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12621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51分钟。
减肥培训总结范文第1篇
站在县委、县政府及农业局的正确领导下,上级业务部门的关心指导下,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把农业科技推广放在首位,以服务粮食生产和特色农业“果、药、菌”三大支柱产业为重点,以促进农业增效,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为核心,创新推广机制,大力发扬创业、敬业和团结精神,继续实施《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土壤有机质提升项目》等,认真开展农业新技术引进,一年来。试验,示范,推广和技术培训工作.做好技术服务。现将工作任务完成情况汇报如下:
1.2010年工作汇报
1.1粮食作物生产技术指导
一是根据农时季节开展培训;二是通过县电视台举办技术讲座、印发技术资料、组织农民推广员等多渠道培训;三是设立农业技术服务热线、田间进行技术指导、集中村、组群众召开技术培训会等多种形式培训。下乡进行生产技术调查18次,开展技术培训18000人次,发技术资料5万份,举办县电视台专题技术讲座12期,向市县业务主管部门上报小麦、水稻等作物生产技术意见,调查报告和技术总结等20多份。根据农时季节,下乡进行生产调查,研究技术方案,撰写调查报告,提出生产技术意见,做好超前技术服务。开展主体技术培训方面。
组织2名高级农艺师,科技下乡包村技术服务。站长带领下。7名农艺师,经常出车做好巡回指导,乡、村与包村干部、农业服务中心技术人员、村干部和科技示范户建立联系,进行麦田管理和中后期病虫害防治技术培训指导。县电视台做了跟踪报道。通过巡回指导麦田春季及中后期管理,使今年小麦在遇到冬春季寒潮频繁,低温寡照,造成小麦成熟期推迟10天左右;生育中期寒潮低温使穗粒数减少;后期多阴雨造成赤霉病等病虫害后发作等特殊气候条件下,减产幅度很小。据调查,小麦平均单产273.8公斤,较2009年减产20.8公斤,减7.06%配方施肥技术的推广,保证了小麦生长稳健。据在重阳镇半川村调查,偃展4110配方施肥麦田千粒重平均43.2g而习惯施肥麦田千粒重平均为37.3g最低只有33.3g玉米、水稻等主要秋粮作物上,全面落实了配方施肥、中耕、化学除草、病虫防治、适时收获等关键技术措施,使我县秋粮在今年生育期间阴雨寡照低温的不利天气条件下,没有发生大面积倒伏等灾害,压低了灾害损失。水稻生育中期病虫危害较多,水稻田间管理的各个环节,深入稻区田间调查,针对生产中存在问题,村、组召开培训会,指导稻农科学防治,合理用药,使田间管理的关键技术措施达到家喻户晓,落实到田间地头。
1.2试验示范推广及技术创新情况
进行试种观察,1.2.1食用菌试验研究:对袋料香菇9608进行提纯复壮选优工作。对我站保存的9608系列、8079399015栽培种。已经取得了第一手资料。今年继续进行“三明139黑木耳300袋品种及栽培观察试验,品种特性及袋式地栽试验;从鲁山县引进段木香菇进行分离制种试验。
1.2.2示范:
丹水、田关、回车等乡镇建设万亩高产高效示范区,粮食生产上。全面落实规范化生产技术措施,主攻单产,提高品质,节本增效。示范方内实行统一开展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统一选用优良品种,统一取土化验,统一供配方肥,统一播期播量,统一病虫草害防治。小麦示范方每个乡镇示范面积30005000亩,平均亩产320kg较2009年产量基础平均每亩增30kg农技站结合小麦测土配方施肥万亩示范区,回车镇建立示范区3880亩,其中吴岗村1350亩,王营村1300亩,大块地村1230亩。据收获前调查,平均亩穗数30.2万,穗粒数31.8粒,千粒重39.2g平均亩产320kg比未开发区平均亩穗数29.5万,穗粒数30.6粒,千粒重38.2g平均亩产293.1kg增产26.9kg增幅9.2%丹水、田关示范区平均亩穗数29.8万,穗粒数32.2粒,千粒重39.5g平均亩产322.2kg比未开发区平均亩穗数29.3万,穗粒数30.9粒,千粒重38.5g平均亩产296.3kg增产25.9kg增幅8.7%回车、五里桥等乡镇建立玉米测土配方施肥万亩示范区,2个千亩示范片,今年灾害天气条件下,示范区明显减轻了雨涝灾害,较未示范区增产2成以上。五里桥镇北堂村和五里桥村建立水稻万亩示范区,经收获前测产,平均亩成穗19.2万,穗粒数125.8粒,千粒重27.5g平均亩产564.6kg取得了好的效果。
丹水、五里桥猕猴桃基地开展万亩猕猴桃无公害栽培技术示范,通过测土配方施肥,特色农业上。无公害防治病虫害,果实套袋等技术措施,提高了果实产量和品质,增加了果农效益;农艺师王百强在丁河镇丰山村科技下乡,指导猕猴桃园套种小辣椒,取得了好的效果;桑坪、西坪等15个村香菇高产示范150万袋,推广免割袋栽本资.料来源于贵-州-学-习-网培花菇100万袋,开展技术培训15期,300余人次。推广规范化栽培技术,使污染袋减少5万袋,成品率提高15%,出菇率提高10%,增效达25%。
1.2.3新品种新技术推广
其中新麦19播种4万亩,豫麦70-36播种3万亩,两个品种占麦播面积的42.7%,平均亩产337kg,小麦:以新麦19和豫麦70为主导品种。总产2360万kg濮麦9号、10号播种3万亩,占麦播面积的18.3%,平均亩产320kg总产960万kg洛麦21播种2万亩,占麦播面积的12.2%,平均亩产326kg总产650万kg5品种较全县平均亩产273.8.0kg增684万kg配方施肥技术推广15.0万亩,按10%增幅,约增产小麦411万kg两项总增小麦1095万kg增值1971万元。
推广郑粳9707豫粳6号、新丰2号等优质粳稻品种,水稻:2.0万亩。结合配方施肥、盘育抛秧、合理用药,综合防治病虫草害,亩产达512.6kg约增产稻谷260万kg增加产值620万元。
以正大12安玉12农大221长城218等优良品种为主,玉米:15万亩。今年受到暴风雨渍涝灾害天气影响下,约增产玉米290万kg增值520余万元。
推广种植宁R97-52万亩,豫薯7号:1万亩。平均亩产鲜薯2500.0kg,红薯3.6万亩。总产鲜薯7500万kg较徐薯18增产28%两品种共增产鲜薯1640万kg增值980万元。
1.3农技推广方式方法创新
1.3.1新形势下的农技推广工作:
一是通过下乡开展生产调查、技术培训指导和新技术示范推广,做好跟踪服务;二是以农业技术推广协会为纽带,建立农技推广网络,为做好新形势下农技推广服务工作。扎实开展科技入户工作,联系农民技术推广员和科技示范户300余名,做好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如田关乡的推广员曹正涛,矢志钻研作物育种,站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已培育出了几个小麦新品种,有1个品种已参加了省级区试,还进行玉米杂交育种,已测试出了3个苗头品种;田关乡的李荣普、王彦丽,回车镇的任子敏,五里桥乡的杜顺哲、谢运华,丁河镇北峪村的庞天成,重阳镇半川村的陈光成、云台村的查振兴,军马河乡毛坪村的路仁敏等,承担我站的小麦、玉米、水稻、红薯、食用菌等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有效地解决了农村技术棚架。三是通过实施项目推广新技术。
技物结合,进行食用菌试验、示范、推广和技术指导,服务农民增收。每年推广优质食用菌种30万斤左右,提高农民种植效益,增加社会效益,站也收到较好的经济效益。食用菌技术推广:站为服务好县香菇为主的食用菌这一特色农业,组建了食用菌技术推广中心。以提供优质菌种服务为主导。
测土化验,配肥中心工作:进行小麦、水稻、花生、猕猴桃、山茱萸等作物施肥调研。研制各作物专用肥配方,配制专用配方肥,采用项目加基地,典型示范引导等多种形式,技物结合进行配方施肥推广服务。专用配方肥在猕猴桃和山茱萸等产业上施用已成习惯,但由于受价格等多种因素制约,粮食作物上推广面积仍偏小。
1.3.2农技站内部管理工作:
把全站工作分为业务、配肥、食用菌技术推广中心和高丰裕农资服务公司四个小组。领导班子合理分工,农技站内部管理上。各负其责,通过月、季、半年工作督察,年终总结,保障各项工作顺利完成。一是建立科学、严格的规章制度,年终考核,奖惩兑现。二是强化培训,提高素质。根据县域特色农业把“果、药、菌”作为支柱产业的特点,每周二下午组织政治及业务学习,建立学习签到和考核制度,请专家授课,不断提高职工的业务素质和工作效率。三是明确工作重点,全心全意为农民服务。通过以上管理使全站职工踏实工作,争创佳绩,顺利完成上级主管部门安排的各项工作目标任务。
1.4重大技术推广项目实施情况
1.4.1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工作。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其中包括100个个性化服务土样,填写农户施肥调查表600份,为100个农户开展了个性化测土服务。完成2009年2005个土样的检测分析任务,主要测试土壤样品全氮、有效磷、速效钾、缓效钾、有效硫、有机质、PH值7项常规项目,并将化验结果录入数据库。土样采集与化验分析:按照《县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实施方案》,完成土样采集任务600个。
其中小麦60个,植株测试:2009年120个植株粉碎样的分析任务。玉米60个,测试小麦和玉米的籽粒和茎秆全氮、全磷、全钾、水分。
丰缺指标试验4个,田间试验:完成小麦氮肥用量试验4个。三区示范试验10个;玉米氮肥用量试验4个,丰缺指标试验4个,三区示范试验10个,安排20102011年度小麦氮肥用量试验4个,丰缺指标试验3个,肥料利用率试验1个,三区示范试验10个。
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培训40期;对县乡农技人员、肥料生产经销企业有关人员、村组农民技术人员和示范农户的培训,技术指导服务和技术入户:结合高产创建。发放技术资料50000份,施肥建议卡50000份;利用广播电视宣传20次、报刊宣传12次、墙体广告、网络宣传、科技赶集等形式,广泛宣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按照养分丰缺指标、作物需肥规律和亩产标准,提出小麦肥料配方3个:N26P10K9N23P10K7N24P10K6夏玉米肥料配方2个:N28P9K8N26P8K6水稻肥料配方1个:N26P8K11,测土配方施肥物化指导:根据农户田块土样化验结果。猕猴桃肥料配方1个:N23P10K12农户可根据自己田块土壤养分含量,选择不同的氮磷钾含量复合肥、配方肥施用。如小麦,高肥地可选用45%26-10-9复合肥,缺氮素的可选择如40%24-10-6高氮复合肥,氮磷钾都低的可选择40%23-10-7复合肥,缺磷钾田块可选用硝酸磷+氯化钾或尿素+二铵+氯化钾。按照配方,生产供应不同区域配方肥,送肥到村,农户
覆盖了全县288个行政村、涉及8万农户。其中小麦15万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全年共推广测土配方肥施肥面积40万亩。亩增产小麦30.3公斤,增产率10.2%亩均减少合理用肥节肥(折纯)4.5kg亩均增收节支22.5元,总增效节支337.5万元。玉米测土配方施肥面积10.0万亩,亩均增产56.7kg增产率16.1%亩均节肥(折纯)1kg亩均增收1.6元,实现增效节支616万元。水稻2万亩,猕猴桃2万亩。配方肥施用面积完成15万亩,推广配方肥6300吨。全年共实现增收粮食1113.1万kg增收节支3239.94万元。
丹水、田关、回车、五里桥等乡镇建立了小麦、玉米、水稻测土配方施肥万亩示范区和千亩示范片,测土配方施肥示范区建设:结合高产创建活动。百亩示范方。
农民科学施肥水平得到提高,通过项目的实施。施肥习惯由过去的只注重氮、磷施用改为氮、磷、钾、微搭配施用,盲目施肥变为测土配方施肥,过去靠多施肥求高产转变为计算产出投入比例,施肥水平明显提高,有效地解决了施肥不合理问题,提高了肥料利用率,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土壤中氮、磷、钾和微量元素趋向平衡,减少了养分流失,初步达到土壤养分的均衡协调;减少化学肥料施用量,防止了化肥残留土壤、流失水域所造成的面源污染,抑制了盲目施肥对土壤的人为破坏,改善了项目区土壤环境质量,有利于生态平衡,促进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其中丹水镇1个村6000亩回车镇2个村8000亩,五里桥镇3个村8000亩,重阳镇4个村8000亩;涉及农户7000多户,1.4.2土壤有机质提升补贴项目试点工作:今年我继续在4个乡镇开展3万亩施用商品有机肥提升土壤有机质。共发放商品有机肥3000吨。项目区的回车、五里桥2个乡镇3个村建立了5个调查点,已经对8个点取土化验,开展土壤有机质补贴项目效果监测点5个与试验点3个,定点监测实施效果。
2存在问题及2011年工作计划
2.1存在问题
农技推广业务活动及公益性调查研究、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难以开展;二是专业技术人员存在缺位断层现象,一是农技推广经费缺乏。实施专业技术性强、工作量大的科技项目时,工作进度跟不上上级要求,材料整理不够及时。专业技术人员紧缺,工作忙不过来。
2.22010年工作计划
做好生产技术培训和指导服务,一是服务全县粮食生产。全年完成大型生产调查14次以上,提出作物生产技术意见,指导群众抗灾减灾,增产增收。
二是继续完成测土配方施肥国家补贴项目的工作目标任务。
搞好猕猴桃、食用菌等的示范及技术指导服务。三是服务全县特色农业.
减肥培训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宁南;山区;粮食;生产;做法;探析
1 粮食生产现状
1.1 种植面积 积极应对干旱等不利因素,实施压夏增秋措施,完成粮食种植面积91万亩,较上年增长2.2%。其中冬小麦25万亩,减少25%;地膜玉米25.1万亩,增长27.3%;马铃薯28.1万亩,增长11.1%;小秋杂粮10万亩。
1.2 粮食单产 全县粮食平均亩产259.9公斤,较上年增长5,1%。其中冬小麦平均亩产181公斤,较上年增产10.9%。受春夏秋三季连旱,地膜玉米平均亩产440公斤,减幅11.7%;马铃薯平均亩产鲜薯710公斤(折主粮222公斤),减幅1.6%;小秋杂粮平均亩产84公斤。
1.3 粮食总产 全县粮食总产达1.46亿公斤,较上年增长7.5%,农民人均有粮726.6公斤,创历史新高。其中冬小麦总产2123.1万公斤,减幅16.2%;地膜玉米总产8621.9万公斤,增长12.4%;马铃薯总产3528万公斤,增长9.4%;小秋杂粮总产520万公斤。
2 示范方创建情况
按照“百亩核心攻关,千亩示范展示,万亩辐射带动”的工作思路,创建粮食高产示范点17个7.08万亩,完成计划任务的141.6%。我县粮食创高产综合指标在全市考核中位居第一名。
2.1 种植情况 建立地膜玉米高产示范方点10个37900亩,其中万亩示范区3个34230亩,千亩展示区3个3268.4亩,百亩攻关区4个406.8亩;建立马铃薯高产示范方点7个32900亩,其中万亩示范区2个30600亩,千亩展示区2个2024.5亩,百亩攻关区3个308亩。
2.2 产量情况 地膜玉米万亩示范区平均亩产517.5公斤,千亩展示区平均亩产565.3公斤,百亩攻关区平均亩产623.1公斤;马铃薯万亩示范区平均亩产鲜薯1085.2公斤,千亩展示区平均亩产1293.6公斤,百亩攻关区平均亩产1571.6公斤。
3 关键技术落实情况
3.1 加快良种工程建设步伐 整合财政扶贫和中部干旱带良种补贴项目资金,引进马铃薯优良品种晋薯7号、宁薯8号等一级优良薯种430吨,采购宁薯8号、虎头等原原种60万粒,组织乡镇引进优质种薯3150吨;引进推广杂交玉米品种承706、中单5485、登海1号等200余吨,实现粮食高产示范区内良种覆盖率达到90%以上,良种统供率达70%以上。
3.2 大力推广旱作农业技术 完成地膜玉米早春(秋)覆膜6.15万亩。争取国家项目扶持,通过严把“整地、配肥、覆膜、打孔”四个环节,今年完成秋覆膜10.3万亩(其中全覆膜1万亩),占计划任务的91%。
3.3 认真实施测土配方施肥 围绕马铃薯和地膜玉米高产示范创建活动,发放配方肥300吨,实施面积7511亩;指导农民完成肥料配方64087亩,发放测土配方施肥建议卡4.5万张,培训农民2.5万人次,示范区内测土配方施肥建议卡入户率达95%以上,配方肥及实施肥料配方覆盖率达80%以上。
3.4 积极开展抗旱增产措施针对今年春旱严重的形势,农业技术干部深入乡、村、户,指导农民开展马铃薯“一锄二壅三追肥四防病”抗旱增收技术,完成“窖水补灌”地膜玉米面积1708亩;推广马铃薯覆膜播种面积366亩,马铃薯机械化起垄播种面积3010.9亩。开展玉米双斑萤叶甲统防统治面积10.2万亩,使全县农作物病虫鼠草害损失控制在3.5%以内。
3.5 加强主体培训工程 认真实施百万农民培训工程和科技入户工程,围绕主推技术和主导品种,先后举办各类培训班、技术现场讲解会638场次,培训农民5万次,发放培训资料16.8万册(份),印制《彭阳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手册》2000余份、刻录光盘100余张,基本做到了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
4 主要工作措施
4.1 组织领导到位 成立了由主管农业副县长任组长的粮食高产示范方创建活动协调领导小组,负责创建工作的总体安排部署、部门协调、物资采购等工作。成立了以农科局局长为组长的创建活动实施小组,负责制定实施方案,组织做好良种引进、试验示范、生产技术培训和指导。
4.2 技术服务到位 从县、乡农业技术人员中抽调17名业务骨干深入示范区,实行技术承包责任制,开展苗情、墒情、灾情等情况调查,分季节、分作物进行技术培训和大田生产指导,确保了技术要领到村入户。
4.3 政策扶持到位 把马铃薯高产示范区建设纳入良种补贴范围,整合项目资金212.8万元,着力提高示范区内良种覆盖率。坚持把地膜玉米高产示范区创建活动与旱作节水农业项目实施相结合,争取国家项目补贴605.8万元,招标采购耐候地膜691吨,落实县补资金351万元,购置起垄铺膜施肥联合机动作业机118台、畜力铺膜机190台,加大政府帮扶力度,切实解决农民生产困难。
减肥培训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 玉米 大垄行间覆膜 产量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2-0189-01
友谊农场第七管理区根据其地域条件,大力推行大垄行间覆膜技术,该技术适宜大机械作业,能够提高玉米单产,展示垦区现代化大农业的风采。管理区多次为红兴隆管理局、友谊农场提供现场会、定标会现场。现将第七管理区玉米大垄行间覆膜技术介绍如下:
大垄行间覆膜配套技术:深松耕作,秋起大垄,秋深施肥,大垄行间覆膜,优选品种,良种分级,缩垄增密,精量点播,适期早播,测土配方施肥,健身防病,增密保匀,调控结合,全程机械化。
一、“三秋”工作是基础
三秋作业的进行为玉米生产上标准、争主动、夺丰收、创高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全部采用7830进口大马力机车复式作业,保护性耕作,黑色越冬100%,保证深松35cm以上,增加土壤库容,打破犁底层,具有蓄水、增温和利用深层养分和水分的作用,增加抗逆性,同时减少作业层次,减少机车对土壤碾压遍数,减少对土壤结构破坏,减少整地总成本。
2.使用大马力机车整地,提升标准作业,达到深、透、碎、平、净、墒,同时对残茬进行秸秆还田培肥地力,为秋施肥匀深一致夯实了基础。
二、优良品种是获得高产前提
实现坚持农艺、农机相结合,良种良法结合生态条件相配套的原则,实现同一地号同一品种,作物品种选择应适应本地生态条件的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品种,绿单2号为主栽品种,密度7-7.5万株/公顷,今年管理区统购玉米品种绿单2号22吨。
实行种子分级播种,达到种子均质化播种,选除虫伤粒、霉变粒、瘪粒,以提高种子芽率达到95以上,没有高质量的芽率,就很难形成苗全、苗齐、苗匀、苗壮的生长群体。
三、适时早播是增产的保证
早播匀播技术的使用,第七管理区大垄行间覆膜玉米在4月28日前播种结束,确保“四苗”,为实现玉米高产稳产奠定基础。
1.采用玉米行间覆膜栽培,增温、保墒能力增强,生育进程加快。
2.早播技术,利用返浆水,出苗一致,晚播易产生弱苗。
3.有深松基础的地号好于耙茬作物。
4.秋整地种植的作物好于春整地作物。
5.进口满胜、格兰等播种机精量点播好于国产播种机,实现精播、等距,减少株距变异系数,增加抗倒伏能力,为个体、群体、生育空间均衡创造了高产条件。
四、合理密植、科学施肥、适时化控
1.合理密植,提高匀度是为作物高产创造良好空间,根据不同的地域、土壤类型,采取不同品种,不同栽培模式。
玉米:大垄行间覆膜,品种以中晚熟为主,密度7-7.5万株/公顷,适度密植。
2.合理施肥:坚持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增加缓释肥和增加钾肥、生物钾的用量,增加结实率和抗倒能力。在施肥方法上做到“四肥”接力,即:秋施底肥,春施种肥,在生育期间进行根际追肥,依玉米长势结合健身防病进行叶面施肥,保证玉米全生育期对养分的需求,为创高产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3.综合防病调控:由于创高产增密、增肥,对营养生长过旺,易造成倒伏的减产地块,以前期地面化控为主,后期飞机航化化控为辅的原则,从而促进秆强,根系发达。今年管理区在7月10日进行飞机航化化控和8月初结合防治蚜虫喷施叶面肥健身防病二遍。
五、坚持农时及作业标准化
1.农时标准:树立抗灾的思想,抢农时,增积温,促保墒,今年管理区玉米覆膜4月15-20日完成,播种根据气温三天稳定在零上5℃,玉米全面开始播种,4月28日前完成。
2.机械状态标准:为确保农业生产标准,各阶段机车、农具在作业前,农业、农机办逐台、件验收,不达标不许作业,保证农艺措施标准到位。
3.田间作业标准:为确保农业生产各环节质量达标,必须有标准、有检查、有验收,管理区、作业站成立检查验收小组,有奖罚,从而提高各项技术措施到位率。
六、加强领导、强化服务管理
1.落实组织机构,分工明确,责任到位
成立高产创建领导小组,由场长任组长,主管农业、农机副场长为副组长,管理区主要农业领导及技术人员各负其责,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促一级,责任推进机制。
2.开展田间课堂,增强科技意识
通过聘请专家讲课,举办以农业、农机、科技培训班,对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科技示范户及广大种植户全方位、多层次的培训,交流典型介绍。深入开展一张培训卡、一份明白卡、一本技术手册和一张生产技术光碟活动,传授教育多样性。在生育期分阶段开展田间课堂,搭建技术培训、交流的平台。
减肥培训总结范文第4篇
一、搞好土壤肥料各项基础工作
一是继续开展土壤墒情定位监测,为指导大田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全区13个定位监测点全年共运作16次,耕层监测结果表明,20xx年11月15日至20xx年3月5日表现为波动增墒变化,水分含量由10.19%上升至14.42%,旱情从重旱上升至轻旱-适宜情况,基本满足了小麦苗期、返青期水分需求。3月5日至4月25日墒情基本表现为跑墒变化,水分含量由14.42%降至全年最低点6.04%,旱情处于重旱-极旱情况。满足不了小麦生长后期和春播作物的需水要求。从4月25日至10月15日,基本表现为增墒阶段,旱情指标表现为从极旱逐步过渡到过多六个不同等级。4月下旬至5月下旬墒情较差,满足不了小麦生育后期和春播作物需要;6月中旬至7月中旬各点平均降雨110.2mm,墒情适宜,基本满足玉米和棉花的生长发育;8月下旬至9月中下旬各点累计降雨最少79.4mm,最多142mm,旱作区休闲麦田,充分利用了此次降雨,及时进行了耙耱保墒,适时进行了小麦播种,同时也充分满足了玉米生育期需要,但对密植棉田来说,通过增加棉行间的通风透光,减少烂铃损失;10月上中旬各点降雨40~70mm不等,墒情适宜或过多,影响了秋作物的正常收获,推迟了水浇地冬小麦的播种期。
对每次监测结果我们都及时通报有关部门,发布相关情报,指导全区大田生产;二是认真完成国家级土壤肥力监测点样品采集工作,并按要求填写了有关报表;三是按要求完成省级土壤肥力动态监测点位的土样采集、野外调查、数据录入等任务,并将数据分析结果编写了专题总结,结果表明,与20xx年相比,除速效磷、缓效钾下降外,有机质、全氮、速效钾稳中有升;四是在不同作物上实施完成了校正试验30个(小麦7个、夏玉米10个、棉花7个、日光温室黄瓜3个,苹果3个)、效果跟踪观察点200个,目前有关田间观察记载、数据统计分析等工作已完成,并填写了实验记载表,为今后修正平衡施肥参数提供了科学依据。五是结合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实施,在小麦、玉米、棉花等作物上布置完成“3414”试验26个点位,目前试验的田间观察记载、数据统计分析、试验记载表填写等工作已完成,并编写了正规试验报告,为下步科学施肥提供了依据;六是根据省站安排我们在小麦、棉花上完成了墒情与旱情指标体系应用分析及水分利用率调研工作,数据分析及报告编写工作已按要求完成;七是安排完成全国农田土壤墒情监测主点1个、附点4个,对各点进行了剖面分析,按4个不同层次测定了质地、田间持水量、容重等,目前各点运转正常。
二、建好规范化规模示范推动项目顺利实施
1.今年我们主要抓了龙居、金井、解州等乡镇测土配方施肥示范区和北相、王范、冯村等乡镇小麦优质高效测土配方施肥示范区建设,都取得了圆满的结果。为了建设高标准的示范区,提高示范效果,我们把示范区的任务目标、实施内容、主要措施具体化,由专人负责项目实施中的任务下达、观察点设置,资料整理分析汇总等。为了保证示范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顺利实施,我们土肥站全体人员经常深入示范区、深入田间、深入农户,围绕测土、配方、配肥、供肥和施肥等基本内容,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技术培训,同时为农民开出施肥配方或追肥配方单,解决农民在生产实践中出现的施肥用肥问题。并联合技术、植保等农业专家成立技术巡回指导组,在天气干旱时,及时发布土壤墒情与旱情情报,为下一步田间管理措施进行部署;在病虫害发生时,利用广播和现场指导,及时发布病虫情预报和防治方法,使示范区的经济损失降到最低水平,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起到了示范辐射作用。
2.为了加大测土配方施肥工作的力度,我们在万亩示范区龙居镇四十里岗旱垣区雷家坡村建设了300亩测土配方施肥连片示范方。在示范方建设中,一是麦播前在示范方采集15个土样进行分析化验,其结果为:耕层土壤主要养分平均为:有机质16.6g/kg,全氮0.61g/kg,有效磷9.9mg/kg,速效钾172.9mg/kg,缓效钾835mg/kg,ph值8.60~8.71。根据化验结果和历年产量水平,拟定了目标产量,确定了施肥配方,制定了施肥方案,发放施肥建议卡40份;在小麦播前、生长中、后期利用直通车,组织技术、土肥、植保、种子等方面的技术人员对示范区农户进行测土配方施肥、栽培管理、新品种栽培、病虫害防治、田间管理要点等技术进行了3次培训,发放技术材料200余份,并利用差转台电视技术讲座3次;三是在示范方采取了“五统一”,即统一测土、统一配方、统一配肥、统一供肥、统一田间管理。在今年冬小麦生产中遇到了麦苗暧冬旺长、拔节期受冻、灌浆期干旱多风等诸多不利因素和旱地普遍减产5成的情况下,300亩测土配方施肥与习惯施肥相比,仍取得了较好收成,据观察点测算,测土配方施肥田平均亩产102.4公斤,比习惯施肥平均亩增产16.7公斤,增产率19.5%,新增小麦5010公斤,新增产值7515元。
3.根据省、市站部署,今年我们在龙居镇美玉村建设节水灌溉高产高效示范区2562亩;在冯村乡中阳村建设核心示范区521亩。在实施过程中,主要做了:一是采集了60个土壤样品进行化验分析。二是安排完成参数采集试验7个,效果跟踪观察点26个。三是在龙居镇美玉村节水灌溉高产高效示范区实施整修排灌渠道3950米;在冯村乡中阳村建设核心示范区实施整修排灌渠道4451米。四是有针对性的开展了不同层次的技术培训,共出动科技直通车6余次,参加科技集会3次,举办技术培训班6期,培训人数1650余人次,散发宣传材料3120余份,放映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棉花栽培技术、农资真假鉴别等农业技术光盘6场。根据效果跟踪观察点测算:龙居镇美玉村2562亩节水灌溉高产高效示范区工程田平均亩产籽棉252.5公斤,比非工程田平均亩增籽棉36.2公斤,增产率为16.7%,共计新增籽棉9.27万公斤,亩纯收益增加181元,总计新增产值46.37万元。冯村乡中阳村521亩节水灌溉高产高效核心示范区工程田平均亩产籽棉268.7公斤,比非工程田平均亩增籽棉40.3公斤,增产率为17.6%,共计新增籽棉2.10万公斤,亩纯收益增加201.50元,总计新增产值10.08万元。
三、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开创平衡施肥技术工作新局面
今年是我区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第二年,针对工作量大、任务艰巨的事实,我们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正确指导下,按照《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实施方案》的要求,充分发挥科技人员的作用,理顺关系,借助项目,创新工作模式,探索长效工作机制,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落实到千家万户,加快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推广应用步伐。一是今年在玉米上采集1500个土壤样品,完成野外调查、填写表格0.6万份。化验土样39055项次,其中大量元素19500项次,其它项目17905项次;二是根据项目实施进度有针对性的开展不同层次的技术培训,累计共出动科技直通车40余次,制作流动宣传墙体广告(横幅)110条,通过电视、广播、网络、报刊、简报等新闻媒体正面宣传32次(期)次,参加科技集会10次,到各乡镇、村组举办技术培训班49期,培训人数32860余人次,散发宣传材料4万余份,放映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棉花栽培技术、农资真假鉴别等农业技术光盘43场。
为下一步大面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打下了坚实基础;三是共计完成盐湖区大配方12个(其中小麦6个、玉米3个、棉花3个),区域配方30个,发放施肥建议卡9.5万份。按照《山西省测土配方施肥配方肥定点生产企业认定与管理办法》(试行)要求积极与定点企业运城复肥厂进行合作,向定点企业提供配方27个,企业提供配方肥1512.5吨,极大地促进测土配方施肥持续深入发展;四是完成“3414”试验26个点位,校正试验30个、效果跟踪观察点200个。为确保试验的准确性和精确性,减少试验误差,我们严格按照方案进行操作,每个试验站上都有专人负责,从田间调查、施肥、播种到收获等各个环节,均由试验负责人牵头,全站人员参加,深入田间,亲自操作,直接参与试验的关键环节,局领导还专门抽调4名专业技术人员参与了试验的考种工作,最大程度保证了试验结果的可靠性。五是根据数据库的特殊性确定了一名懂计算机、业务能力强的人员专门负责,从库的建立、数据的输入由他负责,目前测土配方施肥采样在块基本情况调查表、农户施肥情况调查表、土壤测试结果、表施肥准确度评价统计表等表格已以excel表格形式输入完成。6月、8月、10月我们又确定专人参加了农业部、省举办的数据库录入培训,现正在按照软件要求输入有关数据。
四、努力做好日光温室水肥一体化工程
日光温室水肥一体化项目按照上级业务部门要求,9月底与山西物华农业技术装备工程有限公司签定合同,全面实施。
实施情况:日光温室水肥一体化共65栋,现已完成50栋,其余正在实施;日光温室配套设施完善共15栋,正在进行之中。
五、加强管理促进土肥事业蓬勃发展
根据站上人员结构情况,要求每个人在工作闲暇都要学习业务知识,做好学习笔记,积极向中心网刊投稿,一年来共采用20余篇,发表论文4篇。另外我们根据每个同志的特点和工作需要,年初,在制定岗位责任制时,根据全年的工作任务,对全站人员进行了责任分工,明确了每一个人的工作职责,并且使尽可能的细化量化,发挥每一个人的特长,做到人人肩上有担子,件件事情有人管,提高了大家的工作积极性,保证了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六、明年工作打算
1.认认真真继续搞好墒情监测、土壤肥力动态监测、有关试验、示范的观察记载等基础性工作。
2.继续组织实施好测土配方施肥试点补贴资金项目,采用检查、督促、指导等方式,确保圆满完成测土配方施肥补贴资金项目的任务。
减肥培训总结范文第5篇
一、强化宣传培训
利用宣传条幅、宣传纸、电视、短信、微信等新媒体技术,大力宣传科学施肥用药知识,提高农民科学施肥用药水平,营造良好社会氛围。结合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素质提升计划等,加强新型经营主体培训力度,着力提高种粮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经营实体在农业生产中的施肥用药技术水平。推广科技含量高、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品种,淘汰使用年限长、病虫已产生抗性的农药品种,从根本上解决有药量大、施药次数多、防效差的问题,减少农药使用次数和使用量。
二、健全农作物病虫害监测网络、土壤肥力监测体系
稳定现有病虫情监测网络体系,提高基点自动化、智能化病虫情监测水平,准确掌握发生动态,及时预警信息,提高监测预警的时效性、准确性和科学防治到位率。推动建立全县肥效监测网络,完善肥料使用调查统计制度,及时、准确掌握肥料使用和效果评价数据,指导科学施肥。
三、推广普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拓展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实施范围,在做好粮食作物测土配方施肥的同时,扩大在蔬菜、果树等经济园艺作物上的应用,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全覆盖。强化配方肥推广应用,充分调动企业参与测土配方施肥的积极性,筛选一批信誉好、实力强的企业开展深入合作,推进配方肥进村入户到田。创新服务机制,积极探索公益与经营结合、政府购买服务模式,支持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向农民提供统测、统配、统供、统施“四统一”服务。创新肥料配方制定机制,完善测土配方施肥专家咨询系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助力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开展区域减肥示范和肥料利用率试验,结合绿色种植模式,集成配套推广高效节肥新技术新产品,探索减肥有效途径。
四、转变施肥方式
推进机械施肥,粮食作物按照农艺农机整合、基肥追肥统筹原则,因地制宜推进化肥机械深施、机械追施、种肥同播等技术,减少养分挥发和流失。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以经济作物为重点,结合高效节水灌溉,示范推广滴灌施肥、喷灌施肥等技术,推广农作物叶面喷肥技术,提高肥料和水资源利用效率。推广适期施肥技术,合理确定主要农作物基肥施用比例,因地、因苗、因水、因时分期施肥。
五、推广新肥料新技术
开展农作物高产高效施肥技术试验示范,推广缓控释施料、水溶性肥料、生物肥料、有机肥料、土壤调理剂等新型肥料,提高肥料利用率。集成推广高效施肥绿色种植模式,结合实施绿色增产模式攻关活动,按照土壤养分状况和作物需肥规律,分区域、分作物制定科学施肥指导方案,集成推广一批高产、高效、生态施肥技术模式。
六、推进有机肥资源利用
因地制宜推广秸秆粉碎翻压还田、覆盖还田、留高茬还田、快速腐熟还田等技术,加强对城乡居民粪便无害化应用管理,使粪便变废为宝,对农业村养殖业产生的粪便,集中进行规模化、无害化处理,加快推进以粪便为原料的有机肥工业化生产,结合河沟清淤及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把工程施工产生的河沟塘泥专门集中存放,无害化处理后作为土壤基质,培肥土壤,鼓励引导农民增施有机肥。
七、推广高效新型植保药械
加快推进大中型、新型、智能型植保机械,特别是无人植保飞机、无人驾驶喷雾机等高科技产品当加大推广力度,使植保操作模式快速达到高速、智能、高效与安全要求,淘汰落后的植保药械,推进植保机械更新换代,有效解决施药过程中的“跑、冒、漏”现象,提高农药利用率,减少劳动强度,提高生防治效果。
八、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
大力培育植保专业合作组织,支持植保合作社、植保服务队、种植大户积极开展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和应急防治,使规模化植保服务机构逐渐取代传统的分散防治模式,这样从植保技术推广、防治成本控制、安全生产管理、农业信息监测等各方面都能取得良好效果。
九、推行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制订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方案,集成推广绿色防控技术模式,积极开展病虫害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综合防治。实施粮食作物G色增产模式攻关示范行动,建立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带动病虫害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融合整体发展。
十、加强农资市场管理,建立农技人员和种粮大户对接服务
进一步加强对农资市场的管理,尤其对不通过正规途径销售农药、化肥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因为伪劣化肥、农药的使用时效果差甚至无效,农民会加大使用量,造成环境的更大负担,而伪劣农药、化肥本身可能就因为毒性过大、针对性不强、降解速度慢等原因直接加重了环境污染,所以要加大对销售伪劣农资销售的打击力度。同时,建立全县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和种粮大户的对接服务,对农民的施肥和用药技术进行培训,让农民真正认识到假劣农资的危害,共同维护健康规范的农资市场。
十一、改变目前的化肥、农药最低价中标方式
上一篇:减肥活动总结{汇总5篇}
下一篇:减压活动总结{甄选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