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14141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57分钟。
区林长制工作总结范文第1篇
一、工作责任
责任领导:
主要责任单位:区林业局
责任单位:区森林防火安全委员会成员单位和各有林镇街、风景区、森林公园、国有林场
二、工作目标
进一步增强各有林镇街和有关单位森林防火安全意识,通过开展全区森林防火安全大排查、大整治、大执法活动。进一步落实森林防火责任制,切实提高预防和控制森林火灾的综合能力,杜绝重特大森林火灾和人员伤亡事故发生,确保全区森林资源安全。
三、组织机构
确保实现森林防火工作目标,为切实加强对森林防火大排查大整治大执法专项行动(以下简称专项行动)工作的领导。特成立全区森林防火大排查大整治大执法专项行动工作领导小组,由区委常委、农工委书记、区森林防火指挥部指挥长任组长,区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区森林防火指挥部副指挥长捷及区林业局局长、区森林防火指挥部副指挥长任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区林业局,由区林业局副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区森林公安局政委、区森林公安局局长副主任,具体负责专项行动日常工作。
四、工作内容
一)认真贯彻落实《市区森林火灾抢险应急预案》
并有专人保管和维护;结合本单位实际,镇街和相关单位要认真履行《预案》规定的职责;扑救队伍必须落实到位、做到喊得应、拉得出、用得上”严格按《预案》规定储备防火物资。修订和完善本级《森林火灾抢险应急预案》使其具有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二)严格实行森林防火责任制
签订监护责任书;加强对林缘、林区内的耕地、农户、坟堡等重点部位的管理,镇街及有关单位应层层签定《森林防火工作目标考核责任书》认真落实“五包”责任制;加强对老年人、精神病人、痴呆病人、小孩等重点人群的监管力度。签订森林防火责任书;对护林人员严格管理,签订相应的管护责任书。
三)加大森林防火宣传培训力度
林区农户门上或墙上张贴《森林防火通告》森林防火令》森林防火八不准》等宣传资料,镇街在森林防火期及重点时段必须召开有林村社院坝会。提高群众的森林防火意识;森林防火重要时段、主要入山路口必须张贴或悬挂森林防火宣传横幅,设置警示碑(牌)镇街和相关单位于节前或期内利用宣传车、报刊、广播电台及有线电视媒体进行必要的森林防火宣传,利用赶集时间展示火灾案例和散发印有森林防火内容的草帽、围裙及年画等,确保宣传效果;组织本地区本单位的义务扑火队伍进行培训和演练,对一线护林员进行防火安全知识培训和再教育。
四)加强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
每年必须抚育2次以上,镇街防火阻隔带按技术规程。加快防火树木生长速度,使其及早发挥作用;防火道内的防火树木成活率必须达90%以上;防火道两端的荒山、退耕还林地等必须按属地管理原则,做到全线贯通。
五)严格火源管理及值班制度
实行“谁审批谁负责”森林防火重点时段必须安排护林人员在重要入山路口进行守卡,林区内用火必须严格审批。对重要地段进行巡逻;严禁在林区内或林缘100米内烧灰积肥、上坟烧香化纸以及从事其他封建迷信活动;必须坚持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严禁脱岗、漏岗。
五、实施步骤
至年12月15日结束。具体分四个阶段进行:本次森林防火大排查大整治大执法专项行动时间从年7月20日开始。
一)按照区委、区政府《关于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大执法专项行动的通知》制定本地区森林防火安全大排查大整治大执法工作方案,动员部署阶段(7月20日—8月10日)镇街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建立工作机构,明确工作目标,落实人员责任,开展全面动员。8月10日前将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局面报送区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区林业局)
按照本方案的要求,二)大排查阶段(8月11日—8月31日)镇街及统景风景区、森林公园依据“属地管理”一岗双责”原则。对林区森林防火安全隐患实施“地毯式排查、铁腕式整治、围剿式消灭”分片包干、责任到人,认真组织开展森林防火安全大排查,对排查出的各类隐患进行登记造册、重点治理。同时,制定问题整改的具体工作方案,并开展大
整治和大执法的相关工作。
严格按照“编号登记,挂牌督办,限期整改,专人负责,复查销号”原则,全面完成整改和治理,严防事故发生。对短期内无法完成整改的要拟订计划,落实责任和措施,限期整改。区森林防火指挥部将对此次工作进行暗访和督查,发现问题立即整改,对有重大问题的单位在全区进行曝光、通报批评,三)大整治大执法阶段(9月1日—11月15日)镇街及统景风景区、森林公园对排查出的各类隐患落实整改资金和责任。并责令限期整改。
四)加强督促检查。重点开展专项行动“回头看”进一步巩固专项行动成果,总结提高阶段(11月16日—12月15日)全面排查治理的基础上。实现森林防火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建立森林防火工作长效机制。区森林防火指挥部在此期间将成立督查组,对各有林镇街、风景区、森林公园、国有林场的森林防火工作,采取听汇报、看资料和实地查看的方式进行专项督查。
六、工作要求
一)区正处于伏季高温和高森林火险期,加强组织领导。当前。各有林镇街、统景风景区、森林公园、各国有林场及有关部门要认清当前森林防火的严峻形势,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平安”高度,进一步加强对森林防火工作的领导,实行“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落实的一岗双责”责任制,建立工作机构,制定工作方案、落实工作措施,确保专项行动有力推进。
二)扎实开展工作。本次专项行动时间跨度长、工作任务
进一步细化工作内容,重、环境条件差、质量要求高。相关单位要周密制定工作方案。强化工作措施,落实工作责任,务求工作实效。要广泛深入地开展宣传发动工作,通过各种手段和宣传媒介,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营造森林防火的浓厚氛围。要加强制度落实,领导干部要深入一线,扎实推进,确保排查不留死角、整治不留余地、执法不留情面。加强岗位履职检查督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要针对此次大排查大整治大执法活动中发现的问题,结合自身实际建立相应的长效机制。
区林长制工作总结范文第2篇
为全面摸清全市森林资源家底,掌握资源现状,科学考核全市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成效,根据赣府厅字[2009]4号和赣林资字[2009]138号文件要求,决定从今年5月起,在全市开展第七次县级森林资源二类调查。为确保顺利圆满完成本次调查任务,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调查目的与任务
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是以县级行政区域为单位,以满足森林经营方案编制、规划设计、森林分类经营和编制森林采伐限额等需要而进行的森林资源调查,是林业生态建设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和公益性工作。搞好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对准确掌握全市森林资源状况,建立林业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及时、快捷进行信息交流和科学实施林业生态工程具有重大意义。
调查的目的是掌握全市森林资源分布状况,森林覆盖率指标现状,建立或更新森林资源档案,为调整我市林业发展方针政策,制定林业和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实施林业分类经营,编制森林采伐限额和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科学指导森林经营提供依据。
调查的任务是查清区域内森林、林地和林木资源的种类、数量、质量与分布及其消长变化,客观反映调查区域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和经营管理状况,综合分析评价森林资源与经营管理现状,提出森林资源培育、保护、利用意见,并逐步建立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为科学考核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完成情况提供依据。以本次二类资源数据为基础,组织完成全市“十二五”森林采伐限额编制工作,加快推动各类森林经营方案的编制实施和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推广应用。
二、调查范围
全面完成南昌、新建、进贤、安义四县以及东湖、西湖、青云谱、湾里、青山湖、昌北开发区、高新开发区、红谷滩新区、英雄开发区和桑海开发区(驻县(区)中央、省、市属单位按属地原则)的森林资源二类调查任务,总面积约740236公顷。各县(区)区划面积为:东湖区1723公顷、西湖区1897公顷、青云谱区1204公顷、湾里区23703公顷、青山湖区17920公顷、昌北开发区13003公顷、高新开发区23100公顷、红谷滩新区4921公顷、英雄开发区4460公顷、桑海开发区4023公顷、南昌县161925公顷、新建县221552公顷、进贤县195186公顷、安义县65619公顷。
三、技术方法
调查方法采取地面调查为主、地面调查与遥感判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地面调查采用小班调查和固定样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通过固定样地调查(复查),估算总体蓄积、计算间隔期内森林资源消长变化,并控制和平差小班蓄积;通过小班区划调查,把森林资源落实到山头地块。遥感判读作为补充调查,利用卫星遥感影像资料,辅助判读森林地类、林种和树种等重要因子,提高小班调查精度。
四、组织领导
(一)成立领导小组
本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和编制“十二五”森林采伐限额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涉及面广,为切实抓好调查、编限工作,市林业局成立樊三宝局长为组长,徐建平副局长、罗美英副调研员为副组长,罗晓平、曾德庆、李昌阳、欧小青、谢保成、胡友军、黄@为成员的二类调查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林政资源管理处,曾德庆兼任办公室主任,谢保成为副主任,工作人员有杨家林、杨安、万青、刘颖、黄义松、万颖民。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全市县级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工作,审查调查工作方案,安排筹措调查经费并监督使用,接待上级来人检查,组织专家鉴定调查成果及其他重大问题的决策。办公室负责处理日常事务,做好上传下达工作;制定全市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工作方案、技术方案、外业调查操作细则以及质量管理办法;组织全市调查队伍技术培训,统一标准和工作程序;组织完成全市质量检查和调查成果材料验收;接待上级来人检查;完成全市调查成果材料的编制汇总、印刷、存档和上报等工作。各县(区)及有关单位应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负责本地的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和编制“十二五”森林采伐限额工作。
(二)组建调查队伍
本次二类调查由市统一组织管理,以县(区)为单位进行调查。各县(区)应成立外业调查工组和质量检查工组,抽调素质高、责任心强、身体健康、能吃苦耐劳,并参加过森林资源调查、有实践经验的林业专业技术人员或林业院校大中专毕业生参加这次调查。每个外业工组,配备2~3名专业技术人员,挑选参加过2006年一类调查或参加过2003年二类调查的骨干任工组长;每个质量检查工组,由调查经验丰富的2~3人组成,组长必须具备林业中级及以上职称。
(三)组织实施调查
本次二类调查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由各县(区)林业主管部门或园林绿化主管部门(城区)组织实施,提交全面、准确的调查成果。驻县(区)中央、省、市属单位的森林资源调查,由所在县(区)统一领导,单位可自行组织调查,也可以委托当地林业部门组织力量调查,调查经费由驻县(区)单位解决,调查数据按属地原则,归口当地县(区)统计上报。
五、工作安排及时间要求
(一)调查工作量
全市国土总面积740236公顷,按平均10公顷区划一个小班、平均每工组日调查70公顷(含小班区划调查和标准地调查)计算,全市共需区划小班74023个,小班调查工作量为10596个工组日;采取系统抽样调查,1×1平方公里布设一个固定样地,全市共需布设7443个样地,按平均每工组日调查2个样地计算,样地调查工作量为3225个工组日;根据省厅质量检查规定,需质检小班2991个,调查工作量为826个工组日;需质检样地986个,调查工作量为610个工组日。全市外业调查工作量总计为15257个工组日。
按实际开展调查工作167天(5个半月)计算,全市需组建73个外业调查工组,技术人员219名;组建外业质检工组22个,技术人员66人;组建后勤保障工组15个,后勤人员83人;全市共计需组建110个工组,抽调368名人员参加本次二类调查(全市二类调查工作量、工组、人员统计表详见表一)。
(二)时间安排
1、前期准备(2009年5月中旬)
包括全市二类调查工作方案的制定;各调查单位工作方案的制定、审查;地形图以及有关仪器设备、软件的购置等。
2、技术培训(2009年5月下旬)
组织参加全省二类调查工作启动会、技术培训班;召开工作部署会议,明确调查任务、时间及有关要求;并举办技术培训班,邀请省厅的专家对各调查单位技术人员进行全面培训。
3、区划调查(2009年6月-10月)
调查单位组建的调查工作组,严格按照省、市有关文件和规定的要求完成外业调查任务,市、县(区)同步开展技术指导和质量检查工作。
4、内业计算汇总(2009年11月-2010年1月)
小班属性逻辑检查,面积计算及平差,样地、小班调查数据及代码表输机,数据处理、统计汇总与分析,成果编制等。
5、成果审定(2010年2月1-15日)
完成各调查单位二类调查成果的审定及补充完善。
6、上报成果(2010年2月16-28日)
完成各种成果编制、印刷及上报。
7、建立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2010年3月-11月)
完成小班图形矢量化和属性数据挂库,基本完成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8、总结表彰
全市二类调查结束后,市局将适时召开总结表彰大会,对本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完成质量好的单位和工作突出的个人进行表彰。
六、经费筹措
全市二类调查统计单位为14个,参照上期工作情况,预计调查总工作量为15258个工组日,调查总经费预算为444.3万元。其中:准备阶段经费37.0万元;外业调查经费300.3万元;内业成果汇编经费39.7万元;总结阶段经费67.3万元。各调查单位要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二类调查经费预算,积极争取本地财政资金支持,确保资金按时、足额到位。(全市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经费预算详见表二)
七、质量管理
1、检查验收工作和质量标准严格执行《江西省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操作细则》及省有关规定执行。
2、森林资源二类调查质量管理坚持“实事求是、质量第一”的原则,严格执行“事先指导、中间检查、成果校审”三环节管理。
3、实行技术质量责任制和分级检查验收制度,将质量责任落实到人。在检查验收中发现质量问题,必须限期改正或返工;对弄虚作假、不按技术规定执行的,要坚决惩处并责令全部返工。工作中的违法乱纪问题,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4、内业数据录入要坚持背靠背方法,进行数据对比,防止出现录入错误。
5、按国家、省有关规定制订专项检查验收制度和质量检查办法并严格执行。
八、成果提交
提交成果材料包括纸质材料和电子版材料;调查成果需经同级人民政府审定后,由林业主管部门行文上报。
1、数据库:以县(调查单位)为单位建立的样地、小班调查因子数据库,乡(镇、场)代码库、村(分场)代码库,小班图形和属性数据库;
2、统计表:按照《江西省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操作细则》要求编制森林资源统计表(附表1-附表33);
区林长制工作总结范文第3篇
驻桃山林业局专员办事处20xx年上半年工作在上级监督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驻在局的积极配合和大力支持下,我们以认真执行《森林资源监督管理办法》为重点,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现代化林业为指导思想,把监督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最大限度的放在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上,顺应林业生态建设新形式新要求,努力开创监督工作的新局面;切实加强“三总量”控制,遏制超限额采伐行为的发生;加强协调和指导,促进驻在局森林资源和林政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加大林政案件督查力度,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活动;加大了对征、占用林地管理的监督力度,为派出机关和上级监督机构工作决策提供可靠依据。现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总结。
一、上半年工作简要回顾
(一)狠抓学习,提高素质,努力创建学习型监督队伍。
用科学发展观来塑造新时期监督队伍的新形象,需要我们加强学习,不断用科学发展观来充实和武装自已的头脑,需要我们从中吸取新的知识和营养。围绕省办20xx年森林资源监督工作要点和驻在局资源监督工作实际,我办重新修定了学习规划,规定每月的10日为政治学习日,20日为业务学习日。首先是从政治学习入手,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全体人员的政治思想觉悟,树立受岗敬业精神,二是坚持业务学习,森林资源监督工作作为一项政策性、原则性、业务性极强的工作,它是高层次管理,目的在于调整行政权的失衡,防止行政权的变异,矫正行政权运行的偏差。这就需要监督工作者有过硬的业务能力。通过学习林业的法律、法规和森林资源监督管理办法及有关规定,增长了业务知识,提高了业务素质。三是学习上级文件、领导讲话精神,年初以来我们学习了省办《20xx年黑龙江省森林资源监督工作要点》,孙文义副专员在全省森工森林资源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赵恩举专员提出的“五个意识”,全省森林资源管理监督工作会议后,驻局专员办利用一周的时间,认真学习了吕维峰副省长、赵恩举专员、蔡炳华厅长、魏殿生局长在全省森林资源管理监督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几位领导的讲话,高度精辟,意义深刻,为下一步监督工作指明了方向。驻局专员办无论是政治学习,还是业务学习,要求每人必须有学习笔记,每次笔记要求超过500字,年终有心得体会。
(二)严格监督管理流程,认真开展好资源监督各项工作。
1、严把采伐“源头”管理关,去年冬季木材生产开始前,我们将监督检查的关口前移,提前介入,为林业局当参谋,经常深入到生产一线,严格林木采伐环节的跟踪检查,特别是加大了事中伐区的监督检查力度,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中。确保限额采伐和凭证采伐制度的执行。
2、严格伐区作业质量监督检查,5月10日至27日,驻局专员办按照(黑资监字[20xx]9号《关于下发〈黑龙江省森工林区下半年及20xx年上半年伐区作业质量检查工作方案〉的通知》的统一安排与部署,对桃山局冬季木材生产、森林抚育补贴作业伐区进行了质量检查验收,驻局专员办组成了以资源管理分局局长田晓华为组长的检查组,召开了专项工作会议,对检查组成员采取了以会代训的形式,重点学习了《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伐区作业质量检查技术方案》、《黑龙江省森工林区下半年及20xx年上半年伐区作业质量检查工作方案》、《国家林业局森林资源核查、检查工作十项纪律》、《国家林业局工作人员廉洁自律六不准》。本次检查为四季度抚育伐生产和森林抚育补贴作业小班质量5%。一是重点对伐区恁证采伐制度、拔交制度、公示制度、采伐木记录卡、采伐限额、伐区验收等执行情况进行了检查验收;二是对是否认真执行《伊春市政府1号令》规定全面禁采红松和禁采珍贵树种情况进行检查;三是是否有超了限额采伐,超强度采伐、号外采伐,串树种采伐,抚育伐采大留小进行检查,四是对伐区清理,水土保持,资源利用等进行检查,桃山林业局四季度抚育伐作业小班共37个,总面积512.2公顷,总采伐蓄积7485立方米,总出材量5485立方米,森林抚育补贴试点作业小班共47个,总面积557.2公顷,总采伐蓄积1508立方米,总出材量为482立方米。
对本次检查存在的问题,下达了整改通知书,要求限期整改到位。
3、加大对林地管理监督检查力度。林地管理是资源管理监督部门的重点工作之一,特别是桃山局可采资源枯竭,监督管理的重点工作将向林地资源侧重。驻局专员办今春结合三春工作,一是对多种用地拱地头、扩地边等毁林开荒进行了检查,二是对挖沙、取土、采石、旅游、筑路、鱼池、蛤蟆塘进行检查,三是对征占用林地进行检查,采用gps定位,实测面积,与批件核对是否相符,是否存在未批先占、少批多占和违法侵占现象。四是按照(黑森函字[20xx]99号《关于开展打击破坏森林资源专项行动的通知 》)的要求,驻局专员办积极参与了《桃山林业局关于开展打击破坏森林资源专项行动方案》的制定,在检查阶段全面监督,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了整改建议。
4、加强烧材管理,杜绝烧柴发生,自开始,经过几年烧材管理整治,山上各林场基本杜绝了烧好柴现象。1月9日至18日,驻局专员办结合木材生产大检查,分别对各林场烧材及林政进行了检查,发现白河林场有一户超标准烧材,我们立即把情况通报林业局。驻在局高度重视,由公安局森侦大队进行查处,对犯罪嫌疑人进行了刑事拘留,并处罚款5000元,从而有效地遏制了烧好材的势头。
(三)认真完成好上级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按照驻省办(黑森监字[20xx]9号《关于下发〈黑龙江省森工林区下半年及20xx年上半年伐区作业质量检查工作方案〉的通知》)有要求,驻局专员办对四季度抚育伐生产、森林抚育补贴作业质量进行了检查验收,外业1%、内业100%,外业抽检了3个小班,分别是白河林场422林班4小班,南河林场509林班3小班,桃东林场249林班3小班,采伐面积:32.6公顷,采伐蓄积:168立方米,出材100立方米,通过检查结果看,桃山局四季度伐区作业质量较上年度有所下降,主要问题是:抚育伐采大留小,个别小班出现应采未采、伐区清理不合格等。
二、下半年工作安排
1、工作思路
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针,以贯彻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现代化要业为统领,全面落实全省森林资源监督工作会议精神,把工作重点放在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上。以小兴安岭林区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为契机,顺应林业生态建设新形式、新要求,强化各种监督检查,以严管林、管好林为目的,加大林政案件的督办力度,坚决打击一切破坏森林资源行为,使森林资源得到有效的保护,实现林区生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工作安排
(一)坚持政治学习、业务学习,不断提高思想觉悟,树立爱岗敬业精神,努力提高监督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监督管理水平。
(二)认真把好森林抚育补贴伐区调查设计质量关,严禁虚假设计、现地与设计不符等,
(三)加大作业质量的检查力度,做到严肃认真。
(四)加大各种占地项目的检查力度,有效地保护林地资源。
(五)强化对森林抚育补帖试点工作的监管。
区林长制工作总结范文第4篇
吉林市位于吉林省的中部偏东,属吉林省第二大城市。多年来,吉林市的农业发展状况一直比较平稳,为了更好的分析吉林市的农业发展潜力,预测其未来走向,现运用PEST模型对吉林市农业发展环境进行分析。
(一)吉林市农业发展政策环境分析(Political Factor)
吉林市作为吉林省的第二大城市,在农业发展方面一直努力解读并落实着省政府出台的各项政策制度,如农业产业化政策、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农产品加工政策、农业技术推广政策、农业生产补贴政策、粮食增产农民增收政策等,整体上构建了比较完整的农业发展政策环境。
(二)吉林市农业发展经济环境分析(Economic Factor)
2013年,吉林市地区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8.3%。其中,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252.4亿元,增长4.1%;实现第二产业增加值1279.9亿元,增长8.7%;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1085.1亿元,增长8.7%。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达到60876.6元(按年平均汇率折合9984.8美元),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3.2%。综合各项经济指标可知,吉林市的经济总量始终保持平稳增长,这对于吉林市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三)吉林市农业发展社会环境分析(Social Factor)
2013年,吉林市农村劳动力合计113.5万人,农村居民人均年纯收入为10288元,同比增长14.6%。按照吉林市目前学校的分布与师资的配给情况,农村人口接受教育的机会基本充足。但目前吉林市农村人口的文化程度多集中在初中水平,这限制了农村劳动力的发展上限。吉林市已经形成了相对成熟的人文社会环境,农村建设稳中有序,农村劳动力的分布也逐渐呈现多元化态势,农村居民的受教育意识和收入水平的提升也带来了其需求层次结构的改变。
(四)吉林市农业发展技术环境分析(Technical Factor)
吉林省作为中国的农业大省在农业技术的研究和推行上确实具有不少可圈点之处,而吉林市在各类农业发展技术面前,保持了冷静和理性,选择性的验证并推行真正适合于自己的各项农业技术。如包括果树休眠期冬剪、花卉越冬、蔬菜病害无药剂防治等种植技术,水产动物疾病诊治、水产动物的健康养殖管理等养殖技术,共计六类农业生产技术。总体而言,吉林市的农业发展技术覆盖了种植、养殖、农机、土肥、加工、植保六个方面,农业发展技术环境基本成熟。
二、吉林市农业发展现状介绍
(一)吉林市农业整体发展情况
2013年,吉林市整体耕地面积较上一年减少了12.7千公顷,年末实有耕地面积596.5千公顷。农作物的播种主要集中在粮食作物方面,而粮食作物中的发展重点则是玉米。2013年,吉林市玉米的播种面积为471188公顷,总产量为3053374吨,每公顷产量为6480公斤。吉林市农业机械化程度良好,机耕面积达到592.4千公顷,同比上升0.9%。2013年,吉林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按照当年价格计算为4620256万元,按照可比价格计算为4477502万元。吉林市2007-2013年农林牧渔业产值如下图所示。
图1 2007-2013年吉林市农林牧渔业分项产值
由上图可知,吉林市农林牧渔总产值在2007-2010年间呈现出的是比较平稳的增长,而2011-2013年间则出现了较大幅的提升,平均增长率达到15.8%。
(二)吉林市农业产业化建设
农业产业化建设指的是产业链的构建与完善,农业产业链包括上游、中游、下游三个环节,上游主要是指农业科技的研发和推广,中游主要是指农产品的生产,下游指的是农业融资体系的建设和农业企业的发展。
1.吉林市农业产业链上游环节。2013年,吉林市科技工作成效显著,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城市。而其农业科技研发主要是依托于各大院校及农业科技类企业的实验资源。在农业技术的推广方面吉林市一直采用的是求稳策略,对于农业科技的研发、选择和推广长期保持着比较理性的态度。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会通过仔细的试验、示范、培训、指导以及咨询等服务,把应用于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的科技成果和实用技术普及应用于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的全过程。
2.吉林市农业产业链中游环节。农业(种植)生产方面,2013年吉林市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为696880公顷,主要农作物产量为685.96万吨,农业产值为2467626万元,占农林牧渔总产值的53.41%。2007-2013年吉林市农业产值总量一直呈现增长态势,但增长率的变化呈现出了“降-升-降”三个阶段。农业中间消耗出现了较大幅度的波动,但自2012年起,回归平稳。林业生产方面,2013年吉林市造林面积达到14363公顷,林业总产值为96474万元,占农林牧渔总产值的2.09%。2007-2013年吉林市林业的发展整体上呈现比较滞后的状态,中间消耗一直未得到有效的控制。牧业生产方面,2013年吉林市牧业产值为1730719万元,占农林牧渔总产值的37.46%。多年来,吉林市一直比较重视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两者产值达到农林牧渔总产值的90.87%。但吉林市牧业的中间消耗情况比较严重,导致其增加值难有明显突破。渔业生产方面,2013年吉林市水产品达到3.95万吨,渔业产值为139774万元,占农林牧渔总产值的3.03%。吉林市在渔业的发展方面由过去的依靠自然捕捞为主向以水产养殖为主的生产方式进行转变,但是吉林市渔业企业多以粗放养殖为主,尚未形成集约化的养殖规模。这使得吉林市渔业整体的发展跳动性很大,中间消耗的控制能力有待加强。
3.吉林市农业产业链下游环节。在农业企业发展方面,吉林市一直非常重视农业企业的发展,扶植了大量高质量的农业品牌企业,如吉林市东福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吉林省万昌米业有限公司、吉林福源馆食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舒兰市东昌米业责任有限公司等。吉林市农业企业的发展紧紧围绕地区农业发展特色,政府与企业高效融合,品牌效益已逐渐展现。在农业融资体系建设方面,吉林市鼓励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更好的服务地区经济发展,调动金融业投资者的积极性,组建高质量小贷公司,丰富金融业态发展,农业融资体系也建立了较为明确的层次结构。虽然吉林市农业融资体系目前尚显稚嫩,但已经逐渐呈现出了理性的内部结构。
(三)吉林市产业结构实证分析
吉林市一直非常重视农业生产,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完善,农业总体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但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的优化调整。在此,运用区位商、结构相似系数等指标对吉林市农业产业结构进行剖析。
1.吉林市农业各产业专业化程度。2013年吉林市区位商测算结果显示,农林牧渔区位商分别为:农业0.9655,林业0.5111,畜牧业1.0328,渔业2.0336,农林牧渔服务业1.4291。由此可见,吉林市农业各产业的专业化程度比较合理。但是,吉林市投入大量资源重点发展的农业(种植业)领域专业化程度略低于全省水平,林业领域的专业化水平更是与全省存在较大差距。
究其原因,吉林市的农业发展工业化和机械化运作水平虽然在近几年内已经有了不俗的发展,但是相对于吉林省整体而言仍然存在不可忽视的差距。而且,吉林市农业的发展主要是对自然资源的粗放式经营,多数农产品加工企业以初级加工为主、规模小、产业链条短,产品市场竞争能力不足。而且家庭农场的建设尚处起步阶段,仍未实现规模化,农民土地分散,不集中连片,一家一块的耕种模式,各家各户独自经营的模式还普遍存在。另外,吉林市现有的农业龙头企业,总体规模偏小,产品多数集中在粮食加工等初级加工范畴,产品档次不高,市场竞争和带动能力弱。
2.吉林市各县区农业产业结构趋同程度。不同地区间的农业产业结构可能会存在很大差异,也可能会很相似。这种差异性越大,表明地区分工水平越高,地区经济的互补性越强,区际关联越密切;相反,地区之间产业结构越相似,表明地域分工水平就越低,地区经济互补性越弱,区际联系越少。根据吉林市2013年各县区农业产业产值分布数据推算各地区农业产业结构相似系数如表1所示。
如表1所示,吉林市除丰满区外,其他各个县区农业结构相似系数均在0.7以上,趋同化程度较高。大卫?李嘉图的相对成本理论已经揭示了分工对于地区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吉林市各县区农业产业结构较为趋同,表明吉林市对于农业资源的开发利用存在不合理现象。各县区并没有很好的发挥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因地制宜的发展农业种植、特色养殖业、尚未完成农产品运输、经营等相关产业的建设,缺乏农特产品推广渠道。
表1 2013年吉林市各县区农业产业结构相似系数
地区 昌邑 龙潭 船营 丰满 高新 开发 中新 永吉 蛟河 桦甸 舒兰 磐石
昌邑 ―― 0.99 0.98 0.86 0.91 0.99 0.8 0.99 0.97 0.93 0.99 0.99
龙潭 ―― 0.98 0.83 0.93 0.99 0.83 0.99 0.98 0.95 0.99 0.98
船营 ―― 0.92 0.85 0.97 0.71 0.96 0.93 0.87 0.99 0.99
丰满 ―― 0.59 0.82 0.39 0.79 0.74 0.63 0.89 0.91
高新 ―― 0.94 0.97 0.96 0.97 0.99 0.89 0.86
开发 ―― 0.84 0.99 0.98 0.95 0.99 0.98
中新 ―― 0.87 0.90 0.95 0.76 0.73
永吉 ―― 0.99 0.97 0.98 0.97
蛟河 ―― 0.98 0.95 0.94
桦甸 ―― 0.90 0.89
舒兰 ―― 0.99
磐石 ――
三、吉林市农业发展趋势预测
自1986年起,吉林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一直呈现平稳上升态势,现根据1986-2013年吉林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采用时间序列分析的指数平滑法对吉林市农业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一)绘制时间序列
根据吉林市1986-2013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利用SPSS19.0软件绘制时间序列图。时间序列图显示,1986年至2013年吉林市农林牧渔业产值随时间逐步上升,变化并非完全线性的,而是略微有点凹形,所以在模型的选择上倾向于非线性趋势模型。
(二)模型选择
上文已指出,从时间序列图可以看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趋势走向呈现非线性状态。所以,在这里选择布朗三次指数平滑进行预测,布朗三次指数平滑是对二次指数平滑再进行一次平滑,适用于估计二次多项式参数。
(三)趋势预测
根据吉林市1986-2013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数据,利用SPSS19.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预测。结果显示,指数平滑模型的拟合效果较为理想,序列的水平、趋势的平滑值为0.613,统计上显著。根据基础数据,按照模型与指数的推算公式,推算出吉林市2015年农业生产总值预测数值为5446796.937万元。
图2 吉林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发展趋势
在排除非正常因素干扰的情况下,吉林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在2015年间仍会呈现比较平稳的增长态势。地区农业发展的重点必将转入产业链建设和产业内部结构的调整方面。
区林长制工作总结范文第5篇
2024年上半年,我区按照省、市林长制工作统一部署和要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大力实施“生态立区”发展战略。2024年上半年,全区完成春季植树造林1338亩,省级森林抚育4500亩,G328滁州西出口森林长廊建设1.4公里;三官街道省级森林城镇、邓坝村、秋桐村省级森林村庄已完成规划编制,正在实施;逸林泽苑、西湖湾积极申创市级现代林业示范区;如意湖——李湾河湿地公园建设,已完成如意湖核心建设,李湾河公园有望在年底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
一、主要做法
(一)完善服务平台,筑牢建设基础。一是?“一林一长” 优化。对区、街道、村三级林长信息档案库数据进行全面更新,以森林经营规划和湿地保护规划为依据,重新划定各级林长责任区位置及面积,实现全区森林、湿地资源全覆盖。二是?“一林一策” 细化。在去年编制的《琅琊区森林经营规划(2024—2030年)》基础上,聘请第三方公司编制了切实可行的《琅琊区森林经营方案(2024——2025年)》。三是?“一林一技” 深化。深化林业技术员队伍建设,真正发挥林业科技作用,组织开展春季造林、大樱桃管护、美国白蛾监测等技术培训,培训人次达200人。四是?“一林一员”常态化。由17名护林员组成的护林队伍,重点围绕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监测、林木偷采盗伐、野生动物保护等方面,每三天巡林一次,巡林信息及时上传至林长制工作群。
(二)推进五绿发展,实现建设目标。一是见缝插绿、灵活用绿,打造特色近郊型森林旅游康养优势区。深入推进林业增绿增效行动、“四旁四边四创”国土绿化和“十百千万”串珠成链绿化提升行动。截至目前,已完成春季植树造林1338亩,森林抚育4500亩;新建G328森林长廊1.4公里,G104段森林长廊建设预计10月底完成;三官街道省级森林城镇、邓坝村、秋桐村省级森林村庄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逸林泽苑特色苗木基地、西湖湾休闲农庄不断发展壮大,正在打造市级现代林业示范区;琅琊新区如意湖——李湾河湿地公园主题核心区建设已完成,预计年底前可全部投入使用。两条集景观、生态和经济效益于一体的绿色生态廊道已逐步形成,2024年春季,首次推出的两条近郊型森林旅游体验线路(西涧乡村森林旅游线、三官乡村森林旅游线),成为滁城人民假期休闲娱乐的“网红打卡点”。二是全民护绿,从严管绿,打造森林森林治理体系建设区。科学划定网格单元,细化林长职责,完善“一林一员”护林组织体系,常态化开展森林防火、防偷盗、防病虫等工作。全区布设16个林业有害生物监测点位,由普防员负责日常监测工作,每3日上报一次监测结果;对全区4个涉林街道进行全面普查,普查面积4.2万亩;组织开展防治,主要对104、328国道、312省道、滁沙路、滁三路、滁章路、郊杨路四级道路以及舜田、西湖湾、新昌、美景等农林示范区,约1.5万亩的地块进行人工施药防治。着力提升6个森林防火重点村森林防火能力,建立健全森林资源管理、森林防火安全隐患排查及森林防火宣传阵地三本台账,累计上半年开展专项森林防火宣传10余次,发放护林防火不添乱、文明祭祀更思亲倡议书等各类宣传资料1200余份;各级林长、护林员落实护林防火巡查1000余次,区林长办联合森林公安开展防火工作督查检查10次,下发防火通知、工作提示单4份,检修各类防火设备7件。三是市场化活绿,打造林业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创新区。完善承包林地“三权”分置制度,推进林业“三变”改革,健全林木所有权登记发证工作。在全区大力宣传林木所有权登记发证工作,2024年新增非林地造林林木所有权证发证率达100%,同时,加快与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的对接,尽快交接林权不动产权证登记发放工作。以西涧街道城西村为试点,探索公益林收益入股林业企业分红,盘活森林资源,提高农村人均收入。以三官街道新集村为试点,探索林业奖补资金,入股村集体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三)压实工作机制,保障建设成果。一是思想认识到位。坚持党政同责,一把手负总责,推进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建设工作。在市级总林长会议召开后,立即部署,召开区级总林长会议,传达市级会议精神和要求,围绕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建设内容,多次召开区级林长制推进会、调度会。二是履职尽责到位。上半年区级林长履职23人次,区级总林长、区委书记余成林亲自到西涧街道调研林长制工作;区级总林长、区委副书记、区长周冬梅亲自到西涧街道、三官街道、新昌林业示范区、舜田林业示范区调研春季植树造林、森林长廊建设等,各街道、村级林长履职1000余次,护林员落实常态化护林巡林。
二、存在问题
(一)机构改革影响。森林公安转隶后,“一林一警”服务平台建设工作受到一定影响,人员调整变动较大,在工作中未能发挥作用。
(二)发展空间有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我区城市化率越来越高,可造林空间越来越小。
(三)产业融合不足。全区各经果林、苗木花卉生产基地已经形成,但林产品深加工产业发展滞后,不利于现代林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三、下步打算
下一步,我区将结合全区林业总量不大,发展空间有限的实际,着力于做“小而精、特而新”的近郊型林业。
(一)聚焦林业生态修复,实现生态高颜值。结合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美好乡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田园综合体建设,主动担当,大胆作为,见缝插绿,适时适地实施林业增绿增效、“四旁四边四创”国土绿化和“十百千万”串珠成链绿化提升行动。积极推进三官街道省级森林城镇创建,秋桐村、邓坝村省级森林村庄创建;申创2个市级现代林业示范区,实行森林城镇和森林村庄全覆盖。以清流河整治为重点,加大湿地资源修复力度,打造“一核两带”为一体的湿地公园,(“一核”即如意湖公园,“两带”:即李湾河西侧滨水生态景观带和老龙洼东侧滨水生态景观带),打造皖东最大的湿地公园,建设清流河风光带。
(二)聚焦林业观光休闲,推进品牌上档次。依托近郊森林旅游资源,建设琅琊醉翁田园体,总规划面积1万亩,建成大樱桃、早桃、苹果、树莓形成的果品类采摘景点,以樱花、海棠、荷花形成的花卉类观赏景点,形成三季有花、四季有果的都市型生态观光林业示范园区。全力创建新昌樱桃小镇,依托省内最大3000亩有机大樱桃园,建成一个集生态种养殖、休闲度假、旅游观光、户外运动等主题于一体的特色小镇。持续打造西湖湾森林人家,建成农家乐、民宿、林业采摘、康养于一体的综合体。借助优质的林业和文化资源开发清流关古道旅游区;充分利用社会资本建设滁州西涧民宿群,全力探索一条林旅融合新路径。
上一篇:区档案局地志办上半年总结
下一篇:区机关后勤工作总结{整理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