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AA范文大全网!

员工转正自我评价总结{2024年最新5篇}

时光漫步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本文共计14106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57分钟。

员工转正自我评价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培训体系 员工激励 按需培训

一、员工培训体系建立的指导思想

企业员工培训体系的建立要坚持总体指导原则,一切从有利于企业近期目标、长远目标的角度出发,完善现有人才激励管理体系,以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技能型人才为培养目标提升全员综合素质。培训体系的建立要做到针对性培训、按需培训,实现企业发展与员工个人进步的双赢,为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服务。

员工培训体系建立后要抓好各项培训工作的落实情况,管理重点放在员工知识与技能更新培训与提高上,遵循按需培训方针,做到结合企业实际与员工情况实施针对性培训,并对培训情况与目标进行落实,后续做好培训成果的评价与总结。培训管理工作中从知识与技能入手提升员工个人素质,要注意培训三大要素知识、技能与态度的全面培养,让员工在熟悉操作技能、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改变自身的工作心态,以更加积极、负责任的态度去面对工作,验证自身所学知识,锻炼自身所学技能,在认真负责的心态中更好地实现个人价值。

在培训工作实施中,还要注意及时对培训成果进行总结评价,一方面是为了评估员工培训成绩和培训绩效,另一方面也是通过总结评价及时发现员工新的培训需求,在实践中不断加以改进与完善,可找出培训目标与现实培训工作之间的差距,从而提升培训课程的实践性与可操作性,对于企业培训体系的完善有积极意义。

二、建立员工培训体系的开展策略

员工培训体系的建立要在上述指导思想下进行,从多个方面入手,落实培训实践,评估培训成果,推动企业培训体系的建立与完善,真正做到按需培训与全面培训,提升企业员工素质,服务自身进步与发展。

完善培训体系时要注意体系运转安排与准则包管。培训体系的运转需要制度保驾护航,因此对于各项规定准则要做到清晰明确且积极落实,从培训内容、培训目标、培训方式、培训负责人、培训方案、培训评估等多个角度入手进行完善,围绕企业发展目标展开员工培训课程,从而确保培训真正做到言之有物,真正为员工提供进步资本,实现其知识、能力与态度三方面的进步,让员工将所学真正转化为服务企业的各种资本,推动企业管理与生产方面的高效运转,在企业经济价值实现的过程中也展现个人的自我价值。

培训体系的完善与建立还要配合强有力的执行力来贯彻落实,发挥员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对培训的认可度和信任度,真正落实到自己身上,从而避免形式主义的老路。在评估中一方面要对培训课程的实施执行进行全程监督核查,一方面要对参与人员的培训成果进行考核监督,从而确保培训工作按时按质按量到位。

完善培训体系的过程中,在积极贯彻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的同时,还要将企业内部岗位职责、岗位技能需求清晰明确地传递给员工,让他们明晰自身的职业知识与技能需求,在培训学习中做到心中有数,事半功倍,从而熟练掌握职业知识与技能,提升个人整体素质,更好地提高自身的员工绩效,应对企业发展中的各项问题与挑战,从行为、认知、技术、纪律、责任心等多个角度把握本职业需求,真正在培训中实现个人价值与企业价值的双赢,完成企业发展目标。

培训体系建立后,还需要注意后续维护工作。对于企业而言,要建立长效的后备人才培养通道,通过交流鼓励员工不断提升自己,积极上进,实现个人价值目标,将个人的进步最终转化为企业进步的力量。企业在后备通道建设方面,要尽量做到量体裁衣,从管理型人才和技术型人才等多个门类出发,建立专门通道,让员工可根据自身努力目标谋求适合自身的发展通道,在不断提升自己的同时,加强企业与优秀员工之间的沟通交流,通过这种良性的互动实现双方的共同进步。

培训后续工作培训成果的总结与评估是尽可能发挥培训价值的另一大要点。企业要制定明确的考核机制,对员工个人知识、能力进步情况进行评估,可通过运用积分卡制度来增强员工对自身进步的认知与感悟,及时总结受训情况,并将其列为重要绩效内容,保证培训成果考核的及时性和功效性,从而为企业发展管理服务。态度评估可通过培训长效跟踪机制实现,通过长期考察评估员工岗位表现了解其工作态度,及时了解其工作缺陷及进步,为后续培训工作提供参考,方便下一阶段培训计划的制定,形成长效模式,服务企业发展。

综上所述,企业员工培训体系的完善与建立要在遵循指导思想的基础上,从培训制度、内容、方法、执行力、考核、评估等多个方面入手,做到全面培训与按需培训,真正实现企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双赢,提升企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张墨晗.我国企业物流金融研究[J].财经研究,2010(2)

员工转正自我评价总结范文第2篇

前言

企业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围绕企业的经济效益、经营管理、法律法规遵守及社会责任等几个方面展开。对于企业领导人员的经济责任就必须进行有效审计监督,保证领导人员能够切实履行自身权利义务,保障企业的运营发展。

一、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相关介绍

1.企业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概念

企业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是指审计机构通过对企业领导人员任职期间所在单位财务收支,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及效益情况,个人遵守财经法纪等各方面进行客观评价,实际全面考察并严格根据企业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做出评价结果的活动。企业经济责任审计贯穿整个企业经济活动,审计过程中必须对审计材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做出合理判断,并且需根据强制有效的审计评价体系标准对审计内容进行客观、合理的审计评价,同时得出与实际情况相符合的审计评价结果。

2.企业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原则

企业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必须遵守以下几方面原则:客观性与实用性并重原则、公平公正性原则、权责匹配对等原则、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相结合原则。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评价时要持着公平公正的态度,不能带有主观臆断色彩;对于企业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的相关评价指标应当根据实时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根据企业所处的政治、经济、发展水平等客观环境进行正确合理评价。

3.企业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重要作用

做好企业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工作,一方面可以进一步完善企业外部治理结构,以弥补企业内部治理环境的不足,同时可以加强对企业领导人员的权利制约;另一方面有利于加强对企业领导人员管理,监测企业法律法纪工作。企业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有助于推动企业的发展壮大,保证企业领导人员依法依规高效的履行职责。

二、企业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内容探讨

1.企业财务责任及其评价指标

对企业的财务评价涉及营业收入经济增加率、净资产经济增加率、资本占用周转率等方面的审计评价。例如营业收入经济增加值率反映经营业务对企业经济增加值的贡献程度,计算方法是(任期内经济增加值总额/营业收入总额)×100%;净资产经济增加值率反映企业所有者投入的资本创造的价值比率,能够有效反映投入资本的保值增值情况,计算方法是(经济增加值年均发生额/净资产平均余额)×100%;资本占用周转率能体现企业经营有效资产从投入到产出的流转速度,有效反映企业资本的管理质量和运营效率。此外,还可以使用利润指标完成率、总资产报酬率、主营业务利润率及可控费用指标完成率等指标进行评价。

2.企业规范责任及其评价指标

对企业的规范评价涉及重要业务领域管理制度建设完成率、管理制度执行内循环自检覆盖率、内外部监督检查重要问题整改率等指标。例如管理制度建设完成率反映企业规范建设职责落实情况,计算方法是任期内重要领域规章制度完成数量/规章制度建设目标;内循环自检覆盖率反映企业自我修复功能落实情况,计算方法是任期内企业自我监督检查的规章制度数量/重要制度总量。此外需定性和定量评价经济责任审计发现内控缺陷的重要程度及影响大小。

3.企业法纪责任及其评价指标

企业法纪责任评价指标包含有违纪违规比率,业务统计信息失真率和会计信息失真率。其具体指的是审计确认的违规违纪金额与审定金额之比,不实金额与审定金额之比以及会计信息违法性失真数额。对于触犯国家法律法规的重要事项已移交办理的,以国家相关机关的责任界定为准。

4.企业社会责任及其评价指标

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包含企业职工收入增长率、人力资源增长率等。具体指标计算方法包括,任期内职工平均工资增长额/任职期初职工平均工资;任期内引进、培训人才方面的支出增加额/上期引进、培训人才的支出额。可适情况选用环境治理设施投资比率、基础设施投入增长率等指?耍?随企业参与社会发展程度需持续完善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

三、如何转化利用企业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结果

1.针对评价结果提出相关改进意见

针对审计评价结果,企业应及时组织对经营状况的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源头,采取应对措施。企业领导人员应及时进行反思,实时调整管理管理思路和方式,对于企业审计评价出现的重要问题必须即刻进行改进处理。例如企业盈利方面出现问题,应从企业经营方式及盈利模式方面进行深入分析,考虑企业运行成本,市场策略等方面是否需要改进,保障企业健康、高效运转。

2.建立健全审计评价结果公告制度

企业应当在保证正常经营和商业机密不泄露的前提下,建立健全审计公告制度。一方面可以满足企业职员及社会公众对企业领导人员履行职责情况的知情权,另一方面也可以促使企业领导人员自我检查反省、约束自身行为、明确自己的职权责任义务,企业审计评价公告与社会监督共同对企业领导人员进行监督,进一步完善企业内循环的运行体系。

3.对企业经营发展导向的作用

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实际发挥了企业经营发展的导向作用,审计评价结果显现出的问题即企业自身发展问题及企业在社会大环境下存在的偏向问题。企业的经营发展应当切合实际,符合我国的建设理念,应当坚持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思路方针,审计评价结果能够引导企业走向正确的发展道路。

员工转正自我评价总结范文第3篇

今天是2015年x月x日,我到ZZ局工作已经多了,回首,感触良多,半年的锻炼使自己的思想更加成熟了,工作也有所成绩,但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与州局党委、上级主管的正确领导分不开的,与全局干部、职工的支持、帮助和共同努力分不开的,在此向大家给予的支持和帮助致以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就这半年的工作、学习情况,谈谈自己的感受,再剖析一下自身的不足之处,希望各位领导、各位同志给予中恳的批评:

回顾自己一年以来的工作,现对照党员标准和评议标准要求作如下自我评价:

通过对上述理论和政策的学习,深刻领会精神实质,将其应用到实际的工作当中去。作为一名办公室秘书,必须要有责任心。刚开始时,我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压力。这压力一方面来自领导对我的信任,另一方面来自我自身经验不足。但是我还是走到了这个岗位上来,我想首先我要增强自身的责任意识。这是做好本职工作的首要前提。有压力才会有动力,有紧张感才会有紧迫感,.所以,我既然做了,就必须做好,必须对上级领导的信任负责。半年的工作证明,同事们对我的工作还是十分支持的,特别是办公室主任的悉心教导和鼎立帮助,使我能更快速的进入角色,适应岗位要求。这样的支持和帮助使我在紧张的工作中找到了自我,让我时刻鼓励自己不能放弃,哪怕加班加点也要把工作做好,把全局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自觉地做到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

工作当中,经常检查工作中存在的不足。结合我局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做好通联信息工作,不断地向地方党委、政府、省__局、地方媒体报道我局的先进事迹、先进人物及经营思想;平时刻苦学习岗位知识,锻炼业务能力,争取能做到办文认真、细致,办会周到、全面;做好各项会议记录,当好领导的帮手,切实发挥领导与职工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做好局情的上传和下达。

存在的不足之处:

一、学习上,缺少对马列主义理论的系统学习。

二、工作上,没有与一线岗位的同事深层接触,不能及时、全面地了解一线的情况;年轻气盛,好胜心强,还不能完全克服

三、实践中,存在经验不足的现象,有些事情做起来心有余而力不足。

今后的努力方向:

1、能够认真执行党的组织制度和纪律,强化党性党纪观念,严守党纪、政纪、国法,严格执行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以及国家XX总局的八严禁和十不准,做到令行禁止,依法行政,严格把关,秉公尽责,廉洁自律,不断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处处服从和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发展。

2、改进工作作风。要从日常事务中超脱出来,经常深人一线了解一线工作,切实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

3、认真履行岗位职责、竭尽全力做好本职工作,遵纪守法,不能做的事情坚决不做,时时处处以法律法规约束自己,牢记自己肩上的责任。

4、能够认真执行党的组织制度和纪律,强化党性党纪观念,严守党纪、政纪、国法,严格执行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以及国家XX总局的八严禁和十不准,做到令行禁止,依法行政,严格把关,秉公尽责,廉洁自律,不断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处处服从和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发展。

民主评议党员工作是新形势下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制度,是严格党内生活,全面提高党员思想政治素质,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积极疏通党员队伍出口,纯洁党员队伍,保持党员先进性的重要措施和有效途径;同时也是对每一个共产党员三年来工作的一次大检阅,在检阅中发现一些党员在理想信念、根本宗旨、组织纪律、发挥作用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从而使每个党员通过评议达到思想上有触动、行动上有改进、工作上有提高、作风上有转变、纪律上有增强。

综上所述,一年来,尽管自己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和不足,但我认为,自己的思想本质是好的,缺点和不足通过自己的努力也是一定能够克服和改正的。因此,根据四对照四看的评议要求,我认为自己基本属于合格党员。认清差距,才能明确努力方向;克服不足,才能完善自己。上述问题的存在,虽说不是主流,但它确实有一定的影响,必须在今后的工作、学习、生活中加以克服、改正。

民主评议党员的含义、原则、内容和方法:

民主评议党员工作是依靠制度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措施。民主评议党员必须坚持党章规定的党员标准,坚持民主公开的原则,增强工作的透明度,严格要求党员,让党内外群众广泛参与,高质量地做好工作。民主评议党员工作原则上每年开展一次。

按照中组部《关于建立民主评议党员制度的意见》精神,民主评议党员工作要求全体党员参加,不仅要评议普通党员,同样要评议领导干部党员。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参加民主评议党员活动,党组织要认真监督党员领导干部参加评议。

民主评议党员工作的一般程序包括准备阶段、动员教育阶段、评议阶段(党员自我评价、民主评议、组织鉴定)、组织处理阶段和总结整改阶段。各支部要严格按照以上程序开展工作。

在进行评议前,各支部要认真做好准备和动员教育工作,组织学习党章及党委有关文件,研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民主评议党员首先要让党员进行自我评价。党员自我评价,就是在学习讨论的基础上,要求党员对照党员标准,认真总结一个时期以来自己的思想、工作、学习、纪律、作风等方面的情况,实事求是地认定自己是否合格或属于哪个档次的党员。并将自我总结写成书面材料上交党支部,支部认可后,由党员本人或请人填入《民主评议党员登记表》中的自我评价栏内。

党员进行自我评价后,党支部要组织全体党员运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坚持党员标准,实事求是地集中进行相互间的民主评议,保证评议工作的质量。

员工转正自我评价总结范文第4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我们常常要写自我评价,自我评价是一种重要的评价形式,它属于人的自我概念的重要内容之一。写起自我评价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员工转正自我评价(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员工转正自我评价1

本人入职以来,在领导和同事的指导协助下,基本保质保量完成各项分配到的工作。在这段时间里本人熟悉了公司的业务内容和各项事务处理流程;完成了网站改版、DM单张的策划与制作和网站平台内容整理。

工作上我认真、细心且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和进取心,勤勉不懈,具有工作热情;性格开朗,乐于与他人沟通,有很强的团队协作能力;责任感强,确实完成领导交付的工作,和公司同事之间能够通力合作,关系相处融洽而和睦。

在工作期间,也发现了一些自己的不足之处,为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我会每天都去学习,每天进步一点点,边学边做,快速的掌握专业技能,本职工作得以顺利完成。同时,我会再接再厉,不断进取,每天有进步,让自己能够更加熟悉业务,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公司一起成长。

总之,在这一个月的工作中,我深深体会到有一个和谐、共进的.团队是非常重要的,有一个积极向上、大气磅礴的公司和领导是员工前进的动力。公司给了我这样一个发挥的舞台,我就要珍惜这次机会,严格要求自己,为公司的发展竭尽全力。在此我提出转正申请,希望自己能成为公司的正式员工,恳请领导予以批准!

员工转正自我评价2

在过去的“多长”时间里,我荣幸地参加了实习工作,并作为一名地铁安检人员为乘客服务。在服务的过程中,我对于安检工作有了新的认识,也对自己未来工作中所要使用的技能有了新的提升。

过去,虽然自己知道自己有可能从事地铁的相关工作,但是,仅仅限制于脑子里的想象。当我带着憧憬开始我的第一次实习的时候,才知道具体的工作并不像自己想得那么简单——给乘客指引,让乘客和所携带的物品过安检,检查可疑物品。

原来的想法不就是这么几件事情嘛,真到做的时候才发现,这些仅仅是我的工作,是工作中要做的事情。但是,把事情做好,我需要的不仅仅是做事,更是做事情时候的态度。 安检人员是和乘客首先接触的人员,需要第一时间去发现乘客中的可疑行为,同时,运用自己的影响力和制度赋予我们的职责,让乘客顺序安检、主动安检。因此,我在工作中注意到了和乘客的眼神沟通,用眼神来示意和影响乘客。

对于那些步伐匆匆没有对视的乘客,我会用声音提醒。说话的时候注意不催促,而是让对方收到提醒和关心。当对方坚持不予检查时候,我才会加上身体动作,保证所有乘客的安全是我追求的目标。

员工转正自我评价3

作为一名应届毕业生,初来公司,曾经很担心不知该怎么与人共处,该如何做好工作;但是公司宽松融洽的工作氛围、团结向上的企业文化,让我很快完成了从学生到职员的转变。

在监理工作过程中,我一直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及时做好监理的本职工作;专业和非专业上不懂的题目虚心向同事学习请教,不断进步充实自己,希看能够尽早独当一面,为公司做出更大的贡献。当然,初进职场,难免出现一些小差小错,这些经历也让我不断成熟,在处理各种题目时考虑得更全面,杜尽类似失误的发生。在此,我要特地感谢总监和同事对我的进职指引和帮助,感谢他们对我工作中出现的失误的提醒和指正。

员工转正自我评价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 人力资源 一体化机制 考核评价

当前,如何实现对人力资源的有效管理,构建一个有效的人力资源开发管理平台和体系成为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管理工作的重点。作为这个体系的构成部分,人力资源开发管理各大模块的完善和工作的展开显得尤为重要。人力资源开发管理各大模块的工作各有侧重点,但又是不可分割的,如同生物链一样,任何一个环节的缺失都会影响整个系统的失衡。2008年以来,广西电网公司将人力资源开发管理工作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积极构建培训、评价、使用、待遇一体化机制,不断提高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管理水平,促进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转变,有力地支持了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一、背景

1、社会和公司发展的新形势对人力资源开发管理提出了新要求

2008年以来,广西电网公司的发展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对公司人力资源开发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1)新的《劳动合同法》对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新要求

公司自2005年实行劳动合同制、劳务派遣制两种用工制度以来,一直执行两种薪酬制度,带来了的弊端。一方面是同工不同酬问题,即同类岗位的员工因身份不同薪酬待遇也不同,这有悖于新《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另一方面是新入企劳动合同制员工(一般是指2005年1月1日后由公司招聘录用,尚未熟练掌握岗位技术与技能,职业生涯处于学习成长期的员工,包括新劳动合同制员工和新劳务派遣制员工)薪酬待遇突变问题,即劳动合同制员工入企一年见习期满后,岗位薪级大幅提升至同类岗位老员工(一般是指2005年1月1日前由公司招聘录用,已熟练掌握岗位技术与技能,职业生涯处于稳定发展期的员工)的水平。这一做法,使新劳动合同制员工薪酬水平的增长曲线与其岗位能力发展的曲线不相吻合。同时,薪酬短时间内达到较高水平后,后续扩展空间有限,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他们学习培训、提高岗位能力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转变电网发展方式和电网技术升级换代对人力资源的新要求

近年来,社会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不断提高,对公司提出了全面提升电网各环节的智能化水平,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的新要求。为适应新要求,公司500kV超高压电网建设不断加快,城市电网智能化改造完善工作不断加强,越来越多的无人值班变电站改造和集控中心成立,电网的智能化水平持续提升。电网技术的发展,对公司人力资源提出新的要求,需要员工主动地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

(3)公司战略目标对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新要求

公司提出用8至10年时间,将公司打造成“电网坚强、管理规范、人才一流、服务优良”的国内先进省级电网公司。实现这一战略目标,不仅需要有先进的电网,更需要有完善的人力资源开发管理体系和高素质的人力资源。

2、2008年以前公司人力资源开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公司自成立以来,高度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开发工作,并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但随着电网新技术的发展和社会人力资源环境的变化,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已经不适应新形势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缺乏“能进能出”的灵活的劳动用工机制

公司每年通过招聘劳动合同制和劳务派遣制员工来解决生产的结构性缺员问题,但缺乏将优秀的劳务派遣制员工招聘为劳动合同制员工的“进口”通道。同时,作为国有独资企业,长期计划经济形成的用工观念使部分员工“铁饭碗”的观念根深蒂固。旧的用工观念与用工管理制度导致员工一旦上岗,无论能力高低,基本只能留用。“出口”的不畅通无法让不符合岗位要求的员工离开公司,形成了事实上的被动、消极的终身雇佣制。

(2)缺乏“能上能下”的动态的薪酬调整制度

由于公司工作分析、考核评价等基础工作薄弱,员工上岗套薪后,除非到达退休年龄或出现违纪违法问题等情况,薪酬才能“下”来,否则,即使工作平庸薪酬也降不下。由于没有根据岗位能力和贡献进行薪酬调整,导致员工产生“会干不会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学习不学习一个样”的心理,严重挫伤了工作和学习的积极性。

(3)考核评价制度尚不完善

考核评价是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系统的重要环节,有效的考核结果能为人力资源开发管理其他环节的决策提供客观依据。而公司2007年开始实施的考核评价工作中,在制度建设上还不够完善:相关部门的考核评价职责不够明确、流程不够规范、评分标准和量化标准不够细化;考核评价结果未得到充分利用,能力优秀的得不到提薪或晋升,不合格的也未予以降职或辞退。考核评价制度的不完善使其成为公司人力资源开发管理链条中的一块“短板”。

(4)培训管理还有待于加强,员工参加培训的内生动力不足

公司的培训流程管理不够规范:一些培训计划的制定还存在由领导或部门主管直接设定,而不是基于培训需求调查分析结果制定的现象;培训课程、师资和基地等软硬件基础尚不完善;培训手段不够丰富等等。由于培训管理上的不足和培训内容、方法缺乏吸引力,员工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不高。问卷调查显示,员工参加培训积极性为“较高”和“高”的比例仅为65.2%,部分员工培训的内生动力明显不足。

综上所述,一方面形势的发展要求公司不断提高人力资源开发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公司人力资源开发管理各模块尚不完善,培训、评价、使用、待遇这四大模块之间的结合不够紧密,缺乏有效联动,成为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工作中的一个瓶颈。

二、构建一体化工作机制的相关理论依据

2008年初,公司充分运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指导实践,着手研究培训、评价、使用、待遇各模块之间的结合与联动,着力建立人力资源管理各模块之间的有机联系和有效互动机制,并藉此提高人力资源开发管理水平。

1、正反馈闭环管理系统理论

正反馈闭环管理系统理论是指在传统和现代企业管理系统基础上构造具有激励约束性质的正反馈环节,将开环管理系统转变成闭环管理系统,从而显著改善企业管理系统的功能,并使系统本身产生自激发展功能,促进企业良性循环。企业实施正反馈机制是构造一种新型生产关系,是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企业的一种有效机制,有利于形成系统内部自我激励和自我约束。

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动机是由多种不同层次与性质的需求所组成的,在满足较低层次的需要基础之上,每个人都有向较高层次发展的需要,并成为激励和指引个体行为的力量。因此,在进行人力资源开发管理时,要重视员工自我提升的内在需求,设计满足员工不同层次需求的激励机制,帮助员工实现自我,促进员工和企业的“双赢”。

3、利益驱动理论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受利益驱动的。合理的利益驱动机制是实现人力资源开发行之有效的选择。通过招聘录用、辞退解约、薪酬待遇调整等利益驱动,加强对员工的管理,激励员工努力工作和学习培训,提高岗位能力,在通过能力的发展获得自身利益的同时,也促进企业效益的增长。

4、人力资本理论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指出,一个企业要想实现效益提高,必须拥有掌握现代知识和技能,适应生产力要求的人力资本,而这必须通过对人力资源的大量的教育投资才能实现。因此,完善培训制度,加大对员工教育培训的投资力度,努力把企业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是促进企业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

对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探索和运用,为逐步解决人力资源开发管理难题、提高人力资源开发管理水平奠定了理论基础,为确立构建一体化机制的工作思路指明了方向。

三、构建一体化工作机制的思路、实践和成效

1、工作思路

在上述理论的指导下,结合实际,研究建立了融员工培训、评价、使用、待遇于一体的管理模型,从整体上确立了一体化机制的工作思路。

以考核评价的结果运用为手段,充分发挥考核评价和其他管理模块之间的联结与促进作用,建立起培训、评价、使用、待遇一体化工作机制,达到完善规章制度、规范用工行为、有效激励员工的目的,不断夯实管理基础,实现对员工的闭环管理,从而全面推进公司人力资源开发管理水平的提升,促进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转变。

在一体化工作机制闭环管理系统中,培训是基础,是人才培养的起点;评价是手段,是衡量培训效果和使用、待遇的量化依据;使用是目的,是员工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待遇是保障,是员工激励的前提条件。其中,考核评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员工“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的综合测评,为培训、使用、待遇等管理工作提供量化标准和依据。通过考核评价,准确地衡量员工能力差距和培训实效,有针对性地实施培训工作;通过考核评价与岗位聘任与否挂钩,有效地畅通员工的“能进能出”通道;通过考核评价与薪酬的合理联系,有效地实现薪酬动态调整,激发员工工作、学习的积极性。

构建一体化机制的工作思路流程图如图1所示。

2、具体实践及成效

按照上述确定的工作思路,公司从完善考核评价制度、扩展考核评价结果应用、畅通员工“能进能出”通道、强化薪酬待遇的激励与约束作用、加强培训基础建设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积极推进一体化工作机制的实践。

(1)实施一体化机制的硬、软件基础建设

一是硬件基础建设――组织建设:公司成立人才培训与评价中心,各单位也相应成立专门培训与评价机构,并配备各级培训管理人员,为培训与评价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组织保障;基地建设:公司投入2000多万元资金建成南宁、柳州技能培训基地,整合优化北海培训中心、桂林培训中心。各分子公司在公司的统一规划及指导下,建立南宁、百色、玉林、桂林等单位级培训基地,形成以公司级培训基地为龙头,单位级培训基地为支撑的分工明确、布局合理的两级培训基地架构,为各类人员的培训与评价提供了硬件保障;师资建设:修订《人才培训师管理办法》,将人才培训师能力标准分为5个星级,实行星级评价和动态管理。组织考核评价及聘任,建设了一支由450名人才培训师及320名人才评价师组成的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网络培训系统建设:投入270万元资金建立网络培训管理系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信息系统来提高培训管理效率。

二是软件基础建设――构建培训管理体系:在国内电力系统率先导入ISO10015国际培训标准,构建公司、单位、车间、班组“四级培训管理网络”,从组织的层面明确四个培训管理层级的管理职责,并把培训内容明确划分到各级负责,使员工培训工作职责真正落到了实处,培训的针对性和系统性得到有效提升;构建管理制度体系:先后颁发了考核评价、持证上岗、岗位薪级调整等办法与规定,进一步明确各有关单位(部门)的考核评价职责,规范考核评价流程,明确员工“德、能、勤、绩、廉”的综合考核评价要求及考评结果的具体运用,并细化各考核指标的量化评分标准,从整体上建立了一体化机制的制度体系;加强学习资源开发:开发124个生产技能岗位的《岗位培训手册》,分级编制了涵盖供电企业28个主要技能工种的技能评价标准、持证上岗培训大纲和教材,建立起库容为10万多道试题的试题库,结合安全生产需要开发出21门培训电子课件和视频学习课程。教材、题库的开发满足了员工个性化、差异化的学习需求,提高了员工学习培训的自主性与积极性,使一体化管理工作朝着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的方向迈进。

三是积极开展大培训大评价――公司各级单位及部门齐心协力,共同推动一体化机制的运作。2008―2009年,共培训员工22万人次,评价8647人次。

(2)员工使用与考核评价结果密切联动,解决员工能进能出问题

将考核评价结果作为员工是否胜任岗位工作的主要衡量标准,作为人才招聘、岗位调整、劳动关系存续与否的依据。对考核评价优秀的员工,可由劳务派遣制招聘为劳动合同制,打开了员工的“进口”通道;对考核评价不合格、不胜任岗位工作的员工,经培训后,二次评价仍不合格的,予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务派遣协议)或调整岗位,打通了员工的“出口”通道。

近两年来,公司择优招聘考核评价成绩为优秀的796名劳务派遣制员工为劳动合同制员工,配置到调度、变电、线路、营销等生产空缺岗位上。同时,与初次考核评价不合格、经培训后二次考核评价仍不合格的1名劳动合同制员工和22名劳务派遣制员工解除了劳动合同或劳务派遣协议。员工的“能进能出”得以实现。

(3)薪酬与考核评价结果密切联动,实现薪酬动态调整

一方面,按照新员工能力发展规律调整薪酬制度。从新员工能力发展角度出发,调整原有薪酬制度,明确新员工的岗级薪级设置。调整后的薪酬制度规定:新入企的劳动合同制员工和劳务派遣制员工执行同一个薪酬制度。新员工通过五年时间的学习培养与考核评价,其薪酬待遇可达到或接近同类岗位老员工的水平;在五年的学习培养期内,考核评价合格或优秀的员工,薪级晋升一级;考核评价不合格的员工,薪级降低一级。薪酬制度的调整与完善,一是较好地贯彻落实了《劳动合同法》的精神,解决了同工不同酬的问题,使公司的用工行为更合法、合规;二是在五年的学习培养期内,通过定期的(一年一考评)考核评价,衡量员工能力发展,并相应调整薪酬,这既符合能力与薪酬相匹配的发展规律,解决新员工薪酬待遇突变问题,又能不断地激发员工参与培训、提高技能的积极性。

另一方面,对老员工进行薪酬动态调整。随着电网技术的革新和企业的发展,老员工的能力发展能否适应公司发展需要也要进行衡量。因此,公司引入考核评价这一有效载体,定期(三年一考评)对老员工进行考核评价,以考核评价结果反映老员工能力变化,并与薪级变化挂钩,实现薪酬动态调整:考核评价为优秀的员工,薪级晋升一级;不合格的员工,薪级降低一级;仅为合格的员工,薪级不作调整。

通过加强薪酬动态调整与员工能力相联系,特别是薪酬体系的设置与新员工的能力发展规律及贡献大小的高度耦合,充分发挥了薪酬体系的激励效能。2009年,公司有2100多名员工晋升了薪级,239名员工降低了薪级,实现了待遇的“能上能下”。

(4)培训与考核评价结果密切联动,更有针对性地实施培训工作

公司大力推动培训与考核评价工作联动,总结分析考核评价结果,查找出员工的能力差距,制定富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并将此分析结果反馈至各级培训管理网络。各级培训网络以此为参考,根据本级培训职责,结合员工的培训需求和各工种员工工作的忙闲时段,统筹培训活动实施与实际生产任务的关系,及时调整培训项目内容、时间及教学方式,在解决“工学矛盾”的同时,使培训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

通过一体化机制的应用与实践,员工的观念有了较大转变,既激发员工的学习动力,也让他们感受到了压力,增强了学习岗位知识和技能的主动性和迫切感。从2009年的调查反馈情况来看,选择参加培训积极性为“较高”和“高”的员工比例由一体化机制建立以前的65.2%上升为82.5%,员工培训的内生动力得到切实提高,学习热情和不甘落后的拼搏精神得以有效激发。

培训内生动力的提升和培训工作的加强,促进了员工综合素质的提升:员工综合考核评价的优秀率从2007年的17.8%上升到了2009年的34.5%,不合格率从2007年的21.7%下降到了2009年的2.4%。在南网公司2009年组织的技能大普考中,公司变电运行值班人员成绩排名第一。在南网公司2010年配电运行人员和地调继电保护整定人员技能普考中,公司两项成绩均名列五省区第一名。

总之,公司构建员工培训、评价、使用、待遇一体化工作机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公司人力资源开发管理水平有了较大提升,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制度更加规范完善。培训、评价、用工、薪酬等方面的管理制度更加规范完善,真正实现人员的“能进能出”和薪酬的“能上能下”。二是观念有了较大转变。用工改革和管理创新的促进了员工观念的转变。人员“能进能出”和薪酬“能上能下”的激励约束机制,使员工及管理者深受触动,原来的“铁饭碗”和“干好干坏一个样”、“学与不学一个样”等旧观念有了较大转变,岗位管理的理念也为大家所接受。三是教育培训和考核评价工作进一步加强,员工培训的积极性和综合素质有了较大提高,涌现出了一批专业技术技能拔尖人才。真正促进了公司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的转变,为公司生产经营各项工作上新水平提供了人力资本保障。

四、建议

全面总结公司近两年来推行一体化机制的经验,我们发现有一些环节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绩效管理需真正建立并与现行的考核评价工作紧密结合;培训工作在满足员工的多样化培训需求方面还有进一步扩展的空间;考核评价的范围还有待于进一步扩大,题库的分级建设与管理工作还有待加强。目前公司的考核评价工作还局限在生产一线的技术、技能人员,下一步要逐步推广到管理岗位人员,研究通过建立胜任力模型等方法对管理人员进行考核评价,使管理人员的“升、降”均有量化依据,真正拓宽管理人员的“能上能下”通道。同时,在现有考核评价题库的基础之上,建立分级、分类的题库,为进一步对各类员工开展科学的考核评价做好基础工作。

总体而言,公司构建培训、评价、使用、待遇一体化机制的方向是正确的,思路是清晰的,措施是得力的,成效是显著的,对我国国有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管理具有较好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 彭龄:普通心理学(修订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梁裕楷、袁兆亿、陈天祥: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M].中山大学出版社,1999.

[3] 靳希斌:教育经济学(修订本)[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4] 西奥多?W?舒尔茨:人力资本投资――教育和研究的作用[M].商务印书馆,1990.

[5] 马克思恩格斯论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

[6] 王守恒:教育动力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7] 金玉成:正反馈闭环管理系统理论[N].经理日报,2002-09-10.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