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AA范文大全网!

医学生毕业个人总结{汇总5篇}

心灵捕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本文共计17571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71分钟。

医学生毕业个人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医学类高校毕业生 基层 就业 状况 调查 分析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1C-0009-02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主要是指艰苦边远地区、县级及县级以下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及大城市的社区卫生院等。目前,广西基层医疗卫生人员配置存在年龄结构老化、学历层次偏低、人员配置不足等问题。面对日益增长的毕业生人数规模和城市大中型医院已趋于饱和的本专科岗位需求等形势,医学类高校如何动员和鼓励更多的毕业生尤其是本科以上的医学毕业生到基层就业,解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才不足的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一、广西医学类高校招生就业基本状况

(一)广西医学类高校扩招前后人才培养情况

1990年以来,广西医科大学、广西中医药大学、桂林医学院、右江民族医学院、柳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等5所医学类高校共招收本专科学生12.62万人,其中本科生6.67万人,专科生5.95万人;临床医学专业的本专科生5.16万人。国家于1999年实施高校学生扩招,医学类高校招生人数从扩招前后的总体来看是跨越式增长的,扩招后(1999~2011年)广西医学类大学生总数比扩招前(1990~1998年)增加8.87万人,占1990年以来招收医学类高校学生总数的70.29%;但从扩招前后三年(1998-2000年)和近三年(2009~2011年)看,医学类高校招生数增幅相差明显,扩招前后三年医学类高校招收本专科生数平均增幅为47.61%,近三年医学类高校招收本专科生数平均增幅仅为11.71%。在临床医学专业方面,扩招前后三年(1998~2000年)临床医学专业招生人数占当年总招生人数比重依次为72.56%、78.13%、57.12%;近三年(2009~2011年)临床医学专业招生人数占当年总招生人数比重依次为28.65%、25.23%、25.16%。从以上数据看出,临床医学专业招生数在高校扩招后所占比重呈下滑趋势。

(二)2009~2011年广西医学类高校毕业生就业基本状况

截至2009年9月1日,2009年医学类毕业生本专科毕业生总数为9470人,就业总人数8295人,总体就业率87.59%,专业对口率为93.58%。虽然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但医学类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高于2009年广西高校毕业生总体平均就业率85.46%。其中,临床医学专业的本专科毕业生总数为3439人,总体就业率为88.02%。

截至2010年9月1日,广西医学类高校本专科毕业生总数比2009年略有下降,毕业生数为9126人,同比降幅为3.63%,医学类毕业生就业总人数8425人,总体就业率92.32%,专业对口率为93.96%。同期医学类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高于广西高校毕业生总体平均就业率89.87%。其中,临床医学专业的本专科毕业生总数为3069人,同比降幅为10.76%,总体就业率为90.31%。

截至2011年9月1日,广西医学类高校本专科毕业生总数比去年仍略有下降,毕业生数为8383人,同比降幅为8.14%,医学类毕业生就业总人数7757人,总体就业率92.53%,专业对口率为93.10%。同期医学类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高于广西高校毕业生总体平均就业率89.98%。其中,临床医学专业的本专科毕业生总数为2858人,同比降幅为6.88%,总体就业率为90.68%。

(三)2009~2011年广西医学类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情况

2009年,广西医学类院校本专科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占当年已就业总人数的41.65%,其中本科生占已就业本科生总人数的30.86%,专科生占已就业专科生总人数的52.05%。到广西49个贫困县就业的毕业生总数为786人,其中属于临床医学专业的毕业生为469人;到乡镇以下就业的毕业生总数为978人,其中属于临床医学专业的毕业生为507人。

2010年,广西医学类本专科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占当年已就业总人数的35.65%,同比下降了6个百分点。其中本科生占已就业本科生总人数的26.56%,专科生占已就业专科生总人数的44.52%。到广西49个贫困县就业的毕业生总数为724人,其中属于临床医学专业的毕业生为342人,同比减少了127人;到乡镇以下就业的毕业生总数为1100人,其中属于临床医学专业的毕业生为450人,同比减少了57人。

2011年,广西医学类本专科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占当年已就业总人数的31.30%,同比下降了4.35个百分点。其中本科生占已就业本科生总人数的26.08%,专科生占已就业专科生总人数的36.87%。到广西49个贫困县就业的毕业生总数为660人,其中属于临床医学专业的毕业生为301人,同比减少了41人。到乡镇以下就业的毕业生总数为602人,其中属于临床医学专业的毕业生为279人,同比减少了171人。

二、制约广西医学类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主要原因

(一)主观方面原因

在调研中,笔者采取网上匿名问卷形式对5所医学类高校(含广西中医药大学赛恩斯新医药学院)在校大学生开展了问卷调查,共有在校大学生19798人参与,其中男生占22.73%,女生占77.27%;本科生占53.21%,专科生占46.79%;调查学生生源地在城市市区占10.54%,县城占16.62%,农村占72.84%。调查结果显示:

1.大学生对国家基层项目帮扶政策和基层卫生医疗机构认知不足。近年来,在政策上国家制定了多项促进高校毕业生下基层的优惠政策,在考研、升学、公务员考试、学费国家代偿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新措施、新政策,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同时在基层服务质量上,广西也加强了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村卫生室建设,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显著提升,2009~2011年医疗卫生支出年均增幅保持在41%以上,仅14372个行政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自治区财政就筹资11.4亿元。但是笔者在调查中发现,51.31%的大学生反映不太清楚近年来国家出台的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优惠政策,并且他们对基层卫生医疗机构的日新月异变化和广阔的发展前景,也仍然存在认识不到位,了解不清楚的情况。对乡镇卫生院了解不是很多的大学生占52.88%,承认不了解的占30.51%。

2.就业中存在毕业生心态定位高、用人单位期望值高等“双高”情况。由于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广大农村地区经济欠发达、科技水平低下、工作条件及福利待遇较差的现实在短期内不可能改变。投资大学教育的家庭,特别是农村家庭倾其所有是希望自己子女毕业后有所回报。而医学大学生多数出身于农村,他们希望毕业后经济能够独立,尽快实现自我价值,获得社会的认同。所以他们就业的期望值与社会实际相比仍是偏高的。调查中,有65.54%的大学生选择在市级地区就业,仅有3.09%的大学生选择在乡镇以下就业。在调查到乡镇卫生院工作所能承受月收入的心理底线方面,有35.17%的大学生可承受月收入底线为2000~3000元。

(二)客观方面原因

1.基层医学人才出现断层。扩招以后,很多医学毕业生滞留在大城市不就业,而基层医护人员需求却日益增长,从基层卫生院数据来看,2011年,广西农业人口约为4070万人。而目前广西每千农业人口卫生院人员数仅为0.98人,低于这一指标的全国平均水平1.28人,全区卫生院医务人员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的缺口人数还约有44560人。近三年广西医学高校毕业生总数为26979人,假如这些毕业生毕业后全在卫生院工作,仅能填补缺口人数的60.55%。从实际毕业生就业情况来看,近年来,医学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一直高于全区毕业生平均总体就业率,医学毕业生基层就业市场呈现需大于供的态势,毕业生在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就能找到合适的就业岗位,所以广西医学大学毕业生下基层还处于“下不去”的状态。据调查,2011年全区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中其中本科学历人数只有4.84%,中专、中技人员接近50%。再由于医学类本科生因学历障碍带来的就业困难,相当一部分医学毕业生把考研作为就业的一个重要途径,出现医学人才分流,导致了许多基层卫生医疗机构更难招到优秀本科大学毕业生。

2.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迟滞。目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建设还属于起步阶段,各项软硬件配套设施有待提高。一是机构普遍设施简陋、医疗设备不足,缺乏名医,无法“传、帮、带”。二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病例少,动手术的机会也少,难以提升医术技能,进而影响执业医师资格证书的考取。据了解,基层医务人员执业医师资格通过率不足30%。三是在基层机构工作时,平时训练的机会少,进修提高的机会也少,医疗技术和技能很难得到提高。四是部分乡镇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僵化,没有激励体制,制度上缺乏科学的绩效考核机制,待遇也不高,缺乏吸引力。五是许多县市未设置有中医院,大部分乡镇一级的卫生院更没有开设中医科、中药科,导致中医类毕业生只能前往地、市、县级的中医院才能就业。

三、引导、鼓励医学类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建议

第一,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探索人才培养模式,确保毕业生在基层能够“扎得下”。一是学校应积极宣传,并加强就业指导和思想教育,转变毕业生就业观念,鼓励毕业生“下得去,留得住”。同时,加大政策宣传力度,让大学生了解国家和自治区关于到基层就业优惠政策和规定。开展个性化的基层实践课,组织学生深入基层、服务基层,增强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主动性和责任感。二是在人才培养方面,要以人才对口输送方式解决基层人才不足问题,尝试推广人才“订单式”培养,推行为农村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分配的人才培养模式。一方面,建立定向招生制度,实行招生签约,确保毕业后面向农村统筹或交叉定向分配;另一方面,定向招生实行单列、放低门槛,适当降低分数线,确保一定质量和数量的生源,把这部分特定的生源培养成集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以及相关人文社会科学于一体的全科医生。

第二,加大财政投入,研究和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制度,确保毕业生在基层“成长得好”。经济收入和个人成长需求等仍成为影响大学生职业选择中的重要因素。在调查中,被问及国家及地方政府应该从哪些方面加大对医学生去乡镇卫生院就业的政策支持时,57.13%的毕业生希望政府提高工资待遇,以鼓励毕业生去基层就业。而现有的鼓励和优惠政策吸引力仍显不够。为打通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渠道,使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路径更加通畅,一是有关部门需要研究和制定更为优惠的政策和措施,尤其是在工资待遇、执业医师考试、职称评定、学习进修方面出台一些特殊政策向基层人员倾斜。二是制定科学和公平的人才使用机制,建立宽松的岗位和职位流转通道,保障大学生能去县级以上医疗机构或更高岗位的晋升空间。三是中医医疗通常具是安全有效、成本低廉、简便易学等特点。可推广在乡镇一级地区建立中医诊所,将医院开到农民家门口,此举不但可减轻农民就医负担,还能切实解决中医类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

第三,改革医学教学模式,培养基层适宜的医学生,确保毕业生在基层有用武之地。打造医务水平高、技术能力强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是地方医学院校的使命,也是能否确保新医改顺利实施的关键。因此,学校在承担为基层培养人才任务时,应适应基层卫生工作的需要,改革医学教学模式。在培养目标上应突出应用性,对医疗专业来说,主要培养面向基层的普及型通科医师;教学环节应强调实践性,强化校地共育模式;在教学内容上应突出面向农村基层特色,开设与农村医学教育有关课程,增进医学生对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了解、认识和热爱。

【参考文献】

[1]陈迎红.医学毕业生基层就业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6)

[2]王志伟.两年内将建设14372个村级卫生室[N].右江日报,2011-05-09

医学生毕业个人总结范文第2篇

【摘要】

摘要:目的 了解宁夏基层医疗机构人力资源需求和医学毕业生基层就业现状,提出指导医学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有效措施和政策性建议,为政府解决基层卫生人才紧缺问题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对宁夏2005-2008年医学毕业生就业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对相关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关键知情人进行深入访谈;查阅2008年度宁夏卫生统计信息资料及宁夏医科大学就业指导服务中心毕业生就业相关资料。结果 宁夏2008年各级各类卫生技术人员26627人,其中,乡镇卫生院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仅占11.5%和1.8%。2006-2008年,医学生总就业率基本稳定在80%左右,而去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者仅占就业总人数的6.0%;调查237家医疗机构,88.9%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有增补卫技人员的意向,但有能力自主招聘编外人员的占56.4%,基层更需要有执业资格的临床、影像、公共卫生、护理等专业毕业生;调查显示制约大学生基层就业的主要原因是获取执业资格滞后、编制少、基层待遇差,留不住人才。结论 政府应着力解决基层卫生人才短缺与医学毕业生“下基层”难的突出矛盾;积极采取 “定单式”培养、“特岗医生”政策、“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制度等多种有利措施,为医学生就业、择业创造条件。

【关键词】 基层;人力资源需求;医学毕业生;就业现状;宁夏

Abstract: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human resources needs of medical unit and the employment status of Medical graduates in grassroots of Ningxia,and to provide the effective measures and policy recommendations to guide the medical graduates in grassroots and the basis for decision making of solving shortage of primary health personnel for the government Methods A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conducted for Medical Graduates Employment Situation during 2005-2008 in Ningxia;The in-depth interviews with key informants was conducted in the relevant health authorities and medical institutions.Results In 26627 health professionals of various types, township health centers and urban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institutions accounted for only 11.5% and 1.8% in 2008,Ningxia.The total employment rate of medical students is stable basically at about 80%, and only 6.0% of medical graduates got their offer in township hospitals and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institutions between 2006 and 2008. 237 medical institutions,township hospitals and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institutions( 88.9% of all institutions) were interested in the need to update health technicians,but only 56.4% health service institutions had the power to independently recruit supernumerary personnel.The grassroots needed urgently the qualified professional in the clinical,imaging,public health,nursing graduates.The investigation showed that the main reasons of restricting the employment of university students were the primary qualification for practicing lagged behind,the shortage of authorized size,the poor grass-roots treatment,unable to retain qualified personnel.Conclusion The Government should make efforts to resolve problems about shortage of primary health manpower and medicine graduates hard to work in grassroots, and take the grassroots orientation measures to achieve “order type” training health personnel,“special post doctor” policies and to promote the top hospitals to establish a “standardized training for residents base ”system for student employment.

Key words:grassroots;human resources needs;medical graduates;employment situation

随着医疗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宁夏乡镇卫生院及城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 “硬件”建设已取得长足的发展,但在发展和变化中还存在着机制、政策不完善,“硬件”、“软件”不配套等问题;一方面城乡基层,特别是农村医疗机构业务技术骨干短缺,年龄结构老化,学历层次较低,业务能力不足,人员补充渠道不畅等,另一方面,每年大批的医学类毕业生求职无门,就业困难,极大地制约了城乡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1]。本课题通过问卷调查和专题访谈等形式,对目前城乡基层医疗机构人力需求和毕业生就业现状进行调研分析,提出指导医学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有效措施和政策性建议,为政府解决基层卫生人才紧缺问题提供决策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与方法

资料来源于2008年度宁夏卫生统计信息资料,宁夏医科大学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专题调查资料,与相关行政部门、医疗机构知情人员访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全区237家医疗机构、2000名近四年毕业的卫生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884份,有效率达94.2%。

1.2 质量控制

调查前对调查员进行统一培训,熟悉问卷的调查内容和访谈提纲,培训访谈技巧,统一标准,统一调查时间,严格审核制度。

1.3 统计处理

资料利用Epidata 3.02软件录入,数据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进行整理分析。

2 结果

2.1 宁夏医疗机构人力资源现状

截止2008年底,宁夏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633个,其中乡镇卫生院239个,社区卫生机构81个;各级各类卫生技术人员共有26627人,其中,农村乡镇卫生院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占11.5%和1.8%。乡镇卫生院本科学历者占10.7%、大专占55.7%、中专及中技占29.0%,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本科学历者占23.5%、大专占44.6%、中专及中技占25.0%;乡村医生及卫生员3200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者占7.3%,中专学历者占62.8%。

2.2 各级医疗机构对卫生技术人员的需求

抽样调查237家医疗机构,若按服务人口和工作量设岗,有77.3%的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以及88.9%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有增补卫技人员意向。县级医疗机构招聘医护人员需本科学历者占72.6%;乡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需专科以上学历毕业生占93.8%。县级医疗机构主要需要有执业资格的临床、影像、麻醉、护理等专业类毕业生,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主要需要临床、影像、公共卫生、护理等专业类毕业生,门诊部所主要需要临床、中医专业类毕业生。

2.3 机构招聘及待遇状况

县级医疗机构自主招聘编外人员占38.2%,未自主招聘的机构其主要原因是:54.8%政策不允许,32.3%无经费;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自主招聘编外人员占56.4%,未自主招聘的机构其主要原因是:26.0%政策不允许,56.0%无经费,14.0%招聘不到所需的人才;门诊部所自主招聘编外人员占75%,未自主招聘的机构其主要原因是:57.1%无经费,28.6%招聘不到所需的人才。

县级及以上卫生机构对编外人员未办理保险比例达36.9%,乡镇卫生服务机构高达80.0%以上。近四年就业的医学毕业生月收入低于800元者,在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工作者占54.7%、在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者占67.6%、在门诊部工作占37.5%;在私立医院工作占14.3%;在药店工作占75.0%。由此可见,基层就业的毕业生工资待遇普遍偏低。

2.4 医学毕业生就业状况

来自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的数据显示:2006-2008年共有本专科毕业生3718名,总就业率基本稳定在80%左右,但就业单位临时聘用比率较高,就业稳定性差。从毕业生就业的单位性质来看,到事业单位临时就业者占就业总人数的67.2%;到私营、民营企业就业者占就业总人数的20.8%;到乡镇卫生院及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心)就业者仅占就业总人数的6.0%;通过公开招考等形式进入行政事业单位就业者占就业总人数的10.6%。从毕业生就业的区域来看,80.0%以上毕业生选择在区内就业,区外就业的毕业生占就业总人数的16.9%。

2.4.1 就业岗位专业对口情况

在237家医疗机构调查显示,临床、中医、护理、药学毕业生现从事的就业岗位,专业对口率平均77.43%,预防医学、公共事业管理、口腔及医学检验毕业生专业对口比率为56.95%左右。从事非本专业岗位的毕业生占25.37%。

2.4.2 毕业生就业经历

在县级及以上卫生机构就业的毕业生,就业岗位是毕业后的第1份工作占64.6%,在卫生院、社区服务站和民营医院就业的毕业生,有二次以上就业经历的达64.6%,显示基层和民营医疗机构毕业生就业稳定性较差。

2.4.3 毕业生对就业岗位的满意度

毕业生对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所提供的岗位,工作满意率55.3%,对卫生院及社区服务站满意率34.9%。不满意的主要原因68.9% 是因为工资待遇低,47%因用人机制限制,长期处于编制外,39.7%因岗位不合适。

3 讨论

3.1 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

3.1.1 农村卫技人员队伍总量不足、业务服务能力低、学历层次偏低

2008年全区卫生技术人员26627人,据我区卫生行政部门测算,全区目前尚缺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技术人员6600多人。现有卫生技术人员分流和结构也不尽合理,人才大都集中在二级以上综合医院,不少乡镇卫生院出现人才断层。部分卫生院只有3至5名卫生技术人员,连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工作都难以保质保量完成,更谈不上解决当地老百姓看病问题。造成上述状况的原因:一是乡镇卫生院条件差,技术落后,加之缺乏可操作性的优惠政策吸引人才,高层次卫生技术人员“下不去、留不住、用不上”;二是乡镇卫生院在编人员为全额工资,卫生院需自筹资金支付编外人员工资,职工工资收入偏低,大学生均不愿意或不安心到乡镇卫生院长期工作;三是人员配置仍按计划调配,卫生院缺乏用人自主权,各种人员一旦进入卫生院,便端起“铁饭碗”,占据了工作岗位[2]。由于编制问题难解决,临时就业的医学毕业生多次调岗,频繁外流,自谋出路。

3.1.2 基层医疗机构需求大,但没有编制,工作条件差、待遇偏低

宁夏目前有239个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3200个,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医技人员相对不足,而医学毕业生又难以就业。咎其原因,一方面医疗单位招聘时,希望录用有执业医师资格、有工作经验的人才,目前,国家规定医学类毕业生毕业一年后方有资格报名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这给医学类应届毕业生就业带来了巨大障碍。另一方面,中小医院、偏远地区医疗卫生机构对医学类毕业生有很强烈的需求,但由于没有正式编制,编外人员的“三险”在基层单位基本没有保障,且工作环境较差,工资待遇较低,是造成很多毕业生不愿下基层以及基层留不住人才的又一原因,从而导致工作难找,人才难求的相互矛盾状况。说明宁夏目前正在执行的事业单位编制定额制度已不能满足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需求,全区各医疗机构人员缺编情况凸显。

3.1.3 自主择业与创业之路举步为艰

目前,我国毕业生就业已进入自主择业、自主创业阶段,但是,医学毕业生自主创业很难。2002年国家出台的《医疗卫生法》中明确规定,没有取得医师执照,就没有行医资格。这就意味着医学毕业生一年之内无自主行医的资格,更无从谈创业。所以自主创业对于刚刚踏出校门的医学类毕业生来说举步为艰。

3.2 对策与建议

3.2.1 制定“特岗医生”政策

2005年,教育部等部门为解决农村师资问题,制定了“特岗教师”计划,计划规定每生年薪1.5万,在基层工作满3年定岗定编,且享受基层服务毕业生的优惠待遇,宁夏近千个岗位有近万名毕业生踊跃报名,该政策深受毕业生青睐。如果能照此制定“特岗医生”政策,切实解决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后顾之忧,必将大大缓解基层医疗人才的严重不足和社会巨大的就业压力。

3.2.2 定向招生,实现“定单式”培养

解决大专以上毕业生下不去、留不住和用不上的问题,按照自治区宁党办[2005]57号文件第八条规定“实行面向基层就业的定向招生制度”,建议对宁南山区八县等艰苦地区实行“定县、定乡、定专业、定服务年限”的“四定”招生办法,实施定向招生、定向分配制度,从源头上打开卫生人才通向基层的渠道。

3.2.3 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制度,为学生择业创造条件

选聘面向基层的医学毕业生进入“基地”培训见习一年,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后,一站式进入基层医疗机构。此举既能逐步提高基层、社区医疗机构人员的整体技术水平,又能缓解就业压力,为基层输送实用型医疗卫生人才[3]。

3.2.4 政府应进行区域卫生规划,根据当前医改政策的总目标,按区域服务人口密度和服务半径,对各级卫生机构人力资源重新合编,充实城乡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引导和鼓励医学生到基层就业,以满足广大居民的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的需求,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林凌,李子雄.浅析我国医学人才匮乏与医学生就业困难的矛盾[A].科技创新导报,2008(23):207.

[2]岩磊,王爽.对医学生到基层就业问题的思考[J].辽宁教育研究,2007(5):102-103.

医学生毕业个人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医学专业学生 就业出路 就业指导

随着高校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医学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就业压力急剧上升。就业关系到学校的稳定和发展,做好就业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我认为,做好就业工作的关键在于帮助医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正确的就业观念教育应该贯穿大学教育的全过程。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提出了:“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1]全国第3次教育工作会议也明确指出:“继续改革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制度,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医学生就业难,但观念转变并不难,尽管不利因素很多,但并非没有亮点。我分析了医学生就业现状,并就如何对其进行就业指导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医学专业学生的就业出路分析

1.从事医学专业的工作。

目前绝大部分的医学毕业生,毕业后从事医学专业的工作。以我校毕业生为例,我校2009年共有1388名医学毕业生,共有1193名毕业生从事医学相关专业的工作,占毕业生总人数的85.95%。从我校就业的现状看,呈现“中间大、两头小”的情况,考研和基层就业的毕业生少,县一级就业的毕业生多。医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医学专业的工作,但在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就业的比较少,这是当前医学毕业生的主要就业方向。

2.从事与医学专业相关的工作。

现代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年代,医学毕业生要适当调整就业观和期望值,与社会同步发展。要拓展就业领域,不必拘泥于专业对口,敢于到那些与医学专业相近或相邻的新兴行业工作,如保健、康复、美容、医药、家庭护理、计划生育、临终关怀、养老院等;要敢于从事相关职业,一些交叉学科的专业人才如保险公司的医药核赔师、医药公司的医药代表、专门处理医疗事故的律师;要敢于到那些新办的外资或私营的医院去。目前,在药品推销、医疗保险、医疗咨询、医疗器械推广等方面的成功人士,不乏医学毕业生。

3.响应国家号召,面向基层就业。

国家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包括“三支一扶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及选聘选调生等政策。面向基层就业有许多优惠政策,如在选拔县处级以上党政领导干部时,优先考虑有基层工作经历的高校毕业生;服务满2年以上的高校毕业生、大学生志愿者,报考专升本或高校研究生,均可加10分;对于贫困生、服务达到一定年限的学生,在校期间的国家助学贷款本息由国家代为偿还。2009年,我区为了贯彻中央文件,出台了《广西高等学校毕业生学费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暂行办法》,对自治区直属高校和民办高校到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就业的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实行学费补偿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毕业学到基层就业,并不一定比在市一级医疗机构和县一级医疗机构就业差。

4.毕业生考研。

随着大量的研究生毕业,目前市级医疗机构和较好的县一级医疗机构,招聘毕业生的条件基本上要求硕士研究生以上。毕业后想留在好的单位工作,考研是一条较好的途径。考研既可以向上一级输送人才,又可以提高就业率。同时考研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政治理论水平和专业素质,也可以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改善学校风气。

二、对医学生进行正确的就业指导

1.开展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许多医学生在大学生活中,没有职业生涯规划,对自己的前途很迷茫,不知道如何规划大学生活。不少学生在初入大学时持有“大一先轻松,大二再努力,大三也不迟”的心态,这往往成为他们面对就业压力时感到手足无措的一个重要原因。[2]因此对医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具有紧迫性。首先,医学专业课程设置与其他专业的课程设置不同,一年级、二年级开设医学业基础课程,三年级、四年级开设临床专业课程,大五实习一年。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应结合不同年级所学的内容不同进行。一年级为认知期,初步了解自己的职业,特别是了解自己未来希望从事的职业或与自己所学的医学专业对口的职业;二年级为定向期,在课余时间参加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去医院见习等,以检验自己的知识与技能,并根据个人兴趣与能力修订和调整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三年级、四年级为完善期,加强医学专业的学习,特别是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寻找工作和考研做准备,并为实现自己的目标,寻找各种相关信息;五年级为总结期,这一时期为自己前面四年所做的准备作一个总结,看看准备是否充分,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自我补充。其次,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和实际情况,认识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一些家境好、成绩好、立志继续深造的医学生,毕业时可以考研。一些对销售、推销感兴趣的医学生,可以从事药品推销、医疗保险、医疗咨询、医疗器械推销等方面的工作。少部分家境比较贫寒、有志于基层就业的医学生,鼓励基层就业。根据就业方向不同,进行相关的专业技能和能力素质的培养。

2.了解国家有关医学生就业方面的方针和政策。

医学生应该正确掌握国家有关医学生就业方面的方针和政策,把现实需要和就业结合起来,让他们了解供需情况和专业发展前景,及时调整个人愿望和专业需求的关系。2009年4月6日,我国出台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的新医改方案,完善了医药卫生四大体系,建立了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新医改方案提倡大力发展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完善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目前,国家非常重视建设基本卫生保健制度,今后医学类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将发生变化,城市重点补充社区,农村重点补充乡镇,整个就业重心将下移,因此,基层医疗卫生单位也具有强大的发展潜力。

3.提高医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曾对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做过调查,即雇主最重视面试者什么。调查结果如下:实践能力26%,专业知识24%,谈吐表达22%,个性特征16%,形象气质12%。[3]调查结果显示,毕业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同等重要。医学生专业技能是通过在大学几年中专业学习获得的。医学生综合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专业文化素质、人文素质、心理素质、创新素质、团队合作精神、敬业精神等。[4]这是医学毕业生提高社会竞争力应该具备的能力和素质。医学院校专业性较强,课程任务较重,学校一般重视学生的专业培养,忽视综合素质的提高。我们在对用人单位回访时,用人单位反映相当部分医学毕业生缺乏人际交流和沟通等方面的能力。这是平时不注意培养综合素质的表现。在毕业生应聘时,我们也发现在表达、交流等方面欠缺而失去就业机会的医学毕业生大有人在。更令人可惜的是,有一部分医学毕业生在考研笔试已经通过的情况下,因面试表达不流畅而失掉继续深造的机会。因此,提高医学生专业的综合素质尤为重要。

4.提高医学生应聘技巧。

在现在的就业机制下,医学毕业生必须通过与用人单位的“双向选择”来实现就业。毕业生的应聘技巧尤为重要。在面试过程中,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相互了解,相互认识。面试是否成功,是毕业生能否被用人单位录取的第一关,因此提高医学生应聘技能具有重要意义。它包括简历的制作、面试过程中如何展示自己、如何回答用人单位的问题、面试后怎样跟用人单位联系等。学习和掌握这些方法和技巧,能使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面试前了解用人单位的相关信息,进行招聘会模拟,对胜利通过面试具有重要意义。

5.正确了解当前就业形势。

总的来说,医学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形势较其他专业好,但形势不容乐观。目前医学毕业生存在一些不切实际的想法,不愿意到基层和乡镇医疗卫生机构就业。每年随着大量的研究生毕业,市一级医疗机构和较好的县级医疗机构人满为患。相比之下,乡镇级医疗单位非常缺人。从我校举行的近三年的毕业生双选会的情况看,2007年和2008年到校参加双选会的单位60%以上是市级医疗机构;2009年到校参加双选会的市级医疗机构只有4家,绝大部分是县级医疗机构,还有少数的乡镇级医疗机构。在招聘会上,没有毕业生向乡镇级医疗机构投简历,许多医学毕业生不愿意到基层就业,他们没有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同时,地区之间供需存在矛盾,经济发达地区和一些中心城市医疗机构需求量不多但要求高,想去的毕业生都符合他们条件的少;经济不发达地区和农村乡镇医院需求量多,愿意去的毕业生少。在就业问题上,医学毕业生要摆正自己的位置。

总之,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我们应该正确分析医学生的就业现状,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就业指导,以有利于他们充分就业。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

[2]曾向昌.大学生就业期望与实际就业的关联性分析研究[J].高教探索,2007(2):110-112.

医学生毕业个人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医学院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应对方式;相关

随着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入,大学毕业生就业制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学毕业后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也在增加。已有研究表明,压力与应对,同人的心理适应和健康密切相关。[1]个体如果长期处于一种高压力的状态下会造成身心两方面的损害,应对可以缓解或调节环境压力、保持人的身心健康。[2]国内外的研究表明,就业或择业压力是大学生心理压力的重要来源[3][4][5]。因此,了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状况以及采取的应对方式,对科学地指导大学生就业,缓解就业压力,保持大学生身心健康成为各高等院校面临的共同问题。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某医学院校3个系部的毕业生172名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172份,回收172份。剔除不合格问卷,获得有效问卷159份,有效问卷率为92.4%;其中男生71名,女生88名。

(二)研究工具

1.大学生就业压力问卷:由苏州大学陈俊[6]等人编制,共36个题项。分为6 个因子,即自身条件、职业期望、求职经历、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生理因素;采用0-3的4点计分法,问卷得分越高,说明被试所感受到的压力越大。该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2.大学生就业压力应对方式问卷:由西南大学罗锡莉[7]等人编制,共39个题项。分为9个因子,即正面认识、发泄与回避、寻求支持、妥协、收集就业信息、注意转移、自我增值、寻求帮助和心态调节,采用1-5的5点计分法。该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三)研究程序

采用整群抽样,选取某本科院校3个系部毕业班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该调查按系逐个实施,填表前向被调查者说明填写要求及注意事项,要求被调查者独立完成,采用无记名形式,问卷当场发放,当场回收。所得资料使用spss11.5软件进行整理和分析。

二、结果

(一)医学院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的状况

1.医学院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的总体状况

从表1可见,医学院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的来源按程度大小排位依次是:学校因素、自身条件、家庭因素、职业期望、求职经历、生理因素。大学生总的就业压力处在中等偏下的水平。

2.不同性别医学院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的差异情况

由上表可知,不同性别医学院校毕业生在就业压力的总分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在家庭因素上男毕业生的得分显著高于女毕业生。

3.不同来源的医学院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的差异情况

由上表可以看出:城乡来源的毕业生在就业压力的总分上没有统计学意义,仅在家庭因素上乡村学生得分明显高于城市学生。

4.不同政治面貌医学院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的差异情况

由上表可以看出,毕业生中的党员与非党员在就业压力总分上没有统计学意义,但在求职经历、自身条件这两个因素上非党员得分显著高于党员。

(二)医学院校大学生就业压力应对方式的总体特点分析

由表5可知,医学院校毕业生依次采取的就业压力应对方式为:心态调节、正面认识、收集就业信息、妥协、寻求帮助、自我增值、寻求支持、注意转移和发泄与回避。并且前三者的得分均在3.5以上,说明医学院校毕业生更易于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

(三)医学院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与其采取的应对方式关系研究

由上表可知,医学院校毕业生就业压力总分与发泄和回避、妥协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心态调节呈显著负相关;在就业压力的各因子方面,职业期望与发泄和回避、寻求支持之间呈显著正相关;求职经历与妥协呈显著正相关;家庭因素与收集就业信息呈显著正相关;学习因素与心态调节呈显著负相关;生理因素与正面认识、心态调节呈显著负相关,而与发泄与回避呈显著正相关。

三、讨论

(一)医学院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的状况

从总体情况来看,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处在中等偏下的水平。按照大学生所感受到的就业压力来源,排在前两位的是学校因素和自身条件,这与陈俊[6]的研究结果大体一致。随着就业形势的变化,大学生一方面认识到自身的能力在就业中起到的作用,另一方面,又将自身的发展归结为学校因素,认为学校在影响着他们能够很好就业。作为高校相关部门,除了要做好就业方面的指导工作,更应该调整学生的心态,帮助学生摆正学校在大学生的就业中所起的作用。

不同性别的毕业生在就业压力总分上无显著差异,这与陈俊[6]的研究结果一致,而与李明(2004)[8]的研究结果不一致。这可能与选取的研究对象群体有关,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另外,本研究发现,在城乡差异上,来自农村的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仅在自身方面和家庭方面感受到的压力明显大于来自城市的毕业生。这一研究结果与徐长江等人[4]的研究结果一致,而与陈俊[6]的研究结果有出入。这与学生不能正确看待就业与家庭、就业与自身条件有关,这提醒相关部门加强对学生的教育,提醒正确看待家庭因素在就业中起到的作用。

大学生党员在自身条件、求职经历2个因子上的得分明显低于非党员毕业生。这与一些用人单位的要求及学生党员自身的素质有关。学生党员的选拔是由于其在学校期间表现突出,到就业时,由于锻炼机会多,再加上一些用人单位对学生身份有一定要求,相对而言,党员更具备优势,因而就业压力相对较小。

(二)医学院校毕业生采取就业压力应付方式的关系

医学院校毕业生在应对方式的各因素按程度大小的得分情况依次是:心态调节、正面认识、收集就业信息、妥协、寻求帮助、自我增值、寻求支持、注意转移和发泄与回避。毕业生的应对方式还是以正面的、积极的方式为主。这表明,当今大学毕业生在面对就业压力的时候,能够采用合理的应对方式来前倾就业压力,这与罗锡莉[7]、舒晓丽[9]的研究结果大体一致。

本研究还发现,医学院校毕业生就业压力总分与发泄和回避、妥协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心态调节呈显著负相关。说明大学生感受的就业压力越大,采取的应对方式越有待调整,就业压力越小,越能够采取合理的应对方式。

参考文献:

[1] 车文博.当代西方心理学新词典[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

[2] 梁宝勇.应对研究的成果、问题与解决办法[J].心理学报,2002,(34):6.

[3] 车文博,张林,黄冬梅,等.大学生心理压力感基本特点的调查研究[J].应用心理学,2003,9(3):3-9.

[4] 徐长江,钟晨音.浙江省大学生心理压力总体状况与来源的调查研究[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7(6):100-104.

[5] Rawson,H.E.,Bloomer,K,Kendall,A,.Stress,anxiety,depression,and physical illness in college students. The Journal of Genetic Psychology,1999:155.

[6] 陈俊.大学生就业压力、应对方式与自我概念的关系研究[D].苏州大学,2008.

[7] 罗锡莉.大学生就业压力应对方式问卷的编制与实测[D].西南大学,2008.

医学生毕业个人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医药类;高职院校;就业问题;对策

一、研究背景

医药行业是一个朝阳行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浙江省医药经济发展迅猛,医药行业已成为浙江省四大支柱产业之一。[1]近年来,在我国加快建设“医药强国”和“健康中国”,推进大健康产业发展的背景下,浙江省政府提出加快推进“医药大省”向“医药强省”跨越的发展目标。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导致医药类人才需要激增,由于浙江省医药教育规模较小,医药类高职教育成为浙江省发展医药行业的重要支撑,为医药行业输送了大量医药类技能型人才。在浙江省医药产业转型升级进程中,医药类高职院校毕业生仍存在诸多就业问题,如何把握发展机遇,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是医药类高职院校成为就业工作的重要课题。

二、医药类高职院校学生面临的就业形势及问题

1.经济增速放缓,对就业的拉动效应减弱

2017年国家经济总体形势回暖,但增长速度较缓。前期经济下行的影响短时期内还无法改善,企业用工需求总量仍处于下降趋势,进而影响了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效应。国家食药监总局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所长林建宁表示,由于医保控费逐渐减少,药占比控制缩紧,药品终端市场的竞争将日益激烈。同时,2015年末药店GSP认证到期,一批不合格的药店遭遇淘汰,药品零售市场格局产生变化。医药零售行业发展受到阻碍的同时,我国医药工业的经济增长呈现下滑趋势。这一形势直接关系着企业的用工需求,进而导致医药类毕业生就业受到影响。

2.医药产业转型升级,毕业生结构性矛盾加剧

在目前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初期,人才能力结构与经济发展水平出现失衡的现象。医药产业的转型升级引起人才结构和人才需求层次的深刻变化,医药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从掌握生产、检测流程的单一型,逐渐转变为兼具生产技术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技能人才。从目前的情况看,医药企业的人才需求量较大,但人才供需失衡的问题依旧存在。由于医药人才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的差异,真正符合企业所求的复合型人才十分稀缺,难以满足用人单位需求,导致就业难度增大。

3.体制情结严重,家庭观念导致“就业难”

现如今,不是大学生眼光高而是许多学生家长过于挑剔。由于我校专业多为涉药专业,一些毕业生并非找不到工作,而是业生及家长体制情结比较严重,认为大学毕业就应该理所当然地在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就业。实际上,社会能够提供的体制内就业资源相对有限,且岗位竞争非常激烈,相较于研究生、本科生,高职院校毕业生相对处于竞争弱势,仅有少部分学生能够如愿进入体制内工作。一些学生家长的职业歧视观念比较严重,更有甚者直接对孩子说,“与其你找一个烂工作,还不如我先养着你”。由于家庭观念的影响,导致一些学生处于“高不成,低不就”的观望状态,人为地制造了“就业难”。

4.“90后”缺乏吃苦精神,就业心态不积极

从企业需求来看,民营企业和中小型企业仍是吸纳我校毕业生的主体,基础性岗位仍是我校毕业生就业的主阵地,就业岗位多为生产一线、医药代表、药店销售人员等。90后学生多为家庭独生子女,自幼受家庭过度保护,导致这群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过于挑剔,不愿意吃苦,更受不得委屈。许多学生不愿到生产一线、怕三班倒,在工厂或企业频繁跳槽。这部分同学不仅给学校就业工作增大难度,而且在企业中造成不良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就业难”。[2]另一方面,与80后追求工作稳定、福利待遇高不同,90后毕业生的就业需求更加多元化,工作环境、职业发展空间、体面程度及社会地位等都是学生寻找工作时的考虑因素。现如今,理想工作的评判标准已从“物质层面的成功”,逐渐转变“精神层面的愉悦”,如:职业幸福感、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否相互尊重等标准。在实习、求职和面试的过程中,若没有感受到期望的“礼遇”,导致部分学生对职场提不起兴趣,表现出找工作不积极的心态。“找不到好的,宁愿不做”,就成了找不到工作的“借口”。

5.“升学”大军激增,影响就业稳定性

自2015年起,浙江省专升本招生计划由5000名扩增至10000名,为高职院校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升学深造的机会。专升本招生计划的扩增,导致不少优秀毕业生放弃良好的就业机会,专注于升学之路。其中不乏一些毕业生随波逐流,盲目报考;更有甚者,为了逃避实习与就业而选择报考专升本。年专升本考试于4月中旬结束后,多数毕业生由于长期处于备考的高压状态中,考试结束后往往选择“修养放松”,不愿花精力于求职就业,大多数学生表示等成绩出来后再做打算。这也极大的影响了我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进程。

三、医药类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对策研究

社会宏观就业形势面临多重压力,高校毕业生规模进一步加大。总体来讲,就业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因此,全面加强大学生就业工作,进一步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努力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将是医药类高职院校就业工作的主要工作任务。

1.巩固校院两级联动就业工作机制

学校全面推进“领导主抓,部门统筹,院系为主,相互配合”的就业工作机制。学校党政领导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始终坚持毕业生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多次专题研究部署就业工作,定期召开就业工作总结会、布置会、交流会等,分析研判形势,提出工作思路,强化目标管理,全面宏观统筹并具体指导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建立校、院两级就业工作制度,巩固完善校院联动、齐抓共管、分级负责、全员参与的“大就业”工作局面。校院两级就业工作队伍、辅导员、校友等多方力量共同参与,各尽其责,各显其能。严格落实目标责任制,实施就业工作绩效考核制度,实现目标层层分解、责任逐级落实;实行每月三次“毕业生就业情况汇报”制度,实时公布就业率,及时查摆问题,对症下药,努力提高毕业生就业率与就业质量。

2.强化就业创业教育指导

健全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加强就业指导和服务水平,强化就业工作研究职能,对就业工作的客观规律进行探索和研究,了解和把握大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内在需要,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指导和服铡9睦辅导员、专业教师参加各种职业资格培训,努力建设一支相对稳定、高素质、专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在此基础上,还应加强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建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是普及传授就业指导知识的主渠道,也是实施全程全员就业指导的一个重要载体。[3]学校建立起一个目标明确、逐步提升、针对性较强而又内容完整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4]。

3.实施双维度的就业市场拓展战略

结合学校就业工作定位,围绕医药、食品领域,瞄准“重点区域、重点单位”,根据不同学科就业趋势和特点,采取“广播”和“深耕”双维度相结合的就业市场拓展模式。针对就业形势不好的专业采用“广播”模式,一方面稳固现有的就业领域,在此基础上积极拓展寻求新的就业市场,努力实现招聘岗位“量”的提升;对于就业率较高、需求旺盛的学科实施“深耕”方式,推动多家医药知名企业与学校进行深度合作,力争“质”的突破。

4.进一步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加强就业创业教育,加大对学生创业教育培训的投入力度。根据学校学生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培训教育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展实用技能培训,进一步提升创新创业教育水平,扩大创新创业教育成果。开发完善创新创业类课程,开展创业大赛、创业模拟等创业实践活动,不断提升学生的创业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同时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实习、项目孵化等平台建设。全力做好创业服务工作,组织开展政策咨询、项目开发、风险评估、融资服务、跟踪扶持等一条龙服务,以创业带动就业。

5.做实精准化的就业指导跟踪帮扶

加强精准化就业服务工作。学校在提供毕业生就业服务的过程中,注重人职匹配,按需指导、就业帮扶、鼓励创业,实现就业指导因人施教的精准化服务。学校在深入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就业动态、意向和需求的基础上,建立了毕业生动态信息库,实施全程关注、分段管理、分类指导。建立供需精准对接服务平台,利用学校就业网、微博微信、短信平台等途径,将用人单位岗位需求信息,及时精准发送至求职意愿相匹配的毕业生。

进一步加大就业困难毕业生的帮扶。针对就业困难群体毕业生,建立个人信息档案,准确掌握此类学生的家庭情况、心理状况、学习状态,对于出现的问题及时跟踪解决,确保毕业生的身心健康和就业安全。同时,对双困毕业生实行“一生一策”动态管理,开展一对一的就业辅导及经济援助服务,并通过推荐、技能指导等途径提升其就业能力,切实帮助困难毕业生顺利就业。

做好毕业生延伸服务。学校还建立了“毕业生延伸服务”工作机制,形成“3+1”就业延伸服务工作体系,不定期向往届毕业生发送招聘信息,帮助学生解决“毕业后”的自身定位、职业发展等问题。做好离校服务工作,做到“离校不离心”,做好离校毕业生的信息服务、跟踪服务等相关工作。

引导学生到基层建功立业。通过多种途径宣传国家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各项政策;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做好“应征入伍”、“西部志愿计划”、“三支一扶”等项目的宣传工作,要广泛宣传毕业生在基层锻炼成长的优秀事迹、详细解读各种优惠政策,形成良好的氛围,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建功立业。

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就业工作是学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环节,对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具有积极的反馈作用。高职院校就业工作要立足以学生为本,以就业指导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提升就业质量为核心,以创新开拓为动力,切实做到学生满意、学校满意、社会满意。

参考文献:

[1]陈乃用.浙江医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分析[D].浙江工业大学,2012.

[2]万登泸.浙江省高职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D].复旦大学,2009.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