网+”的职业教育技术革新时代,教师结合现代学生的特点,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互联网,为学生输送可开展自主学习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实现“翻转课堂式”的教学。这就需要教师把那些学生觉得“枯燥乏味”的专业知识点设计成多种表现形式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如表格、PPT、图片、动画、视频讲座、游戏、微课等等,吸引学生课后自主完成学习,在课堂上教师只要引导学生完成各项学习即工作任务。互联网时代,学生通过互联网学习丰富的在线课程,不必一定要到学校接受教师讲授。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催生“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翻转课堂式”是对基于印刷术的传统课堂教学结构与教学流程的彻底颠覆,由此将引发教师角色、课程模式、管理模式等一系列变革。

四、“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一)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养

依据学院教学团队建设战略,在整个教学团队建设过程中,通过严格的教师聘任制度,完善的师资培训制度,定量考核、动态管理,引入竞争机制进行全程管理,保证教学团队建设的良性发展。通过五年的建设,加大专兼职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提高专业改革与建设影响力,以及课程开发能力, 培养更多骨干教师,双师素质教师达到100%,企业兼职教师承担的专业课学时比例达到一半以上。

(二)“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

教学团队建设始终围绕双师结构和双师素质这一主线,在结构上注重专兼结合,加大行业企业生产一线的专业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师的比例。“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100%以上。引导和鼓励教师主动到企业实践,到企业兼职,参与企业的产品开发、设备改造、技术创新等项目。增加青年教师比例,计划在“十三五”期间再增加物流青年教师两名,通过对青年教师实行传、帮、带,以老带新,言传身教,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确保青年教师每年至少有2个月的时间到企业实践锻炼,使其懂技术、知流程,了解本专业岗位及岗位群对生产技术人员的专业能力要求,完善青年教师岗前培训和上岗实习制度,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

(三)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充分利用合作企业资源,从行业企业聘任多名企业专家和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师,使企业兼职教师承担的专业课学时比例提高。建立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资源库,兼职教师不仅承担校内教学任务,指导学生企业顶岗实习,更要与专任教师共同进行专业建设、共同编写校内外实训教材、共同开展教科研活动。

五、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一)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依托哈尔滨职业教育园区,依据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原则,与企业深度融合,建立混合所有制的实体企业,突出“前厂后院”,围绕“校中厂”的两大校内实训基地,即自动化配送中心和快递运营中心,扩大原有规模,整合物流信息技术实训室、国际物流实训室、物流3D模拟实训室和仓储配送实训中心等校内实训室及校内实训基地资源,引入“企业化”运营模式,使教学方式一体化。抓好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内涵建设,结合企业实际运营情况,打破原有实践教学环节的传统做法,让学生的实践锻炼与企业的实际运营相结合,制定合理的实训教学实施方案、编制相应的校内实践指导书。与企业协商,共同建立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管理制度,创新学生校内实践运行管理模式、制定校内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与监控管理办法、做好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过程和教学实施过程的资料档案整理工作。

(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继续与现有合作企业深入合作内容,增加合作项目,完善各项校企合作管理制度,建立可供学生校外顶岗实习和就业的长期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校企共同制定实训基地管理和学生实习管理制度,制定实习标准和实训指导书,建立实践教学考核体系。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建设、学生顶岗实习、企业员工培训等方面的工作。

六、社会服务与对外交流

(一)开展社会培训

与企业紧密合作,针对企业实际需求,面向物流从业人员、下岗职工和城乡务工人员进行岗位技能培训;结合人力资源与社会劳动保障部及行业协会等部门的资格认证要求,开展物流师、仓储管理员等职业资格认证及技术技工认证的培训。

(二)为企业提供技术开发与技术服务

加强校企合作,为合作企业提供技术支持与服务,解决企业实际问题。专业建设团队成员参与企业物流各方面的建设方案制定与实施,参与搭建服务于省内物流企业的信息平台,与企业合作进行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开发与升级、物流作业流程整合等技术研发项目。鼓励教师带领学生积极参与物流行业企业的技术研发和技术服务,增强教师教学科研研发及实践能力,作为“双师”素质教师认定及考核的重要依据。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