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AA范文大全网!

医疗卫生个人总结{汇总5篇}

时光书签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本文共计12131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49分钟。

医疗卫生个人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医疗保障水平/卫生费用/国际比较

一、中国医疗保障制度发展的两个阶段

我国医疗保障制度发展大体分为两个阶段。 1953年至上世纪90年代初的公费医疗阶段,主要包括公费医疗制度、劳保医疗制度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三大组成部分。彼时形成的医疗保障水平较高,人们对医疗服务需求也很大。医疗服务价格弹性则较低,即人们收入对医疗服务价格敏感性差,社会总医疗费用增幅巨大。如图1显示,在公费医疗条件下,人们对医疗服务价格弹性越低,需求曲线d1越陡峭,医疗服务价格为p10。其中政府支付价格为p1-p10,个人支付价格仅p10。e1点是公费医疗时的医疗保健市场均衡点,e0点是政府不参与时的医疗保健市场均衡点。

从图形可以看出,公费条件下人们支付的价格降低,得到的医疗服务量却大大提高了。需要说明,尽管当时农村医疗保障水平比城镇要低,但农民在自愿基础上建立了相应的互助合作医疗体系,基本满足需求。

上世纪90年代至今,是我国医疗保障制度发展的第二个阶段,属于医疗保障体制改革阶段。我国城镇企业职工由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制度过渡到现在的社会统筹基金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社会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80年代末逐渐消失。我国医疗市场又在寻找新的适度的均衡点e2。由于医疗保障制度改变,国家对个人医疗费用补贴相对减少,“免费医疗”逐渐变为个人承担大部分医疗费用形式。由于个人支出增加,人们对医疗服务价格弹性增强,即消费者对医疗服务价格敏感性增加,需求曲线d1逐渐平缓趋近于d0。当这个新型医疗保障市场再次平衡时,形成新的供求平衡价格p2。均衡点e2在e0与e1之间移动,当达到平衡点时,从宏观反映,医疗费用总支出减少,避免医疗资源浪费;从消费者个人角度而言,个人承担费用p2比公费医疗时期的医疗价格p1增长,而得到的医疗服务量却减少。现在这个新的均衡点e2还没有完全形成,我们可以通过调整政策,控制医疗保障水平,影响均衡点e2的位置。

二、上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的中国医疗保障与卫生费用支出结构变化

医疗保障水平即医疗卫生总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应与一国经济水平相适宜。本文运用中国1990年至2002年统计数据,计算广义医疗保障水平结果如表1。

资料显示:我国1990年至2002年卫生费用真实值增长5倍左右,广义医疗保障水平增长1.4个百分点。这与我国近15年来gdp总量增长相适应。表1反映我国医疗保障水平变化呈“u”型。1990年至1992年基本徘徊在4%左右,1993年至1994年呈下降趋势,1995年后开始回升,2002年卫生总费用占gdp的5.42%。尽管相对于改革初期,卫生费用投入和医疗保障水平都有一定提高,但与国际相比,我国广义医疗保障水平仍处于国际社会最低标准5.00%。从弹性方面考察,我国卫生总费用年增长率呈先上升后下降态势,卫生总费用增速与gdp增速呈现交替增长过程。根据世界各国卫生发展实际情况看,卫生服务弹性系数在1.20左右比较适宜。而我国由于相对较低的医疗保障水平,至少应当保持在经验值1.20以上,达到1.50应适当控制。当广义医疗保障水平摆脱5%的低点位后,卫生费用增长应与gdp增速相当。随着经济发展,卫生费用支出还应不断增大。广义医疗保障水平的发展速度略快于经济发展速度时,应随着经济发展而及时调整。我国人口基数大,将使医疗保障水平达到适度范围和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目标尚有很大距离,必须要增加卫生投入;另一方面,卫生支出增速也应有所控制,避免其挤占投资等其他经济建设费用,影响经济增长。

调查显示:从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开始至今,人们普遍感觉医疗保障水平在下降,享受医疗服务成本增加,对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满意度普遍不高。我们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是卫生总费用支出结构变化。

卫生总费用由政府预算卫生支出、社会卫生支出、居民个人卫生支出三部分构成。我国近13年来卫生总费用筹资结构变化趋势,整体呈现“两降一升”局面。政府和社会卫生支出占比呈明显下降趋势,个人卫生支出显著上升。政府支出从1990年的 25%下降到2002年的15.21%。社会卫生支出即行政事业单位、企业、乡村集体经济、卫生部门预算外基本建设支付的卫生费用,占比从1990年的38%下降到2002年的26.45%。相反,个人卫生支出占比却从1990年的38%上升到2000年的60.60%,增幅已超过20个百分点,远远大于前两者下降幅度。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政府在医疗卫生方面支出水平很低,很大程度上,老百姓看病费用是由个人来承担的。所以尽管卫生总费用增加了,增加的是个人支出部分,人们感到享受医疗服务的经济负担比原来加重。三者的运动变化如图2显示。

三、医疗保障水平国际比较

一般来说,健康水平随着医疗卫生费用投入增加而提高。但是医疗保障水平不仅取决于医疗卫生投入量,同时还取决于卫生资源有效利用程度,并最终表现为健康水平提高。所以,各国健康水平,并非确切与医疗卫生投入量呈同步提升关系。人们享受医疗卫生资源总是受一定制度安排约束。相同的医疗卫生投入,不同制度安排,医疗卫生资源使用效果也不同。健康水平提高与其具体政策导向的卫生资源使用效率相关。为此进行实证分析。本文采用系统聚类方法,对世界40个国家健康状况和广义医疗保障水平进行比较。

健康水平即健康存量。本文采用人均期望寿命、婴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作为判断健康水平指标。这三个健康指标不存在明显共线性,且不存在极端数值,分类测量距离采用欧氏平方距离即可。对数据较完整的40个国家进行针对健康状况的分层聚类,结果如表2所示。

实证表明,医疗卫生资源投入和该国人民健康状况并非成正相关的规律。医疗保障水平较高的国家由于资源配置及其他的原因,未能达到相应的健康水平。而医疗保障水平较低的国家,通过制度安排科学高效,也可以使本国居民健康水平大幅提高,达到甚至超过医疗费用投入较高国家的人民健康水平。为证明这一点,本文采取4组数据作为评判医疗卫生资源投入的指标。它们分别是:每万人卫生工作人数;医疗支出占cdp比重即广义医疗保障水平;政府卫生支出占政府总支出比重;以美元计值的人均卫生支出。同样采取以上健康水平统计分析方法,标准化四组数据后,以欧氏平方距离计算各个国家特征数据的相似程度,系统聚类结果如表3所示。

通过表2和表3中各个国家卫生支出和取得的健康水平状况比较,充分证明了在医疗卫生领域,并非投入越多健康效果越好。大部分国家健康水平与总体医疗投入相协调。但几个代表性国家的聚类结果值得注意。从代表国家的分析中,可以得到有益的经验。

搜集到的数据和聚类结果显示,中国以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医疗卫生投入,取得了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健康成果,就平均预期寿命、婴幼儿和孕产妇死亡率这三大健康指标而言,相对于卫生资源投入总量,中国整体健康水平成效卓著。通过对中国和其他21个发达国家的医疗保障水平与预期寿命比较(如图3)充分说明这一点。

虽然可以认为我国广义医疗保障水平是与我国整体国民生产总值和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的,但是也应看到,首先,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卫生支出还远远不能达到世界平均水平;其次,政府对于卫生事业投入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且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经费比例很高,这使得在基本医疗费用承担方面,居民自行承担医疗费用比例过高,政府、社会、企业承担比例相对较少。

通过上述实证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本文利用实际数据和社会保障水平分析方法得出我国广义医疗保障水平为5.7%,卫生总量投入相对较低,广义医疗保障水平适度空间为5%-7%。

第二,近年来卫生费用增长过快,卫生费用增速应与gdp增速协调,适宜弹性系数为1.5%。根据历年统计数据计算,1993年和1994年卫生服务弹性系数分别为0.72和0.61。自1996年起到2002年,弹性系数明显增大,一直高达1.50至2.00之间。弹性系数并非越大越好,相对于我国较低保障水平来说,至少应当保持在经验值1.20以上,达到1.50时应适当控制。当广义医疗保障水平摆脱5%的低点后,卫生费用增长应与gdp增速相一致。

第三,卫生费用支出结构有待调整。2002年,政府预算卫生支出只占卫生总费用的15.21%,个人卫生支出比例近60%。我们认为应增大政府卫生预算投入,减轻人民医疗费用负担。

第四,建国以来,中国以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医疗卫生投入,取得了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健康成果。显示我国医疗制度安排具有内在效率。与此同时,由于二元城乡医疗制度公平性较差,消除城乡差距将是下一步医疗保障体制改革的方向。

四、提升医疗保障水平的几点见解

1.明确基本医疗保障范围

明确基本医疗保障范围并且统一标准,扩大医疗保障覆盖面,符合大数法则原理,能够缩小医疗保障不同对象群体间的差距。明确诊治范围、用药范围与医疗相关的服务和费用额度。政府针对绝大部分的常见病、多发病,为全民提供药品和诊治手段的基本医疗服务包,应编制基本健康需要的药品和诊疗项目目录,统一组织、统一采购,以满足全体公民的基本健康需要。

2006年新的改革框架将医疗卫生服务分为公共卫生、基本医疗服务和非基本医疗服务三个层次。在基本医疗方面,政府按照基本健康的药品和诊疗项目目录,统一组织、采购,并以尽可能低的统一价格提供给所有疾病患者。基本医疗服务以外的医疗卫生需求,政府不提供统一的保障,由居民自己承担经济责任。为了降低个人和家庭的风险,政府可采取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鼓励发展自愿的商业医疗保险。

2.逐步实现覆盖全民一体化医疗保障体制

未来改革中,必须考虑建立一个覆盖全民的、一体化的医疗保障体制,确保所有公民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得到制度化保障。我们认为,我国建立的一体化医疗保障体制,可以采用政府向供方付费,直接向公民提供医疗服务的方式。在一体化制度的进程中,缩小我国卫生筹资与分配公平性差的现象,逐步增强制度的公平效益。

需要指出,一体化不等于制度单一化和保障结果均等化。在一体化体制下,仍可以采取多种政策组合方式,不同政策追求不同保障目标。具体政策设计依据服务性质,而不是依据城乡户籍、身份等因素。2005年,嘉兴市已经确立医疗保障城乡一体化发展纲要。嘉兴市的目标是,将合作医疗作为过渡手段,到2010年农村与城市医疗保险制度正式并轨,让农村人享受到与城里人一样的医疗保障,实现医疗保障城乡一体化。2005年11月,天津滨海新区也开始进行城乡一体化的医疗保障试点。

3.政府加强医疗保障投入

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政府在医疗卫生方面支出水平很低。另外,在社会保障分项支出中,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等支出挤占了社会医疗保险支出,使得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很低。因此,政府应明确自身角色定位。在政策制定上,应结合医疗保障对稳定社会、保证劳动力效率、减少疾病灾害损失、提高公众生活质量预期而拉动消费等方面的积极作用通盘考量,在资金投入上加大力度,政府承担对公民的医疗保障责任,相对减少个人医疗支出比例。

世界卫生组织对亚洲各国医疗保障监测、评价后认为:到2007年,中国政府在卫生方面投入应占 gdp的3%,个人比例应控制在50%以下,到2010年全民健康保险覆盖率应达到50%以上。

4.增加政府投入,建立平价医院

平价医院的特殊性在于政府对其财政责任,其实质是以政府全额拨款来换取医院降低服务费用和药品价格,通过政府加大投入力度,规范医疗服务行为,理顺医疗服务价格,实行预算式全额管理,收入上缴,支出由政府核拨。改变目前公立医院“以药养医”的机制和通过提供医疗服务“自我创收”的利益驱动,达到降低患者医药费用负担、而不降低医疗服务水平的目的。通过政府对医疗卫生服务供方的直接付费,避免恶性竞争、信息不对称和过度医疗服务等单纯追求利润最大化带来的弊端。

建立平价医院是一个契机,一方面有利于稳定医疗秩序,另一方面政府可以借此重新理清医疗改革的思路。但是,平价医院并不是灵丹妙药,实行平价医院计划也面临风险。比如,全部财政拨款有“大锅饭”之嫌,再现计划经济时出现的问题,使政府财力不堪重负;有限的卫生资源面临再分配等。面对这些问题,在平价医院试点推进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平价医院不是舍大就小,而是要在公立医院的基础上改制。这样可以避免牵扯更多的人力流动和财力损失。第二,政府以平价医院为渠道,增加对医疗卫生的财政投入。第三,积极探索新的基本医疗保障模式,选择适合国情或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的付费方式,摒弃单一的“按服务项目收费”模式,积极试点“预付费”制度,逐步降低个人负担比例,甚至向特殊人群或特定疾病提供免费医疗服务包。

参考文献:

[1]樊明.健康经济学——健康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2]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医疗保险司.中国医疗保险制度政策与管理[m].北京: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1999.

[3]张琪.中国医疗保障理论制度与运行[m].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

医疗卫生个人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统计分析;医疗卫生体系;管理水平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不仅使得物质财富得以快速积累,而且也将极大的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和生活理念,在中国经济腾飞的整体形势之下,国民对于提高生活质量的愿望十分强烈,这不仅仅包括对物质生活内容的需求量增加,也表现出了对健康生活的强烈需求。自建国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和医疗卫生水平的逐步发展,新生儿死亡率以及人均寿命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医疗设施的逐步完善以及医疗保障系统的逐步建立,为全民便利就医提供了条件,与此同时,健康的生活理念也在民众的生活中得到了普及,人们更多的对自身的健康给与了足够的重视,可以说医疗卫生体系已经深入到民生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切实的体现了广大民众的生产生活需求。但是我国的医疗卫生体系在取得一系列的进步的同时,也还面临着许多考验,我国的人口问题使得医疗卫生体系难以全面覆盖,医疗专项资金存在着严重的浪费现象、整体的改革深化效率低下,在卫生费用支出剧增的情况下,医疗保障力度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对实际的医疗卫生管理情况的错误估计,需要我们切实掌握当前的医疗卫生管理现状,因此,依托于统计分析技术的调查分析手段,对医疗卫生管理的整体流程中各方面进行跟踪调查,是获取医疗卫生体系管理动态的有效方法。

一、我国医疗卫生体系的管理现状

从卫生部的详实数据来看,2011年度的前十一个月,全国的医疗卫生机构的总就诊人次接近54亿人次,出院人数接近1.3亿人次,医院病床的整体使用率超过90%,以《中国统计年鉴》和《卫生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的资料来看,到2010年为止,我国的卫生从业人员达到了820万之多,医疗卫生费用的支出总额接近18000亿元,与2000年的整体医疗卫生水平相比,在各项数据上都有较大的提升,但是与发达国家的先进水平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与过去将医疗卫生发展受限的主要原因归结为我国的医疗卫生投入力度不足不同的是,我过当前的医疗卫生体系的投入已经非常客观,但是仍然存在着看病难、买药难的困境,区域之间的医疗卫生体系的整体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毋庸置疑,我们不能仅仅从以上这些宏观层面的数据总结中去辨析我国医疗卫生管理的整体情况,我们还需要更加详实、有效的分析数据来为后续的医疗改革提供依据。

二、统计分析对提高医疗卫生体系管理水平的重要意义

针对我国医疗卫生体的发展现状,我们可以看到在整体投入得到保障的情况,我们的医疗局面仍然堪忧,但是,利用统计分析的技术手段我们实现以下的管理效果的提升:

1.检验当前卫生医疗体系的工作效率

我国的医疗卫生支出主要是以国家财政支出为主,地方支出为辅,配合少量的民间成本共同保障医疗卫生体系的正常运行。但是对于医疗卫生体系的运转效率尚缺乏详实的数据分析,也就是的切实可行的医疗卫生的高效改革措施未能及时出台。依托于统计分析技术,从国家的卫生职能部门和卫生医疗监管部门着手,建立卫生医疗体系的工作评价体系,评价内容涉及到医疗卫生体制深化改革建设力度、医疗卫生设施的覆盖面和改善程度、医疗卫生队伍的整体素质、医疗卫生单位的诊疗有效性、医疗卫生事故调查分析以及医疗卫生人才培养情况等等,针对每一个子项,参考相关专业人员和专业机构的评定意见,出台量化考核标准,对省市一级的医疗卫生体系进行等级评定,最终形成国家级别的评定结果书面报告。以评定结果为统计原始样本,第三方机构进行抽样审查,保持统计数据的真实有效性。通过这样的数据调查,不仅可以及时的掌握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工作效率的真实情况,更可以为后续阶段的医疗支出预算和医疗卫生的改革方向提供参考,无疑,也会使得医疗卫生体系的整体管理效率得到较大的提升。

2.总结当前医疗卫生体系的管理经验和教训

医疗卫生体系是一项与民生生活十分贴近的基础建设,不仅需要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也需要根据民众的实际生活情况以及地区经济发展现状进行及时的调整,国家的医疗卫生政策的出台和补充依赖于医疗卫生系统的管理经验和管理教训的及时总结,而这样的规模巨大的汇总工作,远非文字报告汇总所能体现的,需要进行覆盖到整个医疗卫生体系的管理信息的采集和分析,通过在整个的医疗卫生体系建立管理数据库收集系统,依据国家卫生部的相关管理条例,对各级医疗卫生体系的日常管理活动进行信息采集,通过对各条评价指标进行加成处理,得出当前各医疗卫生体系经营管理实况,对其突出表现和业绩不足者进行针对性的案例分析,最终形成医疗卫生体系的管理经验、教训指南,为下一步的医疗卫生体的管理完善和改革提供数据参考和理论依据。

三、总结

我国的医疗卫生体系规模巨大、情况错综复杂,在已经取得一系列显著成绩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尚存在许多未能解决的痼疾。本文以统计分析技术为理论依托,重点分析了在医疗卫生体系的管理工作中进行针对性的统计分析工作,以真实有效的统计分析数据为指导,为下一步的医疗卫生体系的深化改革提供最有效的参考意见。

参考文献:

[1]李 玲:医疗卫生管理体制改革从哪儿开刀,“十二五”规划专题策划.

医疗卫生个人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城乡;医疗卫生资源;均等化;投入水平

中图分类号:C913.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10月14日

一、我国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筹资过程对比分析

(一)从卫生总费用来看。卫生总费用主要反映的是一段时间内全国范围内投入医疗卫生领域资金的总和,包含了用于医护人员、医疗设备及其他方面的所有卫生支出,是衡量卫生总投入大小的指标。我国每年的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重几乎都维持在4.5%~5%之间,无法满足城乡居民对医疗卫生服务的强烈需求。此外,卫生总费用在城乡间的分布也极为不均衡,2003~2012年的城市卫生总费用从4,150.32亿元上升至21,065.69亿元,增长近4倍,同期城市卫生总费用占全国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也从55.6%提高到67.2%,最高的是2007年,达到了77.5%;而2003~2012年的农村卫生总费用从2,433.78亿元上升至6,781.15亿元,增长约2.8倍左右,但同时期农村卫生总费用占全国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也从44.4%下降至32.8%。以上数据说明,在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筹资阶段中,受到我国长期二元经济结构的影响,城市所获得的卫生资源高于农村。而从全国卫生总费用构成结构来看,在改革开放以后,政府支出占全国卫生总费用在迅速下降,而个人仅负担全国卫生总费用则不断上升,2002年政府支出与个人支出占全国卫生总费用的比重分别为15.7%和57.7%。近年来,我国各级政府逐渐加大了卫生领域的财政资源投入,政府支出占全国卫生总费用的比重在上升。以2012年为例,政府支出与个人支出占全国卫生总费用的比重分别为30%和34.4%。但是,政府与社会所负担的比例仍旧偏低,而个人负担比例相对较大,加重了社会成员的负担。

(二)从人均卫生费用绝对值来看。2003~2012年间,城市人均卫生费用从1,108.9元上升至2,969.6元,而农村人均卫生费用仅从274.7元增加至1,055.9元。城乡人均卫生费用支出的差距有逐渐缩小的趋势,2003年城市人均卫生费用是农村人均卫生费用的4.04倍,2012年城市人均卫生费用是农村人均卫生费用的2.81倍。

(三)从城乡居民人均保健支出对比分析来看。城乡人均保健支出的相对规模没有太大差距,2003年城市居民与农民人均保健支出占消费性支出的比重分别为7.31%和6.0%,到了2012年的数据分别为6.4%和8.7%。但是,城市居民与农民用于保健支出的绝对值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2003年城市居民与农民人均保健支出绝对值分别为476元和115.7元,而2012年城市居民与农民的人均保健支出绝对值分别增加至1,063.7元和513.8元,城市居民人均保健支出是农民的2倍以上,城市居民的人均保健支出上明显高于农民。综上所述,卫生总费用、人均卫生费用和人均保健支出三个指标可以直观地反映出我国农村医疗卫生财力配置匮乏的局面。

二、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人力资源配置比较分析

我国当前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人力资源配置水平差距较大,大多数优秀的卫生人才都集中于大中型城市,农村的卫生人力资源则非常匮乏。从人力资源配置数量来看,我国城乡医疗卫生人力资源数量差距非常明显。以2012年为例,城市每千人口所享有卫生技术人数为8.54人,农村为3.41人,城市比农村大近2.5倍;城市医疗机构每千人口执业医生人数为3.65人,农村为1.09人,城市同样比农村大近3.35倍;而城乡每千人口注册护士人数的差距也很大,城市为3.19人,农村仅有1.40人。以上数据表明,城乡医疗卫生人力资源在数量上差异明显,投向农村地区的医疗卫生人力资源明显不足;此外,从人力资源配置质量来看,据2013年《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年鉴》数据显示:2012年城市医疗机构医护人员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人员达到了31.8%,同期乡镇卫生院医护人员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人员仅为5.3%,以上数据表明,由于基层工资福利水平较低,很多乡镇卫生院工作人员不愿意留在基层,造成大量优秀的卫生人才流失。我国城乡医疗卫生人力资源配置极度不平衡,我国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水平不高。总之,我国城乡医疗卫生人力资源分布不合理,城乡医疗卫生人力资源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城市居民拥有更优质的医疗卫生人力资源,而农村医护人员数量较少且素质有待提高,无法满足农民对高质量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日益增长的需求。

三、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物力资源配置情况比较分析

城乡医疗卫生物力资源同样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城市居民能够享受到更优质的卫生物力资源,而农民则缺乏基本的卫生物资,缺医少药的现象非常突出。一方面据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于2013年发表的《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年鉴》显示,截至2012年末,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床位已经达到572.5万张,其中: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为132.4万张,仅占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的23.1%。此外,全国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由2003年的2.49张增加到2012年的4.24张,而每千农业人口乡镇卫生院病床数则仅从2003年0.76张增加到2012年的1.24张,上述数据表明我国城乡医疗卫生机构床位的差距较大;另一方面我国城乡医疗机构万元以上设备拥有量差距更大,城市大型医院的资金比较充足,能够大量购买先进的价格高昂的医疗器械,2012年城市万元以上设备台数达到3,276,640台,占全国万元以上设备比例91.35%;而乡镇卫生所的资金有限,在购买大型医疗器械时捉襟见肘,2012年乡镇卫生院万元以上设备台数仅为310,295台。总体来说,我国城乡医疗卫生物力资源差距明显。我国基层医疗机构硬件条件落后。很多农民在生病后宁愿选择到更远的城市医院就医,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城市大医院的拥挤和不堪重负,而乡镇卫生院的资源却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

综上所述,伴随高速的经济发展速度却没有带来整体国民福利的提高。当前我国城乡医疗卫生资源投入水平差距较大,这已成为制约我国实现全面小康社会与构建和谐社会、影响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的关键性问题。

主要参考文献:

[1]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年鉴.2013.

医疗卫生个人总结范文第4篇

个体诊所2016年度工作总结一

我诊所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一年来认真做到依法执业,为社区居民提供优质、方便的医疗服务。现工作总结如下:

一、我诊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核准的执业科目是中医科、内科和口腔科,在开展诊疗活动中,能够严格按照核准的诊疗科目执业,没有超范围开展诊疗活动。

二、诊所现有主治医生xxx人,执业医师xxx人,执业助理医生xx人,执业护士xx人,已经办理执业注册手续,取得相应的执业证书。

三、诊所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完善,并按照要求上墙公布。制定有医师和护士岗位职责,制定有诊疗、护理技术规范、医疗废物管理等相关制度。

四、热情周到为病人服务,关心病人疾苦,耐心细致询问病情,认真进行检查、诊断和治疗。全年诊疗患者xxxx人次,没有发生医疗差错和医疗事故。

五、能够按照规定使用医疗文书,配备有门诊日志、处方、门诊病历、转诊登记本、传染病登记本、消毒登记本、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毁形登记本和收费票据等,对就诊病人进行登记,书写门诊病历,用药开具有处方。

六、加强自身药品采购和保管工作,使用的药品全部从具有药品经营资质的企业购进,购进药品有票据。不向非法企业和个人购买药品,不使用假冒伪劣药品和过期、变质药品,确保临床医疗用药安全。

七、医疗废物交与xxxx医疗废物处理有限公司处理,双方签订有《医疗废物处置服务合同》,每两天交接一次医疗废物),有医疗废物处理登记本,对医疗废物处理情况进行登记。

八、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开展重点传染病疫情防控工作,在疫情防控期间对重点发热病人及时转诊上级医院;在诊疗工作中,没有发现传染病病人或者。

九、能够按照上级要求开展卫生知识宣教活动,结合日常诊疗工作,向患者宣传卫生防病知识;上级下发的卫生知识宣传资料,能够张贴在诊所进行宣传。积极参与白马凼社区居委组织的卫生活动,平时做到经常打扫诊所内外环境卫生,保持诊所环境整洁。

个体诊所2016年度工作总结二

我诊所在卫生局、卫生监督所的领导下,认真做到依法执业,为群众提供优良的医疗服务,紧紧围绕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扎实做好诊所的各项工作,积极参加卫生部门的各种岗位培训,努力发扬特长,为老区的卫生事业作出了贡献。将诊所年度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思想教育,提高服务质量。在市县卫生局及有关部门的领导下,积极参加学习各种卫生系统政治思想教育,认真学习执业医师法的有关内容,高度重视个体医疗在医疗活动中出现的医疗纠纷问题,按医师法的规定的范围进行行医,不超范围行医。全面按照市县卫生局的精神进行各项工作。在工作中视患者为亲人,急患者所急,想患者所想, 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这几年来无一例医疗纠纷发生,并且受到患者的一致好评。

二、加强理论学习工作,充分发挥服务作用。自己在工作中,不断的研究医学理论,并且与实践相结合.在近45年的医疗工作中,强调的是增强免疫力,削弱和排除致病的不利因素。消除疾病,保持健康。努力为群众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并在工作中也感到了医学博大精深,自己深深的体会要为患者更好的服务就要不断的加强医疗理论的学习。

三、加强继续教育工作,严格依法行医。本人持证上岗,按执业范围行医,并根据继续教育相关规定及要求,执业医师执业范围管理办法,各人员定期参加上级医院的各种培训工作,并

得了良好效果,诊断治疗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并且按照规定使用医疗文书,配备门诊日志、处方、门诊病历、转诊登记本、传染病登记本、消毒登记本、一次性医疗器械、药品购进登记本等,对就诊病人进行登记,书写门诊病历,用药开具处方等。

四、加强自身药品采购和保管工作,使用的药品全部从具有药品经营资质的企业购进,购进药品有票据。不向非法企业和个人购买药品,不使用假冒伪劣药品和过期、变质药品,确保临床医疗用药安全。

五、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开展重点传染病疫情防控工作,在疫情防控期间对重点发热病人能够及转诊上级医院;在诊疗工作中,没有发现传染病人?一但发现传染病例,按照规定向上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医疗卫生个人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分级诊疗 新医改 基层医疗

2012年,“十二五”规划明确指出,继续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能力建设,逐步建立社区首诊、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制度,明显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急诊量占门急诊总量的比例。本文以通辽市卫生机构为研究对象,探究其利用的基本情况,从中发现其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一、通辽市医疗资源分级配置现状

1.通辽市卫生机构配置情况

2011年到2015年的5年间,通辽市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数从2011年的343个增长到356个,增长率为3.65%。其中医院由16家增加到21家,增长率为23.80%;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从292个减少到285个,增长率为-2.45%。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绝对数量都增长,医院数量的增长率高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增长率。

对2011至2015年通辽市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数量的增长率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医院数量同比增长率高于6.25%,从6.25%逐年增加到12.5%。由此可见,医院数量增长速度逐步加快;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同比增长率从-1.03%减少到-1.38%,之后同比增长率为0.35%,由此可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增长数量在之前增长速度逐步加快,在2015年出现上升的趋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数量比上年增加。

2.通辽市床位数分级配置情况

2011年到2015年,通辽市床位数由5670张增长到7108张,增长率为25.36%。其中医院床位数由4583张增长到6024张,增长率为31.44%。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由796张增长到696张,增长率为-14.36%。医院床位的绝对数量呈逐年增长趋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床位的绝对数量逐年下降。

对2011年至2015年通辽市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量的增长率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医院床位数量的增长率一直高于6.04%,在2013年超过12.75%,医院床位数量的增长速度在2012年放缓后,2013年又加速增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出现负增长趋势,床位数量不断减少。

3.通辽市卫生人员数分级配置情况

由于2011和2012年数据的缺失,我们只分析2013年后通辽市卫生人员数的变化情况。从2013年到2015年,卫生人员数从11184增加到13329,增长率为19.17%。医院卫生人员数由6860人增加到8101,增长率为18.09%。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卫生人员数由933人增加到981人,增长率5.14%。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卫生人员数增长率低于医院卫生人员数增长率。

进一步分析卫生技术人员数的变化情况2013-2015年,卫生技术人员数从11184人增长到13329人,增长率为19.17%。其中医院卫生技术人员数从6860人增长到8101人,增长率为18.09%。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数从3391人增长到4247人,增长率为25.24%。医院卫生技术人员增长率高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增长率。

二、通辽市医疗服务利用的分级现状

通辽市医疗服务利用的分级现状,通过通辽市总诊疗人次、门急诊服务以及住院服务在各级医疗机构的分布情况等指标来反映。

1.通辽市医疗服务总人数分级利用情况

由于2011年数据的缺失,我们只分析2012年到2015年的数据。2012-2015年,通辽市总诊疗人次从1000.15万人次增长到1517.29万人次,增长率为51.70%。其中医院总诊疗人次从462.12万人次增长到688.12万人次,增长率为48.90%。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从500.93万人次增长到760.12万人次,增长率为51.74%。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数增长率高于医院总诊疗人次增长率。

2.通辽市门、急诊服务分级利用情况

2012年到22015年,通辽市门急诊服务人次从989.48万人次增长到1471.74万人次,增长率为48.73%。其中医院门急诊服务人次数从468.08万人次增长到683.29万人次,增长率45.98%;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急诊总人次从484.54万人次增长到738.87万人次,增长率为52.49%。医院门急诊服务人次数增长率低于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门急诊总人次增长率。具体见表。

3.通辽市住院服务分级利用情况

2012年到2015年,通辽市入院人次数从150097人次增长到210404人次,增长率为40.18%。其中医院入院人次数从128706人次增长到187624人次,增长率为45.78%;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入院人次数从12330人次减少到10138人次,增长率为-17.78。医院入院人次数增长迅速,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入院人次数下降明显。

三、分级诊疗模式的发展对策

建立分级诊疗体系关系到整个医疗领域的顶层设计,需要各个部门的政策保障。

1.落实社区首诊制

社区首诊是指患者在出现健康问题时,首先在基层医疗机构获取医疗保健服务,由医务人员进行诊断、治疗、保健、康复等,对于无法治疗的患者进行有序的转诊,以达到充分利用医疗资源的目的。国外发达国家基本上都不同程度的实施了居民首诊制或者家庭医生“守门人”制度。因此,解决居民分级诊疗的重要一步就是或者首诊在社区,从而接受医疗系统的引导,合理化的利用医疗资源。

2.加强宣传教育

加强“首诊在社区(基层、小病进社区(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基层)就医秩序的宣传教育,培养医务人员双向转诊、分级诊疗的意识。弘扬社会尊重医生的氛围,树立群众正确的就医观念和对于全科与专科的认识,改变全科没有专科水平高的误区。营造良好的医疗氛围,建设有公信力的健康知识平台。

3.继续拉大价格水平

物价部门通过拉大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价格差距,分段定价。具体的差距指标,应当听取专家意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节。将部分的医疗服务定价权下放到各地市物价部门调节。

4.规范医疗机构功能定位

大医院应严格按照功能定位与区域卫生规划发展。当基层服务能力提高到一定水平时,适当关闭一部分大医院的普通门诊服务,促使患者下沉到县级和基层医疗机构,但是保留专家、名医门诊等诊断疑难疾病,供下级机构预约转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总额控制的基础上,给予更多的管理权和用人权。

参考文献: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