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AA范文大全网!

双体系培训总结{推荐5篇}

文艺复兴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本文共计16947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68分钟。

双体系培训总结范文第1篇

论文摘要:开发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是“双证书制”教学的新途径之一。加强“双证书制”教学的认识,转变教育理念,提高教师责任心及专业素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教学培训包实施的必要措施。

作为学校的教研项目,笔者于2005年起开发出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并对之进行实施,取得了良好效果,现谈几点经验和体会。

一、开发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的必要性及其目标

把学历教育与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认证体系衔接起来;加强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认证的结合,使学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得相应的资格证书,即“双证书制”。从2003年起,我校在完成学历教育的同时,开展了多项工种的职业技能鉴定培训与考试,即进行“双证书制”教学。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是各类高等院校有关电力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也是电力行业的一项主要技术工种。近年来,随着我校“双证书制”教学的深入,参加继电保护中级工职业技能鉴定考试的学生占毕业生人数的比例逐年快速增长。为更好地落实“双证书制”教学方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保证教学质量,必须开发出一套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使其以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资格评定为核心,将《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大纲(继电保护)》中对继电保护中级工应熟悉、掌握和具备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按模块分布在学历教育的各个教学环节,使教师在每个教学过程中心中有数,重点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目标明确,学以致用。在保证学历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提高学生职业技能考核的通过率,即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保证人才的培养质量,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

二、开发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的途径

1、开发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1)将用人单位对继电保护中级工理论知识及实践技能的需求与《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大纲(继电保护)》有机结合起来,构建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的总体框架,创建培训包的各个教学培训模块及其任务书。

(2)将构建的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与学校的学历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探索各个教学培训模块任务书的实施方式和方法。

2、开发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的流程

(1)原始数据采集环节。即采集继电保护中级工岗位的工作性质和特点、应具备的有关理论知识及专业技能等。

(2)分类统计、构建总体方案环节。分类统计、构建总体方案环节主要是对采集的原始数据和信息进行分类统计、分析整理,结合《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大纲(继电保护)),构建出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的总体框架,编写总体方案,制定各个教学培训模块。

(3)构建各个模块任务书环节。本环节的任务是根据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总体方案,将各个教学培训模块与学历教育的各个教学环节有机结合起来,拟定各教学培训模块的任务书。明确各个教学培训模块的目标、内容、培训时间及相关课程、实施的方式、方法和实施效果的检测等内容,然后咨询有关专家,对构建的总体框架及拟定的各模块任务书进行论证,确立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的总体方案及详细的各模块培训任务书。

(4)确定学生,实施教学培训环节。本环节根据已创建的卑力系统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各模块任务书,按照优、良、中、及格的学习成绩选取学生,并实施教学培训。

(5)考评、完善环节。主要是通过河南省电力系统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对选取培训的学生进行继电保护中级工技能鉴定考核,并对其考核成绩进行统计、分析、评价。

三、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实施效果与开发体会

利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实施教学培训的学生,在通过我校学历教育各项考试获取毕业证书的同时,参加河南省电力系统的继电保护中级工技能鉴定考试,全部合格并获继电保护中级工证书。

通过对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的开发,笔者有如下几点体会。

(1)理解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大纲》中对有关工种的要求,了解生产现场对有关工种的需求,熟悉有关工种学历教育的各个教学环节是开发出教学培训包的基本保证。

双体系培训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定岗双元;三站互动;分段轮换;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22-0001-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5.22.001 [本刊网址]http:∥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第16号文件)提出将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各职业院校按照16号文的要求,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实践,创新了不同形式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目前校企合作法律法规缺失的背景下,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进入到教学实施层面,各高职院校均面临以下几个问题:(1)培养目标的协同性问题;(2)校企协同完成教学活动的机制问题;(3)企业有效参与教学过程的载体问题;(4)企业资源如何转化为教学资源问题。

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位于“中德合作示范基地”――苏州太仓,在促进区域产业发展,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引进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开展双元制本土化实践,逐步形成了“定岗双元、三站互动、分段轮换”双元制本土化人才培养模式(以下简称双元制本土化人才培养模式),较好地实现了在教学实施层面企业参与教学的协同性、全面性、稳定性和有效性。

一、双元制本土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企业与学校是人才培养的双主体,校企双方共同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企业与学生签订学徒培养协议,学生具备“学生”和“学徒”双重身份,学生在学校、企业、跨企业培训中心三个场所轮换接受培养,毕业后进入企业预定岗位工作。

二、双元制本土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内容

(一)构建双元制本土化人才培养模式

组建政府、行业、企业、学校为主体的第三方培训机构――跨企业培训中心,按照德国职业培训大纲,开展职业培训,进行职业通用能力的培养。培训中心设置董事会、培训管理委员会、考试委员会和教学指导委员会,负责中心发展决策、培训过程管理、培训质量评价和培训标准制订,企业参与并监督整个过程。

双元制本土化人才培养模式以“合同培养”为中心,以“双主体”为表征,以第三方培训机构为平台,以“一董三委”为组织管理架构,突出企业主体,保证校企融合。

(二)构建双元制本土化课程体系

围绕校企共同制定的人才培养目标,设计“三站互动,4-6轮换”教学程式,构建双元制本土化课程体系。学徒四周在学校学习通用和专业基础课程,六周在培训中心接受职业通用模块培训,或者在企业真实岗位接受岗位技能培养。三部分课程根据课程特点和教学规律合理衔接,构建一体化的双元制本土化课程体系。

双元制本土化课程体系兼顾普通高职教育通用性特点和订单培养专项性特点,按照行业通用标准设计职业培训模块,按照订单企业岗位标准设计岗位技能模块,既满足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又满足企业岗位针对性培养的要求,学生不但岗位匹配度高,更具有发展潜力。

(三)构建职业导向的评价体系

双元制本土化人才培养模式以全方位、多角度为评价原则。学校评价以课程评价为基本模式:包含上课表现、平时作业、考试成绩等,但加大学习态度、社会行为等非智力因素的比重。培训中心以职业素养培养为评价重点,包括工作质量、工作速度,更加关注培训态度、安全生产、社会行为等,例如5s行为的实施、设备维护意识的贯彻。企业的评价完全按照企业的考核要求进行。通过该评价体系的实施,逐步引导学生养成职业意识和职业素养。

三、双元制本土化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路径

(一)跨企业培训中心的建设

双元制本土化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硬件平台是打造了由政府、行业、企业和学校共同建设的跨企业培训中心,是面向行业内企业开放的第三方人才培养公共平台。政行企校共同参与建设,改变人才培养职业院校单一主体的格局。政府的参与确保了培训中心的功能定位是保障区域高质量的技术人才供给,提升本地区招商的软实力;企业的参与保障培训中心的企业化属性,弥补职业院校职业性的不足,例如按照企业标准进行布局设计、环境布置,实行企业现场管理标准,建立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5S管理体系和TPM(全员设备维护)管理体系。行业的参与是保障培训中心的人才培养定位、培养过程监控和培养质量第三方评价。

跨企业培训中心是政府资源、行业资源、企业资源集聚整合的平台、是教育属性与职业属性融合的平台、学校课堂向企业岗位过渡的平台,是学生身份向员工身份转化的平台。其主要功能就是供行业优质的职业培训和全真企业环境,解决校企合作中企业教育性不足、学校职业性不够的问题。

(二)“一董三委”管理架构的建设

双元制本土化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长效机制是建立了政行企校的“一董三委”管理架构,组建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四方组成的董事会,保障了双元制本土化模式的长效运行。培训管理委员会作为实施机构负责教学过程管理,考试委员会作为评价机构负责培养质量评价,教学指导委员会作为教学指导机构制订教学标准。企业作为主要成员参与三个委员会的具体工作,从体制上确保了校企全过程融合,从而保障了人才培养的方向、标准与质量。

“一董三委”的管理体系从机制上保证了人才培养的多方长期稳定投入,也保证了投入方的利益需求,从利益驱动角度众筹资源。同时让政府、企业和行业全程参与人才培养,全面发挥他们的主动性,使其从人才培养的旁观者、批判者转化成人才培养的参与者。

(三)教学团队的建设

双元制本土化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教学保障是组建了三位一体的教学团队:一是负责专业理论课程和基础技能教学的学校教师团队;二是负责职业能力培训模块的培训中心培训师团队;三是负责岗位实践技能的企业技术骨干团队。三支团队围绕人才培养的总体要求,根据“三站互动、分段交替”的教学实施要求,按照商定的教学大纲,分别负责各自的教学任务,相互衔接、相互配合,完成从学生到学徒再到员工的培养。

双体系培训总结范文第3篇

??一、指导思想

??在全区农村实施“把党员、干部培养成致富带头人,把致富带头人中的先进分子培养成党员、干部,党员、干部带头致富并带领群众共同致富”为主要内容的“双培双带”工程,是新形势下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措施;是组织和发动广大党员带头致富,培养和引导有政治觉悟的致富能人加入党组织,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生机与活力的有效形式;是创新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载体,丰富工作内容,体现党的先进性时代特征,把党的建设同经济建设有机结合的新路子。因此,实施“双培双带”工程,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区委一次党代会精神,围绕提前实现“两个率先”的目标任务,着眼于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着眼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抓住提高党组织带领群众奔小康的能力和水平这个关键,夯实基础、政策扶持、强化素质、促进带动,使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中体现党的先进性,努力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为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二、目标任务

??(一)具体目标任务

??1、创建一批先进标兵。通过实施“双培双带”工程,赋予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新的内涵,拓宽新的领域,提高整体水平。农村党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带领群众发展经济、增加收入的能力明显增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创建了一批“红旗”村党支部、“五好”村党支部标兵和“六好”乡镇党委标兵。

??2、形成一批特色带动产业。实施“双培双带”工程与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带领群众调整种植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加农民收入以及根据市场变化和群众愿望提供系列化有效服务等方面的能力。全区绝大多数村都能初步实现产业化经营,绝大多数乡镇都能形成有一定优势的主导产业或一定规模的特色产业,将《包河区城郊型农业发展规划》中提出的“一线十点”做大做强,培育一批规模大、效益好、可持续发展的种植、养殖及运销加工龙头企业。

??3、培养一批党员致富能人。把实施“双培双带”工程作为有效平台,通过组织引导、教育培训、政策扶持等有效措施,在全区培养500名以上的党员致富“明星户”,培养200名左右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头人;村干部每人至少领办、创办1个以上发展示范项目,并帮带2—3户农民群众共同致富;80%以上的党员农户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各乡镇选择了一批综合素质高、带动能力强的致富带头人作为重点培养对象,新发展党员中致富能手达到60%,所属各村党员科技能手和致富能人占较大比例。

??4、提升一批小康乡镇、小康村和小康农户。以实施“双培双带”工程为新的动力,着眼于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带动和促进小康建设进程。巩固提高已有小康乡镇、小康村建设水平,使他们向更高层次迈进。

??(二)年度目标任务

??20****年的主要任务:宣传发动,调查摸底,制定规划。组织学习文件,领会精神实质,提高思想认识,开展调查研究,理清工作思路,制定实施方案,包括长远规划、年度计划和考核办法。在逐乡镇、逐村调查摸底、建档立卡的基础上,确定重点对象和“双强”后备干部,进行重点扶持。本年度要完成总目标任务的20%。

??20****年的主要任务:确定目标,重点培训,明确责任。制定培训规划,落实培训措施,对重点“双培”对象进行培训。每个村要培育10个典型。本年度要完成总目标的40%。

??20****年的主要任务:注重发展,分类指导,落实措施。明确重点,加大优秀致富能手中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发展力度。进一步落实对农村党员、干部和发展能手的帮扶措施,为实现“双带”目标任务奠定基础。本年度要完成总目标任务的60%。

??20****年的主要任务:加快步伐,示范带动,推广典型。继续巩固和扩大培训和帮扶工作的成效。加快带领群众致富步伐,真正树立一批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双带”典型。本年度要完成总目标任务的80%。

??20****年的主要任务:全面总结,规范完善,整体推进。加大实施力度,全面完成总目标任务。认真总结完善“双培双带”的做法和经验,使“双培双带”工作更加规范,为下一个五年规划做好准备。

??(三)分级目标任务

??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对“双培双带”工程进行具体指导,搞好培训,制定优惠政策,树立先进典型,加强工作督查。区级党员领导干部每人联系1个乡镇、1名发展能手和1户困难户,每年到联系点工作2次以上。将区级领导干部联系点办成区级示范点,在区直部门的帮助下,进行重点建设。

??乡镇党委是“双培双带”先锋工程的具体组织实施者,主要任务是结合实际,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乡镇党政班子成员每人联系1个村、1名发展能手和1户困难户,每月都要到联系点开展工作。

村两委班子成员是“双培双带”工程的直接参与者和实施者,主要任务是积极引导、鼓励、带动本村的党员干部自觉投身到“双培双带”先锋工程建设中去,配合乡镇党委抓好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村两委干部每人联系2—3名农户,并带领他们共同致富。

??三、实施步骤

??“双培双带”工程要分年度、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各乡镇党委按照要求部署,确定年度工作任务,突出工作重点,明确工作目标,逐项抓好落实。

??1、搞好思想发动,研究安排部署。通过召开专门会议、组织学习讨论、媒体宣传报道等多种形式,宣传实施“双培双带”工程的重大意义,把广大农村党员和干部群众思想引导到党的十六大对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提出的新要求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力争实现“两个率先”的目标建设上来。

??2、认真调查分析,研究制定方案。要认真开展调查研究,摸员、村干部队伍的文化水平、年龄结构、致富帮带能力,以及率先掌握致富技能的发展能手的政治表现和思想状况,分析排队,登记造册,建立“双培”档案和有关登记表。根据不同情况,确定工作重点、培养责任、实现目标、完成时限、培养措施、发展项目、资金来源、科技服务和扶持政策等。要进一步分解任务,细化内容,明确目标,落实责任,确保工作任务的落实。

??3、采取有效措施,开展培养教育。建立培训网络,实施培训计划,落实扶持项目,组织带动引导,推动“双培双带”工程联系点、示范点、示范园和示范项目的建设。通过典型示范、参观考察、送科技下乡,依托农技推广中心、党校、农广校,与科研单位、大专院校联合办学等形式,使党员、干部、发展能手和农民及时接受党的基本知识、市场经济知识、农业适用技术和其它相关知识的教育。

??4、注意总结经验,不断推向深入。要边实践,边探索,边总结,善于发现典型、树立典型、推广典型,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对于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富裕的优秀共产党员和致富能人中的先进分子,要大张旗鼓地宣传、表彰,通过宣传典型、树立样板,努力营造共产党员带头致富、共同奔小康的社会氛围。区、乡镇每年要对“双培双带”先锋工程实施情况进行一次总结评比,引导和鼓励党员、干部和发展能手自觉投身到“双培双带”先锋工程建设中去,把“双培双带”工程不断引向深入。

??四、措施方法

??1、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实施“双培双带”工程,必须坚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为途径,以发展城郊型农业、都市型农业为方向,以项目建设为抓手,着力提升农业经济效益的要求,把加强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结合起来,把党的先进性与农村先进生产力结合起来,使活动内容既体现时代特征,又符合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2、分类指导,务求实效。把培养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的科技文化素质和致富能人的思想政治素质,作为实施“双培双带”工程的基础性工作。在培养对象上,选择文化程度高、接受新生事物快、依靠党的富民政策勤劳致富、在群众中具有较强影响力的致富能人和有潜力的党员干部作为重点培养对象。在培养内容上,要突出针对性、实效性,对农村党员干部,着重进行科技文化、致富本领等方面的教育培训,增强其发挥示范作用的能力;对致富能人,着重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其社会责任感、使命感,促其富而思进。在培养方式上,要把农村党员和致富能人的培训工作纳入“绿色证书工程”、“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党员电教科技致富工程”和“基层党员干部培训工程”的范畴,多层次、多渠道进行教育培训。采取集中培训、外出参观考察、组织致富能手参加政治学习等各种灵活的方式,努力提高农村党员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本领。

??3、政策扶持,搞好服务。实施“双培双带”工程要同组织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结合起来,积极争取有关政策和资金支持,为培养党员致富带头人创造条件。要加大政策扶持引导的力度,对乡镇、村上报的“双培双带”项目,优先审批立项,优先实施,优先落实资金。区农业、财政等部门,要在政策规定的范围内,积极扶持党员农户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帮助确定生产经营项目,扶持创办各类示范服务基地和产销服务组织,支持致富能人领办、创办、合办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引导致富带头人组织带领群众共同发展。

??4、积极探索,努力创新。实施“双培双带”工程勇于实践,大胆创新,不断丰富活动内容,拓宽活动途径,探索活动手段。在近郊地区组织开展重温“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的活动。在远郊地区开展争创“带头致富能力强、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能力强”的“双强”村党支部书记活动和“提高自身致富能力、提高带领群众致富能力”的“双提高”活动。要采取乡村对乡村、农户对农户、党员对农户、公司对农户结对子等形式,积极引导先富带动后富、富裕户带动贫困户、龙头企业带动农户的系列带动活动,走共同富裕的路子。注重分析总结,把典型升华为经验,把经验升华为制度,努力从制度上建立起“双培双带”工程正常开展的有效机制,提高“双培双带”工程实施质量。

??5、示范引导,整体推进。各乡镇要抓好一批“双培双带”工程联系点、示范点和示范项目,不断完善配套措施。共青团、妇联组织要结合自身特点,按照党建带团建、带妇建的要求,积极参与“双培双带”工程。实施“双培双带”工程,必须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加快发展农村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加快发展农村文化、教育、卫生等各项事业,努力提高农村文明程度;推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完善村民自治,健全村党组织领导下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促进农村经济、政治、社会和生态环境全面发展。

??五、组织领导

??1、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区委将成立由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相关单位共同参与的工作机构,负责制定规划、组织指导、统筹协调、检查督办、考核评比等工作。财政、农委、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大力支持“双培双带”工程的开展。乡镇党委书记要切实承担起“第一责任人”职责,抓住“双培双带”工程中带有全局性的问题,亲自抓重点工作的落实和难点工作的突破;分管书记要加强具体指导,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困难,推动工作深入开展;各村党支部(总支)书记是“双培双带”工程的“具体责任人”,要具体抓好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

双体系培训总结范文第4篇

一、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师汉语教学现状

就现今情况来说,新疆各地、州、市在推进双语教学工作中热情高、力度大,呈现出良好开端。例如,喀什地区在双语师资队伍建设上力度很大,地区和各县都分别建立了双语教学管理办公室。在双语教学师资紧缺的情况下,喀什市每学期组织近百名教师进行集中培训。疏附县教育局通过公开招聘方式选拔双语教学专职教员,在重视双语教学研究上带了好头。

双语教师严重短缺,不仅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制约着双语教学规模的进一步发展。随着双语教学班数和学生数的不断扩大,今后新疆整体双语教学师资短缺的矛盾会更加突出。从整体上看,新疆现有双语教师的汉语水平还远达不到推进双语教学的基本要求,严重制约了双语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对新疆双语教师的培训力度大,但是培训的数量极其有限,部分教师虽完成了双语师资培训,进步也较大,但仍难胜任双语教学工作。还有部分教师在培训后不能按规定在汉语系学校实习锻炼,因学校师资紧缺,回校后仍然承担着母语授课的教学任务,更多的教师获得脱产培训的机会非常少。很多受访教师在双语教学中非常努力,能较为流利地用汉语授课,但是学生几乎不懂汉语,教师教学生汉语非常吃力,尤其是南疆的情况较为突出。小学尽管都开设了汉语课,但教师素质偏低,教学质量低下,学生汉语的“听”“说”“读”“写”的能力都不强,相当数量的汉语教师自身汉语运用能力达不到要求。

二、新疆少数民族汉语教学模式

1.教学模式与汉语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的形成对第二语言教学产生过直接的作用或重大的影响,第二语言教学的历史实质上就是语言教学模式的发展史。具有典型意义的、标准化的教学或学习范式就是所谓的教学模式。我国学者一般把教学模式理解为开展教学活动的一整套方法论体系,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框架和活动程序。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发展已成为语言教学理论和实践发展的核心部分。

汉语课是对少数民族学员第二语言教学的主要学科之一,汉语教学模式的形成与优化对汉语教学必然会产生相当重要的影响。根据国内外对教学模式的阐述,结合汉语口语课的课型特点,汉语教学模式被定义为:从汉语独特的语言特点和语言应用特点出发,结合第二语言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在汉语言教学环境下展开的汉语教学活动中,各要素(包括学习者、教师、教学内容)之间稳定的关系和结构形式。

2.汉语教学培训模式存在的问题

汉语的课型特点决定了对学生汉语的表达和交际能力的培养、提高必须经过大量的实践、训练才能获得,而对学生培训的时间有限,教材中的难度、生词数量远远超出学生所能理解、接受的能力范围以及要完成的相关交际表达要求,所以,教师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词、句进行讲解和练习,分配给汉语课文和交际训练的时间非常少。学生在汉语课堂上学到的大多是一些单个的词或用这些词造的单个句子,缺少在具体的汉语语言环境中运用、表达的实践活动。

学生在学习、掌握汉语之前就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我认知结构,形成了自己的认知模式,学生的自我意识较强,很难改变在汉语学习活动中的一些错误的表达习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汉语的学习运用,学生会产生挫败感。部分学生的性格内向,不愿意或不善于表达,在汉语练习活动时往往顾虑较多,不够主动活跃,其课堂表现与现行的较高强度的强化汉语教学模式往往会产生矛盾,导致这部分学生的汉语学习兴趣减弱甚至是消失。

三、新疆少数民族教师双语培训教学效能的提高

1.提高学生汉语培训效能

汉语教学属于第二语言教学的范畴,在对少数民族的学生教学汉语的过程中必须遵循第二语言教学规律。由于汉语培训时间短,强度大,任务重,要求教师必须结合新疆少数民族的文化特点,对第二语言教学方面进行培训,结合少数民族学生在语言知识方面偏误的了解、归纳和总结,提高汉语教学的效能。

2.构建双语培训教学管理系统

构建有效运转的教学管理系统,由师资培训主管部门组成汉语教学管理指挥系统,负责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评价汉语教学管理工作。成立由主管领导的汉语教学实验课题领导小组,实行分块管理、分级指导、逐层反馈、定期总结。制订汉语教学的总体规划和一整套制度,通过师资培训主管部门对教研组指导、督促、检查,将汉语教学的各项管理创造性地渗透到对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教学实践中。及时、准确地向指挥中心提供计划决策实施情况的反馈信息,对汉语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合理调节与控制。掌握第一手材料和可靠的反馈信息,及时做出准确、适当的调整,并为上级主管部门做出新的汉语教学决策提供依据。

3.紧抓汉语教学常规管理的策略

教学常规管理对于稳定新疆少数民族的汉语教学秩序、提高汉语教学质量起着重大的保障作用,必须依靠科学的教学常规管理有效地实施汉语教学。汉语教学工作有其内在的规律与规范,教学常规管理必须从宏观上把握汉语教学运行的命脉,从汉语教学工作目标体系、教学工作监控体系、教学工作评价体系几方面着手,建立一系列健全的汉语教育管理制度,规范汉语教育管理行为和执教过程,建立起符合新疆少数民族自身实际的汉语教学管理模式。

教学管理三位一体,以汉语教学为中心,教师为实现双语培训目标而教,学生为达到双语培训目标而学习汉语,管理领导以双语培训目标达成过程的工作质量、工作实效来进行汉语教学的管理,使管理更具导向性,统一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意志。为确保汉语培训目标教学的中心地位,要把管理工作的精力放在汉语教学上,建立严格的汉语教学工作制度,汉语教学管理以管理制度建设为主,实行管理制度、评价制度、奖惩制度三结合;加强汉语教学工作的计划性、评价性。双语教学过程以汉语培训目标为主线,评价贯穿始终。对汉语教学过程的管理主要在于监控教师是否按学科教学程序组织教学。在汉语教学管理中,要以汉语教学的管理为核心,把汉语教学与教学常规管理结合起来,使汉语教学的管理更加具有科学性。

4.培训与实习并重

汉语培训仅仅是双语培训的一个组成部分,专业培训和专业实习是双语培训的关键。因此,汉语课程的讲授,不仅要结合汉语水平等级大纲,更要结合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的接受、学习能力进行。要求双语教师不仅在汉语语言方面的知识要牢固全面,还要求双语教师必须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例如,在汉语课程的词汇教学中,双语教师应当将词语放在特定的语境中分析,并将词语在真实的情境中使用,不可单纯孤立地对词语进行分析讲解。在讲解词汇的同时,还应该适当地将专业汉语词汇加以补充。如在辨析“重要”和“主要”时,也可以将“重心”“重力”的概念教给物理专业的学生,将“重工业”的概念教给地理专业的学生,将“重音”的概念教给汉语专业的学生等等,在双语培训中将专业学习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在汉语培训的过程中奠定专业汉语的学习。

5.开展课外汉语教学活动

汉语学习课程是汉语培训的基础,仅仅依靠课堂上的讲练无法提高汉语水平,满足双语培训需要。因此,新疆少数民族的汉语培训不仅要求教师在课堂上精讲多练,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还要求课堂之外能较好地促进语言交际训练,这是汉语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汉语的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课外语言课堂教学的开展显得尤为重要。比如,课外的汉语朗读比赛、汉语演讲比赛、汉语笔记比赛、“汉语角”等等,都是对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较好补充。

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师的汉语培训是一项利于新疆经济发展的有力举措,是提高新疆少数民族教学教育质量与水平的关键所在,汉语教学效果直接影响着双语教学工程的质量。认真研究、分析少数民族教师双语培训中的问题,革新对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师的汉语教学模式,提高汉语教学能力及教学水平与质量是新疆少数民族双语培训教师要进行的长期、系统的工作。

参考文献:

[1]张晓丽.关于双语师资培训途径的有效性分析[J].职教论坛,2010(14):85-87.

[2]李泽林.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师培训政策研究[J].民族教育研究,2010(2):10-14.

[3]吴宏岭.新疆少数民族教师双语培训精读课程教学模式探析[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09(4):74-75.

[4]尤江斌.新疆少数民族双语师资培训及双语教学工作的调研报告[J].新疆财经学院学报,2006(1):46-48.

[5]张燚,塞米·马木特,张瑛.新疆双语师资培训教学中的几个重要问题探析[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130-136.

[6]江蓉.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教学管理策略初探[J].乌鲁木齐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8(2):93-96.

双体系培训总结范文第5篇

师资队伍建设是加快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本文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南宁市中等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找出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探索适合南宁市中等职业教师队伍建设的有效对策和路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关键词:

中等职业教育; 师资队伍; 问题对策

课题:

2014年度广西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一级立项项目“南宁市中等职业学校名师培养模式研究”(编号:GXZZJG2014A035;主持人:黄玲芝)研究成果。

作为北部湾经济区核心城市,南宁市需要不断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而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也是加快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紧迫任务。笔者在“中等职业学校名师培养模式的研究”课题研究的基础上,对南宁市中职学校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改善的对策与建议,探索适合教师队伍建设的有效路径,进一步提升南宁市中职学校师资队伍质量。

一、南宁市中职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基本情况

职教攻坚以来,南宁市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中职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呈现跨越式发展,教师的知识能力和实践能力不断攀升。教师队伍规模稳步扩大,结构进一步优化,整体素质明显提升,为南宁市职业教育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1.整体质量大幅提升

南宁市目前有专任教师2047人,其中,本科学历1880人,占91.84%,研究生及以上学历153人,占7.47%。“双师型”教师占专业教师比例为71%。总体上看,教师队伍的整体质量有大幅提升。

2.“双师型”教师人数增加

实行编制制度改革,在中职学校增加“非实名编制”,面向社会或企业引进人才,提高该类教师待遇,扩大“双师型”教师数量,保障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的适当比例。

3.学历结构有较大改善

近年来,南宁市招聘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高校毕业生,引进高学历中青年教师,充实中职教师队伍。同时,大力加强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培训,建设了一批具有高学历、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4.制定科学评价标准

南宁市积极构建和完善以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就业率为核心指标的中职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监控体系,加强对学校教学工作的宏观指导,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

二、当前南宁市中职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尽管师资队伍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提高,但从长远来看,教师队伍总体上还很薄弱,职业教育师资队伍专业化水平还跟不上中职教育发展的需要。为此,笔者针对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现状的突出问题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对象选取南宁市中等职业学校骨干教师、校级领导干部、师资培训管理者,力图从不同群体的视角考察问题。问卷采取无记名的方式完成,发问卷125份,有效卷115份,有效卷占92%。根据调查反映当前南宁市中职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总量不足

根据《2015-2016学年度南宁市中小学校基本数据》,中职学校29所,在校生8.9092万人,专任教师2047人,生师比43.5∶1,这与教育部规定的中等职业教育专任教师生师比20∶1的合格标准存在很大差距。中职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仍跟不上中职教育规模发展的需要。

2.优秀技能型教师过少

在受调查者中,有86.1%的人认为目前中职学校缺少优秀的高技能人才。在“H其他”项中,被调查者专门补充了当前中职教师“企业经历过少,解决企业技术问题能力低下”等问题。尽管目前职教集团的成立打通了学校通向企业的通道,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这项措施还没有真正发挥它应有的作用。缺少行业(专业)一线工作经验,造成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不足。

3.名师匮乏

在调查中,有58.3%的受访者认为南宁市中职学校缺少专业领衔的名师。以南宁市2013年教坛明星和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评选为例,教坛明星24人,中职学校仅有1人,占4.2%;学科带头人180人,中职学校仅有3人,占1.7%;教学骨干2432人,中职学校仅有82人,占3.4%。按南宁市职业高中与普通高中学生数基本上达到1∶1的比例的现状,中职学校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明显滞后。

4.教师多为双证型双师,而非双素质型双师

问卷调查中,有55.6%的受访者认为,当前的“双师型”教师多为“双证”,相当一部分教师的职业资格证与所从事专业无关,使“双师型”教师的整体素质大打折扣。从“双师素质”结构来看,专业课教师中既懂工艺、又有丰富实践经验和动手能力的高级技能人才非常短缺。

5.中职教师相关专业培训不足

问卷调查中,关于目前的培训现状能否很好地满足不同层次教师的需求,有72.2%的人认为一般;关于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有72.2%的人认为一般。可见,教师对当前的专业培训需求和积极性均不高。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体现在:一是师资培训方式尚未能体现职业教育特点,培训形式为专家讲座,实践操作性的培训少;二是师资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大部分人认为培训方案应加强专业技能、企业培训;三是专业课教师紧缺,教师难有时间参加培训;四是没有建立科学的培训机制,对教师专业发展缺少系统规划。

三、加强中等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路径

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背景下,职业教师队伍建设已纳入国家教育发展战略。建设和培养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的教师梯队,关系到高素质劳动力培养输送和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有必要针对南宁市中职师资队伍专业化建设的问题,积极探索加强中等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路径。除了问卷调查法,课题组有效采用了文献检索法,查找图书馆相关书籍和杂志及网络相关资料,了解中等职业学校名师培养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采用调查研究法,对南宁市6所主要学校中职名师队伍建设进行调研,基本与课题组研究思路达成共识。实地观摩江苏省中职名师工作室、江苏省“五课教研两课评比”、浙江省技能大师工作室等。采用案例研究法,汇编《中职学校名师案例集》,从中总结出名师成长规律。采用实践研究法,通过人才小高地建设、名师成长工作室、“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建设、南宁中职教师技能比赛、中职学校一日常规评比、中职学校校园开放日活动,使教育教学科研活动常态化。通过积极的探索,课题组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有效的尝试。

1.名师培养的指明灯——《南宁市中等职业教育教师成长报告册》

通过总结分析名师成长规律,名师成长工作室编写了《南宁市中等职业教育教师成长报告册》,将名师成长的共性要求融入报告册,使培养对象目标明确,效果突出。侧重生涯规划、教育、教学、科研、企业锻炼,强调团队精神、争优意识。例如,教学篇:规范“备课”“上课”“听课”“说课”和“评课”五课教研的标准,明确“公开课”“示范课”的上课、评课标准,通过加强“五课”教研和“两课”评比,切实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师通过填写报告册,能清晰地做出自己的生涯规划,同时准确判断自己的短板,同时单位明确自己的责任,为教师的成长提供更好地平台。

2.教师培养的平台——人才小高地、名师成长工作室、“双师型”教师企业实训基地

(1)南宁市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小高地建设。2014年4月中共南宁市委员会办公厅、南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联合转发的《中共南宁市委组织部南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公布第四批南宁市人才小高地名单的通知》(南办发[2014]31号),南宁市职业教育中心与各专业集团的牵头单位南宁市第一、三、四、六职业技术学校、广西南宁技师学院联合申报“南宁市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小高地”项目,成功入选第四批南宁市人才小高地。项目正在全面提高建设载体的师资水平,培养特级教师、教坛明星、学科带头人和教学骨干,辐射带动全市中等职业学校,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依托这一平台,中职教师团队实力飞速发展。人才小高地建设吸引了区(省)内外中职教育高端人才,柔性引进了一批职业教育专家,引进行业企业一批名师。政府给予政策支持,每年拨付专项经费,保证人才小高地建设。近两年,南宁市职业教育还引进特聘专家,每年拨付科研经费,保证职业教育科研工作的发展。如载体单位广西南宁技师学院新建了基建约10亿的校舍,各载体单位新建了2个以上高标准的实训室等,每年给予项目150万左右的科研经费。人才小高地项目助推职业教育的硬件建设,更促进了职业教育的软件建设。依托人才小高地项目,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培训:一是引进来,柔性引进专家讲解国家最新政策,指导国家政策的落地,例如教学诊断与改进、课程改革、现代学徒制等,编印了《中等职业教育法律法规政策文件选编》;二是走出去,与江苏省教科院职成所、江苏双元教育培训中心合作开发了南宁市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小高地建设”专业骨干教师赴江苏跟岗培训系列项目,有“一对一”的国赛金牌教练跟岗培训,重点校跟岗培训,科研单位跟岗培训等,培训更有针对性、时效性。

(2)南宁市中等职业教育专业集团名师成长工作室建设。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南宁市共建立了9个南宁市职业教育专业集团名师成长工作室,政府每年拨付专项经费用于名师成长工作室建设。名师成长工作人员组成结构由核心专家、行业和企业技能人才、专业骨干教师组成,每个工作室12人,每个成员带3名青年教师,每个名师成长工作室直接辐射人群约50人。名师成长工作室明确提出未来三年乃至“十三五”本专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主要任务、预期成果,创新运行管理机制,以课程和教学改革为抓手,以促进质量提升、师生发展为核心目标,实施高标准、高水平现代化建设。南宁市建设职业教育专业集团名师成长工作室可归纳为以下三点:一是由市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规划、组织实施名师工作室建设,名师工作室建设注重名师的生成,作为成就职业教育名师的摇篮;二是名师工作室是推动职业学校专业与课程建设、教学改革、课题研究、数字化资源开发等的重要载体,是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措施;三是名师工作室以出业绩成果为任务推动团队成员培养培训,业绩成果直指各类国家奖项,团队成员要成长为专业教学骨干,在专业教学骨干中成就出专业教学名师。南宁市中等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分为两类建设:第一类指专业课的名师工作室,由5所专业集团牵头学校按照重点建设的专业设置,每一个重点建设专业设置一个名师工作室;第二类指针对德育课程和文化基础课成立的名师工作室,分德育课程、语文和历史、数学、外语设置四个名师工作室,由局统筹安排牵头单位。

(3)南宁市中等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建设。在南宁市中等职业教育专业集团建设基础上,集团牵头单位还建立了9个“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基地由集团牵头单位与合作企业共建,政府每年拨付专项经费用于基地建设。集团牵头单位定期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学习实践,了解产业发展趋势、企业生产组织方式、工艺流程等基本情况,熟悉企业相关岗位(工种)职责、操作规范、用人标准、管理制度及企业文化等具体内容,学习与所教专业相关生产领域中应用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掌握主要岗位的操作技能,并结合企业实践探索改进实践教学的方法和途径,使学校教育教学更贴近企业贴近市场。“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以优秀中青年专业教师为培养对象,依托“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提高中职教师专业技能水平,培养一支勇于创新、精益求精的高素质专业教师队伍。重点建设原有9个以专业集团为基础,以“中职学校+行业企业”为主要模式的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坚持校企共管共建原则,充分发挥集团牵头学校和基地合作企业的“双主体”作用,为中职教师的专业发展和企业实践建立稳定的、高层次的培养基地。到2024年,新增5~6个专业优势突出的“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累计建设教师培训基地15个,力争覆盖全市中职学校主体专业,满足中职教师专业发展需要,使“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中职专业教师总数的70%以上,形成逐步建立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科学规范的教师培训体制,推动“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3.全面有效推动师资队伍培养的评价方式——校年度科研工作总结大会、南宁市中职学校一日常规评比

(1)校年度科研工作总结大会。科研工作是学校发展的重要支柱。科研实力是学校水平的重要体现。校年度科研工作总结大会总结过去一年来学校所取得的成绩,表彰年度先进集体、个人,年度优秀科研成果、课题、著作、论文,明确今后科研工作的发展思路、奋斗目标和任务,通过表彰让科研工作成为个人乃至学校实现跨越发展的强大动力。以南宁市职业教育中心为例,引进年度科研工作总结大会这一机制后,2016年,获市级以上科研成果奖3项获省级职业院校重点课题2项,获省级职业院校重大招标课题2项等等。

(2)市中职学校一日常规评比。自2014年起,南宁市已分批在市中职学校开展南宁市中职学校一日常规管理检查评估工作,有效推进学校管理标准化、规范化,实现学校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具体做法是:以实地考察为主,只看常态工作资料,尽量不给学校添麻烦;考察组成员有局领导、教研机构领导、各学校代表,考察组分成行政组、教学组、德育组三个组;考察方式是从学生早上起床到晚上就寝全天全方位考察学校。在前一阶段教学与常规管理让学生“做得下来”的基础上,从2016年起,南宁市中职学校一日常规考察侧重引导学校建立教学诊断与评估体系,引导学校能够在不依靠外部评估的情况下,把教学质量管理得更加规范、精细、到位。教育多年的评估实践,以及质量管理的发展历程和经验说明,保证质量离不开外部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检验、评估,但归根到底要依靠内外结合、以内为主,分工合作、协调平衡,既相互印证又相互制约的质量保障体系。通过职教攻坚、内涵建设等系列活动,南宁市师资队伍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作为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的管理者,要敢于正视目前仍不乐观的师资现状,勇挑改革创新重担,不断创新师资培训模式,建设一支既有较高的专业理论又有科研甚至研发能力的优秀教师队伍。

参考文献:

[1]娄自强,马小云,张慧.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思考[J].价值工程,2015(4).

[2]李体仁,赫芬芬,刘正安.职教师资现状的调研及存在问题的原因和对策[J].开源期刊,2014(6).

[3]艾咏梅.国外职教师资队伍建设概述[J].外国教育研究,1997(2).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