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AA范文大全网!

农商银行储蓄所工作总结{甄选5篇}

青春如火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本文共计14553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59分钟。

农商银行储蓄所工作总结范文第1篇

(一)渠道优势商业银行支付结算业务的开展是以结算网络为基础的。结算网络既包括有形的营业网点,也包括无形的信息传输网络。在我国银行业竞争还不充分的情况下,结算网络对于商业银行的发展尤为重要。邮政储蓄在这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目前,提供邮政储蓄服务的营业网点3.6万个,汇兑服务营业网点4.5万个,国际汇款业务网点2万个,ATM机近1万台。其中有近60%的储蓄网点和近70%的汇兑网点分布在农村地区,成为沟通城乡居民个人结算的主渠道。特别是在一些边远地区,邮政储蓄是当地居民惟一可获得的金融服务。因此从渠道分布来看,在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县城以下区域大规模撤并网点后,加上农村信用合作社的电子化水平相对偏低,服务手段比较落后,使得邮政储蓄银行在农村市场具有相对优势。

(二)资金优势一方面,邮政储蓄银行在资金来源的数量上具有优势。截至2007年7月,全国邮政储蓄存款余额已经达到17086亿元,规模居全国第5位。城乡居民在邮政储蓄机构开立的账户达到3.5亿个,持有邮政储蓄绿卡的客户超过1.4亿户。去年,通过邮政储蓄和汇兑办理的个人结算金额超过2.1万亿元,在邮政储蓄投保的客户接近2500万户,占整个银行保险市场的1/5。目前,邮政储蓄本外币资金自主运用规模已经接近1万亿元。此外,据悉邮政储蓄银行成立以后,也会像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一样,谋求在境内和境外上市,这会进一步拓宽其融资渠道,提高其自有资本的数量。邮政储蓄银行资金数量上的优势为其将来的批发业务将提供有利的条件。另一方面,邮政储蓄银行具有资金运用的质量优势。目前中国邮政储蓄没有任何坏账之忧。这主要是因为在旧的体制下,邮政储蓄的资金全部转存中国人民银行,资金自主运用渠道狭窄,这一方面限制了资金运用业务的开展,同时不能否认的是也为其规避了资金运营的风险。未来邮政储蓄银行在借鉴国有商业银行大量不良贷款教训的基础上,通过利用与邮政在客户信息方面实现共享,以期在争取客户以及管理信贷风险、业务营销等方面保证资金运用的质量。

(三)成本优势和其他商业银行相比,邮政储蓄业务是在邮政业务的基础上开办的,基本上不需要特意为开办储蓄业务而另寻营业场所,因此经营成本相对较低。此外,因为邮政本身具有公共产品的特性,国家从多方面给予其优惠及扶持政策,也大大降低了营运成本。比如在场地成本方面,国家政策规定,政府在城镇建设中,邮政网点作为必要的配套设施按人口、服务半径等纳入政府发展规划中。一般邮政使用的场地按建筑成本价向开发商购买,免除地价。而相比较而言,银行的营业场地基本上按市场价购买或租赁,并且往往多分布在商业繁华区,场地成本支出居高不下。再者,在人员成本方面,人员工资、福利等支出一般都是企业成本中的重要组成。邮政长期亏损,其员工收入一般在当地处于中等水平。而商业银行员工人均收入列当地前列,成本远远大于邮政储蓄。邮政储蓄银行成立以后,城市中场地成本和人员成本必然会有所上升,但毕竟不是所有的场地和员工都要更换,其平均成本仍将具有优势。

(四)品牌优势邮政行业有着数以十万计的投递员,由于他们特殊的一对一的投递服务方式,使邮政储蓄在农村市场建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绿色邮政的品牌认知度和忠诚度在某些地区非常高。这将极大地增强邮政储蓄银行的吸储能力和产品推广能力。

二、劣势分析

在邮政储蓄银行建立之前,邮政储蓄与其他金融机构相比,其最大的劣势在于其经营体制不顺,假定邮政储蓄银行的成立能成功解决体制、机制问题,那么邮政储蓄银行的劣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产品劣势由于邮政储蓄最初的定位导致邮政储蓄业务的发展受到制约。长期以来,邮政储蓄只开办存款业务以及部分代收代付类的中间业务,不能办理贷款业务。使得邮政资金的运用渠道十分有限。一些金融创新产品如教育储蓄、小额抵押贷款等均不允许邮政储蓄部门办理,产品品种单一,从而难以产生业务联动效益,规模效益差。

(二)人才劣势邮政储蓄银行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仍然是基于原有的邮政金融从业人员。当邮政储汇转型为邮政储蓄银行,尤其是转为全国性的商业银行,这就意味着对邮政储蓄原有保护消失,邮政储蓄银行需要与银行业中的为数众多的商业银行在各个银行业务上展开激烈的竞争,这其中取胜的一个关键是人才的作用发挥。而目前从事邮政金融的人员大多数是从包裹速递等邮政战线上分配而来的邮储从业人员。尽管近几年各级邮政储蓄机构招聘了部分金融专业人员,其内部人员知识结构也进行了较大的调整,但邮政储蓄银行设立之际,在其现有从业人员中,大专以下学历的员工比例仍然高达70%。人员素质仍参差不齐,缺乏系统的金融专业知识和全面的业务操作技能,与其他商业银行相比,邮政储蓄从业人员的总体文化水平和业务水平存在较大差距。金融知识政策水平普遍较低,对邮政储蓄的经营特点、优势,甚至监管部门都所知甚少,对防范资金风险意识淡薄。一旦开展零售业务,必将带来极大的经营风险。人员素质不仅影响了现有业务的高效开展,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业务创新,难以适应未来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

(三)技术设备劣势从某种程度上讲,科技支撑是一家商业银行确保持续经营和强大创新能力的前提。那些优秀商业银行均具有科技领先优势。如招商银行在短短不到20年的时间内迅速崛起,与其科技领先地位是绝对分不开的。而邮政储蓄虽然在结算网络上具有比较优势,但在科技设备上明显落后,尤其是电脑设备比较陈旧。邮政储蓄基础设施不到位,大部分网点特别是农村地区,都是原有的老式简易的钢管栏杆,封闭作业做得不好,没有安装防弹玻璃,安全设施较为落后。有的网点甚至没有自己的金库,有的个别网点设立了金库,但未按照监管当局和公安部的金融机构金库的标准建设,金库较为简陋。

三、机遇分析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的邮政储蓄正面临两大环境机遇:

(一)新农村建设的环境机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今后县域内各金融机构在保证资金安全的前提下,要将一定比例的新增存款投放当地,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该文件甚至明确指出,要扩大邮政储蓄资金的自主运用范围,引导邮政储蓄资金返还农村。事实上,在整个农村金融体系中,邮政储蓄机构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近几年来,国有商业银行加大了机构改革的力度,一大批县(市)支行及其附属机构被撤并,农村地区金融真空问题凸现。至2002年网点撤并工作接近尾声时,中国工商银行共撤销网点8700家,中国银行撤销2722家,中国建设银行撤销3601家,中国农业银行撤销16000家。四大行基层网点的撤并给农村金融市场留下了空白,并一直没有得到弥补。在这一期间,两项改革给邮政储蓄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动力。一是2001年人民银行启动的银行卡联网通用工作,使邮政储蓄网络由封闭走向开放,邮政储蓄绿卡(以下简称“绿卡”)业务由过去单一的存取走向个人结算。二是2004年12月13日全国31个省邮政储蓄绿卡网络新老系统成功切换上线。统版后的邮政储蓄交易处理能力全面提升,交易成功率从统版前的不足90%升至98%以上。邮政储蓄实现了对内连接城乡、汇通全国,对外随银联卡走出国门,成为全国最大的个人金融服务网络。邮政储蓄银行不但可以利用其自身的网点优势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而且邮政储蓄长期从农村抽走资金后更有必要尽力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经过20年的发展,多年来因“只存不贷”而遭遇农村资金“抽水机”质疑的邮政储蓄,其“输血机”的作用逐渐显现。邮政储蓄已成为农民工工资、农产品供销、乡镇企业资金回流的重要途径。2003年邮储资金自主运用以后,通过各种渠道向农村返回资金。

(二)开展中间业务的环境机遇商业银行开展中间业务往往是利用其网络、技术、信誉、信息、设备等现有优势向客户提供服务,因而具有风险相对较小,成本相对较低的特点,日益成为商业银行的主要支柱业务之一。中间业务收入是现代商业银行经营收入的重要来源。在国外,各国商业银行都非常重视开展中间业务。美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占全部收入的比重,由80年代的30%上升到今天的38.4%,日本银行由24%上升到39.9%,英国由28.5%上升到41.1%。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起步较晚,这对于新成立的邮政储蓄银行来说,无疑是减少了竞争的压力。因为在中间业务这一快,邮政储蓄银行可以和其他商业银行处于相同的起跑线上。邮政储蓄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资金和网络优势,大力挺进中间业务,与其他商业银行平分秋色。从2003年8月,邮政储蓄存款实行新老划断开始,邮政储蓄中间业务有了长足的发展。不仅在保险、国债以及各类代收代付业务上逐渐作大规模,稳定了一批低端客户群体,同时也在个人理财和基金业务领域有所突破,得以通过与保险、基金以及大型企业合作,开始进入高端客户市场。

四、威胁分析

邮政储蓄银行的成立为邮政储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形成了威胁。威胁主要来自于内外两个方面:一是指邮政储蓄银行在城市中,不仅要面临与中国同业之间的竞争,同时随着金融业对外开放,邮政储蓄银行还要与外资金融机构抢夺优质客户。在农村市场上,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也会给邮政储蓄银行带来一定的威胁。二是指从邮政储蓄现有的人员构成、知识结构以及运作方式来看,邮储部门根本不具备对贷款风险的识别和控制能力,邮政储蓄资金运用中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难以防范;一旦开展零售业务,必将带来极大的经营风险。人才的问题是可以解决的,但是一个金融组织,一个金融机构内部的制度建设和经营理念、经营观念的转换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目前来看邮政储蓄内控制度薄弱,操作风险隐患较大。

五、运用SWOT分析得出的结论

通过上述SWOT分析,本文认为邮政储蓄银行应该实行SO战略,即发挥企业内部优势,利用外部机会的战略。将其业务定位于以下三个方向:农村零售业务、城市批发业务和中间业务。

(一)农村零售业务。针对国家建设新农村的机遇,以及当前党中央国务院着力解决“三农”问题的条件下,邮政储蓄银行首先应定位为农村业务,因为其在农村地区具有无可比拟的网络优势。所以邮政储蓄银行应该利用其对农村地区、农户情况比较熟悉的特长,开展农村小额质押贷款等各项业务,和其他商业银行实现错位竞争,重点发展“农村零售”业务,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与消除城乡二元金融结构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城市批发业务。从邮政储蓄银行所具有的优势来看,资金充裕是其中重要的一点。一般意义上,对于那些资金比较充裕的银行,往往会在资金批发业务上形成特色,所以邮政储蓄银行应该利用其资金数量上的优势,尝试办理批发性信贷业务,如委托贷款,投资债券、投资基金,以及在货币市场上发放银行间同业拆借贷款等等,成为政策性银行和中小金融机构资金供应商。由于邮储部门根本不具备对贷款风险的识别和控制能力,邮政储蓄资金运用中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难以防范。一旦开展零售业务,必将带来极大的经营风险。如果在一段时期之内,邮政储蓄银行在资产运用方面采取以批发为主的模式,可以省去大量贷款审查和风险管理人员,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不良贷款的出现。

(三)中间业务。与其他商业银行相比,邮政储蓄开办中间业务具有自身独特优势。可以开发与邮政业务相结合的金融中间业务,充分利用邮政拥有的庞大实物传递网络和投资队伍,形成在中间业务领域的核心竞争力。此外邮政储蓄开办中间业务还具有理论上的后发优势。这主要是指邮政储蓄作为中间业务市场上的后来者,可以通过一次性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科技开发和人才培养引进,进而赶超市场上的先来者。2004年全国31个省(区、市)局的邮储统版上线工作顺利完成,从而实现邮储所有账户、资金、绿卡在全国的共享大大提高了交易速度,降低了交易失败率。

六、日本邮政储蓄银行的模式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世界上已经有多个国家对邮政储蓄体系进行了改革。其中,日本储蓄银行因有与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相似的历史背景最值得中国借鉴。

农商银行储蓄所工作总结范文第2篇

北京西便门附近保留了一段北京老城墙,虽然只有短短的一段,但是每当看到它或是路过它,都不禁让人感受到蕴含在每一块城砖中的那份历史凝重感。

城墙的正东方向不远处,就是中国邮政总局的大楼。中国邮政虽然没有城墙的历史久远,但是也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而就在去年,中国邮政的大厦内又新添了一个“年轻”成员――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邮储分家试水商行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的确很年轻,它才成立一年时间。但是走进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的办公区域,可以看到各个办公室的铭牌仍旧是“邮政储汇局某某部门”,其实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的前身就是中国邮政储蓄。如果追溯中国邮政储蓄的历史,就要回到上世纪初了。

中国邮政储蓄的历史可追溯到1919年,当时称之为“邮政储金”。当时各地大城市均设立邮政储金汇业分局,承办支票储金、贷款和保险业务,直到1953年停办邮政储金业务,汇兑业务改为银行业务。伴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为积聚更多的社会闲散资金,支援国家经济建设,根据国务院的指示,中国人民银行和当时的邮电部经过积极筹备和充分酝酿,于1986年正式恢复开办了邮政储蓄业务。

但是随着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邮政储蓄的管理体制已不能满足金融行业监管法制化、规范化的管理要求,因此2007年3月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正式成立。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成立后,从原来政府色彩浓厚的机构转变为了一个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的企业。但是与此同时,邮政储蓄银行也面临着自己以前从来没有面临过的问题。特别是专业人才紧缺、业务类型相对单一等这些国内商业银行普遍存在的软肋,都在影响着自身发展。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副行长李财林表示,面对这些问题,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的应对办法其实很简单,就是“树立起强烈的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

快速“补课”

财务大集中

“什么叫以客户为中心?就是要理解客户的所有行为方式。现在总体来讲,邮政储蓄银行不管是经营理念,还是服务设施、服务态度、服务质量等等,都和过去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首先就是要从自身出发,完善我们的系统、业务流程和服务。” 李财林说。

而良好的财务管控是商业银行稳健、快速经营与发展的重要基石,是衡量一个商业银行的业务服务水准的一个重要标杆。因此,建立相应的财务收支预算和管理,同时根据外部监管和银行内部管理的要求,各级行会计部门对内、对外提供完整的会计报表,全面、真实地反映全行的资金状况和财务成果,成为邮政储蓄银行首先要解决的任务之一。

据介绍,根据统计测算,每年邮政储蓄银行的财务数据的容量将近3TB,全国并发用户可达到2000人。在如此大数据量和大并发量的情况下,保证用户顺利完成各种交易及查询分析操作,对任何系统都是一种挑战。而且邮政储蓄银行的储蓄、保险、信贷等各业务的数据分布在全国各个省份,如何把分散的数据快速地导入到一个系统中,如何保证数据的安全和完整,以及特殊情况如何处理,是摆在他们面前的一个难题。

经过与合作伙伴的共同开发,2007年11月6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全国财务大集中项目历经半年实施后顺利上线。利用用友软件公司的NC管理软件,邮政储蓄银行成功搭建起新会计准则下的全国大集中财务管理信息系统。

李财林表示,“从数据整合层面看,将邮储银行的储蓄、会计、汇兑、基金、信贷、卡业务等系统全部数据导入NC财务管理系统,在财务管理系统中生成全行的报表和一本账。邮储银行通过本项目实现了管理系统与交易业务系统进行联机处理后按职能进行分离工作的总账系统,这标志着邮储银行实现向现代银行管理迈出了极为关键的一步。从核算监管层面看,一方面实现了规范、严密的业务流程化管理,另一方面完全遵循了新会计准则的最新要求,确保了核算管理。”

四大发展优势凸显

在全新的市场理念引领下,组建后的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在体制上更加规范,业务范围也得到了进一步扩展,向城乡居民提供小额信贷、消费信贷、信用卡、投资理财、企业结算等更丰富的金融服务。李财林告诉记者,邮政储蓄银行成立一年时间来,其自身发展迅速,虽然是一个年轻的商业银行,但是凸显出四大方面的发展优势。

“首先,我们的营业网点覆盖面是所有商业银行中最广的,从长白山到帕米尔高原,从黑龙江到海南岛,都有我们邮政储蓄银行的分支机构。邮储银行营业网点已有3.7万个,汇兑营业网点4.6万个,国际汇款营业网点超过2万个,ATM超过1.8万台,这些网点全部都实现了计算机联网作业。其次,邮政储蓄银行拥有的客户数量是目前国内商业银行中最多的,处于激活状态的个人用户达到3.1亿,活跃的账户有5.6亿个。第三,邮政储蓄银行有2/3的营业网点在乡村,依托了一个广阔的农村市场。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金融支持的需要必将增长。因此,依托农村这块‘主阵地’服务‘三农’,必将是我们最重要的优势。2007年邮政储蓄所发行的“邮政绿卡”增加7200万张,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乡村,可见农村经济增长快,我们的增长也就不会慢。第四,我们拥有良好的资产规模。邮政储蓄银行的两万亿元资产中,不良资产的比例可以说是微乎其微。”

链接

商业银行财务信息系统情况

工商银行

继2005年成功在城市分行和二级分行实现财务集中后,工商银行又实现了将财务集中到一级分行和直属分行,实现了总行和一级分行(直属)对所辖机构全部财务事项的统一管理。总行和一级(直属)分行可以通过计算机系统实时远程监测各分支机构财务账户余额与发生额变化情况、报账业务数量、账务处理情况、薪酬发放情况、租赁合同规范情况、资产摊销情况以及每笔业务处理情况等。

农商银行储蓄所工作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存款;电子化建设;业务创新

我国农村信用社在为农村经济服务的舞台上走过了近五十年的历程,在发展农村经济服务农村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对农村的金融服务也得到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邮政储蓄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进入农村后,相继出现了农村基金会,近年又推出了村镇银行。目前在农村金融体系中,基层金融服务网点主要由农信社、农业银行和邮政储蓄成三角之势遍及各乡镇。这些机构在分割乡镇金融服务这一业务板块中由于在业务种类上近与趋同,而服务功能上优于信用社,竞争性和功利性强而互补性较差,信用社在竞争中明显处于劣势。伴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农业银行逐渐收缩了对农村基层的信贷投入,近年来农村信用社扮演了‘支持农村建设的金融信贷主力军’的重要角色,然而信用社由于功能上的劣势,存款业务的发展受到严重影响,成了制约我国农村信用社发展的瓶颈。

一、影响农村信用社存款业务发展的主要因素

根据制约当前我国农村信用社存款业务发展的一些主要情况,我们认为金融同业的竞争、城乡差别、政策体制和信用社内部建设是影响存款业务发展的主要因素。

1.金融网点竞争的影响。目前在农村金融体系中,乡镇农业银行的机构网点开展的业务种类与信用社趋同,在网点硬件设施、人员素质的培训提高和服务功能方面都优于信用社,竞争性和功利性强而互补性较差,农村居民在储蓄观念上对传统的专业银行认可程度较高。传统金融机构,如工商银行、农业银行等,仰仗几十年的经营和管理,企业品牌和企业形象已经深入农村居民的日常生活,在竞争储蓄市场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这种金融企业的综合优势,在农村居民的生活意识和文化领域得到了综合认可、接受,农村信用社很难在短时间内实现超越。

另外,近年来邮政储蓄业务迅猛发展,主要是由于人民银行付给邮政储蓄的转存款利率高于现行定期储蓄存款利率2个多百分点,在利益机制驱动下,邮政储蓄业务迅速向农村经济领域的各个方面渗透,甚至不惜采取非法竞争手段,争夺农村资金市场,从农村金融市场抽走了大量的资金,每年有近7000亿元的资金通过商业银行和邮政储蓄机构流失。对农村信用社组织资金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2.城乡货币供应量差别的现实格局。根据《中国人民银行货币供应量统计办法》关于货币总量层次划分的标准以及各层次所包含的内容,我们知道M1和M2的构成。

Ml=M0+企业活期存款十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十农业存款十信用卡存款;M2=Ml+企业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十信托类存款+临时存款+财政预算外存款;

从上面的构成分析:由于我国的乡镇大部分城镇化水平较低,经济发展水平和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不能满足企业和机关职能单位设置对配套功能的要求。现实的企业布局和机关部队的驻地大部分都是集中在城市的中心或城市边缘地带,他们所掌握的大规模货币总量M1、M2中的企业存款和机关部队存款又以货币存款的形式集散在他们的布局地和驻地。因而他们的货币存款大多集中在城市的银行。加之在农村信用社服务功能的相对落后,国有银行的服务优势已经得到扎根,农村信用社在这块业务上明显失去了先机。截止2007年9月末,我国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为382981.20亿元,其中:企业存款、财政存款和机关存款为533937.94亿元,占44.98%;农业存款8680.98亿元,仅占22.66%。

3.财政资金分配的制约因素。在政策方面,我国许多现行制度不利于银行间公平竞争。如国家规定国有大中型企业、财政预算外资金、事业单位、保险公司的有关款项不允许存在农村信用社。再如在近年地方政府推行的地方财政资金实行统一管理的政策,要求地方所有单位的预算资金统一由地方财政核算中心核算,资金帐户统一在指定银行开设,更加加速了区域存款货币总量的集中。为农村信用社存款业务的发展又增加了一道难以逾越的门槛。

4.电子化建设的影响。在电子信息化日新月异的今天,电子信息在金融领域得到了广泛普及,国有商业银行和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已经基本完成了银行业务电子化处理的推广,紧随其后邮政储蓄也完成了电子化建设。快捷的服务、方便的通存通兑结算,为金融业的发展带来了革命性的飞跃。而农村信用社在管理改革的探索中,业务核算电子化已远落后于他人了,电子化进程滞后,结算渠道不畅,成了阻挡农村信用社存款业务发展最不和谐的因素。

5.业务创新的影响。近年来,特别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各家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为了更好地应对我国国内金融与经济的发展需求和国外银行业进入的冲击,相继推出了一系列适合客户需求又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业务类型,例如银行卡业务、信息咨询顾问业务、电子银行业务等个人银行和网上银行业务。有一部分已经通过其他金融企业进入到了农村金融市场,影响到了农村信用社存款资金的组织。

6.农村农民理财意识的提高。随着农村地区的信息化工程的建设和农民个人素质的提高,农民对金融理财产品的认知比以前有了明显的提高。然而目前在农村地区却没有一家金融机构能着眼于农村市场,从农村金融市场的实际出发,开发出有利于农民生活的理财产品,致使农民朋友参与基金买卖、期货交易、股票投资等相关产品的几率不断攀升。全国股票交易统计数据显示,受我国股市行情连续上涨的影响,2007年1至9月沪、深二市股票交易累计成交金额就达371168.32亿元,比2006年全年增长了280699.41亿元,增幅为310.27%。从某种程度上也分流了农村地区的一部分储蓄存款。

二、做好农村信用社存款业务发展的对策

怎样突破农村信用社存款业务发展的制约瓶颈,是解决我国农村信用社又快又好发展的关键。要达到这一目的,要从职工思想作风的提高、涉农管理体制的理顺、信用社竞争手段和工具的完善入手来得到破解。

1.提高信用社为‘三农服务’的意识,改进支农作风。认真领会和宣传信用社的服务宗旨为“三农”服务的方针,在员工的思想上树立“存款立社”的经营理念,改变工作作风,做好柜台服务,同时鼓励员工跨出大门到家庭院户,田间地头宣传,与农民促膝谈心交朋友,动员群众把有限的钱存到农民“自己的银行”来。发扬背包银行的优良传统,推出流动储蓄、汽车储蓄、电话预约存款等多种形式,全方位的吸储手段,把聚财生财的工作做到农民的心坎上,把储蓄业务办到农民兄弟的身边。改变坐等送钱的看门生意及“死”储和靠制度措施的“硬”储,将主动上门精心“揽储”、上门热心“劝”储和尽心开源“活”储同电子信息化相结合,解决农民异地存取款难的问题。推行客户经理制和联络员制度,培养信用社的“黄金客户”,使之成为信用社的生息基地。注重优质企业的扶持力度,利用公司加农户的方式发展农村经济,拓展农村信用社的业务空间。从而达到存贷两旺的良好境界。

2.建立农村资金回流机制。城乡差别对农村资金的分流效应日渐明显,企业、机关和财政在资金的再分配过程中有形或无形的引导着大量农村资金的分流。首先,政府应抓住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好时机,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进程,加快乡镇城镇化的建设步伐,着力解决乡镇的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的问题,为企业的落地扎根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部分企业能扎根资源地;其次,政府还应减少对财政预算资金的直接干预,应当建立以宏观调控为主要手段的资金管理办法,允许农村信用社办理财政性资金、社会保障资金等的存款业务,而不是简单的上收、下拨,让农村资金能够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以适当的形式返回农村金融市场。借此,增加农村企业、农村机关团体和农村预算资金形成的存款货币总量在M1、M2中的占比,促进资金回流农村。

3.加快发展电子化建设。目前同业竞争日益激烈,电子化建设日新月异地发展,而农村信用社电子化建设的整体水平与同业相比已明显滞后,因而加快农村信用社电子化建设既是适应同业竞争的需要,也是金融业自身行业升级换代的需要。从现实农村信用社的经营发展上看,更要彻底解决结算渠道和通兑问题,以提升农村信用社的核心竞争力。要解决好上述问题,必须以发展的眼光对待信用社电子化建设的紧迫性和使命感。建立一个强有力的主管机构来组织领导农村信用社的电子化建设。应充分借鉴商业银行的经验,结合自己的体制特征,引进科技专业人才和培养自己原有的人员相结合,统一管理者的思想认识。在引进设备方面,既要讲究先进性又要兼顾实用性和效益性。在实施规划的过程中,统一各地主机型号、软件版本、网络平台,尽量避免软件开发管理及费用的重复投资所造成的巨大浪费,达到少花钱,多办事的目的。

4.加快业务创新步伐。要引进创新意识的高素质金融复合型人才,加强业务创新型人才的培训,消除业务发展的技术约束,健全农村信用社业务创新管理机制。针对农村企业和农户,开发适应农村各类市场主体需要的、具有差异性、多样化的系列金融产品,要大力发展个人银行、企业银行和网上银行,推出高品位、多功能的金融工具和先进的支付手段,为客户提供高效快捷的全方位服务,来稳定和扩展客户群体;迎合农村农民的生产生活特点,推出全新的业务种类,如开办预约存款、基金存款、养老金存款、学生储蓄、住宅储蓄和大额可转让存单等在农民理财方面更具竞争力的产品来吸引客户;开发培育真正适合农民工的银行卡产品,扩大农村地区银行卡服务的覆盖面。以达到增加信用社存款的目的。超级秘书网:

参考文献:

[1]王克华.货币银行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2]姚小军.农信社应对农村储蓄变局的思考.财经界,2006,5.

农商银行储蓄所工作总结范文第4篇

?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存款;电子化建设;业务创新

?

我国农村信用社在为农村经济服务的舞台上走过了近五十年的历程,在发展农村经济服务农村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对农村的金融服务也得到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邮政储蓄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进入农村后,相继出现了农村基金会,近年又推出了村镇银行。目前在农村金融体系中,基层金融服务网点主要由农信社、农业银行和邮政储蓄成三角之势遍及各乡镇。这些机构在分割乡镇金融服务这一业务板块中由于在业务种类上近与趋同,而服务功能上优于信用社,竞争性和功利性强而互补性较差,信用社在竞争中明显处于劣势。伴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农业银行逐渐收缩了对农村基层的信贷投入,近年来农村信用社扮演了‘支持农村建设的金融信贷主力军’的重要角色,然而信用社由于功能上的劣势,存款业务的发展受到严重影响,成了制约我国农村信用社发展的瓶颈。?

?

一、影响农村信用社存款业务发展的主要因素?

?

根据制约当前我国农村信用社存款业务发展的一些主要情况,我们认为金融同业的竞争、城乡差别、政策体制和信用社内部建设是影响存款业务发展的主要因素。?

1.金融网点竞争的影响。目前在农村金融体系中,乡镇农业银行的机构网点开展的业务种类与信用社趋同,在网点硬件设施、人员素质的培训提高和服务功能方面都优于信用社,竞争性和功利性强而互补性较差,农村居民在储蓄观念上对传统的专业银行认可程度较高。传统金融机构,如工商银行、农业银行等,仰仗几十年的经营和管理,企业品牌和企业形象已经深入农村居民的日常生活,在竞争储蓄市场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这种金融企业的综合优势,在农村居民的生活意识和文化领域得到了综合认可、接受,农村信用社很难在短时间内实现超越。?

另外,近年来邮政储蓄业务迅猛发展,主要是由于人民银行付给邮政储蓄的转存款利率高于现行定期储蓄存款利率2个多百分点,在利益机制驱动下,邮政储蓄业务迅速向农村经济领域的各个方面渗透,甚至不惜采取非法竞争手段,争夺农村资金市场,从农村金融市场抽走了大量的资金,每年有近7000亿元的资金通过商业银行和邮政储蓄机构流失。对农村信用社组织资金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2.城乡货币供应量差别的现实格局。根据《中国人民银行货币供应量统计办法》关于货币总量层次划分的标准以及各层次所包含的内容,我们知道M1和M2的构成。?

Ml=M0+企业活期存款十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十农业存款十信用卡存款; M2=Ml+企业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十信托类存款+临时存款+财政预算外存款;?

从上面的构成分析:由于我国的乡镇大部分城镇化水平较低,经济发展水平和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不能满足企业和机关职能单位设置对配套功能的要求。现实的企业布局和机关部队的驻地大部分都是集中在城市的中心或城市边缘地带,他们所掌握的大规模货币总量M1、M2中的企业存款和机关部队存款又以货币存款的形式集散在他们的布局地和驻地。因而他们的货币存款大多集中在城市的银行。加之在农村信用社服务功能的相对落后,国有银行的服务优势已经得到扎根,农村信用社在这块业务上明显失去了先机。截止2007年9月末,我国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为382981.20亿元,其中:企业存款、财政存款和机关存款为533937.94亿元,占44.98%;农业存款8680.98亿元,仅占22.66%。?

3.财政资金分配的制约因素。在政策方面,我国许多现行制度不利于银行间公平竞争。如国家规定国有大中型企业、财政预算外资金、事业单位、保险公司的有关款项不允许存在农村信用社。再如在近年地方政府推行的地方财政资金实行统一管理的政策,要求地方所有单位的预算资金统一由地方财政核算中心核算,资金帐户统一在指定银行开设,更加加速了区域存款货币总量的集中。为农村信用社存款业务的发展又增加了一道难以逾越的门槛。?

4.电子化建设的影响。在电子信息化日新月异的今天,电子信息在金融领域得到了广泛普及,国有商业银行和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已经基本完成了银行业务电子化处理的推广,紧随其后邮政储蓄也完成了电子化建设。快捷的服务、方便的通存通兑结算,为金融业的发展带来了革命性的飞跃。而农村信用社在管理改革的探索中,业务核算电子化已远落后于他人了,电子化进程滞后,结算渠道不畅,成了阻挡农村信用社存款业务发展最不和谐的因素。?

5.业务创新的影响。近年来,特别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各家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为了更好地应对我国国内金融与经济的发展需求和国外银行业进入的冲击,相继推出了一系列适合客户需求又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业务类型,例如银行卡业务、信息咨询顾问业务、电子银行业务等个人银行和网上银行业务。有一部分已经通过其他金融企业进入到了农村金融市场,影响到了农村信用社存款资金的组织。?

6.农村农民理财意识的提高。随着农村地区的信息化工程的建设和农民个人素质的提高,农民对金融理财产品的认知比以前有了明显的提高。然而目前在农村地区却没有一家金融机构能着眼于农村市场,从农村金融市场的实际出发,开发出有利于农民生活的理财产品,致使农民朋友参与基金买卖、期货交易、股票投资等相关产品的几率不断攀升。全国股票交易统计数据显示,受我国股市行情连续上涨的影响,2007年1至9月沪、深二市股票交易累计成交金额就达371168.32亿元,比2006年全年增长了280699.41亿元,增幅为310.27%。从某种程度上也分流了农村地区的一部分储蓄存款。

二、做好农村信用社存款业务发展的对策?

?

农商银行储蓄所工作总结范文第5篇

小额贷款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的市场定位是以服务“三农”为主的,其自试点开办小额信贷业务以来,为我国广大农村地区提供了有效的金融服务,但是随着其小额贷款业务的不断深入开展,出现了各种各项的问题,影响到了邮政储蓄银行农村小额贷款业务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在对邮政储蓄银行小额贷款的发展历程及主要特征概括的基础上,对邮政储蓄银行农村小额贷款可持续发展的主要优势以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一、农村小额贷款的发展历程及主要特征

1.小额贷款的发展历程

小额贷款主要是指为中低收入阶层所提供的额度较小的持续信贷产品与服务,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小额贷款的服务对象应该是在贫困线以下的人口,但是当前普遍存在的现象是小额贷款的服务对象囊括了贫困人口、非贫困人口以及部分小型企业。所以,小额贷款的发展历程可以总结为三个主要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以强调为贫穷人口提供贷款资金并以偿还能力为中心目标的贷款服务;第二个阶段可以简单的概括为项目覆盖成本阶段;第三个阶段是以寻求商业渠道资金,并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的阶段。

2.小额贷款的主要特征

(1)贷款对象不同

农村小额贷款的对象主要是中低收入水平以下的贫困户,其缺少相应的生产经营资金并同时具备改变现状的能力,而该种类型的贷款对象一般情况下不在商业贷款的考虑范畴之内。

(2)贷款用途明显

小额贷款的主要用途具有较强的明确性和目的性,其主要是为了满足借款人生产经营活动中的资金需求,一般情况下不会用于其他非生产性目的。

(3)期限短、额度小

农村小额贷款的贷款期限具有较为明显的生产周期性特征,其贷款时间一般在3到12个月以内,且其贷款额度基本上与贷款用户的生产经营状况相匹配,通常情况下贷款额度在10万元以下的贷款被称之为小额贷款,其存在的风险较小,但是存在着一定的管理成本。

(4)贷款形式灵活

小额贷款的贷款用户一般情况下很少能够满足一般性商业银行的贷款要求,其更多情况采用的是联保小组的方式实现对借款人的还款约束,贷款形式相对较为灵活。

(5)利率水平市场化

小额贷款本身具有较强的风险性和不确定性,但是其之所以能够实现长期的可持续发展,其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贷款利率要高于市场平均水平。

二、邮政储蓄银行农村小额贷款可持续发展的优势分析

从2007年以来,邮政储蓄银行试点开展农村小额信贷业务已经有了近7年的时间,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重要的资金支持,同时也在邮政储蓄银行的转型过程中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从其小额贷款业务开展以来,其小额贷款可持续业务的可持续发展突出处理以下优势特征:

1.技术优势

邮政储蓄银行的农村小额贷款业务实际上属于中德政府间技术援助内容的一部分,国内邮政储蓄银行农村小额贷款业务在中德技术专家项目团队的指导下,形成了适应中国基本国情的农村小额贷款发展模式和主要流程,具有着较为坚实和稳固的理论技术基础。

2.资金优势

邮政储蓄银行开展农村小额贷款业务的资金优势主要表现在其邮储银行的代办网点遍布全国各地,其放贷规模有着强大的网络优势以及资金吸储能力作为保障,与此同时在对当前农村各网点的充分利用前提下,其资金来源具有相当大的上升空间。

3.战略优势

邮政储蓄银行产业下的农村小额贷款将发展小额贷款最为主要发展战略目标,其对小额贷款业务的重视程度要大大高于一般性的商业银行,并且各项资源实现包括人财物力都实现了向小额贷款业务的倾斜,使其发展农村小额贷款的战略目标有了充分的基础保障。

三、影响邮政储蓄银行农村小额贷款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

从邮政储蓄银行农村小额贷款业务开展以来,其取得了业务成绩不可否认,但是从当前的业务发展状况来看,其整体开始呈现下滑趋势,面临着较为严重的小额贷款业务可持续发展问题,其主要影响因素来源于以下两个方面:

1.内部影响因素

影响邮政储蓄银行农村小额贷款业务可持续发展的内部因素主要有经营机制、贷款业务创新能力、产品市场适应能力以及业务人员风险防范能力等。

首先在对于营销方式的选择上,邮政储蓄银行与一般性商业银行不同,其主要采用全员营销的模式,这种单一的营销方式不利于邮政储蓄银行小额贷款业务的规范化发展,违背了市场信贷规律且缺乏相应的市场竞争力。

其次,邮政储蓄银行的小额贷款业务产品是由总行进行统一设定的,其在长时间的市场适应过程中几乎没有进行创新和调整,在2012年小额贷款业务步入发展瓶颈后虽然采取了一定的方式对产品要素进行的相应的调整,但是其创新能力较低且业务市场适应能力较差,不利于其进一步的深入推广。

第三,其本身属于风险较高的行业,邮政储蓄银行小额贷款业务作为资本市场的新进者,从事小额贷款业务的员工基本上为原属邮政储蓄银行的老员工,其学历水平以及现代金融知识基础相对较为薄弱,在简单的实践培训和考核流程下其市场风险把控能力远远不能达到应有的标准要求。

2.外部影响因素

邮政储蓄银行农村小额贷款业务可持续发展的外部影响因素主要有政府政策导向、社会信用环境以及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等。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