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12948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52分钟。
品质基础知识培训总结范文第1篇
1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综合素质的界定及基本特征
1.1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内涵
大学生综合素质指大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学习和实践基础上,通过高等教育阶段的学习和实践中发展起来或形成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对大学生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的主体特性和品质,其综合效应表现为认识和改造主客观世界的知识和能力[1]。至于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应该包括哪些内容,目前还有不同的看法。有的主张分为三大基本素质:身体素质、智力素质(智商)和非智力素质(情商)[2];有的认为主要包括道德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四个方面[3];还有的认为可以从思想道德素质、身心素质(包括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人文素质和创新能力共5个方面进行考评[4]。有关专家还提出了衡量21世纪人才素质的七条标准:积极进取的开拓精神;崇高的道德品质和对人类的责任;在急剧的变化和竞争中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有宽厚、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学习适应科学技术领域的综合化;有多种个性、特长和健康的身体;具有与他人协作和进行国际交往的能力[5]。就国际贸易专业而言,我们认为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主要指通过全日制大学本科四年修业期满,国际贸易专业应届毕业生所应具备的身心品质、知识结构和实践能力的总和,可集中体现为思想品德素质、基础能力素质、专业能力素质和创新能力素质四个方面(见图1)。
1.2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综合素质的特征
通过长期对国际贸易专业本科学生综合素质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分析和研究,我们认为,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综合素质具备以下基本特征:
1.2.1培养时间上的阶段性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学习与积累以及业务技能的训练与掌握过程,按照知识结构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形成的客观规律,在时间上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基础能力素质的培养和形成阶段;第二阶段为专业能力素质的培养和形成阶段,包括专业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两部分;第三阶段为创新能力素质的培养和形成阶段,主要是通过教学实践各个环节的学习和训练,包括专业实习、毕业实习、学年论文、毕业论文以及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形成较强的职业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时间集中在大学的第三至第四两个学年。
1.2.2空间结构上的多层次性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综合素质的主要内容体现在四个层面:第一是思想品德素质层;第二是基础能力素质层;第三是专业能力素质层,第四是创新能力素质层。
1.2.3时空上的相互关联性无论是国贸专业人才综合素质形成和发展在时间上的阶段性,还是空间上的多层次性,都不是孤立的,静止的,两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时间上从基础能力素质到专业能力素质,再到创新能力素质的形成和发展都是循序渐进、逐步积累的过程,从思想品德素质层(核心层)到基础能力素质层、专业能力素质层、再到创新能力素质层逐步由里向外扩展,只有核心层健康发展,才能带动相关层次素质的形成和发展,才能确保各层次之间的统一协调。
2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综合素质培养现状分析
目前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综合素质培养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在思想品德素质培养方面,用人单位对思想品德素质尤为重视,超过了对专业能力素质和创新能力素质的重视程度。而在思想品德素质中,又以爱岗敬业、脚踏实地的工作态度和吃苦耐劳、乐于奉献最为用人单位青睐。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培养是通过日常学习和工作中的点滴积累而成,需要一个长期的艰苦磨练过程,学生在大学四年学习中,校风、师风、学风等都会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塑造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但是,目前学生思想品德素质培养课程设置存在时间短而缺乏长效性,形式单一而缺乏多样性,内容单调而缺乏灵活性,被动灌输而缺乏主动性,脱离专业实际而缺乏职业性等问题,不利于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全面培养和提升,不利于职业道德和个性的培养。
第二、在基础能力素质培养方面,多数用人单位认为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只要具备良好的基础能力,学什么都相对较容易,也易适应,特别是对最能反映国际贸易专业特点的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倍加关注。但目前国际贸易专业应届毕业生基础能力的现状与用人单位的要求,仍有较大距离,现开设英语课程包括大学英语、外贸英语函电、外贸谈判口语、国贸英语听说,共计384学时,占该专业通识基础课和学科(专业)基础课程总学时的25%,占理论教学总学时的20%,尽管英语课程比重如此之高,但大学英语四、六级通过率并不高,2007、2008届国际贸易专业四级通过率为75%左右,六级通过率不到50%。对于高等数学课程,由于经济学科对数理运用的依赖性日益增加以及学生进一步深造和考研需求,目前开设有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计量经济学等,共计192学时,占通识基础课和学科(专业)基础课总学时的12.5%。但由于部分生源属文科类,数学基础较差,再加上考研学生比例有限,学生普遍反映学习难度偏大,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第三、在专业能力素质培养方面,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并能熟练操作业务,在从事进出口业务中处于极为重要的地位,尤其对于刚刚走出大学校门的应届毕业生来说,良好的专业能力素质不仅能有效缩短与用人单位的“磨合期”,较快进入角色,而且能提高工作的自信心,降低工作压力,真正做到爱岗敬业。目前用人单位普遍反映应届大学毕业生动手能力差,很多人由于业务素质达不到企业的要求而感到工作压力太大,难以适应而频繁跳槽换岗。这说明我们的专业课程设置偏重理论知识教学而在专业深度开发课程和实战操作课程上还相对薄弱。
第四、在创新能力素质培养方面,目前国贸专业人才创新能力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即职业适应能力、业务拓展能力、知识更新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其中,业务拓展能力是核心和关键。要在大学四年学习期间使学生形成上述创新能力,仅靠学校的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加强社会实践,加强实际业务操作训练,这就需要在改革与创新实践教学环节上下功夫,从实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考试方法等环节入手,创造性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由于建立课外实习学生到对口外贸企业实习困难比较大,有些高校在人才培养计划中千方百计地压缩、减少甚至取消校外实习,有些学校完全用课堂模拟代替校外实习,学生缺乏实战训练,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3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综合素质培养的路径探索
针对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综合素质培养存在的问题,结合我校应用型本科的办学定位和国际贸易专业的特点,适应用人单位对国贸专业人才素质要求,我们从四个方面入手培养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综合素质。
3.1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及相关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切实加强思想品德素质的培养力度。(1)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指4门必修课)在内容上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增减,在总学时不变情况下,压缩面授学时,增加实验实践学时,鼓励教师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注重教学效果,改革考核办法。(2)在大学三、四学年增加社会实战、公益劳动、社会调查、勤工俭学等,结合专业学习、毕业实习,将各类调查报告、总结、实习鉴定等都可作为思想品德素质的考核内容。对突出的学生可采取奖励学分,没有完成可扣减学分,以确保思想品德素质培养的多样性、连续性和灵活性。(3)将思想品德素质的培养与专业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可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面向涉外企事业单位和实际部门实习和调研,同时,请有丰富实际经验的老外贸来校讲学,将专业知识学习与爱岗敬业教育融为一体,在校期间就养成爱岗敬业的良好品质。(4)增加必要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除军训外,在大学期间还要进行必要的艰苦奋斗和抗压、抗挫能力训练,可安排在寒暑假期进行并规定必要的学分,养成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的优良品质。
3.2切实加强专业基础能力训练,努力提高英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1)对于学科(专业)基础课教学必须要确保学时、学分、教学质量,这是保证国贸专业人才具备厚实基础能力的关键。(2)加强并完善英语教学,增加英语项目模拟训练,在进出口业务中采用全英文模拟以增加英语的实战性,对于专业课和部分专业基础课程如国际结算、国际经济学、国际市场营销等,可采用双语教学,以加强英语的应用能力。(3)调整高等数学的课程结构,增加高等数学课程的灵活性,将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作为通识基础课,将运筹学、计量经济学等作为选修课,供有志于国贸理论研究的学生和考研学生选修。(4)增加因特网与应用、数据库以及电子商务与应用等课程,强化计算机应用能力。
品质基础知识培训总结范文第2篇
目的:为了贯彻的实施,,全国公务员公同的天地使培训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确保从事药品生产员工达到上岗要求,保证产品质量。
范围:公司从事药品生产的各级管理人员、生产人员、质量管理人员、检验人员以及和维修、清洁、储运、服务等与生产活动和质量管理有关的人员,新员工或调入新岗位的人员。
内容:
培训目标:建立起完善的工作秩序,使生产各环节严格按照规范运转,使每一位员工胜其职、负其责,严把质量关,坚决杜绝生产中出现混淆污染和差错,保证生产出合格的产品。
培训内容:
以的基本内容为主
同时根据不同对象进行药品管理法质量法规质量管理基本知识专业技术知识岗位技能和操作卫生规范等相关内容的培训
从事药品生产操作的人员要进行相应的专业技术培训
从事药品质量检验的人员要进行相应的专业技术培训
对洁净区无菌生产区的人员要进行无菌和净化要求的重点培训
中药材中药饮片验收人员要进行相关知识培训具有识别药材真伪的能力
培训方式:分为脱产集中培训、业余自学、现场培训、公司外培训、公司内培训等多种方式。
培训、考核的实施程序:
制订年度培训计划:人力资源部根据总的培训目标,结合每年的生产任务情况和实际需要,并征求各车间意见后,制订员工培训年度计划,经人力资源部经理批准后执行。
普及教育:年度培训计划中,针对不同层次和岗位,分为普及教育和深化教育。普及教育的对象为全体员工,培训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的内容为基本知识,形式为在自学的基础上,集中脱产授课。本阶段培训结束后,人力资源部组织考核。第二阶段的内容为与本岗位操作有关的质量法规质量管理基本知识专业技术知识岗位技能和操作卫生规范等相关内容使员工能够按质量管理要求和操作规程标准化规范化地做好本岗位工作培训由各部门自行组织,考核由人力资源部和各部门实施。以上两个阶段的考核结果均记录在个人培训记录中。
深化教育:深化教育的对象为企业负责人和各部门中级以上管理人员。内容为对实施的深入学习,着重加强对质量管理意识的培训。可以由个人或部门提出,自行安排,报人力资源部备案,也可由人力资源部根据实际情况统一安排相关人员外出学习或外请专家授课。阶段培训结束后,参加人员对学习心得体会进行总结,归入个人培训记录。
新入厂员工上岗前培训:先进行普及教育的第一阶段,由人力资源部下发相关资料,由其自学;再进行第二阶段培训根据其工作岗位的不同,由车间对其进行岗位培训。普及教育结束后,人力资源部组织对其考核。
对调入新岗位的员工:除进行基础知识的培训外,由新岗位车间主任对其进行岗位职责说明和相关的操作规程的培训,并对其考核,将培训、考核结果上报人力资源部,并签署是否留用意见,由人力资源部经理批准上岗。
增加新品种的培训:工厂新品种在正式生产前,均应对全体员工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其主要内容为与新品种相关的技术知识,岗位操作规程等,由企业文化部统一安排培训时间,具体内容由产品开发部制订,培训方式为各车间相对集中和全公司集中相结合,培训结束后,由车间主任对本车间组织考核,报企业文化部备案。待全体员工均通过考核,才可正式生产。
继续培训:如有新的药品法规及国家有关政策新的操作规程等要及时对有关员工进行培训同时也可根据实际需要巩固原来的培训内容
考核结果的评估和颁发上岗证:
颁发上岗证的前提条件:必须进行每年一度的体检,符合“人员健康查体管理规程”中要求的上岗健康状况。人力资源部对员工的培训考核结果进行评估合格者才能上岗
新入公司的员工:人力资源部对新入公司员工的培训考核结果进行评估,如合格,则建议核发上岗证,由主管或质量部经理签发上岗证;如不合格,则建议不聘用该员工。
对在岗员工:人力资源部每年对员工进行再培训和考核,并对上岗证进行年审,加盖年审章。如考核不合格,则暂时收回上岗证,待补考合格后再发放。
对在岗员工更换岗位:需要对其进行新岗位的培训并重新发上岗证,同时将原上岗证收回作废。
上岗证的管理:对考核合格的员工所发放的上岗证,均有不同编号,在人力资源部备案。丢失上岗证,需向人力资源部书面申请补发,批准后补发,给与新编号,同时原编号作废。如员工调离本公司则将上岗证收回,同时作废。
上岗证签发部门:由主管或质量部经理签发上岗证。
各级人员的培训和上岗要求:
企业负责人:掌握实施的意义和内容,确立高度的质量意识和管理意识,掌握实施的有关知识、方法和评价的基本准则。并且具备所要求的素质以胜任其职责。
各部门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掌握实施的意义和内容,把要求的本领域的专业知识和管理知识贯彻到工作中,并且具备所要求的素质以胜任其职责。
质量管理部门人员:掌握对质量管理部门人员要求的容,确立明确的质量意识,并且能够严格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把质量意识贯穿于产、供、销全过程。
具体从事生产和检验人员:掌握的总体要求,掌握要求的本岗位的各项管理制度和标准操作规程,并严格按照其执行。
生产辅助部门人员:建立起明确的质量意识,明确对本岗位工作职责的要求并严格照章执行意识到本职工作和生产部门的相关性和重要性。
培训档案的管理
公司要把企业对员工的培训工作制度化保证此项工作的有关文件收集归档以便总结经验改进工作
公司要设立员工个人培训档案将员工每次培训的情况纪录在案以便日后对员工的考察
归入培训档案的内容:
公司培训档案:年度培训计划、培训讲义、各车间培训考核登记表、年度培训考核总结。
个人培训档案:个人培训记录、个人培训考核试卷、考核结果及培训评价。
归档程序:每个培训阶段完成后,主办人应在一周内将要求归档的培训内容整理归档,培训管理部门以年度为单位将全公司资料整理编码成册,个人资料也以年度为单位归档保存。
对培训教员的选择和评估
品质基础知识培训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多元整合;职业学力;教学做评合一
一、高职会计专业基础会计教材的现状
教材建设是高校三大基本建设之一,高质量的教材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保证。《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指出,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技能性人才。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我们,必须重视高职教材的改革与建设,开发出既符合高职教育特色,又满足职业发展要求的教材。
当前高职会计专业基础会计课程选用的教材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借用本科的“学科导向型”教材。这类教材忽视了本科教育与高职教育的差异,偏重于人类职业行动历史结晶中的“知识结构”,而轻“业务结构”。另一类是基于德国“双元制”和新加坡“教学工厂”等人才培养模式,编写的诸如项目化教学、任务驱动教学的“工作过程导向”教材。此类教材混淆了教育过程和工作过程的概念,忽略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过程规律,侧重于人类职业行为历史结晶中的“业务结构”,而轻“知识结构”。带来的结果是学生在“工作过程化课程”中扮演的是“工具理性”的角色,由于缺乏系统的知识铺垫,“职业认知”缺乏渐进性和系统性,可迁移性差,发展后劲不足。
二、多元整合型一体化教材的出版
在中国即将迈入“十二五”之际,面对世界范围内贸易保护主义的重新抬头和中国经济转型的迫切需要,高职人才培养目标需要从“培养制造型人才”,向“培养创造型人才”转型。课程设计也需要从“专注与企业岗位对接的专业能力培养”,向“着眼于企业未来发展,兼顾职业知识、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突出‘解决问题’和‘革新创新’能力的培养”调整。与此相适应,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率先在全国实施了以国家级精品课程为主体的“多元整合型一体化”系列教材的开发。
“多元整合型一体化”系列教材,是在原有的学科型教材和现有的工作过程导向教材的基础上,以“职业知识”、“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为基本内涵,以多维“整合论”的“健全职业人格”③为导向,以学生的“职业学力”,特别是“学习迁移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全方位训练为重点,以培养适应“中国创造”之经济管理人才的21世纪新概念教材。教材以各领域“高等职业知识的纵向铺垫”为经线,以“业务要素”的“同步链接”或“横向穿插”为纬线,依照“从抽象到具体的方法”,建构课程的“职业学力结构”。
三、多元整合一体化教材《基础会计:原理、实务、案例、实训》的基本思路
下面以我院编写的“多元整合型一体化”教材《基础会计:原理、实务、案例、实训》为例,介绍其基本思路。
(一)关注“工学结合型”教育所要求的“双证融通”与“互补”。
在把会计职业资格标准融入课程教学内容与标准的同时,着眼于高职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的重要区别,强化对学生的“职业学力”,特别是“学习迁移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全方位训练,提出了建构以“职业知识”、“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为基本内涵、以多维“整合论”的“健全职业人格”为导向的教材赋型机制的更高要求(见表1)。
通过本教材的学习,学生不仅能掌握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和编制会计报表等7种会计核算方法相关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会计职业道德;而且还能掌握适应产业升级、工作岗位变迁要求的7种职业核心能力,即“自我学习”、“信息处理”、“数字应用”、“与人交流”、“与人合作”、“解决问题”、“革新创新”能力有关的职业知识、职业能力和一般职业道德。
表1 “健全职业人格导向”的“职业学力”结构表
健全职业人格导向 职业学力 领域 内容
职业知识 专业知识 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和编制会计报表等(7种会计核算方法)
职业核心
知识 “自我学习”、“信息处理”、“数字应用”、“与人交流”、“与人合作”、“解决问题“、“革新创新”。(详见本教材“附录一”)
职业能力 专业能力 详见本教材各章后“单元训练”中“实训操练题”的“专业能力领域”
职业核心
能力 自我学习、信息处理、数字应用、与人交流、与人合作、解决问题、革新创新(7种职业核心能力)。(详见本教材“附录二”表2-2-1-2)
职业道德 会计职业
道德 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原则,提高技能,参与管理,强化服务。
一般职业
道德 职业观念、职业情感、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良心、
职业作风
(二)紧紧围绕“后金融危机时期”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依照“原理先行、实务跟进、案例同步、实训到位”和“从抽象到具体”的原则,循序渐进地展开教材内容。
(三)“教学”、“训练”与“考核”环环相扣,“案例”与“实训”的比例适度加大,引入了兼顾“职业知识”、“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的全面考评体系。
(四)以“问题思维”与“创新意识”的培养贯穿全书。
四、多元整合一体化教材《基础会计:原理、实务、案例、实训》的特色与创新
(一)创新了教材编写的体例,采用“原理+实务+案例+实训”多元整合一体化模式。
每章的内容都由“学习目标”、“单元教学”、“单元训练”和“单元考核”四部分构成。第一部分“学习目标”,是指通过每章学习,要达到的理论目标、实务目标、案例目标和实训目标。如第一章理论目标是:学习和把握会计的概念、特点、基本职能、对象和目标,会计的基本前提与基础,会计要素与会计恒等式等陈述性知识,并能用其指导“总论”的相关认知活动。实务目标是:学习和把握资产和权益平衡表编制、利润计算、会计核算方法与程序及“业务链接”等程序性知识;能用所学实务知识规范“总论”的相关技能活动。案例目标是:运用所学会计的理论与实务知识研究相关案例,培养和提高学生在特定业务情境中分析问题与决策设计的能力;能结合“总论”教学内容,依照“职业道德与会计伦理”的行业规范或标准,分析会计行为的善恶,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实训目标是:引导学生参加“会计概念和基本理论运用”业务胜任力的实践训练。在其了解和把握本实训所及“能力与道德领域”相关技能点的“规范与标准”的基础上,通过切实体验“会计概念和基本理论运用”各实训任务的完成,系列技能操作的实施,《资产和权益平衡表编制实训报告》的准备与撰写等有质量、有效率的活动,培养其“会计概念和基本理论运用”的专业能力,强化其“自我学习”、“解决问题”和“革新创新”等职业核心能力(初级),并通过“顺从级”践行“职业观念”、“职业理想”、“职业态度”和“职业守则”等行为规范,促进其健全职业人格的塑造。
第二部分“单元教学”,包括“引例导入”、“教学环节”、“本章概要”三部分内容。全书以“引例”方式导入,共设计了9个“引例”,旨在为每章的单元教学提供“学习情境”。
“单元教学”的理论、实务、案例等教学环节,采用简洁、直白的方式,系统地展开各章“专业陈述性知识”、“专业程序性知识”和“专业策略性知识”。针对这些应掌握的各项知识,同步穿插了“同步思考”、“同步案例”、“业务链接”和“职业道德与会计伦理”等栏目,为各章理论目标、实务目标、案例目标、实训目标的落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全书116道“同步思考”、“同步案例”、“业务链接”和“职业道德与会计伦理”问题,旨在既有助于每章理论目标、实务目标、案例目标、实训目标的实现,又为章后的“单元训练”提供系统的知识铺垫和业务示范作用。“单元教学”最后部分“本章概要”,通过“内容提要与结构”、“主要概念、观念和公式”和“重点实务和操作”等形式,既对“单元教学”中学生应重点把握的专业知识与业务操作内容进行总结、概括,又对学生在“单元训练”中应掌握的重点提出了要求,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第三部分“单元训练”,通过“理论题”、“实务题”、“案例题”和“实训题”四大类型的自测题和主观题两类题型的操练,使学生复习和巩固“单元教学”的习得,促进其“学习迁移”,强化“职业知识”、“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等“学力结构”的阶段性建构。受教材篇幅所限,每章“单元训练”只保留了理论题、实务题、案例题、实训题的主观题部分。
第四部分“单元考核”,是对“单元教学”和“单元训练”成果的全面验收,旨在通过“理论考核”+“实务考核”+“案例考核”+“实训考核”的多元整合、突出过程考核的考核方式,来评估学生在“职业知识”、“职业能力”、“职业道德”方面达到的阶段性水平。
(二)教材资源丰富多彩,“主教材+助学光盘+网络资源包”形式多样。“多元整合型一体化”教材除主教材外,还提供了更加丰富多样、立体化的教学资源库。助学光盘收纳了涵盖每章“单元训练”全部自测题在内的“自测及考核”系统和“课业范例”两部分内容。全书共设计730道自测题、20道课业范例。《网络资源包》包括PPT电子教学课件、《习题、答案与提示》(涵盖各章全部自测题、主观题)和各章学生考核手册三部分内容。大家只需登录到东财出版社的网站省略就可下载,这些教学资源为教师课堂教学演示,学生课后自学辅导、训练和考核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三)考核评价体系实现了自动化、无纸化,符合会计成本效益的原则。助学光盘的“自测及考核”系统是东财出版社专门开发的软件系统,具有随机组题、自动评分、显示答案和输出成绩单等多种功能,使学生的课后训练、自我测评完全实现了自动化、无纸化,解除了教师出题、阅卷之苦,符合会计成本效益的原则。
(四)充分体现了“教、学、做、评合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职教新理念。“课业范例”为每章“单元训练”中的案例分析题和实训操练题提供了示范、参照作用,化解了学生完成课业中的难点,为学生独立、顺利完成课业提供了帮助。
(五)教材各章“单元训练”与会计职业资格考试紧密结合,考核标准、题型与会计职业资格考试一致,有助于“双证书”制度的推行。
如何培养适应中国产业升级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和人文精神,“职业知识”、“职业能力”、“职业道德”兼备的,具有“健全职业人格”的高素质、技能型会计人才?如何使我们的课程改革、建设与我国的产业需求保持同步?如何充分整合、利用、共享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的宝贵资源,还精品课程建设的初衷?多元整合一体化教材《基础会计:原理、实务、案例、实训》在这些方面做了一些有意义的探索和尝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6]16号).
[2]许景行.基础会计:原理、实务、案例、实训[M].大连:东北财大出版社,2010.
[3]周雪艳.基础会计:原理、实务、案例、实训[M].大连:东北财大出版社,2010.
[4]梁胜龙.高职教材建设的思考与对策[J].内江科技,2011(09).
品质基础知识培训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三段两层 培养模式 分层教学 顶岗实习
根据国家对职业教育发展“学训交替、工学结合”的总体要求,结合专业特点,充分考虑学生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量体裁衣”,从而达到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笔者在实践中探索采用“三段两层”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总体目标及要求
强化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采用学训交替,建立实施工学结合的“三段两层”人才培养模式。“三段两层”人才培养的“三段”是指基本功训练阶段、复合操作阶段和顶岗实习阶段。“两层”是指将学生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基础较差的学生;第二层次是基础好的学生。基本功训练阶段中结合所学理论知识,强化基本要领、基本功的学习掌握;复合操作阶段结合复合工件或生产性产品,使知识和技能相互融合;顶岗实习阶段注重结合实际产品的工艺和技术要求。练习中将不同层次的学生按不同的教学难度和不同技能点,实施分层次教学。在专业技能教学中灵活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等教学方法,打造活力课堂。开展生产实训,在产教结合方面实现新的突破。重点突出“做中学、做中教”,做到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强化实践技能。
二、基本功训练阶段
本阶段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积累阶段,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根据他们的成绩和表现进行分层教学,这样能给学生树立学习的目标和动力。
三、复合操作阶段
1.基本要求
结合复合工件或生产性产品,使知识和技能相互融合,形成综合的操作技能。本阶段为技能积累阶段,学习时间为两个学期。
2.分层教学
(1)学生分层方法。第一学期为技能。本学期的教学任务主要是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各项基本技能,能独立完成各种基本操作。根据上学期的期末考试成绩按1∶1的比例将学生分成A、B两个小组。
第二学期为技能积累阶段。本阶段的教学任务是按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对B组同学进行教学;而A组则除了完成教学大纲的基本技能要求外,还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工厂的实际要求和先进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着重培养。
(2)分层教学实施。根据国家的指导性教学计划,制定出科学的、切合实际的实施性教学大纲,最大限度地实现培养目标的“多元化”,培养目标的多元化与分层次教学是相辅相成的。
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要求进行备课,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把握基本要求和较高要求,明确重点和难点,然后,设计分层教学的全过程;在教学中灵活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等方法,努力打造活力课堂,提高教学质量。注重以多媒体为载体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数字化资源,增强直观性、形象性,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创新思维,提高教学效果。以人才培养对接用人需求、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岗位、教材对接技能为切入点,在一体化教学中,按企业标准实施管理,将产品标准、操作规范、新工艺、新知识加入课堂教学,增加安全意识、工厂纪律、工作秩序、环境整洁等教育,实现教学与生产过程相对接。
(3)分层考核。教学质量评价是贯穿于教学全过程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既复杂又艰难,因此,必须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过程质量评价制度,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整改,保证人才质量,将“工学结合”落到实处。根据教学目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考核。
四、顶岗实习阶段
1.基本要求
顶岗实习阶段注重结合实际产品的工艺、技术要求,保质保量完成。第四学期为顶岗实习和技能应用阶段。本阶段要求各班学生到学校的实习基地和合作工厂进行顶岗实习,由专业教师对学生进行技能指导和完成实习报告及其他各种材总结。
2.具体措施
建立实训质量管理制度,明确实训教学成绩评定、考核手段和规章制度,做好考勤记录和工作日志,建立完整的奖惩制度,明确岗位责任,严格实训纪律。顶岗实习的过程管理,以企业为主体,健全顶岗实习管理办法,聘请企业兼职教师对学生的顶岗实习进行指导,通过多种方式不定期检查反馈,将管理档案记入实习成绩。
五、科学合理地进行评价
品质基础知识培训总结范文第5篇
摘 要 体操运动的发展,优秀运动员的成长,都必须从启蒙基础训练抓起,为了不断的积蓄我国的体操运动人才,“选好苗,打基础,抓系统,促提高”是体操启蒙基础训练一向遵循的原则。我作为一名专业的体操教练员,在平时的训练教学工作中,积累了相当丰富的教学经验,从工作中的体会,我发现运动员从开始培养到接受专业的体操运动训练,是一个相当漫长而复杂的过程,这个工作中的重要因素很多,且对教练员的经验和职业敏感度的要求也较高,需要有非常强的体操专业知识和素养,这些都将使教练员从对运动员的选材到培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体操运动员 启蒙基础训练
一、体操运动员启蒙基础训练的作用。
(一)通过进行启蒙基础训练,使运动员从小开始注重基本动作技术要领的规范和标准,为今后的专业训练打下了良好的基本功,并从小开始接受了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多方面培养,在今后的专业训练中,具备了优秀的吃苦耐劳的品质和良好的身体素质,为今后从事专业体操训练后的大强度高水平比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通过进行启蒙基础训练,全面发展身体素质,从小开始要求动作规范、节奏韵律感好,能力强,而且还可以从小发现运动员的内在特点和潜质,因材施教,为今后的专业训练提供更好的指导意见和发展方向,从而以最快的速度投入到专业训练中去。
(三)通过进行启蒙基础训练,从小就开始培养运动员的自我计划性和对时间的合理安排能力,循序渐进的开始对自己进行长远性的规划和科学性的统筹安排,逐渐的培养运动员积极进取,自立自强的精神。
(四)通过进行启蒙基础训练,从小培养了运动员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和不怕困难,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通过多年的教学,我总结启蒙基础训练主要可以大致分为两个阶段:
(一)选材和启蒙阶段
1.选材。这是开启体操运动员生涯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在选材上,每个教练员的标准不同,取材的侧重点也不尽相同,本着对每个运动员认真负责的原则,做好基本的选材工作,从身体结构到个性特征等进行各项测试,仔细筛选。
2.开始进行初级阶段的启蒙引导。让运动员对体操产生探究的兴趣,启发其能够热爱体操并配合教练员开始进行简单的训练。
3.延展性的初步训练。做一些柔韧、徒手的动作和一些普通的协调性和节奏感的练习,并开始进行体操意识的培养,接受体操意识入门教育。
4.基本技术动作的训练。如前后滚翻、侧手翻,悬垂摆滚、支撑摆动等基础训练。
(二)初级阶段训练
1.全面的身体素质训练。在启蒙训练阶段过后,进行全面的身体素质训练尤为重要,通过进行整改训练,如对运动员的肩关节、出胸等错误进行有针对有重点的改进,狠抓薄弱环节的身体素质训练,并在全面发展身体素质训练的基础上寻找运动员自身优势特点,发展其全能及单项的优势,为其打好坚实的基础。
2.基本技术动作训练。竞技体操是一项循序渐进并要求不断创新的体育项目,而基本技术动作的学习是发展创新的基础。所以做好基本技术动作训练是进行专业训练的基础,只有基础牢固,今后的训练才能够更加顺畅,才有继续创新难度的可能性。
3.知识文化素质培养。体操这项运动训练,仅仅凭借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自身的身体素质是不能达到世界级顶尖水平的,还必须需要有灵活的头脑和丰富的知识储备加以配合。基于此,平时的知识文化素质培养也十分重要,只有加强自身的文化知识学习,才能在平时的学习中学会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把所学知识运用到今后的专业训练中,分析自身训练问题和更快的提高训练水平。
4.心理素质的训练。对心理素质的训练,首先从体操意识的培养开始,并配合抗压能力、适应能力等方面,全方位的培养运动员的内在,使其加强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敏锐的洞察力和判断力,而且可以随时应对各种突况,提高今后成为专业运动员所面临的各种挑战的应变能力,从而在今后各个大赛中能稳定发挥训练水平,取得优异的成绩。
5.意志品质的训练。作为一名运动员,有良好的意志品质是在艰苦的比赛中取胜的关键因素之一,尤其在选手竞技水平相当的情况下,意志品质的作用尤为突显。所以,体操运动员的启蒙基础训练中,意志品质的训练必不可少,这就要求教练员在运动员启蒙时耐心做好思想工作的引导,增强运动员吃苦耐劳,不怕困难的精神,从小抓起,从每次训练课抓起,力争培养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体操人才。
上一篇:品质年终总结{甄选5篇}
下一篇:品质基础培训总结{集合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