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AA范文大全网!

农村沼气安全工作总结{优选5篇}

文海泛舟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本文共计11964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48分钟。

农村沼气安全工作总结范文第1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精神,认真开展沼气池进出料安全宣传月活动,全面摸清农村沼气项目建设家底,巩固建设成果,强化技术培训,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加快建立权责明确,监督有效,建设规范,保障有力的农村能源服务体系和机制;贯彻“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方针,坚持“分级监管与属地管理相结合,以属地管理为主”和“谁主管,谁负责”原则,促进我镇农村能源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通过开展沼气池进出料安全宣传月活动,完善安全管护和物业管理服务,技术服务网络,健全制度,规范管理,稳定队伍,经费落实到位,实现农村沼气安全宣传、培训、巡查、隐患处理常态化,切实维护建池农户生命财产安全。

二、狠抓落实,成立领导机构

镇成立了沼气池进出料安全宣传月活动领导小组。具体分工如下:

组长:

副组长:

成员为各联村镇干部、各村(社区)主任组成。办公室设在农技站内,由负责收集汇总各类资料。联村干部负责该村的检查督导工作。

三、主要任务及工作重点

主要任务:一是以沼气化粪创建为目标,推进农村户用沼气安全建设。提高农村沼气安全管理水平,确保全年沼气使用安全。二是积极开展规模养殖场等沼气工程安全建设,促进沼气多元化平衡发展,大力宣传农村能源安全使用常识,调查农村沼气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及时整改确保沼气使用安全。

工作重点:一是强化沼气安全管理和事后服务,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安全入户调查,摸清沼气使用情况,及时整改安全隐患;二是坚持行业职业资格准入制度,确保农村沼气项目安全运行;三是建立长效机制,强化队伍建设;四是配备和管理好服务新需仪器、工具和安全设备;五是建立健全沼气使用制度,完善安全管理办法。

四、活动内容

(二)开展安全宣传教育

主要通过召开各种会议、宣讲安全,通过板报、宣传标语、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向沼气用户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

(三)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改治理

以“安全宣传月”活动为契机,结合工作特点,组织一次全面细致的安全隐患排查,就地化解不安全因素,有效预防种类事件发生。

(四)组织安全大检查

宣传月活动期间,各村(社区)要组织一次深入细致的安全大检查,专访到每个建池农户,把落实安全管理各项制度、沼气安全使用、使用沼气进出料、灶具使用等作为检点,及时堵住安全漏洞,消除安全隐患。严禁沼气池农户私自下池出料,要出料必须层层上报经农技站批准后,由农技站派专业技术员监督出料。

五、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高度重视,狠抓落实,努力实现提高服务能力,巩固建设成果,把这一民生工程办好办实,推动我镇农村能源建设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明确职责,强化领导

按沼气池进出料安全宣传月活动工作的要求,精心组织,加强领导,明确任务,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把沼气池进出料安全宣传月各项措施和责任落实到人头,形成工作合力,确保农村沼气池安全运行。

(三)广泛宣传,营造氛围

大力宣传沼气池进出料安全宣传月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大胆创新工作方法,先进管理经验,有效服务模式和成果,努力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四)查漏排危,认真总结

各村(社区)应根据排查走访情况,及时做好隐患排除工作,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活动结束后,要认真总结,并局面报送镇农技站。

农村沼气安全工作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加强管理;促进;项目建设

1麦积区农村能源发展现状

近年来,在国家、省、市有关部门的关心和大力支持下,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区农村能源建设顺利开展。截至2007年底,农村沼气建设项目村达64个,累计完成户用沼气“一池三改”生态家园模式7 805户;推广省柴节煤灶6.71万户、架空炕0.05万铺、秸秆气化炉103台;推广太阳能热水器152台、太阳灶240台、太阳能路灯2座、太阳能钟2座、太阳能热泵2台、太阳暖房40座,推广“四位一体”生态模式30户、“五配套”模式13户、“猪-沼-果”(粮、蔬)利用模式2 787户、集雨滴灌工程3处,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引导作用。2008年我区的农村沼气建设国债项目将在9乡镇的30个项目村实施,新建户用沼气2500户,目前各项目村正在抓紧建设。

2农村能源建设取得的成效

农村能源项目建设有效地促进了项目区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明显的能源、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2.1节能减排通过农村能源项目推广,使农户大大减少了煤、燃气等常规能源的利用量,全区农村能源项目建设每年可节约、开发农村生活用能总量为1.08万吨标煤,减排CO22.92万吨,为农户提供了70%以上的洁净生活用能,农村能源建设项目已经成为农村节能减排的主要力量。

2.2社会效益项目实施后,农民生活在光明、温暖、清洁的环境中,减少上山砍柴,消除烟熏火燎,既减轻了农村妇女的负担,又改善了项目区农村卫生状况;既提高了农民的科技意识,又改变了村容村貌,项目的实施对促进农村整体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集中体现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加快脱贫致富步伐和劳动力转移,并增加就业机会,逐步提高项目区农民生活质量,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和节约型社会建设。

2.3生态效益既巩固了退耕还林还草成果,保护了生态环境,又可提高土壤肥力。全区农村能源建设相当于保护林草植被约1.95万亩,并通过使用沼渣、沼液,改善了土壤结构,提高了土壤肥力,保护和改善耕地4.70万亩。

2.4经济效益沼气项目建设既增加农民收入,又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无公害农产品。每个沼气用户年增收节支约0.05万元,7 805户沼气用户可增加收入约390万元;沼气建设能有效的促进项目户养殖业的发展和农村种植业结构调整,形成了适宜当地资源特色,适应周边市场需求的粮、牧、菜、果以及其它高效经济作物的农业生产结构,促进了农业无公害生产的发展,为农民增收提供了新的途径。

3强化检查指导,确保农村沼气建设顺利开展

农村沼气国债项目是我区目前实施的最大的农村能源项目,是牵动农村民心、保护农业环境、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结构调整、改善村容村貌、提速农村社会发展的民心工程。农村沼气建设作为农村的一项基础设施建设,已完全突破了传统的燃料范畴,通过“一池三改”拓展到“四位一体”、“五配套”等生态能源模式,实现了农业生产无害化、废弃物利用资源化、家居环境清洁化、农民生活富裕化、农村和谐文明化,各种效益日趋明显。发展农村沼气,已经成为农民的一种需求和渴望,搞好沼气的综合利用,已经成为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新时尚。我们既要珍惜这一来之不易的成果,又要进一步总结成功经验,统一认识,转变观念,从关系全区新农村建设的高度来抓好项目建设,彻底改变重进度轻质量、重建设轻管理、重施工轻培训的现象,全面推进我区农村沼气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3.1精心组织,狠抓项目落实

3.1.1抓好了宣传发动工作。积极开展农村沼气建设的宣传工作,区农村能源管理人员深入项目村,对广大农户进行项目政策、任务、补助标准及沼气项目效益的宣传,使农民充分了解农村沼气建设项目的必要性。

3.1.2抓好项目户选择工作。各项目村都采取农户自愿报名,按有关规定逐户选择的方式确定项目户,并按技术规范逐户做好工程设计。

3.1.3抓好各项制度的制定工作。根据农业部制定的《农村沼气国债项目管理办法(试行)》、《农村沼气 “一池三改”技术规范》和《农村沼气建设国债项目财务管理办法和会计核算规范》、沼气池建设标准和验收标准及近几年项目执行的实际情况,进一步修改完善麦积区农村沼气国债项目实施细则和技术规程,使项目实施、管理逐步达到标准化。

3.2加强管理,确保实事办实

总结我区近几年农村沼气建设、管理的成功经验,严格按照农业部《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和《农村沼气建设国债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的有关规定,进一步强化项目管理,确保实事办实。

3.2.1靠实责任制,确保建设进度。在项目建设中严把“五个关口”(技术关、开工关、技工关、质量关、验收关),落实“四项责任制”(目标责任制、合同管理制、资金专户制、安全管理制),处理好“三个关系”(正确处理好技术员、乡镇农村能源专干、技工和农户之间的协调配合关系;正确处理好数量和质量、速度和效益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好建设与管理服务的关系),确保建设一座,成功一座,发挥效益一座。

3.2.2严格施工程序,确保建设质量。沼气项目建设工期紧,任务重,而且项目涉及千家万户,头绪多,情况复杂。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加快项目建设进度,避免废池、窝工现象的发生,在组织施工中要坚持做到“六个统一”,紧扣“四个环节”,盯住“一个回单”,“六个统一”,即统一由技术员规划设计、统一材料供应、统一技术标准、统一跟踪管理、统一由专业队施工、统一检查验收。“四个环节”,即沼气池坑开挖不规范不配料,沼气池气密性检查不合格不付技工工资,“三改”完不成不配发灶具,沼气池不产气不予验收。“一个回单”,即农户签字认可的质量监督回单,确保项目建设质量。

3.2.3严格资金管理,确保专款专用。严格按照农业部《农村沼气建设国债项目财务管理办法和会计核算规范》的有关规定,做好了项目资金的专账、专户、专人管理,确保项目资金专款专用,积极筹措项目建设配套资金,并引导农户落实自筹资金,按规范标准完成“一池三改”建设任务。

3.3加大培训和检查,搞好技术指导

3.3.1搞好技术培训、指导和宣传工作。我区开展了不同形式的沼气技术培训工作,特别是搞好了农民技工的技术培训工作,做到持证上岗,确保沼气池的建设质量;同时充分利用广播、VCD、传单等开展多种形式宣传活动,尤其是对项目户的培训和宣传,沼气户用手册的发放做到户均一册,提高沼气技术的入户率,保证沼气池安全运行。同时,做好沼气后续服务人员培训工作,确保每个项目村至少有1名懂技术、会管理的管理维修人员。

3.3.2加强检查和技术指导。区农牧局会同能源办有关人员组成项目检查指导组,对项目建设任务的落实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监督,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技术等问题;区能源办派驻村技术干部督促、指导建池技工严格按照“一池三改”技术规范进行施工,确保项目建设质量。

3.3.3加强农村能源新产品、新技术的引进推广。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沼气技术,不断提高我区农村沼气建设水平。并引导、组织技术人员进行农村沼气建设技术的更新,及时总结项目建设中好的经验和做法,不断提高实施、管理农村沼气项目的水平。

3.4加强安全管理,完善后续服务管理体系

3.4.1加强农村沼气综合利用,探索发展适宜的生态模式。因地制宜地开展北方“四位一体”、“猪-沼-葡萄”、“猪-沼-菜”、“猪-沼-果”等生态农业模式的示范建设,引导农户开展“三沼”综合利用,逐步探索出适宜我区的生态能源模式,进一步提高我区农村沼气综合利用水平,使项目建设发挥更大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3.4.2加强沼气安全管理,确保安全生产。沼气的安全生产,是人命关天的大事,我们按照农业部的有关要求,抓好沼气的安全生产工作,逐步建立健全了安全生产责任制,并加强沼气项目的日常管理和监督检查,通过对沼气生产工和农户进行经常性的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和监督管理,树立广大干部和项目户的安全意识,提高安全防范和应急处理能力,杜绝安全隐患。

农村沼气安全工作总结范文第3篇

一、淇县沼气发展现状

近几年来,淇县县委、县政府把沼气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利用沼气工程;肖化畜禽粪便,减少环境污染,发展循环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截至目前,已累计建有户用沼气池18500座,大中型沼气池6处。在建设过程中,县委、县政府一方面积极争取国债项目、亚行贷款项目资金。另一方面采取县乡财政投一点、社会各界捐一点、农民自己筹一点的办法,多渠道筹措资金用于沼气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全县已利用国债项目资金建成“一池三改”(建沼气池、改厨、改厕、改圈)工程4728座:利用亚行贷款项目资金建成“三位一体”沼气工程192处、“四位一体”沼气工程108处,建成沼气专业村26个,取得了很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深受农民欢迎。同时在大中型畜牧企业建成大中型沼气池13座,其中用于发电的7座,向农户集中供气的6座。2008年上级下达的户用沼气项目1508座,总投资736.94万元;村级沼气服务网点项目58处,总投资171万元;养殖小区沼气工程和联户沼气项目1处,总投资7万元,已基本完成建设任务。

(一)发展沼气促进了农民持续增收

“一池三改”沼气项目实施后,户均投入2000~3000元。靠养猪每年可实现利润1000~3000元,沼气照明、煮饭可节约电费、燃料费500元,沼液、沼渣肥田可节约化肥农药500元,总之第一年可赚回总投资,第二年可实现利润户均2500元,按一个农户4口计算,每年人均可增加收入600多元。

石桥村为全县47个贫困村之一,人均收入不足1000元。该村200处“一建三改”全部投入使用后。每年可增加收入60万元。全村1121口人,人均可增加收入535元以上。这样既增加了收入,又解决了该村环境污染问题,深受全村干部群众的欢迎。

亚行贷款项目在桥盟乡吴寨村实施后,项目户在大棚内建沼气池,种蔬菜,施用沼液、沼渣等有机肥料,沼气中二氧化碳可促进蔬菜增产,提高了蔬菜的品质,使农民的经济效益大增。

(二)发展沼气在淇县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淇县县委、县政府把沼气建设作为实施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举措,加以推广,使小池牵动了大社会。广大农民群众从实践中感受到,党和政府在为他们办实事办好事。凡沼气建设搞得好的村庄,党群干群关系融洽,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高,号召力、凝聚力强。据不完全统计,全县沼气工程已安置就业人员千余人。现在,沼气建设工程已成为21世纪全县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工程。

(三)发展沼气是一项环保、效益明显的工程

沼气建设突出的效益体现在生态环保效益上,如:沼气的作用。不但在于可提供生活燃料,而且还是处理畜禽粪便污染的重要手段,同时还可以减少农药和化肥使用所带来的污染,使农产品品质得到了极大改善,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发展。如朝歌镇南杨庄村建沼气池普及率达90%,如今村庄里大粪堆不见了,村庄整洁,农产品质量有了很大提高。

(四)沼气的发展推进了滇县的循环经济

淇县的“四位一体”模式,是指将大棚、禽富舍、沼气池和厕所等优化组合,形成太阳能、沼气、种植、养殖业四位一体,使之优势互补,多业结合,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农村能源生态系统工程。与普通大棚相比较,冬季黄瓜、番茄和茄子等每平方米可增产2~5公斤,而且都是无污染的优质产品:生猪在冬季仍可增重出栏:并且使用自产的能源和肥料,大大节省了支出,其纯收入远超过常规农业生产。户均收入超千元。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宣传,提高认识

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台等新闻媒体进行广泛宣传,结合示范池的成功实例。反复在电视节目中进行展示宣传,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为发展沼气营造了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二)统筹规划、综合推进

一是统一制定切实可行的、符合各乡镇村情况的农村沼气发展规划。二是以农村户用沼气建设为主,着力提高沼气及其综合利用水平:结合改圈、改厕、改厨、改院、改水、改路和推广高效生态农业技术,全面防治畜禽养殖粪污及农村生活污水污染。三是凡规模化养殖场和达到一定加工废水排放量的农副产品加工厂,必须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实行达标排放。新建、扩建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要把沼气池建设作为治污配套工程。与养殖场同步规划设计施工。在一些住宅密集区进行分散养殖的,必须建设沼气,以减少村庄猪牛粪便污染。

(三)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投入力度

一是财政每年安排适当专项资金予以扶持;二是整合部门资源。形成合力,将农村沼气建设与农村扶贫、农村改水、改厨、改圈、改厕、村庄整洁等项目资金有机结合起来,捆梆使用:三是农村信用社要把发展沼气作为重要扶持项臣,积极向农户提供小额信贷。

(四)加强技术指导,建立质量保证体系,确保工程建设质量

坚持职业准入制度,要求沼气施工人员必须取得国家沼气技术职业资格证书方可进入建设工地:对关键设备和主要建池原材料及工程施工有明确质量标准。建立起从工程施工到工程验收沼气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体系,确保沼气工程的质量和安全运行。

(五)注重沼气技术综合利用

把沼气建设与畜牧业发展相结合,使两者相互促进,相互发展。把沼气综合利用与推广高效农业技术相结合。寻求沼气、沼液、沼渣的综合利用技术,同时要研究开发沼气高附加值的产品,积极推广沼气贮粮、水果保鲜、沼液浸种、喂猪、叶面喷施、沼渣种植食用菌、养鱼等综合利用技术,扩大沼气利用范围。

(六)实行干部包村,重点推进

采取干部重点包村的办法,包树干部协助乡(镇、区)、村搞好沼气的宣传和服务。提倡各级干部每人帮农村亲戚朋友新建一个沼气池。

(七)注重加强示范引导

积极采取“以点带面”的工作方法,树立项目示范村、示范户,通过这些示范村、示范户的带动作用,促进整个沼气项目建设的全面开展。

(八)加强服务体系建设,建立沼气发展长效机制

加强服务体系建设,为农户提供一流的技术服务,该县成立了沼气服务中心、重点村成立了沼气协会、组织了专业施工队,为沼气建设提供全程优质服务。积极扶持沼气服务体系建设,配备沼气服务专用车,及时为农民提供服务。

农村沼气安全工作总结范文第4篇

2012年12月25日~26日,全国农村沼气工作会议在四川成都召开。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在会上讲话时强调,农村沼气建设要准确把握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四化同步”提出的新要求,确保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的新期待,坚持与时俱进,创新工作思路,力求结构上由户用沼气为主向沼气多元化发展转变,功能上由生活为主向生活生产生态一体化转变,服务上由建站布点为主向注重可持续运营转变,政策上由前端建设补助向前端建设补助和终端产品补贴相结合转变,建设上由新建为主向新建与巩固并重转变,实现农村沼气事业健康持续发展。

张桃林说,多年来,在中央投资带动下,经过各地共同努力,我国农村沼气发展进入了大发展、快发展的新阶段。截止到2011年底,全国户用沼气达到3996万户,占乡村总户数的23%,受益人口达1.5亿多人;中央支持建成了2.4万处小型沼气工程和3690多处大中型沼气工程,多元化发展的新格局初步形成;全国乡村服务网点达到9万个、县级服务站800多个,服务沼气用户3000万户左右,覆盖率达到75%,以沼气设计、沼气施工、沼气服务、沼气装备和“三沼”综合利用为主要内容的产业化体系初步建立。农村沼气从小工程做成了大产业,把小环境变成了大生态,由小项目形成了大事业。通过发展农村沼气,有效防止和减轻了畜禽粪便排放和化肥农药过量施用造成的面源污染,对实现农业节本增效、循环发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竞争力发挥了重要作用;增强了应对气候变化和保障能源安全的能力,对减少化石能源消耗、改善农村用能结构和应对气候变化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实现了粪便、秸秆、有机垃圾等农村主要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使困扰新农村建设的诸多“脏乱差”环境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改善了农业农村生产生态环境,成为了新时期重要的农村民生工程和新农村建设的一大亮点。

张桃林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村沼气建设要按照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继续坚持农村沼气的民生工程和公益性定位,坚持向农户供气的基本原则,进一步加大投入,调整优化投资结构。在尊重农民意愿和需求的前提下,重点在丘陵山区、老少边穷和集中供气无法覆盖的地区,因地制宜发展户用沼气,鼓励采用新材料、新产品、新工艺;为户用沼气服务的乡村服务网点要通过建立沼气和沼肥产品补贴制度,支持企业参与农村沼气的后续服务,提高服务水平和盈利能力。在农户集中居住、新农村建设等地区,建设村级沼气集中供气站,实行业主经营、市场化运作、产业化发展;现有的大中型沼气工程要打破沼气工程与养殖场或养殖小区、发酵原料与畜禽粪便“两个捆绑”,坚持高标准、高投入、高产出,加大规模化沼气生产厂的建设力度,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建设和运营,采取业主运作的方式,发展壮大农村沼气产业。村级沼气集中供气站、规模化沼气生产厂要探索前期建设补助和终端产品补贴相结合的方式,户用沼气要采取提高建池补助、财政补贴提高服务网点服务能力的方式,也可探索支持企业搞服务的新途径,关键要保证农村沼气全年365天24小时连续供气和提升盈利能力。

张桃林强调,各地要统一思想,凝神聚力,不断探索新形势下农村沼气建设、管理、运营、服务新机制、新模式、新方法、新举措,逐步建立农村沼气产业化发展、市场化经营、科学化管理和社会化服务的新格局。一要加强组织领导,积极争取当地党委和政府的支持,加强与发改委、财政部门的协调配合,完善工作责任制,加强监督考核,实行奖惩激励,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二要完善扶持政策,建立从前段到终端、从建设到运营一揽子配套扶持政策,争取有关部门支持,将沼气建设纳入农业项目管理,在用地、用电、用水、税收、信贷等方面享受同等待遇。三要规范项目管理,严格按照管理程序组织实施项目,健全农村沼气标准化体系和技术监督体系,建立农村沼气建设考核、奖惩机制和质量追究制度,对工作得力、成效显著的地区在项目安排上给予倾斜,对在有效期内停止供气的给予处罚,对灾损、超期使用和村庄合并的弃用池按照程序进行报废。四要加快科技创新,围绕制约农村沼气发展最紧迫、最关键的瓶颈问题,加大研发攻关力度,加快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更新换代,对沼气发展的共性关键技术在科研项目安排上给予重点支持。五要推进多能互补,在抓好农村沼气建设的同时,因地制宜推广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技术,加强秸秆能源化利用,开展省柴节煤炉灶炕的升级换代,启动能源生态村建设试点示范,多渠道、多途径、多形式地满足农民对清洁能源的需求。六要强化宣传培训,开展沼气技工轮训、知识更新以及晋级培训,继续实施沼气生产工“金蓝领”计划,培养高技能人才;开展多形式、多层次、多途径的宣传,调动农户建池积极性,实现由“要我建”向“我要建”转变。七要搞好安全生产,切实抓好农村沼气安全监管,组织各级农村沼气服务网点、沼气施工队和沼气经营业主,对各类农村沼气设施进行全面检查,不留死角,不出问题,确保沼气安全使用。

会议由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司长唐珂主持,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有关领导和农业部有关司局负责同志出席了会议,农业部科教司副司长、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站长王衍亮作了会议总结。

农村沼气安全工作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农村沼气 现状 存在问题 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X-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650(2013)07-0232-02

一、引言

毕节市地处滇东高原向黔中山原过渡的倾斜地带,位于贵州省西北部,居川、滇、黔三省结合部,东靠贵阳市、遵义市,南连安顺市、六盘水市,西邻云南省昭通市、曲靖市,北接四川省泸州市。全市总面积近2.69万km2,占贵州省总面积的15.25%。辖7县2区255个乡、镇、办事处,135个社区(居民委员会),3603个村民委员会。户籍人口833万,常住人口653万,其中农业人口772.79万人,占总人口的92.8%。全市每年有丰富的玉米、水稻、小麦、油菜、烤烟等各类农作物秸秆资源约300余万t、人畜粪便资源1700余万t可用作沼气池发酵的原材料,因此在我市发展农村沼气建设具有很大空间。回顾过去,毕节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所建沼气池主要以农户自建为主,池容小、规范性差、投资效益低,且质量无保证。据统计,到2000年全市建池农户仅3000余户,所建沼气池如今已基本废弃或停止使用。直到2001年以后,农村沼气建设得到了国家农业部、省农委(原省农业厅)等各级部门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的大力支持,全市农村沼气建设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二、毕节市农村沼气发展现状

毕节市自2001年实施农村沼气建设以来,在各级党政的高度重视,各级农村能源系统和广大建池农户的共同努力下,农村沼气快速发展、实现了新的跨越,成为新时期最重要的民生工程之一和新农村建设的一大亮点,充分发挥了其作为能源工程、生态工程、富民工程、清洁工程和节能减排工程的巨大综合效益。截止2012年底,全市累计建成农村户用沼气30.6万口,占全市总农户数1701305户的18%,占适宜建池农户515250户的60%。此外,还建成了小型沼气池135个、农村沼气乡村服务网点679个、大中型沼气工程11个。

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各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和有关部委以及省农委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扶持下,毕节市农村沼气建设得到了快速健康发展,充分发挥了农村沼气建设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

三、毕节市农村沼气建设的意义

沼气兼有能源、环保、生态、经济和社会等多重功能,能解决农民生活和生产用能问题,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要内容之一,能够促进农民生活方式的改变,生活质量的提高和资源的循环利用。发展沼气30-40%用于一日炊事之用,60-70%功能用于构建生态农业体系。农村沼气项目于2010年纳入贵州省十大民生工程,是深化毕节试验区“三大主题”,改善民生问题的重要抓手,是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解决农村面源污染、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生态文明家园建设的有效载体。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增加农民收入,节能减排成效明显

据估算,一口8-10m3的传统混泥土A、B型沼气池,年产沼气可达400m3左右,基本可供3-4口之家一日三餐炊事之用,同时还可节约木材1.5t或蜂窝煤3t,节电约100kwh。沼气池用户每年/户能减少12kg二氧化硫和2t二氧化碳的排放。

2.改善农村环境

在农村实施沼气池建设时,配合“三改”同步进行,即与改厕、改厨和改圈三结合,使人(畜)粪便以及农作物秸秆作为沼气发酵的原料进入沼气池中产生沼气,既实现了粪便的无害化处理,又能有效改善农村生活环境。

3.“三沼”综合利用

使用厌氧发酵过程产生的沼渣,因其具有腐热高效,速迟兼有等特点,同时富含有机质和腐植酸,氮、磷、钾等也高于堆肥,因此可选作底肥,是一种优质的有机肥料,长期施用能降低土壤密度、防止土壤板结、改善土壤微团粒结构、保水保肥能力也明显提高,同时也能提高蔬菜的品质。沼液中不仅含有氮、磷、钾和其他营养元素,同时含有维生素B和大量氨基酸及其他相关因子,在实际种植中能减少病虫害发生,同时提高发芽率。能用作追肥、叶面肥,适时采用叶面喷施,能减少化肥和农药的施用量、减少环境污染、生产有机食品。总之,“三沼”的应用,无疑将为我市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寻找到一条有效途径,对促进我市农产品无害化生产,提高农产品品质,使种、养、沼形成良性循环,进一步提高我市“三沼”综合利用技术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四、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农村沼气建设为改善全市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建设规模的日益扩大,建设纵深的不断推进,农村沼气建设中存在的一些矛盾和问题正逐步显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户对沼气解决用能的依赖程度下降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三农”扶持力度的进一步加大,大量发放电磁炉、省柴节煤炉灶、电饭煲给广大农户,使得平均两户中就有一台以上炉具,占农户数的50%左右,加上农网改造,城乡同价,农户对沼气解决用能的依赖程度明显下降,主观上放弃建池。

2.外出务工人数增加,养畜能力匮乏,实际使用率低

一方面由于部分建池农户缺乏相应的养殖规模,原料供应严重不足,影响所建沼气池的正常使用。另一方面随着外出务工人员的大幅增加,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多外出,占农户数的三分之一以上,常住人口多为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无劳动、养畜能力,导致沼气池使用率下降,废池和闲置池明显增多。

3.养殖不配套,建池成本增加,“重建轻管”现象普遍存在

随着规模化养殖场的发展,非养殖户比例上升,约占农户数的23.8%,成为限制户用沼气建设的重要因子,加之建材价格涨幅过快,单独建设一口沼气池成本约在3500元,配套“三改”总投入在6500元以上,特别是在毕节市的一些深山、石山和较偏远贫困区实施,有的村寨房前屋后无空地,很难找到有建沼气池的地方。如若建池,成本投入将更大,兼之多数后续服务网点收入不保障,运行困难,部分县区能源机构不健全,专业技术人员缺乏,无法做到“三分建,七分管”,导致“重建轻管“现象突出。

五、对策建议

为进一步推动毕节市农村沼气工程建设,实现建设一口、使用一口之目标,针对当前制约我市农村沼气建设健康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1.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保障配套资金落实到位

争取政策扶持的同时,通过申报项目的方式争取各级资金,加大对农村沼气建设的投入力度,确保“十二五”期间资金落实到位。在保证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配套资金的前提下,市级财政每年安排200万元资金来保证“十二五”期间发展重点的投入,如沼气工程新工艺的引进,沼气技术普及及培训,沼气后续服务体系建设及综合利用技术的研发等。持续的投入,力争2015年实现大型沼气工程的高效运行、中小型沼气工程广泛慧众、沼气后续服务体系机制完善、“三沼”综合利用水平不断提高的良好局面。

2.严格建池条件,避免盲目建池

就户用沼气池而言,适宜建池农户需要满足的条件一是有积极性,自愿建池;二是有相对稳定、足够的原料来源;三是房前屋后有沼气池建设空地;四是有劳动力投入,且具备一定的资金自筹能力。就大中型沼气池而言,适宜养殖场需要满足的条件一是相关手续齐备;二是养殖规模达到大中型沼气工程项目申报条件;三是养殖场内有沼气池建设空地;四是具备一定的经济实力,有能力出资配套项目建设。

3.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农村沼气建设

由于毕节市农村能源专职工作人员紧缺的现状近期不能得到较为明显的改善,而沼气建设的全面发展需要更多人的参与,所以建议通过政策补贴、政府花钱买服务的形式,积极鼓励社会力量的加入,在服务网点建设、沼液深加工及物流配送领域探讨尝试,以期摸索出一整套建管用“一条龙”服务模式。

4.加强技工培训,提高建池质量

建池质量与技工密切相关,拥有一支稳定的高素质技工队伍,是保障建池质量的关键。要加大技工培训力度,努力为沼气建设提供技术保障。要将农村沼气建设技工培训与阳光工程培训、劳动力转移培训有机结合起来,组织好专业技术队伍的培训工作,不断提高操作技能和技术理论水平,着力建立一支留得住、技术精的“永久牌”技工队伍,确保沼气工程保质保量如期完成。

5.加强后续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后续服务水平

建设一个全面覆盖、运行有力的服务网络,为已建沼气池提供良好、周到的后续维护和服务,既能提高沼气池的使用效益,充分发挥沼气池的作用,也能打消建池者的顾虑,激发建池潜力。建议通过上级补一点,地方配套一点,服务收入得一点的方式扶持网点,保障服务网点的正常运行。

6.抓好宣传发动,营造良好氛围

一是积极组织农技干部进村入户开展宣传动员工作,为农村沼气建设营造良好舆论氛围;二是充分利用标语、画册等形式,大力宣传沼气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三是悬挂沼气户牌,充分发挥沼气用户的示范引导作用;四是大力普及沼气安全使用管理知识,将沼气安全使用常识挂图发放到户,加大沼气使用知识的普及宣传,强化安全意识;五是建立和落实沼气安全建设、管理、使用责任制,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坚决杜绝事故发生。

参考文献

[1]毕节地区统计年鉴,2010年.

[2]穆晓静,李玮玮,浅析发展户用沼气在农村节能减排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J].新农村能源,2011,(3):29-30.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