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AA范文大全网!

军训社会实践个人总结{推荐5篇}

风中奇缘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本文共计19084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77分钟。

军训社会实践个人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飞行学员 人文 情怀 培养

中图分类号:E251;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97(2012)05-0014-03

作者简介:李卓芪(1981―),女,吉林长春人,硕士研究生学历,空军航空大学飞行基础训练基地社会科学系人文教研室讲师。研究方向:人文素质教育研究。

笔者曾撰文将飞行学员应具备的人文素质界定为人文情怀、人文兴趣、人文知识和人文格调四个方面。其中,人文情怀是一个人成就事业、实现人生价值的深层文化动因,是自觉把个人的命运与人类、国家、民族、社会、集体的命运联系在一起,通过“小我”的奋斗来实现“大我”的发展的文化意识。飞行学员肩负着以飞行事业来具体完成人民军队“三个提供、一个发挥”历史使命的神圣职责,必须具备以信仰坚定、砺志空天为内涵和要求的人文情怀。为此,教员要从多个方面入手从事培养工作。

一、以政治理论教学为主要平台,打牢学员献身飞行的信仰基础

人文素质是由若干要素共同构成的一种综合素质,其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统领作用的是思想政治要素。强化政治要素既是进行人文教育的出发点,又是进行人文教育的落脚点,否则就会失去目标和方向。

首先,要高度重视政治理论课在打牢学员信仰基础中的重要作用。飞行学员政治理论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主要是通过院校的政治理论课教学来完成的。政治理论课教学是党在军队院校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立具有我军特色的现代军事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实现院校思想政治建设“保方向、出人才”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是对学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对培养高素质的新型军事人才具有强基固本的作用。因此,一定要突出政治理论课的政治性和政治功能,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用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学员头脑。

其次,在开展政治理论教学的过程中,要把逻辑、学理教育与情感、意志教育有机结合,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比如在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概论等课程时,不仅要讲清理论知识,而且要指明,是“为全人类而工作”的情怀激励着马克思开创共产主义运动的洪流,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情怀激励着投身中国革命的伟业。情怀是深层的价值追求,是军人奋斗的不竭动力。只有树立起高远而坚定的情怀――为民族复兴、为祖国统一、为世界和平而学习飞行的理想,才能超越狭隘与偏执,使“小我”升华为“大我”,从而获得在历史的洪流中把握日月旋转的宏伟气魄。

再次,在开展政治理论教学的过程中,还要把所授理论与社会发展实际有机结合,引导学员学以致用,学以发挥。在初高中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政治理论教育存在内容太空、实践太少、枯燥无趣的弊病。因此对于作为大学生的飞行学员,政治素质教育应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使政治素质教育变为学员“看得见、摸得着”的过程。在政治教学中要让学员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联系当前实际,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政治、经济、文化、道德现象,评价各种社会思潮。教员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使抽象的理论具体化,使学生的思想认识和教学内容方向一致,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以老航校精神遗产与航空大学辉煌业绩为

特有资源,引领学员牢固树立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

空军航空大学是东北老航校的嫡传,是飞行员的摇篮、航天员的摇篮、将军的摇篮、英雄的摇篮,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辉煌的业绩、光荣的传统等特色教育资源。教员应当充分发掘这些宝贵财富在培养学员人文情怀方面的独特作用,并结合时代特征,引领学员牢固树立起当代革命军人的核心价值观。

一是要不断发掘老航校精神遗产在培养学员人文情怀方面的重大价值。“团结奋斗、艰苦创业、勇于献身、开拓新路”的老航校精神,是人民空军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和“传家宝”。空军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要善于从老航校精神中汲取营养,发挥其巨大的引领和推动作用:要以老航校精神为宝贵遗产,使飞行学员认清听党指挥、团结奋斗是老航校精神的内在品质;在新的历史阶段,“人民军队为人民”的舞台更加广阔,践行宗旨的实践更为丰富,我们必须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要使飞行学员认清百折不回、艰苦创业是老航校精神的不变基石;新时期,我们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树立远大报国志向,把爱国之情转化为报国之志,体现在一言一行上,熔铸在一岗一哨里,要使飞行学员认清不惧艰险、勇于献身是老航校精神的生动体现;要紧紧围绕我军新的使命任务,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打牢献身使命的思想根基,要使飞行学员认清勇于探索、开拓新路是老航校精神的生机所在。培育当代革命军人的核心价值观,就要牢牢把握创新主题,不断赋予老航校精神新的内涵,创造新的辉煌。

二是要不断发掘“航大人”的辉煌业绩在培养学员人文情怀方面的重大价值。多年来,航空大学为部队输送了大批高素质军事人才,其中航天员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等,为我们以典型示范和模范引领的方式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了特色资源。比如,以翟志刚的先进事迹为案例,教育学员在本职岗位上践行核心价值观。翟志刚是航空大学27期飞行学员,1998年正式成为首批航天员。面对新的岗位要求,翟志刚不骄不躁,刻苦训练,于2008年9月27日胜利完成太空出舱任务,在本职岗位上模范践行了我军的先进价值观。我们要以此为范例教育学员,努力培育其核心价值观。总之,教员要充分发挥航空大学英雄模范人物的示范作用,积极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

三是要把空军首长对航空大学的亲切关怀,及对飞行学员成长的重要指示作为独特资源,不断发掘其在培养学员人文情怀方面的重大价值。2010年8月,中央军委委员、空军司令员出席空军航空大学第52期飞行学员开学典礼并发表《训词》。《训词》从新的高度,深刻阐述了飞行人才培养的时代背景和重大意义,对航空大学办学思想的完善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新一代飞行学员的成长进步指明了方向。司令员《训词》的核心内容是对飞行学员提出的“八项要求”,又可以概括为“八用”:“用披肝沥胆的忠诚,把正航向,践行对党为民的承诺;用吐纳天地的胸襟,放眼四海,拓展高远宽广的视野;用果敢泼辣的作风,苦练精飞,铸就搏击长空的翅膀;用持身严谨的态度,自律自强,书写脚踏实地的人生;用青春勃发的活力,淬火锤炼,塑造身心健康的体魄;用锲而不舍的勤奋,深钻细研,争当智胜空天的先锋;用敢于亮剑的勇气,无惧无畏,挥洒气吞山河的豪迈;用威武新锐的形象,卓越超拔,展现蓝天骄子的风采。”许司令员《训词》紧贴时代,着眼未来,必将对空军飞行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训词》同时也是指导我们正确开展飞行学员人文情怀培养的行动纲领,要求我们认真学习、努力贯彻。

三、以野外综合训练和社会实践为特色渠道,激励学员养成空天建功的强烈意识

无论学习、训练还是日常生活,都应当成为我们向学员灌输崇高人文情怀的宝贵渠道。人文情怀是人文知识内化于主体的精神成果,它不能简单地通过课堂、书本获得,而必须由实践中的人通过人文知识的内化整合而变成人的意识和行为。通过多种实践性方式培养飞行学员的人文情怀,在素质教育的大趋势下显得越来越重要。

充分利用野外综合训练的机会磨砺学员,是我们在实践中所取得的一项重要经验。我们在飞行学员和工程学员野外综合训练过程中,增加了社会实践调查活动,并建立了两个社会实践基地。社会实践调查活动对学员客观地、辩证地观察事物、收集资料、分析和解决问题;体悟“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理论在中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端正人生态度,激发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热情,增强军校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感与责任感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从而对健全政治理论课程实践性教学活动起到了龙头作用。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思想政治教育组织者应在前期准备、学员辅导、教员选拔、组织实施、调查辅助、论文撰写、情况总结等各个环节组织力量,力求圆满完成学员野外综合训练活动。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学员收获很大,教研室也总结了经验,锻炼了队伍,为以后继续更好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以后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应力争有所突破,在调查内容、调查形式、实践活动的设置等方面的组织要更加细化,准备要更加充分,时间要充分保障。同时也建议建立社会实践活动的统一协调的临时组织机构,加强教员的跟进,了解学员实际,把社会实践活动的政治教育功能发挥得更大。

当然,社会实践活动不仅可以与野营拉练活动相结合,还可以采用更为丰富多彩的形式。开设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实践活动,是实施人文情怀培养的重要环节。一个人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情感的陶冶,意志的磨炼,都需要实践的锻炼。我们可组织学员开展远足活动、科技文化服务活动,参加军事训练、志愿者活动,参观军事基地,请革命前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等。还可组织学员开展“希望工程”的捐款活动、赈灾捐助活动,走访贫困山区,与贫困户学生开展“手拉手,献爱心”活动,让学员在实践中亲身体验生活、陶冶情操。开展感恩活动,激发责任意识也是提高学员人文情怀的重要方法。当代飞行学员是“90后”,生活条件优越,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和党组织的培养之恩需要一个过程,也需要教员的主动熏陶。比如,针对有的学员认为自己还是学生无法报答父母,把自己的责任推到明天的现状,可以组织学员开展以感谢父母为主题的系列活动,每次放假回家都给学生布置一个亲情活动。如向父母说一声“我爱你”,做一次家务,为父母做一次菜,为父母洗一次脚等,引导学员与家长真情互动,学员在活动中充分感受到自己的能力和责任。通过这些活动,学员在看到父母的感动之余,也看到了自己的成就,在感动中认识到自己原来是可以做到的。总之,要开放社会、集体、家庭等多种渠道,研究当代飞行学员的成才特点与规律,积极培养他们高尚的人文情怀。

参考文献:

[1]赵勇.人文素质教育[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

军训社会实践个人总结范文第2篇

一、求科学发展,是几代领导人几十年探索追求的目标,是改革和开放二十年来经验教训的最精辟的总结

一个国家坚持什么样的发展观,对这个国家的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不同的发展观往往会导致不同的发展结果。早期等老一辈革命家就提出过“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曾经使社会主义建设取得过较快的发展。我们党作为执政党无时不在求发展,但曾有过求发展不科学的功过教训:是冒进,违反了客观规律;是“左进”,想通过所谓的革命求发展,其结果是倒退了;粉碎后,曾提出过在20__年实现现代化,其结果是盲进,脱离了中国国情。特别是改革开放的20年,我们党的头脑清醒了,从左的思想束缚中解脱出来,逐渐确立了科学的发展观,制定计划,考虑到了中国的国情、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发展,有步骤、分阶段逐步实施。回顾一下,从理论上的拨乱反正,解放思想,到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资本主义的大讨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无不证明了我们成熟了。从经济建设目标的确定,也体现了科学发展的观点,从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二番到翻三番,就符合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由于经济发展观的科学,这个目标实现了。政治上的科学发展体现的也非常明显,从反对党内不正之风,不正视党内存在腐败到开展反腐败斗争经验表明,一个国家坚持什么样的发展观,对这个国家的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不同的发展观往往会导致不同的发展结果。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从我国在20年来陆续出台的法律、法规,看得出我国正在向法制化国家迈进,而出台这些法律并不是在一夜之间,而是成熟一个出台一个,出台一个落实一个,这就是科学的发展观。从科学意义上讲,也是文明进步的表现。胡总书记和党中央正是总结了这些成功的经验,才提出了具有历史性指导意义的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和世界观,体现了邓小平理论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要求,同时也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因为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不是阶段性的,既指导了改革开放的20年,也必将指导我党我国的各项事业。

科学发展观我们理解就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性的发展观,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和世界观。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开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新局面,就必须抓好“发展”这一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而“发展”这一第一要务,必须是科学的。正如总书记指出的那样,一个国家坚持什么样的发展观,对这个国家的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不同的发展观往往会导致不同的发展结果,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应该成为我们执政党带领全国人民奔小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指导思想。

二、围绕“育人为本方针”,结合部门实际,做好学用结合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理论创新的一个突出成果,体现了中央新一届领导集体对发展内涵的深刻理解和科学把握,对发展思路、发展模式的不断探索和创新,对我们把握大局、做好各项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坚持科学发展观已成为我们的重大国策,作为学校武装部门和军事教学单位,既是学校机关部门,又是教学单位,如何摆正位置,更好服务于学校中心工作,通过学习应该明确和提高认识。

(一)、落实机关党总支“科学发展,管理创先,廉洁高效,和谐机关”要求,以科技拥军为主线,为学校奠基良好的政治工作平台做出贡献

长春工业大学和驻军65319部队有着20多年(1984年-20__年)的军民共建历史,军地双方本着“优势互补互利,重在育人强军”的原则,坚持不懈地广泛、深入开展军民共建活动,涌现了像9812-13、9416班这样的“全国十佳大学生班集体标兵”和学雷锋标兵宋运生,全国百优大学生贾晓欧和全军优秀指挥军官李宝东、袁红刚等一批先进集体和个人。65319部队被吉林省和长春市评为“军区共建标兵单位”;被评为“军民共建先进单位”和“基层建设标兵团”和 “军共建标兵单位”,学校连续10次被长春市委评为“国防教育先进单位”;连续5次被长春市和吉林省评为“科技拥军先进集体”;连续2次被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评为“学生军训工作优秀学校”;被民政部、总政治部评为“拥军优属先进单位”;

军地双方被、总政治部评为“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单位”;20__年学校被民政部、总政治部授予“爱国拥军模范单位”。20__年学校被、教育部、全国国防教育办公室评为“全民国防教育先进单位”。今年5月6日中央七频道《和平年代》栏目播出了我校科技拥军的经验和作法。24年的光荣历史,为我校加强正治工作优势,扩大在社会上的知名度起到了良好作用,一如既往,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不断赋予科技拥军以新的内涵,与时俱进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1、提高思想认识,把军民共建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

发挥自身优势,大力开展科技拥军,是深化军民共建工作的基本途径。65319部队与学校始终注重发挥各自优势,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不断赋予军民共建工作新的内容。顺应时代的进步,我们率先提出了“用高科技知识武装部队,是时代赋予高校及广大知识分子的重任”的口号,并实施了科技拥军这一具有战略意义的新举措。

我们要始终坚持从政治的、全局的、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开展军民共建工作的重大意义,从长远建设上把这项工作纳入武装工作重要议事日程,全身心投入到位,率先垂范,坚持做到军民共建工作计划审定、军民共建工作任务部署,军民共建指导,等工作不断更新。协调各基层单位也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有专人负责具体工作,从而形成了上下统一、左右协调、职责分明的工作体系。

2、健全规章制度,促进军民共建工作规范化、科学化。

协调部队和学校党委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军民共建工作领导小组工作制度》《军民共建工作办公室联席会议制度》《军民共建工作检查评比制度》等一系列军民共建工作的规章制度,把军民共建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每年年初军地双方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都要共同研究制定军民共建工作计划,坚持做到了军民共建工作有规划、有制度、有检查、有评比、有交流、有表彰,使这项工作纳入规范化、科学化轨道。

3、密切双方往来,增进学校和部队深厚友谊。

我们要始终坚持“不管领导班子怎么换,军民共建工作不断线;不管形势怎么变,共建育人的宗旨不改变;不管部队走到哪,共建工作不间断”的基本工作原则,不断密切共建双方多种形式的交流往来。这是我们多年的传统,从当年部队赴老山前线作战,赴大兴安岭灭火,到赴月亮泡抗洪,还是20__年到大连台海作战演习,20__年的勇士部队演习,校、军双方的密切往来始终没有间断。二十多年来,每逢重大节日(纪念日),特别是新兵入伍,老兵复原及部队执行重大任务归来时,学校领导都要亲自带队到部队进行慰问,并组织师生同官兵开展联谊活动。促进了交流,增进了友谊,为开展好军民共建活动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基础。

(二)、以军训为契机,上好第一课,坚持“共建共育,共同提高”,抓好军训和军事理论教学工作,为社会培养更多的有用人才

1、优化共育方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通过军民共建和军训活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必须针对学生和官兵的特点,提高理论层次,优化方式方法,讲求实际成效。学校与部队紧紧抓住“学理论坚定信念、讲理想无私奉献”两个基本点,坚持开展“四学四讲,共建育人”活动。

a、学理论,讲理想

过去的24年里,双方多次派出干部、战士和理论教师举办“社会主义专题讲座”、“学哲学理论辅导报告”等100多场。20__年11月1日,“红九连”十七大代表葛百军为共建对子材料学院和全校机关干部做了学习十七大精神心得报告。学校还为部队培养了理论骨干800多名。部队多次派官兵参加学校的邓小平理论学习小组活动。战士和大学生共同开展了“读书演讲会”、“理论研讨会”、“学习心得展览”、“哲学知识竞赛”等系列活动,并以马列主义、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编写了《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教育三字经》,增强了理论学习的吸引力和实效性。学校和部队先后六次举办“坚定社会主义信念理论研讨会”、“思想政治工作经验交流会”,双方交流论文80余篇。在军地双方的学生和官兵中,有邓小平理论学习小组141个,邓小平理论研究会12个。在校学生中40%以上提出了入党申请,在学生中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

b、学传统,讲作风

65319部队是一支具有光荣传统的红军团队。学校充分利用部队的政治优势,把部队作为对大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基地。每年都组织4000多名大学生到部队参观荣誉室,参观连队的内务卫生和军事训练,并认真开展“一日兵”活动,使学生了解了部队的生活和我军的光荣传统,亲身体验到军人的艰辛和责任。学校组织大规模赴部队过“一日兵”生活共计18次,人数达3万余人。这项活动的开展,使校风、学风明显好转,学生的集体荣誉普遍增强。

c、学雷锋,讲奉献

在双拥共建中,双方始终把学雷

锋活动纳入双拥共建工作轨道,共同开展“学雷锋、树新风”活动,学校和部队的100多个学雷锋小组活跃在军营和校园内外,90%以上的学生自愿加入到学雷锋行列,好人好事层出不断,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集体和个人。d、学,讲纪律

在双拥共建中,双方把坚持“互相学习,共同提高”作为重要内容来抓,学校号召学生学习无私奉献、勇于吃苦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严格的组织纪律观念。先后请部队“前线英模报告团”、“老首长报告团”、“抗洪抢险报告团”等到学校作报告,使学生们感受到军人职业的崇高与伟大。

2、建立军事学科教育评估体系的意义和作用

到目前为止,军事学科建设发展很不平衡,尚缺乏系统的评估体系、评估指标和评估细则,使军事教育教学发展较为缓慢。在高校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今天,研究和建立军事学科教育评估体系就显得尤为主要。

高校军事教学评估是高校教育质量评估的重要内容,是高校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促进教学效果,加强教学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推动学校军事教学改革,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并具有较强的国防观念和一定的军事素质的综合性人才重要的措施保证。所以,建立军事教学课程评估体系,对于加强高校军事学科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3、加强和完善军事教育体系建设,促进人才培养质量

军事教育作为高校的一门新兴学科,军事教育评估必须遵循《兵役法》、《国防法》、《国防教育法》和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等国家的法律、法规,并以此为重要依据。需要在实施过程中通过评估环节,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才能使军事学科逐步走向正规化和规范化。因此,军事教育课程评估体系的建立,对于加强并逐步完善军事学科体系建设,更好地促进和确立军事学科在高校教育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使军事课真正成为知识、能力、觉悟三者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相互促进的素质教育课。

4、加强军事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和教学质量。

军事教学是教育人、塑造人的工作,教育者只有在思想觉悟、国防观念等方面提高了,并以身作则,模范带头,才能担负起军事教学的重任,使教育者有较强的号召力和影响力。因此,我们要本着教育者先受教育的原则,组织军事教师认真学习军事理论和国防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素质、知识层次和教学能力素质等,一是教研部严格检查教案是否合格,并组织教师进行观摩试讲;二是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教学理论的老教师传授教学方法和课堂教学经验;三是组织军事教师进行教学研讨和积极撰写论文,编著军事课教材工作,有效地促进了军事教师自身的业务素质和理论水平的提高;四是在教学工作中定期组织教师总结经验、查找差距、制定措施。这样不仅强化军事教师的教学责任感还加强了教师的使命感;五是参加上级组织的教师集训、培训等活动,提高了军事教师的综合素质。

5、加强军事教学学科建设,不断促进教学的制度化、规范化

军训社会实践个人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初级指挥军官;“合训分流”;人才培养;综合素质

为培养懂技术、会管理、能指挥的新型军事指挥人才,以适应我军跨世纪发展战略和打赢高新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需要,第十四次全军院校会议决定对现行初级指挥军官组训方式进行改革。军委、总部从新型初级指挥人才培养和成长的规律要求出发,在总结我军院校人才培养的经验教训和借鉴外军有益经验的基础上,从而大胆取证、尝试,逐步深化军队院校教学改革,决定初级指挥军官采取“合训分流”培养模式。

“合训分流”培养模式即“学历教育合训,任职教育分流”,又称“4+1”模式,是指学员第一阶段先在“合训”院校(多为综合大学或专业院校)完成四年的通用学科专业本科学历教育和军政基础训练,第二阶段则利用第五年“分流”到相应的指挥院校进行为期一年的指挥专业训练。目标是培养既具有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系统,又具有过硬军政素质、较强岗位任职能力,能打胜仗的复合型初级指挥军官。

一、制定“合训分流”培养模式的出发点与落脚点

自1999年实施“合训分流”培养模式以来,已经有大批毕业学员成为初级指挥军官并在不同岗位发挥重要作用。根据各地的反馈情况来看,“合训分流”模式对于培养初级指挥生长军官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培养模式的出发点

我军早期的初级指挥军官培养模式实行的是专业教育人才和技术人才分训,并且按照编制岗位职务或武器装备及工程设施类型划分专业,以各军兵种相对独立归口实施教育培训。进入21世纪以后,这种培训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军事高技术发展、现代高技术战争对军事人才素质的要求,不符合我军院校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所以改革势在必行。

(二)培养模式的落脚点

以往初级指挥军官培养只是定位成第一任职需要,而现在是:本科四年专业学历教育和一年指挥专业基础培训,更强调文化、军政及指挥等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成才目标,要求初级指挥军官既要有排长的岗位任职能力,又要具有一定的成长潜力;强调在提高科学文化素质的同时,突出军事指挥人才的军事职业素质要求,要完成由单一素质需求向综合素质的过渡。

二、探究“合训”与“分流”的精神实质

有人认为,“合训分流”就是比过去“直通车”模式下的学员多读一年,多获得一个军事学学位,有利于提高我军干部的学历水平;也有人认为,“合训分流”就是专业技术教育与指挥专业教育简单的“1+1”……这些观点不是太过片面就是过于机械,都没有准确把握“合训分流”改革的精神实质。

“合训分流”改革的精神实质在于:(1)围绕一个培养目标,通过“合训”和“分流”两个培养阶段,培养技指合一的初级指挥军官;(2)“合训”与“分流”不是简单叠加,而是通过培养方案的衔接,实现高度融合与拓展,具有整体性;(3)“合训”阶段要按照通识教育的要求,在院校打牢学员的思想政治、军事基础、科学文化素质;“分流”阶段则要按照专业教育的要求,注重任职培训的实践性、应用性、针对性,培养初级指挥军官的第一岗位任职能力和发展潜力;(4)“合训”阶段不仅要完成规范的大学本科学历教育,还要完成规定的军政基础训练,用全面性的素质发展为“分流”奠定坚实的根基,甚至还为指挥人才非军事职业岗位转换提供所需要的保证。

三、优化培养模式,探索育人新路子

在五年的培养全过程中,应该按照人才成长的基本规律,同时针对两个阶段同校施训的特点和优势,把两个阶段作为一个系统筹划安排,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突出教学重点,形成“1+1〉2”的效果。从部队的长远建设来看,“合训分流”已经开始逐步产生深远的影响,特别体现在我军军官队伍的群体知识结构上,为此,我们更应继续探索,增强搞好“合训分流”改革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一)强化学员军政素质培养

从部队反馈的情况来看,“合训分流”学员科学文化素质比较扎实,但是其他素质则较为薄弱,素质发展不够均衡。这就要求我们一是要加强对学员思想教育引导的力度,通过研讨交流、理论学习和调查访谈等形式,强化学员的使命意识和政治素养,着力打牢他们扎根基层、爱岗敬业的思想基础; 二是通过加强模拟任职,提高学员的连队管理能力。如按照学员连队化管理模式,让大部分学员都可以提前经历岗位任职。

(二)统筹协调,实现“合训”与“分流”阶段的有机衔接

“合训分流”改革的实践中,常常出现两个阶段衔接不畅的问题,突出表现在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规格衔接不够。据有的学员反映,“合训”院校与“分流”院校课程要求不同,因此存在学员“分流”后,学校还要再给他们补“合训”阶段的课。这就要求我们要尽快建立教学内容协调机制,在总部机关的统一协调下,让“合训”和“分流”两类院校共同参加,把两个培训阶段的课程体系作为一个整体通盘考虑、系统设计、系统梳理,商讨制定出协调一致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

(三)立足综合素质培养,创新全方位育人机制

1、通过高科技教学手段,组织实战演练教学

为进一步从教学改革层面提高学员的成长方式更具全面性,应当引导学员通过模拟式教学进行实战训练,及时发现问题并努力完善。通过最大限度贴近实际的模拟实践,拓宽学员创新能力,提高学员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实践性教学的效果,达到跟部队实战接轨的效果。

2、增加部队优秀教官比例

教官作为未来初级指挥军官的第一导师,担负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为此,我们应提前让学员于部队接轨,让他们掌握部队的第一手资料,需要做到从部队选调优秀军官到院校任教,把部队新的作战理念带到军队院校,为军队院校教育注入新鲜血液,提高院校办学质量。

3、搭建强化学员综合素质的实践平台

主要通过与部队建立任职培训基地和实行学员连队化管理模式,让学员在两个阶段都可以到部队进行一段时期的任职体验,从而提高学员的岗位任职能力;积极组织学员成立社团,拓展范围到社会开展调查活动,拉近与社会的距离,扩大视野,丰富学员日常生活,增强文化素养;建立特长培养俱乐部,让学员在基础学科、基础体能完成的前提下,发展一门自己的特长,多种渠道提升自身全面素质。

四、结论

“合训分流”既是一种新的组训方式,也是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一个系统工程,贯穿于整个教育始终,具有与以往不同的新特点、新要求。在信息化时代下,根据提出的“能打仗,打胜仗”的要求,我们必须准确理解和把握“合训分流”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和精神实质,统筹好各项工作,这样才能把握住我军人才模式改革的重点和难点,科学开展好“合训分流”的人才培养工作,为造就一批能打胜仗的指挥英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资料

[1]赵平.“合训分流”干部任职情况调查[J].政工学刊,2011(5):22.

军训社会实践个人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校国防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整合路径;探析

中图分类号:D422.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3-0254-03

高校国防教育是实施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实施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其主要目标是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大学生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革命英雄主义观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侧重于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纪律、品格、精神等主观因素的培养,其主要目标是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合格人才。可见,高校国防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目的、作用上有着众多的共性,必须纳入思想教育总体系,列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议事日程。本文结合湖南农业大学实际,从学生集中军训、军事理论教学、日常国防教育、促成国防教育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渗透结合四个方面就如何实现二者的有效融合做一粗浅探讨。

一、学生集中军训——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实践形式

军训作为大学生入校的第一堂必修课,是高校国防教育的最高形式,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最活跃、最有成效的实践形式。我们应针对军训期间学生心理变化的特点,分阶段、有重点地及时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军训前期:着力学习性教育。军训前,大家对军队的一些做法充满向往和好奇,而对于军训真正的目的和意义并不清楚。针对这一思想实际,我们应不失时机地做好开训时的政治动员、思想发动和氛围营造工作。在形式上可采用以校、院(系)、班级多层次动员会、座谈会、讨论会、誓师会、报告会、参观等为主。在内容上,着重进行安全形势、革命传统、校规校纪、军事理论、做合格社会主义大学生等军训目的、意义的教育,同时进行《国防法》、《兵役法》、《国防教育法》等有关国防法规的学习。如,我校在新生入学报到后正式开训前,由校学工部统一组织、各学院具体实施入学教育,内容包括“何为大学”、“怎样做一名优秀大学生”等引导性专题讲座,校史馆参观、学科专业介绍等校本知识熟悉,军训纪律、内务要求、行为规则等校纪校规教育。通过训前教育,使参训学生充分认识到,军训作为一种国防教育,绝不是简单的走走步子、喊喊号子、打打靶,而是学习贯彻新时期建军理论的一种具体体现,是一种综合的国防观念培养、国防知识传授、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从而激发他们发扬集体主义精神,磨炼艰苦奋斗的意志,增强其组织性、纪律性,使之自觉积极地投入到军训中去。

军训中期:着力体验性教育。训中教育是学生军训的关键性教育,关系到训练计划的落实和训练目标的实现,也关系到参训学生能否按“大纲”要求达标。这一阶段,随着艰苦军训生活的开展,打破了学生们对军训的好奇心理和美好憧憬,尽管有些学生在训前做了“吃苦”、过紧张生活的思想准备,但正规、严格、紧张的训练是他们始料未及的,很多学生开始不适应,出现厌倦感、逃避感。针对这一心理变化和思想动态,我校深入细致地开展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一是加强艰苦奋斗、不畏艰难、吃苦耐劳的光荣传统教育,加强“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的革命英雄主义教育,将细致思想工作贯穿于紧张的训练之中;二是通过检查评比、队列会操、阶段讲评、示范表演,让学生看到自身不足之处,从思想深处挖掘出自己的薄弱意识,确立起更高的标准;三是根据新形势,创新军训形式,在原有的军训内容上特别增设军体拳、擒敌拳、消防演习、野外拉练、抗震防灾、反恐防暴、班战术等学生感兴趣的科目,增强学生面对火灾、地震、洪水、劫持等灾难的救生和自救能力,并力求把学生最关注的国际国内军事、安全、形势、战略等问题纳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来,使军训教学内容充满生机与活力。通过训练实践,最大限度地减少或消除了因艰苦军训而导致的疲惫厌倦现象,磨炼了学生意志,激发了学生不怕困难、勇于吃苦、严格要求、严格训练的思想和作风。

军训后期:着力感悟性教育。训后教育是学生军训的重要环节,关系到训中教育取得的成绩能否巩固和发展,整个训练能否善始善终。军训后期,由于学生对所学的内容基本掌握,对周围的人和环境也已熟悉,易出现懒散和懈怠情绪,从而使自我管理目标降低,自由涣散现象抬头,违章现象也随之出现,若工作不及时,容易导致虎头蛇尾而影响军训效果。为此,我校根据训练进程,进一步提出鼓动口号,开展“评先创优”活动。一方面,通过组织内务评比、纪律评比、歌咏比赛、阅兵分列式表演等评先创优活动,使参训学生充分认识到“团结就是力量”、集体的荣誉在于每个人的共同努力,进而激发学生严于律己,认真参训,提高自我约束、自我修养的自觉性,最终实现思想品德的真正升华。期间若出现个别特殊问题,辅导员、班主任老师应以身作则,全力以赴,深入公寓和训练场地,本着“一个也不能少”、“将问题扼杀在摇篮中”的原则把思想政治工作做深做细,使思想工作既表现在对全体学生的普遍指导,又表现在对个别案例的特殊对待之中。另一方面,提倡军训中“机会教育”,即结合学生在训练中所反映出的思想,抓住教育的有利时机,有针对性地进行及时教育。如,训练中出现松散、懈怠情绪,可本着“劲可鼓,不可懈”的原则鼓舞激励学生坚忍顽强,不畏艰难,经受考验;学生中出现不尊重教官、不尊敬老师的言行,可及时召开“怎样做人”的主题班会,组织全班学生展开讨论,提高学生对尊师重教、尊师重友、团结友爱为人处事道理的认识;学生就餐出现浪费粮食现象,可及时指出并进行引导,让学生树立“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爱惜粮食、勤俭节约的优良品德;有学生违反校纪校规,可及时进行说服教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鼓励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改正自己的错误。

二、军事理论教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堂形式

军事理论课作为高校国防教育的基本形式之一,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堂形式。我们应充分利用军事理论课这一国防教育课堂形式,发挥其在加强大学生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上的独特优势。

根据《普通高校军事课教学大纲》,军事理论课包括中国国防、军事思想、战略环境、军事高技术、信息化战争五个部分的教学内容,每一章节内容在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培养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作风,磨炼坚忍顽强、不怕困苦的意志品质,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等方面都有其独特作用。如,在国防历史教育中,通过古代国防的兴盛和近代国防的屈辱前后对比,用铁的事实诠释了“落后挨打”、“不进则退”的道理。在讲授《孙子兵法》关于孙武的战略战术指导思想时,让学生在“重战、慎战、备战”的战争观、“视卒如婴儿”的精神中了解“仁爱明礼、诚信友善”的道德风范。在介绍我国周边安全环境时,将我国地缘安全环境特点、周边呈现出的热点问题、当前面临的主要安全威胁等军事理论知识融入课堂教学,最能激发学生保家卫国的爱国热忱,从而立志发奋学习、报效祖国、卫我中华的雄心壮志。在军事高技术学习中,当今世界的军事高科技最能吸引青年学生的注意力,结合他们的专业特点选取尖端武器装备、军事高技术等内容精讲,很能激发学生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进而努力学习、刻苦钻研先进科技知识,为科教兴国、科技强国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总之,通过军事理论课教学,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个人进取心、社会责任心,使他们认识到爱国就要从小事做起,从身边事做起,从完成好学业做起,个人成才就是爱国,为国争光就是人生价值的最大实现,从而使自己成为胸怀社会、胸怀祖国、胸怀人民的有用人才。

三、日常国防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化形式

日常国防教育是高校国防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国防教育内容的具体化和形式的日常化。抓好日常国防教育,对进一步巩固军训成果、提高国防认识、磨炼意志品质、强化团队意识、激发爱国热情、促成良好行为习惯养成具有重要作用。

目前的高校国防教育分为集中国防教育和日常国防教育,集中国防教育主要指的是新生入学时的军训、军事理论课教学。而日常国防教育指的是除了新生军训及军事理论课之外的贯穿大学生培养全过程的其他国防教育形式,主要包括与军事有关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军事实践活动等方面。近年来,我校根据学校和学生实际,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日常国防教育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开辟国防教育第二课堂。鼓励学生在课外根据兴趣爱好成立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国防教育社团,如“国防教育协会”、“军事爱好者协会”,社团成员可以说都是关心国防热爱军事的,他们的存在往往可以带动周围同学加入进来,形成高校学生热爱军事关心国防的良好氛围,做到国防教育与思想教育两者兼得。二是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利用遍布全国各地特别是革命老区的烈士陵园、革命遗址、伟人故居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与中国革命斗争遗留的各种纪念物加强大学生国防教育,是大学生学习历史、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提高修养的过程,也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特色形式与有效途径。我校结合湖湘文化特色,利用、刘少奇等伟人故居、长沙烈士公园、湖南省博物馆等红色资源,将国防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促进大学生增进思想感情、升华思想道德境界。三是开展国防体育运动。为丰富军训内容,我校根据学校、学生的具体实际,特别增设军体拳、擒敌拳、消防演习、野外拉练、班战术等学生感兴趣的科目,组织学生积极参加湖南省大学生军用枪射击比赛,取得了团体第一名的优异成绩,并代表湖南省参加全国大学生军用枪射击赛,取得团体第三名。四是加强校园媒体宣传。我校注重通过日常养成教育巩固军训成果,在《学生行为规则》、《考试规则》、《教室管理规定》、《学生宿舍管理规定》等制度中融入学生军训中的有关要求,利用校园广播、墙报、校刊、国防教育宣传橱窗等校园媒体宣传学习国防知识,并通过建立“国防教育网”,开设“国防教育专栏”,组织开展国防知识抢答赛、国防征文比赛、革命歌曲比赛、五四爱国主义升旗仪式等活动,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国防意识,提高学生的军事素养,逐步建立起从行为规范、内务整理、组织纪律、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保障军训效果的长效机制。

四、促成国防教育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渗透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形式

国防教育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渗透结合,不仅是培养大学生国防意识和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途径,而且也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举措。突出国防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实现二者的融合统一,可以充分发挥国防教育“国防”和“育人”的综合效益,也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更鲜活的生命力和更持久的影响力。

近年来,我校根据学校实际,多方面多层次促成国防教育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渗透结合,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将国防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课相结合。2005年高校思想政治课实行新方案,课程科目由原来的七门减少为四门,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其中“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涉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战争、反侵略战争、军队和国防建设实践,在课堂教学中增设中国古代《孙子兵法》的思想精华、中国近代资产阶级军事理论、中国社会主义革命时期的军事知识,通过知识拓展将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课相结合。二是将国防教育与形势政策课相结合。每学期开设的形势政策课也是开展国防教育的重要载体。在介绍我国周边形势时,可以将我国周边的热点问题、当前面临的主要威胁等国际国内形势热点融入课堂教学,在充实教学内容的同时提高了学生国防观念和国防意识。三是将国防教育与就业指导课相结合。在《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活动中有针对性地渗透国防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转变就业观念,提高就业能力。在当前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下,适时引导大学生响应祖国号召、踊跃报名参军,树立“入伍就是深造,当兵同样成才”的职业生涯规划理念,对暂时缓解就业压力、培养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后备人才、增强我国国防实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四是将国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课相结合。集中军训是一种掉皮掉肉的辛苦实践活动,这对那些从小在家娇生惯养、缺乏艰苦生活锻炼的90后独生子女们是一个巨大考验。集训中如果不及时给予心理调适,就有可能出现个别学生一旦遇到困难挫折,常以逃避、抱怨的态度对待,甚至还可能出现轻生念头。因此,将国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课相结合,可以磨炼学生的坚韧心,锻造学生的自信心,提高他们面对挫折和应对坎坷的能力,有利于鞭策激励他们为祖国、为人民刻苦学习、奋发进取、勇往直前。

总之,新时期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高校国防教育,是加强我国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提高全民国防意识的重要途径,也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措施。实现国防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统一,可以充分发挥国防教育“国防”和“育人”的综合效益。因此,整合国防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两类资源,探索国防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整合路径,对提高全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后备人才,建设强大的中国国防,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参考文献:

[1]罗一娴,党玮莹.试论高校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整合[J].理论观察,2008,(1).

[2]刘秋生.整合高校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几点思考[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9,(6).

[3]陆海燕,欧阳长安.大学新生军训中的思想政治工作刍议[J].职业时空,2009,(9).

军训社会实践个人总结范文第5篇

xxx大学体育学院2024级新生军训的调查

一.调查的背景

本次社会调查是围绕着我校大一新生的军训而展开的。军训不仅能使青年大学生增强国防

意识,学习、掌握必要的军事基础知识与军事技能,而且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方式,

是实施综合素质教育的必修课。军训从指导思想内容的安排上,从形式上,尤其是从收到的

效果上,突出反映了学生军训符合党和国家关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可以说,高校

学生军训是实施综合素质教育的必修课。

二.调查的目的与意义

本次实践调查活动的目的与意义:

1. 了解我校新生的身体、心理素质:通过本次实践调查,对大一新生的身体、心理素质

进行调查,以小见大,了解现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情况,并对近年来在军训过程中暴露出的

一些问题进行研究,目的在于如何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2. 通过调查军训体制问题,初步探索出素质教育的发展、落实问题,目的在于探索军训

体制是否需要改革或进一步完善以及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际的落差。

3. 从军训的教官中,发现人民解放军的优良品质,吃苦耐劳、意志坚定、服从力强,这

些优良传统,是需要大家学习和传承的。目的在于学习和发扬解放军精神,培养大家的意志

品质。

三. 调查研究方法

调查问卷法: 对大一新生的调查主要以问卷调查为主,问卷里包括了新生在军训中各方面

的问答

实地观察法:深入新生军训一线,对军训情况进行观察发现

书籍和网络调查:书籍和网络调查的主要内容就是通过专业书籍和网络资料对军训体制等

问题进行研究,一些专业的资料可以给我们提供重要线索。

四. 调查研究的问题

从我校学生的军训中,发现了不少问题,本次调查的具体内容如下:

1. 大学生身体,心里素质问题

当代高校学生的身体、心里素质问题,一直是社会舆论的焦点之一。学校军训开幕式举行

没多久,就有学生不耐烦了,直喊脚酸。在军训中,请假逃避偷懒的现象也屡有发生。这次

调查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在学校军训的过程中,学生的心理、身体素质的的调查。

2. 军训体制问题

毋庸置疑,对学生而言,军训不仅能够磨炼意志,还能增强集体荣誉感和责任心。但是,

军训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现在通行的军训模式是新生进校后进行一段时间的集中强化

训练, 而学生的身体素质有个体差异,“一刀切”的高强度训练方式让有的学生吃不消。

短暂的集中军训结束以后,学生再也不用进行军训,不少学生把军训精神抛到九霄云外。造

成军训就像“一阵风”,刮过之后一切风平浪静。为此,不少人提出异议:现在的军训模式

是否可以尝试改革。

3. 给学生军训的教官

学生军训苦,教官给学生军训更苦,细心点的同学都会发现一些细节问题,军训过程中教

官的嗓子一般喊哑了。作为预备役的官兵,这些军人的素质如何呢?这也是我们本次调查的

一个方面内容。

五.调查研究后的总结与几点建议

1. 调查总结

这次我们队大一新生军训的调查表明,大部分学生对军训有一个较明确的、积极的认识

与态度。并通过军训对个人与班级体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与理解。

有近80.6%的同学认为军训的强度在可以承受与接受的范围内,并且认为军训中在高温

下进行大运动量的训练是有必要的!可见,虽然同学们在口头上对军训充满了怨言与不满意,

但大家在思想认识上还是对军训有较为清醒的认识的。在军训的最大目的这个调查中,大部

分同学选择了增强纪律性,几乎没有同学选择增强爱国心,而且,大部分同学对我国的兵役

制度不太了解,可见,在这个方面,我们的军训还有待改进的地方,还要让同学们了解我国

的兵役制度,军训只是同学们服兵役的另一种表现。加强同学们的爱国主义教育非常重要,

在增强同学们的爱国心的方面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对于培养个人、意志品质、锻炼身体、

提高能力、促进班级的凝聚力都有积极的意义与作用。通过实地询问,大多数的同学认为军

训中缺少实际的拉练与打靶是军训中的一些不足之处。

军训生活虽然很苦,军训时间虽然安排的很紧,但军训生活中的亮点却很少,有些单调。

教官与同学们的交流与沟通也很不够。但同学们在短短的几天里与教官们结下的深厚的轻易

也不容小窥。几乎所有的同学都对教官最后的离去表示伤心与难过!不少连队还送上了自己

的礼物表达了对教官的深深敬意。

2.建议

⑴军训成果的巩固涉及学生的切身利益,注重的是长效性,而学生的行为意识、自主意识、

竞争意识、团队协作意识及内务整理与文明卫生等意识的形成是有规律可循的,需要循序渐

进,比如把军训与体育课结合起来,保证学生能够得到持之以恒的身体锻炼与行为习惯磨炼,

这样才能体现军训的作用。

⑵巩固和延伸军训成果,不只是学校个别部门的事,学校各部门应该齐心协力,齐抓共管,

坚持做好学生文明礼仪、良好学习习惯、生活态度教育等方面的工作。

⑶军训过后,还要加强同学们的爱国主义教育,让他们了解我国所处的国际环境,了解我国

的社会现状,把个人的目标融入到整个国家的目标中去,为我国家的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4)同学们要把军训中的纪律保持下去,增强律己意识,磨练自己的意志,发扬军训中学到

的精神,并运用到今后的大学生活中。

九.附调查问卷

同学你好,我们在做一次关于大学生军训情况的调查,希望您填写一下。谢谢!

1:你的性别?

A、男 B、女

2:你以前参加过军训吗

A、参加过 B、没有

3、你觉得大学的军训有必要吗

A、有 B、没有 C、不知道

4、你对教官的军人素养满意吗?

A、非常满意 B、 一般 C、不太满意,不符合军人的标准

5、你认为大学军训的表现对以后的校园生活以及学习有没帮助?

A、有 B、没有

6、你觉得军训最大的目的是什么?

A、增强纪律性 B、增强爱国心 C、强身健体 D、增强集体意识

7、你对我院的军训安排是否满意?

A、是 B、不满意

8、您觉得本次军训的强度?

A、很大,自己在体力上吃不消 B、适中,觉得那样很好 C、很小,轻松就可以完成

9、你觉得大学军训的时间多长为宜?

A、一个月 B、半个月 C、10天 D、一个星期

10、你了解我国的兵役制度吗?

A、非常了解 B、基本了解 C、不了解

11、你认为军训中训练的内容是否合理?

A、非常合理 B、一般 C、不合理

非常感谢您的配合!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