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14554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59分钟。
变更调查工作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字】:新时期;林地;变更调查
1 、变更调查工作的过程分析
林地变更调查工作过程主要是先对植物造林森林采伐进行管理与调查,在此过程中需要使用先进的遥感影像技术,然后对土地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进而核实实际的林地土地使用情况,最后将所有的资料上传到数据库之中,使得数据库中的资料及时的更新。在林地变更调查的过程中,主要的工作步骤如下。首先,准备相关的数据与林地调查相关的资料,林地的范围大小、地形的变化等也需要相应的资料供相关人员使用。其次,林地变更调查主要分为内业的变更与外业的核实两项工作。林地变更调查工作中工作的管理与调查的数据需要经过相应的计算机软件进行分析。这样才能够保证数据的准确性,然后将得到的的数据更新到数据库之中。在更新数据库时,需要对数据的参数进行详细的调查与修改,这能够最大程度的保证数据库数据的标准化。在更新林地的信息时,应该在前期数据库数据的调查基础上对本次调查的数据进行叠加形式的分析与整合,这样才能够保证林地数据库的完整性与全面性。对于林地变更调查的统计与汇总,这是调查工作中最后一项,但是在此工作中工作人员会忽视其中的小细节,导致林地变更调查数据出现较大的误差。调查人员应该使用现先进的编制统计软件对变化的数据进行分析,并将数据及时的更新到数据库之中。
2 、新时期林地变更调查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2.1 遥感影像技术分析
由于遥感影像技术自身具备的局限性较大,因此应该加强此技术的研究与优化工作。在新时期的林地变更调查工作中,我国主要使用遥感影像技术,使用此技术虽然能够较好的区别林地与非林地的情况,但是此技术却存在着较多的问题。遥感影像技术存在的问题主要有,首先,对于荒山与幼龄林地的判别难以保证准确性;其次,使用遥感技术提取林地的图像时,只能提取新建设的林地影响;遥感影像技术对于林地的调查具有深远的影响。由于遥感影像技术存在以上的问题,在实际的林地变更调查工作中,应该加强此技术的研究与优化,这样才能够全方位的调查变更林地的图形,还能够显著的减少调查的工作总量,与此同时显著的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2.2 调查工作的操作分析
目前,我国的林地变更调查工作的相关操作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很多的细则不是十分的规范与完善,相关部门应该对操作进行进一步的改进与优化,这样才能够最大程度的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在现有的技术操作规程中,对于林地图像的规定不是十分的清晰与详细,调查人员在操作时会发现林地的边界与资料严重不符的问题,这使得林地的图像出现较多的、细小的图斑,严重的影响了调查工作数据的准确性。为了较好的避免调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调查人员应该使用平面切割的方法,这样不仅能够保证图斑与林地边界的一致性,还能够对图斑进行多次的修改,并且不会影响林地图像的观测效果。林地变更图斑需要核查的因素较多,调查的过程中出现的数据量也较大,为了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在实际的调查工作中,应该核查好林地的数据并详细的记录。在调查林地的情况时,工作人员应该借助相关的数据信息与地理信息,这样才能够得到更加准确的数据,还能够减少工作总量。林地变更调查的工作中,对于面积较小的图像,应该根据不同地形的变化情况进行确定相应的操作及应该核实的数据。
2.3 加强林地信息系统的整合使用性
目前,我国的林地调查工作中仍然存在着大量的问题,但是林地信息的作用于价值没有完全的发挥出来,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对于信息的利用不合理。这不仅浪费了信息资源,还不能够保证各个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下,加强林业信息系统的整合是十分必要的一项工作。相关部门应该根据当今时代的需求制定一个系统的、全面的林业信息系统,并以林业为平台,使得系统能够满足不同部门的工作需求,并对不同的部门设置相应的访问权限。此外,林业信息系统中的数据还应该通过相关的软件及时的反应到一个平台之上,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实现数据的共享,减少不同部门的重复记载工作。
2.4 严格要求林地变更调查工作
为了保证林地变更调查工作的顺利实行,最大限度的保证数据的准确性,调查单位应该严格的按照国家相关的规范与法律进行。我国各地对于林地的变更调查要求十分的严格,并且各地的具体林地变更调查又存在着一定的差别,因此,调查单位应该根据实际的林地情况进行分析,这样才能够保证调查工作的质量。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我国的林地变更调查工作量逐渐的增加,林地变更调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也慢慢的显示出来,相关部门应该对调查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制定出合理的、科学的应对方案,这样才能够保证林地变更调查工作的顺利实行。在林地变更调查工作中,最为重要的是解决好林地与非林地之间的转移问题,为了做好这项工作,各个省市、县级的林业部门应该不断的增强合作力度,加强调查工作人员的培训,不断的增强相关人员的专业知识。各个林业部门还应该根据当地林业的实际情况对林地变更调查工作进行整体性的组织,这样才能够保证制定出的方案适合当地的调查工作。各地的林业管理部门还应该对本地区的林地变更地实行严格的合适工作与管理工作,此外,还应该对林地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与总结。只有加强对林地变更调查工作的严格要求,才能够保证林地变更调查工作的顺利实行。
总结:本文对新时期的林地变更调查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相关部门只有勇敢的面对调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积极的采取应对问题的措施,才能够更好地促进我国林地变更调查工作的进行。
【参考文献】:
[1]严德志浅析我国林地变更调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J] 中国科技,2015(34)90-92
变更调查工作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农村土地调查,土地变更,MapGIS
1 县级农村土地变更
县级数据变更及更新是指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依据外业调查结果,利用建库软件对县级数据库进行变更与更新,并输出增量数据库及相关统计报表。生成增量数据之后,使用国家统一下发的更新数据上报软件检查增量数据库及相关统计报表,通过后生成更新数据包,汇交上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
1.1更新目的与原则
为了保证土地调查数据的现势性,遵照以下原则对县级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进行年度更新:
(1) 真实性原则:以各要素实际变更数据为依据,做到数据、图件、实地三者一致;
(2) 高精度优先原则:当更新数据源与本底数据库的精度不一致时,低精度数据服从高精度数据;
(3) 质量检查原则:要对数据库更新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进行检查,使其满足《规程》、《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和本规范规定的各项质量要求。
1.2更新方法及要求
(1)根据更新技术规定,制定科学合理的更新技术方案;
(2)经国务院和省级人民政府批准,有行政区划调整的,调整相应的行政界线及控制面积;
(3) 土地权属、土地利用、基础地理等信息发生变化的,应对变化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并对数据库进行相应的更新;
(4) 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应同步更新,保持图属的逻辑一致性;
(5)更新数据源为多源数据时,应保证数据间的相互衔接;
(6) 建立完善的文档管理制度。保存更新过程中的各种文档,并进行记录备案,以备查阅。
2变更流程
农村县级数据变更及更新完成后把更新数据包上报到市级数据变更数据库;再由省级变更数据库汇总完后打包更新数据成果上报到二调国家级数据库。县级数据库变更总体流程如下图所示:
图1县级数据库更新总体流程
3 数据预处理
3.1变更前数据处理
3.1.1数据结构调整
① 增加缺少的属性字段,如地类图斑增加更新草图、新增建设用地状况分析、新增耕地类型、耕地减少类型、图幅号、更新说明字段。
② 各个图层的属性结构可以查阅土地调查数据库更新标准。
③MDB数据转换为MAPGIS数据后图层属性字段是中文字段,使用数据升级中的“由中文属性结构升级到标准属性结构”;使用数据升级中的“由英文属性结构升级到标准属性结构”。
3.1.2 零星地物编号
农村二调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中零星地物编号字段带有分子分母,分子为零星地物所在的图斑号+零星地物编号,分母为零星地物地类编码,变更上报数据中必须统一采用数字形式重新编号。
3.2变更前数据检查
3.2.1 拓扑检查
县级农村变更时,一定要保证数据拓扑的正确性,必要时还可以借助平台进行拓扑检查和修改。
3.2.2属性检查
(1) 数据检查别要注意标识码唯一性的检查,各个图层的标识码必须有值且唯一,否则会导致导出的更新数据vct中出现拓扑错误。
(2) 务必保证数据库中以村为单位的图斑编号是唯一的,不能有重复值。
(3) 确保数据库中标识码属性值没有重复或为空的情况。
(4) 设置数据库的地图参数,坐标系设为西安80坐标系,其他的设置按相应的规范设置。
3.2.3数据库属性修改与填写规范修改
(1) 原二调数据库标准中耕地类型为T、P,当耕地类型为P时,属性值为空。因此需要将原始数据库中T改为TT,空值或P改为PD
(2) 可补充为耕地的园地,地类备注中填KB。“可视为补充耕地的园地”包括可视为补充耕地果园(021KB)、可视为补充耕地茶园(022KB)、可视为补充耕地其他园地(023KB)
(3) 新增耕地类型填写规则:ZL(土地整理),FK(土地复垦),KF(土地开发),QT(其它原因)
(4) 建设用地类型填写规则:PJ(本年度以前批准本年度建设(即本年度以前批准未建设,本年度建设)),B(本年度批准本年度建设),P(本年度批准本年度未建设),W(本年度未批先建);其中PJ为变更前地类备注中带P,变更后为建设用地且不带P,其中B、 P、 W是在新增建设用地情况下必填,建设用地内部变化不填写。
(5) 土地分类编码,更新标准中删除该字段。但系统中保留该字段,变更时可以录入细化值,以便汇总输出新增建设用地细化分类面积汇总表。
3.3 数据汇总
变更前,先对历史数据库汇总数据,导出相应的各类面积表,并检查一级、二级地类面积表是否与数据库相对应。
4 数据变更与问题处理
4.1 数据变更
数据变更操作流程:建立变更项目变更提交入库。
(1) 建立变更项目
变更项目范围的获取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通过鼠标直接点击图斑选取,另外一种是通过解析编辑导入外部测好的范围。变更范围的选择应尽量避免产生碎小图斑,否则可能会导致变化量为负值。
(2) 变更
提供了多种变更方式,包括针对土地利用的变更和针对权属的变更等变。按照数据库要素类型划分,数据库变更分为四种类型:单图斑内单起变更、单图斑内多起变更、多图斑内单起变更、多图斑内多起变更。
更新数据库是由变更后数据和变更前数据叠加分析产生,因此在数据变更前一定要备份变更前数据。在变更前需要进行设置的几个地方:
a.图斑编号的规则设置
使用工具菜单下的【最大值查询配置】功能,设置图斑编号代码级别以及图斑编号长度。当图斑图形发生变化时就依照最大图斑号续编。
b.变更专题设置
点击“变更在办”右键使用【变更设置】进行配置。主要配置以下几项:
变更的专题:要进行变更的专题。依据图层:获取变更范围时依据的图层。
(3) 输出更新上报成果数据
① 变更:将工程进行变更操作后提交入库。
② 导出增量数据:使用管理系统中增量数据包菜单下的【导出增量数据】,选择没有进行过变更操作的工程,系统自动将变更后的工程和没有进行过变更操作的工程叠加,点击输出后就可以得到更新数据VCT和更新过程数据VCT。
③ 编辑变化量:按照土地调查数据库更新规范,当图斑变更后地类为新增建设用地时,根据外业调查结果记录,填写“新增建设用地状况”;在导出增量数据包后使用管理系统中【编辑变化量表】功能编辑这些属性值。
④ 数据汇总:使用管理系统中【数据汇总】功能对进行过变更操作的数据汇总。
⑤ 表格数据输出:使用管理系统中【变更数据汇总表】功能输出变更相关表格。耕地变更情况汇总表以公顷为面积单位,变更一览表以平方米为面积单位。
4.2 存在的问题与处理
(1)导不出增量包
检查方法:
a. 工程xyz索引中scode的值。发现历史工程中,例如:文件“北流二调工程.xyz”中scode的值为“4503289”,而北流市实际行政区划为“450981”。变更工程中scode不正确。
b. 历史工程和变更工程中均未设置地图参数。
c. 历史工程中有“标识码唯一性检查”错误。
修改方法:修改错误后,重新导增量包。
(2) 输出面积不等
a. 输出的“地类变更一览表.xls”中建设用地的面积与“建设用地变更汇总表.xls”、“新增建设用地变更汇总表.xls”中建设用地面积不相等。
b. 输出的“地类变更一览表.xls”中耕地的面积与“新增耕地情况汇总表.xls”中耕地面积不相等。
检查方法:
a. 在地类变更一览表中查到部分建设用地的【新增建设用地类型】的字段值未填写,经手工累加统计,此类错误的建设用地面积正好等于缺少的建设用地面积。
b. 在地类变更一览表中查到部分耕地的【新增耕地类型】填错,或者未填值。经手工累加统计,此类错误的耕地面积加上“新增耕地情况汇总表.xls”中耕地面积,正好等于所有新增耕地面积。
修改方法:导出增量包后,编辑变化量属性一览表,然后数据汇总,输出变更上报表。
(3) “建设用地变更汇总表.xls”和“新增建设用地变更汇总表.xls”中的【本年度批准本年未建设的面积的建设占地面积】不相等
解决方法:
在地类变更一览表中查到建设用地“本年度批准本年未建设”的数据中,有一条记录是从205地类变更为201地类,所以本条记录不属于新增建设用地记录。正好等于“建设用地变更汇总表.xls”中的“本年度批准本年未建设的面积的建设占地面积”。
(4)做变更后地类图斑中会有重叠弧度
问题应该在于作业员做项目变更时,选取的项目范围太小,在变更过程中引起了拓扑错误。相邻变更范围建议使用共同的项目范围,即把项目范围划大些,在一个项目范围内可以做多个变更。
5 小结
总之,二调县级农村数据库的变更对于我国国土部门建设与规划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以笔者多年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与工作感受写了这篇文章,希望能给读者的工作带来便利,
参考文献
[1] 高寿峰,马友华,朱兆明,王强,刘晓莉,梁红霞;安徽省土壤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议[J];安徽农学通报;2003年06期
[2] 樊志全;永远的地籍管理[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1年
[3] 徐洁;南京启动土地利用现状更新调查[N];江苏经济报;2001年
变更调查工作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资料 ,土地,调查
为了切实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加强土地资源和土地资产的管理,建立以地籍资料为基础的新型土地管理模式,全国各级土地管理部门依据国家和各省的有关技术要求,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采用了不同的成图比例尺、技术手段和作业方法,完成了本县的初始(更新)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工作,从而建立了土地管理的基础资料。
成武县国土资源局早于2004年底就完成了在土地资源详查成果基础上的土地利用现状补充调查,形成了第一代土地利用调查成果(比例尺1:10000)。但是,随着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老的调查成果及作业手段已不能满足新形式下各级政府的工作要求。为此,成武县政府投入了相当的资金和人力,2007年10月至2008年7月对县区建成区(镇)范围外的土地,利用新拍的航空摄影相片、采用先进的测绘仪器设备、聘用技术精良的专业测绘队伍,开始了新一轮的土地利用现状更新调查(比例尺1:10000);2009年10月又在乡镇范围内采用同样的方法开始了土地利用现状更新调查(比例尺1:10000)。完成了该项调查工作(面积988.35平方公里)。从而建立起科学、翔实、图数一致的土地利用现状信息管理系统,为实施城乡土地统一管理奠定了基础,成为成武县数字地籍、现代地籍不可缺少的基础资料。
几年来,为了保持该项成果的现势性,针对成武县数字地籍的特点,成武县国土局从调查方法的确定,调查人员的选择,调查质量的把关直至调查成果的上报等,初步形成了一种土地调查的作业模式。
1、依靠专业队伍是完成土地调查的捷径
基础资料建立以后,日常地籍资料的更新和维护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如果不及时对地籍成果资料进行更新补充,那么几年之后所有的地籍资料又将成为与实地不相符合的地籍“垃圾”。数字地籍进行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的特点是:技术要求高、数据处理复杂。
一旦操作不当将会出现更大的有时甚至是难以弥补的错误。由于近几年成武县建设发展日新月异,城镇建设速度突飞猛进,农村经济发展也不甘示弱……总之变化数量较多,变化面积较大。仅仅靠县国土局独立实施调查都存在相当大的困难。因此,近几年来成武县国土资源局一直聘用山东省国土信息中心作为专业技术队伍来共同完成每年年度变更调查任务。
成武县国土资源局主要负责作业技术和调查过程的指导,以及全县数据的汇总;并负责配合专业队伍做好外业调查的组织及成果核查工作,具体实施调查的全部工作(外业调查和数据处理)。
2、周密组织、做好各项准备是完成土地调查的前提
要确保土地调查工作的顺利进行,最主要的工作是做好调查前的各项技术准备工作。
土地调查的准备工作一般包括:组织准备、技术准备、物质准备以及制订合理的调查工作进程表。其中技术准备又是各项准备中的重要环节,是整个调查工作的大前提。技术准备具体内容如下:
(1)工作底图的准备
用上年年末1:10000土地利用现状图一套(外业工作底图),将已经变更的权属界线、已批准的国家建设用地范围界线标绘上图。
(2)数据准备
将上年10月31日至今的建设用地勘测数据及已形成的有关地籍测绘成果(土地登记成果)数据拷盘;上年变更调查年末数据的准备,上年数据库的整理与检查等等。
(3) 作业方案的准备
制定本年度变更调查作业实施细则。
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做好技术准备工作同时,还应完成必要的物质准备(落实经费、工作场所等),才能制定出合理的时间安排表,使整个调查工作有条不紊、忙而不乱的有序进行。
3、熟悉要求、做好业务培训是完成变更调查的关键
搞过变更调查工作的同志都知道:变更调查工作年年搞年年新,年年都会有不同的要求。因此,必须要求我们每个从事变更调查工作的人,都必须熟悉当年调查的具体要求,针对不同的要求确定不同的作业方案。作业方案确定之后,调查人员对调查方案的理解和执行是保证调查成果质量的决定因素。因此,对每一个参加作业的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就成为我们必不可少的―个工作环节。培训重点主要是本年度变更调查的具体内容,注意强调与往年的不同点以及我们的作业方法等。一般情况下的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本年度土地利用变化情况的调查(可能每年会有不同的要求)
对各地类、权属的变化,按照土地变更调查规定,调绘上图,并进行图形、属性数据的编辑修改,按规定要求进行面积计算及汇总统计。
(2)完成变更调查范围内(建制镇内部变化除外)各类地形、地物的修、补测及数据完善
(3)数据库中各类数据的整理
如:行政界线、权属界线的调整、各类代码的调整、数据的拼接、各类数据关系的理顺等。
4、层层把关,搞好过程检查是完成变更调查的根本
不同的作业过程有不同的作业特点,更会有不同的检点。我们根据不同的作业阶段采取不同的检查方法,以确保调查成果的准确性。
(1)外业成果的检查
外业调查是整个调查工作的基础,外业调查成果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变更调查成果的质量。变化的地类、新增的地形地物是否准确的表示在工作图上;新设地类、可调整地类是否按规定调查上图;变化的权属单位名称、调整的权属范围线是否获取了合法依据并正确表示上图等等,这些必须在外业工作人员撤离调查区之前检查处理结束。因此,我们要求外业工作人员有计划的按乡(镇)逐个展开。首先排出工作进度表,交各乡镇土地管理所;再由各乡镇土地管理所做好变更调查的配合工作。
我们在外业调查前,参加县局统一外业作业人员的技术培训;外业调查中,县及时做好调查作业的指导和进度情况的落实;当全县外业调查工作结束时,由县局组织参加,各乡镇土地管理人员到场的外业作业调查成果检查会。在县局技术人员重新强调技术要求和检查方法后,各乡镇土地管理所的同志对各自辖区的外调成果现场实施检查,遇到问题及时提出,由我们专业队人员现场解决,必要时到外业现场核对。各乡镇还应将对查出的问题逐一记录下来交给县局的技术人员,切实保证外业调查成果的准确性。
(2)内业成果的检查
我们的内业作业由内业人员集中统一完成。在整个作业过程中,我们指定专门的技术人员全程指导,遇到问题及时处理解决。总体上讲,内业数据修改、整理按照菏泽市地籍信息系统的要求实施,数据汇总严格按照国土资源部和省国土资源厅的文件要求执行。
具体地说,在进行地形、地物的修改时,注意了与日常地籍调查成果的衔接。
(1)一般地类变化的:按照外业调查工作图的标示,逐一将变化范围线、变化地类、地物修改上图。
(2)已经批准的国家建设用地项目:用上报的建设用地图形数据修改权属变化范围界线及地类变化界线。
(3)已经登记发证的宗地:用登记发证的地籍调查成果修改权属界线、地类界线及地形、地物等。
(4)各级行政界线变化的(包括村组调整的):以文件为准(村组调整的必须有文件)以图为参考,必要时到实地勘察,将正确的界线修改上图,并进行相应宗地代码、归属代码、数据库的调整与检核等,以保证数据成果的准确性。
由于变更数据提交时间要求严格,因此我们率先完成地类界线的修改、面积的计算、数据的汇总,按国家和省国土资源厅的时间要求提交数据;后进行地形、地物和权属界线的修改完善,始终保持了成武县数字地籍的现势性。
总之一句话:按照国家和省国土资源厅的具体要求进行数据汇总,按时完成任务。
变更调查工作总结范文第4篇
自1990年以来欧洲各国强烈关注工作满意度和工作(岗位)质量的发展但在此期间工作(岗位)质量并没有显著变化的迹象各国调查结果表明总体工作满意度较高只在希腊和葡萄牙有部分员工表达了对其工作的低满意感到2000年欧洲20%的员工声称对工作不满意希腊、意大利和西班牙的员工有相对高的工作不满意度而在丹麦、法国、以色列、荷兰9o%的员工表明对其工作满意工作满意度最高的国家奥地利
欧洲工作满意度的调查数据表明从1995年至2000年所调查的员工满意度总体保持在84%的高水平上在这些报告中员工表明他们“非常满意”或“满意”其工作条件然而最近五年在欧洲l5个国家中有9个国家的调查显示感到对工作满意的员工比例下降;只有在丹麦、芬兰、英国、奥地利、德国和希腊感到对工作满意的员工比例有所增加
欧洲的研究机构2001年对新的成员国进行同样的工作状况调查包括塞浦路斯、捷克、爱沙尼亚、匈牙利、拉脱维亚、立陶宛、马尔它、波兰、斯洛维尼亚调查结果显示这些国家员工的工作满意感低于欧盟其他l5个国家2000年的平均水平总体来说其员工满意的比例72.5%只有马尔他和匈牙利拥有超过80%的满意员工
二工作(合约)状况
aiser(2002)[对欧洲各国工作满意度调查资料进行数据分析就总体工作满意度而言非全职工作者(每周工作l5~29小时)最高;固定期限的全职(每周工作30小时以上)和非全职时间工作者在“工作安全”(意指“雇佣安全”)上满意度最低;自我雇佣者在“工作的小时数”方面具有较低的满意感按照奥地利调查的结果具有永久工作状况的员工比具有固定期限或临时工作状态的员工具有更高的满意度这表明随着雇佣安全性的提高工作满意感上升了在意大利的调查数据中工作状态的调查显示自我雇佣和具有不稳定性工作的人一般表示了更低的满意感而且几乎在对工作各方面的评价均如此而且临时员工至少对工作时间满意;而永久合约员工对工作关系满意且对职业或工作前景最为满意
同时失业背景不论其失业时间的长短即使失业状态已结束仍会对工作满意感有负面影响
Casaca(2010)指出客观不稳定性(例如合约期限)与较弱的工作质量感知(主观不稳定性)相联系数据表明具有永久工作合约的员工在工作的各个方面都比没有永久工作合约的员工更满意按照工作满意感的外在部分评价来看这两类员工的态度具有一定的冲击力:4l%的非永久合约员工认为他们对工作“不满意”或“一点都不满意”而只有10%的永久合约员工表明对工作“不满意”(满意感的外在部分指诸如工资报酬、晋升或工作安全感等因素)
Rose(2001)分析了许多可能影响工作满意感的因素包括个人福利、工作时间、工作方向、财务变量、雇佣合约、市场和工作的灵活性等他发现工作合约的形式影响工作满意度的最重要因素有正当的合约(有晋升机会年度薪资增加年终奖励等所有内容时工作被认为永久性的)情况显著促进工作满意感同时不会无薪加班的情况也会边际促进工作满意感关于工作满意感与工资收入呈线性关系的证据几乎不存在有被认可的职业发展路径的工作也与工作满意感显著相关的因素
三性别因素与年龄因素差异
(一)性别因素
BenderDonohue和Heywood(2010)[nJ指出长期对不同性别的收入差异的研究热点逐步转向了对不同性别的工作满意度研究事实上关于工作满意度的决定性作用对工作满意度的兴趣产生了一系列的合理的发现最引人注目的主题性别角色否决定工作满意感的决定性因素在性别角色差异与工作满意感的关系上Clark(19961997)提出一种“期望假设”:女性由于对工作的期望值稍低因而即使她们在获得的报酬、招聘/解聘、晋升和职业前景方面具有非常明显的劣势她们的工作满意感也会高于男性员工的满意度aiesr(2002)的分析表明德国和英国的女性工作满意度符合这一“期望假设”;在丹麦这种情况不明显;而在荷兰和葡萄牙情况正好相反
(二)年龄因素
年龄因素对工作满意感的影响总体呈“U”型曲线即相对年轻和相对年长的人士工作满意度高于中间年龄组(Clark等1996Sloane和Ward2001Blanchtlower和Oswald2001)但各个国家的调查据显示了不一致的模式在某些调查中数据显示随着年龄增长工作满意感增强而其他一些调查显示的结果则相反也有一些调查显示年龄和工作满意感没有确定的联系例如捷克、丹麦、芬兰、意大利、荷兰和瑞典的调查表明随着年龄增长工作满意感增强;而在意大利受过良好教育的年轻一代比没有接受足够教育的上一代员工对工作更满意在此教育起着关键的决定作用
奥地利和罗马尼亚的调查显示工作满意感随年龄增加而下降在爱沙尼亚和匈牙利年龄因素对工作满意感高低影响不大在西班牙工作满意感最高的群体年龄低于19岁(54.5%的人认为非常满意)和高于65岁的群体(64.8%的人认为非常满意)在葡萄牙年龄在25至54岁的员工比其他年龄组的对照员工感到更满意:这组人群的80%感到满意而在更年轻或更老群体中最高比例只有75%感到满意然而更老的年龄组(包括55岁及以上)具有“完全满意”的比例更高(5%平均2.8%);更年轻组的员工有更高的“完全不满意”比例(11.3%平均数为6.8%)在保加利亚36至45岁年龄组显示对他们的工作状况最大程度的不满意:31%的员工“不太满意”或“非常不满意”按保加利亚研究者的说法这组人群相对应的经历过20世纪90年代该国“转折危机”影响最严重的一代(对其职业和个人生活均有影响)
因此年龄作为一项社会人口统计资料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与不同国家的发展状况及不同年龄组人群整体社会经历有关同时作为年龄因素的一项附加特征身体的健康状况对工作满意度有一定的影响:身体健康状况为“差”或“很差”的人群对总体工作满意度有负面的影响
四工作自治和相对收入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
guyen、Taylor和Bradley(2003)[12J指出影响工作满意感的一个变量可能员工在工作中感知的以自己的方式完成工作的自主程度预期的关系感知的工作自主程度越高工作满意感越高
guyen等通过对荷兰2000年工作满意感调查数据的分析得出结论:工作自治(即拥有决定自己工作方式的权力)强烈影响工作满意度
其他国家的调查结果似乎均显示工作满意感和工作自主度的关系所观测的主要趋势:工作中拥有更高工作自主度的员工其工作满意感也更高工作自治或工作自主度虽然在不同的国家以不同的方式定义但其总体包括员工有更大的自主度决定其工作时间的安排、选择或改变完成工作任务的顺序和工作方式、工作节奏、独立做出工作决定、决定工作休息的时间安排等
工作满意度一个总体的概念有研究者指出可以用二级指标(如对收入、工作时间、工作安全感、晋升前景、工作自主度等)来衡量和表示工作满意度guyen(2003)和(2001)的研究表明就收入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而言相对收入与绝对收入对工作满意度起着同等重要的作用相对收入指个体与周围工作环境、家庭环境以及劳动力市场环境的同等劳动者相比较得出的收入水平例如在保加利亚和俄罗斯数年间这两个国家的绝对薪资水平垂直下降但工作满意度并没有随之产生巨幅变化这一假设与“公平理论”中的某些观点有相似之处
五工作满意感与工作时间/工作一生活平衡
(一)工作时间与工作满意感
人们预期工作满意感与工作时间应该负相关的:即工作时间长的人士比工作时间短的人士具有较低的工作满意感然而调查结果显示不同国家的被调查者回答并不一致例如丹麦和葡萄牙的调查显示事实上工作时间与工作满意感存在正相关关系即工作时间更长的人对其工作更满意(虽然需要指出收入可能对此关系进行了调节因为工作时间越长工作收入越高)丹麦的调查结果显示工作时间更长的人比工作时间更短的人对工作更满意同样丹麦的工作满意感调查也显示一周工作时间超过45小时的人比正常工作时间(一周工作37小时)的人对工作更满意
英国研究者发现兼职员工与全职员工相比其工作满意感没有显示高或低的差别然而女性兼职员工在“报酬”和“时间”方面比女性全职员工满意感更高而在“工作本身”方面满意感更低工作时间短的男性员工(一周工作1至15小时之间)比一周工作30至48小时的男性员工对“工作时间”项目的满意感更高奥地利调查结果显示每周工作时间更少工作满意感越高每周工作时间低于30个小时的人群工作满意感指数高于其他工作更长时间的人群每周工作时间超过40小时的人群工作满意感指数最低
保加利亚2010年调查结果显示标准工作时间的人群(每周3O~39以及40~44小时)中其高工作满意感比例最高:78%的员工“完全满意”或“相当满意”更长工作时间(每周多于45小时)的人群对工作不满意程度增高(35%~39%相对于标准工作时间人群的19%)
因此工作时间长短对工作满意感的影响不能一概而论:不能依赖于工作时间的绝对长度而有赖于被调查者对其总体工作时间满意的程度而且在工作时间分配上更自治的人群具有更高的工作满意感这似乎表明能自主安排工作时间的人群对工作时间和工作更满意而不论他们工作时间的绝对长度
(二)弹性工作时间与超时工作
各国调查结果表明弹性工作时间与工作满意感呈正相关关系而超时工作与工作满意感呈负相关关系
西班牙2004年的调查结果显示员工在决定何时开始工作和何时结束工作方面拥有的决定权越大其工作满意感越强相反当工作弹性减低不满意的员工比例则增多同样芬兰2003年的调查结果表明能调节工作时间适应自身需要的员工与不能采用弹性工作制的员工相比工作满意感更高
关于超时工作人们预期它对工作满意感有负面影响西班牙(SQLW2004)调查结果显示员工所需超时工作越少其对工作越满意相反员工超时工作越长其工作满意感越下降芬兰(QWI.S2o03)的调查结果显示需要比预期工作时间超时工作的员工对工作的满意感下降
然而丹麦2000年的调查报告显示超时工作越长员工对工作越满意79%的人士“经常”申请超时工作且其工作满意感“非常高”(在这些“经常”申请超时工作的人群中相对而言女性的比例非常少)
(三)工作——生活平衡
经证实在工作满意感和工作一生活平衡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在工作——生活平衡状态非常好的人群中85%的人对其工作状况满意在反应工作一生活平衡“不太好”或“非常不好”的人群中对工作满意的比例下降到53%
捷克(MQWL2004)的调查结果显示:工作满意感和对“在我的组织中员工能否在工作和家庭生活间维持健康的平衡”的回答存在显著的统计相关认可这些反应的回应者对其工作更满意(78.3%)而对这种状态回应不佳的人对工作不甚满意(31.2%)
丹麦(CS2000)的调查数据显示声称“工作以一种非常坏的方式影响其私人生活”的被调查者对工作最不满意相反声称“工作以好的或非常好的方式影响其私人生活”的被调查者对工作的不满意几乎不存在
六启示
(一)工作满意度研究的意义
自1990年以来工作满意度被直接或间接地列入欧洲各国的调查体系中因而欧洲各国对工作满意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极为重视相关工作满意度的研究既注重理论基础更注重用理论解释和指导解决各种实际现象和问题即通过调查了解相关国家与地区员工满意度的总体水平和各个侧面同时对各个国家或地区的员工满意度水平进行纵向和横向的比较以解释和说明员工满意度水平变化的趋势、成因从而指导各国在劳动力市场、劳动与就业政策等方面的调整由于欧洲整体大环境对工作满意度的重视其相关理论和实践研究成果也非常丰富因而对我国劳动力市场、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了非常多的参照和借鉴
如前所述欧洲各国的研究结果表明工作满意感被雇佣者考虑工作意向、决定工作转换、工作时间长短等各方面的一个重要因素因而其对整个国家、各个地区和行业的劳动力市场有较大影响各地区的整体工作满意感水平影响其对劳动力的吸引程度各个行业均如此所以我国有待加强在国家层面、地区与行业层面等多方面对工作满意感的有序调查研究作为预测劳动力流动的一个指标
例如在工作合约形式对工作满意感的影响方面工作期限短或工作合约状况不稳定影响工作满意度的重要因素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工作期限或合约状况涉及最基本的安全需要我国2010年实施的新劳动法对企业与员工劳动合同的管理有了新的定义它更明确规定了劳动合同的期限、续订等内容一则可有效保护劳动者的利益增强劳动者的工作安全感;二则能促进用人单位关注劳动者的长期发展改善我国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培训投入不足的状况有利于增进社会和谐;三则会促进组织与被雇佣者之间“心理契约”的稳定与改善
(二)工作满意度研究的复杂性与多样性
欧洲的研究者指出工作满意度非常复杂的不同个体的理解程度及感受程度可能不同如RcIse指出总体工作满意度指标不能代替工作满意度的各个二级指标工作满意度至少应包括内在的或精神上的工作满意度(主动性、与上司的关系和实际承担的任务等)和外在或物质的工作满意度(收入、晋升、工作安全等)研究应侧重于对外在工作满意度的衡量即工作给人带来的实惠及相应满意的感觉Rose认为当前的研究及结果过于强调内在的工作满意度忽视了作为工作承担者最希望从工作中获得的收入、晋升、工作安全等因素
变更调查工作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投资控制;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审核竣工结算
一、引言
竣工结算阶段是建设工程项目投资控制的最后阶段,它是建设方全面考核投资效果好坏的重要环节,也是控制投资的最终、关键环节。在此阶段,要严格把关,依据各项合同的规定,及时开展分阶段竣工结算。现从建设方造价管理者的角度,浅谈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总承包竣工结算审核的工作思路。
二、竣工结算审核的前期工作
(一)收集竣工结算的合约资料
收集结算的合约资料包括:总承包招标文件及补充文件、招标答疑文件、投标文件、中标通知书、总、分包合同、材料采购供应合同和补充协议、与总包合同对应的报价资料(软件电子版)等最终版。
(二)收集竣工结算的图纸资料
收集结算的图纸资料包括:招标图、三方图纸会审记录、施工图、竣工图;修改或变更设计通知单、工程变更通知单、隐蔽工程检查验收单,其他材料代用、调换及等原始记录、现场签证单、材料认价单等,这些图纸资料均需各方签字版。
(三)规定送审竣工结算资料的具体要求
送审竣工结算资料包括:首页必须有完成所有工程、可结算的建设方签字结算通知书;工程结算书(含汇总表、结算价及调整、洽商变更、现场签证单、认价材料调整、其他价格调整等部分;同时,结算书应当具备完整性与时效性――在实际竣工结算审核中,送审资料不完整、签认不全,甚至边审核、边补资料、边追加费用的行为屡见不鲜。为此,确定送审资料的签认权限、资料报送“关门”期限,必须在结算审核前期双方明确约定。
三、竣工结算审核的中期工作
(一)核对合同施工范围,初步审核竣工结算文件的合法、有效性
首先,坚持以现行的工程造价管理规定为前提,结合实地考察,依据招标文件、总、分包施工合同、补充协议等的总承包施工范围相关条款,核查总承包工程施工结算范围。认真核查招标图、施工图、竣工图、变更洽商、隐蔽签证及现场签证,仔细分析竣工结算资料,核实竣工内容是否符合合同,已报送工程是否竣工验收合格,对于未完工程或未施项目在结算时应予扣除。其次,严格审核变更、洽商、认价的真实、有效性。例如,设计变更是否连续编号、有无缺号;现场签证前后是否有重复;现场认价是否标注材料规格、材质、型号、价格组成,有无加盖公章;竣工图除加盖竣工图章外是否有建设方签认等。
(二)核对合同条款,全面审核竣工结算文件的合理、准确性
首先,建设方审核者应在熟悉招标图、施工图、竣工图的基础上,吃透总承包施工合同,熟悉送审工程合同形式、计价方式、结算原则、价差调整方式,在明确施工范围的前提下按照合同约定对结算价格审核。已招标项目可参照项目中标工程量清单就工程量、综合单价、费率、价格调整、分包项目等重点审核。工程量方面:固定总价形式的需对工程量进行重点抽查审核法,在超出合同约定调整范围之外双方协商调整图差或量差。固定单价形式需对工程量全面审核,审查量是否有漏算、重算、错算,注意量的数据来源和计算方法。综合单价方面:熟悉各清单项目包括的项目特征、计量单位、工程量计算规则、工作内容,合理确定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子目套用的一个或几个定额,注意定额本身包含的工作内容。费率方面:主要审查费率是否区分土建、装饰、安装、修缮等;费率与工程类别、有关文件、招标文件、合同是否相符;是否合理,取费基数是否正确,计费基数和造价计算程序是否正确。价格方面:由于建筑材料具有多样性且价格有随时间尤其季节变化的特性,这要求审核者除了掌握建筑材料的新变化、新动态、新趋势外,还要深入了解材料市场价。在依据合同材料调价原则、已有认价单的前提下,审查是否按合同约定调整暂估价价差,是否按合同规定计算材料差价,是否存在施工方将建设方委托购买的材料列入工程结算。分包方面:依据总分包合同,将分包项目造价按专业分包、指定分包项分别按整项或分项原则从已报结算价中扣除;施工方计取的总包管理或配合费是否按合同约定的费率计算,计价基数是否与已分段结算的分包价格一致。
其次,审查设计变更、洽商、现场签证除了按合同约定的要求甄别其合法性与有效性之外,亦采取与合同结算价格类似的项、量、价、费的全面审核法。同时,还要注意各个洽商变更、签证是否已含在合同约定的风险范畴内,其内容是否符合合同的变更计价原则,是否只计算增项金额,未计算减项费用,增项费用是否需从原合同金额中扣除等。
四、竣工结算审核的后期工作
在以上审核后,可对结算资料进行算术性审核。对小数点输入性错误、单位换算错误、遗漏优惠费率等可在审核结算文件中纠偏;同时,对于结算前、中期缺乏依据的结算资料可采取现场考察、实事求是的原则进行调整或核减;还要明确变更、洽商、签证费用的费用性质:是否为纯技术洽商变更不涉及经济费用等;责任归属:是否由其他施工方引发、是否涉及总承包与其他施工方责任扣款等。最后,如果建设工程项目分几期建设或能够收集到工程用途、结构形式、建筑标准等相近、相似的工程经济技术指标,可在总结、分析结算资料的基础上整理单方造价指标进行重点项目对比分析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