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AA范文大全网!

劳动教育阶段性总结{2024年最新5篇}

诗意人生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本文共计14752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60分钟。

劳动教育阶段性总结范文第1篇

一、主要措施

(一)加强宣传教育,在提高思想认识上下功夫。进入分析评议阶段后,我局始终坚持正面教育、自我教育、开放教育原则,紧紧抓住提高党员思想认识这个关键,组织党员继续认真学习《》、先进性教育文件和各级领导的讲话精神,认真细致地做好党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并把思想政治工作同解决党员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使党员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激发搞好分析评议工作的积极性。同时,制定了分析评议阶段实施方案及详细的工作安排表,印发了分析评议阶段基本知识、党性分析写作等辅导材料,编制先进性教育活动简讯4期,向新闻单位和市先进性教育活动简讯投稿8篇,采用5篇,在宣传报道上做到了有形、有声、有色、有效果。通过广泛深入的学习和宣传教育,进一步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为我局搞好分析评议阶段的工作奠定了较好基础。

(三)明确目标任务,在撰写党性分析材料上下功夫。为提高专题组织生活会和民主生活会的质量,我局积极引导党员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总书记提出的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六个坚持”的基本要求和本单位、本支部、本岗位提炼出来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具体要求作为“尺子”和“镜子”,通过“群众提、组织点、自己找、相互帮”方式,结合自身实际和群众的意见建议进行对照检查,从理想信念、宗旨观念、组织纪律、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等方面,认真查摆问题,分析存在问题的根源,提出整改方向,认真写出书面党性分析材料。为了把党性分析引向深入,进一步增强党性观念,各党支部在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的基础上,专门召开 “党性分析会”,对党员个人的党性分析材料认真进行分析,深入查摆每个党员存在的问题和根源,找出整改方向,制定整改措施,然后,各支部书记对每名党员的党性分析材料逐一进行审核把关。另外,局党组书记对党组成员、党组成员对分管单位班子成员的党性分析材料层层进行审查把关。通过党性分析,促使党员对自身的问题找得更准,分析得更明,整改措施更有力,并取得实效。

(四)认真开好两个会议,在找准、抓住突出问题上下功夫。为了找准、抓住突出问题,提高专题组织生活会和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的质量,会前做好了精心准备工作。一是组织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认真学习有关文件和政策,学习党的三代领导人关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部分论述,学习先进事迹,并用反面典型警示党员,从中启发、教育党员看到差距,消除思想顾虑。二是制定了专题生活会的方案,明确了会议主题,落实了会议内容,对党员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反馈,为党员开展批评提供依据,做好心理准备。三是党员之间、党员领导干部之间积极开展谈心、交心活动,互相交换意见、交流心得、沟通思想。四是广大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联系各自的思想和工作实际,在撰写党性分析材料的基础上,认真准备会议发言提纲,确保会议不走过场。

在支部的专题组织生活会和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过程中,广大党员纷纷对照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具体要求,结合群众的意见、建议和各自的思想、工作实际,积极拿起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从“团结—批评—团结”的愿望出发,开展积极健康的思想斗争。在自我批评中敢于动真,敢于亮丑,正确认识和估价自己;在批评中真心实意,实事求是,敞开思想,畅所欲言。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和良好的精神状态,带头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带头检查理想信念、坚持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求真务实、联系群众和廉洁自律等方面的问题,带头深刻剖析思想根源和制定整改措施,以自身的模范作用,引导和推动广大党员积极自觉地搞好分析评议。对于来自同志间的批评意见,大家都能够本着“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虚心听取,认真反思,使专题组织生活会和民主生活会始终在严肃认真、民主和谐的气氛中进行。不少党员反映,这次的两个专题生活会是一次刻骨铭心的党性教育,终身难忘。会后,各党支部和局党组分别在各支部和全局干部职工大会上就专题组织生活会和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情况进行了通报,并按要求上报了有关材料。

二、工作成效

通过分析评议工作的深入开展,我们取得了以下成效:

(一)进一步提高了党员的政治思想素质。通过进一步学习培训和开展党性分析、民主评议及制定和落实整改措施,全体党员进一步明确了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的目标、任务和要求,进一步加深了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内涵、精神实质的认识和理解,党员的宗旨意识有了进一步的增强。大家进一步统一思想,端正态度,自觉加强理论学习,增强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在工作中努力提高服务水平,党员的理论修养和综合素质有了显著的提高。

(二)进一步加深了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认识。通过组织全体党员认真学习和讨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三个标准,反馈群众意见建议,互相交心谈心和沟通思想,以及党员领导干部对广大党员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使全体党员进一步社会化了对了新时期党员保持先进性的标准,大家一致认为,劳动保障系统新时期党员先进性,必须具备坚定不移的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必须具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必须具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要有爱岗敬业、与时俱进的精神风貌;要有脚踏实地、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要有严于律己、廉洁清正的道德品质。党员要带头把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标准落实在行动上,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当好勤奋学习、努力工作、开拓创新、廉洁自律的表率。

(三)进一步形成了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良好风气。为做好党员的民主评议工作,每一位党员认真写好党员党性分析资料,在全体党员民主评议会上,每一位党员都在会上认真做好批评和自我批评,重点查找出自己存在的突出问题,剖析思想根源,明确自己今后的努力方向,并认真开展了批评和评议;局领导班子成员在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互相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同时,作为一名普通党员,也对每一位党员进行认真评议,全体党员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思想教育,批评与自我批评的风氛围进一步形成。

(四)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局党组和各支部的规章制度。局党组和各党支部充分利用这次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有利时机,进一步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重点建立党员学习、支部工作、党员作风建设、思想政治工作、党组议事规则、定期谈话谈心等制度,进一步完善了保持党员先进性常抓不懈的工作机制,初步实现了党组工作、支部工作和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对增强支部尤其是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夯实了基础,提供了保障。

(五)进一步促进了劳动保障各项工作。广大党员干部和各级党组织以分析评议工作为动力,以落实整改措施为手段,认真解决劳动保障服务对象和广大群众的意见建议,不断完善服务措施,拓宽工作思路,提高工作水平,大力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积极投身到为民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优质服务树形象等一系列活动中来,进一步展示了共产党员的良好形象,较好地推动了劳动保障工作的开展。

三、存在的不足及改进措施

劳动教育阶段性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劳动力价格机制;培养激励

一、引 言

大学生就业难在我国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2003年我国大学毕业生供给人数达到 212.2万人,出现了高达60多万人的大学毕业生失业问题。2004年以后至今的数年间,我国的高校毕业生大幅度增长。2006年大学毕业生的数量增加到413万人,失业的大学生人数达到1 13万人。2007年我国大学毕业生数量增加到495万人,失业大学生数量136.1万人。[1]另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言人尹成基2010年1月22日在新闻会上透露, 2008年我国应届大学毕业生599万人,2009年增加到611万应届大学毕业生,但大学生就业率仅 为87%,2010年的就业形势依然严峻,630万应届大学毕业生数量创出新高。[2]

关于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理论界进行了比较广泛的讨论。有些学者指出,就业市场的供过于求是大学生就业难的基本原因。如岳昌君、胡咏梅和薛海平[3]对我国高等教育规模进行了测算,结论是适宜的招生规模应在每年200到300万人之间,高等教育不宜再大规模扩张。这属于“大学生数量过剩说”。但邓微[4]认为我国大学生就业难并不是因为数量上出现“过剩”,大学毕业生“过剩”问题的实质是知识型劳动力的“结构性”不匹配问题,包括专业结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李晓波[5]则从大学生就业 观念的角度分析认为,我国高等教育模式和就业形势已发生较大转变,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过渡到大众教育,人才市场已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而大学生的思想观念还没有改变,滞后于社会就业形势的转变,造成大学生就业难。这属于“结构过剩说”。

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我国每十万人口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只有3611人。[ 6]可 见我国并没有达到大学生数量绝对过剩的程度,所以,解释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主要应该 从大学生数量以外的角度考虑。近几年,我国大学扩招规模很大,高校优质教学资源形成稀缺化状态,大学生专业结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与社会需求出现一定的脱节。造成了我国一定程度上的大学生就业结构性问题。除此之外,还应考虑到劳动力市场因素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我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由于人口因素所带来的劳动力供给持续增加,我国的整体就业形势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局面。大学生就业存在相当不利的劳动力市场环境。据估计, 近年我国城乡劳动力过剩的总量规模高达2亿以上。[7]

二、我国劳动力市场价格机制失衡现象

(一)我国劳动力市场价格机制失衡的理论分析

在一个完全竞争的劳动力市场,劳动者的实际工资等于劳动边际生产力所确定的均衡工资,但是,如果劳动力市场是非完全竞争的,则两者可能会不一致,产生劳动力市场价格机制失衡现象。劳动力市场价格机制失衡存在两种状况:一是劳动力市场价格机制的正向失衡,主要是由于劳动者建立了比较强大的工会组织,或者是由于经济中国有企业或集体企业占优势,使得收入分配时,劳动者实际工资高于劳动的边际生产力所确定的均衡工资水平;二是劳动力市场价格机制的负向失衡,主要是由于劳动力市场不完善或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劳动者相对于企业处于弱势地位,劳动者的实际工资收入低于劳动的边际生产力所确定的均衡工资 水平。

我国是一个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拥有世界上数量最多的人口, 1993年11月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该《决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劳动力市场”的概念,并指出劳动力市场是当前我国培育市场体系的重点之一,要“改革劳动制度,逐步形成劳动力市场。”[8]从此,我国劳动力市场开始形成:一方面,国有企业改革步伐加快和国有企业市场主体地位的确立,国有企业内部数量巨大的隐性失业人员显性化,释放出大量的下岗人员进入劳动力市场;另一方面,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步伐明显加快,出现了农民工现象。我国逐步进入劳动力供给充裕的时代,到2007年,我国就业人口达76990万人,[6]但相对而言,我国资本存量规 模很小, 在历史上没有真正地完成过资本的原始积累。[9]以1990年的不变价格计算,我国在1978年的 固定资本存量只有26002亿元。[10]资本的稀缺和劳动供给的充裕,决定了我国资 本的相对优势,使劳动者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居于不利地位。[11]同时,中国的工会从组织的组建到人员的配置再到会费的收缴,都是在计划经济体制的情况下形成的。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计划经济体制下工会的组织和功能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工会的要求,传统的工会运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面临着种种困境,使它不能完全履行它应有的功能。[12]因此,我国劳动力市场主要存在负向失衡。

(二)劳动力市场价格失衡现象的实证检验

从理论上看,要检验我国劳动力市场价格机制失衡现象,我们需要取得两个关键数据。首先是劳动者实际报酬。其次是劳动的边际生产力所决定的均衡工资。根据本文的定义,劳动力市场价格机制的负向失衡程度是指劳动者的实际工资低于劳动的边际生产力所确定的均衡工资的程度。劳动力的边际生产力所确定的均衡工资水平难以计算,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制度和经济结构变化很大,故本文假定只有资本和劳动两种生产要素, 规模报酬不变,用引入制度因素和结构因素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得到劳动的边际生产力;劳动者的实际工资用劳动报酬在总产出中的比重来表示。

1.数据说明。

由于《中国统计年鉴》中地区生产总值项目结构中劳动者报酬包含个体劳动者的收入,而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和利润是不分的,所以,本文把地区生产总值项目结构中劳动者报酬根据个体经济的产值进行一定比例的调整,然后加总调整后的地区生产总值项目结构中劳动者报酬,得到全国劳动者报酬,劳动者报酬在产出当中的比重用全国劳动者报酬占国内 生产总值的比重表示;劳动投入在产出中的实际贡献率用1978―2006年国内生产总值、就业人数和资本存量进行估算。其中,资本存量以1978年为不变价格, 采用《中国统计年鉴》的 数据,根据何枫等(2003)[13]方法求得。

2.劳动投入在产出中的实际贡献率估计。计算劳动投入在产出中的实际贡献率,本文 采用索罗的增长方程,其基本原理是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出发,建立经济增长与各因素增长之间的数量关系。考虑到改革以来我国制度变迁的一个重要特征,在于国有制比重下降而非国有制比重上升。这一特征体现在我国经济增长上,即非国有经济已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力,包括在GDP中所占比重和在GDP年增长率中所做贡献;这一特征反映到要素效率上,即非国有制比重的提高提升了全社会劳动和资本的效率,本文采用刘伟[14]所建立的引入制度因素和结构因素的经济增长模型 :

Y=AKαLβeR1X1+R2X2+e(1)

式中:Y为国内生产总值;K表示一个国家的资本存量;L表示一个国家的就业人数;α和β分别表示该国资本和劳动的产出弹性。X1和X2分别表示所有制结构和产业结构特征,X1表示非国有经济就业人数在总就业人数中的比例(扣除农业部门的就业人数),X2表示第一产业就业人数在总就业人数中的比例;R1和R2表示经济结构对规模的边际影响参数。

利用1978―2006年国内生产总值、就业人数和资本存量数据,用Eviews软件对方程(1)进行估计,可得模型如下:

LNY=-0.9508 + 0.11LNK + 0.89LNL +1.3036X1-1.6805X2

(-0.589)

(1.998)

(6.068)

(3.897)

(-1.559)

R-squared=0.994,其中,括号中的数字表示对应参数估计值的t检验值。DW=1.695,查杜宾―瓦特森检验上下界表可知不存在序列相关。

由上述方程,我们知道,资本和劳动的产出弹性分别为0.11和0.89,当增加1%的资本投入时,产出增加0.11%;而当增加1%的劳动投入时,产出增加0.89%,这表明我国劳动力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远大于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而且我们可以算出各年劳动的贡献率,首先计算经济增长率 (y),劳动力投入增长率(l);然后计算EL,这里EL表示劳动力投入贡献率,其计算公式为:[15]

EL=βl/y

用Eviews软件可得劳动的贡献率,见表1。

表1我国劳动力市场价格机制失衡程度年份劳动报酬占产出的比重劳动投入的边际贡献率劳动力市场价格失衡年份劳动报酬占产出的比重劳动投入的边际贡献率劳动力市场价格失衡19920.1478780.0670040.08087520000.1191410.123882-0.0047419930.1419460.0694260.0725220010.1233240.168906-0.0455819940.1423540.0723960.06995820020.1093720.156906-0.0475319950.1385130.0813150.05719920030.108550.14284-0.0342919960.1337560.1280620.00569520040.1057060.156651-0.0509419970.1263090.135597-0.0092920050.1076310.188408-0.0807819980.1186610.141849-0.0231920060.1103320.222142-0.1118119990.1203330.14272-0.0223920070.1121230.246517-0.134394

3.计量结果与讨论。从表1可以看出,1992―1996年,我国劳动报酬占产出的比重大于劳动投入的边际贡献率,劳动力市场价格机制呈正向失衡状态,且正向失衡程度在不断减弱。1997―2007年我国劳动报酬占产出的比重小于劳动投入的边际贡献率,劳动力市场机制呈负 向失衡状态,且负向程度在不断加强。

我国劳动力市场价格机制失衡程度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1)1993年前,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基本上是“增量改革”,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绝对优势地位,所以我国劳动力市场价格机制呈现正向失衡状态。1993年11月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使国有企业内部数量巨大的隐性失业人员显性化,开始释放出部分下岗人员进入劳动力市场。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就业人数占全国整体就业人数的比重开始下降。再加上国民经济开始走出1989―1992年 的治理整顿期,调整了针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政策。我国私营经济在这一段时间得到较 快发展。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有所减少,所以我国劳动力市场价格机制正向失衡程度逐渐减弱。(2)1997―2007年,劳动力市场呈负向失衡状态,且负向程度在不断 加强。原因是:一方面,1997年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的富余人员大量释放出来,据统计,从1998―2000年底,全国累计有2300万国有企业职工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16]另一方面,1997年,国务院批转了公安部《小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试点方案和关于完善农村户籍管理制度的意见》,松绑了传统的户籍制度。[17]以上改革举措的推出,我国城市大量下岗工人、农民工的出现,表明我国劳动力市场已经基本形成。市场价格机制对劳动力供求开始发挥基础作用。使我国劳动力市场价格机制正向失衡的力量在逐渐消失。但是,我们另外应该看到的是,使我国劳动力市场价格机制呈负向失衡的力量却没有减弱。一是与我国劳动力市场相配套的法律、社保制度还很不完善。二是我国的工会还不能完全履行它应有的功能 。因此,使我国劳动力市场价格机制正向失衡的力量消失速度快于负向失衡力量的消失速度,是我国1997年至今劳动力市场价格 机制负向失衡程度不断加强的主要原因。

三、大学生就业难与劳动力市场价格机制的失衡

在大多数工业化国家发展过程中,经济发展呈现阶段性特征,如果把劳动力分成决策层(上层)、中间层、基础操作层(下层),则劳动力结构随经济的阶段性发展做相应的变动。第一阶段即经济起飞阶段:GDP在人均300―1000美元之间,劳动力结构呈三角形。在这一阶段,上层和中间层人数都很少,人才非常匮乏,因此,国家的主要目标就是通过发展基础 教育和高等教育大力培养人才。第二阶段即经济高速增长阶段:GDP从人均1000美元向3000美元冲击,这一阶段经济高速增长而劳动力结构则呈现出一种两头大中间小的现象。在国家大力发展教育的过程中,许多青年人进入大学,大批决策管理层人才被培养出来,上面这一层开始变大,下面操作层仍然很大,中间层出现严重匮乏。第三阶段即经济优化阶段:产业结构和劳动力结构不断优化,劳动力结构开始呈现出两头小中间大的新特征。产业结构的优化主要是生产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的结果,它导致了生产过程中需要越来越多能够把复杂的科学原理和科学技术方法不断转化为现实的操作运行产品和服务的人,这就导致中间层的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技术技能层面的人才不断扩张增长,这一趋势最终导致劳动力结构呈现出两头小中间大的啤酒桶形状。[18]

我国2007年的人均GDP达到2460美元,[19]处在经济发展的第二阶段末期, 正在向第三阶段发展。我国现在的劳动力结构也是“两头大中间小”,技工的短缺非常严重。劳动和社会保障部2004年4月对全国40个城市技能人才状况抽样调查的结果显示,技师和高级技师占全部技术工人的比例不到4%,而企业需求的比例是14%以上,供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目前对技术工人的需求比已经大于对工程技术人员的需求比。据测算,到“十五”末期,我国技能劳动者需求总量将增长20%―25%,其中,高级以上技能劳动者所占比例预计增长15―20个百分点,特别是技师、高级技师的需求将翻一番。[20]

我国现阶段面临的问题是,经济发展能不能从第二阶段顺利的转向第三阶段。而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劳动力结构和产业结构能不能同步优化,我们现阶段能不能培养出大量技术层面的人才。一般来说,技术人才的培养要具备两个条件:(1)具有大量高素质的储备人才。这一问题要由经济发展的第二阶段来解决,第二阶段的特征是,国家大力发展教育,大批的青年进入大学学习。这一阶段,国家的高等教育模式和就业形势要发生较大转变,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过渡到大众教育,人才市场已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从我国现阶段的情况看,我国已经较好的完成了高等人才储备的任务。我国大学生数量2009年已经达到61 1万。(2)具有技术人才的培养激励机制。建立技术人员的培养激励机制,要从两个方面努力:一是技术人员的需求方要有足够的动力去培养技术人员;二是储备人才要有足够的能力和动力去接受培训,成为技术人员。因此,现阶段,我国大学生数量的激增是处在 经济发展第二阶段的正常现象,我国出现“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原因在于,大学生不能顺利转化为技术工人。出现转化障碍的关键在于缺乏必要的技术人员培养激励机制。

我国劳动力市场价格机制失衡现象为技术人员培养激励机制的缺乏、“大学生就业难”提供了必要的理论解释。劳动力市场价格机制负向失衡会导致劳动者在产出当中的贡献一部分被企业无偿占有,劳动者的当前收入减少。这会从两个方面影响技术人员的培训激励。(1)由于劳动者的收入增长低于经济增长的速度,劳动者对未来收入的预期下降,减少人们参加技术人员培训的经济能力和动力,而且随着劳动力市场价格机制负向失衡程度的加强,这种趋势还将进一步强化。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各类高、中等职业学校已达2万多所,但以培养企业一线技能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高级技工学校和技术学院只有200多所,并且许多职业院校为了生存,从迎合大众不想成为工人的心理角度来设置办学专业。在教学内容方面,学校多设置文化理论课,削弱了职业技术培训的力度。[21](2)劳 动力市场价格机制负向失衡会使企业的利润增加,使得资本的实际边际生产率上升,财富集中在企业家手中,导致储蓄过多,资本的价格――实际利率下降。资本价格的相对下降,使企业一方面相对增加在资本方面的投资,据笔者统计,1997―2007年我国固定资产的投资增速要高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速(见表2)。

表2我国1997―2007年固定资产增长率和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对 比(单位:%)年 份固定资产增长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年 份固定资产增长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19970.1060.08820030.1200.1019980.1050.07820040.1230.1119990.1020.07120050.1280.07320000.1010.08020060.1300.07520010.1030.07320070.1340.07820020.1110.097

另一方面,减少在劳动力方面的投资。企业在劳动力方面的投资,分为显性投资和隐性投资,显性投资就是企业发给劳动者的工资、福利还有其缴付的社会保险费等。隐性投资包括企业在劳动者人力资本方面的投资。由于工资、福利等显性投资具有刚性,并且是劳动者看得见的。企业不会大幅度减少。但是出于趋利的动机,企业会相对减少其劳动力隐性投资,即相对减少其对劳动者的人力资本投资。劳动和社会保障部2005年对全国40个城市技能人才状况进行抽样调查的结果显示,大多数企业名义上开展了培训,但实际上用于职工培训方面的花费并不多。企业用于就业人员的人均教育经费投入仅为195元,企业职工教育经费投入占职工工资总额的1.4%,未达到国家规定的1.5%这一最低比例。这次调查还显示,一半以上的企业用于技术工人培训的费用不到职工教育经费的20%。其中,职工教育经费用于技术工人培训的比例在20%以下的企业占58.5%,比例在20%―50%之间的企业占26.9%,比例在50%以上的企业占14.6%。[22]

四、结 论

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劳动力市场价格机制的负向失衡是导致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要解决我国“大学生就业难”和“技工荒”并存的结构性矛盾,关键是减少劳动力市场价格机制的负向失衡程度,使得劳动者的收入能够随着经济的增长而得以相应增长。一方面政府作为监管者,应当健全工资、社会保障、劳动保护等方面的法律制度,提供公正的规则并注意对劳工权益的保护,同时应当增强工会组织的作用,让工会组织发挥与企业在工资福利谈判等当中的作用,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政府作为公共福利的提供者,应当充分发挥社会保障的人力资本投资功能,加大对大学生的岗前职业培训力度。

主要参考文献:

[1]姚裕群.我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演变与近期发展趋势[J].人口学刊,2008(1).

[2]尹成基.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介绍2009年工作进展情况等,省略/gzdt/2010-01/22/content_1517171.htm

[3]岳昌君,胡咏梅,薛海平.中国高等教育与劳动力市场研究综述[C].中国教 育经济学学术研讨会简报,2004,29.

[4]邓 微.大学毕业生人力资源开发与保障[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 07.

[5]李晓波.浅析当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J].商业经济, 2004(8).

[6]国家统计局.2008年中国统计年鉴.

[7]姚裕群.关于我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讨论综述[J].人口与经济,2008(3).

[8]李亚伯.中国劳动力市场发育论纲[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

[9]昌忠泽.宏观经济失衡的动因及其调整方略[J].改革,2007(9).

[10]以1990年为不变价格, 采用2008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根据何枫等(2003年)方法求 得.

[11]王胜谦.我国收入分配问题与就业政策[J].管理世界,2006(2).

[12]张春生.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释义[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

[13]何 枫.我国资本存量的估算及其相关分析[J].经济学家,2003(5).

[14]刘 伟,李绍荣.所有制变化与经济增长和要素效率提升[J].经济研究,2001(1) .

[15]李长风.经济计量学[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6,5.

[16]蔡 .转型中的中国劳动力市场[M].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20 05.

[17]李亚伯.我国劳动力市场化进程与测算[J].当代财经,2003(3).

[18]罗永泰.技术工人短缺与技能人才激励机制设计[J].经济经纬,2005(6).

[19]采用2008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根据当年汇率计算求得。

[20]潘建中,姚 伟.当前我国企业技工短缺的经济学原因及其对策[J].江西 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6).

[21]李前兵.制造企业技能人才的短缺原因及其对策[J].集团经济研究,2007年10月上旬刊.

[22]邱国庆.当前我国企业技工短缺的原因及其对策[J].经济研究参考,2006(81).

Imbalance of Price Mechanism in Labor Market and Problems of College Student E mployment

Su Yongzhao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ffect of the negative imbala nce of the price

mechanism in labor market on the serious problem of college student employment b y establishing a simple theoret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negative imbalance of

the price mechanism in labor market results in lack of the technical worker tra ining incentive mechanism, difficulty of the change from college students to ski lled worker, and thus results in the existence of the serious problem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skilled worker shortage. So taking the efficient steps to mitigate

劳动教育阶段性总结范文第3篇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的意见》,切实加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工作,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劳动兴趣、磨练意志品质、激发创造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努力把学生培养成热爱劳动、勤于劳动、善于劳动的高素质劳动者。依据市教育局、县教科局相关要求,结合实际,特制定我校劳动教育实施细则。

一、具体目标

坚持学校和家庭相结合开展劳动习惯养成教育,突出抓好校园日常劳动训练、生活实践劳动教育、传统工艺劳动教育。通过自我服务劳动、家务劳动、公益劳动和简单的生产劳动实践,使学生初步学会一些基本的劳动知识,逐步培养正确的劳动观念、良好的劳动习惯以及热爱劳动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感情。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思想引领。通过劳动教育,让学生学习必要的劳动知识和技能,在劳动教育中“树德”、“增智”、“强体”、“审美”,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2、坚持有机融入。有效发挥学科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劳动教育功能,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形成劳动光荣的正确观念。

3、坚持实际体验。让学生直接参与劳动过程,增强劳动感受,体会劳动艰辛,分享劳动喜悦,掌握劳动技能,养成劳动习惯,提高动手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坚持适当适度。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性别差异、身体状况等特点,选择合适的劳动项目和内容,安排适度的劳动时间和强度,同时要教育学生,劳动过程中学会自护,确保人身安全。

三、主要任务

1、课程的有机渗透。依据上级要求,开好国家规定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其他学科教育中有效渗透劳动观念、劳动态度、劳动美德、劳动技术的教育。要结合综合实践课有机的融入劳动教育内容,在语文、数学、品德与生活(社会)等学科教学中加大劳动观念和态度的培养。

2、开展校内劳动。学校常规工作中要渗透劳动教育,组织学生做好值日,认真清扫校园,增强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开展结合学生实际的劳动竞赛活动,提高学生劳动意识和劳动技能;开展与劳动有关的兴趣小组、社团活动,进行手工制作、室内装饰、班务整理等实践活动;开展“爱学校集体劳动”教育,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校园卫生保洁和绿化美化,普及校园种植。可开辟专门区域种植花草树木或农作物,让班级、学生认领绿植或“责任田”,予以精心呵护,在为集体、为他人服务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劳动的快乐,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以劳动为荣的观念和态度。培养责任感。

3、社会实践活动。结合实际情况利用“学雷锋活动日”、“志愿者日”、“劳动节”、“元旦”、“春节”等节日,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志愿者服务。结合农村实际,在农忙时节组织学生帮助家长进行适当的农业生产劳动,使学生通过实践获得一定的生活劳动技能和劳动知识,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以劳动为荣的观念和态度,养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

4、鼓励参与家务劳动。教育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帮着做,弘扬优良家风,参与孝亲、敬老、爱幼等方面的劳动。结合重大节假日、寒暑假,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适量的安排家庭劳动作业(如洗碗、扫地、洗衣、整理房间等),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体会父母的辛苦,为父母分忧;锻炼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劳动能力,增强劳动意识。

四、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7年10月——2017年11月)

1、加强宣传,营造氛围。要把劳动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保证劳动教育的实效性和多样性。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对学生家长进行劳动教育重要性的宣传,引导家长认识劳动对培养学生优秀的思想品质、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作用,使家长能积极主动的配合各项校内外教育活动。

2、制定措施,提高认识。制定切合本校实际的劳动教育实施细则,组织教师学习细则,使全体教师明确人人为劳动教育的参与者、组织者、引领者。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7年12月——2024年5月)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积极组织相关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劳动教育培训,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通过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教学能力的提高。

2、利用多种途径与载体。通过家长学校,指导家长重视孩子家务劳动意识的培养;通过校本课程,传授家务劳动方法,掌握家务劳动技能;通过不同形式的校园社团活动,加强学生家务劳动习惯的培养;通过学校开展的各种主题活动,营造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主动做的正向引领。

3、课程整合与渗透。利用学校各级课程进行整合与有效渗透,利用有利资源,丰富劳动教育内容。

4、加强督导评价。建立学生劳动评价制度,评价内容包含参加劳动次数,劳动态度、实际操作、劳动成果等方面,突出家务劳动评价,形成劳动教育评价体系。把具体的劳动情况和相关材料计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可作为评选“劳动小能手”、“三好学生”等的依据之一。

劳动教育阶段性总结范文第4篇

改革创新是技工教育事业发展的动力源。除教育思想、教育体制、教育手段、教育方法等方面要进行改革外,强化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管理评价,促进教育管理上新台阶,是技工教育事业发展的新课题,也是技工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的必然产物。

引擎:十大管理目标

江苏省无锡市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前提,对技工学校实施十项目标管理。目前,无锡市已将从培养中级技能人才为主的技工教育模式向大力培育高技能人才队伍转变,以此作为新一轮的管理目标,促进全市技工学校办学层次的进一步提升。十大管理目标的具体内容如下:

1.学生品德操行等优良率在95%以上;学生违纪率在2%以下(以受行政处分学生数计算);违法犯罪率在1‰以下(以受公安部门刑事处罚学生数计算);请法制副校长讲课每年不少于2次;周边地区对学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反映良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各项目标管理指标完成情况良好。

2.招生计划完成率达90%以上;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高级技工班招生人数根据学校办学层次按30%、20%、10%考核;且逐年递增。学生毕业率以招生注册人数为基数达95%以上;以毕业年级在校学生数为基数达100%;毕业生当年就业率达95%以上;毕业生初次就业的专业对口人数(专业群对口)达70%以上。

3.教育质量抽查一次性合格率在96%以上,理论考试申报面达100%;有系统、全面的教学质量分析、总结;教学计划规范,执行情况良好;有规定的学期学科授课计划,100%完成授课课时及训练课题。

4.有学校年度工作计划、总结和学校大事记;教学计划、大纲、教材齐全;积极开展教研活动,组织教师撰写教育教学论文;省、市中心学科教研活动参加率达100%。5.教师学历达标率90%(理论教师本科或中级、实习教师大专或中级);生产实习指导教师与专业理论教师技能等级达标率为90%以上,文化理论课教师与生产实习指导教师人数达标率90%以上;教案抽查合格率95%以上,作业批改率达100%。

6.有严格规范、健全的管理制度,包括学生管理、教学教务管理、行政后勤管理、教师业务管理、生产实习管理和联合办学(校外班)管理,建立教育督导机构(有专兼职督导员)并切实开展工作。

7.中、高级技能鉴定一次性合格率达95%以上,国家级、省级重点技校达98%以上;非技术性工种技能鉴定一次性合格率达100%。

8.在创建“德育工作先进学校”、“文明卫生学校”、“文明卫生宿舍管理工作先进学校”的评比活动中成绩显著。

9.按省、市有关部门政策规范收费;上级布置工作任务完成率达100%;使用劳动部门统一格式的教学管理表单及各种报表;积极参加全市技工学校田径运动会和文艺汇演。

10.开展就业和社会培训服务质量较高,培训学员上岗率(学习期满后六个月上岗人数占培训学员总数的百分比)达70%以上;学校办学成绩显著,用人单位、学生和家长对学校比较满意,社会评价较好;收到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操作:三大考核步骤

近年来,国家对高技能人才培养出台了不少突破性的政策,采取了一系列实际措施,这再一次表明党中央国务提升技工学校“三力”院对高技能人才工作高度重视。我们要借此东风,实现政策措施的新突破,使高技能人才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要紧密结合市场需求,加快培养一批企业急需的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人才,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需要的知识技能型人才,并以此带动技能人才队伍的整体建设,形成“培养快、评价准、使用好、待遇优”的工作格局。要进一步完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健全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工作业绩为重点,注重职业道德和职业知识水平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逐步建立起使用与培训考核相结合,待遇与业绩贡献相联系的企业用人和薪酬管理的新制度。要创新技能人才交流制度,开展职业技能竞赛,完善技能人才的社会保障工作。要加强宣传工作力度,特别是对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的事迹要广泛宣传,使广大职工和职业学校的学生学有榜样,在全社会树立尊重劳动、尊重技能人才的良好风尚。

劳动保障部门作为技工学校的综合管理部门,必须以就业为导向,从抓教育管理、深化改革入手来促进办学质量的提高,提升办学层次。为此,无锡市劳动保障部门和无锡市技工教研室自1995年起对全市技工学校实行十项目标管理。目标管理量化考核操作系统的基本原则是指标系统化、管理规范化、考核日常化,将技工学校自身的日常考核与劳动部门的年终考核有机结合起来,使学校工作从考核成绩的变化中,形成有效的自我完善和自我约束机制,大大增强了推进技工教育事业发展的内驱力。

无锡市技工学校十项目标管理年终考核,采用自评与复评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具体步骤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自我测评阶段,由各校对照十项目标管理指标进行自我测评,逐项评分。第二阶段为复评阶段,由劳动行政部门组织技工学校教育督导机构的有关专家进行复评,复评采用听(听学校一年来的工作情况汇报)、查(查阅有关资料)、看(看学校的校容校貌、宿舍、食堂、有关教学设备等)、评(对照考核标准评分)、议(评议学校一年工作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第三阶段为总结表彰阶段,将复评情况汇总、总结,对十项目标管理情况进行通报,并对成绩突出的学校给予表彰和奖励。

结果:“三力”全面提升

劳动教育阶段性总结范文第5篇

一、指导思想

此次专项教育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以“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为目标,以人民满意为根本标准,紧紧围绕党的“教育、感化、挽救”的劳教工作方针,坚持“三像”指示,实行依法治所和以德治所相结合,努力提高广大民警的公正文明执法水平。

二、目标任务

通过开展以“推行情感管理,保障文明执法”为主题的公正文明执法专项教育活动,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双争”活动成果,推进民警公正、严格、文明执法,法治意识和人性化管理意识明显增强,执法水平明显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率明显上升。具体目标是:

(一)“严格执法,热情服务”意识有新增强。全体民警普遍受到一次公正文明执法教育,切实把“严格执法,热情服务”的意识,扎根于广大民警的心坎上,贯彻落实到执法过程中。

(二)执法水平有新进步。广大民警在执法活动中,依法履职,忠于职守,爱岗警业,做到依法、严格、科学文明管理,办事公开、公平、公正,依法办事的准确率明显提高,不发生民警违法违纪现象。

(三)解决突出问题有新进展。要从根本上转变民警“打骂有效论”的错误认识和“以管人者自居”的工作态度,引导民警积极探索情感管理的新思路、新办法,营造宽松和谐的教育改造环境。

(四)进一步树立劳教民警执法新形象。让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成为我所劳教民警的自觉行动,让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对我所劳教民警的执法行为普遍表示满意。

三、活动对象:本所全体民警(含警戒护卫人员)

四、活动安排

此次专项教育活动自5月份开始至10月份结束,共分以下几个阶段进行:

(一)宣传发动阶段(5月5月至5月15日)。一是召开动员大会,认真组织学习省厅、局有关文件精神和本所实施方案,全面部署专项教育工作。二是由政治处搜集整理相关学习材料。三是出一期宣传专刊,为此次专项教育造好声势。

(二)学习教育阶段(5月16日至8月10日)。一是以科、队为单位,利用部门周学习制度组织全体民警学习指定的文章材料。内容为:《十六大报告辅导读本》、《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2003—2005年监狱劳教人民警察队伍建设规划纲要》以及由政治处搜集整理的学习资料等。要求民警在学习后开展讨论,并做好笔记。所领导在党委中心组学习会上进行学习讨论。二是开展四个专题教育。由所领导分别对民警进行授课教育。三是为提高民警的业务能力,举办一期不少于10天的警体训练和业务技能培训,对全体参学民警进行警体技能培训和学法用法依法行政培训(由政治处负责具体事宜)。四是开展“个别教育能手”经验交流会。由我所评出的3名200*年度“个别教育能手”总结个别教育经验,在民警大会上进行交流。

(三)认真查摆阶段(8月11日至31日)。在民警中开展“查摆”活动。一查思想认识,摆有无存在“打骂有效论”,低看劳教人员人格,认为强化情感管理会弱化强制功能等认识问题;二查执法行为,摆有无存在对劳教人员考核、减期、请假、所外就医等执法过程中不严格、不公正问题;有无超工时、超体力劳动,打骂体罚等不文明管理问题。三查教育功效,摆有无按规定开展个别教育活动;有无认真备课,开展“三课”教育活动;包干教育的难改尖子转化率是否达80%以上;以科、队为单位,召开生活会,逐个查摆,并进行相互评议。

(四)总结提高阶段(9月1日至10月底)。每位民警要对照学习教育阶段中相关内容,结合自己工作中的实际情况,通过“三查三摆”,在8月30日前写出深刻的查摆材料(统一用本所20×15方格稿纸,页数不少于6页)。查摆材料要言之有物,既要认识到自身的差距与不足,对自己进行大胆而深刻的剖析,又要有工作目标和今后努力方向。要充分认识到在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大环境下,情感教育和公正文明执法的极端重要性。要按层级管理严把查摆材料关,对认识不深刻、不到位的发回重写。部门主管要把好本部门其他民警的材料关,科、队主管的材料由分管所领导和挂点党委委员把关,党委成员的材料由党委书记把关。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