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13997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56分钟。
农村网格员工作总结范文第1篇
一、工作目标
以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减负为目标,全市价格部门各负其责、协调配合、共同努力,通过农村价格服务工作,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引导农民调整生产和经营结构,实现增产增收,有力地推进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工作任务
(一)搭建服务平台
一是网络服务平台。全面开通市、县(区)两级物价网,开设办好涉农收费、价格政策、主要农产品价格监测、特色农产品价格监测等栏目,与“*省物价网”的农村价格信息服务栏目组成农村价格信息采集、报送、汇总分析和的网络服务平台。
二是广播、电视、报刊服务平台。争取宣传、广电部门的支持,在《拂晓报》、市、县(区)电视台和广播电台等新闻媒体开辟农产品价格信息服务栏目。
三是价格系统自办刊物服务平台。继续办好《宿州物价》,新办《宿州价格监测与信息》月刊,宣传价格政策,农产品监测信息。
四是乡镇工作站服务平台。在乡镇设立价格工作服务站,各县、区物价局要加强组织、协调和指导,充分发挥现有乡镇物价所和乡镇农经办、农经服务站、乡镇政务公开栏等基层组织和阵地及县乡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村民代表的作用,做到“九有一公布”,即有价格工作人员(专兼职均可),有价格信息员,有办公场所,有工作站牌,有价费公示牌,有农产品价格信息栏,有服务站工作职责,有价格信息监督员守则,有价格工作服务站网络图、公布价格咨询举报工作程序和“*”举报电话。
五是村委会活动阵地平台。充分发挥各行政村现有党建活动室、计生服务室、村务公开栏等阵地,及时张贴、公布农村价费政策,农产品价格信息。每村聘请一名价格监督员,及时有效地监督和反馈农村价费政策的落实情况。
(二)加强价格宣传
充分发挥五大服务平台作用,多措并举,加大宣传力度,让“价格服务进农村”活动家喻户晓。
一是定期向各类服务平台提供价格法律、法规、价格政策文件、农产品价格信息和价格宣传稿件,定期向乡镇价格工作服务站发放《宿州物价》和《宿州价格监测与信息》。
二是组织开展宣传活动,要拓宽宣传渠道,改进宣传方式,如编排文艺节目、农村价费政策知识竞赛等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农村价格政策。
三是适时组织对农村价格工作人员、价格信息员、监督员的培训工作。
四是全面落实市物价局《关于加强价格宣传工作的意见》,利用市、县物价网站、《宿州物价》、《宿州价格监测与信息》等信息载体开展优秀征文评选活动,通过征文,总结经验,改进服务,促进“价格服务进农村”活动健康、深入、持久地开展。
(三)发挥价格职能
1、加强农资市场价格监管。严格执行国家对化肥流通环节差率控制政策规定;加强农资市场价格监督,及时反映农资市场价格动态;大力推行农资商品明码标价,增加价格透明度;
2、认真落实各项惠农政策。积极宣传国家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政策,在粮食收购季节,配合有关部门深入基层粮食收购点,对粮食收购中的压级压价等损害农民利益的行为,及时查处;落实
国家良种补贴政策;规范农村公路客运价格管理,合理制定农村客运价格,清理涉及农村客运的不合理收费。
3、发挥农产品价格成本和监测信息的导向作用。拓展农产品成本调查和价格监审领域,通过成本调查、效益比较分析,引导农民合理调整种植结构,为农民增产增收服务。
4、加强农村医疗服务价格管理。落实已公布取消的向县乡卫生院、农村个体诊所收取的医疗监督管理费等有关规定;进一步规范农村医疗单位的药品采购行为,落实国家公布的药品降价政策和差率作价办法,降低药品价格。
5、严格落实*省物价局《关于实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后进一步加强收费管理的通知》,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除按“一费制”收取课本费(不含按规定享受免费教科书的学生)、作业本费和寄宿生住宿费外,严禁再向学生收取其他任何费用,坚决杜绝一切乱收费。
6、加强农村公用事业价格监管。严格审核农村乡镇自来水价格,改善农民生活用水质量;落实城乡用电同网同价政策,促进农村电力消费;严格审核殡葬服务项目,规范殡葬收费行为;合理制定农村有线电视初装、移机和收视维护费标准,落实农村“五保户”收费减免政策,不断改善农民文化生活条件。
(四)加强价费检查。
各县、区价格部门要深入农村,围绕农村反映突出的价格收费问题,组织开展专项检查,重点检查农资、农业用水、用电、医疗价格和教育、婚姻登记、殡葬、农机服务收费及其他涉农收
费,及时查处各种价格违法行为,加大“*”价格举报电话的宣传及举报案件的查处力度,维护农民合法权益。
(五)开展调查研究。
各县、区价格部门要围绕服务“三农”,经常深入农村,开展调查研究,探讨农村价格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并报当地党委、政府和上级价格部门,为制定和调整涉农价格政策提供参考。各县、区可在以下方面任选三篇(多选不限)进行调研: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执行情况、农民种植养殖成本变化情况、良种补贴政策执行情况、农民收支消费意向、农资供应及价格、农村医疗收费、农业技术服务和培训收费、农村各项服务性收费、农民建房收费、有线电视收费、计划生育收费、水电价、殡葬收费等。
(六)建立长效机制。
“价格服务进农村”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各县、区价格部门要主动取得当地党委、政府的重视,争取有关部门的理解和支持,赢得乡村干部、农民的支持和配合。要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增强服务“三农”的意识和责任,积极探索价格政策定期宣传,涉农收费定期公布,价格政策定期提醒,农村价格定期检查,建立价格服务台帐等“价格服务进农村”的长效机制。
三、几点要求
(一)加强领导
“价格服务进农村”是“价格服务进万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作量大,涉及面广,需要上下配合,齐抓共管,各县、区
物价局主要领导要负总责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成立组织专
门抓,形成市、县(区)、乡(镇)三级价格部门一级抓一级,一级向一级负责的工作机制。
(二)有序推进
今年总体安排是,五月份宣传动员,六、七月份开展搭建五大服务平台的试点工作(重点在设物价所的乡镇),八、九月份全面推开,十、十一月份开展调研和涉农收费检查,十二月份组织检查验收。各县、区局要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市局将适时调度,确保按时完成各项任务。
农村网格员工作总结范文第2篇
一、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实施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宗旨,全面推进我市新农村商务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农村信息化应用水平,为农民获取和信息服务,为政府采集信息服务,推动农村流通发展,拉动农村消费市场,帮助农民引福致富。
(二)发展目标
建立全市商务信息服务网站,并逐步建立覆盖全市农村的公共商务信息服务网络,将商务信息服务推广到农村基层,提供商品、市场商务信息,提供商务信息化能力培训,促进农村流通工作,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三)实施原则
1、建立农村商务信息服务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以农村基层为重点,以农民受益为核心,以不增加基层和农民负担为前提,以点带面,总结经验,逐步开展。
2、农村商务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工程要充分考虑信息化推广特点。一是要扩大和规范信息源;二是要建立健全信息传播渠道;三是要培育提高信息化应用能力。总体思路是“扩大源头,建立渠道,提高能力,帮助受益”。
3、根据农村基层信息化实际情况,鼓励开展多种类型商务信息服务形式进行试点,总结经验,以点带面,逐步推广。
二、实施形式和内容
(一)主要形式:①建设商务信息服务站;设立市商务信息服务站,负责本市农村商务信息服务试点工作的组织管理。站长由商业管理办主任兼任,配备工作人员一至三人。主要任务一是组织人员培训;二是查询、整理与信息;三是组织开展农副产品购销对接服务;四是建立与维护本地信息平台及农副产品流通数据库,为新农村商网建立专门数据库提供基础数据;五组织专家解答农民在农副产品流通遇到的问题;六是根据本市实际情况,开展其它相关的商务信息服务。②建立农村商务信息服务点。结合“一村一品”产业特色,在农副产品集散地、流通协会、专业合作组织等地方设置信息服务点。村级商务信息服务点的主要任务:一是从互联网收集农副产品商务信息传递给农民;二是协助农民将供求信息上传到市服务站工作平台;三是收集当地农副产品的品种、产量、上市时间、销售价格等信息和流通主体的信息,并上传到市服务站工作平台。四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开展其它相关的商务信息服务。③依托新农村商网,建立面向本地区农民的网络信息平台。建设丰城金桥商务网站,作为市服务站工作人员和信息员的工作平台,主要任务是围绕本地区主要农副产品,收集、整理、相关政策、供求、产销价格、产品加工与介绍信息,开展咨询互动与购销信息对接服务,建立当地农副产品流通动态数据库,为新农村商网提供基础数据。
(二)主要内容。1、建设农村商务信息服务点50个。在31个乡镇(街道)设立50个农村商务信息服务点。根据农村实际,围绕农民在新农村商网上查询信息和信息这一目标,拟对每个农村商务信息服务点各配备一套电脑、打印机、传真机、电话机等,按每点购置设备费用8000元计算,需安排经费40万元;另按每点年租房费、上网资费补助4000元计算,需费用20万元,共计安排经费60万元。2、支持兼职乡镇商务信息助理和村级信息员。每个乡镇聘任1-2名乡镇干部作兼职商务信息助理。聘用50名人员作村级信息员。主要任务是:负责本乡镇商务信息服务的组织实施,开展本乡镇、村直接面向农户的各项农业信息综合服务。组织培训和收集农民对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需求信息,并利用网络媒体向农民发送生产、生活资料市场信息,组织本乡镇设立的村级商务信息服务点的工作。按每人每年5000元计算,此项工作安排经费40万元。3、培训农户骨干基本商务信息应用能力。对全市126名种养大户和574名农户骨干进行培训,并为培训合格人员颁发“农村商务信息员培训合格证书”。主要任务是:培训农户骨干使用互联网,提高其掌握和利用农产品市场供求信息开展经营的能力,更好地开展经营,带动其他农民致富。培训工作需安排资金50万元。4、建立信息资源体系,培育涉农网站的农产品专门数据库,为农民提供农村商务信息,建立我市农产品专业数据库。设计、建设、开通丰城金桥商务网站,作为商务信息服务体系的职能部门,主要任务是:扩大农村商务信息来源,增加服务方式,开辟面向“三农”的服务栏目,为农民提供更加便捷有效的信息查询和等服务。此项工程需经费20万元。5、依托农副产品综合市场,开展公共信息服务,在城区的主要农副产品集散地进行试点。主要任务是:在新老城区的农副产品集散地设立三个公共信息查询服务系统,通过信息栏、演示屏等形式,向广大农户提供实时农产品公共商情信息及综合信息服务。此项工作需安排资金60万元。
以上五项工作,共需专项资金230万元。
三、实施步骤
农村商务信息服务体系建设采取试点推动、分期实施的建设模式。分三年共建设一个信息服务站,五十个信息服务点,每年建设二十个,在验收合格的基础上总结经验,逐步推进。2008年首先开展如下工作:
(一)2008年1-3月,成立丰城市商务信息服务站,开通丰城金桥商务网站。发展乡镇信息助理,建设好村级信息服务点,分层次、分批次组织好基础知识的培训工作。
(二)、2008年4-5月,对试点情况进行调研总结,并在此基础上,着手准备下一步试点推广工作。
(三)2008年下半年至2008年底,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争取将40%的行政村纳入试点范围。
四、保障措施
(一)组织领导。请求丰城市政府成立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试点乡镇和相关部门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村商务信息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市试点工作的统筹领导和协调。由丰城市商业管理办公室负责全市“农村商务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和管理工作。
农村网格员工作总结范文第3篇
一、指导思想
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巩固和扩大农村药品“两网”建设的成果,健全农村药品监管体系,创新监管机制,提高科学监管水平和效能,促进我市农村药品市场秩序的根本好转,切实保障广大农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最大限度满足农民群众用药需求。
二、目标要求与时间安排
(一)农村药品监督网络建设
1.总体目标:在全市农村逐步建立和完善药品监管专职队伍与兼职队伍相结合、日常监管与专项整治相结合的监督管理机制,形成市、乡、村三级监管网络,做到组织机构完善、各项制度健全、药品监管无盲区、市场规范有序、群众用药安全放心。
2.具体要求:
(1)进一步完善和加强农村药品监督网络建设,完善市级专职监管队伍(各监管部门)、乡级协管队伍(乡镇设协管站)、村级信息员队伍(村聘信息员)三级农村药品监督网络工作机制。形成“市级监管、乡级协助、村级报告”的工作格局,明确市、乡、村三级人员工作职责,建立专协结合、上下互动、监管联动的机制,形成广泛覆盖的监管网络。
(2)建立协管员、信息员的聘用、培训、考核、奖惩和动态管理制度,充分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2008年8月15日前,各乡镇、街道完成对药品协管员和村级药品信息员再调整和统计建档工作,落实乡镇协管站(与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合署办公)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和设施。
(3)深入开展药品安全信用分类管理工作,进一步完善各辖区药品经营企业档案,实行监管动态化、信息化。
(4)加强对协管员和信息员相关法律法规和药学专业知识的培训,每年协管员培训不少于2次,信息员不少于1次,努力提高其业务素质。
(二)农村药品供应网络建设
1.总体目标:减少流通环节、保证药品质量、降低药品价格、方便农民购药,促进药品配送进乡入村,在最大限度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用药需求的同时,确保农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便捷、价廉。
2.主要任务:
(1)2008年8月底前,全市所有乡、村药品经营企业全部达到GSP标准并按照GSP要求规范经营。
(2)2008年10月底前,市、乡两级医疗机构分别达到郑州市二级、一级药房规范化建设标准;2009年7月底前,村级医疗机构达到荥阳市乡以下药房规范化建设标准。
(3)引导、支持药品批发企业向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集中配送;药品零售连锁企业向农村发展和延伸。确保全市药品供应配送率达到100%。
3.具体要求:
(1)引导和规范合法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向农村供应药品,形成竞争有序的农村药品供应市场体系。严格审查相关证照和有效票据;建立平等互利、有质量保障的契约关系;建立信息互通、运输快捷的供应网络,做到药品配送主体清晰、质量保证、供应及时、价格合理。
(2)培育和规范农村药品市场,方便农民购药。按照合理布局、方便群众的原则,引导和整合现有资源,严格规范化经营。
(3)乡村两级医疗机构要把“两网”建设与医疗机构达标活动、药房规范化建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提高药品质量管理,保障药品质量安全。
(4)加强对药学技术人员相关法律法规和药学专业知识的培训,每年培训不少于1次,提高从药人员素质。
三、组织领导,落实责任
(一)加强领导
成立以主管副市长为组长,市食品药品监管、卫生、工商、财政、公安、监察、发展改革、人口计生、商务、广电等相关部门和各乡镇、街道为成员单位的荥阳市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以加强对我市创建省级农村药品“两网”建设示范县工作的领导。
(二)职责分工
市食品药品监管局:负责对全市药品生产、经营、使用单位的监督管理,牵头组织全市医疗机构药房规范化建设和验收工作,负责组织实施农村药品“两网”建设的宣传教育,人员培训,组织协调以及监督网络建设的指导工作;承担市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日常事务。
市卫生局: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管理,配合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做好各级医疗机构药房规范化建设工作,督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与农村药品“两网”建设的有机结合和整体推进。
市工商局:依法对药品生产经营企业进行登记注册,对违法药品广告依法进行查处。
市发展改革委:负责对全市药品价格进行监督管理,依法查处违反《价格法》或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
市财政局:负责保证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必要的工作经费。
市人口计生委:配合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搞好计划生育所用药品和医疗器械的日常监管。
市公安局:负责依法打击制售假劣药品的违法犯罪行为,查处暴力抗法案件。
市监察局:负责督察各责任部门“两网”建设工作任务落实情况;严肃查处“两网”建设中违纪违规行为。
市商务局:负责配合、协调搞好农村药品供应网络建设工作。
市广电局:负责对药品“两网”建设的宣传报道,向人民群众宣传普及科学用药、安全用药知识。
各乡镇、街道:负责本辖区食品药品协管站的日常工作和信息员的管理工作;将药品“两网”建设工作纳入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工作考核内容。
四、工作要求
(一)各乡镇、街道和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创建省级农村药品“两网”建设示范县工作的认识,将其作为本年度一项重点工作来抓。要充分发挥各级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的作用,在近几年来工作的基础上,制定今年各辖区药品“两网”建设工作计划,结合农村食品“三网”(现代流通网、监管责任网、群众监督网)建设,加大经费投入,落实监管人员,扎实有效的开展工作。9月底前要全面达到省级农村药品“两网”建设示范县标准要求。
农村网格员工作总结范文第4篇
一、打好“一个基础”,组织建设是保证农村基层思想政治工作有效性的“定海针”
基层基础工作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和保证。正所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一)建好架构。根据农村党建工作的特点,以辖区地域为标准,划建网格化块域党建小组,再在块域的基础上划定网格化区域党支部,并以此为依托架构,选配块域党建指导员,赋予一定的权限、职责等,负责日常党建及其相关的服务管理工作,确保思想政治工作的无死角、无空白、全覆盖。
(二)建好组织。对所辖全域范围内注册的各类组织中的党员人数逐一排查、登记,掌握情况,摸清家底。对符合成立党(总)支部的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和其他性质的单位或组织,政工干部主动联系并采集相关信息,及时报请乡镇党委审批成立党(总)支部,同步组建工、青、妇等群众组织。让“家”有党员,让党员有“家”。
(三)建好抓手。在架构和党组织的基础上,思想政治工作还需要抓手。这个抓手就是根据全域内各类组织的需求提供不同的服务和帮助。比如提供消防专业化演练和检查,安全知识专业培训及检查指导,税法的普及讲解等。这些对某个组织来说,这种资源相对匮乏或即使组织到这些资源,也会产生较大成本等,但是相对主管乡镇而言则更容易动员到这些资源,且免费为区域网格化成员组织提供服务。
二、强化“两个意识”,思想引领是保证农村基层思想政治工作有效性的“导航仪”
农村相对城市而言,党员的特点是文化程度相对偏低,价值观相对同质性强,思想相对保守,乡土意识强烈等,这些成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难点。如何将难点变为亮点,需从思想意识上切入、引领。
(一)强化“属地”意识。要避免传统思想政治工作中出现的推诿、扯皮、低效率在新时代背景下发生,根本一点就是要强化农村基层组织党员、职工群体的“属地”意识,同时弱化“隶属”意识。这里指的自然是党组织关系,而非劳动人事关系。从思想上、意识上明确告知:只有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才会在所在区域发光,从而影响一片,照亮一方。
例如,农村较为普遍的人口流动问题:村组、社区、企业、NPO之间党员流动频繁,如果依隶属关系管理,显而易见会出现交叉点,要么都管理,要么都不管理。通过抓基础,强意识以后,出现了“党员找组织”,“组织找党员”的良性局面。“家”在区域的思想逐步养成。
(二)??化“服务”意识。笔者认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就是服务党员和党员服务,说到的,就是做人的工作。通过提供服务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当下文化多元、价值多维、思维多角,党的思想政治工作者队伍人员组成也呈现如是情况,由多种职业、文化和教育背景人员构成的新群体,思想开放,思维活跃。针对实情需要出实招,通过现代新媒体传递和强化服务意识,只有扭住“服务”这个思想政治工作的“牛鼻子”,才能激发活力,鼓舞人心。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在强化服务意识的同时,需弱化“领导”意识。试想现代的新生代党员、群体中,虽然入党标准没有降低,但其思想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愿意主动接受被领导的人很少,尤其是在初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时,也容易引起反感。因此,为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融合度和认可度,应弱化领导意识,更注重强调主体平等服务为宜。
另一方面,以网格化组织为有效途径,把服务意识“波浪式”传递给属地区域的每位党员,做好信息对接与对称,也以求得思想政治工作效用最大化的长远途径。
三、统筹“三个结合”,探索创新是保证农村基层思想政治工作有效性的“推进器”
农村基层党的思想政治工作者要争取得到上级党组织的支持和帮助,服务对象的配合和协助,才能有效发挥政治优势、思想优势和组织优势。找准“开关”和“总阀”是关键,就是怎样把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中心任务与网格区域的中心重点工作、农村地域特点、成员需求、热点关切结合推进。
(一)结合中心重点。“拎着任务下去,带着问题上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就是把这“任务”和“问题”相结合贯穿工作始终。这任务就是促进经济建设和维护社会稳定,既是党委的中心工作,也是基层组织发展的重点。这问题就是如何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为经济建设和维护社会稳定做出贡献。二者相统一,有机结合即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点。充分发掘网格成员组织中党员的潜能和特长。一方面要以提供服务,解决问题为载体,教育党员在发展中求稳定,在稳定中求发展;另一方面,以“守土有责”的政治责任感,引导党员切实围绕自己所服务组织的重点项目和行业作出切实的贡献。与此同时,汇聚广大党员的智慧,为我所用,共同发展,共同提高。推进个人和组织双进步。
(二)结合农村特点。不可否认的是,由于历史原因,我国依然处于城乡二元模式。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也需适应环境,适应“土壤”,就需要结合农村特点才能取得实效。传统农村的特点是熟人社会,这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优势。一方面,充分利用这种优势去收集党员群众的真实想法和需求以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所在地主管党组织的中心工作贯彻情况,也会从中得到反馈,促使党组织与政工干部不断的调整和改变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策略,让工作做得更有实效。另外一方面,农村也相对保守、相对封闭的特点,但是注重情感也是事实,思想政治工作要充分结合这一特点,通过互访、互助、相互沟通等形式增进感情,推进工作。
(三)结合需求热点。有效的党的思想政治工作都是从研究党员、群众直接的、迫切的需求出发,把协调党员、群众之间的关系,引导党员、群众的行为、激发党员、群众的积极性作为开展工作的基本点的。农村基层党的思想政治工作者紧密结合这一基本点,研究农村、农业,尤其研究农民的现实需求问题和舆论热点问题,深入开展大调研大走访活动。现实需求问题是切实需要加以解决的,热点问题是切实需要化解的,否则易诱发群体性事件,造成不稳定因素。比如,动迁失地农民的生活保障问题,家庭就业问题,流动党员子女就学就读问题,沪漂族的老人的就医问题等。找准了需求热点,制定“一人一案”或“一户一案”,协调政府及主管相关机构,逐一协调落实,尽力帮助解决。这个过程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吃透上面,摸清下面,协调中间”方可收到最佳成果。
四、突出“四个重点”,队伍凝聚是保证农村基层思想政治工作有效性的“保险带”
思想政治工作除了有基础、有意识、有抓手外,一个重要的有效途径就是组织建设,包括团队建设、党员队伍建设、后续力量建设和品牌基地建设等。这为农村基层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得到有效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力资源保证和组织保障。
(一)工作团队建设。一是把工作团队建设好是首位。各网格化区域党(总)支部处于各类组织的政治核心地位,是工作的政堡垒,责任十分重大。党(总)支部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感召力强与弱,直接关系到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指导各片区党组织要真正把群众公认、年富力强、勇于创新、开拓进取、求真务实、乐于奉献、德才兼备的优秀党员管理人员充实到党组织工作团队中担任骨干。二是把团队班子建设好很重要。一则可采用公开招聘的形式,向社会公开招聘网格化片区党组织政工干部和管理者,二则可以从片区成员组织的党员中,选聘技术骨干、知识精英、海归学霸等担任本区域党组织负责人,为思想政治工作选好带头人,配好“领头雁”。
(二)党员队伍建设。一是完善片区党组织,扩大片区党组织的覆盖面;二是完善责任区制度。按居住区和工作区的标准,将网格化片区内在职党员、退休党员、 失业和来沪人员中的党员分别编入基础党小组,挂牌公布党员名单,划分党员责任区,开展经常性的组织生活;三是完善党内活动制度。对在职的中层以上管理者、职工党员实行参加本单位和基础党小组双重党组织生活制度。普通党员均参加基础党员评议,基础党小组负责将评议结果反馈到被评议党员所在单位或居住地居委会,以掌握党员在基础党小组中的表现,提高群众对党员队伍的整体认可度和满意度。
(三)后续力量建设。一是在“选”上下功夫。针对不同片区实际情况和特点,明确选拔条件:村落片区的后续力量要求年龄在25―35岁之间,并有一技之长和一定农村工作经验,“两新”组织的后续力量要求高技术等级、高学历、高职务等。选拔程序上适用由村干部、党员代表和村民代表组成的推举小组进行民主推荐,再由片区主管党组织负责人组织考察并报乡镇党委审核备案。二是在“育”上出实招。后续力量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需要制定科学、切实可行的后续力量培养计划,注重理论知识培训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培养模式,不断丰富后续力量人员队伍在新时代背景下党的最新理论、市场经营管理、农业实用技术及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知识。建立健全挂职锻炼、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方式,?m时安排后续力量人员到群团组织负责人、村民小组长、基础党小组长等岗位上锻炼,参与村级党务、事务管理,提高其处理农村综合事务的能力。三是对培养结果进行考核,做到成熟一个、选用一个,逐步形成后续力量梯次化,为农村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永续发展储备力量。
(四)品牌基地建设。通过网格化片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开展,为当地农村基层党的建设探索出了一定的成功经验,也集聚了一批政工人才,树立了“基地化党建品牌”。一是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因地制宜依托区域内大学高校资源优势,通过与大学校区或其中的一个学院开展“同创共建”活动、青联联谊活动等,为校园大学生提供深入网格化片区实践机会的同时,也为网格化片区组织中的青年党员及后续力量人员提供交流思想、人才互动的平台,形成双向实践,实现双赢。二是学科调研基地。采取区块校企联动,为大学校区学生提供专业实践环境,共筑学科调研基地的同时,注重发挥学校培养人才的优势,在人才引进方面适当优先考虑合作大学的优秀毕业生,并通过学校与片区合作,建立政工人才储备库,推动农村基层组织人才队伍建设。体现基地建设成果,成就了基地建设品牌。
农村网格员工作总结范文第5篇
一、按照农村经济社会结构不断变化的要求,创新组织设置,逐步健全和完善了农村基层党的组织体系
建立以乡镇党委和村党支部为核心的农村基层党的组织基本架构。1978年开始的农村改革,建立了家庭承包经营制,改为乡政府。到1984年底,我省基本完成了撤社改乡工作,成立了乡党委和村党支部,形成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基本架构。1990年,中组部会同有关部门召开了“莱西会议”,明确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确立了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配套组织建设格局。这个格局经过两轮后进村党支部整顿和建设工作,得到了健全和完善。
支部建立在协会上,村级党组织的覆盖面不断扩大。随着农村改革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应运而生。国家实行土地流转政策以后,我省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快速发展到5000多家。为扩大党的组织覆盖面,1995年前后,我省一些地方开始探索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设置党支部,*2年以后在全省逐步推开。为推进和规范这项工作,省委组织部于*4年出台了《关于调整和改进村党组织设置工作的意见》,要求以村为主设置党委或党总支,依托产业链设置党支部。党的十七大以后,全省进一步加大了调整村党组织调协的力度。目前建制村设置党总支7883个、党委28个,在专业合作组织中设置党支部1600多个、功能党小组5300多个。
依托农村社区建立党支部,村级党组织的设置突破村域限制。随着农民逐渐从“村里人”转向“社会人”,形成了农村社区。为顺应这一变化,从*5年开始,省委组织部突破按照行政区划设置党支部的做法,探索依托农村社区设置党支部,指导各地选择了100个点,开展建立农村社区党支部试点工作。试点工作从调整村党组织设置切入,构建了以“村党总支(党委)——社区党支部——功能党小组”为结构的组织体系,适应和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按照加强“三农”工作对人才提出的要求,创新理念办法,逐步健全和完善了识人选人机制
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农村基层干部选拔标准更加全面。在农村基层干部选拔上,党中央提出选拔干部要贯彻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我省认真贯彻党中央的干部路线,同时结合农村实际,要求在农村基层干部选拔中要体现“双强”:既要具备较强的思想政治素质,守信念,讲奉献,重品行;又要具备较强的科学发展能力,带领农民增收致富,体现了正确的用人导向。
“两推”荐人选和直选试点,农村基层干部选拔工作中的民主不断得到扩大。随着村民自治的推进,农民群众渴望进一步扩大民主。1999年,凤阳县在村党支部换届中采取以“党员推荐、群众推荐、党内选举”为主要内容的“两推一选”办法,产生村党支部成员。省委组织部认真总结凤阳县的经验,从*2年起在全省推开。中央组织部也向全国推广了安徽的做法和经验。*6年起,省委组织部在村党组织换届中开展了“两推直选”试点工作,目前试点村已达到2600多个。为整体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省委组织部指导铜陵市在西湖镇开展了“一推两考”试点工作,即采取“民主推荐、理念考试、组织考察”的办法,确定镇领导班子组成人员。民主推荐除按规定召开推荐大会外,还吸收占参会人数20%左右的群众代表参加;被确定为镇领导班子组成人选的,要经过政治理论水平任职资格考试,把好人选的素质关。
多渠道选配干部,农村基层干部的来源不断得到拓展。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以来,农村外出务工农民越来越多,产生了优秀村干部难选的问题。为此,我省探索通过“派、聘、引、育”等多种办法,为村级组织输血。*1年7月,省委、省政府决定从机关选派优秀年轻党员干部到村,担任党组织第一书记,每批任期3年,并提供包括资金在内的一系列政策支持。7年来,全省已选派三批共1.2万名干部到农村任职。选派干部协助抓好村级后备人才的选拔培养,为群众办了大量实事好事。全省今年选聘了640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这项工作将连续开展5年,为村级组织输送数千名大学生“村官”。从*6年起,全省采取就地培养的办法,每年选拔4000名左右的优秀村干部和后备干部参加大专学历教育,目前入校学员已达1.3万人。全省各地积极实施“凤还巢”工程,一大批事业有成的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8年村级换届时有300多人通过选举进入村级班子。
三、按照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要求,创新工作载体,逐步健全和完善了农村党员实践先进性的平台
规范主题教育,党员“经常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得到建立健全。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起,我省普遍采取冬(春)训的办法,对农村党员进行轮训。为巩固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建立长效机制,从*3年起,每年利用春节前后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在农村党员中开展一次主题教育活动,在对党员进行集中培训的基础上,组织他们入农户、听意见、办实事。从*7年起,把党员承诺制引入到主题教育活动,做到年初承诺、年中践诺、年底评诺,使之成为保持先进性长效机制的重要载体。为改进党员教育方式,*6年至*8年6月,我省采用互联网加电视机机顶盒的形式,在全省乡村开通了现代远程教育“电视上网”工程终端接受站点,为党员教育铺设了“信息高速公路”。
开展组织管理和网络管理,农村流动党员管理工作多方位展开。进入*0年以后,全省农村外出务工党员逐步增加到14万人左右,加强管理工作变得十分紧迫。按照中央的要求,全省下大力气抓好流动党员活动证的发放工作,同时省委组织部制发了《关于加强流动党员规范化管理的意见(试行)》,积极探索实施组织管理和网络管理。目前,全省已在全国大中城市建立流动党员党组织1781个、设立流动党员联络站913个。全省17个市建立了流动党员网络管理系统,市、县、乡实现了联网。党组织可以随时根据网上提供的信息,与外出党员和流动党员党组织取得联系,流动党员也可以随时与家乡党组织取得联系,实现教育管理信息的即时传送,在建立城乡一体的党员动态管理机制上取得了明显进展。
运用载体推动,农村党员实践先进性的路径得到有效拓宽。*2年全省实施“双培双带”先锋工程、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流动党员“双向带动”、为民服务全程制和党员承诺制等五大载体。几年来,“双培双带”先锋工程为能力强的党员发挥作用提供了舞台,全省确定“双带”示范户19.8万户,参加“双带”的党员和干部34万人,带动农户116万户;开展设岗定责,设置政策宣传岗、致富信息传递岗、文明新风岗、“留守儿童”关爱岗等,全省已有600多万名无职党员上岗履责;开展“双向带动”,引导了一大批流动党员把家乡更多的劳动力带出去务工增收,把在外面学到的技术、积累的资金带回家乡创业发展;实行为民服务全程制,在乡镇设立室(大厅),在村设立代办点,群众有事情由党员干部全程无偿代办;实行承诺制,使参加载体活动的党员发挥作用有了定量要求。仅*8年初,全省80多万名党员承诺为群众办实事161万件。
义务权利两者并重,党内激励关怀机制开始建立。随着党内民主的发展,特别是《中国共产党员权利保障条例(试行)》颁布后,党员的权利意识明显增强。我省在试点的基础上,从*4年开始在全省农村实行党务公开,推行“阳光党务”;从*8年起着手建立农村党员议事会制度,做到村里大事党员先知道、先讨论、先行动。全省积极推广一些地方实施的农村特困党员“脱贫造血”工程和建立党员服务站的做法,做好党内关爱工作。近几年来,全省把落实村干部待遇放在突出的位置,以县(市、区)为单位,建立以村干部报酬正常增长、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离职补偿)为内容的“三位一体”激励保障机制。
四、按照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作用的要求,创新体制机制,逐步健全和完善了新时期农村党建工作格局
实行交叉任职,乡村领导体制不断得到完善。*2年以前,村“两委”成员和乡镇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大多是分设的,程度不同地存在分工交叉、权责不清的问题。我省按照宜兼则兼、宜分则分的原则,积极推行村“两委”成员和乡镇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交叉任职,提倡正职“一人兼”。目前,村“两委”成员交叉任职的比例和书记与主任“一人兼”的比例分别为70%、22%;乡镇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交叉任职和书记乡镇长“一人兼”比例分别为74.4%、31.2%。为规范新形势下的工作运行,制定了《安徽省村“两委”工作规则》和《关于加强和改进乡镇党委建设的若干意见》,完善村“两委”和乡镇党委议事规则以及决策程序,增强班子整体功能,切实把乡村党组织建设成为推动科学发展、带领农民致富、密切联系群众、维护农村稳定的坚强领导核心。
注重引导和服务,农村领导工作的方式方法得到切实改进。我省积极探索村民自治的新形势下领导农村工作的方式方法,大力倡导和实行说服教育、示范引导的办法。*0年以来,在农村税费改革和乡镇机构改革中,积极推进乡镇职能由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转变,不断强化农村基层组织的服务功能,结合农村综合改革,全省大力推行为民服务全程制,健全和完善机制,强化责任,努力让群众满意。
上一篇:农村调解工作总结{推荐5篇}
下一篇:农村经济管理局上半年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