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AA范文大全网!

国培个人研修总结{优选5篇}

梦幻书海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本文共计20397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82分钟。

国培个人研修总结范文第1篇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在不知不觉中国培又过去一个月。在近一月的培训中,聆听了专家们的视频培训,感觉到专家们培训时的亲切感,把现代科技知识传授给每个参培教师。回顾学习培训,我有几点收获。 首先、在研修方面的收获在视频学习中,我认真观看专家的讲座,认真阅读文本资料,并认真做好读书笔记,写出自己的心得感受,完成课后练习,不断努力学习,严格要求自我,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参加这次培训研修解决了我在数学教学中存在的许多困惑。如在三角形面积教学中,克服了以往的呆板教学,用现代媒体教学演示动画,使学生能更清楚地掌握和灵活地运用三角形面积公式计算三角形面积,共边不共高、共高不共边的情形等,从而增加学生发挥空间思维想象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在这次参培研修中提升了我的数学教学水平。在教学中,采用先学后教,运用“在阅读中学会阅读、在观察中学会观察”,帮助学生解决了不少在数学中常遇到的难题,帮助学生在学习数学中进行了一次“美丽的转身”,潜移默化的把学生带入一个新的学习台阶,同时让我牢固地树立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转变,进一步提高了自身职业道德素质。更充分认识到现代教育是尊重学生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是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在新课改理念的指领下,在数学教学中学会不断地创新,向研究型和创新型的教育方向前进。

其次、在参加研修带来的思考和启示教育需要智慧的耕耘,更需要有智慧的教育者培养出智慧的人才,作为教师,作为班主任,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不能仅凭热情,仅凭经验去处理,要实事求是,根据学生的共性去教学,我将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认真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文化素养。国培给了我不竭的动力,激励我不断去探索创新。

最后、在国培研修的平台上,国培似一座云梯,让我能不断地向上攀登。在这里我增长了许多新知识,忘记了熬夜学习的辛苦,工作的繁忙;增添了欢乐,抛弃了烦恼;增强了自信,摆脱了困境!我将带着收获、带着感悟、带着信念、带着满腔的热情,投入到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在这次培训中感谢专家的指导,在今后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不断地努力学习,为偏僻而遥远的山区教育事业而奋斗。

国培个人研修总结范文第2篇

尊敬的各位专家、领导:

大家好 !首先我代表汉川市教育局向各位专家、各位领导表示热烈欢迎!现在我将我市教育干部培训工作自查情况向各位专家和领导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市从 1990年起开始教育干部培训工作,汉川市教师进修学校当时被确定为湖北省中小学校长培训试点单位,负责对全市中小学校长实施培训。经过十几年的实践探索, 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已步入规范发展的轨道。至今举办了二十期教育干部培训,共计学员1283名。(现在岗440名。小学校长272名,中学校长168名。)其中,举办了中小学校长岗位培训班10期,参训学员835名;(其中,小学在岗校长272人,参训率100%;中学在岗校长168人,参训率100%。)举办了中小学校长提高培训班5期,参训学员209名(不包括在省、市级参加提高培训的校长);举办了小学校长骨干研修班2期,参训学员68名;举办了中小学后备干部培训班3期,参训学员171名。在培训工作实践中,我们不断探索,注重对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的研究,“九五”期间,曾在《人民教育》、《中小学校长》等有影响的刊物上多次发表研究性文章,出席原国家教委在黑龙江召开的全国干训工作经验交流会并作书面发言,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报分别报道我市的校长培训情况; 2001年以来,我们以“九五”校长培训工作为基础,不懈努力,创造性地工作,在培养和建设素质高、业务精、善管理的校长队伍实践中探索了一些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今年被湖北省教育厅授予教育干部培训先进单位、先进个人。

二、具体做法

(一)领导重视,健全组织,完善机制。

首先,强化领导机构,完善运行机制。为落实教育部《关于“十五”期间全国中小学校长培训指导意见》的精神,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十五”期间中小学校长培训的意见》,我们成立了以分管教育的副市长张艳为组长,教育局局长钱继斌等为副组长的汉川市“十五”小学校长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汉川市“十五”小学校长培训实施意见》。明确职责分工,进修学校主要负责制定培训计划、食宿安排、学籍管理、教育实践等;紧密配合,协调一致,形成了有效的培训运行机制。

其次,建设了一支专兼结合,善于从事校长培训工作,有较强培训能力的教师队伍。目前,进修学校配备了专兼职干训教师17名,其中专职6人,兼职11人,全是本科及以上学历,高讲12人,讲师5人,兼职教师中有教育行政干部4人。还配备了1名专职管理员。

第三,为进一步搞好教育干部的培训工作,我市加大了对教育干部培训基地建设的经费投入。目前,进修学校有阶梯教室一间 300座;计算机教室4间计算机200台;多媒体语音室2间;鑫诺卫星接收设备一套;并组建了校园网并宽带接入国际互联网。还有能满足学员生活需求的生活设备;同时十分重视干训实践考察工作。建立和建设了实验小学,城关二小(原城关四小),港堤小学三个校长培训实践基地;

第四,健全培训管理制度。在各期教育干部培训班开班之前,进修学校都先完善培训手续,并建立学员学籍档案(见档案材料);按照省指导性教学计划,结合学员特点,认真研究制定教学培训实施计划(见各期教学档案材料); 在培训中,使用的教材是省指定的材。除按要求开齐全部课程,保证教学课时量外,同时,安排一定的时间组织学员研讨,并到市内外一些示范性中小学学习考察,并要求写出考察报告;对学员的学习过程和培训效果加强考核测评;培训结束,严格按学籍管理规定,由进修学校填写结业证书,上报市教育局审批后颁发培训结业证书。

(二)分层施训,形成网络,注重实效。

教育干部培训工作严格执行《中小学校长培训规定》和《全国教育干部培训“十五”规划》的有关规定,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用一致,按需施教,讲求实效的原则,努力提高教育干部的思想政治和业务综合素质。从 2001年4月起,我们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开办汉川市“十五”小学校长骨干研修试点班(后确定为全省三个省级试点班之一),参训学员35人,研修班以在职业余研修为主,研修总课题是《农村小学管理创新研究》,下设10个子课题。通过近两年的实践与探索,骨干研修达到了预期的目的。课题《农村小学管理创新研究》被汉川市教科所确定为重点科研课题,现已申报湖北省干训科研课题。

我们确立了四种不同的培训形式和培训内容,针对性地开展了骨干研修,普通研修,岗位培训,后备校长培训四个不同层次的校长培训。几年的培训实践证明:以骨干研修为突破口,以普通研修为重点,以岗位培训为基础,以后备校长培训为补充的培训策略是合乎事物发展规律的,也是合乎我市教育发展实际的。

同时在市教育局和进修学校干训中心指导下,以乡镇为单位开展学校中层干部培训,我们已在城关镇、韩集乡进行了试点工作,城关镇第一期培训学员 76人,韩集乡第一期培训学员62人,现已结业,培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另外,发挥已培训校长的辐射作用,以学校为单位,在校长的指导下,开展教师培训。我们已在城隍镇农利小学进行了试点工作,这种校本培训模式得到省厅领导和专家的认可与好评。

经过几年的实践,成效是显著的:

1.促进了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生根开花。我市的校长培训工作,始终以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为主要研修内容。校长通过培训,认识了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探讨和研究了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实施和推进了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小学校长骨干研修班”的学员不仅是市、乡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试点的旗手,有的还是乡镇实施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试点工作指导小组的组长。在短短的几年中,创新教育深入人心,素质教育硕果累累。垌冢镇五一小学坚持改革对学生的评价体制,尝试用素质教育报告单,其探索体会文章刊登在《中小学校长》杂志上,城隍镇农利小学创新教育体会文章刊登在《中小学继续教育》杂志上。

2.提高了校长的综合素质。一是提高了校长的政治思想素质。在研修中,我们坚持政治培训与业务研修并举。要求学员学习邓小平理论,进行“三讲”教育,领悟“三个代表”的精髓,告诫学员加强政治修养,反腐蚀,拒诱惑。参训校长在复杂环境中能表现出高尚的政治思想情操,率领教师站稳三尺讲台默默耕耘。二是提高了校长的创新素质。研修给校长提出了新课题,给校长开辟了另一番新天地,经过学习和探索,校长们初步掌握了小学教育科研知识,增强了创新意识,提高了创新能力。为科研兴校和科研兴教奠定了基础,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创造了条件。三是提高了校长的管理素质。研修中,校长们就现代学校中师生的新特点、新需求、新变化如何实施新的管理进行了充分的研究和探讨,并走出去考察学习,调整了管理思路、更新了管理观念,校长回岗后,更注重对人的管理,更注重规范管理,更注重服务管理。

(三)加强研究,不断总结,提高质量。

“十五”小学校长提高培训是一个崭新的研究课题,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去探索。在几年的实践中,我们的体会和认识是:

1.根据校长需求,结合农村小学教育实际确定培训模式。我市确定的小学校长骨干研修,小学校长普通研修和小学新任校长岗位培训模式分别为“理论研修课题研究”、“理论研修专题研修”、“集中培训回岗实践总结提高”。

2.理顺培训关系,突出培训重点,确立全新的培训教学形式。第一,以课题为纲,专题围绕课题转。在小学校长骨干研修中,我们坚持以理论研修作基础,以“创新教育”课题研究为中心,坚持课题统摄专题。整个研修活动中,一切围绕“创新教育”课题研究展开,一切为“创新教育”课题研究服务。第二,以用促学,理论研修为课题研究服务。在理论与实践,学与用的关系上,坚持从理论着眼,以实践为落脚点,从实践出发,针对性地教、有的放矢的学,促进学用结合,防止理论与实践脱节。第三,以讲导学,教员围绕学员转。培训始终以学员为中心,把培训的主动权还给校长,充分调动学员的积极性,创造条件让学员主动发展。干训教师不光在“讲”上下功夫,更要在“导”上花气力,学会点拔,善于帮扶,巧于指导,培养校长的研修能力。第四,以学促“变”,研修培训为“创新教育”服务。培训不坐而论道,也不搞就事论事,而是紧密结合学校实施“创新教育”的热点、难点问题,边学边议、边学边思、边学边用,把研修过程变为研究“创新教育”的过程、提高教学质量的过程和增强办学效益的过程。

3.加强研修管理,优化考核评价过程。“十五”校长培训比“九五”培训内容更开放,形式更灵活,学员的自主性更强,自学研讨的时间更多。针对这些特点,管理要与之相配套,我们推行了理论研修统一要求、严格管理,实践活动分别要求、统一评价的管理办法。在几年的校长培训实践中,我们对提高培训的考核办法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和总结,初步形成了我市小学校长提高培训学员考核办法,制定了《汉川市小学校长骨干研修和普通研修学员考核办法》,具体作法是以理论研修评价为基础,以课题(专题)研究评价为重点,实行环节监理,抓好阶段督查,致力总评提高,注重自我评价,落实民主评价,以评促学,把评价过程变为学员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过程。

三、努力方向

1、 继续抓好常规培训。对已接受过任职资格培训的校长,在“十五”期间要有70%的校长接受累计不少于240学时的提高培训。对全市50岁(含50岁)以下在岗校长普遍进行不少于40学时的计算机和网络基础知识技能的专题培训。经过考核,要求中小学校长分别获计算机初、中级合格证书。

2、 继续加大委托培训工作的力度。按照教育部全国中小学骨干校长高级研修班的培训模式进行更高层次的培训。

3、 加强干训基地建设,为多元化培训模式的实施提供必要条件。首先配齐配好干训人员,教育局和进修学校要对干训人员安排从数量和质量上给予保证;加强干训教师的培训,通过委托培训、挂职锻炼等培训方式,加强全体干训教师的多方素质的提高培训;加强培训基地硬件建设,增加资金投入;尽快着手进行干训网页建设,开展校长网上培训,通过与网络设施好的院校进行资源共享等方式开展培训。

4、 充分发挥小学、初中、高中和职业高中校长工作研究会的作用。一方面要加强学术研究和经验总结,将大量的、丰富的实践经验进行归纳、提炼,上升为新的教育理论,不断丰富教育科研成果;另一方面,要围绕教育发展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为教育行政领导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校长培训是一项复杂的永久性的教育工程,要学习和研究的东西很多,需要付出艰苦而长期的努力。我们将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不断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开创我市校长培训工作的新局面。

谢谢大家!

二四年十二月十五日

国培个人研修总结范文第3篇

一、总结经验,充分发挥“国培计划”的示范引领作用

当前我国教育发展和改革进入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历史新时期。教师是教育改革发展的第一资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4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发展改革的重要保障措施,提出了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战略任务。总书记和总理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就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培训做了重要讲话。今年2月21日,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26次集体学习时再次强调,要着力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在全社会倡导和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国培计划”是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教育规划纲要》启动的第一个教育发展重大项目,是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一项重大举措。2010年,中央财政投入5.5亿元,支持实施“国培计划”。7月,教育部、财政部在北京召开全国中小学教师培训暨“国培计划”启动实施工作会议,袁贵仁部长指出,加强教师培训,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促进教育公平的一项重要举措,是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也是广大中小学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内在需求和愿望。要统筹规划,创新模式,完善机制,确保质量,精心实施,充分发挥“国培计划”的示范作用。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2010年“国培计划”开局良好。中央财政支持力度之强,培训覆盖范围之广,培训模式机制之新,培训效果影响之好,可谓前所未有。“国培计划”自启动实施以来,各地、各校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精心实施,培训成效显著,达到了预期目的。主要体现在:

一是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首先,培训了一大批“种子”教师。2010年,“国培计划”共计培训115万名骨干教师。通过网络匿名评价统计,参训学员对“国培计划――示范性项目”的总体满意率达90%以上,对“国培计划――中西部项目”的总体满意率达到85%以上。一大批“种子”教师必将在今后推进素质教育和教师培训方面发挥示范、辐射、带动作用。其次,形成了一大批国家级优质培训资源。“计划”的实施,锻炼了一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水平专家队伍,开发、生成了一批优质培训课程资源。经过严格的遴选评审,教育部已公布500人的首批“国培计划”专家库,一批“国培计划”生成加工的优秀课程资源将纳入“国培计划”资源库。第三,探索和创新了有效教师培训的模式和机制,推动了全员培训的开展。“国培计划”在培训理念、内容、模式、方法、管理和考评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有效的创新探索。国培的“种子”播撒大江南北,国培的模式机制融入各地教师培训工作,国培的资源成果得到广泛应用。在“国培计划”的示范引领和推动下,各地进一步加大教师培训支持力度,启动本省培训计划,推动了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工作。据初步统计,2011年省级财政性中小学教师培训经费达到近10亿元,比2010年增加3.3个亿。其中,北京、山东、浙江、重庆、天津、广东、河南、江苏、新疆、广西、湖北、贵州、陕西等省省级财政性中小学教师培训经费增加超过1 000万元。其中,北京、山东、浙江、重庆、天津、广东、河南、江苏八省市经费增加超过2 000万元。

二是做到了雪中送炭。首先,突出农村教师。2010年,“国培计划”重心下移,以农村教师特别是中西部农村教师为重点,共计培训县及县以下农村教师100万名,占参训教师总数的95%以上。其中,“中西部项目”覆盖23个省份的82万名农村义务教育骨干教师,县以下农村教师超过70%。其次,关注紧缺薄弱学科教师。重点加强了对农村体育、音乐、美术、英语、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科学、心理健康教育等学科教师的培训。“国培计划”的实施为广大农村教师和紧缺薄弱学科教师接受更多高水平培训提供了机会,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作出了贡献。

三是促进了教师教育改革。“国培计划”注重调动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积极性,有效整合了全国高等院校和中小学的优质资源,建立教育行政部门、高水平大学与中小学的紧密联系,形成了一批教师培训重点基地,加强了培训机构的能力建设,推动了开放灵活的教师培训体系的建设。据统计,2010年,全国共计有165所高等院校和培训机构承担了培训任务,数百所优质中小学参与了培训。参与专家数千人,一大批高水平、有影响的专家如韦钰院士、史宁中教授、温儒敏教授等纷纷担任“国培计划”项目首席专家。通过置换脱产研修、短期集中培训、远程培训等多种形式,促进高校特别是高师院校面向基础教育,服务基础教育,研究基础教育,有力地促进了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2010年,各地各院校采取有力措施,改革创新,狠抓质量,圆满完成了“国培计划”培训任务,创造了许多新鲜经验。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统筹规划,科学设计是做好“国培计划”的基础。各地各校普遍重视了调查研究,在广泛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地方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实际和参训教师的需求,认真做好项目规划,科学研制培训实施方案。如,重庆市建立健全了“国培作示范、市培抓重点、区县保全员、片区重教研”的四级教师培训体系,以成长规律为着眼点,规划“三类”培训项目,探寻“苗子―弟子―影子―种子―路子”的培训路径。安徽省遵循“面向农村、倾斜皖北、突出骨干、促进均衡”原则,整体规划项目,分类分层分项设计实施方案。

第二,公开遴选,竞争择优是做好“国培计划”的关键。“国培计划”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采用招标或者邀标机制,严格项目申报和审批程序,面向全国,遴选符合条件的高校、具有资质的教师培训机构及中小学承担培训任务,组建高水平专家团队,确保培训质量。示范性项目从申报的68所院校和机构中遴选出38所院校和机构承担培训任务,中标率为56%。中西部项目各省按照两部招标指南和有关标准,规范招标、邀标程序,遴选培训院校和机构,制定实施方案,由两部组织专家对各省上报实施方案进行严格答辩评审,最终确定158所院校和机构承担培训任务。河南、新疆等省(区)承担培训的省域外院校和机构超过50%,充分体现了国培“国”字号的要求。

第三,创新模式,改进方法是做好“国培计划”的核心。各地各校按照“国培计划”总体要求,结合实际探索了不少好的培训模式和方法。置换脱产研修是国培计划的一项重大模式创新,将农村教师与师范生实习支教和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紧密结合,是一举多得的创新举措。各地结合自身实际,边探索边总结边完善,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和成果。如,河南、山西、青海、宁夏、内蒙古、黑龙江、贵州、云南、陕西等省(自治区)认真落实集中研修和“影子教师”相结合的模式,安排被置换出来的教师在院校进行集中研修,同时扎扎实实地做好农村教师到优质中小学跟岗研修工作。安徽、重庆等省(直辖市)细化“影子教师”跟班研修要求,提出了“带课、带研、带学、带资”研修模式,取得了很好的研修效果。广西采取“先扶后放,从模仿到创新”的四段式置换培训模式,建立被置换教师和实习支教师范生的紧密联系,相互促进提高。湖南采取“两次置换”模式,在农村骨干教师和师范生之间进行第一次置换,在城乡教师之间进行第二次置换,结合本地实际进行了有效的探索。远程培训是实现大规模、低成本、高效益培训教师的重要手段创新,是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重要举措。各承担机构普遍注重采取混合学习的方式,将培训者集中培训与大规模远程培训相结合,将教师线上学习、线下集中研讨和在职学习相结合,并充分发挥远程培训资源的辐射作用,让更多一线教师受益。短期集中培训承办院校进一步突出需求调研、互动参与、问题解决、案例分析、观摩研讨等方式,并通过建立网络学习平台、专家下校指导等多种形式进行后续跟踪支持,强化研修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第四,加强管理,强化考评是实施“国培计划”的保障。各省各校按照国培计划总体要求,采取多种方式,加强管理和考核。中西部项目省份均成立由省教育厅、财政厅联合组成的领导小组,指定专门机构负责本地区项目具体组织协调工作,并针对项目特点制定出台一系列的管理办法和配套措施。项目承办院校主管领导亲自负责,充分调配和整合最优质的教育资源为“国培计划”服务。四川、河南、吉林、山西、陕西、重庆、湖南、贵州等省(直辖市)建立了本省(直辖市)国培计划网页,加强项目管理,交流培训经验。宁夏建立了“三挂钩”考核机制,即培训考核与年终考核挂钩,学员参训与绩效工资挂钩,学员引领示范作用的发挥与各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推荐培养挂钩。安徽将项目绩效评估和专项督导相结合,开展对项目院校和机构考评的同时将项目的组织管理情况,纳入对市县教育局年度教育督导的重要内容。新疆、山西、重庆、海南、河南等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中央、地方”合理分担的经费保障机制,通过省级财政解决了实习支教、参训教师交通、表彰奖励、课题研究等必要的费用,为“国培计划”有效运转提供了坚实保障。

总之,各地在实施“国培计划”中创造了不少好的做法和经验,明天研讨时还可以继续交流。我们要边实践边总结,充分发挥“国培计划”的示范引领作用,不断完善教师培训模式,创新培训机制,提高培训质量,努力为广大教师提供优质的培训服务。

二、明确任务,大力推进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开展

《教育规划纲要》指出,完善培训体系,做好培训规划,完善教师培训制度,对教师实行每五年一个周期的全员培训。为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加强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2011年1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在培训模式、培训制度、培训体系、组织保障等方面都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各地要立即行动起来,以实施“国培计划”为契机,认真总结“国培计划”的典型经验和好的做法,研究制定并组织实施新一轮教师培训工作,全面推进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

一要统筹规划,做好全员培训。要以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为目标,以提高教师师德素养和业务水平为核心,以提升培训质量为主线,以农村教师为重点,以实施“国培计划”为抓手,对中小学教师进行分类、分层、分岗培训,保证教师每五年接受不少于360学时的培训。同时,要以中青年教师为重点,鼓励和支持在职教师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历水平。认真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将师德教育作为教师培训的重要内容。各地要根据上述总体目标认真研究制定教师培训规划,做到全员培训与骨干研修相结合,远程培训与集中培训相结合,脱产进修与校本研修相结合,境内培训和境外研修相结合,非学历培训与学历提升相结合,建立健全层次清晰、定位明确的培训体系,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二要创新模式,提高培训质量。质量是培训的生命,培训质量和效果关键要看是否紧密结合教师的需求,是否将培训落到实处。要积极大胆创新,采取集中培训、置换脱产研修、远程培训、送教上门、校本研修、组织名师讲学团和海外研修等多种有效途径进行教师培训。要充分发挥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在教师培训中的作用,将集中培训与远程培训相结合,远程培训与校本研修相结合,采取混合学习模式,力求“大规模、广覆盖、高效益”地开展教师培训。要注重培训需求调研,丰富优化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式方法,注重教师参与,要在培训课程、时间、途径、机构等方面为广大教师提供更多选择性,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满足广大教师对更多培训需求、更多培训选择、更高培训质量的需求和愿望。

三要健全培训体系,加强培训能力建设。教师支持服务体系是开展培训工作的重要支撑和载体,直接关系着我们向教师提供培训服务的水平。要按照分工明确、优势互补、布局合理、竞争有序的原则,构建“天网”“地网”“人网”相结合的开放灵活的教师终身学习支持服务体系。要充分发挥高等师范院校在教师培训方面的主体作用,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综合大学特别是高水平大学培训中小学教师。要积极推进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改革建设,促进县级教师进修学校与教研、电教等相关机构的整合和联合,加强县级教师培训基础能力建设,形成上联高等院校、下联中小学的区域性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发挥在集中培训、远程培训、校本研修和教师队伍管理等方面的组织协调、服务支持和管理等方面的重要支撑作用。下一步,教育部将继续开展示范性县级教师培训机构评估认定工作,并组织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培训者的专项研修。要大力加强培训师资队伍和培训课程资源建设,建设教师培训项目专家库和优质教师培训课程资源库。

四要完善制度,促进持续发展。要完善五年一个周期的教师培训制度,建立严格的教师培训学时学分管理制度和教师培训机构资质认证制度。完善教师培训项目招投标机制,强化质量监管,加强教师培训评估与考核,将教师培训纳入教育督导,促进教师培训持续发展,确保培训质量。要将教师培训情况与教师资格再注册、教师考核和职务晋升等相挂钩,形成中小学教师培训的保障体系和激励机制,促进教师终身学习。

五要落实经费,提供有力保障。要建立教师培训经费保障的长效机制,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将教师培训经费列入政府预算”的要求,不断加大教师培训经费支持力度。要落实财政部、教育部《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支出管理暂行办法》,根据“教师培训经费按照学校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安排”的规定,确保教师培训计划的实施。要建立健全教师培训专项经费管理制度,提高教师培训经费使用效益。

三、务求实效,进一步做好2011年“国培计划”实施工作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是《教育规划纲要》全面落实之年,是“国培计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根据教育部、财政部整体部署,2011年,在中央财政的支持下继续组织实施“国培计划”,包括“中小学教师示范性培训项目”和“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两项内容。各地要高度重视,精心筹划,为做好2011年“国培计划”提早做全面充分的准备和安排。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要将“国培计划”纳入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培训总体规划。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会同财政部门切实加强对项目工作的统筹协调和组织管理,并指定专门机构负责本地区培训项目实施具体协调管理工作。要进一步明确“国培计划”示范引领、雪中送炭和促进改革的宗旨,结合本地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实际,认真做好项目规划,统筹安排各级各类培训子项目,科学研制项目方案,充分整合和调动省域内外资源,相互协作,密切配合,形成一盘棋,拧成一股绳,齐心协力做好“国培计划”。

二要坚持改革创新。要将改革创新作为促进教师培训发展,满足教师对大规模高质量多样化培训需求的不竭动力。要坚持开放性,充分调动和整合一切优质教育资源用于教师培训。要完善竞争择优机制,以竞争择优盘活教师培训资源,以竞争择优促培训质量的提升。要进一步建立健全项目招投标机制,规范流程,采取公开招标或邀标方式,面向全国择优遴选具备条件的高等院校和培训机构承担培训任务。要充分发挥高水平师范大学和有条件的综合大学在教师培训中的重要性和主体作用。

要积极探索创新培训模式方法。衡量和检验有效教师培训的唯一标准,就是参训教师的满意度。好的培训要能够切实帮助教师解决实际问题和提高教育教学能力。要总结有益经验,结合本地本校实际,不断创新和完善置换脱产研修、短期集中培训、远程培训等培训模式。要加强前期调研,针对不同类别、层次、岗位教师的需求,以问题为中心,以案例为载体,精心设计,不断丰富和优化培训课程,增加课程的多样性和选择性。要努力改进培训教学组织方式,通过案例式、探究式、参与式、情景式、讨论式等方式开展培训。要不断增强培训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让教师带着问题而来,带着满意而归。

三要确保取得实效。要树立质量第一的意识,加强培训资源建设和政策保障,确保培训项目顺利实施,培训效果落到实处。要针对参训教师的实际需求设计培训方案,优化培训内容。要注重遴选熟悉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的专家和中小学一线优秀骨干教师参加“国培计划”培训教学,注重教师参与,互动交流,注重优质培训课程资源的开发整合和加工利用。要充分利用并继续建设好“国培计划”专家库和资源库,促进优质培训资源的共建共享。

国培个人研修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研修 技能人才 培养模式

课 题:本项目是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支持资助的重点项目,也是北京市工贸技师学院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的重点项目。自2012年开展至今,学院探索尝试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以技师研修作为项目中的典型案例。

为加快北京市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根据《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培训工作的意见》(京政发2011[33]号)精神,积极引导企业建立技师研修制度,进一步发挥高技能人才在技能岗位的关键作用,组织开展技师研修培训。依据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指示和要求,笔者所在学院先后承办了中式烹调师、西式烹调师、餐厅服务员技师研修班,累计研修学员236人。

一、外部良好环境,营造发展空间

自2010年以来,国家相继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4年)》《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4年)》等纲领性文件。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现代职业教育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面向经济社会发展和生产服务一线,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并促进全体劳动者可持续职业发展的教育类型。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培训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职业培训是提高劳动者技能水平和促进就业、稳定就业的重要手段。加强职业培训,加速培养造就高素质技能人才,是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和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必由之路。良好的外部环境,给职业教育带来新的发展契机。

餐饮服务行业培训作为学院的特色品牌,被誉为“技师培养的摇篮”,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同样承载着历史的重任。为餐饮行业培养高技能人才,是我们职业院校的责任。

行业的发展要靠高技能人才队伍的建设,他们既要懂得专业理论知识,又要具备高超娴熟的专业技能。而北京市创办的技师研修项目,恰恰为高技能人才搭建了研修、交流的平台,创设了广阔的学习空间,为高技能人才培养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技师研修项目,开辟培训先河

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继续教育,特别是技师的研修是现代职业教育的新课题,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率先在全国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开展的北京市技师研修项目开辟了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先河。第一,技师研修是高技能人才相互学习、互相交流的平台。第二,技师研修是高技能人才才艺展示的舞台。第三,技师研修是高技能人才提高综合素质的有效方法。第四,技师研修是高技能人才继续教育的有效途径。

三、分析学员情况,制定研修目标

根据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要求,结合学员的基本情况,学院通过企业调研、专家访谈,了解企业、学员的需求,分析学员的基本情况,确立研修目标,聘请专家精心组织、策划、设计教学方案。为保障教学有序进行,实现研修目标,学院为学员提供了优质的教学资源,创设了舒适良好的教学环境和实习、实训设备。

为了实现技师研修班预期目标,学院围绕一个中心:以首都北京建设世界城市,打造现代服务业高技能人才为中心,通过研修班这一载体,为餐饮企业和研修学员提供优质服务。

贯穿两条主线:本着“以人为本、服务企业”的教学设计理念。以“传授学员广博知识、提升综合素质和帮助学员解决实践工作的疑难问题”两条主线为教学主旨。

研修班围绕着“一个中心、两条主线”实施教学工作,并贯穿在整个工作流程中(如图1)。

图1 研修班工作流程图

研修目标明确,即通过研修旨在使参训学员了解当前国内外餐饮行业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和前沿信息,使他们开阔视野,通过搭建的研修、交流平台,以拓宽经营管理思路,更新专业知识与技能,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将学员的实际工作经验与专业理论有机融合,进而达到提升技术技能水准,提高服务质量和为企业创造效益的目的;通过研修,学员能够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中以点带面,发挥示范,起到引领的作用。

由于学员的年龄结构、知识层次、工作岗位、求知需求均存在着差异,学院针对学员的不同需求,参照国标制定教学方案,使他们各取所需,均衡发展。先后为首旅集团各大星级饭店、全聚德和平门店、聚德华天老字号餐饮企业的厨师,分别量身订制了研修计划,有针对性地实施研修方案,从而实现了预期的培养目标,得到了企业和学员的认可。

四、专家教师团队,引领人才发展

研修班聘请业界有威望、有执教经验的专家、学者任教。他们当中既有业界精英,又有职教专家;既有资深的餐饮企业管理者,又有经验丰富的烹饪大师、服务大师。如: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职教专家、中国烹饪大师李刚校长;北京饭店行政总厨、中国烹饪大师郑秀生;中国餐饮服务大师、国家级评委杨德才、史炳洁;中国餐饮服务名师、宴会设计师宋春亭;亚洲大厨、中国烹饪大师屈浩、孙立新;餐饮业著名培训师郑敏教授;高级讲师、企业培训师苏立;马克西姆餐厅经理贺广银;糖艺大师、烘焙大师曹继桐;高级培训师杨洪亮、张玉滨;营养配餐专家赵霖、王宜、侯玉瑞;食品安全专家、营养师王旭峰、徐静;面点大师武玉荣等。他们在教学中,按照教学计划和要求,有针对性地根据学员需要进行施教,以满足广大学员的需求。

学员聆听专家的理论讲解,近距离观摩大师的才艺展示,不仅获得了餐饮业最前沿信息和新工艺,同时也开阔了视野:不仅汲取了广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还获得了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拓宽了菜品研发、宴席设计的创新思路。学员们犹如幼苗,专家、大师的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似甘露滋润着幼苗,辛勤的园丁滋养着人才的成长,引领人才的发展。

五、教学内容丰富,研修形式多样

作为承办单位,学院、分院两级领导高度关注研修班,及时聆听受训企业和参训学员的建议和需求,调整教学内容,精选大师、专家授课,选好调研考察的企业,强调研修内容的针对性,注重教学内容的实用性,让研修班学员,学有所获。

这样在有限的研修时间内,学员能获取前沿动态资讯,获得更多更新的知识和技能。

学院通过与餐饮企业有效沟通和教学内容的有序衔接,为企业及参训学员提供了优质服务,做到校企共融,使学员达到期望的目的。

学院针对研修班的实际情况来确立教学实施方案,突出了针对性、互动性和实效性。

针对性,即通过研修提升综合素质,让学员学以致用。

互动性,即让学员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师生参与,生生互动,学有所得,进而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实效性,即在有限的研修时间内,让学员获取前沿动态资讯,获得更多更新的知识和技能,注重解决学员在工作实践的疑难问题。教师帮助解惑答疑,使学员通过研修获得创新思路和经营理念,获取新技术、新工艺、新菜品,使他们学用结合、学有所获,能够给企业带来更大的效益。

在教学中,采取不同的教学形式,安排了专题讲座、案例教学、分组讨论、答疑解惑、考察品鉴、才艺展示、点评分析、考核评定、总结评价等模块内容,累计100学时(图2)。

图2

在教学中,既有烹饪、服务专业理论知识,又有专业技能展示;既有食品安全的专题讲座,又有食疗养生的讲授;既有与岗位紧密结合的案例分析,又有行业未来流行趋势的展望;既有中国传统烹饪文化的讲授,又有中国意境菜、西餐的感受;既有传统西餐菜点的演示,又有新派西餐的讲授;既有传统宴席台面设计,又有符合现代市场需求的主题宴席设计;既有中餐、西餐台面的演示,又有中西合璧的餐台设计;既有校内课堂的讲授和演示,又有走出去的学习考察;既有企业现场参观与调研,又有近距离接触的菜点品鉴和交流;既有课后思考、作业,又有结业考核等环节。

通过研修,学员不仅在专业理论层面得到提升,而且通过教师的技能展示与典型案例的评析,到知名企业的参观、调研和访谈,能够最直接地获取新思路、新工艺和菜式流行资讯。

六、传承发展创新,凸显研修成果

通过研修班的学习,学员不仅获取了广博的知识和专业技能,也使学员们彼此之间有了更深的了解,增进了友谊,彼此之间取长补短。学员们通过学习能够将所学知识和技能,转化到工作实践中,为社会带来更大的效益。《菜品设计选》《主题宴席设计》和《学员作品集》,正是他们的研修成果。

《菜品设计选》《主题宴席设计》收录了学员研修期间,在业界烹饪大师、服务大师的指导下,结合各自的特长所设计研发、改革、创新的菜品制作及主题宴席设计方案。作品中既有传统烹饪工艺的发展创新,又有中西合璧的优优融合;既有色香味形俱佳的佳肴,又有养生保健食疗的菜点;既有传统中式餐台设计,又有中西融合的餐台设计。

《学员作品集》收录了学员在研修班学习期间,到中国大饭店、便宜坊烤鸭店、马克西姆餐厅、京西宾馆、北京宴、曹继桐烘焙艺术博物馆等知名餐饮企业考察时所撰写的调研报告,还有针对不同餐饮企业员工培训所撰写的教学计划和培训方案。

“精研理论在于行,专修技艺在于勤”。今天呈现的成果,正是学员们通过研修,锤炼自己,提升自我的结果:《菜品设计选》《主题宴席设计》和《学员作品集》共计14册,包括学员们所设计创新研发的中式、西式菜点460余道,以及学员们所设计研发的主题宴席餐台近80余套。这些无疑是他们在专家、大师的指导下所呈现的研修硕果。

通过对研修班学员教学满意度调查的反馈分析可以看出,学员对研修过程及培训效果均给予了好评。

通过研修班的学习,学员们不仅向老师获取了广博的知识和技能,彼此之间也有了更深的了解,增进了友谊,彼此取长补短,学有更大所获。并且能及时转化到工作实践中,为社会和企业带来更大的效益。

学员通过技师研修班的学习,还提升了自身的综合素质。如中式烹调师研修班学员、又一顺饭庄的于波,在今年全国烹饪大赛中荣获了清真组金牌,总成绩第一名。中式烹调师研修班学员东来顺饭庄的景文军,荣获了全国烹饪大赛铜奖。还有一些学员成立了专业大师工作室及菜品研发团队,有些学员由技师提升到了高级技师;有些学员成立了技术研发工作室(如:北辰集团的中式烹调师、中式面点师的菜品研发工作室和大师工作室,均有研修班的学员参与);餐厅服务员技师研修班的学员,将研修中大师所展示的环保、绿色的主题宴席设计理念在工作实践中应用,不仅丰富了餐台设计的内容,也降低了经营成本;有些学员吸纳新徒弟、培训新员工、传授新工艺、教授新菜品,影响带动了一批专业人员,给企业注入了活力。

七、探究研修模式,塑造特色品牌

通过技师研修班的教学实践,学院形成了“三高一融合”的教学特色。“三高”即研修学员层次高、教学团队资历高、教学水平成效高。“一融合”即“校企融合”:企业大师、职教专家与学院共同设计研修班教学方案,使企业岗位需求与研修目标衔接,企业优质教学资源与学院教师融为一体。

通过技师研修班的教学实践,学院创设了“大师专家参与,学校企业融合”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凸显了“以人为本、传承创新、内涵发展”的办学理念,形成了“培训特色鲜明、专家师资一流、管理团队精干、服务保障完善、研修成果明显”的治学风格。研修班的开办,教学方案的实施,得到了上级领导、企业及学员的认可。

经过问卷调查,学员普遍认为:研修班搭建了继续教育的平台,提供了学习交流的途径,更新了传统思维的方式。研修改变了自身的学习态度和习惯,结识了专业大师和益友,丰富了专业知识和技能,展示了学员自身的才艺。研修班开阔了经营研发的思路,带动了员工团队的建设,优化了岗位工作的流程,提高了实际工作的效率,引进了绿色环保的理念,转化了技师研修的成果,降低了成本,增加了效益,形成了技师研修的成果,提升了自身的综合素质,达到了研修学习的目的。

参训企业反映:研修班校企合作方式符合企业需求;为企业员工继续教育提供了进修机会;通过研修学员更新了经营理念,带来前沿资讯;专业研修的内容,安排科学合理;研修模块设计针对了企业需要;研修形式是理论联系实际;研修交流活动拓宽了思路视野;专家引领方向,助力学员成长;搭建交流平台,增长学员才干;通过技师研修发挥学员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员工发展;师生互动参与,学员综合素质得到提升;研修中走进企业调研,深受学员欢迎;共同参与创新,帮助解决问题;跨界技术交流,注入新的活力;技术成果转化,校企实现共赢。

学院总结前几期研修班的成功经验,继续探究技师研修的新模式,秉承“品质承载责任,创新引领未来”的理念开展工作,形成学院技师研修班的办学风格,打造了技师研修的品牌。围绕北京建设世界城市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规划,以及现代餐饮企业、员工的需求,学院将继续开办技师研修班,拓展相关工种的技师研修班,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和技师队伍素质的整体提升作出更大贡献。

学院将通过研修形式继续为学员提供学习和交流的机会,为企业和学员提供后续服务和技术支持,开展形式各异的活动,使职业培训机构成为技能人才学习深造、继续提升的家园和技能人才展示才艺的舞台。

国培个人研修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公务员;公务员培训

一、两国公务员培训制度的法律基础

1.我国公务员培训制度的法律基础

我国实行公务员制度起步较晚,虽然党和政府历来重视干部的培训工作,培训制度化发展标志性历程主要体现在:标志我国公务员制度建立的1993年《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公务员制度的确立,无疑使公务员培训再也不是可有可无、可松可紧的事情,而将被顺理成章地纳入法制轨道。公务员培训有序化、系列化、法制化逐步形成培训制度体系于1996年施行的《国家公务员培训暂行规定》、《国家公务员出国培训暂行规定》,以及《2001年一2005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 《2001年- 2005年国家公务员培训纲要》、《2002一2005年全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2005年4月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公务员法》则最终将公务员培训制度上升到法律高度,2008年由国家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出台了"公务员培训规定"(试行),给我们解读了公务员培训的政策法规。此外,还有《2010-2024年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要》、《国家公务员通用能力标准框架试行》等政策文件,公务员培训的法律化表明自我国公务员制度正式推行以来,公务员培训制度取得了历史性飞跃。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国公务员培训取得一定的成果,具体表现为:教学内容不断充实提高;培训形式向多样化、科学化发展;培训机构初步形成网络;培训工作逐步走向法制化。不难看出,我国公务员培训工作在许多方面总结和继承了以往干部人事工作的优良传统和经验,同时也吸取了国外相关经验,在新形势下呈现出一种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1]。

2.日本公务员培训制度的法律基础

日本公务员培训的法律依据是战后初期制定的《国家公务员法》和《地方公务员法》,这两部法律后来都进行了多轮修订[2] 。1979年,日本政府根据公务员法颁布了《职业训练法》,该法第一条规定,本法的"目的在于……共同开发和提高劳动者职业所需要的能力,通过充实职业训练内容,普及和加强职业训练及技能鉴定,以谋求劳动者职业的稳定和地位的提高,并有助于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法律并对培训的种类、方式和内容等作了规定。1981年6月25日,日本以《国家公务员法》为基础制定了《人事院规则》,它成为人事院执行研修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并于1994年最后修改。1997年最新修订后的《国家公务员法》第3条第二款明确规定:"人事院根据法律的规定,负责改善公务员报酬、工作条件,提供行政管理建议,确保职阶制、考试及任免、报酬、研修、晋升、惩戒、申诉及其他公务员管理工作的公正性,负责做好公务员利益的保护工作"。日本《地方公务员法》也对公务员培训加以立法保障,其第三十九条第一项规定:"为使职员发挥及增进工作绩效,应赋予其接受研修之机会"。

二、两国公务员培训的培训内容与培训理念

1.中国公务员培训内容与培训理念

我国公务员培训主要有初任培训、任职培训、专门业务培训、在职培训等。初任培训是对新录用公务员进行的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政治理论、依法行政、公务员法和公务员行为规范、机关工作方式方法等基本知识和技能,重点提高新录用公务员适应机关工作的能力。任职培训是按照新任职务的要求,对晋升领导职务的公务员进行的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政治理论、领导科学、政策法规、廉政教育及所任职务相关业务知识等,重点提高其胜任领导工作的能力。专门业务培训是根据公务员从事专项工作的需要进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重点提高公务员的业务工作能力。专门业务培训的内容、时间和要求由机关根据需要确定。在职培训是对全体公务员进行的以更新知识、提高工作能力为目的的培训。在职培训的内容、时间和要求由各级组织、人事部门和机关根据需要确定。

从目前我国公务员培训现状来看,由于宣传力度不够,约束程度较低,曾出现了"培训工作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尴尬局面。传统的公务员培训根植于计划经济的土壤,计划经济下的"国家包办,高度集中统一"的方式,使公务员培训渐渐跟不上时展的步伐,从而暴露出许多和新形势不相适应的地方。同时市场经济成分,经济活动的多元化和复杂化,经济全球化进程中高新技术革命带来的信息化和网络化,对公务员的知识结构、文化程度、管理能力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大部分省市及发达地区对于传统的"一次培训,终身享用"的观念日渐淡薄,不断更新知识的再教育、继续教育直至终身教育已逐渐成为公务员心中的普遍意识和自觉行为。公务员培训的日趋制度化也逐渐使公务员接受培训的权利和义务得到保障,开始由被动式培训向主动式培训转变。

2.日本公务员培训的内容与理念

日本的公务员培训课程设计非常丰富,2005年,日本人事院以及各省府开设的进修总课程数已达13,375门,进修学员达337,029人,其中授课时间超过20小时的课程达4119门,进修学员达99,524人。根据前述的日本公务员培训种类及日本人事院白皮书,日本公务员的培训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干部行政官研讨会

这类研修主要针对各府省部局长级、审议官级和首席课长级职员开展,培训内容一般根据时事热点设定,并不固定。

(2)行政研修

行政研修是日本公务员培训的主要方式,课程主要以公务员现状思考、公共政策现状思考、学习领导力和管理提升等三大主题为核心来设计,参加此类进修的职员除日本政府各府省的职员外,还有来自民营企业、地方公共团体以及外国政府的相关人员,研修形式包括集训进修、反复研讨、交换意见等。

(3)女性职员研修

课程设计以提高女性职员的业务能力与职业素养为主,包括女性职业生涯规划、女性自强等。还以"保持高涨热情、发挥能力继续工作"为主题,开展以休产假的女性职员为对象的"中央官厅女性职员公开研讨会"。

(4)实务经验者进修

这类研修主要针对从民间和企业招聘的有工作经验的公务员而开展,一般为期两天,课程内容包括国民服务意识、惩戒制度、公务员伦理讲座和案例研究,同时会安排与老一辈的有实际行政经验的公务员作交流讨论。

三、两国公务员的培训机构保障

1.中国公务员的培训机构

国家行政学院是我国最具权威且管理现代化的公务员培训院校,以中短期在职培训为主,隶属于国务院,主要培训副厅、局、司以上的国家公务员和培养高层行政管理及政策研究人员,培训经费由国家财政全额预算拨款。除国家行政学院外,中国政府还相继建立了省级地方行政学院,其中地方行政学院的师资由国家行政学院和中国高级公务员培训中心培养。另外,党校在我国成为对党员干部进行理论和业务培训的重要基地,同时不少科研院所,尤其是从事人事、人才科学研究的科研院所经过批准,也可以承担国家公务员培训的任务。但由于我国国家公务员培训事业发展的时间较短,在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和管理干部学院之间的培训范畴划分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2.日本公务员培训机构

在培训的行政管理机构设置上,日本全国公务员培训领导机构为日本人事院。作为对国家公务员进行人事管理的中立组织,人事院受内阁管辖,负责公务员的招聘考试、薪酬、休假、研修服务、惩戒申诉、伦理保持等工作。在培训方面,人事院主导国家公务员培训,负责制定培训的总体规划并指导各相关府省培训工作的实施。日本人事院由3名人事官组成,其中1人担任总裁,人事官经国会同意、内阁任命、天皇批准后担任。人事院下设事务总局,其下再设人才局、公务员研修所、8个地方事务局及冲绳事务所等机构。其中人才局主管国家公务员的招聘、晋升、职位管理、人才发展等事务,下设培训协调处和培训指导处负责对各府省公务员培训工作的总体协调与全面指导。各地方事务局或事务所负责当地公务员的进修培训。公务员研修所则是为各府省职员提供培训进修的机关,是国家行政培训机构的核心,它成立于1959年,承担着全日本高级公务员的培训工作,凡是通过选拔、考试进入高级公务员队伍序列的公务员,或者能力突出、有志于进入行政管理核心层面的公务员,都需参加该研修所的培训后方能实现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现在,每年有大约2,000人在公务员研修所接受进修[3]。

四、公务员培训体系研究的启示

培训工作是对公务员的长期投资,是对在职公务员进行的继续教育,培养公务员履行职务所需的特定智能,增强工作人员的技能水平与管理水平,充分挖掘和完善自身的潜能,使工作人员开拓自我,超越自身,与此同时,还可提高行政效率,减少政府开支,提高生产收入,并适应行政改革的知识需要,这是培训的作用所在。

公务员培训的需求是高度多样化的,包括知识、能力等大类,又包括知识和能力的多种构成要素,如决断能力、协调能力、沟通能力等。使事情更复杂化的是,知识和能力不是抽象的,不仅需要与受训者的职责领域结合起来(比如, 县长和处长、商务部处长和交通部处长,职责领域存在巨大差别),而且要与他们的职位结合起来(比如同样是决断能力、协调能力,厅长和处长所要求的就有所不同)。要切实提高受训练者的知识和能力,培训内容的针对性显然十分重要,否则,不仅意味着有限资源的浪费,而且会因为供需脱节而影响培训对公务员的吸引力。在发达国家,公务员培训的重要形式之一是专业学位教育,如公共行政(MPA)、公共政策(MPP)、公共卫生(MPH)等。由于学员来源的多样性,这类培训的针对性还是有限的,着眼于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可以说是"某一专业领域的通才培养模式"。对履职需要的专门技能,主要靠其他方式进行培训。对于我们国家来说,公务员培训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相对于其他几个国家来说,没有公务员培训的立法保障,即没有专门的公务员培训法来对我们国家的公务员培训提供指导的参考。此外,培训内容较为单一,培训理念上没有真正把公务员培训重视起来或者放到一定高度上。最后,公务员培训出现了国际化与市场化的趋势,针对我们国家公务员出国培训是否变成出国旅游等实际问题,还有待相关政策法规的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 杨桄.我国公务员培训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2]吴园.日本公务员培训制度以及对我国公务员培训制度的启示[D].吉林大学硕士论文,2007.

[3]佐藤达夫.国家公务员制度[M].日本:学阳书房,1997

[4] 陈福今. 《公务员培训理论与实践》[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9.

[5] 谭功荣.《公务员制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