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AA范文大全网!

创业课程总结范文精选{精选5篇}

妙笔生花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本文共计18635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75分钟。

创业课程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校创业教育;现实困境;对策研究

创业教育是一种现代教育理念,它以激发受教育者的创新意识为教育目标,教授受教育者获取完整创业理论知识和掌握创业技能,从而最终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开拓型创业人才。高等院校创立并开展学生创业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意义重大,其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发掘学生发展潜能,明确学生就业方向,对于保障学生创业成功率,降低学生创业风险,对于改革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创业人员综合素质,拉动整个社会就业形势,增强国家创新能力,构建特色创新体系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试图总结目前我国高校创业教育中的主要问题,梳理并提出提升我国创业教育水平的实施策略和发展路径,以期为相关研究和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1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现实困境

1.1师资力量不足且缺乏创业经验

由于创业教育在我国推广的时间较短,目前我国高校从事创业教育教师的数量仍然较少,且师资来源较为单一,其主要特点为学历普遍较高,职称普遍偏低,兼职教师较多,专职教师较少,学院派的年轻讲师较多,具有企业从业经历和丰富创业教育实践经验的较少,此外,由于高校在人事管理制度上存在很多限制,引进具有实战经验的企业高端创业人才也同样较难实现,高校创业教育师资建设的这种不利局面,往往致使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只注重相关理论学习,而缺乏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往往致使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对学生普遍缺乏威信力和说服力,广大青年学子普遍缺乏创业热情,即便遇到一些创业机会,也不具备把握住机遇的创业能力。

1.2课程设置僵化,课程设计不系统

由于目前我国的高校创业教育仍未融入传统教育的主流,还无法获得与主流传统专业教育同等的资源、尊重和对待,因此目前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在课程设置上还较为僵化,还主要依托传统教育框架,其在课程的设置上仍以学年、学分、必修等课程为主,学生在创业教育中处于被动接受的位置,无法根据自身需要选择合适的课程内容和形式。在创业教育课程的内容上,目前各高校仍是以就业教育内容为主,缺乏对创业理论与创业技能等方面的涉及,在创业教育的形式上,目前各高校仍是采用书本讲授的单一形式,缺乏对创新实践活动的重视,此外,目前我国高校创业教育仍普遍缺乏课程体系建设和教育实践平台,不仅多数学生创业能力低下,创新精神缺乏,而且理论脱离实际、纸上谈兵现象严重。

1.3缺乏实践平台和实践体系建设

由于目前我国高校创业教育仍停留在理论研讨和实践摸索阶段,因此十分缺乏创业教育的实践平台,少数高校虽已建立起了学生创业项目孵化基地,但其实用性及利用率并不高,即使学生具有创业热情和意愿,但由于缺少针对性的创业实践锤炼,其创业成功的几率也不高。此外,目前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实践体系建设仍很滞后,各高校的创业教育目前仍主要以参加“挑战杯创业设计大赛”为主,不仅学生实践活动数量较少,而且形式也较为单一,缺少更深层次的创业实践活动必然导致学生对创业缺乏切身体会,必然不利于学生创业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因此,加强我国高校创业教育中的创业实践平台和实践体系建设仍将是我国未来高校创业教育发展中的长期课题。

1.4缺乏创业环境及社会支持

目前在我国仍然缺乏鼓励高校创业教育发展的环境和氛围,以政府为导向、以学校为基础、以社会为支撑的三位一体式的综合创业教育环境体系仍未形成,缺乏强有力的社会支持。首先各高校自身对创业教育就缺乏足够重视,主要体现在只注重传统理论讲授,不注重学生综合创业素质能力的培养。其次,对于高校学生创业教育,虽然国家在导向上总体是支持的,但各级政府部门在政策具体落实上却存在较大偏差,如相关政策多是文件形式,而不是形成法律法规;对创业教育的支持政策往往主体责权不清,且效率低下;中央的支持政策没有形成良性传导,在基层落实难、执行难、空头支票较多等。最后,政府、高校、企业及社会各方的协调机制仍未形成,针对高校创业教育的理论讲授、教育评价、能力培训、资金保障、税收减免、风险评估、实践平台及体系构建等仍未形成统一标准和范式,创建适合高校创业教育良性发展的社会环境仍然是任重而道远。

2针对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现状的对策和建议

2.1树立现代而多元的创业教育理念

在我国高校未来的创业教育发展中,应积极转变教育理念,应积极树立现代而又多元化的高校创业教育理念。针对传统教育观念,应取其精华,去其弊端,并在教育理念的不断转变中,努力营造积极向上的创业创新氛围。对于政府部门和高校,应加大对创业教育在师资建设、课程设计、实战培训、资金保障上的投入和支持力度,促进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针对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各高校应加强与政府、企业及社会各界的多方合作,应努力提升学生的创业意识、能力和素养。针对创业教育模式,应探索具有实效的教育方式与方法,应加大科研力度并加强相关学科建设,应努力促进创业成果转化。针对现代创业教育理念的树立和执行,高校决策者应狠下决心,应积极推动并引导全校师生广泛参与,应与全社会进行积极联动,充分利用各界资源,并对创业教育进行全面保障。

2.2加强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建设

在我国高校未来的创业教育发展中,应建设专兼结合、规模适中、以专为主、梯队合理、稳定长久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首先针对创业教育,各高校应该给予教师在经费、职称及年终考核等方面的政策倾斜,应鼓励理论与实践水平均较高的兼职教师转为专职教师,应搭建校外创业教育人才引进平台,增设校外兼职教师岗位,大力充实师资队伍并建立优秀创业教师人才信息库。其次,应大力加强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学科建设,并明确其学科地位,应在普通院校开设创业学本科专业,在“双一流”建设高校设置创业学专业的硕士和博士点,应大力培养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专业人才。最后,应多为创业教育的专职教师提供开阔视野及外出学习的机会,鼓励教师积极编写专业教材,积极参加业务经验交流和案例分享等。

2.3构建分阶段、多层次的创业课程体系

在我国高校未来的创业教育发展中,各教育部门和高校应积极调整,做好对创业教育课程的优化工作,应设置有实效、分阶段、多层次的创业教育课程。首先,应做好顶层设计,坚持学校统一的规划和指导,明确创业教育的办学目标和方向,构建分阶段、多层次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其次,应根据人才培养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能力与精神,应开设全校范围的通识必修课。第三,应针对不同学科专业的不同需求,为学生开设不同类型和形式的创业教育课程,通过将创业课程与本专业学习进行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创业课程的兴趣,增强其主动学习的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创业创新能力。

2.4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式方法

在我国高校未来的创业教育发展中,应坚持理论结合实践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应坚持“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总结理论”的原则,应以学生具备创业实战能力、创业创新精神、终身学习意识为目的。首先,应注重结合国内外创业发展形势、学生本专业特色及终身学习特点来开始创业课程,应注重其实用和实践性,应使学生切实感受到创业课程的实际价值,从而吸引学生主动学习。其次,应对创业教育的方式、方法进行改进,应创新教学方法,既注重理论学习,更要注重模拟演练和实操培训,应努力提高学生的创业实战能力,提高其日后开展创业的成功率。最后,应保证相关教师的福利待遇,努力保证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稳定,促进实现教师队伍的专兼结合,不仅要保证专职教师有干劲儿,也同样要为引进校外优秀师资人才创建平台。

2.5建立高校与社会各方的联动机制

在我国高校未来的创业教育发展中,应建立起一种高校与社会各方的联动机制。首先,应在高校内部建立至上而下的创业教育领导小组,由学校一把校长担任组长,应将校内各部门纳入其中,应明确分工、整合资源、理清责任与义务,应在校内形成促进创业教育发展的合力,应明确创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工作思路及教育方式等。其次,应构建分阶段、多层次、分步骤的创业教育教学体系,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对创业启蒙、理论学习、技能培训、实战演练、素质拓展、课程设计、企业合作等内容的全面覆盖。最后,应努力推动校地合作,营造有利创业教育发展的社会环境和良好局面,应充分整合校内外一切有利资源,并将政府、高校、企业及社会各方的努力形成合力,从而推进高校创业教育的向前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智慧.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5

[2]刘峄.中国高校创业教育发展现状与趋势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6

[3]刘益平,刘旭.江苏省高等院校创业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

创业课程总结范文第2篇

(一)教学内容

高等职业教育主要是为社会培养各行业所需要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强调教学内容要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工商管理专业应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现实社会企业所需要的,具有能运用管理理论和实践方法的专业技术人才。但是,由于高职教育的理论知识只需要“够用”就可以了,因此高职的课程教授的内容就成为本科管理类课程的浓缩。理论教学内容浓缩的同时实践教学的内容却没有增加多少。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

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要求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注重管理中实践问题的分析与解决,重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在很大程度上还在沿袭过去的课堂讲授模式,并且学生直接参与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机会较少。学生除了只能从书本课堂中汲取知识和经验以外,别无它途。这就造成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实践能力不够,只能“纸上谈兵”,却无法“脚踏实地”。

(三)成绩评定

我们国家传统的成绩评定是出张卷子考试(笔试),强调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记忆。在高校中也是这种方式来测试学生的学习成绩,学生为追求高分而死记硬背,造成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了重理论而轻实践的倾向。

(四)教学实践

从实践教学角度来说,高职院校主要是为社会培养专职应用型人才。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在现代高职院校中没有明显的体现出来,还是主要以课堂为主称为课内实训环节。这样跟实际工作还是有一定距离的,从而使学生不能直接地接触并意识到工商管理工作的珍重内容和意义。

二、高职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方法

(一)高职工商管理专业创业教育课程的实施

能否选择有效的方法和策略来实施创业教学课程,将直接影响到创业教育的效果。创业教育课程应当通过课堂教学、校园模拟、校外实践等多条途径来实施。

1.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最主要和直接的形式,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最有效途径。高职院在教学大纲中必须安排足够的课时来满足理论知识的传授,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授课形式,借助不同形式与内容的专业课教学,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创业意识及相关的知识与能力。在课堂教学时,可以以问题为中心,使学生对在现实中如何有效地进行创业交流与公关、如何提高在创业过程中的正确分析和判断能力、如何激发创业个体和创业团队的创新潜能、如何利用各种有效资源及如何制定商业计划等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明星企业的经典案例、成功企业发展历史、著名企业家传记等相关书籍、资料及网络电视视频等资源,来丰富学生的头脑,让学生把所学的抽象的知识和企业实际活动结合起来,达到夯实基础、学以致用的目的。

2.校园模拟

首先,学校可以通过创办创业论坛、提供创业项目顾问团、举办创业大赛等方式来营造校园创业氛围,实施创业教育。学生在创业作品的设计过程中,会综合运用各种知识,积累创业经验知识,培养创业能力。其次,可以鼓励学生在校办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比如承包、租赁校内的各种商店从事经营活动,如学生超市、学生书报亭、学生家教部等。最后,当条件具备时,可以在校园内设立“创业园区”,鼓励学生个人或合伙创办公司,学校为其创业提供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支持。

3.教学实践

工商管理专业在高职教育地实践环节,应结合专业特点,利用好校企合作项目,锻炼改专业学生地实践能力,不光在课内实训,更应该地在课外进行实训。比如,让学生分组去跟企业地销售人员推销产品,请企业主要部门负责人来给上课,讲解本部门如何工作和运转,模拟企业报表等。这样操作性比较强的课程安排,是学生们能够知识与技能相结合,既调动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也能更加深刻地使学生们掌握知识、熟练技能,也能更加形象地了解自己地专业和将来要从事地工作项目等。更主要地是让学生们觉得更加“接地气”,不是光学知识“高屋建瓴”地感觉了,也会是学生们更加喜欢自己地专业。

(二)案例教学法在开放教育工商管理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创业课程总结范文第3篇

(一)义乌地区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

2014年,义乌电子商务得到了快速发展,政府提出了“电商换市”战略,启动了电子商务人才培训“230工程”(2年培训30万人)。2014年底,全市各类卖家20余万家。在电子商务交易额方面,2014年,全市电子商务实现交易额856亿元,同比增长64%。其中,内贸网购交易额380亿元,同比增长118%;内贸B2B交易额125亿元,同比增长20%;外贸网购交易额107亿元,同比增长110%;外贸B2B交易额244亿元,同比增长16%。国内快递日均出货63万票,业务量位居全国城市第6位,国外快递日均出货25万票,其中在义e邮宝日均出货量1.3万余票,占全省57.64%,位列全国城市第4位。

(二)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创业情况

义乌职业技术学院建有大学生创业园、创业学院,开设了电子商务创业班、敦煌班、ebay班,为学生开展创业活动搭建实践平台。据不完全统计,目前95%的在校生有过勤工助学的经历,年收入2800余万元,1800余名在校生投身创业实践活动,年收入3500余万元,带动就业人数1000多人,80余名创业学生年收入达10万,有的在校生已成为百万富翁。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连年保持在98%以上,创业率连年居全国高校前列。因在网商培训与教学方面取得突出成效,学院获得“全球最佳网商摇篮”称号,并被省政府确定为“创业型大学”试点院校。

二、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网络营销课程改革实践基于工作过程的网络营销实训课程改革实践。

1.首先对义乌市场进行调研,分析出网络营销人才的能力需求状。

2.根据我们的调研,我们对义乌市网络营销人才的需求状况,作出了分析。

3.根据我们调研企业,我们把电子商务企业网络营销需要进行了总结并且匹配对应的课程民间。

4.细化到我们网络课程的改革,我们把网络营销课程分割为五个模块,针对五个模块,制定五个实训项目,模块一:市场调研(寻找货源、主打产品、产品诉求点);模块二、淘宝网网络搜索引擎优化(SEO)(了解淘宝网规则、关键词优化、页面优化);模块三、网络推广方式”旺片天下“(论坛、微博、博客、购物分享等);模块四:淘宝网推广的免费工具的使用(天天特价、淘女郎、试用中心、新品);模块五:淘宝网收费推广工具的使用(直通车、阿里妈妈、站外广告等)

三、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网络营销课程改革的经验总结

1.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改革

重点是对接人才市场需求,用真项目来训练学网络营销的能力。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网络营销课程改革,以义乌市人才需求为着眼点,通过对企业的人才需求情况调研,然后划分网络营销课程的能力要点,通过要点规划实训项目,在淘宝网店实战中历练网络营销能力。

2.依托大学生创业网店

创业课程总结范文第4篇

1.1项目化专业课程教学与创新实践理念相结合

项目化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创新实践”的教育方式,能否对学生今后创新创业有指导意义呢。以艺术设计专业最重要的课程之一———展示设计为例,在展示设计课程的教学中,进行展示设计师成长项目训练,通过将专业课程项目化融入“创新实践”教育方式,以本校每年召开的工商模拟活动展示摊位设计为载体进行,让学生进行“真枪实弹”式的实践。首先,在课堂上教师分析一些优秀的展示设计实践案例,提高学生的审美修养,激发学生浓厚的设计兴趣。其次,理论结合自己多年的设计师工作实践经验,与学生互动交流、探讨设计,开发一些“兴奋点”,慢慢开启学生的创作灵感,让学生理解设计的创新理念。再次,项目化教学,主要通过将学院的工商模拟市场活动展示摊位设计项目作为研讨与学习的主题,结合本学院的整体形象设计不同方案,指导学生有计划地、主动地研讨专业课的基本内容,获取知识、训练技能,从而形成能力。课后,要求每个学生给学院提供展示摊位设计稿,由学生互评,然后老师点评修改,学院相关部门给出反馈意见,学生还需按照学院要求进行设计作品完善。最后,设计整理出一套展示设计方案并写出设计总结。这种根据一个真实项目为主的教学方式,被称为项目化教学,使学生能够真正明白展示设计要与企业的品牌文化、企业的风格定位、价格定位、销售渠道、市场进行有目的的结合,使艺术性和实用性能够很好地融合,提升设计能力,这也是培养展示设计师的快捷通道。

1.2项目化专业课程教学与创业理念相结合

专业教育渗透创业理念。如何在专业教学中渗透创业教育的理念和创新的教学内容。如何引导学生在第一课堂接受创业思想,形成创业思维,树立创业意识。再以展示设计课为例,在教学内容上,展示策划和市场定位,添入校园创业者的内容。以本院工商模拟活动展示摊位为载体,让学生以创业者的角色来做出展示策划和创业方案,以小组为单位,同学们个个踊跃发言,课堂气氛活跃,从“市场———价格———活动详情———盈利模式”等内容上,大家都提出了详细的方案,与学生互动中教师简要讲述规避风险达到创业成功率的知识,并评出优秀方案。以这种方式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理解创业理念,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同时也让专业教学充满创新性和灵活性。

1.3考核模式的改革

根据课程特点,实践性强的课程可结合多种考核方式,同样能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掌握技能的能力。例如,展示设计专业课就是以大作业的形式进行期末考核,通过完成整套设计项目,来检验学生对课程的核心技能掌握情况,对学生的评价更加客观。

2“创新创业理念”与实训教学的结合

创业课程总结范文第5篇

摘要:在高等体育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对于提高我国体育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增强体育专业人才就业市场竞争力和拓展高等体育院校生存发展空间。吉林体育学院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其发展经验主要有构建“一体四课堂”课程教育体系、培养“在校兼职生”社会实践能力、打造“双师型”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和实施“弹性学分制”人性化管理制度等措施。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改革;高等体育院校;人才培养质量

1研究背景

当前高等体育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过于强调运动知识传授和专项技能提升,忽视了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精神的发展与提高,这种片面的人才培养方式不能满足体育人才市场的现实需求,也与素质教育和核心素养的育人目标相背离。遵循科学发展观的规律并结合社会发展的时代背景来审视当前高等体育院校人才培养的科学内涵,依据体育产业经济发展现状及体育学科人才培养特色制定课程体系,开创符合体育专业大学生专项特长和学科特色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对于培养高素质的体育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2高等体育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

2.1培养高素质的体育专业创新创业人才随着体育产业的国际化与体育领域的细分化,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各领域专业体育人才已成为高等体育院校人才培养的当务之急。通过在高等体育院校开展学生创业和就业能力的教育,培养创新意识浓厚、追求卓越品质的优秀体育人才,帮助具有运动特长的体育院校大学生在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中找到自己的专业发展立足之处,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和生存价值。既使他们在非体育领域工作岗位上,也能够发挥出体育专业人才所特有的拼搏勇气、竞争精神和协合能力。

2.2增强体育专业人才就业市场竞争力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必须要着眼于社会发展方向和人才市场需求,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要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学生走向社会后也要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就业潜力。当前体育院校大学生基本能够完成在校学习任务,但在就业市场竞争中,还有一大部分学生没有充分发挥出自己的专项技能特长和体育生的进取竞争精神。在体育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帮助学生敏锐地洞察体育市场发展讯息,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开展创业实践活动,实现一个学生创业、满足十个学生就业的发展目标,激励更多的学生主动参与到创新活动中。

2.3拓展高等体育院校生存发展空间随着人们对教育投资的理性认识,家长和学生对报考大学的选择和分辨能力越来越强,未来大学的招生数量、生源质量和校间竞争会越来越激烈,抢生源、争人才的招生大战局面也会愈演愈烈。高等体育院校要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努力在构建自身优势、发挥专业技能特色、强化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下功夫,通过对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使更多的体育专业大学生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发挥自己在体育专业技能特长方面的就业优势,让学生有更好的就业能力和创业实力,用学生在人才市场就业竞争力和社会生存较强适应水平等实力来征服和吸引更多的学生投入到体育教育事业中,也为高等体育院校获得更好的生源质量提供坚实保障。

3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丰硕成果吉林体育学院(以下简称“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教育工作,强调把学生的创新和创业精神培养与运动技能的提高置于同等地位,以实践能力强、思维灵活新颖、有较强的开拓精神和创业意识为体育人才培养目标,以科学的创新创业教育理论建设为主体,指导创新创业教育“四课堂”育人全过程,构建了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高等体育教育新体系。近些年来,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明显提升,国内创新创业大赛屡获佳绩。首先,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理论建设研究成果突出,《创新、创业与创优教育的系统化构建实施策略研究》在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中成功立项研究、《我国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获第五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其次,学校大学生在科学创新竞赛活动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在全国第十三届“挑战杯”竞赛活动中荣获大赛一等奖,在第十一届iCAN国际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三等奖。另外,学校学生在吉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业大赛、吉林省“创青春”大学生创业大赛等创新创业类比赛中屡获佳绩,目前在全国体育类院校中创新创业竞赛成绩名列前茅,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

4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改革策略

4.1构建“一体四课堂”课程教育体系新时代的发展召唤新型体育人才,高等体育院校要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作为长期坚持的办学思想长抓不懈。学校在体育人才培养过程中一直秉承技能提高与素质提升同等重要的教育理念,探索出“一体四课堂”的课程教育体系。“一体”是指以创新创业教育理论建设为主体,从学校管理制度顶层建设和人才培养目标体系设置等环节融入创新创业教育思想,在学校制定的中长期发展规划、相关条例管理办法中深入贯彻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指导思想;“第一课堂”是指构建“创新创业素质模型”的课程体系,在专项技能教学中将技能训练与创业教育有机融合,覆盖学生知识学习、技能提升和实践能力发展的全过程;“第二课堂”是指开展专家讲学、创业品牌等校内社团活动,通过内容丰富的大讲堂、大课堂等创业教育第二课堂,吸引有创新精神和创业意向的大学生参与,激发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创新动机和创业热情;“第三课堂”是指创建基地、企业和赛会三位一体的校外实训平台,组织学生到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开展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体育活动社会实习机会,帮助学生拓展创新视野和积累创业经验;“第四课堂”是指打造互联网时代的网络教育课堂,迎合互联网普及的时代发展需求,成立“大学生线上创业”产业园,定期开展“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培训活动,全面发展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

4.2培养“在校兼职生”社会实践能力在高等体育院校的学生群体中有这样一部分学生,他们利用自己所学专业或个人运动技能特长,在校学习期间就兼职从事专项技能教练、健身健美教练、运动健身营养师、社区体育指导员等工作,这部分学生就是“在校兼职生”。这类学生能够充分将自己所学专业或个人技能特长与当前社会实际需求相结合,在学生阶段就步入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展现出较高的就业竞争能力并取得较为理想的工作业绩。对于高等体育院校中“在校兼职生”这部分学生,学校必须高度重视和重点培养,帮助学生解决就业和创业实践中遇到的困难。同时,学校也要加大教育和宣传力度,通过个人讲座、团建活动、一对一帮扶、社团活动等形式,为那些有兼职意向的学生搭建沟通和交流的平台,帮助他们解决心理的困惑和行动的障碍,形成敢于兼职、勇于创业、积极进取的文化氛围。

4.3打造“双师型”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在高等体育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首要任务就是打造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作为主讲创新创业课程的教师,至少要有两年以上的社会实践经验或研修管理学科的专业课程,教师只有具备了丰富的创业实践经验,才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创新意识和创业实践,将生动、直观的教学案例引入到理论讲授课堂,有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践,更有助于学生在实践操作中高效解决实际困难。同时,还可以通过校企业合作的教学模式,聘请企业、行业中优秀的创业成功人士讲授实践课程,弥补高校体育教师创业实践知识不足的教育短板。

4.4实施“弹性学分制”人性化管理制度建立弹性学分制的教学管理制度是完善就业创业教育和培养优质体育人才的重要保障。体育院校可以在不降低学业要求的前提下,对有创业活动的大学生开展弹性学分制的管理办法,允许学生适当延长学业年限或短期休学制度,学生在完成学校规定的必修课学分制后,可以根据学生创业情况、帮扶程度和社会影响水平而增加校外学习实践学分。学生还可以根据个人兴趣爱好选择不同方向的选修课程,或依据自己的创业需求调换研修专业。只有这种开放的教学管理体制,才能够全面调动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学习的积极性。

4.5建立“长效反馈机制”就业跟踪调查高等体育院校要通过多种途径定期追踪调查毕业生在就业、创业岗位的工作情况,通过建立稳定的、畅通的、长效的信息反馈机制或人才交流平台,让学校相关教育管理部门能够及时、全面、系统地了解和掌握学生在毕业后的工作表现和综合素质。学校教育主管部门也要认真分析和总结学生在毕业生工作岗位上出现的不良表现,深入分析学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知识缺失、教育短板和实践培训不足等问题,并以此作为学校修定培养目标的参考依据,根据当前体育事业发展需求和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及时调整人才培养过程,逐步构建和完善体育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

创新创业教育探究2

作为推动经济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创新创业是我国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而大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丰富,期望展示才华、实现发展突破,是创新创业的主力军[1]。但是我国一直存在大学生创业率以及创业成功率“双低”问题。有研究显示,大学生在进行创新创业时最为突出的制约因素是高校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2]。目前,许多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方法单一陈旧,师资力量以及配套设施都不能满足现实需求。创新创业教育是大学生参与创业活动的基础,只有高质量的教育才能使其创新创业能力得到提升。本文就如何改变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进行综述。

1创新创业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做好创新创业,首先要明白其内涵。创新是指一种新的,与产品、服务、设备、系统、政策或程序等相关的想法、行为或发明。创新涉及将创意、草图或模型转化为产品、服务、流程甚至是业务,从而产生价值或者有人愿意为之付费。创业则是一种基于价值观和行为的哲学与决策过程,其特点包括创新性、主动性、冒险性、自主性、竞争性和进取性等。同时,创业还反映了一种意愿,即愿意突破现实,根据环境中的早期信号采取行动、接受不确定性和风险,在严苛的竞争环境中拔得头筹。创业更倾向于依赖研发投资、创新思维与技术,因此创业为创新提供了良好的萌芽环境[3]。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综合教育活动,它基于教育学和创造学的基础理论,旨在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素养,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增强其以自主创业为主的创业理念[4]。其教育形式不局限于传统的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多样、教育素材丰富,可以根据教学环境和学生需求进行多种教学设计[5]。因此,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具有先进性、实践性、灵活性及系统性的特点[6]。

2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近年来,许多高校对大学生进行了创新创业教育,更加重视学生创新思维的开发和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不仅提升了学生的整体素质,而且促进了一些学生就业。尽管如此,在高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依然存在着“痛点”。

2.1创新创业教育环境有待改善首先是高校没有把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放在应有的高度,并且对其理解存有偏差。例如很多高校只是将创新创业教育看成是一种辅助教育而非必需教育;很多高校仅对毕业年级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或针对其具体就业进行简单指导;有的高校将创新创业等同于动员学生开店、创建公司或者是送外卖快递等,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只是少数教师需要考虑的事情[7-8]。其次是高校创新创业实践基地设施落后,无法满足学生创业需求。许多高校都有创业园、孵化基地和实践平台等,但因为高校缺乏财力、物力等因素,这些平台的作用仅限于给学生提供一个活动场所,尚缺少学生所需的完备的创新创业硬件设备[5]。最后是许多高校缺乏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目前高校的创新创业教师大多由本校的专业教学教师或者管理人员担任,缺少创业基础知识和实践经验,且其创业知识仅仅处于理论阶段或照本宣科,知识结构单一,没有实际感悟,这都限制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与思维的培养[7]。

2.2大学生未正确认识创新创业目前,我国大学生大多数还不能全面且正确地理解创新创业。这是因为受我国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当代大学生在经历了各级升学考试后,习惯于被动接受试卷中涉及的知识点,而不是主动去思考,这使得学生不会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及解决问题,进而缺乏创新精神,消极对待创新创业。学生最终都是在就业难的背景下迫不得已被动创业,自主创业只是一条他们最终“被迫”走上的道路[7]。而这种情况下所谓的“创业”也是在市场利益驱动下进行的,存在一定的不稳定性。大学生未正确认识创新创业,还表现在其创业想法过于简单、激进和理想化,缺乏跨专业知识,尤其是企业管理、法律常识、市场营销、财务等知识,对创业分析片面,难以适应市场化需求[9]。

2.3高校课程设置限制了创新创业教育我国大多数高校仍缺乏完整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将专业课成绩看作是衡量学生能力的唯一标准,弱化甚至忽视创新及实践能力培养。这样的课程设置会让学生认为掌握创业或者其他技能没有用,更加遏制了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发展。而在部分设置有创新创业课程的高校,其课程内容陈旧、趋于形式化,缺乏创业实践能力培养,导致大学生的思维得不到拓展,缺乏相应的创新能力。有些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仍以就业教育为主,学生缺乏对创业的深层了解,不能满足培养全面发展型创新创业人才的需要[7-10]。

3合理优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质量,首先要将高校教育的主体建筑建好,即确立教育模式的这个大型框架。我国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才刚刚起步,许多高校尚缺乏行之有效的教育模式,但其中也有些高校教育模式特点鲜明,教育效果显著。目前,许多国外高校有成熟的或者已具雏形的教育模式可供参考,我国高校也有创新创业教育成功的实例。例如我国上海交通大学,在2010年成立了创业学院,并用“一体两翼”模式推动本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发展。“一体”即以创业学院为主体,“两翼”即面上覆盖与点上突破。其具体表现为创业学院针对具有创业想法的学生进行创新创业课程培训,加强其创业精神与创新意识培养,举办各种创业大赛,培养其实践能力,做到面上覆盖;而后针对其中表现突出的学生,再进行更为专业的指导,做到点上突破。如此一来,可以极大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成功率[11]。又如黑龙江大学,采用了以创业实践基地为重点的教育模式。其基地不局限于校园,多为各地市的龙头企业或者校友企业。通过依据各企业的不同属性,定期组织相应专业的学生去实地考察,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12]。清华大学,采用知识技能与创新创业有机融合的模式,分专业、分层次地将创新创业选修课与实践课融入专业教育中,使学生既学到专业知识又提高了创新能力,这也是目前国内许多高校认可的模式[13]。另外,在具有良好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美国,已经建立起3种比较成熟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即聚集型、磁石型、辐射型模式。聚集型模式的代表性大学为哈佛大学,他们以学院教育为主,在学生入学之初便对其进行严格的筛选,而后根据不同类型的学生提供针对性极强的专业教学培训并有独立的资金支持,以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率[11]。磁石型模式即学校将所有的技术与资源集中在统一建立的创新创业中心,以此为中心开设面向全校学生的课程,吸引不同专业学生参与其中。这种模式最大的特点是具有普适性与开放性,能较好地满足高校内不同专业学生的需求。同时它也是最为普遍的一种创业教育模式,百森商学院、麻省理工学院等都采用了这种模式[14]。辐射型模式最具代表性的大学为康奈尔大学,该模式即高校成立一个专门负责创新创业的组织,与学校共同管理全校的创新创业事务,然后动员全校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创新创业。其最大的特点为重视教师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贡献,让教师参与创新创业,避免其对创业纸上谈兵,让其真正有创业经验与实践能力去带动学生,从而提高学生创业成功率[15]。

4构建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对策

在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过程中,还需要高校与学生共同努力。高校更应针对目前常见的师资力量不足、课程设置欠妥、创新创业平台设施落后等问题做出改进。

4.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科学设置课程高校应培养以专职教师为主、兼职教师为辅的创新创业教育团队,鼓励教师走出课堂、真正参与创业实践,力求打造一支既有较强的教学科研能力,又有创业实践经验与能力的“双能型”教师队伍。只有这样的“双能型”教师队伍才能避免纸上谈兵,真正将创新创业知识与经验内化,更有利于指导学生成功创业[16]。高校还可聘请相关社会专家、企业家或成功创业人士担任讲师或者顾问,辅助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这些创业人士历经创业过程中的艰难险阻,对创业有着切身体会,将他们的经验传授给大学生有利于后者在创新创业时少走弯路[17]。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高校需要将其真正纳入大学生教育体系,并在专业教育中融入创新创业元素。高校可以设置相关的创新创业必修课和可供学生选择的选修课,使学生的专业知识与创新创业知识相互补充、相互融合,以此来增强其创新创业能力。高校还需要把创新创业中所需的法律、营销、企业管理等相关内容纳入创新创业必修课中,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创业环境[18]。

4.2大学生明确自身定位,强化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大学生需要正确认识创新创业,培养良好的创业能力。在培养自身创业能力的过程中,大学生应当制订合理的计划,做到全方面、多视角、全过程地锻炼。学习时,大学生既要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也要注重人文知识的学习,知道如何获取商业信息、博得客户以及市场认可。要证明自己的创业能力,大学生应投入到创业实践中,如利用课余时间打工、尝试申请创业项目加入大学创业园等[19]。此外,大学生不能急功近利,要理性看待社会中的创新创业热点,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创新创业方向,切莫盲目跟风创业,否则只会白费自己的时间与精力。创业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具有极强的社会性,大学生要认清社会状况,学会与志同道合的团队一起合作以及积累人脉资源,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创业成功率[20-21]。

4.3完善高校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平台能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进行有效的组织和管理,给大学生提供创新创业指导,形成一种课堂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的高质量教育机制。该平台建设的目标在于打造一个获取信息的渠道和相互交流的平台,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热情,促进其创业成果转化,提高创业成功率[22]。一个完善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平台应该包括4个部分:基础设施、仪器设备、信息平台、校园平台。基础设施即实验室、实践基地、孵化平台等,是大学生进行创新活动的场所。基础设施也可用于进驻创业项目,给学生带来创业灵感,提供创业方向。仪器设备是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必备设施,国家也正积极出资为各大高校购买实验设备,高校要把握机会,力求为学生打造一个功能完善的平台。信息化是时代趋势,网络可以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海量的信息资源服务,同时电子商务也是一个潜在的学生创业点。因此,信息平台也应该是高校的建设目标。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也需要有良好的校园氛围,即构建校园平台。高校可以创建与创新创业相关的课程平台、校园文化活动平台等,通过在其中宣传政策动态、展示创新成果等,让学生不断获取前沿的创新想法,从而潜移默化地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23-24]。

5总结

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尚未成熟,教育模式相对模糊,教师水平与平台建设不能满足人才培养需求,课程设置缺乏合理性,这都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查阅文献,总结了上述问题的解决方案,希望对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起到参考作用。创新创业既是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也是高校人才教育体系的建设方向。创新创业型人才关乎我国的创新水平和国家竞争力,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如何能够与时俱进、永葆活力是时代的重要课题,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也需要不断改进。

创新创业教育探究3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也在持续发生着变化。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后,教育水平的全面提升导致人才市场的供需关系相较过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济结构的不断丰富,崭新的人才需求不断出现,与此同时社会就业压力却进一步增大,劳动者技能与岗位需求不适应、劳动力供给与企业用工需求不匹配的结构性矛盾将更加突出[1]。这是人才培养理念落后于经济发展速度而产生的错位矛盾,在这种就业矛盾的背景下,我国的人才培养理念需要逐步改革,不断适应社会的客观需求。为此,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关于人才培养机制改革的政策与措施,要求高等职业教育必须以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为教育目标,以社会需求为基础,培养能够适应当下经济形势及经济结构的复合型人才。本文以兴才学院研究为样本,以国家关于培养高职学生“双创”能力的目标为导向,旨在总结出高职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一般规律,为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1关于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

1.1概念界定及研究框架关于创新创业教育,针对不同的维度、不同的方向,学术界有不同的概括与总结,其中“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引导高等学校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内容和教学方式,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紧密结合,实现从注重知识传授向更加重视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转变,提高人才培养质量”[2]的概念总结得到了多数学者及教育工作者的认同,本文同样以此概念为基础,研究高职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中的一些普遍规律和现象。本文在研究过程中,以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现状、国家政策、教育理念、具体措施、问题不足、实践建议为基本框架,以兴才学院的创新创业实践为样本,多维度、多角度地总结与归纳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的普遍规律,并提供一定的参考建议。

1.2研究样本及数据整理本文以兴才学院近年来关于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思路与措施为基本研究样本,包括整体思路、具体措施、问题不足等方面。结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和《福建省教育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十六条措施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分析与研究高职关于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实践经验。在数据方面,以兴才学院创新创业教育成果数据及国家官方统计数据为主,辅以其他来源的数据,综合反映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普遍情况,力求客观、科学地分析当前背景下我国高职关于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问题,并总结相关经验,为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经验与思路。

2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概况及特点

2.1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概况进入21世纪以来,全国各地的高职创新创业教育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2014年李克强总理在第八届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此后国家先后发布了一系列关于推动社会创新创业发展的相关措施,特别是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颁布之后,我国高职的创新创业教育有了深度变革,进入了全面发展阶段。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成为高职教育的重点内容。

2.2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创新创业作为当下高职教育的重要内容,是一种从实践出发的应用型教育,在相关政策的推动之下发展迅速,但是就目前的发展情况而言,我国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并且呈现以下特点:(1)以政策为主要推动力量,缺乏内部驱动力。在我国,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发展与实践时间并不长。现阶段,我国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依然是以国家及当地政府政策为主要推动力,高职学校及高职学生主动参与创新创业改革的内部驱动力有限,很多学生未能从本质上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和意义。因此,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缺乏足够的内部驱动力。(2)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认知不准确。高职创新创业与高职学生就业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但是创新创业教育不能完全等同于就业教育。目前部分高职院校及从业者,普遍将高职创新创业教育认为是对学生的就业教育,影响了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同时还有部分人员对创新及创业的理解狭隘,将创新等同于科技创新,创业等同于自己创办企业,束缚了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的健康发展。(3)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创新性不足[3]。高职创新创业教育主要以模仿为主,通过研究福建省30家高等职业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措施,发现其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措施相似度较高,创业大赛、校企合作、创新创业课堂是被30家高职院校运用最广的方式,而创新创业教育的创新实践内容相对不足。

3兴才学院创新创业教育的具体措施分析

厦门兴才职业技术学院,根据自身特点,近5年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进行了大量实践,尤其是在制度建设、课程体系、大学生众创空间等的模式探索方面,进行了有效的探索。

3.1兴才学院简介及发展概况兴才学院是核准并纳入全国统招计划的高等职业院校,是厦门特区成立以来第一批成立的民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经过38年的发展,已形成涵盖教育、信息、机械、艺术、建筑、经济、管理、医护等多门类特色高职专业27个,在校学生规模已达到7000多人,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已形成较好的教育品牌。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厦门兴才职业技术学院进行了大量实践,尤其是在校企合作的模式探索方面,对于高职创新创业教育而言,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3.2兴才学院创新创业教育的具体措施分析

(1)建立有针对性的管理制度,增加学生参与的内部驱动力。学生作为学院创新创业教育的参与主体,其参与程度及质量直接决定着创新创业教育的整体质量。对此兴才学院建立了有针对性的管理制度,以促进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教育的积极性,其中以学分奖励制度、弹性学制、职能部门考核制度为主要内容。根据学分奖励制度,在创新创业比赛中,取得突出成绩的学生,最高可以获得9个学分的奖励和转换。而在弹性学制中,因创新创业等原因可以申请延长学习年限到8年。

(2)打造以创新创业为核心的新型课程体系。“3+X”课程体系是目前兴才学院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3门公共课即《大学生职业规划》《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大学生就业指导》,分三个学期完成。在此基础上以学院各专业教育目标为基础,设立特色3+X创新创业专业课程。比如,经贸学院将《企业沙盘训练》为工商、市营专业创新创业必修课,将项目管理等创业技能、企业经营类课程嵌入到专业课程中。

(3)以大学生创业园为载体,强化创新创业实践。高职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以实践为出发点的教育。因此兴才学院通过“兴才智谷”特色大学生创业园的建设,为学院学生提供创新创业平台。目前,兴才智谷累计入驻项目35个,其中27个项目已注册公司或个体工商户,获得投融资的企业3个。同时,学院通过建立实验室、工作室及发展校企合作等方式,为创新创业项目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机会。

(4)打造完善的创新创业保障体系。目前兴才学院为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顺利开展建立了一个完善的保障体系。学院投资200万元建立创新创业基金,保证学院各项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能够从“理论”变成“实事”。为了让创新创业活动更高质量地开展,学院将创新创业的典型案例进行汇编、分析与总结,为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开展提供了参考,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其创新创业的信心。同时选派上百名专业教师参加各类创新创业教育相关培训,打造了一支较为优秀的创新创业师资队伍。

(5)以赛促教,不断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学校积极组建团队参加各类大赛,组织上百个项目参加厦门市优秀创新创业项目入库申报。每年的参赛项目数量从2017年的300多个项目参赛,到2024年参赛数目达到1013个,总体创新创业项目数和参赛人数大幅度提高。通过大赛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不断提升学生的路演水平、语言表达、沟通能力等,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3.3兴才学院创新创业教育的成果近3年,“一体系两载体多平台”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共计使近万余名学生受益,学生创业就业质量不断提升,不断深化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发展,学校近3年获得国家机械行业创新创业大赛金奖5个,省级各类创新创业大赛金奖3个,市级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1个,竞赛成绩突出。学校毕业生就业综合竞争力不断增强,初次就业率始终在90%以上,年终就业率在98%以上。调查数据显示,用人单位满意比例均在96%以上,对毕业生综合素质和专业知识评价较高。

4兴才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经验借鉴

通过分析兴才学院创新创业教育的具体措施及所取得的成果,再结合当前形势下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可以得出以下经验:

4.1客观分析与认识现状,有针对性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兴才学院基于我国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尚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这一客观事实,认识到目前各职能部门、二级学院及学生对创新创业方面的认知有所不足,才能有针对性地建立上下一体化的管理机制及管理制度,充分激发参与主体的积极主动性,提升创新创业教育的整体质量。

4.2运用切实可行的激励制度,提升参与主体的内部驱动力创新创业教育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参与主体的重视与参与。在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措施的同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能够充分提升参与主体内驱力的激励制度,将创新创业与参与主体的实际利益相关联,让参与主体在当前背景下自发、自主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效地参与创新创业的教育工作。

4.3在借鉴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做好创新高职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复杂的教育工程,充分借鉴先进经验是提升教育质量的有效手段。但是不能完全机械照搬,要根据自身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措施特色创新。以兴才学院为例,学分奖励制度就是在充分借鉴其他高职学院相关制度的前提下,根据自身特点进行了改革和完善,建立起了具有本校鲜明特色的学分奖励制度,取得了良好效果。

4.4要重视创新实践,充分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高职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一项以实践为依托的教育工程,是以实践促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崭新教育理念。所以加强实践训练是保证其长效发展的关键。兴才学院正是在重视创新实践训练的基础上,加大了对实践保障的投入,并且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大学生众创空间等方式为创新创业改革和学生实践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机会。

5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建议

5.1充分结合工业智能化的发展趋势,培养复合型智能制造人才智能化、数字化是未来工业制造业的主要发展趋势,大力发展制造业,完成传统工业的优化升级转型也是我国“十四五”规划的主要内容之一[4]。因此高职创新创业教育要以市场实际需求为基础,重点培养复合型的智能制造人才。目前一二线城市的工业智能化、数字化改造已经在高速发展,未来五年之内,三四线城市的工业智能化、数字化变革也会全面开始,人才需求量将不断增大,因此具有复合能力的智能制造人才是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的重点培养目标。

5.2缩减专业数量,集中力量做好重点专业的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转型,技术类人才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大,因此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整个教育体系中所扮演的角色也随之愈发重要起来。未来五年是高等职业教育高速发展的重要时期。目前大部分高等职业院校在专业设置上以“全”为实力象征,特色不鲜明,定位不准确[5]。但是未来的高等职业教育将是重点品牌专业的竞争,而创新创业教育也将全部集中到高等职业学校的重点品牌专业范围内进行[6]。因此高等职业院校应提前做好规划,明确发展特色,树立重点品牌专业,集中更多的优势资源,有针对性地做好创新创业教育。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批转促进就业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2(5):34-42.

[2]习近平: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EB/OL].[2024-02-25].

[3]黄东升,戴俊.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调查研究[J].中国冶金教育,2024(2):103-106,111.

[4]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课题组,史丹.“十四五”时期中国工业发展战略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24(2):5-27.

[5]王志伟.论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专业建设[J].教育与职业,2024(4):34-40.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