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AA范文大全网!

出纳岗位实训总结{2024年最新5篇}

风中追忆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本文共计18455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74分钟。

出纳岗位实训总结范文第1篇

一、建立与会计岗位分工精细化相适应的单项会计实验体系,提高受训者的岗位意识和岗位适应能力

二十一世纪的社会分工呈现出两个明显特征:一是行业分工越来越细;二是岗位分工越来越细。会计行业亦不例外,会计岗位的分工呈现出精细化的特征。财政部有关文件中将会计岗位划分为负责人(主管)、出纳、财产物资核算、工资核算、成本费用核算、财务成果核算、资金核算、往来核算、总账核算、稽核、档案管理、会计电算化和管理会计共十三个岗位。单项会计实验要体现仿真性,必须突出会计岗位分工,体现会计岗位特征,使学生熟悉各个会计岗位的业务流程,掌握各个会计岗位的业务技能。所以单项实验内容和流程应当是:(1)会计基础;(2)出纳岗位实验;(3)往来会计岗位实验;(4)存货会计岗位实验;(5)资产会计岗位实验;(6)收入与利润会计岗位实验;(7)会计报表岗位实验;(8)工资会计岗位实验;(9)费用会计岗位实验;(10)成本会计岗位实验;(11);涉税岗位实验;(12)财务分析岗位实验;(13)审计岗位实验。注:由于单项会计实验必须与会计理论教学课程同步进行,因而单项会计实验必须兼顾到教学进度安排。考虑到《成本会计》和《纳税实务》的开设均在《财务会计》之后,故将其相关岗位的实验放在比较靠后的位置。

各岗位实验内容及目的是:

(一)会计基础部分

实验内容包括: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记账凭证的填制和审核,日记账和明细账的登记,记账凭证汇总表的编制。

实验目的:初步掌握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编制和审核记账凭证;编制汇总记账凭证;登记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登记各种明细账和总账;结账与更正错误的基本技能。

(二)出纳岗位实验

实验内容包括:开设和登记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保管和签发支票,办理支票借用及报账,库存现金管理,填制结算凭证,办理日常转账结算,办理与银行的各种业务往来,办理各种报销业务,保管各种有价证券、印章、空白支票和空白收据,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实验目的:全面熟悉出纳岗位的基本职责和业务流程;掌握货币资金核算的内容和操作技能;了解货币资金管理制度及其有关规定。

(三)往来会计岗位实验

实验内容包括:开设债券债务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根据发生的往来业务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编制科目汇总表,登记债券债务总分类账及明细分类账。

实验目的:全面熟悉往来岗位的基本职责和业务流程;熟悉各种应收、应付款项账务处理方法和操作技能;了解各种债权、债务的确认标准。

(四)存货会计岗位实验

实验内容包括:存货的验收、入库、发出的计价、核算,存货的清查。

实验目的:全面熟悉存货会计岗位基本职责和业务流程;掌握各种存货业务核算方法和操作技能;了解存货业务有关规定和管理办法。

(五)资产会计岗位实验

实验内容包括:固定资产取得的核算,无形资产取得的核算,固定资产折旧的提取与核算,无形资产摊销的核算,固定资产改建扩建和修理的核算,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处置的核算,固定资产清查的核算。

实验目的:全面熟悉资产会计岗位的基本职责和业务流程;掌握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核算方法和操作技能;了解资产核算和管理的有关规定。

(六)收入与利润会计岗位实验

实验内容包括:主营业务收入的确认与核算,主营业务成本的计算与核算,其他业务收支的确认与核算,投资损益的计算与核算,营业外收支的核算,利润的计算与核算,利润分配的程序与核算。

实验目的:全面熟悉收入和利润会计岗位的基本职责和业务流程;掌握收入、利润的形成及其分配的核算内容和操作技能;了解利润的形成和分配的有关规定。

(七)会计报表岗位实验

实验内容包括:编制资产负债表及其附表,编制利润表及其附表。

实验目的:全面熟悉会计报表岗位的基本职责和会计报表的编制程序;掌握会计报表的编制方法和报表信息资料应用的操作技能;了解各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

(八)工资岗位实验

实验内容包括:工资的计算,工资的发放与代扣款项的结转,工资的分配,应付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住房公积金的计提与核算。

实验目的:全面熟悉工资费用岗位的基本职责和业务流程;掌握工资费用的核算、账务处理方法和操作技能;了解工资费用的构成和有关政策规定。

(九)费用会计岗位实验

实验内容包括:营业费用的核算,管理费用的核算,财务费用的核算。

实验目的:全面熟悉费用会计岗位的基本职责和业务流程;掌握费用账务处理方法和操作技能;了解费用确认标准和计量方法。

(十)成本会计岗位实验

实验内容包括:品种法下各种费用的归集和分配方法以及相应的账务处理,分步法下各种费用的归集和分配方法以及相应的账务处理,分批法下各种费用的归集和分配方法以及相应的账务处理,编制各种费用要素分配表,登记有关总账及明细账,填制产品成本计算单。

实验目的:全面熟悉成本会计岗位基本职责和业务流程;掌握产品成本的各种计算方法和账务处理操作技能;了解成本构成和确认标准。

(十一)涉税岗位实验

实验内容包括:计算增值税应纳税额,并编制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及其附表,并向税务机关提供资料,申报纳税,缴纳税款;计算营业税应纳税额,并编制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及其附表,并向税务机关提供资料,申报纳税,缴纳税款;计算消费税应纳税额,并编制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及其附表,并向税务机关提供资料,申报纳税,缴纳税款;计算企业所得税应纳税额,编制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及其附表,向税务机关报送相关报表并提供相关资料,申报纳税,缴纳税款。

实验目的:全面熟悉涉税会计岗位的基本职责和业务流程;掌握各种税款的计算和纳税申报表的填制方法;了解我国税收征纳程序及税款缴纳方式。

(十二)财务分析岗位实验

实验内容包括:盈利能力分析,营运能力分析,偿债能力分析,增长能力分析,财务综合分析及评价。

实验目的:全面掌握财务分析岗位的基本职责;掌握各种财务分析方法并能实际运用;了解财务预测方法。

(十三)审计岗位实验

实验内容包括:流动资产审计,固定资产审计,长期投资审计,负债审计,所有者权益审计,收入与成本费用审计,利润形成及其分配审计,编写审计报告。

实验目的:全面熟悉审计岗位的基本职责和业务流程;掌握各项企业内部审计方法和操作技能;编写审计报告;了解社会审计和政府审计的方法。

二、建立与会计工作知识综合化相适应的综合会计实验子体系,提高受训者的行业意识和行业适应能力

当今社会,一方面业务的知识综合化过程越来越深;另一方面业务的综合化、整体化越来越明显。综合化要求各学科之间互相渗透交叉。会计学科当然也不例外。这就要求会计教育要不断提高知识结构的通用性,拓宽自身的业务技能,培养会计行业意识和行业适应能力,使之能胜任会计行业的相关工作,更好地适应当代社会多变的竞争环境。为此,构建整体手工实验模块应当遵循:实验内容真实、全面原则、实验素材选择恰当原则和实验角色清晰原则。

整体手工实验模块流程图1:

注:(1)原始凭证审核的教学内容中包括如何填制常用的原始凭证。(2)记账,凭证的审核应由会计主管审核,实际做时可在同学间相互审核;登记账簿注意明细账与总账,由不同的会计人员登记,以科目汇总表的账务处理程序为典型。(3)成本核算以计划成本为典型,并用到其他方法。(4)期末对账,包括银行对账单与银行存款日记账的核对,总账与明细账核对,明细账与记账及凭证等之间的核对。(5)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以及其他报表,利润表要求理解所得税的金额调整。(6)成本核算主要完成制造业产品生产成本核算的实践操作,提高成本控制水平。(7)纳税申报主要完成企业增值税、营业税、所得税等各种税金的计算与纳税实务。(8)财务分析主要是运用专门的财务分析方法,及时提供能够满足各种要求的财务分析报告。(9)报表审计要求能够熟练运用审计理论与方法完成常规的审计工作。

(一)手工实验模块核心部分的构建思路

手工实验模块核心部分的构建,要求能够充分体现会计核算工作的核心业务,主要是在完成基础会计与财务会计每章的知识点实验后,对一个企业一个完整的会计期间的经济业务进行核算,一般对一个股份制生产企业12月份的业务为实验素材,掌握手工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做到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核算过程中运用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材料的收发按照计划成本进行,掌握货币资金、存货、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及利润分配、会计报表编制等内容的实践操作。手工实验模块核心部分的经济业务要能够覆盖日常会计核算的专业基础知识。在受训者操作过程中注意运用启发式和扩散式思维,即在有多种备选方法的情况下,用其它的方法该如何处理,比较之下增强受训者的理解与记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实验过程中,为了避免受训者一人做所有业务而对岗位意识不清的情况,可采取将每4人划分为一个小组,交替填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审核、编制会计报表等业务,使受训者完成不同岗位角色的转换,并培养不相容岗位不能由同一个人担任的专业意识。

(二)手工实验模块分支部分的构建思路

综合会计实验子体系以会计核算为主体,但会计核算并不是其惟一的内容。会计行业除了会计核算工作外,还涉及税务、财务分析、审计等其它相关的工作。为了提高受训者的行业适应能力,使受训者能够充分胜任会计行业不同的专业岗位,手工实验模块分支部分的构建内容应该包括成本核算、纳税申报、财务分析和报表审计。受训者通过手工实验模块分支部分的操作,完成会计行业相关各岗位的实践操作,形成一个完整的会计专业知识体系。知识层面的开阔使受训者的岗位选择更多一些,并有较好的适应能力;扎实的专业基础技能会使受训者走向工作岗位后很快进入角色,适应角色,并得到良好的职业发展。

成本核算实验内容主要完成制造业产品生产成本核算的实践操作,熟悉制造业企业产品生产成本的核算方法,在精确计算产品成本的基础上,完成成本控制与考核,提高成本控制能力。纳税申报实验内容要求受训者在熟练掌握税收实务的基础上,完成企业在一个会计期间各项增值税、营业税、所得税等各项税金的计算与纳税申报的实践操作。财务分析实验内容要求受训者根据特定企业的相关报表资料和财务信息,运用专门的财务分析方法完成财务分析工作,并形成财务分析报告,以满足不同目的的需求。报表审计实验内容主要是运用专门的审计方法完成报表审计的相关工作,对所审计企业报表的真实性、一贯性和公允性做出合理鉴证,并最终形成审计报告。

三、建立与会计实务操作电算化相适应的电算会计实验子体系,提高受训者的现代会计意识和电算化操作能力

此部分实验的设计思路是:在构建电算化会计各模块子系统的基础上以一个核算单位,一个会计期间的完整经济业务为数据源,利用各子系统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财务一体化实验。

电算化会计是一种利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实现会计工作的一种手段,电算化会计实施的前提是首先要有一套与企业会计核算体系相适应的财务管理软件。以现代财务软件设计的主流思想来看,大多数财务软件都是以模块系统设计为出发点,结合财务工作的流程最终设计一套完整的电算化财务软件。因此“三化”主导型会计实验课程体系中电算会计实验体系的构建首要考虑的内容便是需要培养受训者哪方面的能力,在构建电算化会计各模块子系统时,我们只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择即可。其次,为了能够全面培养受训者的会计意识和电算化操作能力,我们还须建立一套完整的经济业务数据源。该经济业务数据源的建立应注意既要体现财务各分支子模块的实验内容,又要兼顾财务实验一体化的设计目标。

核心体系构建:根据电算会计实验子体系的设计思路,其核心体系的构建应包括两方面的内容。(1)建立一套完整的经济业务数据源。按照会计分期的基本假设及会计核算的特点,笔者认为虚拟一个企业一个月的经济业务是可行的,并且经济业务应涵盖会计日常工作的内容,包括账务处理、应收应付款核算、工资核算、固定资产核算、成本核算、报表编制、纳税申报、财务分析等等。(2)各子模块系统构建及模块操作流程。从会计工作内容来看,电算化会计实验子模块应包括总账系统、应收应付系统、工资核算系统、固定资产系统、成本核算系统、报表系统、纳税申报系统及财务分析系统在内,各部分内容既相互独立又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一)总账系统。主要培养受训学生运用此系统进行账务处理的能力。主要操作流程为:总账系统的初始设置凭证处理出纳集成办公各类账表生成与查询账务系统期末处理。

(二)应收应付系统。主要培养受训者运用此系统进行应收应付款管理与核算的能力。主要操作流程为:应收应付系统的初始设置应收应付系统日常业务处理各种应收应付单据的查询与账表的设计与管理应收应付系统期末处理。

(三)工资核算系统。主要培养受训者运用此系统进行工资核算、工资发放、工资费用分摊、工资统计分析和个人所得税核算等操作能力。主要操作流程为:工资核算系统初始设置工资系统日常业务处理工资系统月末处理。

(四)固定资产系统。主要培养受训者运用本系统进行设备管理、折旧计提等操作能力。主要操作流程为:固定资产系统初始设置固定资产系统日常业务处理固定资产系统月末处理。

(五)成本核算管理。主要培养受训者运用本系统进行成本核算与掌控的能力。主要操作流程为:成本核算管理系统初始设置成本核算系统日常业务处理成本核算系统月末处理。

(六)报表系统。主要培养受训者运用本系统进行企业各种会计报表编制的操作能力。主要操作流程为:会计报表的初始设置会计报表的生成。

(七)纳税申报系统。主要培养受训者运用本系统进行各类税务报表的编制与申报操作能力。主要操作流程为:纳税申报系统的初始设置纳税申报日常业务处理。

(八)财务分析系统。主要培养受训者运用本系统对企业过去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未来前景做出评价的能力。主要操作流程为:财务分析系统初始设置报表分析与管理。

四、建立与集团公司会计网络化相适应的网络会计实验子体系,提高受训者的网络会计意识和网络财务处理能力

本部分的实验设计思路是:建立母子公司之间会计数据传递实验模块。其核心部分为一个集团公司母公司及几个子公司之间数据传递流程;其分支部分为公司内部各系统模块和各子模块之间数据传递和标准化接口流程。实验目标是:建立与集团公司会计网络化相适应的互动协作式网络会计实验子体系,实现电算化实验从单一企业实验向集团公司集中核算实验延伸,全面提高受训者的网络会计意识和网络财务处理能力。

(一)实验室设计

由各个独立的教学实验室构成网络会计实验子体系基本架构,各独立的实验室各自承担一个完整的会计账套。一个完整的会计账套包括总账系统和应收应付系统、工资核算、固定资产核算、成本核算、存货核算等等各模块子系统。

教学实验室的设计可以考虑“多层次,分级别”。所谓“多层次,分级别”首先是指独立的实验室各自承担的账套之间是多层次、分级别的,某账套可能是一个账套的上级会计主体,也可能同时是另一个账套的下级会计主体;其次“多层次,分级别”是指独立的实验室各自承担的账套核算的经济业务应按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分成几个层次、几个级别,较低级别的实现较简单的账套处理和账务核算,较高级别的实现较复杂的账套处理和账务核算。较低级别的按照实现情况可以随时向较高级别过渡。

(二)实验核心部分流程设计

建立一个集团母公司及几个子公司之间数据传递实验模块,实现各个子公司逐级逐层合并的网络会计实验子体系。按照“多层次,分级别”的教学实验室设计,各会计账套可以考虑按级次逐级逐层合并(由于受相关条件制约,目前还较难实现一次性并行合并)。具体各会计账套逐级逐层合并流程如图2所示。

考虑到合并本身的复杂性,笔者认为分层的时候安排三层比较合理,具体各会计账套中的经济业务应该涉及多个会计期间(一个会计期间为一个月),各经济业务包含的信息数据可以模拟母子公司实务中产生的一些往来业务,但要注意几个方面:一是每个会计期间必须涉及较多的关联交易或内部往来业务数据,这些数据尽量包括股权投资项目、内部债权债务项目、存货项目、固定资产项目、无形资产项目、盈余公积项目、内部销售收入和成本项目、内部投资收益项目、管理费用项目、利润分配等等项目;二是其中的关联交易和内部往来核算之间的数据衔接关系;三是函数的引用和参数的设计,特别在集团多层级复杂的股权结构下;四是逐级分层合并下要保持合并会计政策的一致性;五是各账套报表格式的差异和调整;六是内部往来会计记录因科目的运用和时间的不一致导致不平的调整。

(三)实验分支部分流程设计

建立一个集团母公司及几个子公司之间数据传递实验模块,实现各个子公司逐级逐层合并的网络会计实验子体系,关键是处理好母子公司之间数据传递的具体细节。

首先,子公司要及时生成上报数据并完成相应的数据传递。这部分主要培养受训者提高函数的引用和参数设计的能力,理解子公司如何接收并生成上报数据等一系列数据传递关系。主要的操作流程如下所示:接收母公司下发的数据生成本公司个别报表数据及抵冲数据报表数据实现透视、排序、汇总等操作生成上报数据重新组织本公司各会计期报表对本公司个别会计报表制作分析图形。

其次,母公司要按照子公司上报的数据及时进行汇总合并。这部分主要培养受训者提高内部抵销分录的处理能力,理解各内部项目之间的数据衔接关系、各报表格式的差异和调整以及内部往来会计记录因科目的运用和时间的不一致导致不平的调整。主要的操作流程如下所示:设计合并报表格式定义抵销分录项目及抵冲分录数据调整各公司个别报表数据及抵销分录数据报表数据实现透视、排序、汇总等操作审核报表数据及内部交易数据的平衡关系,并显示错误明细抵销合并项目生成合并工作底稿生成合并报表查询以往所有报表对工作底稿、合并报表及个别会计报表制作分析图形。

最后,在具体母子公司操作流程的实现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完整的会计账套数据建立和个别报表数据的生成中所有信息数据要保持和电算会计实验子体系紧密相衔接。在安排具体账套及其核算的时候可以考虑将那些核算业务相对较简单的安排在较低层次,将那些核算业务相对较复杂的安排在较高层次。

第二,接收内部交易数据并调整个别报表数据和生成抵冲数据时要注意上下级账套数据之间的关系和格式的一致性,并可对本账套报表数据进行多区域透视、可变区排序和可变区汇总等操作。

第三,生成上报数据、审核报表数据及内部交易数据的平衡关系时要注意嵌入对象的数据格式要保持一致及平衡验证中的舍位平衡。

出纳岗位实训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岗证一体 工学交替 会计专业 培养模式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4年)》要求:积极推进“双证书”制度,推进职业院校课程标准和职业技能标准相衔接。强调“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国家相关政策的助推下,各高职院校也应积极探索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重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一、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目标定位

(一)多渠道进行专业调查。要了解市场对会计专业毕业生的需求情况,必须每年进行各种方式、渠道的专业调查。如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了解本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岗位;对用人单位进行走访调查,了解用人单位需要什么样的会计人才;还要对工商、税务等管理部门进行走访调查。如笔者所在的河北省一所高职院校根据多年来对各方调查了解到,本专业毕业生就业单位主要是中小型企业,90%的学生从事的是一般性的会计实务工作。从而明确了该专业的主要就业方向是立足河北,面向环首都经济圈的中小企业。这些企业规模小,会计从业人员少,企业中设置的会计岗位主要是出纳岗位、会计核算岗位。会计岗位涉及的业务内容并不复杂,但要求毕业生有从业资格,工作能快速上手、独挡一面。

(二)积极听取行业企业一线专家意见。为保证会计专业培养的学生适应岗位需求,还要经常听取会计行业企业实践专家的意见。首先要定期召开实践专家座谈会,所聘请的专家必须是来自各行业企业、会计师事务所、工商、税务等生产、管理一线部门,实践经验丰富,对企业实际工作所需人才的要求有明确的认识。通过听取他们对人才规格、课程体系、实验室建设等方面的意见,从而进一步明确会计专业建设思路,准确定位培养目标。其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也必须有一线专家参与进来,根据他们对所从事会计工作的描述,对照国家职业分类大典标准进行归类整理。确定各个岗位的职责和掌握该岗位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再次,由会计专业的任课教师结合会计专业学生的招生层次和学习情况,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进一步修订,从而提高人才培养方案的准确性和可操作性。

通过充分结合各方面的意见,河北省某高职院校探索实施了“岗证一体、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以会计相关岗位工作过程为基础,以真实的职业环境和业务为载体,按出纳、会计核算等工作岗位进行工作任务分析,开展教学;在授课的过程中融入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的内容,整体上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在学生培养过程中融入模拟实训、顶岗实习,实现工学交替。

二、“岗证一体,工学交替”模式实施现状及其实施难点

(一)“岗证一体”实施情况。“岗证一体”是教学中通过对出纳、会计核算等工作岗位进行分析,确定各个岗位的工作任务,并以这些工作任务为内容开展教学。比如,针对出纳岗位设置了《出纳业务操作》课程,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不仅了解了出纳岗位职责,而且通过对典型工作任务的学习,掌握了该岗位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在授课过程中还融入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的内容,如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开设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课程《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将另一门《会计基础》课程融入《基础会计》课程中。为配合学生考证和工作的需要,还将《会计电算化》课程分为两门课程,在两个学期开设。其中《会计电算化基础》在第二学期开设,主要讲解、练习考证所需模块(如表1)。《会计电算化操作》在第四学期开设,主要讲解、练习供应链等工作所需模块;将助理会计师考试课程《初级会计实务》融入《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经济法基础》融入《税收管理》、《出纳业务操作》课程。同时,为了与考证时间相衔接,将《税收管理》课程由第四学期调至第三学期(如表2)。教学中根据考试课程的需要增加相应的内容。岗证一体,使学生明白了工作岗位的工作内容,各种职业资格证书的取得又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促进学生就业。

(二)“工学交替”实施情况。工学交替是指课堂教学与实习实训交替进行。在整个课程体系的设计中,突出实践性教学,形成了由基础技能、专业技能和综合技能三个层次,手工会计处理和电算化会计处理并行,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相结合的“内外结合、三层双轨”实践教学体系。

1.校内实训。校内实训包括:基础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在基础技能训练中,加入小键盘录入、会计数字书写、珠算等方面的训练。在基础会计课程中加入凭证、账簿、报表的会计程序和方法的训练;专业技能训练,是在学习了相关岗位课程内容和岗位职责的基础上,开设“出纳业务操作实训”、“固定资产会计实训”、“应收应付会计实训”、“成本会计实训”等专业实训,是对主干学科和主要岗位的分项训练,帮助学生尽快适应相关岗位工作。“综合技能训练”一般安排在第五学期进行,主要体现为对专业的综合训练,包括ERP沙盘对抗训练、会计仿真综合实训(手工账)和会计仿真综合实训(计算机账)(见表3)。在会计仿真综合实训中实行分岗实训,同时并行手工处理和电算化处理。具体做法是:

按内控制度中内部牵制原则,把会计岗位分为会计主管、总账会计、明细账会计和出纳四个岗位,让学生分组扮演其中角色,并定期进行轮换。实训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手工实训。实训资料选取小型企业12月份的典型业务,使学生除掌握分岗实训的基本技能外,还全面完整地实训包括会计核算、年终结转及报表编制等内容;第二阶段,会计电算化实训。让学生将上述手工实训资料,带到会计电算化实训室进行电算化处理,并通过与手工处理方式的对比感悟两种账务处理环境的差别,为今后从事会计和会计电算化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校外实习。在校外实习过程中,会计专业不断探索实施“实习三阶段”校外实践教学模式,即暑期实习、顶岗实习、毕业实习。暑期实习不限岗位、不限地点,既可以由系部统一安排,也可以学生自选单位。主要目的是通过实习增长学生的人际沟通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真正做到教学相长的人材培养途径。顶岗实习是在第二学年暑假引导学生实习收银、收费、出纳、税务等相关会计工作,通过实习及时发现并弥补自身的差距和不足,全面提高思想素质和专业技能,增强岗位责任感。毕业实习是毕业前的综合实习。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地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分析、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问题的能力。完成学生从学习岗位到工作岗位的初步过渡,并为毕业后从事相关行业岗位工作奠定坚实的职业基础。

(三)“岗证一体,工学交替”模式实施难点。一是会计专业学生人数多,而且会计岗位又较特殊,每个单位能够接收实习的学生人数有限,多的有10-20人,少的只有1-2人。人数多客观上造成工学交替实施困难。二是教师知识和能力要求问题。这一模式不仅要求教师要将教学内容与会计工作岗位职责、技能融合,而且要对实际岗位非常熟悉,这对大部分是从校门到校门的高校教师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三是管理上的问题。因为会计专业学生人数众多,而且每个企业接受实习的学生人数较少,所以校外实习具有“点多面广”的特点,如何更好地对实习进行管理,更好保障校外实习学生的安全成为难题。

三、“岗证一体,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方案

如果高职院校因实习单位少,难以满足学生校外实习的需要,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提高会计专业学生实践能力。

(一)打造高度仿真的校内会计实训室。由于会计专业学生到校外实习存在诸多限制,因此学校应当建立高度仿真的校内实训室,力求做到环境真实、流程真实、业务真实。所谓环境真实,是指实训室的建设要与企业会计工作环境相一致。会计分岗位模拟实训室的布置要按照与企业相关联的各单位的形式进行布置,分别设置企业、工商、银行、税务四个单位。把课堂变成虚拟企业财务部门的办公场所,使用真实的账簿、报表,同时在实训室的墙壁上也张贴与企业相关的管理制度,努力达到企业真实的情境。所谓流程真实,就是在分岗位实训过程中,学生分组扮演出纳、明细账会计、总账会计、会计主管四个角色,根据各个岗位的职责权限对其进行分工、授权和控制,如出纳签发支票后必须找会计主管审核盖章,然后才能到银行取款,一旦流程错误就不予办理。通过这种真实角色的扮演,帮助学生早日了解企业中会计岗位的不同和相应的职责、作用,使其毕业后能够尽快适应工作岗位需要。所谓业务真实就是必须使用高度仿真的原始凭证来进行实践教学。学院可以与企业合作开发真正反映企业会计中典型业务的实训教程,通过票据仿真、签章仿真的高仿真业务,使学生熟悉企业真实的原始凭证,实现学习内容与工作内容的无缝对接。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师资结构。“岗证一体,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对教师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教师既精通会计理论知识,又具备会计的职业能力,还要有传道授业解惑的能力。因此,教师的组成尤为关键。学校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可以从行业企业一线引进具有中高级会计职称或具备注册会计师执业资格的兼职教师,担任会计专业的实践指导教师。另一方面要努力提高现任专任教师的实践能力,可以积极创造条件鼓励专任教师定期或轮流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兼职、培训,以此来提高专任教师的专业技能。总之,高校应努力建立一支理论基础扎实、实践经验丰富,既能传授知识又能培养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三)建立多功能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结合学院自身的条件,由学院出场地、出资或学院出场地、若干名专业任课教师出资组建财务咨询公司或会计师事务所等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开创一种新型全真实践教学模式。公司对外开展各种记账、财税咨询等业务,对内作为学生的实践实训基地。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到公司实践,让学生真正参与企业实际会计工作,训练学生的实战经验。公司由专业任课教师负责业务指导。在专任教师的工作安排上需要学院出台政策予以支持,如本学期专任教师在公司上班,就可冲抵课时,不再安排系部的教学工作。这样既解决了学生校外实习的难题,同时也增加了任课教师的实践经验。S

参考文献:

出纳岗位实训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财务会计;实训;建议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9-0084-02

财务会计课程是各高职会计专业的一门必修核心课程,是会计学专业知识结构中的主体部分,更是一门技术性和实务性很强的课程。据《中华财会网》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现阶段对会计专业毕业生在社会实际工作中应具备能力的调查中,“实际操作能力”为65%排在第一位;能容忍会计毕业生适应工作岗位要求的最长时间依次为:3个月40%,6个月以内34%,1年以内24%。因此,财务会计课程在理论知识传授的基础上,研究其实践教学对加强学生会计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财务会计实训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实训模拟资料缺乏必要的“仿真性”。目前我国高职财务会计课程的实践教学主要通过校内会计核算实验来进行。由于学校教学资源的缺乏和教育成本的束缚,与课程配套的实训资料以文字描述为主,缺乏必要的会计仿真情境;实践教学内容过于单一、静态,这与企业真实业务的复杂性、动态性还是有一定的差距,这让学生走上会计工作岗位时可能需要较长时间的适应、调整过程,无法实现“零距离”上岗。

(二)实训教学组织形式单一。财务会计是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教学内容涵盖面广,专业性强,更新内容比较快。而教师仍难以改变以传统理论教学为主的教学形式,实践教学组织形式比较单一。原因是由于企业会计工作的特点、工作的阶段性和时间性、工作环境的限制及单位商业机密的安全性等因素的限制,学生的校外实训大部分只是走过场,应付实习任务,无法接触真正实际业务,也无法全面掌握各会计工作岗位的职责和流程,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现有的教学组织形式局限于校内实训,不利于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很好地服务于实践。

(三)考评上缺少对实训环节的关注度。现行财务会计课程考核仍倾向于闭卷考评,或者实践考核最终无法实现质变、无法转化为卷面形式,形同虚设,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对实践教学的重视,且课程考核中实践环节的考核比例较少,大纲要求校内实训占20%,校外假期实训占10%,而且基本以平时分形式出现。这与社会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的要求不相符,严重影响学生对实践教学的重视。

鉴于财务会计课程的实训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再加上目前我国高校中几乎每个学校都设有会计专业,每年有成千上万的会计专业大学毕业生涌上人才市场,就业形势明显供大于求。因此,对财务会计等会计专业的课程改革,尤其是实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解决财务会计实训过程在存在问题的建议对策

(一)按照财务会计岗位能力的要求优化实训内容体系,突出岗位能力培养

1.布置学生调查任务,明确各会计岗位的职责和要求。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进行“角色扮演”,首先得让学生通过发调查表的形式向企业调查对各会计岗位的要求;然后要求学生归纳汇总调查结果,明确企业对会计主管、税务会计、成本会计、现金出纳等岗位的工作职责和要求,让学生对各会计岗位的工作职责和要求做到心中有数,实训起来能有针对性地指导和规范自己的会计行为,起到更好的实训效果。

2.细分财务会计岗位层次,确定相应岗位层次的岗位能力要求。根据企业现行的财务会计岗位能力要求,本人认为财务会计岗位可细分为出纳岗位、会计岗位、会计主管岗位三个层次,针对不同的岗位层次确定相应的岗位能力要求,如出纳岗位要能完成支票等原始凭证的填制、记账凭证的编制以及库存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的登记、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成本会计岗位要求具备综合成本核算与分析能力并能协助参与成本控制。

3.建立财务会计理论教学和实训同步进行的实训模式。通过上述细分会计的岗位来确定岗位的能力要求,并按照岗位能力的要求分模块进行教学,建立财务会计理论教学和实训同步进行的教学模式,构建并优化财务会计实训内容体系,使财务会计岗位能力的培养具有更强针对性和适用性。因此建议将财会会计的实训内容将划分为出纳岗位实训、债权债务核算岗位实训、材料会计岗位实训、资产核算岗位实训、工资核算岗位实训、负债核算岗位实训、财务成果核算岗位实训、财务会计综合实训模块来进行实训操作。此外,通过细分财务会计职业岗位,明确各职业岗位能力要求,还可以使学生明确学习财务会计课程要达到的目标,即岗位的能力目标,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就业。

(二)开展情境实训、小组合作实训模式,让学生分岗、轮岗进行实训,突出岗位意识培养

1.模拟企业的职业环境

(1)模拟企业的职业环境和实训工具准备。“将企业搬进课堂”,在课堂中营造一个真实的企业环境,模拟企业运营过程,使学生在学校期间就能到“真实的企业”工作,更好的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科学组建实训小组

根据财务会计实训需要科学组建实训小组,各实训小组就是一个独立的公司。小组成员要注意性别结构,活跃程度等因素进行科学组合。会计角色大致为总经理、会计主管、成本会计、税务会计、现金出纳;每次实训要选定各小组的组长,组长负责分岗、轮岗、传达实训任务、收缴实训作业,并安排实训结束后的小结发言人等工作,强调每次的单项实训角色扮演要进行轮换,直至全部角色扮演完成。

出纳岗位实训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分岗位教学职业岗位能力会计电算化实训

■一、《会计电算化实训》分岗位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1.会计专业的专业特征要求

会计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一个专业,培养的是能熟练运用会计法律制度进行会计核算的专门人才,会计电算化实训是会计专业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校内建立会计全真模拟实训室,组织学生分会计岗位模拟企业会计核算成为了会计专业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2.传统独立的实训模式存在弊端

目前不少高职院校在实施《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教学时往往采用一个学生独立完成企业一个会计周期(月)的所有会计账务处理的方式,这种方式可能帮助学生认识企业内部整个会计核算的流程,但与企业的实际会计业务处理有较大的区别,企业会计核算是分岗位进行的,这种学习方式有悖于企业工作实际的组织,无法使学生认识到企业内部岗位分工与内部控制是如何开展的,也不能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

3.分岗位实训教材有待改进

在现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中,比较多的学校注重手工会计实训的的分岗位模式,如笔者所在学校会计专业单独开设手工模式的《分岗位会计实训》课程,对会计电算化条件下分岗位教学的探索却较少。目前,多数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所采用的教材都是用友、金蝶等软件公司技术人员出版的实践性教材,这类教材都是以一个一个操作流程为主线设计,没有设计好相应的岗位能力培养的实践内容,学生学习后只会其中的操作,而很难将其与实际工作很好的衔接。分岗位教学模式的改革必然促进实训教材的改革。

■二、会计电算化分岗位实训教学模式

经过对企业会计岗位设置及会计工作过程的调研并借鉴省内几所高职院校本课程实践教学的开展情况,笔者认为良好的分岗位实训教学模式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职业岗位分工和任务分解

根据我国会计制度、法规相关规定对企业会计岗位设置要求,会计电算化后的工作岗位可分为基本会计岗位和电算化会计岗位。基本会计岗位可分为:会计主管、出纳、会计核算各个岗、稽核、会计档案管理等工作岗位。电算化会计岗位主要有电算主管、软件操作、审核记账、电算维护、电算审查、数据分析、会计档案资料保管员、软件开发。中小企业一般对上述会计工作岗位实行一人多岗。根据实际调研在分岗位实训中主要设置四个岗位组:会计主管兼总账会计岗位、出纳岗位、往来会计岗位、成本会计岗位。实训开始前,根据教师的指导意见结合学生的意愿分组,指定会计机构负责人;建立内部稽核制度;注意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钱账分管等原则,要符合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处理要求,合理分解每个工作岗位的工作负担,尽可能使得每人的工作量均衡。根据企业实际核算情况,具体岗位职责如下:

(1)会计主管兼总账会计岗位(组长)职责:承担小组的领导组织工作;负责会计软件的初始建账工作;负责各种原始凭证、记账凭证和会计报表审核;负责财务分析工作,并保管一枚财务专用章;负责总账的登记,编制科目汇总表;负责编制资产负债表;负责会计档案管理。

(2)出纳岗位职责:按规定办理货币资金收付手续,填写银行结算凭证;负责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的查询工作。负责保管库存现金、有价证券,负责空白票据及支票的管理,并保管一枚法人代表专用章;负责企业薪资核算。

(3)往来会计岗位职责: 正确确认、计算各项收入,负责往来辅助核算管理;负责各种往来业务的记录工作,填制往来业务记账凭证;负责登记往来账、收入明细账;负责编制各种税收申报表和养老保险申报表。

(4)成本会计岗位职责:负责财产物资的收发、增减计算;负责成本费用计算;负责财产物资清查工作;负责固定资产子系统的操作;负责登记物资、成本、费用明细账簿工作。

2.实训环境及人员分组

根据企业会计科(处)的形式建立会计分岗位模拟实训室,现场化要求会计专业教室的各项设施、教学软件、凭证账簿资料、各种工具、用具,布置形式完全与企业财务会计机构一致,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完全符合会计岗位实际工作真实情况,使学生置身于高度仿真的会计职业环境中,独立完成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主要实训设备包括:一个试验台、一套办公用品和印章、四台电脑和会计软件、共用装订机和打印机、岗位座牌、模拟企业原始资料和空白凭证、账页、报表等。具体结构如图1所示:

人员分组采用异质分组,要求小组成员在性别、成绩、能力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差异,使得小组成员之间具有互补性。每组选出组长一名,总体负责小组工作。具体实训过程中,根据实习要求分岗位,每个学生扮演一个企业会计部分的角色,按照实习教材里面业务的发生履行自己的职责进行业务处理。设计岗位及职责和流程时,要遵循以下原则:符合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 符合多数企业实际情况;符合会计电算化的处理要求;合理分解每个岗位的职责,尽可能使每个人的工作量均衡。

3.主要实训项目

按企业会计工作的内容进行一定的分解与整合,目的是尽可能的使学生实训内容与岗位工作内容达到基本致,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模块:

会计主管岗位实训项目:系统管理、基础档案设置、总账初始化、凭证审核、期末账务处理、报表审核、会计档案管理。

出纳岗位实训项目:票据管理、银行结算、银行对账、凭证出纳签字、库存现金日记账登记、银行存款日记账登记、企业薪资管理。

往来会计实训项目:应收款管理、应付款管理、收入确认与核算、会计凭证的填制、税务会计核算。

成本会计实训项目:直接人工核算、直接材料核算、制造费用核算、固定资产核算、产品成本归集与分配。

4.实训考核

由于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的转变,实训考核上也进行适度改革,考核以岗位要求为标准,建立科学的实训考核评价机制。根据学生就业中各工作岗位的具体要求,采用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的方法(其中过程考核包括学生操作的独立性及学习态度,组内成员互相评价等;结果考核包括提交会计档案资料的准确性和规范性、个人的实训报告以及小组汇报情况等),对学生进行全面而有效的考核,来综合评价每位学生的实训成绩。

■三、分岗位实训教改特色与创新

1.改变了传统的实训教学模式

教学组织形式以小组为单位,运用环境仿真和角色模拟设计学习过程,实施分工轮岗制,让每个学生在对经济业务资料的加工处理过程中都有机会担当不同角色(如会计主管(兼总账)、出纳、往来核算、成本管理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广泛采用案例分析、讨论参与式教学、情境模拟教学、解答疑难问题及启发式教学等教学方法进行指导,通过实际操作领会相关知识与理论的运用,培养学生运用会计信息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2.培养了学生的岗位角色意识和分工协作意识

通过分岗位实训过程的协作,学生在完成自己职责的同时,要和别人共同完成实训任务,并从会计岗位的角度认识企业会计核算的过程,了解各岗位职责、业务范围及岗位之间的联系和协作,熟悉企业会计核算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同时,实训内容来源于实际,为日后走上工作岗位打好坚实的基础,也从根本上解决学生从员工转变难的这一课题。

3.促进了分岗位实训教材的建设

实训教材中所使用的经济业务资料不完全由教师主观编造,由企业聘请来的能工巧将与教师合作,取自于企业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经过教师的加工,剔除代表性较差及企业发生的特殊经济业务,确保数据前后的勾稽关系正确无误,才能作为实训资料,确保会计实训教材内容具有实用性、针对性和仿真性。同时,实训过程中使用的各种凭证、账簿和报表也尽可能与企业实际以及所选择的经济业务相吻合,便于学生的实训操作。促进了工学结合教材的建设。

通过以会计电算化核算岗位能力要求为目标、借助分岗位教学模式在《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中的运用。使本课程目标定位更加准确、教学内容趋于完善、学生学习激情更加高涨、教学评价更为科学、教学效果已经突现。当然在实践过程还应特别注重企业对会计人才技能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袁雪飞.关于加强高职会计岗位实训教学改革的思考[J].会计之友,2009;11

出纳岗位实训总结范文第5篇

实训教材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实训的效果。在小企业会计准则后,高职会计理论与实训教材的编制应以小企业会计准则为理论依据,对原有的专业课程进行整合,突出对学生专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培养。结合小企业实账操作流程编制,开发一套基于工作流程的会计专业课程教材。这套课程体系中可包括如下主干课程:《基础会计与实训》、《出纳实务》、《会计实务》、《税务会计》、《财务分析》。对每门课程要按照项目或任务设计课程内容和实训内容。根据会计专业国家能力标准,分析和归纳各能力单元所对应的知识与技能要求,然后对知识技能进行归属性分析。根据能力与课程的对应要求,整合专业课程内容,以及课程包含的知识点与技能点。实训教学是要将会计实训教学具体项目和会计实务工作岗位结合起来,通过理论知识和工作岗位的融合,将职业标准和具体的岗位融入到专业教学体系中,实现教学与实践的统一。当然,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实训教学设置必须遵循这一规律,因此可考虑按以下步骤设置实训方案。该部分的实训教学可以与理论教学同步进行。即在相关理论教学完成后,就进行对应的实训教学。如在《出纳实训》课程理论教学完成后,可让学生实训出纳岗位工作:日记账登记、支票和进账单填制、库存现金盘点、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编制等。这一环节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掌握不同的单项技能,初步形成对财务工作的感性认识,促进理论学习,为下一步的综合实训打基础。这是会计实训教学的中心环节。在此环节,通过创设仿真的企业环境,采用真实的企业财务资料,使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如同置身于某一企业的真实业务环境,从而达到实训目的。这部分实训工作宜在上述专业课程理论与单项实训教学完毕后开设。这个环节的实训不仅可以强化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实际账务操作能力,实现课堂教学与实务工作一体化。

(1)分岗实训。分岗实训是按内控制度和不相容岗位分离原则,设置总账、债权债务核算、成本核算、财产物质核算、资金管理、纳税申报、出纳等岗位,按工作岗位数量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组中每个同学分别承担一个特定岗位的会计工作,做到分工明确。通过分岗实训,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具体的岗位工作能力,同时也可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岗位责任意识和做出职业判断的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在该环节实训教学中不能为学生设定单一的会计岗位,学生要进行轮岗实训,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下一阶段的混岗实训做准备。(2)混岗实训。在混岗实训环节,将小企业的所有会计岗位的工作交由一个人承担,即要求一人完成一整套的会计实训工作,从审核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到编制财务报表都由一个人独立完成。混岗实训是对之前进行的分岗实训成果的检验,同时也可以使学生对企业的财务工作形成全面认识,熟练每一个岗位的核算任务、工作流程。考虑到实训教学的时间限制,本部分实训教学量不宜过大,设置100笔左右的业务即可,但是这些必须涵盖小企业可能涉及的各种类型的经济业务。实训可以分为手工账操作和电算化操作两个部分进行。手工操作部分与前面分岗实训内容基本一致;电算化操作部分教师要对实训资料进行完善,即除了对经济业务的描述之外,还要加入有关总账系统、工资管理系统、固定资产管理系统、购销存系统初始设置的要求。学生在实训过程中,要全面掌握电算化软件中初始化设置、会计凭证的录入、审核、记账、固定资产业务、工资核算业务、购销业务、财务报表生产的处理。事实上,由于小企业普遍存在一人多岗现象,混岗实训对高职院校学生更具有实践意义。如前所述,由于小企业普遍存在“一人多岗”现象,财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并没有区分开。财务核算人员往往也兼任银行贷款的办理、证照年检等工作。对于以民营资本为主的小企业来讲,这些工作往往比核算工作更重要。因此,在会计实训教学中应将这部分内容包括在内。这部分应按工作任务分项目进行,对不同的工作任务设定具体的工作场景,为学生分配不同的工作角色,通过这种方式一方面让学生了解有关事项的办理流程,另一方面教会学生在工作中与人沟通交流的技巧。以上三个部分的实训,可以实现教学内容与岗位工作的对接,帮助学生全面掌握小企业财务工作技能,实现学习工作零距离。实训效果的好坏需要用一套完善的实训考核办法来检验。实训考核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个人岗位工作完成情况考核和团队工作完成情况考核。个人成绩主要根据岗位工作完成质量和对团队的贡献度来打分;团队成绩主要取决于总体工作完成情况和整体的团队合作情况。当然,这种主观色彩浓重的考评方式要求实训教师必须在实训教学中仔细观察学生的工作进度、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以便对学生做出公平的评价。

如前所述,高职会计专业理论与实训教学应以小企业会计准则为蓝本。但是,考虑到学生专业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学生未来发展方向的多样性,企业会计准则也应被纳入教学体系中。在课程设置时,可将前文提到的基础会计与实训等专业课程按照小企业会计准则来规范。在大三单独开设一门企业会计准则与小企业会计准则比较的课程。通过这样的课程设计,可以完善课程体系,体现课程安排的层次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