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16879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68分钟。
国土空间规划个人总结范文第1篇
近年来,在xx的正确领导下,在局领导的热心关怀下,我认真学习党的先进理论,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确定的工作目标和任务,团结全局职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着力推进城市规划和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现将个人工作汇报如下:
一、坚持学习为先,努力提升政治素养和自身工作能力。
近年来我通过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会议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致力于学习,不断加强自身的党性修养,加强对十九大报告关于新时期、新形势、新任务、新发展的新理论、新观点的学习理解和认识;领会十九大会议精神,积极用科学发展的理论武装自已的头脑,指导工作实践;主动融入班子集体,与领导、同志们和谐共事,自觉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充分发扬民主,倾听不同意见,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提高自身的思想理论和政治业务素质,增强履职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积极学习新知识,把握机构改革机遇。努力学习国土空间规划相关知识,并认真研究分析土地规划、城市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之间的关系,融会贯通,学以致用,更好的指导今后的工作。
二、积极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为xx县规划城乡规划建设贡献力量。
近年来,我认真做好城市规划编制和项目审批管理工作。坚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切实做到为民、务实、清廉。
在城乡规划方面:2016年,经县政府同意,启动新一轮《xx县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组织完成《xx县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和《xx县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专项规划》两个专项规划的编制。2017年,开展《xx县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并完成初步成果编制;启动《xx县县域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同时会同县水利局,共同推进编制了《xx县环城水系工作景观整治与提升规划》。
2024年,持续推进《xx县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已完成总体规划评估、城市战略发展研究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纲要初步成果,并向县主要领导进行汇报;完成了《xx县县域美丽乡村建设规划》、《泗河流域xx段景观规划》、《xx县城市双修专项规划》等相关规划成果。
在乡镇规划及村庄规划方面,积极对接xx岛、xx镇、xx镇并进行规划指导,指导xx镇编制旅游规划并完成评审,指导xx镇完成总体规划及xx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同时加大对村庄规划编制的督导,多次到乡镇村庄实地查看并提出规划指导意见。
在项目规划审查方面:2016年,会同县xx局和相关街道审查xx中心小学、xx小学、xx小学、xx实验学校等大班额问题学校规划方案;对接xx、xx、阳xx、xx等建设项目,对接xx河景观工程、xx河河道水系景观工程以及棚户区改造项目,进行规划后期服务工作,随时解决实施中的问题
2017年,组织xx公园、xx敬老院、xx镇东田棚户区、xx小镇等项目的规划方案评审和审批工作。
2024年,组织xx公馆、xx地块、xx项目等项目的规划方案评审和审批工作。配合县xx局推进xx公园建设,目前已成为xx县北部城区居民主要的活动场所;与xx局共同推进《xx县环城水系工作景观整治与提升规划》中确定的xx绿地公园、xx药业北部公园,目前公园主体工程已完成,正在进行后续建设。
三、存在问题
虽然在工作中取得了一部分成绩,但自身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1、工作主动创新不够不够;遇到棘手问题有时有畏难情绪;思虑太多,不敢放开手脚积极主动完成工作;
国土空间规划个人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土地; 规划; 方法
中图分类号: F3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2)01-0033-01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城乡建设、土地管理的纲领性文件,是落实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重要依据。2004年6月,国土资源部下发了《关于开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和修编前期调研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133号),着手启动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200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前期工作意见的通知》([2005]32号),正式开始了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并对有关工作内容提出了比较明确的要求和规定。为开展好此项工作,结合土地利用规划工作的实际,我对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中的若干问题进行了粗浅的分析和思考,希望能为做好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提供一点思路。
1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发展历程
第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87―2000年)
1986年,我国颁布实施了建国以来历史上第一部对城乡土地利用活动统一规范管理的《土地管理法》(1986年6月25日,经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1987年,我国第一轮覆盖全国范围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开始展开,到1992年前后在全国普遍推开,规划的目标年为2000年,但由于当时客观原因的存在,该轮规划编制完成后,基本上没有得到实施。
第二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
在1997年全国宏观经济调控和严格保护耕地的环境和政策背景下,结合中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通知》(中发[1997]11号)和修订《土地管理法》的需要,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第二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即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该轮规划基期年为1997年,规划目标年为2010年,并远景展望至2024年;其重要特点是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技术路线和规程及规划控制指标体系,建立了乡、县、市、省和国家的五级土地利用规划体系和管理方法,为保护耕地尤其是强化对基本农田的保护,节约利用土地资源,合理控制建设用地规模特别是规划建设占用耕地数量,兼顾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保障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第二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与实施的意义和作用
第二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与实施,加强了对耕地尤其是基本农田的保护,保障了经济建设合理的用地需求,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优化了生产力布局,提升了经济发展的质量,改善了生态环境建设,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 社会经济、技术和土地管理体制等因素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由于社会经济、技术和土地管理体制等因素的影响导致规划适用性不足,规划管理的风险与难度加大:
3.1社会经济因素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的影响
规划编制与实施阶段巨大的宏观经济环境差异导致规划适用性不足,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主要目标产生强烈冲击,客观上影响了规划实施进程。
3.2技术因素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实施的影响
(1)数据不足是现行规划科学性的重要障碍
(2)规划灵活度不够是规划方案实施难的一个原因
(3)基础性研究不足影响现行规划的实用性
3.3土地管理体制影响了规划实施监督
地方政府是城镇土地的事实所有者与各类土地的管理者,掌握了极大的土地调控权力。为了实现任期内的政绩最大化,土地往往成为重要的“杠杆”。其结果往往导致土地利用规划的耕地保护等目标难以在地方上得到具体落实。
4 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第三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思考
4.1关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体系的思考
针对目前规划编制和实施管理中出现的问题,结合新形式下发展规划的要求,我认为应当在现有的法律法规和理论基础的框架下,对现有规划体系及其内涵和调整内容、对象进行适当整合,突出重点。
(1)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属于管理型规划,在各级规划之间主导性地担负着承上启下的协调和落实功能。其基本内容应当是落实上级规划的各项主要控制性指标;核心内容是土地用途分区,包括基本农田保护区、一般农地区、城镇建设用地区、工矿建设用地区、土地开发整理区等。
(2)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属于实施性的微观控制性规划。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中,应当结合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将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深化为具有控制性详细规划内容、功能和作用的规划设计层面的规划。
4.2关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发展空间问题的思考
(1)当前规划对发展空间与上级的规划控制要求有很大的现实差距。在规划修改时,应当对节余的规划建设占用耕地指标进行妥善安置处理;对增加的耕地保有量要通过核减规划中的补充耕地控制指标达到平衡;对增加的基本农田保护指标及时储存调减,这是保证我们现行规划建设发展空间不减少的关键所在。
(2)从务实的角度来将,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目的其实是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找出发展的空间。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各类规划空间不能改变和突破的情况下,唯一的办法和途径就是只有通过充分利用国家现有的政策,将规划修编与开展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区内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实行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达到我们的目的,同时又能完成基本农田保护和耕地保有量的任务。
4.3关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刚性与弹性问题的思考
我们认为规划的弹性应当是在现行的土地规划管理制度框架(即刚性)下的适度扩展的政策空间。其实质是将规划建设指标在允许的控制空间内进行摆动和置换,在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上认可规划指标(规划建设发展空间),在整个规划建设发展控制区内流转不属于规划修改的范畴,只需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及时变更并报上级土地利用规划管理部门备案即可。这样,在现行土地利用规划管理政策的框架下,既解决了基本农田保护区这条“红线”不能碰的制约,同时又满足了实际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情况变化对建设用地变化的要求。
4.4关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思考
应当建立起一直到乡镇的数字化规划管理信息图件集成系统。但是建立系统有五个原则要切实把握:
(1)必须建立一个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信息系统平台;
(2)土地利用规划体系中的各级规划要在同一个平台上联网运行;
(3)可以与土地管理其他业务工作数据成果顺利接口;
(4)必须能够按需要的时段要求,及时动态反映规划实施情况;
国土空间规划个人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 ArcGIS;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建库;技术流程
[作者简介]王沈佳(1989—),女,东华理工大学测绘工程学院研究生;陈 婧(1987—),女,东华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研究生。(江西南昌 330013)
一、引言
随着土地资源管理不断地科学化、信息化,其技术思路逐渐由“以图管地”转变为“以库管地”,从而进一步实现土地资源管理的规范化。同时,国土资源“一张图”建设也要求建立包括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在内的规划数据库。在土地管理过程中,为整合资源,改变信息孤岛状态,国土信息化必然以数据中心建设为核心。信息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只有全面掌握,才能提升管理效能,这也要求建立国土资源管理数据库。而数据库的建立又是保证图数一致的基本条件,这也从另一层面规范了土地资源的管理。
二、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建设
[一]规划数据建库的技术要求
1.成果汇交标准
依据规划数据建库的相关技术标准,成果汇交的标准主要在数据内容格式、组织单元和数据文件组织结构等几个方面。
(1)数据内容格式。规划数据建库的数据内容包括数据库成果和说明两部分。数据库成果主要有空间数据(如矢量数据和栅格图)、非空间数据(如规划文档和表格)以及元数据;说明主要有数据库有关情况说明、规划数据库成果报送清单、规划数据库质量检查结果记录等。各种数据内容的格式要求如表1所示。
(2)组织单元。乡(镇)规划数据库成果以县级行政辖区为组织单元,数据必须进行行政区拼接,无拓扑错误。中心城区规划数据库与市域(或县域)规划数据库一并汇交。
(3)数据文件组织结构。在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快推进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建设的通知(国土资发[2011]3号)的附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成果汇交要求》中明确规定,报送的规划数据库成果以文件夹的形式组织。
2.数据库的分层
在国土部的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标准(TD/T 1028-2010)中明确规划数据库的图层有:境界及行政区、地貌、地理注记、规划基础信息、基期现状、目标年规划和规划栅格图等七类。其中的图层分为必选和可选两种,通常必选图层可满足规划成果数据库提交的需要,具体见表2:
[二]规划数据建库的技术路线
乡级规划数据库建设,是将县级第二次土地利用调查数据库作为基期数据,进行规划编制,在进行乡镇规划数据库建设时,可以有两种数据库建设模式以供选择:
(1)分乡镇进行规划数据库建立,再将其合并,进行接边汇总成县级规划数据库,可以同时组织人员进行,但是存在接边工作;
(2)以整个县级区域为基础,建立一个整体规划数据库,其中分别导入各乡镇规划数据,再通过行政界限进行切割成各乡镇的规划数据库。
本文探究利用ArcGIS进行乡级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建设的方法,在此就按分乡镇的技术路线进行建库。
三、基于ArcGIS的乡级规划数据库建设
[一]规划数据库的设计
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主要包括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两类数据。空间数据以各种基础地理空间数据为主,属性数据则包括详查成果中的地理空间要素的属性及变更数据等。建立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就需要对基础地理空间数据进行设计。
在《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标准(TD/T 1028-2010)》中规定,数据库的内容主要包括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土地信息要素中的土地利用规划要素等,各要素依次按大类、小类、一级类、二级类、三级类、四级类划分,并对应以十位数字进行编码。在数据库中,空间要素采用分层的方法进行设计,主要有境界与行政区、地貌、地理注记、规划基础信息、基期现状、目标年规划、规划栅格图7类图层(详见上文2.3),每个图层属性表结构定义也在建库标准中有严格规定。
[二]规划数据库的建立
借助ArcGIS 9X的ArcCatalog建立数据库可采用新建地理数据库和移植已存在的数据到地理数据库两种方法,选择何种方法主要取决于数据源和是否在地理数据库中存放定制对象。
国土部在下发建库数据质量检查软件的同时,也提供了SHP交换格式模板。考虑新建规划要素集工作量庞大,耗时耗力较多,本文研究时选取移植已存在的数据到地理数据库的方法,将模板中的要素图层移植至左里镇数据库的建设中。在ArcCatalog中具体操作流程为:
1.建立数据库[Geodatabase]。个人数据库[Personal Geodatabase]和文件数据库[File Geodatabase]均可。鉴于个人数据库和文件数据库存放数据形式的不同,本文研究选取文件数据库进行建设;
2.新建要素类[Feature Dataset]。要素类从形式上等同于图层类,左里镇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主要设置了地理注记、基期现状、境界与行政区、目标年规划和规划栅格图等要素类。按要求,新建要素类的参数设置如下:
地理坐标系——西安1980;
垂直坐标系——黄海1985;
容差均设0.0001
3.新建要素集[Feature class]。要素集即空间要素图层,按照建库标准的要求,新建要素集要对图层中的每个字段严格进行定义。由于本文研究选取移植已存在的数据到地理数据库的方法进行建库,所以其各图层的字段均为标准格式,不必逐一进行定义。
[三]规划数据入库
规划数据入库即向已建好的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中加载数据,是建库的核心。地理数据库中支持Shapefile、Coverage等格式的数据。
由于在实际操作中,往往会存在规划图层字段名不符合标准规定,因此会出现规划图层字段定义和数据库图层字段定义不一致的情况,所以在载入规划数据时,要对字段逐一进行匹配。加载完成后,可在ArcCatalog中进行预览。
[四]对数据库进行拓扑关系处理
由于土地规划数据是空间数据,空间数据存在一定的拓扑关系,因此对数据库加载数据后,要进行拓扑关系检查。一般而言,拓扑处理的关系要求有:
1.面不能重叠或有缝隙;
2.零星地物不能落在图斑边界线上;
3.线状地物不能跨越图斑等等。
在数据库的每个图层文件,以及多个图层文件之间的数据都有不同的拓扑关系,因此定义拓扑规则时要具体因情况而异。
定义好拓扑规则后,就可以对数据库进行拓扑检查。对检查出来的拓扑错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修改。
[五]规划数据库的实现
完成对数据库的拓扑检查和拓扑错误修改后,即可实现数据库的建设。至此,即可完成对土地利用规划数据的建库。利用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质量检查软件对此数据库进行治疗检查,即可得知建好的规划数据库合格与否。
四、乡级规划数据库质量检查
建库数据质量统一用国土部下发的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质量检查软件对汇交的数据自行进行检查,并输出规划成果数据质量检查报告和检查错误记录。一般情况下,检查结论为“合格”时可汇交数据。上级部门复核数据为不合格或认为标注例外的原因不合理,将返回修改意见,重新汇交数据,直到数据合格。
建库数据质量检查分为自动检查和交互检查两部分。自动检查对质检细则的检查方式为“自动”的内容进行检查,一般主要针对数据的格式、是否符合数据库相关要求。交互检查对质检细则的检查方式为“人机交互”的内容进行检查,并人工给出检查结论,一般针对上下衔接、图数衔接进行检查。
本文研究时对左里镇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的建库数据严格进行了自动检查和交互检查两部分的检查,结果是:因空间数据拓扑错误扣除2.8分,因数据结构不规范扣除4分,因元数据二级错误扣除1分,总计扣除7.8分,数据质量合格。
在以上几方面导致扣分的主要原因中,拓扑错误及数据结构导致的扣分可在建库操作过程中有效减少。在对数据库进行拓扑关系检查时,尽可能详细地定义拓扑规则,全面检查拓扑错误,并及时处理这些拓扑错误。而数据结构严格按照建库标准中的规定进行定义即可避免因数据结构不规范导致的扣分。
五、结论
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的建设,是进一步发挥好土地利用规划管控作用的根本要求,是积极推进依法行政和政务公开、切实提高土地管理效率和水平的客观需要。土地利用规划的信息化设计与管理必须基于一个明确的技术标准。通过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的建设,形成规划修编图件成果及规划编制相关统计表格。规划指标及规划文本作为规划实施年度计划指标的核减依据。规划成果数据(图件及表格)作为规划实施建设用地控制指标的核减依据,从而为下一轮更加科学地进行规划编制提供参考。
在江西省内,目前采用较多的规划修编与建库软件平台为MapGIS土地利用规划修编系统。但由于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质量检查软件以ArcEngine 9.3 Runtime为开发平台,所以建库时需要对规划数据进行格式转换,而不同软件间的数据格式转换常常产生一些拓扑错误及其他问题。利用ArcGIS的Geodatabase进行规划数据建库可以有效消除不同软件平台间的数据兼容问题,减少因数据格式转换产生的拓扑错误,提高规划数据库建设的合格率,加快规划数据库的建设。另外,使用Geodatabase模型建库能更加直接地体现数据库中对象与对象间的关系,更有利于数据库结构清晰,不但有效降低了建库的复杂性,而且能够保证数据间相互关系的正确性。Geodatabase数据模型是建立在DBMS之上的统一的、智能的空间数据库,其具有一般空间数据库所不具有的特点与功能。
[参考文献]
[1]王万茂,韩桐魁.土地利用规划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2]曲卫东,韩琼.土地信息系统[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3]龙. 基于Geodatabase的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D].徐州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9.
[4]崔铁军.地理空间数据库原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5]邓青春,辜寄蓉.基于ArcGIS的县(市)级土地利用规划建库流程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07,?穴12?雪.
国土空间规划个人总结范文第4篇
一、2015年度发展特点
(一)三大战略成为拓展区域发展的新空间
党的十以来, 党中央大力推动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并在“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提出,以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为基础,以三个战略为引领,形成沿海沿江沿线经济带为主的纵向横向经济轴带,并与全国区域经济总体战略的“四大板块”有机联系起来。这意味着我国区域发展将更加注重统筹协调,“三大战略”促进了我国“四大板块”之间的合纵连横,充分发挥不同地区的优势和特色,增强要素流动性,强化区域之间的产业分工与经济联系。2015年4月,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2015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28日联合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全国各省份都已出台实施方案,“一带一路”战略正加速向具体操作层面推进。三大战略中,《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也在积极向前推进。
(二)城市群规划和国土规划成为2015年的新亮点
2014年以来,城市群规划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点。2015年4月,国务院批复同意《长江中游城市群规划》。成渝、哈长、长三角等城市群的规划也在加紧推进。经过3年多的酝酿,《全国国土规划纲要(2013―2030)》已初步编制完成。继《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国土规划(2011―2030年)》和《中原经济区国土规划(河南部分)》颁布实施后,广东、辽宁等省份已经出台国土规划,广西也已于2015年启动国土规划编制。
(三)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成为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内容
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内在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2015年4月25日)中明确提出强化主体功能定位,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指出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要坚定不移地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健全空间规划体系,科学合理布局和整治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继续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全面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健全财政、投资、产业、土地、人口、环境等配套政策和各有侧重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构建平衡适宜的城乡建设空间体系,适当增加生活空间、生态用地,保护和扩大绿地、水域、湿地等生态空间,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四)空间规划成为市县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新抓手
2015年时各地密集编制当地“十三五”规划,但目前我国市县规划存在着规划数量过多、内容交叉重复、缺乏衔接协调甚至相互矛盾冲突等问题。为此,国家发改委要求市县规划要强化空间布局,并下发了《关于“十三五”市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改革创新的指导意见》,提出“十三五”要创新市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要强化空间布局,优化空间结构,将经济社会发展与优化空间布局融为一体,编制出一个统领市县发展全局的总体规划。将市县域划分城镇、农业、生态三类空间,按照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未来发展方向,根据不同主体功能定位要求,合理确定三类空间的适度规模和比例结构。要健全规划衔接协调机制,强化市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的龙头地位,为城乡、土地、环保、交通等规划编制提供依据,目标是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多规融合”和“多规合一”,为形成一个市县一本规划、一张蓝图奠定基础。作为“多规合一”试点,厦门市、山东桓台县、重庆璧山区、江津区、佛山市南海区等市区县已陆续编制完成国土空间规划,积极探索出完成规划“一张蓝图”、构筑管理“一个平台”、推行审批“一张表格”、完善配套“运行机制”等行之有效的国土空间规划改革经验。
二、2016年展望
2016年,随着我国国土空间战略的深入实施,区域经济转型的纵深发展,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将整体提高,区域经济转型速度将进一步加快。
(一)多个国家级城市群规划将陆续公布,城市群发展协调机制将逐步完善
根据《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4年)》,未来我国城市群发展将会按照“两横三纵”城镇化战略格局进行发展,并将编制7大国家级城市群规划,这些城市群规划正在编制或已上报国务院,预计2016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成渝城市群、哈长城市群、中原城市群等城市群规划将陆续,将促进城市群内部城市间产业分工、基础设施、环境治理等协调联动发展。
(二)多个跨区域规划将加快推出,生产要素配置将更加市场化
《“一带一路”发展规划》、《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新十年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等多个跨区域规划实施后,将进一步明确各地区发展思路和重点任务,破除行政壁垒和垄断,促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推进跨区域合作协调发展。
(三)欠发达地区将得到更多支持,区域新增长点将不断涌现
“补短板”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一环,政府将加大老少边穷库枯等特殊类型区域的支持,特别是随着统筹东中西协调南北方力度的加大以及向西开放步伐的加快,沿边、沿江、沿线的区位条件将发生重大改变,过去的交通闭塞地区可能成为“交通要道”,过去的边远地区可能成为“国际门户”,过去的内陆地区,可能成为“开放前沿”,区域发展将注入新的活力,新增长点也将不断涌现。
(四)国土空间规划将受到更多关注,主体功能区战略将在空间上得以落实
“十三五”规划建议明确指出“发挥主体功能区作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基础制度的作用,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完善政策”。作为“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各地区将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统筹各类空间性规划,科学编制各省市县国土空间规划,着力推进“多规合一”,提高区域开发的质量和效率。
三、政策建议
2015年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要“以市县行政区为单元,建立由空间规划、用途管制、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差异化绩效考核等构成的空间治理体系”。由此,空间规划成为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手段。为适应新形势变化,建议加快建立完善的空间规划管理制度,提高区域空间治理能力。
(一)建立和完善规范统一的空间规划管理体制
进一步整合国土、城建、环保等部门的职能,加快构建全国统一、相互衔接、分级管理的规划体系。以优化空间结构、强化空间治理为主要内容,明确不同层级规划的重点内容。全国和省级的空间规划体系重点确定生态、经济发展、重大基础设施、农田保护和特大城市发展边界的大空间;市域和县域空间规划重点划定生态空间、农业发展空间和城镇发展空间,明确生态保护红线和城市发展边界;镇乡规划突出土地利用、生态保护、城乡一体等方面内容,发挥乡镇服务农村的作用。
(二)加快推进市县“多规合一”试点
及时总结2014年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和住房建设部四部委在全国28个市县区开展“多规合一”试点经验,形成可复制、能推广的经验。研究制定市县“多规合一”技术规范,指导各地开展“多规合一”试点。重点围绕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等生态文明建设总要求,以主体功能区规划和国土规划为基本规划,推进区域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空间规划编制过程统一、成果基本融合。
(三)强化公共空间规划管理
以主体功能区规划划分的“三生”空间(生产、生活、生态)为基础,统筹考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三线四区”(城乡建设用地规模边界、城乡建设用地扩展边界、禁止建设用地边界;允许建设区、有条件建设区、限制建设区、禁止建设区)和城乡规划“三区四线”(禁建区、限建区、易建区;绿线(绿地)、蓝线(河海湖泊)、黄线(高压走廊等市政设施)和紫线(文物保护区))划分方案,根据空间尺度大小采取综合功能分区与用途管制分区相结合的方式,确定空间管制的基本单元及划分方案。
(四)深入推进国家公园试点
国土空间规划个人总结范文第5篇
浙江省开化县:探索建立统一衔接的系统
开化县人民政府县长 谢剑锋
开化县位于浙江省西部,浙、皖、赣三省七县交界处,“十一五”以来,开化县在建立健全县域规划管理体制方面作了一些探索实践。2005年,结合“十一五”规划编制,制定了县级“十一五”规划编制计划;2007年,县政府制定出台《开化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管理暂行办法》,对县域专项规划的立项、编制、评审、发布、实施及评估等程序作了系统规定;2 011年,开化县编制实施县域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按照规定初步实现了“两规融合”;2012年,成立县规划委员会,在近三年的全县建设项目选址工作中切实发挥了统筹协调的作用。2014年11月初,正式形成《开化县“多规合一”试点方案》,并由国家发改委报送中央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
试点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
开化在县域规划管理体制建设方面虽然已有一定的工作基础,但在规划编制实施中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需要通过“多规合一”试点加以解决。
第一,发展规划统领性不强。宪法明确将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作为统领性规划,但在实践中其统领作用并不强。主要原因有:一是规划在地位上缺乏专门的法律支持,对地方政府刚性约束不强,难以实现对其他规划的依法统领,规划权威性偏弱;二是规划期限短(5年),难以在规划目标、战略任务等方面指导规划期限较长的城乡、土地和环境功能区等规划(10~20年);三是规划在内容上突出战略性、全局性,对空间规模、布局、结构及其管控的指导性、约束性较弱,缺乏技术导则规范。
第二,各类规划之间不统一。一是基础数据不统一,发展、国土、规划、环保等部门对人口、用地等的统计口径、技术标准不统一,基础数据出入较大;二是技术标准不统一,各类规划的空间管制分类不同,制图技术体系不同,用地边界不能重合;三是空间定位不统一,各类规划对同一片国土空间的功能定位、管制要求等时有矛盾,规划实施主体存在部门利益阻隔,部分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协调难、落地难;四是边界范围不统一,大部分规划有定位扩大化、范围全包括、内容全覆盖的态势,规划间内容重叠、边界模糊。
第三,规划管理体制不健全。一是规划编制依据不充分,部分规划是上级政府或职能部门,乃至领导指示要求编制的,随意性较强,未充分考虑规划编制的必要性,造成目前规划数量越来越多(达到50个左右);二是规划编制修编时序混乱,目前部门规划的编制或修编时间选择,多由上级职能部门确定,各类规划编制或修编的完成时间、基期及期限等均不一,造成规划间的衔接困难;三是规划审批行政层级错位,县级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是统领性规划,目前由县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实施,而城乡、土地和环境等专项规划由省政府批准实施,县级自主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权限不大。
推进试点工作开展的对策
依据开化县域规划管理现状基础,针对上述“多规合一”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经深入分析研究,开化拟着力从“六个统一衔接”上来实现“多规合一”。
第一,建立统一衔接的规划体系。编制开化县发展总体规划,作为统领全县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国土空间合理布局的顶层规划、综合规划和空间管制规划。优化编制三大空间规划,其中土地利用规划具体管制土地用途和规模,城乡规划具体管制城乡建设空间、方向和布局,环境规划具体管制生态保护空间和环境准入,从而形成定位清晰、功能互补、统一衔接的空间规划体系。有效缩减专项规划数量,合理精简专项规划内容,将专项规划转化为行动方案、行动计划或专项政策。
第二,推进统一衔接的空间布局。按照“一套规划、一张蓝图”的总体要求,建立县域空间开发与保护统一格局,配套综合性空间管制政策,显著增强空间管制的约束性和指导性。科学划分城镇建设、农业生产和生态保护三大功能空间,划定生态保护、永久基本农田边界和城镇建设用地扩展边界三条红线,明确重大基础设施布局,加强对开发强度、建设用地总量、基本农田保护规模等指标的控制。
第三,明确统一衔接的基础数据。各类规划要形成一个自然资源、人口、经济、土地、社会等统计口径统一的数据库,所有规划编制必须依托统一的核心数据。其中,空间数据必须统一城镇建设用地规模、耕地保有量面积和生态保护区面积三大数据,基本数据必须统一总人口、地区生产总值、城镇化水平、森林覆盖率、二氧化碳排放量和化学需氧量6个数据。同时,统一基础图件、基础数据库和建设用地图斑。
第四,制定统一衔接的技术标准。对发展总体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涉及的功能区分类、划分标准等进行对接。统一衔接技术标准包括统一规划的划分方法、分区类型、图件比例尺和地图系统坐标系。采取“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形式,重点对接统一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的划分标准,统一比例尺图纸,以ArcGIS软件系统为统一的运行平台。
第五,建设统一衔接的信息平台。统一的地理信息管理平台是实现规划“一张图”的必要载体,是落实“多规合一”协调机制和管控规定的技术保障。县级中心平台统一管理和维护县域规划的成果数据,为各部门空间管制提供统一的管控数据和检测功能。中心平台通过与各业务部门子平台的数据交换,实现跨部门规划和审批信息共享,向各子平台提供选址查询、规划协调等服务功能。子平台通过各自的工作库及时向中心平台提供本部门的规划数据和审批数据,供其他部门调用。
第六,形成统一衔接的管理机制。完善县规划委员会工作机制,全面规范县域规划计划管理、立项、编制、衔接、评审、发布、实施及评估等环节。形成合理、灵活的规划审批制度,由省政府实施县发展总体规划审批,提高审批层次;城乡、土地、环保等专项规划由省政府授权县政府审批。形成各类规划编制的合理时序,规划修编统一为五年一次。
对县级规划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考
上述试点思路只是“纸上谈兵”,欲全面实现“六个统一衔接”,推进“多规合一”,必须对县级规划管理体制进行重大变革,这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国家、省、县三级联动合力推进。
在国家层面上,重点要制定修改相关法律法规,做好顶层规范。一要增强发展总体规划的法律地位。建议国家尽快研究制定发展规划法,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健全规划体系进行立法,就发展规划的定位、作用、期限、内容等作出明确规定,以增强其权威性、统领性,切实发挥顶层规划作用。二要明确空间规划功能定位与边界。建议对现行有关法律法规进行修订,明晰或调整现有城乡、土地、环境等规划的功能定位、范围边界、编制要求和内容,减少不属于本规划职能与范围内的相关内容,避免重复冲突。三要改革规划审批行政层级要求。建议县级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经县人代会审议后,报省政府审批,省政府重点审查发展战略、目标定位、空间布局、功能分区和主要任务等。其他专项规划建议授权县政府审批,以增强县政府的自主权和统筹权。四要出台“多规合一”技术导则。在各地试点的基础上,希望国家有关部委联合研究制定“多规合一”技术导则规范,具体包括基础数据标准、空间分区标准、用地分类标准、信息平台标准等,并统一规划期限、基期、基础底图、坐标系统,以满足各类规划间的衔接要求。
在省级层面上,重点要依据国家制定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推进试点工作。要出台相应的实施条例或办法;统一部署开展各类规划的编制或修编工作,并统一时间节点、期限、基期和大纲等;组织开展规划编制或修编技术培训,并提供相应资质的技术咨询中介机构名录,供地方公开招标选择。
在县级层面上,要建立“多规合一”的综合协调管理机制及信息平台。一要加强县域规划综合协调管理。将县规划委员会办公室设为正科级常设机构,全面协调县域规划编制实施的计划管理、立项、经费安排、衔接、评审、发布、实施及评估等系列工作,确保县域规划编制实施的有序、有效开展。二要建立规划编制实施咨询队伍。在县级部门和企事业单位聘请熟悉规划业务的专业人才,对规划编制实施的立项、衔接、评审、实施和评估等环节进行技术咨询,适应“多规合一”涉及部门多、专业知识多的需要,努力提高规划的科学性、权威性和有效性。三要建立地理信息管理平台。采用“1+X”总体架构,即1个县级中心平台和发改、规划、国土、环保、交通、林业等部门的子平台。
广西省贺州市:坚持“一张图”方针贺州市多规合一领导小组办公室 罗良干 胡志国
根据2014年8月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开展市县“多规合一”试点工作的通知精神,广西贺州市被确定为“多规合一”试点市县,也是广西唯一的试点市县。
贺州市“多规合一”工作进展情况
一是启动构建规划协调机制。贺州市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市县两级“多规合一”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初步构建了由市政府统筹、多部门参与的协调咨询工作机制。市领导带队多次到国家发展和改革委、环保部和自治区相关部门进行“多规合一”试点工作的汇报。二是借鉴先进地区和权威专家的经验。市领导带队到浙江嘉兴、福建厦门等地市,交流学习“多规合一”试点经验。同时,邀请了国家发展改革委专家就“新型城镇化与多规合一规划”举办讲座,增进对试点工作的认识与理解。三是完成工作方案,开展规划编制。由环保部环境规划院编制完成《贺州市“多规合一”试点工作方案(送审稿)》,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已批复同意。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规划院开始编制“生态贺州发展战略”和“贺州市发展总体规划(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暨远期展望)”。配合广西发展和改革委开展市县空间规划改革,完成贺州市的“一张蓝图”。
“多规合一”探索新方向
第一,完成“一张图”绘制。按照主体功能区战略的要求,在国土空间分析评价基础上,以乡镇为基本单元,结合一定的自然边界,在各县区划分出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进而拼出一张市域空间功能区划图,通过三类空间的合理布局,把经济发展、城乡建设、国土、环保等各个规划都纳入到“蓝图”中来,形成包括基本农田保护边界、生态控制线边界、城镇开发边界、产业区块控制线等“多规合一”控制线管控图。在此基础上,继续绘制产业、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生态保护等分层图,实现土地利用指标、城市发展指标以及重大项目建设等内容的协调统一。
第二,落实“一张图”效率。一是梳理规划矛盾,整合规划体系,构建以“贺州市发展总体规划(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暨远期展望)”为龙头,以城乡规划、土地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空间专项规划为基础,以其他领域专项规划或行动方案为支撑的“1+3+X”市县规划体系;二是同步开展“多规合一”信息系统建设,建立一个包含统一坐标、基础图件、规划图件、参考数据和编制标准的业务协同平台,实现信息共享,为审批联动奠定坚实的信息基础;三是按照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要求,遵循“精简高效、理顺关系、权责一致、执行有力”的原则,开启绿色审批通道,建立发改、规划、国土、环保等多部门联动会审工作机制,优化审批程序,加快项目建设进程。
第三,坚持“一张图”到底。把总体发展战略和各领域发展任务与空间布局、空间管控相结合,把经济社会发展与空间布局融为一体,做到“一张蓝图干到底”。一是以产业布局图为指引,努力打造生态循环产业体系;二是以城镇空间布局图为指引,结合农业空间、生态空间的布局,积极推进特色城镇建设;三是以社会事业布局图为指引,努力促进公共服务资源均衡配置;四是以基础设施布局图为指引,努力增强交通等基础设施的支撑引导能力;五是坚决守住生态保护空间,创建国家生态保护和建设示范区。
浙江省嘉兴市:确定“一三四七”路线图
嘉兴市多规合一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一盘棋”为抓手,强化政府主导作用
第一,加强组织领导,坚持领导挂帅,调动全市力量,共同推进“多规合一”工作。成立以市委书记、市长为组长的“多规合一”试点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一办四组”,即办公室及经济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城镇建设四个领域专题工作组,并抽调人员集中办公。建立会商制度,定期召开规划协调工作会,开展技术培训,对试点工作进行全面指导、督促、评估和检查。
第二,加强市县联动,强化市县规划联动统筹,推进市县规划协调、配套发展的联动协调机制,提高市域规划与县(市)相关规划的对接程度。指导各县市开展专题研究、图斑比对、基础数据对接等工作。
第三,加强多方联动,强化部门之间联动,指导各部门修编相应规划,推进发改、国土、建设和环保等部门之间衔接沟通,破解规划主管部门之间的“自成一体”。强化规划公众参与,坚持开门搞规划,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集中民智民意,凝聚社会共识。建立“多规合一”咨询专家库,邀请有关专家、有相关经验及实践的城市领导或专业机构参加规划协调工作会。“三红线”为原则,全面落实空间管控
第一,严格划定基本农田保护边界线。按照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落实到具体的空间布局,完成国家统筹下达的耕地及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将集中连片、质量等级高、土壤环境安全的优质耕地划入基本农。田保护边界范围内。
第二,严格划定生态控制边界线。从嘉兴市域资源禀赋和生态环境本底出发,坚持底线安全的思维,把生态安全、环境安全、粮食安全等放在“多规合一”的优先位置。将主要的生态林地、基本农田及生态廊道、重要河流水系和城市内的公共绿地、防护绿地等划人生态控制线范围,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确定生态红线。
第三,严格划定城乡开发边界线。遵循“紧凑布局、集约高效”的原则,以生态控制线及基本农田保护线为控制边界,衔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重点发展区域、产业园区、建设项目布局和村庄布点,合理预测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划定城乡开发边界。在规划的城镇建设范围内,进一步划定历史文化保护“紫线”,明确综合交通、重大设施布局,划定基础设施“黄线”,提出河、湖、湿地等地表水体保护要求,划定“蓝线”,确定绿地系统的发展目标及总体布局,划定“绿线”。
“四重点”为突破口,实现“一张图”管理模式
第一,狠抓市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突出市级层面规划的融合和协调。统一市域总体发展战略导向、发展目标及定位,缩减横向部门间的规划内容和空间重叠,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要求、城市功能完善性的需要以及生态环境保护需求的整合,达成“目标、指标、坐标”三统一,消除规划差异,形成同一层级统一合理规划体系。增强市对县规划的纵向调控指引。调整优化市县规划管理,进一步理顺市县规划管理职能,增强市级规划的纵向统筹力。
第二,狠抓“多规”技术标准对接。从技术层面协调“多规”在基础数据、规划目标、空间结构、用地布局等诸多方面的冲突,通过试点形成“多规合一”成果的技术标准。加强规划年限对接,统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环境功能区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相关规划的规划期限。加强地理空间数据对接,采用统一口径的底图、人口、经济社会、土地等基础数据,以实现“多规”编制基础的统一。加强用地分类标准衔接,研究制定“多规”用地分类的内涵和使用范围的统一标准。按照城乡建设用地分类和城市建设用地分类的标准规范,构建相互协调的用地标准体系。
第三,狠抓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工作。以智慧嘉兴地理信息共享平台为基础,整合环保、国土、规划、发改等各级各部门数据库,打造“1+X”公共信息平台,统一管理和及时更新基础数据和多部门规划编制、审批、实施等信息,并通过协调各个系统运作模式,建立分级共享机制,满足各级用户对数据平台的查询需求。
第四,狠抓规划管理体制完善工作。建立实施联动反馈机制,规范规划修改流程。相应的规划修改,需同步反馈至“一张图”的数据成果中,并以关联修改后的“一张图”成果为基础,开展其他规划协同修改,确保各项规划实现动态调整衔接。探索完善规划协调机制。以尊重当前各主管部门法定规划职能为前提,以推进“多规合一”为目标,积累和总结规划协调管理的经验,探索建立嘉兴市和各县市的规划协调平台。通过公共管理信息平台建设,将“多规”涉及的用地边界、空间信息、建设项目等多元化信息统一到“一张图”上,最终实现“一张图”的规划平台、“一张图”的审批流程、“一张图”的反馈机制和“一张图”的监督体系。深化行政审批改革,进一步减少审批环节和压缩审批时限,实现“报得进,审得快,批得出”,极大提高政府服务效能,促进城市的高效管理。
“七统一”为目标,全力推进“多规合一”工作
统一发展目标。开展“两个一百年战略目标”研究,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角度提出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五位一体”方面的市域总体发展举措,统一近期2024年、远期2030年的指标体系。
统一规划体系。完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空间属性以及规划期限的匹配功能,实现环境功能区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及各类专项规划及下级规划与纲要的对接,最终形成规划定位清晰、功能互补、统一衔接的嘉兴市规划体系。
统一规划蓝图。形成全市明确的“三生”空间的面上布局、范围、边界,以及综合交通、能源、水利、防灾减灾等基础设施体系的点线布局,突出规划引领,实现规划全覆盖。
统一基础数据。从“多规合一”重大任务与关键要求出发,协调发展总体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统一基础图件、基础数据库,确保各类规划目标实施的一致性。
统一技术标准。统一各类规划划分标准的衔接,空间分区类型,总图图件比例尺,地图系统坐标系等。尤其注重采取“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形式,对接统一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划分标准。统一运用ArcGIS软件作为图件处理系统。
上一篇:国土空间规划总结{优选2篇}
下一篇:国土招商工作总结{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