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AA范文大全网!

农村村小组长工作总结{精选5篇}

心灵之窗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本文共计12184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49分钟。

农村村小组长工作总结范文第1篇

一、漓渚镇农村电网及电工队伍管理现状

漓渚镇自2003年行政村规模调整后,现有12个行政村(原24个村),各类装表接电总户数(照明、商业、普通工业、非工业、农业)为7030户,农村电工队伍人数共计15人。

从各行政村各类装表接电总户数分析,上述行政村低压电网及用电规模按户数可以归为700户以下、1000户、1000户以上三档,各档行政村数量分别为5、3、3。从现村电工年龄构成看,15人中,40周岁及以下4人,41-50周岁1人,51-60周岁8人,60周岁以上。

目前村电工的用工主体为行政村,此外由供电部门与劳务机构签订《非全日制用工劳务派遣协议书》,采用非全日制用工劳务派遣形式,由机构定向输送到供电部门从事相应工作。

劳动报酬方面,现农村电工报酬补贴主要由供电企业和行政村两块构成。其中供电部门补贴以行政村装表用电总户数确定其补贴基数后,再根据所在村的装表用电总户数、月平均电费应回收额和低压线路长度等三大参数确定其工作量大小测得各村务电工的补贴总额;各行政村补贴,由各村视村级经济状况及村务电工业绩等情况确定,该补贴目前未形成统一的标准。

通过对2010年全年漓渚镇各行政村村电工供电部门提供的补贴分析,全年供电部门应发补贴为12.4222万元,村务电工人均月补贴为653.40元,最高1149.53元,最低348.61元,年人均8281.47元。各行政村装表用电总户数、月平均电费应回收额、低压线路长度及2010年补贴支出如下表:

二、漓渚镇新农村电网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建设实施方案

1、成立镇、村长效机制建设领导小组和工作组

在县新农村电网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建设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漓渚镇相应成立新农村安全用电管理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漓渚镇长效机制建设的具体实施和组织协调,负责对下属行政村安全用电日常管理的检查和考核。领导小组组长由漓渚镇镇长担任,副组长由副镇长和派出所所长担任,成员由镇经发办等有关部门负责人、供电营业所所长组成。

各行政村同时成立新农村安全用电管理工作组。工作组在镇新农村安全用电管理领导小组领导下,具体承担所在村安全用电日常管理以及对村务电工的选聘、日常管理、考核和报酬发放等工作。工作组组长由行政村村长或书记担任,成员由村两套班子成员组成。

2、明确镇与各行政村用电管理职责,建立责任考核体系

由漓渚镇与各行政村主要负责人签订农村安全用电管理责任书。(1)明确农村电网安全管理责任目标;即不发生辖区范围内人员触电伤亡事故、村级产权电力设施引起的电网事故以及破坏电力设施、窃电等事件。(2)落实农村安全用电管理各项职责:主要为村级产权电力设施的安全和法律责任;对村务电工选聘和管理责任;村级各类用户用电设施安全用电、依法用电的管理职责;配合电力部门做好电力设施保护、电费催缴及用电安全检查和宣传工作。(3)建立农村安全用电管理考核体系:按照分层考核模式建立镇考核村、村考核村务电工的农村安全用电管理考核体系。镇考核村主要从目标管理、组织机构、基础管理、管理职责四方面进行考核。考核按年度进行,考核结果将纳入漓渚镇对所属行政村年度综合考核内容,并据此进行奖励或通报批评。

3、漓渚镇村务电工队伍及管理体系建设方案

制定《漓渚镇村务电工管理办法》,以漓渚镇镇政府名义发文。管理办法明确村务电工各级管理职责、管理要求;聘用程序及聘用资格条件;落实村务电工工作职责、工作补贴及检查、考核等方式。

村务电工的聘用依据《漓渚镇村务电工管理办法》由所在村安全用电管理工作组推荐,镇新农村安全用电管理领导小组审查同意后进行聘用。

聘用形式由所在村与村务电工签订工作任务书。

村务电工的规模,以行政村为单位,根据在供电部门装表用电总户数,原则上以700户以下、1000户、1000户以上三档,按照1名、2名、3名定员标准进行配置。鉴于目前电工队伍现状,以积极、稳妥、有序地构建新农村电网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工作,并结合自然村地理区域分布等因素,从便于日常维护管理出发,村电工定员配置可适度缩放(但不得突破现有行政村电工配置基数)。

村务电工日常管理由所属行政村负责,按照工作任务书明确的工作职责开展日常安全用电管理、村级产权电力设施运行维护、配合电力部门开展村级低压电网运行巡视和缺陷报告、电费催缴、电力设施保护、违章用电和窃电报告及配合处理、村级用电客户表后线路安装和维修服务、新农村电网建设的配合协调以及村、镇交办的相关任务。

村务电工的考核按年度进行。由镇新农村安全用电管理领导小组组织各行政村新农村安全用电工作组对村务电工进行年度考核,并根据年度考核结果决定年度补贴发放的额度和是否留用。

按照上述实施方案,漓渚镇原村务电工须解除与劳务机构的关系。具体方式如下:在构建长效机制时,由镇召集各村负责人就长效机制实施工作进行部署,并由村负责人会后将长效机制实施的相关情况详告现任村务电工;在完成村务电工的聘用并实施之日起,由供电部门负责通知原劳务机构同时终止非全日制工的关系。

4、村务电工报酬补贴构成及标准

村务电工的补贴由所属行政村、镇政府及供电部门补贴三部分组成。其中供电部门补贴将在综合考虑所属行政村装表用电总户数、月平均电费应回收额、低压线路长度等因素确定。

村务电工供电部门报酬补贴计算方式如下:

村务电工报酬=〔基数+月装表户数补贴+月电费应收额补贴+线路长度补贴〕。其中:

(1)基数

根据所属行政村装表接电总户数套用标准确定。所在行政村套用标准在700户以下的为360元/人,套用标准在1000户的为330元/人,套用标准在1000户以上的为300元/人。

(2)装表用电户数补贴:为上年月平均装表户数×0.20元/户;

(3)电费应回收额补贴:为上年月平均电费应回收额×系数(3万元以下系数3‰,3万元以上部份系数1.5‰)。

(4)线路运行补贴:为上年月平均线路公里数×15元/公里。

村务电工村补贴部份由村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并发放。

5、供电部门补贴支付方式

供电部门与漓渚镇政府签订《漓渚镇新农村安全用电管理协议书》,明确内容主要为:漓渚镇新农村安全用电管理体系建设和运行工作;村务电工队伍建设和日常管理工作。

农村村小组长工作总结范文第2篇

一、基本情况

XX镇XX村位于XX市市西郊,距XX市市区XX公里,XX路贯穿全村,地理位置优越。全村辖XX个村民小组、农户XX户、总人口XXXX人、耕地面积XXXX余亩。

二、主要做法

2016年,XX市被确定为XX省首批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县后,龙泉村作为XX镇股改试点工作村。2017年,XX市被确定为全国第二批100个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之一,XX村按照市、镇产改工作要求,开展了相关工作。

(一)成立机构,制定实施方案。

成立了村支部书记任组长,村主任任副组长,村干部、各组组长为成员的产改领导小组,制定了《XX村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实施方案》。

(二)召开会议,宣传动员培训。

召开了领导小组成员、各组3-5名代表约40余人参加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宣传动员及培训大会,使村、社干部及农户进一步明确了股改的目的、意义及操作规程。

(三)民事民议,确认成员身份。

一是根据XX村实际,制定了《XX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确认办法》,多次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征求意见讨论,并将通过后的确认办法用文字方式张贴在村部及每个组的公开栏;二是按照申请、审核、户主确认签名、公示等程序,界定全村具有成员资格的人数为XXXX人(其中保留人员X人:主要是五保人员),涉及农户XX户。

(四)清产核资,摸清集体家底。

按照农业部等九部委和XX省农业厅等九厅委《关于全面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的通知》和市、乡清产核资工作要求,扎实开展了村级集体资产的查漏补缺和组级资产的清产核资工作,具体操作流程如下:

1.成立清产核资工作小组。村级成立了村书记任组长、村主任任副组长,村委会成员、监委会成员、各组组长、村民代表为成员的清产核资工作小组;各组成立了本组组长为组长,民主理财小组成员为成员的清产核资工作小组。

2.明确清产核资范围。即集体所有的土地、水面、山岭、荒地、滩涂等资源性资产;用于经营的房屋、建筑物、机械设备等经营性资产;用于教育、文化、卫生等公共事务的非经营性资产。

3.核实资产建立台账。以村组会计账簿为依据,采取先帐内后帐外、先资金再资产资源的方法,对集体资产进行全面清理核实、分类登记造册。对呆账、坏账等问题,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审议,进行账务处理。

4.公开公示结果。村清产核资工作小组及时将《XX镇XX村集体资产明细清理情况》在公示栏进行公开,公示时间为7天。公示期满无异议,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对集体资产资源清理结果进行确认,并及时上报乡镇审核、备案。

通过以上4个步骤,对村组所有资产、资源进行了全面清理。村级清理核实资产总额XX万元,其中经营性资产X万元,非经营性资产XX万元;组级清理核实资产总额XX万元。

(五)量化资产,落实成员权益。

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进行讨论,设置成员股。将村级经营性资产X万元按100%进行量化,组级经营性资产X万元按100%进行量化,村民变股民。

(六)完善法人治理。

通过全体成员充分讨论协商,推选成员代表37名,召开了XX村第一届成员代表大会,选举出XX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理事会、监事会成员,并由阳廷禄任理事长、周厚德任监事长。大会通过了XX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章程。

(七)颁证赋码。

农村村小组长工作总结范文第3篇

主要缘由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在党的农村政策正确指引下,湖州市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深入推进、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四个多样化”日益明显,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在新形势新任务面前,农村各种资源面临新整合,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的传统模式面临新挑战:一是农业产业化蓬勃发展要求调整党组织设置范围。随着经济市场化程度提高,农村出现了多种形式的生产联合和经营联合。到2002年9月底,全市农村有各类专业协会、合作社等145家,参加会员近万户,其中党员1300多人。这些党员会员的活动越来越多地突破行政村范围,单纯依托行政村设置党组织已不适应开展组织活动、加强党员管理、促进经济发展的需要。二是农村城镇化加速推进要求提升党组织设置规格。通过行政村区划调整,全市出现了一批中心村,这些村区域规模成倍扩大,社会事务更加繁重,党员人数急剧增长。全市1069个行政村中,党员50名以上、100名以下的行政村有383个,党员100名以上的行政村有20个。这些村的党组织继续保持支部建制,已难以适应加强党组织自身建设及领导中心村改革发展的需要。三是农民多元化从业结构要求改进党组织设置形式。从业方式的多样化使处于不同阶层的农民党员开展活动的方式和发挥作用的途径都应有所不同,客观上已不能仍然“一刀切”地按村民小组设置党小组。为此,湖州市委组织部在调查研究、听取意见基础上,选择中心村发展比较快、产业化水平比较高的两个镇进行了试点。

基本做法

按照《中国共产程》和《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有关规定,根据依章有序、与时俱进、综合配套、注重实效原则,整个试点工作分为调研准备、组织实施、总结提高三个阶段,突出摸清基本情况、统一思想认识、调整组织设置、选配领导班子、健全工作规范五个主要环节,扎实稳妥地推进,调整后的基层党组织迅即步入正常运转。基本做法是:

依托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组建跨行政村的基层党组织。在两个镇的轻纺、水产、西瓜、早园竹、青虾等5个专业协会中建立5个党支部,分别直接隶属于镇党委领导。制定《专业协会党支部工作细则》,明确党支部在协会中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履行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管理监督党员、参与协会重大问题决策、发挥会员党员“双带”作用、密切联系会员群众等职责。在做好深入细致思想政治工作和党员自觉自愿基础上,把66名党员会员的组织关系从各行政村迁出,转入协会党支部。武康镇早园竹、青虾两个协会党支部的党员分别来自7个和5个行政村,虹星桥镇轻纺、水产、西瓜三个协会党支部的党员分别来自4个、2个和4个行政村。组织关系转入协会党支部的党员会员以协会党支部管理为主,党员会员的日常教育管理、党费收缴、民生生活会、党员评优、民主评议党员等工作由协会党支部负责,居住地村党组织支持配合。专业协会党支部经召开党员大会,选举产生了支委会。5名协会党支部书记中,2名由协会理事长兼任,1名由副理事长兼任,1名由党员会员担任,1名由镇党委下派机关党员干部经组织程序担任。

根据中心村发展需要,升格村党支部为村党总支(党委)。经调研论证,将9个党员50名以上100名以下、党建基础好、经济发展快的行政村党支部升格为村党总支,将3个党员100名以上、条件较成熟的行政村党支部升格为村党委(另有4个行政村虽党员人数已达到50名或100名,但因条件不成熟,党支部暂缓升格)。升格后的村党总支(党委)仍隶属镇党委领导。村党总支(党委)下设党支部,8个经济比较发达、党员从业结构多元的行政村,每村设置了工业、农业、综合(含商业、个体、三产)、老年等3至4个党支部,党员按从业情况分别划到相应的支部;对10个党员从业结构比较单一的行政村,仍按党员居住区域划分党支部,重划一般都打破行政村撤并前的局限。升格后的村党总支(党委)及其下设党支部经选举产生了领导班子,下设党支部书记一般由总支(党委)委员兼任。制定《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细则》,明确村党总支(党委)在村级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中处于领导核心地位,主要履行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领导制定本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讨论决定本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领导和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培养选拔和管理监督村组干部等职责,而各下设党支部主要履行加强党员日常教育管理、密切联系群众、完成上级党组织下达任务等职责。

按照党员队伍结构状况,重新划分党小组。根据党支部设置情况,按行业相近、地域相邻或作用类同原则,重新划分党小组。两试点镇有8个行政村按党员从业状况新设工业党小组2个、农业党小组38个、商贸党小组4个、老年党小组10个,有10个行政村按党员居住区域新设党小组43个,有3个行政村在外出党员比较集中的上海等地单独建立了5个党小组。在重新划分党小组过程中,发扬党内民主、尊重党员民利,先发动党员自己报名,再召开支委会研究,最后在党员大会上宣布,不搞硬性分配,把组织意图和党员意愿结合起来,使广大党员心情舒畅地参加新的组织生活。重视选配好党小组长,注重把“双带”作用明显的党员、村级党员后备干部以及有威望的老党员充实进党小组长队伍。重新修订了党小组工作职责,明确了各类党小组的主要任务,试行了处于不同岗位农村党员“绩效公示”的管理办法。

初步成效

由于各级党组织思想重视措施扎实、基层党员干部积极支持,试点工作进展顺利,并取得阶段性成效。主要有:

——实现了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由垂直式向网络化转变,增强了整合社会资源能力。一是突破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单纯按地域设置的传统模式,实现了按地域设置与按生产单位设置的有机结合。经过试点,两试点镇中既有按行政村设置的村级党组织,又有依托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新组建的5个协会党支部。5个协会党支部的党员66名,分布于22个行政村。二是突破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纵向垂直的传统模式,构建了纵横交错的网络格局。两试点镇在基层党组织设置上,已不再是单纯的“镇党委——村党支部”一种模式,而是包括“四纵”即“镇党委——协会党支部”、“镇党委——村党委”、“镇党委——村党总支”、“镇党委——村党支部”,和“四横”即镇党委、村党总支(或村党委、村党支部、协会党支部)、村党总支(党委)下设支部、党小组四个层面的网状结构。三是突破了农村党员只能参加一个支部生活的传统模式,探索了条块两个支部对党员双重管理的新模式。协会党组织与村党组织建立了双向联系、双向沟通制度,协会党组织在评优及民主评议党员时,主动征求会员党员居住地村级党组织的意见,村级党组织定期向协会党组织反馈会员党员在居住地的表现,形成了对会员党员的全方位管理。这种多元、网状的设置模式,符合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农民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等状况,使基层党组织体系能容纳多种不同水平生产方式的发展,从而有利于基层党组织加强对农村各个领域和各种组织的领导管理,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控制力。

——实现了农村党员教育管理由“一刀切”向个性化转变,发挥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一个时期以来,农村党员教育管理缺乏有效性,其直接原因在于工作没有针对性。调整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为实行党员教育管理分类指导构筑了新平台。一是便于活动组织。调整组织设置,克服了党员之间因工闲差异大而给活动安排带来的矛盾。如武康镇堪山村老年党员较多,以前与其他党员一起参加组织生活很不方便。成立老年支部后,建立了老年活动室,每月开展一次学习交流活动,闲余时间协助村委调解民间纠纷,支部活动搞得有声有色。二是便于内容安排。组织设置调整后,可以根据党员的不同需求,因“行”制宜地安排党员学习教育内容,提高教育吸引力和有效性。如虹星桥镇轻纺协会党员张末林,平时一门心思搞经营,以前村里组织学觉得索然无味,不大愿意参加。轻纺协会党支部一成立,他马上和其他14名党员会员将组织关系转入,协会党支部在组织学习党的十六大精神时,注意与发展轻纺产业相结合,他每次都是踊跃参加。三是便于作用发挥。调整组织设置,为党员管理分类设置目标及组织考评提供了可能,使党员管理更趋于具体化。如虹星桥镇新设立的三个协会党支部,在党员中广泛开展了争创一批党员奔小康示范户、建立一批党员责任区和结好一批党员带会员对子的“三个一批”活动,由于切合党员会员实际,受到了广大党员和群众欢迎,25名会员党员已结对61名会员,建立党员责任区11个,发挥了党员示范引导作用。

——实现了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方式由封闭性向多元化转变,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阶段,迫切要求基层党组织领导方式更多地转到规划指导、示范引导和提供服务上来。调整组织设置,为基层党组织转变领导方式创造了有利条件、提供了有效载体。一是在工作内容上变基层党组织事无巨细一把抓为统筹规划抓重点。中心村党组织升格后,形成了党总支(党委)抓支部、支部抓党员的工作格局,使村级党组织有条件从日常琐事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筹划中心村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如武康镇对河口、三桥、郭肇三个村党组织升格为党委后,村党委集中精力抓好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去年三个村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达到250余万元,比前年有了大幅度提升。虹星桥镇河桥村党组织升格为党总支后,经广泛深入征求党员群众意见,多方筹集资金建起1000平方米村农贸市场,着力解决村内农产品流通不畅等制约效益农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二是在工作方式上变行政命令下计划为示范服务作引导。如虹星桥镇三个协会党支部成立后,及时组织会员党员开展了如何提升产业层次、发展产业规模的讨论,推出一批会员党员先进典型,推动了协会健康发展,目前协会会员比党组织建立前新增90多户,带动了100多户农户从事特种水产养殖业、112户农户摆起家庭织机,走出一条以党组织作用发挥推动协会健康发展、以协会健康发展带动产业提升、以产业提升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新路子。三是在工作力量上变主要依靠一班人为充分调动大批人。调整党组织设置后,克服了以往村级工作主要依靠村级班子几个人的状况,以明确分类的职责调动了村党总支(党委)、下设支部、党小组等各个层次的积极性,形成了上下联动、贯穿到底的工作格局。

工作启示

调整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试点,在广大农村基层党员干部中引起强烈反响,为今后进一步健全农村基层党组织体系提供了有益启示。主要是:

健全农村基层党组织体系要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相适应,力求组织架构科学化。党的组织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将自己的全体成员组织起来的统一整体,党的基层组织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环节。基层党组织功能的强弱,首先取决于组织架构是否与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结构形态相适应。传统的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模式,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推进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社会的结构形态、农村经济的组织形式以及农民党员的分布状况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农村主导社会关系日益发展的横向性决定了党组织体系结构不能再停滞于垂直型,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非均衡性决定了党组织形态不能只限于一种模式,农村党员从业结构的多样性也决定了党组织设置不能单纯固守地域原则。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巩固领导核心地位,唯有与时俱进调整自身的设置形式。这次试点,正因为充分考虑了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和农民阶层分化所产生的影响,在组建协会党组织时审慎把握协会发展的前景,在升格中心村党组织时客观分析实际工作的需要,在重新划分党小组时切实尊重党员个人的意愿,从而使基层党组织设置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保持了同步,优化了农村组织资源的重组配置,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覆盖面和控制力。

农村村小组长工作总结范文第4篇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关于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文件精神,加快我社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进度,确保高标准、高质量完成改革任务,根据县镇两级关于产改工作的要求,我们认真开展了自查工作,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改革任务落实情况

从这次自查情况看,我社区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都十分重视,先后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制定了工作方案,召开了专门动员部署会议和推进会、培训会,并通过各种方式积极开展改革政策精神宣传;逐步到组摸清核实各组资产情况,进一步明确了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

截至截至2017年12月31日,我社区集体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基本情况如下:

1.资产总额2,445.65万元。(社区资产总额1,776.48万元,组级资产总额665.97万元)

包括:货币资金296.78万元、应收款项1.00万元、农业资产27.28万元,固定资产2,120.57万元(其中经营性固定资产562.57万元、非经营性固定资产1,558.00万元)。

2.负债总额220.15万元。(社区负债总额220.12万元,组级负债0.03万元)

包括:应付款项55.34万元、专项应付款164.81万元。

3.所有者权益共计2,225.50万元。社区所有者权益总额1,556.36万元,组级所有者权益总额665.94万元)

包括:资本8.98万元、公积公益金2,148.20万元、未分配收益68.32万元。

目前,清产核资工作已全部完成,按照程序规定,已召开居民代表大会,并对清查、核实登记结果进行了表决。

二、主要做法

(一)组织领导、方案制定、工作保障情况

我社区高度重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成立了党支部书记任组长、村主任任副组长、村委员***、老干部***和监督委员***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并制订了《农村集体产权改革工作实施方案》草案和《农村集体产权改革工作方案》,制订了农村集体产权改革的各项制度,及时召开动员会进行安排部署。

(二)加强培训宣传,营造改革氛围

召开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推进培训会及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培训会,对各村民组长、党小组长、妇女组长等进行了政策及业务培训。邀请了*****会计师所的****从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政策和实践两方面进行解读,通过公开信、宣传手册、宣传条幅等进行了广泛宣传和动员,使老百姓明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重大意义和工作程序,从而更好地支持改革、参与改革、监督改革。

(三)组织了四个工作组赴组调查摸底,筑牢基础,按照“五不漏”原则,深入到农户,深入到田间地块,核实本社区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情况、各户宅基地情况和承包耕园地情况、公益设施占地和自留地情况,为下一步确权颁证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群众参与,据实确权,坚持原则、群众满意,把政策原原本本交给群众,坚持了民事民办、民事民定,对产改工作中出现的纠纷矛盾问题,社区及时组织人员对矛盾纠纷进行了调处,调解率达到100%,成功率达到100%,既维护了群众的切身利益,又确保了农村产权改革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存在问题

(一)工作进展不平衡。个别组历史遗留问题多、利益难调和等原因,工作人员有畏难情绪,工作推进较慢;

(二)部分乡(镇、街道办)农村经营管理工作人员仍然承担农村会计委托代理服务中心工作,未严格实行岗位分离。

农村村小组长工作总结范文第5篇

一、基本情况

我市农村有3镇,17个村,112个村民小组,2.05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1.4%,耕地面积4.77万亩,农村有灌溉机井90眼,支斗渠179公里,各种农用机械3990台。近年来,我们围绕提前十年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以城乡一体化建设总揽农业和农村工作全局,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根本,大力发展精品、珍品和旅游观光“两品一游”城郊型特色农业,有力地推进了农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快速、协调发展。2004年完成农村社会总产值5.73亿元,同比增长19.6%;农业总产值1.78亿元,同比增长29.9%;完成农业增加值1亿元,同比增长16.7%。农民人均纯收入4407元,同比净增608元,增幅16%,是近年来增长最快的一年,农民人均纯收入首次排在了全省首位。今年计划完成农村社会总产值6.2亿元,增长8.9%,农业总产值1.9亿元,增长7%,农业增加值1.1亿元,增长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000元以上,增长13.5%。

二、近年来农业和农村工作成效

(一)合理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支柱产业。围绕培育区域性优势产业和地方性特色产品,通过信息引导、技术服务、联系订单、宣传促销等措施,积极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一是大力发展精品、珍品农业。现已形成优质洋葱、精细蔬菜、特色制种、优质西甜瓜、优良畜禽等精品产业和特色产品。2005年完成农作物播种面积4.77万亩,其中:粮食作物面积9974亩,经济作物面积37722亩,“双千元田”达到3.2万亩,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67%。培育万元院1990户,万元田、万元园、万元室377亩。二是发展壮大洋葱支柱产业。2003年,完成洋葱播种面积10800亩,产量8.1万吨,农民人均从洋葱产业中获纯收入1500元。2004年完成播种面积2.1万亩,农民人均从洋葱产业中获纯收入2030元,今年完成洋葱播种面积2.3万亩,比去年增加2100亩。三是积极推进精细蔬菜产业。全市现有日光温室2163座,每年生产反季节蔬菜730万公斤,同时大田蔬菜的面积和质量逐年提高,花卉、蔬菜等特色制种的效益稳步提升。四是着力发展畜牧养殖业。建成了种畜繁育基地、蓝孔雀养殖场、友谊特禽养殖场等一批特色养殖企业,大力实施牛羊品种改良工程,目前,规模养殖户达到1338户,建成养殖小区8个,全市畜禽存栏总量达到14.17万头(只),养殖业已成为农民增收新的亮点。五是依托酒钢大力发展高科技农业。建成了高科技种植园、养殖园和葡萄园,有力地提升了我市农业发展的水平。六是积极培育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市上成立了农产品促销协调领导小组,各镇分别成立了经济工作办公室和农产品运销公司,同时成立了由镇经委、村干部、农技部门和个体运销大户牵头的专业协会,全市共有洋葱、土豆、精细蔬菜、林木种苗等专业协会40多个。同时在洋葱和玉米种子销售、发运季节,成立协调调运办公室,积极与铁路部门协调车皮,确保了洋葱等农产品的及时发运。七是切实加强科技服务。三年来培训农民技术骨干1100名,培训农民2.6万人次,进一步提高了农民的科技素质和劳动技能。加强农业技术指导,推行了干部“双下乡”服务体制改革,抽调122名行政干部和技术人员,深入基层抓点服务,并开通了农技服务热线,加强对农业和农村服务。积极引进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三年来共引进新品种62个,推广经济效益显著的33个,面积9.4万亩。加强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建起了文殊高科技示范园、蓝孔雀养殖园、种畜繁育基地、长城葡萄基地等科技示范园区。加快农业标准化建设,成立了嘉峪关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中心和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中心,同时制定了食用菌、蔬菜、畜禽等无公害农产品标准14项,并在生产和管理中推行,确保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提高了我市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二)大力发展二三产业,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在大力发展第一产业的同时,将非农产业作为农民增收新的增长点着力突破。一是大力发展旅游餐饮业。依托旅游资源优势,积极引导农民和社会各界发展以休闲度假、餐饮娱乐为主的观光旅游业,先后建成了峪泉餐饮一条街、河口度假村、横沟度假村、石桥桥苑、石关峡文化旅游景区、新城草湖生态旅游景区等一大批项目,有力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二是做大做强乡镇企业。深化企业改革,加强技术改造,炭黑、水泥、采沙等乡镇企业不断发展壮大,2004年乡镇企业总产值达到3.95亿元,实现利税1.12亿元。三是大力发展龙头企业。落实优惠政策,积极招商引资,三年来农村落实招商引资项目20个,招商引资8200万元,启动民间资金763.6万元,金汇果蔬基地、万吨棉籽油、万吨豆制品、万头肉牛养殖场等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纷纷落户我市,有力地推进了我市的农业产业化进程。四是着力推进劳动力转移。围绕酒钢葡萄基地、工业园区、新旧国道以及南市区开发,引导农民积极投身建筑建材、交通运输、商贸服务、劳务输出等产业。市兴业建筑公司转移农村富裕劳动力200人。五是切实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作。采取市上有关部门培训和用工单位自主培训相结合的方式,狠抓产业化基地培训、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培训和劳动技能培训,共培训农民1000多人,使农民的就业技能得到一定提高。截止6月底,全市长期从事非农产业的农民达到3100人,占农村劳动力的23%,现金收入1674万元,农民人均获得纯收入837元。非农产业的快速发展,吸纳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拓宽了农民的增收渠道,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改变农村面貌,实现城乡一体,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来抓。重点实施了六大工程。一是小康住宅工程。市财政先后投资250万元,农民自筹9100多万元,建成标准居民点120个,农村小康住宅改造率达到93%。二是村组道路工程。累计投资660万元,完成了村组道路改造,实现了村村组组通柏油路的目标。三是水电建设工程。先后投资7100万元,建成了拱北梁水库、双泉水库、双泉截引工程、安远沟水库等工程,完成农电线路改造250余公里,中低产田改造3万亩,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四是造林绿化工程。完成农村造林9.5万亩,森林覆盖率由十年前的0.7%提高到3.4%,农村公路绿化率达到95%,农田林网控制率达到92%,完成退耕还林3.6万亩,防风治沙1.6万亩,农村生态环境得到较大改善。五是农村通信工程。投资500多万元,完成了农村有线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建设工程,农村有线电视入户率64.9%,电话普及率74.9%,农村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六是社会事业建设工程。市镇两级财政先后筹资2000多万元,对镇政府、村委会、中小学、卫生院、文化活动室等公共设施进行了全面改造和建设。积极推进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试点改革,不断完善养老保险、社会救济、优抚安置等社会保障制度,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农村各项社会公益事业有了较大的发展。

(四)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靠保障。一是全面完成了第四个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规划和目标任务,通过实施“双培双带”和“三级联创”工程,镇、村两级班子建设进一步加强,一些致富带头人和年富力强的同志进入了村级班子,成为带领农民群众致富的强劲力量。“双培双带”共办实事300多件,落实帮扶资金248.6万元。二是通过抓思想认识的高度,抓转变作风的行动,抓组织建设的保证,抓思想教育的基础,夯实了农村党建工作的基础。2000年市委抽调18名机关干部驻村工作,2002年推行了农口干部“双下乡”工作机制,今年实行了科技事业人员与行政管理人员相结合,科技项目与行政措施相结合,科技成果与农村经济效益相结合,将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加作为考核管理主要指标的“三结合一目标管理法”,抽调88名干部深入基层抓科技、抓党建、抓经济、抓服务,为村级干部队伍建设和科教兴农注入了新的活力。三是农村党员队伍逐年壮大。截至目前,农口共有党员1362人,较2000年增加了225名。四是农民教育取得了新进展,在农村深入开展了“四进五化”教育活动,促进了农民群众综合素质的提高。五是村级阵地建设不断加强,有13个村先后建成了规范化的村两委会办公楼和活动室。六是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得到深入落实。在2002年税费改革农民人均减负21.3元的基础上,2004年我市一次性取消农业税,实现了农民彻底减负,人均减负83元,退耕还林补贴和粮食直补资金全部兑现到户,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三、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市农业和农村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省上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还存在许多不容忽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农业增收空间有限,农民增收压力较大。二是龙头企业规模小,实力弱,辐射带动能力不强,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接机制不完善。三是农民的组织程度化不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还不强。四是农业发展资金缺乏,农业科技和技能培训经费短缺,龙头企业、运销组织融资困难。所有这些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加以解决。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