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18367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74分钟。
博士毕业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硕士生;就业;博弈论;上策均衡;知识积累
1 提前工作的动因
高校毕业生包括本专科毕业生、应届硕士毕业生和应届博士毕业生。自本科扩招以来,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便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2008年金融危机开始后更是成为热点问题。新闻报道2008年中国应届本专科毕业生的就业率不足70%,部分地区甚至传出应届硕士毕业生的就业率首次低于应届大学生就业率的信息,社会惊呼“皇帝的女儿也愁嫁”。而2009年,正如前一年年底胡锦涛主席在辽宁考察时对大学生求职者表示的那样,“就业形势将更加严峻”,将有超过700万应往届高校毕业生需要解决就业问题。事实上,伴随着全球性金融风暴愈演愈烈,国内外的经济环境日益恶化,国内人才市场的需求减少与高校扩招政策综合作用,形成了一个非良性的流程。
如图1所示:大学生就业困难,于是转向升学,升学需求的增加迫使硕士扩招。硕士毕业生的增加使人才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在挤占大学生就业岗位的同时也造成自身就业水平的下降,因而出现了所谓“1500应届硕士竞聘卖猪肉”、“十万年薪聘请大学生掏粪”的新闻现象。并且,由于预计2010年博士学位的年授予人数将达到突破历史性的5万,已经开始有学者开始担心博士培养质量的下降,质量下降的博士毕业生以后还要去培养硕士生和本专科学生,势必进一步造成硕士毕业生和本专科毕业生质量的下降,从而更加剧了他们的就业压力,令他们倾向于尽早适应市场,做出提前工作地选择。
本研究仅以硕士生为对象进行探讨。硕士生是高级科研人才的后备军,而高级科研人才的培养对国家的科技发展和创新能力而言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为此,对硕士生的培养需要投入充足的时间和资源,若硕士生提前工作则有可能令实际培养时间不足,培养质量不能得到保证,对其今后的就业也将产生影响。所以,于国于己,硕士生的选择都值得商榷了。
2 博弈理论概述
博弈论也叫对策论,是20世纪50年代由冯诺依曼和奥摩根斯坦首先提出的,是一种“研究具有斗争或竞争性质现象的数学理论和方法”。博弈论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在经济学、政治科学、军事战略问题、进化生物学以及当代的计算机科学等领域都已成为重要的研究和分析工具。此外,它还与会计学、统计学、数学基础、社会心理学以及诸如认识论与伦理学等哲学分支有重要联系。
一个博弈论模型包括三个基本要素:局中人,方案集和局势。局中人是指在一个博弈中有权决定自己行动策略的参加者,一般要求一个博弈中至少要有两个局中人。策略集是指可供局中人选择的,实际可行的,完整的行动策略的集合,每个局中人的策略集中至少应包括两个策略。局势是指一个博弈中各局中人所选定的策略形成的策略组。当局势出现后,博弈的结果也就确定了。
本研究采用博弈论中的上策均衡理论。上策是指这样一种策略,不管其他局中人采取什么策略,这种策略都是最优的。博弈论中的均衡是指一种稳定的结果,当这种结果出现的时候,所有的局中人都不想再改变他们所选择的策略。因此,所谓上策均衡即指一种局中人选择的都是上策时的博弈均衡状态。
3 高校、用人单位和硕士生的博弈
3.1 博弈模型的建立
3.1.1 三要素设定
出于能够更明确地表现分析结果的原因,本研究使用两两博弈的方式。局中人包括高校、用人单位和硕士生,其中硕士生按照意愿倾向还可分为两类,因此实际的博弈模型一共有五个,以报酬矩阵形式表现。
每个局中人的策略集都包括两个策略。高校可以选择允许或者不允许硕士生提前找工作,用人单位可以选择接收还是不接收在读硕士生,两类持不同意愿倾向的硕士生都可以选择提前工作或者毕业后工作。
每个局势包括模型中各局中人可选择的一个策略,每个模型产生四个局势,通过分析可得出其中满足上策均衡的局势。
3.1.2 度量方式设定
本研究的重点在于分析每个局中人对各种选择所产生结果,假设这种结果可以用满意或不满意两个属性值来度量。
一般来说,高校希望硕士生能够静下心来搞科学研究,一方面能够对导师的研究方向进行进一步的实践,另一方面高校培养硕士生的目标就是使硕士生具有独立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如果没有科研和论文的培养则有失这个目标的要求,如果硕士生提前进入找工作阶段则科研的最佳时期——研二和研三——就没有发挥作用。从上述角度来看,可以说高校不允许硕士生提前找工作才能保证满意的结果;若做出允许的选择则总会有一部分硕士生提前工作,高校的培养结果达不到效用最大化,可以认为是不满意的。
而作为用人单位,也有出自短期利益的考虑,他们要求自己员工的综合素质越高越好,独立行为能力越强越好,因此硕士生能否提前来单位实习决定了要不要在硕士生毕业正式上岗后付出一笔培养成本——工作上手前支付的工资和其它费用。可以认为,用人单位选择接收在读硕士生的结果是令自己满意的,而选择不接收的结果则是不满意的。
最后,按照硕士生的意愿倾向可以把硕士生分为倾向提前工作,倾向毕业后工作两类。对于第一类,假设选择提前工作将得到满意的结果,选择毕业后工作将得到不满意的结果;对于第二类,假设选择提前工作将得到不满意的结果——提前工作影响学业完成的质量,选择毕业后工作将得到满意的结果。
为了便于分析,设满意的值为1,不满意的值为-1,以此量化不同选择带来的结果。
3.2 高校与用人单位的博弈
根据上文对高校和用人单位选择结果的假设,本研究可以构建如表1所示的报酬矩阵,矩阵的每一个局势设为(E,S)。
当高校允许硕士生提前找工作时,若用人单位选择接收在读硕士生则能得到满意的结果,而高校则因此不满意(1,-1);若用人单位选择不接收在读硕士生则必定不满意,而因为在读硕士生即便找工作也没有接收单位,所以高校最终得到满意的局势(-1,1)。当高校不允许硕士生提前找工作时,硕士生受到纪律限制,则高校不管怎样都将得到满意的结果,而用人单位无论做何种选择都接收不到在读硕士生,结果必定是不满意(-1,1)。
由此可以分析得出,高校与用人单位的博弈达到一个上策均衡,即高校不允许硕士生提前找工作,用人单位却接收在读硕士生。两方的最优决策是相冲突的,而这恰恰解释了现状,即本研究前面说的高校要实现培养目标,而用人单位要追求用人成本的最低化。后面的分析中,高校与用人单位的这种冲突将不断得到体现。
3.3 两类意愿倾向的硕士生与高校和用人单位的博弈
3.3.1 倾向提前工作
如表2和表3所示,本研究把硕士生与高校的报酬矩阵内的每个局势设为(M1,S),把硕士生与用人单位的报酬矩阵内的每个局势设为(M1,E)。
先来分析硕士生与高校的博弈,现实中总存在接收在读硕士生的用人单位。当硕士生选择提前工作时,若高校也允许提前找工作,则前者与后者形成的一个局势是(1,-1),若高校不允许提前找工作,则前者受到纪律约束的局势为(-1,1)。当硕士生选择毕业后工作时,则高校的选择不再重要并总会获得满意的局势(-1,1)。由此本研究又得到了一个上策均衡,即硕士生选择提前工作而高校不允许提前找工作。
再来分析硕士生与用人单位的博弈。当选择提前工作的硕士生面对接收在读硕士生的用人单位时,结果自然是“双赢”(1,1),若用人单位选择不接收在读硕士生时,则结果自然是“双输”(-1,-1)。当硕士生选择毕业后工作时,用人单位的选择也不再重要,结果总是双方都不满意(-1,-1)。这里的上策均衡是“双赢”。
在这两个博弈中,硕士生面对的最优决策总是选择提前工作,而高校和用人单位的最优决策与由它们之间的博弈得出的上策均衡相同,互相冲突,这就解释了倾向提前工作的硕士生们为何会采取各种手段“欺骗”高校,出去寻找工作。
3.3.2 倾向毕业后工作
如表4和表5所示,本研究把硕士生与高校的报酬矩阵内的每个局势设为(M2,S),把硕士生与用人单位的报酬矩阵内的每个局势设为(M2,E)。
迫于经济压力以及别的原因不得不提前找工作的硕士生只要高校允许,就会达成(-1,-1)的局势,若高校不允许硕士生提前找工作并为其提供必要的生活补助,则硕士生和高校仍能达到“双赢”的结果。当硕士生不存在经济困难或自己另想办法克服了困难时,必然会坚持好好完成学业,毕业后工作的选择,这种情况中高校与硕士生总是“双赢”。所以高校不允许硕士生提前找工作和硕士生选择毕业后工作是这一博弈中的双方最优决策。
用人单位选择不接收在读硕士生的结果必定与硕士生的意愿“合拍”,局势总是(1,-1)。当用人单位接收在读硕士生时,只有选择了提前工作的硕士生会让其实现满意的局势(-1,1)。这里的上策均衡却是硕士生选择毕业后工作而用人单位选择接收在读硕士生。
高校最喜欢的自然是愿意毕业后工作的硕士生,就如同用人单位最喜欢选择提前工作的硕士生。然而这并不是说无论持何种意愿倾向,只要选择了提前工作,用人单位都无差别的一视同仁。本研究在前面就已经探讨过,用人单位希望聘用的员工综合素质越高越好,而硕士生的科研水平无疑是衡量其素质的一个重要因素,可以认为只有愿意毕业后工作的硕士生才最有可能主动静下心来学习和从事科学研究,从而达到令高校和用人单位都满意的科研水平,很遗憾用人单位选择接收在读硕士生的结果恰恰不可能接收到其最满意的对象。也就是说,用人单位的最优决策与其最满意的硕士生的最优决策相冲突,再换句话说,用人单位的成本最低化目标与对员工素质的期望相悖。
本研究的博弈分析就进行到这里,此时的问题是,硕士生是否应该提前工作以及高校、用人单位是否应该有所作为。本研究在最后就此进行一个探索性地讨论。
4 关于硕士生是否应提前工作的讨论
4.1 硕士生是否应该选择提前工作
让硕士生们产生不同意愿倾向的重要原因可能是对未来预期收益的不确定,对此本研究认为可以从知识的可积累性给出探讨。
知识作为一种新的生产要素与劳动力、土地和资本不同,“知识溢出足以抵消固定生产要素存在引起的知识资本边际产品递减的趋势。因此知识积累过程不会中断。”社会知识就在人类社会的实践过程中不断积累,并得以延续和更新,而个人知识积累得益于社会知识的积累沉淀,同样不断增长。这种知识积累是质和量双方面的,在当今的经济形态下,已成为整个经济的基础。在校学习可看做知识积累的最稳定途径之一,因此硕士生花在在校学习与科研方面的时间越长,作为生产要素的知识积累得越多,其创造价值的潜力越大,可以预期较大的未来收益。若提前工作,放弃的学习时间不谈,在工作中能获得知识多少也是不确定的。
事实上人们选择读硕士的目的不外乎希望在科研方面有所建树和找到比之前更好的工作两个,这两个目的的实现都要求知识积累到一定水平,因为前面已经分析过用人单位也希望能招聘到科研水平最高的硕士生。如果硕士生都能明白这一点的话,就不会受到经济环境和就业环境的影响,认真完成学业,在毕业后凭借优异的知识积累接受社会的选拔应该成为他们的最佳选择。
这里不能不提到的是,整个社会,包括所有的高校和用人单位,都应该为促成硕士生做出这种选择而有所作为。
4.2 对高校和用人单位提出的建议
(1) 高校安排好硕士生的日常生活。在推广自费制的同时,设置更多的奖学金和生活补助项目,提高物质激励的比重以降低硕士生的总成本,解决高校与持提前工作意愿的硕士生的冲突,并保障完成对硕士生的培养目标。
(2) 用人单位要把目光放长远,对接收在读硕士生工作的决策应当有所限制。应当看到一个科研功底扎实的硕士在未来三年,五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里为单位创造的价值将远远大于一个水平一般,仅仅多半年或一年工作经验的硕士,足以弥补用人单位短期的成本损失。
(3) 高校与用人单位之间冲突的化解之法,除了提高各自的认识外,最好能够更多地进行“产学研”合作。用人单位欢迎高校前来调研和利用知识储备解决问题,高校根据用人单位的实际情况确立科研项目,设置硕士生的培养计划。如此,一方面硕士生通过“干中学”和“学中干”把科研和实践联合起来,必能提高其知识掌握水平,另一方面用人单位为高校协助解决的问题支付的费用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硕士生的经济状况。
(4) 整个社会应当保证舆论的正确导向,不要宣传急功近利的浮躁思想,并为创造良好的就业条件努力发展经济。
5 结论
本研究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的形成过程进行了推导,提出了硕士生提前工作的动因。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报酬矩阵,运用博弈论中的上策均衡分析了这种现象。最后通过对硕士生知识积累问题的分析,认为硕士生不应该提前工作,并对高校和用人单位如何促成硕士生做出这样的选择提出了建议。
作为探索性研究,在各种条件的设定难免带有主观意愿,使用的方法有限,分析结果也有必要经受实证的检验,进一步探讨是之后必须要做的。总之,对该类问题的深入研究,将为教育管理方法和决策的理论与应用提供十分有益的补充。
参考文献
[1] ?杜文景.社科院报告称今年将有100万高校毕业生不能就[EB/OL].
[2] ?申剑丽.人保部官员:正在起草系统性促进就业政策[EB/OL].
[3] ?周芳.众硕士竞聘“猪肉荣”[J].北京:中国市场,2009,(1):21.
[4] ?刘浦泉.中国在校博士生数量已经位居世界前列[EB/OL].
[5] ?甘应爱等.运筹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0:388-389.
[6] ?黄亚钧,郁义鸿.微观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42?143.
博士毕业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博士后 高校 师资队伍 思考
博士后制度是指在国内的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或大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留学人员创业园和科研生产型事业单位设置一些特殊职位,挑选获得博士学位的优秀年轻人员到这里在规定的期限内从事科学研究工作。
我国博士后制度于1985年正式确立,它是借鉴国外培养优秀人才的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创立的一项吸引、培养和使用年轻高级人才的一种有利于人才流动的制度。作为一种培养年轻高层次人才的博士后制度,它为促进我国教育、科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培养高水平的科研和管理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截止2009年12月,我国博士后流动站已达2148个,全国累计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70102人,出站40788人,绝大多数都成为本领域、本单位的学术技术带头人和科研教学骨干,许多人已成为教授、研究员、高级工程师和博士生导师,不少人成为科研院所的院所长、企业的总经理或总工程师,有的已经成为两院院士、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
博士后制度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从最初的设立宗旨演变成多个职能的载体,它在改善高校师资引进中的问题、促进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起着积极作用,出站的博士后约60%进入高校工作,极大地充实了高校的教师队伍,成为高校教学科研的重要力量。
一、现有师资的引进及其问题
1、留校任教。本校毕业生留校是很多高校普遍采用的一种师资培养方法。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对本校毕业生的科研水平以及各方面的表现有着比较充分的认识,同时毕业生来自本校,对学校的情况比较熟悉,能够较快地适应学校各方面的管理模式。但是,这种方法也存在着比较大的弊端。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学校中各个学科都已形成了各自的特色,本校毕业的学生在这种特色的熏陶之下,不容易开拓视野,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从其它角度观察问题,在学术上容易陷入“近亲繁殖”的怪圈。另外,毕业生能否留校的关键因素在于其导师是否认可、推荐以及支持,由于这层因素的存在,毕业生和导师之间形成了某种程度的“依附关系”,也不利于改善学缘结构。
2、录用外校毕业生。外校毕业,特别是那些国内著名高校的毕业生来校工作,其优势是非常明显的。外校毕业生可以避免本校毕业生留校可能出现的弊端。但是,外校毕业生需要时间来适应以真正融入到本校工作的风格和氛围当中,这所需的时间可能会比较长,而且往往很难全面了解外来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情况。
3、引进国内外高水平人才。引进国内外高水平人才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较快地投入到高校相关学科点的建设中,担任学科带头人或学科骨干,提升学校的科研能力,但是引进成本较大。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必然还要给予一定职务职数的倾斜,这样可能会引起引进人才和本校原有师资之间的攀比。另外,引进人才能否长期安心工作、引进人才的团队合作精神、对于引进人才的了解可能不太全面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风险。
以上高校师资的来源有其积极方面,也有一定的弊病。目前多数高校已经实行了聘用制改革,但是仍然未能真正发挥出改革的效果,聘用制改革仍有待于进一步完善,高校仍缺乏“能进能出”的灵活用人机制。因此,高校引进教师过程中一旦选人不准,尤其是高水平专业人员来校后不能发挥预期作用,且又难以将其清退离校,这种风险将直接影响到人才资源的配置效率以及相关学科建设和未来发展等诸多方面。
如何规避风险,探索师资引进的更有效途径,很多高校都在努力探索着。
二、博士后制度对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作用
博士后制度在缓解我国高层次人才的缺乏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相对于国家发展对人才的大量需求,博士后制度还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博士后制度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其内涵不断丰富,它不仅是年轻高级人才的培养摇篮,也是高校引进优秀师资的人才蓄水池和首选地,在高校的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1、有利于改善高校师资队伍的学缘结构。国外高校一般不直接录用应届博士,应聘者大多数具有博士后经历。我国博士后制度的宗旨是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博士后的招收要求跨学科,这对人才的成长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鼓励跨学科的培养模式使得博士后很好地避免了“近亲繁殖”,使博士后在流动站期间具有独立的研究思路和研究领域,客观上造就了一支年轻充满活力的研究队伍,这支队伍研究视野宽广,具有很强的创造力。经过博士后阶段的培养,他们博采众长,在学术上获得了深造,提高了创新能力,拓展了学科领域,也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这对于学校的学科建设以及博士后今后的发展成长都要比毕业后直接留校任教更为有利。高校在引进博士后充实师资队伍的同时,也使师资队伍的学缘结构得到调整,优化了学术生态环境,有利于各学科的健康发展,避免了本校毕业生留校任教产生的问题。
2、降低用人风险,有利于高校师资队伍的稳定健康发展。博士后在流动站二年多时间的教学科研工作中对学校和学院的情况及所从事的学科有了比较全面深入的了解,而学校也通过二年时间的考察对博士后的工作态度、科研水平、科研潜力、团队合作等综合素养有了全面的认识,那些在站表现优良、成绩突出并有志于教师职业的博士后充实到高校的师资队伍,不仅使高校的师资队伍得到扩充,而且确保了优秀青年教师队伍的稳定发展,留校博士后可以立即融入新的工作环境,最大效率地发挥人才的作用。目前,国内许多高校正尝试利用博士后流动站这一平台选留优秀博士后充实到高校师资队伍,降低了直接录用校外毕业生的风险。如果博士后出站时不愿留校任教,学校则充分尊重其择业意愿,按常规办理出站手续。博士后制度的特殊性与灵活性在高校人才引进和管理中体现了优越性,促进了人才的合理流动。
3、有利于高校学科梯队的建设。近年来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和研究领域的拓宽,高校对师资的渴求越发突出,人才队伍建设成为制约高校发展的首要因素,因此,国内各大高校正在展开人才争夺大战,不断有高校到海外高薪招聘学科精英。但由于海内外学术体系和生活环境的不同,海外人才回国后需要一段或长或短的适应期,也有部分海外人才一直无法适应国内环境。而本土培养的博士后,他们不需要适应期,能很快融入环境,快速启动,这在某种程度上使他们具有了一定的优势。他们在专业领域已有一定的学术造诣,年富力强,科研活力旺盛,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经过实际工作的锻炼,加上一定的培养,可以担任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或相应研究梯队的重要成员,加强和优化了学术梯队。
总之,博士后制度不仅有利于高校师资队伍质量的提高和队伍结构的改善,有利于师资队伍的稳定健康发展,也有利于高校的学科建设。
三、完善博士后工作、促进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1、要适应高等教育的发展需要培养博士后。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都很快,高等教育的发展突飞猛进,高校中迫切需要更多的博士后人员能补充到高校师资队伍中来。由于现阶段博士后培养的规模和数量有限,显然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高校师资队伍数量上的需求,博士后制度应重视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这种客观需要,不仅要依靠国家的投入,而且要充分调动地方政府和高校的积极性,扩大博士后招收规模,不断加大人才储备力度,努力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提供“合格的新鲜血液”。
2、要着眼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素质要求培养博士后。高校教师应该是高端人才聚集的群体,只有这样,建设一流高校才有希望,培养教育出来的学生才有可能成长为有用之材。目前,大量的人才聚集在高校,同时,高校又急需更多更好的人才,而博士后制度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一个途径。高校也因此希望博士后制度不仅能加大博士后的培养力度和规模,更希望从高校师资素质需要出发,让高水平的博士后源源不断充实到高校师资队伍中来。因此,在博士后培养过程中要规范博士后研究人员进站考核,严把博士后进站入口关,并重视开题报告、中期考核、出站考核等环节。合作导师和所在学科点教授应创造机会让博士后参与各类各级科研项目,真正体现在使用中培养、在培养中使用的博士后制度宗旨。博士后在站期间以科研为主,也应适当安排一定的教学工作及其他社会工作,使其各方面能力得到提高。
3、站在学科前沿有重点地为高校培养高水平博士后。众所周知,学科发展对高等学校的发展具有战略意义,一所高等学校拥有哪些学科,这些学科各有什么特色,在国内外所占的地位以及是否适应我国教育、科学、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性质、任务、办学质量等。学科建设周期很长,关键是要有一批学术骨干,不断推动学科向高水平发展。博士后人员本身专业起点高,加上不同学科领域、不同学派、不同风格的学术思想在流动站里得到广泛的交流与结合,具有培养为学科带头人的优势。同时,博士后多学科的学术背景,又为学术创新和学科新领域的开拓奠定了基础,使他们对交叉学科、新兴学科有更深入的研究,推动了我国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的发展。因此,博士后制度应站在更高的起点上,对具有扎实基础、自主创新能力强的博士后人员,从学科建设的需要出发,重点指导和培养,为博士后人员未来承担学科带头人的重任奠定基础,使博士后制度不仅能满足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一般性需要,而且还能满足高校学科建设更高层次上的特殊需要,造就新一代学科带头人,使高校学科发展充满生机。
总之,博士后制度是加快高端人才培养和促进高端人才辈出的机制,高校师资队伍建设需要更多更好的这种高端人才,博士后制度的完善和发展必将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做出更加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国博士后网.cn
博士毕业总结范文第3篇
1、学位论文提纲犹如工程的蓝图
在这方面我似乎有一些强迫症,没有提纲总觉得不踏实,总觉得茫然。一般来讲,博士毕业论文最多就用到四级标题,在写作初期,缺乏对论文细节的把握,因此很可能无法细致到四级标题的程序,因此,明确到三级标题即可。提纲的重要性,在于它基本上完整地反映了论文的思路和结构。
2、基础工作
70%以上的图表已经画好,50%以上的结果已经进行分析讨论对于理工科的研究来讲,图表是论文的核心,大部分的成果都可以用图表表示,包括一些讨论的环节,一些机理的分析。所以,无论是写大论文还是写小论文,我一直是把图表放到很优先的位置。70%以上的图表主要依赖平时完成实验后的数据处理,或者发表的一些论文,不要求格式完全正确,只要有了图表的核心内容即可。而50%以上的分析讨论其实并不容易,因为平时我们分析数据的时候,并不会撰写大段的分析讨论,最多是放到PPT中。因此,这一项其实是比较依赖小论文的,在撰写小论文的时候,通常才会做一个文字上的详细的分析,与其他研究结果的对比。>>>>简析硕士毕业论文如何选题、开题及写作
3、从第1章开始,从前往后写,最后结论、创新点、摘要
这是撰写论文的主体工作,是需要最多时间的过程。写作的顺序因人而异,我一直比较习惯从前往后写,先引言,再写方法,再写结果与讨论,最后写结论和创新点、摘要,基本上与人们的阅读的顺序是一致的。
4、找一个靠谱的模式模板
一个好的格式模板可以让撰写事半功倍,也可以避免很多细节的错误。我用的是去年毕业的师姐的模板,我所做的是把她的博士毕业论文终稿拿过来,然后把她的文字替换成我的文字。
5、过一遍所有的小论文、PPT、基金总结
博士毕业总结范文第4篇
>>>全国各省各高校2017年考博考试时间汇总
>>>全国各省各高校2017年考博考试科目汇总
2017医学考博英语统考签约全程班【直播+录播】!!点击免费试听<<<
一、培养目标我所招收的博士学位研究生,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爱国守法,在本学科领域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及相关工作的能力,能在科学研究和专门技术等方面做出创造性成果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报考条件及要求
(一)报考我所普通招考的博士学位研究生,需满足下列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3.考生的学位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已获得国家承认的硕士或博士学位的人员;(2)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硕士毕业生(能在博士入学前取得硕士学位);(3)硕士学位同等学力人员;其中硕士学位同等学力人员是指: ①获得国家承认的学士学位满 6 年(从获得学士学位到博士生入学之日),达到与硕士学位同等学力; ②国家承认学历的硕士研究生结业生(报名时已取得结业证书); ③报名时已取得国家承认学历的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但尚未取得硕士学位的人员。 4.身体健康状况符合我所规定的体检要求。 5.有至少两名所报考学科专业领域内的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的书面推荐意见。 6.境外留学人员应获得硕士学位,并经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进行硕士学位认证后方可报考。
(二)同等学力人员报考,除符合上述有关要求外,还应具备下列条件: 1.已取得报考专业 6 门以上硕士研究生主干课程的合格成绩(由教务部门出具成绩证明或成绩通知单)。 2.已在公开出版的核心学术期刊发表过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学术论文 2 篇(第一作者);或获得过与报考专业相关的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为主要完成人);或主持过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
(三)全日制应届硕士毕业生报考,最迟须在博士入学前取得硕士学位。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必须取得硕士学位后方可报考。
(四)我所招收“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博士研究生。该专项计划实行“与普通招考生统一考试、单独划线录取、定向少数民族地区培养”的政策,主要面向少数民族考生。报考该专项计划的考生,除了需具备上述第(一)款中各项条件外,还须符合下列条件: 1.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立志为西部大开发和民族地区发展服务。 2.考生原籍在西部 12 省、自治区、直辖市,海南省,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 4 省民族自治地方和边境县市,湖南湘西自治州、张家界(享受西部政策的一县两区)、湖北恩施自治州等地区,或者是内地西藏班、内地新疆高中班、民族院校、高校少数民族预科培养基地和民族硕士基础培训基地等学校和培训机构的教师和管理人员。 3.经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民族教育处审核同意报考。 4.保证毕业后按定向协议到定向单位或地区就业。 5. 我所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硕士研究生不得以硕博连读方式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含普通博士计划和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但在征得定向单位所在省市教育主管部门书面同意后可以在毕业时作为应届硕士毕业生参加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博士研究生招考,经初试和复试考核合格拟录取后须重新签订三方协议方可发放录取通知书,博士毕业后须按协议规定回定向省份就业。
(五)在学的硕博连读生转博,按我所的具体要求报考。
(六)在高校取得学术型推荐免试外推资格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可以按直接攻博方式录取为博士研究生(简称为直博生),具体录取条件由我所确定。已被确定录取的直博生,必须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网上报名。
(七)下列情况的考生报考时须征得定向培养单位的同意: 1.现为委托培养或定向培养的应届毕业硕士生。 2.原为委托培养或定向培养的硕士生,现正在履行合同服务期的在职人员考生。 3.拟报考定向培养的考生。
(八)我校招收的博士研究生全部为国家计划内全日制脱产学习博士生。有特殊原因不能保证全脱产学习的考生,应在报考和复试时向报考单位和导师说明。
(九)现役军人考生,按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的规定办理报考手续。
三、报名时间、方式及报名手续考生在报考前可与我所招生部门或导师取得联系。所有考生必须参加中国科学院大学网上报名。
2.网上报名方式:请考生登陆中国科学院大学招生信息网(admission.ucas.ac.cn),点击“博士报名”,根据自己的情况分别选择“普通招考”、“硕转博”两种类别之一进入相应的报名系统中,进行考生注册。其中少数民族骨干计划考生在“普通招考”类别中报名,进入系统后在考试方式栏中选择“少数民族骨干计划”。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应届生应按“普通招考”类别报考。网上报名时请务必仔细阅读系统中的“网报公告”,凡未按公告要求报名、网报信息误填、错填或填报虚假信息所造成的一切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3.网上报名成功后,报考“普通招考”类别的考生应在规定的期限内向我所招生部门提交下列书面材料:
(1)网上报名系统生成的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报考登记表打印件;
(2)2 名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的专家推荐书(推荐书在中国科学院大学招生信息网“资料下载”区下载,由推荐专家填写后寄至我所招生部门,也可密封后由考生转交);
(3)硕士课程成绩单和硕士学位证书复印件(应届毕业生提供学生证复印件)
;(4)有效居民身份证复印件;
(5)境外留学人员学位认证复印件;报考少数民族骨干计划的考生除了提交上述材料外,还须提交由原籍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民族教育处(未设民族教育处的由高等教育处等相关处室)审核盖章的《报考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博士研究生考生登记表》(空表可从中国科学院大学招生信息网“资料下载”区下载)。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的人员除了提交上述材料外,还应按本简章第二条第(二)款的规定以及报考单位的要求提交其它有关材料。硕博连读转博的考生应在规定的期限内向所在单位招生部门提交网上报名系统生成的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报考登记表打印件,以及所在单位要求提交的其它材料。直博生应在规定的期限内向接收单位提交其要求的其它材料。
4.报考单位招生部门对考生的报名材料进行审查后,向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发放准考证。在复试阶段将对报考资格进行复查,凡不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将不予录取,相关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5. 网上报名时,考生应务必认真填写并仔细核对本人的姓名、性别、民族、身份证号和报考类别等重要信息。报考信息和录取信息上报后一律不得更改相关信息,所里和中国科学院大学也不再受理修改信息的申请。
四、普通招考考试科目及考试方式 1.考试分初试、复试两个阶段。 2.初试的笔试科目为:政治理论课(已获得硕士学位的人员和应届硕士毕业生可以免试)、英语(听力测试在复试中进行)和两门业务课,每门科目的考试时间为 3 小时,满分为 100 分。政治理论课、英语由中国科学院大学统一命题,业务课由我所自行命题。 3.初试时间秋季入学招生考试: 2017 年 3 月 10 日-11 日,具体时间地点以准考证信息为准。 4.复试的时间、内容和方式按我所的规定进行。 5.同等学力考生除了必须参加政治理论课笔试外(在初试时进行),还必须加试所报考专业的两门硕士主干课程。加试科目不得与初试科目相同,加试方式为闭卷笔试,每门加试科目考试时间为 3 小时,满分为 100 分。加试的科目名称和测试范围以及具体时间、地点等,由我所事先通知相关考生。
五、体格检查体检由我所在复试阶段组织考生在二级甲等以上医院进行。体检标准按照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联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教学〔2003〕3 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卫生部《关于进一步规范入学和就业体检项目维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入学和就业权利的通知》(人社部发〔2010〕12 号)以及《教育部办公厅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学生入学身体检查取消乙肝项目检测有关问题的通知》(教学厅〔2010〕2 号)要求进行,我所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提出具体的体检要求。新生入学后需进行体检复查。
六、录取和入学注册 1.我所根据下达的招生计划、考生入学考试的初试成绩、复试成绩(含面试成绩,以及对考生硕士或本科阶段的学习成绩、硕士或学士学位论文和评议书、专家推荐书等材料的综合考评结果)、思想政治表现以及身体健康状况,择优确定录取名单。2017 年计划录取普通招考博士生 8 名,初试成绩达不到规定的分数线或复试不及格的考生,不予录取。政审或体检不合格的考生也不予录取。 2.录取类别为“定向”的考生,在录取前须签署三方定向培养协议。录取数据上报后不得变更录取类别。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全部属于定向培养。 3.被录取的考生应在我所规定的时间内报到注册。任何考生均不得以保留入学资格等方式延期入学。如确有特殊原因不能按时报到者,须提供有关证明,且应以书面形式向录取单位请假,经批准后请假方为有效。未经请假或请假未获批准逾期两周不报到者,取消其入学资格。 4.被录取的应届硕士毕业生,应在入学报到时出具硕士学位证书原件。未获得硕士学位者或不能提供硕士学位证书原件者,取消其入学资格。 5. 应届本科毕业生推荐免试录取为直博生的,应在入学报到时出具本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原件。未获得本科毕业证书或学士学位者,或者不能提供本科毕业证书或学士学位证书原件者,取消其入学资格。
七、收费及待遇我所 2017 年度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招生将按照国家规定进行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改革,对新入学研究生收取学费和住宿费,学费及住宿费在国家有关部门核定的范围内收取:国家计划内全日制博士研究生的学费标准为:10000 元/年?生,按学年收取。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博士研究生的收费标准同上。硕博连读转博考生经考核录取为博士入学时,按博士身份缴纳学费。直博生入学时即按照博士研究生身份缴纳学费并享受相关待遇。同时,我所将完善研究生奖助政策体系,提高优秀在学研究生的奖助力度。学习科研表现优秀的学生,还可以申请国家、中科院、研究所设立的各类奖学金。目前,我所招收的国家计划学历研究生奖助学金的设置为六个类别,包括国家助学金(覆盖所有学生)、国家奖学金、中科院奖学金、高额的国科大学业奖学金(覆盖所有学生)、研究所奖学金(覆盖所有学生)、助研岗位津贴(覆盖所有学生)。
八、学习年限中国科学院大学招收的博士学位研究生实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 1.博士生基本学制一般为 3 年,最长修读年限(含休学)不得超过 6 年; 2.通过硕博连读方式招收的博士生,包括硕士阶段在内修读年限一般为 5 年,最长修读年限(含休学)不得超过 8 年; 3.通过直接攻博方式招收的博士生,基本学制一般为 5 年,最长修读年限(含休学)不得超过 8 年。
九、违纪处罚对于考生申报虚假材料、考试作弊及其他违反招生规定的行为,按教育部制定的《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及相关规定予以严肃处理。
博士毕业总结范文第5篇
>>>全国各省各高校2017年考博考试时间汇总
>>>全国各省各高校2017年考博考试科目汇总
2017医学考博英语统考签约全程班【直播+录播】!!点击免费试听<<<
2017年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在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五个专业预计招收43名博士研究生。实际招生计划数以教育部及中国科学院大学下达的计划数为准。
一、培养目标
我所招收的学术型博士学位研究生,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爱国守法,在本学科领域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及相关工作的能力,能在科学研究和专门技术等方面做出创造性成果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报考条件及要求
(一)报考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普通招考的博士学位研究生,需满足下列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3.考生的学位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已获得国家承认的硕士或博士学位的人员;
(2)国家承认学历的全日制应届硕士毕业生(能在博士入学前取得硕士学位);
(3)硕士学位同等学力人员;
其中硕士学位同等学力人员是指:
①获得国家承认的学士学位满6年(从获得学士学位到博士生入学之日),达到与硕士学位同等学力;
②国家承认学历的硕士研究生结业生(报名时已取得结业证书);
③报名时已取得国家承认学历的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但尚未取得硕士学位的人员。
4.身体健康状况符合研究所或学院规定的体检要求。
5.有至少两名所报考学科专业领域内的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的书面推荐意见。
6.境外留学人员应获得硕士学位,并经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进行硕士学位认证后方可报名。
(二)同等学力人员报考,除符合上述有关要求外,还应具备下列条件:
1.已取得报考专业6门以上硕士研究生主干课程的合格成绩(由教务部门出具成绩证明或成绩通知单)。
2.已在公开出版的核心学术期刊发表过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学术论文2篇(第一作者);或获得过与报考专业相关的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为主要完成人);或主持过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
3.符合所报考的研究所或学院规定的其它条件。
(三)全日制应届硕士毕业生,最迟须在博士入学前取得硕士学位。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必须取得硕士学位后方可报考。
(四)我校各研究所和学院均可招收“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博士研究生。该专项计划实行“与普通招考生统一考试、单独划线录取、定向少数民族地区培养”的政策,主要面向少数民族考生。报考该专项计划的考生,除了需具备上述第(一)款中各项条件外,还须符合下列条件:
1.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立志为西部大开发和民族地区发展服务。
2.考生原籍在西部12省、自治区、直辖市,海南省,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4省民族自治地方和边境县市,湖南湘西自治州、张家界(享受西部政策的一县两区)、湖北恩施自治州等地区,或者是内地西藏班、内地新疆高中班、民族院校、高校少数民族预科培养基地和民族硕士基础培训基地等学校和培训机构的教师和管理人员。
3.经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民族教育处审核同意报考。
4.保证毕业后按定向协议到定向单位或地区就业。
5.我校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硕士研究生不得以硕博连读方式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含普通博士计划和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但在征得定向单位所在省市教育主管部门书面同意后可以在毕业时作为应届硕士毕业生参加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博士研究生招考,经初试和复试考核合格拟录取后须重新签订三方协议方可发放录取通知书,博士毕业后须按协议规定回定向省份就业。
(五)在学的硕博连读生转博,按所在研究所或学院的具体要求报考。
(六)在高校取得学术型推荐免试外推资格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可以按直接攻博方式录取为博士研究生(简称为直博生),具体录取条件由各相关研究所和学院确定。已被确定录取的直博生,必须参加全国推荐免试研究生网上报名。
(七)下列情况的考生报考时须征得定向培养单位的同意:
1.现为委托培养或定向培养的应届毕业硕士生。
2.原为委托培养或定向培养的硕士生,现正在履行合同服务期的在职人员考生。
3.拟报考定向培养的考生。
(八)我校招收的博士研究生全部为国家计划内全日制脱产学习博士生。有特殊原因不能保证全脱产学习的考生,应在报考和复试时向报考单位和导师说明。
(九)现役军人考生,按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的规定办理报考手续。
三、报名时间、方式及报名手续
考生在报考前可与我所或导师取得联系。所有考生必须参加中国科学院大学网上报名。
1.考生在报考前可与我所招生办公室取得联系,先到我所招生办缴纳壹佰元报名费。
3.网上报名方式:
请考生登陆中国科学院大学招生信息网(admission.ucas.ac.cn),点击“博士报名”,根据自己的情况分别选择“普通招考”、“硕转博”两种类别之一进入相应的报名系统中,进行考生注册。其中少数民族骨干计划考生在“普通招考”类别中报名,进入系统后在考试方式栏中选择“少数民族骨干计划”。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应届生应按“普通招考”类别报考。网上报名时请务必仔细阅读系统中的“网报公告”,凡未按公告要求报名、网报信息误填、错填或填报虚假信息所造成的一切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4.网上报名成功后,报考“普通招考”类别的考生应在规定的期限内向我所招生办公室提交下列书面材料:
(1)网上报名系统生成的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报考登记表打印件;
(2)2名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的专家推荐书(推荐书在中国科学院大学招生信息网“资料下载”区下载,由推荐专家填写后寄至报考的研究所或学院招生部门,也可密封后由考生转交);
(3)硕士课程成绩单和硕士学位证书复印件(应届毕业生提供学生证复印件);
(4)有效居民身份证复印件;
(5)境外留学人员学位认证复印件;
(6)报考定向培养的考生所在单位同意定向培养的书面材料(需加盖人事部门的公章);
报考少数民族骨干计划的考生除了提交上述材料外,还须提交由原籍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民族教育处(未设民族教育处的由高等教育处等相关处室)审核盖章的《报考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博士研究生考生登记表》(空表可从中国科学院大学招生信息网“资料下载”区下载)。
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的人员除了提交上述材料外,还应按本简章第二条第(二)款的规定以及报考单位的要求提交其它有关材料。
硕博连读转博的考生应在规定的期限内向所在单位招生部门提交网上报名系统生成的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报考登记表打印件,以及所在单位要求提交的其它材料。
直博生应在规定的期限内向接收单位提交其要求的各种材料。
5.我所对考生的报名材料进行审查,向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发放准考证。在复试阶段将对报考资格进行复查,凡不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将不予录取,相关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6.网上报名时,考生应务必认真填写并仔细核对本人的姓名、性别、民族、身份证号和报考类别等重要信息。报考信息和录取信息上报北京教育考试院和教育部后一律不得更改相关信息,学校也不再受理修改信息的申请。
四、普通招考考试科目及考试方式
1.考试分初试、复试两个阶段。
2.初试的笔试科目为:政治理论课(已获得硕士学位的人员和应届硕士毕业生可以免试)、外国语(语种以我所专业目录为准,听力测试在复试中进行)和不少于两门的业务课,每门科目的考试时间为3小时,满分为100分。政治理论课、外国语由中国科学院大学统一命题,业务课由我所自行命题。
4.根据考生初试成绩,择优复试。根据专业培养要求,面试考查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本学科前沿知识及最新研究动态掌握情况、是否具备博士生培养的潜能和综合素质,并进行英语的听力和口语测试,复试地点和时间另行通知。
5.同等学力考生除了必须参加政治理论课笔试外(在初试时进行),还必须加试所报考专业的两门硕士主干课程。加试科目不得与初试科目相同,加试方式为闭卷笔试,每门加试科目考试时间为3小时,满分为100分。加试的科目名称和测试范围以及具体时间、地点等,由我所事先通知相关考生。
五、体格检查
体检由我所在复试阶段组织考生在二级甲等以上医院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新生入学后需进行体检复查。
六、录取和入学注册
1.我所根据下达的招生计划、考生入学考试的初试成绩、复试成绩(含面试成绩,以及对考生硕士或本科阶段的学习成绩、专家推荐书等材料的综合考评结果)、思想政治表现以及身体健康状况,择优确定录取名单。初试成绩达不到规定的分数线或复试不及格的考生,不予录取。政审或体检不合格的考生也不予录取。
2.录取类别为“定向”的考生,在录取前须签署三方定向培养协议。录取数据上报后不得变更录取类别。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全部属于定向培养。
3.被录取的考生应我所规定的时间内报到注册。任何考生均不得以保留入学资格等方式延期入学。如有特殊原因不能按时报到者,须以书面形式向我所请假,经批准后请假方为有效。未经请假或请假未获批准逾期两周不报到者,取消其入学资格。
4.被录取的应届硕士毕业生,应在入学报到时出具硕士学位证书原件。未获得硕士学位者或不能提供硕士学位证书原件者,取消其入学资格。
5.应届本科毕业生推荐免试录取为直博生的,应在入学报到时出具本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原件。未获得本科毕业证书或学士学位者,或者不能提供本科毕业证书或学士学位证书原件者,取消其入学资格。
七、收费及待遇
中国科学院大学2017年度博士研究生招生继续按照国家规定进行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改革,对新入学的所有博士研究生全面收取学费,同时将完善研究生奖助政策体系,提高优秀在学研究生的奖助力度。
国家计划内全日制学术型博士研究生的学费标准为10000元/年?生,按学年收取。
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博士研究生的收费标准同上。
硕博连读转博考生经考核录取为博士入学时,按博士身份缴纳学费。
直博生入学时即按照博士研究生身份缴纳学费并享受相关待遇
八、学习年限
中国科学院大学招收的博士学位研究生实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
1.博士生基本学制一般为3年,最长修读年限(含休学)不得超过6年;
2.通过硕博连读方式招收的博士生,包括硕士阶段在内修读年限一般为5年,最长修读年限(含休学)不得超过8年;
3.通过直接攻博方式招收的博士生即直博生,基本学制一般为5年,最长修读年限(含休学)不得超过8年。
九、违纪处罚
对于考生申报虚假材料、考试作弊及其他违反招生规定的行为,将按教育部修订后的《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及相关规定予以严肃处理。
十、就业
非定向博士生毕业后在国家的就业政策指导下“双向选择”就业;定向培养的博士生毕业时按定向协议到定向地区或单位就业。
十一、其他
1.考生因报考研究生与原所在单位或委培、定向及服务合同单位产生的纠纷由考生自行处理。若因上述问题使我所无法调取考生档案,造成考生不能复试或无法被录取的后果,我所不承担责任。
2.硕博连读生、直博生的考核和录取,由我所按照有关规定进行。
3.考生可通过我所研究生教育信息网:sia.cn/yjsjy 查阅我所招生专业目录等相关招生信息,或直接同我所联系咨询报考事宜。
4.本简章如有与国家新出台的招生政策不符的事项,以新政策为准。
地 址:沈阳市沈河区南塔街114号
邮 编:110016
部 门: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招生办公室
联系人:王老师
电 话:024-23970095-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