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11713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47分钟。
会计实训的意义和目的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建构主义 物流实训 实训课程结构
0 引言
建构主义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思潮,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主要代表人物有皮亚杰、维果斯金。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只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并不要求教师直接向学生传授和灌输知识。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情景、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是建构主义理论的四大要素。在物流实训中创设情景可以使实训的内容贴近实际,学生作为任务主体中有代入感,具有主人翁感,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动机,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实训中的同组成员之间的协作、交流的学习环境可使学生共享彼此的认知,有利于认知的广泛迁移和深化提高,完成意义建构。下面笔者就物流教学实训活动,从建构主义理论的角度,应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构建“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物流专业实训模式”,从课前准备、课程展开、课后评价和课程考核四个方面,阐释物流实训活动的开展和组织过程。
1 课前准备
教师在开展物流实训教学活动前的课前准备不同与传统教学的备课,要求更加细致。教师要事先准备好相关物流实训资料,设计好实践操作步骤,考虑好各环节中学生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分别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法。作好各准备工作且完成课程设计后,才能顺利地开展物流实训教学,使物流实训教学达到期望的教学目标。具体的工作内容如下:
1.1 明确实训教师的地位 在开展物流实训活动前,教师应明确其在物流实训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实训任务驱动式教学过程中,实训教师应该是一个合格的参与者、指导者。实训教师只有参与各个小组的实训活动,才能了解各小组的进展情况,了解他们的疑惑和难题,给他们提供他们所需要的帮助,指导学生在实训中快速成长,实现向职业人的转变。
1.2 设计教学情境 物流教学中各项目的实训环节中存在很多的角色,如业务员、供应商、入库管理员、出库管理员等,所以开展教学前需要设定好实训活动的背景,让学生基于这个背景来开展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职业观念,使学生基于岗位角色考虑问题,把学生培养成一个合格的职业人。如在仓储规划与设计模块中,设定的背景:无锡市新区某仓储企业需要建设一间流通型仓库,假定学生是仓库的管理者,让学生对仓库进行规划设计。
1.3 准备实验实习材料 物流实训环节中会用到很多的实验实习材料,教师要事先做好准备,根据学生的人数、分组情况、角色类别等情况确定需要准备的材料的类型和数量。
需要准备的材料主要有:①实验实习相关知识点。教师要把该项目模块的知识点汇总,进而形成该实训课程的校编教材。②实验实习相关案例、练习。实训教师要事先准备好教学用的案例和练习。如进出口通关教学中,教师要事先准备好各组需要使用的相关报关材料和报关单证等材料。③实验实习设备。物流实训各模块使用到的物流设备不尽相同,如仓储设施设备模块中需要各式仓储设施设备,自动化立体仓库项目中需要自动化立体仓库。在进行物流实训教学前,要事先检查和调试相关物流实验设备,做好课前准备。④实验实习耗材。在物流实训某些项目中,需要一定量的实验实习耗材,以满足物流实训过程中学生的使用。如仓储包装过程中要准备好纸箱、胶带、胶带切割器等实验实习材料。同时,要确定严格的实训耗材管理制度,物流实训课程开展前和开展后要及时清点相关耗材,登记记录,避免不必要的浪费,耗材使用不足时应及时请购。
1.4 设计实训操作步骤。要将物流实训操作细分,分成一个一个步骤,步骤要清晰,描述要准确,易于规范学生的操作。且每个步骤的名称要简短,便于学生记忆。如商品入库操作步骤如下:①货物入库准备,②货物接运,③货物存储货位的确定④装卸搬运,⑤检查验收,⑥入库登记。
2 课程展开
实训教师做好了上课前的准备,要进入物流实训教学环节了。要上好物流实训课程,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实习,一个完整的物流实训课程应该由以下结构构成:
2.1 情景创设。可以设立教学背景,确定工作岗位,让学生基于这个背景、岗位来开展活动,也可以通过案例导入物流实训教学。
2.2 任务驱动。指导教师应该利用探讨性的问题如“我们来实训的目的是什么?”、“实训对我们有什么要求?”、“我们都做了哪些准备呢?”等问题提问学生,提出任务。通过任务让学生了解一个模块要完成哪些任务,进而确定实训目标,由任务驱动学生完成实训操作。
2.3 知识点切入。按照实训课题,以知识点的形式讲授物流实训中所需的新知识、新技能,让学生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技能。如:在仓库平面布置规划中,教授仓库平面布置的知识与方法。
知识点切入环节中主要使用到的教学方法是集中指导法。教师对全班或全组的学生,对将在实训过程中出现的共性问题进行指导。教师需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一定的前瞻性,预期和解决实训中会发现的问题。同时在集中指导过程中,还要对以前的实训进行总结。
2.4 教师示范技能操作。示范操作是重要的直观教学形式,可以使学生获得感性知识,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把理论和实际操作联系起来。这是实训教学的重要步骤。教师的示范操作要做到步骤讲授清晰,动作准确。必要时可以让学生按要求重复操作一次。
2.5 学生分组及分配角色。根据学校现有的物流实训设备和仪器,组成实训小组,以4-8人为宜,并确定组长。组长负责小组的全局,及时与教师沟通、交流、汇报小组的学习情况。分组完成后,教师应以书面形式,下达任务,分配岗位。分配任务和岗位时,要做到分工到人、记录清楚,明确任务,便于进行任务完成情况点评岗位。在任务安排中要做到因人而异,由组长组织组员自行分配岗位,按岗位分配实训任务,并分配实训所需的工具、仪器、设备、元器件、材料等。下发小组工作表和个人工作表,便于实训完成后对小组和个人进行考核。必要时可对每位学生的操作练习进行时间上的要求。
2.6 情境模拟操作。学生在接到任务并分别进行操作练习后,即进入情景模拟操作阶段。这一阶段就是学生通过练习,理解知识,掌握技能的过程分配好了角色,各组进入实践操作环节,学生就位,进行实践操作。各组应演练多次。第一遍演练时,教师可以按步骤,一步一步完成的方式,控制学生操作节奏,找出失误操作,及时纠正。第一遍完成后,应再多演练几遍,巩固教学效果。
情境模拟操作环节中,物流实训教师主要使用的教学方法有个别指导法和巡视指导法。
个别指导法是在物流实训过程中,教师针对每位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技巧过程中出现的个别差异进行指导。教师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排除实训中出现的困难和障碍,保证学生正确地掌握要领,规范操作步骤。
巡视指导法是在物流实训过程中,有计划、有目的、有准备地对各实训小组及学生的实训作全面的检查和指导。在此过程中,教师主要是检查学生的操作步骤和对学生进行指导。在指导中既要注意共性问题,又要注意个别差异,共性问题采取集中指导,个性问题采取个别指导。
3 课后总结
物流实训课题结束后,教师指导应通过物流实训报告内容的填写,对各实训小组进行总结,肯定成绩,交流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提供反馈信息,综合提炼感性知识和经验,进一步加深认识理解。教师要认识到每个学生个体的独立性,课后总结要注意小组总结和个人总结相结合,分别形成小组评价表和个人评价表,便于形成学习信息的反馈和评价。
在进行信息反馈时要注意,提出批评前应有肯定,并让学生有机会答辩和说明。学生提出的问题和意见越具体越好、越明确越好,宜细不宜粗。提出意见的处理重点要集中在可以改进的方面。
4 课程考核
物流实训不同与传统教学模式,即有理论知识的讲授,又有实践操作环节,且各项目之间相互存在一定的独立性和完整性。因此,根据物流实训教学的特殊性,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考核:
4.1 根据各项目的完成情况,从小组和个人表现两个方面,分项目对学生进行考评,得出各项目的实训成绩,再按各项目占整个实训课程的比例计算出本学期的综合实训成绩。
4.2 期末应对各项目模块中涉及的理论知识,即知识点,进行笔试,得出本学期的理论成绩。
4.3 教师应根据学生平时表现给出平时成绩。
4.4 总评应采取满分制,理论评价和实践评价相结合,按理论知识、综合实训、平时成绩三部分,30%、40%、30%的比例得出总评成绩。
4.5 考核应采用“理论技能双控制”。即实训操作考核达不到60分(按比例为30分),期末理论考试卷面成绩达不到60分(按比例为18分)者,无论总评成绩是否达到60分,均视为该课程考核不及格。
以上仅为笔者在进行物流实训教学过程中总结的些许经验,物流实训的课程结构及其教学方法还可以在其他专业课程的实训教学中推广应用。总之,实训教学中,教师应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有效地利用实训教学方法,进一步提高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实训教学能够收到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姜向东.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与课程建设及考核评估实务手册[M] .石家庄:河北音像出版社.2004.
[2]陆丽霞.电工实训教学中教师的指导作用方法[J].职业.2006.
会计实训的意义和目的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儿科;临床路径;护士培训
临床路径(clinicalpathway,CP)是一个有关临床治疗的综合模式,是针对某一疾病建立一套标准化治疗模式与治疗程序,它以循证医学证据和指南为指导来促进治疗组织和疾病管理,可以提高医院的运行效率,改善医护质量,控制医疗费用。自2013年1月开始,我院儿科结合本科特点,将临床路径应用于儿科新护士临床护理培训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3年1月进入儿科的新护士13人作为实施临床路径培训对照组对象,均为女性,年龄19~23岁,大专11人,本科2人;2014年1月进入儿科的新护士11人作为实施路径培训干预组,均为女性,年龄19~25岁,大专10人,本科1人。两组新护士的性别、年龄、学历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由资深护士进行带教与指导。
1.2方法
成立培训小组,由护理部教学专干、病区护士长、病区总带教和培训组成员共6人组成。严格执行岗前培训及入科介绍,两组新护士在进岗前均由护理部统一进行岗前培训,为期两周。对照组的新护士由各班的老师进行带教,学习内容按照我院原新护士培训计划完成。干预组实施临床路径培训:(1)护理部教学专干和病区护士长组织培训小组成员,根据培训计划及新护士不同阶段的知识需求,结合儿科的专科特点,制定出每阶段应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2)新护士入科当天,发放路径表,新护士明确每周目标。根据路径表进行实施,病区总带教定期与老师及新护士沟通,了解培训情况,并定期召开培训小组及新护士会议,对于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与解决。每月底对新护士的业务培训进行考核。
1.3评价方法
(1)专业考核:专业素质考核包括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和临床综合能力。综合能力考核包括疾病观察能力、应急反应及处理能力、与患儿及家属的沟通交流能力、人文关怀能力、健康教育能力、独立工作能力、护理文件书写能力等。综合能力根据我院护理部制定的培训标准进行考核。理论、操作及综合考核每月1次,共3次,总分为百分制,取3次考核的平均值进行比较;(2)新护士对培训的满意度:培训结束后发放自行设计的满意度调查表,共含20项,分别就带教的师德师风、带教技能水平、带教知识水平、教学管理能力、带教信心共5个维度进行调查。调查表采用分为很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很不满意共5个等级。调查项目齐全、无空项的为有效调查表。两组新护士共发放调查表24份,回收24份。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数据包进行统计,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新护士专业素质比较
干预组新护士理论成绩、操作成绩、综合能力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新护士对培训的满意度比较
干预组的整体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3讨论
3.1临床路径培训详情
临床路径培训将培训期分为初期、中期、后期,各1个月的时间,每月按周进行目标培训。初期,新护士主要熟悉病区环境、设施设备、病房运作、工作流程、工作规范;掌握小儿生长发育特点,儿科护理专业技术;熟悉优质护理相关理论及整体护理的流程;掌握医嘱护嘱执行制度、查对制度等核心制度;掌握儿科常用药的作用及注意事项。中期,新护士主要掌握儿科门诊各项工作处理情况,儿科沟通技巧;掌握小儿常见疾病、传染病、急症的处理规范。后期,新护士熟悉危重患儿的抢救配合及监护要点,熟悉小儿急救器械的使用及注意事项;能够在老师的带领下能独立完成各班次工作,对于常见的病例能运用护理程序实施整体护理;参加科室举行的业务查房和护理部组织的业务学习;完成个案查房和业务小讲课各一次,提高业务能力及教学水平。各阶段病区带教小讲座1次,根据计划完成考核,加强本阶段的薄弱环节。
3.2临床路径培训规范了新护士培训管理体系
设立清晰的临床路径,将培训内容分阶段,可视化,明确化,既规范了带教老师的带教行为,又使新护士对培训内容、计划及目标更加明确,减少了新护士的盲目性和无所适从性。同时在临床路径表中,有计划地将儿科专科知识及护理技能以互动形式传授给新护士,提高了新护士参与培训的主动性。
3.3应用临床路径提升了临床培训效果
在临床路径表的指引下,带教老师教学目标更加明确,并及时发现新护士的不足之处,及时给予指导、纠正和重点强化。同时,激发老师自发地有针对性地再次学习,更好地掌握专科知识,也更好地发挥临床培训带教的教学信心。病区总带教通过检查能够发现培训中的不足之处,对存在问题及时向护理部教学专干和病区护士长反馈,组织培训小组成员进行原因分析、调整,加强带教,从而提升了培训效果。
3.4应用临床路径提升了新护士对培训的满意度
满意度已成为评价护理培训质量的有效手段及改进护理培训工作的标准。干预组的新护士对带教的师德师风、带教技能、知识水平及管理水平、带教信心的满意度比对照组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总之,临床路径能帮助规范和统一新护士培训,全面提高临床培训的质量,是一种适合培养优秀护理人才值得推广的培训方式。
参考文献
1李萍.浅谈临床护理路径在实训教学中的应用.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6(1):125~126.
会计实训的意义和目的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技能大赛? 会计实务? 意义? 目标? 方法
“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学校有技能大赛”,教育部在2008年的全国职业学校学生技能大赛上提出了这个口号。我校是一所五年制高职学校,有数控、机电、化工、信息技术、旅游、烹饪、会计等专业。为积极响应教育部的号召,我校的各专业均以技能大赛为抓手,重视各专业的技能训练,在全省乃至全国的技能大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
财经商贸类财会专业技能竞赛项目设会计电算化、会计手工账务处理和珠算三个竞赛项目其中会计实务(这里主要是指高职的学生组手工账务处理)难度大、题量多涉及的业务面广,对会计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要求高。我校自2008年参加财会专业技能大赛以来,会计训练团队不断探索、总结训练方法,取得了一定经验,和大家一起分享。
一、充分认知会计技能大赛的深远意义
(一)以赛促教
五年制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中指出“本专业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具有会计综合职业能力、职业生涯发展基础及终身学习能力,在企业、非营利组织单位会计及财务管理一线工作的发展型、复合型、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在传统的会计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都是以本为本,讲授的多为会计的理论知识点,造成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严重脱节。自从有了会计技能比赛后,我校自上而下重视会计教师的专业技能,在教学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将会计技能大赛的内容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并利用各种会计教学资源和平台对各年级的学生开设实践性的教学。基本实现会计专业的毕业学生零距离上岗。
(二)促进学校技能教练团队的建立
会计技能大赛的比赛项目多,事务性工作繁杂,教师单枪匹马搞技能大赛肯定是无法完成这项艰巨的工作。我校在长期的技能训练中,逐步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教练团队。其中每个项目均实行主教练负责制,小项由单独的教练进行指导,这样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专长,提高了技能训练的效率,也提升了会计团队的核心力。
(三)是展示职业院校师生技能水平的一个舞台
每年的技能比赛的赛场就是职业院校师生展示专业技能水平的一个舞台,在这个舞台上大家互相切磋技艺、互相交流经验,为师生的共同发展提供了一个平台。
二、制定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科学合理的技能训练计划是教练团队开展训练工作的前提。
(一)认真研读技能大赛方案,确定训练目标
江苏省财会技能大赛执行的专业技术标准为《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处理具体原则和方法遵照《企业会计准则》和现行税法(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文件为准)。
(二)考核的主要内容
高职组的手工账处理是模拟中型企业一个会计期间的会计业务。具体考核内容包括:填制凭证,凭证权重占52%左右,可见这部分考核内容的重要性。主要考核原始凭证的识别、填写字迹、盖章、大小写金额,并审核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填制和审核凭证时会计核算的起始环节,若这个环节错误,就会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正确的编制会计分录是手工账务处理取得高分的关键。就近几年省赛的赛题来看,高职组的题目难度逐年加大,难点主要集中在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性房地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等业务;登记账簿,账簿权重占15%左右。主要考核日记账、明细账和总账的登记。会计报表的编制,报表权重15%左右。试算平衡后,根据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的余额编制个别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其他,其他权重占18%左右。主要包括建账、会计交接、帐簿启用、错账更正、成本计算、编制科目汇总表、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和编制纳税申报表等。
(三)分析方案的变化
每年的大赛方案在相对稳定的基础上,都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尤其是手工账务处理。自营改增后,对经济业务的影响较大。另今年的省赛手工账账务处理使用网中网会计实务(手工)智能考评系统(云平台)作为考核工具,来完成填制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银行余额调节表、编制财务会计及纳税申报表等。这些都是在技能训练中要特别需要关注的。
(四)在熟知方案的基础上制定训练目标
总体目标。根据参赛规则,参赛选手应熟悉会计基本理论知识及会计实务处理技能,熟练掌握模拟中型企业的手工账处理的核算程序。争取在市赛中保证所有参赛选手全部出线,并且在省赛中取得满意的成绩。
阶段目标。第一阶段:一年级学生熟练掌握《基础会计》的主要内容。第二阶段:二年级学生熟练掌握《财务会计》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和《成本会计》成本费用归集和分配。并选拔一批优秀的学生在单项业务及综合业务的手工账务处理方面进行强化训练,为参加技能大赛提供人员的保障。
三、采用科学的训练方法
科学的技能训练方法能使技能训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遵循教育规律,单项训练和综合训练相结合
单项训练,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做到:清晰讲解操作要领并做好示范。学生应正确地模仿并反复练习。具体包括:阿拉伯数字、大小写金额以及各种银行票据的正确规范地填写。在单项分步训练后,就要让学生进行连续操作。
综合训练,在这一过程中,操作更为复杂,综合性强。训练的主要内容包括: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其中重点是填制记账凭证,难点是编制会计报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把握重点,注重理论知识点的讲解和实务操作相结合,特别是对于经济业务的难点和经济业务的变化都要反复练、练反复。
会计实训的意义和目的总结范文第4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08年10月开始,中心每年选择1~2个项目,集中1~3 d对所有急救医生进行强化性、规范性培训,部分项目驾驶员、担架员共同参加,如心肺复苏、脊柱伤固定搬运等[1]。选择的项目有心肺复苏、气管插管、止血包扎、外伤异物固定、骨折固定、脊柱伤固定和颈托使用、除颤监护仪操作、有创无创呼吸机使用、静脉微量注射泵、静脉留置针使用等。
1.2 方法
每个项目事前均根据操作或使用规范并结合院前急救实际情况,制定出详细培训计划、操作流程、步骤和评分标准,培训教师首先要熟悉并熟练掌握培训细节和关键评分点,全程陪训、认真指导,力求使每个受训者熟练掌握技能操作规范或器械使用要点,培训结束由考评小组严格考评打分,不合格者继续训练直至考评及格[2]。考评小组由3~4人组成,合格的标准是熟练掌握和应用训练项目,包括每个项目操作细节、关键点、流程和步骤。
1.3 资料收集
取2008年1月至12月培训前和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平均数培训后数据进行对比分析,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项目包括心肺复苏总人数和成功率、现场救治率(包含现场和转运途中)、气管插管率、颈托使用率、静脉留置针使用率、呼吸机使用率进行观察[3]。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输入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培训前、培训后两组数据比较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培训前后心复苏成功率、气管插管率变化
培训后心复苏成功率、气管插管率均有增加,分别为43例和780例,培训前分别为11例和245例。两组统计学检验心复苏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两组气管插管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 培训前后颈托使用率、呼吸机使用率、留置针使用率比较
两组的颈托使用率、呼吸机使用率、留置针使用率数据,培训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通过2008年至2010年3年急救技能强化、规范性培训项目分析数据,可以清楚看出急救人员在培训前、后对院前急救技能掌握的熟练程度和执行急救诊治流程规范的变化,对患者在现场和转运途中的院前救治率和救治质量也同步提高[5],减少了院前诊治的随意性、不规范性和易引起医疗纠纷的所谓“不作为或乱作为”状况。虽然培训前、后,在心肺复苏人数、复苏成功人数、成功率方面无统计学意义,但在算数数据和百分比(2.22% vs. 3.43%)方面显示较明显差距。产生的原因可能为总的复苏病例数不够大和现场复苏的人数增加导致计算公式中分母增加所致。而在气管插管率、颈托使用率、呼吸机使用率、留置针使用率数方面均有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笔者的体会,一是强化培训项目必须结合急救人员存在的共性弱项和常用急救技能来制定,必须结合患者需要和常见疾病谱制定[6];二是每年制定1~3个项目进行培训,避免项目过多走过场;三是对每次选定的培训项目在培训前一定要制定详细方案,包括训练和评分细则等,尤其在项目的难点、关键点和易被忽视方面,要在事前对承担培训老师进行重点训练,使之能够胜任和进入角色;四是对每位受训者培训前进行评估和培训后均进行评分,使培训更具针对性和可比性;五是培训后创造各种机会进行针对性演练或竞赛[7],给予优胜者一定的物资和精神鼓励。相关科室对当年的培训项目做重点关注和必要考核。
急救技能强化培训的另外一个重要意义是促使院前急救人员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严格按照急救诊治规范和操作规范、流程救治患者。
参考文献
[1] 沈洪.纵观2000—2010年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的更新[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0,19(11):1127-1129.
[2] 张晓凡,王林,汪淑平.模拟院外急救场景进行技能培训的探讨[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09,4(1):43-44.
[3] 林长春,张振新.院前心肺复苏统计病历的选择和复苏效果评判标准探讨[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0,19(2):213-214.
[4] 张晓凡,林长春,张振新,等.模拟急救场景对心搏骤停院前复苏及其效果的影响[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0,19(12):1331-1332.
[5] 张涛,陈昌贵,施小燕,等. 对全科医师进行急救技能培训的效果分析[J]. 中国全科医学杂志,2006,9(3):188-189.
[6] 罗晓红,朱敏,张勤.以需求为导向的临床技能培训及评估实践研究[J].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0,9(267):590-591.
会计实训的意义和目的总结范文第5篇
一、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
(一)总体思路
以党的十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精神,围绕省、市、区实施的重大战略部署及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和中心任务,以农村一二三产业从业人员,特别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培训对象,按照“政府推动、部门实施、机构培训、农民受益”的总体要求,组织开展培训,强化监督管理,提高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着力提升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生产经营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为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推进农业现代化和美好乡村建设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二)目标任务
2014年,全区计划农业专业技术培训3230人,重点培训种养大户、农机大户、农民合作社成员等。
二、实施内容
主要面向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包括种养大户、农机大户、农民合作社成员(不含合作社管理人员)和村级农技员等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其中突出培训种养大户和农机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训内容以农业科技知识、农业实用技术等为重点,同时辅助开展以农业农村政策法规、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经营管理、科普知识等为主要内容引导性培训。
培训时间累计不少于3天。补助标准为人均440元,其中:省级财政补助人均340元,区配套每人100元。
三、实施步骤
(一)准备与部署(2014年1-2月)
1.摸清培训需求。通过认真调研、广泛征求意见,摸清培训需求。在此基础上,申报年度培训需求计划。
2.组织申报项目。根据省下达培训任务,组织开展项目申报工作。
3.认定培训机构。区农委和财政局根据培训需要,严格按照培训机构认定条件,公开招标、择优认定培训机构,经公示后与培训机构签订培训合同,明确责任、权利和义务。
4.制定实施方案。区农业部门会同财政部门研究制定年度实施方案,全面部署培训工作。
(二)实施与验收(2014年3-10月)
1.制定培训计划。培训机构根据培训合同和分类培训内容,结合我区主导产业发展和农民培训需求,制定培训实施方案,经区农委批复后实施,在此基础上制定每期培训班教学计划,针对性地安排培训内容。
2.确定培训对象。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培训政策和进行招生,充分发挥乡镇和村“两委”的力量组织生源,引导和鼓励农民参训。
3.落实培训教师和教材。择优选聘培训教师,确保培训师资质量。根据培训需要,科学选用培训教材,确保受训农民人手一册省级以上统编教材和地方编印教材(讲义、明白纸)。
4.集中授课与实训实践。因地因时制宜,分类办班,组织教师进行集中授课。在开展理论培训的同时,安排学员到实训实践基地,进行实践操作,给予现场指导。
5.督查与验收。开展项目检查,加强培训全过程监管,及时研究解决培训中存在困难和问题。培训机构在完成培训班次培训任务后,适时向区农委提出验收申请,区农委会同财政局组织进行验收,对验收中发现的问题立即整改,整改后再验收。验收结束后,对验收合格及时拨付培训补助资金。
健全培训档案,每期培训班要建立培训台账(台账后附学员身份证复印件)、学员签到簿、培训过程影像资料等。学员签到簿、项目验收表和档案目录等继续按照省农委《关于印发新型农民培训民生工程培训台账、验收表格和档案目录的通知》执行。
(三)总结与评价(2014年11-12月)
区农委在项目验收基础上,认真做好总结工作,并对年度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自查自评,接受省农委年度评价。
四、有关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要把培训作为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和美好乡村建设重要举措,实行目标管理,建立职责明确、分级负责管理机制,逐级落实责任。完善议事协调制度,定期研究、统筹谋划培训工作,加强统筹协调,建立多部门协作、多方面参与、上下联动培训工作机制。严格落实目标责任合同、管培分离等各项管理制度,推动培训规范化、制度化实施。
(二)注重能力建设。严格培训机构认定和管理,确保培训机构具备与培训内容相适应的培训条件。健全区级新型农民培训讲师团,增强师资力量。实行省级以上统编教材和地方编印教材(讲义、明白纸)相结合,提高教材质量。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培训机构要与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和农业科技示范园等,协作共建培训实训基地,适应农民学习技术技能需要。
(三)创新培训工作。一是围绕需求培训。紧密围绕粮油棉高产创建、粮食生产三大行动、农民合作社发展、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和美好乡村建设等重点工作,结合地方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发展,组织开展培训。二是创新培训方法。实行培训与农时农事相结合、培训与指导服务结合,理论培训与实训实践相结合,增强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强化跟踪服务。采取培训教师入户指导、建立电话咨询、手机短信和QQ群服务平台、在媒体开设专栏等形式,开展培训后跟踪服务,提高培训效果。
(四)强化项目监管。坚持实行第一堂课制度,上好每期培训班第一堂课,宣讲新型农民培训政策,督查培训机构组织开展培训工作情况,了解学员到课情况和参训要求等。建立满意度调查制度,每期培训班结业时,现场调查每位参训农民对培训的满意度。定期或不定期深入培训机构开展检查督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落实。严格项目验收程序,确保项目实施到位。完善项目绩效评价办法,创新评价机制,实行日常评价和阶段性评价相结合,根据省统一安排,全市重点组织开展中期和年终两次评价活动。改进培训效果回访制度,原则上采取随机走访方式回访学员,市级在中期和年终评价时采取按适当比例电话抽查的方式了解学员参训情况及效果。
上一篇:会计实训自我总结{5篇}
下一篇:会计实训手工帐总结{优选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