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AA范文大全网!

会计学年总结范文精选{推荐5篇}

文化的魅力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本文共计14066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57分钟。

会计学年总结范文第1篇

一、政治思想表现

我一贯拥护中国共产_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贯彻党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始终坚信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建设好中国;只有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坚持改革开放,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国才有前途。我还利用各种场合教育学生,以“人人爱美,追求完善,追求完美”、“共产主义就是最完善、最完美的社会制度”等浅显道理,说服教育学生。

我长期坚持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学习《教育法》、《教师法》,按照《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奉公守法,遵守社会公德。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为人师表。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树立正确的人才观,重视对每个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良好个性的培养,不用学习成绩作为唯一标准来衡量学生,与每一个学生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相互尊重的关系,关心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努力发现和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在优秀品质,坚持做到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正确处理教师与学生家长的关系,在与家长联系上相互探究如何使学生发展的方法、措施。

我还积极参加各类政治业务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水平和业务水平。尊敬师长,团结同志,服从学校的工作安排,配合领导和老师们做好校内外的各项工作。

二、教学工作

我教学工作态度端正,不拈轻怕重,积极主动地承担教学任务,遵守教学纪律,按照教学规律认真备课,认真授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和考核,让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成,教学效果好,深得领导、同事、学生、家长的好评。

第一,仔细研究教学大纲,针对教学对象制定教学计划。教学计划是所教学科的总体设计,是搞好教学工作的前提。几年来,我所教授的对象有普通中专班,有成人短训班。针对其特点,前者注重实践性教学,后者注重理论教学。

第二,认真备课。根据教学计划认真研究教材体系,与相关学科的联系,结合现行财经制度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备好课。

第三,认真授课。我不论在那个班授课,课前都要熟悉授课内容,构思如何讲好这堂课。授课时,运用启发式教学、直观式教学、对比式教学等方法。对一些实际工作中运用较广,又不便理解和记忆的内容,我将其编成口诀,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使学生很快很好的掌握。

第四,认真辅导、批改作业。我坚持按学校的要求到班辅导,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都耐心细致的解答。同时,坚持对学生的每次作业都全收全查,并大部分批改。

第五,教书育人相结合。教书育人是辩证的统一,教书的目的是育人,如果想从各方面培育合格的经济建设人才,就必须先了解人。我每到一个班任课前,都从各方面了解该班的情况,特别是后进生更是详细了解,着重是他们的特长和爱好,并经常给与鼓励。

七年来,先后担任××××*等课程的教学工作。工作量统计为:1997年上期464学时、1997年下期488学时,1998年上期533学时、1998年下期462学时,1999年上期541学时、1999年下期292学时,2000年上期340学时、2000年下期272学时,2001年上期444学时、2001年下期396学时,2002年上期368学时、2002年下期216学时,2003年上期405学时、2003年下期(截止10月)242学时。七年共计5463学时,平均每年780学时。同时,还在××××等单位指导学生毕业论文50余人次,并多次担任学生毕业论文答辩老师。

三、班主任工作

在班主任工作实践中,我觉得要搞好班级工作,应该坚持“一个标准”,调动“两个积极性”,依靠“三个方面”的力量,发挥“四套班子”的作用。使学生既受到严格的行为规范的约束,又能在宽松自如的氛围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

坚持“一个标准”,即是说在处理班级事务时,尤其是奖惩方面,对优生和后进生使用一个标准。通常优生易受到偏爱,而后进生常使老师产生偏见,所以班主任在奖惩时,一定要公允,要一碗水端平,如处理偏颇,则会助长好学生的坏习惯,压抑后进生的上进心。这些年来,我坚持了一个标准,对好学生和后进生的错误和缺点一视同仁,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任,班风良好。

调动“两个积极性”。一是要尊重每个学生,在课余时间里要尽量多深入到学生中去,与他们一起交谈、游戏、活动,使他们与你无拘无束地相处,他们必然会对你敬而近之,由此而产生一种“爱屋及乌”的效应。二是发动大家参加班级管理的各项活动,让学生人人都有自己的发言权,都有展现自己才能的机会。学生愿意干的事,干起来热情高,干劲大,成效也好。凡大型活动必须做到各司其职,人人有份,绝无局外之人。

依靠“三个方面”的力量,即是要充分依靠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方面力量参与班级管理,以提高班级管理工作的成效。学校的职能是毋庸置疑的,家庭的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学生除了寒暑假,平时的生活基本在学校。经常与家长联系,尤其是借助于电话这一快捷的通讯工具,可以及时交换学生的有关信息,让学生家长积极参与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支持班级工作,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的教育手段。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我还经常结合时事政治,强化思想教育和班级管理工作。如抗洪救灾、见义勇为、乐于助人、勤奋学习等感人的事例给学生树立榜样。心理学专家朱智贤说过:“学生在学习上出现的问题常与行为品德有关”。不从根本上去抓品德教育,就不能促使他们健康成长。我经常采取多种形式的班会,针对性的主题班会,师生间的思想交流,制度化的班级周评小结等,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

发挥“四套班子”的作用,即指班团支部、班委、小组长、寝室室长的作用。这四套班子是班级的中坚力量,他们的模范作用如何,他们对班级管理的成效如何至关重要。在选举这些干部时,我坚持做到:人人参与竞选,力求把大家信赖的好同学推选出来,使他们一开始就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每次主题班会,每次大型活动都要求班委全部亮相并轮流登台,使每个人都能策划活动、主持活动、锻炼和培养学生的才干,把班级各项活动开展得形式多样。对四套班子既严格要求大胆压担子,也处处从各方面关心支持他们,尤其在工作细节上给予具体的帮助和指导。学校的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作为一名班主任,不能只把精力放在学习上,必须各方面一起抓,它们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利用班会和其他活动,尽可能渗入娱乐性的文体内容,以达到活跃身心、调剂生活、融洽关系的目的;在班级管理和有关活动中发动有一技之长的同学多参与,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以带动其他同学积极投入;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项竞赛活动,通过参赛,增强大家的集体观念和竞争意识。

××××年下期至××××年上期,我担任学校××*班班主任。三年时间经过无数次的探索、尝试、总结、创新,该班在各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四、教研科研工作

在完成教学工作、班主任工作的同时,利用业余时间钻研业务,探讨会计教学改革,参加财会教研会,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撰写《××××*》发表于《××××》2003年第8期;撰写《××××××》发表于《××××》2003年第2期。

参加全国注册会计师考试,已取得全科合格证,为中国注册会计师非执业会员。参加全国会计职称考试,已取得会计师资格。

会计学年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会计学专业;毕业论文;教学模式

毕业论文的撰写是本科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锻炼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有效手段,是对学生掌握和运用所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及从事科学研究能力的综合考核。搞好学生的毕业论文工作,对全面衡量和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传统的毕业论文教学模式运行状况不容乐观,许多见怪不怪的行为时有发生。为了使毕业论文回归它的初衷,改革和创新传统的毕业论文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一、传统毕业论文教学模式存在的缺陷

(一)写作周期太短,难于达到预期效果

很多高校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都习惯于将毕业论文作为一个独立的教学环节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写作周期约三个月。然而,会计学专业毕业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仅仅靠论文指导教师通过短时间的突击指导是很难见效的。一个完整的毕业论文实践通常包括以下几个环节:确定毕业论文题目,查找文献资料,写开题报告,制定调查方案,进行调查和资料整理,撰写毕业论文,答辩等。如此多的实践教学环节,要在三个月左右的时间内完成,其难度是不言而喻的,更何况每一个环节都有一个理解、熟悉和消化的过程。特别在此之前缺乏前期性的训练,部分学生就更加感到困惑了。比如,许多学生面对众多的参考选题茫然不知所措,处于“什么题目都可以选,什么题目又都不能选”的矛盾之中;又比如,如何收集资料,收集哪些资料,如何进行实地调查,调查什么,一筹莫展。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学士学位,迫不得已,部分学生只好赶鸭子上架,走向另一个极端,其结果是不言而喻的,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文抄公”、“掺水”现象不时而生。

(二)就业压力过大,论文写作应付了事

由于目前大多数院校实行的是学年学分制,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毕业论文大都安排在第八学期,且这一学期又是毕业生求职的时期,所以二者的重合给毕业论文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一方面,学生为了在限定的时间内找到好的工作岗位自然会把毕业论文放到从属地位;另一方面,即使找到了工作,用人单位要求学生提前上班,致使这些学生无暇顾及毕业论文,所以无论是找到工作与否都不同程度地影响毕业论文的撰写。

(三)写作基础薄弱,撰写论文力不从心

本科毕业论文的写作要求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的知识和理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论是问题的发现和提出,还是问题的分析和解决都需要扎实的知识和理论的支撑。没有宽厚的知识和理论背景,就很难有什么新发现。目前学生缺乏写作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训练。很多学校没有开设专门的毕业论文指导课,在校时各门专业课的考试又大多以试题考试为主,学生在校期间几乎没有受到专业论文的写作训练。即使在毕业论文写作前,学校安排了几次专题讲座,但不少学生实际动笔时仍感觉到困难重重,不知如何展开研究工作。教师在指导毕业论文教学中,发现有相当多的学生非常缺乏论文写作能力,在论文写作时对于自己所论的问题、论点、例证和论证步骤不清晰,想到什么就写什么,事无巨细的将一堆材料没有逻辑联系地堆砌在一起。

二、毕业论文教学模式的重构与创新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如何妥善解决其中的矛盾,本文探讨了“3.8.2.1”毕业论文教学新模式,具体思路就是构建一套有理论支撑,有实践基础,具有渐进性、阶段性训练特点的毕业论文教学模式。具体模式见图1:

模式中的“3”是指开设《大学语文》、《写作基础知识》和《经济文献检索》三门课程,开设这三门课的目的旨在为撰写毕业论文奠定写作基础。其中《大学语文》安排在第一学期,《论文写作基础》安排在第二学期,《经济文献检索》安排在第三学期。这种安排既保证了课程先行后续的合理性,同时又保证时间上的衔接性,而且也体现了大学与中学知识的延续性。

模式中的“8”是指围绕教育部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会计学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中规定的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审计学、财务管理、会计电算化(或会计信息系统)等八门主干专业课程进行课程论文训练,通过课程论文写作达到毕业论文前期性专业写作训练的目的。课程论文的写作形式可多种多样,如读书体会、学习心得、文献综述、调查研究、案例分析、小论文等形式均可。具体要求可视课程的内容和难易程度确定。比如刚学习《基础会计》时,考虑是专业入门课程,要求学生写学习心得或读书体会即可;《财务管理》可考虑案例分析,等等。专业主干课程论文时间安排与课程安排同步。通过这一系列的写作,既可初步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为毕业论文写作打下专业基础。

模式中的“2”是指开设论文专题讲座和进行一次学年论文写作训练,时间可安排在第七学期前半学期完成。首先,安排论文指导经验比较丰富的教师讲授2至3次论文专题讲座,主要是结合专业特点,进行论文研究方法和论文规范性的培训,使得学生能够把握论文的基本研究方法、研究思路,以及查询资料的方法、论文写作的规范性、摘要的写作等。随后安排5~6周时间进行学年论文写作,为毕业论文奠定基础。在写作学年论文时,可以由老师根据自己的科研和教学问题,事先拟定选题,让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题目,并通过师生交换意见,实现双向选择。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可以寻求学生感兴趣的科研切入点和师生之间协调的结合点。学年论文的写作目的旨在为毕业论文搭建一个良好的平台,此阶段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是为后期撰写毕业论文选好题。论文选题无论来自教学或科研,都应有一定的先进性和可行性,难度太大和太小的题目都不宜作为学年论文的选题。难度太大,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不成任务;难度太小,学生得不到应有的锻炼,达不到学年论文的质量要求。题目的难度应以学生经过努力能够完成为基础。其次是深入实习单位,搞好调查研究工作,学会如何搜集材料,如何整理材料等,此阶段要达到毕业论文写作前期模拟训练的目的。

模式中的“1”是指在最后一学期,学生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完成毕业论文撰写全过程。在操作上笔者建议尽可能围绕学年论文确定的题目作进一步的调查研究,使研究不断深化升华,使内容不断充实。理想状态应是学年论文的扬弃而不是抛弃,这样做的目的是减轻最后一学期毕业论文的压力,使研究具有延续性,将毕业论文与学年论文连为一体,同时也有利于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也能较好地解决就业求职与毕业论文撰写的矛盾。

按照上述模式组织毕业论文教学,至少有如下几方面的好处。其一,能较好地解决目前毕业论文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有利于调动学生撰写论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较好地解决求职与论文撰写的矛盾。其二,循序渐进,分阶段训练,有利于夯实写作基础,提高学生论文写作能力,达到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目的。其三,这种新模式能克服原来的毕业论文环节孤立、封闭、滞后及时间不足的弱点,将平时的专业课程论文训练、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有机地结合起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须注意的问题

首先,本科会计学专业毕业论文的改革与创新是一项涉及专业建设、教学改革和教学管理的交叉性课题之一,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与学校日常的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实践教学以及教育理念、培养目标等密不可分。只有在不断转变教学理念的过程中形成共识,明确思路才能提出创新的教学方案。其次,毕业论文教学模式改革方案的有效实施离不开指导老师、学生和教学职能部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只有三者形成共识,密切配合,实施方案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再次,毕业论文教学模式改革是动态的,是一个由不太完善到逐步完善的过程,这其中需要我们不断总结经验,不断补充和完善,特别是规范各阶段具体操作规程,并制定相应的保障机制,做到有章可循,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否则难于达到预期目的。

【参考文献】

[1]赵华,蔡晓波.关于提高财经类本科教育毕业论文质量的对策研究[J].交通高教研究,2001,(1):54-57.

[2]徐群.法学本科学生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2):23-26.

会计学年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会计学专业;毕业论文;教学模式

毕业论文的撰写是本科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锻炼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有效手段,是对学生掌握和运用所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及从事科学研究能力的综合考核。搞好学生的毕业论文工作,对全面衡量和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传统的毕业论文教学模式运行状况不容乐观,许多见怪不怪的行为时有发生。为了使毕业论文回归它的初衷,改革和创新传统的毕业论文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一、传统毕业论文教学模式存在的缺陷

(一)写作周期太短,难于达到预期效果

很多高校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都习惯于将毕业论文作为一个独立的教学环节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写作周期约三个月。然而,会计学专业毕业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仅仅靠论文指导教师通过短时间的突击指导是很难见效的。一个完整的毕业论文实践通常包括以下几个环节:确定毕业论文题目,查找文献资料,写开题报告,制定调查方案,进行调查和资料整理,撰写毕业论文,答辩等。如此多的实践教学环节,要在三个月左右的时间内完成,其难度是不言而喻的,更何况每一个环节都有一个理解、熟悉和消化的过程。特别在此之前缺乏前期性的训练,部分学生就更加感到困惑了。比如,许多学生面对众多的参考选题茫然不知所措,处于“什么题目都可以选,什么题目又都不能选”的矛盾之中;又比如,如何收集资料,收集哪些资料,如何进行实地调查,调查什么,一筹莫展。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学士学位,迫不得已,部分学生只好赶鸭子上架,走向另一个极端,其结果是不言而喻的,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文抄公”、“掺水”现象不时而生。

(二)就业压力过大,论文写作应付了事

由于目前大多数院校实行的是学年学分制,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毕业论文大都安排在第八学期,且这一学期又是毕业生求职的时期,所以二者的重合给毕业论文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一方面,学生为了在限定的时间内找到好的工作岗位自然会把毕业论文放到从属地位;另一方面,即使找到了工作,用人单位要求学生提前上班,致使这些学生无暇顾及毕业论文,所以无论是找到工作与否都不同程度地影响毕业论文的撰写。

(三)写作基础薄弱,撰写论文力不从心

本科毕业论文的写作要求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的知识和理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论是问题的发现和提出,还是问题的分析和解决都需要扎实的知识和理论的支撑。没有宽厚的知识和理论背景,就很难有什么新发现。目前学生缺乏写作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训练。很多学校没有开设专门的毕业论文指导课,在校时各门专业课的考试又大多以试题考试为主,学生在校期间几乎没有受到专业论文的写作训练。即使在毕业论文写作前,学校安排了几次专题讲座,但不少学生实际动笔时仍感觉到困难重重,不知如何展开研究工作。教师在指导毕业论文教学中,发现有相当多的学生非常缺乏论文写作能力,在论文写作时对于自己所论的问题、论点、例证和论证步骤不清晰,想到什么就写什么,事无巨细的将一堆材料没有逻辑联系地堆砌在一起。

二、毕业论文教学模式的重构与创新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如何妥善解决其中的矛盾,本文探讨了“3.8.2.1”毕业论文教学新模式,具体思路就是构建一套有理论支撑,有实践基础,具有渐进性、阶段性训练特点的毕业论文教学模式。具体模式见图1:

模式中的“3”是指开设《大学语文》、《写作基础知识》和《经济文献检索》三门课程,开设这三门课的目的旨在为撰写毕业论文奠定写作基础。其中《大学语文》安排在第一学期,《论文写作基础》安排在第二学期,《经济文献检索》安排在第三学期。这种安排既保证了课程先行后续的合理性,同时又保证时间上的衔接性,而且也体现了大学与中学知识的延续性。

模式中的“8”是指围绕教育部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会计学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中规定的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审计学、财务管理、会计电算化(或会计信息系统)等八门主干专业课程进行课程论文训练,通过课程论文写作达到毕业论文前期性专业写作训练的目的。课程论文的写作形式可多种多样,如读书体会、学习心得、文献综述、调查研究、案例分析、小论文等形式均可。具体要求可视课程的内容和难易程度确定。比如刚学习《基础会计》时,考虑是专业入门课程,要求学生写学习心得或读书体会即可;《财务管理》可考虑案例分析,等等。专业主干课程论文时间安排与课程安排同步。通过这一系列的写作,既可初步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为毕业论文写作打下专业基础。

模式中的“2”是指开设论文专题讲座和进行一次学年论文写作训练,时间可安排在第七学期前半学期完成。首先,安排论文指导经验比较丰富的教师讲授2至3次论文专题讲座,主要是结合专业特点,进行论文研究方法和论文规范性的培训,使得学生能够把握论文的基本研究方法、研究思路,以及查询资料的方法、论文写作的规范性、摘要的写作等。随后安排5~6周时间进行学年论文写作,为毕业论文奠定基础。在写作学年论文时,可以由老师根据自己的科研和教学问题,事先拟定选题,让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题目,并通过师生交换意见,实现双向选择。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可以寻求学生感兴趣的科研切入点和师生之间协调的结合点。学年论文的写作目的旨在为毕业论文搭建一个良好的平台,此阶段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是为后期撰写毕业论文选好题。论文选题无论来自教学或科研,都应有一定的先进性和可行性,难度太大和太小的题目都不宜作为学年论文的选题。难度太大,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不成任务;难度太小,学生得不到应有的锻炼,达不到学年论文的质量要求。题目的难度应以学生经过努力能够完成为基础。其次是深入实习单位,搞好调查研究工作,学会如何搜集材料,如何整理材料等,此阶段要达到毕业论文写作前期模拟训练的目的。

模式中的“1”是指在最后一学期,学生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完成毕业论文撰写全过程。在操作上笔者建议尽可能围绕学年论文确定的题目作进一步的调查研究,使研究不断深化升华,使内容不断充实。理想状态应是学年论文的扬弃而不是抛弃,这样做的目的是减轻最后一学期毕业论文的压力,使研究具有延续性,将毕业论文与学年论文连为一体,同时也有利于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也能较好地解决就业求职与毕业论文撰写的矛盾。

按照上述模式组织毕业论文教学,至少有如下几方面的好处。其一,能较好地解决目前毕业论文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有利于调动学生撰写论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较好地解决求职与论文撰写的矛盾。其二,循序渐进,分阶段训练,有利于夯实写作基础,提高学生论文写作能力,达到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目的。其三,这种新模式能克服原来的毕业论文环节孤立、封闭、滞后及时间不足的弱点,将平时的专业课程论文训练、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有机地结合起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须注意的问题

首先,本科会计学专业毕业论文的改革与创新是一项涉及专业建设、教学改革和教学管理的交叉性课题之一,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与学校日常的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实践教学以及教育理念、培养目标等密不可分。只有在不断转变教学理念的过程中形成共识,明确思路才能提出创新的教学方案。其次,毕业论文教学模式改革方案的有效实施离不开指导老师、学生和教学职能部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只有三者形成共识,密切配合,实施方案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再次,毕业论文教学模式改革是动态的,是一个由不太完善到逐步完善的过程,这其中需要我们不断总结经验,不断补充和完善,特别是规范各阶段具体操作规程,并制定相应的保障机制,做到有章可循,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否则难于达到预期目的。

【参考文献】

[1]赵华,蔡晓波.关于提高财经类本科教育毕业论文质量的对策研究[J].交通高教研究,2001,(1):54-57.

[2]徐群.法学本科学生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2):23-26.

会计学年总结范文第4篇

东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本科毕业论文写作指导和答辩实践经过几年的摸索和探讨,到目前为止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体系。具体做法总结如下:

1.周密的论文指导程序与时间安排。论文指导和答辩全部工作包括准备与动员、论文撰写与指导和论文验收与答辩等三个阶段。准备与动员阶段主要任务就是公布毕业论文选题、主管教学的副院长为学生进行论文写作动员、学生选题、会计学院确定指导教师、分管教学的副院长为教师进行如何指导论文的动员。论文撰写与指导阶段具体又可细分为五个阶段,这五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

(1)选题指导与写作计划指导;(2)大纲指导;(3)初稿指导;(4)二稿指导;(5)论文定稿。论文验收与答辩阶段属于最后一个阶段,其主要任务就是:验收论文和组织答辩。

2.充分的论文指导支持与辅助工具。可以为学生和教师提供许多论文写作和指导支持性和辅助性的工具。比如每一届本科毕业生在准备与动员阶段都可以获得一份《毕业论文写作指导及答辩工作指南》,同时可以获得一份《毕业论文选题》。

3.严格的论文写作、指导和答辩质量控制措施。为了确保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就需要对学生和指导教师的工作进行监督与控制。为此,会计学院针对论文写作、指导和答辩等各项环节采取了一些控制的措施。其中,最主要的控制措施,就是设计并运用《工作底稿》。《工作底稿》是监督与控制学生和教师在论文写作和指导工作的一种工具,也是学生和教师就论文写作和指导相关问题进行沟通与交流的一种媒介。其次,会计学院专门成立论文验收小组,根据已经设计好的相应表格及其项目要求,对学生的论文定稿进行匿名审核,只有论文质量符合验收标准的,方有资格参加论文答辩。再者,规定指导教师回避制度,即不审核自身指导学生的毕业论文,也不参加自身指导学生的论文答辩。最后,成立答辩小组,指定资深教授担当答辩主席,并规定答辩结果和答辩成绩由答辩委员会通过无记名表决方式产生。答辩成绩的判定是依据一套完善的评价方法进行,这一套评价方法主要是从观点、内容、格式、结构、答辩等五个方面情况进行评价。我认为要提高会计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的质量,除了指导教师的努力以外,会计学院还必须从整体上统筹安排。为此,我对本科毕业论文指导工作提出以下若干建议:

1.论文选题不必限制得过于狭小。目前许多院校本科毕业论文选题虽然是征求专家意见确定的,但是存在两个问题:一是一经选定一般保留较长时间,较少变动,这样有些题目就失去了继续研究的意义,难以反映时代环境的变化;二是许多题目规定得过于严格,这样可能约束指导教师的发挥余地,同时限制学生的创造性。我认为,对于一些已经陈旧或者落后的选题要进行定期淘汰,同时要补充一些反映理论前沿与实务热点的选题。另外,论文选题可以定得相对宽泛一点,比如财务管理专业就可以定一些诸如“企业经营业绩评价”、“公司价值评估”这样的题目,这样做的好处有许多,一是可以减少变动的次数,同时有可以反映时代的特色,二是可以发挥指导教师和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最终要写的角度。

会计学年总结范文第5篇

1.学术水平、教学水平与教风

《税法》课程组共有主讲教师5人,学科专业涉及广泛,包括会计学、财政学和经济法等,体现了合理的知识结构。课程组现有教授1人、副教授6人、讲师2人,高级职称人员达到78%,5名主讲教师均已取得硕士以上学位。课程组教师年龄结构为:36岁至49岁5人,35岁以下4人。

课程组教师教学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良好。课程组的彭启发和陈立两位教师多次参加学校组织的教学观摩比赛,并曾获得一等奖,深受学生的好评。课程组成员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在国内外公开刊物上发表了大量学术论文,主持和参加了多项省部级课题的研究。课程组教师师德良好,热爱教育事业,注重教书育人,多名教师担任了财务管理专业的班级导师和班主任,加强与学生的联系交流。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税法课程组已形成一支师资配置优良、队伍结构合理、勤于钻研、勇于进取、极富团结协作精神和开拓创新能力的专业教师队伍。

2.中青年教师培养

《税法》课程组十分重视对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建立了一套较为行之有效的中青年教师培养制度,包括导师制度、听课和试讲制度、送培制度和交流制度等,并针对每位主讲教师制定了较为科学合理的培养计划。送培硕士1人,已于年取得硕士学位。课程组负责人彭启发老师作为重庆工学院会计专业骨干教师,于年7月赴澳大利亚南昆士兰大学进行了交流学习。陈立老师作为日元贷款重庆高等教育项目人才培养计划选派人员,于年赴日本中央大学进行了研修。对外交流学习开拓了课程组教师的视野,对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和业务能力、把握学科发展动向、加强与外界的沟通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教研活动、教改成果和教学成果

课程组每学期制定教研活动计划,定期开展教研活动,采取一系列教改措施,以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推动教学改革。课程组期初对授课教师的教学资料进行检查;中期开展教学检查工作,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调整;期末进行试卷检查和教学总结。课程组年度教学改革的重点是建立税法实验教学环节。课程组教师投入大量精力参与税法实验课程的建设,开设了8个学时的实验课程,编写了实验大纲、实验报告和实验指导书。此外,课程组教师还踊跃参加学院和学校组织的教学研讨会,积极提交教研论文。

二.课程内容

1.理论课程内容设计

课程组根据人才培养计划制定和修订教学大纲,确定了符合学科要求的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并针对我国税收法规频繁出台和修订的情况,不断更新和补充教学内容,及时把学科最新发展成果和教改教研成果引入教学。

2.实验课程内容设计

原《税法》课程的48学时全部为理论课时,没有实验课程。为了与我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定位相适应,配合学校经管实验中心的申报,课程组把完善《税法》课程内容体系、加强实验教学环节建设作为年度的重要工作之一。通过开展教研活动,课程组确定了实验课程的实施办法、教学内容和学时等相关问题,并着手进行实验资料的编写。调整之后的《税法》课程学时仍为48学时,其中理论教学为40学时,实验教学为8个学时。《实验大纲》、《实验指导书》和《实验报告》等实验资料的编写已于年3月份完成,并已于学年第1学期07级学生开始投入使用。

3.教学内容安排

《税法》课程教学内容安排合理,调整之后的教学内容由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组成,主要介绍税收基础知识、我国现行税收法律制度和纳税报缴实务知识,更加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融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于一体,符合我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要求。

4.实践教学内容

《税法》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主要由实验教学环节和校外实践环节构成。校外实践主要通过专业实习、毕业实习等方式进行,如在第5学期的第13周,安排学生到校外实习基地参加专业实习。目前的各类实践活动能较好地满足学生的培养要求,有利于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培养学生的实务操作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以更好地适应现代财会专业发展和社会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要求。

三.教学内容

1.教材建设与选用,教案、讲义情况。

课程组按照学校对教材选用的规定,结合专业特色及人才培养目标,选用了由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编写、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辅导教材《税法》一书。该教材内容更新及时,时效性强,在使用过程中受到学生的肯定和好评。

重新编写新《税法习题集》,是课程组年上半年的一项重要工作,课程组对此做了具体安排,一是进行了编写分工,明确了每个教师的任务;二是规范了习题集的格式和内容,保证编写质量;三是严格规定完成的时间。新习题集的编写已经于5月份完成,并交付教材科印制,从2010学年第1学期07级学生开始投入使用。

课程组教师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和教学内容,编写了与教材配套、适应专业特点的教案和讲义,讲义结构合理、逻辑清晰、收集了大量教学案例和例题,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课程组结合本课程特点,在授课之处就为学生指定和介绍参考资料,并在课程网站上挂出文献资料清单,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和自主学习的开展提供有效帮助。

2.实践教学环境的先进性与开放性

为了进一步完善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有效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根据本科专业教学计划,课程组于年上半年修订了《实验大纲》、《实验指导书》和《实验报告》,供税法实验课程使用,对进一步推动税法课程的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应用能力将会发挥重要的作用。

3.课堂教学录像上网的比例

由于学校资源比较有限,本课程目前还没有拍摄课堂教学录像,计划在2010学年第1学期完成课堂教学录像的拍摄、制作与上网。目前正在积极联系课堂教学录像的有关事宜。

4.用于教师课堂教学的多媒体课件改进情况

课程组教师均采用多媒体教学,制作了生动、实用的多媒体课件,能较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课程组教师每学期都根据学生专业特点和教材变化,对多媒体课件进行修改,反映本学科的最新发展情况。年度对课件的改进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根据年开始实施的新增值税法及其实施条例,重新制作了“第二章增值税”的课件;二是根据新修订的税收法律法规和教材的变动,对部分课件内容进行了补充和完善。课件的更新比例在20%以上。

5.用于学生自学的网络课件改进情况

年度对网络课件的改进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根据新出台和修订的税收法律法规和教材的变动,对部分课件内容进行了补充和完善,课件内容的更新比例在20%以上;二是对网络课件的结构进行了调整,在原课件只有“讲授内容”的基础上,增加了“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方式与时间分配”和“复习提问”等内容;三是增加了“教学案例”的内容,供学生课外查阅;四是重新编写了税法习题集,更好满足学生课后复习和巩固理论知识的需要。

6.课程网站的建设更新情况及课程网上资源更新情况

《税法》课程网站的建设是年度课程组的重要任务之一,为申请校级精品课程做好准备。通过开展教研活动,课程组确定了网站的栏目框架、主要内容和制作风格等,并耗资3500元聘请了重庆智者科技有限公司公司来设计和制作《税法》课程网站。网站制作已完成,并投入使用。网站设计合理、制作精美、内容充实、使用方便,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税法》课程的平台。随着《税法》课程网站的建设,已基本实现了税法课程资源上网计划。课程组按照新建网站的目录,重新收集、整理了相关资料,所有目录的资料均为重新编写,网上资源的更新比例为100%。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1.多种教学方法的使用及其教学效果

税法的法律条文相对比较枯燥,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本课程教学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课程组不断探索教学方法的改革,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了“导入式”、“讨论式”、“获取式”、“情景式”等教学方法,注重启发学生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逐步实现传统教学方式的转变,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学生网上教学互动的情况,网上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情况

课程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均采用多媒体授课,充分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促进教学活动开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了教学效果。在新建的课程网站上开设了“师生互动”栏目,建立了与学生网上教学互动的平台。

五.教学效果

1.校、院两级教学检查的情况

课程组教师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在年度的教学活动中均无教学事故发生。在会计学院组织的期初检查中,课程组教师教学资料齐备;在期中教学检查中,教学秩序正常,学生反映良好;在期末检查中,试卷符合要求。

2.学生评教情况

在学年第1学期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中,课程组的陈立和彭启发两位教师排名在会计学院的前20%,分别为第5和第6位。在学年第2学期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中,课程组的陈立老师排名为会计学院第2位。课程组教师的评分均在85分以上。

3.课程的示范作用发挥情况

课程组的陈立和彭启发两位教师多次参加学校组织的教学观摩比赛,并曾获得优异成绩。

《税法》课程的建设带动了本课程组其他课程的发展,对课程组教师主讲的《国际税收》、《税务》等课程,我们也逐步按照精品课程的要求进行建设。

六.资金使用

1.精品课程建设资金已使用金额

年度,本课程的建设经费使用情况如下:

(1)网站建设费:3500元,为支付给智者科技有限公司的网站制作费用;

(2)购买参考书籍、教学软件、辅助材料:800元

(3)教辅资料编写:400元

(4)资助课程组教师进行学术交流差旅费等:300元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