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13169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53分钟。
国培数学研修总结范文第1篇
论文关键词:体育院校?在职教育?运动训练?专业网球?专项教师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文选取我国8所体育院校(北京体育大学武汉体育学院、天津体育学院、首都体育学院、上海体育学院、广州体育学院、吉林体育学院、沈阳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网球专项的46名网球教师作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1.2.2问卷调查法
本次调研共发放问卷调查表(一)46份,回收率和有效回收率分别为lo0%。
1.2.3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11.5统计软件包对调查所得数据进行统计。
2、结果分析与讨论
在职教育因素包括教育教学、实践锻炼、在职进修、脱产培训等,是教师素质行程的发展阶段。教育部公布的《高等学校教师培训工作规程》中指出:“高等学校教师培训,是为教师更好地履行岗位职责而进行的继续教育,高等学校及其主管部门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保障教师培训的权利。”
2.1师资质量
表1显示,大学本科学历的教师人数最多,调查数据显示有67%的教师为提高学历而参加进修,网球是一门需要不断的丰富和向国外学习与交流的学科,所以需要拥有高学历的专业教师。
2.2网球专项教师进修方式及经费来源的调查分析
进修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习的效果,经费也是制约教师进修的一个重要因素,体育院校网球专项教师进修的方式及经费来源如何,统计结果可见网球专项教师以在职进修为主脱产进修的人数近些年有逐渐减少的趋势。
2.3网球专项教师的进修机会的调查分析
在对国内8所体育院校网球教师的调查问卷中(见表3),得出近3年没有进修机会的教师有2人,执教年限在l~5年的教师中三年内有2人没参加过培训,占教师总数的l0.3%,有过进修机会的占教师总数的89.7%,可见只有一名教师有两次进修机会,其它26名教师在3年期间只有一次进修机会,由此可以看出,教师进修学习的次数太少。据有关专家统计,一个工科大学生在校所学知识的半衰期为5~7年;计算机科学的半衰期仅为两年多。
由表3中数据所见,参加培训的执教年限在1~5年的人数是8人,占参加培训的教师总数的30.8%,参加培训的执教年限在6~10年的人数是10人,占参加培训的教师总数的38.5%,参加培训的执教年限在l1~15年和16年以上的人数都是4个人,各占参加培训教师总数的l5.4%。进修机会主要是个人申请,占61.6%;在本校参加进修的教师所占进修教师的42.3%,在外校参加进修培训的占53.9%;参加网球技术培训班的教师主要是执教年限l~5年和6~10年的教师中,占7.6%。
2.4网球专项教师进修内容的调查分析 ?
由表4可见,执教年限在l~5年的教师居前三位的学习内容是教育学理论、训练学理论和研究生课程,分别是23.1%、l9.2%和l9.2%。执教年限在6~10年的教师居前三位学习的是研究生课程、教育学理论、训练学理论和工具性科学知识外语,分别是23.1%、l9.2%、19.2%和19.2%。执教年限1l~l5年和执教年限l6年以上的教师在进修内容上主要是教育学理论、训练学理论和研究生课程。从进修内容上看,基本上都属于术科教师专业范围内的课程以及基础课程。这些进修内容所表现出的特征是由教师所成长的年代、教育发展的水平以及教育制度决定的,教师进修的主要内容教育学理论、训练学理论和研究生课程,三项进修人数比例接近,已成为教师进修学习的主要内容。
国培数学研修总结范文第2篇
高等教育的改革,以教学改革为其核心,而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改革,又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1994年,国家教委提出制定并实施《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这项改革的总目标是,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现代化,形成和建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落实《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的“质量上一个台阶”的目标,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们对国内体育院校课程改革的进展和教育部门对体育人才素质的要求进行了调查研究。在调查研究、分析现状的基础上确定改革的总体目标,为构建新的课程体系提供理论和实践的依据,为分析研究的可靠性提供佐证。
2研究方法
查阅80年代以来我国历次修订教学计划的文件、资料,1980年以来国家教委印发的有关体育专业教学改革的文件,及国内、外体育教育专业课程结构的研究文献60多份,国内、外体育院校现行的教学计划、课程简介的有关文件30多份。对6个国家(波兰、前民主德国、罗马尼亚、前苏联、日本、加拿大)体育专业的学科与术科的比例进行了数字比较分析;对我国体育院校(系)(广州体院、北京体育大学、武汉体院、沈阳体院、上海体院、西安体院、日本体育大学、河南师大体育系、集美体育学院、信阳师院体育系,南京师大体育系、华东师大体育系等)与国外体育院校课程设置进行了比较分析。对4所院校(河南师大体育系、广州体育学院、北京体育大学、美国柯特兰分院)课程的学分进行了比较分析。采用信函和访谈的方式,先后对国内30位多年从事高校体育教育工作的专家、教授就与本课题研究相关的问题进行了征徇。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高等体育院校(系)课程体系改革基本思路
3.1.1目标构建
我国体育院校(系)课程体系改革要以我国和世界科学技术、体育运动当展成就、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需要为参照,以学科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为依据,围绕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广适应的人才为目的,深入研究,认真讨论,对原有的课程体系进行重新设计、重新构建,以加强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衔接,拓宽课程体系的履盖面,增强课程体系的完整性为目标。探讨课程体系改革必须首先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有了明确的定位,才可能进一步确定和优化课程体系。纵观我国体育院校(系)对培养目标的表述,1980年和1986年的教学计划对培养目标都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中等学校体育教师”;1991年在培养目标内涵上对培养学生科研工作能力提出了更明确的要求;在1998年颁布的高等体育院校(系)专业介绍中,培养目标有不同程度的扩展,并提出“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掌握体育教育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受到体育科学研究基本训练的体育专门人才”。围绕这一培养目标,制定培养规格如下:1)系统地掌握体育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学校体育教育工作规律,胜任学校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训练与竞赛工作,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有所专长。2)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自学能力和一定的创造能力,具有基本的体育科学研究能力。3)了解体育科学发展的新成果以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宽的知识面。4)初步掌握1门外国语,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5)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一定的艺术鉴赏能力。毕业生适应到中学以上学校从事体育教育和培养高水平运动队,以及从事体育管理、科学研究工作、运动训练和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员等工作。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体育学院毕业生的分配去向也已相应出现多样化的趋向。
3.1.2我国体育院校(系)课程体系的沿革
纵观我国体育院校(系)课程体系的设置与发展,其专业和课程大多是为了适应当时的社会发展需要而设置的。总结我国体育院校(系)课程体系改革的历史经验,分析我国各体育院校(系)现行的教学计划的特点,对现有的课程体系进行重新审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院校(系)课程结构的整体框架。因此,本文以我国体育院校(系)课程体系结构的现状为横断面,把时间纵轴回溯到改革开放以来的新的历史时期,可从目前我国体育院校(系)课程结构现状的静态分析中,看到改革开放近20年来我国体育院校(系)课程结构改革的动态变化过程,进而窥视到围绕适应21世纪体育教育发展的需要和提高未来体育人才的整体素质以及改革体育院校(系)课程结构和体系。原国家教委(现教育部)1980年、1986年和1991年3次修订教学计划呈现出不同时期的阶段特征,总体趋势是开设的课程门类逐渐增加,学科比例逐步上升,必修课学时明显下降,选修课的学时逐步增加,选修课的比例从1980年14.9%提高到1991年的23.2%(表2)。从表2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前3套教学计划有以下几个明显的变化:1)开课的总门数在逐步增加。2)课程设置紧扣培养目标。3)选修课的比例大幅度提高。从历史的、全面的、发展的观点来看这3份教学计划的制定和施行,它们在我国体育人才培养的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对进一步深化课程体系的改革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有益的经验。但是,从整体上分析,仍存在着以下不足:1)课程设置单一并强调专业教育的纵向深入,存在着必修课偏多的问题。主要问题是公共必修课偏少,专业必修课过多,从而造成知识狭窄、单一,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2)选修课不足,限选课多,任选课少。我国实行的选修课制度,严格规定了限选课与任选课的比例,任选课是选修课的1/3。以此为据,我国体育院校的任选课比例只有总学分10%左右,甚至还要低,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国外选修课基本都属自由选修,一般在30%~40%左右。国外公共课、基础课、专业课都有选修课,而我国选修课只是全部课程的1/5,且局限于专业课范围,跨学科、跨专业、跨系、跨年级的很少。3)忽视了人文社会科学课程,课程内容滞后于体育科技发展,课程设计缺乏整体性,部分内容重复,教材更新速度缓慢。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对历次教学计划改革的历史和现状进行科学分析和认真探索,结合我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方面的成功经验,提出面向21世纪我国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改革与建设的总体目标,形成了体育专业新的课程体系和系列课程的结构框架。
3.1.3国内外体育院校课程设置比较
北京体育大学与日本体育大学所开设课程的数量差距较大,从术科课程与学科课程来看,日本体育大学是北京体育大学的3~5倍;与其它体院(系)的课程相比,日本体育大学也都远远超出了这个数字。日本体育院(系)的课程设置,首先考虑到的是准确掌握现在和未来若干年内社会对人才素质的需要,因此,社会对体育要求的变化,受到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日本体育大学不是采取开设多种学制的办法,而是采用开设各类各门课程的办法来适应社会对多样化体育人才的需要,供学生选修的课程数量很大。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以及社会变化的需求进行选择。这种办法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顺应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柯特兰分院培养体育师资的资料显示,其公共基础教育课程(不含体育专业理论课程)体现在经济、价值观、文化对比、艺术、历史、文学、自然科学、科学与人类事务几大方面,共有48门课程。尽管这些课程与体育几乎毫无关系,但这些公共基础教育课程所占的学分比例是极大的(表4),它们所占的学时数是运动技术时数的2倍还多(960:416),这与北京体育大形成了强烈的反差(656:1424)。广州体育学院、河南师大体育系也是一样,只开设约10来门的公共课程,其中,外语就占去16学分(280多个学时)。从总学时来看,与柯特兰分院相比我国体育院校(系)仍是“重技术、轻理论”。
3.1.4几门特殊课程的对比分析
有资料显示,中国体育院校(系)科研课程的时数占总学时的5%以下,而原民主德国和匈牙利体育院校(系)的科研时数分别占总学时的16%和13.3%。他们的科研特点:时数多,内容广泛,设备先进,要求严格,水平高。我国体育院校(系)由于科研时数少,学生平时只凭借笔记、抄笔记、背笔记三部曲完成课程的学习,科研能力差,再加上缺少科研经费,致使学生撰写的毕业论文质量不高。在教育实习方面,目前,国外许多师范教育中流行“临床实践”(LiniealExperience)和“现场实践”(FieldExperience)的教育见习和实习。日本的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教育实习为14周,美国为15周,法国为27周。我国体育院校(系)只有第7学期进行为期8周的教育实习。由于实习时间短,阶段性强,任务重,学生难以做到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学体育实际。
3.1.5不同国家对课程设置的对比分析
到底应该开设怎样的课程来培养体育师资呢?原苏联学者认为,到了21世纪,单科教师将被“通才”教师取而代之,他们拥有广博的知识,将成为完整的、和谐发展的、有学问、有教养的楷模,是“具有广泛专业知识的专家”。美国学者认为,理论课的比例应占3/4或更多。近年来,一些学校实施的新教学计划中,几乎全部由理论课构成,极力主张“百科全书式”的教育。日本则把高等教育的重点放在培养“理想的、世界上通用的日本人”上,其实也是一种“通才”教育模式。中国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基本上属于“专才”(一专多能)教育模式,“重技术,轻理论”的倾向仍严重存在。有研究表明,中国体育教育专业学科和术科的比例与国外相比差距会很大,而且这种差距会长期存在。造成技术课与理论课比例失调的原因:1)新兴学科、边缘学科的课程设置要比体育术科难,且复杂得多;2)教育改革的力度不够,教学思想还较保守和封闭;3)受传统教学框架的束缚影响,国内、国际间的学术交流不够,缺乏对新学科发展前沿的了解;4)现行的教学管理体制、学时制束缚和限制了课程设置的发展。
3.2我国体育院校(系)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基本框架
3.2.1构建以学科类与术科类课程相结合的课程结构
课程设置是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体现,是为人才培养目标服务的。课程结构是所设置全部课程相互之间的分工和结合,是教学计划的核心。人才培养通过专业教育来实现,而专业之间的差别就体现在各自不同的课程结构,以及由此而决定的不同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上。课程体系是体育院校(系)专业教育的核心,它是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确定的,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教学文件。为了适应时展的要求,我们对课程结构进行了必要的调整,提高了学科课程的学时比例,降低术科课程的学时比例,使其达到63:37,同时,提高选修课程的比例,使之达到总课时的27%。
3.2.2形成以必修课程为主,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它直接决定着教育对象的知识结构、智能结构和整体素质,关系到培养目标的落实,在教学建设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为此,应对课程体系进行调整改革。近年来,缩减必修课学时,增设选修课已作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及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内容。20世纪90年代国外体育院(系)统计资料显示,其基本上采用必修与选修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在这些国家中,必修课的比重一般在60%~80%,发达国家必修课比重低于发展中国家,必修课在课程设置中仍占重要地位。新的课程体系中设置主干课程,授与学生最核心、最基本、最精华的知识。主干课程是指,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专业课程,是衡量培养人才水平的基本依据。主干课程的比例亦是反映专业特征的重要参数,专业主干课程应少而精。选修课程系列化,加强选修课的导向和限定性,将专业选修课分为一般指定选修课(指必须在一类或一组中选择其中几门,可谓选修中的必修)和系列指定选修课,课程体系向系列化、综合化发展是目前一个趋向。针对以往选修课可供选择范围较小,尤其是专业课偏多,不利于学生扩大知识面的不足,增加小型化课程,有利于课程的结合,有利于开拓课程的深度和广度,有利于专业选学,以满足不同的要求。在选修课设置类别结构下,将其分为学科和术科2大类,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生特长、兴趣、爱好进行专业方面选择,学生可选1~2个方向系列组课程,又可选修辅修专业方向课程,限选课仍是学生应掌握的基本内容,但面向不同领域,学生可选择一组的课程。任选课可拓宽学生的视野,并有可能在某一领域有所深入,从而既注意知识的传授,又注意能力的培养;既强调共性,又不可忽视学生个性、特长的培养。专业方向系列选修课,跨系、跨专业选修课,努力提高可选度,增加门类,所开的选修课学分应是学生应选学分数2~3倍。新课程体系为专业方向设立了学时的课程模块,使我国体育专业课程体系更加合理化、科学化、现代化。更新课程内容是面向21世纪课程建设的重点,又是一个难点。引进新内容须做到课时要少,内容要新,水平要高,效果要好,体现“新、宽、精、活”,即课程内容新,专业口径宽,课程门类精,教学方式活。增加新的“少”而“精”的课程内容,还须与选课制和学分制相适应。基础课与专业课,学科课程与术科课程,必修课与选修课比例关系合理确定以及科学搭配和有机相衔接等都是课程理论必须研究的重要课题。
3.2.3构建合理的课程结构框架,实现课程体系整体优化
只有建立合理的、科学的课程结构和体系,才能给学生合理的知识结构。课程设置既要考虑社会需要,学科发展需要,又要考虑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课程内容体系构成与教学计划中课程结构体系构成的整体优化是课程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一般来说,课程体系的构成上趋向于由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技术科学的课程群组成。在优化课程结构中,注重加强基础,拓宽知识面,注重学科的交叉渗透,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优化必修课、突出主干课程,增加综合知识的选修课,在必修课中实行“必”中有“选”,在选修课中实行“选”中有“必”。要符合新世纪人才业务和知识结构的需求,必须以课程群整体优化来确定教材内容。也就是说,要以课程结构的整体优化来构建学生的知识系统,改革课程体系。需要指出的是,每门课程独立优化的相加不等于整体的优化和最优。
4结论与建议
以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转变为先导,以研究并建立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各具特色的体育专门人才培养模式为中心,并据此开展与之相适应的各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是世纪之交我国体育院校(系)课程体系改革的重要内容。在高等教育研究的视野中,课程结构确定之后,课程的教学质量就取决于教师、教材、教学内容、方法和教学条件。要提高课程建设的整体水平,重点在于优化教学内容,难点在于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关键在于提高师资队伍水平。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内容的更新,教学环节的改革,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等从根本上都依赖于教师的主体行为,教学改革的关键是教师。因此,加强课程建设首先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必须努力造就一支高质量、高素质、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国培数学研修总结范文第3篇
一、提高认识,充分认识研修的重要性
为做好暑期语数外教师全员培训工作,学校采取多项措施,加强研修管理。
1、抓研修前准备工作。为确保所有研修学员顺利进入研修状态,我校组织开好管理人员会、指导教师会、参训教师动员会,明确要求,同时要求网管人员在假期内熟悉操作规程、做好网络调试等,做实做细研修前准备工作。
2、注重过程管理。要求教师在研修过程中要做到两个“结合”:远程研修和校本培训相结合,研修培训和平时教学相结合。针对培训中可能出现的部分老师只重视关注度,忽视作业质量的现象,学校召开了指导教师会议,要求各学科明确研修目的,在推出精品作业上下工夫,确保教师有所学必有所得。
3、强化制度管理。建立完善三个制度:一是责任制度,校长亲自挂帅,副校长负责培训的全面工作,教研组长、备课组长是直接责任人,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二是考勤制度,要求考勤人员认真做好考勤记录,研修教师在培训过程中要按正常上班对待,不得迟到、早退、旷班;三是考评制度,学校制定了量化考核措施,对教师的培训进行监督和检查。
二、专家交流,给教师思想的洗礼
教师认真研修,热情高涨。每天早早来到计算机室,坐在电脑前看视频、做作业、发评论,该休息了还迟迟不肯离去。室内空气燥热,可是老师们不叫苦,不喊累,为期10天的研修无一人旷班、迟到早退,老师们都想抓住这次很好的提高充电机会,好好学习,与新课程一起成长。
视频里专家们用自己严谨的治学态度,丰富的教学经验、高尚的师德修养、先进的理论水平为我校教师提供了一堂堂精彩的报告,对教师的职业道德、理论水平、教学实践给予了很大的改进和提高,老师们普遍认为每一次的专家报告对每一位培训的教师都是思想的洗礼、灵魂的撞击、理论的引领、水平的提高,他们的教学艺术、实践经验对我们教师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一线教师的现场讲课也给老师们很多的启迪,他们对事业的执着,对学生的热爱,对教育的满腔热忱,他们广博的知识,丰富的教育艺术,对教育教学细致地研究,给学员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树立了榜样。
三、收获希望,让培训教师受益匪浅
这次全员培训活动安排有序,内容丰富,方式便捷实用,实效性强,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全体学员珍惜这次学习机会,认真参与培训,主动学习,勤于总结反思,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促进了自己的专业化发展,达到了预期目的。学员们纷纷表示这次培训收获很大,每每听完专家的讨论点评,总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每次面对面讨论,都是一次真诚的交流;每次作业,都是新的感悟与思考,全体参训学员都对模块教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为新学期的选课走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年暑期,根据山东省教育厅统一部署,利用山东省教师教育网组织开展了初中语文、数学、英语部分教师参加的为期10天的新课程专题培训。为组织好此次培训,多次进行调研,了解学校硬件设施和网络条件,确定富国中学等11处作为语文、数学、英语教师集中研修点。7月20日各研修点专门召开了筹备会议,对集中研修的内容、模式、时间、开课条件作了详细说明并提出了具体要求。为顺利启动培训,组织语数英98名教师于7月26日下午2:00在各自培训点报到,特组建了班委会,组织教师们对网络平台进行登录测试,确保每一位研修学员按时顺利登录网络进行在线学习。研修期间编排了巡查日程,由教研室、师训科全体同志组成的巡查组每天进行巡查指导,并提出指导意见。分科驻点跟踪辅导,各集中研修学习点都设置了各科班主任全程进行班级服务与管理,实施一天四点名制度,并对出勤情况及时进行通报。
7月27日—8月7日集中研修期间,绝大多数参训教师能够认真观看视频、浏览资源、提交作业,积极参加在线研讨,每天集中学习6个多小时。经培训点负责人、班主任和全体学员共同评选,评出了26名同志为优秀学员,由教委颁发证书予以表彰。对于非全勤学员全市进行了通报,要求各学校将学员考勤情况纳入下一学年的年度考核之中,凡迟到(早退)达二次以上、事假达一天以上、病假达二天以上或旷课半天以上的学员其全部午餐补助费学校不予报销。
通过年语数外三科培训,各科教师知识面加宽,与专家交流及时的解决教学中的疑惑,极大地促进了我办中学的教育教学。
四、几点建议
1、完善教师培训机制,加大教师培训力度,使培训学习成为教师工作生活的常态。
2、拓展研修平台效能。研修平台不能仅仅用于暑期培训,放大其功效,用于日常教学教研,可以通过累计积分、增加教师学分等措施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国培数学研修总结范文第4篇
?
2001年国家教育部发布《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把幼儿园教育阶段也纳入基础教育体系,作为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起始阶段,也就是说,体育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开始拥有一席之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世界范围内开展得如火如荼,特别是部分发达国家的教育改革受到广泛重视,这些国家根据本国的国情都是先行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调整培养人才的宏观目标的基础上,在改革基础教育课程的基础上,只有通过变革培养人才模式,调整体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改革体育专业课程设置,才能提高幼儿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满足幼儿学校对他们的需求。
?
在陕西省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设置中,目前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还很不完善,还无法充分满足社会需要,中小学体育课程对基础体育人才的要求日益增长。体育教育专业活动的宗旨非常明确,严格按照相关文件和陕西省实际情况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特殊人才,培养基层学校需要的高质量的基础教育人才,培养合格的中小学体育教师。
?
首先,本研究在接受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细致分析学前教育的相关特点,明确学前教育体育专业一定要完善体育课程设置,探讨相关前沿问题,得出具有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设置学术参考价值的研究结论。
?
其次,本研究在调查与分析陕西省体育教育专业体育课程设置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教育学、教育心理学、体育学等多种学科的理论,把它们与学前教育密切结合在一起,确定陕西省体育教育专业体育课程设置继续改革的必要性,从整改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提出较为合理的对策,不仅强调制订课程设置的计划性,而且强调课程设置的实施与评价,保证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对陕西省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设置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
本研究主要采用了调查问卷的方法,合理安排陕西省6所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方案的全面调查,结合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和目的,设计调查问卷,采用专家问卷法,对问卷内容的效度进行了检验。
?
从本研究的需要出发,笔者走访了6所高校的多名师生,预先设计好了专家访谈提纲,拟定课程设置涉及的热点问题,针对高校体育课程设置改革情况,进行调查访问,征求教育专家对课程设置方面的建议。
?
通过陕西省6所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与学前师范体育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研究。按照Spss软件和Excel2003软件分析问卷调查的数据,在收集和整理的陕西省16所体育院系课程设置的数据的基础上,针对教学计划中培养目标和课程进行统计,提供本研究的数据依据。
?
下面对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五套课程(计划)方案演化进行分析:
?
可见,1980年以来我国三套教学计划和两套课程方案细节,通过比较其培养目标的基本情况可以看出,在前三套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计划中,培养目标都很明确,都是为了培养符合中等学校需要的专职体育教师。从1997年的第4套方案开始,跟前3套计划比较而言有了很大的扩展,但是还是定位在“中等学校的体育教育专门型的人才”这一层次上面,对体育教师综合素质的要求也有了更多的要求。
?
本研究随机调查了陕西学前师范学院、西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6所高校。陕西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总学时最高的是西北大学,共计3192学时。总学时最低的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共计2566学时,这6所高校平均学时2703学时,所有6所高校的总学时均高于2008年《课程方案》规定的总学时数2500学时,平均学时超过2008年《课程方案》规定的总学时数203学时。由此可见,陕西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总学时完全符合国家课程方案的规定。
?
在对陕西省6所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课程层次类型进行统计分析之后发现,陕西省高校遵守2008年《课程方案》要求,按照本校师资情况进行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将课程按照必修课和选修课来进行分类,本文把课程分为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和任意选修课来分别进行研究。
?
课程结构比例决定学生具体安排学习时间和学习课程的总体计划,陕西省体育专业课程结构设置改革总体趋势趋向于逐渐增加体育课程相关门类,随之而来的是影响学生具体安排学习时间和学习课程,表现为必修课学时的比例趋向于下降,选修课学时的比例趋向于增加。
?
公共必修课是高等教育教学内容的核心组成部分,公共必修课在不同的教育典籍中有不同的提法,如普通教育课或公共基础课,虽然提法不同,涉及的课程内容比较类似,都是高等学校各个专业的学生全部都要修习的课程,作为高校规定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公共必修课侧重于教授给学生普通文化知识和学科专业知识,保证教学时间,保证教学进度。
?
专业限制性选修课又称指定性选修课,它们在课程设置上的重要性介于必修课和选修课之间,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情况必须在学科规定课程内选读一定数量的选修课程作为指定性学习课程。
?
通过对陕西省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设置的研究,了解到目前陕西省各体育专业选修课课程设置情况差异很小,基本上都是由各高校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统筹安排的。
?
陕西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任意选修课的开设内容丰富,涵盖面广泛,有效满足学生多种能力的需要,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学习喜欢的任意选修课,他们在按规定学分要求的基础上,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和闲暇时间,在学好专业课程的基础上,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相关课程进行学习,效果非常好。
?
通过对陕西省6所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的课程方案的调查和研究,这6所高校的体育教育专业总共开设了133门任意选修课供学生选学,从选修课的数量上说是非常可观的,可是学生能够用来选修这些课程的时间却是相当有限的。
?
对学前师范体育教育专业体育课程设置进行调查,其体育课程安排两年,第一年为选修课程;第二年为任意选修课程。具体项目和内容有:一年级:篮球、排球、武术、田径、健美操、艺术体操;二年级任意选修课程是根据自己的喜好选修科目。每学期总学时为144学时。另外本研究还对陕西师范大学、西安幼儿师范学院两所学校进行调查:其体育课程内容根据幼儿大班、中班、小班的体育活动内容进行设置。通过对体育教育专业课程的分析,学前师范体育教育专业与体育教育专业内容相差太大,内容虽然结合了幼儿的特点设置,但内容还是单一。
?
陕西省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虽然采用的选修课和必修课课程有所区别,可是都强调体育考试来衡量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性,他们都非常注重用项目测试成绩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效果,除了期末考试之外,他们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课堂表现,把学生的学习表现也纳入考核环节,增强公共体育课程评价的有效性。
?
陕西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还是随着领导部门的指挥棒转,没有充分发挥本高校的学情,课程设置缺乏创新,过于强调体育专业培养模式的共性,忽视学前师范本科体育专业的特性,采用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对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有所忽视,对此应该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整改。
?
陕西省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应该改变教育思想观念,应实现目标规格的多样化,要确定专业化和多元化的培养目标,能够满足学前教育发展的专业化和多元化需要,培养理论型和实践型相结合的高素质幼儿教师。
?
陕西省体育专业教育学生必须具备幼儿体育活动教学上的基础理论知识,在实践方面除了要增强自身的健身习惯外,还要养成终身锻炼的有效方法,养成良好的幼儿体育教学的职业态度。陕西省高校应依据实际制定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课程,确定体育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前体育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国培数学研修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福建师范大学;高雄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13-0124-02
一、前言
在经济迅速发展当代,为适应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对体育教育人才的需求,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肩负着重要的使命与责任,师范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等因素影响体育师资培养质量。高等学校的课程设置是教学计划的核心,它集中地反映了时代和社会对所培养的专业人才在知识结构和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基本要求。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担负着培养中小学体育师资和社会体育工作者系统工程的重任,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关系到我国体育师资水平的提高和教学改革的成败及社会体育、竞技体育的建设与发展。
课程设置是指一定学校选定的各类各种课程的设立和安排。课程设置主要规定课程类型和课程门类的设立及其在各学年的安排顺序和学时分配,并简要规定各类课程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要求。课程设置体系对学生能力的形成、人才培养的质量、知识结构的广度和深度以及就业方向起着重要的作用。
福建师范大学是福建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的高校,具有百年历史,其体育科学学院始建于1941年,并拥有多个学科基地,是福建省体育人才输出的重要场所;国立高雄师范大学是台湾三所师范大学之一,并连续九年获得卓越教师奖,选择这两所大学的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进行比较,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本研究收集了国立台湾高雄师范大学体育学系2010级师培生本科课程(以下简称为高师大);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体育教育专业2010级本科课程(以下简称为福师大)。并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访谈法、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其进行分析比较。
二、结果与分析
(一)两校培养目标的比较
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设置是体育师资培养最为根本的问题。一方面,它通过培养一定质量、规格和数量的体育师资而服务于社会,集中地体现和反映了社会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它直接规定着体育师资培养过程中的办学指导思想。
高师大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健全的人格、人文素养及科学精神的学生,培养国家需要之体育运动健康师资及专业相关人才,提供各体育运动健康专业服务。
福师大培养目标:培养系统地掌握体育教育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胜任中等学校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训练与竞赛工作,并能从事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学校体育管理、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的体育专门人才。
所以两所高校的培养目标既有相似之处,又各具特色。
(二)课程设置的比较
输出的人才产品是否适应日益发展的基础教育和社会的需求,是检验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志,也直接影响到21世纪我国中小学体育的教育水平与发展。培养目标是方向,一定时期内,社会需求是相对稳定的,培养目标就成为人才培养的方向。课程设置是保证,是按照人才培养规格、类型、质量等方面设置课程,直接影响毕业生的品质,课程设置是人才培养质量的保证。
高师大课程设置分为:共同必修课12门,28学分;教育专业必修课12门,26学分;专业必修课22门,3分;选修课127门(任意选61学分,其中术科必选7学分)。福建师范大学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必修课13门,33学分;专业必修课31门,86学分;专业选修课59门,28学分;系外选修课艺术类2学分,其他选修6学分。
(三)专业必修课比较
福师大将专业必修课分为专业基础必修课程、专业方向必修课程和教师教育必修课程三类。福师大必修课中学科课程15门,共31学分,平均每门课程约2.07(31/15)学分,课程数占专业必修课总门数48.39%(15/31),学分占专业必修课总学分的36.05%(31/86);术科课程13门,共41学分,每门课程平均约3.15(41/13)学分,课程数占专业必修课总门数41.94%(13/31),学分占47.67%(41/86)。高师大必修课34门,其中学科课程20门,共46学分,每门课程平均约2.3(46/20)学分,课程数占专业必修课总门58.82%(20/34),学分占必修课总学分的70.77%(46/65);术科课程12门,共16学分,每门课程平均约1.33(16/12)学分,课程数占专业必修课总门数35.29%(12/34)学分占必修课总学分的24.62%(16/65)。
福师大现在的课程设置术科与学科课程相差不多,高师大则更注重学科课程。经调查发现,高师大必修课中包含特殊教育、教育行政及班级经营等课程,可以为学生成为教师做好铺垫。
(四)专业选修课比较
高师大方案的专业选修课根据学生的喜好自由选修,但要求术科选修必须满7学分。选修课程总共列出127门,选修非本系课程以8学分为上限。福师大选修课分为专业方向选修课程组和专业方向非限定性选修课程以及教师教育选修课程。福师大选修课程是指导性计划,根据实际情况,开设部分课程供学生选修,一般选修不足30人时,将不开设该课程,所以实际开设的选修课的数量比课程方案中列出课程数量要少。相比较而言,高师大的选修课课程门数多,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虽然福师大选修课程分为课程组,更系统化,可能限制了学生选课的机会。
(五)其他课程
目前,高师大体育学系共同必修科目28学分。福师大体科院共同必修科目33学分。此外,两所高校都安排了教育实习,高师大体育系的学生在大四下学期需进行三周集中实习,实习内容分为教学实习、行政实习和导师实习。高师大教育实习制度非常严格,学生必须通过教师资格考试合格的练习教师批准,期限为1年的实践。而福师大方案的教育实习仅为8―10周,分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两个阶段进行。相比较而言,福师大的实习时间较短,学生刚刚适应教师的角色实习就结束了,从而导致学生的示范技能无法得到全面锻炼,实践教学能力也未必得到很好的提高,不利于学生对教师工作的熟悉。
三、建议
(一)终究培养目标的确定受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限制。因此,为了迎接知识经济社会发展第二十一世纪体育人才的需要,体育教育专业课程培养计划的目标应在培养复合型人才。
(二)为了培养复合型人才,建议降低总学分要求,尤其是专业的总学分的课程不断减少,选修课程将继续增加,为了扩大自己的选修课程的自由。
上一篇:国培校本研修总结{整合5篇}
下一篇:国培总结{甄选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