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10606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43分钟。
初中生物德育工作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 德育教育
随着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标准的不断实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创新精神等德育素养才是新课程标准的终极目标。为此,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就初中物理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问题,作如下的探讨。
一、加强德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我国中学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一代新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奠定良好的基础。中学物理课,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完成这一根本任务有重要的作用。根据中学物理教学大纲的要求,中学物理的教学,一方面要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物理学的基础知识,了解这些知识的应用,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智力;另一方面要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结合教材中大量的思想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物理学的理论是经过人们广泛实践和物理学家们大量研究工作总结出来的。在物理学的发展史上,充满着唯心论和唯物论,形而上学和辩证法、落后和先进的尖锐斗争。许多规律和概念的确立,经过了长期激烈的斗争过程。大家熟知的:“日心说”和“地心说”的斗争,就经历了几百年,许多优秀的科学家,例如布鲁诺、哥白尼、伽俐略等都为此受到了残酷的迫害。在物理教学中向学生讲解概念和规律的物理意义时,揭示概念和规律的建立过程,就包含着深刻的教育因素。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它的许多规律都是从多次实验中总结出来的,物理学和生产建设有着密切的联系,物理学的知识在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物理教材中有许多反映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内容。这些内容对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思想和优良的道德品质,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学生掌握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养成了刻苦钻研的优良品质,有了为祖国振兴而努力学习的动力,对学好用好物理知识,增长能力,发展智力,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因此,在教学中重视和加强德育是十分必要的。
二、加强初中物理德育教学的策略
1、在物理课堂上学生德育与智育同时发展
传统初中物理教学方法中,物理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占据主要地位。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笔者认为这很不利于学生的长久发展。新的《初中物理教学标准》规定了新的三维目标:即技能与知识,方法与过程,价值观与情感态度。总的来说德育教育借助相应的材料与措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正确的科学态度以及完美的道德品质。这三个方面不仅是初中物理教学的必然要求,也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一边发挥物理知识教学的主阵地作用,一边总结教学中的德育实例以及经验。以经验启发学生的思维方式,以实例让学生亲身体验其中的乐趣,从而使他们积极主动地配合老师将德育教育进行到底。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智育因素,同时也使他们的德育素养得到升华,从而为学生的人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对德育渗透的教学内容进行总体规划和构思。
很多初中物理教师在进行德育时,经常带有较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缺乏总体的规划和构思,这使得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德育状况处于分散、混乱的状况,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事实上,教师应当将德育渗透与初中物理课程教学看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每学期开始教学前,应结合该学期的具体物理学科教学内容和初中学生的实际年龄和思想状况,在明确物理知识和能力培养目标的同时,应对该学期的德育教学目标、方法、手段、内容都要进行详细计划,从而保证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能够有步骤、分层次的有序进行。
3、多种渠道,密切配合
课堂教学是进行德育的主渠道,物理竞赛、课外实验、参观访问等,也是进行德育的很好阵地。精心组织这些活动,就能做到知识教育和德育双丰收。
在物理教学中进行德育,要注意优化德育环境。在介绍某些内容时,可利用图表、挂图、教学电影,有时也可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校内外结合进行。物理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师生的双向交流,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出物理板报,搞物理晚会,举办小型演讲会,都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好形式,许多教师在这方面进行了成功的实践。
初中生物德育工作总结范文第2篇
新方案今年有望获批拟增考生物、地理,外语听力计入总分今年升初中孩子,中考时可能用新方案语数外减至120分沈阳市中考将改名为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数外由150分减至120分;外语20分听力计入总分;往年不考的生物地理计入总分,满分90分……这些在去年曾经向社会广泛征求过意见的沈阳中考改革内容,如果今年教育部能够批准,今年沈阳秋季入学的新初中生就将按照新方案中考。昨日,召开的2012年度沈阳市教育工作会议上,沈阳市教育局局长苏文捷介绍,沈阳中考改革方案已经研制完成,并多次征求意见,今年要组织实施。如果方案今年能通过,今年就可以实行“体育与健康考试将由目前的区县(市)组织逐步过渡到由市里统一组织”,组织统一测试可以降低招生学校组织工作压力,减轻考生参加测试的负担,同时确保标准统一,实现公正、公平。虽然中考改革方案还没有经教育部最后批准,具体内容没有对外透露,但从之前沈阳市教育局公布的《沈阳市中等学校招生考试改革方案(征求意见稿)》(简称《方案》)中可以看出,沈阳的中考改革将从考试科目、考试分值等方面进行改革。从沈阳市教育局了解到,中考改革方案目前正等待教育部有关部门最终讨论通过,这意味着,如果今年9月前,改革方案能得到通过,沈阳秋季入学新初中生就将按照新方案中考。沈阳中考改革六大猜想根据《方案》内容整理出沈阳中考改革的六大猜想,如中考改革方案最终批准后有改变,以改变后为准。猜想1外语听力计入总分“人机对话”20分英语听力成绩将计入总分,初步设定为20分。目前,沈阳中考进行听力测试,但听力成绩并不计入总分。在沈阳市教育局2012年工作要点中明确,今年沈阳市教育部门要做好外语口语听力人机对话等设备和软件技术保障系统的筹备工作。从此信息看,沈阳市的英语听力计入中考成绩将很快实行,因为沈阳市将通过人机对话形式进行外语听力口语考试,这是借鉴国内部分城市的先进经验。专家分析:外语听力考试能督促学生活学活用英语。猜想2考生物地理历史思品闭卷变开卷现在沈阳的中考中不考生物地理,所以导致很多学校不开设生物地理课,甚至有的连生物地理老师都没有,这也就导致了部分学生出现“书呆子”症状,只知语数外。所以在《方案》中提出,生物地理计入总分,生物50分、地理40分,满分90分,于初二结业时进行。这样就可以引导学校开齐开足课程,认真执行新课程计划。同时,历史和思想品德合卷考试由闭卷考试变为开卷。将生物地理纳入总分是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将生物地理放到初二结业也不会增加学生的负担,让学生全面发展。专家分析:原来闭卷考试学生成绩不理想,也不能说学生的思想品德就不好。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兴趣,让他们了解历史,懂得思想品德,开卷考试能让学生在轻松的状态中学习历史知识和思想品德意识.
初中生物德育工作总结范文第3篇
各市、县、自治县教育(教科)局,三沙市社会事业与后方基地管理局,洋浦经济开发区社会发展局,厅直属中学(单位):
为进一步深化海南省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教基二〔2016〕4号)、《海南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琼府〔2016〕29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省实际,我厅制定了本实施意见,并经教育部核准备案,现予以印发,请遵照执行。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从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有利于维护教育公平,有利于中考、高考改革的衔接出发,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深化我省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培养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各类人才。
二、基本原则
坚持育人为本。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处理好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关系,在重视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同时,关注学生个性特长和发展潜能,培养学生兴趣爱好,为初中毕业生进一步发展打好基础。
坚持普职并重。普职招生规模大体相当,通过系统科学的制度设计,为学生提供多样化选择,将适合不同教育的学生合理分流到普通高中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畅通学生成长成才的多种途径,促进普职协调发展,为多样化人才培养创造条件。
坚持公平公正。不断完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规则程序,探索高中自主招生,形成指标到校生分配、统一招生录取、自主招生录取、推荐录取等多元录取方式,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平等升学机会,确保考试招生机会公平、程序公开、结果公正。
坚持全科开考。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所设定的科目全部纳入学业水平考试范围,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每门课程,打好共同基础,确保义务教育的基本质量。
坚持因地制宜。立足海南实际,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注重改革创新,积极探索实践,使学、考、招有机衔接,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稳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三、改革目标
进一步完善我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到2024年左右基本形成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与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模式,建立规范有序、监督有力的管理机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维护社会公平。
四、主要任务
(一)实施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是根据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和教育考试规定组织实施,衡量学生达到国家规定学习要求的程度,保障义务教育基本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项重要考试制度。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既是衡量学生学业水平,评价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主要依据,又作为高中阶段学校录取新生的重要依据。
1.考试科目。《海南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所规定的语文、数学、英语(含听力)、道德与法治、历史、物理、化学、体育与健康、生物、地理、美术、音乐12门科目均纳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范围,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每门课程,避免过早过度偏科,确保达到初中教育的基本质量要求。
信息技术、物理实验操作技能、化学实验操作技能等为考查科目,积极创造条件将生物实验操作技能纳入考查科目。
2.考试范围。教育部颁发的各学科课程标准规定的必学内容。
3.考试方式。语文、数学、英语(含听力)、物理、化学、生物、地理7门科目学业水平考试实行闭卷笔试考试;道德与法治、历史2门科目实行开卷笔试考试;体育与健康科目实行现场测试,积极创造条件提供自选项目供学生选择;音乐、美术及考查科目由省教育厅制定考查方案,各市县(含洋浦,下同)具体组织实施。
4.成绩呈现。学业水平考试的语文、数学、英语(含听力)、道德与法治、历史、物理、化学、体育与健康、生物、地理10门科目的考试成绩均以A、B、C、D、E、F六个等级呈现,其中语文、数学、英语(含听力)、道德与法治、历史、物理、化学、生物、地理9门科目的成绩等级,根据考试成绩从高到低以全省当年考生人数按A等级10%、B等级20%、C等级30%、D等级20%、E等级15%、F等级5%依次确定。体育与健康学科成绩等级按考试成绩从高到低依次确定,其中A等级40-50分,B等级35-39分,C等级30-34分,D等级25-29分,E等级20-24分,F等级0-19分。
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物理实验操作技能和化学实验操作技能的考试或考查成绩直接以“合格”和“不合格”呈现,其结果与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一并记入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中。
5.时间安排。全省统一考试的语文、数学、英语(含听力)、道德与法治、历史、物理、化学7门科目考试安排在义务教育九年级课程学习结束后(每年6月25-26日)进行,生物和地理2门科目考试安排在义务教育八年级课程学习结束后(每年6月27日)进行,体育与健康科目考试安排在义务教育九年级下学期3月—4月进行。
6.考试组织。语文、数学、英语(含听力)、道德与法治、历史、物理、化学、体育与健康、生物、地理10门科目实行全省统一考试,其中:语文、数学、英语(含听力)、道德与法治、历史、物理、化学、生物、地理9门科目由省教育厅统一命题,统一制卷,统一组织考试,统一评卷;体育与健康科目由省教育厅制定考试实施方案,由各市县负责组织实施。
全省统一考查科目由省教育厅制定考查实施方案,由各市县按有关规定组织考试、评定成绩。
(二)完善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综合素质评价是对学生全面发展状况的观察、记录和分析,是培育学生良好品行、发展个性特长的重要手段。根据义务教育的性质、学生年龄特点,参照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办法,完善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由省教育厅统一制定并向社会公布。
1.科学确定评价内容。综合素质评价要记录学生全面发展情况和个性特长,注重考查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和突出表现。主要包括学生的思想道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社会实践五个方面内容,重点是学生成长过程中参加各类综合实践活动、党团与社团活动、公益活动、志愿服务等情况的记录及成果,各学科学习成绩和成果,体育和艺术特长以及参加活动的成果等体现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关键表现。
2.完善评价手段和方法。进一步完善海南省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建设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化管理平台。初中学校和教师要指导学生从初中一年级开始做好写实记录和典型事实材料,学校要在每学期结束时及时做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材料的整理遴选、审核、公示等工作,为每一位学生建立规范的综合素质评价档案。学生毕业时,提取经过审核、公示的相关材料形成《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表》,为高中阶段学校选拔学生提供依据或参考。
3.科学合理使用评价结果。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为学校和家长对孩子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提供重要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是初中学生毕业和高中阶段学校录取的重要依据之一,招生学校应在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发布前向社会公布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的录取办法,确保使用程序规范透明、结果公平公正。
(三)改革招生录取办法
建立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招生录取模式。
1.改革录取计分科目。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以各计分科目等级和各计分科目原始分总分呈现。各科目分值为:语文、数学、英语(含听力)3个科目各120分,道德与法治、历史、物理、化学4门科目各100分,体育与健康科目50分。生物、地理2门科目卷面分各100分,2024年(即2017级初中学生,以下递推)各按卷面分30%计入录取总分,2024年各按卷面分40%计入录取总分,2024年起各按卷面分50%计入录取总分。
2.依据综合素质评价录取。要将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作为招生录取的依据。在普通高中学校录取时,综合素质评价总等级作为门槛,其中“省一级学校”和经省教育厅批准面向全省招生的普通高中学校实验班只录取综合素质评价总等级达到A等或B等级的考生,其他普通高中学校录取时,对综合素质评价总等级的要求,由其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另行确定;若在录取时,各录取学科总分相同无法区分时,由招生学校根据考生的《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表》和《成长记录袋》提供的材料以及本校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录取办法,自主择优录取。普通高中学校在自主招生中,要将综合素质评价作为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
3.科学合理确定普职招生规模。按照普职招生规模大体相当的要求,切实做好中等职业学校招收初中毕业生工作,鼓励和引导动手能力强、职业倾向明显的学生接受职业教育,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奠定基础。
4.完善有关政策措施。继续实行优质普通高中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办法,招生名额向农村初中和城区薄弱初中倾斜,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引导初中学校提升办学水平。到2024年市县优质普通高中学校招生名额分配到初中学校比例达到50%以上。继续完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当地参加中考的政策措施。
(四)探索和规范自主招生
支持普通高中学校根据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制定自主招生方案,探索建立高中阶段学校自主招生制度。试点普通高中“省一级学校”以自主招生方式,根据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结合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招收具有体育、艺术等学科特长以及具有创新潜质的学生,推动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有特色发展,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要求。自主招生名额控制在学校总招生计划的8%以内(其中体育、艺术特长生总比例不超过6%)。自主招生学校要严格规范自主招生办法和程序,不得重复组织学业水平考试。自主招生录取方案报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并向社会公布后实施。要将自主招生的各个环节和录取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确保招生结果公平公正。
(五)加强考试招生管理
1.认真核定招生计划。完善招生计划编制办法。认真落实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根据区域内学校布局,适宜的学校规模和班额以及普职招生规模大体相当的原则核定招生计划并严格执行。
民办高中与公办高中享有同等的招生权利,各市县应支持民办教育的发展,将民办高中统一列入招生计划。教育行政部门应认真审核民办高中招生方案,按照学校实际办学能力逐校下达招生计划。未取得办学许可证(含筹设期间)或年检不合格的“民办高中”不得参与招生。
2.严格规范招生行为。健全招生管理工作规定,规范学校招生行为,进一步明确招生范围、招生规模等基本要求,严禁无计划、超计划招生,严禁违规跨区域和采取承诺、未经政策允许的签订协议等非正常手段提前招生,防止恶性竞争,维护正常的招生秩序。
坚持素质教育导向,规范中考成绩发布,坚决刹住炒作“中考状元”、“中考升学率”等不良风气。严禁任何学校公布、提供学生中考成绩。严禁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以中考成绩、升学率排名排队、表彰奖励。
3.减少和规范加分项目。根据国家统一部署,大幅减少、严格控制中招录取加分项目,逐步将加分的激励导向功能转移至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从2017年起,取消体育、艺术等学生加分项目;从2024年起取消省优秀学生干部、省三好学生、宋庆龄奖学金、“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加分项目。相关特长和表现等记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我省实际保留的加分项目,严格控制加分分值。进一步完善军人子女教育优待办法。健全考生加分资格审查公示制度。
4.完善考试招生信息公开制度。及时向社会公布考试招生政策、招生计划、录取结果等信息,接受考生、学校和社会监督。完善违纪举报和申诉受理机制,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加强对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和招生录取等各个环节的监督检查,严肃查处违规违纪行为。
(六)推进考试命题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树立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业水平考试命题思想。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要坚持有利于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与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原则,兼顾毕业考试和升学考试的不同功能,依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确定考试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生活与社会实际,突出学科核心素养。
科学设计试卷结构,提高命题质量,减少单纯记忆、机械训练性质的内容,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实践能力,重视对有关学科实验操作技能的考查,积极探索初中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办法。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省教育厅统筹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工作,及时研究解决改革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确保积极稳妥推进。各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和高中阶段学校要高度重视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工作,按照省教育厅的总体部署,认真落实好各项改革任务。
(二)深化教学改革。严格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合理安排课程进度,开齐开足国家规定的各门课程,严禁压缩综合实践活动、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等国家和省级必修地方课程的课时。根据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结合我省实际,进一步完善课程计划,改革基础教育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与教学方法,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加强初中学校校长和教师培训,转变人才培养观念,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切实实施素质教育。加强初中学校师资、实验室、体育运动场地及器材等方面的条件保障,保障正常教学需求。定期对初中学校课程实施情况进行评估。
(三)提升保障能力。加强命题教师队伍建设,提升命题教师的命题能力,强化对试卷进行评估和分析,提升考试命题质量和水平。严格对试卷命题、印制、运送等环节的保密要求,确保试题试卷安全。探索以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为基础,逐步建立我省统一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电子化管理平台。加强学业水平考试管理机构建设,确保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所需经费。
(四)加强宣传引导。认真做好改革政策举措的宣传工作,及时回应学生、家长和社会关切。加强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和中等职业学校免费等惠民政策的宣传,为推进改革、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营造良好的氛围。
六、其他事项
(一)往届初中毕业生及由外省(自治区、直辖市)转学进入本省义务教育学校九年级就读的,或本省户籍在外省(自治区、直辖市)就读义务教育学校回本省报考的,可申请参加当年度生物、地理学科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计入其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录取总成绩。
初中生物德育工作总结范文第4篇
巢湖中考时间及科目
巢湖2024年中考科目及考试时间是:6月14日至6月16日。具体日程安排如下:
日 期
午别
时 间
科 目
月14日
上午
8:30—11:00
语文
下午
3:00—5:00
物理和化学
月15日
上午
8:30—10:30
数学
下午
3:00—5:00
思想品德和历史
月16日
上午
8:30—10:30
英语
巢湖考试办法
中考实行全省统一命题、统一试卷、统一考试时间,我市组织考试。
(一)命题
2024年中考命题兼顾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和高中阶段教育招生选拔性要求,依据各学科课程标准,在全面检查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重视对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反映课程标准中坚持立德树人目标的根本要求。各学科命题的具体原则和要求见《2024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纲要》。
(二)考试科目与分值
由省统一命题考试的科目为:思想品德、语文、数学、英语、历史、物理、化学。具体分值:语文150分,数学150分,英语150分(其中听力测试30分),思想品德与历史合卷共150分,物理与化学合卷共150分。语文、英语、数学、物理与化学实行闭卷考试。思想品德与历史实行开卷考试,允许携带教科书等相关材料。语文考试允许使用正版学生字典。各学科考试均不允许使用计算器。
生物和地理学科合计100分,成绩为2017年的生物和地理学科全市统一考试成绩,计入2024年中考总分。今年参加中考的学生,未参加2017年生物和地理学科统一考试的,具体操作办法详见《关于2017年初中生物和地理考试报名工作的补充通知》(蚌教基[2017]2号)。
参加2024年中考的初中毕业生,需参加2024年全市统一组织的生物和地理学科考试。具体考试时间另文通知。
初中生物德育工作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德育 实效性 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1初中德育工作实效低下存在的问题
1.1教育对象思想偏差行为失范
我国当前基础教育现代化进程中,必须承认一个客观事实:教育对象思想偏差行为失范。教育对象思想偏差主要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尊老爱幼、助人为乐意识淡薄。必须对教育者思想偏差进行调适,使其符合初中德育工作内容的要求。教育对象行为失范主要表现为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及生活习惯。教育对象行为失范与初中德育工作目标相违背,影响初中德育工作实效。这些失范行为可以总结为以下三个方面:校园暴力行为、懒散、利欲。社会所要求的良好道德品质顺利转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道德素质才能从根本上说明提高了初中德育工作实效,而教育对象思想偏差行为失范,原因不只在于教师教学忽视差异和形象,还在于“重智轻德”思想观念对初中德育工作的冲击,由知识德育观向生活德育观转化不理想,初中德育工作机制尚未健全以及互联网与电视媒介的负面影响,这些综合因素导致初中德育工作实效低下。
1.2背离基础性成人化倾向严重
新课改之后,国家对初中德育工作的内容、目标等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一切都以青少年为主体,按照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来制定教材,把教材的制定真正放到了“基础”二字上。但是,教育者在更具有深刻性和强大惯性的认识学生思想道德工作的思维方式和习以为常的工作套路上存在着太多形而上学、教条主义和形式主义,这就导致教育者在对青少年进行教育时,还是以传统的方式进行“夸大”的不切实际的说教,以专家的口吻来灌输深奥的道理。“小学讲共产主义,中学讲社会主义,大学讲品德教育”,这种违背规律的教育方式仍然存在。
1.3投入相对不足
德育经费是初中德育工作不可缺少的物质保障,师资是学校办学的主要力量。德育经费投入不足、师资力量薄弱势必影响初中德育工作实效。
2提高初中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
2.1转变初中德育工作教育观念
开展初中德育工作首当其冲地是要进行教育观念的转变,观念转变才能改变不适应变化发展的德育教学内容和形式。
2.1.1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根本转变
素质教育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教育。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提倡的一种科学的教育理念。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是初中德育工作产生实效的一个重要举措。
2.1.2实现由成人化教育向基础性教育的具体转变
(1)教育者要转变教育观念。(2)教育者要转变教育观念,就要体现在行动上。
2.2创新初中德育工作模式
德育工作模式要跟得上时代的变化就要创新,创新初中德育工作模式就要改变旧的模式,找出符合初中德育工作发展的新模式。(1)从单调的教化模式向复合的氛围模式转化。(2)从抽象化概念模式向形象化教育模式转化。最后,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要善于结合肢体语言的使用。
2.3改进初中德育工作方法
(1)榜样示范与自我教育相结合。(2)德育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3)儿童心理发展程度与初中德育工作层次相结合。(4)明辨是非与感性感染相结合。
2.4形成“三位一体”的初中德育工作合力
2.4.1l挥学校在德育中的主体功能
在经济高度发展,金钱和权力至上的今天,很多初中在挑选老师时出现了混乱,以为初中生是人人都能教育的。教师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和因材施教。教师要改变德育上课模式,德育课不是为了培养“伦理学者”,更不是把道德作为研究对象,而是适应青少年道德的发展,是一种“实践活动”。而很多的教师把它看作是理论课,给学生整篇的讲大道理,这样的道德课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道德课是为了适应生活的基本规则,把生活中最真实,最完整的特性给学生体现出来,明白道德存在的真正价值。
2.4.2发挥家庭在德育中的渗透功能
(1)家长要具有受教育的意识。(2)家长要树立道德标杆作用。
2.4.3发挥社会在德育中的辐射功能
德育知识必须为社会而服务,学校所培养的具有优良品德的学生也是社会未来的接班人。学校和社会是不能孤立存在的,在德育方面,杜威认为,学校德育和社会德育是统一的。我们需要理智的看待这一关系,学校德育是先导,是为社会做服务的。我们所说的道德教育也是以社会为准绳,站在社会的高度来编排学校德育教材,“学校的社会性”乃是衡量学校道德工作和价值的尺度。既然学校和社会有着这样千丝万缕的关系,那么我们就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拓展初中德育工作空间,为学生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初中德育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想提高初中德育工作实效也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它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相互协调,共同努力,长抓不懈,共同树立“素质教育,德育为先”的理念。随着社会环境以及学校教育观念的变化,初中德育工作面临着种种机遇和挑战。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些挑战是社会进步与教育发展的必然产物,初中德育工作要增强实效性就要适应时代的发展。 基础教育是初中德育工作的主题,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发展的中心。无论在什么背景下,要想提高初中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就要掌握道德认知规律与人才成长规律,按规律办事,实现主体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就能真正发挥实效。
基金项目:2017年山东省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重大课题(课题编号:17SAQ050)。
参考文献
[1] 戚万学.道德学习与道德教育[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