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18708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75分钟。
儿童语言康复训练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引导式教育;脑瘫儿童康复护理;应用效果。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将2017年2月-2024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瘫儿童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所有儿童均确诊为脑瘫患儿、无严重的器官功能障碍、听力障碍、严重疾病,且患儿家属对本次研究内容均知情。其中观察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在2~6.5岁,平均年龄为(4.31±1.22)岁,;疾病情况:运动失调12例,运动无法控制11例,混合型7例.对照组男14例、女16例,年龄在1.5~6岁,平均年龄为(4.10±1.21)岁,运动失调10例,运动无法控制为10例,混合型为10例。2组脑瘫儿童在性别比例、年龄以及疾病情况等一般资料均无明显差异(P0.05)。
2治疗方法
对照组脑瘫儿童进行常规的康复治疗,具体如下:对患儿采用针灸法、水疗法、语言疗法等综合治疗,医护人员根据患儿不同的个人情况而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帮助患儿进行运动、语言等康复矫正训练[3]。而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康复方案中增加引导式教育进行康复护理,具体操作如下:①将所有患儿的家长组织召开一个关于脑瘫儿童的知识讲座,介绍脑瘫的形成原因、常规的治疗方法、引导式教育做康复护理的优点以及普及现今阶段我国在此康复护理中医疗资源的短缺情况,有助于家长理解以及配合本研究。②与患儿家长进行充分地沟通交流,了解患儿的喜好,从而能够制定出适合患儿的针对性康复训练方案,医护人员现场指导家长进行如运动康复训练、语言训练等。③运用引导式教育的理念,对患儿进行运动护理、日常生活护理以及认知语言护理。护理人员指导协助家长对患儿进行运动协调性恢复训练,如鼓励患儿进行游戏、引导患儿模仿医护人员的特定动作进行肌肉训练等;对患儿进行沟通交流、尽量使患儿与患儿之间进行游戏互动,在康复训练中可以借助图片、音乐、视频等多媒体方式进行辅助,这样有利于提升患儿语言交流能力。在进行引导式健康教育前,要有针对性护理,充分了解患儿的喜好以及家长要求制定康复方案,在健康教育过程中对患儿要有耐心,及时用语言、行为鼓励患儿,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换意见,保证康复治疗的顺利进行。两组均连续接受6个月康复护理。
3疗效评价标准
①护理效果:儿童四肢活动及智力发育好转,且反应能力得到明显改善视为显效;四肢活动、智力发育有所改善且智力反应得到提升视为护理有效;若肢体运动能力及治疗发育改善不明显视为护理无效[2]。②适应性发育商:经Gesell发育量表评估两组脑瘫儿童综合情况,包括运动协调能力、社交能力、语言使用能力、理解能力等项目[3]。③生存质量:经脑性瘫痪儿童生存质量评估表评估两组脑瘫儿童生活质量水平,内容主要包括的生理功能、情感功能、社会功能,总评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高[4]。
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使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12组患儿护理效果对比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2组患儿适应性发育商水平对比2组患儿在未接受护理干预前Gesell发育水平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6个月干预后,观察组Gesell发育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32组患儿生存质量对比干预前,2组患儿在运动协调能力、语言组织交流能力、认知能力以及生活自理能力方面评分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6个月不同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
儿童语言康复训练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语言发育迟缓;头针;语言训练
中图分类号:R245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717(2011)04-0833-03
Clinical Observation on Effect of Scalp Acupuncture and Speech training on
Cerebral Palsy (CP) Children with Language barrier
LI Dong-mei,SHEN Hong-yan,ZHAO Hui-mei
(Affiliated Hospit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 Shengyang 110032,Liaoning,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observ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scalp acupuncture and speech training on cerebral palsy children with Language barrier.Methods:Give speech training to the cerebral palsy children with Language barrier,when they were having the therapy of scalp acupuncture, at the same time,use the “S-S” examination to observe the effectiv.Results:After the treatment, remarkable effective were 24,effective was 11, no effective was 1. Conclusion:To have speech training when they were having the therapy of scalp acupuncture is effective for the cerebral palsy children with language barrier.
Key words:Speech and Language delay;Scalp Acupuncture;Speech training
小儿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简称脑瘫)是指自受孕开始至婴儿期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导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sup】[1]【/sup】。CP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一种致残性疾病,近年来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CP可同时伴有癫痫,智力低下,语言、听觉、视觉障碍等,语言障碍是脑瘫儿童常见的并发障碍,其发生率约为脑瘫儿童的70%~75%,这种障碍不仅在不同程度上阻碍了患儿的语言交流,而且也会影响他们今后的学习,甚至影响患儿的心理健康。语言障碍主要为语言发育迟缓、构音障碍等,其中构音障碍占大部分,现将近年来我康复中心采用针刺配合语言训练治疗脑性瘫痪儿童并语言发育迟缓患儿的治疗情况加以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36例,为2005年5月-2008年5月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科康复中心就诊的脑瘫并语言障碍患儿。纳入标准:按照2006年8月长沙召开的中国康复医学会第2届儿童康复及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第9届小儿脑瘫康复学术会议暨国际交流会议【sup】[1]【/sup】,检查确定为脑性瘫痪患者,并存在语言发育迟缓。年龄2-8岁;男26例,女10例;痉挛型18例,弛缓型4例,手足徐动型3例,混合型1例。其中合并听力障碍1例。
1.2 方法
1.2.1 针刺 采用华佗牌针灸针,针刺用30号(0.32mm)1寸(25mm)中柄长(30mm)或30号(0.32mm)1.5寸(40mm)中柄长(35mm)的不锈钢毫针,采用平补平泻法。每日1次,连续6日,休息1日,连续1个月为1疗程。
主穴:百会、四神聪、智三针、语言二区、廉泉、地仓。配穴:上肢瘫加臂、曲池、合谷等穴;下肢瘫加还跳、足三里、解溪、三阴交等穴。
操作:穴位常规消毒,头皮针,1寸毫针,快速进针,与头皮呈15°角,深达帽状腱膜下,行小幅度高频率的捻转补法;廉泉,1.5寸毫针,沿皮直刺,使舌根感到酸、麻、胀的感觉;配穴,1寸毫针,与皮肤呈90°角快速进针,行捻转补法或平补平泻方法。头针留针30min,间隔15min行针1次,体针不留针。
1.2.2 语言训练 于头针留针期间对患儿进行语言训练。语言训练采用治疗师与患儿一对一训练的方式,一起坐于姿势镜前,尽量在患儿构音器官充分放松和灵活的状态下进行,以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治疗师首先对其进行口周按摩、唇力度训练、舌操、唇舌灵活度训练等。对于有流涎的患儿,可用刷子快速地(5次/s)刷口周、口唇,同时做吸、吹、摄食等动作训练。听力障碍患儿,若平均听力水平在40dB以上,先配助听器,然后进行声音刺激、视觉刺激、语言构成获得训练、构音训练,并定期检查听力。以上时间约为10min。
语言训练根据患儿的语言发育水平、特点,制定具体的、个体化训练程序、个别训练。采用游戏训练、手势符号训练、文字训练、符号形式与指示内容关系训练,应用卡片、图片、画册、生活用品等,外加家庭疗育,指导患儿参加集体活动。对各群语言发育迟缓的训练要点不同【sup】[2]【/sup】。如:A群(言语符号未掌握)此群的训练是以获得言语符号与建立初步的交流关系为目标。首先导入手势语、幼儿语等象征性较强的符号,逐步过渡到语言符号的理解和初步的交流。B群(言语表达困难)以掌握与理解水平相一致的表达为目标,在进行表达训练时,也要兼顾适当的理解训练。重点是将手势语、言语做为有意义的符号实际应用,从手势符号向言语符号过渡。C群(发育水平低于实际年龄)训练目标是扩大理解与表达的范围,同时也要进行基础性过程的训练,也要导入符合水平的文字学习,数量词学习,问与答的训练。过渡群(言语符号理解但不能讲话)训练目标为获得词句水平的理解,全面扩大表达范围,首先采用手势语训练,逐步过渡到言语表达训练。H群(交流态度不良)除了根据评定的结果进行以上的训练外,此群要以改善其交流态度为训练重点。训练过程中,训练师需要有耐心,调动患儿的积极性,使患儿尽早掌握这一交流工具。此过程持续约20min。
辅助其他常规康复疗法PT、OT、推拿等。
2 疗效观察
语言发育迟缓的疗效观察指标应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CRRC)版S―S法语迟检查评价表【sup】[3]【/sup】,主要包括动作性课题、符号形式与指示内容关系、基础性过程4方面。在接受头针及语言训练前即对36例入组患儿进行语言功能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制定训练计划,对患儿进行综合性系统训练,使语言障碍的各个层面都能得到改善与提高,待3个疗程结束时再评估一次,对比治疗前后患儿语言能力提高情况。
2.1 疗效评价标准
①显效:语言发育迟缓患儿对语言的理解以及表达能力均明显改善,在原有基础上提高1个阶段或以上;②有效:语言发育迟缓患儿对语言的理解或表达有改善;③无效:语言无改善。
2.2 结果
经过3个疗程的综合治疗,36例患儿按照上述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自身前后对照,结果为24例显效,11例为有效,1例为无效。总有效率为97.2%。其中,1例无效的患儿为听力障碍患儿。
3 结 论
临床实践证明,于头针留针同时配合语言训练,是CP并语言发育迟缓患儿目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临床疗效较好,且简单、方便,不受医疗条件的限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4 讨 论
4.1 对CP患儿语言障碍的认识
脑性瘫痪患儿常见的语言障碍包括:声音异常、构音异常、言语异常、流畅度异常。脑瘫儿童的口唇、舌、下颌、软腭、鼻咽腔等构音器官的运动障碍,均直接影响言语的流畅度及清晰度。脑瘫患儿口腔中残存一些本应随发育而抑制的原始反射,如觅食反射、口唇反射、吸吮反射、等,不仅阻碍了摄食机能的发育,也阻碍了语言的发育。临床发现,CP语言障碍类型与患儿CP的临床分型有一定关系:发音困难最常见于四肢瘫;痉挛型脑瘫患儿由于肌张力增高,说话时口、舌、下颌及舌肌等肌群的痉挛往往导致构音障碍;手足徐动者构音动作有时费力、缓慢,有时快而不规则,由于 ATNR的存在,头颈部不随意运动和发音器官的运动与发音所需运动的矛盾,致发音时发音器官互相碰触的部位不完全、不准确,特别是舌尖上提的发音更为困难。
中医认为小儿脑性瘫痪属于祖国医学的“五迟”、“五软”范畴,病机为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脾胃失运,以致气血亏虚,不能充养髓海,导致元神失养而致大脑机能受损。头为“诸阳之会”,“元神之府”,《灵枢?海论》曰:“脑为髓之海”,《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曰:“十二经脉,三百六十络,其气血皆上于面而走空窍。”针刺头部诸穴可醒神开窍、疏通经络、运行气血。
4.2 头针疗法在CP并语言障碍患儿中的应用
头针疗法是运用祖国医学针刺治病的方法,在头部的经穴或特定的刺激区内沿皮透刺,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头为诸阳之汇,是气血汇集的重要部位;脑为“元神之府”,掌管精神、意识、思维、运动等功能,肝脾肾亏虚,精血不能上濡头窍,内灌脏腑,致使心气虚;言为心之声,心络受阻,致流涎言语不清。故以醒脑开窍为治疗原则,选取督脉之经穴百会,刺之以醒脑开窍;语言二区为书写、阅读、符号中枢,主治语言障碍,针刺语言二、三区,能改善运用性及命名性失语,提高语言理解能力;而语言一区的治疗,能有效地改善运动性失语,减轻发音障碍,使流涎有所减轻【sup】[4]【/sup】,在临床中我们多选用语言二区。智三针针法针刺任脉穴及阴维脉之交会穴,廉泉有调神、疏通经络的作用。地仓穴为治疗口腔疾病的首选穴。总之,针刺头部穴位具有调节阴阳和扶正祛邪的作用,可以疏通经络、调理气血,对治疗脑瘫的各种疾病都可取得显著疗效。
现代研究显示针刺头部穴位能扩张椎-基底动脉,迅速建立起脑血管的侧支循环,增加脑组织的血氧供应量,促进丧失或减弱神经功能的恢复,并通过皮质丘脑皮质的调节,使特异性传导系统相互达到平衡,重新建立起语言、活动之神经环路【sup】[5]【/sup】。通过针刺作用还能够调节发音器官局部肌肉的协调能力。
4.3 语言训练在语言功能恢复中的重要作用
脑瘫患儿语言障碍类型有运动性构音障碍和语言发育迟缓。运动性构音障碍是脑瘫儿童主要的语盲障碍,其发病机理为由于神经病变导致与语言活动有关肌肉的麻痹或运动不协调,因此常常会影响到语育产生的各种因素,如发声的质量、发音、呼吸、共鸣和语言的韵律。语言发育迟缓也是脑瘫患儿常见语言障碍类型,部分脑瘫患儿由于大脑功能发育不全可以引起语言发育迟缓,这些儿童的智力和语言能力都落后于正常同龄儿童,在脑瘫儿童的康复方面也不容忽视。
对于构音障碍的训练,由于脑瘫儿童的构音障碍个体差异很大,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制定训练计划时,应考虑全面,并应在抑制异常姿势反射的条件下进行。原则是先易后难,先元音后辅音,然后是单词、句子、短文的顺序进行训练。在构音训练的同时,还应注意韵律的控制。本类型语言障碍的治疗存在较大难度。
语言发育迟缓作为最常见的语言障碍类型,通过适当的训练,预后较好。脑瘫儿童语言发育迟缓的训练必须以其语言发育的阶段为基础,制定具体的训练计划,进行个体化治疗。训练中要遵循横向扩展、纵向提高的原则,如对事物名称可以理解的患儿,可以在单词水平内扩大词汇量,进一步向动词、形容词扩展(横向扩展)。再进一步将单词与单词组合,学习运用二词句(纵向提高)。再如见面时向他人说“你好”,分别时说“再见”(横向扩展),进一步可以说“××你好”、“××再见”(纵向提高)等。另外,还需要家长的密切配合,把语言训练的内容尽量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并加以巩固,以促进患儿交往行为及生活能力的发展。
另外,除部分智力迟缓的儿童以外,听力有缺陷的聋儿,他们的发音器官是健全的。大多数聋儿,他们的视觉、触觉以及智力也是正常的,因此,应尽早开展听力与语言训练。世界各国几十年来的教育结果证明,听觉语言训练是拯救聋儿的关键措施。同时还指出,5~6岁以前的孩子,大脑及神经系统正处于发育最快的时期,是建立语言的最佳时期,错过这个时期训练效果将会大受影响。因此要特别提倡尽早开展听力与语言训练,语言训练越早开始效果越好。然而有的家长只重视大运动的恢复,或者过于溺爱患儿,也有的因经济困难等放弃语言训练,使患儿人为地失掉人类这个表达的重要工具。
5 展 望
脑瘫患儿语言障碍多为运动性构音障碍和语言发育迟缓,这就使脑瘫患儿在与人交往中语意沟通困难重重,对社会生活难以适应。这种障碍在不同程度上阻碍了患儿的语言交流,而且影响他们今后的学习,是脑瘫患儿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语言是后天学习的结果,因此,对于脑瘫并语言障碍患儿来说,他们语言功能的恢复是完全有希望的。我们康复中心选用头针针刺疗法、并于留针同时进行语言训练治疗脑瘫伴语言障碍取得了明显的疗效,希望将此种疗法在临床推广应用,为脑瘫儿童的语言功能恢复创造机会。同时,我们希望,通过同行业的共同努力与协作,能够为本疗法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统一的操作规范,以方便康复工作者的临床应用。另外,在治疗的过程中,还需要家长的耐心、信心,并需要训练师及时与患儿及家长沟通,消除家长、患儿的心理障碍、更好的配合治疗。语言是后天模仿学习而得来的,儿童语言发育的关键期是2-4岁,家长与患儿朝夕相处,是患儿最早的启蒙老师,应在语言训练师的正确指导下,不受空间、时间的限制,耐心、细心地坚持家庭康复及训练,努力为患儿营造一个轻松、愉悦、氛围良好的语言环境,共同参与,持之以恒,反复进行适当的训练。训练师、家长和患儿共同努力,尽早地使患儿获得和提高语言交流能力,建立回归社会的希望和信心。
参考文献
[1] 中国康复医学会第2届儿童康复学术会议,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第9届小儿脑瘫康复学术会议暨国际交流会议.“脊背六法”在小儿脑性瘫痪康复临床应用机制浅析[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6,21(24):1742.
[2] 李胜利.脑性瘫痪儿童语言障碍的治疗[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6,11(2):74-76.
[3] 吴海生.实用语言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5:144.
儿童语言康复训练总结范文第3篇
听障儿童不良心理成长影响
一、听障儿童家长心理现状
中国残联2016年在“全国爱耳日”的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听障儿童约460万人。而部分家长由于对自身心理健康不够重视,导致其子女在康复过程中无法达到较好的康复效果,甚至导致其子女在康复过程中无法取得进步。
目前,家长的心理问题主要体现在对孩子的情况感到自卑。于是,部分家长采取将自己孩子关在家中这样极端的方式,拒绝医护人员接触孩子。在将孩子带至医院进行训练的家长中,也有很大一部分苦于高额的康复设备费用以及长期的康复治疗费用。一般的听障儿童家庭,父母一方甚至双方放弃工作来照顾孩子,没有收入或者收入较少,同样导致他们的自卑。
过重的心理压力会导致家长对听障儿童的康复效果预期过高,一旦康复效果无法达到他们的预期,消极心理会促使家长做出一些极端且不理智的事情。
二、实践过程
本次调研历时两个月,调查地点分别为湖南省长沙市的康众助听器验配中心、湖南省儿童医院、长沙市特殊教育学校、中南大学湘雅附属二医院;湖南省益阳市的妇幼保健院等5个单位,共计调查人数578人次。
三、数据分析
实地调查过程中采用纸质问卷调查,同时利用腾讯问卷的方式搜集了一些相关调查资料并做出了整理分析,得出数据并分步分析整理如下:
1、与训练师交流的频率
数据分析:从调查数据中可以分析出,有74.8%的家长缺乏与训练师的交流,以及对孩子训练情况的了解。在这种情况下,可能会导致家长对孩子训练结果预期过高,在家中的再训练也无法有效的进行下去。当孩子无法达到家长期望时家长易陷入消极情绪,影响最终的训练效果。
2、是否对孩子的训练结果失望
数据分析:从调查数据中可以分析出,有87.2%家长会出现对孩子的训练结果感到失望的情况,甚至有45.7%的家长经常性地感到失望。这一方面是家长对于孩子期望过高导致的,第二方面也是缺乏与训练师的交流,所以对孩子的预期过高,不符合实际。同样经常性地对孩子的训练结果感到失望也会加重家长的失望情绪,甚至致使家长对训练师产生不信任感,排斥训练师的某些训练措施。
3、孩子无法达到自己的期待时
数据分析:从调查数据中可以分析出,当孩子无法达到自己预期的目标的时候,只有28.3%的家长会想到可能是自己定的目标过高,并适当降低目标。而大部分的家长仍然觉得目标恰当,问题是出在孩子以及训练师身上,这也同样是缺乏与训练师的沟通以及对孩子训练过程的认识结果。这不仅会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也会加重家长自己的心理负担以及对孩子未来的担忧。从而影响最终孩子的康复效果。
4、听障儿童家长的收入水平
数据分析:从调查数据中可以分析出,仍然有24%听障儿童家庭月收入低于2000元,助听器费用以及康复费用对这类家庭的经济负担很大,而且通常听障儿童不单单只是言语问题,而是多种心理以及生理问题的集合,这更是加重了家庭的经济负担。经济压力势必带来情绪的不稳定,家长如果情绪不稳定,那么一定会影响到其孩子的康复效果,甚至会导致孩子的心理问题。
四、对策及建议
1、社会方面
对听障儿童因为在普通学校中、社会中所遇到的歧视所产生的自卑心理进行疏导,使听障儿童树立健康积极的心态。同时在社会中广泛地宣传,使人们认识到听障儿童的现状,消除人们对听障儿童的歧视以及其他不平等的行为,给予听障儿童更多的宽容,在生活中帮助他们。并且可以成立基金会以及呼吁社会慈善人士,对贫困的家庭进行经济补助等。
2、家庭方面
根据调查过程中所发现的家长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以及对康复学的疑问,我们通过咨询相关专业人士制作成有针对性的关于普及听力康复知识的传单并发放给家长。
同时开办家长培训班等社会机构对家长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使家长认识到自身心理状况对儿童康复效果的重要性,并对康复所需要的时间以及精力有大致了解,使家长能理性地对待训练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相信并支持康复治疗师的工作。
并且也可以组织家长互助会,家长可在其中分享自身经验,互相疏导自身心理问题,交流康复经验,从而使儿童康复的效果最大化。
3、政府方面
由于国内言语康复技术刚起步,康复体系不成熟,尤其是内地,言语康复落后沿海地区近二十年,且医教脱节严重。由此政府应该大力引进先进技术,培养高学历高素质的言语康复人才,使我国康复技术得到发展,让家长对于听障儿童的康复训练更有信心。
同时应该加大对于贫困家庭、康复机构以及特殊教育学校的补贴力度,比如梦之声等听障儿童补助项目,并且对于需要进行康复训练的儿童也可以进行费用的减免,降低家长的经济压力。
五、实践总结
在调查前期以团队合作的形式开展,通过上网查询相关资料,询问专业课老师,图书馆讨论等方式,制定出调查问卷,联系好调查地点。在调查后期,回收总结调查问卷并分析出家长不同心理所产生的原因,使调查活动能成功地完成并趋于完善。这次调研不仅为我们今后社会实践奠定基础,而且我们每个人还将以本次调研为基础,多多总结经验与不足。使自己从中受益,实现自身价值。
参考文献:
[1]廖洪波.82例聋儿家长对康复认知与需求的调查分析.2010.
[2]丁红兵.河北省听障儿童家庭教育状况调查报告.2013.
[3]何娴.听障儿童听力康复需求家长问卷调查.2015.
[4]钱丽.听障儿童家长保健知识调查.2013.
儿童语言康复训练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声控游戏;儿童言语康复;游戏治疗;语音信号处理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3)05-0103-05 [DOI]10.3969/j.issn.1009-8097.2013.05.021
一、引言
特殊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特殊人群的生活质量,解决他们的社会需求,尤其是特殊儿童的教育、康复和保健问题,使其身心得到全面发展,是维持我国社会和谐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在我国,各类言语障碍患者数量高达几千万,致病原因包括生理病变、功能损失、情绪紧张等多方面,尤其对于儿童患者,言语障碍会影响其语言表达和日常交流,影响身心的健康发展,甚至可能成为影响社会安定的隐患。目前,言语障碍的康复治疗依次包括评估和训练两大部分,“评估”旨在用声学参数和生理指标评价患者的言语功能是否存在障碍,根据这些参数和指标代表的临床含义来诊断言语障碍的具体类型;“训练”则是根据评估结果对患者的言语障碍类型开展针对性的康复工作。在我国,言语障碍的评估方法已经形成较为成熟的体系,但是相关康复训练的手段仍比较单一,由医生或言语康复师对患者进行面对面的康复训练,辅助训练工具种类较少,例如,播放正常语音让患者练习跟读或利用印有文字和图像内容的卡片对患者进行诱导训练等。这些手段对于具备一定学习能力和知识积累的成人患者来说较为合适,而儿童患者的智力尚未发育成熟,学习能力有限,个别患者还可能伴有脑瘫、自闭症等更为复杂的病症,上述训练方式在吸引儿童注意力、激励他们的学习热情上很难发挥作用,因此,如何为儿童言语障碍患者设计更适合他们的康复训练系统,已成为特殊教育和康复科学领域的热门问题。
游戏对儿童发展的重要作用已被多数教育工作者认同,作为儿童生命早期的主导活动,游戏是儿童学习和融入社会的途径,对儿童身体发育和心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将游戏与康复治疗结合的应用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这是由于将游戏融入治疗并非某一学科或者学派的特有方法,而是任何一种治疗都可以采用的工具,作为治疗和训练的一种中介。儿童言语障碍的康复训练能否借助游戏形式将复杂的监控指标动画化,让儿童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逐步对语音及其特性,诸如响度、音调和起音等建立感性认识,这一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游戏训练的主体是儿童自己,由于身心发展的需要,他们迫切想要找到一种自主控制的感觉,如果游戏内容的设计具有互动性,使儿童在无论是否有能力完成游戏训练内容的情况下,都能够得到游戏中虚拟伙伴的表扬或鼓励,心理上获得的成就感或安慰可以刺激他们继续完成后续内容的学习热情,有助于提高康复训练效率。综上所述,提出一种基于声控游戏的儿童言语障碍康复训练系统,运用Visual C++程序语言,主要面向儿童言语障碍患者,使他们在色彩鲜艳、画面生动的动画环境中循序渐进地提高言语能力,一定程度上克服心理障碍,同时为特殊教育同行设计游戏训练系统提供借鉴。
二、游戏设计
本训练系统专门针对儿童由于言语障碍而导致的言语功能低下或缺失而设计,目的是能够使他们重新掌握控制言语发声的能力,如对语音响度、起音、最长声时、音调和构音等的控制能力。本系统基于较为成熟的语音信号处理技术,直接对语音进行声学分析,提取用于监控康复过程的声学参数,严格遵循儿童言语功能发育的过程编排康复训练内容,将复杂的语音信号处理过程用生动活泼的游戏替代,将言语运动过程与连贯的动画建立对应关系,使儿童能够对言语过程和语音特性产生感性认识,增强学习兴趣。
按照儿童言语功能的发展规律,本系统的训练游戏内容依次设计为五级:第一级为认识声音,第二级为起音和最长声时,第三级为语音的响度和音调,第四级为单元音及多元音构音,第五级为清浊音。下面按照上述顺序阐述系统设计过程。
1.认识声音
“认识声音”模块主要面向年龄较小的幼儿或者对语音缺乏知觉的言语障碍重度患者设计。该游戏模块的设计理念是让儿童通过视觉变化来感受语音的存在,对语音建立感性认识,同时,也要考虑到儿童注意力集中范围受限的因素,因此,游戏画面呈现的是以一个体积较大的动画角色为主,若干体积较小的辅助动画角色作为配合。当患者通过麦克风发出任意语音的时候,主要动画角色和辅助动画角色都会在各自原始的位置发生动作,如图1所示的“快乐熊”游戏,患者发音时,画面上的主要动画角色——大熊会在原地打击手中的乐器,而旁边的小老鼠则会拍手。患儿会在训练过程中将注意力集中在这些色彩鲜艳、形象可爱的卡通游戏角色上面,感受到语音的产生实际上是一种变化过程,引起他们对说话的兴趣。
2.起音和最长声时
起音障碍是儿童言语障碍的常见类型,起音过程属于前发声期阶段,作用时间很短,是能否发出正常、连贯语音的重要前提。起音障碍产生的原因可能是构音器官运动不协调,患者需要进行连续的训练才能掌握起音技巧。“起音”训练游戏的设计遵循临床康复的实际需要,让患者在一定时间内完成一连串重复的起音动作,以该模块中的“启动汽车”为例,如图2所示,患者在言语康复师的指导下,通过完成连续起音的动作,帮助老鼠先生点亮指示灯。指示灯一共有5个,患者每进行一次起音(通常是短促的发/a/音),指示灯就会点亮一个,当五个指示灯在规定时间内全部点亮,老鼠先生就可以发动汽车继续前进,否则汽车无法开动。针对不同言语障碍程度的患者,治疗师可以设置不同的规定时间,让患者有合适的时间完成游戏,每次训练时再根据患者前一次的完成情况来调整游戏的规定时间。
儿童言语障碍患者中也经常出现发音方式正确,但是软绵无力,无法持续发音,甚至“有口形,无语音”的情况。这通常与患儿的呼吸功能异常,尤其是呼吸支持不足有关。临床康复训练中,监控呼吸能力最常用的指标是“最长声时”,即让患者深吸气后一口气发元音/a/所持续的最长时间。一般,呼吸功能异常患儿的测量结果通常只有几秒钟,远低于正常水平。本系统基于呼吸功能异常康复训练的基本理念,设计了“最长声时”游戏模块,患者通过一次性持续发元音的方式完成游戏,从而达到训练的目的。如图3所示,以“买蛋糕”游戏为例,游戏初始画面左边有一只小猫,画面右侧则是一台自动蛋糕贩售机,患者深吸气后持续的发出元音/a/,会驱动小猫不断地向蛋糕贩售机方向行走,如果患者在规定时间内帮助小猫买到蛋糕,游戏就会呈现小猫手捧蛋糕并开心大笑的画面:若患者发音持续时间较短,无法完成游戏任务,小猫则会在停止的位置开始哭泣。这种多结局的游戏设计,能够让患儿在一定程度上体会到言语障碍所给日常生活带来的不便。在言语康复师的循循善诱下,患儿在游戏过程中逐步帮助小猫成功买到蛋糕,提高自身的最长声时水平,强化言语呼吸功能。
3.响度和音调
响度和音调是语音的两大重要特征。响度异常表现为语音音量过大或者过小,音调异常表现为音调过高、过低或者过于单一,不仅影响语音的可懂度,还可能对构音器官造成器质性上海。响度异常矫治训练游戏的设计思路是使患者意识到自身存在的障碍,并引导他们降低或者提高言语响度。以提高响度的游戏“长颈鹿”为例(图4),长颈鹿的脖子会随着患者语音音量的增加或降低而伸长或缩短,言语康复师引导儿童尽可能的大声发音,目的是为帮助长颈鹿的脖子伸到足够长,在规定时间内能够吃到树上的叶子。训练过程中,需要根据患儿语音的实际情况设定响度基准,只有响度大于该基准的语音才能驱动长颈鹿等动画角色的运动。降低响度的游戏设计思路基本类似,诱导儿童通过降低语音响度,控制动画角色实现下降动作以完成游戏。
音调异常训练的游戏设计兼顾音调过高、过低和过于单一三种主要障碍类型,以游戏“茶壶”为例,如图5所示,儿童在言语康复师的指导下通过改变自己的音调控制画面上的拟人化茶壶穿过由茶杯组成的阵列。茶杯阵列的类型包括“穿越”和“定向”两种,“穿越”是指茶壶在语音控制下穿过茶杯阵列,保证不与茶杯相撞,一旦两者发声碰撞,本次训练终止,当茶壶成功穿过茶杯阵列,系统会显示为茶壶颁发奖杯的画面,对患儿的训练成果给予肯定和鼓励。“定向”则是指患者利用语音控制茶壶与阵列中的每一个茶杯完成碰撞,以达到提高音调、降低音调或者变化音调的目的。两种训练类型的结合,能够使患儿通过不同的训练形式,锻炼音调控制能力。
4.单元音和多元音构音
发声功能正常(能够正常起音,语音的音调和响度正常),但是语音清晰度仍然较差的儿童言语障碍患者并不少见,这大多是由于患者的构音器官协调运动出现问题而导致的构音障碍。对于绝大多数语种来说,元音都是语音的核心,是评估构音功能正常与否,以及进行构音异常训练的最基本材料。本系统选取普通话单元音a、o、e、i和u作为训练材料,设计以发单个元音或者多个元音为手段的达成目标类游戏,完成构音障碍训练之目的。训练游戏包括单个元音到四个元音等四种训练模式。以两个元音的训练游戏“灰姑娘”为例,如图6。首先,患者需要录制样本元音并选择训练的元音个数,才能正式进入游戏。游戏中,患者需要按照录制的样本元音发音,每个元音对应画面上的一个游戏对象。在“灰姑娘”游戏中,两个元音分别对应灰姑娘和马车车夫,系统会自动对患者的发音进行识别,两个动画对象只有在患者的构音语音与样本元音完全一致时才会运动,直到在规定时问内到达系统规定的位置才能完成任务。这类游戏的最大特点是游戏重复利用率高,同一款游戏能够对不同的元音进行训练,游戏目的在画面中能够直观体现,易于被患儿理解并接受。
5.清浊音
构音语音的分类,通常根据声带是否振动分为浊音和清音两类。在普通话中,清音都是辅音,清音构音出现障碍,势必影响语音的可懂度。在本系统中,清浊音训练游戏的设计依照目前普遍使用的以不同颜色区分语音类型的方法,用红色动画主体表示浊音,而清音则用绿色动画主体来表示。以游戏“赛车”为例,如图7所示,画面上有左右两条赛道,左侧行驶的是代表清音的绿色赛车,右侧行驶的是代表浊音的红色赛车。患者需要按照言语康复师的指导,在规定时间内交替发出指定的清浊音,驱动两辆赛车前进,即患者发浊音时红色赛车前进,发清音时绿色赛车前进,若患者不发音,则两辆车都不会产生动作。言语治疗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计能够让患儿在规定时间内将两辆赛车都驱动到终点的清浊音训练语料。任务完成时,系统画面将会为到达终点的赛车手颁发奖杯,以鼓励儿童成功完成本次的训练任务。
综上所述,本系统包含的每一级言语障碍训练模块,其内部包含4~5个玩法基本相同的小游戏。系统为使用者提供操作简便而功能强大的设置选项,如,环境噪声设置、游戏时间控制、实时录音、语音信号波形和图谱显示、用户记录保存、快速游戏切换以及快速重启游戏等。本系统涵盖了大部分言语障碍儿童的训练目标及其相关内容,游戏难度适宜,画面鲜艳可爱,易被儿童接受和完成。同时,丰富的系统内容还能帮助特殊教育教师和言语康复工作者节省为每一位患者分别制定训练材料的时间,将大幅提高治疗效率。
三、游戏实现
本系统利用Visual C++语言在微软Windows操作系统平台上进行开发,游戏主程序、uI菜单界面基于MFC开发,声控动画游戏的实现则是基于DirectDraw开发包和语音信号处理算法。由于Visual C++语言具有运行效率高的优势,配合成熟可靠的语音处理技术,足以在普通家用计算机上提供出色的声控游戏使用体验。
1.语音信号处理技术
声控游戏的实现分为两步,首先是选定并提取声学参数,然后再建立声学参数与游戏动作之间的关联。不同类型的言语障碍对应不同的声学参数,这些参数都是康复训练中常用的监控指标。本系统包含了五个级别的言语障碍训练声控游戏,根据语音信号处理方法和提取声学参数类型的不同,可将“认识声音”、“起音”、“最长声时”和“响度”归为第一类,主要计算语音信号的幅度和能量,第二类则是“音调”和“清浊音”,主要计算语音的基音频率,而“单元音及多元音构音”需要利用语音信号的共振峰进行简单的语音识别,故作为第三类。提取这三类声学参数的语音信号处理方法框架如图8,这些技术均基于实际应用非常广泛的成熟算法,故不再赘述。图中白色方框为语音信号处理的具体方法,灰色方框为需要实现的游戏训练项目,实线箭头指向的是语音信号处理的流程,虚线箭头指向的是最终实现的游戏训练项目。
2.界面设计
系统界面依次为初始界面、用户记录界面、环境噪声设置界面、游戏菜单界面以及游戏训练界面。打开系统即可进入初始界面,确认使用系统则首先进入用户记录界面,由言语康复师填写患者的个人信息,保存后进入环境噪声设置,记录环境噪声的目的是在语音处理过程中排除环境噪声对语音的干扰。游戏菜单界面包括训练项目菜单和每个项目下包含的游戏名称图标,用鼠标单击菜单或图标即可进入相应的训练项目或训练游戏。游戏训练界面包含游戏场景、音频控制(录音、播放)、参数设置、录音时间进度条、训练模块及游戏快速切换菜单等。
3.功能模块
声控游戏的功能模块包括:录音及播放模块、语音处理模块、图像绘制模块。其中,图像绘制模块基于DireetDrawSDK开发,能够提供比GDI层次更高、功能更强大的绘图机制,并且同样具有与硬件属性无关的优良特性充分,利用图形图像硬件设备的加速特性为用户提供最优的显示速度和效果。游戏过程中,用户的语音经过语音处理模块进行实时特征参数提取,用于实现声控游戏的后台控制。同时,用户的语音被录音及播放模块保存成WAV格式的音频文件,可以实现音频与声控游戏的回放。
四、总结
儿童语言康复训练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聋儿早期康复;发展趋势;康复教师;素质
【Abstract】 with the prevention and cure deaf ears protective ear, love deaf awareness of rehabilitation, especially the "11th five-year plan" period, the deaf children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service status, age of pediatric rehabilitation and early education, more and more small, more and more widely. The teacher only by the original recovery for 3-7 years for wear hearing listening language training experience, skills, and service, and has been unable to undertake artificial cochlear implants and rehabilitation of education demand growth awe.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education early rehabilit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trend and problems, rehabilitation, improving teachers’ job to recover the quality and effect, should have: "defects," for the compensation for ability, both for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training, ability to recover the parents to participate in education in the form of different teaching ability, the ability to operate for special education, according to the nature and scope of relevant service evaluate ability, etc.
【key】for early rehabilitation, Development trend, Rehabilitation teachers, quality
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以及防聋治聋、爱耳护耳、康复意识提高,特别是“十一、五”期间听障儿童服务状况的持续改善,致使小儿听力语言康复教育的需求不断增长。年龄越来越小、人数越来越多、分布越来越广,原有的仅凭针对3-7岁佩戴助听器聋儿进行听力语言康复训练的经验和在实施中更多地依赖教师个体经验、技巧的做法、服务方式,无力承担人工耳蜗植入和康复教育需求不断增长的重荷。[1]加之缺乏系统的技术指标体系作导引、专业化培训机制作保证、有效的康复教育方案作支撑、一体化服务程序作规范,致使小儿听力语言康复教育效率和效能不高。为了彻底改变这一局面,国家有关行业管理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新的举措,同时也引发和催生了我国小儿听力语言康复教育领域发展的新动向。根据当前聋儿言语听觉康复教育的发展趋势和存在问题,对康复教师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
1目前我国聋儿言语听觉康复教育所取成绩和发展趋势
1.1早期发现与早期干预得到落实: 3岁以前是儿童一生中发展最快、最重要的时期,也是儿童听觉、语言(口语)发展的关键期。这个时期人的大脑神经网络中出现了用语言、文字编码的暂时神经联系系统,即心理学上称为第二信号系统。如果听力障碍儿童能够及早发现并确诊,及早进行听力补偿或听
力重建,及早在家庭或机构中进行科学的听觉语言训练,就能够缩短与正常儿童的差距,就可能完全康复,生活自立、回归主流社会。如果错过这个时期,就则很难保证理想的康复效果,给家庭、社会带来长期的、沉重的负担。
2001年8月《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五”计划纲要》明确提出了 “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及早期干预”,并在《聋儿康复“十五”实施方案》中明文规定:各省卫生、教育、民政、妇联、计生、残联等部门联合发文,把新生儿听力筛查列入新生儿疾病筛查项目;筛查结果及时报告卫生行政部门及残疾人康复工作办公室;组织康复人员对聋儿采取早期干预措施(1)。2006年4月,全国残疾人康复工作办公室颁布了《聋儿早期康复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该《纲要》包括“总则”、“康复教育内容与要求”、“组织与实施”和“康复教育评价”四块基本内容,指明了聋儿早期康复教育地位与作用,明确了适用的对象范围及所应承担的责任,规定了聋儿早期康复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与实施原则。《纲要》的颁布与实施标志着我国小儿听力语言早期康复教育全面纳入科学、规范的专业化发展轨道,有利于促进聋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早期发现与早期干预得到了落实。
1.2倡导全纳性教育使聋儿回归主流社会有了新的保证:
随班就读使聋儿回归主流社会这种形式的实施对聋儿教育乃至整个特殊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的实践更好地体现了“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2]。随班就读回归主流教育的深入开展,特别是提倡以全纳化的随班就读形式,通过系统、完善的学前儿童教育课程对聋儿实施全面发展的教育,同时辅以个案式的康复指导和监控,使社会为聋儿提供更为充分发展的教育机会。
每个聋儿都具备发展的潜能和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最好的康复教育应能为其个体潜能的最大限度的发掘与发挥提供最少受限制的教育环境,促进个体的完整、协调发展。全纳性教育是个性化的、使儿童充分发展的教育,它强调的不仅仅是给予每个儿童入学机会,还要求所提供的教育是保证质量的有效的教育。其中体现的一个很重要的现代教育观点就是:使教育适应儿童的需要,而不是使儿童适应教育的需要,实施个性化教育,使儿童得到充分发展。
1.3整合教育的提出促进了聋儿全面康复 : 国内外聋儿早期康复教育成功的实践证明,一个聋儿的最终康复离不开耳科医生、心理医生、言语矫治专家、康复教师以及聋儿家长等多学科的共同努力所形成的专业与教育合力。儿童的语言是以整合的方式获得的。儿童语言能力的获得是语言规则范畴、语言内容认知范畴、语言操作范畴和交际环境范畴四个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聋儿首先是儿童,然后才是有听力障碍的儿童,聋儿的语言发展规律象正常儿童一样的,聋儿的特殊性客观存在,在康复进程中表现为一种特殊的教育需要,听力语言康复是聋儿早期康复、教育、发展的核心内容,而不是全部。整合教育的提出为聋儿全面康复起到促进作用。
2言语听觉康复目前存在的问题
言语听觉科学在国外已是一门比较成熟的学科,特别在美国大约有7万余名言语病理学家和3万余名听力学家为听觉、言语、语言障碍患者提供服务,他们都是具有相关专业硕士学位、并取得执业许可的专业人员。截至2009年底,我国言语听觉康复在岗专业人员达到10,455名,其中听力语言康复教师6,860名,医技人员1,000名,管理人员2,595名[3];具有大本以上学历的不足三分之,其中有相当一部分还不是相关专业。自1988年,聋儿康复工作作为一项抢救性工程被纳入国家计划以来,全国的聋儿早期康复教育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明确了听觉言语康复教育对象;指明了聋儿听觉言语康复的教学方向;初步统一了全国聋儿听力言语康复教学大纲、教材和家长培训教材;开发了一套实用的、涉及聋儿学习能力、听觉能力和语言能力的评估工具和标准;通过咨询、培训和合作办学等手段,普及了聋儿康复的基本知识,逐步更新和壮大了专业师资队伍;在工作实践中逐步确立了聋健合一、机构教育与家庭指导、集体教学与个别训练等互为补充的教学组织形式;在一定程度上积累了主题教学、活动教学和游戏教学的推行经验;聋儿康复质量由起步初期的“十聋九哑”状态,跃升到目前全国年康复聋儿入普小、普幼率平均达到30%左右的水平。但是与国际上先进的国家相比,用科学的聋儿早期康复教育工作标准来衡量,目前我们在聋儿早期康复教育方面的作为,无论是在水平上还是在质量上,都存在着极大的发展差距与空洞[4]。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中国聋儿基数大,发病率高,听力语言训练能力严重不足,康复专业人员与聋儿需求差距较大。
我国听力残疾儿童中70%生活在农村和边远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医疗卫生和康复服务条件相对落后,许多家庭经济收入微薄,无力支付康复训练费用和承担购买助听器、人工耳蜗的昂贵费用,因此错过了孩子康复的黄金时期。
2.2康复机构建设水平低,设施条件差,运行保障机制缺失,专业教育合力没有形成,聋儿早期康复教育缺少专业特色。聋儿康复是多学科交叉的专业,听力服务和语言训练脱节,医学康复、听力学康复和教育康复分段实施,严重影响聋儿听力学服务能力和聋儿的听力康复质量。致使康复后的聋儿进入普小普幼的比例较小,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甚远,康复质量亟待提高。
2.3教育观念陈旧,没有形成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夸大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忽视了聋儿作为学习主体的主动性的激发。一味“填鸭式”的教育,使聋儿处于被动地位,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教育目标错位,主观割裂了听觉言语能力发展与聋儿身心发展的相互关系,过分强调聋儿口语教学,忽略聋儿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需求。康复技术的标准化、规范化程度低,服务的针对性、有效性有待提高。
2.4语言教学内容偏向,缺少对听觉言语能力组成系统的科学认识,过分强调语言内容和形式的学习,忽略了语言情景经验、语言运用经验的积累,聋儿语言能力没有得到切实提高。服务体系建设、教学手段落后,康复人员专业培训数量、质量差,特别是省级培训欠缺,语训教师的专业知识陈旧、结构不完整,缺乏对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和开发、创新能力。
2.5教学方法机械,教学形式单一,教学组织缺乏生动性、趣味性,“小学化”倾向明显,教学整体缺乏设计,不能针对不同教育内容和对象个体身心发展、学习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对教育环境资源利用不足。教学流程不规范,教师的教育行为不统一,各个教学环节的任务和要求不明确,随意性较大,缺乏科学而统一的管理和指导。
3对专业人员的素质要求
“十一五”期间,在政府的重视、有关部门的支持、残联组织的努力下,听障儿童服务状况持续改善;服务体系建设稳步推进;科学管理水平逐步提升。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初具规模,逐步形成了以国家级康复机构为龙头,省级康复机构为骨干,地市级康复机构为支撑,基层机构为基础,并与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紧密衔接的康复服务网络[5]。
为了达到“用科学的方法利用聋儿的残余听力以及视觉、触觉等其它感官的代偿功能,建立有声语言系统,发展聋儿的语言交往能力,能理解和表达语言,并能通过语言进行记忆、思考、想象、学习知识,从而得到全面发展”的康复目标,根据当前聋儿早期康复教育的发展趋势和存在问题,聋儿康复教师应具备以下素质:
3.1对聋儿进行“缺陷”补偿的能力:
根据整合教育要求,聋儿康复教师应该掌握“核心课程”和“边缘课程”内容:“核心课程”包括“一般公共课程”(类似一个建听幼儿发展所需要的基本知识、经验的可接受课程)和“特殊需要课程”(由“听觉学习”、“语言强化”与“认知拓展”三个子课程组成);“边缘课程”则由“健康”、“科学”、“社会”和“艺术”等子课程组成。在康复教学过程中,针对聋儿由听觉障碍、言语障碍导致的语言发展滞后问题,采取一系列科学、系统、有效的康复手段进行强化的、“抢救性”的干预措施,最大限度地快速补偿其听觉、言语、语言及认知发展的不足。聋儿康复教师不仅要具备普教与特教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应具备聋儿康复所需的专业整合能力和专业创新能力。
3.2对聋儿进行兼顾全面发展教育的能力[2]:
在教学内容方面,聋儿康复教师要根据聋儿特殊需要和全面发展要求,在进行听力语言训练的同时,要为聋儿提供认知、社会性、道德情感、个性以及艺术表现力等方面的学习内容与发展机会,尽可能使聋儿语言学习与全面发展有效地融汇在一起,进行整合学习。
在教学方法上,采用全面交流法,以听力、说话、唇读训练的口语为主,用手势语、手指语等作为帮助理解沟通的辅助方式,鼓励学前聋儿在未掌握一套完整的语言符号方法前大胆地采用各种符号进行交往学习。
在教学手段和设施方面,要充分考虑聋儿的年龄特点,调动各种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选用各种直观、新颖的玩具、教具、学具以及各种现代教育媒介提供直观的教学效果来组织教学,帮助聋儿掌握学习内容,使聋儿获得更充分的学习和发展。
3.3培训家长参与康复教育的能力: 家长是聋儿的第一任教师,坚持不懈地对聋儿进行康复是家长的终身责任,他们的身体力行及所采取的教养方式将对聋儿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实践证明聋儿康复教育,属于教师教、聋儿学、家长辅导的特殊三边教育 (6)家长参与康复教育康复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康复教师与家长合作,对家长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培训,康复他们的心理,提高他们的康复理论和技能技巧,与他们加强交流和沟通,向他们了解聋儿在家庭中的表现,经常吸引他们参与教学评估、个训计划的制定和教学活动,让他们成为教师的好帮助手。
3.4具备不同教学形式中的操作能力: 聋儿康复的实现形式黄绍鸣博士精辟总结为(1 + X + Y),既集体康复教育(1)+个别化康复(X)+家庭康复指导(Y)(7)。康复实践中要加强三者之间的有机结合。
集体康复教育[1]中,主题教育是主要形式,是语言教育的实现形式之一。康复教师在集体康复教育中要秉承“立足康复 兼顾全面”的聋儿康复理念[8],配合“主题教育”课程,巧妙组合和运用各种教学材料和媒介技术,发挥视觉和听觉的组合功能,使用大量的图片、形象直观的动画、反复的问句、灵活的替换练习等方法,设计丰富多彩的交流、认知 、音乐、操作 、运动、生活活动,巧妙地渗透听觉、言语、语言康复内容,潜移默化地对聋儿实施康复训练。在沟通交流的基础上达到强化聋儿口语、提高应用能力,使聋儿发展语言、兼顾听说,为听觉康复和言语矫治提供直接依据。还要采用生成课程的辅助形式,在保证基本康复教学目标完成的同时,根据聋儿的关注点、兴奋点适时地调整康复教学的内容和难度,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扩展,特别是有意识地指向个别化康复(听觉康复、言语矫治、语言和认知训练)内容的生成,巩固强化、拓展提高康复效果。
个别化康复(X)中,以“听觉、言语技能训练”为主体,兼顾语言和认知能力训练。包括对聋儿进行有针对性的、系统的听觉康复(听觉功能评估和训练)、言语矫治(呼吸、嗓音、共鸣、构音、语音能力评估和矫治、语言及认知训练(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感知能力以及类比能力的评估和训练)[7.8]。
由于聋儿的个别化教育是个别训练结合主题教育反馈出他们在听觉、言语方面存在的问题,制定的目标、选择的方法和教学内容,利用主题教育相关的拓展素材,采用医学康复手段进行有针对性的、系统的听觉康复、言语矫治、语言及认知训练,更有助于确保教学和指导过程的完整和质量的保证。
家庭康复指导(Y)中采用同步式家长培训模式,通过集中培训、个别培训和信息网络培训三种形式,对家长进行态度、知识、技能的培训与指导,使家长具备正确、积极的康复态度,科学、丰富的康复知识,有效、娴熟的康复技能,从而实现家庭康复和机构康复同步、高效。
3.5根据聋儿特殊教育需要对相关服务性质和范围进行评估的能力:
围绕“教给这些孩子什么”、“怎样教”以及“在什么地方教”这三个基本问题,确定特殊教育需要及相关服务性质和范围进行评估,决定聋儿接受什么样的特殊教育服务及在多大范围内接受这种特殊教育,而不是仅凭着对听力损伤的程度或听力补偿效果单一要素的把握,就为孩子做出最终的选择。
参考文献
[1]梁魏.聋儿听力语言康复教育的发展趋势与动向.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07,2:30-33
[2]梁魏.聋儿早期康复教育的历史进程与未来走势.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06,1:69-71
[3]胡向阳.在2010年全国听力语言康复工作会议上的总结讲话,2010.4.27
[4]梁魏,张琨,陶悦.聋儿康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05.3:44-47
[5]尤红.紧紧围绕“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推动听力语言康复事业全面加快发展——在2010年全国听力语言康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0.4.27
[6]郭金美主编.听力语言康复技术,山东省聋儿语言听力康复中心,2004.9:38
上一篇:元旦春节消防工作总结{推荐5篇}
下一篇:儿童福利院活动总结{集合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