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17924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72分钟。
国有资产统计工作总结范文第1篇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编制2007年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的通知》(国发[2006]37号)和《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35号)、《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36号)的有关要求,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将于2006年12月-2007年7月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实施。为确保此次资产清查工作的顺利开展,特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一)全面摸清家底。对行政事业单位基本情况、财务情况以及资产情况等进行全面清理和清查,真实、完整地反映单位的资产和财务状况,为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奠定基础。
(二)建立监管系统。通过资产清查,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信息数据库提供初始信息,在此基础上,建立全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动态监管系统,实施动态管理,为加强资产管理提供信息支撑。
(三)实现两个结合。建立起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的运行机制,为财政部门编制2008年及以后年度预算、加强资产收益管理、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创造条件。
(四)完善管理制度。对资产清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和行政事业单位要在全面总结、认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相应整改措施和实施计划,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制度。
二、清查基准日和范围
(一)清查基准日。
此次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统一以2006年12月31日为资产清查基准日。
(二)清查范围。
1.2006年12月31日以前经机构编制管理部门批准成立的、执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和会计制度的各类行政事业单位、社会团体。
2.执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并同财政部门有经费缴拨关系的社会团体等单位。
行政单位附属的未脱钩经济实体,执行企业财务和会计制度的事业单位,以及事业单位兴办的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不列入此次清查范围,但须根据本方案规定由行政事业单位填报相关数据。
三、工作原则和方法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按照“统一政策、统一方法、统一步骤、统一要求和分级实施”的原则,由各级财政部门按行政隶属关系组织本级政府管辖范围的行政事业单位开展资产清查工作。各主管,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部门按照财务隶属关系负责组织所属单位资产清查工作。财政部对中央部门和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的资产清查结果进行统一汇总。其中:
(一)对于近三年已经进行过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的地方,允许在以前工作的基础上,按照此次资产清查的统一政策和要求对其资产清查结果进行补充、调整,审核更新有关数据后,汇总上报。
(二)中央级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首先由部门(单位)进行自查,然后请社会中介机构对自查结果进行专项审计及相关工作。各部门(单位)向财政部上报的资产清查工作结果报告,应当包括社会中介机构出具的专项审计报告。参与资产清查专项审计工作的社会中介机构,由财政部统一招标确定。
地方各级财政部门组织开展本级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时,自行确定社会中介机构参与工作的方式。
(三)经过清查的固定资产,要按照财政部的统一要求建立健全账卡,为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奠定基础。
(四)资产清查工作结束后,各级财政部门、主管部门、行政事业单位应当根据《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核实暂行办法》(另行制订)和实际情况,对资产清查结果逐步予以核实认定。财政部门、主管部门、行政事业单位在资产清查结果核实、资产损溢认定等方面的具体权限,由省级以上财政部门根据此次资产清查工作的具体情况另行确定。
四、工作内容和步骤
根据《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暂行办法》(财办[2006]52号)有关规定,相关部门和单位应当做好基本情况清理、账务清理、财产清查和完善制度等项工作。具体步骤如下:
(一)准备阶段(2006年9月-12月)。
1.研究确定资产清查报表。
2.组织开发资产清查工作软件。
3.拟订有关资产清查的工作文件。
4.组织开展资产清查试点工作,修正报表和软件。
5.对中央部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部门进行业务培训。
6.财政部组织招标,确定参与中央级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专项审计工作的社会中介机构。
7.中央部门、各地区组织本系统、本地区的培训,布置开展资产清查工作。
(二)实施阶段(2007年1月-6月)。
1.中央各部门(单位)自查,资产清查结果经社会中介机构审计后,根据《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暂行办法》(财办[2006]52号)第十一条、第十五条的规定,将有关资料于2007年5月31日前报送财政部。
2007年6月,财政部对中央部门(单位)资产清查结果进行分析汇总,并形成资产管理信息数据库,为2008年及以后年度预算编制提供支撑。
2.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于2007年6月30日前将本地区资产清查统计表汇总报送财政部。
(三)总结阶段(2007年7月)。
1.财政部对全国资产清查工作进行总结、表彰。
2.财政部将根据资产清查结果,完善相关资产管理制度;部门和地方要根据各自实际情况,完善具体的实施办法。
五、组织机构
为切实加强领导,保证资产清查工作顺利进行,财政部将成立“全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小组”,统一领导全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并组织开展中央级资产清查工作。工作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组织开展资产清查工作。
地方各级财政部门(或财政部门会同相关部门)成立资产清查工作小组和办公室,负责本地区资产清查工作的组织和实施。具体组织机构和职责,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自行确定。
主管部门和单位要建立健全由资产、财务、纪检、人事、基建、后勤等,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相关部门组成的资产清查组织和工作机构,负责领导和实施本单位的资产清查工作。主管部门应当将组织机构情况报同级财政部门备案。
六、经费保障
按照现行财政体制,除财政部统一配发资产清查软件、资料等外,各级财政分别负担本级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所需经费,并列入本级财政预算予以保障。资产清查专项审计费用,按照“谁委托,谁付费”的原则,由委托方承担。参与中央级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专项审计工作的社会中介机构所需费用,由财政部统一支付。
七、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各部门、各地方要加强资产清查工作的组织领导,部门(单位)内部应当分工明确、落实到人,配备强有力的领导班子,有关负责人应当切实履行管理责任,保证资产清查结果真实可靠,确保资产清查工作按时完成。
(二)精心组织。各部门、各单位要做好动员、培训工作,认真学习相关文件,并结合本部门本单位实际制定资产清查的具体实施方案,保证工作顺利完成。
国有资产统计工作总结范文第2篇
国务院总理兼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组长朱镕基在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在北京举行的科技知识讲座上表示: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总体趋势,推行电子政务建设对于提高国民经济总体素质、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加强政府监管、提高行政效率、开展反腐倡廉等都具有重要作用。
由此可见,推行以信息化为导向的电子政务建设,在推动政府办公透明化、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密切政府同社会民众关系等方面将起者积极的作用,那么什么是电子政务?电子政务有那些主要功能?
什么是电子政务?
电子政务(e-government),通俗的讲,就是政府部门办公事务的网络化和电子化,它是以计算机技术和INTERNET技术为基础,通过虚拟政府网站将大量频繁的行政管理和日常事务按照设定的程序在网上实施的一种工作方式,是电子政府的物化形式。
电子政务有那些主要δ苄枰??BR>
归纳目前针对电子政务功能需要的基本观点,主要包括在如下五个方面:
1.?监督电子化:通过政府公务的电子化,将政府办公事务流程向社会公开,让公众迅速了解政府机构的组成、职能和办事章程、各项政策法规,增加办事的透明度,并自觉接受公众的监督。
2.?资料电子化:服务于政府部门和科研教育部门的各种资料、档案、数据库也应上网。政府部门的许多资料档案对公众是很有用处的,要充分挖掘其内在的潜力,为社会服务。公开政府部门的各项活动,可以使政府受到公众的监督,这对于发扬民主,搞好政府部门的廉政建设有很大意义。
3.?沟通电子化:在网上建立起政府与公众之间相互交流的桥梁,并为公众与政府部门打交道提供方便,公众可直接从网上行使对政府的民主监督权利。
4.?办公电子化:网上办公是政府上网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通过办公电子化,不仅极大的方便了公众同政府部门的办事效率,而且对于塑造政府形象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5.?市场规范电子化:政府上网,除了其相关职能和内容上网以外,应建立起各个部门相应的专业交易市场,以推动经济的发展。尤其是个体企业的资金、技术有限,需要政府为其建立起面向供需双方的专业化网上市场,这对于搞活经济,繁荣市场非常重要。
1.2电子政务整体解决方案概述
电子政务整体解决方案是一个集成的政府信息化管理工具,它从政府机构处理日常事务的OA系统和构建公共财政财务系统的角度出发,以通用化的政府工作事务流程和相关法规制度为依据,通过高度抽象和概括的方式构建出电子政务信息化工作平台的软件体系和应用模型。
1.2.1电子政务整体解决方案概述
金蝶公司拥有大量的财政及行政事业单位用户,涉及到各级财政及行政事业单位的各行各业,从开发财务软件开始,金蝶公司在积累行业软件开发经验的基础上,根据这些行业用户在使用软件的过程中提出的需求建议进行分析,以服务电子政务为目标,以先进技术为手段,以多年软件开发经验为基础,开发集成度高、网络性好、分布广泛、业务关系复杂的全面化电子政务解决方案是金蝶产品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电子政务整体解决方案特点
技术先进:采用SQL大型数据库,能够处理海量数据,适合会计核算中心处理大数据量的要求,提升了软件的性能;"一套软件,两个面孔",全面支持WEB应用,应用无边界;采用Windows?DNA架构开发,网络性能优越。
业务全面:涉及到电子政务的办公自动化、政府采购、国库资金管理、财政财务管理、政府办公自动化和人力资源管理等诸多方面的功能需求,完整的产品体系,系统的解决方案,有效的促进电子政务信息化的改革进度。
操作简单:政府部门的用户多年来的需求积累,为金蝶公司的电子政务产品开发提供了丰富的业务需求内容。对软件的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操作简单,容易实施,在软件应用的广度和宽度上具有非常广泛的涉及。
网络应用:本系列产品采用先进技术,提供了基于局域网的产品解决方案和基于INTERNET广域网的产品解决方案,打破了软件应用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电子政务的应用更上新的层次。网上采购、网上结算、网上查询、网上办公、网上招聘、政务公开等政府业务都可以通过网络化的应用而得到更大范围的推广和实施。
权限严密:操作员的编辑查询受控于不同级别的权限配置,由于政府机关的层次性比较强,不同层次的行政事业单位又分属不同的行业,同一单位的数据需要按照纵向组织体系进行统计,同时还需要将不同的部门按照同一级财政进行数据的汇总。这就形成了数据的多维汇总和查询结构。不同级别、不同部门、不同单位的操作员需要按照所属级别授予相应的编辑和查询权限,在金蝶电子政务系统中能够实现多层次的权限控制机制。?
集成度高:所有功能模块之间设计时通盘考虑,无缝联接,数据交换无障碍,各个不同的职能部门之间部门数据的相对独立性和所有职能部门之间数据的共享性,能够极大的满足和方便财政机关、部门、单位三个层次、多级别的查询、控制和核算。
针对性强:立足于电子政务的各级客户群,将目前涉及电子政务改革方向的相关业务均纳入到整体的解决方案中,为政府办公自动化、财政财务管理体制和人力资源管理提供技术先进、性能优良、适应电子政务不断发展所需功能的应用产品。?
系统性好:各个系统之间遵循统一的数据接口标准,不同系统完全实现了数据的共享,通过业务规划,可以按照各个职能部门的工作目标进行工作流的设置和定义,实沃电子化、无纸化的网上办公,避免了手工状态下的低效率运做带来的人忙、物力的大量耗笛。
电子政务整体解决方案是由一系列解决方案构成的集成体系。
电子政务整体解决方案由五个方面构成:
1.?政府预算解决方案体系:包括"部门预算编制解决方案"。
2.?会计中心核算解决方案体系:包括"财政总预算会计核算解决方案"、"会计中心集中财务解决方案"和"零户统管集中财务解决方案"。
3.?财政业务解决方案体系:包括"国库资金管理解决方案"、"统发工资管理解决方案"、"国有资产管理解决方案"和"政府采购管理解决方案"。
4.?政府办公自动化解决方案体系:包括"政府办公自动化/OA解决方盎"、
??????? 5.?人力资源管理方案体系:包括"人力资源管理解决方案"。
1.3电子政务整体解决方案系列简介
电子政务整体解决方案是一个集成的电子政府办公自动化和财政财务管理信息化应用体系,它从电子政务涉及的主要功能着手,进行相关产品的开发,从内容上区分为财政业务应用产品体系和会计中心核算产品体系两个方面,不同的产品构成相应的解决方案。各方案的主要功能说明如下:
财政总预算解决方案体系
财政总预算编制解决方案:本年度先由各个预算部门所属的行政事业单位分别编制本单
位的下年度收入支出预算并上报到所属部门,各个部门在规定时间对本部门所属的各个单位预算报表进行汇总,审核后提交本级财政,财政机构根据各个部门上报的预算额进行综合预算平衡,并相应的下达各个部门的预算指标,各部门分别根据本部门的实际情况进行预算指标在本部门所属单位之间的调剂和平衡,并将平衡后的本部门预算报表再次上报,本级财政根据该预算报表经过审批后提交人大批复,通过后各个部门即可以按照该预算指标确定的收支额度开展日常的事务。?
按照上述业务进行功能规划,本系统的主要功能有预算指标定义、预算方案定义、预算编制、预算上报、预算审核、预算审批、预算调整、预算收支、增资测算、预算报表、预算分析等功能,预算编制可以按照预算级别分别进行,各级预算机构可以分别完成本级机构在预算编制过程中的任务。
经过审批的下年度部门预算,通过金蝶软件可以实现部门预算数据自动发送到金蝶财政总预算会计核算系统、金蝶国库资金管理中心和金蝶会计中心前台报销系统,从而实现整个电子政务解决方案中各个系统间的数据共享。?
财政财务会计核算解决方案体系
财政总预算会计核算解决方案:接收由财政预算编制系统中发送来的各部门年度预算,并根据年度预算核算每个期间的国库资金收入支出数,接收由国库资金管理系统编制的"预算拨款凭证",生成针对各个预算单位的财政总预算会计记账凭证。在本系统中能够核算出当前年度国库资金的预算总额、收入总额和支出总额,并相应的生成针对各项资金来源和支出的总分类账和明细账,提供各种科目余额表的查询、各种财务报表的编制功能。
可以同国库资金管理系统、会计中心财务核算系统三方对账。?
会计中心集中财务解决方案:本系统主要解决各个纳入会计中心的预算单位统一开设银行账户、接收由财政总预算编制系统中分单位的收支预算数或者在本系统中直接针对每个预算单位编制预算、录入各个预算单位的单位报账单、经过审核后的单位报账单进行资金结算并打印支票、经过结算后的报账单记录生成分单位的记账凭证并保存到各个预算单位对应的实体账套。同时,提供了针对会计中心各个核算单位的凭证处理功能,可在前台系统中对所有核算单位账套中的记账凭证进行查询、审核、修改等操作。对各个核算单位账套的凭证,提供了合并账务系统,实现将各个预算单位账套中的记账凭证集中汇总到会计中心的汇总账套,在会计中心的汇总账套中可以查询到分单位的凭证、账簿、报表,也可以按照各个单位对应的部门进行归类,生成相应的财务报表。期末可以实现针对会计中心同开户银行、国库资金管理系统、财政总预算会计核算系统以及各个行政事业单位账套之间的银行存款记录的对账。?
零户统管集中财务解决方案:本方案是针对乡镇一级的行政事业单位提供的一个集成化的财政财务解决方案。本产品通过创建统管账套和单位账套的方式,将各个核算单位的日常报账、资金管理、预算编制、报表汇总等功能集成在统管账套中,并实现统管账套同各个单位在账套之间的无缝联接,灵活的解决了乡镇一级财政财务集中核算和管理的问题。?
本系统主要由如下功能组成:预算编制、日常报销、单据结算、报表汇总、项目核算、凭证处理、账簿查询、期末处理、工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财务分析等 财政业务解决方案体系:
国库资金管理解决方案:是解决国库资金的调入、调出、管理、票据传递等业务的国库预算资金管理信息系统,它以国家有关国库资金管理的规章制度和相关法律法规及国库资金管理实务作为软件设计和开发的依据。以国库资金作为管理对象,通过对国库资金的账户管理,对国库资金的每笔收入和支出都按照法定的程序进行执行和监督,同时对执行中的缴款的合法合规性和支出的合理合法性进行审核,对资金结算的结果进行正确的反映,并可自动编制规定期间国库资金结算报告,同时实现和国库开户银行、财政总预算会计核算系统、会计中心财务核算系统四方之间的对账。
国库资金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预算引入、预算查询、预算资金拨款、预算资金收款、国库资金收支日报表、国库资金收支分析表、国库资金调拨、国库资金退库等。
工资统发管理解决方案:主要是解决纳入工资统发的所有预算单位在职和离退休人员的工资发放的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具有工资计算、发放、统计、查询等功能,具有良好的输出接口,能够将工资数据转换为多种格式的文件作为工资银行的数据源,支持银行工资。
工资统发管理解决方案的主要功能:工资方案定义、职员管理、部门管理、银行管理、类别管理、项目设置、公式设置、扣零设置、所得税设置、工资修改、工资计算、所得税计算、费用分配、凭证管理、期末结账、人员变动、输出各种工资性报表如工资条、工资发放表、个人所得税报表、人员结构分析、年龄工龄分析、万能报表等。
国有资产管理解决方案:是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进行增加、变动、报表统计等业务管理的有效工具,能够随时的反映出每个核算单位的固定资产增减变动情况。本系统可以同政府采购管理系统进行关联,由政府采购系统执行的采购项目可以转化为国有资产的管理对象,为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提供了实用的资产管理工具。
国有资产管理解决方案的主要功能:系统资料维护卡片类别管理、存放地点维护、新增卡片、变动处理、卡片查询、凭证管理、资产清单、变动情况表、附属设备明细表、资产增减表、固定资产明细账、资产构成表、万能报表、期末结账、用户管理、和上机日志等。
政府采购管理解决方案:是按照《政府采购资金财政直接拨付管理暂行办法》和其他有关政府采购的法规制度的规定开发的管理信息系统,是公开、公正、公平的完成政府采购业务的有效信息化管理手段。
主要功能包括了供应商注册、单位管理、采购物料目录设置、采购账户管理、采购资金收入、采购资金结算、采购计划、单位采购申请、采购部门审批立项、采购方案编制、采购招标管理、采购合同签定、报表管理等模块,能够全面的记录采购过程的主要信息 政府办公自动化解决方案体系
政府办公自动化/OA解决方案:CASE?OA办公自动化产品解决方案是一个基于先进群件平台LotusDomino/Notes所开发并推广的应用软件产品,它融合了先进的工作流的设计思想,提倡协同工作,提供开放式的产品接口,主要特色在于工作流程自定义、红头文件盖章、笔迹签名、周全的提醒功能、电子文件自动登录和发送、邮件自动提示、多种办公驱动模式和新型的远程办公模式等。产品符合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家规定,具有开放的结构,能很好的集成主流的软、硬件产品,支持internet应用需要。
政府办公自动化/OA解决方案的主要功能:系统设置、收文管理、发文管理、档案管理、个人办公、活动安排、会议管理、信息采集、公共服务、报告管理、焦点论坛、电子邮件等功能模块 人力资源管理解决方案体系
国有资产统计工作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校国有资产,资产管理,网络信息化
?
资产管理是高校建设和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近年来,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高校占有、使用的固定资产规模急剧膨胀,管理难度越来越大。如何利用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来促进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理念更新、方法的改进,进而达到提高管理水平的目的, 已成为当今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者研究和探索的主要问题〔1〕。
1高校现行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存在的主要缺陷
(1)管理理念老化。在一些高校资产管理的目标仅限于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未形成合理有序的正常调配机制,闲置与短缺并存;未形成开放的开发利用机制,资产的潜在效能未得到充分挖掘。对现有存量资产总量、结构、分布、状态,不能够全面掌握。哪些资产可以调剂利用,哪些资产需要新增购置,难以准确反映。缺乏对资产管理的实时性,同时无法实现信息共享,在这种情况下,资源配置等重大宏观决策,难以做到科学合理。
(2)管理手段落后。目前,大部分高校的资产管理还停留在单机管理模式或仅仅是利用计算机处理账目的层面。因此,资产登记是由校级资产管理人员手工登记在纸质单据上,然后集中录入单机版系统,这样不仅增加了工作强度,而且效率低、准确性较差。仍旧存在程序繁琐、重复工作、流程长、反应迟缓等问题。
(3)信息不透明。各部门无法独立完成统计工作,传统模式下,由于各部门无法及时掌握资产数据,实验室评比、设备考核、教学评估等供参考的资产统计数据由校级主管部门提供,无法独立完成统计工作,统计方式不灵活。
(4)信息流通不方便。在资产管理中,一年一度的对帐以及清查盘点工作是必不可少的。采用单机管理模式,清查时设备管理部门只能把各个单位的设备总账打印成纸质文档,发放给各单位,各单位再根据实际情况核对设备总账,并把核对的结果上交给资产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和资产管理部门也要进行繁琐的帐帐相符的核对工作和报表统计工作〔2〕。采用这样的单机管理模式信息流通不方便,资产清查盘点工作不但繁重、费时,给清查盘点工作带来了不便。甚至容易造成资产账与财务账不符,导致家底不清。
2 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网络管理的构思
2.1 系统模式设计
系统总体可以采用B/S结构,部分模块整合C/S和B/S结构。B/S( BrowSer/Server)模式是基于Internet的网络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利用已建成的校园网进行数据查询、数据输出和输入,前台为校园网站。后台为资产数据处理系统。实现前后台整合。B/S网络模式具有可扩展性和兼容性, 易维护、易升级、使用方便等诸多优点,更重要的是它采用了通用网络协议,可以实现与其它网络的互通互联,如图1,为更大范围的信息交流打下了坚实基础。
2.2 系统功能需求设计
首先在确定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系统功能模块时,应考虑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先进管理模式的最优化结合。在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中可提供给网络系统处理的信息应该有:
(1)系统信息和基础信息的管理:操作日志、登录、修改密码、权限设置、帮助文件,进行相关的系统数据操作;部门信息、员工信息、系统用户、单位设置,进行相关的基础数据的录入。
(2)国有资产动态信息的管理。资产数据进行增加,修改,删除等操作后,其结果就实时的反映在资产管理网络系统上,各用户可以随时查询到本部门的资产最新情况,对全校资产也可以查询。这是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系统的信息主体和基础,可反映出高校国有资产的总体情况和详细信息,是管理工作的重点。
(3)国有资产的共享信息的管理。主要对资产数据进行查询,资产管理网络系统需提供多种查询方式,可按资产分类号、资产编号、存放地点、使用人等多种方式查询和组合条件查询等。各校内单位闲置或工作量不饱满的国有资产,特是大型、精密仪器设备信息通过网络进行公布,实现共享,以提高国有资产利用率,促进效益发挥。
(4)国有资产信息的汇总。可按条件生成各种常见的统计表,包括固定资产增减变动表、分类增减变动表、现状统计表、单位性质统计表、年代统计表、经费来源统计表、使用方向统计表等多种统计报表,并且统计结果可形成统计图形,已达到直观明了的效果。
3 构建新的资产管理网络系统需要采取的措施
(1) 完善资产管理信息系统运行维护规程。发表论文。首先要加强制度建设,尤其是网络系统的维护规程。现在,多数管理软件以数据库作为开发工具,稍懂计算机知识的人员都可以查阅甚至修改数据,要想解决好管理系统的安全保密问题,不能只仅仅依靠软件本身的口令限制,还要把人的主观性考虑进去。网络信息工作要有严格的硬件、软件管理制度,实行信息化,管理人员的大量数据资料都存储在计算机的硬盘或软盘上,为确保数据资料不被破坏,必须制定针对系统运行的主机、服务器、网络设备、操作和应用系统的正常操作和维护的规程〔3〕。
(2)切实做好资产管理动态信息管理。发表论文。资产管理动态化是一个难点,资产数据进行增加,修改,删除等操作后,其结果必须实时的反映在资产管理网络系统上,各用户可以随时查询到本部门的资产最新情况,对全校资产也可以查询。这样使资产信息在相关人员之间公开,透明,提升了效率,能更好的进行资产管理工作。从根本上纠正登记不及时、核算不全面、计价不准确的问题,真实准确地反映各单位资产状况,为领导的决策提供准确的依据。
(3)科学严谨的分类体系。将资产科目按照教育部公布的《高等学校固定资产分类及编码》进行划分,分为土地房屋建筑物、土地、仪器仪表等16大类。设计资产科目应注重资产分类的明细设置,以及与形成资产的经费预算科目的对应关系,这样不仅科学严谨,也方便了统计工作,用户可以利用资产管理网络系统自动生成反映16大类资产数据分布情况的账表等,能详尽的反映全校资产总量和分布结构。使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会计管理在统计数据上有效地对应,以便互相核对,相互印证,提高统计数据信息的可用性。
(4)努力提高资产管理人员素质。人才是事业之基。随着网络信息化管理工作量的不断增大,单靠少数人操作和管理计算机显然已经无法满足工作的需要。当务之急是要加强微机信息化管理业务知识培训,让所有工作人员了解和掌握业务软件,提高整个工作人员的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加强系统的安全性,防止意外事故发生。同时才能真正意义上的发挥现有资产的保障效能。发表论文。
4 结束语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高校资产管理必须信息化、网络化。真正实现固定资产的全面实时监控和有效利用,促进高校资产的合理有效使用,提高资产使用效益,加快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楼燕芬.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田[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08(6)
[2]马立宝.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J].消费导刊,2007,(12):114-118
[3]耿兰源.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网络系统的构建[J].滁州学院学报,2009,(11):85-87
国有资产统计工作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新高等院校会计制度;高等院校财务管理;改革;影响
高等院校会计制度能够有效保障高等院校财务管理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并且在此基础上,还会对高等院校财务管理工作流程、工作模式、工作内容以及工作方法起到提升和改善的作用。近些年来,伴随着国内高等院校教育体制与公共财务体制的不断改革和逐步完善,使得传统高等院校会计制度已经完全不能够符合现代高等院校教育以及公共财务制度的发展要求。而新的高等院校会计制度的改革完善的目标最终是为了能够更好地为高等院校财务管理工作和其经济业务可以有效开展提供相应服务。所以,在此大背景下,我国财政部以充分满足国内各个高等院校财务管理工作发展的要求为改革目标,对1998年实施的高等院校会计制度(试行)进行了多次修订,并最终出台了新的高等院校会计制度,从而有效的解决了国内高等院校财务管理以及公共财务工作开展中面临的问题。
一、新高等院校会计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
为了能够更好地符合我国财政预算体制改革与全面促进高等院校经济业务发展的需求,同时也为了对高等院校会计核算工作进行进一步的规范,以及更好的提升高等院校会计信息质量和财务管理工作效率、管理水平,从而进一步扩大高等院校资金的使用效益水平,我国财政部对国内高等院校会计制度进行了三次修订,从而逐步形成了现行的新的高等院校会计制度。新实施的高等远销会计制度对于传统高等院校会计制度当中的许多陈旧制度和工作流程等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并且对高等院校经济业务中的预算管理、绩效评价、财务管理以及资产管理当中的内容进行了创新和改革。新高等院校会计制度的改革内容主要包含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资产管理
传统高等院校会计制度通常只会在经营性收支业务的核算工作中才会使用权责发生制,而新实施的高等院校会计制度则是在高等院校经济业务开展过程当中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对高等院校的无形资产实施累计摊销,对固定资产实施累计折旧的新的管理方法,从而将高等院校的收支与支出按照其资金来源进行重新划分,实行分类管理,以此来理清高等院校现有的总资产,进而提升和规范其财务管理工作水平的质量。另外,新的高等院校会计制度还引进了企业相关财务管理理念,在每一个学期末,对校内的各个类别的资金实施结余结转。同时还对非财务至今实施责任发生制进行责任人的确认,对于横向科研项目,则是依据其完工正度进行核算收人。除此之外,新的高等院校会计制度在统一核算项目中还添加加人在建工程和与待处置资产效益环节上的核算。
(二)健全高等院校会计信息,调整会计科目
新的高等院校会计制度,为了能够有效改善传统会计制度所遗留的会计信息失真、财会工作人员违规操作等问题。同时也为了更好地提升高等院校会计工作效率和工作水平,创建了高等院校预算会计、财务会计相结合的二维框架管理体系,以此来顺应和促进高等院校的公共财政发展与改革的需要。
(三)创建合理的高效财务管理体系,细化基础工作
高等院校财务管理工作的细化是创建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体系的重要前提。所以,新的高等院校会计制度对高等院校财务管理中的岗位职责、服务指南以及工作具体内容进行了相应的规定,从而创建出细化的高等院校财务管理规范。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使得其对高等院校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与质量提出了越来越的要求,而只有继续夯实高校财务管理基础工作,并且要让财会人员自觉意识到自己岗位的职责才是促进这项新制度得以顺利实施的先决条件。所以说,高等院校财务管理工作的细化管理理念作为重要的高校文化,是需要全校师生与管理者共同努力才可以完成的系统性工程。因此,新的高等院校会计制度在财务管理体系创建上就注重对每个参与主体的能力发挥,并且还将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看作是一项长期建设工作,通过分阶段、分步骤的方法来对高校财务管理进行逐步细化,从而最终实现高效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各个环节得以细化且得到真正的管理。
(四)细化高校资产中的各类支出,引进作业成本和算法归集
各类资金新的高等院校会计制度中的会计核算支出将高校总资产中的教育事业、科研事业以及后勤保障和经营等各项支出进行分类,并且在部分经济业务或者是事项核算上规定要根据制度中的权责发生制进行确认。另外,新的高等院校会计制度还引进企业的作业成本和算法,将资源看作是促进高校经济业务开展的重要因素,以此来对各类成本的支出与收入情况进行分析和管理。在高等院校日常运行当中,人才培养与科研是其最主要的两项作业,比如教学部门在教学实践中所需要使用的教学设备,就能够运用作业成本核算法来对各个部门的设备运行年限和状况按其实际状况来摊派费用,并且还要讲教学部门的费用纳入到教育事业支出项目中,将行政部门费用纳入到行政管理支出项目,以此来对各个部门的费用支出指标进行对比和评价,从而进一步优化高校各项资源,以此来提升高校总资产的使用效益水平。
二、新高等院校会计制度的创新之处
(一)高校会计核算精细化
1.新的高校会计制度取消和增加了许多会计科目,将政府的财政补助与非财政补助的资金进行分类划分,从而使得不同来源的资金的具体使用情况可以进行分类核算,从而提升了高等院校的会计核算的精细化水平2.对高等院校事业支出中的分类以及会计核算项目进行细化,具体是将高等院校中的各类支出细化分为教育事业、科研事业、行政管理以及后勤保障等,这样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高等院校教育成本核算上的准确性,以此来为其对教学经费的投入进行准确评价提供相应的发展基础。3.增设了高等院校会计核算内容,并且要对总资产进行定期的提计折旧,还要将基建账目进行定期入账。
(二)高校会计预算管理精细化
1.高校会计预算中的各项编制都是在权责发生制的指导下所创建出来的,而在会计预算过程中就要对高校总资产进行计提折旧,进而扩大了高校会计预算编制范围,并且要求高校会计预算管理人员必须熟悉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以及折旧方法。2.基建投资项目纳入到高校总资产中的账目中,并且要在考虑其成本与支出的前提下,增加预算编制等内容。3.新的高校会计制度也将预算外的收入与事业收费纳入到了政府预算非税收入的范围内,从而在根本上避免了部门高校以其他收入来逃避会计预算机制的约束。
(三)高校总资产管理精细化
新的高校会计制度在总资产入账以及总价值核算和处理上都做出了非常具体的规定。首先,对总资产入账程序提出了非常严格的要求,对无偿捐赠和调入资产进行严格核算,并且要严格评估其价值;其次是要求财会人员必须要了解固定资产提计折旧的内容和范围;最后是财会人员要对固定资产的年限要能够进行正确的判断,运用合理的折旧方法来真实地反映出高校总资产价值的使用状况。
三、新高等院校会计制度对高等院校财务管理的影响分析
(一)有利于提升高等院校会计制度的执行能力
近些年来,我国财政部对公共财政体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创新,收支两线、政府采购以及部门预算和国库收付机制等内容都与高等院校财务工作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传统的高等院校会计制度内容中的预算会计核算方法已经与新改革中的许多内容不相符,从而造成高等院校在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遇到了很大的阻碍。所以,新的高等院校会计制度就是为了能够符合我国政府在公共财政体制方面的改革要求,新添加了财政应返还额度这一新的科目,主要是为了对国库支付的高等院校,能够核算出高等院校最终应收财政之下的年度返还资金额度,同时也能够对我国财政部门批准以后且尚未使用的零余额账户中的用款额度与用款计划中的用款额度进行核算。新的高等院校会计制度中的财政因返还额度和零余额帐户用款额度这两项科目的增加,不但能够便于高等院校财会部门清晰地了解高等院校整体的资金使用和结余情况,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高校资金的透明度,以此来促进高等院校新的会计制度的顺利实施和有效开展。
(二)能够真实且有效的反映出高等院校的总体资产状况
在传统的高等院校会计制度当中,固定资产在高校总资产中所占比重是非常大的,但是传统会计制度却没有注重对固定资产的价值评估,并且对固定资产维修也缺乏相应的预算,同时也缺乏相应的折旧管理,从而使得高等院校总资产中的大部分设备都处于闲置状态,这造成高校资源的严重浪费。除此之外,由于传统会计制度对高等院校资产结构当中存在的很多没有及时进行清理的旧设备进行报废处理,从而使得其账面资产与固定资产之间的偏差非常大,进而也就无法真实有效的反映出高等院校总体资产的状况。新的高等院校会计制度当中新增加的固定资产折旧管理内容,就规定要依据高等院校总资产中的每一项固定资产的真实状况来制定出相应的且科学合理的折旧方法和折旧年限,并且还要增加累计摊销、待处理财产损益和累计折旧等新型的核算科目。所以,通过对高等院校会计制度的改革,就能够对高等院校总资产的价值进行准确真实地评估和核算。另外,新的高等院校会计制度还规定除了文物以及图书等资产以外,高等院校财务部门还可以运用平均年限法来对其总资产中的固定资产部门进行折旧处理,或者对固定资产成本进行预测和分析,从而增加高等院校规定资产的计量准确水平,最终将高等院校的总体资产进行真实有效的反映。
(三)可以增加多个高等院校资金来源
传统上,我国高等院校的主要资金来源主要来自国家的财政拨款,而近些年来,伴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日益进步,使得国内各个高等院校的办学与招生规模逐步扩大,从而使得学生的人数也连年的迅速激增,这也就直接提升了高等院校的办学经费,但是国家的财政拨款已经无法满足高等院校的经费需求,进而严重限制了我国高等院校的健康发展。由于我国国民荆棘从改革开放与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发展快速且逐步稳定,使得国内教育体制改革的进程也日益加快,这也就使得高等院校所能够选择的筹资方式也越来越多,从而有效的改变了传统的过度依赖国家财政拨款的被动局面,同时也使得高等院校的财务管理内容与结构也变得日益复杂。随着高等院校财务管理工作的日益复杂,就凸显出传统高等院校会计制度的滞后。在传统高等院校会计制度当中,各个高等院校为了能够筹集到更多的办学经费,除了要银行进行贷款之外,很多高校还选择民间的融资结构进行资金筹集,从而提高了高效的负债率,这也直接提升了高等院校的财务风险水平,而高等院校一旦无法偿还债务,那么就会面临院校破产的巨大风险。新的高等院校会计制度所增加的收人以及结余等新的科目中,为了可以更加清晰和直观的了解院校总资金的结构,还引进了企业中的权责发生机制,从而强化了对高等院校管理层和财会人员在收支以及存入上的观念,通过对预算外资金结余以及财政中的资金结余和其他资金账户进行分开设立的方式,从而更好地规范高等院校的财务管理中的收支与存入上管理的规范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新的高等院校会计制度有效的解决了传统会计制度当中存在的很多高等院校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同时也能够积极地顺应我国的高校教育体系的健康发展。另外,新的高等院校会计制度还可以充分满足高等院校的会计制度发展的要求,以此来提升其财务管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进而也就可以对高等院校总体资产价值进行准确、真实地评估,最终促进了高等院校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但是,当前我国所实施的新的高等院校会计制度依然还在探索阶段,还存在很多需要改进的内容,而国内各高等院校应当对新的会计制度进行积极地分析和研究,从而逐步完善这一新型的会计制度,以此来健全高等院校会计制度和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朱爱华.修改和完善高校会计制度[J].会计之友(下旬刊),2006(03)
[2]郭立星,王丽莉.试论高校会计制度症结及解决思路[J].会计之友(中旬刊),2007(03).
[3]祝君.完善我国高校会计制度的探讨[J].会计之友(上旬刊),2007(07).
国有资产统计工作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外国直接投资(fdi);内资企业;出口竞争力;显示比较优势
一、引言
近年来,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利用fdi最多的国家之一。1991年我国吸引的fdi仅为43.66亿美元,而1992年劲增为110亿美元,到2005年更是高达724亿美元。2001—2005年这五年中国吸收fdi共计2861亿美元,占改革开放27年来吸收fdi总量的45%。fdi的进入增强了中国国际贸易的整体竞争能力,我国出口额由1991年的719.1亿美元增长到了2005年的7619.5亿美元,已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
我国引进fdi的一个主要目的是希望其能够带来显著的溢出效应,以增强内资企业的出口竞争力。出口竞争力即在出口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主要体现在能以低价格的产品供应国际市场。fdi通过两个渠道影响东道国的出口竞争力,一是fdi对东道国出口竞争力的直接影响;外商投资企业往往具有较高的技术和较好的国际营销渠道,因此生产的产品往往能够更好地供应国际市场,从而直接提高东道国的国际贸易量。二是fdi对东道国出口竞争力的间接影响,外商投资企业通过各种渠道影响内资企业的出口竞争力进而影响东道国整体出口竞争力。这种影响可能是正面的,如通过示范效应或外溢效应提高东道国企业的出口竞争力;也可能是负面的,如果外商投资企业挤占了内资企业有着比较优势的部门,导致内资企业的产出和出口减少,那么就降低了这些部门的内资企业的出口竞争力。
目前国外的研究集中于fdi对东道国出口竞争力的总体影响(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的加总),单独对间接影响的研究较少。aitken等人第一次系统研究了间接影响,他们采用了probit模型对1986—1990年墨西哥4104个制造业企业的面板数据进行了研究,结论是fdi对东道国内资企业的出口竞争力起了提高作用。kokko等人以乌拉圭为对象进行了相似研究,结论是1972年以前没有提高作用,而1972年以后有提高作用。greenaway等人对英国进行了研究,结论是有提高作用。
对我国fdi与出口竞争力关系的研究比较少,且都是对总体影响的研究。如谢建国与杨丹辉分别采用rca指数分产品类别研究了fdi对我国出口竞争力的影响,戴金平和冯蕾采用分布滞后模型对:fdi在我国东部地区10个省市出口中发挥的作用进行了分析,严兵通过设计一个出口竞争力指数来研究fdi对我国东、中、西部出口竞争力的影响。上述文献都得出了相同的结论,fdi促进了我国的总体出口竞争力。但目前还没有文献研究fdi对中国内资企业的出口竞争力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而随着外商投资企业在中国经济中所占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这个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很多人担心虽然我国总体出口竞争力上升了,但外商投资企业挤占了中国传统的优势部门,造成这些部门内资企业的出口竞争力下降。
本文研究了fdi对出口竞争力的间接影响,以确定fdi是否降低了中国内资企业的出口竞争力。先采用了rca指数挑选出我国一直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然后研究这些行业的内资企业的工业总产值份额发生了怎样的改变,从而确定这些行业的内资企业出口竞争力是否因为fdi的进入而降低。结果表明fdi并没有降低这些行业内资企业的出口竞争力。
二、rca指数、理论分析与数据来源
衡量出口竞争力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常被用来衡量行业出口竞争力的显示比较优势指数(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dex,简称rca指数),它是基于对外贸易数据进行计算得到的;另一种是常被用来衡量产品出口竞争力的成本比较法,先计算某种产品经过汇率调整后的国内生产的单位成本,再和其他国家进行比较,确定其是否具有出口竞争力。本文研究采用的是前一种方法。
ballasa最早提出了显示比较优势指数,以计算确定某国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也就是具有出口竞争力的行业。显示比较优势指数是指一个国家某种行业出口值占其出口总值的份额与全球该行业出口值占全球出口总值的份额的比例。用公式表示为:
rcaij=(xq/xit)/(xlj/xwt)。其中,rcaij是i国第j个行业的显示比较优势指数,xq是i国第j个行业的出口值,xi是i国所有行业出口总值,xwj是全球第j个行业的出口值,xwt是全球所有行业出口总值。
如果rca大于1,则表明该国该行业具有比较优势,rca指数越大,说明其出口竞争力越强。rca小于1时,表示该行业不具有比较优势,其数字越小,出口竞争力越小。根据国际贸易比较优势理论,一国会在其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更专业化进行生产,所以一直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的产值在国家总产值中的比重应该上升。本文的分析正基于此,若fdi挤占了我国的优势行业,也就是说这些行业的比较优势还在,但是内资企业却被挤出因而不再具有比较优势,那么该行业内资企业产值占所有内资企业总产值的份额应该是下降的。也就是说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内资企业产出份额的变化来研究其是否被外商投资挤出。
本文行业的分类参照了盛斌的设定方法,由于中国官方的行业统计数据没有按照国际的工业行业或部门标准进行细分,为了使两种不同的统计口径统一,其以《中国统计年鉴》从1994年开始使用的39个中国工业行业分类(cicc)为基准,并进行了一些处理,“由于自来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是非贸易部门,故而将其剔除,并将非金属矿采选业与其他矿采选业合并为‘非金属矿采选业’,将食品制造业与食品加工业合并为‘食品制造与加工业’,这样剩下36个行业。”以往用显示比较优势对中国出口竞争力的分析大部分是用的国际贸易标准代码(sitc)1位数分类,共10大类,产品的划分不够细,特别是对于通常较为关注的制成品,研究结论不够明确。但如果采用2位数甚至3位数的sitc分类,则产品的分类又太多,既不便于计算也不便于更清晰地了解产品的大类特征。所以本文采用了中国工业行业分类标准。
由于内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分行业的工业总产值只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1995年第三次全国工业普查资料和2004年中国经济普查年鉴中可以得到,因此选取了这两年的数据进行比较。从普查资料中可以直接查到1995年各行业的工业总产值和三资企业的各行业工业总产值,两者分行业相减,得出 内资企业的各行业工业总产值。用同样的方法可以得到2004年三资企业和内资企业分行业的工业总产值。由于这两年的统计中均没有“其他制造业”这一项,所以剔除这个行业。另外两年间统计口径还发生了变化,为了使两者之间便于比较,我们还进行了调整,剔除了2004年统计中不再出现的“木材及竹材采运业”。为了便于比较,2004年统计中多出来的“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也被忽略掉。此外,两次统计在行业的名称上也出现了一些变化,如“食品加工业”——“农副食品加工业”,“普通机械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前者是1995年的称呼,后者是2004年的称呼),在本文中视它们是等同的。经过上述处理后还剩下34个行业。
按照3位数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itc,第3版)统计的出口额数据来源于联合国统计处的com—trade数据库,并按照盛斌的方法重新集结到上述34个行业,出口额采用的是34个行业的加总值。按3位数的国际贸易标准分类的中国出口额在联合国comtrade数据库中可以直接得到,但按此分类的全球出口额不能直接得到。本文把comtrade数据库中所有国家按3位数的国际贸易标准分类出口额相加总,所得值作为按此分类的全球出口额,然后再集结得出所需的分行业的全球出口额。由于comtrade数据库中包含了很多的国家和绝大部分的贸易大国,因此这种做法是合理的。
三、数据分析结果
按照上述方法和数据计算所得的34个行业的rca指数,1995年和2004年,中国一直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也就是rca指数一直大于1的行业一共有十个,分别是煤炭采选业、纺织业服装及其他纤维制品制造业、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家具制造业、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塑料制品业、金属制品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按照周申和李春梅的行业划分标准,除了煤炭采选业为,自然资源密集型、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为资本密集型外,其他都是劳动密集型行业,与我国的资源禀赋实际情况相符。
因为1992年外资才大规模进入中国,所以可以认为1995年各个行业的出口竞争力受到fdi的影响较少,这时的各个行业的rca指数反映的是中国内资企业的出口竞争力,这时的rca大于1的行业是中国内资企业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如果这些行业一直维持着比较优势,按照比较优势原理,在2004年其在工业总产值中所占的份额应该是上升的。
1995年和2004年都具有比较优势的10个行业的产值占34个行业总产值的份额,并对二者进行相减以确定份额的增加或减少(内资和外资也分别计算占内资总产值和外资总产值的份额)。但从各个行业总产值(内资、外资产值的和)来看,并不符合比较优势理论的判断,甚至是相反的,十个行业中只有家具制造业和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份额是上升的。从外资来看,也不符合比较优势理论的判断,只有三个行业的份额是上升的(分别是煤炭采选业、家具制造业和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这说明总体上外国直接投资较多地进入其他的行业,也就是中国比较劣势的行业。从内资来看,是符合比较优势理论的判断的,十个行业中有九个行业的份额是上升的,只有纺织业是下降的;这说明在我国一直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中,内资企业还在不断发展,外商投资企业并没有挤出内资企业,fdi并没有降低国内企业的出口竞争力。
由上述分析还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之所以上述10个行业总产值的份额的变化不符合比较优势理论的判断,是因为fdi进入的行业偏向于我国比较劣势行业所造成的。而fdi进入这些行业可以利用自己的资金、技术的优势来改造这些行业,促进这些行业的发展,增强我国这些劣势行业的出口竞争力,从而进一步增强我国整体的出口竞争力。
四、结 论
上一篇:国民经济综合科年终总结
下一篇:国有林场防汛工作总结{推荐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