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14586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59分钟。
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总结范文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昆明市卫生机构各类人才.昆明市卫生人力资源统计表由昆明市人才中心卫生分中心提供.
1.2 研究内容
昆明市卫生机构各类人才数量,分类、分布、年龄、学历、学位、职称、专业的结构比例等.
1.3 研究方法
采用查阅昆明市卫生人力资源统计表进行统计分析.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 SPSS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统计.
2 结果
2.1 2010 年昆明市卫生人力资源总体现状
2010 年昆明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 4 331 个 (包括所有在昆明市的省级、市级及以下医院),总床位数为 38 056 张.卫生人力资源数量为 52 410人,男性占 33.4%,女性占 66.6%.其中卫生技术人员 40 464 人.在卫生技术人员中,执业医师人16 439 人,执业助理医师 1 705 人,注册护士 15059 人,药剂人员 1 944 人,检验人员 1 631 人,放射人员 809 人.乡村医生和卫生员 2 811 人;其他技术人员 2 537 人,医护比为 1:0.83;卫生机构专职管理人员 2 640 人;医疗卫生机构工勤人员 3958 人.根据昆明市常住人口计算的卫生人力资源总量为:卫生技术人员数 6.29 人 / 千人口,执业医师数 2.82 人 / 千人口,注册护士数 2.34 人 / 千人口,病床数 5.91 张 / 千人口.卫生专业技术人员 (除乡村医生和卫生员外) 中博士 1.79%,硕士12.83%,学士 85.38%,研究生 4.16%,大学本科30.91%,大专 32.83%,中专及中技 28.07%,中专以下 4.04%.正高 2.56%,副高 8.52%,中职29.70%,初级职称 54.27%,无职称 4.95%.25 岁以 下 4.05% , 25 ~34 岁 29.13% , 35 ~44 岁34.07%,45~54 岁 23.6%人,55~59 岁 6.82%,60 岁及以上 2.33%.
2.2 2010 年昆明市各类卫生人力资源分布情况
昆明市 2010 年卫生技术人员分布按照地区、经济类型、主办单位统计情况见表 1.
昆明市 2010 年药师、技师及其他卫生人员分布按照地区、经济类型、主办单位统计情况见表2.
昆明市 2010 年卫生人力资源中各类非卫生技术人员按照地区、经济类型、主办单位统计情况见表 3。
2.3 昆明市医师执业专业类别分布情况
临床医师占 76.85%,中医师占 13.36%,口腔医师占 6.37%,公共卫生医师占 3.42%.在临床医师中,内外科医师占总数的 51.29%,而精神卫生、职业病、医学检验、病理专业、康复医学、预防保健、特种医学与军事医学、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医师所占比例均低于 1%.
3 讨论
3.1 昆明市卫生人力资源总量不足,结构比例失衡,学历职称偏低
卫生人力资源是一个国家、地区卫生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卫生资源中的基本要素[3].2010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数据表明,昆明市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执业 (助理) 医师数,注册护士数均高于全国水平,也高于西部和中部地区其他省份,与云南省市级平均水平类似.和北京、上海等发达地区相比,数据明显偏低,但差别是否有显著性,需要进一步研究.昆明市卫生人力资源以女性为多,与全国情况相似;25~54 岁的中青年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 86.8%,略高于全国84.8%的比例,认为昆明市卫生技术人员年龄分布较合理;研究生学历占 4.16%,全国为 3%.中专及以下学历人员占卫技人员总数的比例为 32.11%,而全国为 39.6%,认为昆明市卫生技术人员总体学历结构略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高学历人员仍然很少,而中专以下学历占近 1/3 的比例.WTO推荐的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人员高、中、低职称的比例是 1:3:1,呈橄榄型.本次调查昆明市卫生技术人员职称结构为高、中、低比例为 1:2.68:5.34,呈宝塔型.卫生机构医护比例为 1:0.83,高于全国数据,但低于卫生部对二三级医院医护比的规定,更明显低于香港地区、日本、泰国、德国、英国等国的医护比例[2].以上结果提示,昆明市卫生人力总量及结构在全国处于中上水平,但和发达地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卫生技术人员年龄结构尚合理,但仍然存在学历职称结构不合理,性别比例失调,医护比例失衡的现象.针对以上问题,建议加大高层次人才及卫技人员考录聘用引进力度,稳定现有卫生技术人才队伍,增加昆明市卫生人力资源总量,解决学科带头人及领军人物培养问题.鼓励在岗卫生人员提升学历,畅通职称晋升渠道,改善卫生人员学历职称结构不合理现象,合理核定医护比,逐步使医护比例趋于合理.
3.2 部分类别人才短缺现象明显
与卫生部对卫生机构各类人员的指导比例相比,昆明市卫生人力资源中除卫生技术人员及医师比例高于指导比例外,管理人员、护理人员、药剂人员、检验人员比例均低于指导性比例.从专业类别分布来看,目前急需的精神心理、检验、康复、预防保健等专业医师人才短缺非常突出,而内外科医师比例较大.提示昆明市卫生机构人力资源没有形成一个理想的类型及专业结构.建议合理核定昆明市医学院校的招生数及专业设置、办学层次,改变人才培养与需求相脱节的状况.科学设岗,优化卫生人力专业结构,以此来解决部分类别人才短缺的问题.
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总结范文第2篇
一、卫生人才队伍现状
“十二五”期间,全市大力实施“人才强卫战略”,高度重视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卫生人才队伍规模不断扩大,素质不断提升,结构不断改善,基本保证了卫生事业发展的人才需求,基本满足了人民群众的医疗、保健、预防和卫生需求。卫生人才队伍在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保障人民健康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人力状况与卫生发展逐渐相协调。到2012年底,共有卫生机构363个,其中市级医疗卫生单位7个,乡镇卫生院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个,村级医疗卫生机构198个,个体诊所14个。全市共有卫生人员2336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2306人,占卫生人员总人数的98.7%。全市病床1300张,占市总人口数的2.6‰。
在卫生技术人员中,执业医生725人,执业助理医师243人,每千人口医生数1人。研究生学历7人,本科学历328人,大专学历655人,中专及以下1316人,大专以上学历占总卫技人员的42.3%;注册护士729人,每千人口护士数为1.5人。
全市选拔培养各专业学科带头人40名,市拔尖人才4名,业务骨干200名,人才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但是我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与先进县市相比都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卫生人才发展面临较大挑战,主要表现在:高层次的卫生领军人才偏少,医学领域顶尖人才缺乏,对我市整个医学科学的引领作用发挥不好,还不能很好满足人民群众更高层次的医疗卫生需求;基层卫生队伍人才严重短缺,基层医疗卫生队伍中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急需充实,具备执业资格的业务骨干严重缺乏,全科医生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培养,基层医疗卫生队伍比较普遍地存在质量不高、素质不高、技术不高、队伍不稳的问题;卫生队伍中村卫生室技术人员学历偏低、医疗技术水平亟待提高,职称结构不合理;卫生技术人员总量有待发展,人才队伍科学管理相对滞后,医德医风建设有待于进一步加强等问题。培养造就一支医德高尚、技术过硬、学术领先的卫生人才队伍是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需要,是“健康”建设的迫切要求,也是维护人民群众健康利益的重要体现。
今后5年,是我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前所未有的重要机遇期,《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4年)》的颁布是一个全新的历史起点,新的目标、新的使命、新的政策,为推进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奠定了新的坚实的基础。一是国家把人才发展纳入人才强国的国家战略,规划了全民健康卫生人才保障工程,为卫生人才发展指明了方向,增添了强劲的动力;二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卫生工作,同时把卫生人才发展规划纳入了全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的重要内容,有力保障了高质量、高水平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三是我市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为卫生事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在2011年—2015年的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中要理清思路、突出重点、抓住关键、明确目标,深刻认识人才是社会文明进步、人民富裕幸福、国家繁荣昌盛的重要推动力量,要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科学规划、整体推进、重点突破,提升水平,努力开创“人才强卫战略”新局面。
二、指导思想和规划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人才强卫战略”,把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设健康和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以医德建设为重点,以素质提升为核心,以抓好两端为基础、以结构调整为主线,按照重统筹、抓两端、建机制、增投入、强基层的思路,完善人才培养、吸引、使用、评价、流动和激励机制,统筹各类卫生人才队伍协调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
(二)规划目标
到2015年,高水平、高层次的卫生领军人才队伍建设和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明显成就,卫生人才总量基本适应人民群众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卫生人才素质显著提高,卫生人才结构明显优化,城乡区域分布更趋合理,高端医疗卫生人才有突破性进展,农村基层、城镇社区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人才短缺的局面得到明显改善,逐步建立符合卫生人才发展规律、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人才工作机制,培养和造就一支与医疗卫生改革发展相适应,规模适度、素质优良、具有开拓创新意识和掌握现代医学科学技术,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服务需求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和职业化管理人才队伍。
医德医风全面提升
大力加强医疗卫生行业作风建设,加强医疗卫生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教育,树立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增强遵守医德规范自觉性,树立行业的新形象,建立监督激励机制,健全医德医风和职业道德的教育、制度、监督、考评长效工作机制,树立优良的医德医风。
人才素质显著提高
卫生人才队伍专业化水平和学历层次大幅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三年内,乡村医生向执业助理医师和执业医师转化;力争全市培养1000名合格医师;到2015年,造就一支理论扎实,医术精湛,具有较强的创新思维和科研攻关能力的优秀医疗队伍,宜昌市级以上名医10名;全市医生90%达到大专以上学历水平,护士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者不低于50%,高级、中级、初级专业技术人才比例达到10:35:55。
三、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主要任务
(一)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以市人民医院为中心、乡镇卫生院为重点、村卫生室为基础,推进农村三级医疗服务体系人才队伍建设。依照《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加大乡村医生执业监管力度,推进乡村医生向执业助理医师和执业医师转化;加大乡镇卫生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严格卫生技术人员岗位准入制度,严禁无卫生专业学历人员进入卫生技术岗位,对培训后仍不具备助理执业医师资格的医生转岗分流;继续开展和完善市级医疗机构对口支援农村卫生活动,通过带教、合作等形式,不断提升农村卫生服务水平根据农村人民群众的医疗卫生需求,合理配备农村卫生服务机构人员,形成规模适当、相对稳定、水平适宜的农村卫生服务队伍,实现“小病不出村、常见病、多发病不出乡镇、大病不出市”的目标。到2015年,培养公共卫生人才80名,在职进修培训村卫生室医生428人;乡镇进修培训卫生骨干人才200人,每个乡镇卫生院至少新增5名执业(助理)医师。
(二)加强学科带头人建设
加强医学学科和专业团队建设,加强各级医院临床医疗、医学科研、医学高级人才培养,多层次、多渠道加强人才培养、引进、交流和合作,培养造就一批医学杰出人才队伍、优势学科带头人队伍和学科骨干人才队伍,到2015年,培养市级医学高端领军人才10人,市级医学学科学术带头人40人,培养1000名合格医师。
(三)疾病控制、卫生监督和妇幼保健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建设,提高防控科技水平,优化人员结构。2015年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要达到50%以上。
加强卫生监督服务能力建设,壮大监督队伍规模,优化人员结构,推进卫生监督队伍的规范化建设。2015年卫生监督执法人员达到人口总数的万分之一点五,卫生监督机构专科及以上学历人员达到90%。
妇幼保健人员编制按《各级妇幼保健机构编制标准》落实,卫生技术人员占总人数的75%-80%,加大妇幼保健人才培养力度。
按照承担的职责和任务,合理确定公共卫生机构的人员编制、工资水平和经费标准。加强公共卫生人才培养,加强重大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妇幼保健和卫生应急、精神卫生等方面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技术水平。
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吸引、鼓励高等医学院校预防医学类专业毕业生到基层公共卫生机构工作。在基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妇幼保健机构配备公共卫生执业医师。吸引各类人才从事卫生监督工作,建立健全卫生监督人员培养制度和培养体系。加强妇幼保健专业技术人员从事婚前保健、产前诊断和遗传病诊断、助产技术、终止妊娠和结扎手术服务的工作。严禁非专业人员从事公共卫生专业技术工作,对现在专业技术岗位的非专业技术人员要妥善进行调整。
(四)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
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的作用,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到2015年,培养100中医药医师。中医人才结构更趋合理,每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2至4名中医药骨干人才。
(五)卫生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卫生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完善卫生管理人才培养、选拔、引进机制,建设一支政治坚定、勇于创新、素质优良的职业化卫生管理人才队伍。到2015年,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干部占到管理人员的85%,专业化水平明显提高,结构更加合理,培养80名高素质的卫生管理干部。
四、主要措施
1、开发人才资源管理网络,建立卫生人力资源信息系统。加强人才信息的沟通和服务,逐步构建政府、社会、市场和单位各司其职的宏观管理机制,实现卫生人力全行业管理。
2、开展各级各类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重点转向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完善继续教育考核制,全面提升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整体素质。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人才培养网络,加强同省、市级医疗卫生单位的业务交流,努力选拔和培养一批优秀专业人才。
3、进一步推行人事制度改革。逐步建立健全和推行全员聘用制,进一步推进岗位聘用制,确定合理的岗位设置、结构比例和聘用条件。逐步建立按需设岗、公平竞争、择优聘用、契约管理的用人新机制。推出按岗定酬为主,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建立工资总额动态管理以及吸引、激励和留住优秀人才的分配激励机制。推进医疗卫生机构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进程,做好相关政策衔接,为后勤人员平稳分流提供环境氛围。
4、进一步加大对“市管拔尖人才”、“40名学科带头人”、“百名业务骨干”培养和管理。加大培养、考核、管理和奖励力度,以高层次卫生人才的培养为重点,提高卫生人才的整体素质。
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总结范文第3篇
餐饮高技能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的匮乏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许多企业为不能找到合适的餐饮高技能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而发愁,要么高薪聘请或互挖墙角,导致企业经营管理缺乏可持续性,行业竞争环境恶化;要么降低人才需求标准,导致企业人才素质难以提高,经营发展水平停滞不前,影响行业素质提升。
据预测,到2024年,餐饮行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大增,2010年,这一行业有技能人才144.14万人。而到2024年,人才总量需要达到240.89万人。见表1。未来这一行业人才需求将呈现以下特点:
专业技能人才需求特点。按技能职称等级来划分,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呈现倒金字塔的结构,即对技师、高级技师等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远远大于初、中级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据问卷显示,企业对技师、高级技师的人才需求比超过65%。
在专业技能人才需求总量上,有超过87.5%的受访企业预测专业技能人才需求总量上在未来将呈现下降趋势,特别是初、中级技能人才,下降幅度最高达到20%。
在专业技能人才的能力及知识构成要求上,企业的要求呈现出综合性、多样性的特点。
经营管理人才需求特点。在经营管理人才的需求结构上,如果按初、中、高级来区分的话,目前中层及以上的经营管理人才是企业最需要充实的人才力量,其中中级经营管理人才需求占比为37.3%,高级经营管理人才的需求占比为49.6%。
在经营管理人才的需求量上,经营管理人才在总体上高于专业技能人才。问卷显示,有超过一半的餐饮企业在未来5年对经营管理人才的需求量将以年均15%的速度递增。
在经营管理人才的能力及知识构成需求上,企业需要的是技术与管理兼备的综合型管理人才。
电子商务行业
电子商务是“十二五”计划重点支持的互联网服务,也是未来带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之一。目前从事电子商务工作的人员,除了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外,还有信息技术、工商管理以及其他专业接受电子商务培训或者在实践中转入电子商务行业的人员,构成较为复杂。根据近几年的发展趋势,未来5年,国内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量将达到300万人以上。因此,必须加大对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及输送,特别是那些能够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合到商务管理,又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复合型电子商务人才。
在调查企业未来对电子商务专业技能人才岗位结构需求中发现,对电子商务专业技能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复合性的人才或具有一技之长的人员。对于学历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在一线城市大部分电子商务岗位的入门条件为专科,许多岗位的入门条件为本科。为此,电子商务专业不同层次人才培养定位应有所不同。见表2。
机械行业
机械工业是我国装备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提供技术装备的基础性、支柱性和战略性产业。机械行业企业数量大,从业人员多,企业之间、地区之间、子行业之间差距明显。与其他行业相比,机械行业存在高技能人才紧缺,技能人才内部结构不合理,企业间技能人才状况差距较大,技能人才的综合素质亟待提高等问题。
而随着机械工业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将发生以下变化。
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将持续增加,成为技能人才供需中最突出的特点。据预测,2015年,机械行业高级技师、技师和高级工占技能人员的比例将分别增加0.38%、2.91%和16.63%。
对中级技能人员的需求将有所下降,2015年,中级工的需求将下降2.06%,初级工供给紧张的局面得到缓解。
新生岗位对技能人员的技能要求显著提高,数量要求将明显增加。
随着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和新兴产业的迅速发展,一部分岗位的技能要求将由中低技能转向中高技能。
交通运输行业
交通运输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和服务性行业,交通运输人才是国家人才发展的重点领域之一。随着经济的发展,交通运输行业对专业人才有了新的需求。据测算,到2024年,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行业具有中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各类专门人才将达到1500万人。见表3。交通运输全行业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专业技术人才到2015年将达到25万人左右,2024年将达到30万人左右。见表4。全行业具有技师及以上技能等级人员的技能人才到2015年将达到50万人以上,2024年将达到70万人以上。见表5。
未来几年,综合运输、现代物流、道路运输、城市客运、城市轨道交通、公路桥梁养护、港口航运、应急救援等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人才的培养。“十二五”时期,支持公路建养、运输管理、航道建养、船闸运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现代物流、汽车维修、港口航运、交通安全、救助打捞与应急管理等技能型实用人才培养实训基地建设。
粮食行业
粮食行业承担着粮食物流管理职责,肩负着加强粮食流通体系建设、落实国家粮食宏观调控政策、保障国内粮食供给和国家粮食安全等重要任务。截至2009年12月底,全国粮食行业从业人员为154万人,其中技术工人23万人左右;国有粮食系统职工总人数71.4万人。人员队伍呈现出学历层次偏低、年龄层次以中青年为主、高技能人才匮乏等特点。见表6、表7、表8。
粮食行业发展对技能人才有了新的需求。目前粮食行业工人队伍约有42.5万人,10年内预计有15%(48500人左右)将面临退休,其中5年内即将退休的就有5%(15053人);作为上规模的民营与外商企业,技术工人预计10年内也需补充10%至15%(10840~16260人);再加上其他粮食经营企业(13899人)10年内对技术工人的补充,按每个企业平均补充1人测算,共需14000人左右。10年内对新技术工人的需求总的预计为73300人,即每年单位自然减员后需补充新技术工人在7300人左右。
从职业岗位上看,粮油保管员、粮油质量检验员、制米工、制油工、制粉工、粮油购销员6个工种未来10年至少需有24万个技术工人才能满足粮食行业企业工作需要(由于非国有粮油加工企业统计不全,制米工、制油工、制粉工等职业的技能型人才需求肯定更多)。见表9。
煤炭行业
据有关资料显示,在我国一次能源生产结构中,煤炭大约占77%以上,一次能源消费构成中煤炭占71%以上,煤炭工业在国家经济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基础地位。
煤炭行业技能人才主要分布在煤炭生产、运输、矿井建设、煤炭地质、矿山测量、煤矿机电设备运行、安全监测监控、煤炭综合利用等领域。根据企业人才需求,在高职高专、中专、技工等不同层面各有侧重,形成了煤炭行业技能人才的基本结构。
2010年,规模以上煤炭企业有职工510万人左右,其中专业技术人员63.39万人,占职工总数的12.43%;技术工人344.82万人,占职工总数的67.61%。专业技术人员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6.74万人,占专业技术人员的10.63%;中级专业技术人员22.7万人,占专业技术人员的35.81%;初级专业技术人员33.95万人,占专业技术人员的53.56%。
技术工人中,高级技师0.72万人,占技术工人的0.21%;技师6.55万人,占技术工人的1.9%;高级工38.62万人,占技术工人的11.2%;中级工78.55万人,占技术工人的22.78%;初级工220.37万人,占技术工人的63.91%。
“十一五”时期规模以上煤炭企业职工总数约为489万人,按照增长20%预计,2015年职工总数大约为587万人。预计到2015年,煤炭规模以上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为82.10万人,约占职工总数的14%左右;技术工人416.60万人,占职工总数的71%左右。
专业技术人员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8.4万人,占专业技术人员的10.23%;中级专业技术人员32.9万人,占专业技术人员的40.07%;初级专业技术人员40.7万人,占专业技术人员的49.57%。
技术工人中,高级技师1.4万人,占技术工人的0.34%;技师8.5万人,占技术工人的2.04%;高级工52.1万人,占技术工人的12.51%;中级工110万人,占技术工人的26.40%;初级工244.6万人,占技术工人的58.71%。
“十一五”期间,煤炭行业技能人才数量有了较大增加,人才结构趋向合理,但是与煤炭工业发展的速度要求仍有较大差距,“十二五”时期和今后10年仍需要进一步提高技能人才的层次和比例,减少低文化、低水平、无技术劳动人员的数量,加大技能人才培养是根本出路。
商业服务行业
商业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程度是衡量和体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截至2010年底,商业服务业从业人员达到1300万人,占服务业人才比例为5.2%,其中批发、零售行业从业人员达500万人,占商业服务业人才比例的38.46%。预计到2015年,商业服务业从业人员将达到1530万人,商业专业技术人才缺口230万人。
从专业技能型人才的结构来看,截至2010年底,初级工440.36万人,占比36%;中级工450.37万人,占比37%;高级工256.21万人,占比21%;技师61.55万人,占比5%;高级技师12.55万人,占比1%。
从专业技术型人才的结构来看,截至2010年底,初级专业技术人才41万人,占比52%;中级专业技术人才30.5万人,占比39%;高级专业技术人才7.5万人,占比9%。
根据《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4年)》和国家即将推出的一些人才发展工程,预计我国到2015年,商业服务业专业技术人才需求总量为1530.27万人,2024年将达到1719.93万人。
其中,预计到2015年,专业技能型人才需求为:初级工519.62万人,占比36%;中级工531.44万人,占比37%,高级工302.29万人,占比21%;技师72.62万人,占比5%;高级技师14.71万人,占比1%。见表10、表11。
在商业服务业人才中,需求最大、门类最多的是“门店店长”,最紧缺的营运管理、生鲜管理、物流仓储、信息技术等专业人才。
石油和化工行业
石油和化学工业是现代经济的根基。石化行业从业人员中,化学工业从业人员占76%。根据《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4年)》,我国行业技能需求预测如表12、表13。
连续多年,石化行业从业人员总量年递增不低于5%,每年自然减员不低于3%,年净增量不低于56万人。到2015年,全行业产值将达到15万亿元,规模以上企业从业人员总数将不低于850万人;2024年,产值预计将超过20万亿元,从业人员超过1000万人。见表14,图1。
2010年调查结果与2005年的同类调查相比,石化企业对职业院校毕业生的需求比例明显提高,从2005年数据看,本科、高职、中职各占三分之一,2010年职业教育占到四分之三,见表15。在职业教育范畴,企业对高职教育毕业生的需求上升幅度更大,石化行业需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物流行业
“十二五”时期,随着国民经济总量的增长、经济结构的优化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现代物流业规模扩张和结构调整的同时,对物流服务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物流业将会继续面临技能人才紧缺的局面,特别是生产一线的技能人才将更为紧缺。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物流行业人才需求随之保持较快增长。根据2004年以来我国物流人才发展形势推算,2010~2024年我国物流人才将以每年5.2%速度增长,至2015年我国物流岗位从业人数将超过3000万人,2024年物流岗位从业人数将达到3900万人,占城镇从业人数比例达9.5%,2010~2024年年均将增长155万人,而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数据显示,物流从业人员占就业人口的比例约为10%,我国仍将低于这一水平。见图2。
预测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各类技能型人才将达到600万人,10年年均增长达8.5%,高于物流人才总规模增长率3.3个百分点;各类专业人才将达980万人,10年年均增长13.1%,高于物流人才总规模增长率7.9个百分点。见表16。
2010年物流岗位技能、专业技术人才合计占物流岗位从业人数的23.6%,预计将保持较快增长,预计到2024年两项人才所占比例可达到40%,见图3。
从技能人才看,2008年我国中级工以上从业人员达201.9万人,占物流岗位从业人数的9.5%。预计2024年中级工以上人员将达605.7万人,占比将提高至15.5%。
要特别说明的是物流行业中技能型岗位占全行业从业岗位的85%。根据目前统计技能人才的方法,取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被纳入了统计范围,由于物流业发展水平较低,大多数在岗人员虽然从事一线技能型工作,但技能水平没达到相应的职业资格要求。加之我国物流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推出较晚,所以我国物流技能型人才占从事技能岗位人员比例偏低,2008年技能型人才占全行业从业人员的9.5%,按照目前的增长率,到2024年也只有15.5%,人才供给与85%的岗位需求仍有巨大的差距。见图4。
从专业技术人才看,2008年我国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从业人员达到194万人,占物流岗位从业人员的9.1%。预计到2024年,中级工以上人员将达到988万人,占比将提高至25.2%。见图5。
医疗卫生行业
医疗卫生事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关系到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卫生事业的发展关键在人才,卫生职业教育承担着为卫生事业培养大批高素质卫生职业技术人才的重要使命,卫生职业教育已经成为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未来几年,医药卫生行业人才需求预测如表17所示。
护理行业技能人才需求:护理专业人才总体目标是,到2024年培养和造就一定规模、结构优化、配置合理、素质优良的护士人才队伍,使护士队伍建设与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人民健康服务的需求相适应。2015年、2024年护士总量分别达到300万人与450万人。护士人力资源需求预测见表18。护理人力资源结构预测,2024年中专护士占30%,大专占50%,本科及以上占20%;初级职称占50%,中级占45%,高级占5%;男护士比例增加。
检验专业技能人才需求:调查结果显示,2009年我国约有检验技术人员22.1万人,需要47.5万人,缺口约25.4万人。卫生部统计资料显示,2009年全国医疗机构总诊疗人次达54.9亿人次。医师日均担负诊疗7.4人次和住院1.6床。医学检验技术人员日均承担诊疗人数约70人次(包括所有的医学检验服务)。2009年我国临床医师和医学检验技术人员的比值为100∶10。如果按临床医师和医学检验技术人员的比值为100∶20计算,2015年需要44.88万人,按100∶40计算,2024年需要109.2万人,基本达到发达国家100∶45至100∶50的水平。
社区专业技能人才需求:调查结果显示,2009年全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人员总数为29.51万人,全科医生数量仍有较大缺口,按最低标准计算,我国城镇地区现在至少应配置118758名,而目前全国具有全科技术资格人员为10670人,仅占配置需求的8.98%。按最低标准计算,2015年与2024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人员总数预测见表19。
乡镇村专业技能人才需求:资料显示,2009年全国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室卫生人员总数为238.5万人,存在人力总量不足、地区分布不平衡、专业结构不合理、村卫生室中执业(助理)医师比例低、乡村医生过渡困难等问题。利用第1~4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的结果与新农合的数据综合预测2015年与2024年需求,结果见表20。
康复专业技能人才需求:调查结果显示,2009年全国共有康复治疗专业技术人员1.37万人,其中各级综合医院1.25万人,康复专科医院0.12万人,平均1.03人/10万人口。中国现阶段需要康复治疗师11.47万人,目前缺口10.09万人,尚不包括8946所未定级医院对康复治疗师的需求。考虑到未来医疗机构数量的增长,2015年共需要治疗师20.57万人,2024年共需要治疗师24.12万人。
有色金属行业
有色金属行业拥有近300万职工,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有色金属行业技能人才队伍无论在总量、结构和素质要求上,都不能完全适应有色金属工业发展需求,劳动者的等级结构与发达国家有色金属工业相比不够合理。高技能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的紧密度不够,与企业生产和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还存在差距。据调查,我国开展职业技能鉴定的有色金属企业中,初级技工占45%,中级技工占35%,高级以上技工,包括技师、高级技师仅占20%。技术工人的结构是典型的金字塔形,这与发达国家技师、高级技师占到30%的水平相差很远。
在未来一段时间,有色金属行业企业技能人才需求会有一个缓升的过程。预计各类技能人才在有色金属行业总的需求量在5~8万人/年。紧缺的技能人才首先是在有色金属工业的主体专业上:地质勘探、采矿、选矿、金属冶炼和材料加工等。其次是在与有色金属工业主体专业密切相关的专业:物理化学性能检验分析、机械设备、计算机控制等。通用工种虽然在需求的量上占有很大份额,但是由于供给相对充裕,因而没有上述专业方向紧迫。有色金属行业未来部分职业技能人才需求预测参见表21,有色金属行业未来部分职业技能人才结构比例变化预测参见表22。
中医药专业
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基础和保障。截至2009年底,全国中医机构3.49万个,中医类医院3164所,全国中医类医院和中医类门诊部工作人员共计58.34万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47.97万人。
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总结范文第4篇
生检验与检疫技术专业在我校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长期以来,学生的就业去向主要在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地方病和职业病防治、质量监督、商检部门、出入境检疫等机构。为使高职高专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行业需求相吻合,解决毕业生就业的深层次问题,并为规范办学、深化教学改革提供基础资料,本研究于2010年3月-2011年2月对重庆地区41个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力资源状况进行了调查。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重庆市4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1.2调查方法自行设计问卷,组织专业人员分赴重庆4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现场登记调查,将调查所得资料应用Excel进行资料汇总,用SPSS13.0进行分析处理。
1.3调查内容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机构人员总数(总人数、从事卫生技术人员数)、卫生检验人员职称、学历、年龄、工作年限等情况。
2结果
实际发放问卷41份,实际回收问卷31份,有效问卷29份,将调查所得资料应用Excel进行资料汇总,用SPSS13.0进行分析处理。
2.1基本情况
据《重庆统计年鉴—2010》报告,2009年重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编人员为2419人[1]。本次研究调庆29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编人数1628人(占2009年重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编人员的67.36%),从事卫生技术人员(检验人员与技术管理人员)584人(占重庆29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编人员的35.87%)。其中,专职卫生检验人员363人(占重庆29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编人数的22.30%)。
2.2职称构成
在363名卫生检验人员中97.52%有技术职称,其中初级占47.38%,中级占36.09%,高级占14.05%(表1)。与2005年全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岗人员学历构成进行比较(图1),重庆地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职称构成上变化显著,初级、中级、高级职称分别增长1.43倍、1.21倍、2.06倍,表明逐渐向高级职称转变。
2.3学历构成
在363名卫生检验人员中,研究生学历占1.65%,本科学历占36.09%,专科占42.15%,中专学历占20.11%(表2)。目前,重庆29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学历主要以本科和专科队伍为主(占78.24%),其中又以专科学历人员居多。与2005年全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岗人员学历构成进行比较(图2),重庆地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学历比例有了显著的变化,大专、大学、研究生学历人员分别增长1.28倍、2.86倍、2.75倍,高学历人员逐渐增多。
2.4年龄构成
被调查人员中,>50岁54人,占14.88%;40岁~50岁123人,占33.88%;30岁~40岁105人,占22.31%;<30岁81人,占22.31%(表3)。重庆地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员年龄基本呈现正态分布,主要集中在40岁~50岁年龄段。
2.5工作年限(工龄)构成
在363名卫生检验人员中,工龄不足3年人员34人,占9.37%;工龄3~10年人员81人,占22.31%;工龄10~20年人员89人,占24.52%;工龄20~30年人员108人,占29.75%;工龄>30年人员51人,占14.05%(表4)。
3讨论与建议
3.1卫生检验技术人员仍然是紧缺人才通过对此次调查分析可知,重庆市29个疾控机构在岗人员职称以初中级为主;学历以大专为主,本科次之;从调查人员年龄构成图(图3)可知,重庆基层疾控机构人员年龄基本呈现正态分布,但目前主要以中老年人员居多,年龄>40岁(177人,占48.76%),工龄>30年(51人,占14.05%)的人员比例密集、偏高,提示重庆基层疾控机构人力资源在未来几年内将有一大批人员退休,如何避免卫生检验技术专业人员断层,做好新老人员顺利过渡,保持技术人员常态分布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随着国家对卫生监管工作的深入,检测任务将逐渐加重,引进、补充大量卫生检验技术专业人员是保证基层疾控中心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因此,有必要加强卫生检验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
3.2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专业是急需专业近几年“非典”“禽流感”以及伪劣食品、药品所造成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频发,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因此,国家高度重视卫生检验及检疫工作,相续出台了一系列法规,加强了国家、省市、区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基层预防保健组织的建设,强化了医疗卫生机构疾病预防控制的责任,并强调要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专业队伍的建设,建立三级预防制度,健全预防体系,由此,加强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建设,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已成为当务之急。
3.3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是人力资源改善的保障
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总结范文第5篇
为了扎实推进“以促进人的健康为中心,以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为主题的医德医风建设年活动,全面提升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临床实践技能操作水平,促进全县医疗卫生服务质量上新台阶,县卫生局定于12月份举办全县医疗卫生系统岗位练兵,技能比武活动。此次活动主要以理论考试和技能操作结合的形式进行。现制定活动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本职岗位,提高综合素质,增强服务技能,营造学知识、练本领、强技术、夯基础的浓厚氛围,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医疗卫生队伍。
二、目标要求
依据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工作任务和各类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岗位职责,坚持“什么岗练什么,什么缺补什么,什么弱强什么”的原则,保证应参加的人员人人参加,全员达标。通过练兵比武活动使广大医疗卫生工作者工作作风明显改善;依法执业能力明显增强;服务能力和专业素质明显提高;服务质量持续改进,医患关系更加和谐。
三、活动范围
全县各级各类医疗卫生单位(县医院、县中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县卫生监督所、县病预防控制中心、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琅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中级职称(含中级)以下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
四、活动内容
(一)学习培训内容
根据医疗卫生单位的工作性质和不同岗位的职能特点,学习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及相关的卫生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技术规范、操作技能和核心制度、相关的服务流程,检测技术和结果评估,了解医学科技新知识、新技术。
(二)培训参考教材
1.临床医疗人员:《全国高等医学院校教材》第七版、《医学临床(三基)训练医师分册》。
2.护理人员:卫生部编《全国卫生系统护士岗位技能训练和竞赛活动护理技术操作项目考核要点》、《医学临床(三基)训练护理分册》。
3.中医医疗人员:《全国高等医学院校教材》中医专业第七版、《医学临床(三基)训练医师分册》中医学基础。
4.卫生监督人员:卫生部编《卫生监督员培训系列教材》(法律出版社版)、《卫生监督员手册》(赵同刚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版)。
5.疾病预防控制人员:《试验室设备操作和使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培训教材》、《医疗机构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要点》、《突发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标准》、《扩大国家免疫规划文件资料汇编》。
6.妇幼保健人员:《医学临床(三基)训练医师分册》相关内容、《福建省孕产妇系统保健管理规范》、《福建省儿童系统保健指导手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版。
7.医技人员:《医学临床(三基)训练医技分册》相关内容、《全国高等医学院校教材》各医技科相关内容。
8.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医学临床(三基)训练手册》相关内容、《社区卫生服务政策读本》、《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版。
五、活动安排
全县卫生系统岗位大练兵技能大比武活动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阶段(2010年8月)
各医疗卫生单位要根据本《方案》的要求,结合单位实际情况,研究制定具体实施计划,并组织“三基”及相关知识的培训和考试。要做好广泛宣传发动工作,使广大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立足本职岗位学练技术、争创一流。要充分认清医疗卫生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要认识到岗位大练兵技能大比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明确岗位练兵技能比武活动的内容和方法。
第二阶段:岗位练兵阶段(2010年9月—10月上旬)
各医疗卫生单位要按照本单位制定的培训计划,精心组织员工开展岗位练兵。采取自学为主、定期辅导、岗上带教、专题讲座、观摩指导等多种形式的学习和培训,并定期组织考试,检查学习培训的效果,确保学习培训的人员、时间、内容、效果“四落实”。
第三阶段:技能比武阶段(2010年10月上旬—11月)
在学习培训基础上,采取闭卷考试、知识竞赛、病历书写和执法文书展示、现场技能操作演练等多种形式,分层次、分专业进行技能比武。各医疗卫生单位按要求自行选择一定比例的优秀选手参加全县的技能比武,笔试与技能成绩按40∶60比例,两项成绩总和在前10名,做为评选全县卫生系统学习标兵的依据。同时,将各单位选手参赛情况列入本年度绩效考核内容之一(具体事宜由县卫生局医政股另行通知)。
第四阶段:总结评比和表彰阶段(2010年12月)
技能比武结束后,各医疗卫生单位要将参加本次岗位练兵技能比武活动情况进行全面总结,写出书面总结报告报县卫生局。县卫生局将及时对本次岗位练兵技能比武活动进行总结、评比、表彰。
六、活动要求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开展以“三基三严”为重点的岗位练兵,技能比武活动,对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整体素质,提升整体医疗服务质量,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各医疗卫生单位全体员工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领导班子要加强对活动工作的领导。县卫生局成立岗位练兵技能比武活动领导小组,加强对本次活动的指导、协调、检查。
(二)立足岗位,注重实效。在本次活动的安排上,要保证日常医疗卫生活动的正常开展,要充分考虑到各科室的工作特点,科学统筹安排,将学习培训活动与日常工作紧密结合,要立足岗位需要,突出岗位特点。切实使这次活动达到让医疗卫生人员熟知和掌握本岗位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在实际工作中娴熟应用的效果。
上一篇:卫生保健培训总结{甄选5篇}
下一篇:卫生三下乡活动总结{甄选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