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AA范文大全网!

围墙施工总结{精选5篇}

风吹麦浪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本文共计13650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55分钟。

围墙施工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水务工程;超大超深;双基坑;设计选型

1引言

上海某水务工程超大超深基坑,开挖面积35650m2,基坑开挖深度18.10m~26.00m,基坑工程安全等级为一级。基坑大面积开挖会引起坑内土体卸载隆起“时空效应”明显,导致基坑周边产生较大范围的土体沉降及水平变形等一系列问题,围绕着基坑支护结构施工要求高、施工组织难度大、基坑分区施工工期较长、地下水控制难度高、周边环境保护困难等设计、施工难题,在高水位软土地基中开挖如此面积和深度的基坑工程,存在较大的风险性,需要合理选择设计方案,确保基坑工程安全顺利的实施。

2基坑设计总体方案选择

针对本工程的基坑面积及基坑开挖深度,根据目前上海地区在基坑工程方面的设计、施工经验和科研技术水平,基坑工程总体方案可考虑采用以下几种。

2.1“顺作法”设计施工方案

“顺作法”设计施工方案即采用传统的板式围护结构+内支撑的方案,其中板式围护结构可选取地下连续墙,内支撑可选取钢筋混凝土围檩+支撑。“顺作法”的优点:施工工艺成熟,施工方式简单、便捷。目前绝大部分基坑均采用此种支护形式。“顺作法”的缺点:与逆作法相比,支撑刚度相对较小,变形控制能力较弱,对周边环境影响可能较大。

2.2“逆作法”设计施工方案

“逆作法”设计施工方案即考虑利用主体结构的楼板体系作临时挖土支撑系统,并在楼板上预留出土洞口,逆作法围护结构通常采用地下墙,且同时利用地下墙作为地下结构的外墙,即“两墙合一”,并利用地下结构楼板作为内支撑体系。“逆作法”的优点:利用刚度较大的地下结构楼板体系作为支撑,支撑体系刚度较大,围护结构及土体变形较小,更有利于保护环境安全;楼板施工完成后,可为施工提供作业场地,解决施工场地狭小的问题。“逆作法”的缺点:技术复杂,垂直结构续接处理困难,接头施工复杂;对施工要求高,例如对一柱一桩的定位和垂直度控制要求较高,立柱之间及立柱与地下墙之间差异沉降控制要求较高等;采用逆作暗挖,作业环境差,结构施工质量易受影响;基坑支护设计需与主体结构密切配合,需增加较多梁柱节点处理,基坑支护设计施工难度相对较高。选用逆作法,可节省部分临时内支撑体系的造价,降低能耗、节约资源,而且对周边环境影响也相对较小,当必须考虑地上、地下结构同步施工,或周边环境变形控制要求较高时,可考虑采用逆作法。

2.3“顺、逆结合”设计施工方案

充分发挥“顺作法”施工便捷和“逆作法”与主体结构相结合的优势,取长补短,结合工程自身特点而进行的组合方案。

2.4基坑设计方案选择

本工程顶板标高8.50m,底板顶标高-12.10m、-15.30m及-20.00m,顶、底板间并未布置楼板结构,采用逆作法施工无法体现支撑刚度较大的优点,而且“逆作法”、“顺、逆结合”等方案基坑支护设计与主体结构关联度高,“逆作法”节点设计复杂。根据基坑及主体结构的特点,考虑采用传统“顺作法”施工方案。

3基坑开挖方案选择

针对本基坑的特点,超大、超深基坑的开挖,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时空效应”较为明显,坑底隆起量较大,基坑开挖引起的环境变形影响范围广,因此不建议采用一次整体开挖方案,现对分块开挖方案进行比较。

3.1二分区开挖方案

根据主体结构内部布置的特点,将基坑平面划分为南北两个分区开挖,北区基坑开挖面积19120m2,南区基坑开挖面积16530m2,按先南区后北区的次序分两次开挖,南区主体结构出地面后,北区支护结构方可允许开挖。

3.2三分区开挖方案

为进一步减少“时空效应”的影响,提高支撑刚度,控制基坑变形,提出将基坑平面划分为西区、东北区、东南区三分区开挖的方案,单个基坑开挖面积控制在13000m2左右,按先东南区,再东北区,最后西区的次序分三次开挖,前一区主体结构出地面后,后一区支护结构方可允许开挖。

3.3基坑开挖方案选择

从基坑计算成果分析,二分区开挖方案及三分区开挖方案稳定及变形验算均能满足规范要求,当然由于内支撑刚度的不同,二分区开挖方案的地墙内力及基坑变形量均较三分区开挖方案大。但根据初步估算,二分区开挖施工时的基坑工程施工总工期较三分区开挖施工时的基坑工程施工总工期可以节省约11个月。综合考虑,基坑工程采用二分区开挖方案。

4基坑围护方案选择

上海地区常规基坑围护可采用的围护方案有地下墙、SMW工法、灌注桩等,各种围护方案的一般特点如表1所示。本工程邻近存在多处重要水处理构筑物,基坑本身变形控制及防水要求均较高,根据本工程的基坑面积、开挖深度等特点,考虑各种围护结构的适用性、环境影响情况,综合考虑基坑围护方案采用“地下墙”围护方案。

5基坑支撑结构选择

基坑支撑结构选择包括支撑材料的选择、结构体系的选择以及支撑结构的布置等内容。从支撑材料上来说可分为钢支撑、钢筋混凝土支撑、钢筋混凝土支撑与钢支撑结合等形式。从结构体系上来说可分为水平支撑体系和竖向抛撑体系。各种形式的支撑体系根据其材料特点具有不同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5.1钢筋混凝土支撑的优缺点

钢筋混凝土支撑能有效加强支撑刚度,减少基坑变形,有利于环境保护,同时钢筋混凝土支撑布置灵活,便于分块施工,可以预留较大的出土空间,方便土方开挖,缩短工期。此外,钢筋混凝土支撑与挖土栈桥相结合,可以进一步加快土方开挖的速度,方便施工,缩短工期。但由于各层钢筋混凝土支撑的施工及养护均需要相当的时间,总体来说,钢筋混凝土支撑系统的施工工期较钢支撑长。

5.2钢支撑的优缺点

钢支撑的最大优点就是施工方便,安装速度快,支撑拆除方便,但钢支撑系统的支撑刚度较小,围护体变形较大,而且对于长、大基坑,要确保整个支撑体系的整体性和平直度,对施工质量要求较高。钢支撑系统的平面适用性不强,当作为对撑时,受力明确,效果较好,但作为角撑时,受力效果较差。钢支撑不适用于大面积基坑。本工程基坑面积大,开挖深度深,变形控制要求高,为确保工程安全、顺利地实施,选择采用钢筋混凝土边桁架结合对、角撑的支撑结构体系,钢筋混凝土支撑的竖向道数根据稳定及变形计算成果综合确定,基坑平面分为南、北两区,其中北区四道支撑,南区调蓄池部分四道支撑,南区泵房部分六道支撑。

6主体结构与支护结构结合方式选择

本工程主体结构主要功能比较简单,即分为调蓄存水功能及泵房提升出水功能,主体结构内部除贴近底板的水力渠道及拍门外,无其他设备布置,总体来说,主体结构内部布置的自由度较高。结构设计考虑主体结构及支护结构的受力特点,在满足主体结构及支护结构设计合理、安全可靠的前提下,也考虑到减少拆换撑、降低能耗、节约资源、便利施工的原则,提出主体结构与支护结构相结合的设计方案。主体结构与支护结构结合方式选择主要包括地下结构外墙与围护墙的结合方式选择、地下结构水平构件与支撑结构的结合方式选择。

6.1地下结构外墙与围护墙结合方式选择

采用地下结构外墙与围护墙相结合(两墙合一)的地下墙时,一般采用地下墙作为围护结构,地下墙结构刚度大、整体性好、抗渗能力良好,使用阶段可直接承受主体结构的垂直荷载,充分发挥其竖向承载能力,减小基础地面地基附加应力,无需再施工换撑板带及回填土施工,“两墙合一”的结合方式主要分为“单一墙”“分离墙”“复合墙”“叠合墙”等几种。6.1.1单一墙地下墙直接作为主体结构外墙,既承受水平向水土压力,通常还应承受结构竖向荷载,地下墙槽段间应有较好的防渗性能,可在接缝位置设置结构壁柱以增加防渗止水性能,也可在地下墙内侧设置砖砌内墙,两墙间设排水沟,“单一墙”以防、排结合原则为主。6.1.2分离墙地下墙墙体应满足基坑开挖及永久使用两种不同阶段的水平受力和变形要求,主体结构外墙仅承受竖向荷载,与“单一墙”类似,“分离墙”防水也以防、排结合原则为主,但“分离墙”型式也可转换为在地下墙与结构墙之间增设柔性防水层,结构墙采用抗渗混凝土浇筑,从而使主体结构防水达到一级防水要求,以防为主。6.1.3复合墙地下墙作为地下结构外墙的一部分,以刚度分配的原则与内衬墙共同承受水平荷载及变形,但二者间不传递竖向剪力,即地下墙不承受主体结构竖向荷载,复合墙内衬通常采用抗渗混凝土浇筑,作为刚性防水层,地下墙与内衬墙间通常设置1~2层柔性防水层,增强主体结构抗渗能力,从而使主体结构达到一级防水的要求,结构防水以防为主。6.1.4叠合墙地下墙作为地下结构外墙的一部分,与内侧设置的结构内衬墙共同承受水平荷载及竖向荷载,地下墙与结构内衬墙间需设置抗剪钢筋及抗剪键,加强整体性,叠合墙的结构内衬墙采用抗渗混凝土浇筑,结构防水以防为主。6.1.5“两墙合一”方案对比分析①结构竖向受力。“单一墙”“分离墙”“复合墙”方案中地下墙只全部或部分承受水平水土荷载,无法承受竖向荷载,而本工程调蓄池使用阶段不同受力工况差异非常明显,调蓄池内水位变动幅度极大及频率极高。受建设用地限制,调蓄池顶板上不同区域还要叠加种植土、粗格栅池、细格栅池、提升泵房上部建筑及变配电间、除臭设备基础等建、构筑物,与调蓄池满水工况下的竖向荷载相叠加,调蓄池基础底面压力很大,需要考虑地下墙参与共同承受竖向荷载。而在调蓄池空池工况下,主体结构的自重抗浮验算又不能满足规范要求,需要考虑地下墙、主体结构、桩基共同承受竖向水浮力。因此,从结构竖向受力的角度来说,选择“叠合墙”方案显得更为合理。②结构水平受力。“单一墙”与“分离墙”方案均仅由地下墙独自承受施工阶段及使用阶段水平水土荷载,导致地下墙墙厚偏大,经济性不足,“复合墙”与“叠合墙”方案施工阶段仅由地下墙承受水平水土荷载,使用阶段由地下墙与内衬墙共同承受水平水土荷载,地下墙墙厚可以相对减小,经济性较强。③结构防水。“单一墙”以防、排结合原则为主,防水效果一般。“分离墙”“复合墙”“叠合墙”在采取相应措施后均能达到较好的防水效果。本工程防水等级为“二级”,“分离墙”“复合墙”“叠合墙”均能满足要求。6.1.6“两墙合一”方案选择综合考虑,本工程基坑采用“两墙合一”的“叠合墙”方案。地墙两侧采用Φ850水泥土搅拌桩作为槽壁加固,搅拌桩桩底标高以隔断3夹层灰色砂质粉土为原则,槽段接缝采用MJS墙缝止水措施。由于地下墙作“两墙合一”的“叠合墙”考虑,设计考虑对地下墙墙底作注浆加固,每幅地下墙绑扎钢筋笼时均应预埋三根注浆管,地下墙的墙身混凝土浇筑完毕并完成初凝后,通过低压慢速的渗透注浆,对槽底沉渣进行充填处理,提高地下墙的墙身竖向承载力,减少与主体结构间的差异沉降。本工程地下墙采用十字钢板作为刚性接头。

6.2地下结构水平构件与支撑结构结合方式选择

本基坑采用钢筋混凝土边桁架结合对、角撑的支撑结构体系,平面支撑体系设计时尽量考虑主体结构的内部布置特点,争取做到平面支撑体系杆件不影响主体结构内部设备布置,立柱位置不影响主体结构内部设备布置及水流流态,基坑平面支撑体系作为使用阶段主体结构水平框架的一部分,支撑系统的水平杆件的内力及配筋设计时,同时考虑承受水平向水土压力以及竖向结构荷载,支撑系统的钢结构柱外包钢筋混凝土作为使用阶段永久柱,在考虑承受基坑施工阶段的竖向荷载的同时,也考虑承受使用阶段的全部竖向荷载。

7基坑坑底加固选择

根据勘察资料中间成果揭示的土层分布,本工程基坑浅坑开挖面位于④淤泥质粘土与⑤1层灰色粘土的交界面,基坑深坑开挖面位于⑤1层灰色粘土中,而⑤1层灰色粘土仍属高压缩性的软塑土,含水量也较高。为控制基坑变形,对基坑坑底作加固处理,采用Φ800旋喷桩作裙边加固,根据基坑开挖深度的不同,裙边加固的宽度也作相应调整,裙边加固厚度为4m,南、北区坑底裙边加固一次施工,分区开挖。

8结语

本次设计选型最终确定了该超大超深基坑采用双基坑设计,总体方案采用传统“顺作法”施工方案,土方开挖采用双基坑分区开挖方案,围护结构采用“地下墙”围护方案,支撑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边桁架结合对、角撑支撑结构体系,主体结构与支护结构相结合,其中“两墙合一”采用“叠合墙”方案,坑底加固采用Φ800旋喷桩裙边加固等。根据工程实际,该双基坑克服了软土地基、地下水位高、施工场地小、周边构筑物保护要求高等困难,基坑安全监测各项数据均满足规范设计要求。本次双基坑设计选型的成功,为后续类似基坑设计选型提供了宝贵经验与参考。

参考文献

[1]刘国彬.基坑工程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2]邹艳磊,李田俊,杨帆.某深基坑工程方案设计比选分析[J].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12,33(05):117-121.

[3]袁静,宫达,何勇兴,等.软土地基超大深基坑工程整体设计与施工技术[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2446(S1):56-64.

[4]陈东越.超深基坑支护方案分析与决策研究[D].华侨大学,2013.

围墙施工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建筑节能;围护结构;外墙

1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建筑能耗不断增大,建筑节能已成为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出发,采取各种技术措施降低建筑能耗是人类的首要问题。建筑围护结构的节能是建筑节能的重要内容,而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则是实现建筑节能的重要手段。建筑围护结构节能主要包括建筑外墙节能、门窗节能和屋面节能。建筑围护结构节能的关键问题是提高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

2外墙节能介绍

外墙体是建筑围护结构中的重要部分,外墙节能是建筑节能的一个重要环节。传统的实心黏土砖等单一材料砌筑的外墙是通过增加墙体厚度来满足保温要求的。既增加了建筑自重,保温效果也比较差。根据保温材料设置的不同,一般可分为外墙内保温、内外混合保温、外墙外保温和外墙夹心保温。

2.1外墙内保温

外墙内保温,施工方便,对建筑外墙垂直度要求不高,施工进度快。然而由于热桥原因(在内外墙交界处、构造柱、框架梁、门窗等部位形成的散热主要渠道),局部温差较大,容易导致产生结露现象,结露水的浸渍或冻融及易造成保温隔热墙面发霉、开裂,影响使用和装饰效果。

2.2外墙外保温

外墙外保温,是将保温隔热体系置于外墙外侧。一般包括装饰面层、保护层、保温层、粘结层和结构层等几部分。它的优点主要在于:

(1)可以延长结构的寿命

由于保温层置于建筑物围护结构外侧,缓冲了因温度变化导致结构变形所产生的应力,避免了雨雪冻融、干湿循环造成的结构破坏,减少了空气中有害气体和紫外线对围护结构的侵蚀,可有效地防止和减少墙体和屋面的温度变形,还可消除常见的斜裂缝。

(2)保温效果好,增加房屋使用面积

保温材料贴在墙体的外侧,其保温、隔热效果优于内保温,故可使主体结构墙体减薄,从而增加每户的使用面积。

(3)基本消除了“热桥”的影响

对内保温来说,“热桥”是难以避免的,一般会在内外墙交界部位、外墙圈梁、构造柱、框架梁柱、门窗洞口以及顶层女儿墙与屋面板交界周边产生。外保温既可防止“热桥”部位产生的结露,又可消除“热桥”造成的附加热损失,节约保温材料的用量。

(4)适用范围广

外保温不仅适用于北方需冬季保温地区的采暖建筑,也适用于南方需夏季隔热地区的空调建筑;既适用于新建建筑,也适用于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

(5)改善墙体热工性能和室内环境

外墙外保温不仅提高了墙体的保温隔热性能,而且增加了室内的热稳定性。它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雨水等对墙体的浸湿。提高了墙体的防潮性能,可避免室内的结露、霉斑等现象。因而创造了舒适的室内居住环境。

外墙外保温层的缺点主要有施工难度较大,外保温层如处理不当常会出现裂缝,大大降低了墙体的保温性能。不同材料层间由于材料性能差距,膨胀系数差距较大,极易出现表面龟裂、起鼓和脱层等现象。

2.3外墙混合保温

从施工操作上看,内外混合保温可以提高施工速度,对外墙内保温不能保护到的内墙、板同外墙交接处的冷(热)桥部分进行有效的保护,从而使建筑处于保温中。然而,混合保温对建筑结构却存在着严重的损害。工程保温做法中采用内外保温混合做法是不合理的,比做内保温的危害更大。

2.4外墙夹心保温

外墙夹心保温,就是将保温材料放在两片墙体中间,并在内外叶墙中间设置连接件连接,形成夹心复合墙体。对施工季节和施工条件的要求不十分高,不影响冬期施工;夹心墙具有良好的受力性能和抗震性能。

在非严寒地区,此类墙体与传统墙体相比尚偏厚,且内、外侧墙体之间需有连接件连接,构造较传统墙体复杂以及地震区建筑中圈梁和构造柱的设置,尚有热桥存在。保温材料的效率仍然得不到充分的发挥。

3外墙节能实例分析

3.1汶川县第二中学工程外墙节能

汶川县第二中学工程是佛山市对口支援汶川县水磨镇恢复重建第一批代建项目中规模最大的一个项目,该工程位于四川省阿坝州汶川县水磨镇中心区,总建筑面积约45000平方米,包括2栋教学楼、3栋学生宿舍、1栋教师宿舍、1栋学生食堂及校区内运动场、篮球场、道路等配套工程。

由于外墙外保温有较多优点,该项目采用了外墙外保温做法:墙基层处理(不平整处用1:2.5水泥砂浆找平)15mm厚1:2.5水泥砂浆找平层(加5%防水剂,聚丙稀纤维含量0.9 kg/m3)3mm厚专用粘结剂聚苯乙烯保温层界面剂一道1.2mm厚镀锌钢丝网,网孔20×20,用专用尼龙胀管自攻螺钉及尼龙垫板固定20mm厚聚合物抗裂砂浆分两次抹饰面层。

外墙采用挤塑聚苯板(XPS)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即采用粘钉结合方式将XPS保温材料固定在主体结构外部,并用粘结抗裂砂浆和耐碱纤维网格布作为保护的方法。挤塑聚苯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主要采用的材料是聚合物改性胶粘剂、挤塑聚苯板(XPS)、界面处理剂、耐碱玻纤网格布、聚合物改性粘结砂浆、塑料锚栓等。

3.2珠海市高级中学建筑外墙节能

珠海市高级中学,总建筑面积约46000平方米,包括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宿舍楼和食堂等,均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墙体材料主要采用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200厚,传热系数限制为0.22 W/(m2?K),M5水泥砂浆砌筑,找平层采用防水砂浆,强度不低于M7.5。这属于单一墙体自保温体系,符合夏热冬暖(南区)的节能要求。

3.3广州亚运场馆的外墙节能

广州天河体育中心现有建筑的亚运改造,主要包括游泳馆、网球馆、羽毛球馆等单体项目。因为属于旧建筑物翻新改造工程,有其特殊性,具体的节能工程有以下几个方面。

游泳馆外墙改造节能为,建筑外立面清洁修补后,全部外墙面重新按原色彩喷塑;建筑首层南北立面玻璃幕墙根据内部功能调整局部更换框架,增加出口,其余保留原框架,更换玻璃;游泳馆新建的钢结构临时建筑,外墙采用轻钢龙骨埃特板外包波形钢板。

网球馆内外将原有的泰柏板拆除,重新安装70厚泰柏板再批挡扇灰找平,刷白色ICI晴雨漆2厚,及铲除内墙体表面抹灰层,重新扇灰找平刷白色ICI乳胶漆3道;清洗墙身上浅绿色镀膜玻璃幕墙与墨绿色铝合金格栅。网球馆场综合楼外墙翻新(防水外墙砖,加做聚合物保温砂浆层20厚)。

羽毛球馆保留原有的外墙,加建部分采用加气混凝土砌块,刷保温砂浆25mm厚。

围墙施工总结范文第3篇

1、工程概况

某综合楼工程为一类高层建筑,建筑高度约100m,总建筑面积约40000m2,其中地下部分3层,约9300m2,地上主体结构27层,裙楼4层,共约30900㎡。该工程为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基础采用人工挖孔灌注桩、筏板基础、独立基础和条形基础等形式。该工程基坑东西长62m,南北长28m,开挖深度约14.5m。开挖范围内的土质从上至下分别为素填土、粉质黏土、强风化岩(砂岩、泥岩)和中等风化岩(泥岩、砂岩)。基础持力层位于中等风化岩层上。基坑支护采用排桩和抗滑桩相结合的方式,并对边坡土体进行混凝土喷锚支护。根据地质勘探料,基础开挖范围内不存在地下水。

2、工程难点

综合现场地质勘探资料及周边建筑物情况,在综合楼尤其是Ⅱ区施工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难点:①工程周边建筑物、道路和地下管道密集,基坑开挖时需进行有效保护;②施工场地狭小,整个工程地下室外墙与围墙最大距离仅为2.5m,可利用的材料堆放场地非常有限;③Ⅱ区(地下室、消防水池)东侧为松散土,很不稳定,开挖时容易塌方。针对上述问题,工程采用正、逆作法相结合的施工方案。Ⅱ区先正作施工人工挖孔桩、地下3层柱、地下2层和地下1层框架结构。然后回填Ⅱ区东侧土体,开挖地下3层土体,逆作施工该层挡墙。最后施工消防水池底板和侧壁。建立起来的Ⅱ区框架结构能有效限制Ⅱ区东侧土体变形,保护周边已有建筑物的安全。同时,Ⅱ区顶板也可作为Ⅰ区施工材料的临时堆放场地。

3、Ⅱ区逆作法施工

3.1Ⅱ区概况

在本综合楼工程中,Ⅱ区为3层地下室。Ⅱ区基坑北、东、南方向的支护形式分别为排桩、人工挖孔桩和混凝土喷锚支护,西侧为后浇带。施工前两侧的土体为放坡形式的松散土,坡顶位于拟建地下3层顶板下方约1.8m位置处。该部分土体容易滑坡、塌方。决定对Ⅱ区地下室采用正、逆作法相结合的施工方案。3.2施工过程Ⅱ区地下室的逆作法施工主要包括地下室框架结构的正作施工和地下3层挡墙的逆作法施工。正作施工步骤:①人工挖孔桩、柱基及地下3层的柱、梁和板;②施工地下2层柱、梁、板和挡墙;③施工地下1层柱、梁、板和挡墙,并将挡墙外侧土体回填。在上述施工过程中,未对地下3层下方的土体进行开挖,也未施工该层挡墙。另外,地下1层框架结构施工完毕,暂不拆除支撑体系,将其顶板作为Ⅰ区材料的临时堆放场地。

当地下室框架结构施工完成后,即可拆除地下3层模板支撑体系,进行该层挡墙的逆作法施工。图1给出了地下3层挡墙的逆作法施工过程。由于该层挡墙较高(5.2m),分2段自上而下竖向施工。

第1段挡墙施工时,先将土体向下开挖0.8m,如图2a所示。受场地及空间条件限制,此部分土方开挖只能采取人工挖掘方式,塔式起重机辅助运输。土体开挖过程中,为防止挡墙外侧土体局部塌方,在挡墙外侧砌筑240mm厚砖墙,作为挡墙的外模,内侧采用木模板单侧支模。

第2段挡墙施工时,将土体向下开挖2.6m,选用小型挖机,配以人工清土,塔式起重机吊运。与第1段挡墙相同,采用砖模作为第2段挡墙的外模,内侧仍采用木模板单侧支模。浇筑第2段挡墙混凝土时,由于挡墙上方没有下料口,必须从内侧下料,如图2b所示。下料口应超出混凝土接槎面100mm,新浇筑的混凝土应与下料口平齐,并保证混凝土收缩后接槎严密。拆模后,及时将凸出混凝土凿除,并将表面清理干净。挡墙施工结束后,即可进行地下3层的条形基础、消防水池底板及侧壁的施工。

3.3防水措施

Ⅱ区地下3层为消防水池,应重点关注其防渗防漏措施。由于该层采用逆作法施工,导致消防水池的底板、侧壁与挖孔桩、框架柱之间出现施工缝。这些施工缝均无法按照常规作法埋设钢板止水带。为保证消防水池施工缝和钢板止水带的连续性,在施工过程中采取了预留连接钢筋、新增混凝土墙体和合理设置施工缝等方法。

(1)预先留置连接钢筋绑扎挖孔桩和框架结构钢筋时,尽量预先留置与消防水池底板、侧壁连接的钢筋。若现场条件不允许时,采用植筋连接。

(2)增加混凝土墙体在消防水池(底板、侧壁)与框架柱相交的位置,增加200mm厚混凝土墙体,高度与侧壁高度相同。该墙体横向、竖向配筋按照Φ12@200设置。

(3)合理设置施工缝,在消防水池侧壁和新增墙体高300mm处,并在该位置连续布置钢板止水带,保证施工缝的止水效果。

4、逆作法施工技术所带来的效益

4.1社会效益

逆作法施工技术的社会效益主要表现在:(1)逆作法采用“表层支撑、底部施工”的作业方式,所以能够保持地面道路的畅通,在土建中有很大益处;(2)逆作法能够从根本解决支护桩侧向变形的问题,可以避免周围环境因变形值超过临界值而产生基础下沉、路面塌陷等现象,保障了周围建筑的安全;(3)逆作法大大提高了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土体与地下连续墙之间的摩擦力、粘结力不仅能够承受垂直荷载,而且可以承受地震作用下的倾覆力矩和巨大的水平剪力。

4.2环境效益

逆作法施工技术的环境效益主要表现在扬尘方面和噪音方面,其中前者的效益主要表现在:逆作法采耿暗挖的挖土方式,避免了传统开敞开挖手段所产生的大量建筑灰尘对城市所带来的环境影响;后者的效益则主要体现在:逆作法施工技术在地下室施工时先是整体浇注表层楼面,然后再向下挖土,所以在施工过程中,噪音会因为表层楼面的阻隔而大幅度降低,避免了夜间施工的噪音问题。

4.3经济效益

高层建筑施工采用逆作法施工同时还具有较大的经济效益,通常基坑维护墙和地下室外墙采用两墙合一的形式,一方面能够在工程用地范围内最大限度地拓展地下室的有效面积,另一方面单独设立维护墙的投资得以节省。另外,地下室的楼盖结构替代了围护墙的支撑体系,支撑结构的费用得以节省,而且还能够解决局部楼盖缺失或者特殊面形状建筑所导致的布置支撑难度大的问题,使得受力更加趋于合理。在上述经济效益下,加之建筑施工总工期的缩减,对于具有多层地下室结构的高层建筑施工,采用逆作法施工技术能够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通常能够节省地下结构总造价的30%左右。

围墙施工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层建筑;地下工程;逆作法;施工;技术

一、“逆作法”概述

(一)工艺原理

“逆作法”施工的工艺原理是:先沿建筑物的四周浇筑地下连续墙混凝土,作为地下室的边墙或基坑的围护结构。在建筑物内部有关部位浇筑混凝土或打入中间支承柱。然后开挖土方,至第一层地下室底面标高,并且完成地面层底面的梁板工程,此时已经完成的地面层底面的梁板结构,就可以用作周围地下连续墙刚度很大的支撑系统。然后继续向下开挖土方,逐层施工地下一层以下的各层地下室结构。与此同时,在已经完成的地面层底面梁板结构的基础上,接高柱子或墙板,向上逐层进行地面以上各层结构的施工。由此可知,“逆作法”施工就是以地面为起始点,向上、向下同时进行施工,直至工程完工的一种新的施工方法。

(二)工艺特点

(1)缩短建设工期

采用传统施工方法,总工期包含了地下结构工期、地上结构工期以及装修等所占工期,而采用逆作法施工,地下室可与地上结构同时施工,且地下结构层数愈多,施工工期则缩短愈显著,大约可节省三分之一工期。

(2)减少施工费用

采用逆作法施工,无需在支护结构与地下室外墙之间预留施工操作空间,可直接在地下室外墙处构筑地下连续墙,据统计,相对于常规的临时支护结构施工,可节约四分之一的地下室外墙及外墙下工程桩费用;采用逆作法施工,地下连续墙既与内衬墙组成复合结构作为地下室永久性承重外墙,又可以作基坑开挖挡土阻水的支护结构,从而省掉地下室外墙及外墙下工程桩的工程费用,据统计大约可节省三分之一左右的工程总造价。

此外,采用逆作法时,一层结构平面可作为工作平台,不必另外架设开挖工作平台与内撑,可以减少甚至取消临时设施(费用一般占地下工程百分之三十以上),可使地下工程成本节约百分之十以上;施工工期的缩短,可使项目提前运行使用,从而增加了资金成本效益;可以优化底板结构设计,减少高地下水位地区的抗浮桩数量;减少了不可预测风险,因为对邻近设施的不利影响降低到了最低程度。

(3)环境安全更有保障

与通常的开挖施工相比,用逆作法施工可省去支护结构的临时支撑,避免了环境污染;此外,采用逆作法不会发生周围环境位移,以及爆破振动与支撑突然卸载对周围环境的危害;而且由于受力良好合理,围护结构变形量小,因而对邻近建筑的影响较小;同时,地下施工由封闭式代替了敞开式,减少了噪音、烟尘及光污染程度;地面交通、市政管线、邻近建筑设施可得到恢复和保护;可少占甚至不占用基坑外地面。

(三)工艺流程

地下连续墙、支护桩、工程桩(含钢管柱)的施工开挖负一层土方至给定标高首层楼板施工开挖负二层土方至给定标高负一层楼面结构施工(含部分衬墙)开挖地下室剩余土方垫层浇筑底板防水层施工底板结构施工负三层防水及衬墙施工负二层楼面结构施工负二层防水及衬墙施工。

二、工程实例

(一)工程概况

某工程地下停车库主体工程是由2层地下室组成的钢筋混凝土框架一剪力墙结构,总建筑面积为26281.86m2,主体建筑高度为8.15m,其功能布局为地下停车库。地下一层占地面积13324.818m2。工程用护桩为冲(钻)孔灌注桩径为φ1000@1300,φ1200@1400,桩长约20m,共有围护桩458根。

(二)施工方法选定

由于本工程位于市中心繁华地带,施工场地狭窄,施工条件复杂材料堆放、机械布置相当困难。本工程用地在施工前是作为商业停车场之用,建设单位为了早日能投入商业、停车经营,要求项目的工期相当短,而且特别要求尽快先交出首层车场进行使用。采用其他施工方法很难能满足上述要求,经过方案筛选及专家论证,决定采用逆作法施工技术进行地下室施工。

(三)施工技术措施及施工方法

(1)地下连续墙施工

本工程地下连续墙既作为基础支护结构,同时亦作为永久承重受力结构,、墙体需留较多埋件,因此施工质量要求较高。连续墙厚8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槽段按段长5-6m划分,采用液压抓斗和冲击钻孔桩机联合成槽,液压抓斗用于抓土和抓部分的强风化泥岩,当遇到较硬的岩层和地下障碍物时,改用冲击钻成槽,严格控制导槽的施工质量能有效地保证连续墙轴线、垂直度、预留件位置质量,本工程采用超声波测壁仪监测墙体轴线和垂直度质量。连续墙槽段间采用十字钢板接头,它具有传递槽段间的竖向剪力和防水的双重功能,可以提高侧墙的整体刚度,减少槽段间的差异沉降。

(2)人工挖孔桩施工

本工程局部基坑支护桩和全部工程桩采用人工挖孔桩,施工工序简单、工期短,支护桩桩径为qb1200,由圆桩和腰鼓桩相间密排布置。支护桩嵌固长度为5m工程桩桩径为qbl400,成孔深度为1620m,持力层为中、微风化岩。

(3)中间支承柱施工

塔楼范围内采用钢管柱作为中间支承柱,塔楼外采用钢筋混凝土柱作为中间支承柱,核心简部分采用格构式钢柱作为中间支承柱。中间支承柱在地下室底板未浇筑前与地下连续墙一起承受地下及地上各层的结构自重及施工荷载。

①地下部分钢管柱施工由于钢管柱支承在人工挖孔桩上,故两者的连接是施工的重点及难点。本工程中采用设置限位钢板的方法来固定钢管柱,在人工挖孔桩上精确安装一块环形钢板,在其上焊接3个16mm厚限位钢板用于固定钢管柱位置,然后吊装钢管柱及浇筑lm高桩芯混凝土封堵钢管柱脚,这样最大限度地保证了钢管柱的准确连接。待首层梁板完成后,采用高抛法一次完成钢管柱混凝土。

②地下部分钢筋混凝土柱施工钢筋混凝土柱是在地下室土方开挖前施工,从桩顶往上施工。由于是在桩内施工,施工难度较大。为了准确控制柱子垂直度和方位,将地下部分钢筋混凝土柱分三段施工。柱模采用专门加工的钢定型模板,在地面拼装后用塔式起重机吊入桩孔就位,在桩孔内每隔500m设一道井字型水平支撑将其固定,然后浇筑混凝土。

(4)电梯井施工

本工程地下室电梯井方形抗震墙钢筋砼简体结构的施工,经过方案对比论证,决定采用工艺简单,施工安全稳妥的沉井式大直径人工挖孔桩护壁支护方案。简体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大孔桩支护下顺作施工至板底。

结语

(1)该工程周围建筑密集,根据工程的特点及现场的实际情况,采用了逆作法工艺,有效控制了变形。经监测,基坑及周边建筑群安全,施工效果好。

(2)该工程逆作法在降低工程造价、缩工期、环境保护等方面有许多优越性,可应用于类似工程。

参考文献:

围墙施工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垂直度控制、换乘节点围护结构接头处理、钢筋混凝土支撑、钢围檩、时空效应

中图分类号:TV551.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工程概况

南京地铁元通站是一、二号线的换乘车站,二号线元通站主体为地下三层钢筋砼框架结构,受一号线分隔车站基坑分为南北二区;南区长度77.65m,北区长111.7m,基坑总长77.65+111.7=189.35m;另有与一号线同时建成换乘节点长度29.932m,车站总长219.282m;标准段宽度为21.2m,基坑深约19.2m,端头井基坑深约21m。

车站主体围护结构采用地下连续墙+钢管内支撑,地下连续墙既作为施工期间的基坑支护桩墙,又与主体结构的内衬墙作为永久复合结构共同受力。

该连续墙总长度552m,墙厚均为0.8m,墙深分别为34m、36.5m、40m三种,槽段间接头采用锁口管,混凝土强度等级C30 S8。

2.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情况

基坑所处的土层主要为淤泥质粉质粘土层,基底以下的土层主要为淤泥质粉质粘土层(厚度不大)、粉细砂和中密~密实粉细砂等土层。

地下水位在地面以下0.79~1.55m,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地表水、人工用水及秦淮河的入渗补给,水位受季节性控制,年最大水位变幅小于1.0m,一般在0.5m 左右。

上部淤泥质粉质粘土层属孔隙潜水,下部砂性土层中地下水具承压性,承压含水层中的地下水与长江及外秦淮河均有一定水力联系。

在这样的地质条件下进行近40m深的连续墙施工,上部淤泥质土易发生塌方,下部因中密~密实砂层而难以挖掘成槽,施工难度较大。

3.施工方案

根据车站主体围护施工本着“减少相互干扰和提高工效”的原则,采用采用具有垂直度纠偏功能的二台德国宝峨GB50开槽机(右图)先后在南北二区分块分区进行施工。

现场配备2台吊车,起重量150t的为主吊机,80t的为辅吊机,用于吊运钢筋笼和锁口管。

考虑众多不利因素,按平均每机每天完成1幅的进度计算,安排 40天完成车站主体的围护结构。

4.地下连续墙设计施工的经验教训和建议

4.1必须加强地下连续墙垂直度监测与控制

施工时最初采用超声波测斜仪对槽段的成槽质量进行检测,合格后方可吊装钢筋笼,检测几幅槽段后发现质量较好,因超声波测斜仪操作较不便,同时有些迷信宝峨开槽机的纠偏装置和专业施工队伍的水平,放松了施工监测;结果在北区基坑开挖时发现地下连续墙某些槽段垂直度偏差超过允许值3‰,最大处侵入基坑达50M(垂直度偏差达2.6%),造成主体结构侧墙无法施工,最终不得不对尚未施工的盾构区间的线间距进行修改(缩小40M),同时相应缩小站台宽度,以满足列车限界要求。

4.2与既有地铁一号线咬合桩的接头处理

因元通站为南京地铁一、二号线的换乘站,当时一号线元通站施工时已将二号线换乘节点(地下三层)做好(采用钻孔咬合桩作为围护结构),当我方在二号线地下连续墙施工到二者接头时,发现因一号线咬合桩施工质量问题(在埋深20m有混凝土鼓包),使地下连续墙无法与咬合桩密贴,留有缺口,其宽度北区约150M,南区约50M;同时在换乘节点两侧的一号线围护结构咬合桩长仅21m(只比我二号线基坑深2m),地基也未加固处理,在二号线基坑开挖时,将对地铁一号线运行和施工带来很大的安全风险。为此经与设计及专家论证后,采取以下处理防范措施:

4.2.1在换乘节点四角接头处原有的6m梯形加固区紧靠围护结构采用引孔法增设旋喷桩止水;

4.2.2在满足基坑开挖施工的前提下,严格控制降水深度和降水量;

4.2.3基坑开挖时,对渗漏处采用逆作法边挖边堵;根据渗漏情况采用有针对性堵漏方法:如喷射防水混凝土堵漏、注双液浆堵漏或根据缺口宽窄采用钢板或型钢,与凿出围护结构的钢筋密排焊接堵漏等;

4.2.4采用信息化施工,加强对已运行的地铁一号线监测,必要时沿换乘节点一号线两侧围护结构外增设旋喷桩止水帷幕(与既有咬合桩搭接6m,底部与地下连续墙等深)和回灌井,严格控制一号线轨行区的沉降量,以确保其运行安全。

4.3地下连续墙钢支撑宜设置钢围檩

南京地铁二号线元通站深基坑支护设计采用地下连续墙+钢管内支撑的结构形式,但未设置钢围檩(腰梁),施工中发现有以下缺点:

4.3.1槽段接头处是地下连续墙的薄弱环节,由于未设置钢围檩,在钢管支撑受力不均或偏心设置时,槽段易发生偏转引起接头处开裂渗漏,不利于槽段整体共同受力,降低了围护结构的安全性;

4.3.2钢管支撑与地下连续墙是“点”接触,一旦支撑轴力因意外而超过设计轴力(但未达到钢支撑临界轴力),有可能造成地下连续墙混凝土局部承压破坏开裂;并因“点”接触,使设计计算和受力复杂化;

4.3.3在元通站施工实践中曾遇到大直径供水管线侧向大水平力作用和换乘节点接头处地下连续墙呈悬臂状时,均增设钢围檩以策安全。

4.4第一道支撑采用钢筋混凝土形式

深基坑土方施工中,基坑深度往往较大,挡土结构的水平压力也较大,而钢筋混凝土支撑刚度大、强度高,具有变形小、稳定性强的特点,而且钢筋混凝土支撑还有抗拉力的作用。通过监测数据显示,土方开挖至第2道支撑以下土方后,随开挖深度的增加第一道支撑的轴压力在逐渐减小,甚至有受压转变为轴向受拉力,这是钢支撑所不能达到的。所以,从保证基坑及周边环境的安全看,钢筋混凝土支撑有绝对的优越性。当然,从经济、作业方便程度综合考虑,采用首道钢筋混凝土支撑+下部钢支撑支护是科学合理的。

结论:综上所述,建议今后在深基坑支护的地下连续墙支护体系设计中,尤其在基坑深,外侧水土压力大的情况下选用第一道为钢筋混凝土支撑+下部钢支撑设钢围檩体系,同时在基坑施工中加强工程监测和控制“时空效应”着手等,无论对基坑及周边环境的安全,还是对工程进度和经济效益方面都是十分有力的。实际上目前许多深基坑地下连续墙也都选用钢筋混凝土支撑+(钢管支撑+钢围檩)的支撑体系。

参考文献:

[1] 顾晓鲁,钱鸿缙,刘惠珊等 《地基与基础(第三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2] 李相然,赵春富,张绍河《地下与基础工程防渗加固技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3] 刘东鑫. 对深基坑支护技术的分析[J]. 科技资讯, 2009, (16) .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