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AA范文大全网!

体育教学技能训练总结{推荐5篇}

文化的魅力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本文共计19010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77分钟。

体育教学技能训练总结范文第1篇

论文摘要:小学教师职业技能职前自主训练是小学教师自主发展的内源性要求,是提高其职业技能水平,走专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从分析当代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入手,探讨新形势下小学教师职业技能职前自主训练的原则和途径、方法,以期为拓展小学教师职业技能职前训练,提高小学教师职前培养质量提供有效参考。

当前,教师专业化发展已成为人们的共识,教师专业化自主发展不仅仅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以人为本”发展核心理念的重要体现。小学教师职业技能职前自主训练是小学教师自主发展的内源性要求,是提高其职业技能水平,走专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由此,本文将从分析当代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人手,探讨新形势下小学教师职业技能职前自主训练的原则和途径、方法,以期为拓展小学教师职业技能职前训练,提高小学教师职前培养质量提供有效参考。

一、小学教师职业技能职前自主训练主体特点分析

小学教师职业技能职前自主训练的主体即当代小学教师教育专业的师范生,他们是当代大学生群体的有机组成部分,表现出当代大学生群体的共性,同时又处于为特定的教师角色做准备的职前培养时期,因而具有独特的师范特质,二者有机地统一在一起,构成了当代小学教师教育师范生的独特特点。wWw.133229.cOM这些独特性为其实现自主训练的有效性和实效性提供了生理和心理依据。

(一)身体健康,精力充沛。

当代小教专业师范大学生年龄主要分布在18-22岁

左右,是生长在我国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新一

代。其精力充沛,朝气蓬勃,富有活力,身体协调性、灵敏

性及耐受性强,这一特点奠定了小学教师职业技能自主训练的生理基础。

(二)自我意识的增强与发展。

在现代大学生活自由、开放的环境中,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迅速发展并趋向成熟。作为小教专业的师范生由于其所处的国家基础教育改革大背景及所将从事的教师职业与担当的使命,更能认识到自己专业发展的前途和责任,自我沉思、自我分析、自我反省增多,自主自立意识强烈,渴望独立地走自己的路,为将来的社会适应和职业发展做好准备。在这一心理基础之上,传统的以外在强加的职业技能训练方法已不适应学生的心理发展要求,只有在训练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使学生自觉地以教师的素质要求发展自己,由以学生身份被动地接受学习训练向以准教师的身份置于训练情境之中转变,把职业意识转化成自主参与训练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变“要我练”为“我要练”,才能切实提高职业技能训练的实效性。

(三)兴趣广泛,求新求变。

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思维敏捷,兴趣爱好广泛,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强,特别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生活已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通过互联网及各种媒体的利用,他们的知识面、视野较过去更加开阔,获取知识、信息的手段更加丰富。他们喜欢求新、求异、求变,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这一特点为通过多元化的途径和方法以有效提高小教专业学生技能的自主训练质量,达到目标,提供依据。

(四)价值取向多元化。

在当前社会影响下,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呈多元化发展。但是,在这种多元格局中,在我国社会变革发展的宏观背景和客观环境条件下,其健康、向上的价值观,如主体意识、竞争意识、进取意识、开放意识、信息意识、效率意识、创新意识、市场意识等仍居主导地位。一方面多元的价值观取向,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学生在把握教育教学理念时能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另一方面其主流价值的主导,有利于增强其开拓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团队协作意识、奉献意识,为职业技能的自主训练提供持续不断的内在趋动力。

二、小学教师职业技能职前自主训练原则

(一)序列化。

小学教师职业技能的习得与熟练掌握是一个渐进的螺旋上升的过程,具有长周期性和循序渐进的规律性。因此,在小学教师职业技能职前自主训练中必须贯彻序列化原则,在职前教育的整个阶段将小学教师职业技能据其发展的规律性进行科学合理安排,体现出从基本技能训练到专业技能训练,由易及难、由单一至综合的逐步深化过程。如,一年级,主要进行听说技能、文字与图形表达技能、现代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应用技能、以艺体活动为主体的美育技能的训练;二年级,抓好教学工作技能、学科专业技能、教育反思技能的训练;三年级,以课程研发技能、班主任工作技能的训练为主;四年级,强化教育研究技能的训练及各项技能的综合、提高训练。这一序列化的目标要求学生在开始大学学习生活时成竹于胸,并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进行有条不紊的持续开展的自主训练,逐步提高自身教师职业技能水平。另外,序列化原则还意味着通过训练在技能水平要求上的层次性、递进性。学生在自主训练过程中,首先要达到基本要求,即全面掌握小学教师职业技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其次要达到发展要求,即技能掌握运用熟练,为终身发展、成长为优秀教师奠定基础。

(二)开放性。

开放性是当今时代的精神特征。开放性教学是当前新课程的基本要求。小学教师职业技能职前自主训练要坚持开放性原则,即在训练内容、途径、方法上做到开放、多元,拓展自主训练的时间和空间,不断寻求规范化、多样化的训练途径与方法。

此外,就教师专业发展而言,其职业技能的职前培训只是其中一个阶段,它与人职培训和职后培训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开放性原则还要求做好职前训练与人职及职后培训的接轨,即职前训练不能只是存在于“象牙塔里”的风景,而应当走向小学“实战场”,走向社会,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三)整体性。

小学教师职业技能职前训练是一个由诸多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要素构成的系统工程。在传统的小学教师职业技能职前训练中,学生的训练是被动、有限的,不同技能的训练缺乏联系,重点在“三字一话一画”等基本功,智力技能等训练被弱化,学生整体技能水平不高,严重影响了小学教师职业技能培养的质量。因此,在小教专业学生职业技能的自主训练中必须确立整体意识,从全局角度来考虑,既要熟悉每项职业技能的特点,又要把握各项技能之间的内在联系,注重自主训练在内容、途径、方法上的系统性,实现技能水平的平衡发展。

三、小学教师职业技能职前自主训练的途径和方法

(一)课堂训练与课外训练相结合。

课堂训练主要是通过专门的教师职业技能课程课堂教学、相应的专业课程课堂教学及其他各学科课堂教学来实现技能训练的自觉性、自主性。如,在口语课程与写作课程中强化听说表达技能的训练;通过艺术课程和书法课程来实现文字与图形表达技能的训练;教学反思技能、教育研究技能等,则在教育教学专业课程中加强。当然,每项技能的训练并不能因课程的不同只机械地进行分类训练,还要把握课程与教师职业技能的多方面联系,善于思考、多做总结。比如,在每位教师授课过程中,仔细观察、体会教师是如何导课、设计、讲解、小结的,又采用了什么样教学方法,这样的教学有什么优点,如何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和要求,等等,并做好总结笔记。课堂教育教学的技能技巧就会在这种不断的思考、分析中得到潜在的提升。此外,还应抓住课堂训练的机会,多实践、多反思,发现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加以改进,提高自主训练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课外训练则是指在课堂以外通过多种途径,拓展训练的时间和空间来加强自主训练。比如,很多学校都建有包括有艺体教室、书法教室、微格教室、多媒体教室、心理咨询室等在内的小学教师职业技能实训中心,学生应充分利用好这些专门的场所,加强单项技能的训练;建立一个专门的qq群,搭建网络平台,学生在这里展示技能学习、训练的成果(如书画作品、演讲视频、上课录像、教学课件、研究论文、教案设计等),获取或传递相关信息,相互交流技能训练中的心得或经验,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收集教育名言,多做课外阅读,写读书笔记,积累教育教学知识,提升研究能力;每学期听取一定数量的学术报告、讲座,汲取新思想、新观念,了解当前教育教学发展新动态;通过到小学的“观摩”、“见习”、“评课”、“实习”等活动积极进行校外实训;在青年志愿者活动及假期社会实践活动中着重教育教学的领域,突出师范性的培养;积极参加校内、校外的与职业技能训练存在相关联系的各类竞赛,以赛促训,以赛强训……

总之,将课外训练与课堂训练相结合,使自主训练的内容与范围得到延伸和拓展,实现与教学内容和相应教师职业技能的相互配合、相互渗透、优势互补,构建起自主训练的全方位、立体化网络,从而使每个学生的职业技能都能得到有效的、长足的保质保量的训练与发展。

(二)个人分散训练与群体集中训练相结合。

个人分散训练是学生训练独立性、自主性的体现。学生可以根据小学教师职业技能的总体目标和要求,合理、灵活地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进行训练,查漏补缺,促进技能的全面发展;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及特长,强化某一或某几个方面的技能,在全面的基础上做到“一专多能”。比如,通过临摹字帖,利用小黑板练习“三字”;晨起在校园一角朗读练“一话”;做家教练教学工作及管理技能;写教育教学实践的心得、总结教学反思技能;通过访谈法、观察法、文献法等方法撰写小学教育教学方面的调查报告,强化教学科研能力等。

个人分散训练的同时还应当与群体集中训练相结合。因为,学生之间通过交往,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群体。群体活动对其成员的智力、能力等发展有着积极的重大的影响。群体的感召力将为学生的自主训练提供持续不断的心理能量。譬如,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积极参加到诸如书法协会、教育协会等各类社团中去,通过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强化职业技能的训练;按一定人数组成若干自主训练小组,定期在组内进行演讲、说课、上课、集体备课等演练;推行班团干部轮换制、辅导员助理制,锻炼组织管理能力;成立如舞蹈、器乐、写作等不同类别的兴趣小组……在群体活动中相互激励,交流经验,切磋技艺,共同进步。

(三)单项技能训练与综合技能训练相结合。

小学教师职业技能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其内容丰富,复杂多样,各项技能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贯通。因此,训练的前提和基础是做好单项的、个别的技能训练,根据其性质、特征,依循小学教师职业技能的发展规律,由易及难、由局部到整体地进行。在夯实好这一基础之上,贯彻整体性原则,进行全面的综合的技能训练,使各种技能达到熟练与和谐,以形成整体的教育教学能力,掌握扎实、过硬的职业技能。如,教学工作技能可先将其细化为导人技能、讲解技能、提问技能、总结技能、课堂组织技能等专项逐项训练,反复练习,在此基础上,把单项技能训练与综合技能训练相结合,就可望有效地达到小学教师各项职业技能的形成和优化。

(四)定期自检与考核评价相结合。

体育教学技能训练总结范文第2篇

论文摘要:教师职业技能是教师驾取教学艺术的多方面能力的综合表现,是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一系列行为及智力活动方式的总称.近年来高师院校忽视了学生教师职业技能的培养,毕业生表现出对基袖教育的不适应.因此,加大职业技能训练力度成为高师院校的共同任务.大庆师范学院探索职业技能课外训练课堂化的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教师教育专业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特殊专业,教师职业技能是教师驾驭教育教学艺术的多方面能力的综合表现,是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一系列行为及智力活动方式的总称。优秀教师多始于“术而强”而后达于“学而高”。对于教师教育而言,术用比学道更基础更必要。“术”指的就是教师职业技能。然而,由于高校扩招导致教学软、硬件条件不足及教师投人教学精力不够,加之扩招学生学习基础差、习惯不好和自觉性不高,弱化了学生技能训练。部分师范院校片面追求办学综合性,淡化了教师教育,没有严格的专业化技能训练,只是在人才培养模式中,象征性刘邓付加少量教师技能训练,缺乏制度化、规范化和专业化的训练,导致理论与实澎动兑节的现象十分突出。

大庆师范学院是一所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院校。多年来承担着大庆油田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的任务。虽然已形成教师教育的模式,但面对新形势也凸显出不适应性。如何改革和创新教师教育,做精、做强教师教育是亚徐破解的难题。

一、探索:以成立“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中心”为平台,整合、优化职业技能训练体系

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充分发挥省级精品课程——‘‘英语教学法”的示范作用,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一、二等奖、校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高师英语专业‘大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在高师英语专业学生职业技能评价中的研究与应用”和“构建高师英语专业学生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新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的支撑作用,校级教学团队——“英语教师教育核心课程教学团队”的辐射作用,校级网络课程——“英语教师职业技能网络课程”的辅助作用,以及大学生第二课堂的主渠道作用,以提高英语教师素质为目标,采取职业技能课外训练课堂化的运行模式,将教师专业技能、职业技能、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分解、细化,优化课堂理论教学、课外专业技能、职业技能以及实践教学各环节之间的关系,创新训练模式,建立起集职前职业技能训练、评价,职后职业技能培训、鉴定于一体的职业技育即训练架构。中心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多样的教学活动、多维的学习空间、开放的组织系统,使英语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体系成为一个完整的实践教学系统,并以此为纽带形成一个脉络清晰的架构。有了这个架构,训练活动的开展就会形成一个有机的系统,做到相辅相成,多而不乱,发挥出集聚的效能,避免了以往零散、随意的技能训练方式。

二、实践:以技能培养为核心.系统构建特色化育人模式

教师职业技能是一门技术化的艺术。这门艺术仅靠教师个人的悟性和探索是远远不够的,仅靠课上有限的教学和课下分散的训练也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全面、系统的训练作为必要补充。束定芳提出新的外语课堂模式描述了课堂学习和课外学习的关系:1.语言学习=课堂学习+课外学习。2.课堂教学二为课外学习作准备。3.课外学习=促进课堂学习。这样,就把课外学习与课堂学习放到了同等重要的地位。所以,谁能够在使用外语的环境(第二课堂)上下工夫,谁就能获得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刻币职业技能的培养必须充分利用第二课堂这一重要渠道。

中心立足于扎实基础、强化技能、学以致用、厚积薄发,着眼于一条主线一一提高英语教师职业技能水平;两个面向一骊团向学生个人需求,面向基础教育英语师资需求;正确处理三个关系—课堂学习与课后训练的关系,集中辅导与自主训练的关系,单项技能训练与综合技能训练的关系;做到四个融为一体一一融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为一体,融理论知识学习与职业技能训练为一体,融专业教学与基础教育需要为一体,融教学与科研为一体;坚持五项原则一一侧全程性、实用性、实践性、层级性和可持续性。

(一)分解任务,实戏导学,训练内容系统规范化

合格的教师是在实践教学环境中训练出来的。在校期间缺乏有效的实质性训练是许多师范生走上工作岗位后不能适应教学工作的主要原因。根据师范生培养目标及未来工作的特点和需要,按照技能教学规律和用人单位比较看重的能力素质,中心将各项技能进行总结、归纳,构成教学板块,让每一名学员充分了解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总体目标和阶段目标,而训练内容的选择是在综合分析学员基础、教师技能素质要求、各训练内容彼此的关联程度等基础上,把英语教师的职业技能分解为语音正音、教师口语、中小学语法教学、课堂教学、英文歌曲、英文书画等若干适用、可操作性的训练内容,每项内容突出一个“练”字。通过训练使学员初步具备专门从事教师职业,运用教育理论知识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所必须掌握的基本技巧和方法的能力,因此,中心的训练不是盲目、随意、零星、可有可无的,而是规范、系统、制虏创七的。为了保证质量,中心推行耶七业技育断果外训练课堂化的训练模式,把课外训练活动作为一门课程,制定了相应的实施方案及各个训练部详细训练计划、教学大纲、课程设计等,训练内容系统、规范。无论是内容、方法的选择,还是教学、管理的保障,都最大限度地为学员创造技能训练与实践的机会,让学员的第二课堂成为基础教育的第一课堂,让学员变为教师,做到实践导学。

(二)集中辅导,自主研学,训练过程组织制度化

训练是提高教师不刊卫技能的基本途径,仅仅靠课堂和中心的集中训练都是远远不够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借助于他人和环境的帮助,积极构建所学新知识的过程。”因此,中心注意引导学员正确处理技能传授与技能自我建构的关系、课堂学习与课后训练的关系、集中辅导与自主训练的关系、单项技能训练与综合技能训练的关系,做到目标引领与任务驱动相结合,增强学员技能训练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一方面,进一步细化和明确每一个训练项目的标准和具体要求,让每名学员都能够充分了解并将其作为自己的学习目标,成为自主训练、自主学习的动力;另一方面,做到集中的技能训练始终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进行,这样,学员能够通过集中辅导初步掌握基本的技能训练过程、步骤以及训练的方式方法,学员在课后的自主训练中按照教j币的计划与要求,在“培训师”(学员)的组织与指导下,通过大量的练习,进行技能的自我建构,从而强化和掌握技能。与此同时,建立健全了组织机构,完善规章制度,强化内部管理,夯实基础工作。相继成立了中心管理机构,明确了各岗位职责,制订了学员管理与奖惩条例、学员出勤与考核办法、学生干部值班制度、学生干部与指导教师例会制度、基础资料归档制度、学员出勤与考核档案等,使各项活动纳人制度化轨道.从而保证了训练的质量和中心工作的有序运行。

(三)以生为本,网络助学,训练手段多样个性化

根据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任务分解,依据学生专业基础与技能水平,结合个人职业规划与兴趣,有针对性地给不同年级、不同基础的学员开设“技能超市”,供学员自主选择,自愿地参加训练。遵循以学生能力为本、以学生需求为本的原则,实行不同年级、不同学期,分层次、分类别、分项目的训练模式,体现因人而异、因基础与个人需求而异。各训练部力求训练内容生动有趣,训练方法灵活多样,活动形式丰富多彩。这样,良好的学习动机、积汲的自我意识、轻松的训练均雄竟会激励学生最大限度地增加实践量。同时,为了保证训练资源的丰富与学习渠道的开放性,促进师生的互动与教学反馈信息的及时性,中心借助学校“英语教师职业技能网络课程”建设的机会,明确专人负责,加大了网络辅助技能训练的力度。通过网络建设,构建了一个集资源建设、资源使用、资源管理和成果展示为一体的,训练内容丰富、训练方法多样、训练空间开放、反馈与沟通渠道畅通的学生技能训练、评价平台,使学生可以快捷地获取技能训练的全方位信息支持,更加有效地实现师生互动交流,真正地发挥了网络助学的作用。

各训练部在每期初制订出详细的活动计划并公布训练方案,制订训练专题、提供学习资源,通过观摩中小学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组织讲座、座谈、公开课和各种技能的单项竞赛、展示等形式定期集中学习、训练和总结,举行对内与对外开放日(周)活动,组织、承办外国语学院各种学习比赛活动等。每期在保留一部分重要的、基础的训练项目的同时,还推陈出新,以适应同学新的需求。在上一期,中心安排了语音正音部和教师口语部、中小学语法教学部和课堂教学部、英文歌曲部和英文书画部进行了面向全校的公开“对抗”训练展示,邀请曾获2006年全国高师英语教师职业技能大赛一等奖、2009年度cctv杯“希望之星”全国中小学英语刻币风采大赛全国总决赛二等奖、学校2008届优秀毕业生邹文婷以“生本课堂—师生快乐的舞台”为题给学员做示范课等一系列活动,不仅促进了中心内部的交流,激发了学员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技能水平,而且,充分发挥了中心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吸引了全校很多学生的关注,扩大了中心的影响。

(四)分项训练,递进提高,训练体系全程整体化

依据教师职业技能的特点与技能训练原理,中心将英语教师职业技能分解为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等项目,把握“习得性”这一教师职业技能的基本特征阎,通过规范化的训练加以巩固、强化,从而形成顺利完成英语教学活动的取七业能力。宏观上,在已经实行的职业技能训练四年不断线的基础上,制订了各学期技能训练子计划与实施方案,分期、分批实施。总体以四年为一个体系,以学期为一个训练周期,不同时期设立不同的训练内容,做到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全程化和层级性。即一、二年级是基本技能的训练,三年级是专业技能的训练,四年级是综合技能的验收。微观上,把英语教师职业技能分解出的六个训练部作为六个训练模块,各模块之间通过“英语教师职业技能的提高”这个核心目标连接,纵横贯通,相互关联。纵向,把构成某项技能或该技能的某个方面的一个或数个训练点分解为多个训练内容,多个训练点集成一项综合训练。例如英文歌曲训练部就包括英文经典歌曲演唱、中小学教学歌曲演唱与教唱、身体语言辅助歌曲教学技能、英文教学歌曲演绎与创作技能、英文歌曲辅助课堂教学技能等多个训练点;中小学语法强化部包括中小学语法体系与脉络精讲与串讲、中高考题模拟训练与分析、重点语法讲解技能、语法教学设计技能等各个训练点组成。其中正音、口语、歌曲、书画为基本技能层次训练,语法与课堂教学训练为叁知今技能层次。如此分层逐步扩展,体现训练由低到高的层级性。横向,不同技能项目的训练点相互联系,例如语音正音是教师口语的基础训练,教师口语、书画、歌曲的训练又是课堂教学与语法教学训练的基础,它们彼此互为补充、互为促进,职业技能就连点成线、集线成片、合片成体了,各训练部之间的训练共鸣共振,发挥整体功能,从而获得训练的最佳效果。

(五)能力整合,动态生成,评价方法灵活多元化

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是一个复杂的、由诸多要素构成的完整系统,其训练过程又是漫长的,因此,训练活动中我们突出职业技能训练的全程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对象、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职业技能训练内容,建立总目标和阶段目标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评价体系与标准,对各项英语专业职业技能训练进行细化操作和量化管理,中心为每位学员建立了职业技能档案,进行职业技育留民踪测试,最终进行能力整合,从而动态生成职业技能。在评价方面,采取单项技能与综合技能考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定性与定量结合、笔试与口试结合、单项考核和综合考核结合等评价方法,以达到分项训练、分项考核、整体提高的目的。包括原始单项技能测试、模拟教学、口头对话、考查原始学习证据等。对于那些能够通过外在行为表现来加以考核的单项技能,如书画技能、英文歌曲技能,采取分项考核或单项技能鉴定的方式来评定。而对于那些难以通过外在行为方式表现出来的综合技能的考核,如语法教学、课堂教学等,则主要通过课堂模拟教学、教学实践等多种途径给予综合考核与鉴定。单项技能考核合格的学员可获得中心颁发的单项职业技能合格证书,学员凭借证书就可以免于英语教师职业技能课程中这一项技能的考试,还可以凭借多个单项证书换取职业技能的综合等级证书。考核制度的实施,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与省沃里的效益。

三、收获:技能丰满羽三.感动一路随行

中心每期培训时间虽然仅仅只有几个月,就这几个月,全体学员和教学团队却总是收获满满,感动多多,师生间发生“化学反应”,做到了业务上教学相长,思想上互为影响,行为上互相感动。可以肯定地说,中心让学生成才有了平台,让教师发展有了舞台。

(一)学员训练热情高涨,职业技能水平大幅提高

尽管中心每期招收学员都是凭自愿在几百人中选拔的,但由于各部斑额较大,又属课外活动,组织起来非常困难。由于中心管理规范,制度严明,教学内容贴近学生实际,教学方法生动有趣,学员的训练热情、自觉性宁良高。据统计,每期培训班没有无故旷课的,平均出勤率都达到了99%以上。通过正规、系统、高强度的训练,学员普遍树立了一种“学教学”、“练技能”的意识,专业思想进一步巩固,专项技能都得到了提高,每期有95%以上的学员能够获得专项技能合格证书。

(二)青年教师倾情投入,教学团队建设进一步加强

中心教师团队始终树立一种意识:既然因中心而成为一个团队,那么,不管工作中遇到多大的挑战和困难,都要全力以赴去应对和5c’服。要坚定一个共同的信念:“不干则已,干就干好。”这是一种责任,更是团队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和工作标准。令人欣慰的是,中心教学团队平均年龄30岁,都是女性,在中心这个舞台上展示出很高的教学热情,很强的敬业精神,很高的教学、管理能力和很大的发展潜力。小小的舞台锻炼了队伍,促进了青年教师成长。

体育教学技能训练总结范文第3篇

摘要对江苏省业余训练“体教结合”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研究,表明现阶段部分教练员和体育部门的相关领导思想认识不到位,体教结合缺乏根本性的保障;运动员文化素质偏低,缺乏文化课学习的积极意识;业余训练管理体制不完善;教练员水平参差不齐;经费投入不足与不平衡;运动员难觅良好的发展;体教结合力度不大,建议以长效教体结合机制为保证,以提升教练员的执教能力为核心,努力提升内涵发展水平,有效解决学训矛盾。

关键词业余训练体教结合问题

体教结合是体育系统和教育系统相结合,以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和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的全面发展人才为目标、既遵循训练规律、遵循教育规律的一种训练体制。业余训练水平的高低对竞技体育人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体教结合”是业余训练培养高水平、高素质体育人才的重要模式,它对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江苏省在业余训练“体教结合”模式中已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在总体上还处于初级阶段,仍然面临着不少困难与矛盾,本研究对江苏省业余训练“体教结合” 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研究,以赋予“体教结合”赋予新的内涵,为江苏省提高业余训练水平,保证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体教结合缺乏根本性的保障

思想决定行动,目前仍有部分教练员和体育部门的相关领导并没有真正的理解体教结合的深刻含义,没有从长远的角度出发去看问题,没有站在运动员的角度上去思考问题,还是片面的只追求运动成绩和名次,急功近利,导致过早的让运动员承受过大的运动量,缺少文化课学习的时间与精力,最终导致一个后果,那就是运动员文化素质培养的缺陷,这样的运动员以后成为教练员,同样也不会重视文化素质的培养,形成了这样的一个恶性循环,就造成了体育与教育部门难以实现结合。

二、运动员文化素质偏低,缺乏文化课学习的积极意识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体育事业蓬勃发展,运动员文化素质相对较高,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重点已不再是简简单单的为了提高青少年的身体素质,而是最大限度的为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做贡献,选拔和培养运动技能较高的运动员进入专业队进行训练,从而为我国输送大批量的世界级运动员服务,运动员的文化素质早就也就显得有些单薄了。说明了我国当前优秀运动员的文化教育与竞技训练体系存在着教训分离的矛盾;在新时期我国从竞技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步伐下,如何使竞技运动人才在各方面得到均衡的发展,是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尤其是在体育运动技术水平不断科学化提高的今天,文化知识水平已成为衡量优秀运动员的一个重要标准。所以各业余训练机构要切实的开展好体教结合并落实好实施情况,把提高运动员文化素质同样列入培养优秀运动员的重心工作上来。

三、业余训练管理体制不完善

体育管理体制是体育管理的机构设置、权限划分、运行机制等方面的体系和制度的总称,是实现体育总目标的组织保证,体育管理体制是实现体育总目标的基础,没有合理的体育管理体制,就无法进行正确而有效的管理,也就无法保证体育总目标的实现。江苏省省业余运动训练仍然基本沿用举国体制,举国体制具有较大的内向性和封闭性,缺乏横向竞争,缺乏整个社会的配合,社会整体功能尚未发挥。业余体校和体育传统学校办学模式单一,缺乏政策上的引导和激励。部分学校还停留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办学模式上。模式的相对落后,目标不够统一,直接影响了业余训练的效益与发展。由业余体校、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和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等组成的业余运动训练层层衔接,但结构不够完整,约束力低,多元管理体制不完善。社会对业余训练的投入在一定程度上处于一种自由无序发展的状态,纵横关系混乱,条块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和沟通,社会参与业余训练因没有正确的政策和法规导向,使业余训练社会化进程如昙花一现。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学校体育条件的改善,原有的业余训练体制越来越缺乏活力,这种传统的模式己经不适应培养既有高水平运动技术,又有较高文化素质,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体育人才,江苏省现行的业余训练体制急需改革。

四、业余训练教练员水平参差不齐

教练员是运动训练中起主导作用,他们的素质与能力高低直接影响科学训练的程度、业余训练的效果、人才培养的效益、乃至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有学者认为,一个国家或地区能培养出多少世界冠军,首先在于他们能够拥有多少个世界冠军水平的教练员。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与发展,现代运动训练对教练员自身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

江苏省业余训练的教练员都具有较强的事业心,能够尽心尽力、积极刻苦地自觉训练,但综合业务素质总体上还是偏低,据调查,江苏省业余训练的教练员中,拥有高级职称的教练员不足10%,属于极少数群体;教练员学历层次较高,但仅仅是表明现象,教练员多是从专业运动员转型,并无多少文化底蕴,应尽快提高江苏省业余训练教练员执教水平和综合素质,开展业余教练员的培训和交流,切实加强教练员队伍建设。

五、经费投入不足与不平衡

近年省体育局和地方政府对业余运动训练经费的投入逐步加大,但受地区经济差异、当地经济条件和政府重视程度的影响,苏南、苏北地区差异较大。经过调查发现,虽然业余运动训练经费投入总体上逐年加大,但总盘并不大,江苏省业余训练经费增加大部分都是位于苏中和苏南经济较发达地区,在欠发达的苏北地区县级业余运动训练经费投入,大多年均投入在10万元以下,且有减少的趋势;部分苏北贫困地区由于财政吃紧使得无业余经费投入或投入很少,基本上体育经费都用于吃饭财政,业余训练经费得不到保障,最差的则无业余训练经费投入,如连云港市的赣榆县几年来无任何业余运动训练经费投入。部分地区体育彩票公益金很难到位,更难以用于业余运动训练。此外,受学校“一费制”的影响,目前学校业余运动训练经费十分短缺,导致业余运动训练工作举步维艰。经费投入上的地区差异导致江苏省业余运动训练发展水平严重不平衡,难以适应业余运动训练的新形势与新要求。

六、运动员难觅良好的发展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深刻影响着社会上各个行业运作系统。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作为资源的主要配置者,经济运行模式是以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调节。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使得地级市这一后备人才培养和输送的枢纽在传统计划经济运作模式中的优越性消失。在传统经济运作模式时期,青少年业余训练的举国体制有利于国家在短时期内集中力量迅速提高我国竞技体育水平,促进和带动整个体育事业发展,提高国家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国家对体校的学生实行统包统分,解决他们的户口和就业问题,使得体育运动对社会有较强的吸引力。而在市场经济模式下,体校也被推上了市场,加上教育制度的改革,体校学生也要交纳一定的经费,然而在毕业择业时他们却由于学历低、专业性强等原因遇到就业难的问题,业余训练的运动员就业难是头等大事。同时各用人单位在用人态度上更趋现实,业余训练的学生本身学历低、文化基础差等客观因素导致自己就业困难。

七、体教结合力度不大

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和思想的制约,教育和体育部门存在认识上还不统一,特别是对竞技运动员这个特定的培养对象的特殊性认识不够,导致要么过分强调遵循普通教育一般规律,要么强调一般运动训练的规律,没有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部分地区对体教结合工作不重视,缺乏统一协调,缺乏政策上充分保障。体育、教育两张皮,结而不合,合而不紧,学、训矛盾还比较突出。如有些地区主要以体校负责业余训练,学校承担文化培训,由于结而不合造成训练质量与文化学习之间造成很大矛盾,训练时间得不到保证,人才培养没有得到成绩。

八、结束语

江苏省体育系统和教育系统要进一步提高对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深化教体结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从促进运动员全面发展高度,正确处理好夺标与育人的关系,切实增强深化教体结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以加强运动学校文化教育工作为重点,努力提升办学水平,积极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要求。以建立长效教体结合机制为保证,大力推进与学校联办运动队的办队模式,以提升教练员的执教能力为核心,努力提升内涵发展水平,有效解决学训矛盾,努力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基金项目:江苏省体育局局管科研课题(TY8413)。

参考文献:

[1]杨铁黎,陈钧.学校课余训练改革新视野[M].北京:北体大出版社.2003.79-99.

[2]牛玉芝.上海市重点中学在"体教结合"模式下试办二线的可持续发展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上海师范大学.2006.

[3]杜伟.教体结合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现状与对策―以江苏省调查为例[J].体育与科学.2006(27).2:75-78.

[4]张义亮."体教结合"―探索中小学体育人才的培养[J].中国学校体育.2011.1:64-66.

体育教学技能训练总结范文第4篇

[论文关键词]幼儿教师 入职教育 课程建设

一、我国幼儿教师入职教育发展现状及思考

我国新教师参加工作后有一年的“试用期”,试用期也被认为是“任职培养”,具有“入职教育”的含义。但是,幼儿教师“试用期”的着眼点,基本上是从用人制度和工资制度的角度来讲的,而不是着眼于新任教师的专业提高。幼儿园的新教师一般是一上岗就被看做是正式教师,没有专门的培养计划。有些幼儿园对新教师实行“师傅带徒弟”式的指导帮教,这种“手把手”的传授方式,一是受到老教师个人经验水平的影响,二是难以满足大量新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新教师的成长往往要经历一段艰难的摸索过程:没有人指引他们形成独立的心态和负责任的意识;没有人告诉他们学生与教师角色应当如何转变;没有专门的辅导,只凭感觉做事,做错了,没有承担责任的勇气等。幼儿园工作头绪多、责任重,幼儿园教师的入职适应远比其他行业困难得多。据统计,新教师的流失率为老教师的五倍多。

综合分析发现,问题源于我国目前的幼儿教师教育尚未形成职前、职后教育一体化的局面。我们急需把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进修结合起来,改革职前教育的培养方式,加强联系实际;规范幼儿园的园本培训,建立促进幼儿师范院校和幼儿园教师培养一体化的机制;借鉴人才市场管理原理,总结过去教师入职教育的经验,动员师范院校、地方教育管理部门、基地幼儿园三方力量,形成供需协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利益驱动、同谋发展的伙伴关系,联合构建幼儿教师教育平台。

二、师范学院与幼儿园联合打造幼儿教师入职教育课程体系的探索

我们的研究,还仅是试图站在幼儿师范学院的立场上,打破幼儿教师教育职前、职后的分离状态,通过与幼儿园的合作,摸索出一套规范的、适合我国幼儿园的幼儿教师入职教育的课程体系,尝试架起幼儿教师职前、职后教育一体化的桥梁。

1.基本思路。本研究在技术上沿着两条思路同时进行:一条是研究入职期教师掌握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的工作技能的实践历程;另一条是研究幼儿教师适应新环境的心路历程。

2.目标定位。从幼儿教师终身教育的角度着眼,以入职一年的新教师为研究对象,建立幼儿教师入职教育的课程体系,帮助幼儿园形成有效的岗位培训机制,形成不断进取的教师团队;保证幼儿园高品质的保育和教育,促进幼儿园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有效帮助新教师顺利进入教师职业的岗位技能适应期和心理适应期。

3.课程形成的步骤。第一阶段,采用访谈、问卷的调查方法,了解入职一年以内的教师在工作中的困惑、需要及情绪反应;了解有经验的教师在“传、帮、带”上的可贵经验;了解幼儿园管理层在这个方面的想法和认识,从而为课程的编写提供现实的依据。第二阶段,进一步查阅资料,补充和完善写作提纲。第三阶段,在实验幼儿园组织相关活动,对课程的相关章节做实践的检验。第四阶段,通过循环,进一步完善课程。

4.组织机构。由幼儿园和师范学院联合成立入职教育领导机构,共同编制幼儿教师入职教育的课程,建立幼儿园入职教育的组织管理网络,具体指导并实施幼儿教师入职教育工作。

入职教育的组织管理网络的塔尖是幼儿园园长、师范院校的专家;中间部分是总教练;下面是由骨干教师组成的教练团队。

管理网络的运行方式:园长聘任业务骨干充当总教练、教练担当对新教师的培训工作,并与他们签约;总教练对教练的阶段性培训进行检查和验收;入职教育结束,园长组织对新手进行考核,并据此对总教练和教练的工作进行评定。

5.课程内容。入职教育的培训课程大致包括如下方面:(1)教师素质训练:包括职业定向强化、教师行为管理、成功教师心理素质、教师礼仪、适应新团队训练等。(2)班级工作技能训练:包括集体教育技能的训练;个体教育技能的训练;与配班教师、幼儿家长沟通技能的训练;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训练等。(3)教学工作技能训练:制订课程计划,教学时间最优化,多样的教学方法,课堂中的技术,环境布置、评价和等级评定技能训练等。(4)保育工作技能训练:环境卫生,意外事故,疾病等的训练。

6.课程内容的组织与实施。入职教育课程分为“入职集体培训”和“实习期同步培训”两部分内容。

“入职集体培训”的主要内容是思想教育和心理辅导,也包括需要强调的重要工作内容讲座。“入职集体培训”应起到唤起工作热情、激发斗志、奋勇向前的作用,主要内容涉及职业道德、精神文明、园所文化。“入职集体培训”课程可以以专题的方式进行,形式是总教练邀请幼儿园相关人员或园外专家对新教师进行集体讲座,也可以通过集体活动渗透相关内容,如“入职宣誓活动”等。

“入职集体培训”一般在每学期开学前进行,具体内容涉及:(1)园所文化宣讲;(2)新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3)幼儿园职业道德教育及岗位职责;(4)幼儿教育理念的确立;(5)幼儿园管理制度,幼儿园规章制度;(6)安全教育;(7)幼儿常见疾病预防及卫生护理;(8)高效工作法介绍与幼儿园物品定位管理;(9)教师人际交往与沟通技巧介绍;(10)保育员工作技能以及评价标准讲座;(11)教育基本技能及评价标准。

“实习期同步培训”课程以时间为顺序,将新手在一年中应掌握的保育、教育技能分解在每一个工作日中,形式为“个别训练”与“小组训练”。

“实习期同步培训”中的“个别训练”是由新教师所在班级全体教师充当教练,负责按照教程每天对新教师重点进行技能培训,主要是以结对的方式在班级中进行。教练每周要与新教师谈话,主要内容是鼓励新教师的进步,分析新教师在本周即将学习的内容方面的不足,讲解技能要点,提出改进的建议,交代评价的方法等。示范讲解后,每天细心指导新教师的工作;新教师则要将教练所教内容记录下来,认真揣摩,对自己的工作体会要及时记录并加以反思。

“实习期同步培训”中的“小组训练”,由总教练负责组织,每两周进行一次对新手的心理辅导或技能强化。目的是为新教师提供交流的平台,或者针对当前新教师的心理状况,组织一些心理游戏,舒解他们的紧张情绪等。

7.考核评价。教练对新教师进行分期考核,最后综合评价。具体方法采取专项业务考核、综合量化考核、技能评比、个人述职和协商评定等。总教练对教练的评定主要参考新教师的进步及新教师对教练的评价。按考核成绩状况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等。

8.总结反馈。师范学院的专家、总教练每两周要与教练一起分析总结阶段带教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商定解决的办法。每期入职教育课程结束后,幼儿园与师范学院要作一个大的总结,修订下期培训方案。对于涉及职前教育培养中的问题,及时反馈给师范院校,加快职前培养方案和教育模式改革。

三、幼儿教师入职教育的基本策略

1.规划。幼儿园必须在新教师进入岗位前就对新教师的成长有所规划。这种规划首先取决于对新教师能力与特质的分析,在与新教师坦承交流的前提下,指导新教师对自己的专业发展有所规划,并制定出时间表。

2.辅导。幼儿园的工作头绪多,并需要在一个工作日内全部涉及,新教师应付这样的日常工作很困难。教练对新教师的学习活动要注意观察、分析,提出适当的建议。教练要特别注意抓住每周的重点学习内容,采用指导、研讨和考核的方式,强化培养。教练还要注意培养新手的整合教育能力,引导新教师关注自己所要学习的知识、技能与儿童的关系,关注是何种方法促进了教育效果的产生和优化。

3.示范。教练应当有准备地将每周学习重点呈现给新教师。示范是准备的重要内容。通过示范,让新教师清楚地了解工作技能的每一个细节及其原因;知道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及教练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更重要的是获得对教学策略应用情景或条件的理解,获得对职业文化的理解。

4.谈话。教练与新手积极的、鼓励性的谈话,有助于帮助缓解新教师的心理紧张。教练的谈话内容包括介绍幼儿园的人、事、物,幼儿园的政策、资源、活动程序等;介绍幼儿生活管理、教学策略、压力处理等新教师最常遇到的问题,以及在某项比较专门的技术或策略上为新教师提供帮助等。

5.同伴互动。两周一次的小组活动,就是为新教师提供一个学习经验交流的平台。新教师被分配到独立的教学班级,所处的同事是自己的教练,在工作和学习中可能会产生自己远不如人的自卑。新教师彼此的交流会使他们产生归属感,通过听取别人的学习体会和总教练点睛的话语,还会使他们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四、关于构建入职教育课程的再思考

1.入职教育的处所是幼儿园,幼儿园的园所文化是一个不可忽略的要素。新教师的成长不仅仅是技能形成的过程,更是专业态度形成的过程。幼儿园应当成为“个人成长的学校,心灵寄托的家园”,幼儿园应当有积极向上的核心价值观、协作的团队精神、正确的工作理念、合理的工作目标和铁的工作纪律等,这些是新教师专业成长的催化剂。

2.教练团队建设是影响入职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师徒制”的培训方式是目前培养新教师的基本方法。在很多情况下,这种方法效果不佳的原因是选拔“师傅”的标准仅限于“有教学经验的教师”,忽视了“带教的经验”,加之没有系统的培养计划。所以,在实施有效的入职教育前,一定要培养一支能够领会教练课程,善于施教的教练团队。

体育教学技能训练总结范文第5篇

摘 要 近几年随着国家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体育特长生的教学方式也在逐渐的完善,如何能够更好的改善高中体育特长生的教学效果,提升学生技能能力成为当前我国高中体育特长训练研究的主要内容。因此,本文中针对当前我国高中体育特长生的训练提升效果方法进行研究,发现未来可以在教学中可以制定计划性的教学计划,加强速度训练,合理分配时间,提升短距离快速跑和迅速位移练习等,从而从体育特长生的基本素质和能力上进行提升,提高训练效果。

关键词 高中 体育特长生 训练 效果

高中体育特长生是具有体育特长能力的学生,我国高校在录取学生中会招收一些具有特长的学生,体育特长生就是其中的一种。体育特长生的产生能够为一些具有体育特长的学生进入大学校园提供竞争条件,从而发挥其特长性。技能训练是对学生体育能力的一种培养。因此,在对体育特长生进行日常训练的过程中应该加强其训练效果方面的提升,从而提高体育特长生的能力。

一、高中体育特长生日常训练现状

针对当前我国高中体育特长生田径日常训练现状为例,针对台州市区内部高中生体育特长生的日常训练现状进行统计,本次调查中样本总人数为300人,针对其日常训练中的项目、时间对其日常训练现状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第一,高中体育特长生日常训练项目现状。当前台州市高中体育田径特长生日常训练内容主要包括灵活性训练、力量训练、速度训练和技能训练。其中灵活性训练占总训练任务的10%,力量训练占训练任务的20%,速度训练占总训练任务的25%,专项训练占总训练任务的30%,其他训练占15%。

第二,高中体育特长生日常训练时间现状。当前我国台州市体育特长生日常训练的时间分配情况,其中灵活性训练时间为(0.5±0.2)h,力量训练时间为(1.5±0.3)h,其他训练时间为(1±0.5)h,速度训练时间为(1.5±0.5)h,专项训练时间为(2.0±0.5)h。

二、高中体育特长生训练中存在的问题

针对当前台州市体育田径特长生日常训练现状对其进行分析,结合查阅的资料和全国各大高校体育特长生教学的现状进行综合性研究得出,当前我国高中体育田径特长生训练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训练缺少计划性。体育田径特长生在其训练过程中教师对其训练计划的规划性较低[1]。其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根据教学经验对学生的训练计划进行制定,并没有从学生自身的角度出发,建立符合学生个人体育田径特长特征的教学方式。第二,训练内容缺少多样性。当前我国高中对体育田径特长生的训练内容主要以速度、力量和技能为主,缺少各项内容中的针对性训练。例如,在力量训练中过于注重大肌肉群的训练,忽视了小肌肉群及各关节与核心力量的训练,从而导致学生训练效果的降低。第三、过于关注训练而忽视文化学习,目前高中教师对体育特长生训练中只关注学生的体育训练,忽略了文化课学习的时间安排。从而导致很多学生的体育成绩很优秀,但是还是上不了大学。此外,在项目训练时间上过分注重时间分配的均匀性,缺少时间分配的合理性,降低了训练效果[2]。

三、提升体育特长生训练效果的措施

针对高中体育特长生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对其进行针对性改进措施,从提高我国高中体育特长生的训练效果,详细的改进措施如下:

第一,建立计划性训练方案。计划训练方案的制定主要是针对特长生的实际能力对其进行针对性的训练计划,从而提升训练效果。例如,对于刚刚从事开始的学生其训练计划的时间应该设定为6个月,而对于已经接受训练一段时间的学生在可以将其训练时间缩短为3个月,从而有计划的实施训练计划[3]。此外,在计划制定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学生的骨骼生长发育状况和肌肉情况进行计划制定,避免训练损伤的产生。

第二,增加训练内容的多样性。在日常训练中除了基础训练还可以在各项训练中增加训练内容,改变枯燥的训练。在灵活性与协调性的训练中可以穿插一些体育游戏来进行,通过游戏来发展学生的灵活性与协调性。在速度训练中多穿插一些快频率、快速反应以及牵引跑、下坡跑等练习,增加训练的趣味性。同时,在力量训练中应多关注学生小肌肉群、各个关节以及核心力量的训练。力量训练应以适量、快速为主。力量的训练应结合学生的专项以及身体的发育状况来制定。同时,在一般性训练中可以穿插一些球类运动来调节学生的训练状态。

第三,合理分配训练时间。体育特长生的时间不仅要用于体育特长训练,也需要学习文化课。因此,教师在对其训练时间上应该合理分配训练时间,在不影响文化课的情况下提高训练效果。例如,根据学生训练项目的强弱分配时间、利用训练所需时间长短分配时间、利用学生自身身体素质分配时间、利用教学任务分配时间等。以根据学生强弱为例,在对其进行时间分配中缩短技能性较强的训练项目,延长技能性弱的项目,将相同训练内容分单双周进行训练,采用时间交替的方式合理分配训练时间,提升训练效果。

四、总结

高中体育特长生训练效果的提升与日常训练内容和训练计划存在着直接关系,因此,在对其训练效果提升过程中需要根据高中体育特长生的日常训练进行详细的训练计划制定,从而提升高中体育特长生的技能,为其发展提供有力的教学支持。

参考文献:

[1] 时军霞.提高高中体育特长生训练效率的方式浅谈[J].当代体育科技.2013.09(01):26-27.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