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12642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51分钟。
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工作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初中信息技术 课堂教学 有效性 新课改
1.引言
在市场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大趋势下,我国信息技术面临更高的要求,信息技术的教育在整个教育中成为重点。在当前我国初中信息技术教育还处于起始状态的形势下,如何利用教学手段从教师和学生方面调动积极性,使课堂教学达到良好的效果呢?
2.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性教学策略
2.1利用积极生动的课堂手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在江苏省义务教育七年级苏教版教科书《信息技术》上册第4单元《数据统计与分析》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自主学习在整个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针对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无法进行自主性学习这一缺点,设计一些让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饼形或柱形统计图进行编辑、排序,把家里的月开支利用展示方法进行统计图的数据展示,这样既可以使学生融入教学情景中又不令学生感到乏味。
这样,教师利用学生所学知识引导学生回答并在课堂教学中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引导和鼓励学生发挥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自主性学习能力,对于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课堂中使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掌握技术技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2.2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兴趣。
以江苏省义务教育七年级苏教版教科书《信息技术》下册作为教学案例,“万事起头难”,“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整个教学中不但要以兴趣作为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掌握学习的出发点,同时还可以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发挥提高学习效率的作用。我们的教学目的是以学生为主让学生了解当今世界信息技术发展的趋势和重要性,通过创造性实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使学生自主地学习信息技术课。所以在信息技术课教学开始前,老师应该利用教学手段设计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情景和问题,同时在课堂需要的地方适当加入一些学生相对感兴趣的计算机知识,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2.3注重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在当今信息化时代,科学素养已是信息素养的重要部分。学校更应该注重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作为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学校对学生的评价不能只关注其学习成绩,同时还要从学生角度发现和挖掘内在潜能,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培养信息素养。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1)可以通过现代媒体机构,如电视、报纸、互联网、书籍等渠道发现、收集信息培养信息获取能力。(2)将采集回来的信息进行筛选,对自己需要的信息进行分类整理的能力。(3)通过不同渠道获取不同类别的信息,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重新加工,并用简明的语言整理和组织出来的信息加工能力。(4)利用信息技术或媒体机构发现、分析、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实际问题。
2.4任务设计的科学性和明确性。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由于其操作性极强,需要教师明确教学目标设置的科学性和任务的明确性。如对于Photoshop中一色彩、滤镜等软件的使用学习时,老师可以让学生分组在规定时间里对一张老照片利用学到的蒙版、过滤等工具进行修复,老师提出明确的要求,并让在规定时间内能够熟练掌握技能、完成任务的同学帮助没有完成任务、对技能掌握得不是很好的同学,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在课堂任务明确和老师的科学指导下完成任务,以实现教学目标。
2.5加强信息技术知识的衔接,做好课堂总结。
加强信息技术知识的衔接,做好课堂总结是非常重要的。(1)课堂总结对课堂知识起到巩固及系统性总结作用,既可以是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概括性总结,又可以是学生经过讨论后的结果,更可以是师生在课堂上经过交流得出的知识概括。(2)课堂总结还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不仅可以对本节课进行总结,还可以为下一节课学习做好准备,取得很好的衔接效果。例如,江苏省义务教育七年级苏教版《信息技术》下册的第8单元中FLASH的学习,可以让学生运用图画工具制作小球图像,并运用课堂上教授的动画循环播放的方式对课堂进行总结。这样既能对所学的FLASH知识进行总结,又能通过操作实践让学生完成运动小球的动画制作,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课堂总结对提高课堂效率起到非常重要的影响。
3.结语
信息技术一门新的初中课程,起步比其他学科都要晚,需要教师不断学习、探索、摸索出教学经验。而且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有利于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有效促进初中信息技术学科的课堂教学效果。同时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出发点,树立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激发学生对于计算机的学习热情,自主性学习信息技术,不仅能够使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掌握技能,还能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程剑.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有效合作策略[J].成才之路,2013(29).
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工作总结范文第2篇
摘要:教学评价是教学工作不可缺少的基本环节。目前,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价存在一些问题,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评价被重视的程度还远远不够。本文拟初步探讨形成性评价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教学评价;形成性评价;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03(2014)01/03-0079-03
一、问题的提出
教学评价是教学工作不可缺少的基本环节,它具有诊断教学问题、提供反馈信息、调控教学方向和检验教学效果等功能。但在我国,由于长期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和人才选拔机制的限制,我国中小学的教学评价环节往往过多采用诊断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即“以考促教”、“唯分是论”。这在一些传统主科,如语、数、外、理、化等学科中表现最为突出;一些副科,如音、体、美、劳、信等,尽管许多地区并不举行统一考试作为学生成绩的评定标准,但这些副科依然借用了传统主科的评价理念,对学生进行优、良、中、差等评定。这与我国目前正如火如荼进行的新课改尚有一定的距离。
作为一名执教副科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尽管没有分数的压力,但实现信息技术课程的基本理念、完成信息技术的课程目标依然是信息技术教师的不懈追求。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基本理念能否真正实现,课程目标能否真正达成,依然与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评价息息相关,这与传统的主科别无二致。那么,目前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评价现状是怎样的呢?针对这个问题,笔者联合南京市江宁区兄弟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师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调查,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目前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价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⑴从思想观念方面来看,家庭、社会、学校和教师对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视程度并不高。家庭、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和学生对国家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目的领悟不足,认识有限;许多信息技术教师无明确的学科教学评价指导思想,评价装样子,走过场,流于形式。
⑵从教学评价的实施标准来看,很多教学评价缺乏明确的评价实施标准,导致学生的自我评价、生生互评以及教师点评等评价方式无效。
⑶从教学评价采用的技术手段来看,许多教师采用的依然是传统的评价技术和手段,如给学生下发一张纸质表格等,并不能“教以致用”,评价技术落后,后期处理复杂,评价效率低下。
⑷从教学评价的操作层面来看,一些信息技术教师缺乏有效且有针对性的评价,教师的评价笼统,层次较低,学生由于培训或能力不足,并不能根据具体问题进行有效且有针对性的评价,自评、互评往往流于形式,导致有无评价一个样。
针对以上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我们应选择哪种类型的评价方式才能真正实现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价的效果,达到激励、导向、调节和教育等评价功能呢?
二、形成性评价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作用
(一)教学评价的基本类型及相关理论
教育学研究认为,根据评价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的不同,教学评价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即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三种评价类型的相关情况如下表。
通过对前文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评价存在问题的分析和总结,结合教学评价的相关理论和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笔者认为,目前在信息技术课程中,要真正实现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价的效果,达到激励、导向、调节和教育等评价功能,形成性评价是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的理想选择。
(二)形成性评价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评价中的用途
1.有助于改进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学习
形成性评价可以揭示每个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学习过程中所犯错误或碰到的具体困难,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所犯错误和存在的困难,向学生提供改正和帮助,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改正这些错误和克服这些困难,目标明确清晰,有的放矢,这有助于改进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学习。
2.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制定步调
任何学习都是在学生原有经验、知识或认知结构的基础上的一次新的变革,通过形成性评价的实施,信息技术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后续学习所具备的准备情况,从而合理地确定下一学习内容的具体任务与进度,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制定步调。
3.可强化学生的学习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对那些掌握或基本掌握了单元学习任务的学生来说,形成性评价可以使这些学生及时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从而强化他们的学习,成为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动力源泉;对那些没有掌握单元学习任务的学生来说,形成性评价有助于他们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有利于他们更加集中注意力,如果教师在评价时能多加鼓励和肯定他们的成功之处,就会使他们逐步增加信心,强化学习动机。
4.为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提供反馈信息
通过形成性评价,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发现在教学中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过程的组织,教学手段的采用等方面的合理与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改进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工作,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水平。
三、形成性评价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策略
(一)明确形成性评价的应用目标,注重评价的实效性和实用性
信息技术教师应当明确,信息技术的形成性评价应当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目的,紧密围绕信息技术课程的基本目标展开。通过形成性评价的实施,让学生及时、全面地了解自己的课堂学习状况,体验学习中的进步与成功,反思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动力。通过形成性评价的实施,教师可以了解自己教学活动的成败,分析原因,寻找问题,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教学活动。形成性评价应用成功与否,衡量它的标准是是否充分发挥了形成性评价的激励和导向功能,同时,还有学生是否喜欢这样的评价方式。要让学生喜欢形成性评价,教师首先就应当明确形成性评价的应用目标,充分关注形成性评价的实效性和实用性,只有这样,才可能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正确应用形成性评价,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
(二)制定详实可行的形成性评价实施标准,激励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首先,形成性评价应有详实可行的评价实施预案,评价主体应遵循多元化的原则,评价方式宜多样化。在课前教学设计阶段,教师应制定详实的、可操作的评价实施预案。如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学情,预测出学生对该内容可能存在的问题或困难,制定出有激励和导向性的评价实施预案,针对具体问题的设问方式、提问学生层次、学生回答正确的评价,错误的纠正策略等都需要预先进行周密思考并形成预案,详实可行的评价实施预案是形成性评价成功的有力保证。同时,形成性评价在实施中应依照评价主体多元化的原则,从学生自我评价、学习小组组内或全班学生相互评价和教师评价三方面进行。学生参与形成性评价将对学生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将学生自评、组间互评和教师点评及综合评价等多样化形式结合起来,可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更全面、客观、准确的评价。
其次,在学生参与形成性评价前,教师应对学生进行适当的评价培训。要让学生正确参与和灵活运用形成性评价,在教学活动的初始阶段,教师应适当地对学生进行相关的评价培训,如:评价量规的使用、诚信意识的遵守等,使学生充分明确评价的目的、评价的过程及实施以及对评价结果的对待和相关处理等。如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制作电脑小报内容,作为学生作品最终的得分标准,评价量规表在形成性评价时经常被教师所采用。评价量规表可以让学生在制作作品前对最终作品的评价有一个事先的了解,因此,预先公布量规的具体内容、评分标准并进行相关培训,可以为学生学习起到导向作用。为了使学生的作品获得公正和公平的评价,诚信意识也是形成性评价培训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因此,在学生开始评价前,教师应该特别强调对他人作品评价的公平和公正。信息技术课程培养目标不仅包括了对学生进行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培养,还包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特别是对学生进行诚信意识的培养。教育学生学会正确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完善自我,用客观、公正的态度评价他人作品,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观念、意识和责任感,从而提高自身的素养也是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必不可少的教育内容。
第三,形成性评价的评价内容应具有开放性,课前培训时,应注意向学生介绍清楚评价量表的设计目的与使用方法。教师制作的评价量规表应是一张开放的表,在表中教师可以列示部分评价项目,合理的留白可以让学生们在评价过程中对评价内容进行补充和完善,这样不但可以关注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而且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在学习和评价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更好地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第四,形成性评价应尽可能做到评价内容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课前培训时,应引导学生遵循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地进行自评和互评,如口头的激励语言和作品分数相结合等。定性可以让学生从总体上把握自己的学习状况,对自己的学习状况有较为全面的认识;定量可以让学生明确评价量规表中各项指标的达成度,寻找自己的差距和存在的问题,从而正确引导学生的进步。
(三)及时向学生反馈评价结果,改进和完善教学活动,引领学生螺旋式上升
形成性评价完成后,教师应充分发挥形成性评价对教学的激励和导向功能,及时对评价结果进行总结并反馈给学生,让学生能够在第一时间知道和肯定自己的成功之处,了解自己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查漏补缺,不断前进。教师应针对评价结果,积极总结教学得失,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活动,引领学生螺旋式上升。
(四)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工具性特征,提高形成性评价效率
信息技术教师作为集技术与教学于一身的教育工作者,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应充分发挥自身的技术优势,合理地将信息技术本身运用于对学生的形成性评价活动中去,利用技术提高形成性评价的评价效率。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实现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减轻信息技术教师的负担,为教学过程的其他环节赢得更多的时间。
综上所述,形成性评价作为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的理想选择之一,其主旨是为学生的主动发展服务的。科学合理地将形成性评价应用于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必将创设出更多富有魅力的信息技术教学课堂。
参考文献:
[1]叶澜,袁振国等.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全国统一(联合)考试大纲及指南,教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工作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我们已经逐步步入一个信息全球化的社会,信息技术对一个国家的发展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初中生正处于思想活跃,能快速接受新鲜事物的年龄,为初中生开设信息技术课程要以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为出发点,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不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而在我国信息技术教学的起步较晚,教师的教学经验还不是很丰富,所以就如何提高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我们要展开深入的探索。
1、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许多教师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不能做到深入地分析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不能将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它的应用趋势变化与课堂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有很多信息技术教师只注重向学生讲授基本的理论知识,缺乏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造成学生很难将信息技术的理论知识灵活地运用到实际操作中,学生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而且目前很多地方没有将信息技术列入中考科目中,使得很多只追求升学率的学校不重视信息技术的教学,与该学科相关的基本硬件设施匮乏,授课教师也得不到相应的培训,直接影响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质量。此外,由于信息技术学科没有设立严谨的考核体系,造成教师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学生则缺乏对该学科的学习积极性。
2、提高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的方法策略
2.1 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时刻保持好奇心,让他们随时都有新鲜感。为此,信息技术教师在讲课之前首先要明确教学目的,理清教学思路,明确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抓住机会去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比如,在讲授WORD的图文混排时,教师可以只简单的给同学们介绍一下绘图工具栏中的填充、阴影、自选图形、三维效果等基本工具,然后让同学们自己在操作中体会各项功能的操作技巧以及操作效果,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自我探索、自我学习能力,达到授人以渔的教学效果。为了改变传统课堂上单一化的教学方法,教师还可以采用团队合作式的方式来开展教学。比如,就WORD图文混排这一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将班内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然后让他们一起用所学技能制作一张贺卡。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要自己讨论、设计具体的方案,并按照方案要求分配相关任务,让组内成员分别完成图案收集、编辑剪裁、整体设计、打印等工作。这种团队合作式的教学方式能充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能让每个学生发挥自己的专长,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同时也能让学生们体会到集思广益的优越性,让他们在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感悟全局统筹、合理利用资源将团队优势最大化的重要性。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能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课堂上时刻处于大脑高速运转的状态,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让他们拥有学习信息技术的持久动力。
2.2 将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实现师生交流式学习
教师要在课堂上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要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之下自主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比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大胆提出对所学知识的问题和自己的见解,鼓励学生自主的解决问题或者学生之间相互解决问题,此外,教师也要积极投身到学生的探讨中去,实现师生思想的交流碰撞,达到共同进步的效果。
2.3 给学生布置相关任务,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不仅要交给学生基础的理论和基本的技能,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围绕教材中的相关知识点给学生设计一些拓展性的任务。比如,教师在教学生画图的过程中,可以只详细讲解圆的画法,然后给同学们布置拓展性的任务,让他们自己去研究矩形、圆角矩形等其他图形的画法。这样的任务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独立学习、独立钻研的积极性,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在学生完成相关的任务之后,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适当的评价和鼓励,让学生们体会到独立完成任务的成就感,让他们能够更加自信的去解决更为深奥的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钻研能力。
2.4 建立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建立完善的信息技术教学评价体系,对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为此,可以建立教师评价、学生自评、教学成果评价紧密结合的评价体系。在教师评价的环节中,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要让课堂教学的内容安排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让布置学生力所能及的教学任务,在评价过程中还要以鼓励为主,不断巩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2.5 做好课堂总结,注重知识的巩固与衔接
在每堂课临近结束的时候,教师要及时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一个整体上的认识。此外,教师还要阶段性的帮助学生巩固、回忆已学的知识,让学生们做到温故知新,实现新旧知识的紧密衔接,将零碎的知识点更加系统化,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灵活性,让学生的思维更具开阔性。
3、总结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在推动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提高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效果,我们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要着力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要让学生充分享有课堂上的自导权,要实现师生的良性互动,要通过拓展性的任务培养起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建立系统化的评价体系,让教师能够及时、全面的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也让学生能深入地了解自己,更有针对性的提高自己的能力,要让学生建立起知识的整体框架,让他们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姜晓丽.关于提高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31):67-68.
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工作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初中阶段 信息技术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3.193
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技术越来越重要,新时代对“文盲”的判定已经不是不识字,而是不懂电脑技术。但在当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没有认识到这个问题,反而对信息技术教学越来越不重视,部分学校一周只开设一节信息技术课,有的学校甚至将信息技术课改成其他课程。另外不少学校的信息技术老师是由其他学科的老师兼任,他们的水平有限,对学生的疑问难以解决,教学质量不高。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最为重要的阶段,而学校缺乏对信息技术的教学,学生从初中毕业之后只懂得计算机的简单操作,而不懂得其他的操作,正是因为当前我国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很多学者、老师都对信息技术教育进行了探讨,本文根据笔者自身的信息技术教学经验,总结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
(一)对信息技术课程不够重视,课时被其他学科占用
社会的发展逐渐加快,网络技术的运用与普及已经是一个大趋势,对学生在学校的信息技术学习也理应重视,不让学生在从学校毕业之后对计算机、互联网一窍不通。当前我国初中教学中大部分学校都开设了信息技术课,但实际上信息技术课只是一个摆设,很多老师对信息技术课程不够重视,甚至很多学校没有专门的计算机老师。另一方面,由于学校的忽视,各学科教师开始“分割”信息技术的课时,一周只有一个课时的信息技术课被其他学科霸占,学生唯有的一周一次学习信息技术的机会也从此丧失。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信息技术在社会上逐渐成为热门,计算机更是成了很多人必不可少的物品,人们的生活、工作都可以通过计算机完成。因此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必须引起学校、老师的重视。
(二)教师队伍不够专业化,不能解决学生的部分问题
由于对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视不足,导致了很多学校没有专门的信息技术老师,所以也就出现了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即是由其他学科的老师兼任信息技术老师,当然,很多老师也可以进行信息技术的简单教学,但无论如何不能完全代替专业的信息技术老师。对于教材上的部分内容,兼职的老师未必懂,而一旦有聪明好学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了问题,兼职的老师却无法用专业的知识进行回答。一方面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多学生会认为自己的老师都不懂,自己也就不必认真学;另一方面,信息技术普及程度较高,学生无法在学校学到信息技术相关知识,在离开学校之后这部分学生在必须要运用计算机来处理一些问题时就会陷入两难,首先是计算机技术一窍不通,其次是部分工作必须在计算机上完成。
(三)师生缺乏交流
俗话讲“三人行必有我师”,尤其对于一门技术而言,“艺高者为师”,部分学生可能在家庭里就学过相关知识,也不乏信息技术方面极有天赋的学生,所以并不是由老师来进行讲课,老师就全部都懂,很多知识点可能学生掌握得更深刻,从而就有更必要在教学中进行师生交流。但在当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不知道和学生接触,或者是不愿意和学生接触,无论是哪一种情况,都会使得师生之间的交流较少,再加上信息技术课本来就少,老师上了一学期的课不认识班上的学生的现象十分常见,老师无法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只是埋头教书,却不管学生是否认真听讲或是能否听懂。
二、对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建议
(一)重视对信息技术的教学,增加课时
在当前初中教学中,应试观念还很重,对于考试的科目,老师自然认为是重点内容,而信息技术却没有纳入中考和高考计划中,所以信息技术也就变成了学生的一种课外兴趣。这就需要学校能够改变这种看法,在教学中注重信息技术的教学,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增加信息技术的课时。如果不能确保增加课时,也要能保证每节信息技术课都由信息技术老师来教授,而不是将信息技术课沦为其他学科的自习课。在大部分学校的教学计划中,信息技术课程都处在边缘位置,很少被学校、老师重视,在新世纪人们对于文盲下了一个新的定义,即不会使用计算机的才是文盲,这也从侧面表明了计算机技术的重要性,很多学生在从学校毕业后不会制作表格、不会制作PPT,更有甚者计算机的基本操作都不太懂。这不能认为是学生学习不认真,这是教育的失衡导致了学校对信息技术的不重视,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
(二)培养专业的信息技术教师队伍,对现有教师进行培训
教师队伍专业化不足将会制约学校的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即便学生对信息技术有浓厚的兴趣,学校也相对比较重视信息技术课,但缺乏专业的老师,教学效果不佳,教学效率无法提升。所以就有必要培养专业的信息技术教师队伍,引进计算机专业人才,这样对于学生的教学和学校的互联网管理都有一定的帮助。而对于非专业的或是专业程度不高的老师,学校可以采取比较宽松的处理方式,即对现有教师进行培训,使信息技术教师的的教学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三)师生互相交流,平等相处
师生交流的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部分内容老师不太清楚,可能会有学生了解相关知识,有助于教学的推进。二是老师多和学生交流,能够有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如果学生的信息技术太差,那么教师就应该适当调节一下教学进度,尽量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听懂课堂内容。信息技术课不同于其他学科的课程,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对技术的教学是关键,需要师生在课堂上多交流,分享学习信息技术的经验。另一方面,师生多交流,保持师生平等相处的关系,对于教学的有效性更加有利。
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工作总结范文第5篇
在平时工作中,将计算机信息技术引入初中音乐教育教学工作中,给音乐教师提供了巨大的帮助。然而实践中可以看到,因国内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起步较晚,较之于其他国家,还有很大差距,有许多工作需要进行总结和探索。在这个方面,寿光的音乐教师紧跟时代的教育步伐,将初中音乐教育与计算机信息技术整合在一起。
1 新时期初中音乐教学问题分析
对于音乐而言,中国的音乐可谓源远流长,音乐教学至少也有数千年历史积淀。早在奴隶社会时期,国内音乐教学已经非常盛行,古时期的乐官可进宫传授音乐技能。随着音乐教育的不断发展,与其他的一些学科相互融合,比如礼、乐、数、书以及御和射等门类学科,乐即为音乐教学。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音乐教育开始走向世界,与世界的艺术教育结合汲取营养,这对我国学生音乐教育的快速进步、缩短与先进音乐教育的差距,起了很重要的催化剂作用。但是,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西方国家的音乐教育早已实现信息化和网络化,各个学校都建立了资源丰富的信息数据库。音乐教学网站逐渐成熟起来,不同的教学软件制作越来越精致,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音乐教育的网络辐射面。受它们的影响,我国部分有条件的初中学校均已设立了本校的网站,教学效果非常的明显。作为初中音乐老师,实践中应当注意的是计算机信息技术给初中音乐教学带来的发展契机。完全可以通过互联网络,与发达国家共享音乐教育的信息资源,及时了解其他国家音乐教育的经验。
2 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加强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运用
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唱歌教学作为其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应当加强重视。实践中常采用电子设备、教师范唱等方式进行教学,该种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有效地适应当前的教学需求,学生已对这样的教学模式感到乏味或者厌倦。事实上,应当立足学生实际情况,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视听通感之作用,同时音、画结合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兴奋度。实践中可以看到,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即可将听、看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从而使唱歌教学质量提上去。
比如,在《小锣号》教育教学过程中,可利用计算机技术改变歌词的颜色,从而使乐谱动跳动起来,给学生感觉上的刺激,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再以葫芦丝教学为例,课程授完以后,应当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时间,将电脑和教学仿声乐器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制作不同形式的新乐谱,《月光下的凤尾竹》等,学生兴趣盎然,其效果是传统的课堂教学所无法比拟的。再比如在欣赏《我爱五指山》这首乐曲时,笔者借助计算机,动态地展示一副美丽的海南五指山图,片片云彩冉冉升起;远处群山绵绵,近处万泉河水流潺潺,几位少数民族姑娘正在河边玩耍戏水。学生同时进行听、唱和想,并以此来调动其学习主动性,使他们触景生情。
3 信息技术条件下的音乐教学模式
多媒体信息技术转变了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同时也对教师和学生的传统角色提出新挑战,教师的主要工作不再是传统意义上讲授,而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服务,为学生的学习准备和设计方案;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主动参与了知识的建构和积极地参加了学习组织活动。计算机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入当前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后,除固定时间学习外,还可以进入教师的空间里,在QQ群和微信群中通过积极的学习形成自己独特的认识。然后学生分组讨论学习,进一步加深对课程所涉内容的认识。这种多样化的评价方法,不仅表现为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而且表现为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不仅有小组内部的评价,而且有学生的自我评价。对于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条件下的教学与学习评价而言,其所强调的是过程评价,考试评价只是其中的辅评价,同时在此过程中师生之间也可以实现互动、引导、刺激学生继续学习和发展,以求达到教学的目标。同时,网络的公开性,有利于评价的公开、公正,教师、学生在具体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当努力、大胆地去尝试计算机信息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的教学实践,从而为初中音乐教育教学创造一个声情同步和声形并茂的美妙音乐空间。
4 结语
无论信息技术多么的重要,功能多么的强大,然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仍然只是初中音乐教育教学的一种辅教学手段和方式。多媒体信息技术应用实践中,一定要把握一个度,即合理、高效地运用该技术。若过分地依赖多媒体技术,过分地强调其带来的新颖性与动感性,则即是喧宾夺主,音乐教学活动也会本末倒置。过多地应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反而使教育教学显得非常的肤浅、华而不实,甚至严重影响了教育学习目标的实现。
在此需要注意的是,计算机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也对初中音乐教师自身的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对教师进行评价时,应当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单纯一式模式,教师除要具备教学知识理论外,还要掌握现代计算机技术和多媒体应用技术。作为新时代的音乐教师,学生教材的选择与编写、教师教案的设计与管理活动,都发生很大的变化。因此,教师应当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不断在实践中提高素质和业务技能,作一个合格的新时代音乐教师!
参考文献
[1]史洪敏.论信息技术在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学习:社会综合,2010(10).
[2]曹庆旺.多媒体背景下初中音乐课堂有效教学思考[J].教师,2010(33).
[3]于慧泳.让现代科学技术为音乐教学扬帆助航:浅谈多媒体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作用[J].快乐阅读,2012(6).
上一篇:初中健康教育总结{汇总5篇}
下一篇:初中作文期中总结{整理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